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020019A -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020019A
CN112020019A CN202010887268.7A CN202010887268A CN112020019A CN 112020019 A CN112020019 A CN 112020019A CN 202010887268 A CN202010887268 A CN 202010887268A CN 112020019 A CN112020019 A CN 11202001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olid state
user equipment
state disk
wireless solid
dat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887268.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020019B (zh
Inventor
黄朝松
明淼晶
范科伟
廖薇
王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Anjili New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Anjili New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Anjili New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Anjili New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887268.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020019B/zh
Publication of CN11202001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02001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02001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02001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06Selective distribution of broadcast services, e.g. multimedia broadcast multicast service [MBMS]; Services to user groups; One-way selective calling ser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4Direct-mode setu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02Hierarchically pre-organised networks, e.g. paging networks, cellular networks, 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or WLL [Wireless Local Loop]
    • H04W84/10Small scale networks; Flat hierarchical networks
    • H04W84/12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ultimedia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适用于数据存储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上述数据传输方法包括:无线固态硬盘首先广播Wi‑Fi点对点连接的广播信息;然后获取至少一个用户设备发送的根据广播信息生成的连接请求信息,其中,连接请求信息包括用户设备的标识信息;再根据连接请求信息与用户设备建立连接,以及根据标识信息为每个用户设备配置一个单独的数据传输通道;最后无线固态硬盘通过数据传输通道与对应的用户设备进行数据交互。通过上述的方法,无线固态硬盘可以同时与多个用户设备进行无线数据传输,提高了固态硬盘使用的便捷性。

Description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数据存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固态硬盘(Solid State Drive,SSD)是一种用固态电子存储芯片阵列制成的硬盘,由控制单元和存储单元(FLASH芯片、DRAM芯片)组成。固态硬盘在接口的规范和定义、功能及使用方法上与传统硬盘的完全相同,在产品外形和尺寸上也完全与传统硬盘一致,但I/O性能相对于传统硬盘大大提升,被广泛应用于军事、车载、工控、视频监控、网络监控、网络终端、电力、医疗、航空、导航设备等领域。
但传统的固态硬盘需要通过物理接口与用户设备连接,才能进行数据的传输,影响固态硬盘的便捷性。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可以解决固态硬盘需通过物理接口与用户设备连接,影响使用便捷性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应用于无线固态硬盘,所述方法包括:
无线固态硬盘广播Wi-Fi点对点连接的广播信息;
所述无线固态硬盘获取至少一个用户设备发送的根据所述广播信息生成的连接请求信息;其中,所述连接请求信息包括所述用户设备的标识信息;
所述无线固态硬盘根据所述连接请求信息与所述用户设备建立连接,以及根据所述标识信息为每个所述用户设备配置一个单独的数据传输通道;
所述无线固态硬盘通过所述数据传输通道与对应的所述用户设备进行数据交互。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无线固态硬盘广播Wi-Fi点对点连接的广播信息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无线固态硬盘获取模式指令;
在所述模式指令为第一指令的情况下,所述无线固态硬盘执行广播Wi-Fi点对点连接的广播信息步骤;其中,所述第一指令用于指示所述无线固态硬盘作为组所有者节点。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无线固态硬盘广播Wi-Fi点对点连接的广播信息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无线固态硬盘获取模式指令;
在所述模式指令为第二指令的情况下,所述无线固态硬盘获取作为组所有者节点的用户设备的广播信息;其中,所述第二指令用于指示将所述无线固态硬盘作为组客户端节点;
作为组客户端节点的所述无线固态硬盘根据所述广播信息生成所述连接请求信息,以及向作为组所有者节点的用户设备发送所述连接请求信息;其中,所述连接请求信息包括所述无线固态硬盘的标识信息;
所述无线固态硬盘获取作为组所有者节点的用户设备发送的根据所述连接请求信息生成的应答信息;
所述无线固态硬盘响应于所述应答信息,与作为组所有者节点的用户设备建立连接。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连接请求信息包括用于指示所述用户设备信息的认证信息,所述无线固态硬盘根据所述连接请求信息与所述用户设备建立连接,包括:
所述无线固态硬盘在所述连接请求信息中获取所述认证信息;
所述无线固态硬盘根据所述认证信息确定所述用户设备的信任等级;其中,所述信任等级包括可信任等级和非可信任等级;
在所述信任等级为可信任等级的情况下,所述无线固态硬盘为所述用户设备开放共有数据区和私有数据区;
在所述信任等级为非可信任等级的情况下,所述无线固态硬盘为所述用户设备开放共有数据区。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可信任等级包括多个级别,所述私有数据区包括多个私有数据分区,所述多个级别和所述多个私有数据分区为一一对应关系;
所述在所述信任等级为可信任等级的情况下,所述无线固态硬盘为所述用户设备开放私有数据区,包括:
所述无线固态硬盘获取所述用户设备的可信任等级的级别;
所述无线固态硬盘根据所述用户设备的可信任等级的级别,对所述用户设备开放对应的私有数据分区。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无线固态硬盘通过所述数据传输通道与对应的所述用户设备进行数据交互,包括:
所述无线固态硬盘获取所述用户设备发送的数据读取命令;
所述无线固态硬盘对所述数据读取命令进行解析,获得所述用户设备意图读取第一目标数据的第一地址;
所述无线固态硬盘根据所述第一目标数据的第一地址确定所述第一目标数据,并通过所述数据传输通道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所述第一目标数据。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无线固态硬盘通过所述数据传输通道与对应的所述用户设备进行数据交互,包括:
所述无线固态硬盘获取所述用户设备发送的数据写入命令;
所述无线固态硬盘对所述数据写入命令进行解析,获得所述用户设备意图写入的第二目标数据和意图将所述第二目标数据存储的第二地址;
所述无线固态硬盘将所述第二目标数据存储至所述第二地址。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装置,应用于无线固态硬盘,所述装置包括:
广播模块,用于广播Wi-Fi点对点连接的广播信息;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至少一个用户设备发送的根据所述广播信息生成的连接请求信息;其中,所述连接请求信息包括所述用户设备的标识信息;
第一连接建立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连接请求信息与所述用户设备建立连接,并根据所述标识信息为每个所述用户设备配置一个单独的数据传输通道;
交互模块,用于通过所述数据传输通道与对应的所述用户设备进行数据交互。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第一方面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一方面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当计算机程序产品在终端设备上运行时,使得终端设备执行上述第一方面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第二方面至第五方面的有益效果可以参见上述第一方面中的相关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与现有技术相比存在的有益效果是:
无线固态硬盘首先广播Wi-Fi点对点连接的广播信息;然后获取至少一个用户设备发送的根据广播信息生成的连接请求信息,其中,连接请求信息包括用户设备的标识信息;再根据连接请求信息与用户设备建立连接,以及根据标识信息为每个用户设备配置一个单独的数据传输通道;最后无线固态硬盘通过数据传输通道与对应的用户设备进行数据交互。通过上述的方法,无线固态硬盘可以同时与多个用户设备进行无线数据传输,提高了固态硬盘使用的便捷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无线固态硬盘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无线固态硬盘与用户设备建立连接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用户设备读取无线固态硬盘数据的流程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用户设备将数据写入无线固态硬盘的流程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中,为了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定,提出了诸如特定系统结构、技术之类的具体细节,以便透彻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清楚,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实现本申请。在其它情况中,省略对众所周知的系统、装置、电路以及方法的详细说明,以免不必要的细节妨碍本申请的描述。
应当理解,当在本申请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时,术语“包括”指示所描述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和/或组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组件和/或其集合的存在或添加。
还应当理解,在本申请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相关联列出的项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何组合以及所有可能组合,并且包括这些组合。
如在本申请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那样,术语“如果”可以依据上下文被解释为“当...时”或“一旦”或“响应于确定”或“响应于检测到”。类似地,短语“如果确定”或“如果检测到[所描述条件或事件]”可以依据上下文被解释为意指“一旦确定”或“响应于确定”或“一旦检测到[所描述条件或事件]”或“响应于检测到[所描述条件或事件]”。
另外,在本申请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申请说明书中描述的参考“一个实施例”或“一些实施例”等意味着在本申请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包括结合该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点。由此,在本说明书中的不同之处出现的语句“在一个实施例中”、“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等不是必然都参考相同的实施例,而是意味着“一个或多个但不是所有的实施例”,除非是以其他方式另外特别强调。术语“包括”、“包含”、“具有”及它们的变形都意味着“包括但不限于”,除非是以其他方式另外特别强调。
传统的固态硬盘需要通过物理接口与用户设备连接,才能进行数据的传输,而基于固态硬盘上物理接口个数的限制,传统的固态硬盘同时只能与一个用户设备进行数据传输,影响固态硬盘使用的便捷性。
为了解决以上的问题,如图1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无线固态硬盘,该无线固态硬盘可以包括电源接口100、电源管理模块101、WiFi-direct模块102、控制模块103和存储模块104。
其中,电源接口100可以为直接与市电连接的接口,也可以为与5V、12V或24V等电压的直流电连接的接口,通过电源接口100能够为无线固态硬盘进行充电,提供电能。
电源管理模块101可以包括存储电能的蓄能单元、用于控制放电的控制开关和用于变压的变压单元。变压单元将电源接口100输入的电源的电压转换成需要的电压后给到蓄能单元,蓄能单元进行电能的存储;控制开关可以控制蓄能单元放电,为无线固态硬盘进行供电。
WiFi-direct模块102是支持点对点连接的模块,WiFi-direct模块102既可以支持基础网络,也可以支持P2P连接,能够作为典型的站点加入基础设施网络,在客户端设备本身间运作(客户端设备可以包括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电视和打印机等)。WiFi-direct模块102不需要热点和路由器就可以实现与其他设备的连接方,传输数据或共享应用。WiFi-direct模块102可以支持一对一直连,也可以实现多台设备同时连接。
控制模块103主要分为前端(Host Interface Controller,主机接口控制器)和后端(Flash Controller,闪存控制器)两部分,前端用于与主机连接,接口可以是SATA(Serial-ATA,串行)接口、PCIe(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 Express,高速串行计算机扩展总线标准)接口等;后端用于与存储模块104连接,完成数据编解码和ECC(ErrorCorrecting Code,错误检查和纠正)。
存储模块104可以包括多个FLASH芯片105,FLASH芯片105是一种非易失性存储器,也就是说,掉电了数据也不会丢失,闪存基本存储单元是一种类NMOS的双层浮栅(FloatingGate)MOS管,所有的数据都是存储在闪存中的。
无线固态硬盘工作时,控制模块103控制WiFi-direct模块102向外广播Wi-Fi点对点连接的广播信息,用户设备接收到广播信息后向无线固态硬盘发送连接请求信息。无线固态硬盘根据用户设备的连接请求信息与用户设备建立连接,并为用户设备配置单独的数据传输通道,无线固态硬盘与用户设备可以通过数据传输通道实现数据的交互。无线固态硬盘通过广播信息,可以同时响应多个用户设备的连接请求信息,并为每个用户设备配置单独的数据传输通道,并通过数据传输通道与对应的用户设备进行数据交互,实现数据的共享。
其中,本申请中的用户设备可以为手机、电脑、平板电脑或无线固态硬盘等电子设备。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示意的结构并不构成对无线固态硬盘结构的具体限定。在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中,无线固态硬盘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拆分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图示的部件可以以硬件、软件或软件和硬件的组合实现。
在介绍完固态硬盘的硬件结构后,下面对基于该无线固态硬盘的数据传输方法进行说明。
图2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数据传输方法具体可以包括:
S201,无线固态硬盘广播Wi-Fi点对点连接的广播信息。
具体地,无线固态硬盘可以设置总开关,当总开关关闭时,无线固态硬盘处于不工作的状态,当总开关打开时,无线固态硬盘开始工作,此时无线固态硬盘向周围发送Wi-Fi点对点连接的广播信息。无线固态硬盘发送的广播信息至少包括用户指示固态硬盘的参数信息,以便用户设备在接收到广播信息时,可以知道该广播信息对应的是无线固态硬盘。
S202,无线固态硬盘获取至少一个用户设备发送的根据广播信息生成的连接请求信息。
具体地,当用户设备需要与无线固态硬盘连接时,可以对广播信息进行搜索,然后根据广播信息生成连接请求信息,并向无线固态硬盘发送连接请求信息。其中,用户设备发送的连接请求信息包括用户设备的标识信息,无线固态硬盘根据该标识信息能够识别用户设备。示例性的,标识信息可以为一段代码、一些特殊符号的组合等。
无线固态硬盘在向周围广播Wi-Fi点对点连接的广播信息时,同时也会获取周围用户设备发送的连接请求信息。此过程中无线固态硬盘在同一时间内可以接收到一个用户设备发送的连接请求信息,也可以同时接收到多个用户设备发送的连接请求信息。无线固态硬盘根据各个连接请求信息中用户设备的标识信息,对多个用户设备进行区分。
S203,无线固态硬盘根据连接请求信息与用户设备建立连接,以及根据标识信息为每个用户设备配置一个单独的数据传输通道。
具体地,当无线固态硬盘获取到用户设备的连接请求信息后,会根据连接请求信息与用户设备建立无线通信连接。无线固态硬盘通过连接请求信息中的识别信息可以识别用户设备,并且为每个用户设备配置单独的数据传输通道。当无线固态硬盘与多个用户设备同时进行数据交互时,传输的数据互不干扰,保证数据准确、快速的传输。
其中,无线固态硬盘可以随机为用户设备配置数据传输通道时,也可以预先对所有的数据传输通道进行编号,然后按照编号的顺序为用户设备配置数据传输通道。
S204,无线固态硬盘通过数据传输通道与对应的用户设备进行数据交互。
具体地,当无线固态硬盘与用户设备之间建立连接后,用户设备可以向无线固态硬盘发送数据读取命令或写入命令,无线固态硬盘根据读取命令或写入命令进行数据输出或数据存储,实现无线固态硬盘与用户设备之间的无线数据通信。
上述数据传输方法,无线固态硬盘可以同时与多个用户设备进行无线连接,此时无线固态硬盘可以起到类似路由器的作用,可以实现多个用户设备与无线固态硬盘之间的数据共享,提高了无线固态硬盘使用的便捷性。
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步骤S203中无线固态硬盘与用户设备建立连接方法具体可以包括:
S2031,无线固态硬盘在连接请求信息中获取认证信息。
示例性的,连接请求信息中包括用于指示用户设备信息的认证信息,当无线固态硬盘获取到连接请求信息后,可以在连接请求信息中提取认证信息。
S2032,无线固态硬盘根据认证信息确定用户设备的信任等级。
示例性的,认证信息可以为用户设备的名称或代码段,无线固态硬盘通过识别用户设备连接请求信息中的名称或代码段确定用户设备的信任等级,其中,信任等级包括可信任等级和非可信任等级。
例如,认证信息为代码段,无线固态硬盘信任等级数据库中存储有{ABA、BAB}的信任等级数据,其中,ABA对应的信任等级为可信任等级,BAB对应的信任等级为非可信任等级。当无线固态硬盘获取到用户设备的连接请求信息中的认证信息为ABA,则无线固态硬盘则确定该用户设备的信任等级为可信任等级;当无线固态硬盘获取到用户设备的连接请求信息中的认证信息为BAB,则无线固态硬盘则确定该用户设备的信任等级为非可信任等级。
S2033,在信任等级为可信任等级的情况下,无线固态硬盘为用户设备开放共有数据区和私有数据区。
示例性的,无线固态硬盘的存储区分为共有数据区和私有数据区,共有数据区可以存放用户认为可以与他人共享的数据;私有数据区存放用户的个人数据,不允许他人随意查看;共有数据区和私有数据区中存放的数据可以根据用户个人的实际情况自行设定。
当无线固态硬盘确定用户设备的信任等级为可信任等级时,无线固态硬盘为用户设备开放共有数据区和私有数据区,此时用户设备可以读取共有数据区和私有数据区中的数据,也可以将新的数据写入到共有数据区和私有数据区。
若同一个无线固态硬盘被多个用户日常使用时,为了满足每个用户均拥有各自的私有数据区,可以在私有数据区中设置多个私有数据分区,而可信任等级设置多个级别,其中,多个级别和多个私有数据分区为一一对应关系。
示例性的,步骤S2033具体可以包括:
A1,无线固态硬盘获取用户设备的可信任等级的级别。
B1,无线固态硬盘根据用户设备的可信任等级的级别,对用户设备开放对应的私有数据分区。
具体地,由于用户设备的可信任等级的级别和私有数据分区具有对应关系,当无线固态硬盘确定了用户设备的可信任等级的级别,也就确定了需要对该用户设备开放的私有数据分区,此时,该用户设备可以在开放的私有数据分区中进行数据的读取和存储。
为了清楚说明步骤A1和步骤B1,下面以一个具体的例子进行说明。
无线固态硬盘信任等级数据库中存储有{ABA、BAB、BBA、AAB}的信任等级数据,其中,BAB对应的信任等级为非可信任等级,ABA对应的信任等级为可信任等级中的第一级别,BBA对应的信任等级为可信任等级中的第二级别,AAB对应的信任等级为可信任等级中的第三级别;无线固态硬盘的私有数据区包括第一私有数据分区、第二私有数据分区和第三私有数据分区;其中,第一级别和第一私有数据分区关联对应,第二级别和第二私有数据分区关联对应,第三级别和第三私有数据分区关联对应。
(1)当无线固态硬盘获取到用户设备的连接请求信息中的认证信息为ABA时,无线固态硬盘则确定该用户设备可信任等级的级别为第一级别,无线固态硬盘向用户设备开放第一私有数据分区。用户设备可以在第一私有数据分区内进行数据的读取和写入,而不能在第二私有数据分区和第三私有数据分区中进行数据的读取和写入。
(2)当无线固态硬盘获取到用户设备的连接请求信息中的认证信息为BBA时,无线固态硬盘则确定该用户设备可信任等级的级别为第二级别,无线固态硬盘向用户设备开放第二私有数据分区。用户设备可以在第二私有数据分区内进行数据的读取和写入,而不能在第一私有数据分区和第三私有数据分区中进行数据的读取和写入。
(3)当无线固态硬盘获取到用户设备的连接请求信息中的认证信息为AAB时,无线固态硬盘则确定该用户设备可信任等级的级别为第三级别,无线固态硬盘向用户设备开放第三私有数据分区。用户设备可以在第三私有数据分区内进行数据的读取和写入,而不能在第一私有数据分区和第二私有数据分区中进行数据的读取和写入。
S2034,在信任等级为非可信任等级的情况下,无线固态硬盘为用户设备开放共有数据区。
具体地,当无线固态硬盘确定用户设备的信任等级为非可信任等级时,此时无线固态硬盘只对用户设备开放共有数据区;用户设备只能在共有数据区中进行数据的读取或写入,而不能在私有数据区中进行数据的读取或写入。
步骤S204中无线固态硬盘和用户设备进行数据交互可以包括:用户设备读取无线固态硬盘中的数据和用户设备将数据写入无线固态硬盘。
图4是示出了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用户设备读取无线固态硬盘数据的流程示意图,步骤S401~S403为步骤S204的一个示例,对步骤S401~S403详述如下:
S401,无线固态硬盘获取用户设备发送的数据读取命令。
具体地,当用户设备需要读取无线固态硬盘中的数据时,用户设备需要向无线固态硬盘发送读取命令,其中,读取命令中包括需要读取第一目标数据的存储地址。
S402,无线固态硬盘对数据读取命令进行解析,获得用户设备意图读取第一目标数据的第一地址。
具体地,当无线固态硬盘获取到用户设备的读取命令后,对读取命令进行解析,获取到读取命令中的第一地址(即第一目标数据的存储地址)。
S403,无线固态硬盘根据第一目标数据的第一地址确定第一目标数据,并通过数据传输通道向用户设备发送第一目标数据。
具体地,当无线固态硬盘获取到第一地址后,根据第一地址获取对应的第一目标数据(即用户设备意图读取的数据),然后将第一目标数据进行打包,并通过与用户设备对应的数据传输通道,向用户设备发送打包后的第一目标数据,以此完成用户设备对无线固态硬盘中数据的读取。
图5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用户设备将数据写入无线固态硬盘的流程示意图,步骤S501~S503为步骤S204的一个示例,对步骤S501~S503详述如下:
S501,无线固态硬盘获取用户设备发送的数据写入命令。
具体地,当用户设备需要将数据存储到无线固态硬盘中时,用户设备需要向无线固态硬盘发送写入命令,其中,写入命令包括需要进行存储的第二目标数据和需要将第二目标数据存储的第二地址。
S502,无线固态硬盘对数据写入命令进行解析,获得用户设备意图写入的第二目标数据和意图将第二目标数据存储的第二地址。
具体地,当无线固态硬盘获取到用户设备的写入命令后,对写入命令进行解析,获取到写入命令中的第二目标数据和第二地址(即第二目标数据的存储地址)。
S503,无线固态硬盘将第二目标数据存储至第二地址。
具体地,当无线固态硬盘获取到第二目标数据和第二地址后,将第二目标数据存储到第二地址中,以此完成用户设备将数据写入到无线固态硬盘中。
本申请中的无线固态硬盘可以有两种工作模式,分别为作为组所有者节点和作为组客户端节点。上述步骤S201至S204说明的是无线固态硬盘作为组所有者节点和多个用户设备进行无线连接,实现数据交互。除此之外,无线固态硬盘还可以作为组客户端节点与用户设备进行无线连接,实现数据交互。
因此在步骤S201之前可以对无线固态硬盘的工作模式进行选择,以确定无线固态硬盘的工作模式。
示例性的,图6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参见图6,具体步骤可以包括:
S601,无线固态硬盘获取模式指令。
具体地,无线固态硬盘上可以设置模式选择开关,用户通过模式选择开关可以对无线固态硬盘的工作模式进行选择。模式选择开关可以为设置在无线固态硬盘上的机械按钮开关、触摸开关或语音开关等。
S602,当无线固态硬盘获取到的模式指令指示无线固态硬盘作为组所有者节点时,则无线固态硬盘依次执行上述的步骤S201至步骤S204。
S603,当无线固态硬盘获取到的模式指令指示无线固态硬盘作为组客户端节点时,无线固态硬盘获取作为组所有者节点的用户设备的广播信息。
具体地,当无线固态硬盘作为组客户端节点时,不再向周围发送广播信息,而是需要获取作为组所有者节点的用户设备发送的广播信息。
S604,作为组客户端节点的无线固态硬盘根据广播信息生成连接请求信息,以及向作为组所有者节点的用户设备发送连接请求信息。
具体地,当无线固态硬盘获取到作为组所有者节点的用户设备发送的广播信息后,无线固态硬盘根据广播信息生成连接请求信息,其中,连接请求信息包括无线固态硬盘的标识信息,以方便作为组所有者节点的用户设备能够识别到无线固态硬盘。
S605,无线固态硬盘获取作为组所有者节点的用户设备发送的根据连接请求信息生成的应答信息。
具体地,当作为组所有者节点的用户设备获取到无线固态硬盘发送的连接请求信息后,会根据连接请求信息生成应答信息,无线固态硬盘获取到应答信息,以便后续二者之间连接的建立。
S606,无线固态硬盘响应于应答信息,与作为组所有者节点的用户设备建立连接。
具体地,无线固态硬盘对应答信息进行响应,实现无线固态硬盘与用户设备的连接,当建立连接后,无线固态硬盘和作为组所有者节点的用户设备可以进行数据的无线交互传输。
应理解,上述实施例中各步骤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图7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数据传输装置可以包括广播模块71、获取模块72、第一连接建立模块73和交互模块74;
广播模块71,用于广播Wi-Fi点对点连接的广播信息;
获取模块72,用于获取至少一个用户设备发送的根据所述广播信息生成的连接请求信息;其中,所述连接请求信息包括所述用户设备的标识信息;
第一连接建立模块73,用于根据所述连接请求信息与所述用户设备建立连接,并根据所述标识信息为每个所述用户设备配置一个单独的数据传输通道;
交互模块74,用于通过所述数据传输通道与对应的所述用户设备进行数据交互。
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数据传输装置还可以包括第一模式指令获取模块和执行模块;
第一模式指令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模式指令;
执行模块,用于在所述模式指令为第一指令的情况下,执行广播Wi-Fi点对点连接的广播信息步骤;其中,所述第一指令用于指示所述无线固态硬盘作为组所有者节点。
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数据传输装置还可以包括第二模式指令获取模块、广播信息获取模块、连接请求信息发送模块、应答信息获取模块和第二连接建立模块;
第二模式指令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模式指令;
广播信息获取模块,用于在所述模式指令为第二指令的情况下,获取作为组所有者节点的用户设备的广播信息;其中,所述第二指令用于指示将所述无线固态硬盘作为组客户端节点;
连接请求信息发送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广播信息生成所述连接请求信息,以及向作为组所有者节点的用户设备发送所述连接请求信息;其中,所述连接请求信息包括所述无线固态硬盘的标识信息;
应答信息获取模块,用于获取作为组所有者节点的用户设备发送的根据所述连接请求信息生成的应答信息;
第二连接建立模块,用于响应于所述应答信息,与作为组所有者节点的用户设备建立连接。
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请求信息包括用于指示所述用户设备信息的认证信息,所述第一连接建立模块73可以包括认证信息获取单元、信任等级确定单元、第一授权单元和第二授权单元;
认证信息获取单元,用于在所述连接请求信息中获取所述认证信息;
信任等级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认证信息确定所述用户设备的信任等级;其中,所述信任等级包括可信任等级和非可信任等级;
第一授权单元,用于在所述信任等级为可信任等级的情况下,为所述用户设备开放共有数据区和私有数据区;
第二授权单元,用于在所述信任等级为非可信任等级的情况下,为所述用户设备开放共有数据区。
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可信任等级包括多个级别,所述私有数据区包括多个私有数据分区,所述多个级别和所述多个私有数据分区为一一对应关系,所述第一授权单元可以包括级别获取单元和第三授权单元;
级别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用户设备的可信任等级的级别;
第三授权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用户设备的可信任等级的级别,对所述用户设备开放对应的私有数据分区。
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交互模块74可以包括读取命令获取单元、第一地址获取单元和数据发送单元;
读取命令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用户设备发送的数据读取命令;
第一地址获取单元,用于对所述数据读取命令进行解析,获得所述用户设备意图读取第一目标数据的第一地址;
数据发送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目标数据的第一地址确定所述第一目标数据,并通过所述数据传输通道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所述第一目标数据。
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交互模块74还可以包括写入命令获取单元、第二地址获取单元和存储单元;
写入命令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用户设备发送的数据写入命令;
第二地址获取单元,用于对所述数据写入命令进行解析,获得所述用户设备意图写入的第二目标数据和意图将所述第二目标数据存储的第二地址;
存储单元,用于将所述第二目标数据存储至所述第二地址。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装置/单元之间的信息交互、执行过程等内容,由于与本申请方法实施例基于同一构思,其具体功能及带来的技术效果,具体可参见方法实施例部分,此处不再赘述。
另外,图7所示的数据传输装置可以是内置于现有的终端设备内的软件单元、硬件单元、或软硬结合的单元,也可以作为独立的挂件集成到所述终端设备中,还可以作为独立的终端设备存在。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了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仅以上述各功能单元、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单元、模块完成,即将所述装置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单元或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模块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另外,各功能单元、模块的具体名称也只是为了便于相互区分,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上述系统中单元、模块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8所示,该实施例的终端设备8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80(图8中仅示出一个处理器80)、存储器81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81中并可在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80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82,所述处理器80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82时实现上述任意各个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例如图2所示实施例中的步骤S201至步骤S204。或者,处理器80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82时实现上述各装置实施例中各模块/单元的功能,例如图7所示模块71至74的功能。
示例性的,所述计算机程序82可以被分割成一个或多个模块/单元,所述一个或者多个模块/单元被存储在所述存储器81中,并由所述处理器80执行,以完成本发明。所述一个或多个模块/单元可以是能够完成特定功能的一系列计算机程序82指令段,该指令段用于描述所述计算机程序82在所述终端设备8中的执行过程。
所述终端设备8可以是桌上型计算机、笔记本、掌上电脑及云端服务器等计算设备。该终端设备8可包括,但不仅限于,处理器80、存储器81。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8仅仅是终端设备8的举例,并不构成对终端设备8的限定,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例如还可以包括输入输出设备、网络接入设备等。
所称处理器80可以是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该处理器80还可以是其他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成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等。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
所述存储器81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是所述终端设备8的内部存储单元,例如终端设备8的硬盘或内存。所述存储器81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是所述终端设备8的外部存储设备,例如所述终端设备8上配备的插接式硬盘,智能存储卡(Smart Media Card,SMC),安全数字(Secure Digital,SD)卡,闪存卡(Flash Card)等。进一步地,所述存储器81还可以既包括所述终端设备8的内部存储单元也包括外部存储设备。所述存储器81用于存储操作系统、应用程序、引导装载程序(Boot Loader)、数据以及其他程序等,例如所述计算机程序82的程序代码等。所述存储器81还可以用于暂时地存储已经输出或者将要输出的数据。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82,所述计算机程序82被处理器80执行时实现可实现上述各个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当计算机程序产品在移动终端上运行时,使得移动终端执行时实现可实现上述各个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
所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82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计算机程序82可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该计算机程序82在被处理器80执行时,可实现上述各个方法实施例的步骤。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82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可以为源代码形式、对象代码形式、可执行文件或某些中间形式等。所述计算机可读介质至少可以包括:能够将计算机程序代码携带到终端设备的任何实体或装置、记录介质、计算机存储器、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Access Memory)、电载波信号、电信信号以及软件分发介质。例如U盘、移动硬盘、磁碟或者光盘等。在某些司法管辖区,根据立法和专利实践,计算机可读介质不可以是电载波信号和电信信号。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或记载的部分,可以参见其它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网络设备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网络设备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模块或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讯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讯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无线固态硬盘,所述方法包括:
无线固态硬盘广播Wi-Fi点对点连接的广播信息;
所述无线固态硬盘获取至少一个用户设备发送的根据所述广播信息生成的连接请求信息;其中,所述连接请求信息包括所述用户设备的标识信息;
所述无线固态硬盘根据所述连接请求信息与所述用户设备建立连接,以及根据所述标识信息为每个所述用户设备配置一个单独的数据传输通道;
所述无线固态硬盘通过所述数据传输通道与对应的所述用户设备进行数据交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固态硬盘广播Wi-Fi点对点连接的广播信息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无线固态硬盘获取模式指令;
在所述模式指令为第一指令的情况下,所述无线固态硬盘执行广播Wi-Fi点对点连接的广播信息步骤;其中,所述第一指令用于指示所述无线固态硬盘作为组所有者节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固态硬盘广播Wi-Fi点对点连接的广播信息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无线固态硬盘获取模式指令;
在所述模式指令为第二指令的情况下,所述无线固态硬盘获取作为组所有者节点的用户设备的广播信息;其中,所述第二指令用于指示将所述无线固态硬盘作为组客户端节点;
作为组客户端节点的所述无线固态硬盘根据所述广播信息生成所述连接请求信息,以及向作为组所有者节点的用户设备发送所述连接请求信息;其中,所述连接请求信息包括所述无线固态硬盘的标识信息;
所述无线固态硬盘获取作为组所有者节点的用户设备发送的根据所述连接请求信息生成的应答信息;
所述无线固态硬盘响应于所述应答信息,与作为组所有者节点的用户设备建立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请求信息包括用于指示所述用户设备信息的认证信息,所述无线固态硬盘根据所述连接请求信息与所述用户设备建立连接,包括:
所述无线固态硬盘在所述连接请求信息中获取所述认证信息;
所述无线固态硬盘根据所述认证信息确定所述用户设备的信任等级;其中,所述信任等级包括可信任等级和非可信任等级;
在所述信任等级为可信任等级的情况下,所述无线固态硬盘为所述用户设备开放共有数据区和私有数据区;
在所述信任等级为非可信任等级的情况下,所述无线固态硬盘为所述用户设备开放共有数据区。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可信任等级包括多个级别,所述私有数据区包括多个私有数据分区,所述多个级别和所述多个私有数据分区为一一对应关系;
所述在所述信任等级为可信任等级的情况下,所述无线固态硬盘为所述用户设备开放私有数据区,包括:
所述无线固态硬盘获取所述用户设备的可信任等级的级别;
所述无线固态硬盘根据所述用户设备的可信任等级的级别,对所述用户设备开放对应的私有数据分区。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固态硬盘通过所述数据传输通道与对应的所述用户设备进行数据交互,包括:
所述无线固态硬盘获取所述用户设备发送的数据读取命令;
所述无线固态硬盘对所述数据读取命令进行解析,获得所述用户设备意图读取第一目标数据的第一地址;
所述无线固态硬盘根据所述第一目标数据的第一地址确定所述第一目标数据,并通过所述数据传输通道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所述第一目标数据。
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固态硬盘通过所述数据传输通道与对应的所述用户设备进行数据交互,包括:
所述无线固态硬盘获取所述用户设备发送的数据写入命令;
所述无线固态硬盘对所述数据写入命令进行解析,获得所述用户设备意图写入的第二目标数据和意图将所述第二目标数据存储的第二地址;
所述无线固态硬盘将所述第二目标数据存储至所述第二地址。
8.一种数据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无线固态硬盘,所述装置包括:
广播模块,用于广播Wi-Fi点对点连接的广播信息;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至少一个用户设备发送的根据所述广播信息生成的连接请求信息;其中,所述连接请求信息包括所述用户设备的标识信息;
第一连接建立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连接请求信息与所述用户设备建立连接,并根据所述标识信息为每个所述用户设备配置一个单独的数据传输通道;
交互模块,用于通过所述数据传输通道与对应的所述用户设备进行数据交互。
9.一种终端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010887268.7A 2020-08-28 2020-08-28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Active CN11202001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887268.7A CN112020019B (zh) 2020-08-28 2020-08-28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887268.7A CN112020019B (zh) 2020-08-28 2020-08-28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020019A true CN112020019A (zh) 2020-12-01
CN112020019B CN112020019B (zh) 2022-03-29

Family

ID=735030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887268.7A Active CN112020019B (zh) 2020-08-28 2020-08-28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020019B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290939A1 (en) * 2002-05-21 2011-03-02 Philip Bernard Wesby System and method for monitoring and control of wireless modules linked to assets
CN202258356U (zh) * 2011-10-10 2012-05-30 尚徐伟 一种多功能无线移动硬盘
CN103037370A (zh) * 2012-11-05 2013-04-10 李明 一种移动存储设备和身份认证方法
CN202975898U (zh) * 2012-10-30 2013-06-05 记忆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基于固态硬盘的计算机系统
CN103702175A (zh) * 2013-12-28 2014-04-02 珠海全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多屏互动方法及多屏互动装置
CN207053558U (zh) * 2017-08-18 2018-02-27 深圳源创存储科技有限公司 远程读写固态硬盘及系统
CN109407990A (zh) * 2018-10-19 2019-03-01 郑州云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固态硬盘
CN110619914A (zh) * 2019-08-30 2019-12-27 深圳忆联信息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带PCIe接口量产器用于固态硬盘的量产方法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290939A1 (en) * 2002-05-21 2011-03-02 Philip Bernard Wesby System and method for monitoring and control of wireless modules linked to assets
CN202258356U (zh) * 2011-10-10 2012-05-30 尚徐伟 一种多功能无线移动硬盘
CN202975898U (zh) * 2012-10-30 2013-06-05 记忆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基于固态硬盘的计算机系统
CN103037370A (zh) * 2012-11-05 2013-04-10 李明 一种移动存储设备和身份认证方法
CN103702175A (zh) * 2013-12-28 2014-04-02 珠海全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多屏互动方法及多屏互动装置
CN207053558U (zh) * 2017-08-18 2018-02-27 深圳源创存储科技有限公司 远程读写固态硬盘及系统
CN109407990A (zh) * 2018-10-19 2019-03-01 郑州云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固态硬盘
CN110619914A (zh) * 2019-08-30 2019-12-27 深圳忆联信息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带PCIe接口量产器用于固态硬盘的量产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020019B (zh) 2022-03-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259178B2 (en) Bluetooth mesh network provisioning authentication
US11295035B2 (en) Application freezing management method, device and terminal
CN108958787B (zh) 区块链系统升级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US20160294973A1 (en) Cloud-based cross-device digital pen pairing
CN107729836B (zh) 人脸识别方法及相关产品
US11470120B2 (en) Providing different levels of resource access to a computing device that is connected to a dock
CN105740718B (zh) 电子系统、电子装置及电子装置的存取认证方法
KR20210017083A (ko) 퓨즈된 키에 기반하여 증명 인증서를 생성하는 전자 장치 및 방법
CN113242134B (zh) 数字证书签名方法、装置、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04899532A (zh) 身份证信息获取方法、装置及系统
CA2940633A1 (en) Universal authenticator across web and mobile
US9525681B2 (en) Terminal authentic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vehicle network connection
CN104899497A (zh) 不具有sam模块的身份证阅读装置、sam装置及系统
WO2019085723A1 (zh) 一种无线接入认证方法
CN115408707A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系统及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3360217A (zh) 规则引擎sdk调用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04899533A (zh) 身份证信息获取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2073578B (zh) 一种在社交应用中使用或限制应用功能的方法与设备
CN112020019B (zh)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282490A (zh) 智能门锁测试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1459869A (zh) 一种数据访问的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US11409683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single-wire multi-protocol discovery and assignment to protocol-aware purpose-built engines
CN114244434A (zh) 配网方法、装置、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8921550B (zh) 数字货币钱包的管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3534691A (zh) 一种终端设备的控制系统及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