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064652B - 护坡单体、生态护坡及其装配方法 - Google Patents

护坡单体、生态护坡及其装配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064652B
CN112064652B CN202010946846.XA CN202010946846A CN112064652B CN 112064652 B CN112064652 B CN 112064652B CN 202010946846 A CN202010946846 A CN 202010946846A CN 112064652 B CN112064652 B CN 11206465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ope protection
power generation
frame body
vibration
rotating r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946846.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064652A (zh
Inventor
张骞
张子航
赵维刚
徐景涛
张泽雨
许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ijiazhuang Tiedao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Shijiazhuang Tiedao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ijiazhuang Tiedao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Shijiazhuang Tiedao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010946846.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064652B/zh
Publication of CN11206465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06465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06465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06465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17/00Excavations; Bordering of excavations; Making embankments
    • E02D17/20Securing of slopes or inclines
    • E02D17/205Securing of slopes or inclines with modular blocks, e.g. pre-fabricated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9/00Cultivation in receptacles, forcing-frames or greenhouses; Edging for beds, lawn or the like
    • A01G9/02Receptacles, e.g. flower-pots or boxes; Glasses for cultivating flow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3MACHINES OR ENGINES FOR LIQUIDS; WIND, SPRING, OR WEIGHT MOTORS; PRODUCING MECHANICAL POWER OR A REACTIVE PROPULSIVE THRUST,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03GSPRING, WEIGHT, INERTIA OR LIKE MOTORS; MECHANICAL-POWER PRODUCING DEVICES OR MECHANIS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OR USING ENERGY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03G7/00Mechanical-power-producing mechanis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or using energy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03G7/08Mechanical-power-producing mechanis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or using energy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recovering energy derived from swinging, rolling, pitching or like movements, e.g. from the vibrations of a machine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护坡单体、生态护坡及其装配方法,属于生态能源护坡技术领域,护坡单体包括:第一框架本体,具有第一容置腔;以及第一隔板,设于第一容置腔内,使第一容置腔分隔为第一植被区和第一发电区,第一植被区用于设置植被单元,第一发电区用于设置振动发电单元。技术效果:第一植被区用于设置植被单元,第一发电区用于设置振动发电单元,利用边坡在大部分时间内均具有由于车辆经过而引起的振动现象,通过振动所产生的机械能转变为电能,更大程度地利用边坡的自身优势,在起到安全防护作用的同时,还能够起到发电的作用,具有提高自然资源利用率的特点,实现了经济、环保、利用率高的效果。

Description

护坡单体、生态护坡及其装配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态能源护坡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护坡单体、生态护坡及其装配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公路建设步伐的加快,公路生态环境受到严重影响,越来越多的水运交通、山区高速公路建设及边坡防护治理工程技术难题日益突破,例如,贵昆高速公路、都汶公路、成贵铁路和川藏铁路等,受地质环境制约、公路水文复杂、气候条件相对特殊等因素影响,严重制约了公路建设的建设周期和成本,影响了公路的正常运营和运输安全。
为此,在公路水运交通工程、复杂山区铁路工程及公路危岩崩塌灾害工程等工程中需要进行路边清理和整治,在实际工程中通过采用浆砌块石护坡、混凝土护坡、现场浇筑抗滑桩、格构梁等护坡结构,对生态边坡进行安全防护。
但是,传统的护坡结构只具有安全防护的作用,无法更大程度地发挥边坡的其他作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护坡单体、生态护坡及其装配方法,旨在解决传统的护坡结构只具有安全防护的作用,无法更大程度地发挥边坡的其他作用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护坡单体,包括:第一框架本体,具有第一容置腔;以及第一隔板,设于所述第一容置腔内,使所述第一容置腔分隔为第一植被区和第一发电区,所述第一植被区用于设置植被单元,所述第一发电区用于设置振动发电单元。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框架本体具有相对设置的铺设面和吊装面,所述吊装面盖设有用于封闭所述第一发电区的盖板。
本发明提供的护坡单体至少具有以下技术效果:与传统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护坡单体,在第一框架本体内设置第一隔板,利用第一隔板将第一容置腔分隔为第一植被区和第一发电区,第一植被区用于设置植被单元,第一发电区用于设置振动发电单元,利用边坡在大部分时间内均具有由于车辆经过而引起的振动现象,通过振动所产生的机械能转变为电能,更大程度地利用边坡的自身优势,在起到安全防护作用的同时,还能够起到发电的作用,具有提高自然资源利用率的特点,实现了经济、环保、利用率高的效果。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生态护坡,包括:多个如上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护坡单体,均定义为第一护坡单体;多个第二护坡单体,均包括具有辅助容置腔的辅助框架本体,所述辅助容置腔用于设置植被单元;以及多个振动发电单元,对应设于每个所述第一护坡单体的第一发电区;其中,若干组所述第一护坡单体彼此配合、若干组所述第二护坡单体彼此配合、若干组所述第一护坡单体和所述第二护坡单体对应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振动发电单元包括:振动构件,与所述第一框架本体的内壁连接;旋转构件,搭接于所述振动构件;发电机,具有与所述旋转构件连接的转轴;以及储电箱,与所述发电机电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振动构件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拨条,均与所述第一框架本体的内壁连接;以及拨片,与多个所述拨条远离所述第一框架本体的一端均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旋转构件包括:第一旋转杆,搭接于所述振动构件;转接板,与所述第一旋转杆连接且呈角度设置;第二旋转杆,与所述转接板连接且呈角度设置;以及第三旋转杆,一端与所述第二旋转杆连接且呈角度设置,另一端与所述转轴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旋转构件还包括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旋转杆邻近所述振动构件的位置,另一端连接于所述发电机壳体、或所述储电箱壳体、或所述发电机和所述储电箱外的保护壳体。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框架本体和所述辅助框架本体均包括依次围合的第一壁体、第二壁体、第三壁体和第四壁体,所述第一壁体设有第一凸块,所述第二壁体设有第二凸块,所述第三壁体开设有第一卡槽,所述第四壁体开设有第二卡槽;
其中,所述第一凸块和所述第一卡槽用于分别与相邻所述第一框架本体或所述辅助框架本体的第一卡槽和第一凸块沿第一方向配合,于第二方向限位;所述第二凸块和所述第二卡槽用于分别与相邻所述第一框架本体或所述辅助框架本体的第二卡槽和第二凸块沿所述第二方向配合,于所述第一方向限位,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呈角度设置。
本发明提供的生态护坡至少具有以下技术效果:与传统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生态护坡采用如上实施例所述的护坡单体来作为第一护坡单体,具有与如上实施例中护坡单体相同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赘述。此外,第一护坡单体和第二护坡单体相互配合,能够在不同的目标位置设置振动发电单元,以尽可能地实现发电效率的最大化,也能够尽可能地实现资源配置的最优化。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生态护坡的装配方法,采用如上实施例所述的生态护坡,包括以下步骤:将若干组第一护坡单体和若干组第二护坡单体彼此配合或对应配合。
本方明提供的生态护坡的装配方法,采用如上实施例所述的生态护坡,二者具有相同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护坡单体,包括:第二框架本体,具有第二容置腔;第二隔板,设于所述第二容置腔内,使所述第二容置腔分隔为第二植被区和第二发电区;以及振动发电单元,设于所述第二发电区。
本发明提供的护坡单体至少具有以下技术效果:与传统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护坡单体,在第二框架本体内设置第二隔板,利用第二隔板将第二容置腔分隔为第二植被区和第二发电区,在第二植被区设置植被单元,在第二发电区设置振动发电单元,利用边坡在大部分时间内均具有由于车辆经过而引起的振动现象,通过振动所产生的机械能转变为电能,更大程度地利用边坡的自身优势,在起到安全防护作用的同时,还能够起到发电的作用,具有提高自然资源利用率的特点,实现了经济、环保、利用率高的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护坡单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护坡单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生态护坡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所示的生态护坡中第二护坡单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3所示的生态护坡中振动发电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3所示的生态护坡中垫板、锁紧螺栓、锁紧螺母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再一实施例中护坡单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00、护坡单体 110、第一框架本体 112、第一容置腔
114、第一植被区 116、第一发电区 120、第一隔板
130、盖板 200、生态护坡 210、第一护坡单体
220、第二护坡单体 222、辅助框架本体 224、辅助容置腔
230、振动发电单元 232、振动构件 234、旋转构件
236、发电机 238、储电箱 240、拨条
242、拨片 244、第一旋转杆 246、转接板
248、第二旋转杆 250、第三旋转杆 252、支撑杆
254、第一旋转套 256、第二旋转套 258、第三旋转套
260、第四旋转套 262、固定板 264、保护壳体
270、第一壁体 271、第二壁体 272、第三壁体
273、第四壁体 274、第一凸块 275、第二凸块
276、第一卡槽 277、第二卡槽 278、吊装孔
279、垫板 280、吊点螺母 281、锁紧螺栓
282、垫片 283、锁紧螺母 290、排水槽
292、导流槽 300、护坡单体 310、第二框架本体
312、第二容置腔 314、第二植被区 316、第二发电区
320、第二隔板 330、振动发电单元 237、转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
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7,现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护坡单体、生态护坡及其装配方法进行说明。
请参阅图1和图2,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护坡单体100,包括:第一框架本体110,具有第一容置腔112;以及第一隔板120,设于第一容置腔112内,使第一容置腔112分隔为第一植被区114和第一发电区116,第一植被区114用于设置植被单元,第一发电区116用于设置振动发电单元。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护坡单体100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配合其他类型的护坡结构共同使用。
传统的护坡结构中,大都没有设置发电单元,仅仅起到防护作用,即使有些护坡结构中融入了水利发电的发电机构,但仅仅只能在雨天才能起到发电储能的作用,发电效率较低。发明人研究发现,公路水运交通工程、复杂山区铁路工程等工程所涉及到的边坡,由于有较多的车辆经过容易引起边坡振动,以及雷电天气也会引起边坡振动,使得边坡具备较大的振动能量,基于此,本发明实施例中,在护坡单体100中设置了第一隔板120,能够用于设置振动发电单元,更加充分和多场合地利用振动所产生的机械能转变为电能,实现发电储能的效果,提高发电效率,能够节约资源,实现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
具体地,第一框架本体110可以采用预制混凝土板,厚度根据实际要求确定,例如,10厘米、12厘米、15厘米等。第一框架本体110可以围合形成第一容置腔112,在第一容置腔112内设置第一隔板120,使得第一容置腔112分隔为第一植被区114和第一发电区116,第一植被区114用于设置植被单元,植被单元具体可以是植生混凝土、草皮等,第一发电区116用于设置振动发电单元,振动发电单元为利用振动所产生的机械能转变为电能的发电机构。
第一隔板120可以固定连接于第一框架本体110的内壁,也可以可拆卸地连接于第一框架本体110的内壁,例如,在第一框架本体110可以设置滑槽,第一隔板120通过滑槽配合于第一框架本体110。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护坡单体100至少具有以下技术效果:与传统技术相比,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护坡单体100,在第一框架本体110内设置第一隔板120,利用第一隔板120将第一容置腔112分隔为第一植被区114和第一发电区116,第一植被区114用于设置植被单元,第一发电区116用于设置振动发电单元,利用边坡在大部分时间内均具有由于车辆经过而引起的振动现象,通过振动所产生的机械能转变为电能,更大程度地利用边坡的自身优势,在起到安全防护作用的同时,还能够起到发电的作用,具有提高自然资源利用率的特点,实现了经济、环保、利用率高的效果。
为了使振动发电单元避免受雨水影响,请参阅图3,作为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第一框架本体110具有相对设置的铺设面和吊装面,吊装面盖设有用于封闭第一发电区116的盖板130。本实施例中,铺设面为第一框架本体110直接与边坡接触的表面,吊装面为第一框架本体110起吊组装的表面。在吊装面设置用于封闭第一发电区116的盖板130,盖板130采用防水材质,能够避免振动发电单元受雨水影响而出现发电失效、放电等情况。盖板130还可以同时采用透明材质,以便于维护人员检查振动发电单元是否处于机械损伤情况,可以及时更换相对应的部件。当然,如果振动发电单元具有防水密封的自身结构,则也可以不设置盖板130。
请继续参阅图3至图5,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生态护坡200,包括:多个如上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护坡单体100,均定义为第一护坡单体210;多个第二护坡单体220,均包括具有辅助容置腔224的辅助框架本体222,辅助容置腔224用于设置植被单元;以及多个振动发电单元230,对应设于每个第一护坡单体210的第一发电区116;其中,若干组第一护坡单体210彼此配合、若干组第二护坡单体220彼此配合、若干组第一护坡单体210和第二护坡单体220对应配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护坡单体210与第二护坡单体220的区别主要在于是否设置第一发电区116,即,是否设置振动发电单元230,目的在于可以根据边坡地势情况,将振动发电单元230设于振动较大的位置,并不是在所有的护坡单体中均设置振动发电单元230,以避免造成振动发电单元230的资源浪费和成本浪费,实现资源、成本和发电效率的优化布局。
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实施例生态护坡200所涵盖的内容中,如果出现单独未标号的护坡单体,则代表可以是第一护坡单体210,也可以是第二护坡单体220;如果出现单独的框架本体,则代表可以是第一框架本体110,也可以是辅助框架本体222。
通常,边坡为倾斜状,边坡高处的振动强度高于边坡低处的振动强度,因此,一般可以将振动发电单元230设置于边坡高处的护坡单体中,也就是第一护坡单体210优先地设于边坡高处,其他位置设置第二护坡单体220。可以理解的是,根据边坡地势,也可以根据地势走向来确定第一护坡单体210和第二护坡单体220的分布。
对应地,在生态护坡200中,基本存在以下三种装配方式:若干组第一护坡单体210彼此配合、若干组第二护坡单体220彼此配合、若干组第一护坡单体210和第二护坡单体220彼此配合。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生态护坡200至少具有以下技术效果:与传统技术相比,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生态护坡200采用如上实施例所述的护坡单体100来作为第一护坡单体210,具有与如上实施例中护坡单体100相同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赘述。此外,第一护坡单体210和第二护坡单体220相互配合,能够在不同的目标位置设置振动发电单元230,以尽可能地实现发电效率的最大化,也能够尽可能地实现资源配置的最优化。
对于振动发电单元230的具体结构不做限制,下面举例说明。
请参阅图5,作为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振动发电单元230包括:振动构件232,与第一框架本体110的内壁连接;旋转构件234,搭接于振动构件232;发电机236,具有与旋转构件234连接的转轴237;以及储电箱238,与发电机236电连接。本实施例中,边坡振动传递给第一框架本体110,第一框架本体110传递给振动构件232,振动构件232传递给旋转构件234,旋转构件234传递给发电机236的转轴237,从而实现振动发电。发电机236所产生电能储存在储电箱238中。其中,搭接可以理解为,旋转构件234直接搭接在振动构件232上方,二者之间不具有机械锁紧连接,或者,二者之间具有机械锁紧连接,例如,焊接、粘接、绳索等。旋转构件234的转动方向与转轴237的转动方向相同即可,对于具体的结构不做限制。
当边坡受到外来因素荷载引起振动时,第一框架本体110带动振动构件232产生竖直方向的振动,使得旋转构件234相对于振动构件232产生振动,该振动可以看成是旋转构件234整体相对于振动构件232的转动,进而旋转构件234带动转轴237产生转动,使得发电机236发电,电能储存在储电箱238内,能够为铁路桥隧等路灯供电,也可以用于其他用电设备。
此外,发电机236和储电箱238可以直接或通过保护壳体264连接于第一框架本体110的内壁,例如,如图3和图7所示,发电机236和储电箱238安装于第四壁体273,振动构件232安装于第一壁体270。如此设置的原因是,第一框架本体110在边坡高处时,第一壁体270的振动强度相对较大,因此,将振动构件232设置于第一壁体270,当改变装配方向时,则对应地安装在处于边坡高处的对应壁体上。同时,如此设置,还可以使得振动发电单元230减少雨水的冲击。
进一步地,振动构件232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拨条240,均与第一框架本体110的内壁连接;以及拨片242,与多个拨条240远离第一框架本体110的一端均连接。具体地,多个拨条240与对应位置的第一框架本体110的内壁连接,而非是全部的内壁,例如,设置于边坡高处所对应的第一框架本体110处于边缘的壁体,具体可以是第一壁体270。拨条240可以垂直于第一框架本体110的内壁设置,拨片242垂直于拨条240设置,保证振动的一致性,也能够提供转轴237转动方向的作用力。本实施例中,振动构件232由拨条240和拨片242构成,多个拨条240相对于单个拨条240或拨板能够产生更大幅度和不同幅度的振动,增加振动所产生的的机械能。拨片242与多个拨条240相连接,能够将多个拨条240所产生的振动汇聚以便于传递给旋转构件234。
进一步地,旋转构件234包括:第一旋转杆244,搭接于振动构件232;转接板246,与第一旋转杆244连接且呈角度设置;第二旋转杆248,与转接板246连接且呈角度设置;以及第三旋转杆250,一端与第二旋转杆248连接且呈角度设置,另一端与转轴237连接。本实施例中,通过对旋转构件234的具体结构进行设置,以起到增加振动幅度并传递振动的作用。
具体地,根据第一旋转杆244和第二旋转杆248的重量影响和振动构件232的振动能力,可以调整第一旋转杆244和第二旋转杆248的个数。本实施例中,以一个第一旋转杆244和一个第二旋转杆248为例,进行说明。第一旋转杆244的旋转平面垂直于第三旋转杆250的旋转方向,能够保证转轴237稳定转动。在降低重量且保证振动的基础上,第一旋转杆244和第三旋转杆250之间还设有转接板246和第二旋转杆248,第二旋转杆248与第一旋转杆244通常平行设置,可以处于同一平面,也可以处于不同平面,目的在于将来自第一旋转杆244的振动传递给第三旋转杆250。
在转接板246上设置由两个固定板262分别所形成的容置空间,两个固定板262在高度方向上间隔设置,在两个容置空间中均设有固定芯轴,在固定芯轴外分别套设有第一旋转套254和第二旋转套256,第一旋转套254连接于第一旋转杆244,第二旋转套256连接于第二旋转杆248。为了便于第二旋转杆248和第三旋转杆250的连接,在第二旋转杆248和第三旋转杆250之间还设有第三旋转套258。如此设置,实现了振动的传递效果。
更进一步地,旋转构件234还包括支撑杆252,支撑杆252一端连接于第一旋转杆244邻近振动构件232的位置,另一端连接于发电机236壳体、或储电箱238壳体、或发电机236和储电箱238外的保护壳体264。本实施例中,在发电机236和储电箱238外设有保护壳体264,支撑杆252固定于该保护壳体264。
具体地,支撑杆252平行于拨片242的延伸方向设置,第一旋转杆244分为第一段和第二段,第一段和第二段之间通过第四旋转套260固定连接,支撑杆252套设于第四旋转套260内,第一旋转杆244通过第四旋转套260能够相对于支撑杆252转动,由于第一旋转杆244相对较长,为了避免由于重力因素导致第一旋转杆244脱离对振动构件232的搭接作用,具体是对拨片242的搭接作用,在邻近振动构件232的位置还设有支撑杆252,起到对第一旋转杆244的支撑作用,保证振动传递的可靠性,提高振动发电单元230的使用寿命。
对于第一框架本体110和辅助框架本体222的具体结构不做限制,下面举例说明。
请参阅图1、图2和图4,作为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第一框架本体110和辅助框架本体222均包括依次围合的第一壁体270、第二壁体271、第三壁体272和第四壁体273,第一壁体270设有第一凸块274,第二壁体271设有第二凸块275,第三壁体272开设有第一卡槽276,第四壁体273开设有第二卡槽277。
其中,第一凸块274和第一卡槽276用于分别与相邻第一框架本体110或辅助框架本体222的第一卡槽276和第一凸块274沿第一方向X配合,于第二方向Y限位;第二凸块275和第二卡槽277用于分别与相邻第一框架本体110或辅助框架本体222的第二卡槽277和第二凸块275沿第二方向Y配合,于第一方向X限位,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呈角度设置。
具体地,第一框架本体110和辅助框架本体222均采用矩形框架结构。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呈角度设置,目的在于可以使相邻的框架本体难以脱开,形成双向限制,通常,为了增加装配效率,第一方向X垂直于第二方向Y。沿第一方向X配合,于第二方向Y限位,可以理解为,第一凸块274和第一卡槽276在装配时,通过沿第一方向X滑动可以实现第一凸块274和第一卡槽276的对位,当第一凸块274和第一卡槽276完成对位后,二者同时又形成第二方向Y的限位结构,难以脱开。例如,第一凸块274采用T形块,第一卡槽276采用T形槽,如此设置即可实现二者在第二方向Y上的限位。沿第二方向Y配合,于第一方向X限位,与前述理解类似,在此不再赘述。第二凸块275可以采用T形块,第二卡槽277可以采用T形槽。
本实施例中,假设第一方向X为框架本体的高度方向,第二方向Y为框架本体的边长方向。第一壁体270可以设置两个第一凸块274,第二壁体271可以设置一个第二凸块275,第三壁体272可以对应地设置两个第一卡槽276,第四壁体273可以对应地设置一个第二卡槽277。当然,对于第一凸块274、第二凸块275、第一卡槽276和第二卡槽277的数量不做限制,只要彼此对应即可。
此外,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的第一框架本体110和辅助框架本体222的每个壁体均设置有如上所述的装配结构,一般设置于整个生态护坡200的中间位置,处于整个生态护坡200边缘的框架本体,其最外层的表面一般设置为光滑表面,也就是,对应的最外层壁体表面不具备对应位置的第一凸块274、第二凸块275、第一卡槽276或第二卡槽277。因此,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生态护坡200还包括最外层的边缘护坡单体,边缘护坡单体不设置对应位置的第一凸块274、第二凸块275、第一卡槽276或第二卡槽277,其他结构与对应的第一护坡单体210和第二护坡单体220相同。
如此设置,整个生态护坡200安装简单,方便操作,便于放置,采用装配式设计,机械性好,增强了护坡结构的整体性,也省去了传统的需要人工砌筑的护坡结构,采用双向限制,装配质量好,施工效率高。
为了便于吊装也为了便于组装,请参阅图3和图6,作为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第一框架本体110和辅助框架本体222均具有相对设置的铺设面和吊装面,吊装面的顶角处开设有吊装孔278,不同吊装面且相邻的吊装孔278共同锁紧于同一垫板279。本实施例中,铺设面为第一框架本体110、辅助框架本体222直接与边坡接触的表面,吊装面为第一框架本体110、辅助框架本体222起吊组装的表面。当第一框架本体110和辅助框架本体222采用矩形框架结构时,吊装面具有四个顶角,每个顶角处均开设有一个吊装孔278,吊装孔278可以是多边形孔,以便于与螺栓、螺母等配合。请参阅图6,为了同时匹配吊装和组装,在吊装孔278内嵌入吊点螺母280,吊点螺母280的截面尺寸与吊装孔278的截面尺寸完全吻合,利用工具使吊点螺母280紧密嵌入吊装孔278内后可以实现永久固定。例如,吊装孔278采用六角形孔,吊点螺母280也采用六角形。
当吊装时,在吊点螺母280处安装吊装螺栓,将吊装螺栓拧入吊点螺母280中,利用吊装装置将第一护坡单体210或第二护坡单体220进行装车、卸车等。当吊装装置将第一护坡单体210或第二护坡单体220吊装至边坡时,将所有的吊装螺栓拆卸。
当组装时,如图6所示,在吊点螺母280处安装锁紧螺栓281,在锁紧螺栓281伸出吊装面的一侧设置垫板279,在垫板279背离吊点螺母280的一侧设置垫片282和锁紧螺母283,相邻的两个吊装孔278或相邻的四个吊装孔278共用同一个垫板279,例如,双孔钢制垫板279或四孔钢制垫板279。
此外,处于整个生态护坡200边缘的四个顶角处的边缘护坡单体,可以利用长螺栓贯穿吊装孔278,使长螺栓锁紧于边坡地面。
为了实现护坡单体的排水,请参阅图1至图4,作为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吊装面开设有排水槽290,以及与排水槽290连通的导流槽292,导流槽292远离排水槽290的一端贯穿所对应的第一框架本体110或辅助框架本体222。本实施例中,边坡呈倾斜状,自边坡高处至边坡低处的装配方向上,导流槽292的导流方向平行于该装配方向,且除了边坡高处最外层的框架本体只设置一个导流槽292外,其他的框架本体均设置两个导流槽292,两个导流槽292分别设于同一框架本体沿装配方向相对的两个壁体上。如此设置,使得相邻框架本体的排水槽290实现连通效果,进而使雨水沿排水槽290和导流槽292所限定的轨迹路径排放。当然,当边坡的坡度较大时,例如40°、60°等,可以根据要求设置或不设置排水槽290。
此外,为了防止相邻的导流槽292存在缝隙而渗漏,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置防水层,使防水层铺设在两个导流槽292的表面。
基于上述实施例,下面对生态护坡200的预制方法和装配方法进行简要说明。
生态护坡200的预制方法:
S10,将具有对应第一凸块274、第二凸块275、第一凹槽276和第二凹槽277等结构的PVC模板、具有排水槽290和导流槽292的PVC管固定在工作台的指定位置,浇筑第一框架本体110或辅助框架本体222。
S20,在第一框架本体110内浇筑第一隔板120。第一隔板120和植被单元可以在施工现场进行浇筑和配置,也可以在工厂内进行浇筑和配置。
S30,将振动发电单元230安装在第一框架本体110内的第一发电区116。在第一发电区116上方还可以设置刚性防水盖板130。
S40,预制吊点螺母280、吊装螺栓、锁紧螺栓281、锁紧螺母283、双孔钢垫板279、四孔钢垫板279和垫片282。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生态护坡的装配方法,采用如上实施例所述的生态护坡200,包括以下步骤:将若干组第一护坡单体210和若干组第二护坡单体220彼此配合或对应配合。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生态护坡的装配方法采用如上实施例所述的生态护坡200,二者具有相同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赘述。此外,采用装配式结构能够加快施工周期,提高作业效率,结构可靠性较高,不易失效。
具体地,生态护坡200的装配方法:
S100,将第一护坡单体210和第二护坡单体220吊装至边坡,做好装配准备。具体地,先将吊点螺母280拧入吊装孔278中,再将吊装螺栓拧入吊点螺母280中,然后将护坡单体吊装至边坡,在拼接前,将所有的吊装螺栓从吊点螺母280中拆卸。
S200,第一种装配方式,自边坡高处的两个顶角之一、或自边坡低处的两个顶角之一开始,先安装第一个护坡单体,然后依次地分别沿边坡高处至低处的第一装配方向、沿边坡同一高度延伸的第二装配方向进行余下护坡单体的装配,直至与起始顶角相对的终止顶角处结束。其中,可以利用第一凸块274和第一卡槽276在第一方向X上滑动配合,第二凸块275和第二卡槽277在第二方向Y上滑动配合形成装配。在装配完成的两个吊装孔278或四个吊装孔278上安装双孔钢垫板279或四孔钢垫板279进行组装锁紧。
第二种装配方式,自边坡高处的两个顶角之一开始,先沿第一装配方向自高处至低处进行第一列护坡单体的装配,再沿第一装配方向自低处至高处进行第二列护坡单体的装配,如此往复装配直至完成最后一列护坡单体的装配。对于余下列的护坡单体,以第二列为例,第一个护坡单体先滑动一个单位长度,然后安装第二个护坡单体,接着二者共同滑动一个单位长度,再安装第三个护坡单体,接着三者共同滑动一个单位长度,如此往复。其中,可以利用第一凸块274和第一卡槽276在第一方向X上滑动配合,第二凸块275和第二卡槽277在第二方向Y上滑动配合形成装配。在装配完成的两个吊装孔278或四个吊装孔278上安装双孔钢垫板279或四孔钢垫板279进行组装锁紧。
当然,还有其他装配方式,在此不再赘述。可以理解的是,具体如何装配取决于护坡单体的装配结构具体是如何设置的。对于装配的起始点和终止点也是可以根据情况选择的。
请参阅图7,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护坡单体300,包括:第二框架本体310,具有第二容置腔312;第二隔板320,设于第二容置腔312内,使第二容置腔312分隔为第二植被区314和第二发电区316;以及振动发电单元330,设于第二发电区316。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护坡单体300可以与上述实施例中的第二护坡单体220配合使用,形成生态护坡,其装配结构、装配方法与上述实施例内容相同,在此不再赘述。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第二框架本体310、第二隔板320与上述实施例中第一框架本体110和第一隔板120的具体结构相同,在此不再赘述。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振动发电单元330与上述实施例中振动发电单元230的具体结构组成相同,在此不再赘述。本发明实施例也可以设置盖板,在此不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护坡单体300至少具有以下技术效果:与传统技术相比,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护坡单体300,在第二框架本体310内设置第二隔板320,利用第二隔板320将第二容置腔312分隔为第二植被区314和第二发电区316,在第二植被区314设置植被单元,在第二发电区316设置振动发电单元330,利用边坡在大部分时间内均具有由于车辆经过而引起的振动现象,通过振动所产生的机械能转变为电能,更大程度地利用边坡的自身优势,在起到安全防护作用的同时,还能够起到发电的作用,具有提高自然资源利用率的特点,实现了经济、环保、利用率高的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5)

1.生态护坡,其特征在于,包括:
多个护坡单体,均定义为第一护坡单体,所述第一护坡单体包括:第一框架本体,具有第一容置腔;以及第一隔板,设于所述第一容置腔内,使所述第一容置腔分隔为第一植被区和第一发电区,所述第一植被区用于设置植被单元,所述第一发电区用于设置振动发电单元;
多个第二护坡单体,均包括具有辅助容置腔的辅助框架本体,所述辅助容置腔用于设置植被单元;以及
多个振动发电单元,对应设于每个所述第一护坡单体的第一发电区;
其中,若干组所述第一护坡单体彼此配合、若干组所述第二护坡单体彼此配合、若干组所述第一护坡单体和所述第二护坡单体对应配合;
所述振动发电单元包括:振动构件,与所述第一框架本体的内壁连接;旋转构件,搭接于所述振动构件;发电机,具有与所述旋转构件连接的转轴;以及储电箱,与所述发电机电连接;
所述振动构件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拨条,均与所述第一框架本体的内壁连接;以及拨片,与多个所述拨条远离所述第一框架本体的一端均连接;
所述旋转构件包括:
第一旋转杆,搭接于所述振动构件;
转接板,与所述第一旋转杆连接且呈角度设置;
第二旋转杆,与所述转接板连接且呈角度设置;
第三旋转杆,一端与所述第二旋转杆连接且呈角度设置,另一端与所述转轴连接;以及
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旋转杆邻近所述振动构件的位置,另一端连接于所述发电机壳体、或所述储电箱壳体、或所述发电机和所述储电箱外的保护壳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护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框架本体具有相对设置的铺设面和吊装面,所述吊装面盖设有用于封闭所述第一发电区的盖板。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护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框架本体和所述辅助框架本体均包括依次围合的第一壁体、第二壁体、第三壁体和第四壁体,所述第一壁体设有第一凸块,所述第二壁体设有第二凸块,所述第三壁体开设有第一卡槽,所述第四壁体开设有第二卡槽;
其中,所述第一凸块和所述第一卡槽用于分别与相邻所述第一框架本体或所述辅助框架本体的第一卡槽和第一凸块沿第一方向配合,于第二方向限位;所述第二凸块和所述第二卡槽用于分别与相邻所述第一框架本体或所述辅助框架本体的第二卡槽和第二凸块沿所述第二方向配合,于所述第一方向限位,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呈角度设置。
4.生态护坡的装配方法,采用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生态护坡,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将若干组第一护坡单体和若干组第二护坡单体彼此配合或对应配合。
5.护坡单体,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二框架本体,具有第二容置腔;
第二隔板,设于所述第二容置腔内,使所述第二容置腔分隔为第二植被区和第二发电区;以及
振动发电单元,设于所述第二发电区;
其中,所述振动发电单元包括:振动构件,与所述第二框架本体的内壁连接;旋转构件,搭接于所述振动构件;发电机,具有与所述旋转构件连接的转轴;以及储电箱,与所述发电机电连接;
所述振动构件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拨条,均与所述第二框架本体的内壁连接;以及拨片,与多个所述拨条远离所述第二框架本体的一端均连接;
所述旋转构件包括:
第一旋转杆,搭接于所述振动构件;
转接板,与所述第一旋转杆连接且呈角度设置;
第二旋转杆,与所述转接板连接且呈角度设置;
第三旋转杆,一端与所述第二旋转杆连接且呈角度设置,另一端与所述转轴连接;以及
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旋转杆邻近所述振动构件的位置,另一端连接于所述发电机壳体、或所述储电箱壳体、或所述发电机和所述储电箱外的保护壳体。
CN202010946846.XA 2020-09-10 2020-09-10 护坡单体、生态护坡及其装配方法 Active CN11206465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946846.XA CN112064652B (zh) 2020-09-10 2020-09-10 护坡单体、生态护坡及其装配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946846.XA CN112064652B (zh) 2020-09-10 2020-09-10 护坡单体、生态护坡及其装配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064652A CN112064652A (zh) 2020-12-11
CN112064652B true CN112064652B (zh) 2022-04-22

Family

ID=736646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946846.XA Active CN112064652B (zh) 2020-09-10 2020-09-10 护坡单体、生态护坡及其装配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06465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411777B (zh) * 2022-02-24 2023-08-18 国网新源控股有限公司 一种抽水蓄能电站用悬浮式绿化护坡
CN115110550B (zh) * 2022-07-01 2023-08-18 徐州市九州生态园林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山体生态修复治理的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269972A (ja) * 1995-03-30 1996-10-15 Fujita Corp 太陽電池パネル一体型コンクリートマット
KR20120022419A (ko) * 2010-09-02 2012-03-12 한국건설기술연구원 태양광 발전기능을 갖춘 계단식옹벽구조
CN103696918B (zh) * 2013-12-13 2016-01-13 河北工业大学 一种振动发电装置及附带该装置的公路减速带
CN205610534U (zh) * 2016-05-20 2016-09-28 兰州理工大学 具有柔性支档结构的太阳能光伏发电装置
CN209882649U (zh) * 2019-03-16 2020-01-03 西藏东旭电力工程有限公司 用于矿山岩区生态修复的绿化种植构件
CN209724589U (zh) * 2019-04-12 2019-12-03 西南交通大学 一种高寒地区轨道能量采集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064652A (zh) 2020-12-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064652B (zh) 护坡单体、生态护坡及其装配方法
KR100928569B1 (ko) 방파제를 활용한 조류력 및 파력발전 겸용 해상풍력 발전장치
CN208441876U (zh) 一种用于隧道洞口的波纹板防护装置
CN102852059A (zh) 一种基于水撼砂回填技术的路面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13417252B (zh) 一种驳岸加固设施及其施工方法
CN213539081U (zh) 设备基础隔振结构
CN205712546U (zh) 一种摇摆自复位自立式高耸结构
CN111519668A (zh) 一种夹芯多层装配式隔振沟
KR101184655B1 (ko) 조력 발전소 조립장용 프리캐스트 계단 시공 방법
CN213329064U (zh) 护坡单体及生态护坡
CN105064391A (zh) 一种装配式设备基础
CN116815703A (zh) 一种河岸防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206143801U (zh) 一种适应多种环境条件的光伏箱逆变基础
KR20200024519A (ko) 선형부지를 이용한 태양전지판 설치구조
CN110820470B (zh) 一种装配式ecc-光伏发电路面结构及施工方法
CN212452751U (zh) 一种直转装配式挡土墙
CN212000674U (zh) 新型逆作法装配式无压涵洞
CN210069713U (zh) 一种基于智能发电的公路隧道结构
CN113323030A (zh) 一种加强土层刚度的隔振结构
CN218843007U (zh) 蓄能电站坡坝加固结构
CN110965488A (zh) 新型逆作法装配式无压涵洞及其施工方法
CN206616577U (zh) 沙漠环境下使用的输电铁塔用钢结构砂箱基础
CN220725180U (zh) 预制式综合管廊
CN212715046U (zh) 一种加固防水冲刷地基
CN208167824U (zh) 一种风力发电机组全功率试验台用的减振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