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040531A - 接入控制方法及装置、系统 - Google Patents

接入控制方法及装置、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040531A
CN112040531A CN202010768628.1A CN202010768628A CN112040531A CN 112040531 A CN112040531 A CN 112040531A CN 202010768628 A CN202010768628 A CN 202010768628A CN 112040531 A CN112040531 A CN 11204053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verage enhancement
access control
access
control information
user equip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768628.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戴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T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ZT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TE Corp filed Critical ZTE Corp
Priority to CN202010768628.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040531A/zh
Publication of CN11204053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04053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02Access restriction performed under specific conditions
    • H04W48/06Access restriction performed under specific conditions based on traffic condi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08Access restriction or access information delivery, e.g. discovery data deliver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08Access restriction or access information delivery, e.g. discovery data delivery
    • H04W48/10Access restriction or access information delivery, e.g. discovery data delivery using broadcasted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02Transmission of channel access control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02Transmission of channel access control information
    • H04W74/008Transmission of channel access control information with additional processing of random access related information at receiving sid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8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 H04W74/0833Random access procedures, e.g. with 4-step acces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02Transmission of channel access control information
    • H04W74/006Transmission of channel access control information in the downlink, i.e. towards the termina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接入控制方法及装置、系统,其中,该方法包括:网络侧网元确定针对覆盖增强的用户设备实施接入控制;所述网络侧网元发送与覆盖增强级别相关的接入控制信息,所述接入控制信息用于向所述用户设备指示所述网络侧网元的随机接入条件。通过本发明,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用户面资源低效使用容易导致系统负荷过大的问题。

Description

接入控制方法及装置、系统
本申请是申请号为“201610664606.4”,申请日为“2016年8月12日”,题目为“接入控制方法及装置、系统”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接入控制方法及装置、系统。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的LTE系统为了支持机器类型通讯终端(例如传感器,智能家居,智能电网监控等),引入了窄带空中接口技术eMTC(增强机器类型通讯)和NBIoT(NarrowBandInternet of Things,窄带物联网),其中eMTC系统带宽采用1.4MHz,NBIOT系统带宽采用180kHz,这2种系统专门用于承载以小流量、不频繁、时延容忍度很高的业务数据为主的机器类型通讯,避免海量的机器类型终端的小数据影响宽带LTE系统的频谱效率,同时增加单位带宽承载的用户容量。
LTE基站可以以共站的模式同时部署多个窄带eMTC或者NBIOT频点,以inband(频段内)的模式为eMTC或NBIOT系统划分频谱资源。
申请人发现,随着机器类型业务的增多,实时语音和视频的业务也开始在MTC终端出现,因此eMTC和NBIOT系统也可以支持实时类业务,而这类业务的特点是数据包到达频繁、时延敏感、数据流量大。窄带eMTC或者NBIOT由于先天资源限制,而且引入了覆盖增强技术,其对于大流量数据的负荷能力并不能和LTE系统相比,因此如果支持实时类业务的终端的数量增大,很容易导致窄带系统的过载。
针对相关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目前尚未发现有效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接入控制方法及装置、系统,以至少解决相关技术中用户面资源低效使用容易导致系统负荷过大的问题。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接入控制方法,包括:网络侧网元确定针对覆盖增强的用户设备实施接入控制;所述网络侧网元发送与覆盖增强级别相关的接入控制信息,所述接入控制信息用于向所述用户设备指示所述网络侧网元的随机接入条件。
可选地,网络侧网元发送与覆盖增强级别相关的接入控制信息包括:网络侧网元通过系统消息广播发送所述接入控制信息。
可选地,所述接入控制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允许用户设备接入的覆盖增强级别或覆盖增强重复因子或覆盖增强模式的上限、不允许用户设备接入的覆盖增强级别或覆盖增强重复因子或覆盖增强模式的下限、允许用户设备接入的覆盖增强级别或覆盖增强重复因子或覆盖增强模式的范围、不允许用户设备接入的覆盖增强级别或覆盖增强重复因子或覆盖增强模式的范围。
可选地,所述接入控制信息包括一个或多个类别,其中,每一个类别的接入控制消息设置专用的覆盖增强级别。
可选地,所述一个或多个类别的所述接入控制信息的分类方式包括以下至少之一:按业务类型进行分类、按用户设备的能力进行分类。
可选地,所述业务类型的划分维度包括:业务的实时性、业务要求的速率高低。
可选地,所述业务的实时性的划分粒度包括以下之一:将业务按照实时和非实时来划分、将业务按照时延要求的不同级别来划分;或,
所述业务要求的速率高低的划分粒度包括:将业务按照速率划分为高速率业务和低速率业务、或者将业务按照速率大小的不同级别来划分。
可选地,所述业务类型按照实际业务类型来划分,包括:语音业务、视频流业务、可穿戴设备业务、健康监护业务。
可选地,所述用户设备的能力的划分维度包括:是否支持高于预设速率的速率、是否支持大于预设带宽的带宽、是否支持多窄带传输、是否支持覆盖增强。
所述接入控制信息还包括:允许满足接入控制条件的目标用户设备进行随机接入的预设比例,或者,不允许满足接入控制条件的目标用户设备进行随机接入的预设比例。
可选地,采用小于1的比例因子设置所述预设比例;或,对不同接入级别AC的用户设备分别设置1比特的用于指示允许接入或不允许接入的指示。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另一种接入控制方法,包括:用户设备获取与覆盖增强级别相关的接入控制信息;所述用户设备根据所述与覆盖增强级别相关的接入控制信息判断是否符合发起到所述网络侧的随机接入条件。
可选地,用户设备获取与覆盖增强级别相关的接入控制信息包括:用户设备通过读取广播的系统消息获取所述与覆盖增强级别相关的接入控制信息。
可选地,所述接入控制信息用于描述以下信息至少之一:允许用户设备接入的覆盖增强级别或覆盖增强重复因子或覆盖增强模式的上限、不允许用户设备接入的覆盖增强级别或覆盖增强重复因子或覆盖增强模式的下限、允许用户设备接入的覆盖增强级别或覆盖增强重复因子或覆盖增强模式的范围、不允许用户设备接入的覆盖增强级别或覆盖增强重复因子或覆盖增强模式的范围。
可选地,所述接入控制信息包括一个或多个类别,其中,每一个类别的接入控制消息设置专用的覆盖增强级别。
可选地,所述一个或多个类别的所述接入控制信息的分类方式包括以下至少之一:按业务类型进行分类、按用户设备的能力进行分类。
可选地,所述业务类型的划分维度包括:业务的实时性、业务要求的速率高低。
可选地,所述业务的实时性的划分粒度包括以下之一:将业务按照实时和非实时来划分、将业务按照时延要求的不同级别来划分;或,
所述业务要求的速率高低的划分粒度包括:将业务按照速率划分为高速率业务和低速率业务、或者将业务按照速率大小的不同级别来划分。
可选地,所述业务类型按照实际业务类型来划分,包括:语音业务、视频流业务、可穿戴设备业务、健康监护业务。
可选地,所述用户设备的能力的划分维度包括:是否支持高于预设速率的速率、是否支持大于预设带宽的带宽、是否支持多窄带传输、是否支持覆盖增强。
可选地,所述用户设备根据所述与覆盖增强级别相关的接入控制信息判断是否符合发起到所述网络侧的随机接入条件包括:用户设备查询所述接入控制信息,若自身当前的覆盖增强等级满足允许接入的覆盖增强等级的范围,则确定符合发起到网络侧的随机接入条件;或,在所述控制信息包括一个或多个类别的情况下,用户设备查询自身所属的分类确定自身当前的覆盖增强等级是否满足允许接入的覆盖增强等级的范围,若满足则确定符合发起到网络侧的随机接入条件。
可选地,在存在与覆盖增强级别不相关的其他接入控制机制的情况下,所述用户设备在所述其他接入控制机制之前或者之后根据所述与覆盖增强级别相关的接入控制信息判断是否符合发起到所述网络侧的随机接入条件。
所述接入控制信息还包括:允许满足接入控制条件的目标用户设备进行随机接入的预设比例,或者,不允许满足接入控制条件的目标用户设备进行随机接入的预设比例。
可选地,采用小于1的比例因子设置所述预设比例;或,对不同接入级别AC的用户设备分别设置1比特的用于指示允许接入或不允许接入的指示。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接入控制装置,应用在网络侧网元,包括:确定模块,用于确定针对覆盖增强的用户设备实施接入控制;发送模块,用于发送与覆盖增强级别相关的接入控制信息,所述接入控制信息用于向所述用户设备指示所述网络侧网元的随机接入条件。
可选地,所述接入控制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允许用户设备接入的覆盖增强级别或覆盖增强重复因子或覆盖增强模式的上限、不允许用户设备接入的覆盖增强级别或覆盖增强重复因子或覆盖增强模式的下限、允许用户设备接入的覆盖增强级别或覆盖增强重复因子或覆盖增强模式的范围、不允许用户设备接入的覆盖增强级别或覆盖增强重复因子或覆盖增强模式的范围。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接入控制装置,应用在终端侧的用户设备,包括:获取模块,用于获取与覆盖增强级别相关的接入控制信息;判断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与覆盖增强级别相关的接入控制信息判断是否符合发起到所述网络侧的随机接入条件。
可选地,所述接入控制信息用于描述以下信息至少之一:允许用户设备接入的覆盖增强级别或覆盖增强重复因子或覆盖增强模式的上限、不允许用户设备接入的覆盖增强级别或覆盖增强重复因子或覆盖增强模式的下限、允许用户设备接入的覆盖增强级别或覆盖增强重复因子或覆盖增强模式的范围、不允许用户设备接入的覆盖增强级别或覆盖增强重复因子或覆盖增强模式的范围。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接入控制系统,包括:网络侧设备、终端侧的用户终端,所述网络侧设备包括:确定模块,用于确定针对覆盖增强的用户设备实施接入控制;发送模块,用于发送与覆盖增强级别相关的接入控制信息,所述接入控制信息用于向所述用户设备指示所述网络侧网元的随机接入条件;
所述用户终端包括:获取模块,用于获取与覆盖增强级别相关的接入控制信息;判断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与覆盖增强级别相关的接入控制信息判断是否符合发起到所述网络侧的随机接入条件。
可选地,所述接入控制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允许用户设备接入的覆盖增强级别或覆盖增强重复因子或覆盖增强模式的上限、不允许用户设备接入的覆盖增强级别或覆盖增强重复因子或覆盖增强模式的下限、允许用户设备接入的覆盖增强级别或覆盖增强重复因子或覆盖增强模式的范围、不允许用户设备接入的覆盖增强级别或覆盖增强重复因子或覆盖增强模式的范围。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该存储介质设置为存储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程序代码:
确定针对覆盖增强的用户设备实施接入控制;
发送与覆盖增强级别相关的接入控制信息,所述接入控制信息用于向所述用户设备指示所述网络侧网元的随机接入条件。
通过本发明,网络侧网元确定针对覆盖增强的用户设备实施接入控制;所述网络侧网元发送与覆盖增强级别相关的接入控制信息,所述接入控制信息用于向所述用户设备指示所述网络侧网元的随机接入条件。由于发送与覆盖增强级别相关的接入控制信息,接收侧的终端可以基于接入控制信息来判断终端能力和传输业务是否符合接入条件,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用户面资源低效使用容易导致系统负荷过大的问题,在控制系统负荷的同时保证了资源的利用率。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接入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种接入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接入控制系统的结构框图;
图4是本发明具体本实施例1的方案流程图;
图5是本发明具体本实施例2的方案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中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
实施例1
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接入控制方法,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接入控制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该流程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02:网络侧网元确定针对覆盖增强的用户设备实施接入控制;
步骤S104:网络侧网元发送与覆盖增强级别相关的接入控制信息,接入控制信息用于向用户设备指示网络侧网元的随机接入条件。
通过上述步骤,网络侧网元确定针对覆盖增强的用户设备实施接入控制;网络侧网元发送与覆盖增强级别相关的接入控制信息,接入控制信息用于向用户设备指示网络侧网元的随机接入条件。由于发送与覆盖增强级别相关的接入控制信息,接收侧的终端可以基于接入控制信息来判断终端能力和传输业务是否符合接入条件,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用户面资源低效使用容易导致系统负荷过大的问题,在控制系统负荷的同时保证了资源的利用率。
可选地,上述步骤的执行主体网络侧网元可以为接入网或核心网网元,如基站等,可以通过基站的处理器和射频电路来实现,但不限于此。
可选的,网络侧网元发送与覆盖增强级别相关的接入控制信息包括:网络侧网元通过系统消息广播发送接入控制信息。
可选的,接入控制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为:允许用户设备接入的覆盖增强级别或覆盖增强重复因子或覆盖增强模式的上限、不允许用户设备接入的覆盖增强级别或覆盖增强重复因子或覆盖增强模式的下限、允许用户设备接入的覆盖增强级别或覆盖增强重复因子或覆盖增强模式的范围、不允许用户设备接入的覆盖增强级别或覆盖增强重复因子或覆盖增强模式的范围。
可选的,接入控制信息包括一个或多个类别,其中,每一个类别的接入控制消息设置专用的覆盖增强级别。
可选的,一个或多个类别的接入控制信息的分类方式包括以下至少之一:按业务类型进行分类、按用户设备的能力进行分类。
可选的,业务类型的划分维度包括:业务的实时性、业务要求的速率高低。
可选的,业务的实时性的划分粒度包括以下之一:将业务按照实时和非实时来划分、将业务按照时延要求的不同级别来划分;或,业务要求的速率高低的划分粒度包括:将业务按照速率划分为高速率业务和低速率业务、或者将业务按照速率大小的不同级别来划分。
可选的,业务类型按照实际业务类型来划分,包括:语音业务、视频流业务、可穿戴设备业务、健康监护业务。
可选的,用户设备的能力的划分维度包括:是否支持高于预设速率的速率、是否支持大于预设带宽的带宽、是否支持多窄带传输、是否支持覆盖增强。
所述接入控制信息还包括:允许满足接入控制条件的目标用户设备进行随机接入的预设比例,或者,不允许满足接入控制条件的目标用户设备进行随机接入的预设比例。
可选地,采用小于1的比例因子设置所述预设比例;或,对不同接入级别AC的用户设备分别设置1比特的用于指示允许接入或不允许接入的指示。
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了另一种接入控制方法,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种接入控制方法的流程图,如图2所示,该流程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202:用户设备获取与覆盖增强级别相关的接入控制信息;
步骤S204:用户设备根据与覆盖增强级别相关的接入控制信息判断是否符合发起到网络侧的随机接入条件。
可选地,上述步骤的执行主体可以为终端,如手机等,可以通过终端的处理器和射频电路来实现,但不限于此。
可选的,用户设备获取与覆盖增强级别相关的接入控制信息包括:用户设备通过读取广播的系统消息获取与覆盖增强级别相关的接入控制信息。
可选的,接入控制信息用于描述以下信息(不限于):允许用户设备接入的覆盖增强级别或覆盖增强重复因子或覆盖增强模式的上限、不允许用户设备接入的覆盖增强级别或覆盖增强重复因子或覆盖增强模式的下限、允许用户设备接入的覆盖增强级别或覆盖增强重复因子或覆盖增强模式的范围、不允许用户设备接入的覆盖增强级别或覆盖增强重复因子或覆盖增强模式的范围。
可选的,接入控制信息包括一个或多个类别,其中,每一个类别的接入控制消息设置专用的覆盖增强级别。
可选的,一个或多个类别的接入控制信息的分类方式包括以下至少之一:按业务类型进行分类、按用户设备的能力进行分类。
可选的,业务类型的划分维度包括:业务的实时性、业务要求的速率高低。
可选的,业务的实时性的划分粒度包括以下之一:将业务按照实时和非实时来划分、将业务按照时延要求的不同级别来划分;或,业务要求的速率高低的划分粒度包括:将业务按照速率划分为高速率业务和低速率业务、或者将业务按照速率大小的不同级别来划分。
可选的,业务类型按照实际业务类型来划分,包括:语音业务、视频流业务、可穿戴设备业务、健康监护业务。
可选的,用户设备的能力的划分维度包括:是否支持高于预设速率的速率、是否支持大于预设带宽的带宽、是否支持多窄带传输、是否支持覆盖增强。
可选的,用户设备根据与覆盖增强级别相关的接入控制信息判断是否符合发起到网络侧的随机接入条件包括:用户设备查询接入控制信息,若自身当前的覆盖增强等级满足允许接入的覆盖增强等级的范围,则确定符合发起到网络侧的随机接入条件;或,在控制信息包括一个或多个类别的情况下,用户设备查询自身所属的分类确定自身当前的覆盖增强等级是否满足允许接入的覆盖增强等级的范围,若满足则确定符合发起到网络侧的随机接入条件。
可选的,在存在与覆盖增强级别不相关的其他接入控制机制的情况下,用户设备在其他接入控制机制之前或者之后根据与覆盖增强级别相关的接入控制信息判断是否符合发起到网络侧的随机接入条件。也即,如果有其他接入控制机制需要运行,本实施例的的基于覆盖增强级别的接入控制机制在其他接入控制机制之前或者之后运行。
所述接入控制信息还包括:允许满足接入控制条件的目标用户设备进行随机接入的预设比例,或者,不允许满足接入控制条件的目标用户设备进行随机接入的预设比例。
可选地,采用小于1的比例因子设置所述预设比例;或,对不同接入级别AC的用户设备分别设置1比特的用于指示允许接入或不允许接入的指示。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根据上述实施例的方法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如ROM/RAM、磁碟、光盘)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终端设备(可以是手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的方法。
实施例2
在本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接入控制装置、系统,用于实现上述实施例及优选实施方式,已经进行过说明的不再赘述。如以下所使用的,术语“模块”可以实现预定功能的软件和/或硬件的组合。尽管以下实施例所描述的装置较佳地以软件来实现,但是硬件,或者软件和硬件的组合的实现也是可能并被构想的。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接入控制装置,应用在网络侧网元,该装置包括:确定模块,用于确定针对覆盖增强的用户设备实施接入控制;发送模块,用于发送与覆盖增强级别相关的接入控制信息,接入控制信息用于向用户设备指示网络侧网元的随机接入条件。
可选的,接入控制信息用于描述以下信息(不限于):允许用户设备接入的覆盖增强级别或覆盖增强重复因子或覆盖增强模式的上限、不允许用户设备接入的覆盖增强级别或覆盖增强重复因子或覆盖增强模式的下限、允许用户设备接入的覆盖增强级别或覆盖增强重复因子或覆盖增强模式的范围、不允许用户设备接入的覆盖增强级别或覆盖增强重复因子或覆盖增强模式的范围。
本实施例提供了另一种接入控制装置,应用在终端侧的用户设备,该装置包括:获取模块,用于获取与覆盖增强级别相关的接入控制信息;判断模块,用于根据与覆盖增强级别相关的接入控制信息判断是否符合发起到网络侧的随机接入条件。
可选的,接入控制信息用于描述以下信息(不限于):允许用户设备接入的覆盖增强级别或覆盖增强重复因子或覆盖增强模式的上限、不允许用户设备接入的覆盖增强级别或覆盖增强重复因子或覆盖增强模式的下限、允许用户设备接入的覆盖增强级别或覆盖增强重复因子或覆盖增强模式的范围、不允许用户设备接入的覆盖增强级别或覆盖增强重复因子或覆盖增强模式的范围。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接入控制系统的结构框图,如图3所示,该系统包括:网络侧设备30、终端侧的用户终端40,网络侧设备30包括:确定模块302,用于确定针对覆盖增强的用户设备实施接入控制;发送模块304,用于发送与覆盖增强级别相关的接入控制信息,接入控制信息用于向用户设备指示网络侧网元的随机接入条件;
用户终端40包括:获取模块402,用于获取与覆盖增强级别相关的接入控制信息;判断模块404,用于根据与覆盖增强级别相关的接入控制信息判断是否符合发起到网络侧的随机接入条件。
所述接入控制信息还包括:允许满足接入控制条件的目标用户设备进行随机接入的预设比例,或者,不允许满足接入控制条件的目标用户设备进行随机接入的预设比例。
可选地,采用小于1的比例因子设置所述预设比例;或,对不同接入级别AC的用户设备分别设置1比特的用于指示允许接入或不允许接入的指示。
可选的,接入控制信息用于描述以下信息(不限于):允许用户设备接入的覆盖增强级别或覆盖增强重复因子或覆盖增强模式的上限、不允许用户设备接入的覆盖增强级别或覆盖增强重复因子或覆盖增强模式的下限、允许用户设备接入的覆盖增强级别或覆盖增强重复因子或覆盖增强模式的范围、不允许用户设备接入的覆盖增强级别或覆盖增强重复因子或覆盖增强模式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各个模块是可以通过软件或硬件来实现的,对于后者,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但不限于此:上述模块均位于同一处理器中;或者,上述各个模块以任意组合的形式分别位于不同的处理器中。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是根据本发明的可选实施例,用于结合不同的场景对本申请进行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包括多个具体实施例:
具体实施例1:
以LTE eMTC系统为例,本实施例描述eMTC接入网针对按业务速率分类eMTC用户设备在覆盖增强场景下的粗粒度的接入控制;
图4是本发明具体本实施例1的方案流程图,详细说明见下:
实施例前置条件如下:
eMTC接入网与LTE接入网共基站部署,LTE接入网系统带宽为10MHz,eMTC接入网采用inband(频段内)方式部署在LTE接入网系统带宽内。假设eMTC接入网目前已经高负荷,空闲的空口资源较少,虽然还能接纳少量高速率用户,但无法负担高速率用户使用较大覆盖增强级别的模式,因此eMTC接入网决定对高速率且覆盖增强级别高的用户进行限制接入。
步骤401.eNB(基站)在eMTC系统消息(例如在SIB2或者SIB14)中广播如下接入控制信息:
高速率UE允许接入的覆盖增强模式上限 覆盖增强模式A
其中,覆盖增强模式A是指覆盖增强级别低的模式,与之对应的,覆盖增强模式B,其对应高覆盖增强级别。
例如:在现有eMTC系统中,PDSCH(物理下行共享信道)和PUSCH(物理上行共享信道)的覆盖增强模式A对应了覆盖重复因子[1,2,4,8]等这几个覆盖增强级别(最大覆盖重复因子可以由基站配置),覆盖增强模式B对应了覆盖重复因子[4,8,16,32,64,128,256,512]等这几个覆盖增强级别(最大覆盖重复因子可以由基站配置);
PRACH(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覆盖增强模式A对应了覆盖增强级别0和1;覆盖增强模式B对应了覆盖增强级别2和3,覆盖增强级别0~3分别对应的覆盖重复因子由基站在[1,2,4,8,16,32,64,128]中选择配置;
M-PDCCH和PUCCH也分别有覆盖增强模式A和覆盖增强模式B下的不同覆盖增强级别的配置。
步骤402.eMTC UE在发起随机接入之前,提前读取接入控制相关的系统消息,获取基于覆盖增强级别的接入控制信息;
步骤403.eMTC UE根据自己对小区参考信号的测量结果,确定自己发起判断自己当的覆盖增强级别,若根据测量结果确定UE无需使能覆盖增强,或者只需要启用覆盖模式A来发起随机接入,那么根据获取的覆盖增强级别的接入控制信息可以判断:UE可以在当前小区发起随机接入;若根据测量结果确定UE需要启用覆盖模式B来发起随机接入,那么根据获取的覆盖增强级别的接入控制信息可以判断:UE不能在当前小区发起随机接入。
具体实施例2:
以LTE eMTC系统为例,本实施例描述eMTC接入网针对按业务速率分类的eMTC用户设备在覆盖增强场景下的细粒度的接入控制;
参考具体实施例1的场景,
实施例前置条件如下:
eMTC接入网与LTE接入网共基站部署,LTE接入网系统带宽为10MHz,eMTC接入网采用inband(频段内)方式部署在LTE接入网系统带宽内。假设eMTC接入网目前已经高负荷,空闲的空口资源较少,虽然还能接纳少量高速率用户,但无法负担高速率用户使用较大覆盖增强级别的模式,因此eMTC接入网决定对某些高速率业务类型且覆盖增强级别高的用户进行限制接入,这种限制方式可以是不同粒度的。
图5是本发明具体本实施例2的方案流程图,流程如下:
步骤501.eNB(基站)检测到eMTC小区负荷较高,且LTE系统的负荷也较高,无法给eMTC调度更多空闲资源使用,eNB决定要限制eMTC的高速率业务用户使用大覆盖增强级别,以减少空口资源的压力。eNB在eMTC系统消息(例如在SIB2或者SIB14)中广播针对使用覆盖增强的终端的接入控制信息,控制信息的内容包含2部分:受限的用户对象,以及所述受限对象对应的受限的覆盖增强级别;
受限用户对象包括:
任意类型的UE(即不限UE类型或者业务类型)
按照业务类型划分,例如:按照业务的实时性划分为:实时业务(低时延业务或超低时延业务),普通业务,时延不敏感业务(或时延容忍业务);又例如按照业务要求的速率的高低划分为:高速率业务、普通速率业务、低速率业务;上述划分也可以分成更细的级别粒度,例如可以按时延需求或速率的大小数值划分成更多的级别;
按照特定类型业务做针对性的划分,包括:语音业务、视频流业务、游戏业务、智能穿戴、健康监护等;
-按照UE能力来划分,包括:是否支持高于预设速率的速率、是否支持大于预设带宽的带宽、是否支持多窄带传输、是否支持覆盖增强
所述受限对象对应的受限的覆盖增强级别:
覆盖增强级别可以按照不同粒度划分,例如:
划分为:无覆盖增强、使用覆盖增强;或者
划分为:无覆盖增强、覆盖增强模式A、覆盖增强模式B;或者
划分为:无覆盖增强、覆盖增强级别0、覆盖增强级别1、覆盖增强级别2、覆盖增强级别3;(在eMTC系统中,随机接入信道采用的覆盖增强级别0/1属于覆盖增强模式A;覆盖增强级别2/3属于覆盖增强模式B),或者
划分为:无覆盖增强、覆盖增强重复因子{1,2,4,8,15,32,64,128...}
控制信息的限制形式包括:允许用户设备接入的覆盖增强级别或覆盖增强模式的上限、或者不允许用户设备接入的覆盖增强级别或覆盖增强模式的下限、或者允许/不允许用户设备接入的覆盖增强级别或覆盖增强模式的范围;
例如:控制信息定义为:
UE允许接入的覆盖增强级别上限 无覆盖增强
这个控制信息的含义是:若任何类型的UE需使用覆盖增强技术来接入网络,则不允许其接入;
又例如:控制信息定义为:
语音业务(不允许接入的覆盖增强级别下限) 覆盖增强模式B
视频流业务(不允许接入的覆盖增强级别下限) 覆盖增强模式A
这个控制信息的含义是:发起语音业务的UE允许其使用覆盖增强模式A或者无覆盖增强的方式接入;发起视频流业务的UE允许其使用无覆盖增强的方式接入;
又例如:控制信息定义为:
Figure BDA0002615628960000151
这个控制信息的含义是:发起高速率业务的UE允许其使用无覆盖增强的方式接入;发起普通速率业务的UE允许其使用[无覆盖增强,覆盖增强级别0,覆盖增强级别1]的方式接入;发起低速率业务的UE允许其使用[无覆盖增强,覆盖增强级别0,覆盖增强级别1,覆盖增强级别2,覆盖增强级别3]的方式接入。
可选的,为了实现更有灵活性的接入控制,对受控的目标用户设备的限制可以采用比例的形式,即允许预设比例的满足接入控制条件的目标用户设备进行随机接入,或者不允许预设比例的满足接入控制条件的目标用户设备进行随机接入;
所述比例的设置形式包括:设置小于1的比例因子;或者对不同接入级别(AccessClass,简称AC)分别设置1比特的允许/不允许接入的指示;
例如:
控制信息定义为:
Figure BDA0002615628960000161
符合前两列的条件(高速率,使用重复因子[1]),终端来确定自身是否能发起随机接入,如果小于0.1,则被允许接入,反之,则不允许。
这个控制信息的含义是:发起高速率业务的UE只能使用重复因子[1]的方式接入,且只有10%能发起随机接入;发起普通速率业务的UE只能使用重复因子[2~8],且只有30%能发起随机接入;发起低速率业务的UE只能使用重复因子[16~32],且只有50%能发起随机接入。
又例如:
控制信息定义为:
Figure BDA0002615628960000171
这个控制信息的含义是:发起高速率业务的UE只能使用重复因子[1]的方式接入,且只有属于AC0的UE能发起随机接入;发起普通速率业务的UE只能使用重复因子[2~8],且只有属于AC0~2的UE能发起随机接入;发起低速率业务的UE只能使用重复因子[16~32],且只有属于AC0~4的UE能发起随机接入。控制信息的最后一列为10比特的字段,用于标识接入等级AC0~9的UE中,哪个AC的UE可以接入。
步骤502.eMTC UE在发起随机接入之前,提前读取接入控制相关的系统消息,根据自己所属的UE类型或者业务类型来获取对应的基于覆盖增强级别的接入控制信息;
步骤503.eMTC UE根据自己对小区参考信号的测量结果,确定自己的覆盖增强级别,并根据获取的基于覆盖增强级别的接入控制信息判断自己能否发起随机接入;
步骤504(可选).eMTC UE如果从系统消息中还获取了EAB(扩展接入控制)控制信息,EAB属于现有的控制机制的一种,则UE还需要执行EAB的接入控制流程,也即是说,步骤201~203所述的本发明方案和现有接入控制技术之间是并列的关系,当基站同时广播了本发明方案和现有接入控制技术的接入控制信息,则UE需要同时执行二者,可以先执行步骤201~203所述的本发明方案,也可以先执行现有接入控制技术。
具体实施例3:
以LTE eMTC系统为例,本实施例描述eMTC接入网针对按业务的实时性分类的eMTC用户设备在覆盖增强场景下的细粒度的接入控制;
NBIOT系统使用的系统带宽为180kHz,比eMTC系统的1.4Mhz还要小,因此若终端使用覆盖增强技术,其占用的NBIOT系统空口资源比率更加多。
假设NBIOT接入网与LTE接入网共基站部署,LTE接入网系统带宽为10MHz,NBIOT接入网采用inband(频段内)方式部署在LTE接入网系统带宽内。假设NBIOT接入网目前已经高负荷,空闲的空口资源较少,虽然还能接纳少量高速率用户,但无法负担高速率用户使用较大覆盖增强级别的模式,因此NBIOT接入网决定对某些高速率业务类型且覆盖增强级别高的用户进行限制接入,这种限制方式可以是不同粒度的。
其采用的方法与eMTC系统的方法一致,实施例1和实施例2的方案可以沿用在NBIOT系统中。基于覆盖增强级别的接入控制信息可以在NBIOT系统的系统消息(例如在SIB2或者SIB14)发送给NBIOT终端。
其具体流程可以参考具体实施例1和具体实施例2。
在以上所有实施例中,接入网网元的类型除了eNB之外,也包括small cell,家庭基站,以及兼容EPC架构的其他接入网网元类型。
实施例4
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上述存储介质可以被设置为存储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程序代码:
S1,确定针对覆盖增强的用户设备实施接入控制;
S2,发送与覆盖增强级别相关的接入控制信息,所述接入控制信息用于向所述用户设备指示所述网络侧网元的随机接入条件。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上述存储介质可以包括但不限于:U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移动硬盘、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处理器根据存储介质中已存储的程序代码执行确定针对覆盖增强的用户设备实施接入控制;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处理器根据存储介质中已存储的程序代码执行发送与覆盖增强级别相关的接入控制信息,所述接入控制信息用于向所述用户设备指示所述网络侧网元的随机接入条件。
可选地,本实施例中的具体示例可以参考上述实施例及可选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示例,本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上述的本发明的各模块或各步骤可以用通用的计算装置来实现,它们可以集中在单个的计算装置上,或者分布在多个计算装置所组成的网络上,可选地,它们可以用计算装置可执行的程序代码来实现,从而,可以将它们存储在存储装置中由计算装置来执行,并且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此处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或者将它们分别制作成各个集成电路模块,或者将它们中的多个模块或步骤制作成单个集成电路模块来实现。这样,本发明不限制于任何特定的硬件和软件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6)

1.一种接入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网络侧网元确定针对覆盖增强的用户设备实施接入控制;
所述网络侧网元发送与覆盖增强级别相关的接入控制信息,所述接入控制信息用于向所述用户设备指示所述网络侧网元的随机接入条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入控制信息包括允许用户设备接入的覆盖增强级别的范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入控制信息用于描述允许用户设备接入的覆盖增强级别的范围,其中所述覆盖增强级别的范围包括无覆盖增强、第一覆盖增强重复因子及第二覆盖增强重复因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入控制信息包括允许用户设备接入的覆盖增强重复因子的范围。
5.一种接入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用户设备获取与覆盖增强级别相关的接入控制信息;
所述用户设备根据所述接入控制信息判断是否符合发起到网络侧的随机接入条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入控制信息用于描述允许用户设备接入的覆盖增强级别的范围。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入控制信息用于描述允许用户设备接入的覆盖增强级别的范围,其中所述覆盖增强级别的范围包括无覆盖增强、第一覆盖增强重复因子及第二覆盖增强重复因子。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入控制信息包括允许用户设备接入的覆盖增强重复因子的范围。
9.一种接入控制装置,应用在网络侧网元,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被设置为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以执行以下方法:
确定针对覆盖增强的用户设备实施接入控制;
发送与覆盖增强级别相关的接入控制信息,所述接入控制信息用于向所述用户设备指示所述网络侧网元的随机接入条件。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入控制信息包括允许用户设备接入的覆盖增强级别的范围。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入控制信息用于描述允许用户设备接入的覆盖增强级别的范围,其中所述覆盖增强级别的范围包括无覆盖增强、第一覆盖增强重复因子及第二覆盖增强重复因子。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入控制信息包括允许用户设备接入的覆盖增强重复因子的范围。
13.一种接入控制装置,应用在用户设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被设置为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以执行以下方法:
获取与覆盖增强级别相关的接入控制信息;
根据所述接入控制信息判断是否符合发起到网络侧的随机接入条件。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入控制信息用于描述允许用户设备接入的覆盖增强级别的范围。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入控制信息用于描述允许用户设备接入的覆盖增强级别的范围,其中所述覆盖增强级别的范围包括无覆盖增强、第一覆盖增强重复因子及第二覆盖增强重复因子。
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入控制信息包括允许用户设备接入的覆盖增强重复因子的范围。
CN202010768628.1A 2016-08-12 2016-08-12 接入控制方法及装置、系统 Pending CN11204053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768628.1A CN112040531A (zh) 2016-08-12 2016-08-12 接入控制方法及装置、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768628.1A CN112040531A (zh) 2016-08-12 2016-08-12 接入控制方法及装置、系统
CN201610664606.4A CN107734595B (zh) 2016-08-12 2016-08-12 接入控制方法及装置、系统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664606.4A Division CN107734595B (zh) 2016-08-12 2016-08-12 接入控制方法及装置、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040531A true CN112040531A (zh) 2020-12-04

Family

ID=61162746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768628.1A Pending CN112040531A (zh) 2016-08-12 2016-08-12 接入控制方法及装置、系统
CN201610664606.4A Active CN107734595B (zh) 2016-08-12 2016-08-12 接入控制方法及装置、系统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664606.4A Active CN107734595B (zh) 2016-08-12 2016-08-12 接入控制方法及装置、系统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190281625A1 (zh)
EP (1) EP3525518B1 (zh)
CN (2) CN112040531A (zh)
WO (1) WO201802853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462978B (zh) * 2017-02-22 2020-03-24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接入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10505672B (zh) 2018-05-17 2020-12-1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接入控制方法、通信设备以及基站
CN110831014B (zh) * 2018-08-13 2022-08-30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一种无线网络覆盖控制方法和网络侧设备
US11910356B2 (en) 2020-08-06 2024-02-20 Qualcomm Incorporated Coverage-level-based paging carrier selection techniques
CN112312521A (zh) * 2020-11-30 2021-02-02 紫光展锐(重庆)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接入方法及其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54135B (zh) * 2013-06-27 2020-03-31 夏普株式会社 基站和用户设备及其方法
CN104348580A (zh) * 2013-08-06 2015-02-11 夏普株式会社 下行物理信道的发送和接收方法以及基站和用户设备
CN104349476B (zh) * 2013-08-09 2019-09-2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随机接入信道资源配置方法和系统
EP3031230B1 (en) * 2013-08-09 2020-03-04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Identifying and communicating coverage shortfall for 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 devices
CN104780617B (zh) * 2014-01-09 2019-09-1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非竞争随机接入方法、节点设备及系统
CN104780549A (zh) * 2014-01-10 2015-07-15 夏普株式会社 物理信道配置方法以及基站和用户设备
CN110312319A (zh) * 2014-01-24 2019-10-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随机接入的方法及装置
JP6374518B2 (ja) * 2014-01-28 2018-08-15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Huawei Technologies Co.,Ltd. 情報処理方法、ユーザ機器および基地局
US9456405B2 (en) * 2014-01-30 2016-09-27 Intel Corporation User equipment and methods for operation in coverage enhancement mode with physical random access channel preamble
WO2015117283A1 (zh) * 2014-02-10 2015-08-1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Prach资源配置方法及资源配置的获取方法、基站及用户设备
WO2015127586A1 (zh) * 2014-02-25 2015-09-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知当前小区支持的终端类型的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04284442B (zh) * 2014-09-30 2018-01-02 上海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Rach覆盖增强的方法和相关设备
CN105636156B (zh) * 2014-11-07 2019-11-29 上海诺基亚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控制mtc ue接入的方法
CN105992383B (zh) * 2015-01-29 2021-06-2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随机接入响应消息发送方法和节点
US10356682B2 (en) * 2015-05-27 2019-07-16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exchanging information regarding a determined coverage extension (CE) level
CN106470468B (zh) * 2015-08-14 2020-08-07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随机接入响应的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5101454B (zh) * 2015-08-14 2019-02-01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mtc ue随机接入的方法及装置
JP6093827B1 (ja) * 2015-09-24 2017-03-08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ユーザ端末、無線基地局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EP3353935B1 (en) * 2015-09-24 2019-12-04 Intel IP Corporation Determination of number of 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 repetitions for 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s
EP4164316A1 (en) * 2015-09-25 2023-04-12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s providing ul grants including time domain configuration and related wireless terminals and network nodes
EP3360383B1 (en) * 2015-10-05 2020-12-02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Apparatuses and methods providing mobility support for enhanced coverage of wireless devices
EP3934361A1 (en) * 2017-03-31 2022-01-05 Sony Group Corpora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a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734595A (zh) 2018-02-23
CN107734595B (zh) 2020-08-04
EP3525518A4 (en) 2020-01-29
EP3525518A1 (en) 2019-08-14
WO2018028537A1 (zh) 2018-02-15
US20190281625A1 (en) 2019-09-12
EP3525518B1 (en) 2023-08-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136353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carrier aggregation for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
CN107734595B (zh) 接入控制方法及装置、系统
US20150055570A1 (en) Resource allocation in machine-to-machine radio access systems
CN117651335A (zh) 信息传输方法和装置
CN112203336B (zh) 无线接入控制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0830194B (zh) 上行信道资源的指示及确定方法、基站、终端、介质
US20120099543A1 (en) Transmission method of base station for random access resource allocation, transmission method of terminal for using the random access resource allocation, and apparatus for thereof
CN105764152B (zh) 信息处理方法及基站
US20200037277A1 (en) Downlink synchronization signal sending method and receiving method and device
EP4280763A2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US10034121B2 (en) RAN overload control for M2M communications in LTE networks
CN110234171A (zh) 一种无线资源配置方法和装置
CN107371261B (zh) 资源优先级的确定方法、处理装置及系统、ue
CN111836306B (zh) 功率协调方法及装置
CN111263448B (zh) 信息传输的方法和设备
CN110366217B (zh) 基于非对称上行载波聚合的载波切换方法和装置、介质
CN103385025A (zh) 网络接入限制方法以及用于该方法的移动机和用于移动机的处理器
CN109803326B (zh) 资源分配指示、接收方法及装置
CN110351044B (zh) 一种接入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装置及网络侧设备
CN107787013B (zh) 一种调度请求传输方法、用户设备以及基站
CN112492685A (zh) 一种信息的传输方法和基站以及用户设备
CN112020142A (zh) 数据复用传输方法、基站、终端以及存储介质
CN106686730B (zh) Pucch资源配置、指示方法、pucch反馈信息、基站及终端
CN104170309A (zh) 一种资源管理方法及装置
CN114928849A (zh) 一种基站部署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