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040470A - 一种漫游评估的方法、网络管理设备及接入点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漫游评估的方法、网络管理设备及接入点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040470A
CN112040470A CN202010963145.7A CN202010963145A CN112040470A CN 112040470 A CN112040470 A CN 112040470A CN 202010963145 A CN202010963145 A CN 202010963145A CN 112040470 A CN112040470 A CN 11204047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ccess point
equipment
monitoring
roaming
termi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963145.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040470B (zh
Inventor
张润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P Link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P Link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P Link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TP Link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963145.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040470B/zh
Publication of CN11204047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04047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04047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04047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02Processing of mobility data, e.g. registration information at HLR [Home Location Register] or VLR [Visitor Location Register]; Transfer of mobility data, e.g. between HLR, VLR or external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30Monitoring; Testing of propagation channels
    • H04B17/309Measuring or estimating channel quality parameters
    • H04B17/318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30Monitoring; Testing of propagation channels
    • H04B17/382Monitoring; Testing of propagation channels for resource allocation, admission control or handov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8Testing, supervising or monitoring using real traffic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适用于无线网络的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漫游评估的方法、网络管理设备及接入点设备,包括:向接入点设备发送监测指令,所述监测指令用于控制所述接入点设备监测终端设备相对于所述接入点设备的信号强度;接收所述接入点设备发送的所述监测指令对应的所述信号强度的监测结果;根据所述监测结果,对所述接入点设备进行漫游评估,得到漫游评估结果。与传统的漫游评估方法相比,本申请无需终端设备依次监测接入点设备。只需通过接入点设备监测终端设备的信号强度。由于接入点设备射频接收能力更强,故接入点设备对终端设备的监测更可靠,避免了终端设备上报扫描结果不全面的问题。提高了漫游评估的鲁棒性。

Description

一种漫游评估的方法、网络管理设备及接入点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无线网络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漫游评估的方法、网络管理设备及接入点设备。
背景技术
漫游评估是指网络管理设备在多个接入点设备中,为终端设备确定信号最优的接入点设备。其中,终端设备与各接入点设备之间的信号强度关系,是网络管理设备进行漫游评估的重要依据。
传统的漫游评估方法,往往通过网络管理设备向终端设备发起探测请求。以使终端设备对多个接入点设备进行信号探测,得到探测结果。探测结果包括各接入点设备的接收信道功率参数(Received Channel Power Indicator,RCPI),以度量各接入点设备的信号强度。网络管理设备再根据探测结果,评估最优接入点设备。
然而,终端设备充分探测周围接入点设备需要足够长的探测时间,探测时间越长,终端脱离正常无线通信的时间就越久,对终端设备的数据通信影响就越大。反之如果探测时间越短,终端设备对周围接入点设备的探测就越不充分。故由于基于终端设备的探测不稳定性较大,导致传统的漫游评估方法的鲁棒性较差。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漫游评估的方法、网络管理设备及接入点设备,可以解决由于基于终端设备的探测不稳定性较大,导致传统的漫游评估方法的鲁棒性较差的技术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漫游评估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向接入点设备发送监测指令,所述监测指令用于控制所述接入点设备监测终端设备相对于所述接入点设备的信号强度;
接收所述接入点设备发送的所述监测指令对应的所述信号强度的监测结果;
根据所述监测结果,对所述接入点设备进行漫游评估,得到漫游评估结果。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漫游评估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网络管理设备发送的监测指令,所述监测指令用于控制所述接入点设备监测终端设备相对于所述接入点设备的信号强度;
执行监测指令,监测终端设备相对所述接入点设备的信号强度,得到监测结果;
向所述网络管理设备发送所述监测结果。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网络管理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第一方面和/或第二方面所述方法的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接入点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第一方面和/或第二方面所述方法的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网络管理系统,网络管理系统包括第三方面的网络管理设备和第四方面的接入点设备。网络管理设备用于实现如第一方面所述方法的步骤,所述的接入点设备用于实现如第二方面所述方法的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六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第一方面和/或第二方面所述方法的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与现有技术相比存在的有益效果是:在本申请中,通过向接入点设备发送监测指令,所述监测指令用于控制所述接入点设备监测终端设备相对于所述接入点设备的信号强度;接收所述接入点设备发送的所述监测指令对应的所述信号强度的监测结果;根据所述监测结果,对所述接入点设备进行漫游评估,得到漫游评估结果。与传统的漫游评估方法相比,本申请无需终端设备依次监测接入点设备。只需通过接入点设备监测终端设备的信号强度。由于接入点设备射频接收能力更强,故接入点设备对终端设备的监测更可靠,避免了终端设备上报扫描结果不全面的问题。提高了漫游评估的鲁棒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相关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示出了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网络管理系统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漫游评估的方法的交互流程图;
图3示出了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漫游评估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4示出了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漫游评估方法中的具体示意性流程图;
图5示出了本申请提供的另一种漫游评估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6示出了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漫游评估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7示出了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漫游评估方法中的具体示意性流程图;
图8示出了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漫游评估方法的实现示意图;
图9示出了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漫游评估装置的示意图;
图10示出了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漫游评估装置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网络管理设备的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接入点设备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中,为了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定,提出了诸如特定系统结构、技术之类的具体细节,以便透彻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清楚,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实现本申请。在其它情况中,省略对众所周知的系统、装置、电路以及方法的详细说明,以免不必要的细节妨碍本申请的描述。
应当理解,当在本申请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时,术语“包括”指示所描述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和/或组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组件和/或其集合的存在或添加。
还应当理解,在本申请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相关联列出的项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何组合以及所有可能组合,并且包括这些组合。
如在本申请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那样,术语“如果”可以依据上下文被解释为“当...时”或“一旦”或“响应于确定”或“响应于监测到”。类似地,短语“如果确定”或“如果监测到[所描述条件或事件]”可以依据上下文被解释为意指“一旦确定”或“响应于确定”或“一旦监测到[所描述条件或事件]”或“响应于监测到[所描述条件或事件]”。
另外,在本申请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申请说明书中描述的参考“一个实施例”或“一些实施例”等意味着在本申请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包括结合该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点。由此,在本说明书中的不同之处出现的语句“在一个实施例中”、“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等不是必然都参考相同的实施例,而是意味着“一个或多个但不是所有的实施例”,除非是以其他方式另外特别强调。术语“包括”、“包含”、“具有”及它们的变形都意味着“包括但不限于”,除非是以其他方式另外特别强调。
接入点设备(WirelessAccessPoint,AP)是有线网和无线网的桥梁,其主要作用是将终端设备连接至无线网络,再将无线网络接入以太网。接入点设备包括但不限于无线路由器、无线网关或无线网桥等网络设备。接入点设备的室内覆盖范围一般是30m(米)至100m(米),也正因为每个接入点设备的覆盖范围都有一定的限制,正如终端设备(终端设备可以是手机或便携式电脑等移动设备)可以在基站之间漫游一样,终端设备同样可以在多个接入点设备之间漫游。不同的接入点设备可以分布在不同的位置,使用不同的频段(2.4G或5G)和信道。其中,无线漫游评估以及漫游控制由网络管理设备实现。网络管理设备根据网络性能优化的需要,可以将终端设备在不同接入点设备之间进行漫游控制。终端设备与各接入点设备之间的信号强度关系,是网络管理设备为终端设备选择漫游切换目标的重要依据。
传统的漫游评估方法,往往通过终端设备对多个接入点设备进行信号探测,得到探测结果,探测结果包括各接入点设备的RCPI(信号强度度量)。网络管理设备再根据探测结果,评估最优接入点设备。然而终端设备的探测不稳定性较大,导致传统的漫游评估方法的鲁棒性较差。
其中,终端设备的探测不稳定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
第一点:终端设备充分探测周围接入点设备需要足够长的探测时间,探测时间越长,终端设备脱离正常无线通信的时间就越久,对终端设备的数据通信影响就越大。反之如果探测时间越短,终端设备对周围接入点设备的探测就越不充分。
第二点:接入点设备与终端设备之间普遍存在上下行射频功率不对称的现象。即接入点设备的发射功率普遍高于终端设备的发射功率,因此网络性能的瓶颈往往在于终端设备的上行信号强度(上行信号强度指终端设备向接入点设备发送的无线帧的信号强度,下行信号强度指接入点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的无线帧信号强度。一般而言,受电源控制限制,终端设备的射频功率会弱于接入点设备的射频功率。因此终端设备在与接入点设备通信时,终端设备接收到的接入点设备信号强度会高于接入点设备接收到的终端设备的信号强度)。而传统的漫游评估方法,终端设备所上报的探测结果表达的是终端设备所接收到的接入点设备的下行信号强度,因此单纯依赖终端设备的探测结果,会影响网络性能评估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第三点:终端设备的探测结果受探测方式、终端无线接收能力、环境干扰以及探测时机多方面影响。如果终端设备使用被动探测方式,终端设备会在各个信道中切换以及驻留一小段时间。在该时间间隙内监测周围的接入点设备的探测帧。由于接入点设备发送探测帧是周期性广播,如果终端设备驻留时隙较短,可能会错失探测帧的监听,造成漏扫。此外,如果环境存在干扰,终端设备无法正常接收到探测帧,也会造成扫描失败的现象。对于主动扫描方式,终端设备会在切换信道驻留时隙内对外主动发送探测帧,通过收集接入点设备的探测回复报文,感知周围接入点设备的存在。同样的,如果探测时机与时隙不匹配,或者回复报文因为环境干扰而接收失败,仍然会造成探测失败或漏扫的情况。故终端设备容易造成探测失败、探测遗漏等情况的发生。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漫游评估的方法及装置,可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请参见图1,图1示出了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网络管理系统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网络管理系统包括网络管理设备11、接入点设备12、接入点设备13、接入点设备14以及终端设备15。终端设备15可连接的设备包括接入点设备12、接入点设备13以及接入点设备14。终端设备15与各接入点设备之间,采用无线连接。接入点设备12、接入点设备13以及接入点设备14采用同一个服务集标识(Service Set Identifier,SSID),且处于同一网段的互联网协议地址(Internet Protocol Address,ip)以及同一虚拟局域网(VirtualLocal Area Network,VLAN)中。接入点设备12、接入点设备13以及接入点设备14使用不同的频道。以使得终端设备15可以在多个接入点设备间,实现“无缝”漫游。其中,图1仅仅是实例作用,对图1中设备的类型以及数量不做任何限定,设备的类型以及数量可以更多或更少,可根据实际应用场景而定。
所述网络管理设备11用于向接入点设备12、接入点设备13以及接入点设备14发送监测指令,所述监测指令用于控制接入点设备监测终端设备15相对于接入点设备12、接入点设备13以及接入点设备14的信号强度。网络管理设备11接收接入点设备12、接入点设备13以及接入点设备14发送的所述监测指令对应的所述信号强度的监测结果。网络管理设备11根据所述监测结果,对接入点设备12、接入点设备13以及接入点设备14进行漫游评估,得到漫游评估结果。其中,本申请中的网络管理设备是一种逻辑上的设备,在实际应用场景中,网络管理设备可以是一个完整的设备,也可以是其他设备(例如接入点设备或无线访问控制器等)中软件功能单元,即利用其他设备的硬件实现网络管理设备对应的软件功能。
所述接入点设备用于接收网络管理设备11发送的监测指令,所述监测指令用于控制所述接入点设备监测终端设备相对于所述接入点设备的信号强度。接入点设备执行监测指令,监测终端设备15相对所述接入点设备的信号强度,得到监测结果。接入点设备向所述网络管理设备发送所述监测结果11。
其中,上述网络管理系统使用的通信协议包括但不限于802.11a协议、802.11b协议、802.11e协议、802.11v协议以及802.11k协议等。为了更好地解释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申请以802.11k协议为例,对技术方案进行解释说明。
基于上述硬件环境以及通信协议,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漫游评估方法,所述方法为三端交互的执行步骤。为了更好地解释技术方案,本申请针对三端交互的流程进行整体性解释说明后,再逐一对每端的执行步骤进行具体说明。其中,以图1为例,三端交互的主体分为网络管理设备11、多个接入点设备(接入点设备12、接入点设备13、接入点设备14,其中,接入点12为指定接入设备,即与终端设备关联的设备)以及终端设备15。请参见图2,图2示出了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漫游评估的方法的交互流程图。
如图2所示三端交互的执行步骤如下:网络管理设备11分别向接入点设备12、接入点设备13以及接入点设备14发送监测启动报文。接入点设备12、接入点设备13以及接入点设备14根据监测启动报文监测终端设备15的信号强度。接入点设备12、接入点设备13以及接入点设备14各自向网络管理设备11返回第一确认报文,以确认接收到监测启动报文。网络管理设备11在接收到第一确认报文后,向接入点设备12发送触发指令。接入点12根据触发指令向终端设备15发送探测请求。终端设备15根据探测请求向接入点设备12、接入点设备13以及接入点设备14广播探测报文。接入点设备12、接入点设备13以及接入点设备14根据终端设备15广播的探测报文,得到监测结果,并将监测结果发送至网络管理设备11。网络管理设备11根据监测结果,确定目标接入点设备。网络管理设备11向接入点设备12发送漫游触发指令(漫游触发指令用于控制终端设备15与目标接入点设备连接)。接入点设备12将漫游触发指令转发至终端设备15。终端设备15根据漫游触发指令,与目标接入点设备连接(例如:目标接入点设备为接入点设备13,则终端设备15与接入点设备12断开后,与接入点设备13连接)。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漫游评估方法,应用于网络管理设备11。为了更好的解释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故以图1为例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解释说明,本申请的硬件环境并不仅限于图1中所示的硬件环境。请参见图3,图3示出了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漫游评估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如图3所示,该方法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301,向接入点设备发送监测指令,所述监测指令用于控制所述接入点设备监测终端设备相对于所述接入点设备的信号强度。
当终端设备与相关联的指定接入点设备间的信号强度低于阈值时,触发本方案中的漫游评估方法,以根据漫游评估,选择最优的接入点设备进行漫游。
首先,网络管理设备11向接入点设备12、接入点设备13以及接入点设备14发送监测指令。监测指令用于控制接入点设备12、接入点设备13以及接入点设备14监测终端设备15相对于接入点设备12、接入点设备13以及接入点设备14的信号强度。其中,监测指令包括监测启动报文和触发指令。监测启动报文用于启动接入点设备12、接入点设备13以及接入点设备14对终端设备15的信号强度进行监测。触发指令用于控制指定接入点设备(接入点设备12,即各接入点设备中与终端设备关联的设备)向终端设备15发起探测请求。
具体地,所述向接入点设备发送监测指令,包括:
若接入点设备为指定接入点设备,则向所述指定接入点设备发送所述触发指令。其中,所述指定接入点设备为各接入点设备中与终端设备关联的设备,所述触发指令用于控制指定接入点设备向所述终端设备发起探测请求,所述探测请求用于探测所述终端设备相对于所述各接入点设备的信号强度,所述探测请求包括扫描模式及所述接入点设备的扫描信道。
步骤302,接收所述接入点设备发送的所述监测指令对应的所述信号强度的监测结果。
接入点设备12、接入点设备13以及接入点设备14监测终端设备15的信号强度,得到监测结果。并将监测结果发送至网络管理设备11。网络管理设备11分别接收接入点设备12、接入点设备13以及接入点设备14发送的监测指令对应的监测结果。其中,监测结果包括但不限于终端设备15的终端设备标识符(MAC地址)以及终端设备15的信号强度等信息。
步骤303,根据所述监测结果,对所述接入点设备进行漫游评估,得到漫游评估结果。
网络管理设备11根据所述监测结果,对接入点设备12、接入点设备13以及接入点设备14进行漫游评估。具体地,可以根据每个接入点设备接收到的信号强度,进行漫游评估,又或是根据其他算法进行漫游评估。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向接入点设备发送监测指令,所述监测指令用于控制所述接入点设备监测终端设备相对于所述接入点设备的信号强度;接收所述接入点设备发送的所述监测指令对应的所述信号强度的监测结果;根据所述监测结果,对所述接入点设备进行漫游评估,得到漫游评估结果。与传统的漫游评估方法相比,本申请无需终端设备依次监测接入点设备。只需通过接入点设备监测终端设备的信号强度。由于接入点设备射频接收能力更强,故接入点设备对终端设备的监测更可靠,避免了终端设备上报扫描结果不全面的问题。提高了漫游评估的鲁棒性。
具体地,在上述图3所示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监测指令包括监测启动报文和触发指令,所述监测启动报文包括终端设备的终端设备标识符和监控参数,所述信号强度包括上行信号强度,所述方法,具体以下步骤,请参见图4,图4示出了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漫游评估方法中的具体示意性流程图。
步骤401,在监测到所述终端设备符合漫游条件时,向各接入点设备发送所述监测启动报文。
漫游条件可以是终端设备15与接入点设备12(即当前终端设备15连接的接入点设备)之间的信号强度低于阈值等,在此不做限定。
网络管理设备11在监测到终端设备15符合漫游条件时,向接入点设备12、接入点设备13以及接入点设备14发送监测启动报文。
具体地,所述监测启动报文包括但不限于所述终端设备的终端设备标识符和监控参数等信息。
接入点设备12、接入点设备13以及接入点设备14在接收到监测启动报文后,解析监测启动报文,得到终端设备标识符和监测参数等信息。根据终端设备标识符和监测参数监测终端设备15的上行信号强度。并向网络管理设备11返回第一确认报文,以确认接收到监测启动报文。
步骤402,若接入点设备为指定接入点设备,则向所述指定接入点设备发送所述触发指令。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本实施例采用802.11k协议作为通信协议,在802.11k协议中触发指令是以信标请求指令(Beacon Request指令)的形式进行传输。而信标请求指令是无线管理指令,只能在接入点设备12(指定接入点设备)和终端设备15之间传输,故网络管理设备11需通过接入点设备12向终端设备15发送探测请求,以控制终端设备15发出探测请求,进而实现漫游评估。
网络管理设备11在接收到第一确认报文后,向接入点设备12发送触发指令。接入点设备12在接收到触发指令后,向所述终端设备15发起探测请求,探测请求用于探测终端设备15相对于所述各接入点设备的信号强度。探测请求包括但不限于扫描模式及接入点设备的扫描信道。终端设备15在接收到探测请求后,根据扫描模式向各接入点设备所在的信道发送探测报文。而终端设备15的扫描模式分为主动扫描模式和被动扫描模式。
优选地,由于接入点设备与终端设备15之间普遍存在上下行射频功率不对称的现象。即接入点设备的发射功率普遍高于终端设备15的发射功率,因此网络性能的瓶颈往往在于终端设备15的上行信号强度。故,本实施例采用主动扫描模式进行漫游评估,也即采用上行信号强度作为漫游评估对象。
主动扫描模式如下:终端设备15在各信道(即接入点设备的扫描信道)上轮询发送探测报文。此时,接入点设备12、接入点设备13以及接入点设备14通过监测探测报文完成对终端设备15的信号强度收集。
优选地,由于本实施例采用802.11k协议作为通信协议,在802.11k协议中,接入点设备获取终端设备15上行信号强度,可通过如下三种报文:数据报文、ACK报文或ProbeRequest报文来实现。其中,与终端设备15连接的接入点设备12可以监测数据报文、ACK报文或ProbeRequest报文。而未与终端设备15相连的接入点设备13以及接入点设备14,无法监测数据报文和ACK报文,仅能监测ProbeRequest报文。故在本实施例中将ProbeRequest报文作为探测报文进行漫游评估,以使所有接入点设备都能监测终端设备15广播的探测报文。
其中,由于网络管理系统中存在多个接入点设备,为了提高探测效率。故终端设备15采用广播探测报文的形式向多个接入点设备发送探测报文。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在网络管理系统中多个接入点设备可能部署在不同的频段和不同的信道上。由于信道众多,而接入点设备可能只分布在其中的个别信道上。故为了提高广播效率,需将接入点设备的扫描信道信息发送至终端设备15,避免不必要的广播动作。
需要强调的是,由于在现有技术中终端设备15自行发送探测报文,存在诸多不确定性。不确定性表现在:无法控制终端设备在什么条件下发送、无法控制终端设备在以什么频率发送、无法控制终端设备在是否使用随机MAC发送等。故本实施例通过网络管理设备11向接入点设备12发送触发指令,以通过接入点设备12向终端设备15发送探测请求,以控制终端设备15广播探测报文。此流程的好处在于:网络管理设备11主动控制终端设备15广播探测报文,避免由于终端设备15的不确定性,导致无法为漫游评估提供实时可靠的监控结果。
步骤403,接收所述接入点设备发送的所述监测指令对应的所述信号强度的监测结果。
具体地,所述监测启动报文包括所述终端设备的终端设备标识符和监控参数,所述信号强度包括上行信号强度。所述接收所述接入点设备发送的所述监测指令对应的所述信号强度的探测结果,包括:接收所述各接入点设备发送的依据所述终端设备标识符及所述监测参数监测的所述上行信号强度。
监测启动报文中包括终端设备15的终端设备标识符(MAC地址)和监测参数等信息。其中,监测参数包括但不限于监控时长以及探测报文收集数量等。
接入点设备12、接入点设备13以及接入点设备14根据监测启动报文中的终端设备标识符和监控参数,监测终端设备15的上行信号强度,得到监测结果,并将监测结果发送至网络管理设备11。网络管理设备11接收各接入点设备发送的监测结果。
步骤404,根据所述监测结果,对所述接入点设备进行漫游评估,得到漫游评估结果。
本实施例中步骤404,与图3所示实施例中步骤303相同,具体请参阅图3所示实施例中步骤303的相关描述,此处不赘述。
需要强调的是,在本实施例中,仅仅是以802.11k协议为示例,对技术方案进行解释说明,本技术方案同样适用于其他无线通信协议。
在本实施例中,在监测到所述终端设备符合漫游条件时,向各接入点设备发送监测启动报文。若接入点设备为指定接入点设备,则向所述指定接入点设备发送触发指令。与传统的漫游评估方法相比,本申请无需终端设备依次监测接入点设备。只需通过接入点设备监测终端设备的上行信号强度。由于接入点设备射频接收能力更强,故接入点设备对终端设备的监测更可靠,避免了终端设备上报扫描结果不全面的问题。提高了漫游评估的鲁棒性。
可选地,在上述图3或图4所示实施例的基础上,在所述根据所述监测结果,对多个所述接入点设备进行漫游评估,得到漫游评估结果之后,还包括如下步骤,请参见图5,图5示出了本申请提供的另一种漫游评估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本实施例中步骤501和步骤503,与图3所示实施例中步骤301至步骤303相同,具体请参阅图3所示实施例中301至步骤303的相关描述,此处不赘述。
步骤501,向接入点设备发送监测指令,所述监测指令用于控制所述接入点设备监测终端设备相对于所述接入点设备的信号强度。
步骤502,接收所述接入点设备发送的所述监测指令对应的所述信号强度的监测结果。
步骤503,根据所述监测结果,对所述接入点设备进行漫游评估,得到漫游评估结果。
步骤504,根据所述漫游评估结果,确定目标接入点设备。
网络管理设备11根据漫游评估结果,确定目标接入点设备。其中,目标接入点设备可以是信号强度最高的接入点设备,也可以是其他选择标准,在此不做限定。
步骤505,控制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目标接入点设备连接。
网络管理设备11控制终端设备15与目标接入点设备连接。
具体地,所述控制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目标接入点设备连接,包括:向所述指定接入点设备发送第一漫游报文,以通过所述指定接入点设备将所述第一漫游报文转发至所述终端设备;所述第一漫游报文用于控制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目标接入点设备连接,所述指定接入点设备为各接入点设备中与终端设备关联的设备。
由于本实施例采用802.11k协议作为通信协议,而在802.11k协议中第一漫游报文是无线管理帧,只能在接入点设备12和终端设备15之间传输。故网络管理设备11需要向接入点设备12发送第一漫游报文,通过接入点设备12将第一漫游报文转发至终端设备15。以控制终端设备15与目标接入点设备连接。
需要强调的是,本实施例在触发漫游时需满足两个条件:先决条件①终端设备与相关联的指定接入点设备间的信号强度低于第一阈值。判决条件②当各接入点设备中存在信号强度高于第二阈值的目标接入点设备时,则触发向目标接入点设备漫游的指令,以完成终端设备的漫游流程。其中,第二阈值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根据所述漫游评估结果,确定目标接入点设备。控制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目标接入点设备连接。上述方案,根据漫游评估结果,控制终端设备进行漫游连接,提高了终端设备漫游的可靠性。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漫游评估方法,应用于接入点设备(包括接入点设备12、接入点设备13以及接入点设备14)。请参见图6,图6示出了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漫游评估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如图6所示,该方法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601,接收网络管理设备发送的监测指令,所述监测指令用于控制所述接入点设备监测终端设备相对于所述接入点设备的信号强度。
各接入点设备各自接收网络管理设备11发送的监测指令。监测指令包括监测启动报文和触发指令。监测启动报文用于启动各接入点设备对终端设备15的上行信号强度进行监测,监测启动报文的发送对象是接入点设备12、接入点设备13以及接入点设备14。触发指令用于向终端设备15发起探测请求,触发指令由管理设备11发送至接入点设备12。其中,探测请求用于探测终端设备15相对于接入点设备12、接入点设备13以及接入点设备14的信号强度。
步骤602,执行监测指令,监测所述终端设备相对所述接入点设备的信号强度,得到监测结果。
各接入点设备各自执行监测启动报文。接入点设备12执行触发指令。
具体地,本实施例漫游评估的方法包括:所述指定接入点设备执行所述触发指令,向所述终端设备发起探测请求,所述探测请求用于探测所述终端设备相对于所述各接入点设备的信号强度。
例如:接入点设备12执行所述触发指令,向终端设备15发起探测请求。终端设备15响应于探测请求,向接入点设备12、接入点设备13以及接入点设备14广播探测报文。
各接入点设备获取监控报文中的监控信息,监控信息包括但不限于终端设备MAC地址(终端设备标识符)、探测帧收集个数以及监控时间限制等。各接入点设备根据监控信息,监测终端设备的上行信号强度,得到监测结果。
步骤603,向所述网络管理设备发送所述监测结果。
各接入点设备各自向网络管理设备11发送监测结果。
作为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当接入点设备将所述监测结果发送至网络管理设备11后。判断在预设时长内,是否接收到网络管理设备11返回的第二确认报文。若未收到,则重新将监测结果发送至网络管理设备11,直至接收到网络管理设备11返回的第二确认报文。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接收网络管理设备发送的监测指令,所述监测指令用于控制所述接入点设备监测终端设备相对于所述接入点设备的信号强度;执行监测指令,监测终端设备相对所述接入点设备的信号强度,得到监测结果;向所述网络管理设备发送所述监测结果。与传统的漫游评估方法相比,本申请无需终端设备依次监测接入点设备。只需通过接入点设备监测终端设备的信号强度。由于接入点设备射频接收能力更强,故接入点设备对终端设备的监测更可靠,避免了终端设备上报扫描结果不全面的问题。提高了漫游评估的鲁棒性。
具体地,在上述图6所示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方法,具体以下步骤,请参见图7,图7示出了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漫游评估方法中的具体示意性流程图。
步骤701,在所述终端设备符合漫游条件时,各接入点设备接收所述网络管理设备发送的所述监测启动报文,所述监测启动报文包括所述终端设备的网络地址和监控参数。
在终端设备15符合漫游条件时,接入点设备12、接入点设备13以及接入点设备14接收网络管理设备11发送的监测启动报文。并向网络管理设备11返回第一确认报文,以确认接收到监测启动报文。
步骤702,指定接入点设备接收所述网络管理设备发送的所述触发指令。
其中,所述指定接入点设备为各接入点设备中与终端设备关联的设备。
在各接入点设备各自向网络管理设备11返回第一确认报文后。网络管理设备11向接入点设备12发送触发指令。接入点设备12接收触发指令。
步骤703,所述指定接入点设备执行所述触发指令,向所述终端设备发起探测请求,所述探测请求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对所述各接入点设备进行信道扫描,所述探测请求包括扫描模式及所述各接入点设备所在的信道。
接入点设备12执行触发指令,向终端设备15发起探测请求。
具体地,所述探测请求包括扫描模式及所述各接入点设备所在的信道,所述信号强度包括上行信号强度。所述执行监测指令,监测终端设备相对所述接入点设备的信号强度,得到监测结果,包括:所述指定接入点设备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所述扫描模式和所述各接入点设备所在的信道。
接入点设备12(指定接入点设备)向终端设备15发送扫描模式和接入点设备12、接入点设备13以及接入点设备14的扫描信道。
步骤704,所述各接入点设备根据所述终端设备标识符以及所述监控参数,接收所述终端设备依据所述扫描模式和所述信道发送的探测报文。
接入点设备12、接入点设备13以及接入点设备14接收终端设备15依据终端设备标识符寻找对应的终端设备,并根据监控参数接收所述终端设备依据所述扫描模式和所述信道发送的探测报文。
步骤705,所述各接入点设备根据所述探测报文生成所述信号强度的监测结果。
接入点设备12、接入点设备13以及接入点设备14根据探测报文生成上行信号强度的监测结果。
步骤706,向所述网络管理设备发送所述监测结果。
本实施例中步骤706,与图6所示实施例中步骤603相同,具体请参阅图6所示实施例中步骤603的相关描述,此处不赘述。
在本实施例中,在所述终端设备符合漫游条件时,各接入点设备接收所述网络管理设备发送的监测启动报文。指定接入点设备接收所述网络管理设备发送的触发指令。所述指定接入点设备执行所述触发指令,向所述终端设备发起探测请求。指定接入点设备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所述扫描模式和所述各接入点设备所在的信道。所述各接入点设备接收所述终端设备依据所述扫描模式和所述扫描信道发送的探测报文。所述各接入点设备根据所述探测报文生成所述信号强度的监测结果。与传统的漫游评估方法相比,本申请无需终端设备依次监测接入点设备。只需通过接入点设备监测终端设备的信号强度。由于接入点设备射频接收能力更强,故接入点设备对终端设备的监测更可靠,避免了终端设备上报扫描结果不全面的问题。提高了漫游评估的鲁棒性。
图8示出了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漫游评估方法的实现示意图,包括了上述所有实施例对应的所有交互的过程。对于本文中所公开的所有实施例的内容,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也同样适用,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交互流程实现原理与图2至图7所示的漫游评估方法的实现原理相一致,因此仅简要地描述该交互过程对应的实现方法,不再赘述。
步骤801,网络管理设备在监测到终端设备符合漫游条件时,向各接入点设备发送监测启动报文。
步骤802,各接入点设备接收所述网络管理设备发送的监测启动报文。
步骤803,网络管理设备向所述指定接入点设备发送触发指令。
步骤804,指定接入点设备接收所述网络管理设备发送的触发指令。
步骤805,指定接入点设备执行所述触发指令,向所述终端设备发起探测请求。
步骤806,各接入点设备接收所述终端设备依据所述扫描模式和所述扫描信道发送的探测报文。
步骤807,各接入点设备根据所述探测报文生成所述信号强度的监测结果。
步骤808,各接入点设备向所述网络管理设备发送所述监测结果。
步骤809,网络管理设备接收所述接入点设备发送的所述监测指令对应的所述信号强度的监测结果。
步骤810,网络管理设备根据所述监测结果,对所述接入点设备进行漫游评估,得到漫游评估结果。
步骤811,网络管理设备根据所述漫游评估结果,确定目标接入点设备。
步骤812,网络管理设备向指定接入点设备发送第一漫游报文,以通过所述指定接入点设备将所述第一漫游报文转发至所述终端设备。
如图9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漫游评估装置9,请参见图9,图9示出了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漫游评估装置的示意图,如图9所示一种漫游评估装置包括:
第一发送单元91,用于向接入点设备发送监测指令,所述监测指令用于控制所述接入点设备监测终端设备相对于所述接入点设备的信号强度;
第一接收单元92,用于接收所述接入点设备发送的所述监测指令对应的所述信号强度的监测结果;
评估单元93,用于根据所述监测结果,对所述接入点设备进行漫游评估,得到漫游评估结果。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漫游评估装置,通过向接入点设备发送监测指令,所述监测指令用于控制所述接入点设备监测终端设备相对于所述接入点设备的信号强度;接收所述接入点设备发送的所述监测指令对应的所述信号强度的监测结果;根据所述监测结果,对所述接入点设备进行漫游评估,得到漫游评估结果。与传统的漫游评估方法相比,本申请无需终端设备依次监测接入点设备。只需通过接入点设备监测终端设备的信号强度。由于接入点设备射频接收能力更强,故接入点设备对终端设备的监测更可靠,避免了终端设备上报扫描结果不全面的问题。提高了漫游评估的鲁棒性。
如图10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接入点装置10,请参见图10,图10示出了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漫游评估装置的示意图,如图10所示一种接入点装置包括:
第二接收单元101,用于接收网络管理设备发送的监测指令,所述监测指令用于控制所述接入点设备监测终端设备相对于所述接入点设备的信号强度;
执行单元102,用于执行监测指令,监测终端设备相对所述接入点设备的信号强度,得到监测结果;
第二发送单元103,用于向所述网络管理设备发送所述监测结果。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接入点装置,通过接收网络管理设备发送的监测指令,所述监测指令用于控制所述接入点设备监测终端设备相对于所述接入点设备的信号强度;执行监测指令,监测终端设备相对所述接入点设备的信号强度,得到监测结果;向所述网络管理设备发送所述监测结果。与传统的漫游评估方法相比,本申请无需终端设备依次监测接入点设备。只需通过接入点设备监测终端设备的信号强度。由于接入点设备射频接收能力更强,故接入点设备对终端设备的监测更可靠,避免了终端设备上报扫描结果不全面的问题。提高了漫游评估的鲁棒性。
应理解,上述实施例中各步骤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图1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网络管理设备的示意图。如图11所示,该实施例的一种网络管理设备11包括:处理器110、存储器111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111中并可在所述处理器110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112,例如一种漫游评估的程序。所述处理器110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112时实现上述各个一种漫游评估的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例如图3所示的步骤301至步骤303。或者,所述处理器110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112时实现上述各装置实施例中各单元的功能,例如图9所示单元91至93的功能。
示例性的,所述计算机程序112可以被分割成一个或多个单元,所述一个或者多个单元被存储在所述存储器111中,并由所述处理器110执行,以完成本发明。所述一个或多个单元可以是能够完成特定功能的一系列计算机程序指令段,该指令段用于描述所述计算机程序112在所述一种网络管理设备11中的执行过程。例如,所述计算机程序112可以被分割成获取单元和计算单元各单元具体功能如下:
第一发送单元,用于向接入点设备发送监测指令,所述监测指令用于控制所述接入点设备监测终端设备相对于所述接入点设备的信号强度;
第一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接入点设备发送的所述监测指令对应的所述信号强度的监测结果;
评估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监测结果,对所述接入点设备进行漫游评估,得到漫游评估结果。
所述一种网络管理设备11可以是桌上型计算机、笔记本、掌上电脑及云端服务器等计算设备。所述一种网络管理设备可包括,但不仅限于,处理器110、存储器111。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9仅仅是一种网络管理设备11的示例,并不构成对一种网络管理设备11的限定,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例如所述一种网络管理设备还可以包括输入输出设备、网络接入设备、总线等。
所称处理器110可以是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还可以是其他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成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等。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
所述存储器111可以是所述一种网络管理设备11的内部存储单元,例如一种网络管理设备11的硬盘或内存。所述存储器111也可以是所述一种网络管理设备11的外部存储设备,例如所述一种网络管理设备11上配备的插接式硬盘,智能存储卡(Smart MediaCard,SMC),安全数字(Secure Digital,SD)卡,闪存卡(Flash Card)等。进一步地,所述存储器111还可以既包括所述一种网络管理设备11的内部存储单元也包括外部存储设备。所述存储器111用于存储所述计算机程序以及所述一种终端设备所需的其他程序和数据。所述存储器111还可以用于暂时地存储已经输出或者将要输出的数据。
图12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接入点设备的示意图。如图12所示,该实施例的一种接入点设备12包括:处理器120、存储器121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121中并可在所述处理器120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122,例如一种漫游评估的程序。所述处理器120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122时实现上述各个一种漫游评估的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例如图6所示的步骤601至步骤603。或者,所述处理器110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112时实现上述各装置实施例中各单元的功能,例如图10所示单元101至103的功能。
示例性的,所述计算机程序122可以被分割成一个或多个单元,所述一个或者多个单元被存储在所述存储器121中,并由所述处理器120执行,以完成本发明。所述一个或多个单元可以是能够完成特定功能的一系列计算机程序指令段,该指令段用于描述所述计算机程序122在所述一种接入点设备12中的执行过程。例如,所述计算机程序122可以被分割成获取单元和计算单元各单元具体功能如下:
第二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网络管理设备发送的监测指令,所述监测指令用于控制所述接入点设备监测终端设备相对于所述接入点设备的信号强度;
执行单元,用于执行监测指令,监测终端设备相对所述接入点设备的信号强度,得到监测结果;
第二发送单元,用于向所述网络管理设备发送所述监测结果。
所述一种接入点设备12可以无线路由器、无线网关或无线网桥等网络设备。所述一种接入点设备可包括,但不仅限于,处理器120、存储器121。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12仅仅是一种接入点设备12的示例,并不构成对一种接入点设备12的限定,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例如所述一种终端设备还可以包括输入输出设备、网络接入设备、总线等。
所称处理器120可以是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还可以是其他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成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等。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
所述存储器121可以是所述一种接入点设备12的内部存储单元,例如一种接入点设备12的硬盘或内存。所述存储器121也可以是所述一种接入点设备12的外部存储设备,例如所述一种接入点设备12上配备的插接式硬盘,智能存储卡(Smart Media Card,SMC),安全数字(Secure Digital,SD)卡,闪存卡(Flash Card)等。进一步地,所述存储器121还可以既包括所述一种接入点设备12的内部存储单元也包括外部存储设备。所述存储器121用于存储所述计算机程序以及所述一种接入点设备所需的其他程序和数据。所述存储器111还可以用于暂时地存储已经输出或者将要输出的数据。
应理解,上述实施例中各步骤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装置/单元之间的信息交互、执行过程等内容,由于与本申请方法实施例基于同一构思,其具体功能及带来的技术效果,具体可参见方法实施例部分,此处不再赘述。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了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仅以上述各功能单元、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单元、模块完成,即将所述装置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单元或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模块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另外,各功能单元、模块的具体名称也只是为了便于相互区分,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上述系统中单元、模块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可实现上述各个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当计算机程序产品在移动终端上运行时,使得移动终端执行时实现可实现上述各个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
所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计算机程序可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该计算机程序在被处理器执行时,可实现上述各个方法实施例的步骤。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可以为源代码形式、对象代码形式、可执行文件或某些中间形式等。所述计算机可读介质至少可以包括:能够将计算机程序代码携带到拍照装置/终端设备的任何实体或装置、记录介质、计算机存储器、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Memory,RAM)、电载波信号、电信信号以及软件分发介质。例如U盘、移动硬盘、磁碟或者光盘等。在某些司法管辖区,根据立法和专利实践,计算机可读介质不可以是电载波信号和电信信号。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或记载的部分,可以参见其它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网络设备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网络设备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模块或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讯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讯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1)

1.一种漫游评估的方法,应用于网络管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向接入点设备发送监测指令,所述监测指令用于控制所述接入点设备监测终端设备相对于所述接入点设备的信号强度;
接收所述接入点设备发送的所述监测指令对应的所述信号强度的监测结果;
根据所述监测结果,对所述接入点设备进行漫游评估,得到漫游评估结果。
2.如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测指令包括触发指令;
所述向接入点设备发送监测指令,包括:
若接入点设备为指定接入点设备,则向所述指定接入点设备发送所述触发指令;
其中,所述指定接入点设备为各接入点设备中与终端设备关联的设备,所述触发指令用于控制指定接入点设备向所述终端设备发起探测请求,所述探测请求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对所述各接入点设备进行信道扫描,所述探测请求包括扫描模式及所述各接入点设备所在的信道。
3.如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测指令包括监测启动报文,所述监测启动报文包括所述终端设备的终端设备标识符和监控参数,所述信号强度包括上行信号强度;
所述接收所述接入点设备发送的所述监测指令对应的所述信号强度的探测结果,包括:
接收所述各接入点设备发送的依据所述终端设备标识符及所述监测参数监测的所述上行信号强度。
4.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根据所述监测结果,对多个所述接入点设备进行漫游评估,得到漫游评估结果之后,还包括:
根据所述漫游评估结果,确定目标接入点设备;
控制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目标接入点设备连接。
5.一种漫游评估的方法,应用于接入点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网络管理设备发送的监测指令,所述监测指令用于控制所述接入点设备监测终端设备相对于所述接入点设备的信号强度;
执行监测指令,监测所述终端设备相对所述接入点设备的信号强度,得到监测结果;
向所述网络管理设备发送所述监测结果。
6.如权利要求5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测指令包括触发指令;
所述接收网络管理设备发送的监测指令,包括:
指定接入点设备接收所述网络管理设备发送的所述触发指令;
其中,所述指定接入点设备为各接入点设备中与终端设备关联的设备。
7.如权利要求6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指定接入点设备执行所述触发指令,向所述终端设备发起探测请求,所述探测请求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对所述各接入点设备进行信道扫描,所述探测请求包括扫描模式及所述各接入点设备所在的信道。
8.如权利要求7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测指令包括监测启动报文,所述监测启动报文包括所述终端设备的终端设备标识符和监控参数所述信号强度包括上行信号强度;
所述执行监测指令,监测终端设备相对所述接入点设备的信号强度,得到监测结果,包括:
所述指定接入点设备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所述扫描模式和所述各接入点设备所在的信道;
所述各接入点设备根据所述终端设备标识符以及所述监控参数,接收所述终端设备依据所述扫描模式和所述信道发送的探测报文;
所述各接入点设备根据所述探测报文生成所述信号强度的监测结果。
9.一种网络管理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10.一种接入点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5至9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11.一种网络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网络管理设备和权利要求10所述的接入点设备,所述网络管理设备用于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所述的接入点设备用于实现如权利要求5至9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CN202010963145.7A 2020-09-14 2020-09-14 一种漫游评估的方法、网络管理设备及接入点设备 Active CN11204047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963145.7A CN112040470B (zh) 2020-09-14 2020-09-14 一种漫游评估的方法、网络管理设备及接入点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963145.7A CN112040470B (zh) 2020-09-14 2020-09-14 一种漫游评估的方法、网络管理设备及接入点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040470A true CN112040470A (zh) 2020-12-04
CN112040470B CN112040470B (zh) 2023-08-08

Family

ID=735892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963145.7A Active CN112040470B (zh) 2020-09-14 2020-09-14 一种漫游评估的方法、网络管理设备及接入点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040470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767505A (zh) * 2022-11-21 2023-03-07 四川天邑康和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mesh组网系统、及终端漫游智能优选方法

Citation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72308A (zh) * 2008-05-06 2008-09-24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漫游切换触发方法、接入控制器和接入点
CN102833824A (zh) * 2012-08-30 2012-12-19 福建星网锐捷网络有限公司 无线局域网的接入方法和装置、网络设备
CN102833720A (zh) * 2011-06-13 2012-12-19 四零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由无线接入控制装置选择接入点的漫游系统及其方法
WO2014003472A1 (ko) * 2012-06-28 2014-01-03 주식회사 케이티 무선랜 시스템에서 액세스 포인트의 검색 방법
CN103686890A (zh) * 2012-09-07 2014-03-2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局域网中实现无线终端漫游切换的方法及系统
CN104717706A (zh) * 2013-12-13 2015-06-17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Wlan平滑漫游方法和系统以及接入点和接入控制器
US20150350875A1 (en) * 2014-05-30 2015-12-03 Apple Inc. Device and Method for Basic Service Set Transition Management
US20160037424A1 (en) * 2014-07-29 2016-02-04 Aruba Networks, Inc. Estimating a relative difference between signal strengths of wireless signals received by a device
US9479990B1 (en) * 2013-04-19 2016-10-25 Western Digital Technologies, Inc. Roaming management for client devices
CN106304225A (zh) * 2015-06-02 2017-01-0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漫游切换控制方法和中央控制单元
CN106535155A (zh) * 2016-10-14 2017-03-22 上海斐讯数据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终端进行无线漫游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7222911A (zh) * 2017-06-09 2017-09-29 上海斐讯数据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无线终端漫游控制方法及系统及装置
CN107864490A (zh) * 2016-09-21 2018-03-30 网件公司 分布式多频带无线网络系统中的客户端漫游
US20190182740A1 (en) * 2017-12-12 2019-06-13 Cassia Networks Inc. Methods, devices, and systems for supporting wireless roaming
CN111491352A (zh) * 2020-04-11 2020-08-04 杭州迪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移动终端的无线漫游方法和系统
CN111654850A (zh) * 2019-03-04 2020-09-1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局域网的漫游方法及通信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72308A (zh) * 2008-05-06 2008-09-24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漫游切换触发方法、接入控制器和接入点
CN102833720A (zh) * 2011-06-13 2012-12-19 四零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由无线接入控制装置选择接入点的漫游系统及其方法
WO2014003472A1 (ko) * 2012-06-28 2014-01-03 주식회사 케이티 무선랜 시스템에서 액세스 포인트의 검색 방법
CN102833824A (zh) * 2012-08-30 2012-12-19 福建星网锐捷网络有限公司 无线局域网的接入方法和装置、网络设备
CN103686890A (zh) * 2012-09-07 2014-03-2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局域网中实现无线终端漫游切换的方法及系统
US9479990B1 (en) * 2013-04-19 2016-10-25 Western Digital Technologies, Inc. Roaming management for client devices
CN104717706A (zh) * 2013-12-13 2015-06-17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Wlan平滑漫游方法和系统以及接入点和接入控制器
US20150350875A1 (en) * 2014-05-30 2015-12-03 Apple Inc. Device and Method for Basic Service Set Transition Management
US20160037424A1 (en) * 2014-07-29 2016-02-04 Aruba Networks, Inc. Estimating a relative difference between signal strengths of wireless signals received by a device
CN106304225A (zh) * 2015-06-02 2017-01-0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漫游切换控制方法和中央控制单元
CN107864490A (zh) * 2016-09-21 2018-03-30 网件公司 分布式多频带无线网络系统中的客户端漫游
CN106535155A (zh) * 2016-10-14 2017-03-22 上海斐讯数据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终端进行无线漫游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7222911A (zh) * 2017-06-09 2017-09-29 上海斐讯数据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无线终端漫游控制方法及系统及装置
US20190182740A1 (en) * 2017-12-12 2019-06-13 Cassia Networks Inc. Methods, devices, and systems for supporting wireless roaming
CN111654850A (zh) * 2019-03-04 2020-09-1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局域网的漫游方法及通信装置
CN111491352A (zh) * 2020-04-11 2020-08-04 杭州迪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移动终端的无线漫游方法和系统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767505A (zh) * 2022-11-21 2023-03-07 四川天邑康和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mesh组网系统、及终端漫游智能优选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040470B (zh) 2023-08-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212653B2 (en) Efficient roaming of mobile clients
US7403506B2 (en) Seamless handoff method i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EP1861957B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announcing candidate access points in a wireless network
CN107592649B (zh) 一种邻区关系建立方法、装置、基站及终端
US10779204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performing data transmission
Purushothaman et al. FastScan: a handoff scheme for voice over IEEE 802.11 WLANs
US9642047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erforming handover in radio local access network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1534522A (zh) 基站和移动终端
CN110719616A (zh) 网络切换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电子设备
EP3145237A1 (en) Processing method for dynamic channel detection, station, and access point device
CN104955128A (zh) 一种负荷信息传递方法和系统、以及网元
CN113382448B (zh) 共享网络下的邻区选择方法、终端设备及通信系统
CN112040470B (zh) 一种漫游评估的方法、网络管理设备及接入点设备
CN110691391A (zh) 接入节点切换、发送信号参数信息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US20210195516A1 (en) Method for switching off a communication network
CN103781090A (zh) 网络接入控制方法、装置、网络侧设备和终端
WO2021063205A1 (zh) 一种信道指示的发送方法、信道扫描方法和装置
WO2012119475A1 (zh) 一种终端切换的方法及装置
CN111050376B (zh) 基于局域网的ap邻居表建立方法及装置
CN110536369B (zh) 一种同时获取lte主邻小区tac、ci信息的装置及方法
CN111343697B (zh) 通信组网方法及通信系统
CN105144821B (zh) 信令信道位置确定方法及装置
CN114258058A (zh) 测量方法、测量装置、终端及网络设备
CN113747541B (zh) 终端漫游引导方法、装置、设备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5623525A (zh) 一种同频同系统测量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