CN112103985B - 一种级联型混合直流逆变侧鲁棒控制方法、装置和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级联型混合直流逆变侧鲁棒控制方法、装置和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103985B
CN112103985B CN202011049189.5A CN202011049189A CN112103985B CN 112103985 B CN112103985 B CN 112103985B CN 202011049189 A CN202011049189 A CN 202011049189A CN 112103985 B CN112103985 B CN 11210398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sc
control
constant power
current
consta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049189.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103985A (zh
Inventor
赵静波
孙蓉
李文博
孟侠
张宁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of State Grid Jiangsu Electric Pow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of State Grid Jiangsu Electric Pow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of State Grid Jiangsu Electric Pow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Priority to CN202011049189.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103985B/zh
Publication of CN11210398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10398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10398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10398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3/36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 of electric power between ac networks via a high-tension dc link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3/24Arrangements for preventing or reducing oscillations of power in networks
    • H02J3/241The oscillation concerning frequency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3/36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 of electric power between ac networks via a high-tension dc link
    • H02J2003/365Reducing harmonics or oscillations in HVDC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60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 of electric power between AC networks or generators via a high voltage DC link [HVC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Inverter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级联型混合直流逆变侧鲁棒控制方法、装置和系统,设置逆变侧低端VSC换流站中至少一个VSC逆变器为定电压控制、两个VSC逆变器为定功率控制;提升直流功率达到预先指定水平;获取定功率控制的两个VSC逆变器馈入的两区域电网交流发电机的转速差Δω;对转速差信号滤除高频噪声及直流分量,再对滤波后的信号进行鲁棒阻尼控制和速率限制后得到预先设置的附加有功信号,所述附加有功信号为定功率控制的VSC逆变器外送的有功功率P add;将附加有功信号附加在定功率控制的VSC逆变器外环定功率控制环节中,本发明能抑制定功率控制的VSC逆变器所连接的交流系统中的低频振荡。

Description

一种级联型混合直流逆变侧鲁棒控制方法、装置和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高压直流输电混合直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级联型混合直流逆变侧鲁棒控制方法、装置和系统。
背景技术
典型的混合直流输电一般将两端常规直流的受端LCC(常规高压直流输电)换流站替换为VSC(电压源型换流器)换流站,以消除LCC作为逆变站的换相失败缺陷,同时提升受端系统的电压稳定性。近年来相关学者提出受端级联型混合直流输电技术,即将受端VSC扩展为多个VSC并联后再与高端LCC串联,同时低端VSC落点于不同区域电网,在增加混合直流系统传输功率的同时,其多落点结构也同时有利于工程的分期建设。与常规直流系统不同,白鹤滩受端系统采用级联型结构,使得其相关控制策略与常规点对点直流系统不同,尤其是低端VSC系统能够在受送端LCC电流指令控制的同时,独立分配各站的有功功率。在低端VSC直流采取主从控制的情况下,使得逆变侧直流附加控制成为可能。
另一方面,低频振荡是电力系统在遭受扰动后联络线上的功率摇摆。由于电网规模较大,我国低频振荡问题不时发生,其本质原因是由于发电机阻尼不足甚至是负阻尼引起的发散振荡。一般来说抑制低频振荡措施有安装电力系统稳定器(PSS),设计柔性交流系统(FACTS)附加阻尼控制器,设计直流附加阻尼控制器等。但PSS仅对区域内低频振荡模式具有较好的效果,但是对区域间振荡模式难以抑制,且相关控制器设计的鲁棒性难以保证。而UPFC(统一潮流控制器)有功功率控制能力相对直流输电较弱,控制效果不如直流附加阻尼控制策略。常规直流附加控制器均设计在整流侧,无法考虑受端系统低频振荡抑制功能。同时常规直流采用点对点结构,一条直流仅能设计一个附加直流控制器,无法同时设计多个控制器抑制低频振荡。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级联型混合直流逆变侧鲁棒控制方法、装置和系统,解决了常规直流附加控制器均设计在整流侧,无法考虑受端系统低频振荡抑制功能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级联型混合直流逆变侧鲁棒控制方法,包括步骤:
预先设置整流侧LCC换流站为定电流控制、逆变侧高端LCC换流站为定电压控制;设置逆变侧低端VSC换流站中至少一个VSC逆变器为定电压控制、两个VSC逆变器为定功率控制,并使得低端VSC换流站总功率与高端LCC换流站相等;
在满足上述设置后解锁直流,并提升直流功率达到预先指定水平;
在直流功率达到预先指定水平后,获取定功率控制的两个VSC逆变器馈入的两区域电网交流发电机的转速差Δω;对转速差信号滤除高频噪声及直流分量,再对滤波后的信号进行鲁棒阻尼控制和速率限制后得到预先设置的附加有功信号,所述附加有功信号为定功率控制的VSC逆变器外送的有功功率Padd
将附加有功信号附加在定功率控制的VSC逆变器外环定功率控制环节中,以抑制定功率控制的VSC逆变器所连接的交流系统中的低频振荡。
进一步的,所述将附加有功信号附加在定功率控制的VSC逆变器外环定功率控制环节中,以抑制定功率控制的VSC逆变器所连接的交流系统中的低频振荡,包括:
将附加有功信号Padd附加在定功率控制的VSC逆变器的外环定功率控制参考值Psref上,并减去外环功率控制测量值Ps,再经过比例积分控制Kp+Ki/s,和外环有功电流限幅环节,得到外环有功电流输出信号idref,idlim为外环有功电流限幅值,Kp和Ki为外环功率控制增益参数与积分参数。
一种级联型混合直流逆变侧鲁棒控制装置,包括:
提升直流功率模块,用于预先设置整流侧LCC换流站为定电流控制、逆变侧高端LCC换流站为定电压控制;设置逆变侧低端VSC换流站中至少一个VSC逆变器为定电压控制、两个VSC逆变器为定功率控制,并使得低端VSC换流站总功率与高端LCC换流站相等;在满足上述设置后解锁直流,并提升直流功率达到预先指定水平;
附加阻尼控制模块,用于在直流功率达到预先指定水平后,获取定功率控制的两个VSC逆变器馈入的两区域电网交流发电机的转速差Δω;对转速差信号滤除高频噪声及直流分量,再对滤波后的信号进行鲁棒阻尼控制和速率限制后得到预先设置的附加有功信号,所述附加有功信号为定功率控制的VSC逆变器外送的有功功率Padd
外环定功率控制模块,用于将附加有功信号附加在定功率控制的VSC逆变器外环定功率控制环节中,以抑制定功率控制的VSC逆变器所连接的交流系统中的低频振荡。
进一步的,所述将附加有功信号附加在定功率控制的VSC逆变器外环定功率控制环节中,以抑制定功率控制的VSC逆变器所连接的交流系统中的低频振荡,包括:
将附加有功信号Padd附加在定功率控制的VSC逆变器的外环定功率控制参考值Psref上,并减去外环功率控制测量值Ps,再经过比例积分控制Kp+Ki/s,和外环有功电流限幅环节,得到外环有功电流输出信号idref,idlim为外环有功电流限幅值,Kp和Ki为外环功率控制增益参数与积分参数。
一种级联型混合直流系统,包括:
整流侧LCC换流站、逆变侧高端LCC换流站和逆变侧低端VSC换流站;整流侧LCC换流站,用于将送端交流系统输出的交流电压整流为直流电压,并输出直流到直流线路;逆变侧高端LCC换流站和逆变侧低端VSC换流站串联构成逆变站;逆变侧低端VSC换流站至少包括:并联的VSC1逆变器、VSC2逆变器和VSC3逆变器;逆变站用于将直流线路输出的直流逆变为交流电压并分别连接于不同的受端交流系统。
进一步的,所述系统中执行以下逆变侧鲁棒控制方法,包括步骤:
预先设置整流侧LCC换流站为定电流控制、逆变侧高端LCC换流站为定电压控制;设置逆变侧低端VSC换流站中至少一个VSC逆变器为定电压控制、两个VSC逆变器为定功率控制,并使得低端VSC换流站总功率与高端LCC换流站相等;
在满足上述设置后解锁直流,并提升直流功率达到预先指定水平;
在直流功率达到预先指定水平后,获取定功率控制的两个VSC逆变器馈入的两区域电网交流发电机的转速差Δω;对转速差信号滤除高频噪声及直流分量,再对滤波后的信号进行鲁棒阻尼控制和速率限制后得到预先设置的附加有功信号,所述附加有功信号为定功率控制的VSC逆变器外送的有功功率Padd
将附加有功信号附加在定功率控制的VSC逆变器外环定功率控制环节中,以抑制定功率控制的VSC逆变器所连接的交流系统中的低频振荡。
一种逆变侧附加阻尼控制器,包括:
输入端,用于获取定功率控制的两个VSC逆变器馈入的两区域电网交流发电机的转速差Δω;
滤波模块,包括用于滤除转速差信号Δω中高频噪声的一阶低通滤波器,和用于从一阶低通滤波器输出信号中滤除直流分量的一阶高通滤波器;
附加鲁棒阻尼控制器,用于保证系统鲁棒性和阻尼特性,将经过滤波后的转速差信号Δω转换为附加有功控制信号;
速率限制模块,用于对获得的附加有功控制信号的变化速率进行限幅,得到预先设置的附加有功控制信号Padd
输出端,用于将信号Padd附加在定功率控制VSC逆变器的外环定功率控制环节中,以抑制定功率控制VSC逆变器所连接的交流系统的低频振荡。
本发明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本发明可利用级联型混合直流逆变侧附加阻尼控制器抑制受端系统低频振荡,提高受端系统动态稳定性,通过本发明所提方法,可将阻尼控制策略附加于级联型混合直流定功率逆变器中,并实现同时控制多个区域电网的低频振荡功能,同时所设计的控制器采用鲁棒控制理论,能够保证控制策略在多种工况下的有效性与鲁棒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具体实例中采用的白鹤滩混合级联直流拓扑结构图;
图2是本发明中VSC2与VSC3外环定功率环节设计鲁棒阻尼控制器;
图3是本发明验证方案一中在有无控制时交流系统AC2中发电机的角速度ω2对比图;
图4是本发明验证方案一中在有无控制时交流系统AC3中发电机的角速度ω3对比图;
图5是本发明验证方案二中在有无控制时交流系统AC2中发电机的角速度ω2对比图;
图6是本发明验证方案二中在有无控制时交流系统AC3中发电机的角速度ω3对比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级联型混合直流系统,包括:整流侧LCC换流站、逆变侧高端LCC换流站和逆变侧低端VSC换流站;整流侧LCC换流站,用于将送端交流系统输出的交流电压整流为直流电压,并输出直流到直流线路;包括2组12脉动LCC串联构成的整流站;
逆变侧高端LCC换流站和逆变侧低端VSC换流站串联构成逆变站;逆变侧高端LCC换流站为1组12脉动LCC;逆变侧低端VSC换流站至少包括:并联的VSC1逆变器、VSC2逆变器和VSC3逆变器;
逆变站用于将直流线路输出的直流逆变为交流电压并分别连接于四个不同的受端交流系统;
其中,逆变侧高端LCC换流器额定电压与功率分别为400kV与2000MW,低端VSC1逆变器、VSC2逆变器、VSC3逆变器的额定电压与功率均为400kV与677MW。逆变侧高端LCC换流站与VSC换流站串联后形成混合直流的800kV总额定电压并共同分担送端整流侧LCC换流站输送的功率。另一方面,受端逆变站均馈入500kV交流系统不同地点AC1~AC3。
该控制系统中执行实施例2中的方法。
实施例2:
一种级联型混合直流逆变侧鲁棒控制方法,适用于受端级联型多落点混合直流输电系统,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设置整流侧LCC换流站为定电流控制、逆变侧高端LCC换流站为定电压控制;设置逆变侧低端VSC换流站为主从控制模式,其中,VSC1逆变器为定电压控制、VSC2逆变器为定功率控制、VSC3逆变器为定功率控制,并使得低端VSC换流站总功率与高端LCC换流站相等;
步骤2、在上述条件下解锁直流,并提升直流功率达到指定水平。
步骤3、选取VSC2逆变器与VSC3逆变器馈入的两区域电网交流发电机AC2与AC3的转速差Δω作为VSC2与VSC3逆变器中逆变侧附加阻尼控制器输入信号。逆变侧附加阻尼控制器设置在定功率控制的VSC2与VSC3逆变器中;
将输入信号Δω分别通过VSC2与VSC3逆变器中的逆变侧附加阻尼控制器,输出信号为VSC2逆变器与VSC3逆变器各自外送的有功功率Padd
附加阻尼控制器包括:用于滤除输入信号Δω中高频噪声信号的一阶低通滤波器1/(1+sT),用于从一阶低通滤波器输出信号中滤除直流分量的一阶高通滤波器sT/(1+sT),用于实现将经过滤波后的输入信号Δω经传递函数转化附加有功信号以保证系统鲁棒性和阻尼特性的附加鲁棒阻尼控制器,以及用于限制附加有功信号调节速度的速率限幅模块,其中T为滤波器时间常数,s为拉普拉斯算子。
附加鲁棒阻尼控制器基于通过一阶高通滤波器后的输入信号及所选取的输出信号Padd,利用最小二乘-旋转不变(TLS-ESPRIT)算法得到系统的传递函数。根据所得到的系统传递函数,通过混合H2/H鲁棒控制理论,分别设计基于VSC2与VSC3的直流附加鲁棒阻尼控制器;
步骤4,将各自附加阻尼控制器输出的信号Padd分别对应附加在VSC2与VSC3的外环定功率控制环节中,以分别抑制VSC2与VSC3所连接的两个交流系统中的低频振荡。
具体为:将各自附加阻尼控制器输出信号Padd分别对应附加在VSC2与VSC3的外环定功率控制参考值Psref上,并分别减去VSC2与VSC3的各自的外环功率控制测量值Ps,再经过比例积分控制Kp+Ki/s,和外环有功电流限幅环节,得到外环有功电流输出信号idref。idlim为VSC2与VSC3的外环有功电流限幅值,Kp和Ki为VSC2与VSC3的外环功率控制增益参数与积分参数。
实施例3:
一种逆变侧附加阻尼控制器,包括:
输入端,用于获取定功率控制的两个VSC逆变器馈入的两区域电网交流发电机的转速差Δω;
滤波模块,包括用于滤除输入信号Δω中高频噪声信号的一阶低通滤波器1/(1+sT),和用于从一阶低通滤波器输出信号中滤除直流分量的一阶高通滤波器sT/(1+sT);
鲁棒控制器,用于通过设计保证系统鲁棒性和阻尼特性,将经过滤波后的转速差信号Δω转换为附加有功控制信号;
速率限制模块,用于对获得的附加有功控制信号的变化速率进行限幅,以限制调节速度,得到预先设置的附加有功控制信号Padd
鲁棒控制器输出端,将输出信号Padd附加在定功率控制VSC逆变器各自的外环定功率控制环节中,以抑制定功率控制逆变器所连接交流系统低频振荡。由于两个定功率控制VSC逆变器中均设置有逆变侧附加阻尼控制器,因此,可以同时抑制定功率控制逆变器所连接交流系统低频振荡。
实施例4:
一种级联型混合直流逆变侧鲁棒控制装置,包括:
提升直流功率模块,用于预先设置整流侧LCC换流站为定电流控制、逆变侧高端LCC换流站为定电压控制;设置逆变侧低端VSC换流站中至少一个VSC逆变器为定电压控制、两个VSC逆变器为定功率控制,并使得低端VSC换流站总功率与高端LCC换流站相等;在满足上述设置后解锁直流,并提升直流功率达到预先指定水平;
附加阻尼控制模块,用于在直流功率达到预先指定水平后,获取定功率控制的两个VSC逆变器馈入的两区域电网交流发电机的转速差Δω;对转速差信号滤除高频噪声及直流分量,再对滤波后的信号进行鲁棒阻尼控制和速率限制后得到预先设置的附加有功信号,所述附加有功信号为定功率控制的VSC逆变器外送的有功功率Padd
外环定功率控制模块,用于将附加有功信号附加在定功率控制的VSC逆变器外环定功率控制环节中,以抑制定功率控制的VSC逆变器所连接的交流系统中的低频振荡。
所述将附加有功信号附加在定功率控制的VSC逆变器外环定功率控制环节中,以抑制定功率控制的VSC逆变器所连接的交流系统中的低频振荡,包括:
将附加有功信号Padd附加在定功率控制的VSC逆变器的外环定功率控制参考值Psref上,并减去外环功率控制测量值Ps,再经过比例积分控制Kp+Ki/s,和外环有功电流限幅环节,得到外环有功电流输出信号idref,idlim为外环有功电流限幅值,Kp和Ki为外环功率控制增益参数与积分参数。
实施例5:
以图1的白鹤滩级联型混合直流系统为例进行验证,在VSC2与VSC3外环定功率环节设计鲁棒阻尼控制器如图2所示。其中Δω为交流系统AC2与AC3中发电机的转速差。1/(1+sT)为一阶低通滤波器用于滤除高频噪声信号,再通过sT/(1+sT)为一阶高通滤波器用于滤除直流分量,其中T为滤波器时间常数,s为拉普拉斯算子。根据混合H2/H鲁棒控制理论设计的鲁棒控制器,Padd为控制器输出信号,Psref为VSC2与VSC3的外环功率控制参考值,Ps为VSC2与VSC3的外环功率控制测量值。Kp和Ki为VSC2与VSC3的外环功率控制增益参数与积分参数,idlim为VSC2与VSC3的外环有功电流限幅值,idref为VSC2与VSC3的外环有功电流输出参考值。
验证方案一:在图1中VSC1所连交流系统AC1、VSC2所连交流系统AC2中分别设置单相接地故障,故障发生时刻为22秒,持续时间为0.1s,交流系统AC2中发电机的角速度ω2、交流系统AC3中发电机的角速度ω3在有控制与无控制的对比效果如图3与图4所示。可以看出,在鲁棒控制作用下,与逆变器相连的两个交流系统的低频振荡得到了较好的抑制,证明了所提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验证方案二:在图1中VSC1所连交流系统AC1、VSC2所连交流系统AC2中分别设置连锁故障,包括22秒发生0.07s的三相接地故障,随后35s发生0.3s的单相接地故障,交流系统AC2中发电机的角速度ω2、交流系统AC3中发电机的角速度ω3在有控制与无控制的对比效果如图5与图6所示。可以看出,即使发生连锁故障,在鲁棒控制作用下,与逆变器相连的两个交流系统的低频振荡仍能得到较好的抑制,从而证明了所提控制策略的鲁棒性。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申请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申请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申请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申请是参照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形,这些改进和变形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4)

1.一种级联型混合直流逆变侧鲁棒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
预先设置整流侧LCC换流站为定电流控制、逆变侧高端LCC换流站为定电压控制;设置逆变侧低端VSC换流站中至少一个VSC逆变器为定电压控制、两个VSC逆变器为定功率控制,并使得低端VSC换流站总功率与高端LCC换流站相等;
在满足上述设置后解锁直流,并提升直流功率达到预先指定水平;
在直流功率达到预先指定水平后,获取定功率控制的两个VSC逆变器馈入的两区域电网交流发电机的转速差Δω;对转速差信号滤除高频噪声及直流分量,再对滤波后的信号进行鲁棒阻尼控制和速率限制后得到预先设置的附加有功信号,所述附加有功信号为定功率控制的VSC逆变器外送的有功功率Padd
将附加有功信号附加在定功率控制的VSC逆变器外环定功率控制环节中,以抑制定功率控制的VSC逆变器所连接的交流系统中的低频振荡;
所述将附加有功信号附加在定功率控制的VSC逆变器外环定功率控制环节中,以抑制定功率控制的VSC逆变器所连接的交流系统中的低频振荡,包括:
将附加有功信号Padd附加在定功率控制的VSC逆变器的外环定功率控制参考值Psref上,并减去外环功率控制测量值Ps,再经过比例积分控制Kp+Ki/s,和外环有功电流限幅环节,得到外环有功电流输出信号idref,Kp和Ki为外环功率控制增益参数与积分参数。
2.一种级联型混合直流逆变侧鲁棒控制装置,其特征是:包括:
提升直流功率模块,用于预先设置整流侧LCC换流站为定电流控制、逆变侧高端LCC换流站为定电压控制;设置逆变侧低端VSC换流站中至少一个VSC逆变器为定电压控制、两个VSC逆变器为定功率控制,并使得低端VSC换流站总功率与高端LCC换流站相等;在满足上述设置后解锁直流,并提升直流功率达到预先指定水平;
附加阻尼控制模块,用于在直流功率达到预先指定水平后,获取定功率控制的两个VSC逆变器馈入的两区域电网交流发电机的转速差Δω;对转速差信号滤除高频噪声及直流分量,再对滤波后的信号进行鲁棒阻尼控制和速率限制后得到预先设置的附加有功信号,所述附加有功信号为定功率控制的VSC逆变器外送的有功功率Padd
外环定功率控制模块,用于将附加有功信号附加在定功率控制的VSC逆变器外环定功率控制环节中,以抑制定功率控制的VSC逆变器所连接的交流系统中的低频振荡;
所述将附加有功信号附加在定功率控制的VSC逆变器外环定功率控制环节中,以抑制定功率控制的VSC逆变器所连接的交流系统中的低频振荡,包括:
将附加有功信号Padd附加在定功率控制的VSC逆变器的外环定功率控制参考值Psref上,并减去外环功率控制测量值Ps,再经过比例积分控制Kp+Ki/s,和外环有功电流限幅环节,得到外环有功电流输出信号idref,Kp和Ki为外环功率控制增益参数与积分参数。
3.一种级联型混合直流系统,其特征是:包括:
整流侧LCC换流站、逆变侧高端LCC换流站和逆变侧低端VSC换流站;整流侧LCC换流站,用于将送端交流系统输出的交流电压整流为直流电压,并输出直流到直流线路;逆变侧高端LCC换流站和逆变侧低端VSC换流站串联构成逆变站;逆变侧低端VSC换流站至少包括:并联的VSC1逆变器、VSC2逆变器和VSC3逆变器;逆变站用于将直流线路输出的直流逆变为交流电压并分别连接于不同的受端交流系统;
所述系统中执行以下逆变侧鲁棒控制方法,包括步骤:
预先设置整流侧LCC换流站为定电流控制、逆变侧高端LCC换流站为定电压控制;设置逆变侧低端VSC换流站中至少一个VSC逆变器为定电压控制、两个VSC逆变器为定功率控制,并使得低端VSC换流站总功率与高端LCC换流站相等;
在满足上述设置后解锁直流,并提升直流功率达到预先指定水平;
在直流功率达到预先指定水平后,获取定功率控制的两个VSC逆变器馈入的两区域电网交流发电机的转速差Δω;对转速差信号滤除高频噪声及直流分量,再对滤波后的信号进行鲁棒阻尼控制和速率限制后得到预先设置的附加有功信号,所述附加有功信号为定功率控制的VSC逆变器外送的有功功率Padd
将附加有功信号附加在定功率控制的VSC逆变器外环定功率控制环节中,以抑制定功率控制的VSC逆变器所连接的交流系统中的低频振荡;
所述将附加有功信号附加在定功率控制的VSC逆变器外环定功率控制环节中,以抑制定功率控制的VSC逆变器所连接的交流系统中的低频振荡,包括:
将附加有功信号Padd附加在定功率控制的VSC逆变器的外环定功率控制参考值Psref上,并减去外环功率控制测量值Ps,再经过比例积分控制Kp+Ki/s,和外环有功电流限幅环节,得到外环有功电流输出信号idref,Kp和Ki为外环功率控制增益参数与积分参数。
4.一种逆变侧附加阻尼控制器,其特征是:包括:
输入端,用于获取定功率控制的两个VSC逆变器馈入的两区域电网交流发电机的转速差Δω;
滤波模块,包括用于滤除转速差信号Δω中高频噪声的一阶低通滤波器,和用于从一阶低通滤波器输出信号中滤除直流分量的一阶高通滤波器;
附加鲁棒阻尼控制器,用于保证系统鲁棒性和阻尼特性,将经过滤波后的转速差信号Δω转换为附加有功控制信号;
速率限制模块,用于对获得的附加有功控制信号的变化速率进行限幅,得到预先设置的附加有功控制信号Padd
输出端,用于将附加有功控制信号Padd附加在定功率控制VSC逆变器的外环定功率控制环节中,以抑制定功率控制VSC逆变器所连接的交流系统的低频振荡;
所述将附加有功控制信号Padd附加在定功率控制的VSC逆变器外环定功率控制环节中,以抑制定功率控制的VSC逆变器所连接的交流系统中的低频振荡,包括:
将附加有功控制信号Padd附加在定功率控制的VSC逆变器的外环定功率控制参考值Psref上,并减去外环功率控制测量值Ps,再经过比例积分控制Kp+Ki/s,和外环有功电流限幅环节,得到外环有功电流输出信号idref,Kp和Ki为外环功率控制增益参数与积分参数。
CN202011049189.5A 2020-09-29 2020-09-29 一种级联型混合直流逆变侧鲁棒控制方法、装置和系统 Active CN11210398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049189.5A CN112103985B (zh) 2020-09-29 2020-09-29 一种级联型混合直流逆变侧鲁棒控制方法、装置和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049189.5A CN112103985B (zh) 2020-09-29 2020-09-29 一种级联型混合直流逆变侧鲁棒控制方法、装置和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103985A CN112103985A (zh) 2020-12-18
CN112103985B true CN112103985B (zh) 2023-01-31

Family

ID=737839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049189.5A Active CN112103985B (zh) 2020-09-29 2020-09-29 一种级联型混合直流逆变侧鲁棒控制方法、装置和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10398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162098A (zh) * 2021-03-12 2021-07-23 江苏省电力试验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提升级联型混合直流稳定性的控制方法
CN114024311A (zh) * 2021-11-16 2022-02-08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抑制低频振荡的鲁棒控制方法、系统、介质及计算设备
CN115513987B (zh) * 2022-10-20 2023-11-14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级联混合型直流与upfc的联合振荡抑制方法、设备及介质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97312A (zh) * 2010-12-08 2011-03-30 浙江省电力试验研究院 一种快速有效抑制海岛电网频率波动的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230003B (zh) * 2016-08-22 2019-08-13 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级联多电平逆变系统及其调制方法和控制器
CN109217335B (zh) * 2018-08-22 2020-07-10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海上风电vsc-hvdc输出系统的交流电力系统低频振荡阻尼控制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97312A (zh) * 2010-12-08 2011-03-30 浙江省电力试验研究院 一种快速有效抑制海岛电网频率波动的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刘杉等.基于VSC与LCC混合的多点传输直流输电系统拓扑结构研究与特性分析.《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8,第38卷(第10期), *
基于 回路成形法的VSC-HVDC附加鲁棒阻尼控制器设计;李志晗等;《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80116;第46卷(第2期);第124-130页 *
基于VSC与LCC混合的多点传输直流输电系统拓扑结构研究与特性分析;刘杉等;《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80520;第38卷(第10期);第2980-2988页 *
李志晗等.基于 回路成形法的VSC-HVDC附加鲁棒阻尼控制器设计.《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8,第46卷(第2期),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103985A (zh) 2020-12-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103985B (zh) 一种级联型混合直流逆变侧鲁棒控制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10429655B (zh) 基于同步机三阶模型的储能单元主动支撑控制方法及系统
Lin et al. Overview of frequency-control technologies for a VSC-HVDC-integrated wind farm
CN107634524A (zh) 一种应用于虚拟同步发电机控制器的附加阻尼控制方法
CN105591401B (zh) 一种含无功电流注入的光伏低电压穿越方法
CN105656071A (zh) 一种适用于无双端通信的柔直低穿控制方法
CN112086994A (zh) 一种级联型混合直流系统及控制方法
Yu et al. A review of control methods for providing frequency response in VSC-HVDC transmission systems
CN110661273A (zh) 一种抑制低频振荡和次同步振荡的阻尼控制方法及系统
Li et al. Analysis of multi-agent-based adaptive droop-controlled AC microgrids with PSCAD: modeling and simulation
Hong et al. Critical short circuit ratio analysis on DFIG wind farm with vector power control and synchronized control
CN107742892A (zh) 一种抑制新能源电力系统宽频带振荡的储能阻尼控制方法
CN109286200B (zh) 一种变速恒频风电机组的控制方法及其控制系统
CN113824146A (zh) 一种基于风储一体化的风电机组暂态特性提升方法
Pérez et al. Virtual synchronous machine control of VSC HVDC for power system oscillation damping
CN116865541A (zh) 电网对称短路故障下构网型逆变器混合限流方法
Pournazarian et al. Microgrid frequency & voltage adjustment applying virtual synchronous generator
CN108808736A (zh) 基于自动发电控制的柔性直流输电恢复电网的控制方法
Vijay et al. Performance of droop control techniques under nonlinear loading conditions: Uniform and nonuniform configurations
CN104518525A (zh) 交直流混合电网功率变流器的保护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2583050A (zh) 一种多vsg逆变器环流抑制及故障处理的控制方法和系统
CN114825330A (zh) 一种抑制有功低频振荡的附加阻尼控制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3013917B (zh) 用于电力电子变流器的混合型相位同步控制器及控制方法
Hadjidemetriou et al. An adaptive Phase-Locked Loop algorithm for faster fault ride through performance of interconnected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CN113890066A (zh) 一种基于储能系统的多直流馈入系统的调频方法和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