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020106B - 通信方法及相关设备 - Google Patents

通信方法及相关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020106B
CN112020106B CN201910449943.5A CN201910449943A CN112020106B CN 112020106 B CN112020106 B CN 112020106B CN 201910449943 A CN201910449943 A CN 201910449943A CN 112020106 B CN112020106 B CN 11202010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ion mode
context
message
cells
request mess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449943.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020106A (zh
Inventor
于海滨
晋英豪
谭巍
杨晨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449943.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020106B/zh
Priority to PCT/CN2020/092352 priority patent/WO2020238901A1/zh
Publication of CN11202010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02010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02010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02010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11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for data sessions of end-to-end connection
    • H04W36/0033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for data sessions of end-to-end connection with transfer of context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4Arrangements for maintaining operational condi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1Allocation or use of connection identifi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00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04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different network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通信方法及相关设备,其中该通信方法应用于无线接入网系统中,无线接入网系统包括CU、至少一个DU和GW,其中方法包括:GW接收第一DU发送的包括第一DU的标识和至少一个服务小区的标识的第一接口建立请求消息,至少一个服务小区由第一DU管理;GW向CU发送包括GW的标识和至少一个服务小区的标识的第二接口建立请求消息;GW接收CU发送的包括至少一个激活小区的标识的第一接口建立响应消息,至少一个激活小区包含于至少一个服务小区中;GW向第一DU发送包括至少一个激活小区的标识的第二接口建立响应消息。采用本申请,以期减少CU的信令开销。

Description

通信方法及相关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通信方法及相关设备。
背景技术
在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5th generation mobile networks,5G)中,基站可以由集中单元(central unit,CU)和分布式单元(distributed unit,DU)构成。其中,CU与DU通过F1接口相连接,在CU-DU分离场景下,F1接口用于传输CU和DU之间的信令。这样CU与每个与其建立连接的DU之间均建立了F1接口,在一个CU与大量DU建立连接的情况下,会造成CU的信令开销巨大,例如CU需要定时去检测每个DU的运行状态、每个DU的激活/去激活导致F1接口的建立/释放等。
在这一情形下,如何减少CU的信令开销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方法及相关设备,以期减少CU的信令开销。
第一方面,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该通信方法应用于无线接入网系统中,无线接入网系统包括CU、至少一个DU和GW,该方法包括:GW接收第一DU发送的第一接口建立请求消息,该第一接口建立请求消息包括第一DU的标识和至少一个服务小区的标识,该至少一个服务小区由第一DU管理,第一DU是至少一个DU中的任意一个;GW向CU发送第二接口建立请求消息,该第二接口建立请求消息包括GW的标识和至少一个服务小区的标识;GW接收CU发送的第一接口建立响应消息,该第一接口建立响应消息包括至少一个激活小区的标识,该至少一个激活小区包含于至少一个服务小区中;GW向第一DU发送第二接口建立响应消息,该第二接口建立响应消息包括至少一个激活小区的标识。
在第一方面中,在至少一个DU与CU之间增加GW的场景中,GW为CU和DU提供控制面服务,对于CU来说GW相当于是一个DU,对于DU来说GW相当于是一个CU,在CU与大量DU建立连接情况下,CU与GW之间的接口并不会增加,CU通过控制和管理GW以实现对大量DU的控制和管理,这样减轻了CU的接口信令开销。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GW接收CU发送的第一消息,第一消息包括至少两个小区的标识和连接模式,该第一消息用于查询至少两个小区所属的DU与连接模式是否匹配,该连接模式用于指示CA连接模式和DC连接模式中的至少一种;GW查询至少两个小区所属的DU与连接模式是否匹配;GW向CU发送第二消息,该第二消息包括至少两个小区所属的DU与连接模式是否匹配的查询结果。这样CU不需要知道DU和DU管理的服务小区的对应关系,是由GW来确定DU和DU管理的服务小区的对应关系,这样GW替代CU在连接模式配置过程中起决策作用,CU可以在发送上下文建立请求消息之前,通过与GW交互来确定CU所选择的至少两个小区是否可以用于实现某一类连接模式,提高了上下文建立成功的概率,也降低了CU的处理负担。
可选的,在至少两个小区所属的DU与连接模式不匹配的情况下,第二消息还包括至少两个小区所属的至少一个DU的激活小区列表,该至少一个DU的激活小区列表包括至少一个DU中每个DU管理的至少一个激活小区的标识。这样CU可以从接收到的激活小区列表中选择能实现某个连接模式的小区的标识,提高了CU为UE配置该连接模式的效率。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GW接收CU发送的第一上下文建立请求消息,该第一上下文建立请求消息包括终端设备的关联标识、第一连接模式和用于实现第一连接模式的至少两个小区的标识,该第一连接模式用于指示CA连接模式;GW判断至少两个小区是否由一个DU管理;在GW确定至少两个小区由多个DU管理的情况下,GW向CU发送第一上下文建立失败消息。例如在第一连接模式为CA连接模式的情况下,由于CU不需要知道DU和DU管理的服务小区的对应关系,是由GW来确定DU和DU管理的服务小区的对应关系,例如在为UE配置CA连接模式的场景中,由GW判断用于实现CA连接模式的至少两个小区是否属于一个DU管理,这样GW替代CU在连接模式配置过程中起决策作用,降低了CU的处理负担。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GW接收CU发送的关于终端设备的至少两个第一上下文建立请求消息,每个第一上下文建立请求消息包括终端设备的关联标识和第二连接模式,每个第一上下文建立请求消息还包括用于实现第二连接模式的小区的标识,该第一连接模式用于指示DC连接模式;GW判断至少两个小区是否由一个DU管理;在GW确定至少两个小区由一个DU管理的情况下,GW向CU发送第一上下文建立失败消息。例如在第二连接模式为DC连接模式的情况下,由于CU不需要知道DU和DU管理的服务小区的对应关系,是由GW来确定DU和DU管理的服务小区的对应关系,例如在为UE配置DC连接模式的场景中,由GW判断用于实现DC连接模式的至少两个小区是否属于一个DU管理,这样GW替代CU在连接模式配置过程中起决策作用,降低了CU的处理负担。
结合上述第二种、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可选的,第一上下文建立失败消息还包括至少两个小区所属的至少一个DU的激活小区列表,至少一个DU的激活小区列表包括至少一个DU中每个DU管理的至少一个激活小区的标识。这样CU可以从接收到的激活小区列表中选择能实现某个连接模式的小区的标识,提高了CU为UE配置该连接模式的效率。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GW接收CU发送的第一上下文建立请求消息,该第一上下文建立请求消息包括终端设备的关联标识、第一连接模式和用于实现第一连接模式的至少两个小区的标识,该第一连接模式用于指示CA连接模式,至少两个小区包括一个主小区和至少一个辅小区;GW向管理主小区的第二DU发送第一上下文建立请求消息;GW接收第二DU发送的第一上下文建立响应消息,并向CU发送第一上下文建立响应消息。例如在第一连接模式为CA连接模式的情况下,在CU不知道DU和DU管理的服务小区的对应关系的情况下,GW可以将CU发送的上下文建立请求消息转发给管理主小区的第二DU,由第二DU来判断CU所选择的至少两个小区是否可以用于实现第一连接模式,降低了CU的处理负担。另外,相比由GW决策至少两个小区是否可以用于实现第一连接模式以及由管理主小区的DU决策第一连接模式对应的配置信息是否可行的方案,该实现方式中由管理主小区的DU决策至少两个小区是否可以用于实现第一连接模式以及决策第一连接模式对应的配置信息是否可行的方案,在两个判断均为否的情况下该实现方式中DU只需反馈一条下上文建立失败消息,减少了信令的传输。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GW接收CU发送的关于终端设备的至少两个第一上下文建立请求消息,每个第一上下文建立请求消息包括终端设备的关联标识、第二连接模式和用于实现第二连接模式的第一小区的标识,第二连接模式用于指示DC连接模式;针对每个第一上下文建立请求消息,GW向管理第一小区的第二DU发送每个第一上下文建立请求消息;GW接收第二DU发送的第一上下文建立响应消息,并向CU发送第一上下文建立响应消息。例如在第二连接模式为DC连接模式的情况下,在CU不知道DU和DU管理的服务小区的对应关系的情况下,GW可以将CU发送的用于实现第二连接模式的上下文建立请求消息分别发送给管理各小区的DU,并由管理各小区的DU来判断并执行响应处理,降低了CU的处理负担。另外,相比由GW决策至少两个小区是否可以用于实现第二连接模式以及由DU决策第一连接模式对应的配置信息是否可行的方案,该实现方式中由DU决策至少两个小区是否可以用于实现第一连接模式以及决策第二连接模式对应的配置信息是否可行的方案,在两个判断均为否的情况下该实现方式中DU只需反馈一条下上文建立失败消息,减少了信令的传输。
结合上述第四种、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可选的,在第一上下文建立响应消息为第一上下文建立失败消息的情况下,第一上下文建立失败消息还包括第二DU的激活小区列表,第二DU管理的激活小区列表包括第二DU管理的至少一个激活小区的标识。这样CU可以从接收到的激活小区列表中选择能实现某个连接模式的小区的标识,提高了CU为UE配置该连接模式的效率。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GW接收CU发送的关于终端设备的至少两个第一上下文建立请求消息,每个第一上下文建立请求消息包括终端设备的关联标识和第二连接模式,每个第一上下文建立请求消息还包括用于实现第二连接模式的第一小区的标识,第二连接模式用于指示DC连接模式;针对至少两个第一上下文建立请求消息,GW分别向管理每个第一上下文建立请求消息包括的第一小区的第二DU发送第一上下文建立请求消息;针对至少两个第一上下文建立请求消息,GW根据接收到的至少一个第一上下文建立响应消息向CU反馈第二上下文建立响应消息,具体是:在GW接收到至少一个第二DU发送的第一上下文建立失败消息的情况下,向CU发送第二上下文建立失败消息;针对至少两个第一上下文建立请求消息,在GW接收到各个第二DU发送的第一上下文建立成功消息的情况下,向CU发送第二上下文建立成功消息。例如在第二连接模式为DC连接模式的情况下,不仅降低了CU的处理负担,还能够在实现第二连接模式的场景中,GW能够对多个DU反馈的多个响应消息进行聚合,并向CU反馈一条响应消息,减少了CU的信令负荷。
结合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可选的,第一上下文建立失败消息包括第二DU的激活小区列表;第二上下文建立失败消息包括至少一个第二DU的激活小区列表,第二DU的激活小区列表包括第二DU管理的至少一个激活小区的标识。
第二方面,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该通信方法应用于无线接入网系统中,无线接入网系统包括CU、至少一个分布式单元DU和GW,该方法包括:GW接收CU发送的第一消息,该第一消息包括至少两个小区的标识和连接模式,该第一消息用于查询至少两个小区所属的DU与连接模式是否匹配,该连接模式用于指示CA连接模式和DC连接模式中的至少一种;GW查询至少两个小区所属的DU与连接模式是否匹配;GW向CU发送第二消息,该第二消息包括至少两个小区所属的DU与连接模式是否匹配的查询结果。
在第二方面中,由于CU不需要知道DU和DU管理的服务小区的对应关系,是由GW来确定DU和DU管理的服务小区的对应关系,这样GW替代CU在连接模式配置过程中起决策作用,CU可以在发送上下文建立请求消息之前,通过与GW交互来确定CU所选择的至少两个小区是否可以用于实现某一类连接模式,提高了上下文建立成功的概率,也降低了CU的处理负担。
结合第二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至少两个小区所属的DU与连接模式不匹配的情况下,第二消息还包括至少两个小区所属的至少一个DU的激活小区列表,至少一个DU的激活小区列表包括至少一个DU中每个DU管理的至少一个激活小区的标识。这样CU可以从接收到的激活小区列表中选择能实现某个连接模式的小区的标识,提高了CU为UE配置该连接模式的效率。
第三方面,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该通信方法应用于无线接入网系统中,无线接入网系统包括CU、至少一个分布式单元DU和GW,该方法包括:GW接收CU发送的第一上下文建立请求消息,该第一上下文建立请求消息包括终端设备的关联标识、第一连接模式和用于实现第一连接模式的至少两个小区的标识,该第一连接模式用于指示CA连接模式;GW判断至少两个小区是否由一个DU管理;在GW确定至少两个小区由多个DU管理的情况下,GW向CU发送第一上下文建立失败消息。
在第三方面中,由于CU不需要知道DU和DU管理的服务小区的对应关系,是由GW来确定DU和DU管理的服务小区的对应关系,例如在为UE配置CA连接模式的场景中,由GW判断用于实现CA连接模式的至少两个小区是否属于一个DU管理,这样GW替代CU在连接模式配置过程中起决策作用,降低了CU的处理负担。
结合第三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上下文建立失败消息还包括至少两个小区所属的至少一个DU的激活小区列表,该至少一个DU的激活小区列表包括至少一个DU中每个DU管理的至少一个激活小区的标识。这样CU可以从接收到的激活小区列表中选择能实现某个连接模式的小区的标识,提高了CU为UE配置该连接模式的效率。
第四方面,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该通信方法应用于无线接入网系统中,无线接入网系统包括CU、至少一个分布式单元DU和GW,该方法包括:GW接收CU发送的关于终端设备的至少两个第一上下文建立请求消息,每个第一上下文建立请求消息包括终端设备的关联标识和第二连接模式,每个第一上下文建立请求消息还包括用于实现第二连接模式的小区的标识,第一连接模式用于指示DC连接模式;GW判断至少两个小区是否由一个DU管理;在GW确定至少两个小区由一个DU管理的情况下,GW向CU发送第一上下文建立失败消息。
在第四方面中,CU不需要知道DU和DU管理的服务小区的对应关系,是由GW来确定DU和DU管理的服务小区的对应关系,例如在为UE配置DC连接模式的场景中,由GW判断用于实现DC连接模式的至少两个小区是否属于一个DU管理,这样GW替代CU在连接模式配置过程中起决策作用,降低了CU的处理负担。
结合第四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上下文建立失败消息还包括至少两个小区所属的至少一个DU的激活小区列表,至少一个DU的激活小区列表包括至少一个DU中每个DU管理的至少一个激活小区的标识。这样CU可以从接收到的激活小区列表中选择能实现某个连接模式的小区的标识,提高了CU为UE配置该连接模式的效率。
第五方面,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还包括:GW接收CU发送的第一上下文建立请求消息,该第一上下文建立请求消息包括终端设备的关联标识、第一连接模式和用于实现第一连接模式的至少两个小区的标识,该第一连接模式用于指示CA连接模式,至少两个小区包括一个主小区和至少一个辅小区;GW向管理主小区的第二DU发送第一上下文建立请求消息;GW接收第二DU发送的第一上下文建立响应消息,并向CU发送第一上下文建立响应消息。
在第五方面中,在CU不知道DU和DU管理的服务小区的对应关系的情况下,GW可以将CU发送的上下文建立请求消息转发给管理主小区的第二DU,由第二DU来判断CU所选择的至少两个小区是否可以用于实现第一连接模式,降低了CU的处理负担。另外,相比由GW决策至少两个小区是否可以用于实现第一连接模式以及由管理主小区的DU决策第一连接模式对应的配置信息是否可行的方案,该实现方式中由管理主小区的DU决策至少两个小区是否可以用于实现第一连接模式以及决策第一连接模式对应的配置信息是否可行的方案,在两个判断均为否的情况下该实现方式中DU只需反馈一条下上文建立失败消息,减少了信令的传输。
结合第五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第一上下文建立响应消息为第一上下文建立失败消息的情况下,第一上下文建立失败消息还包括第二DU的激活小区列表,第二DU管理的激活小区列表包括第二DU管理的至少一个激活小区的标识。这样CU可以从接收到的激活小区列表中选择能实现某个连接模式的小区的标识,提高了CU为UE配置该连接模式的效率。
第六方面,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还包括:GW接收CU发送的关于终端设备的至少两个第一上下文建立请求消息,每个第一上下文建立请求消息包括终端设备的关联标识、第二连接模式和用于实现第二连接模式的第一小区的标识,该第二连接模式用于指示DC连接模式;针对每个第一上下文建立请求消息,GW向管理第一小区的第二DU发送每个第一上下文建立请求消息;GW接收第二DU发送的第一上下文建立响应消息,并向CU发送第一上下文建立响应消息。
在第六方面中,在CU不知道DU和DU管理的服务小区的对应关系的情况下,GW可以将CU发送的用于实现第二连接模式的上下文建立请求消息分别发送给管理各小区的DU,并由管理各小区的DU来判断并执行响应处理,降低了CU的处理负担。另外,相比由GW决策至少两个小区是否可以用于实现第二连接模式以及由DU决策第一连接模式对应的配置信息是否可行的方案,该实现方式中由DU决策至少两个小区是否可以用于实现第一连接模式以及决策第二连接模式对应的配置信息是否可行的方案,在两个判断均为否的情况下该实现方式中DU只需反馈一条下上文建立失败消息,减少了信令的传输。
结合第六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第一上下文建立响应消息为第一上下文建立失败消息的情况下,第一上下文建立失败消息还包括第二DU的激活小区列表,第二DU管理的激活小区列表包括第二DU管理的至少一个激活小区的标识。这样CU可以从接收到的激活小区列表中选择能实现某个连接模式的小区的标识,提高了CU为UE配置该连接模式的效率。
第七方面,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还包括:GW接收CU发送的关于终端设备的至少两个第一上下文建立请求消息,每个第一上下文建立请求消息包括终端设备的关联标识和第二连接模式,每个第一上下文建立请求消息还包括用于实现第二连接模式的第一小区的标识,第二连接模式用于指示DC连接模式;针对至少两个第一上下文建立请求消息,GW分别向管理每个第一上下文建立请求消息包括的第一小区的第二DU发送第一上下文建立请求消息;针对至少两个第一上下文建立请求消息,GW根据接收到的至少一个第一上下文建立响应消息向CU反馈第二上下文建立响应消息,具体是:在GW接收到至少一个第二DU发送的第一上下文建立失败消息的情况下,向CU发送第二上下文建立失败消息;针对至少两个第一上下文建立请求消息,在GW接收到各个第二DU发送的第一上下文建立成功消息的情况下,向CU发送第二上下文建立成功消息。
在第七方面中,在CU不知道DU和DU管理的服务小区的对应关系的情况下,GW可以将CU发送的用于实现第二连接模式的上下文建立请求消息分别发送给管理各小区的DU,并由管理各小区的DU来判断并执行响应处理,降低了CU的处理负担。还能够在实现第二连接模式的场景中,GW能够对多个DU反馈的多个响应消息进行聚合,并向CU反馈一条响应消息,减少了CU的信令负荷。
结合第七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上下文建立失败消息包括第二DU的激活小区列表;第二上下文建立失败消息包括至少一个第二DU的激活小区列表,第二DU的激活小区列表包括第二DU管理的至少一个激活小区的标识。这样CU可以从接收到的激活小区列表中选择能实现某个连接模式的小区的标识,提高了CU为UE配置该连接模式的效率。
第八方面,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该通信方法应用于无线接入网系统中,无线接入网系统包括集中式单元CU、至少一个分布式单元DU和GW;该方法包括:GW接收第一DU发送的第一接口建立请求消息,并向CU发送第一接口建立请求消息;第一接口建立请求消息包括第一DU的标识和至少一个服务小区的标识,至少一个服务小区由第一DU管理;GW接收CU发送的第一接口建立响应消息,第一接口建立响应消息包括第一DU的标识和至少一个激活小区的标识,至少一个激活小区包含于至少一个服务小区中;GW向第一DU发送第二接口建立响应消息,第二接口建立响应消息包括至少一个激活小区的标识。
在第八方面中,在至少一个DU与CU之间增加GW的场景中,GW为CU和DU提供控制面服务,对于CU来说GW相当于是一个DU,对于DU来说GW相当于是一个CU,在CU与大量DU建立连接情况下,CU与GW之间的接口并不会增加,CU通过控制和管理GW以实现对大量DU的控制和管理,这样减轻了CU的接口信令开销。
第九方面,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该通信方法应用于无线接入网系统中,无线接入网系统包括集中式单元CU、至少一个分布式单元DU和GW;该方法包括:CU向GW发送第一消息,该第一消息包括至少两个小区的标识和连接模式,该第一消息用于查询至少两个小区所属的DU与连接模式是否匹配,该连接模式用于指示CA连接模式和DC连接模式中的至少一种;CU接收GW发送的第二消息,第二消息包括至少两个小区所属的DU与连接模式是否匹配的查询结果。
在第九方面中,CU不需要知道DU和DU管理的服务小区的对应关系,CU可以在发送上下文建立请求消息之前,通过与GW交互来确定CU所选择的至少两个小区是否可以用于实现某一类连接模式,提高了上下文建立成功的概率,也降低了CU的处理负担。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中,在至少两个小区所属的DU与连接模式不匹配的情况下,该第二消息还包括至少两个小区所属的至少一个DU的激活小区列表,该至少一个DU的激活小区列表包括至少一个DU中每个DU管理的至少一个激活小区的标识。这样CU可以从接收到的激活小区列表中选择能实现某个连接模式的小区的标识,提高了CU为UE配置该连接模式的效率。
第十方面,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该通信方法应用于无线接入网系统中,无线接入网系统包括集中式单元CU、至少一个分布式单元DU和GW;该方法包括:CU向GW发送第一上下文建立请求消息,该第一上下文建立请求消息包括终端设备的关联标识、第一连接模式和用于实现第一连接模式的至少两个小区的标识,该第一连接模式用于指示CA连接模式;CU接收GW发送的第一上下文建立失败消息。
在第十方面中,由于CU不需要知道DU和DU管理的服务小区的对应关系,是由GW来确定DU和DU管理的服务小区的对应关系,这样GW替代CU在连接模式配置过程中起决策作用,降低了CU的处理负担。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中,第一上下文建立失败消息还包括至少两个小区所属的至少一个DU的激活小区列表,至少一个DU的激活小区列表包括至少一个DU中每个DU管理的至少一个激活小区的标识。这样CU可以从接收到的激活小区列表中选择能实现某个连接模式的小区的标识,提高了CU为UE配置该连接模式的效率。
第十一方面,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CU,该通信方法应用于无线接入网系统中,无线接入网系统包括集中式单元CU、至少一个分布式单元DU和GW;该方法包括:CU向GW发送关于终端设备的至少两个第一上下文建立请求消息,每个第一上下文建立请求消息包括终端设备的关联标识和第二连接模式,每个第一上下文建立请求消息还包括用于实现第二连接模式的第一小区的标识,第二连接模式用于指示DC连接模式;CU接收GW发送的至少一个第一上下文建立响应消息。
在第十一方面中,CU不需要知道DU和DU管理的服务小区的对应关系,是由GW来确定DU和DU管理的服务小区的对应关系,这样GW替代CU在连接模式配置过程中起决策作用,降低了CU的处理负担。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中,在第一上下文建立响应消息为第一上下文建立失败消息的情况下,第一上下文建立失败消息还包括至少两个小区所属的至少一个DU的激活小区列表,至少一个DU的激活小区列表包括至少一个DU中每个DU管理的至少一个激活小区的标识。这样CU可以从接收到的激活小区列表中选择能实现某个连接模式的小区的标识,提高了CU为UE配置该连接模式的效率。
第十二方面,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该通信方法应用于无线接入网系统中,无线接入网系统包括集中式单元CU、至少一个分布式单元DU和GW;该方法由至少一个分布式单元中的任意一个DU执行,该方法包括:DU接收GW发送的关于为终端设备配置第一连接模式的至少一个第一上下文建立请求消息,该至少一个第一上下文建立请求消息包括终端设备的关联标识和第一连接模式,该至少一个第一上下文建立请求消息还包括用于实现第一连接模式的至少两个小区的标识;该第一连接模式用于指示CA连接模式和DC连接模式中的至少一种;DU判断至少两个小区是否由多个DU管理;在第一连接模式用于指示CA连接模式,且DU确定至少两个小区由多个DU管理的情况下,DU向GW发送第一上下文建立失败消息;在第一连接模式用于指示DC连接模式,且DU确定至少两个小区均由DU管理的情况下,DU向GW发送第一上下文建立失败消息。
例如,对于第一连接模式为CA连接模式(该连接模式用于指示至少两个小区需要由一个DU管理),这一情况下,至少一个第一上下文建立请求消息的数量为一个,该第一上下文建立请求消息包括终端设备的关联标识、第一连接模式、主小区的标识和至少一个辅小区的标识等。由于第一上下文请求消息是由GW发送的,且GW确定接收该第一上下文请求消息的DU是管理主小区的DU,所以接收到第一上下文请求消息的DU可以判断至少一个辅小区是否由自身管理,在DU确定至少一个辅小区不由自身管理的情况下(通过DU在自身管理的激活小区列表中一一查找至少一个辅小区的方式来确定),DU向GW发送第一上下文建立失败消息。
又如,对于第一连接模式为DC连接模式(该连接模式用于指示至少两个小区需要由多个DU管理),这一情况下,至少一个第一上下文建立请求消息的数量为两个,这两个第一上下文建立请求消息均包括终端设备的关联标识和第一连接模式。各自又包含了由CU选择的用于为终端设备实现DC连接模式的第一小区的标识等。由于第一上下文请求消息是由GW发送的,且GW确定接收该第一上下文请求消息的DU是管理该第一小区的DU,所以在DU接收到一个第一上下文请求消息之后,可以等待是否能接收到携带终端设备的关联标识和第一连接模式的其他第一上下文请求消息,在该DU接收到不止一个为终端设备配置DC连接模式的第一上下文建立请求消息、且所携带的第一小区的标识不同且均由该DU管理的情况下,DU向GW发送第一上下文建立失败消息。
在第十二方面中,在CU不知道DU和DU管理的服务小区的对应关系的情况下,GW可以将CU发送的用于实现第一业务的上下文建立请求消息发送给DU,并由DU来判断并执行响应处理,降低了CU的处理负担。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中,第一上下文建立失败消息还包括DU的激活小区列表,DU管理的激活小区列表包括DU管理的至少一个激活小区的标识。这样在GW将第一上下文建立失败消息发送给CU后,CU可以从接收到的激活小区列表中选择能执行某类型业务的小区的标识,提高了CU为UE配置该类型业务的效率。
第十三方面,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网关单元GW,该GW包含于无线接入网系统中,所述无线接入网系统还包括CU和至少一个分布式单元DU;所述GW,包括接收模块和发送模块: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第一DU发送的第一接口建立请求消息,所述第一接口建立请求消息包括所述第一DU的标识和至少一个服务小区的标识,所述至少一个服务小区由所述第一DU管理,所述第一DU是所述至少一个DU中的任意一个;
发送模块,用于向所述CU发送第二接口建立请求消息,所述第二接口建立请求消息包括所述GW的标识和所述至少一个服务小区的标识;
接收模块,还用于接收所述CU发送的第一接口建立响应消息,所述第一接口建立响应消息包括至少一个激活小区的标识,所述至少一个激活小区包含于所述至少一个服务小区中;
发送模块,还用于向所述第一DU发送第二接口建立响应消息,所述第二接口建立响应消息包括所述至少一个激活小区的标识。
可选的,GW还包括处理模块1003,用于在接收到所述第一接口建立请求消息之后,生成所述第二接口建立请求消息。
可选的,该GW还可以实现上述第一方面及其第一方面中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执行的方法。
第十四方面,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网关单元GW,该GW包含于无线接入网系统中,所述无线接入网系统还包括CU和至少一个分布式单元DU;所述GW,包括接收模块、处理模块和发送模块: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CU发送的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包括至少两个小区的标识和连接模式,所述第一消息用于查询所述至少两个小区所属的DU与连接模式是否匹配,所述连接模式用于指示CA连接模式和DC连接模式中的至少一种;
处理模块,用于查询所述至少两个小区所属的DU与连接模式是否匹配;
发送模块,用于向所述CU发送第二消息,所述第二消息包括所述至少两个小区所属的DU与连接模式是否匹配的查询结果。
可选的,该GW还可以实现上述第二方面及其第二方面中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执行的方法。
第十五方面,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网关单元GW,该GW包含于无线接入网系统中,所述无线接入网系统还包括CU和至少一个分布式单元DU;所述GW,包括接收模块、处理模块和发送模块: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CU发送的第一上下文建立请求消息,所述第一上下文建立请求消息包括终端设备的关联标识、第一连接模式和用于实现所述第一连接模式的至少两个小区的标识,所述第一连接模式用于指示CA连接模式;
处理模块,用于判断所述至少两个小区是否由一个DU管理;
发送模块,用于在所述处理模块确定所述至少两个小区由多个DU管理的情况下,向所述CU发送第一上下文建立失败消息。
可选的,该GW还可以实现上述第三方面及其第三方面中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执行的方法。
第十六方面,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网关单元GW,该GW包含于无线接入网系统中,所述无线接入网系统还包括CU和至少一个分布式单元DU;所述GW,包括接收模块、处理模块和发送模块: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CU发送的关于终端设备的至少两个第一上下文建立请求消息,每个第一上下文建立请求消息包括所述终端设备的关联标识和第二连接模式,所述每个第一上下文建立请求消息还包括用于实现所述第二连接模式的小区的标识,所述第二连接模式用于指示DC连接模式;
处理模块,用于用于判断所述至少两个小区是否由一个DU管理;
发送模块,用于在所述处理模块确定所述至少两个小区由一个DU管理的情况下,向所述CU发送第一上下文建立失败消息。
可选的,该GW还可以实现上述第四方面及其第四方面中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执行的方法。
第十七方面,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网关单元GW,该GW包含于无线接入网系统中,所述无线接入网系统还包括CU和至少一个分布式单元DU;所述GW,包括接收模块和发送模块: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CU发送的第一上下文建立请求消息,所述第一上下文建立请求消息包括终端设备的关联标识、第一连接模式和用于实现所述第一连接模式的至少两个小区的标识,所述第一连接模式用于指示CA连接模式,所述至少两个小区包括一个主小区和至少一个辅小区;
发送模块,用于向管理主小区的第二DU发送所述第一上下文建立请求消息;
接收模块,还用于接收所述第二DU发送的第一上下文建立响应消息;
发送模块,还用于向所述CU发送所述第一上下文建立响应消息。
可选的,该GW还可以实现上述第五方面及其第五方面中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执行的方法。
第十八方面,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网关单元GW,该GW包含于无线接入网系统中,所述无线接入网系统还包括CU和至少一个分布式单元DU;所述GW,包括接收模块和发送模块: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CU发送的关于终端设备的至少两个第一上下文建立请求消息,每个第一上下文建立请求消息包括终端设备的关联标识、第二连接模式和用于实现第二连接模式的第一小区的标识,所述第二连接模式用于指示DC连接模式;
发送模块,用于针对每个第一上下文建立请求消息,向管理所述第一小区的第二DU发送所述第一上下文建立请求消息;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第二DU发送的第一上下文建立响应消息,并向所述CU发送所述第一上下文建立响应消息。
可选的,该GW还可以实现上述第六方面及其第六方面中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执行的方法。
第十九方面,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网关单元GW,该GW包含于无线接入网系统中,所述无线接入网系统还包括CU和至少一个分布式单元DU;所述GW,包括接收模块和发送模块: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CU发送的关于终端设备的至少两个第一上下文建立请求消息,每个第一上下文建立请求消息包括所述终端设备的关联标识和第二连接模式,所述每个第一上下文建立请求消息还包括用于实现所述第二连接模式的第一小区的标识,所述第二连接模式用于指示DC连接模式;
发送模块,用于针对所述至少两个第一上下文建立请求消息,分别向管理每个第一上下文建立请求消息包括的所述第一小区的第二DU发送所述第一上下文建立请求消息;
发送模块,还用于针对所述至少两个第一上下文建立请求消息,在接收到至少一个第二DU发送的第一上下文建立失败消息的情况下,向所述CU发送所述第二上下文建立失败消息;
发送模块,还用于针对所述至少两个第一上下文建立请求消息,在接收到各个第二DU发送的第一上下文建立成功消息的情况下,向所述CU发送所述第二上下文建立成功消息。
可选的,GW还包括处理模块,用于针对所述至少两个第一上下文建立请求消息,根据接收到的至少一个第一上下文建立响应消息向CU发送第二上下文建立响应消息。
可选的,该GW还可以实现上述第七方面及其第七方面中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执行的方法。
第二十方面,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网关单元GW,该GW包含于无线接入网系统中,所述无线接入网系统还包括CU和至少一个分布式单元DU;所述GW,包括接收模块和发送模块: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第一DU发送的第一接口建立请求消息;
发送模块,用于向所述CU发送所述第一接口建立请求消息;所述第一接口建立请求消息包括所述第一DU的标识和至少一个服务小区的标识,所述至少一个服务小区由所述第一DU管理;
接收模块,还用于接收所述CU发送的第一接口建立响应消息,所述第一接口建立响应消息包括所述第一DU的标识和至少一个激活小区的标识,所述至少一个激活小区包含于所述至少一个服务小区中;
发送模块,还用于向所述第一DU发送第二接口建立响应消息,所述第二接口建立响应消息包括所述至少一个激活小区的标识。
可选的,该GW还可以实现上述第八方面及其第八方面中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执行的方法。
第二十一方面,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CU,该CU包含于无线接入网系统中,所述无线接入网系统还包括GW和至少一个分布式单元DU;所述CU,包括发送模块和接收模块:
发送模块,用于向所述GW发送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包括至少两个小区的标识和连接模式,所述第一消息用于查询所述至少两个小区所属的DU与连接模式是否匹配,所述连接模式用于指示CA连接模式和DC连接模式中的至少一种;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GW发送的第二消息,所述第二消息包括所述至少两个小区所属的DU与连接模式是否匹配的查询结果。
可选的,CU还包括处理模块,用于生成第一消息。
可选的,该CU还可以实现上述第九方面及其第九方面中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执行的方法。
第二十二方面,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CU,所述CU包含于无线接入网系统中,所述无线接入网系统还包括至少一个分布式单元DU和GW,所述CU包括发送模块和接收模块:
发送模块,用于向所述GW发送第一上下文建立请求消息,所述第一上下文建立请求消息包括终端设备的关联标识、第一连接模式和用于实现所述第一连接模式的至少两个小区的标识,第一连接模式用于指示CA连接模式;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GW发送的第一上下文建立失败消息。
可选的,CU还包括处理模块,用于生成第一上下文建立请求消息,以及还用于在接收到第一上下文建立失败消息之后执行下一步的操作。
可选的,该CU还可以实现上述第十方面及其第十方面中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执行的方法。
第二十三方面,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CU,所述CU包含于无线接入网系统中,所述无线接入网系统还包括至少一个分布式单元DU和GW,所述CU包括发送模块和接收模块:
发送模块,用于向所述GW发送关于终端设备的至少两个第一上下文建立请求消息,每个第一上下文建立请求消息包括所述终端设备的关联标识和第二连接模式,所述每个第一上下文建立请求消息还包括用于实现所述第二连接模式的第一小区的标识,所述第二连接模式用于指示DC连接模式;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GW发送的至少一个第一上下文建立响应消息。
可选的,CU还包括处理模块,用于生成所述至少两个第一上下文建立请求消息,以及还用于在接收到至少一个第一上下文建立响应消息之后执行下一步的操作。
可选的,该CU还可以实现上述第十一方面及其第十一方面中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执行的方法。
第二十四方面,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分布式单元,所述分布式单元DU包含于无线接入网系统中,所述无线接入网系统还包括CU和GW,所述DU包括接收模块、处理模块和发送模块: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GW发送的关于为终端设备配置第一连接模式的至少一个第一上下文建立请求消息,所述至少一个第一上下文建立请求消息包括终端设备的关联标识和第一连接模式,所述至少一个第一上下文建立请求消息还包括用于实现所述第一连接模式的至少两个小区的标识;所述第一连接模式用于指示CA连接模式和DC连接模式中的至少一种;
处理模块,用于判断所述至少两个小区是否由多个DU管理;
发送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一连接模式用于指示CA连接模式,且确定所述至少两个小区由多个DU管理的情况下,向所述GW发送第一上下文建立失败消息;
发送模块,还用于在所述第一连接模式用于指示DC连接模式,且确定所述至少两个小区均由所述DU管理的情况下,向所述GW发送第一上下文建立失败消息。
可选的,该DU还可以实现上述第十二方面及其第十二方面中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执行的方法。
第二十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装置。该通信装置可以为上述设备设计中的网关单元,或者为设置在网关单元中的芯片。该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和收发器;
收发器用于进行消息的接收和发送;
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
处理器用于执行存储器存储的指令,当处理器执行存储器存储的指令时,使通信装置执行上述第一方面、第二方面、第三方面、第四方面、第五方面、第六方面、第七方面、第八方面及其各方面中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执行的方法。
第二十六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装置。该通信装置可以为上述设备设计中的集中式单元CU,或者为设置在CU中的芯片。该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和收发器;
收发器用于进行消息的接收和发送;
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
处理器用于执行存储器存储的指令,当处理器执行存储器存储的指令时,使通信装置执行上述第九方面、第十方面、第十一方面及其各方面中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执行的方法。
第二十七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装置。该通信装置可以为上述设备设计中的分布式单元,或者为设置在分布式单元中的芯片。该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和收发器;
收发器用于进行消息的接收和发送;
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
处理器用于执行存储器存储的指令,当处理器执行存储器存储的指令时,使通信装置执行上述第十二方面及其第十二方面中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执行的方法。
第二十八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当计算机程序代码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第一方面、第二方面、第三方面、第四方面、第五方面、第六方面、第七方面、第八方面及其各方面中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第二十九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当计算机程序代码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第九方面、第十方面、第十一方面及其各方面中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第三十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当计算机程序代码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第十二方面及其第十二方面中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第三十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读存储介质,该可读存储介质用于存储指令,使上述第一方面、第二方面、第三方面、第四方面、第五方面、第六方面、第七方面、第八方面及其各方面中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被实现。
第三十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读存储介质,该可读存储介质用于存储指令,使上述第九方面、第十方面、第十一方面及其各方面中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被实现。
第三十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读存储介质,该可读存储介质用于存储指令,使上述第十二方面及其第十二方面中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被实现。
第三十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无线接入网系统,该无线接入网系统包括GW、CU和至少一个DU;其中,GW用于执行上述第一方面、第二方面、第三方面、第四方面、第五方面、第六方面、第七方面、第八方面及其各方面中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执行的方法;CU用于执行上述第九方面、第十方面、第十一方面及其各方面中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执行的方法;任意一个分布式单元用于执行上述第十二方面及其第十二方面中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执行的方法。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进行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5G通信系统中现有的CU-DU分离的网络侧架构示意图。
图2A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适用于本申请的5G通信系统中一种可能的CU-DU分离的网络侧架构示意图;
图2B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适用于本申请的5G通信系统中一种可能的CU-DU分离的网络侧架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网关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集中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分布式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其中,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表示前后关联的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例如,A/B可以表示A或B;本申请中的“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其中A,B可以是单数或者复数。并且,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是指两个或多于两个。“……中至少一个”是指所列出的各项或者任意数量的所列出的各项的任意组合方式,例如,“A、B和C中至少一个”是指下述情况之一:A,B,C,A和B,B和C,A和C,A、B和C这七种情况中的任一种。另外,为了便于清楚描述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采用了“第一”、“第二”等字样对功能和作用基本相同的相同项或相似项进行区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第一”、“第二”等字样并不对数量和执行次序进行限定,并且“第一”、“第二”等字样也并不限定一定不同。
此外,本申请实施例描述的网络架构以及连接模式场景是为了更加清楚的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限定,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知,随着网络架构的演变和新连接模式场景的出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对于类似的技术问题,同样适用。
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的名称或术语进行介绍。
请参见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5G通信系统中现有的CU-DU分离的网络侧架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5G通信系统包括5G核心网(5G core network,5GC)和连接5GC的无线接入网(radio access network,RAN)。图1中的RAN的架构包括基站,这里的基站可以为下一代基站(next generation NodeB,gNB)或者下一代演进型基站(next generation-evolved NodeB,ng-eNB)。基站可以通过NG接口与5GC连接,例如,NG接口可以包括NG-C(next generation control)接口和NG-U(next generation user)接口。为了便于说明,图1中仅示出了一个基站。可选的,与5GC连接的gNB和gNB之间、gNB和ng-eNB之间、或者ng-eNB和ng-eNB之间可以通过Xn接口进行连接。
在图1所示的现有的CU-DU分离的RAN的架构示意图中,一个基站可以包括一个CU和至少一个DU。比如,如图1所示的一个基站包括一个CU和两个DU。进一步的,一个CU可以包括一个集中式单元控制面(CU-control plane,CU-CP)和至少一个集中式单元用户面(CU-user plane,CU-UP)。其中,CU和DU之间可以通过F1接口进行连接,CU-CP和CU-UP之间可以通过E1接口进行连接,CU-CP和DU之间可以通过F1的控制面接口(F1-C)进行连接,CU-UP和DU之间可以通过F1的用户面接口(F1-U)进行连接。
在现有的RAN的架构示意图中,DU和CU建立连接的具体过程是:DU向CU发送F1建立请求消息,该F1建立请求消息携带DU的标识和该DU管理的至少一个服务小区的标识,相应的,该CU接收该F1建立请求消息;接着,CU从至少一个服务小区中选择出至少一个激活小区,并向该DU发送F1建立响应消息,该F1建立响应消息携带至少一个激活小区的标识。这样CU与每个与其建立连接的DU之间均建立了F1接口,在一个CU与大量DU建立连接的情况下,会造成CU的信令开销巨大,例如CU需要定时去检测每个DU的运行状态、每个DU的激活/去激活导致F1接口的建立/释放等。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方案中,RAN的架构中除了包括CU和至少一个DU之外,还包括网关(gateway,GW)单元。请一并参见图2A和图2B,提供了一种适用于本申请的5G通信系统中一种可能的CU-DU分离的网络侧架构示意图。其中,图2A和图2B所示的5G通信系统包括5GC和RAN。5GC和RAN之间的连接关系可以参见图1中的详细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在图2A和图2B所示的RAN的架构示意图中,RAN的架构可以包括一个CU、一个GW和至少一个DU。比如,如图2A和图2B所示的可以包括一个CU、一个GW和两个DU。其中,一个CU可以包括一个CU-CP和至少一个CU-UP,CU-CP和CU-UP之间可以通过E1接口进行连接。
请参见图2A,对于控制面而言,DU和GW之间可以通过F1-C进行连接,CU-CP和GW之间可以通过F1-C进行连接。对于用户面而言,CU-UP和DU之间可以通过F1-U进行连接。这样,DU和CU-UP可以直接交互用户面的数据,DU和CU-CP之间通过GW来交互控制面的信令。
请参见图2B,DU和GW之间可以通过F1接口进行连接。CU和GW之间可以通过F1接口进行连接,具体包括CU-CP和GW之间可以通过F1-C进行连接;CU-UP和DW之间可以通过F1-U进行连接。这样,DU和CU之间通过GW来交互用户面的数据和控制面的信令。
可选的,图2A或图2B中RAN的架构中包含的GW的数量可以为多个、DU的数量为多个。上述一个CU与多个GW中的每个GW相连,且一个DU只能与一个GW相连。这一架构中针对每个GW而言,均有与该GW相连的一个CU和至少一个DU,三者之间的具体连接关系可以参考图2A或图2B中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基于图2A或者图2B的架构,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案中,GW接收第一DU(这里的第一DU是至少一个DU中的任意一个)发送的第一接口建立请求消息,第一接口建立请求消息包括第一DU的标识和由第一DU管理的至少一个服务小区的标识;GW向CU发送第二接口建立请求消息,第二接口建立请求消息包括GW的标识和该至少一个服务小区的标识;GW接收CU发送的第一接口建立响应消息,第一接口建立响应消息包括至少一个激活小区的标识,至少一个激活小区包含于该至少一个服务小区中;GW向第一DU发送第二接口建立响应消息,第二接口建立响应消息包括该至少一个激活小区的标识。基于图2A或者图2B的架构,在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种可能的实施方案中,GW接收第一DU发送的第一接口建立请求消息,并向CU发送第一接口建立请求消息;第一接口建立请求消息包括第一DU的标识和至少一个服务小区的标识,该至少一个服务小区由第一DU管理;GW接收CU发送的第一接口建立响应消息,第一接口建立响应消息包括第一DU的标识和至少一个激活小区的标识,该至少一个激活小区包含于该至少一个服务小区中;GW向第一DU发送第二接口建立响应消息,第二接口建立响应消息包括该至少一个激活小区的标识,第一DU与该至少一个激活小区的对应关系是GW根据第一DU的标识和该至少一个服务小区的标识的对应关系确定的。
以上两种可能的实现方案应用于在至少一个DU与CU之间增加GW的场景中,GW为CU和DU提供控制面服务,对于CU来说GW相当于是一个DU,对于DU来说GW相当于是一个CU,在CU与大量DU建立连接情况下,CU与GW之间的接口并不会增加,CU通过控制和管理GW以实现对大量DU的控制和管理,这样减轻了CU的接口信令开销。
图2A或者图2B所示的架构可选的还包括终端设备,本申请实施例所涉及的终端设备可以包括各种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手持设备、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计算设备或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其它处理设备;还可以包括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用户单元(subscriber unit)、蜂窝电话(cellular phone)、智能电话(smart phone)、无线数据卡、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电脑、平板型电脑、无线调制解调器(modem)、手持设备(handheld)、膝上型电脑(laptop computer)、无绳电话(cordlessphone)或者无线本地环路(wireless local loop,WLL)台、机器类型通信(machine typecommunication,MTC)终端、移动台(mobile station,MS)、终端设备(terminal device)或者中继用户设备等。其中,中继用户设备例如可以是5G家庭网关(residential gateway,RG)。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设备以UE为例进行介绍。
本申请实施例所涉及的RAN主要负责空口侧的无线资源管理、服务质量(qualityof service,QoS)管理、数据压缩和加密等功能。可选的,图2A或图2B的RAN架构中的CU和至少一个DU包含于基站中,这里的基站可以为gNB或者ng-eNB。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的GW可以将接收到的DU发送的消息转发给CU,以及将接收到的CU发送的消息转发给DU,以及在图3至图8所示实施例中GW可以确定DU和激活小区列表的对应关系,这样现有方案中CU的部分决策权转移给了GW。本申请实施例对GW的名称不做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所涉及的CU为图2B架构下的CU或者为图2A架构下的CU-CP,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CU和DU的功能切分可以按照协议栈进行切分。其中,一种可能的方式是将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以及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acket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PDCP)层和连接模式数据适应(service data adaptationprotocol,SDAP)层部署在CU。无线链路层控制协议(radio link control,RLC)、媒体接入控制(media access control,MAC)、物理层(physical layer,PHY)部署在DU。相应地,CU具有RRC、PDCP和SDAP的处理能力。DU具有RLC、MAC、和PHY的处理能力。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功能切分只是一个例子,还有可能有其他切分的方式。例如,CU包括RRC、PDCP、RLC和SDAP的处理能力,DU具有MAC、和PHY的处理能力。又例如CU包括RRC、PDCP、RLC、SDAP和部分MAC(例如加MAC包头)的处理能力,DU具有PHY和部分MAC(例如调度)的处理能力。CU、DU的名字可能会发生变化,只要能实现上述功能的都可以看做是本申请中的CU、DU。CU-CP具有CU的控制面功能,例如,RRC的处理能力和PDCP中的控制面处理能力。CU-UP具有CU的用户面功能,例如,SDAP的处理能力和PDCP中的用户面处理能力。
又一需要说明的是,对本申请实施例中涉及的载波聚合(carrier aggregation,CA)和双连接(dual-connectivity,DC)进行说明:
1、CA是将多个连续或非连续的载波单元(component carrier,CC)聚合成更大的带宽,有效提高上下行传输速率。每个CC对应一个独立的小区(cell)。配置了CA连接模式的UE与一个主小区(primarycell,pcell)和至少一个辅小区(secondary cell,scell)相连。主小区是工作在主频带上的小区。UE在该小区进行初始连接建立过程,或连接重建立过程。辅小区是工作在辅频带上的小区。一旦RRC连接建立,辅小区就可能被配置以提供额外的无线资源。其中,为UE实现CA连接模式的全部小区需要由一个DU管理。CU可以根据UE上报的测量报告,为UE配置CA连接模式。
现有的方案中,基于图1的所示的架构为UE配置CA连接模式的具体过程是:CU结合UE上报的测量报告,并根据DU和DU的激活小区列表的对应关系,选择同由一个DU管理的两个小区,并向DU发送UE上下文建立/修改请求消息,该UE上下文建立/修改请求消息包括UE的关联标识、主小区的标识、辅小区的标识和CA连接模式的相关配置信息;DU接收到该上下文建立/修改请求消息之后,按照相关配置信息进行配置,在配置之后反馈上下文建立/修改响应消息,该上下文建立/修改响应消息可以为上下文建立/修改成功消息或者为上下文建立/修改失败消息。例如,在该DU无法按照CA连接模式的相关配置信息进行配置的情况下,DU反馈上下文建立/修改失败消息,并在该上下文建立失败消息中携带失败的原因(cause)值,例如该原因值为小区不可用(cell not available);若该DU可以按照CA连接模式的相关配置信息进行配置的情况下,DU反馈上下文建立/修改成功消息。
2、DC是指UE与RAN的通信可以由两个不同节点提供资源,一个充当主节点(mainnode,MN),即主基站,另一个充当辅节点(secondary node,SN),即辅基站。主基站和辅基站经由网络接口连接,并且至少主基站连接到核心网络。配置了DC连接模式的UE可以与主基站中的一个小区和辅基站中的一个小区相连。CU可以根据UE上报的测量报告,为UE配置DC连接模式。
现有的方案中,基于图1的所示的架构为UE配置DC连接模式的具体过程是:CU结合UE上报的测量报告,以及根据DU和DU的激活小区列表的对应关系,选择由不同DU管理的两个小区C01和C02,比如,DU1管理C01、DU2管理C02,CU分别向DU1和DU2发送UE上下文建立/修改请求消息,向DU1发送的上下文建立/修改请求消息包括UE的关联标识、C01和DC连接模式的配置信息,向DU2发送的上下文建立请求消息包括UE的关联标识、C02和DC连接模式的相关配置信息;DU1和DU2分别按照接收到的相关配置信息进行配置,DU1和DU2分别在配置之后向CU反馈上下文建立/修改响应消息,反馈的每个上下文建立/修改响应消息可以为上下文建立/修改成功消息或者为上下文建立/修改失败消息。例如,若该DU1无法按照DC连接模式的相关配置信息进行配置,则可以反馈上下文建立失败消息,并在该上下文建立失败消息中携带失败的原因(cause)值,例如该原因值为小区不可用;若该DU1可以按照DC连接模式的相关配置信息进行配置的情况下,DU反馈上下文建立/修改成功消息。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的连接模式除了CA连接模块和DC连接模式之外,还可以是多连接模式,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其中,多连接是指UE与RAN的通信可以由三个或者三个以上不同节点提供资源,一个充当MN,即主基站;其他各个节点充当SN,即辅基站。配置了多连接模式的UE可以与主基站中的至少一个小区和辅基站中的至少两个小区相连。
又一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涉及的DC可以包括但不限定于以下几种情况:
NE-DC(NR-E-UTRA dual connectivity):也就是NR gNB作为MN,LTE eNB作为SN,NR gNB连接的是NR的核心网5GC。
NGEN-DC(NG-RAN E-UTRA-NR dual connectivity):也就是ng-eNB作为MN,NR gNB作为SN,ng-eNB连接的是NR的核心网5GC。
NR-DC(NR-NR dual connectivity):NG-RAN支持NR-NR双连接(NR-DC),其中UE连接到充当MN的一个gNB和充当SN的另一个gNB。
又一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涉及的UE的关联标识可以包括:gNB-CU UEF1AP ID(gNB-CU UE F1application protocol identification)和gNB-DU UE F1AP ID(gNB-DU UE F1application protocol identification)。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的上下文建立/修改请求消息可以为UE上下文建立/修改请求消息;上下文建立/修改响应消息可以为UE上下文建立/修改响应消息;上下文建立/修改失败消息可以为UE上下文建立/修改失败消息。例如,UE上下文建立请求消息为:UE contextsetup request;UE上下文建立响应消息UE context setup response、UE上下文建立失败消息为:UE context setup failure;UE上下文修改请求消息为:UE contextmodification request;UE上下文修改响应消息UE context modification response、UE上下文修改失败消息为:UE context modification failure。
又一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涉及的“至少一个服务小区的标识”可以以服务小区列表的形式出现,例如服务小区列表1包括:
>>>cell 1ID
>>>cell 2ID
>>>cell 3ID
接着,CU反馈的“至少一个激活小区的标识”是CU从“至少一个服务小区的标识”中选择出来的,这样所确定的至少一个激活小区中的每个激活小区是包含于至少一个服务小区中的。激活小区是指可以提供通信服务的小区。“至少一个激活小区的标识”可以以激活小区列表的形式出现,例如,以服务小区列表1为例,CU反馈的激活小区列表可以包括:
>>>cell 1ID
>>>cell 2ID
本申请实施例对“至少一个服务小区的标识”和“至少一个激活小区的标识”的形式不做限定。
接下来将结合附图3-附图9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进行详细的介绍。
基于本申请图2A或图2B所示的架构示意图,请参见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通信方法涉及的设备有:第一DU、第二DU、GW和CU,其中第一DU为至少一个DU中的任意一个,第二DU是GW根据上下文建立请求中包括的小区的标识确定的。图3所示实施例可以应用于第一DU、GW和CU建立通信接口的场景中,并在这一场景下,CU通过与GW交互来确定CU所选择的至少两个小区是否可以用于实现某一类连接模式。图3所示的方法包括步骤301至步骤310。
301,第一DU向GW发送第一接口建立请求消息。
相应的,GW接收第一DU发送的第一接口建立请求消息。
其中,第一接口建立请求消息包括第一DU的标识和至少一个服务小区的标识,至少一个服务小区由第一DU管理。
举例来说,请参见表1,第一接口建立请求消息中包含DU1(是指第一DU的标识)和DU1管理的各个服务小区的标识(这里具体包括C1、C2、C3和C4)。
表1
DU的标识 DU管理的服务小区列表
DU1 C1、C2、C3、C4
302,GW向CU发送第二接口建立请求消息。
相应的,CU接收GW发送的第二接口建立请求消息。第二接口建立请求消息包括GW的标识和至少一个服务小区的标识。
举例来说,以表1为例,请参见表2,第二接口建立请求消息包含GW1(是指图3所示实施例中GW的标识)和DU1管理的各个服务小区的标识(这里具体包括C1、C2、C3和C4)。
表2
GW的标识 DU管理的服务小区列表
GW1 C1、C2、C3、C4
303,CU向GW发送第一接口建立响应消息。
相应的,GW接收CU发送的第一接口建立响应消息。
其中,CU从至少一个服务小区中选出至少一个激活小区,第一接口建立响应消息包括至少一个激活小区的标识,至少一个激活小区包含于至少一个服务小区中。
304,GW向第一DU发送第二接口建立响应消息。
相应的,第一DU接收GW发送的第二接口建立响应消息。
其中,第二接口建立响应消息包括至少一个激活小区的标识。具体实现过程中,GW可以确定每个激活小区包含于哪个“至少一个服务小区”中,进而确定管理“至少一个服务小区”的DU的标识,进而实现向该DU发送第二接口建立响应消息。
针对步骤301至步骤304的方案,CU不需要确定管理至少一个服务小区的是哪一个DU;只要根据第二接口建立请求消息中携带的GW的标识,向该GW反馈至少一个激活小区的标识即可。这样在至少一个DU与CU之间增加GW的场景中,GW为CU和DU提供控制面服务,对于CU来说GW相当于是一个DU,对于DU来说GW相当于是一个CU,在CU与大量DU建立连接情况下,CU与GW之间的接口并不会增加,CU通过控制和管理GW以实现对大量DU的控制和管理,这样减轻了CU的接口信令开销。
305,CU向GW发送第一消息。
相应的,GW接收CU发送的第一消息。
其中,第一消息包括至少两个小区的标识和连接模式,第一消息用于查询至少两个小区所属的DU与连接模式是否匹配。连接模式用于指示CA连接模式和DC连接模式中的至少一种。在CA连接模式下,该至少两个小区由一个DU管理;在DC连接模式下,该至少两个小区中的各个小区分别由一个DU管理。
例如,在CA连接模式下,第一消息包括两个小区的标识为C2和C6,以及包括S1(这里的S1用于指示CA连接模式)。
例如,在DC连接模式下,第一消息包括两个小区的标识为C2和C5,以及包括S2(这里的S2用于指示DC连接模式)。
实际中,CU所选择的至少两个小区是根据UE反馈的测量报告来确定的。具体是该测量报告中包括了UE监测到多个小区的参考信号强度的该多个小区的标识,CU根据需要为UE配置CA或DC连接模式,选择至少两个小区,生成并发送第一消息。
306,GW向CU发送第二消息。
相应的,CU接收GW发送的第二消息。
其中,第二消息包括至少两个小区所属的DU与连接模式是否匹配的查询结果。
由于GW可以确定管理至少一个服务小区的是哪一个DU,进而可以确定第一消息中包含的至少两个小区是由一个DU管理,还是由多个DU管理。接着,GW再判断至少两个小区所属的DU与连接模式是否匹配;这里的查询结果用于指示至少两个小区所属的DU与连接模式相匹配或者至少两个小区所属的DU与连接模式不匹配。
其中,在至少两个小区所属的DU与连接模式相匹配的情况下,表示该至少两个小区能够用于实现该连接模式;在至少两个小区所属的DU与连接模式不匹配的情况下,表示该至少两个小区不能够用于实现该连接模式。
可选的,在至少两个小区所属的DU与连接模式不匹配的情况下,第二消息还包括至少两个小区所属的至少一个DU的激活小区列表,至少一个DU的激活小区列表包括至少一个DU中每个DU管理的至少一个激活小区的标识。
例如,连接模式用于指示CA连接模式,第一消息携带两个小区的标识C2和C6;GW确定管理C2的DU为DU1,管理C6的DU为DU2;这样C2和C6所属的DU与CA连接模式是不匹配的,则GW发送的第二消息除了包括查询结果之外,还包括以下至少一项:DU的标识DU1和DU1管理的激活小区列表、DU的标识DU2和DU2管理的激活小区列表,以使CU从接收到的激活小区列表中选择能实现CA连接模式的小区的标识。
又如,连接模式用于指示DC连接模式,第一消息携带两个小区的标识C2和C5;GW确定管理C2和C5的DU均是DU1;这样C2和C5所属的DU与DC连接模式是不匹配的,则GW发送的第二消息除了包括查询结果之外,还包括DU的标识DU1和DU1管理的激活小区列表,以使CU再次选择的用于实现DC连接模式的小区的不是由一个DU管理。
进一步的,在CU接收到的第二消息为至少两个小区所属的DU与连接模式不匹配的查询结果、且第二消息中不携带DU的激活小区列表的情况下,CU可以重新选择至少两个小区再次执行步骤305,以确定出与连接模式相匹配的至少两个小区。
在CU接收到的第二消息为至少两个小区所属的DU与连接模式不匹配的查询结果、且第二消息中携带DU的激活小区列表的情况下,对于CA连接模式,CU可以从携带的激活小区列表中选择出与CA连接模式相匹配的至少两个小区,进而实现所选择的至少两个小区属于一个DU管理,接着继续执行步骤307及后续步骤;对于DC连接模式,CU可以从激活小区列表选择一个小区、再选择一个不属于该激活小区中的小区,进而实现所选择的两个小区由不同的DU管理,接着继续执行步骤307及后续步骤。
这样CU通过步骤305和步骤306的方式可以较快地确定出与连接模式相匹配的至少两个小区。若CU在不执行步骤305和步骤306而执行步骤307,则有可能存在CU所选择的至少两个小区与连接模式不相匹配的情况发生,但由于上下文建立请求消息包含的信元较多,会消耗大量的接口资源,影响了为UE配置某一个连接模式的效率。
307,CU向GW发送上下文建立请求消息。
相应的,GW接收CU发送的该上下文建立请求消息。
308,GW向第二DU发送上下文建立请求消息。
相应的,第二DU接收GW发送的上下文建立请求消息。
309,第二DU向GW发送上下文建立响应消息。
相应的,GW接收第二DU发送的该上下文建立响应消息。
310,GW向CU发送上下文建立响应消息。
相应的,CU接收GW发送的该上下文建立响应消息。
针对步骤307至步骤310而言,GW起到转发作用。通过步骤305和306,CU可以确定与连接模式相匹配的至少两个小区的标识,并通过步骤307向GW发送上下文建立请求消息。CU发送的上下文请求消息、DU反馈的上下文建立响应消息与现有技术方案中的相同,具体可以参见上述关于CA连接模式和DC连接模式中的详细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第二DU与GW、CU建立通信接口的过程是在步骤307之前完成的,具体可以参考第一DU与GW、CU建立通信接口的详细描述,在此不再赘述。这里涉及的第二DU与CU所选择的至少两个小区的标识和连接模式相关,第二DU与第一DU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具体由管理每个小区的DU是哪个来决定。
例如,在CA连接模式下,至少两个小区中包含一个主小区和至少一个辅小区,第二DU是管理该一个主小区和至少一个辅小区的DU。
又如,在DC连接模式下,第二DU是两个小区中每个小区对应的DU中的任意一个,例如,以两个小区为例,分别为C2和C6,GW确定管理C2的DU为DU1,管理C6的DU为DU2,则第二DU是DU1和DU2中的任意一个;对于步骤308而言,GW分别向DU1和DU2发送上下文建立请求消息(可选的,在发送顺序上不分先后),对于步骤309而言,DU1和DU2分别向GW发送上下文建立响应消息,通过步骤310GW将接收到的响应消息分别发送给CU。
本申请实施例中涉及的上下文建立请求消息和上下文建立响应消息,还可以为上下文修改请求消息和上下文修改响应消息,本申请实施例对请求消息和响应消息的名称不做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图3实施例中的步骤301至步骤304的方案可以独立实现,步骤305至步骤310的方案不限于在执行步骤301至步骤304的方案之后执行,可以在DU与GW已建立通信接口、以及GW与CU已建立通信接口的情况下独立实现。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可选的,在步骤305之前还可以执行其他步骤。
在图3所示实施例中,一方面,在至少一个DU与CU之间增加GW的场景中,GW为CU和DU提供控制面服务,对于CU来说GW相当于是一个DU,对于DU来说GW相当于是一个CU,在CU与大量DU建立连接情况下,CU与GW之间的接口并不会增加,CU通过控制和管理GW以实现对大量DU的控制和管理,这样减轻了CU的接口信令开销。另一方面,CU不需要知道DU和DU管理的服务小区的对应关系,是由GW来确定DU和DU管理的服务小区的对应关系,这样GW替代CU在连接模式配置过程中起决策作用,CU可以在发送上下文建立请求消息之前,通过与GW交互来确定CU所选择的至少两个小区是否可以用于实现某一类连接模式,提高了上下文建立成功的概率,也降低了CU的处理负担。
基于本申请图2A或图2B所示的架构示意图,请参见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另一种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通信方法涉及的设备有:第一DU、第二DU、GW和CU,其中第一DU为至少一个DU中的任意一个,第二DU是GW根据上下文建立请求消息中包括的小区的标识确定的。图4所示实施例可以应用于第一DU、GW和CU建立通信接口的场景中。另在这一场景下,CU可以将选择的用于实现第一连接模式的至少两个小区通过上下文建立请求消息发送给GW,并由GW来判断并执行响应处理。图4所示的方法包括步骤401至步骤410。
401,第一DU向GW发送的第一接口建立请求消息。
相应的,GW接收第一DU发送的第一接口建立请求消息。
402,GW向CU发送第二接口建立请求消息。
相应的,CU接收GW发送的第二接口建立请求消息。
403,CU向GW发送第一接口建立响应消息。
相应的,GW接收CU发送的第一接口建立响应消息。
404,GW向第一DU发送第二接口建立响应消息。
相应的,第一DU接收GW发送的第一接口建立响应消息。
其中,步骤401至步骤404可以参见图3所示实施例中对应步骤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405,CU向GW发送第一上下文建立请求消息。
相应的,GW接收CU发送的第一上下文建立请求消息。
步骤405至步骤410应用于CU为了让UE配置第一连接模式的场景中,其中,第一上下文建立请求消息包括终端设备的关联标识、第一连接模式和用于实现第一连接模式的至少两个小区的标识,第一连接模式用于指示CA连接模式。在CA连接模式下,该至少两个小区由一个DU管理。
实际中,该第一上下文建立请求消息还包括UE的关联标识,CU是为该UE请求配置CA连接模式;以及还包括第一连接模式的配置信息,这里的配置信息与现有技术方案中的配置方式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406,GW判断至少两个小区是否由一个DU管理。
由于GW可以确定管理至少一个服务小区的是哪一个DU,进而可以确定第一消息中包含的至少两个小区是否由一个DU管理,以确定至少两个小区所属的DU与第一连接模式是否匹配。
若GW确定至少两个小区由一个DU管理,则表示至少两个小区所属的DU与第一连接模式相匹配,执行步骤408。这一情况,将DU用第二DU表示,以与第一DU进行区分。另外,第二DU与上述第一DU可以是同一个DU,也可以是不同的DU,这与管理“至少两个小区”的DU有关,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若GW确定至少两个小区不由一个DU管理,则表示至少两个小区所属的DU与第一连接模式不匹配,执行步骤407。例如至少两个小区中部分小区由DU1管理,部分小区由DU2管理,而DU1和DU2是不同的DU。又如至少两个小区中管理每个小区的DU各不相同。以上举例情况均属于至少两个小区不由一个DU管理的情况。
407,GW向CU发送第一上下文建立失败消息。
相应的,CU接收GW发送的第一上下文建立失败消息。
在GW确定至少两个小区不由一个DU管理的情况下,表示该至少两个小区不能够用于实现该第一连接模式,进而GW向CU发送第一上下文建立失败消息。
可选的,第一上下文建立失败消息还包括至少两个小区所属的至少一个DU的激活小区列表,至少一个DU的激活小区列表包括至少一个DU中每个DU管理的至少一个激活小区的标识。
例如,在CA连接模式下,第一上下文建立请求消息携带两个小区的标识C2和C6;GW确定管理C2的DU为DU1,管理C6的DU为DU2;这样C2和C6所属的DU不是同一个,则GW向CU发送第一上下文建立失败消息,该第一上下文建立失败消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DU的标识DU1和DU1管理的激活小区列表、DU的标识DU2和DU2管理的激活小区列表,以使CU从接收到的激活小区列表中选择能被该UE实现CA连接模式的小区的标识。
与GW不执行步骤406的判断的方案相比,通过GW判断至少两个小区是否由一个DU管理的方式,可以在至少两个小区与连接模式不匹配的情况下减少GW与DU之间交互的上下文建立请求和响应消息,图4实施例的方案更节省接口资源。
408,GW向第二DU发送第一上下文建立请求消息。
相应的,第二DU接收GW发送的第一上下文建立请求消息。
在GW确定至少两个小区由一个DU管理的情况下,且这一个DU用第二DU表示,则GW将接收到的第一上下文建立请求消息发送给第二DU。第二DU与GW、CU建立通信接口的过程是在步骤405之前完成的,具体可以参考第一DU与GW、CU建立通信接口的详细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409,第二DU向GW发送第二上下文建立响应消息。
相应的,GW接收第二DU发送的第二上下文建立响应消息。
410,GW向CU发送第二上下文建立响应消息。
相应的,CU接收GW发送的第二上下文建立响应消息。
针对步骤409和步骤410,GW起到转发第二上下文建立响应消息的作用。这里的第二上下文建立响应消息可以为第二上下文建立成功消息或者第二上下文建立失败消息。其中,第二DU反馈的第二上下文建立响应消息与现有技术方案中的相同,具体可以参见上述关于CA连接模式中的详细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可选的,第二上下文建立失败消息还可以携带第二DU的标识和第二DU管理的激活小区的列表,以便于CU从该激活小区的列表中选择均由第二DU管理的至少两个小区,以实现CA连接模式,或者以便于CU选择均不属于激活小区的列表的小区实现CA连接模式,提高了CU所选择的至少两个小区由一个DU管理的概率。
需要说明的是,图4实施例中的步骤401至步骤404的方案可以独立实现,步骤405至步骤410的方案不限于在执行步骤401至步骤404的方案之后执行,可以在DU与GW已建立通信接口、以及GW与CU已建立通信接口的情况下独立实现。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可选的,在步骤405之前还可以执行其他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中涉及的上下文建立请求消息和上下文建立响应消息,还可以为上下文修改请求消息和上下文修改响应消息,本申请实施例对请求消息和响应消息的名称不做限定。
在图4所示实施例中,一方面,在至少一个DU与CU之间增加GW的场景中,GW为CU和DU提供控制面服务,对于CU来说GW相当于是一个DU,对于DU来说GW相当于是一个CU,在CU与大量DU建立连接情况下,CU与GW之间的接口并不会增加,CU通过控制和管理GW以实现对大量DU的控制和管理,这样减轻了CU的接口信令开销。另一方面,CU不需要知道DU和DU管理的服务小区的对应关系,是由GW来确定DU和DU管理的服务小区的对应关系,例如在为UE配置CA连接模式的场景中,由GW判断用于实现CA连接模式的至少两个小区是否属于一个DU管理,这样GW替代CU在连接模式配置过程中起决策作用,降低了CU的处理负担。
基于本申请图2A或图2B所示的架构示意图,请参见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另一种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通信方法涉及的设备有:第一DU、第二DU、第三DU、GW和CU,其中第一DU为至少一个DU中的任意一个,第二DU、第三DU是由GW根据上下文建立请求消息中包括的小区的标识确定的。图5所示实施例可以应用于第一DU、GW和CU建立通信接口的场景中。另在这一场景下,CU可以将CU选择的用于实现第二连接模式的至少两个小区分别通过上下文建立请求消息发送给GW,并由GW来判断并执行响应处理。图5所示的方法包括步骤501至步骤510b。
501,第一DU向GW发送的第一接口建立请求消息。
相应的,GW接收第一DU发送的第一接口建立请求消息。
502,GW向CU发送第二接口建立请求消息。
相应的,CU接收GW发送的第二接口建立请求消息。
503,CU向GW发送第一接口建立响应消息。
相应的,GW接收CU发送的第一接口建立响应消息。
504,GW向第一DU发送第二接口建立响应消息。
相应的,第一DU接收GW发送的第一接口建立响应消息。
其中,步骤501至步骤504可以参见图3所示实施例中对应步骤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505a,CU向GW发送第一上下文建立请求消息A。
相应的,GW接收CU发送的第一上下文建立请求消息A。
505b,CU向GW发送第一上下文建立请求消息B。
相应的,GW接收CU发送的第一上下文建立请求消息B。
步骤505a至步骤510a应用于CU为了让UE实现第二连接模式的场景中,第二连接模式用于指示DC连接模式,在DC连接模式下,该至少两个小区中的各个小区分别由一个DU管理。
例如,在DC连接模式下,图5所示实施例中以用于实现第二连接模式的小区数量为两个。针对步骤505a和步骤505b而言,CU向GW分别发送两个上下文建立请求消息。第一上下文建立请求消息A包括UE的关联标识、第二连接模式和被该UE用于实现第二连接模式的小区的标识C51,第一上下文建立请求消息B包括UE的关联标识、第二连接模式和被该UE用于实现第二连接模式的小区的标识C52。
实际中,该第一上下文建立请求消息A还包括第二连接模式的配置信息A,该第一上下文建立请求消息B还包括第二连接模式的配置信息B。这里的配置信息与现有技术方案的配置方式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其中,步骤505a和步骤505b在执行顺序上并无先后之分。
506,GW判断这两个小区是否由一个DU管理。
其中,GW可以从接收到的多个上下文建立请求消息中依据UE的关联标识和第二连接模式筛选出这两个上下文建立请求消息。
由于GW可以确定至少一个服务小区的是由哪一个DU管理,进而可以确定第一上下文建立请求消息A中管理C51的DU的标识,这里用第二DU表示,同样可以确定第一上下文建立请求消息B中管理C52的DU的标识,这里用第三DU表示。这里的第二DU与上述第一DU可以是同一个DU,也可以是不同的DU;第三DU与上述第一DU可以是同一个DU,也可以是不同的DU;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若第二DU和第三DU是同一个DU,则表示至少两个小区所属的DU与第二连接模式不匹配,GW执行步骤507a和步骤507b。
若第二DU和第三DU是不同的DU,则表示至少两个小区所属的DU与第二连接模式相匹配,GW执行步骤508a和步骤508b。
第二DU与GW、CU建立通信接口的过程是在步骤505a之前完成的,具体可以参考第一DU与GW、CU建立通信接口的详细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第三DU与GW、CU建立通信接口的过程是在步骤505b之前完成的,具体可以参考第一DU与GW、CU建立通信接口的详细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507a,GW向CU发送第一上下文建立失败消息A。
相应的,CU接收GW发送的第一上下文建立失败消息A。
507b,GW向CU发送第一上下文建立失败消息B。
相应的,CU接收GW发送的第一上下文建立失败消息B。
其中,步骤505a和步骤505b在执行顺序上并无先后之分。
在GW确定C51和C52由一个DU管理的情况下,表示C51和C52不能够用于实现该第二连接模式,进而GW向CU分别发送第一上下文建立失败消息A和第一上下文建立失败消息B。
步骤507a和步骤507b的另一种实现方式是:GW向CU发送一个上下文建立失败消息。
可选的,第一上下文建立失败消息还包括管理C51和C52的DU的激活小区列表,该DU的激活小区列表包括该DU管理的至少一个激活小区的标识。
与GW不执行步骤506a和步骤506b的方案相比,通过GW判断至少两个小区是否由一个DU管理的方式,可以减少在至少两个小区与连接模式不匹配的情况下GW与DU之间交互的上下文建立请求和响应消息,图5实施例的方案更节省接口资源。
508a,GW向第二DU发送第一上下文建立请求消息A。
相应的,第二DU接收GW发送的第一上下文建立请求消息A。
508b,GW向第三DU发送第一上下文建立请求消息B。
相应的,第三DU接收GW发送的第一上下文建立请求消息B。
其中,步骤508a和步骤508b在执行顺序上并无先后之分。
509a,第二DU向GW发送第二上下文建立响应消息A。
相应的,GW接收第二DU发送的第二上下文建立响应消息A。
509b,第三DU向GW发送第二上下文建立响应消息B。
相应的,GW接收第二DU发送的第二上下文建立响应消息B。
其中,步骤509a和步骤509b在执行顺序上并无先后之分。
510a,GW向CU发送第二上下文建立响应消息A。
相应的,CU接收GW发送的第二上下文建立响应消息A。
510b,GW向CU发送第二上下文建立响应消息B。
相应的,CU接收GW发送的第二上下文建立响应消息B。
其中,步骤510a和步骤510b在执行顺序上并无先后之分。
针对步骤509a至步骤510a的方案和步骤509b至步骤510b的方案,GW起到转发第二上下文建立响应消息的作用。第二上下文建立响应消息A与第二上下文建立响应消息B是相同类型的消息,以第二上下文建立响应消息A为例进行具体说明。
第二上下文建立响应消息A可以为第二上下文建立成功消息或者第二上下文建立失败消息,其中,第二DU反馈的第二上下文建立响应消息A与现有技术方案中的相同,具体可以参见上述关于DC连接模式中的详细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可选的,第二上下文建立失败消息A还可以携带第二DU的标识和第二DU管理的激活小区列表,以便于CU选择属于该激活小区列表的一个小区以及不属于该激活小区列表的小区实现DC连接模式,提高了CU所选择的小区由不同DU管理的概率。同理第二上下文建立失败消息B也可以携带第三DU的标识和第三DU管理的激活小区列表。
本申请实施例中涉及的上下文建立请求消息和上下文建立响应消息,还可以为上下文修改请求消息和上下文修改响应消息,本申请实施例对请求消息和响应消息的名称不做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图5实施例中的步骤501至步骤504的方案可以独立实现,步骤505a至步骤510b的方案不限于在执行步骤501至步骤504的方案之后执行,可以在DU与GW已建立通信接口、以及GW与CU已建立通信接口的情况下独立实现。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可选的,在步骤505a之前还可以执行其他步骤。
在图5所示实施例中,一方面,在至少一个DU与CU之间增加GW的场景中,GW为CU和DU提供控制面服务,对于CU来说GW相当于是一个DU,对于DU来说GW相当于是一个CU,在CU与大量DU建立连接情况下,CU与GW之间的接口并不会增加,CU通过控制和管理GW以实现对大量DU的控制和管理,这样减轻了CU的接口信令开销。另一方面,CU不需要知道DU和DU管理的服务小区的对应关系,是由GW来确定DU和DU管理的服务小区的对应关系,例如在为UE配置DC连接模式的场景中,由GW判断用于实现DC连接模式的至少两个小区是否属于一个DU管理,这样GW替代CU在连接模式配置过程中起决策作用,降低了CU的处理负担。
基于本申请图2A或图2B所示的架构示意图,请参见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另一种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通信方法涉及的设备有:第一DU、第二DU、GW和CU,其中第一DU为RAN中多个DU中的任意一个,第二DU是由GW根据上下文建立请求消息中包括的小区的标识确定的。图6所示实施例可以应用于第一DU、GW和CU建立通信接口的场景中。另在这一场景下,GW可以将CU发送的用于实现第一连接模式的上下文建立请求消息分别发送给管理主小区的第二DU,并由第二DU来判断并执行响应处理。图6所示的方法包括步骤601至步骤609。
601,第一DU向GW发送的第一接口建立请求消息。
相应的,GW接收第一DU发送的第一接口建立请求消息。
602,GW向CU发送第二接口建立请求消息。
相应的,CU接收GW发送的第二接口建立请求消息。
603,CU向GW发送第一接口建立响应消息。
相应的,GW接收CU发送的第一接口建立响应消息。
604,GW向第一DU发送第二接口建立响应消息。
相应的,第一DU接收GW发送的第一接口建立响应消息。
其中,步骤601至步骤604可以参见图3所示实施例中对应步骤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605,CU向GW发送第一上下文建立请求消息。
相应的,GW接收CU发送的第一上下文建立请求消息。
步骤605至步骤609应用于CU为了让UE配置第一连接模式的场景中,其中,第一上下文建立请求消息包括终端设备的关联标识、第一连接模式和用于实现第一连接模式的至少两个小区的标识,第一连接模式用于指示CA连接模式。在CA连接模式下,该至少两个小区由一个DU管理。
实际中,该第一上下文建立请求消息还包括UE的关联标识,CU是为该UE请求配置CA连接模式;以及还包括第一连接模式的配置信息,这里的配置信息与现有技术方案中的配置方式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606,GW向第二DU发送第一上下文建立请求消息。
相应的,第二DU接收GW发送的第一上下文建立请求消息。
在GW接收到第一上下文建立请求消息之后,确定管理主小区的DU为第二DU,并向第二DU发送第一上下文建立请求消息。第二DU与GW、CU建立通信接口的过程是在步骤605之前完成的,具体可以参考第一DU与GW、CU建立通信接口的详细描述,在此不再赘述。其中,第二DU与上述第一DU可以是同一个DU,也可以是不同的DU,这与管理“至少两个小区”的DU有关,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607,第二DU判断至少两个小区是否均由该第二DU管理。
具体的,第二DU在自身的激活小区列表中,查找是否存在至少两个小区中的每个小区的标识。可以理解的是,由于主小区由第二DU管理是GW确定的,第二DU可以只对至少两个小区中除主小区之外的其他小区判断是否由该第二DU管理。
在第二DU确定至少两个小区不由一个DU管理的情况下,表示至少两个小区所属的DU与第一连接模式不匹配,也表示该至少两个小区不能够用于实现该第一连接模式。例如至少两个小区中部分小区由第二DU管理,部分小区不由第二DU管理。
在第二DU确定至少两个小区由一个DU管理的情况下,表示至少两个小区所属的DU与第一连接模式相匹配,也表示该至少两个小区能够用于实现该第一连接模式。
608,第二DU向GW发送第一上下文建立响应消息。
相应的,GW接收第二DU发送的第一上下文建立响应消息。
具体的,第二DU根据至少两个小区是否均由该第二DU管理,以及第一上下文建立请求消息中关于第一连接模式的配置信息来确定所发送的响应消息。
例如,在至少两个小区均由第二DU管理,且第二DU可以按照第一连接模式的配置信息进行配置的情况下,第二DU向GW发送第一上下文建立成功消息。
在至少两个小区均由第二DU管理,且第二DU无法按照第一连接模式的配置信息进行配置的情况下,第二DU向GW发送第一上下文建立失败消息。
在至少两个小区中存在部分小区不由第二DU管理的情况下,第二DU向GW发送第一上下文建立失败消息。这样,在CU所选择的至少两个小区与所配置的连接模式不匹配,且DU无法按照请求消息中的配置信息进行配置的情况下,在本申请实施例中DU只需通过一条下上文建立失败消息反馈。
可选的,第一上下文建立失败消息还包括第二DU的标识和第二DU管理的激活小区的列表。以便于CU从该激活小区的列表中选择均由第二DU管理的至少两个小区实现第一连接模式,或者以便于CA选择均不属于激活小区的列表的小区实现CA连接模式,提高了CU所选择的小区由一个DU管理的概率。
609,GW向CU发送第一上下文建立响应消息。
相应的,CU接收GW发送的第一上下文建立响应消息。
通过步骤609,GW将接收到的第一上下文建立响应消息发送给CU,以使CU进行处理,例如,在该第一上下文建立响应消息为第一上下文建立失败消息的情况下,CU可以重新选择新的小区用于为该UE实现第一连接模式。
本申请实施例中涉及的上下文建立请求消息和上下文建立响应消息,还可以为上下文修改请求消息和上下文修改响应消息,本申请实施例对请求消息和响应消息的名称不做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图6实施例中的步骤601至步骤604的方案可以独立实现,步骤605至步骤609的方案不限于在执行步骤601至步骤604的方案之后执行,可以在DU与GW已建立通信接口、以及GW与CU已建立通信接口的情况下独立实现。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可选的,在步骤605之前还可以执行其他步骤。
在图6所示实施例中,一方面,在至少一个DU与CU之间增加GW的场景中,GW为CU和DU提供控制面服务,对于CU来说GW相当于是一个DU,对于DU来说GW相当于是一个CU,在CU与大量DU建立连接情况下,CU与GW之间的接口并不会增加,CU通过控制和管理GW以实现对大量DU的控制和管理,这样减轻了CU的接口信令开销。另一方面,在CU不知道DU和DU管理的服务小区的对应关系的情况下,GW可以将CU发送的上下文建立请求消息转发给管理主小区的第二DU,由第二DU来判断CU所选择的至少两个小区是否可以用于实现第一连接模式,降低了CU的处理负担。另外,相比图4实施例中由GW决策至少两个小区是否可以用于实现第一连接模式以及由管理主小区的DU决策第一连接模式对应的配置信息是否可行的方案,图6实施例中由管理主小区的DU决策至少两个小区是否可以用于实现第一连接模式以及决策第一连接模式对应的配置信息是否可行的方案,在两个判断均为否的情况下图6实施例中DU只需反馈一条下上文建立失败消息,减少了信令的传输。基于本申请图2A或图2B所示的架构示意图,请参见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另一种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通信方法涉及的设备有:第一DU、第二DU、第三DU、GW和CU,其中第一DU为RAN中多个DU中的任意一个,第二DU、第三DU是由GW根据上下文建立请求消息中包括的小区的标识确定的。图7所示实施例可以应用于第一DU、GW和CU建立通信接口的场景中。另在这一场景下,GW可以将CU发送的用于实现第二连接模式的上下文建立请求消息分别发送给管理各小区的DU,并由管理各小区的DU来判断并执行响应处理。图7所示的方法包括步骤701至步骤709b。
701,第一DU向GW发送的第一接口建立请求消息。
相应的,GW接收第一DU发送的第一接口建立请求消息。
702,GW向CU发送第二接口建立请求消息。
相应的,CU接收GW发送的第二接口建立请求消息。
703,CU向GW发送第一接口建立响应消息。
相应的,GW接收CU发送的第一接口建立响应消息。
704,GW向第一DU发送第二接口建立响应消息。
相应的,第一DU接收GW发送的第一接口建立响应消息。
其中,步骤701至步骤704可以参见图3所示实施例中对应步骤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705a,CU向GW发送第一上下文建立请求消息A。
相应的,GW接收CU发送的第一上下文建立请求消息A。
705b,CU向GW发送第一上下文建立请求消息B。
相应的,GW接收CU发送的第一上下文建立请求消息B。
706a,GW向第二DU发送第一上下文建立请求消息A。
相应的,第二DU接收GW发送的第一上下文建立请求消息A。
706b,GW向第三DU发送第一上下文建立请求消息B。
相应的,第三DU接收GW发送的第一上下文建立请求消息B。
图7所示实施例应用于CU为了让UE实现第二连接模式的场景中,第二连接模式用于指示DC连接模式,在DC连接模式下,用于实现第二连接模式的小区数量为两个,这两个小区分别由一个DU管理。
针对步骤705a和步骤706a,实现了GW将接收到第一上下文建立请求消息A发送给对应的DU。
针对步骤705b和步骤706b,实现了GW将接收到第一上下文建立请求消息B发送给对应的DU。
例如,第一上下文建立请求消息A包括UE的关联标识、第二连接模式和被该UE用于实现第二连接模式的第一小区的标识C51,第一上下文建立请求消息B包括UE的关联标识、第二连接模式和被该UE用于实现第二连接模式的第一小区的标识C52。由于GW可以确定管理至少一个服务小区的是哪一个DU,进而可以确定第一上下文建立请求消息A中管理C51的DU的标识,这里用第二DU表示,同样可以确定第一上下文建立请求消息B中管理C52的DU的标识,这里用第三DU表示。这里的第二DU与上述第一DU可以是同一个DU,也可以是不同的DU;第三DU与上述第一DU可以是同一个DU,也可以是不同的DU;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第二DU与GW、CU建立通信接口的过程是在步骤705a之前完成的,具体可以参考第一DU与GW、CU建立通信接口的详细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第三DU与GW、CU建立通信接口的过程是在步骤705b之前完成的,具体可以参考第一DU与GW、CU建立通信接口的详细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实际中,该第一上下文建立请求消息A还包括第二连接模式的配置信息A,该第一上下文建立请求消息B还包括第二连接模式的配置信息B。这里的配置信息与现有技术方案中的配置方式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其中,步骤705a和步骤705b在执行顺序上并无先后之分;步骤706a和步骤706b在执行顺序上并无先后之分。
707a,第二DU判断是否存在多个第一小区均由该第二DU管理。
具体的,对于第二DU而言,在第二DU接收到第一上下文建立请求消息A(包括小区的标识C51)之后,由于第二DU是由GW根据管理C51的DU确定的,因此,在为UE配置第二连接模式的场景中,一旦接收到上下文建立请求消息,所携带C51必然是接收该请求消息的DU管理的。
接着,第二DU等待是否能接收到携带终端设备的关联标识和第二连接模式的其他第一上下文请求消息。在第二DU又接收到第一上下文建立请求消息B(小区的标识C52)的情况下,由于两个小区均由第二DU管理,进而确定存在不止一个小区由第二DU管理。在第二DU未接收到携带终端设备的关联标识和第二连接模式的其他第一上下文请求消息的情况下,确定只存在一个小区由第二DU管理。
在只存在一个小区由第二DU管理的情况下,表示这一个小区能够用于实现该第二连接模式。
在存在不止一个小区由第二DU管理的情况下,表示这不止一个小区不能够用于实现该第二连接模式。
707b,第三DU判断是否存在多个第一小区均由该第三DU管理。
同理,第三DU实现步骤707b的具体过程与第二DU实现步骤707a的具体过程相同,可以参见步骤707a中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708a,第二DU向GW发送第一上下文建立响应消息A。
相应的,GW接收第二DU发送的第一上下文建立响应消息A。
708b,第三DU向GW发送第一上下文建立响应消息B。
相应的,GW接收第二DU发送的第一上下文建立响应消息B。
其中,步骤708a和步骤708b在执行顺序上并无先后之分。
709a,GW向CU发送第一上下文建立响应消息A。
相应的,CU接收GW发送的第一上下文建立响应消息A。
709b,GW向CU发送第一上下文建立响应消息B。
相应的,CU接收GW发送的第一上下文建立响应消息B。
其中,步骤709a和步骤709b在执行顺序上并无先后之分。
针对步骤708a至步骤709a的方案和步骤708b至步骤709b的方案,GW起到转发第一上下文建立响应消息的作用。第一上下文建立响应消息A与第一上下文建立响应消息B是相同类型的消息,以第一上下文建立响应消息A为例进行具体说明。
具体的,第二DU根据是否能够用于实现该第二连接模式,以及第一上下文建立请求消息中关于第二连接模式的配置信息来确定所发送的响应消息。
例如,在只存在一个小区由第二DU管理,且第二DU可以按照第二连接模式的配置信息进行配置的情况下,第二DU向GW发送第一上下文建立成功消息A。
在只存在一个小区由第二DU管理,且第二DU无法按照第二连接模式的配置信息进行配置的情况下,第二DU向GW发送第一上下文建立失败消息A。
在存在不止一个小区由第二DU管理,且第二DU可以按照第二连接模式的配置信息进行配置的情况下,第二DU向GW发送第一上下文建立失败消息A。
在存在不止一个小区由第二DU管理,且第二DU无法按照第二连接模式的配置信息进行配置的情况下,第二DU向GW发送第一上下文建立失败消息A。这样,在CU所选择的小区与所配置的连接模式不匹配,且DU无法按照请求消息中的配置信息进行配置的情况下,在本申请实施例中DU只需通过一条下上文建立失败消息反馈。
可选的,第一上下文建立失败消息A还可以携带第二DU的标识和第二DU管理的激活小区列表,以便于CU选择属于该激活小区列表的一个小区以及不属于该激活小区列表的小区实现第二连接模式,提高了CU所选择的小区由不同DU管理的概率。同理第一上下文建立失败消息B也可以携带第三DU的标识和第三DU管理的激活小区列表。
本申请实施例中涉及的上下文建立请求消息和上下文建立响应消息,还可以为上下文修改请求消息和上下文修改响应消息,本申请实施例对请求消息和响应消息的名称不做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图7实施例中的步骤701至步骤704的方案可以独立实现,步骤705a至步骤709b的方案不限于在执行步骤701至步骤704的方案之后执行,可以在DU与GW已建立通信接口、以及GW与CU已建立通信接口的情况下独立实现。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可选的,在步骤705a之前还可以执行其他步骤。
在图7所示实施例中,一方面,在至少一个DU与CU之间增加GW的场景中,GW为CU和DU提供控制面(可选的还可以包括数据面)服务,对于CU来说GW相当于是一个DU,对于DU来说GW相当于是一个CU,在CU与大量DU建立连接情况下,CU与GW之间的接口并不会增加,CU通过控制和管理GW以实现对大量DU的控制和管理,这样减轻了CU的接口信令开销。另一方面,在CU不知道DU和DU管理的服务小区的对应关系的情况下,GW可以将CU发送的用于实现第二连接模式的上下文建立请求消息分别发送给管理各小区的DU,并由管理各小区的DU来判断并执行响应处理,降低了CU的处理负担。另外,相比图5实施例中由GW决策至少两个小区是否可以用于实现第二连接模式以及由DU决策第一连接模式对应的配置信息是否可行的方案,图7实施例中由DU决策至少两个小区是否可以用于实现第一连接模式以及决策第二连接模式对应的配置信息是否可行的方案,在两个判断均为否的情况下图7实施例中DU只需反馈一条下上文建立失败消息,减少了信令的传输。基于本申请图2A或图2B所示的架构示意图,请参见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另一种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通信方法与图7涉及的设备和应用场景相同。图8所示的方法包括步骤801至步骤809。
801,第一DU向GW发送的第一接口建立请求消息。
802,GW向CU发送第二接口建立请求消息。
803,CU向GW发送第一接口建立响应消息。
804,GW向第一DU发送第二接口建立响应消息。
805a,CU向GW发送第一上下文建立请求消息A。
805b,CU向GW发送第一上下文建立请求消息B。
806a,GW向第二DU发送第一上下文建立请求消息A。
806b,GW向第三DU发送第一上下文建立请求消息B。
807a,第二DU判断是否存在多个第一小区均由该第二DU管理。
807b,第三DU判断是否存在多个第一小区均由该第三DU管理。
808a,第二DU向GW发送第一上下文建立响应消息A。
808b,第三DU向GW发送第一上下文建立响应消息B。
其中,步骤801至步骤808b的具体实现可以参考图7所示实施例中对应步骤的具体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809,GW向CU发送第二上下文建立响应消息。
其中,GW可以对步骤808a和步骤808b反馈的响应消息进行整理之后,再执行步骤809。具体分析如下:
1、针对至少两个第一上下文建立请求消息,在GW接收到至少一个DU发送的第一上下文建立失败消息的情况下,GW向CU发送第二上下文建立失败消息。
示例性地,在GW接收到步骤808a发送的第一上下文建立响应消息A,且该第一上下文建立响应消息A是建立失败的消息的情况下,GW可以直接向CU发送第二上下文建立响应消息。可选的,第二上下文建立响应消息包括第二DU的标识和第二DU管理的激活小区列表。
示例性地,GW等待接收关于UE实现第二连接模式的各个上下文建立响应消息,例如在接收到第一上下文建立响应消息A和第一上下文建立响应消息B之后,若两者中只要存在一个建立失败消息,则GW向CU发送第二上下文建立响应消息。可选的,第二上下文建立响应消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第一项是第二DU的标识和第二DU管理的激活小区列表;第二项是第三DU的标识和第三DU管理的激活小区列表。
2、针对至少两个第一上下文建立请求消息,在GW接收到各个第二DU发送的第一上下文建立成功消息的情况下,GW向CU发送第二上下文建立成功消息。
示例性地,GW等待接收关于UE实现第二连接模式的各个上下文建立响应消息,例如在接收到第一上下文建立响应消息A和第一上下文建立响应消息B之后,且两者均为建立成功消息,则GW向CU发送第二上下文建立成功消息。
需要说明的是,图8实施例中的步骤801至步骤804的方案可以独立实现,步骤805a至步骤809的方案不限于在执行步骤801至步骤804的方案之后执行,可以在DU与GW已建立通信接口、以及GW与CU已建立通信接口的情况下独立实现。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可选的,在步骤805a之前还可以执行其他步骤。
相比于图7实施例的方案,图8实施例除了实现图7实施例带来的有益效果之外,GW还能够在实现第二连接模式的场景中,对多个DU反馈的多个响应消息进行聚合,并向CU反馈一条响应消息,减少了CU的信令负荷。在图3至图8所示的实施例中,各个实施例的前4个步骤可以以另一种方案实现,GW将预设时间段内接收到的多个DU发送的接口建立请求消息进行聚合,将聚合之后的请求消息发送给CU,CU将针对聚合之后的请求消息进行响应,GW再将CU反馈的响应进行拆分,将拆分后的响应分别发送给相对应的DU。具体实现过程如下:
GW若在预设时间段内接收到M个第一DU分别发送的第一接口建立请求消息,则生成接口建立合并请求消息,第i个第一DU发送的第一接口建立请求消息包括第i个第一DU的标识和A个服务小区的标识,A个服务小区由第i个第一DU管理,接口建立合并请求消息包括GW的标识和M个第一DU管理的B个服务小区的标识,M、i、A、B为正整数,且B为M个第一DU包含的服务小区的总量;
GW向CU发送接口建立合并请求消息;相应的,CU接收该接口建立合并请求消息;
CU向GW发送接口建立合并响应消息,相应的,GW接收CU发送的接口建立合并响应消息,该接口建立合并响应消息包括C个激活小区的标识,C个激活小区包含于B个服务小区中,C为正整数;
GW向M个第一DU分别发送第一接口建立响应消息,向第j个第一DU发送的第一接口建立响应消息包括由第j个第一DU管理的D个激活小区的标识,第j个第一DU与D个激活小区的对应关系是GW根据M个第一DU分别发送的第一接口建立请求消息中的第i个第一DU的标识和A个服务小区的标识确定的,D个激活小区包含于C个服务小区中,j、D为正整数;相应的,M个第一DU分别接收第一接口建立响应消息。
通过以上方式,通过聚合转发方式可以减少GW与CU的交互次数,减少了CU的信令负荷。基于图2A或者图2B的架构,请参见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另一种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通信方法涉及的设备有:第一DU、第二DU、GW和CU,其中第一DU为RAN中多个DU中的任意一个,第二DU是由GW根据上下文建立请求消息中包括的小区的标识确定的。图9所示实施例可以应用于第一DU、GW和CU建立通信接口的场景中,并在这一场景下,CU通过与GW交互来确定CU所选择的至少两个小区是否可以用于实现某一类连接模式。图9所示的方法包括步骤901至步骤906。
901,第一DU向GW发送的第一接口建立请求消息。
相应的,GW接收第一DU发送的第一接口建立请求消息。
902,GW向CU发送第一接口建立请求消息。
相应的,CU接收GW发送的第一接口建立请求消息。
针对步骤901和步骤902,第一接口建立请求消息包括第一DU的标识和至少一个服务小区的标识,至少一个服务小区由第一DU管理。GW将接收到的第一接口建立请求消息转发给CU。
可选的,在RAN中有多个GW的场景中,第一接口建立请求消息还包括GW的标识,以使CU根据GW的标识,执行步骤903。
903,CU向GW发送第一接口建立响应消息。
相应的,GW接收CU发送的第一接口建立响应消息。
其中,第一接口建立响应消息包括第一DU的标识和至少一个激活小区的标识,至少一个激活小区包含于至少一个服务小区中。
904,GW向第一DU发送第二接口建立响应消息。
相应的,第一DU接收GW发送的第一接口建立响应消息。
其中,第二接口建立响应消息包括至少一个激活小区的标识。具体实现过程中,GW可以确定每个激活小区包含于哪个“至少一个服务小区”中,进而确定管理“至少一个服务小区”的DU的标识,进而实现向该DU发送第二接口建立响应消息。
905,CU向GW发送上下文建立请求消息。
相应的,GW接收CU发送的该上下文建立请求消息。
906,GW向第二DU发送上下文建立请求消息。
相应的,第二DU接收GW发送的上下文建立请求消息。
907,第二DU向GW发送上下文建立响应消息。
相应的,GW接收第二DU发送的该上下文建立响应消息。
908,GW向CU发送上下文建立响应消息。
相应的,CU接收GW发送的该上下文建立响应消息。
针对步骤905至步骤908而言,GW起到转发作用。在本实施例中CU可以确定DU和DU管理的激活小区的对应关系,并通过步骤905向GW发送上下文建立请求消息。CU发送的上下文请求消息、DU反馈的上下文建立响应消息与现有技术方案中的相同,具体可以参见上述关于CA连接模式和DC连接模式中的详细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第二DU与GW、CU建立通信接口的过程是在步骤907之前完成的,具体可以参考第一DU与GW、CU建立通信接口的详细描述,在此不再赘述。这里涉及的第二DU与CU所选择的至少两个小区的标识和连接模式相关,第二DU与第一DU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具体由管理每个小区的DU是哪个来决定。
例如,若连接模式为CA连接模式,则至少两个小区中包含一个主小区和至少一个辅小区,第二DU是管理该一个主小区和至少一个辅小区的DU。
又如,若连接模式为DC连接模式,第二DU是两个小区中每个小区对应的DU中的任意一个,例如,以两个小区为例,分别为C2和C6,GW确定管理C2的DU为DU1,管理C6的DU为DU2,则第二DU是DU1和DU2中的任意一个;对于步骤906而言,GW分别向DU1和DU2发送上下文建立请求消息(可选的,在发送顺序上不分先后),对于步骤907而言,DU1和DU2分别向GW发送上下文建立响应消息,通过步骤908GW将接收到的响应消息分别发送给CU。
本申请实施例中涉及的上下文建立请求消息和上下文建立响应消息,还可以为上下文修改请求消息和上下文修改响应消息,本申请实施例对请求消息和响应消息的名称不做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图9实施例中的步骤901至步骤904的方案可以独立实现。可选的,在步骤905之前还可以执行其他步骤。
在图9所示实施例中,在至少一个DU与CU之间增加GW的场景中,GW为CU和DU提供控制面服务,对于CU来说GW相当于是一个DU,对于DU来说GW相当于是一个CU,在CU与大量DU建立连接情况下,CU与GW之间的接口并不会增加,CU通过控制和管理GW以实现对大量DU的控制和管理,这样减轻了CU的接口信令开销。
在图9所示的实施例中,步骤901至步骤904的方案可以以另一种方案实现,GW将预设时间段内接收到的多个DU发送的接口建立请求消息进行聚合,将聚合之后的请求消息发送给CU,CU将针对聚合之后的请求消息进行响应,GW再将CU反馈的响应进行拆分,将拆分后的响应分别发送给相对应的DU。具体实现过程如下:
GW若在预设时间段内接收到M个第一DU分别发送的第一接口建立请求消息,则生成接口建立合并请求消息,第i个第一DU发送的第一接口建立请求消息包括第i个第一DU的标识和A个服务小区的标识,A个服务小区由第i个第一DU管理,接口建立合并请求消息包括M个第一DU分别发送的第一接口建立请求消息,M、i、A为正整数;
GW向CU发送接口建立合并请求消息;相应的,CU接收该接口建立合并请求消息;
CU向GW发送接口建立合并响应消息,相应的,GW接收CU发送的接口建立合并响应消息,接口建立合并响应消息包括M个第一接口建立响应消息,第j个第一接口建立响应消息包括j个第一DU的标识和B个激活小区的标识,B个激活小区包含于A个服务小区中,B为小于或者等于A的正整数,j为正整数;
GW向M个DU分别发送第二接口建立响应消息,向第j个第一DU发送的第二接口建立响应消息包括第j个第一接口建立响应消息中的B个激活小区的标识;相应的,M个第一DU分别接收第一接口建立响应消息。
可选的,在RAN中有多个GW的场景中,接口建立合并请求消息还包括GW的标识,以使CU根据GW的标识,向该GW反馈建立合并响应消息。
通过以上方式,通过聚合转发方式可以减少GW与CU的交互次数,减少了CU的信令负荷。
上文主要从设备的角度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案进行了介绍。可以理解的是,网关单元、集中单元、分布式单元为了实现上述功能,其包含了执行各个功能相应的硬件结构和软件模块中的至少一个。结合本申请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步骤,本申请实施例能够以硬件或硬件和计算机软件的结合形式来实现。某个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计算机软件驱动硬件的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的设备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的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可以根据上述设备示例对网关单元、集中单元、分布式单元进行功能模块或功能单元的划分,例如,可以对应各个功能划分各个功能模块或功能单元,也可以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功能集成在一个处理模块或处理单元中。上述集成的模块或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对模块或单元的划分是示意性的,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请参见图10,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网关单元的结构示意图。该网关单元1000用于实现图3至图9的方法实施例。如图10所示,该网关单元1000包括接收模块1001和发送模块1002。可选的,网关单元1000还包括处理模块1003。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网关单元1000包括:
接收模块1001,用于接收第一DU发送的第一接口建立请求消息,所述第一接口建立请求消息包括所述第一DU的标识和至少一个服务小区的标识,所述至少一个服务小区由所述第一DU管理,所述第一DU是所述至少一个DU中的任意一个;
发送模块1002,用于向所述CU发送第二接口建立请求消息,所述第二接口建立请求消息包括所述网关单元的标识和所述至少一个服务小区的标识;
接收模块1001,还用于接收所述CU发送的第一接口建立响应消息,所述第一接口建立响应消息包括至少一个激活小区的标识,所述至少一个激活小区包含于所述至少一个服务小区中;
发送模块1002,还用于向所述第一DU发送第二接口建立响应消息,所述第二接口建立响应消息包括所述至少一个激活小区的标识。
可选的,处理模块1003用于在接收到所述第一接口建立请求消息之后,生成所述第二接口建立请求消息。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网关单元1000包括:
接收模块1001,用于接收所述CU发送的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包括至少两个小区的标识和连接模式,所述第一消息用于查询所述至少两个小区所属的DU与连接模式是否匹配,所述连接模式用于指示CA连接模式和DC连接模式中的至少一种;
处理模块1003,用于查询所述至少两个小区所属的DU与连接模式是否匹配;
发送模块1002,用于向所述CU发送第二消息,所述第二消息包括所述至少两个小区所属的DU与连接模式是否匹配的查询结果。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网关单元1000包括:
接收模块1001,用于接收所述CU发送的第一上下文建立请求消息,所述第一上下文建立请求消息包括终端设备的关联标识、第一连接模式和用于实现所述第一连接模式的至少两个小区的标识,所述第一连接模式用于指示CA连接模式;
处理模块1003,用于判断所述至少两个小区是否由一个DU管理;
发送模块1002,用于在所述处理模块1003确定所述至少两个小区由多个DU管理的情况下,向所述CU发送第一上下文建立失败消息。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网关单元1000包括:
接收模块1001,用于接收所述CU发送的关于终端设备的至少两个第一上下文建立请求消息,每个第一上下文建立请求消息包括所述终端设备的关联标识和第二连接模式,所述每个第一上下文建立请求消息还包括用于实现所述第二连接模式的小区的标识,所述第二连接模式用于指示DC连接模式;
处理模块1003,用于用于判断所述至少两个小区是否由一个DU管理;
发送模块1002,用于在所述处理模块1003确定所述至少两个小区由一个DU管理的情况下,向所述CU发送第一上下文建立失败消息。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网关单元1000包括:
接收模块1001,用于接收所述CU发送的第一上下文建立请求消息,所述第一上下文建立请求消息包括终端设备的关联标识、第一连接模式和用于实现所述第一连接模式的至少两个小区的标识,所述第一连接模式用于指示CA连接模式,所述至少两个小区包括一个主小区和至少一个辅小区;
发送模块1002,用于向管理主小区的第二DU发送所述第一上下文建立请求消息;
接收模块1001,还用于接收所述第二DU发送的第一上下文建立响应消息;
发送模块1002,还用于向所述CU发送所述第一上下文建立响应消息。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网关单元1000包括:
接收模块1001,用于接收所述CU发送的关于终端设备的至少两个第一上下文建立请求消息,每个第一上下文建立请求消息包括终端设备的关联标识、第二连接模式和用于实现第二连接模式的第一小区的标识,所述第二连接模式用于指示DC连接模式;
发送模块1002,用于针对每个第一上下文建立请求消息,向管理所述第一小区的第二DU发送所述第一上下文建立请求消息;
接收模块1001,用于接收所述第二DU发送的第一上下文建立响应消息,并向所述CU发送所述第一上下文建立响应消息。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网关单元1000包括:
接收模块1001,用于接收所述CU发送的关于终端设备的至少两个第一上下文建立请求消息,每个第一上下文建立请求消息包括所述终端设备的关联标识和第二连接模式,所述每个第一上下文建立请求消息还包括用于实现所述第二连接模式的第一小区的标识,所述第二连接模式用于指示DC连接模式;
发送模块1002,用于针对所述至少两个第一上下文建立请求消息,分别向管理每个第一上下文建立请求消息包括的所述第一小区的第二DU发送所述第一上下文建立请求消息;
发送模块1002,还用于针对所述至少两个第一上下文建立请求消息,在接收到至少一个第二DU发送的第一上下文建立失败消息的情况下,向所述CU发送所述第二上下文建立失败消息;
发送模块1002,还用于针对所述至少两个第一上下文建立请求消息,在接收到各个第二DU发送的第一上下文建立成功消息的情况下,向所述CU发送所述第二上下文建立成功消息。
可选的,处理模块1003,用于针对所述至少两个第一上下文建立请求消息,根据接收到的至少一个第一上下文建立响应消息向CU发送第二上下文建立响应消息。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网关单元1000包括:
接收模块1001,用于接收第一DU发送的第一接口建立请求消息;
发送模块1002,用于向所述CU发送所述第一接口建立请求消息;所述第一接口建立请求消息包括所述第一DU的标识和至少一个服务小区的标识,所述至少一个服务小区由所述第一DU管理;
接收模块1001,还用于接收所述CU发送的第一接口建立响应消息,所述第一接口建立响应消息包括所述第一DU的标识和至少一个激活小区的标识,所述至少一个激活小区包含于所述至少一个服务小区中;
发送模块1002,还用于向所述第一DU发送第二接口建立响应消息,所述第二接口建立响应消息包括所述至少一个激活小区的标识。
上述各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可以理解的,该网关单元1000用于实现图3至图9实施例中网关单元所执行的步骤。关于图10的网关单元1000包括的功能块的具体实现方式及相应的有益效果,可参考前述图3至图9的实施例的具体介绍,这里不赘述。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接收模块1001可以是接收器或者接收电路,发送模块1002可以是发送器或者发送电路。接收模块1001和发送模块1002还可以是该网关单元的通信接口。处理模块1003可以是处理器。请参见图11,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CU的结构示意图。该CU1100用于实现图3至图9的方法实施例。如图11所示,该CU 1100包括发送模块1101和接收模块1102。可选的,CU 1100还包括处理模块1103。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CU1100包括:
发送模块1101,用于向所述GW发送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包括至少两个小区的标识和连接模式,所述第一消息用于查询所述至少两个小区所属的DU与连接模式是否匹配,所述连接模式用于指示CA连接模式和DC连接模式中的至少一种;
接收模块1102,用于接收所述GW发送的第二消息,所述第二消息包括所述至少两个小区所属的DU与连接模式是否匹配的查询结果。
可选的,处理模块1103用于生成第一消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CU1100包括:
发送模块1101,用于向所述GW发送第一上下文建立请求消息,所述第一上下文建立请求消息包括终端设备的关联标识、第一连接模式和用于实现所述第一连接模式的至少两个小区的标识,所述第一连接模式用于指示CA连接模式;
接收模块1102,用于接收所述GW发送的第一上下文建立失败消息。
可选的,处理模块1103用于生成第一上下文建立请求消息,以及还用于在接收到第一上下文建立失败消息之后执行下一步的操作。
可选的,在图9所示实施例中,处理模块1103还用于决策与连接模式相匹配的至少两个小区。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CU1100包括:
发送模块,用于向所述GW发送关于终端设备的至少两个第一上下文建立请求消息,每个第一上下文建立请求消息包括所述终端设备的关联标识和第二连接模式,所述每个第一上下文建立请求消息还包括用于实现所述第二连接模式的第一小区的标识,所述第二连接模式用于指示DC连接模式;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GW发送的至少一个第一上下文建立响应消息。
可选的,处理模块1103用于生成所述至少两个第一上下文建立请求消息,以及还用于在接收到至少一个第一上下文建立响应消息之后执行下一步的操作。
可选的,在图9所示实施例中,处理模块1103还用于决策与连接模式相匹配的至少两个小区。
可以理解的,该CU1100用于实现图3至图9实施例中CU所执行的步骤。关于图11的CU1100包括的功能块的具体实现方式及相应的有益效果,可参考前述图3至图9的实施例的具体介绍,这里不赘述。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接收模块1102可以是接收器或者接收电路,发送模块1101可以是发送器或者发送电路。接收模块1102和发送模块1101还可以是该CU的通信接口。处理模块1103可以是处理器。请参见图12,图1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分布式单元的结构示意图。该分布式单元1200用于实现图7、图8的方法实施例。如图12所示,该分布式单元1200包括接收模块1201和发送模块1202。可选的,分布式单元1200还包括处理模块1203。
接收模块1201,用于接收所述GW发送的关于为终端设备配置第一连接模式的至少一个第一上下文建立请求消息,所述至少一个第一上下文建立请求消息包括终端设备的关联标识和第一连接模式,所述至少一个第一上下文建立请求消息还包括用于实现所述第一连接模式的至少两个小区的标识;所述第一连接模式用于指示CA连接模式和DC连接模式中的至少一种;
处理模块1203,用于判断所述至少两个小区是否由多个DU管理;
发送模块1202,用于在所述第一连接模式用于指示CA连接模式,且确定所述至少两个小区由多个DU管理的情况下,向所述GW发送第一上下文建立失败消息;
发送模块1202,还用于在所述第一连接模式用于指示DC连接模式,且确定所述至少两个小区均由所述DU管理的情况下,向所述GW发送第一上下文建立失败消息。
可以理解的,该分布式单元1200用于实现图6至图8实施例中分布式单元所执行的步骤。关于图12的分布式单元包括的功能块的具体实现方式及相应的有益效果,可参考前述图6至图8的实施例的具体介绍,这里不赘述。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接收模块1201可以是接收器或者接收电路,发送模块1202可以是发送器或者发送电路。接收模块1201和发送模块1202还可以是该分布式单元的通信接口。处理模块1203可以是处理器。
请参见图1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装置的实体结构简化示意图,该通信装置1300可以是GW,也可以是CU,还可以是DU。该通信装置1300包括一个或者多个收发器1301、处理器1302,可选的,还可以包括存储器1303。收发器1301、处理器1302和存储器1303可以通过总线1304相互连接,也可以通过其它方式相连接。收发器1301可以为输入/输出接口。
图10、图11或图12中的处理模块所实现的相关功能可以通过一个或多个处理器1302来实现。图10、图11或图12中的接收模块和发送模块所实现的相关功能可以通过收发器1301来实现。可以进一步参考方法实施例中的相关描述。
例如在图3至图9所示实施例中,所述收发器1301用于实现各实施例中接收的消息以及发送消息。处理器1302用于支持所述收发器802执行上述步骤。又如,在图4或图5所示实施例中,处理器1302用于执行步骤406或步骤506;又如,在图6所示实施例中,处理器1302用于执行步骤607。
存储器1303包括但不限于是随机存储记忆体(random access memory,RAM)、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grammableread only memory,EPROM)、或便携式只读存储器(compact disc read-only memory,CD-ROM),该存储器1303用于相关指令和/或数据。处理器1302可以调用存储器1303中的指令,以使得通信装置实现前述各个实施例中对应的方法。
收发器1301用于发送数据和/或信令,以及接收数据和/或信令。
处理器1302可以包括是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例如包括一个或多个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在处理器1302是一个CPU的情况下,该CPU可以是单核CPU,也可以是多核CPU。
存储器1303用于存储通信装置1300的程序代码和数据。
关于处理器1302和收发器1301所执行的步骤,具体可参见图3至图9所示实施例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可以理解的是,图13仅仅示出了通信装置的简化设计。在实际应用中,通信装置还可以分别包含必要的其他元件,包含但不限于任意数量的收发器、处理器、控制器、存储器、通信单元等,而所有可以实现本申请的设备都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通信系统,包括无线接入网系统,该无线接入网系统包括GW、CU和至少一个DU。其中,GW、CU、DU可以用于实现图3至图9实施例中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执行的方法。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该流程可以由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完成,该程序可存储于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实施例的流程。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ROM或随机存储记忆体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因此,本申请又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各方面所述的方法。
本申请又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各方面所述的方法。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申请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模块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模块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模块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模块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模块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模块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模块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模块,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模块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模块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模块中,也可以是各个模块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模块集成在一个模块中。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流程或功能。所述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通过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进行传输。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同轴电缆、光纤、数字用户线(digital subscriberline,DSL))或无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所述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例如,DVD)、或者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硬盘(solid state disk,SSD))等。

Claims (30)

1.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该通信方法应用于无线接入网系统中,所述无线接入网系统包括集中单元CU、至少一个分布式单元DU和网关单元GW,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GW接收第一DU发送的第一接口建立请求消息,所述第一接口建立请求消息包括所述第一DU的标识和至少一个服务小区的标识,所述至少一个服务小区由所述第一DU管理,所述第一DU是所述至少一个DU中的任意一个;
所述GW向所述CU发送第二接口建立请求消息,所述第二接口建立请求消息包括所述GW的标识和所述至少一个服务小区的标识;
所述GW接收所述CU发送的第一接口建立响应消息,所述第一接口建立响应消息包括至少一个激活小区的标识,所述至少一个激活小区包含于所述至少一个服务小区中;
所述GW向所述第一DU发送第二接口建立响应消息,所述第二接口建立响应消息包括所述至少一个激活小区的标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GW接收所述CU发送的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包括至少两个小区的标识和连接模式,所述第一消息用于查询所述至少两个小区所属的DU与所述连接模式是否匹配,所述连接模式用于指示载波聚合CA连接模式和双连接DC连接模式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GW查询所述至少两个小区所属的DU与连接模式是否匹配;
所述GW向所述CU发送第二消息,所述第二消息包括所述至少两个小区所属的DU与所述连接模式是否匹配的查询结果。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至少两个小区所属的DU与连接模式不匹配的情况下,所述第二消息还包括所述至少两个小区所属的至少一个DU的激活小区列表,所述至少一个DU的激活小区列表包括所述至少一个DU中每个DU管理的至少一个激活小区的标识。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GW接收所述CU发送的第一上下文建立请求消息,所述第一上下文建立请求消息包括终端设备的关联标识、第一连接模式和用于实现所述第一连接模式的至少两个小区的标识,所述第一连接模式用于指示CA连接模式;
所述GW判断所述至少两个小区是否由一个DU管理;
在所述GW确定所述至少两个小区由多个DU管理的情况下,所述GW向所述CU发送第一上下文建立失败消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GW接收所述CU发送的关于终端设备的至少两个第一上下文建立请求消息,每个第一上下文建立请求消息包括所述终端设备的关联标识和第二连接模式,所述每个第一上下文建立请求消息还包括用于实现所述第二连接模式的小区的标识,所述第二连接模式用于指示DC连接模式;
所述GW判断所述至少两个小区是否由一个DU管理;
在所述GW确定所述至少两个小区由一个DU管理的情况下,所述GW向所述CU发送第一上下文建立失败消息。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下文建立失败消息还包括管理所述至少两个小区所属的至少一个DU的激活小区列表,所述至少一个DU的激活小区列表包括所述至少一个DU中每个DU管理的至少一个激活小区的标识。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GW接收所述CU发送的第一上下文建立请求消息,所述第一上下文建立请求消息包括终端设备的关联标识、第一连接模式和用于实现所述第一连接模式的至少两个小区的标识,所述第一连接模式用于指示CA连接模式,所述至少两个小区包括一个主小区和至少一个辅小区;
所述GW向管理所述主小区的第二DU发送所述第一上下文建立请求消息;
所述GW接收所述第二DU发送的第一上下文建立响应消息,并向所述CU发送所述第一上下文建立响应消息。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GW接收所述CU发送的关于终端设备的至少两个第一上下文建立请求消息,每个第一上下文建立请求消息包括所述终端设备的关联标识、第二连接模式和用于实现所述第二连接模式的第一小区的标识,所述第二连接模式用于指示DC连接模式;
针对所述每个第一上下文建立请求消息,所述GW向管理所述第一小区的第二DU发送所述每个第一上下文建立请求消息;
所述GW接收所述第二DU发送的第一上下文建立响应消息,并向所述CU发送所述第一上下文建立响应消息。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上下文建立响应消息为第一上下文建立失败消息的情况下,所述第一上下文建立失败消息还包括所述第二DU的激活小区列表,所述第二DU管理的激活小区列表包括所述第二DU管理的至少一个激活小区的标识。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GW接收所述CU发送的关于终端设备的至少两个第一上下文建立请求消息,每个第一上下文建立请求消息包括所述终端设备的关联标识和第二连接模式,所述每个第一上下文建立请求消息还包括用于实现所述第二连接模式的第一小区的标识,所述第二连接模式用于指示DC连接模式;
针对所述至少两个第一上下文建立请求消息,所述GW分别向管理每个第一上下文建立请求消息包括的所述第一小区的第二DU发送所述第一上下文建立请求消息;
针对所述至少两个第一上下文建立请求消息,在所述GW接收到至少一个第二DU发送的第一上下文建立失败消息的情况下,向所述CU发送第二上下文建立失败消息;
针对所述至少两个第一上下文建立请求消息,在所述GW接收到各个第二DU发送的第一上下文建立成功消息的情况下,向所述CU发送所述第二上下文建立成功消息。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下文建立失败消息包括所述第二DU的激活小区列表;所述第二上下文建立失败消息包括所述至少一个第二DU的激活小区列表,所述第二DU的激活小区列表包括所述第二DU管理的至少一个激活小区的标识。
12.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该通信方法应用于无线接入网系统中,所述无线接入网系统包括集中单元CU、至少一个分布式单元DU和网关单元GW,一个 CU 允许与多个 GW中的每个 GW 相连,且一个 DU 允许与一个 GW 相连,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CU向所述GW发送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包括至少两个小区的标识和连接模式,所述第一消息用于查询所述至少两个小区所属的DU与连接模式是否匹配,所述连接模式用于指示载波聚合CA连接模式和双连接DC连接模式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CU接收所述GW发送的第二消息,所述第二消息包括所述至少两个小区所属的DU与所述连接模式是否匹配的查询结果。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至少两个小区所属的DU与连接模式不匹配的情况下,所述第二消息还包括所述至少两个小区所属的至少一个DU的激活小区列表,所述至少一个DU的激活小区列表包括所述至少一个DU中每个DU管理的至少一个激活小区的标识。
14.一种网关单元,其特征在于,该网关单元GW包含于无线接入网系统中,所述无线接入网系统还包括集中单元CU和至少一个分布式单元DU,所述GW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第一DU发送的第一接口建立请求消息,所述第一接口建立请求消息包括所述第一DU的标识和至少一个服务小区的标识,所述至少一个服务小区由所述第一DU管理,所述第一DU是所述至少一个DU中的任意一个;
发送模块,用于向所述CU发送第二接口建立请求消息,所述第二接口建立请求消息包括所述GW的标识和所述至少一个服务小区的标识;
所述接收模块,还用于接收所述CU发送的第一接口建立响应消息,所述第一接口建立响应消息包括至少一个激活小区的标识,所述至少一个激活小区包含于所述至少一个服务小区中;
所述发送模块,还用于向所述第一DU发送第二接口建立响应消息,所述第二接口建立响应消息包括所述至少一个激活小区的标识。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网关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网关单元还包括处理模块;
所述接收模块,还用于接收所述CU发送的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包括至少两个小区的标识和连接模式,所述第一消息用于查询所述至少两个小区所属的DU与所述连接模式是否匹配,所述连接模式用于指示载波聚合CA连接模式和双连接DC连接模式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处理模块,用于查询所述至少两个小区所属的DU与连接模式是否匹配;
所述发送模块,还用于向所述CU发送第二消息,所述第二消息包括所述至少两个小区所属的DU与连接模式是否匹配的查询结果。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网关单元,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至少两个小区所属的DU与连接模式不匹配的情况下,所述第二消息还包括所述至少两个小区所属的至少一个DU的激活小区列表,所述至少一个DU的激活小区列表包括所述至少一个DU中每个DU管理的至少一个激活小区的标识。
17.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网关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网关单元还包括处理模块;
所述接收模块,还用于接收所述CU发送的第一上下文建立请求消息,所述第一上下文建立请求消息包括终端设备的关联标识、第一连接模式和用于实现所述第一连接模式的至少两个小区的标识,所述第一连接模式用于指示CA连接模式;
所述处理模块,用于判断所述至少两个小区是否由一个DU管理;
所述发送模块,还用于在所述处理模块确定所述至少两个小区由多个DU管理的情况下,向所述CU发送第一上下文建立失败消息。
18.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网关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网关单元还包括处理模块;
所述接收模块,还用于接收所述CU发送的关于终端设备的至少两个第一上下文建立请求消息,每个第一上下文建立请求消息包括所述终端设备的关联标识和第二连接模式,所述每个第一上下文建立请求消息还包括用于实现所述第二连接模式的小区的标识,所述第二连接模式用于指示DC连接模式;
所述处理模块,用于判断所述至少两个小区是否由一个DU管理;
所述发送模块,还用于在所述处理模块确定所述至少两个小区由一个DU管理的情况下爱,向所述CU发送第一上下文建立失败消息。
19.根据权利要求17或18所述的网关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下文建立失败消息还包括所述至少两个小区所属的至少一个DU的激活小区列表,所述至少一个DU的激活小区列表包括所述至少一个DU中每个DU管理的至少一个激活小区的标识。
20.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网关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收模块,还用于接收所述CU发送的第一上下文建立请求消息,所述第一上下文建立请求消息包括终端设备的关联标识、第一连接模式和用于实现所述第一连接模式的至少两个小区的标识,所述第一连接模式用于指示CA连接模式,所述至少两个小区包括一个主小区和至少一个辅小区;
所述发送模块,还用于向管理所述主小区的第二DU发送所述第一上下文建立请求消息;
所述接收模块,还用于接收所述第二DU发送的第一上下文建立响应消息;
所述发送模块,还用于向所述CU发送所述第一上下文建立响应消息。
21.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网关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收模块,还用于接收所述CU发送的关于终端设备的至少两个第一上下文建立请求消息,每个第一上下文建立请求消息包括所述终端设备的关联标识、第二连接模式和用于实现所述第二连接模式的第一小区的标识,所述第二连接模式用于指示DC连接模式;
所述发送模块,还用于针对所述每个第一上下文建立请求消息,向管理所述第一小区的第二DU发送所述每个第一上下文建立请求消息;
所述接收模块,还用于接收所述第二DU发送的第一上下文建立响应消息;
所述发送模块,还用于向所述CU发送所述第一上下文建立响应消息。
22.根据权利要求20或21所述的网关单元,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上下文建立响应消息为第一上下文建立失败消息的情况下,所述第一上下文建立失败消息还包括所述第二DU的激活小区列表,所述第二DU管理的激活小区列表包括所述第二DU管理的至少一个激活小区的标识。
23.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网关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收模块,还用于接收所述CU发送的关于终端设备的至少两个第一上下文建立请求消息,每个第一上下文建立请求消息包括所述终端设备的关联标识和第二连接模式,所述每个第一上下文建立请求消息还包括用于实现所述第二连接模式的第一小区的标识,所述第二连接模式用于指示DC连接模式;
所述发送模块,还用于针对所述至少两个第一上下文建立请求消息,分别向管理每个第一上下文建立请求消息包括的所述第一小区的第二DU发送所述第一上下文建立请求消息;
所述发送模块,还用于针对所述至少两个第一上下文建立请求消息,在接收到至少一个第二DU发送的第一上下文建立失败消息的情况下,向所述CU发送第二上下文建立失败消息;
所述发送模块,还用于针对所述至少两个第一上下文建立请求消息,在接收到各个第二DU发送的第一上下文建立成功消息的情况下,向所述CU发送所述第二上下文建立成功消息。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网关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下文建立失败消息包括所述第二DU的激活小区列表;所述第二上下文建立失败消息包括所述至少一个第二DU的激活小区列表,所述第二DU的激活小区列表包括所述第二DU管理的至少一个激活小区的标识。
25.一种集中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集中单元CU包含于无线接入网系统中,所述无线接入网系统还包括至少一个分布式单元DU和网关单元,一个 CU 允许与多个 GW 中的每个GW 相连,且一个 DU 允许与一个 GW 相连,所述CU包括:
发送模块,用于向所述网关单元发送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包括至少两个小区的标识和连接模式,所述第一消息用于查询所述至少两个小区所属的DU与连接模式是否匹配,所述连接模式用于指示载波聚合CA连接模式和双连接DC连接模式中的至少一种;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网关单元发送的第二消息,所述第二消息包括所述至少两个小区所属的DU与连接模式是否匹配的查询结果。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集中单元,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至少两个小区所属的DU与连接模式不匹配的情况下,所述第二消息还包括所述至少两个小区所属的至少一个DU的激活小区列表,所述至少一个DU的激活小区列表包括所述至少一个DU中每个DU管理的至少一个激活小区的标识。
27.一种网关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网关单元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和收发器;
所述收发器用于进行消息的接收和发送;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
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指令,当处理器执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指令时,所述网关单元用于执行权利要求1-11所述的方法。
28.一种集中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集中单元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和收发器;
所述收发器用于进行消息的接收和发送;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
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指令,当处理器执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指令时,所述CU用于执行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方法。
29.一种无线接入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接入网系统包括网关单元GW、集中单元CU和至少一个分布式单元;其中,所述GW用于执行权利要求1-11所述的方法;所述CU用于执行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方法。
30.一种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读存储介质用于存储指令,使如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被实现,或者,使如权利要求12或1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被实现。
CN201910449943.5A 2019-05-28 2019-05-28 通信方法及相关设备 Active CN11202010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449943.5A CN112020106B (zh) 2019-05-28 2019-05-28 通信方法及相关设备
PCT/CN2020/092352 WO2020238901A1 (zh) 2019-05-28 2020-05-26 通信方法及相关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449943.5A CN112020106B (zh) 2019-05-28 2019-05-28 通信方法及相关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020106A CN112020106A (zh) 2020-12-01
CN112020106B true CN112020106B (zh) 2021-11-26

Family

ID=735004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449943.5A Active CN112020106B (zh) 2019-05-28 2019-05-28 通信方法及相关设备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2020106B (zh)
WO (1) WO202023890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752230B (zh) * 2020-12-28 2022-03-25 京信网络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消息识别方法、系统、集中单元、分布单元和存储介质
CN114513803B (zh) * 2022-02-25 2024-03-22 成都中科微信息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提升基站cu和du之间小区管理状态一致性的方法及系统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8131975A1 (ko) * 2017-01-13 2018-07-19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데이터 패킷을 전송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WO2018227473A1 (en) * 2017-06-15 2018-12-20 Zte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exchanging configuration information between two nodes in a wireless network
CN109151871A (zh) * 2018-02-14 2019-01-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集中式单元-分布式单元架构下的通信方法、通信设备
CN109246746A (zh) * 2017-05-05 2019-01-18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前向接口的建立、ue接入和切换方法及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264622B2 (en) * 2017-03-17 2019-04-16 Ofinno Technologies, Llc Inactive state data forwarding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8131975A1 (ko) * 2017-01-13 2018-07-19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데이터 패킷을 전송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CN109246746A (zh) * 2017-05-05 2019-01-18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前向接口的建立、ue接入和切换方法及装置
WO2018227473A1 (en) * 2017-06-15 2018-12-20 Zte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exchanging configuration information between two nodes in a wireless network
CN109151871A (zh) * 2018-02-14 2019-01-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集中式单元-分布式单元架构下的通信方法、通信设备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R3-173665 Further consideration on SI (Re)configuration over F1 interface";ZTE;《3GPP TSG RAN WG3 Meeting #97bis》;20171013;全文 *
"R3-186435 Rapporteur CR to 38.470";Huawei;《3GPP TSG-RAN3 Meeting #102》;20181116;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020106A (zh) 2020-12-01
WO2020238901A1 (zh) 2020-12-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841838B2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device
US11799968B2 (en) Communications method and apparatus
KR102587145B1 (ko) 캐리어 세트 결정 방법 및 장치, 저장 매체 그리고 전자 디바이스
US11172491B2 (en)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network element, storage medium and processor
US11924823B2 (en) Multi-link device association and reassociation
CN104519583B (zh) 一种通过双连接进行数据传输和处理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7370573B (zh) 一种下行数据传输的方法及设备
US11229077B2 (en)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ccess network device, and terminal
WO2017000840A1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US11974342B2 (en) Multi-link establishment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CN107079524B (zh) 一种数据转发的方法和控制器
CN111866905A (zh) 通信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11148158B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12020106B (zh) 通信方法及相关设备
US20230300210A1 (en) Computing aware-session management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JP2021180353A (ja) 基地局、システム及び方法
US11006478B2 (en) Enhanced procedure transaction ID handling
WO2021026706A1 (zh) 一种f1接口管理方法及装置
CN114158093B (zh) 通信方法、网元、通信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08184335A (zh) 一种资源调度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9803390B (zh) 消息、策略发送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处理器
CN107809777B (zh) 数据传输方法、用户设备、主基站、辅基站及核心网
CN113939044A (zh) 一种通信方法和装置
CN108924958B (zh) 建立连接的方法和装置
US10263742B2 (en) Coordinated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system and apparatu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