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096330A - 钻铣系统 - Google Patents

钻铣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096330A
CN112096330A CN201910523093.9A CN201910523093A CN112096330A CN 112096330 A CN112096330 A CN 112096330A CN 201910523093 A CN201910523093 A CN 201910523093A CN 112096330 A CN112096330 A CN 11209633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rilling
milling
pipe sleeve
sleeve
pressuriz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523093.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德文
王东
许艳梅
黄树
李伟昂
张海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etrochina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etrochina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etrochina Co Ltd filed Critical Petrochina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523093.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096330A/zh
Publication of CN11209633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09633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21EARTH OR ROCK DRILLING; MINING
    • E21BEARTH OR ROCK DRILLING; OBTAINING OIL, GAS, WATER, SOLUBLE OR MELTABLE MATERIALS OR A SLURRY OF MINERALS FROM WELLS
    • E21B29/00Cutting or destroying pipes, packers, plugs or wire lines, located in boreholes or wells, e.g. cutting of damaged pipes, of windows; Deforming of pipes in boreholes or wells; Reconditioning of well casings while in the ground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ology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ochemistry & Mineralogy (AREA)
  • Earth Drilling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钻铣系统,属于石油工程设备技术领域。在使用本申请提供的钻铣系统对井口的堵塞物进行钻铣时,由于加压管套与地面固定组件连接,并且在钻铣管柱旋转的过程中,加压管套与支撑管套保持接触,因此,加压管套会持续给支撑管套施加向下的压力。由于支撑管套嵌套在钻铣管柱的外壁上,且在钻铣管柱旋转的过程中,支撑管套与钻铣管柱一起旋转,因此,支撑管套会将加压管套施加的向下的压力传递给钻铣管柱,使得钻铣管柱向下运动的速度加快,进而可以提高施工效率。另外,由于加压管套与地面固定组件连接,使得在钻铣管柱受到上顶力向上运动时,加压管套会阻挡钻铣管柱向上运动,因而,可以防止发生事故,确保施工的安全性。

Description

钻铣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石油工程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钻铣系统。
背景技术
在通过油井开采石油的过程中,有些油井的井口可能填满了堵塞物将井口封堵住,导致暂时不能通过这些油井开采石油。为了能够继续通过这些油井开采石油,需要将堵塞物清理。在清理堵塞物的时候,需要对堵塞物进行钻铣。
相关技术中,钻铣系统包括钻铣管柱。对堵塞物进行钻铣时,钻铣管柱不断旋转并依靠自身的重量对堵塞物加压钻铣,以使井口不被堵塞物封堵。
在上述通过钻铣管柱对井口的堵塞物钻铣的过程中,整个施工过程中钻铣管柱向下运动的速度较慢,进而使得施工效率较低。另外,如果井口的堵塞物被钻通,油井的井筒中的石油聚集的能量瞬间释放,这会给钻铣管柱一个上顶力,使得钻铣管柱有向上运动的趋势。如果上顶力足够大,有可能发生井喷等事故。
申请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钻铣系统,可以提高钻铣井口的堵塞物的施工效率,并可以确保整个钻铣过程的安全性。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钻铣系统,所述钻铣系统包括钻铣管柱、加压管套、支撑管套和地面固定组件;
所述钻铣管柱的第一端用于对井口的堵塞物进行钻铣;
所述支撑管套嵌套在所述钻铣管柱的外壁上,在所述钻铣管柱旋转的过程中,所述支撑管套与所述钻铣管柱一起旋转;
所述加压管套嵌套在所述钻铣管柱的外壁上,相对于所述支撑管套,所述加压管套远离所述钻铣管柱的第一端,所述加压管套与所述地面固定组件连接,在所述钻铣管柱旋转的过程中,所述加压管套与所述支撑管套保持接触。
可选地,所述加压管套包括第一加压板和第二加压板;
所述第一加压板的内侧面和所述第二加压板的内侧面均沿第一长边的方向均开有第一通槽,所述第一长边为所述第一加压板的内侧面的两个长边或所述第二加压板的内侧面的两个长边中的一个;
所述第一加压板的内侧面和所述第二加压板的内侧面连接,两个第一通槽围成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用于嵌套所述钻铣管柱,且所述第一通孔的直径与所述钻铣管柱的直径之间的差值大于第一数值阈值;
所述第一加压板的外侧面和第二加压板的外侧面均与所述地面固定组件连接。
可选地,所述支撑管套包括第一锁紧块和第二锁紧块;
所述第一锁紧块的内侧面和所述第二锁紧块的内侧面均沿第二长边的方向均开有第二通槽,所述第二长边为所述第一锁紧块的内侧面的两个长边或所述第二锁紧块的内侧面的两个长边中的一个;
所述第一锁紧块的内侧面和所述第二锁紧块的内侧面连接,两个第二通槽围成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用于嵌套所述钻铣管柱,且所述第二通孔的直径与所述钻铣管柱的直径之间的差值小于第二数值阈值。
可选地,所述第二通槽的槽壁上有多个牙块。
可选地,所述系统还包括N个拉力器,N为大于或等于1的正整数;
所述加压管套通过所述N个拉力器与所述地面固定组件连接,所述N个拉力器用于保持所述加压管套和所述支撑管套接触。
可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N个卸扣,所述地面固定组件包括N个地锚;
所述N个拉力器中每个拉力器的第一端通过一个卸扣固定在所述加压管套的外壁上,每个拉力器的第二端固定在一个地锚上。
可选地,所述系统还包括旋转管套;
所述旋转管套的上端面与所述加压管套接触,所述旋转管套的下端面与所述支撑管套固定连接,在所述钻铣管柱旋转的过程中,所述旋转管套用于减小所述支撑管套与所述加压管套之间的摩擦力。
可选地,所述旋转管套的上端面开有第一圆形槽,所述加压管套的下端面上开有第二圆形槽,所述第一圆形槽和所述第二圆形槽围成环形空间,所述环形空间中放置有多个滚动体;
所述旋转管套的下端面固定在所述支撑管道的上端面上。
可选地,所述系统还包括轴圈和座圈;
所述轴圈位于所述第一圆形槽的底部,所述座圈位于所述第二圆形槽的底部,且所述多个滚动体位于所述轴圈和所述座圈之间。
可选地,所述旋转管套的下端面配置有定位销钉,所述支撑管套的上端面开有定位孔,所述定位销钉能够嵌入在所述定位孔中。
可选地,所述旋转管套包括第一旋转块和第二旋转块;
所述第一旋转块的内侧面和所述第二旋转块的内侧面均沿第三长边的方向均开有第三通槽,所述第三长边为所述第一旋转块的内侧面的两个长边或所述第二旋转块的内侧面的两个长边中的一个;
所述第一旋转块的内侧面和所述第二旋转块的内侧面连接,且两个第三通槽围成第三通孔,所述第三通孔用于嵌套所述钻铣管柱,且所述第三通孔的直径与所述钻铣管柱的直径之间的差值大于第三数值阈值;
所述第一旋转块的上端面和所述第二旋转块的上端面均与所述加压管套接触,所述第一旋转块的下端面和所述第二旋转块的下端面均与所述支撑管套固定连接。
可选地,所述系统还包括井口防顶卡瓦和井口防喷器;
所述井口防喷器固定在井口,所述井口防顶卡瓦固定在所述井口防喷器上;
所述钻铣管柱的第一端穿过所述井口防顶卡瓦和所述井口防喷器放置在井中。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在使用本申请提供的钻铣系统对井口的堵塞物进行钻铣时,由于加压管套与地面固定组件连接,并且在钻铣管柱旋转的过程中,加压管套与支撑管套保持接触,因此,加压管套会持续给支撑管套施加向下的压力。由于支撑管套嵌套在钻铣管柱的外壁上,且在钻铣管柱旋转的过程中,支撑管套与钻铣管柱一起旋转,因此,支撑管套会将加压管套施加的向下的压力传递给钻铣管柱,使得钻铣管柱向下运动的速度加快,进而可以提高施工效率。另外,如果井口的堵塞物被钻通,油井的井筒中的石油聚集的能量瞬间释放,给钻铣管柱一个上顶力,但由于加压管套与地面固定组件连接,使得在钻铣管柱受到上顶力向上运动时,加压管套会阻挡钻铣管柱向上运动,因而,可以防止发生事故,确保施工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钻铣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加压管套的俯视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加压管套的内侧面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支撑管套的俯视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锁紧块的左视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旋转块的左视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加压板的左视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旋转管套的俯视图。
附图标记:
1:钻铣管柱;2:加压管套;3:支撑管套;4:地面固定组件;5:拉力器;6:卸扣;7:旋转管套;8:轴圈;9:座圈;21:第一加压板;22:第二加压板;31:第一锁紧块;32:第二锁紧块;33:牙块;41:地锚;51:牵引绳;71:滚动体;72:第一旋转块;73:第二旋转块;10:井口防顶卡瓦;20:井口防喷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钻铣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系统包括钻铣管柱1、加压管套2、支撑管套3和地面固定组件4。
钻铣管柱1的第一端用于对井口的堵塞物进行钻铣。支撑管套3嵌套在钻铣管柱1的外壁上,在钻铣管柱1旋转的过程中,支撑管套3与钻铣管柱1一起旋转。加压管套2嵌套在钻铣管柱1的外壁上,相对于支撑管套3,加压管套2远离钻铣管柱1的第一端,加压管套2与地面固定4组件连接,在钻铣管柱1旋转的过程中,加压管套2与支撑管套3保持接触。
在使用本申请提供的钻铣系统对井口的堵塞物进行钻铣时,由于加压管套与地面固定组件连接,并且在钻铣管柱旋转的过程中,加压管套与支撑管套保持接触,因此,加压管套会持续给支撑管套施加向下的压力。由于支撑管套嵌套在钻铣管柱的外壁上,且在钻铣管柱旋转的过程中,支撑管套与钻铣管柱一起旋转,因此,支撑管套会将加压管套施加的向下的压力传递给钻铣管柱,使得钻铣管柱向下运动的速度加快,进而可以提高施工效率。另外,如果井口的堵塞物被钻通,油井的井筒中的石油聚集的能量瞬间释放,给钻铣管柱一个上顶力,但由于加压管套与地面固定组件连接,使得在钻铣管柱受到上顶力向上运动时,加压管套会阻挡钻铣管柱向上运动,因而,可以防止发生事故,确保施工的安全性。
在使用本申请提供的钻铣系统时,为了便于安装和拆卸加压管套,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加压管套2可以包括第一加压板21和第二加压板22。第一加压板21的内侧面和第二加压板22的内侧面均沿第一长边的方向均开有第一通槽,第一长边为第一加压板21的内侧面的两个长边或第二加压板22的内侧面的两个长边中的一个。第一加压板21的内侧面和第二加压板22的内侧面连接,两个第一通槽围成第一通孔,第一通孔用于嵌套钻铣管柱1,且第一通孔的直径与钻铣管柱1的直径之间的差值大于第一数值阈值。第一加压板21的外侧面和第二加压板22的外侧面均与地面固定组件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如图3所示,第一加压板21的内侧面和第二加压板22的内侧面是指相互朝向的两个面。另外,第一长边的方向是指第一加压板的轴向方向,且该轴向方向与钻铣管柱的轴向方向相同。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加压板的内侧面和第二加压板的内侧面连接的连接方式可以为螺栓连接、销钉连接,当然还可以有其他连接方式,本申请实施例在此不做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第一通孔的直径与钻铣管柱1的直径之间的差值大于第一数值阈值,因此,在钻铣管柱旋转的过程中,钻铣管柱可以在第一通孔中旋转,且加压管套不会随着钻铣管柱的旋转而旋转。
另外,第一加压板的形状可以与第二加压板的形状相同。当然,第一加压板的形状也可以与第二加压板的形状不同,本申请实施例在此不做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组成加压管套的加压板的数量可以为2,还可以为其他数值,比如3,当组成加压管套的加压板的数量为3时,每块加压板的内侧面均开有第一通槽,且每块加压板的内侧面相互连接,在每块加压板的内侧面相互连接之后,每块加压板的内侧面上的第一通槽围成一个通孔。对于组成加压管套的加压板的数量,本申请实施例在此不做限定。
另外,在钻铣管柱对井口的堵塞物钻铣的过程中,为了便于加压管套向钻铣管柱施加向下的压力,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钻铣系统还可以包括N个拉力器5,N为大于或等于1的正整数。加压管套2通过N个拉力器5与地面固定组件4连接,N个拉力器5用于保持加压管套2和支撑管套3接触。
当钻铣系统包括N个拉力器时,在钻铣管柱钻磨井口的堵塞物的过程中,钻铣管柱不断旋转并向下运动,此时,可以通过调整N个拉力器使得加压管套和支撑管套保持接触,加压管套不断地向支撑管套施加向下的压力,支撑管套将加压管套施加的向下的压力传递给钻铣管柱。
在一些实施例中,加压管套2通过N个拉力器5与地面固定组件4连接的连接方式可以为:如图1所示,钻铣系统可以包括N条牵引绳51,N条牵引绳51与N个拉力器5一一对应。N条牵引绳中每条牵引绳的第一端均固定在加压管套的外侧面,每条牵引绳的第二端固定在对应的拉力器上。此时,当钻铣系统钻磨井口的堵塞物时,钻铣管柱不断旋转并向下运动。在钻铣管柱向下运动的过程中,通过拉力器调整牵引绳,使得牵引绳一直处于紧绷状态。当牵引绳紧绷时,牵引绳会给加压管套施加向下的力,使得加压管套与支撑管套保持接触,并且加压管套将向下的力传递给支撑管套,支撑管套继续将向下的力传递的钻铣管柱。
另外,为了便于加压管套2通过N个拉力器与地面固定组件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钻铣系统可以包括N个卸扣6,此时,地面固定组件4可以包括N个地锚41。N个拉力器5中每个拉力器5的第一端通过一个卸扣6固定在加压管套2的外壁上,每个拉力器5的第二端固定在一个地锚41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N个拉力器中每个拉力器5的第一端通过一个卸扣6固定在加压管套2的外壁上的固定方式可以为:每个拉力器的第一端固定一条牵引绳的第一端,一个卸扣固定在加压管套2的外壁上,且该牵引绳的第二端固定在卸扣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卸扣固定在加压管套的外壁上的实现方式可以为:如图2所示,加压管套的外壁上开有U型槽,且槽壁上开有通孔,卸扣的第一端也开有通孔,将卸扣的第一端嵌入在U型槽中,并使得槽壁上的通孔与卸扣的第一端上的通孔连通,之后通过螺栓将卸扣的第一端固定在加压管套的外壁上。
卸扣固定在加压管套的外壁上的固定方式还可以为销钉连接。当然,卸扣固定在加压管套的外壁上的固定方式还可以为其他固定方式,本申请实施例在此不做限定。
另外,在使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钻铣系统时,为了便于拆卸和安装支撑管套,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支撑管套3可以包括第一锁紧块31和第二锁紧块32。第一锁紧块31的内侧面和第二锁紧块32的内侧面均沿第二长边的方向均开有第二通槽,第二长边为第一锁紧块31的内侧面的两个长边或第二锁紧块32的内侧面的两个长边中的一个。第一锁紧块31的内侧面和第二锁紧块32的内侧面连接,两个第二通槽围成第二通孔,第二通孔用于嵌套钻铣管柱1,且第二通孔的直径与钻铣管柱1的直径之间的差值小于第二数值阈值。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锁紧块的内侧面与第二锁紧块的内侧面是指相互朝向的两个面。另外,第二长边的方向是指第一锁紧块的轴向方向,且该轴向方向与钻铣管柱的轴向方向相同。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锁紧块的内侧面和第二锁紧块的内侧面连接的连接方式可以为螺栓连接、销钉连接,当然还可以有其他连接方式,本申请实施例在此不做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第二通孔的直径与钻铣管柱的直径之间的差值小于第二数值阈值,因此,在将第一锁紧块和第二锁紧块固定在钻铣管柱上时,第一锁紧块和第二锁紧块可以在钻铣管柱上卡紧,使得在钻铣管柱旋转的过程中,第一锁紧块和第二锁紧块能够支撑加压管套施加的向下的压力,并将向下的压力传递给钻铣管柱。
另外,第一锁紧块的形状可以与第二锁紧块的形状相同。当然,第一锁紧块的形状也可以与第二锁紧块的形状不同,本申请实施例在此不做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组成支撑管套的锁紧块的数量可以为2,还可以为其他数值,比如3,当组成支撑管套的锁紧块的数量为3时,每个锁紧块的内侧面均开有第二通槽,且每个锁紧块的内侧面相互连接,在每个锁紧块的内侧面相互连接之后,每个锁紧块的内侧面上的第二通槽围成一个通孔。对于组成支撑管套的锁紧块的数量,本申请实施例在此不做限定。
另外,将第一锁紧块和第二锁紧块固定在钻铣管柱上时,为了使得第一锁紧块和第二锁紧块能够在钻铣管柱上固定的更加牢靠,从而可以给钻铣管柱传递向下的压力。因此,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第二通槽的槽壁上可以有多个牙块33。并且多个牙块中每个牙块均朝向钻铣管柱的第一端,即每个牙块均朝下。
当第二通槽中有多个牙块时,将第一锁紧块和第二锁紧块固定在钻铣管柱上,多个牙块会便于第一锁紧块和第二锁紧块能够在钻铣管柱上卡紧,保证了第一锁紧块和第二锁紧块能够承受加压管套施加的向下的压力,并将该向下的压力传递个钻铣管柱。
另外,在钻铣管柱旋转的过程中,由于支撑管套会随着钻铣管柱的旋转而旋转,而加压管套不会随着钻铣管柱的旋转而旋转,因此,加压管套与支撑管套之间会产生较大的摩擦力,这会加快支撑管套和加压管套的磨损。因此,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钻铣系统还可以包括旋转管套7。旋转管套7的上端面与加压管套2接触,旋转管套7的下端面与支撑管套3固定连接,在钻铣管柱1旋转的过程中,旋转管套7用于减小支撑管套3与加压管套2之间的摩擦力。
当钻铣管柱包括旋转管套时,旋转管套可以减小支撑管套与加压管套之间的摩擦力,因此,可以降低支撑管套与加压管套的磨损,延长支撑管套和加压管套的使用寿命。
在一些实施例中,旋转管套减小支撑管套与加压管套之间的摩擦力的实现方式可以为:旋转管套7的上端面可以进行抛光处理,加压管套的下端面也可以进行抛光处理,并且旋转管套的下端面与支撑管套固定连接,旋转管套可以随着支撑管套的旋转而旋转。在旋转管套旋转的过程中,旋转管套的上端面与加压管套的下端面之间会产生摩擦。由于旋转管套的上端面和加压管套的下端面均进行了抛光处理,因此,旋转管套的上端面与加压管套的下端面之间的摩擦力会减小,使得通过旋转管套减小了支撑管套与加压管套之间的摩擦力。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旋转管套减小支撑管套与加压管套之间的摩擦力的实现方式可以为:旋转管套7的上端面开有第一圆形槽,加压管套2的下端面上开有第二圆形槽,第一圆形槽和第二圆形槽围成环形空间,环形空间中放置有多个滚动体71。旋转管套7的下端面固定在支撑管套3的上端面上。
在这种情况下,当钻铣管柱旋转时,钻铣管柱带动支撑管套旋转。由于旋转管套的下端面固定在支撑管套的上端面,因此,旋转管套会随着支撑管套的旋转而旋转。加压管套不会随着钻铣管柱旋转,加压管套与旋转管套之间会产生摩擦力。但在旋转管套旋转之后,多个滚动体会在第一圆形槽和第二圆形槽中滚动,降低旋转管套与加压管套之间的摩擦力,从而减小了支撑管套与加压管套之间的摩擦力。此时,多个滚动体与旋转管套构成类似于轴承的结构。另外,在这种情况下,旋转管套没有嵌入在加压管套中。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旋转管套减小支撑管套与加压管套之间的摩擦力的实现方式可以为:旋转管套的形状可以为圆柱体,旋转管套7的上端面开有第一圆形槽,加压管套2的下端面上开有第二圆形槽,第二圆形槽的底部开有第三圆形槽,旋转管套的上端能够嵌入到第二圆形槽中。多个滚动体位于第一圆形槽中,在旋转管套的上端嵌入到第二圆形槽中之后,多个滚动体位于第一圆形槽与第三圆形槽围成的环形空间中。
在这种情况下,当钻铣管柱旋转时,钻铣管柱带动支撑管套旋转。由于旋转管套的下端面固定在支撑管套的上端面,因此,旋转管套会随着支撑管套的旋转而旋转。加压管套不会随着钻铣管柱旋转,加压管套与旋转管套之间会产生摩擦力。但在旋转管套旋转之后,旋转管套的上端会在第二圆形槽中旋转,多个滚动体会在第一圆形槽和第三圆形槽中滚动,降低旋转管套与加压管套之间的摩擦力,从而减小了支撑管套与加压管套之间的摩擦力。此时,多个滚动体与旋转管套构成类似于轴承的结构。另外,在这种情况下,旋转管套的上端嵌入在加压管套中。
另外,在多个滚动体在第一圆形槽和第二圆形槽之间的环形空间中滚动时,为了进一步降低多个滚动体与第一圆形槽之间的摩擦力,多个滚动体与第二圆形槽之间的摩擦力,进而降低旋转管套与加压管套之间的摩擦力,以实现减小支撑管套与加压管套之间的摩擦力。因此,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钻铣系统可以包括轴圈8,如图7所示,钻铣系统可以包括座圈9。轴圈8位于第一圆形槽的底部,座圈9位于第二圆形槽的底部,且多个滚动体71位于轴圈8和座圈9之间。
需要说明的是,轴圈、座圈与多个滚动体接触的面可以比较光滑,且多个滚动体的表面也可以比较光滑。
另外,在一些实施例中,旋转管套的下端面固定在支撑管套的上端面上的固定方式可以为:旋转管套7的下端面配置有定位销钉,支撑管套3的上端面开有定位孔,定位销钉能够嵌入在定位孔中。通过这样的设置,可以使得当支撑管套旋转时,支撑管套能够带动旋转管套旋转。
当然,旋转管套的下端面固定在支撑管套的上端面上的固定方式还可以有其他固定方式,本申请实施例在此不做限定。
另外,在使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钻铣系统时,为了便于拆卸和安装旋转管套,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旋转管套7可以包括第一旋转块72和第二旋转块73。第一旋转块72的内侧面和第二旋转块73的内侧面均沿第三长边的方向均开有第三通槽,第三长边为第一旋转块72测内侧面的两个长边或第二旋转块73的内侧面的两个长边中的一个。第一旋转块72的内侧面和第二旋转块73的内侧面连接,且两个第三通槽围成第三通孔,第三通孔用于嵌套钻铣管柱1,且第三通孔的直径与钻铣管柱1的直径之间的差值大于第三数值阈值。第一旋转块72的上端面和第二旋转块73的上端面均与加压管套2接触,第一旋转块72的下端面和第二旋转块73的上端面均与支撑管套3固定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旋转块的内侧面和第二旋转块的内侧面是指相互朝向的两个面。另外,第三长边的方向是指第一旋转块的轴向方向,且该轴向方向与钻铣管柱的轴向方向相同。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旋转块的内侧面和第二旋转块的内侧面连接的连接方式可以为螺栓连接、销钉连接,当然还可以有其他连接方式,本申请实施例在此不做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第三通孔的直径与钻铣管柱1的直径之间的差值大于第三数值阈值,因此,在钻铣管柱旋转的过程中,钻铣管柱可以在第三通孔中旋转。
另外,第一旋转块的形状可以和第二旋转块的形状相同。当然,第一旋转块的形状也可以与第二旋转块的形状不同,本申请实施例在此不做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组成旋转管套的旋转块的数量可以为2,还可以为其他数值,比如3,当组成旋转管套的锁紧块的数量为3时,每个旋转块的内侧面均开有第二通槽,且每个锁紧块的内侧面相互连接,在每个锁紧块的内侧面相互连接之后,每个锁紧块的内侧面上的第二通槽围成一个通孔。对于组成支撑管套的锁紧块的数量,本申请实施例在此不做限定。
另外,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钻铣系统还可以包括井口防顶卡瓦10和井口防喷器20。井口防喷器20固定在井口,井口防顶卡瓦10固定在井口防喷器20上。钻铣管柱1的第一端穿过井口防顶卡瓦和井口防喷器放置在井中。井口防顶卡瓦用于当钻铣管柱停止钻铣时将钻铣管柱卡紧,防止钻铣管柱向上运动。井口防喷器用于防止井喷。
需要说明的是,在使用钻铣管柱对井口的堵塞物进行钻铣时,井口防顶卡瓦处于打开状态。在钻铣管柱停止旋转时,井口防顶卡瓦处于关闭状态,将钻铣管柱卡紧。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钻铣系统不仅可以用于油井中,还可以用于气井中。
下面结合图1,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钻铣系统的使用过程做具体说明:
在使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钻铣系统时,使得井口防顶卡瓦处于打开状态,将钻铣管柱的第一端穿过井口防顶卡瓦和井口防喷器放置在井口。之后将两个锁紧块通过螺栓在钻铣管柱上卡紧,将两个旋转块的下端面分别固定在两个锁紧块的上端面上,并通过螺栓将两个锁紧块连接。旋转块的上端面放置有多个滚动体。然后将两个加压板的下端面与旋转块的上端面上的滚动体接触。最后将卸扣固定在两个加压板的外侧面上,通过牵引绳将卸扣与拉力器连接,将拉力器与地面固定组件连接。
在使用钻铣系统对井口的堵塞物进行钻铣时,钻铣管柱不断旋转并向下运动,在钻铣管柱向下运动的过程中,通过拉力器不断调整牵引绳的紧绷状态,使得牵引绳在钻铣管柱向下运动时,牵引绳一直处于紧绷状态。通过牵引绳给钻铣管柱施加向下的力,以加快钻铣管柱的钻铣速度。如果钻铣管柱将井口的堵塞物钻通,井中的石油聚集的能量瞬间释放,给钻铣管柱一个上顶力,使得钻铣管柱有向上运动的趋势。但由于两个锁紧块在钻铣管柱上是卡紧的,并且两个锁紧块的上端面分别与两个旋转块的下端面的连接,两个旋转块的上端面与两个加压板的下端面接触,而两个加压板的外侧面通过卸扣、牵引绳、拉力器与地面固定组件连接。因此,在钻铣管柱有向上运动的趋势时,钻铣管柱带动两个锁紧块有向上运动的趋势,之后两个旋转块以及两个加压板均有向上运动的趋势。但由于两个加压板通过牵引绳、拉力器与地面固定组件连接,因此,牵引绳和地面组件会阻挡钻铣管柱向上运动,可以确保整个施工过程的安全性。
在使用本申请提供的钻铣系统对井口的堵塞物进行钻铣时,由于加压管套与地面固定组件连接,并且在钻铣管柱旋转的过程中,加压管套与支撑管套保持接触,因此,加压管套会持续给支撑管套施加向下的压力。由于支撑管套嵌套在钻铣管柱的外壁上,且在钻铣管柱旋转的过程中,支撑管套与钻铣管柱一起旋转,因此,支撑管套会将加压管套施加的向下的压力传递给钻铣管柱,使得钻铣管柱向下运动的速度加快,进而可以提高施工效率。另外,如果井口的堵塞物被钻通,油井的井筒中的石油聚集的能量瞬间释放,给钻铣管柱一个上顶力,但由于加压管套与地面固定组件连接,使得在钻铣管柱受到上顶力向上运动时,加压管套会阻挡钻铣管柱向上运动,因而,可以防止发生事故,确保施工的安全性。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硬件来完成,也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完成,所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上述提到的存储介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磁盘或光盘等。
综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2)

1.一种钻铣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钻铣管柱(1)、加压管套(2)、支撑管套(3)和地面固定组件(4);
所述钻铣管柱(1)的第一端用于对井口的堵塞物进行钻铣;
所述支撑管套(3)嵌套在所述钻铣管柱(1)的外壁上,在所述钻铣管柱(1)旋转的过程中,所述支撑管套(3)与所述钻铣管柱(1)一起旋转;
所述加压管套(2)嵌套在所述钻铣管柱(1)的外壁上,相对于所述支撑管套(3),所述加压管套(2)远离所述钻铣管柱(1)的第一端,所述加压管套(2)与所述地面固定(4)组件连接,在所述钻铣管柱(1)旋转的过程中,所述加压管套(2)与所述支撑管套(3)保持接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钻铣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压管套(2)包括第一加压板(21)和第二加压板(22);
所述第一加压板(21)的内侧面和所述第二加压板(22)的内侧面均沿第一长边的方向均开有第一通槽,所述第一长边为所述第一加压板(21)的内侧面的两个长边或所述第二加压板(22)的内侧面的两个长边中的一个;
所述第一加压板(21)的内侧面和所述第二加压板(22)的内侧面连接,两个第一通槽围成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用于嵌套所述钻铣管柱(1),且所述第一通孔的直径与所述钻铣管柱(1)的直径之间的差值大于第一数值阈值;
所述第一加压板(21)的外侧面和第二加压板(22)的外侧面均与所述地面固定组件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钻铣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管套(3)包括第一锁紧块(31)和第二锁紧块(32);
所述第一锁紧块(31)的内侧面和所述第二锁紧块(32)的内侧面均沿第二长边的方向均开有第二通槽,所述第二长边为所述第一锁紧块(31)的内侧面的两个长边或所述第二锁紧块(32)的内侧面的两个长边中的一个;
所述第一锁紧块(31)的内侧面和所述第二锁紧块(32)的内侧面连接,两个第二通槽围成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用于嵌套所述钻铣管柱(1),且所述第二通孔的直径与所述钻铣管柱(1)的直径之间的差值小于第二数值阈值。
4.如权利要求3所述钻铣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槽的槽壁上有多个牙块(33)。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钻铣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N个拉力器(5),N为大于或等于1的正整数;
所述加压管套(2)通过所述N个拉力器(5)与所述地面固定组件(4)连接,所述N个拉力器(5)用于保持所述加压管套(2)和所述支撑管套(3)接触。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钻铣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N个卸扣(6),所述地面固定组件(4)包括N个地锚(41);
所述N个拉力器(5)中每个拉力器(5)的第一端通过一个卸扣(6)固定在所述加压管套(2)的外壁上,每个拉力器(5)的第二端固定在一个地锚(41)上。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钻铣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旋转管套(7);
所述旋转管套(7)的上端面与所述加压管套(2)接触,所述旋转管套(7)的下端面与所述支撑管套(3)固定连接,在所述钻铣管柱(1)旋转的过程中,所述旋转管套(7)用于减小所述支撑管套(3)与所述加压管套(2)之间的摩擦力。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钻铣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管套(7)的上端面开有第一圆形槽,所述加压管套(2)的下端面上开有第二圆形槽,所述第一圆形槽和所述第二圆形槽围成环形空间,所述环形空间中放置有多个滚动体(71);
所述旋转管套(7)的下端面固定在所述支撑管套(3)的上端面上。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钻铣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轴圈(8)和座圈(9);
所述轴圈(8)位于所述第一圆形槽的底部,所述座圈(9)位于所述第二圆形槽的底部,且所述多个滚动体(71)位于所述轴圈(8)和所述座圈(9)之间。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钻铣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管套(7)的下端面配置有定位销钉,所述支撑管套(3)的上端面开有定位孔,所述定位销钉能够嵌入在所述定位孔中。
11.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钻铣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管套(7)包括第一旋转块(72)和第二旋转块(73);
所述第一旋转块(72)的内侧面和所述第二旋转块(73)的内侧面均沿第三长边的方向均开有第三通槽,所述第三长边为所述第一旋转块(72)的内侧面的两个长边或所述第二旋转块(73)的内侧面的两个长边中的一个;
所述第一旋转块(72)的内侧面和所述第二旋转块(73)的内侧面连接,且两个第三通槽围成第三通孔,所述第三通孔用于嵌套所述钻铣管柱(1),且所述第三通孔的直径与所述钻铣管柱(1)的直径之间的差值大于第三数值阈值;
所述第一旋转块(72)的上端面和所述第二旋转块(73)的上端面均与所述加压管套(2)接触,所述第一旋转块(72)的下端面和所述第二旋转块(73)的下端面均与所述支撑管套(3)固定连接。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钻铣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井口防顶卡瓦(10)和井口防喷器(20);
所述井口防喷器(20)固定在井口,所述井口防顶卡瓦(10)固定在所述井口防喷器(20)上;
所述钻铣管柱(1)的第一端穿过所述井口防顶卡瓦(10)和所述井口防喷器(20)放置在井中。
CN201910523093.9A 2019-06-17 2019-06-17 钻铣系统 Pending CN11209633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523093.9A CN112096330A (zh) 2019-06-17 2019-06-17 钻铣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523093.9A CN112096330A (zh) 2019-06-17 2019-06-17 钻铣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096330A true CN112096330A (zh) 2020-12-18

Family

ID=737486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523093.9A Pending CN112096330A (zh) 2019-06-17 2019-06-17 钻铣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096330A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25984A (zh) * 2009-04-09 2009-09-09 胜利油田供应方圆石油装备有限责任公司 组合式液动油水井不压井作业装置
CN102913166A (zh) * 2012-10-19 2013-02-06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连续油管钻铣水平井滑套与球座的方法
WO2016068719A1 (en) * 2014-10-29 2016-05-06 Norhard Oil & Gas As Apparatus for hydrocarbon well plugging
CN206957620U (zh) * 2017-06-23 2018-02-02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套铣管柱防顶加压装置
CN207177786U (zh) * 2017-08-10 2018-04-03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磨铣的井口加载装置和系统
CN207795116U (zh) * 2017-12-29 2018-08-31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井口防转装置
CN208057079U (zh) * 2018-03-26 2018-11-06 杨颖辉 气井带压作业井口装置
CN109519133A (zh) * 2018-12-24 2019-03-26 托普威尔石油技术股份公司 一种欠平衡钻井带压作业机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25984A (zh) * 2009-04-09 2009-09-09 胜利油田供应方圆石油装备有限责任公司 组合式液动油水井不压井作业装置
CN102913166A (zh) * 2012-10-19 2013-02-06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连续油管钻铣水平井滑套与球座的方法
WO2016068719A1 (en) * 2014-10-29 2016-05-06 Norhard Oil & Gas As Apparatus for hydrocarbon well plugging
CN206957620U (zh) * 2017-06-23 2018-02-02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套铣管柱防顶加压装置
CN207177786U (zh) * 2017-08-10 2018-04-03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磨铣的井口加载装置和系统
CN207795116U (zh) * 2017-12-29 2018-08-31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井口防转装置
CN208057079U (zh) * 2018-03-26 2018-11-06 杨颖辉 气井带压作业井口装置
CN109519133A (zh) * 2018-12-24 2019-03-26 托普威尔石油技术股份公司 一种欠平衡钻井带压作业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512099B (zh) 用于钻井眼的顶部驱动设备
US3888318A (en) Well drilling apparatus
CN101550811B (zh) 提拉式全水深外悬挂离合锁解水下井口切割回收组合工具
US5524710A (en) Hanger assembly
EP0251595B2 (en) Surface wellheadand method of installing tubular casing
EP1760252A1 (en) Intervention device for a subsea well, and method and cable for use with the device
US9347280B2 (en) Adjustable riser suspension and sealing system
AU2013356776B2 (en) Radial clamping/sealing system and drilling system provided therewith for (semi)-continuous drilling a borehole, drilling rig comprising such system, and method there for
AU2005244146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modified horizontal directional drilling assembly
US5450904A (en) Adjustable tieback sub
US3129774A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rilling and working in offshore wells
US3090640A (en) Well casing and tubing suspension assembly
US3163220A (en) Underwater well drill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CA2585979C (en) Worm and collar drive drill rig
US5653290A (en) Rotating rod string position adjusting device
CN112096330A (zh) 钻铣系统
JP7291430B2 (ja) ドリル装置
US3426855A (en) Drilling apparatus
CN101550810B (zh) 一种水下切割工具的外悬挂定位机构
US20150152695A1 (en) Adjustable Riser Suspension System
AU2012355817B2 (en) Circumferential cams for mechanical case running tool
CN211201756U (zh) 一种油田钻井用下套管装置
US20180163472A1 (en) Drilling traction system and method
CN101614118B (zh) 一种水下切割工具的离合锁解及旋转机构
US3454088A (en) Casing hange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1218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