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039671A - 一种高效的量子密钥分发系统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高效的量子密钥分发系统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039671A
CN112039671A CN202011028417.0A CN202011028417A CN112039671A CN 112039671 A CN112039671 A CN 112039671A CN 202011028417 A CN202011028417 A CN 202011028417A CN 112039671 A CN112039671 A CN 11203967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eam splitter
polarization
interferometer
ports
phase modula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028417.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沈名轩
王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dun Xunbo Beijing Quantum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dun Xunbo Beijing Quantum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dun Xunbo Beijing Quantum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dun Xunbo Beijing Quantum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028417.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039671A/zh
Publication of CN11203967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03967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9/00Cryptographic mechanisms or cryptographic arrangements for secret or secur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security protocols
    • H04L9/08Key distribution or management, e.g. generation, sharing or updating, of cryptographic keys or passwords
    • H04L9/0816Key establishment, i.e. cryptographic processes or cryptographic protocols whereby a shared secret becomes available to two or more parties, for subsequent use
    • H04L9/0852Quantum cryptography
    • H04L9/0858Details about key distillation or coding, e.g. reconciliation, error correction, privacy amplification, polarisation coding or phase cod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9/00Cryptographic mechanisms or cryptographic arrangements for secret or secur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security protocols
    • H04L9/08Key distribution or management, e.g. generation, sharing or updating, of cryptographic keys or passwords
    • H04L9/0816Key establishment, i.e. cryptographic processes or cryptographic protocols whereby a shared secret becomes available to two or more parties, for subsequent use
    • H04L9/0819Key transport or distribution, i.e. key establishment techniques where one party creates or otherwise obtains a secret value, and securely transfers it to the oth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Optical Communication System (AREA)
  • Optical Modulation, Optical Deflection, Nonlinear Optics, Optical Demodulation, Optical Logic Elements (AREA)

Abstract

一种高效的量子密钥分发系统,包括发送端与接收端,所述发送端包括依次连接的激光器、诱骗态调制模块、发射端干涉仪以及衰减器,所述接收端包括依次连接的纠偏模块、接收端干涉仪、第三偏振分束器以及第一单光子探测器、第二单光子探测器,所述衰减器的输出端与纠偏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量子密钥分发系统方法。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高效的量子密钥分发方法通过干涉仪结构设计,可以将光能量利用率提升至100%,即将QKD系统成码率提高至原始方案的2倍;发射端干涉仪结构简单,仅由一个偏振分束器和一个相位调制器构成,易于制作,且接收端干涉仪结构与发射端干涉仪完全相同,便于批量制作。

Description

一种高效的量子密钥分发系统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量子偏振编码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高效的量子密钥分发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量子密钥分发可以为远距离的通信双方提供无条件安全的密钥分发,其信息理论安全性由量子力学的基本原理来保障。然而目前QKD系统的密钥产生速率较低,无法满足现有传统光纤通信的加密需求。常规的相位编码方案为不等臂马赫-增德尔干涉仪方案(美国专利U5307410)。在该方案中,发射端光脉冲经过不等臂干涉仪之后分成前后两个子脉冲,到达接收端后又经过一个相同的干涉仪进一步变成四个脉冲,不考虑器件损耗的情况下,每个脉冲的光功率为总光功率的1/4。其中两个脉冲经过的光程相同(走“长臂+短臂”和“短臂+长臂”的路径),会在收端干涉仪第二个分束器进行干涉,另外两个脉冲分别走“长臂+长臂”和“短臂+短臂”的路径不参与干涉而被舍弃。因此干涉峰的光功率为总光功率的1/2,即该方案的光能量利用率为1/2,而最终的安全密钥率与其成正比。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以上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高效的量子密钥分发系统及方法如下: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高效的量子密钥分发系统,包括发送端与接收端,所述发送端包括依次连接的激光器、诱骗态调制模块、发射端干涉仪以及衰减器,所述接收端包括依次连接的纠偏模块、接收端干涉仪、第三偏振分束器以及第一单光子探测器、第二单光子探测器,所述衰减器的输出端与纠偏模块的输入端连接。
优选地,所述诱骗态调制模块包括保偏分束器以及第一相位调制器,所述保偏分束器的一端口连接第一相位调制器的输入端,二端口连接激光器的输出端,三端口连接第一相位调制器的输出端,所述发射端干涉仪包括第一偏振分束器以及第二相位调制器,所述第一偏振分束器的一端口连接第二相位调制器的输入端,二端口与保偏分束器的四端口进行45°旋转熔接,三端口连接第二相位调制器的输出端,四端口连接衰减器输入端,所述接收端干涉仪包括第二偏振分束器和第三相位调制器,所述第二偏振分束器的一端口连接第三相位调制器的输入端,二端口连接纠偏模块的输出端,三端口连接第三相位调制器的输出端,四端口与第三偏振分束器的输入端进行45°旋转熔接,所述第三偏振分束器三端口、四端口分别对应连接第一单光子探测器、第二单光子探测器。
优选地,所述衰减器的输出端与纠偏模块的输入端通过保偏光纤连接。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高效的量子密钥分发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激光器触发:脉冲激光器通过触发信号以一定重复频率产生一系列的脉冲光;
2)诱骗态调制:光脉冲通过诱骗态调制模块被其进行随机强度调制,成为信号态、诱骗态或者真空态;
3)发送端编码:经过强度调制的光脉冲进入发送端干涉仪产生前后两个光脉冲,由第二相位调制器进行随机相位调制,使得两个脉冲之间的相位差分别为0,π/2,π,3π/2;
4)衰减器:衰减器将光脉冲衰减至单光子量级;
5)接收端解码:光信号通过光纤信道传输之后进入接收端,先通过纠偏模块补偿偏振变化,然后进入接收端干涉仪,通过第三相位调制器随机调制相位0,π/2,进行解码得到不同的光子偏振态,并用第三偏振分束器对偏振态进行测量;
6)测量:用单光子探测器测量系统结果,用于后续处理产生安全密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通过干涉仪结构设计,可以将光能量利用率提升至100%,即将QKD
系统成码率提高至原始方案的2倍;
2.发射端干涉仪结构简单,仅由一个偏振分束器和一个相位调制器构成,易于
制作,且接收端干涉仪结构与发射端干涉仪完全相同,便于批量制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高效的量子密钥分发系统的原理框图。
图中:发送端100,激光器110,诱骗态调制模块120,保偏分束器121,第一相位调制器122,发射端干涉仪130,第一偏振分束器131,第二相位调制器132,衰减器140,接收端200,纠偏模块210,接收端干涉仪220,第二偏振分束器221,第三相位调制器222,第三偏振分束器230,第一单光子探测器240,第二单光子探测器25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如图1所示,一种高效的量子密钥分发系统,包括发送端100与接收端200,所述发送端100包括依次连接的激光器110、诱骗态调制模块120、发射端干涉仪130以及衰减器140,所述接收端200包括依次连接的纠偏模块210、接收端干涉仪220、第三偏振分束器230以及第一单光子探测器240、第二单光子探测器250,所述衰减器140的输出端与纠偏模块210的输入端连接。
所述诱骗态调制模块120包括保偏分束器121以及第一相位调制器122,该述诱骗态调制模块120为Sagnac环结构,所述保偏分束器121的一端口连接第一相位调制器122的输入端,二端口连接激光器110的输出端,三端口连接第一相位调制器122的输出端,所述发射端干涉仪130包括第一偏振分束器131以及第二相位调制器132,所述第一偏振分束器131的一端口连接第二相位调制器132的输入端,二端口与保偏分束器121的四端口进行45°旋转熔接,三端口连接第二相位调制器132的输出端,四端口连接衰减器140输入端,所述接收端干涉仪220包括第二偏振分束器221和第三相位调制器222,所述第二偏振分束器221的一端口连接第三相位调制器222的输入端,二端口连接纠偏模块210的输出端,三端口连接第三相位调制器222的输出端,四端口与第三偏振分束器230的输入端进行45°旋转熔接,所述第三偏振分束器230三端口、四端口分别对应连接第一单光子探测器240、第二单光子探测器250。
所述衰减器140的输出端与纠偏模块210的输入端通过保偏光纤连接。
本系统的具体实施过程:在发送端,激光器产生的光脉冲P0进入诱骗态调制模块,被保偏分束器PMBS分成两个偏振相同的光脉冲P1和P2,其中P1在Sagnac环内沿顺时针方向传播,经过第一相位调制器PM0后再次进入保偏分束器PMBS;P2在Sagnac环内沿逆时针方向传播,与P1以相反的方向经第一相位调制器PM0后和P1同时再次进入保偏分束器PMBS。Sagnac环内两段光纤长度有一定的差异,使得P1和P2经过第一相位调制器PM0的时间不同,从而调制不同的相位产生相位差,最后在保偏分束器PMBS处进行干涉,得到合成光脉冲P3。通过调节P1和P2之间不同的相位差可在出射端口得到P3不同的光强,用来产生信号态和诱骗态,以防御光子数分离攻击。
从诱骗态调制模块出射的光脉冲经过45°熔接部位后偏振态变为45°,其水平分量H沿保偏光纤的慢轴传播,竖直分量V沿保偏光纤的快轴传播。进入发端干涉仪后,会被第一偏振分束器PBS1分成两个光脉冲P4和P5。其中P4为H分量被第一偏振分束器PBS1透射,直接从第一偏振分束器PBS1的输出端口输出。P5为V分量则在干涉仪内转一圈,经第二相位调制器PMA调制后再从第一偏振分束器PBS1的输出端口输出。因此,光脉冲P3经过发端干涉仪之后会产生时间间隔为T(由干涉仪内部光纤长度决定)、偏振方向相互垂直的两个光脉冲P4和P5,其中P4(偏振态为水平偏振H,光功率为P3总功率的1/2)先于P5(偏振态为竖直偏振V,光功率为P3总功率的1/2)。这两个脉冲之间存在相位差,由第二相位调制器PMA对P5调制得到。通过电路控制使得第二相位调制器PMA仅对光脉冲P5进行相位调制,可使P4和P5之间的相位差随机调制成0,π/2,π,3π/2。随后经过衰减器ATT衰减到单光子量级进入光纤信道中。
光脉冲经过信道到达接收端,首先经过纠偏模块补偿由于信道双折射改变的光脉冲偏振态,使得P4和P5的偏振态均旋转90°,即P4偏振态变为V,P5的偏振态变为H,偏振补偿模块之后的光纤均为保偏光纤。在进入接收端干涉仪时,P4会进入在干涉仪内转一圈被第三相位调制器PMB调制后,与直接从第二偏振分束器PBS2透射的P5同时从第一偏振分束器PBS2的输出端口输出。由于P4在发送端比P5少传播了时间T,而在接收端又比P5多传播了时间T,因此P4和P5最终在第一偏振分束器PBS2的输出端口处同时到达,二者进行叠加合成为一个光脉冲P6。通过电路控制使得第三相位调制器PMB对光脉冲P4进行相位调制,随机加载相位0,π/2,π,3π/2。合成后的光脉冲经过45°旋转之后进入第三偏振分束器PBS3进行偏振态分析,分成的两个分量最终分别进入第一单光子探测器SPD1和第二单光子探测器SPD2进行探测。探测结果通过后处理过程即可在收发双方之间产生安全密钥。
不考虑相位调制器的损耗,入射到发端干涉仪的光脉冲P1的45°偏振态可写为
Figure BDA0002702866010000061
在经过发端干涉仪之后的态可写为
Figure BDA0002702866010000062
其中
Figure BDA0002702866010000067
表示第二相位调制器PMA对光脉冲P3相对于P2调制的相位差,下标T表示V分量比H分量滞后时间T。经纠偏模块作用之后,态变为
Figure BDA0002702866010000063
在经过收端干涉仪之后的态变为
Figure BDA0002702866010000064
其中
Figure BDA0002702866010000065
可以看出,合成后的光脉冲P6的光功率与P1的光功率相等,即没有损耗。
当第二相位调制器PMA和第三相位调制器PMB分别调制不同的相位得到不同的相位差时,所得到的光脉冲P6的偏振态如表1所示:
表1:不同相位差得到的光脉冲P6的偏振态
Figure BDA0002702866010000066
在经过45°旋转结构之后,偏振态|+>和|->变为H>和|V>,而R>和|L>不变,因此可以通过第一偏振分束器PBS实现两组基的区分。
发送端调制4个相位,接收端调制2个相位,相应的单光子探测器响应概率如表2所示
表2:探测器响应概率表
Figure BDA0002702866010000071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高效的量子密钥分发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激光器触发:脉冲激光器通过触发信号以一定重复频率产生一系列的脉冲光;
2)诱骗态调制:光脉冲通过诱骗态调制模块被其进行随机强度调制,成为信号态、诱骗态或者真空态;
3)发送端编码:经过强度调制的光脉冲进入发送端干涉仪产生前后两个光脉冲,由第二相位调制器进行随机相位调制,使得两个脉冲之间的相位差分别为0,π/2,π,3π/2;
4)衰减器:衰减器将光脉冲衰减至单光子量级;
5)接收端解码:光信号通过光纤信道传输之后进入接收端,先通过纠偏模块补偿偏振变化,然后进入接收端干涉仪,通过第三相位调制器随机调制相位0,π/2,进行解码得到不同的光子偏振态,并用第三偏振分束器对偏振态进行测量;
6)测量:用单光子探测器测量系统结果,用于后续处理产生安全密钥。
综合本发明的结构与原理可知,本发明高效的量子密钥分发方法通过干涉仪结构设计,可以将光能量利用率提升至100%,即将QKD系统成码率提高至原始方案的2倍;发射端干涉仪结构简单,仅由一个偏振分束器和一个相位调制器构成,易于制作,且接收端干涉仪结构与发射端干涉仪完全相同,便于批量制作。

Claims (4)

1.一种高效的量子密钥分发系统,包括发送端与接收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端包括依次连接的激光器、诱骗态调制模块、发射端干涉仪以及衰减器,所述接收端包括依次连接的纠偏模块、接收端干涉仪、第三偏振分束器以及第一单光子探测器、第二单光子探测器,所述衰减器的输出端与纠偏模块的输入端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高效的量子密钥分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诱骗态调制模块包括保偏分束器以及第一相位调制器,所述保偏分束器的一端口连接第一相位调制器的输入端,二端口连接激光器的输出端,三端口连接第一相位调制器的输出端,所述发射端干涉仪包括第一偏振分束器以及第二相位调制器,所述第一偏振分束器的一端口连接第二相位调制器的输入端,二端口与保偏分束器的四端口进行45°旋转熔接,三端口连接第二相位调制器的输出端,四端口连接衰减器输入端,所述接收端干涉仪包括第二偏振分束器和第三相位调制器,所述第二偏振分束器的一端口连接第三相位调制器的输入端,二端口连接纠偏模块的输出端,三端口连接第三相位调制器的输出端,四端口与第三偏振分束器的输入端进行45°旋转熔接,所述第三偏振分束器三端口、四端口分别对应连接第一单光子探测器、第二单光子探测器。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高效的量子密钥分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衰减器的输出端与纠偏模块的输入端通过保偏光纤连接。
4.一种高效的量子密钥分发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激光器触发:脉冲激光器通过触发信号以一定重复频率产生一系列的脉冲光;
2)诱骗态调制:光脉冲通过诱骗态调制模块被其进行随机强度调制,成为信号态、诱骗态或者真空态;
3)发送端编码:经过强度调制的光脉冲进入发送端干涉仪产生前后两个光脉冲,由第二相位调制器进行随机相位调制,使得两个脉冲之间的相位差分别为0,π/2,π,3π/2;
4)衰减器:衰减器将光脉冲衰减至单光子量级;
5)接收端解码:光信号通过光纤信道传输之后进入接收端,先通过纠偏模块补偿偏振变化,然后进入接收端干涉仪,通过第三相位调制器随机调制相位0,π/2,进行解码得到不同的光子偏振态,并用第三偏振分束器对偏振态进行测量;
6)测量:用单光子探测器测量系统结果,用于后续处理产生安全密钥。
CN202011028417.0A 2020-09-26 2020-09-26 一种高效的量子密钥分发系统及方法 Pending CN11203967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028417.0A CN112039671A (zh) 2020-09-26 2020-09-26 一种高效的量子密钥分发系统及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028417.0A CN112039671A (zh) 2020-09-26 2020-09-26 一种高效的量子密钥分发系统及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039671A true CN112039671A (zh) 2020-12-04

Family

ID=735755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028417.0A Pending CN112039671A (zh) 2020-09-26 2020-09-26 一种高效的量子密钥分发系统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039671A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291019A (zh) * 2020-12-31 2021-01-29 鹏城实验室 水下无线光通信方法及系统
CN112804057A (zh) * 2021-02-02 2021-05-14 上海循态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连续变量量子密钥分发高斯调制实现装置及方法
CN113949462A (zh) * 2021-11-01 2022-01-18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一种基于飞艇中继的量子密钥分发方法及系统
CN113949463A (zh) * 2021-11-01 2022-01-18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一种基于飞机中继的量子密钥分发系统及方法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291019A (zh) * 2020-12-31 2021-01-29 鹏城实验室 水下无线光通信方法及系统
CN112804057A (zh) * 2021-02-02 2021-05-14 上海循态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连续变量量子密钥分发高斯调制实现装置及方法
CN112804057B (zh) * 2021-02-02 2022-10-25 上海循态量子科技有限公司 连续变量量子密钥分发高斯调制实现装置及方法
CN113949462A (zh) * 2021-11-01 2022-01-18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一种基于飞艇中继的量子密钥分发方法及系统
CN113949463A (zh) * 2021-11-01 2022-01-18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一种基于飞机中继的量子密钥分发系统及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161011B (zh) 一种基于时间-相位编码的即插即用量子密钥分发系统和方法以及发送端和接收端
CN112039671A (zh) 一种高效的量子密钥分发系统及方法
CN104579643B (zh) 一种两节点测量设备无关量子密钥分发系统
CN106789048B (zh) 一种基于两路单光子探测的量子密钥分配系统与方法
CN110601839A (zh) 一种偏振与相位复合编码的量子密钥分发系统
CN110324145A (zh) 一种偏振无关的相位编码量子密钥分发系统及方法
CN106856429B (zh) 一种基于接收端偏振分束的量子密钥分配系统与方法
CN113676323B (zh) 一种偏振编码测量设备无关量子密钥分发系统
CN109560876B (zh) 时间相位-偏振编码装置、解码装置及量子通信系统
GB2405294A (en) Receiver for a quantum cryptography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3475425B (zh) 基于法拉第-萨格奈克环的单光子源的实现方法
CN210041849U (zh) 一种偏振无关的相位编码量子密钥分发系统
CN113708932B (zh) 用于量子密钥分发的相位编码装置及量子密钥分发系统
CN110620663A (zh) 一种偏振与相位复合编码的量子密钥分发系统
CN114726451B (zh) 一种偏振不敏感的高效量子密钥分发解码装置
CN114900245A (zh) 一种偏振无关相位解码集成芯片及量子密钥分发系统
CN114374441B (zh) 一种免疫信道扰动的量子密钥分发相位解码装置
CN114553421B (zh) 一种免疫信道扰动的量子密钥分发解码装置
CN211509058U (zh) 一种高效的相位编码量子密钥分发系统
CN116781264B (zh) 一种基于内生量子随机数的量子密钥分发发送端
CN107135071B (zh) 一种基于时分复用的量子秘钥分发系统及方法
US7221812B2 (en) Compact optics assembly for a QKD station
CN110752884B (zh) 一种往返式的高斯调制量子光信号产生装置及方法
CN110752882A (zh) 一种低误码率的相位编码系统及其接收端
CN110620664A (zh) 一种相位与偏振复合编码的量子密钥分发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