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069181B - 一种用户数据资产转移方法及运营商网络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户数据资产转移方法及运营商网络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069181B
CN112069181B CN202010905276.XA CN202010905276A CN112069181B CN 112069181 B CN112069181 B CN 112069181B CN 202010905276 A CN202010905276 A CN 202010905276A CN 112069181 B CN112069181 B CN 11206918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ser
app
service
data
data tab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905276.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069181A (zh
Inventor
陈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905276.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069181B/zh
Publication of CN11206918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06918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06918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06918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2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of structured data, e.g. relational data
    • G06F16/22Indexing; Data structures therefor; Storage structures
    • G06F16/2282Tablespace storage structures; Management thereof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2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of structured data, e.g. relational data
    • G06F16/25Integrating or interfacing systems involving 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s
    • G06F16/252Integrating or interfacing systems involving 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s between a 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 and a front-end applica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40/00Finance; Insurance; Tax strategies; Processing of corporate or income taxes
    • G06Q40/04Trading; Exchange, e.g. stocks, commodities, derivatives or currency exchang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50/00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implementation of business processes of specific business sectors, e.g. utilities or tourism
    • G06Q50/60Business processes related to postal ser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rketing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conomics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Finance (AREA)
  • Accounting & Taxation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Technology Law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Primary Health Care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Information Transfer Between Computers (AREA)
  • Storage Device Securit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户数据资产转移方法及运营商网络系统,所述方法包括:接收第二APP客户端发送的用户数据资产转移实施请求;将第一用户业务数据表中用户标识所对应的第一业务数据以及第一用户业务数据表名称存储至用户数据转移存储表中;从用户数据转移存储表中获取与第二用户业务数据表名称不同的第一用户业务数据表名称;根据获取的不同的第一用户业务数据表名称所对应的预设的用户数据表结构创建属于第二APP的第三用户业务数据表,并将用户数据转移存储表中不同的第一用户业务数据表名称所对应的第一业务数据保存至第三用户业务数据表中。该用户数据资产转移方法及运营商网络系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用户无法转移自己的用户数据资产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用户数据资产转移方法及运营商网络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户数据资产转移方法及运营商网络系统。
背景技术
数据资产转移权(属于可携带权)被认为是GDPR(General Data ProtectionRegulation,通用数据保护条例)中的核心权利之一,指的是数据主体(如用户)有权将个人数据“无障碍地”从一个数据控制者转移到另一个数据控制者的权利。
然而,用户与互联网厂商对其数据资产的理解与控制存在严重不对称的情况。互联网厂商为防止用户将个人数据转移到竞争对手所在的互联网业务平台,一般会保护其掌握的用户个人数据,为转移数据设置障碍,或是不能提供数据资产转移服务,从而造成用户无法转移数据资产的问题,用户无法对自己的正当权益进行维护。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用户数据资产转移方法及运营商网络系统,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用户无法转移数据资产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用户数据资产转移方法,应用于运营商网络系统,所述运营商网络系统包括虚拟第一APP应用、虚拟第二APP应用、第一用户业务数据表、第二用户业务数据表以及用户数据转移存储表;所述第一用户业务数据表用于存储第一APP对应的第一业务数据;所述第二用户业务数据表用于存储第二APP对应的第二业务数据;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第二APP客户端发送的用户数据资产转移实施请求,所述用户数据资产转移实施请求用于指示将所述第一用户业务数据表中用户标识所对应的第一业务数据转移以供所述第二APP使用;
将所述第一用户业务数据表中所述用户标识所对应的第一业务数据以及第一用户业务数据表名称存储至所述用户数据转移存储表中;
从所述用户数据转移存储表中获取与所述第二用户业务数据表名称不同的第一用户业务数据表名称;
根据获取的所述不同的第一用户业务数据表名称所对应的预设的用户数据表结构创建属于所述第二APP的第三用户业务数据表,并将所述用户数据转移存储表中所述不同的第一用户业务数据表名称所对应的第一业务数据保存至所述第三用户业务数据表中。
优选地,在接收第二APP客户端发送的用户数据资产转移实施请求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第一APP客户端发送的业务请求,所述业务请求携带用户标识;
将所述业务请求提供给所述虚拟第一APP应用处理,所述虚拟第一APP应用将处理所述业务请求后得到的所述用户标识所对应的第一业务数据保存至所述第一用户业务数据表中。
优选地,在接收第一APP客户端发送的业务请求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第一业务开通请求创建属于第一APP的第一用户业务数据表,以及部署所述虚拟第一APP应用;
根据第二业务开通请求创建属于第二APP的第二用户业务数据表,以及部署所述虚拟第二APP应用。
优选地,所述根据第一业务开通请求创建属于第一APP的第一用户业务数据表,以及部署所述虚拟第一APP应用,包括:
接收所述第一APP所属的第一互联网业务平台发送的第一业务开通请求,所述第一业务开通请求携带第一APP标识和第一用户数据字典,所述第一用户数据字典包括第一用户数据表名称列表和与所述第一用户数据表名称列表相对应的第一用户数据表结构列表;
创建互联网业务信息表,并将所述第一APP标识和所述第一用户数据字典添加至创建好的所述互联网业务信息表;
根据所述第一用户数据表结构列表创建属于所述第一APP的所述第一用户业务数据表;
向第一互联网业务平台发送第一虚拟应用部署请求;
接收第一互联网业务平台发送的第一虚拟应用部署反馈信息,所述第一虚拟应用部署反馈信息包含所述第一APP标识所对应的虚拟第一APP应用代码;
根据所述虚拟第一APP应用代码以及创建好的属于所述第一APP的第一用户业务数据表实现内部所述虚拟第一APP应用的部署;
所述预设的用户数据表结构为所述第一用户数据表结构列表中所述不同的第一用户业务数据表名称所对应的用户数据表结构;
所述根据第二业务开通请求创建属于第二APP的第二用户业务数据表,以及部署所述虚拟第二APP应用,包括:
接收第二APP所属的第二互联网业务平台发送的第二业务开通请求,所述第二业务开通请求携带第二APP标识和第二用户数据字典,所述第二用户数据字典包括第二用户数据表名称列表和与所述第二用户数据表名称列表相对应的第二用户数据表结构列表;
将所述第二APP标识和所述第二用户数据字典添加至创建好的所述互联网业务信息表;
根据所述第二用户数据表结构列表创建属于所述第二APP的所述第二用户业务数据表;
向第二互联网业务平台发送第二虚拟应用部署请求;
接收第二互联网业务平台发送的第二虚拟应用部署反馈信息,所述第二虚拟应用部署反馈信息包含所述第二APP标识所对应的虚拟第二APP应用代码;
根据所述虚拟第二APP应用代码以及创建好的属于所述第二APP的第二用户业务数据表实现内部所述虚拟第二APP应用的部署。
优选地,所述将所述业务请求提供给所述虚拟第一APP应用处理的步骤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用户发送的数据资产管理服务开通请求,所述数据资产管理服务开通请求携带所述用户标识;
创建用户互联网业务关系表,并将所述用户标识添加至创建好的所述用户互联网业务关系表中;
更新预存的所述用户标识所对应的用户签约数据,增加数据资产管理服务签约信息;
接收第一APP客户端发送的用户数据资产授权使用请求,所述用户数据资产授权使用请求携带所述用户标识和第一APP标识;
将所述第一APP标识添加至所述用户互联网业务关系表中所述用户标识所对应的APP标识列表。
优选地,所述业务请求还携带第一APP标识,所述将所述业务请求提供给所述虚拟第一APP应用处理的步骤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判断所述用户标识所对应的用户是否签约了数据资产管理服务;
若签约了数据资产管理服务,判断第一APP是否具有用户数据资产使用权;
所述将所述业务请求提供给所述虚拟第一APP应用处理,包括:
获取所述互联网业务信息表中所述第一APP标识所对应的第一用户数据字典中的第一用户数据表名称列表;
若第一APP具有用户数据资产使用权且所述业务请求需要操作的第一用户业务数据表的名称包含在所述第一用户数据表名称列表内,将所述业务请求提供给所述虚拟第一APP应用处理。
优选地,所述接收第二APP客户端发送的用户数据资产转移实施请求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第一APP客户端发送的用户数据资产转移请求,所述用户数据资产转移请求携带用户标识和第一APP标识;
判断所述第一APP是否具有用户数据资产使用权;
若判断结果为是,向第一APP客户端发送第一数据转移标识码;
所述用户数据资产转移实施请求携带所述用户标识、第二数据转移标识码、以及第二APP标识;
所述接收第二APP客户端发送的用户数据资产转移实施请求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判断第二数据转移标识码是否与第一数据转移标识码相同,若相同,则将所述第一用户业务数据表中所述用户标识所对应的第一业务数据以及第一用户业务数据表名称存储至所述用户数据转移存储表中。
优选地,所述将所述第一用户业务数据表中所述用户标识所对应的第一业务数据以及第一用户业务数据表名称存储至所述用户数据转移存储表中,包括:
将所述第一用户数据表名称列表所对应的第一用户业务数据表中所述用户标识所对应的第一业务数据转换为JSON格式数据;
将所述转换为JSON格式数据的第一业务数据以及所述第一用户数据表名称列表中的第一用户业务数据表名称保存至所述用户数据转移存储表中;
将所述互联网业务信息表中所述第一APP标识所对应的第一用户数据字典添加至第二APP标识所对应的用户数据字典列表中。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运营商网络系统,包括:归属用户服务器HSS/统一数据管理网元UDM、互联网虚拟业务平台VSP和数据资产控制平台UDCP;所述VSP包括虚拟第一APP应用和虚拟第二APP应用,所述UDCP包括第一用户业务数据表、第二用户业务数据表以及用户数据转移存储表;所述第一用户业务数据表用于存储第一APP对应的第一业务数据;所述第二用户业务数据表用于存储第二APP对应的第二业务数据;
所述VSP用于接收第二APP客户端发送的用户数据资产转移实施请求,以及根据所述用户数据资产转移实施请求向UDCP发送第一信号,所述用户数据资产转移实施请求用于指示将所述第一用户业务数据表中用户标识所对应的第一业务数据转移以供所述第二APP使用;
所述UDCP用于在接收到所述第一信号时将所述第一用户业务数据表中所述用户标识所对应的第一业务数据以及第一用户业务数据表名称存储至所述用户数据转移存储表中;以及,
从所述用户数据转移存储表中获取与所述第二用户业务数据表名称不同的第一用户业务数据表名称;以及,
根据获取的所述不同的第一用户业务数据表名称所对应的预设的用户数据表结构创建属于所述第二APP的第三用户业务数据表,并将所述用户数据转移存储表中所述不同的第一用户业务数据表名称所对应的第一业务数据保存至所述第三用户业务数据表中。
优选地,所述HSS/UDM用于接收用户发送的数据资产管理服务开通请求,并根据所述数据资产管理服务开通请求向所述UDCP发送用户互联网业务关系表创建请求,其中,所述数据资产管理服务开通请求携带所述用户标识;
所述UDCP还用于在接收到所述用户互联网业务关系表创建请求后,创建用户互联网业务关系表,并将所述用户标识添加至创建好的所述用户互联网业务关系表中,并进一步向所述HSS/UDM发送用户互联网业务关系表创建反馈消息;
所述HSS/UDM还用于在接收到用户互联网业务关系表创建反馈消息后,更新预存的所述用户标识所对应的用户签约数据,增加数据资产管理服务签约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用户数据资产转移方法及运营商网络系统,从用户上网的必经通路—运营商入手,基于运营商对用户网络的控制力,以及对用户的数据资产管理具有的天然的优势,按照GDPR原则建立用户个人数据资产管理体系,即用户产生的数据所有权属于用户,而非互联网厂商,运营商协助用户掌握自己的数据资产,保存用户在不同APP上产生的用户数据,以方便用户转移自己的用户数据资产,实现了用户数据的管理与高效流转,从而完善了数据资产行业生态的建设,保障了用户的数据资产转移权得到实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一种用户数据资产转移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一种运营商网络系统的结构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运营商网络系统的互联网厂商申请开通业务的交互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运营商网络系统的用户申请开通数据资产管理服务的交互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运营商网络系统的互联网厂商申请授权使用用户数据资产的交互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运营商网络系统的用户互联网业务使用的交互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运营商网络系统的用户要求转移数据资产的交互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可以理解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各特征可相互组合。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用户数据资产转移方法,应用于运营商网络系统,运营商网络系统包括虚拟第一APP应用、虚拟第二APP应用、第一用户业务数据表、第二用户业务数据表以及用户数据转移存储表;第一用户业务数据表用于存储第一APP对应的第一业务数据;第二用户业务数据表用于存储第二APP对应的第二业务数据,如图1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S102:接收第二APP客户端发送的用户数据资产转移实施请求,用户数据资产转移实施请求用于指示将第一用户业务数据表中用户标识所对应的第一业务数据转移以供第二APP使用;
步骤S104:将第一用户业务数据表中用户标识所对应的第一业务数据以及第一用户业务数据表名称存储至用户数据转移存储表中;
步骤S106:从用户数据转移存储表中获取与第二用户业务数据表名称不同的第一用户业务数据表名称;
步骤S108:根据获取的不同的第一用户业务数据表名称所对应的预设的用户数据表结构创建属于第二APP的第三用户业务数据表,并将用户数据转移存储表中不同的第一用户业务数据表名称所对应的第一业务数据保存至第三用户业务数据表中。
在本实施例中,虚拟第一APP应用、虚拟第二APP应用、第一用户业务数据表和第二用户业务数据表是运营商网络系统事先根据互联网业务平台发送的业务开通请求部署和创建的,比如根据第一APP所属的第一互联网业务平台发送的第一业务开通请求创建属于第一APP的第一用户业务数据表,以及部署虚拟第一APP应用,根据第二APP所属的第二互联网业务平台发送的第二业务开通请求创建属于第二APP的第二用户业务数据表,以及部署虚拟第二APP应用,用户数据转移存储表用于存储待转移的业务数据,业务数据泛指用户使用APP所产生的与用户相关的一切数据。
在本实施例中,用户标识优选为用户号码,用户号码为唯一能识别用户的号码,比如MSISDN码,唯一能识别移动用户的号码。
在本实施例中,第三用户业务数据表为包含于第一用户业务数据表且与第二用户业务数据表表名不同的用户业务数据表,第一用户业务数据表和第二用户业务数据表为一个或多个,通常,不同的APP具有不同的用户业务数据表表名和结构,运营商网络系统事先预存每个APP的用户数据表结构,通过预设的用户数据表结构创建属于第二APP的第三用户业务数据表,并将用户数据转移存储表中相应的业务数据转移到第三用户业务数据表,使得第二APP可以使用从第一APP转移的业务数据。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第一用户业务数据表可以是与第一APP连接的默认数据库中的数据表,第二用户业务数据表可以是与第二APP连接的默认数据库中的数据表,为了避免因同名而出现创建数据表错误,在不影响第二APP连接的默认数据库中原有的数据表的情况下,在第二APP连接的默认数据库中创建第一APP连接的默认数据库中不同的数据表,并将相应的业务数据转移,同时,第二APP连接的默认数据库中若有同名的的数据表,可以通过用户数据转移存储表的内容以及双方预存的用户数据表结构做字段映射,将用户数据转移存储表中同名的数据表的业务数据选择性的转移至第二APP连接的默认数据库中原有的数据表中,从而使得第二APP可以使用第一APP现有的业务数据。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用户数据资产转移方法,从用户上网的必经通路—运营商入手,基于运营商对用户网络的控制力,以及对用户的数据资产管理具有的天然的优势,按照GDPR原则建立用户个人数据资产管理体系,即用户产生的数据所有权属于用户,而非互联网厂商,运营商协助用户掌握自己的数据资产,保存用户在不同APP上产生的用户数据,以方便用户转移自己的用户数据资产,实现了用户数据的管理与高效流转,从而完善了数据资产行业生态的建设,保障了用户的数据资产转移权得到实现。
可选地,在步骤S102:接收第二APP客户端发送的用户数据资产转移实施请求之前,方法还可以包括:
接收第一APP客户端发送的业务请求,业务请求携带用户标识;
将业务请求提供给虚拟第一APP应用处理,虚拟第一APP应用将处理业务请求后得到的用户标识所对应的第一业务数据保存至第一用户业务数据表中。
在本实施例中,运营商网络系统根据事先与用户签约的数据资产管理服务以及第一互联网业务平台发送的业务开通请求接收第一APP客户端发送的业务请求,将原本由第一互联网业务平台处理的业务请求提供给内部虚拟第一APP应用处理,从而将用户使用第一APP客户端所产生的第一业务数据保存至第一用户业务数据表中,以方便后续业务数据的转移。
可选地,在接收第一APP客户端发送的业务请求之前,方法还可以包括:
根据第一业务开通请求创建属于第一APP的第一用户业务数据表,以及部署虚拟第一APP应用;
根据第二业务开通请求创建属于第二APP的第二用户业务数据表,以及部署虚拟第二APP应用。
具体地,根据第一业务开通请求创建属于第一APP的第一用户业务数据表,以及部署虚拟第一APP应用,可以包括:
接收第一APP所属的第一互联网业务平台发送的第一业务开通请求,第一业务开通请求携带第一APP标识和第一用户数据字典,第一用户数据字典包括第一用户数据表名称列表和与第一用户数据表名称列表相对应的第一用户数据表结构列表;
创建互联网业务信息表,并将第一APP标识和第一用户数据字典添加至创建好的互联网业务信息表;
根据第一用户数据表结构列表创建属于第一APP的第一用户业务数据表;
向第一互联网业务平台发送第一虚拟应用部署请求;
接收第一互联网业务平台发送的第一虚拟应用部署反馈信息,第一虚拟应用部署反馈信息包含第一APP标识所对应的虚拟第一APP应用代码;
根据虚拟第一APP应用代码以及创建好的属于第一APP的第一用户业务数据表实现内部虚拟第一APP应用的部署;
预设的用户数据表结构为第一用户数据表结构列表中不同的第一用户业务数据表名称所对应的用户数据表结构;
具体地,根据第二业务开通请求创建属于第二APP的第二用户业务数据表,以及部署虚拟第二APP应用,可以包括:
接收第二APP所属的第二互联网业务平台发送的第二业务开通请求,第二业务开通请求携带第二APP标识和第二用户数据字典,第二用户数据字典包括第二用户数据表名称列表和与第二用户数据表名称列表相对应的第二用户数据表结构列表;
将第二APP标识和第二用户数据字典添加至创建好的互联网业务信息表;
根据第二用户数据表结构列表创建属于第二APP的第二用户业务数据表;
向第二互联网业务平台发送第二虚拟应用部署请求;
接收第二互联网业务平台发送的第二虚拟应用部署反馈信息,第二虚拟应用部署反馈信息包含第二APP标识所对应的虚拟第二APP应用代码;
根据虚拟第二APP应用代码以及创建好的属于第二APP的第二用户业务数据表实现内部虚拟第二APP应用的部署。
具体地,互联网业务信息表可以如表1所示,第一APP标识和第二APP标识优选为APP ID,每个互联网厂商提供的APP具有唯一的APP ID。其中,业务名称、业务类型和APP地址用于描述该APP。用户数据字典列表DICT_LIST包含一个或多个数据字典DICT,用于存储自身的数据字典以及转移的数据字典,默认一个APP对应一个自身的数据字典,DICT的定义如表2所示。其中,APP虚拟地址为虚拟第一APP应用和虚拟第二APP应用部署后的虚拟地址,APP虚拟地址包括APP URL及端口号。
表1:互联网业务信息表
Figure BDA0002661198470000121
表2:用户数据字典
Figure BDA0002661198470000122
Figure BDA0002661198470000131
如表2所示,其中,用户信息列表用于记录跟用户个人信息相关的字段及其所对应的描述信息,如字段id对应用户业务的唯一编号,字段msisdn对应用户注册的手机号码等等,为了便于阅读,优选使用json格式。用户数据表名称列表包含所有与用户相关的用户数据表名称,虚拟APP应用对用户数据进行操作仅限于用户数据表名称列表所对应的数据表。用户数据表结构列表用于存储用户数据表名称列表中各用户数据表的字段定义,定段定义包括:字段名,各字段名对应的数据类型,值是否可以为空、默认值、是否为主键等等,根据用户数据表结构列表可以创建对应的用户数据表,用户数据表为一个或多个。
可选地,将业务请求提供给虚拟第一APP应用处理的步骤之前,方法还可以包括:
接收用户发送的数据资产管理服务开通请求,数据资产管理服务开通请求携带用户标识;
创建用户互联网业务关系表,并将用户标识添加至创建好的用户互联网业务关系表中;
更新预存的用户标识所对应的用户签约数据,增加数据资产管理服务签约信息;
接收第一APP客户端发送的用户数据资产授权使用请求,用户数据资产授权使用请求携带用户标识和第一APP标识;
将第一APP标识添加至用户互联网业务关系表中用户标识所对应的APP标识列表。
具体地,用户互联网业务关系表可以如表3所示,用户号码优选为MSIDSN码,APPID列表和APP地址列表用于存储经用户授权的APP的APP ID和APP地址,初始状态均为空。
表3:用户互联网业务关系表
Figure BDA0002661198470000141
可选地,业务请求还携带第一APP标识,将业务请求提供给虚拟第一APP应用处理的步骤之前,方法还可以包括:
判断用户标识所对应的用户是否签约了数据资产管理服务;
若签约了数据资产管理服务,判断第一APP是否具有用户数据资产使用权;
将业务请求提供给虚拟第一APP应用处理,可以包括:
获取互联网业务信息表中第一APP标识所对应的第一用户数据字典中的第一用户数据表名称列表;
若第一APP具有用户数据资产使用权且业务请求需要操作的第一用户业务数据表的名称包含在第一用户数据表名称列表内,将业务请求提供给虚拟第一APP应用处理。
其中,运营商网络系统事先预存有用户签约数据,本申请新增了用户是否开通了数据资产管理服务字段,如用户开通了该服务,且用户当前使用的APP具有用户数据资产使用权,运营商将该APP客户端发送的业务请求提供给运营商网络系统的内部虚拟APP应用处理。
具体地,业务请求需要操作用户业务数据表,为了防止互联网厂商不如实说明用户数据字典,或由于互联网厂商在虚拟APP应用代码中插入了新建或操作其他用户业务数据表的代码而侵犯用户的权利,被操作的用户业务数据表仅限于用户数据字典中用户数据表名称列表所对应的数据表,比如第一APP对应的第一用户数据表名称列表。其中,对用户业务数据表的操作包括:插入,更新、删除等操作。
可选地,接收第二APP客户端发送的用户数据资产转移实施请求之前,方法还可以包括:
接收第一APP客户端发送的用户数据资产转移请求,用户数据资产转移请求携带用户标识和第一APP标识;
判断第一APP是否具有用户数据资产使用权;
若判断结果为是,向第一APP客户端发送第一数据转移标识码;
用户数据资产转移实施请求携带用户标识、第二数据转移标识码、以及第二APP标识;
接收第二APP客户端发送的用户数据资产转移实施请求之后,方法还包括:
判断第二数据转移标识码是否与第一数据转移标识码相同,若相同,则将第一用户业务数据表中用户标识所对应的第一业务数据以及第一用户业务数据表名称存储至用户数据转移存储表中。
可选地,将第一用户业务数据表中用户标识所对应的第一业务数据以及第一用户业务数据表名称存储至用户数据转移存储表中,可以包括:
将第一用户数据表名称列表所对应的第一用户业务数据表中用户标识所对应的第一业务数据转换为JSON格式数据;
将转换为JSON格式数据的第一业务数据以及第一用户数据表名称列表中的第一用户业务数据表名称保存至用户数据转移存储表中;
将互联网业务信息表中第一APP标识所对应的第一用户数据字典添加至第二APP标识所对应的用户数据字典列表中。
其中,用户数据转移存储表可以如表4所示,用户业务数据表数据为用户数据表名称列表中包含有用户业务数据的用户业务数据表的实际内容,为了方便阅读和转移,以JSON或文件方式存储,详细存储用户实际业务数据,包括实际业务数据所属的字段和对应的用户业务数据表表名。用户数据表名称列表为转移的用户实际业务数据所对应的用户业务数据表表名,源APP虚拟地址为用户业务数据转移方的APP虚拟地址,目的APP虚拟地址为用户业务数据被转移方的APP虚拟地址。
Figure BDA0002661198470000161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用户数据资产转移方法,从用户上网的必经通路—运营商入手,基于运营商对用户网络的控制力,以及对用户的数据资产管理具有的天然的优势,按照GDPR原则建立用户个人数据资产管理体系,即用户产生的数据所有权属于用户,而非互联网厂商,运营商协助用户掌握自己的数据资产,保存用户在不同APP上产生的用户数据,以方便用户转移自己的用户数据资产,实现了用户数据的管理与高效流转,从而完善了数据资产行业生态的建设,保障了用户的数据资产转移权得到实现。
实施例2: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运营商网络系统,包括:HSS(Home SubscriberServer,归属用户服务器)/UDM(Unified Data Management,统一数据管理)网元21,互联网虚拟业务平台VSP 22和数据资产控制平台UDCP 23;VSP 22包括虚拟第一APP应用和虚拟第二APP应用,UDCP 23包括第一用户业务数据表、第二用户业务数据表以及用户数据转移存储表;第一用户业务数据表用于存储第一APP对应的第一业务数据;第二用户业务数据表用于存储第二APP对应的第二业务数据;
VSP 22用于接收第二APP客户端发送的用户数据资产转移实施请求,以及根据用户数据资产转移实施请求向UDCP 23发送第一信号,用户数据资产转移实施请求用于指示将第一用户业务数据表中用户标识所对应的第一业务数据转移以供第二APP使用;
UDCP 23用于在接收到第一信号时将第一用户业务数据表中用户标识所对应的第一业务数据以及第一用户业务数据表名称存储至用户数据转移存储表中;以及,
从用户数据转移存储表中获取与第二用户业务数据表名称不同的第一用户业务数据表名称;以及,
根据获取的不同的第一用户业务数据表名称所对应的预设的用户数据表结构创建属于第二APP的第三用户业务数据表,并将用户数据转移存储表中不同的第一用户业务数据表名称所对应的第一业务数据保存至第三用户业务数据表中。
可选地,HSS/UDM 21用于接收用户发送的数据资产管理服务开通请求,并根据数据资产管理服务开通请求向UDCP 23发送用户互联网业务关系表创建请求,其中,数据资产管理服务开通请求携带用户标识;
UDCP 23还用于在接收到用户互联网业务关系表创建请求后,创建用户互联网业务关系表,并将用户标识添加至创建好的用户互联网业务关系表中,并进一步向HSS/UDM21发送用户互联网业务关系表创建反馈消息;
HSS/UDM 21还用于在接收到用户互联网业务关系表创建反馈消息后,更新预存的用户标识所对应的用户签约数据,增加数据资产管理服务签约信息。
在本实施例中,HSS/UDM 21作为运营商的用户业务信息服务单元,用于存储用户签约数据,用户签约数据包括每个用户的各个业务状态、费用情况,如2G/3G/4G业务是否开通、VoLTE业务是否开通等。用户驻留网络或使用业务时,会先去HSS/UDM21查询其业务是否开通,如已开通再进行后续流程。本申请中的HSS/UDM 21新增了用户是否开通了数据资产服务字段,如用户开通了该数据资产服务,则对应的APP业务可以转移到VSP 22内部虚拟APP应用处理。
其中,互联网虚拟业务平台为新增网元节点,以下简称VSP,互联网厂商通过云服务方式在VSP 22上部署业务(如聊天、视频、网站等)。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VSP 22可以是一个SaaS平台,为各个APP提供软硬件资源、数据空间、基础应用组件,各个APP在VSP上部署自己的业务和数据。
其中,数据资产控制平台为新增网元节点,以下简称UDCP。用于保存用户数据资产定义与内容的平台,提供VSP 22对用户数据资产的查询、插入、更新、建立、删除等功能。
在本实施例中,VSP 22和UDCP 23可以是运营商的两个不同的物理设备,也可以是同一物理设备上的两个逻辑设备。
其中,第一APP客户端和第二APP客户端指安装了第一APP应用和第二APP应用的用户终端,以下简称为第一APP和第二APP,用户在用户终端上同时安装了第一APP应用和第二APP应用,并通过该第一APP应用和第二APP应用进行用户的数据资产转移操作,每个APP在用户终端的系统上都具有唯一的APP ID。
具体地,参考图3,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运营商网络系统的互联网厂商申请开通业务的交互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该方法包括:
步骤S301:SP向VSP发送业务开通请求;
具体地,SP上的互联网厂商向VSP发送业务开通请求,以申请部署虚拟应用服务以及开通用户数据管理服务、该业务开通请求携带业务名称、业务分类、APP ID、APP地址和用户数据字典。
步骤S302:VSP接收到业务开通请求后,向UDCP发送互联网业务信息表创建请求和用户业务数据表创建请求;
具体地,若VSP第一次接收业务开通请求,则向UDCP发送互联网业务信息表创建请求和用户业务数据表创建请求,若VSP已接收其他互联网厂商发送的业务开通请求并完成业务开通,则向UDCP发送互联网业务信息表更新请求和用户业务数据表创建请求,该互联网业务信息表创建请求携带业务名称、业务分类、APP ID、APP地址和用户数据字典,该用户业务数据表创建请求携带用户数据字典。
步骤S303:UDCP创建互联网业务信息表和用户业务数据表;
具体地,UDCP根据互联网业务信息表创建请求可以创建如表1所示的互联网业务信息表,并根据该互联网业务信息表创建请求携带的业务名称、业务分类、APP ID、APP地址和用户数据字典更新互联网业务信息表,同时根据该用户业务数据表创建请求携带的用户数据字典创建用户业务数据表,比如,根据表2所述的用户数据表结构列表来创建用户业务数据表。
步骤S304:UDCP向VSP发送互联网业务信息表和用户业务数据表创建反馈结果;
步骤S305:VSP向SP发送虚拟应用部署请求;
步骤S306:SP向VSP发送虚拟应用部署反馈信息,该虚拟应用部署反馈信息包含该APP ID所对应的虚拟APP应用代码,该虚拟APP应用代码为源代码或二进制代码。
步骤S307:VSP根据所述虚拟APP应用代码部署虚拟APP应用。
具体地,VSP根据所述虚拟APP应用代码在虚拟平台上部署虚拟APP应用,得到虚拟APP应用部署后的APP虚拟地址,部署后的虚拟APP应用与创建的用户业务数据表连接。
步骤S308:VSP向UDCP发送互联网业务信息表更新请求,该互联网业务信息表更新请求携带APP ID、APP地址和虚拟APP应用部署后APP虚拟地址
步骤S309:UDCP更新互联网业务信息表;
具体地,UDCP更新互联网业务信息表中该APP ID和APP地址所对应的APP虚拟地址,即将虚拟APP应用部署后的APP虚拟地址填入表1中该APP ID和APP地址所对应的VSP_URL字段。
步骤S310:VSP向SP发送业务开通反馈信息,以提示互联网厂商业务开通完成。
具体地,参考图4,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运营商网络系统的用户申请开通数据资产管理服务的交互示意图,其中,eNodeB的作用是转发用户和HSS/UDM之间的信息,在本实施例中,该方法包括:
步骤S401:终端上的用户向HSS/UDM发送数据资产管理服务开通请求,该数据资产管理服务开通请求携带用户号码。
具体地,用户号码为唯一能识别用户的号码,比如MSISDN码,唯一能识别移动用户的号码。
步骤S402:HSS/UDM接收到数据资产管理服务开通请求后,向UDCP发送用户互联网业务关系表创建请求,该用户互联网业务关系表创建请求携带用户号码和用户个人信息。
具体地,HSS/UDM接收到数据资产管理服务开通请求后,查询该用户号码所对应的用户个人信息,并向UDCP发送用户互联网业务关系表创建请求。
步骤S403:UDCP根据接收到的用户互联网业务关系表创建请求创建用户互联网业务关系表。
具体地,创建的用户互联网业务关系表可以如表3所示,UDCP将用户号码和用户个人信息添加至创建好的用户互联网业务关系表的相应字段,APP ID列表和APP地址列表默认为空。
步骤S404:UDCP向HSS/UDM发送用户互联网业务关系表创建反馈消息,该用户互联网业务关系表创建反馈消息为创建成功或创建失败。
步骤S405:HSS/UDM更新用户签约数据中的用户业务属性,增加数据资产管理服务签约信息。
具体地,若创建成功,HSS/UDM更新用户签约数据中的用户业务属性,增加数据资产管理服务签约信息。
步骤S406:HSS/UDM向用户发送数据资产管理服务开通成功消息。
具体地,参考图5,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运营商网络系统的互联网厂商申请授权使用用户数据资产的交互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该方法包括:
步骤S501:终端上的APP向VSP发送用户数据资产授权使用请求,该用户数据资产授权使用请求携带用户号码、APP ID和APP地址。
具体地,用户首次使用APP,APP所属的互联网厂商已申请开通业务,APP提示需要用户授权使用其数据资产,用户确认同意授权后,向VSP发送用户数据资产授权使用请求。
步骤S502:VSP接收到用户数据资产授权使用请求后,向UDCP发送用户互联网业务关系表更新请求,该用户互联网业务关系表更新请求携带用户号码、APP ID和APP地址。
步骤S503:UDCP更新用户互联网业务关系表中该用户号码所对应的APP ID列表和APP地址列表。
具体地,UDCP将用户互联网业务关系表更新请求中的APP ID和APP地址添加至用户号码所对应的APP ID列表和APP地址列表。
步骤S504:UDCP向VSP发送用户互联网业务关系表更新反馈消息,提示更新成功或更新失败。
步骤S505:VSP向APP发送用户数据资产授权使用请求反馈结果。
具体地,根据用户互联网业务关系表更新反馈消息,VSP向APP发送用户数据资产授权使用请求反馈结果。若更新成功,向APP发送授权成功消息。
具体地,参考图6,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运营商网络系统的用户互联网业务使用的交互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该方法包括:
步骤S601:APP向HSS/UDM发送业务请求;
具体地,用户使用APP的业务,APP向HSS/UDM发送业务请求,该业务请求携带用户号码、APP ID、APP地址和业务数据。
步骤S602:HSS/UDM查询用户签约数据,判断用户是否签约了数据资产管理服务。
步骤S603:若签约,HSS/UDM向VSP转发该业务请求。
步骤S604:VSP接收到业务请求后,向UDCP发送用户互联网业务关系表查询请求,该用户互联网业务关系表查询请求携带用户号码、APP ID和APP地址。
步骤S605:UDCP查询用户互联网业务关系表,判断该APP是否授权。
具体地,UDCP查询用户互联网业务关系表中该用户号码所对应的APP ID列表和APP URL列表是否存在该APP ID和APP地址,若存在,则判断该APP授权。
步骤S606:UDCP向VSP发送用户互联网业务关系表查询反馈结果,该反馈结果为该APP已授权或未授权。
步骤S607:若该APP已授权,VSP向UDCP发送互联网业务信息表查询请求,该互联网业务信息表查询请求携带APP ID和APP地址。
步骤S608:UDCP查询互联网业务信息表中该APP ID和APP地址所对应的APP虚拟地址和用户数据字典。
步骤S609:UDCP向VSP返回互联网业务信息表查询结果,该互联网业务信息表查询结果携带APP虚拟地址和用户数据字典。
步骤S610:若该业务请求需要操作的用户业务数据表名称包含在用户数据字典的用户数据表名称列表中,则UDCP将该业务请求提供给该APP虚拟地址所对应的内部虚拟APP应用处理。
具体地,该业务请求需要操作用户业务数据表,为了防止互联网厂商不如实说明用户数据字典,或由于互联网厂商在虚拟APP应用代码中插入了新建或操作其他用户业务数据表的代码而侵犯用户的权利,被操作的用户业务数据表仅限于用户数据字典中用户数据表名称列表所对应的数据表,对用户业务数据表的操作包括:插入,更新、删除等操作。
具体地,参考图7,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运营商网络系统的用户要求转移数据资产的交互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该方法包括:
步骤S801:第一APP向VSP发送用户数据资产转移请求,该用户数据资产转移请求携带用户号码、第一APP的APP ID和APP地址。
具体地,第一APP为转移方,用户点击第一APP,要求第一APP转移其数据资产,第一APP向VSP发送用户数据资产转移请求。
步骤S802:VSP接收到用户数据资产转移请求后,向UDCP发送用户互联网业务关系表查询请求,该用户互联网业务关系表查询请求携带用户号码、第一APP的APP ID和APP地址。
步骤803:UDCP查询用户互联网业务关系表,判断该第一APP是否授权。
具体地,UDCP查询用户互联网业务关系表中该用户号码所对应的APP ID列表和APP URL列表是否存在该第一APP的APP ID和APP地址,若存在,则判断该第一APP授权。
步骤S804:UDCP向VSP发送用户互联网业务关系表查询反馈结果,该反馈结果为该第一APP已授权或未授权。
步骤S805:若该第一APP已授权,VSP向第一APP发送第一数据转移标识码。
步骤S806:用户在第二APP中输入与第一数据转移标识码相同的第二数据转移标识码,第二APP向VSP发送用户数据资产转移实施请求,该用户数据资产转移实施请求携带用户号码、第二数据转移标识码、以及第二APP的APP ID和APP地址。
具体地,第二APP为被转移方,用户在第二APP中输入第一数据转移标识码,并在第二APP中确认转移数据,第二APP向VSP发送用户数据资产转移实施请求。
步骤S807:VSP接收到用户数据资产转移实施请求后,判断第二数据转移标识码是否与第一数据转移标识码相同,若相同,则向UDCP发送用户数据资产转移操作请求,该用户数据资产转移操作请求携带用户号码、第一APP的APP ID和APP地址、以及第二APP的APP ID和APP地址。
步骤S809:UDCP接收到用户数据资产转移操作请求后,将第一APP所对应的用户业务数据表的用户数据表名称以及该用户号码所对应的用户数据保存至用户数据转移存储表。
具体地,UDCP新建用户数据转移存储表,查询互联网业务信息表中该第一APP的APP ID和APP地址所对应的用户数据字典列表,将用户数据字典列表中所有用户数据字典的用户数据表名称列表添加至用户数据转移存储表,同时将该用户数据表名称列表所对应的用户业务数据表中该用户号码所对应的用户业务数据保存至用户数据转移存储表,并进一步查询互联网业务信息表中该第一APP和第二APP的APP ID与APP地址对应的APP虚拟地址,并将其添加到用户数据转移存储表,同时将当前时间添加至用户数据转移存储表的创建时间字段。
步骤S810:UDCP依次判断第一APP所对应的各用户业务数据表的用户数据表名称是否包含在第二APP所对应的用户业务数据表的用户数据表名称中,若未包含,则在第二APP所对应的默认数据库中创建属于第二APP的该用户业务数据表,并进一步将用户数据转移存储表中该创建好的用户业务数据表所对应的用户业务数据表数据添加至所述创建好的用户业务数据表中。
具体地,若第二APP的用户业务数据表中没有第一APP中描述的用户业务数据表,则在第二APP所对应的数据库中创建相应的用户业务数据表,若有,则说明第二APP和第一APP具有一个或多个同名的用户业务数据表。每个APP的用户数据字典列表中默认只有一个用户数据字典,假设第一APP所对应的用户数据字典列表中具有一个联通手机营业厅用户数据字典,第二APP所对应的用户数据字典列表中具有QQ视频用户数据字典,UDCP依次判断联通手机营业厅用户数据字典所对应的用户数据表名称列表中的各用户数据表名称是否包含在QQ视频用户数据字典所对应的用户数据表名称列表中,若未包含,则根据联通手机营业厅用户数据字典中的用户数据表结构列表中相应的用户数据表结构创建该用户业务数据表。并进一步在创建好的用户业务数据表中添加用户数据转移存储表中相应的用户业务数据表数据。
步骤S811:UDCP将第一APP所对应的用户数据字典列表中的所有用户数据字典添加至第二APP所对应的用户数据字典列表中。
具体地,若第一APP所对应的用户数据字典列表中具有一个联通手机营业厅用户数据字典,第二APP所对应的用户数据字典列表中具有QQ视频用户数据字典,则将第一APP所对应的用户数据字典列表中的所有用户数据字典添加至第二APP所对应的用户数据字典列表如表1中的用户数据字典列表所示,即包含QQ视频用户数据字典和联通手机营业厅用户数据字典。
步骤S812:UDCP向VSP发送用户数据资产转移操作完成消息。
步骤S813:VSP分别向第一APP所属的SP1和第二APP所属的SP2发送用户业务数据转移完成消息,该用户业务数据转移完成消息携带携带用户号码、第一APP的APP ID和APP地址、以及第二APP的APP ID和APP地址。
步骤S814:VSP向用户发送用户业务数据转移完成消息,该用户业务数据转移完成消息携带携带用户号码、第一APP的APP ID和APP地址、以及第二APP的APP ID和APP地址,以提示用户其数据资产已转移成功。
本实施例提供的运营商网络系统,从用户上网的必经通路—运营商入手,基于运营商对用户网络的控制力,以及对用户的数据资产管理具有的天然的优势,按照GDPR原则建立用户个人数据资产管理体系,即用户产生的数据所有权属于用户,而非互联网厂商,运营商协助用户掌握自己的数据资产,保存用户在不同APP上产生的用户数据,以方便用户转移自己的用户数据资产,实现了用户数据的管理与高效流转,从而完善了数据资产行业生态的建设,保障了用户的数据资产转移权得到实现。

Claims (10)

1.一种用户数据资产转移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运营商网络系统,所述运营商网络系统包括虚拟第一APP应用、虚拟第二APP应用、第一用户业务数据表、第二用户业务数据表以及用户数据转移存储表;所述第一用户业务数据表用于存储第一APP对应的第一业务数据;所述第二用户业务数据表用于存储第二APP对应的第二业务数据;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第二APP客户端发送的用户数据资产转移实施请求,所述用户数据资产转移实施请求用于指示将所述第一用户业务数据表中用户标识所对应的第一业务数据转移以供所述第二APP使用;
将所述第一用户业务数据表中所述用户标识所对应的第一业务数据以及第一用户业务数据表名称存储至所述用户数据转移存储表中;
从所述用户数据转移存储表中获取与所述第二用户业务数据表名称不同的第一用户业务数据表名称;
根据获取的所述不同的第一用户业务数据表名称所对应的预设的用户数据表结构创建属于所述第二APP的第三用户业务数据表,并将所述用户数据转移存储表中所述不同的第一用户业务数据表名称所对应的第一业务数据保存至所述第三用户业务数据表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户数据资产转移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接收第二APP客户端发送的用户数据资产转移实施请求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第一APP客户端发送的业务请求,所述业务请求携带用户标识;
将所述业务请求提供给所述虚拟第一APP应用处理,所述虚拟第一APP应用将处理所述业务请求后得到的所述用户标识所对应的第一业务数据保存至所述第一用户业务数据表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户数据资产转移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接收第一APP客户端发送的业务请求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第一业务开通请求创建属于第一APP的第一用户业务数据表,以及部署所述虚拟第一APP应用;
根据第二业务开通请求创建属于第二APP的第二用户业务数据表,以及部署所述虚拟第二APP应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户数据资产转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第一业务开通请求创建属于第一APP的第一用户业务数据表,以及部署所述虚拟第一APP应用,包括:
接收所述第一APP所属的第一互联网业务平台发送的第一业务开通请求,所述第一业务开通请求携带第一APP标识和第一用户数据字典,所述第一用户数据字典包括第一用户数据表名称列表和与所述第一用户数据表名称列表相对应的第一用户数据表结构列表;
创建互联网业务信息表,并将所述第一APP标识和所述第一用户数据字典添加至创建好的所述互联网业务信息表;
根据所述第一用户数据表结构列表创建属于所述第一APP的所述第一用户业务数据表;
向第一互联网业务平台发送第一虚拟应用部署请求;
接收第一互联网业务平台发送的第一虚拟应用部署反馈信息,所述第一虚拟应用部署反馈信息包含所述第一APP标识所对应的虚拟第一APP应用代码;
根据所述虚拟第一APP应用代码以及创建好的属于所述第一APP的第一用户业务数据表实现内部所述虚拟第一APP应用的部署;
所述预设的用户数据表结构为所述第一用户数据表结构列表中所述不同的第一用户业务数据表名称所对应的用户数据表结构;
所述根据第二业务开通请求创建属于第二APP的第二用户业务数据表,以及部署所述虚拟第二APP应用,包括:
接收第二APP所属的第二互联网业务平台发送的第二业务开通请求,所述第二业务开通请求携带第二APP标识和第二用户数据字典,所述第二用户数据字典包括第二用户数据表名称列表和与所述第二用户数据表名称列表相对应的第二用户数据表结构列表;
将所述第二APP标识和所述第二用户数据字典添加至创建好的所述互联网业务信息表;
根据所述第二用户数据表结构列表创建属于所述第二APP的所述第二用户业务数据表;
向第二互联网业务平台发送第二虚拟应用部署请求;
接收第二互联网业务平台发送的第二虚拟应用部署反馈信息,所述第二虚拟应用部署反馈信息包含所述第二APP标识所对应的虚拟第二APP应用代码;
根据所述虚拟第二APP应用代码以及创建好的属于所述第二APP的第二用户业务数据表实现内部所述虚拟第二APP应用的部署。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户数据资产转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业务请求提供给所述虚拟第一APP应用处理的步骤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用户发送的数据资产管理服务开通请求,所述数据资产管理服务开通请求携带所述用户标识;
创建用户互联网业务关系表,并将所述用户标识添加至创建好的所述用户互联网业务关系表中;
更新预存的所述用户标识所对应的用户签约数据,增加数据资产管理服务签约信息;
接收第一APP客户端发送的用户数据资产授权使用请求,所述用户数据资产授权使用请求携带所述用户标识和第一APP标识;
将所述第一APP标识添加至所述用户互联网业务关系表中所述用户标识所对应的APP标识列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户数据资产转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业务请求还携带第一APP标识,所述将所述业务请求提供给所述虚拟第一APP应用处理的步骤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判断所述用户标识所对应的用户是否签约了数据资产管理服务;
若签约了数据资产管理服务,判断第一APP是否具有用户数据资产使用权;
所述将所述业务请求提供给所述虚拟第一APP应用处理,包括:
获取所述互联网业务信息表中所述第一APP标识所对应的第一用户数据字典中的第一用户数据表名称列表;
若第一APP具有用户数据资产使用权且所述业务请求需要操作的第一用户业务数据表的名称包含在所述第一用户数据表名称列表内,将所述业务请求提供给所述虚拟第一APP应用处理。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户数据资产转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第二APP客户端发送的用户数据资产转移实施请求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第一APP客户端发送的用户数据资产转移请求,所述用户数据资产转移请求携带用户标识和第一APP标识;
判断所述第一APP是否具有用户数据资产使用权;
若判断结果为是,向第一APP客户端发送第一数据转移标识码;
所述用户数据资产转移实施请求携带所述用户标识、第二数据转移标识码、以及第二APP标识;
所述接收第二APP客户端发送的用户数据资产转移实施请求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判断第二数据转移标识码是否与第一数据转移标识码相同,若相同,则将所述第一用户业务数据表中所述用户标识所对应的第一业务数据以及第一用户业务数据表名称存储至所述用户数据转移存储表中。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户数据资产转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第一用户业务数据表中所述用户标识所对应的第一业务数据以及第一用户业务数据表名称存储至所述用户数据转移存储表中,包括:
将所述第一用户数据表名称列表所对应的第一用户业务数据表中所述用户标识所对应的第一业务数据转换为JSON格式数据;
将所述转换为JSON格式数据的第一业务数据以及所述第一用户数据表名称列表中的第一用户业务数据表名称保存至所述用户数据转移存储表中;
将所述互联网业务信息表中所述第一APP标识所对应的第一用户数据字典添加至第二APP标识所对应的用户数据字典列表中。
9.一种运营商网络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归属用户服务器HSS/统一数据管理网元UDM、互联网虚拟业务平台VSP和数据资产控制平台UDCP;所述VSP包括虚拟第一APP应用和虚拟第二APP应用,所述UDCP包括第一用户业务数据表、第二用户业务数据表以及用户数据转移存储表;所述第一用户业务数据表用于存储第一APP对应的第一业务数据;所述第二用户业务数据表用于存储第二APP对应的第二业务数据;
所述VSP用于接收第二APP客户端发送的用户数据资产转移实施请求,以及根据所述用户数据资产转移实施请求向UDCP发送第一信号,所述用户数据资产转移实施请求用于指示将所述第一用户业务数据表中用户标识所对应的第一业务数据转移以供所述第二APP使用;
所述UDCP用于在接收到所述第一信号时将所述第一用户业务数据表中所述用户标识所对应的第一业务数据以及第一用户业务数据表名称存储至所述用户数据转移存储表中;以及,
从所述用户数据转移存储表中获取与所述第二用户业务数据表名称不同的第一用户业务数据表名称;以及,
根据获取的所述不同的第一用户业务数据表名称所对应的预设的用户数据表结构创建属于所述第二APP的第三用户业务数据表,并将所述用户数据转移存储表中所述不同的第一用户业务数据表名称所对应的第一业务数据保存至所述第三用户业务数据表中。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运营商网络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HSS/UDM用于接收用户发送的数据资产管理服务开通请求,并根据所述数据资产管理服务开通请求向所述UDCP发送用户互联网业务关系表创建请求,其中,所述数据资产管理服务开通请求携带所述用户标识;
所述UDCP还用于在接收到所述用户互联网业务关系表创建请求后,创建用户互联网业务关系表,并将所述用户标识添加至创建好的所述用户互联网业务关系表中,并进一步向所述HSS/UDM发送用户互联网业务关系表创建反馈消息;
所述HSS/UDM还用于在接收到用户互联网业务关系表创建反馈消息后,更新预存的所述用户标识所对应的用户签约数据,增加数据资产管理服务签约信息。
CN202010905276.XA 2020-09-01 2020-09-01 一种用户数据资产转移方法及运营商网络系统 Active CN11206918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905276.XA CN112069181B (zh) 2020-09-01 2020-09-01 一种用户数据资产转移方法及运营商网络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905276.XA CN112069181B (zh) 2020-09-01 2020-09-01 一种用户数据资产转移方法及运营商网络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069181A CN112069181A (zh) 2020-12-11
CN112069181B true CN112069181B (zh) 2023-05-16

Family

ID=736658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905276.XA Active CN112069181B (zh) 2020-09-01 2020-09-01 一种用户数据资产转移方法及运营商网络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069181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83843A (zh) * 2008-01-08 2009-07-15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移动终端换号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US7685129B1 (en) * 2004-06-18 2010-03-23 Emc Corporation Dynamic data set migration
CN104113534A (zh) * 2014-07-02 2014-10-22 百度在线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应用程序app的登录系统及方法
CN105426227A (zh) * 2014-06-30 2016-03-23 伊姆西公司 向云迁移私有构架服务
WO2018049888A1 (zh) * 2016-09-14 2018-03-22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应用数据的迁移方法及装置
US10298679B1 (en) * 2015-09-18 2019-05-21 Amazon Technologies, Inc. Object ownership migration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190951B (zh) * 2020-10-28 2024-02-09 网易(杭州)网络有限公司 运营数据迁移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685129B1 (en) * 2004-06-18 2010-03-23 Emc Corporation Dynamic data set migration
CN101483843A (zh) * 2008-01-08 2009-07-15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移动终端换号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5426227A (zh) * 2014-06-30 2016-03-23 伊姆西公司 向云迁移私有构架服务
CN104113534A (zh) * 2014-07-02 2014-10-22 百度在线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应用程序app的登录系统及方法
US10298679B1 (en) * 2015-09-18 2019-05-21 Amazon Technologies, Inc. Object ownership migration
WO2018049888A1 (zh) * 2016-09-14 2018-03-22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应用数据的迁移方法及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The Potential for Privacy Seals in Emerging Technologies;David Barnard-Wills;Privacy and Data Protection Seals;第28卷;113-132 *
云计算用户数据迁移的困境及其解决路径;罗先觉 等;科技与法律(第01期);28-33 *
人机物三元计算中的通用计算账户与个人信息资产代数;徐志伟 等;计算机研究与发展;第50卷(第06期);1135-1146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069181A (zh) 2020-12-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533440C (zh) 基于对共享式数据的访问权限来提供服务
EP1741268B1 (en) A method for verifying a first identity and a second identity of an entity
CN101019374B (zh) 设备管理的方法和系统
US8949469B2 (en) Method for software program synchronization
CN101248644A (zh) 用户数据的管理
WO2017080231A1 (zh) 接入无线网络的方法及装置
WO2011023122A1 (zh) 业务路由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2069180B (zh) 一种用户数据资产管理和副本获取方法及运营商网络系统
CN101998387A (zh) 客户端认证方法、密码代理装置及系统
CN101330500B (zh) 在设备管理中访问权限的控制方法
CN111259356B (zh) 授权方法、辅助授权组件、管理服务器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CN102984261B (zh) 基于手机终端的网络业务登录方法、设备和系统
CN101588359B (zh) 一种基于网络的软件按需更新的方法及其系统
CN101136925B (zh) 采用动态业务激活信息保持数据一致性的处理方法
US20040193601A1 (en) Method and contact list server for modifying the entry names in a contact list
CN105450593A (zh) 一种用于注册的方法和装置
CN112069181B (zh) 一种用户数据资产转移方法及运营商网络系统
JP4592694B2 (ja) データベース同期
CN101764791B (zh) 一种业务链中的用户身份验证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11488445B (zh) 车载语音对话方法、计算机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01136942B (zh) 采用动态业务激活信息保持数据一致性的处理方法
JP2007299151A (ja) 通信システム、冗長サーバ、及び、データ変更の通知方法
CN107040904A (zh) 控制短信息的菜单项显示撤回的方法和装置
CN111935702B (zh) 处理业务的方法和装置
CN115860745B (zh) 免密支付签约方法、网关设备和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