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062301B - 一种波浪能海水淡化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波浪能海水淡化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062301B
CN112062301B CN202010879895.6A CN202010879895A CN112062301B CN 112062301 B CN112062301 B CN 112062301B CN 202010879895 A CN202010879895 A CN 202010879895A CN 112062301 B CN112062301 B CN 11206230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mber
seawater
pressure
unit
storage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879895.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062301A (zh
Inventor
吴卓
肖云
曾力
黄穗雯
杨韬
陈晓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Power Grid Co Ltd
Huizhou Power Supply Bureau of Guangdong Power Gri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Power Grid Co Ltd
Huizhou Power Supply Bureau of Guangdong Power Gri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Power Grid Co Ltd, Huizhou Power Supply Bureau of Guangdong Power Grid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Power Gri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879895.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062301B/zh
Publication of CN11206230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06230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06230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06230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1/001Processes for the treatment of water whereby the filtration technique is of importanc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1/44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dialysis, osmosis or reverse osmosis
    • C02F1/441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dialysis, osmosis or reverse osmosis by reverse osmosi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103/00Nature of the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to be treated
    • C02F2103/08Seawater, e.g. for desalinatio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303/00Specific treatment goals
    • C02F2303/10Energy recovery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20/00Water conservation; Efficient water supply; Efficient water use
    • Y02A20/124Water desalination
    • Y02A20/131Reverse-osmosi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30Energy from the sea, e.g. using wave energy or salinity gradient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Separation Using Semi-Permeable Membran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技术领域,公开一种波浪能海水淡化系统。所述波浪能海水淡化系统包括吸能单元、增压单元、过滤单元、蓄能单元和淡化单元。吸能单元用于吸收海水的波浪能,以调节工作介质的压强。增压单元包括压力平衡组件、容积可变的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第一腔室与吸能单元连通,压力平衡组件用于平衡第一腔室内的工作介质和第二腔室内的海水的压强,以对第二腔室内的海水进行增压。过滤单元可选择地与第二腔室连通,用于过滤通入第二腔室内的海水,蓄能单元可选择地与第二腔室连通,用于储存增压后的海水,淡化单元可选择地与蓄能单元连通,用于淡化增压后的海水。本发明简单且环保,容易实现,降低了海水淡化的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波浪能海水淡化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波浪能海水淡化系统。
背景技术
海洋中的波浪能是一种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分布广泛,是可开发量最大的海洋可再生能源,波浪能的开发利用不仅有利于缓解资源短缺和环境问题,还能充分利用海洋资源。目前,波浪能的开发利用主要以发电为主,利用波浪能对海水进行淡化的还比较少,海水淡化的方法包括蒸馏法、反渗透法、结晶法、溶剂萃取法和离子交换法等,其中反渗透法是在半透膜的一侧施加外界压力,使得水可以透过半透膜而其他物质被截留在半透膜表面。
当前,在沿海地区,传统的海水淡化方法一般都是采用电能来进行淡化,需要消耗大量的化石能源,能源消耗大,淡化成本高,污染环境,难以大规模推广。
发明内容
基于以上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波浪能海水淡化系统,能够利用波浪能对海水进行淡化,淡化成本低。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波浪能海水淡化系统,包括:
吸能单元,储存有工作介质,所述吸能单元用于吸收海水的波浪能,以调节所述工作介质的压强;
增压单元,包括压力平衡组件、容积可变的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所述第一腔室与所述吸能单元连通,用于储存所述工作介质,所述第二腔室用于储存海水,所述压力平衡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腔室之间,用于平衡所述第一腔室内的所述工作介质和所述第二腔室内的海水的压强,以对所述第二腔室内的海水进行增压;
过滤单元,可选择地与所述第二腔室连通,用于过滤通入所述第二腔室内的海水;
蓄能单元,可选择地与所述第二腔室连通,用于储存增压后的海水;
淡化单元,可选择地与所述蓄能单元连通,用于淡化增压后的海水。
作为本发明的波浪能海水淡化系统的优选方案,所述吸能单元包括摆动件、传动杆和调压腔室,所述传动杆的一端铰接于所述摆动件上,另一端滑动设置于所述调压腔室内,所述工作介质储存于所述调压腔室内,所述调压腔室与所述第一腔室连通,所述摆动件能够摆动,并带动所述传动杆在所述调压腔室内滑动,以改变所述调压腔室的容积,进而调节所述调压腔室内的所述工作介质的压强。
作为本发明的波浪能海水淡化系统的优选方案,所述波浪能海水淡化系统还包括基座,所述摆动件铰接于所述基座上,所述摆动件的横截面积自铰接端至自由端逐渐变大,所述摆动件面向所述传动杆的侧面和背向所述传动杆的侧面均向内凹设形成内凹面。
作为本发明的波浪能海水淡化系统的优选方案,所述增压单元还包括外壳体,所述压力平衡组件滑动设置于所述外壳体内,以将所述外壳体的内腔分隔为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腔室。
作为本发明的波浪能海水淡化系统的优选方案,所述压力平衡组件包括第一隔膜、连杆和第二隔膜,所述第一隔膜和所述第二隔膜均滑动设置于所述外壳体的内腔,所述连杆位于所述第一隔膜和所述第二隔膜之间,所述第一隔膜的一侧为所述第一腔室,另一侧与所述连杆连接,所述第二隔膜的一侧与所述连杆连接,另一侧为所述第二腔室。
作为本发明的波浪能海水淡化系统的优选方案,所述过滤单元设置有第一管路,并通过所述第一管路与所述第二腔室连通,所述第一管路上设置有第一单向阀,所述过滤单元的海水能够经由所述第一单向阀进入所述第二腔室。
作为本发明的波浪能海水淡化系统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二腔室设置有第二管路,并通过所述第二管路与所述蓄能单元连通,所述过滤单元依次通过所述第一管路和所述第二管路与所述第二腔室连通,所述第二管路上设置有第二单向阀,所述第二单向阀位于所述第一管路和所述第二管路的连接端与所述蓄能单元之间,所述第二腔室的海水能够经由所述第二单向阀进入所述蓄能单元。
作为本发明的波浪能海水淡化系统的优选方案,所述淡化单元包括反渗透模块和淡水池,所述蓄能单元依次与所述反渗透模块和所述淡水池连通,所述反渗透模块用于过滤增压后的海水,所述淡水池用于储存过滤后的淡水。
作为本发明的波浪能海水淡化系统的优选方案,所述蓄能单元与所述反渗透模块之间设置有电磁阀,当所述蓄能单元中海水的压强大于第一预设值时,所述电磁阀打开,所述蓄能单元设置有溢流阀,当所述蓄能单元中海水的压强大于第二预设值时,所述溢流阀能够调节所述蓄能单元中海水的压强。
作为本发明的波浪能海水淡化系统的优选方案,所述淡化单元还包括回收模块,所述回收模块包括第三单向阀和冲洗系统,所述反渗透模块中未过滤的海水能够依次经由所述第三单向阀和所述冲洗系统回流至所述第二腔室内,所述冲洗系统用于过滤所述反渗透模块中未过滤的海水。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提供的波浪能海水淡化系统,通过吸能单元将海水的波浪能吸收,以调节吸能单元中工作介质的压强,由于第一腔室与吸能单元连通,进而调节第一腔室中工作介质的压强,当第一腔室中工作介质的压强小于第二腔室中海水的压强时,压力平衡组件能够平衡第一腔室中工作介质和第二腔室中海水之间的压强,以使第一腔室的容积变小,第二腔室的容积变大,从而使第二腔室中海水的压强变小,以将外界的海水通过过滤单元吸入第二腔室;当第一腔室中工作介质的压强大于第二腔室中海水的压强时,压力平衡组件平衡第一腔室中工作介质和第二腔室中海水之间的压强,以使第一腔室的容积变大,第二腔室的容积变小,从而使第二腔室内海水的压强增大,增压后的海水进入蓄能单元并储存于蓄能单元内,蓄能单元中增压后的海水能够进入淡化单元,淡化单元能够对增压后的海水进行淡化。本发明提供的波浪能海水淡化系统,利用海洋波浪能作为驱动源进行海水淡化,解决远离大陆的岛屿缺乏淡水的问题,由于波浪能与海水资源具有地域分布的一致性,直接利用海洋波浪能作为驱动源进行海水淡化是一条有效、清洁和环保的途径,不仅可以减少化石能源消耗,还能缓解淡水资源短缺问题,为岛屿提供分布式淡水解决方案,提高了波浪能的利用率,并且整个海水淡化过程简单,容易实现,降低了海水淡化的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内容和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波浪能海水淡化系统的原理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波浪能海水淡化系统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波浪能海水淡化系统的淡化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吸能单元;2-增压单元;3-过滤单元;4-蓄能单元;5-淡化单元;
11-摆动件;12-传动杆;13-调压腔室;
111-连接臂;121-横轴;131-液压缸;
21-压力平衡组件;22-第一腔室;23-第二腔室;24-外壳体;25-位移传感器;
26-报警器;27-控制器;
211-第一隔膜;212-连杆;213-第二隔膜;221-工作介质;231-第二管路;
232-第二单向阀;
31-第一管路;32-第一单向阀;
41-电磁阀;42-溢流阀;
51-反渗透模块;52-淡水池;53-回收模块;531-第三单向阀;532-冲洗系统;
100-基座;101-连接座;200-海水;300-压力传感器;400-流量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其中,术语“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为两个不同的位置。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实施例一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波浪能海水淡化系统,能够用于对海水200进行淡化,该波浪能海水淡化系统包括吸能单元1、增压单元2、过滤单元3、蓄能单元4和淡化单元5。
其中,吸能单元1储存有工作介质221,用于吸收海水200的波浪能,以调节工作介质221的压强。增压单元2包括压力平衡组件21以及容积可变的第一腔室22和第二腔室23,第一腔室22与吸能单元1连通,用于储存工作介质221,第二腔室23用于储存海水200,压力平衡组件21设置于第一腔室22和第二腔室23之间,用于平衡第一腔室22内的工作介质221和第二腔室23内的海水200的压强,以对第二腔室23内的海水200进行增压。过滤单元3可选择地与第二腔室23连通,用于过滤通入第二腔室23内的海水200,蓄能单元4可选择地与第二腔室23连通,用于储存增压后的海水200,淡化单元5可选择地与蓄能单元4连通,用于淡化增压后的海水200。
本实施例提供的波浪能海水淡化系统,通过吸能单元1将海水200的波浪能吸收,以调节吸能单元1中工作介质221的压强,由于第一腔室22与吸能单元1连通,进而调节第一腔室22中工作介质221的压强,当第一腔室22中工作介质221的压强小于第二腔室23中海水200的压强时,压力平衡组件21能够平衡两者之间的压强,以使第一腔室22的容积变小,第二腔室23的容积变大,从而使第二腔室23中海水200的压强变小,以将外界的海水通过过滤单元3吸入第二腔室23。当第一腔室22中工作介质221的压强大于第二腔室23中海水200的压强时,压力平衡组件21平衡两者之间的压强,以使第一腔室22的容积变大,第二腔室23的容积变小,从而使第二腔室23内海水200的压强增大,增压后的海水200进入蓄能单元4并储存于蓄能单元4内,蓄能单元4中增压后的海水200能够进入淡化单元5,淡化单元5能够对增压后的海水200进行淡化。本实施例提供的波浪能海水淡化系统,利用海洋波浪能作为驱动源进行海水200淡化,解决远离大陆的岛屿缺乏淡水的问题,由于波浪能与海水资源具有地域分布的一致性,直接利用海洋波浪能作为驱动源进行海水淡化是一条有效、清洁和环保的途径,不仅可以减少化石能源消耗,还能缓解淡水资源短缺问题,为岛屿提供分布式淡水解决方案,提高了波浪能的利用率,并且整个海水淡化过程简单,容易实现,降低了海水淡化的成本。
在本实施例中,可选地,吸能单元1包括摆动件11(如图2所示)、传动杆12和调压腔室13,传动杆12的一端铰接于摆动件11上,另一端滑动设置于调压腔室13内,工作介质221储存于调压腔室13内,调压腔室13与第一腔室22连通,摆动件11能够摆动,并带动传动杆12在调压腔室13内滑动,以改变调压腔室13的容积,进而调节调压腔室13内的工作介质221的压强。当摆动件11随波浪摆动时,通过摆动件11带动传动杆12在调压腔室13内滑动,以改变调压腔室13的容积,从而改变调压腔室13内工作介质221的压强,由于调压腔室13与第一腔室22连通,进而通过平衡组件调节第一腔室22中工作介质221的压强。可选地,传动杆12为活塞杆,调压腔室13为液压缸131的内腔,工作介质221为液压油,活塞杆的活塞外侧面与液压缸131的内壁面贴靠,在液压缸131内形成调压腔室13,在活塞杆的另一端设置横轴121,活塞杆通过横轴121铰接于摆动件11上,以使活塞杆能够随摆动件11的摆动在液压缸131内作往复直线运动,进而改变液压缸131内调压腔室13的容积,以改变调压腔室13中液压油的压强。在其他实施例中,工作介质221也可以为气体,如氮气等,只要能够随调压腔室13容积的变化而改变工作介质221的压强即可。本实施例通过采用液压系统,将波浪能转化为液压能,再通过液压能对海水200进行增压,降低了能量转换过程中对能量的损耗,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
可选地,如图2所示,该波浪能海水淡化系统还包括基座100,摆动件11铰接于基座100上,摆动件11的横截面积自铰接端至自由端逐渐变大,摆动件11面向传动杆12的侧面和背向传动杆12的侧面均凹设形成内凹面。本实施例中,摆动件11为楔形结构,楔形结构的纵截面近似呈梯形,梯形的两腰边向内凹设形成楔形结构的两个内凹面。楔形结构的铰接端设置有两个连接臂111,基座100上设置有连接座101,楔形结构的两个连接臂111通过连接轴铰接于连接座101上,当基座100放置在海水200中时,楔形结构可以方便地相对于基座100转动,进而随波浪摆动。液压缸131的外壳铰接于基座100上,以适应性地配合楔形结构的摆动。楔形结构采用横截面积自底面至顶面逐渐变大的设计,使得楔形结构的重心位于靠近顶面的位置,在楔形结构随波浪摆动时,由于偏心作用,楔形结构上端的惯性大于底部,从而使楔形结构更容易实现摆动。由于波浪具有大推力和低频性的特点,楔形结构的两个内凹面增大了楔形结构与波浪的接触面积,有效地提高了波浪能的采集效率。
可选地,如图1所示,增压单元2还包括外壳体24,压力平衡组件21滑动设置于外壳体24内,以将外壳体24的内腔分隔为第一腔室22和第二腔室23。在本实施例中,增压单元2为隔膜泵,压力平衡组件21可以在隔膜泵的外壳体24内腔中滑动,并将隔膜泵的外壳体24内腔分隔形成第一腔室22和第二腔室23,通过滑动设置压力平衡组件21,可以平衡第一腔室22和第二腔室23之间的压强。
可选地,压力平衡组件21包括第一隔膜211、连杆212和第二隔膜213,第一隔膜211和第二隔膜213均滑动设置于外壳体24的内腔,连杆212位于第一隔膜211和所述第二隔膜213之间,第一隔膜211的一侧为第一腔室22,另一侧与连杆212连接,第二隔膜213的一侧与连杆212连接,另一侧为第二腔室23。将第一隔膜211和第二隔膜213通过连杆212连接在一起,可以使第一隔膜211和第二隔膜213同时在隔膜泵外壳内腔中滑动,进而平衡第一腔室22中液压油和第二腔室23中海水200之间的压强。本实施例中,第一隔膜211和第二隔膜213均选用具有弹性的双层橡胶材料,该材料可以很好的将液压油和海水200分隔开,并且弹性材料能够缓冲压力平衡组件21在外壳体24内腔中滑动时的惯性,避免造成隔膜泵泵体的磨损。为了实时掌握第一隔膜211和第二隔膜213的工作状态,可选地,在第一隔膜211与第二隔膜213之间设置位移传感器25和报警器26,位移传感器25和报警器26与控制器27相连,通过位移传感器25可以检测第一隔膜211和第二隔膜213的振幅(滑动距离),进而判断是否需要向第一腔室22内补充液压油或者排放液压油,以标定第一隔膜211和第二隔膜213的初始平衡位置。当第一隔膜211或第二隔膜213发生破裂时,报警器26将报警信号发送给控制器27,以便根据报警信号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可选地,过滤单元3设置有第一管路31,并通过第一管路31与第二腔室23连通,第一管路31上设置有第一单向阀32,过滤单元3的海水200能够经由第一单向阀32进入第二腔室23。当第二腔室23中海水200的压强小于外界海水200的压强时,在压强差作用下第一单向阀32打开,外界的海水200通过过滤单元3进入第二腔室23。通过设置第一单向阀32,可以防止第二腔室23中的海水200流回外界。通过过滤单元3将外界海水中的杂质过滤,能够减少海水200中的颗粒物,从而减少颗粒物与隔膜泵泵体之间的摩擦,避免隔膜泵泵体损坏,同时也能够减轻淡化单元5过滤海水200时的负担,保护反渗透模块51。
可选地,第二腔室23设置有第二管路231,并通过第二管路231与蓄能单元4连通,过滤单元3依次通过第一管路31和第二管路231与第二腔室23连通,第二管路231上设置有第二单向阀232,第二单向阀232位于第一管路31和第二管路231的连接端与蓄能单元4之间,第二腔室23的海水200能够经由第二单向阀232进入蓄能单元4。当第一腔室22中液压油的压强大于第二腔室23中海水200的压强时,在压强差作用下第二单向阀232打开,第二腔室23中增压后的海水200进入蓄能单元4,采用单向阀可以防止蓄能单元4中增压后的海水200回流至第二腔室23内,从而保证蓄能单元4中的海水200能够累积到一定的压力值。为了方便检测蓄能单元4中海水200的压力值,如图3所示,在蓄能单元4上设置有压力传感器300,通过压力传感器300可以实时检测蓄能单元4中海水200的压力值。蓄能单元4与淡化单元5之间还设置有流量传感器400,在调试整个海水淡化系统时,通过流量传感器400可以方便地检测蓄能单元4与淡化单元5之间海水200的流量。
可选地,如图3所示,淡化单元5包括反渗透模块51和淡水池52,蓄能单元4依次与反渗透模块51和淡水池52连通,反渗透模块51用于过滤增压后的海水200,淡水池52用于储存过滤后的淡水。在本实施例中,反渗透模块51为反渗透膜,蓄能单元4中增压后的海水200经由反渗透膜后形成淡水,过滤后的淡水流入淡水池52,并储存于淡水池52内。反渗透模块51与淡水池52之间设置有流量传感器400,以检测流入淡水池52的淡水的流量。
可选地,蓄能单元4与反渗透模块51之间设置有电磁阀41,当蓄能单元4中海水200的压强大于第一预设值时,电磁阀41打开,蓄能单元4设置有溢流阀42,当蓄能单元4中海水200的压强大于第二预设值时,溢流阀42能够调节蓄能单元4中海水200的压强。本实施例中,第一预设值为反渗透模块51过滤海水200时所需的最小压力值,第二预设值为反渗透模块51所能承受的最大压力值。通过在蓄能单元4和反渗透模块51之间设置电磁阀41,可以保证进入反渗透模块51的海水200的压力值高于第一预设值,以使反渗透模块51的渗透作用比较好。通过在蓄能单元4上设置溢流阀42,可以对蓄能单元4中的海水200进行分流,以调节蓄能单元4中海水200的压力值,防止因压力过高而使反渗透模块51发生故障。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吸能单元1、增压单元2、过滤单元3、蓄能单元4和淡化单元5分别安装在基座100上,这种安装方式结构紧凑,节省占用空间,能够降低海水淡化平台建设的成本,提高单位海域内海水淡化的工作效率,适用于大规模建造。
本实施例提供的波浪能海水淡化系统,在对海水200进行淡化时,在波浪的作用下,摆动件11绕基座100摆动,并带动传动杆12在调压腔室13内作往复运动,当调压腔室13内的容积变大时,调压腔室13内工作介质221的压强变小,以使与调压腔室13连通的第一腔室22中工作介质221的压强小于第二腔室23中海水200的压强,通过压力平衡组件21平衡两者之间的压强,使得第一腔室22的容积变小,第二腔室23的容积变大,从而使第二腔室23中海水200的压强变小,在压强差作用下,第一单向阀32打开,外界的海水通过过滤单元3吸入第二腔室23内。当调压腔室13内的容积变小时,调压腔室13内工作介质221的压强变大,以使与调压腔室13连通的第一腔室22中工作介质221的压强大于第二腔室23中海水200的压强,通过压力平衡组件21平衡两者之间的压强,使得第一腔室22的容积变大,第二腔室23的容积变小,从而第二腔室23中海水200的压强增大,在压强差作用下,第二单向阀232打开,增压后的海水200进入蓄能单元4并储存于蓄能单元4中,当蓄能单元4中海水200的压力大于第一预设值时,在压力作用下,电磁阀41打开,蓄能单元4中增压后的海水200进入反渗透模块51,通过反渗透模块51将海水200过滤,过滤后的淡水储存于淡水池52中。
实施例二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波浪能海水淡化系统,其中与实施例一相同或相应的零部件采用与实施例一相应的附图标记。为简便起见,仅描述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区别点,区别点在于,可选地,淡化单元5还包括回收模块53,回收模块53包括第三单向阀531和冲洗系统532,反渗透模块51中未过滤的海水200能够依次经由第三单向阀531和冲洗系统532回流至第二腔室23内,冲洗系统532用于过滤反渗透模块51中未过滤的海水200。由于反渗透模块51中未过滤的海水200还有相当多的能量和很大的压力,为了回收利用未过滤海水200中的能量,通过回收模块53将未过滤的海水200回收至第二腔室23内,以重新利用,在回收未过滤的海水200时,通过冲洗系统532将未过滤的海水200中的氧化剂、颗粒物和污染物等进一步过滤,然后再将海水200通入第二腔室23内,从而可以减轻海水200中的杂质对隔膜泵的损坏。通过回收未过滤海水200中的能量,提高了整个海水淡化系统的能量利用率。通过设置第三单向阀531,可以防止回收模块53中的高压海水200进入反渗透模块51,从而保护反渗透膜,避免反渗透膜损坏。为了方便掌握流入回收模块53中未过滤海水200的压力值,在冲洗系统532和第三单向阀531之间设置有压力传感器300,通过压力传感器300能够实时检测未过滤的海水200的压力值。
注意,上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发明不限于这里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发明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Claims (2)

1.一种波浪能海水淡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吸能单元(1),储存有工作介质(221),所述吸能单元(1)用于吸收海水的波浪能,以调节所述工作介质(221)的压强;
增压单元(2),包括压力平衡组件(21)、容积可变的第一腔室(22)和第二腔室(23),所述第一腔室(22)与所述吸能单元(1)连通,用于储存所述工作介质(221),所述第二腔室(23)用于储存海水(200),所述压力平衡组件(21)设置于所述第一腔室(22)和所述第二腔室(23)之间,用于平衡所述第一腔室(22)内的所述工作介质(221)和所述第二腔室(23)内的海水(200)的压强,以对所述第二腔室(23)内的海水(200)进行增压;
过滤单元(3),可选择地与所述第二腔室(23)连通,用于过滤通入所述第二腔室(23)内的海水(200);
蓄能单元(4),可选择地与所述第二腔室(23)连通,用于储存增压后的海水(200);
淡化单元(5),可选择地与所述蓄能单元(4)连通,用于淡化增压后的海水(200);
所述吸能单元(1)包括摆动件(11)、传动杆(12)和调压腔室(13),所述传动杆(12)的一端铰接于所述摆动件(11)上,另一端滑动设置于所述调压腔室(13)内,所述工作介质(221)储存于所述调压腔室(13)内,所述调压腔室(13)与所述第一腔室(22)连通,所述摆动件(11)能够摆动,并带动所述传动杆(12)在所述调压腔室(13)内滑动,以改变所述调压腔室(13)的容积,进而调节所述调压腔室(13)内的所述工作介质(221)的压强;
还包括基座(100),所述摆动件(11)铰接于所述基座(100)上,所述摆动件(11)的横截面积自铰接端至自由端逐渐变大,所述摆动件(11)面向所述传动杆(12)的侧面和背向所述传动杆(12)的侧面均凹设形成内凹面;
所述增压单元(2)还包括外壳体(24),所述压力平衡组件(21)滑动设置于所述外壳体(24)内,以将所述外壳体(24)的内腔分隔为所述第一腔室(22)和所述第二腔室(23);
所述淡化单元(5)包括反渗透模块(51)和淡水池(52),所述蓄能单元(4)依次与所述反渗透模块(51)和所述淡水池(52)连通,所述反渗透模块(51)用于过滤增压后的海水(200),所述淡水池(52)用于储存过滤后的淡水;
所述淡化单元(5)还包括回收模块(53),所述回收模块(53)包括第三单向阀(531)和冲洗系统(532),所述反渗透模块(51)中未过滤的海水(200)能够依次经由所述第三单向阀(531)和所述冲洗系统(532)回流至所述第二腔室(23)内,所述冲洗系统(532)用于过滤所述反渗透模块(51)中未过滤的海水(200);
所述压力平衡组件(21)包括第一隔膜(211)、连杆(212)和第二隔膜(213),所述第一隔膜(211)和所述第二隔膜(213)均滑动设置于所述外壳体(24)的内腔,所述连杆(212)位于所述第一隔膜(211)和所述第二隔膜(213)之间,所述第一隔膜(211)的一侧为所述第一腔室(22),另一侧与所述连杆(212)连接,所述第二隔膜(213)的一侧与所述连杆(212)连接,另一侧为所述第二腔室(23);
所述过滤单元(3)设置有第一管路(31),并通过所述第一管路(31)与所述第二腔室(23)连通,所述第一管路(31)上设置有第一单向阀(32),所述过滤单元(3)的海水(200)能够经由所述第一单向阀(32)进入所述第二腔室(23);
所述第二腔室(23)设置有第二管路(231),并通过所述第二管路(231)与所述蓄能单元(4)连通,所述过滤单元(3)依次通过所述第一管路(31)和所述第二管路(231)与所述第二腔室(23)连通,所述第二管路(231)上设置有第二单向阀(232),所述第二单向阀(232)位于所述第一管路(31)和所述第二管路(231)的连接端与所述蓄能单元(4)之间,所述第二腔室(23)的海水(200)能够经由所述第二单向阀(232)进入所述蓄能单元(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波浪能海水淡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蓄能单元(4)与所述反渗透模块(51)之间设置有电磁阀(41),当所述蓄能单元(4)中海水(200)的压强大于第一预设值时,所述电磁阀(41)打开,所述蓄能单元(4)设置有溢流阀(42),当所述蓄能单元(4)中海水(200)的压强大于第二预设值时,所述溢流阀(42)能够调节所述蓄能单元(4)中海水(200)的压强。
CN202010879895.6A 2020-08-27 2020-08-27 一种波浪能海水淡化系统 Active CN11206230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879895.6A CN112062301B (zh) 2020-08-27 2020-08-27 一种波浪能海水淡化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879895.6A CN112062301B (zh) 2020-08-27 2020-08-27 一种波浪能海水淡化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062301A CN112062301A (zh) 2020-12-11
CN112062301B true CN112062301B (zh) 2023-04-07

Family

ID=736605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879895.6A Active CN112062301B (zh) 2020-08-27 2020-08-27 一种波浪能海水淡化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062301B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14063A (zh) * 2013-04-03 2013-07-24 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 海洋能直驱式海水淡化装置
CN103765002A (zh) * 2011-05-04 2014-04-30 志亚新能源有限公司 波浪能提取装置及方法
CN110182901A (zh) * 2019-06-28 2019-08-30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基于波浪能的海水淡化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5820944U (zh) * 2016-07-11 2016-12-21 武汉理工大学 一种利用波浪能的新型海水淡化系统
US20190314763A1 (en) * 2018-04-17 2019-10-17 Alexander Klebnikov Autonomous Wave Powered Desalination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765002A (zh) * 2011-05-04 2014-04-30 志亚新能源有限公司 波浪能提取装置及方法
CN103214063A (zh) * 2013-04-03 2013-07-24 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 海洋能直驱式海水淡化装置
CN110182901A (zh) * 2019-06-28 2019-08-30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基于波浪能的海水淡化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李燕.反渗透技术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水污染控制工程》.2019,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062301A (zh) 2020-12-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468921B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desalination of water by reverse osmosis
CN201161955Y (zh) 一种移动式海水淡化装置
WO2004007953A1 (en) Wave energy conversion device for desalination, etc.
CN101811753B (zh) 一种波浪能海水淡化装置
WO2014100674A1 (en) Integrated wave-powered desalination system
CN109368874A (zh) 一种波浪能蓄能辅助海水淡化系统
CN104671354B (zh) 波浪能驱动的空气压海水淡化系统
CN110182901A (zh) 一种基于波浪能的海水淡化系统
CN112062301B (zh) 一种波浪能海水淡化系统
CN102774930B (zh) 一种便携式可移动超滤净水器
CN106277188A (zh) 一种船载式波浪能海水淡化装置
CN202671324U (zh) 一种便携式可移动超滤净水器
WO2004043576A1 (en) Desalination device
KR101061546B1 (ko) 파력을 이용한 해수담수화 장치
CN202829725U (zh) 一种小型手动式高压海水淡化设备
CN212504294U (zh) 一种节能海水淡化过滤装置
RU2770360C1 (ru) Способ опреснения морской воды
CN112358060A (zh) 一种海水反渗透淡化处理设备
CN103291531A (zh) 一种带水舱的波浪能液压泵
CN2769546Y (zh) 一种液压式节能高压泵
CN209397034U (zh) 一种波浪能蓄能辅助海水淡化系统
CN112723570A (zh) 一种具有太阳能充电功能的集装箱水处理设备及处理方法
CN110550703A (zh) 一种波浪能驱动海水淡化液压装置
CN215403434U (zh) 一种便捷式海水淡化设备
KR20040061078A (ko) 해수 담수화 설비의 해수 2차 가압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