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血液科输血用可加热加压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血液科输血用可加热加压装置。
背景技术
输血是指将血液通过静脉输注给病人的一种治疗方法,在临床上应用广泛,对于大出血或是贫血患者的紧急救助中,需要对血包进行挤压加速血液的输血速度,以往大多通过医生护士通过手部挤压进行操作,非常不便且费力,此外需要对血液进行加温以便于冷藏血液使用时温度不会过低,适宜使用,急需要一种血液科输血用可加热加压装置。
经检索,中国专利授权号为CN201520730105.2的专利,公开了一种血液科输血用可加热加压装置,包括输血袋主体,还包括注水泵、保温杯以及充气泵,所述输血袋主体包括盐水腔、血液腔、温水腔和气囊腔,所述盐水腔和血液腔外设有温水腔,所述温水腔外设有气囊腔,所述输血袋主体的上端设有支撑横杆,所述盐水腔的下端设有导管,所述导管、输血管的下端连接输出管,所述输出管壁上可拆卸安装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包括温度感应器、微处理器、电池、显示器、开关、输入钮。上述专利中的血液科输血用可加热加压装置存在以下不足:不能便捷储存备用血袋,不便于及时的血袋补充,且加热于袋子外侧不便于内部血液均匀受热,并且悬挂不稳定不能高效的进行挤压操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不能便捷储存备用血袋,不便于及时的血袋补充,且加热于袋子外侧不便于内部血液均匀受热,并且悬挂不稳定不能高效的进行挤压操作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血液科输血用可加热加压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血液科输血用可加热加压装置,包括主体、转轮和安装架,所述主体的外侧设置有滑门,所述主体的内部设置有固定块,且滑门的边侧设置有转轴,并且转轴的外侧设置有第一卡扣,所述第一卡扣的端部设置有连接杆,且连接杆的端部连接有第二卡扣,并且第二卡扣的端部设置有第一连动杆,所述第一连动杆的端部设置有拉扣,所述第二卡扣的下方设置有夹板,且夹板的边侧设置有弹扣,所述主体的内部设置有输血管,且输血管的外侧设置有循环管,并且循环管的边侧设置有循环泵,所述主体的内部设置有转杆,且转杆的外侧贯穿有转盘,所述转轮设置于转盘的外侧,所述转杆的端部设置有第一齿轮,且第一齿轮的外侧设置有第二齿轮。
优选的,所述主体的内壁设置有电动杆,且电动杆的端部设置有第一活动杆,并且第一活动杆的端部设置有第二活动杆,所述第二活动杆的端部设置有固定轴,所述第一活动杆的另一端设置有滑块,且滑块的外侧设置有升降板,并且升降板的外侧设置有螺杆,所述螺杆的外侧贯穿有压板,且压板的边侧设置有螺帽。
优选的,所述第二卡扣通过第一连动杆与固定块之间构成传动结构,且第一连动杆通过拉扣与固定块之间构成滑动结构,并且拉扣通过弹扣与主体之间构成卡合结构。
优选的,所述输血管与主体之间相互垂直,且输血管与循环管之间相互平行设置。
优选的,所述转杆通过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之间构成旋转结构,且转杆的圆心与转盘的圆心相互重合。
优选的,所述电动杆与滑块通过第一活动杆构成传动结构,且滑块通过第一活动杆与主体之间构成升降结构。
优选的,所述压板通过螺帽与螺杆之间构成可拆卸结构,且压板与升降板之间相互平行。
优选的,所述活动块通过滚轴与安装架之间构成滑动结构,且活动块与滚轴之间相互平行设置。
优选的,安装架安装于主体的边侧,且所述安装架的内部设置有活动块,并且活动块的下方设置有滚轴,所述活动块的边侧设置有第二连动杆,且第二连动杆的端部贯穿有传动杆,并且传动杆的端部设置有升降杆,所述升降杆的端部设置有连接轴,且连接轴的顶部设置有放置盘。
优选的,所述放置盘通过连接轴与升降杆之间构成转动结构,且连接轴通过升降杆与传动杆之间构成升降结构,并且升降杆通过传动杆与第二连动杆之间构成传动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血液科输血用可加热加压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拉动打开外侧滑门,将血袋端部的悬挂处放于夹板的合适位置,此时拉动端部拉扣,令第一连动杆沿固定块上滑槽滑动,带动一侧的连接杆向前滑动,连接杆连动外侧的第二卡扣与第一卡扣,使其围绕转轴转动并夹持固定内侧血袋,将端部拉扣与弹扣相互卡合,稳定固定血袋,操作便捷能够稳定夹持固定血袋,便于更换与固定使用,令使用更加便捷稳定,之后将血袋底部的口与下方输血管相互连接,当血液流动至输血管内部时,外侧的循环管内部会通过循环泵增压进行温水的循环,循环管内部温水通过后方水箱与加热装置进行提供,以保证使用时血液温度合适,减少输血产生的不适症状,管道弯曲设置增加了输血管与循环管的接触面积,有利于血液更充分的进行加热操作;当需要取下血袋时只需操作弹扣与端部拉扣解除卡合即可;
2、安装完血袋后,操作设备内部第二齿轮带动第一齿轮旋转,令转杆于设备内部进行旋转,当设备使用时,转杆外侧的两个转盘能够通过转轮旋转配合外侧滑门的阻隔,对血袋进行挤压操作,两个转盘外侧的转轮相互90°设置,能够连续对血袋进行加压操作,提高挤压效率省时省力,当内部血量不便于挤压操作时,可以将压板通过血袋外侧安装于升降板上方,只需将两侧的螺杆与压板上的螺帽相互对齐并安装,即可便捷的安装压板,令压板与升降板之间的血袋能够通过内部缝隙进行血液的挤压,有利于血压的输送操作;
3、操作电动杆进行旋转,带动外侧的第一活动杆与第二活动杆旋转,令滑块能够传动沿主体上的滑槽内部升降滑动,下降时有效对外侧血袋进行挤压操作,挤压完成后拆除压板,并操作电动杆旋转带动滑块复位,便于设备进行稳定的挤压操作,最后设备边侧设置有安装架,可以将备用血袋放置于内部放置盘上,启动设备内部的滚轴,使其旋转,带动外侧的活动块,使其于滚轴上滑动调节位置,令外侧的第二连动杆能够滑动的同时,令设备的滑动更加稳定,有利于后续升降操作的稳定性。
4、当第二连动杆跟随活动块滑动时,两侧方向相反的第二连动杆能够反方向带动端部传动杆旋转,令外侧的升降杆反方向升降,有利于顶部放置盘通过连接轴两端升降,令顶部放置的血袋能够有效进行晃动,配合安装架内部的保温装置,有利于血液的预热与防凝结,便于后续的及时取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血液科输血用可加热加压装置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血液科输血用可加热加压装置的固定块与卡扣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血液科输血用可加热加压装置的循环管与输血管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血液科输血用可加热加压装置的转盘与转杆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血液科输血用可加热加压装置的转盘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血液科输血用可加热加压装置的升降板与活动杆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血液科输血用可加热加压装置的活动块与滚轴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血液科输血用可加热加压装置的升降杆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主体;2、滑门;3、固定块;4、转轴;5、第一卡扣;6、连接杆;7、第二卡扣;8、第一连动杆;9、拉扣;10、夹板;11、弹扣;12、输血管;13、循环管;14、循环泵;15、转杆;16、转盘;17、转轮;18、第一齿轮;19、第二齿轮;20、电动杆;21、第一活动杆;22、第二活动杆;23、固定轴;24、滑块;25、升降板;26、螺杆;27、压板;28、螺帽;29、安装架;30、活动块;31、滚轴;32、第二连动杆;33、传动杆;34、升降杆;35、连接轴;36、放置盘。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参照图1-8,一种血液科输血用可加热加压装置,包括主体1、滑门2、固定块3、转轴4、第一卡扣5、连接杆6、第二卡扣7、第一连动杆8、拉扣9、夹板10、弹扣11、输血管12、循环管13、循环泵14、转杆15、转盘16、转轮17、第一齿轮18、第二齿轮19、电动杆20、第一活动杆21、第二活动杆22、固定轴23、滑块24、升降板25、螺杆26、压板27、螺帽28、安装架29、活动块30、滚轴31、第二连动杆32、传动杆33、升降杆34、连接轴35和放置盘36,主体1的外侧设置有滑门2,主体1的内部设置有固定块3,且滑门2的边侧设置有转轴4,并且转轴4的外侧设置有第一卡扣5,第一卡扣5的端部设置有连接杆6,且连接杆6的端部连接有第二卡扣7,并且第二卡扣7的端部设置有第一连动杆8,第一连动杆8的端部设置有拉扣9,第二卡扣7的下方设置有夹板10,且夹板10的边侧设置有弹扣11,主体1的内部设置有输血管12,且输血管12的外侧设置有循环管13,并且循环管13的边侧设置有循环泵14,主体1的内部设置有转杆15,且转杆15的外侧贯穿有转盘16,转轮17设置于转盘16的外侧,转杆15的端部设置有第一齿轮18,且第一齿轮18的外侧设置有第二齿轮19;
进一步的,主体1的内壁设置有电动杆20,且电动杆20的端部设置有第一活动杆21,并且第一活动杆21的端部设置有第二活动杆22,第二活动杆22的端部设置有固定轴23,第一活动杆21的另一端设置有滑块24,且滑块24的外侧设置有升降板25,并且升降板25的外侧设置有螺杆26;
进一步的,第二卡扣7通过第一连动杆8与固定块3之间构成传动结构,且第一连动杆8通过拉扣9与固定块3之间构成滑动结构,并且拉扣9通过弹扣11与主体1之间构成卡合结构,稳定固定血袋,操作便捷能够稳定夹持固定血袋,便于更换与固定使用,令使用更加便捷稳定;
进一步的,输血管12与主体1之间相互垂直,且输血管12与循环管13之间相互平行设置,以保证使用时血液温度合适,减少输血产生的不适症状,管道弯曲设置有利于血液更充分的进行加热操作;
进一步的,转杆15通过第一齿轮18与第二齿轮19之间构成旋转结构,且转杆15的圆心与转盘16的圆心相互重合,两个转盘16外侧的转轮17相互90°设置,能够连续对血袋进行加压操作,提高挤压效率省时省力;
进一步的,电动杆20与滑块24通过第一活动杆21构成传动结构,且滑块24通过第一活动杆21与主体1之间构成升降结构,下降时有效对外侧血袋进行挤压操作,挤压完成后拆除压板27,并操作电动杆20旋转带动滑块24复位,便于设备进行稳定的挤压操作;
进一步的,压板27通过螺帽28与螺杆26之间构成可拆卸结构,且压板27与升降板25之间相互平行,即可便捷的安装压板27,令压板27与升降板25之间的血袋能够通过内部缝隙进行血液的挤压,有利于血压的输送操作;
进一步的,活动块30通过滚轴31与安装架29之间构成滑动结构,且活动块30与滚轴31之间相互平行设置,令外侧的第二连动杆32能够滑动的同时,令设备的滑动更加稳定,有利于后续升降操作的稳定性;
进一步的,螺杆26的外侧贯穿有压板27,且压板27的边侧设置有螺帽28,安装架29安装于主体1的边侧,且安装架29的内部设置有活动块30,并且活动块30的下方设置有滚轴31,活动块30的边侧设置有第二连动杆32,且第二连动杆32的端部贯穿有传动杆33,并且传动杆33的端部设置有升降杆34,升降杆34的端部设置有连接轴35,且连接轴35的顶部设置有放置盘36;
进一步的,放置盘36通过连接轴35与升降杆34之间构成转动结构,且连接轴35通过升降杆34与传动杆33之间构成升降结构,并且升降杆34通过传动杆33与第二连动杆32之间构成传动结构,令顶部放置的血袋能够有效进行晃动,配合安装架29内部的保温装置,有利于血液的预热与防凝结,便于后续的及时取用。
本发明中,根据图1-3所示,拉动打开外侧滑门2,将血袋端部的悬挂处放于夹板10的合适位置,此时拉动端部拉扣9,令第一连动杆8沿固定块3上滑槽滑动,带动一侧的连接杆6向前滑动,连接杆6连动外侧的第二卡扣7与第一卡扣5,使其围绕转轴4转动并夹持固定内侧血袋,将端部拉扣9与弹扣11相互卡合,稳定固定血袋,操作便捷能够稳定夹持固定血袋,便于更换与固定使用,令使用更加便捷稳定,之后将血袋底部的口与下方输血管12相互连接,当血液流动至输血管12内部时,外侧的循环管13内部会通过循环泵14增压进行温水的循环,循环管13内部温水通过后方水箱与加热装置进行提供,以保证使用时血液温度合适,减少输血产生的不适症状,管道弯曲设置增加了输血管12与循环管13的接触面积,有利于血液更充分的进行加热操作;当需要取下血袋时只需操作弹扣11与端部拉扣9解除卡合即可;
根据图1、图4和图5所示,安装完血袋后,操作设备内部第二齿轮19带动第一齿轮18旋转,令转杆15于设备内部进行旋转,当设备使用时,转杆15外侧的两个转盘16能够通过转轮17旋转配合外侧滑门2的阻隔,对血袋进行挤压操作,两个转盘16外侧的转轮17相互90°设置,能够连续对血袋进行加压操作,提高挤压效率省时省力,当内部血量不便于挤压操作时,可以将压板27通过血袋外侧安装于升降板25上方,只需将两侧的螺杆26与压板27上的螺帽28相互对齐并安装,即可便捷的安装压板27,令压板27与升降板25之间的血袋能够通过内部缝隙进行血液的挤压,有利于血压的输送操作;
根据图1、图6、图7和图8所示,操作电动杆20进行旋转,带动外侧的第一活动杆21与第二活动杆22旋转,令滑块24能够传动沿主体1上的滑槽内部升降滑动,下降时有效对外侧血袋进行挤压操作,挤压完成后拆除压板27,并操作电动杆20旋转带动滑块24复位,便于设备进行稳定的挤压操作,最后设备边侧设置有安装架29,可以将备用血袋放置于内部放置盘36上,启动设备内部的滚轴31,使其旋转,带动外侧的活动块30,使其于滚轴31上滑动调节位置,令外侧的第二连动杆32能够滑动的同时,令设备的滑动更加稳定,有利于后续升降操作的稳定性,当第二连动杆32跟随活动块30滑动时,两侧方向相反的第二连动杆32能够反方向带动端部传动杆33旋转,令外侧的升降杆34反方向升降,有利于顶部放置盘36通过连接轴35两端升降,令顶部放置的血袋能够有效进行晃动,配合安装架29内部的保温装置,有利于血液的预热与防凝结,便于后续的及时取用。
本发明的血液科输血用可加热加压装置能够方便悬挂血袋,自动对血袋进行挤压操作便于血液输送并能够对血液进行均匀加热,同时还能便捷储存备用血袋,有利于及时更换补充,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