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019453A - 资源重分配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资源重分配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019453A
CN112019453A CN201910457560.2A CN201910457560A CN112019453A CN 112019453 A CN112019453 A CN 112019453A CN 201910457560 A CN201910457560 A CN 201910457560A CN 112019453 A CN112019453 A CN 11201945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source
pool
objects
resource pool
resourc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457560.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潘仲光
李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910457560.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019453A/zh
Publication of CN1120194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01945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70Admission control;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L47/76Admission control; Resource allocation using dynamic resource allocation, e.g. in-call renegotiation requested by the user or requested by the network in response to changing network condi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70Admission control;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L47/83Admission control;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usage predic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Stored Programm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资源重分配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首先根据资源重分配触发事件,确定出具有资源重分配资格的资源池,并结合各资源池对应的可重新分配到资源的对象占比,根据成功选定各资源池的资源对象之间的排名,确定排名达标的资源对象,进而将各资源池的可分配资源分配给各资源池各自对应的排名达标的资源对象。这样,可实现各资源池中的可分配资源的重新分配,减少资源闲置,促进资源流动,进而有助于提高资源利用率。

Description

资源重分配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互联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资源重分配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网络资源越来越丰富,为了使用户能够拥有较好的网络体验,需要合理地分配网络资源。例如,在网络通信中,为了使用户能拥有较好的上网体验,需要合理地分配带宽资源。
在现有的网络资源分配方式中,将特定的资源授权给特定的用户,其他用户则不能使用这些特定的资源,这样容易使被授权的资源处于闲置状态,而导致网络资源的浪费,网络资源利用率较低。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多个方面提供一种资源重分配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用以促进资源流动,降低资源闲置,进而提高资源利用率。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资源重分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根据资源重分配触发事件,确定具备资源重分配资格的L个资源池,每个具备资源重分配资格的资源池的可分配资源由成功选定该资源池的资源对象提交;
对第一资源池,根据成功选定所述第一资源池的资源对象之间的排名,结合所述第一资源池对应的可重新分配到资源的对象占比,确定排名达标的资源对象;
将所述第一资源池的可分配资源分配给所述排名达标的资源对象;其中,所述第一资源池为所述L个资源池中任一资源池;L是正整数。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其中,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
所述处理器耦合至所述存储器,用于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以用于:
根据资源重分配触发事件,确定具备资源重分配资格的L个资源池,每个具备资源重分配资格的资源池的可分配资源由成功选定该资源池的资源对象提交;
对第一资源池,根据成功选定所述第一资源池的资源对象之间的排名,结合所述第一资源池对应的可重新分配到资源的对象占比,确定排名达标的资源对象;
将所述第一资源池的可分配资源分配给所述排名达标的资源对象;其中,所述第一资源池为所述L个资源池中任一资源池;L是正整数。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存储有计算机指令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当所述计算机指令被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致使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上述资源重分配方法中的步骤。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首先根据资源重分配触发事件,确定出具有资源重分配资格的资源池,并结合各资源池对应的可重新分配到资源的对象占比,根据成功选定各资源池的资源对象之间的排名,确定排名达标的资源对象,进而将各资源池的可分配资源分配给各资源池各自对应的排名达标的资源对象。这样,可实现各资源池中的可分配资源的重新分配,减少资源闲置,促进资源流动,进而有助于提高资源利用率。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a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资源重分配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b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对资源池的资源重分配资格进行确定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资源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资源重分配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计算机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申请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针对现有资源利用率较低的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解决方案,基本思路是:首先根据资源重分配触发事件,确定出具有资源重分配资格的资源池,并结合各资源池对应的可重新分配到资源的对象占比,根据成功选定各资源池的资源对象之间的排名,确定排名达标的资源对象,进而将各资源池的可分配资源分配给各资源池各自对应的排名达标的资源对象。这样,可实现各资源池中的可分配资源的重新分配,减少资源闲置,促进资源流动,进而有助于提高资源利用率。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申请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
图1a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资源重分配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1a所示,该方法包括:
101、根据资源重分配触发事件,确定具备资源重分配资格的L个资源池,每个具备资源重分配资格的资源池的可分配资源由成功选定该资源池的资源对象提交。其中,L是正整数。
102、对第一资源池,根据成功选定第一资源池的资源对象之间的排名,结合第一资源池对应的可重新分配到资源的对象占比,确定排名达标的资源对象。其中,第一资源池为L个资源池中任一资源池。
103、将第一资源池的可分配资源分配给第一资源池对应的排名达标的资源对象。
在本实施例中,L个资源池是指具备资源重分配资格的资源池。L为正整数,其具体取值由实际具备资源重分配资格的资源池的数量决定。其中,对每个资源池下的空闲资源的重分配过程相同。在本实施例中,以第一资源池为例,对每个资源池下的空闲资源的重分配过程进行示例性说明。其中,第一资源池为L个资源池中的任一资源池。
在本实施例中,执行步骤102和步骤103中的操作的条件是第一资源池具备资源重分配资格。如果第一资源池不具备资源重分配资格,则会取消第一资源池。针对不同的应用场景,第一资源池具备资源重分配资格的条件不同,这部分内容将在下文中进行说明,在此暂不赘述。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资源池对应的可重新分配到资源的对象占比是指第一资源池中可分配到资源的对象占成功选定第一资源池的所有资源对象的比例。其中,第一资源池的资源对象是指成功选定第一资源池和/或向第一资源池提供空闲资源的资源对象,其数量为多个。在本实施例中,多个是指2个或2个以上。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为了便于描述,将第一资源池对应的可重新分配到资源的对象占比,简称为第一资源池对应的对象占比。
进一步,在第一资源池具备重分配资格的情况下,可根据第一资源池对应的可重新分配到资源的对象占比,确定第一资源池中可重新分配到资源的资源对象的数量W。进一步,根据第一资源池关联的资源对象之间的排名,确定出排名达标的W个资源对象,并将第一资源池的可分配资源分配给排名达标的W个资源对象。其中,W为正整数,其具体取值可根据第一资源池对应的可重新分配到资源的对象占比以及第一资源池的资源对象的数量而定。
在本实施例中,针对每个资源池下的空闲资源,可根据该资源池关联的资源对象之间的排名,并按照该资源池对应的可重新分配到资源的对象占比,确定每个资源池中排名达标的资源对象,并将每个资源池中的可分配资源分配给这些排名达标的资源对象,实现每个资源池对应的空闲资源的重新分配,减少了资源的闲置,可促进资源流动,进而有助于提高资源利用率。
在实际应用中,在确定具备资源重分配资格的L个资源池之前,还需事先发布资源池的信息。其中,资源池的信息包括:资源池对应的门限资源额。相应地,潜在资源对象可根据资源池的信息,确定其选定哪个资源池,并向选定的资源池提供空闲资源。为了便于描述和区分,将发布的资源池的数量用P进行表示,其中P≥2,且为整数。基于此,步骤101的一种可选实施方式为:根据资源重分配触发事件,发布P个资源池以收集潜在资源对象的空闲资源;其中,每个资源池对应一个门限资源额,以供潜在资源对象判断是否选定该资源池;进一步,根据成功选定每个资源池的资源对象的数量,从P个资源池中选择具备资源重分配资格的L个资源池。
下面以P个资源池中的第二资源池为例,并结合图1b对确定P个资源池中的每个资源池是否具备资源重分配资格的实施方式进行示例性说明。其中,第二资源池为P个资源池中的任一资源池。进一步,若第二资源池具备资源重分配资格,则第二资源池属于上述L个资源池。其中,图1b中以成功选定第二资源池的资源对象的数量M是否满足预设的数量阈值N,作为确定第二资源池是否具备资源重分配资格的条件。其中,预设的数量阈值N是根据第二资源池对应的对象占比确定的。优选地,预设的数量阈值N大于或等于第二资源池对应的对象占比的倒数。主要步骤如下:
S1:统计在第二资源池对应的资源提交时间内成功选定第二资源池的资源对象的数量M。
S2:判断成功选定第二资源池的资源对象的数量M是否大于或等于设定的数量阈值N。若判断结果为M≥N,则执行步骤S9;若判断结果为M<N,则执行步骤S3。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若判断结果为M<N,还可直接取消第二资源池。
S3:判断其它资源对象的数量Q是否大于或等于(N-M),其中,其它资源对象是指提交的空闲资源的额度大于或等于第二资源池的门限资源额,且未能成功选定其它资源池的资源对象;若判断结果为是,则执行步骤S4;若判断结果为否,则执行步骤S10。
S4:从其它资源对象中选择至少(N-M)个候选资源对象。
可选地,进一步,对于其它资源对象的数量大于或等于(N-M)的情况,可将其它资源对象全部作为候选资源对象。或者,可从其它资源对象中选择其提交的空闲资源额度与第二资源池的门限资源额之间的差值属于预设的差额范围内的资源对象作为候选资源对象。进一步,在步骤S4中,若其它资源对象的数量大于或等于(N-M),但其它资源对象中提交的空闲资源额度与第二资源池的门限资源额之间的差值属于预设的差额范围内的资源对象数量小于(N-M),则取消第二资源池。
S5:向这至少(N-M)个候选资源对象发送询问消息,以供这至少(N-M)个候选资源对象确定是否加入第二资源池。
候选资源对象可通过其终端设备对该询问消息进行响应。若候选资源对象决定加入第二资源池,可通过其终端设备向资源重分配信息发布设备对该询问消息进行确定响应,返回确定消息,该确定消息表示候选资源对象同意加入第二资源池。相应地,若候选资源对象候选决定不加入第二资源池,可通过其终端设备向资源重分配信息发布设备对该询问消息进行否定响应,并返回否定消息,该否定消息表示候选资源对象同意加入第二资源池。进一步,若候选资源对象在预设的时长到达时,未返回确定消息,则确定该候选对象不同意加入第二资源池。
S6:接收由确定加入第二资源池的候选资源对象返回的确定消息,并统计返回确认消息的候选资源对象的数量K。
S7:判断返回确认消息的目标资源对象的数量K是否大于或等于(N-M);若判断结果为是,则执行步骤S8;若判断结果为否,则执行步骤S10。
S8:将返回确认消息的K个候选资源对象作为K个目标资源对象,加入第二资源池,并执行步骤S9。
相应地,在步骤S8中,将K个目标资源对象向其它资源池提供的空闲资源加入第二资源池。
S9:确定第二资源池具备参与资源重分配的资格。
S10:取消第二资源池,并将步骤S1中成功选定第二资源池的资源对象提供的空闲资源返还给这些资源对象以及将上述至少(N-M)个候选资源对象向其它资源池提供的空闲资源返回给这至少(N-M)个候选资源对象。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步骤S3之后,还可从其它资源对象中选择K个目标资源对象,并直接将这K个目标资源对象加入第二资源池,以使第二资源池具备资源重分配资格。相应地,每个目标资源对象向其它资源池提供的空闲资源转入第二资源池。在这种实施方式中,Q≤K≤(N-M),即目标资源对象可以为其它资源对象中的全部资源对象,也可为其它资源对象中的部分资源对象,但这部分资源对象的数量至少为(N-M)个。其中,关于本实施方式中的K个目标资源对象的选择方式,可参见上述至少(N-M)个候选资源对象的选择方式,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上述P个资源池可以资源重分配信息的形式进行发布。下面对资源重分配信息的生成与发布过程进行示例性说明。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资源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2所示,该方法包括:
201、根据资源重分配触发事件,生成资源重分配信息,该资源重分配信息包括P个资源池,每个资源池对应一个门限资源额。
202、发布资源重分配信息,以供潜在资源对象根据各资源池对应的门限资源额选定资源池并向选定的资源池提交相应额度的空闲资源,以在选定的资源池下进行资源重分配。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可设置P个资源池。不同资源池对应的门限资源额可以不同,也可以相同。进一步,每个资源池的门限资源额可以各不相同。在P个资源池中也可以存在门限资源额相同的资源池。其中,具有相同门限资源额的资金池的数量不进行限定,但小于或等于资源重分配信息中包括的资源池的数量。
在本实施例中,潜在资源对象向选定的资源池提交的空闲资源的额度大于或等于其选定的资源池对应的门限资源额。优选地,潜在资源对象向选定的资源池提交空闲资源的额度等于其选定的资源池对应的门限资源额。可选地,若潜在资源对象向选定的资源池提交的空闲资源的额度大于其选定的资源池对应的门限资源额,则该资源池获得的空闲资源的额度大于该资源池的门限资源额的部分,可不参与该资源池的资源重分配。
在本实施例中,根据资源重分配触发事件,可生成包括P个资源池以及每个资源池对应的门限资源额的资源重分配信息,并发布资源重分配信息,进而潜在资源对象便可根据各资源池对应的门限资源额选定资源池,并向选定的资源池提交相应额度的空闲资源,该空闲资源可在选定的资源池下进行重分配。这样,可实现潜在资源对象的空闲资源的重新分配,减少资源的闲置,促进资源流动,进而有助于提高资源利用率。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对于资源重分配信息,可以根据资源重分配触发事件,随机生成资源重分配信息,也可以设置一定的生成策略。
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生成资源重分配信息的设备中存储有资源重分配事件对应的历史资源重分配信息,这些历史资源重分配信息对当前资源重分配信息具有参考价值。相应地,步骤201的一种可选实施方式为:根据资源重分配触发事件,获取资源重分配事件对应的历史资源重分配信息;并根据历史资源重分配信息,生成当前的资源重分配信息。
又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潜在资源对象包括:基准资源对象和辅助资源对象。其中,基准资源对象可向资源重分配信息生成设备提供其预计可提交的空闲资源额,这些空闲资源额对于资源重分配信息中资源池的数量以及各资源池的门限资源额的设定具有指导意义。相应地,步骤201的另一种可选实施方式为:根据资源重分配触发事件,获取多个基准资源对象预计提供的多个空闲资源额;并根据多个空闲资源额生成资源重分配信息。其中,一个基准资源对象可以提供一个空闲资源额,也可以提供多个空闲资源额,且对个空闲资源额的额度各不相同。对于一个基准资源对象提供的多个空闲资源额,在生成资源重分配信息时,各空闲资源额划分至不同的资源池中。
进一步,在根据多个空闲资源额生成资源重分配信息时,可根据这些空闲资源额所属的范围,将这些空闲资源额划分到多个资源组中,其中每个资源组中的空闲资源额的范围不重叠。对于一个基准资源对象提供的多个空闲资源额,各空闲资源额划分至不同的资源组。进一步,可根据资源组的数量,确定资源池的数量,其中一个资源组对应一个资源池,即资源池的数量等于资源组的数。进一步,还可根据每个资源组内的空闲资源额,计算相应资源池下的门限资源额。可选地,可将每个资源组内的空闲资源额的平均值作为相应资源池下的门限资源额;或者,也可将每个资源组内出现次数最多的空闲资源作为相应资源池下的门限资源额,等等。
本实施例提供的资源处理方法可应用于各种应用场景中,针对不同的应用场景,资源重分配触发事件以及资源重分配信息的内容有所不同。下面针对几种常见的应用场景,进行示例性说明。
应用场景1:在网络通信技术领域中,为了提高带宽的利用率,可以进行带宽资源的重分配。在该应用场景中,资源重分配触发事件可以为发生网络拥塞。相应地,资源重分配信息可以为带宽重分配信息。其中,资源重分配信息可包括多个流控队列,每个流控队列对应一个承诺带宽。即在应用场景1中,资源池为流控队列,每个资源池的门限资源额为每个流控队列的承诺带宽。
在应用场景1中,当网络拥塞发生时,可根据网络拥塞程度,生成对应的带宽重分配信息,并发布该带宽重分配信息。带宽重分配信息发布设备可为发生网络拥塞的网络设备。进一步,其它网络设备可根据各流控队列的承诺带宽选定其提供空闲带宽的流控队列,并向选定的流控队列提供相应的空闲带宽,以备在选定的流控队列下对空闲带宽进行重分配。
应用场景2:在数据存储技术领域中,为了提高存储空间的利用率,可以进行存储空间的重分配。在该应用场景中,资源重分配触发事件可以为存储空间不足。相应地,资源重分配信息可以为存储空间重分配信息。其中,存储空间重分配信息可包括多个存储池,每个存储池对应一个门限容量。即在应用场景2中,资源池为存储池,每个资源池的门限资源额为每个存储池的门限容量。
在应用场景2中,带宽重分配信息发布设备可为存储空间不足的计算机设备。当存储空间不足时,可根据存储空间的不足程度,生成对应的存储空间重分配信息,并发布该存储空间重分配信息。进一步,其它存储介质可根据各存储池的门限容量选定其提供空闲存储空间的存储池,并向选定的存储池提供相应的空闲存储空间,以备在选定的存储池下对空闲存储空间进行重分配。
应用场景3:在金融领域中,为了提高闲散资金的利用率,可对资金进行重分配。在该应用场景中,资源重分配触发事件可以为某项理财产品所需的金额配比。相应地,资源重分配信息可以为资金重分配信息。其中,资金重分配信息可包括多个资金池,每个资金池对应一个门限金额。即在应用场景3中,资源池为资金池,每个资源池的门限资源额为每个资金池的门限金额。
在应用场景3中,资金重分配信息发布设备可为理财产品的服务端设备。当某项理财产品形成时,可根据该理财产品所需的金额配比,生成资金重分配信息。进一步,投资者可根据各资金池的门限金额选定其提供闲散资金的资金池,并向选定的资金池提供相应的闲散资金,以备在选定的资金池下对闲散资金进行重分配。
应用场景4:在竞技体育中,为了提高闲散资金的利用率,可对资金进行重分配。在该应用场景中,资源重分配触发事件可以为某项赛事所需的资金配比。相应地,资源重分配信息可以为资金重分配信息。其中,资金重分配信息可包括多个资金池,每个资金池对应一个门限金额。即在应用场景4中,资源池为资金池,每个资源池的门限资源额为每个资金池的门限金额。
在应用场景4中,资金重分配信息发布设备可为赛事组织部门的服务端设备。当筹办某项赛事时,可根据该赛事所需的金额配比,生成资金重分配信息。进一步,投资者或赞助者可根据各资金池的门限金额选定其提供闲散资金的资金池,并向选定的资金池提供相应的闲散资金,以备在选定的资金池下对闲散资金进行重分配。
在应用场景4中,对赛事的实现形式不进行限定。可选地,赛事可以为高尔夫球赛、乒乓球赛、羽毛球赛、体操比赛等,但不限于此。
应用场景5:在商业竞标中,招标方在有招标需求时,可以根据对每种规格的产品的需求,生成对应的招标信息。在该应用场景中,资源重分配触发事件可以为招标方需要招标,相应地,资源重分配信息为招标信息。其中,招标信息发布设备可为招标方的服务端设备。招标信息中包括:多种规格的产品以及每种规格的产品对材料的需求量。即在应用场景5中,每种规格的产品的门限资源额即为对应材料的需求量。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针对L个资源池中的第一资源池,在确定排名达标的资源对象之前,还可根据成功选定第一资源池的资源对象的业务能力,计算成功选定第一资源池的资源对象之间的排名。之后,根据成功选定第一资源池的资源对象之间的排名,结合第一资源池对应的可重新分配到资源的对象占比,确定第一资源池对应的排名达标的资源对象。其中,业务能力越强的资源对象,排名越靠前,其分配到资源的优先级越高。进一步,在不同的应用场景中,资源对象的业务能力的评价标准不同。例如,在上述应用场景1中,可根据网络设备对数据的转发能力的高低来评价其业务能力。又例如,在上述应用场景2中,可根据存储介质读写数据的速率评价其业务能力。又例如,在上述应用场景4中,可根据参赛单位的比赛得分评价其业务能力。其中,对于个人赛来说,一个参赛选手作为一个参赛单位;对于团体赛,可将一个团队作为一个参赛单位。又例如,在上述应用场景5中,可根据产品加工厂制作的产品的质量评价其业务能力。例如,如果产品为排水管,则可根据各加工厂生产的排水管的排水量与排土量的比值,评价各加工厂的业务能力,其中,比值越大,业务能力越强。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步骤103之前,可获取第一资源池的资源对象提供的资源总额,并该资源总额作为第一资源池的可分配资源。或者,可从第一资源池的资源总额中扣除设定的预留资源额后,剩下的资源额作为第一资源池的可分配资源。例如,在上述应用场景1中,每个流控队列获取的总带宽可预留部分带宽,并将扣除预留带宽后的剩余带宽作为该流控队列的可分配带宽。又例如,在上述应用场景4中,对于每个资金池获取的总金额,可按照约定的比例,预留出相应比例的金额分别作为参赛单位的参赛经费和赛事主办方的组织经费,剩余部分作为该资金池的可分配资金。其中,每个资金池的参赛单位的参赛经费可以由赛事主办方设置,也可以由参赛单位自己设置,在此不进行限定。赛事主办方的组织经费可以由赛事主办方灵活设定。其中,参赛主办方、参赛单位以及赞助者三方需就约定的比例达成一致协议。
进一步,在每个资源池下,排名达标的资源对象为1个或多个。其中,排名达标的资源对象的数量可由每个资源池的资源对象的总数量以及参与该资源池的对象中可重新分配到资源的对象占比决定。进一步,在第一资源池中排名达标的资源对象的数量为多个时,可按照设定的排位之间的资源分配比例,将第一资源池的可分配资源分配给每个排名达标的资源对象。也就是说,按照设定的排位之间的资源分配比例,从第一资源池的可分配资源中确定可分配给每个排名达标的资源对象的资源量。
其中,设定的排位之间的资源分配比例可以进行灵活设定。例如,排位之间的资源分配比例为均分,即将第一资源池的可分配资源平均分配给每个排名达标的资源对象。又例如,根据排名达标的资源对象的排名高低进行设定,其中,排名越靠前的资源对象分得的资源越多。例如,排名在第一位的资源对象分得的资源占第一资源池的可分配资源的40%;排名在第二位的资源对象分得的资源占第一资源池的可分配资源的20%等等,但不限于此。
考虑到排名达标的资源对象可能业务能力相同,则这些业务能力相同的资源对象的排位相同。假设第一资源池中排名达标的资源对象的数量为X,即X表示最后一个排位,其中X可根据第一资源池中的资源对象的数量与第一资源池对应的对象占比的乘积确定。可选地,可将该乘积进行向上取整、向下取整或者采取四舍五入的近似方法,得到整数X。进一步,若排名达标的资源对象中存在并列排名在第i位的Y个资源对象,其中,i=1,2...,(X-1);即并列排名不是最后一个排位,且排名在前i位的资源对象的总数量Z小于X,2≤Y≤Z,且Y和Z均为整数,则可按照设定的排位之间的资源分配比例,确定第一资源池的的可分配资源中可分配给自设定的第(Z-Y+1)位开始的Y个排位的资源总量;并将可分配给自第(Z-Y+1)位开始的Y个排位的资源总量均分给并列排名在第i位的Y个资源对象。需要说明的是,排名在前i位的资源对象是指:排名在第1位至第i位的资源对象。例如,假设X=10,i=4,Y=3,且排名在前3个排位的资源对象为4个,即并列排名在第4位的资源对象有3个,且排名在前4个排位的资源对象的总数量为Z=7,该数量小于10,则可根据设定的排位之间的资源分配比例,确定应该分配给之前设定的排名在第5位、第6位和第7位的资源总量;并将应该分配给之前设定的排名在第5位、第6位和第7位的资源总量平均分配给实际并列排名在第4位的3个资源对象。
进一步,对于其它不存在并列排名的排位上的排名达标资源对象,可按照设定的排位之间的资源分配比例,将第一资源池的可分配资源中剩余的资源量分配给排名达标的资源对象中不存在并列排名的排位上的资源对象。
可选地,排名达标的资源对象中存在并列排名在第i位的Y个资源对象,且排名在前i位的资源对象的总数量大于或等于X,则按照设定的排位之间的资源分配比例,则按照设定的排位之间的资源分配比例,确定第一资源池的可分配资源中可分配给自设定的第(Z-Y+1)位至第X位的资源总量,将可分配给自设定的第(Z-Y+1)位至第X位的资源总量均分给并列排名在第i位的Y个资源对象。例如,同样假设X=10,i=7,Y=3,且排名在前6个排位的资源对象为8个,即并列排名在第7位的资源对象有3个,且排名在前7个排位的资源对象的总数量Z=11,该数量大于10,其中,Z-Y+1=9,则可根据设定的排位之间的资源分配比例,确定应该分配给之前设定的排名在第9位和第10位的资源总量;并将应该分配给之前设定的排名在第9位和第10位的资源总量平均分配给实际并列排名在第7位的3个资源对象。
可选地,若并列排位出现在最后一个排位上,即排名达标的资源对象中存在并列排名在第X位的Y个资源对象,则按照设定的排位之间的资源分配比例,确定第一资源池的的可分配资源中可分配给排名在第X位的资源对象的资源总量;并将可分配给所述排名在第X位的资源对象的资源总量均分给并列排名在第X位的Y个资源对象。例如,上述X=10,Y=3,则可按照设定的排位之间的资源分配比例,确定第一资源池的的可分配资源中应该分配给排名在第10位的资源对象的资源总量,并将应该分配给排名在第10位的资源对象的资源总量平均分配给该排位上的3个资源对象。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同排位上的资源对象的数量由实际情况而定,即Y的取值由资源对象的实际业务能力来确定。
对于潜在资源对象包括基准资源对象和辅助资源对象的情况,每个资源对象可包括:基准资源对象和辅助资源对象。对于每个资源对象来说,基准资源对象的数量为1个,辅助资源对象的数量可以为1个或多个。其中,基准资源对象主要来选定资源池,辅助资源对象主要用来为基准资源对象选定的资源池提供相应额度的空闲资源。可选地,基准资源对象也可向其选定的资源池提供空闲资源,在这种情况下,基准资源对象除了选定资源池之外,还作为辅助资源对象。
在不同的应用场景中,基准资源对象和辅助资源对象具有不同的实现形式。例如,在上述应用场景4中,基准资源对象可以为具有参赛资格的参赛单位,辅助资源对象可以为向各参赛单位提供赞助的赞助商或者为对各参赛单位进行投资的投资者。又例如,在上述应用场景5中,基准资源对象可以为竞标资格的产品加工厂,辅助资源对象可以为向各加工厂提供材料的供应商。
进一步,当辅助资源对象的数量为1个或多个时,每个资源对象包括至少两个资源账户,即基准资源对象的1个基准资源账户以及辅助资源对象的1个或多个辅助资源账户。相应地,在将第一资源池的可分配资源分配给每个排名达标的资源对象时,可按照设定的排位之间的资源分配比例,从第一资源池的可分配资源中确定可分配给每个排名达标的资源对象的资源量。进一步,对于潜在资源对象包括:基准资源对象和辅助资源对象的情况,可按照基准资源对象的业务能力,计算第一资源池中的基准资源对象之间的排名,并将各基准资源对象的排名作为各自对应的资源对象的排名。
进一步,对于排名达标且包括至少两个资源账户的资源对象,可按照该资源对象对应的至少两个资源账户之间的资源配比,将可分配给该资源对象的资源量发放给该资源对象的各资源账户中。其中,该资源对象对应的至少两个资源账户之间的资源配比是指每个资源账户可分配到的资源占该资源对象所分配到的资源的比例。进一步,每个资源对象对应的至少两个资源账户之间的资源配比可根据每个资源账户对该资源对象成功选定第一资源池的贡献来确定。对于基准资源对象可预设其选定资源池的贡献比例,对于辅助资源对象来说,可根据其向选定的资源池提供的空闲资源的多少来确定其贡献比例。例如,可预先设定基准资源对象选定资源池的贡献为30%,辅助资源对象的贡献比例,按照各自向选定的资源池提供的空闲资源占第一资源池获得的资源总额的比例再乘以70%来确定。
值得说明的是,对于基准资源对象向选定的资源池提供空闲资源的情况下,基准资源对象除了选定资源池之外,还作为辅助资源对象,其作为辅助资源对象时的贡献比例的计算方式和其它辅助资源对象的贡献比例的计算方式相同,在此不再赘述。在这种情况下,基准资源对象对应的基准资源账户和辅助资源账户可以相同。
还值得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辅助资源对象向基准资源对象选定的资源池所提供的空闲资源的额度可大于该资源池对应的门限资源额,对于辅助资源对象向基准资源对象选定的资源池所提供的空闲资源的额度超过该资源池对应的门限资源额的部分,可由基准资源对象留用。例如,在上述应用场景4中,假设次赛事1的门限金额为1000元,某一参赛单位报名参加次赛事1,该参赛单位获得了1500元的赞助,则可将超出次赛事1的门限金额的500元由该参赛单位留用。
可选地,在上述应用场景4中,在将可分配给该资源对象的资源量发放给该资源对象的各资源账户中,还可将每个资源账户应分得的资金扣除纳税后,发放到对应的资源账户中。
进一步,考虑到潜在资源对象中的基准资源对象主要来选定资源池,潜在资源对象中的辅助资源对象主要用来为基准资源对象选定的资源池提供相应额度的空闲资源。基于此,上述步骤202发布资源重分配信息的一种可选实施方式为:将资源重分配信息的访问地址发送给潜在资源对象中的基准资源对象。进一步,基准资源对象可触发该访问地址,进入资源重分配信息的页面,并从该页面上读取资源重分配信息包括的P个资源池以及每个资源池对应的门限资源额。相应地,对于资源重分配信息发布设备,可响应于第一资源对象对访问地址的触发操作,向第一资源对象提供资源重分配信息包括的P个资源池以及每个资源池对应的门限资源额。可选地,还可将资源重分配信息的条码发送给潜在资源对象中的基准资源对象。进一步,响应于第一资源对象对该条码的扫描操作,向第一资源对象提供资源重分配信息包括的P个资源池以及每个资源池对应的门限资源额。其中,第一资源对象为基准资源对象中的任一对象。
应注意: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条码”是由一组按一定编码规则排列的条、空符号,用以表示一定的字符、数字及符号组成的信息,一般是图形化的信息载体。从承载信息的维度来看,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条码可以包括一维码(或称条形码)、二维码或三维码。一维码可以包括但不限于:EAN码、UPC码、39码、Code 93码等。二维码可以包括但不限于:PDF417二维码、QR Code二维条码等。
进一步,第一资源对象可从P个资源池中选择资源池。为了便于描述和区分,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将第一资源对象从P个资源池中选中的资源池,定义为第三资源池,其中,第三资源池可能为上述第二资源池,有可能为P个资源池中的其它资源池。其中,上述第一资源池是P个资源池中具备资源重分配资格的L个资源池中的任一资源池,若第三资源池具备资源重分配资格,则第一资源池可能为第三资源池。相应地,对于资源重分配信息发布设备,可响应于第一资源对象对P个资源池的选择操作,确定第一资源对象选定的资源池为第三资源池。进一步,将第一资源对象的信息以及第三资源池对应的门限资源额和资源接口信息提供给辅助资源对象,以供辅助资源对象确定是否向第三资源池提供空闲资源。其中,资源接口信息包括:第三资源池分配给第一资源对象的资源提供接口。辅助资源对象可通过第一资源对象的基本信息和第三资源池对应的门限资源额,确定是否辅助第一资源对象。若辅助资源对象中的第二资源对象确定辅助第一资源对象,则第二资源对象可通过上述分配给第一资源对象关于第三资源池中对应的资源接口信息向第三资源池提供相应额度的空闲资源。相应地,资源重分配信息发布设备接收第二资源对象提供的相应额度的空闲资源。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资源对象是通过分配给第一资源对象关于第三资源池对应的资源接口信息,资源重分配信息发布设备可据此确定第二资源对象向第三资源池提供的空闲资源是辅助第一资源对象的。
进一步,在不同的应用场景中,第一资源对象的信息也所有不同。例如,在上述应用场景1中,第一资源对象的信息可以为发生网络拥塞的网络设备的型号、本身带宽的大小、IP地址或MAC地址等信息。又例如,在上述应用场景2中,第一资源对象的信息可以为存储空间不足的计算机设备的型号、本身存储空间的大小、IP地址或MAC地址等信息。又例如,在上述应用场景4中,第一资源对象的信息可以为参赛单位的简介信息(姓名、职业年龄、历史参赛或获奖情况等),等等。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不限定资源接口信息的实现形式。可选地,资源接口信息可以为第三资源池分配给第一资源对象的资源提供接口的网络地址,也可以为该资源提供接口的条码。其中条码可以为一维码、二维码或三维码等,但不限于此。
进一步,资源重分配信息发布设备可将第一资源对象的信息以及第三资源池对应的门限资源额和资源接口信息直接提供给辅助资源对象,也可由第一资源对象转发给辅助资源对象。当第一资源对象的信息以及第三资源池对应的门限资源额和资源接口信息由第一资源对象转发给辅助资源对象时,可将第一资源对象的信息第三资源池对应的门限资源额和资源接口信息发送给第一资源对象。相应地,第一资源对象将该这些信息转发给辅助资源对象。
可选地,第一资源对象也可通过该资源接口信息向第三资源池提供空闲资源。第一资源对象提供的空闲资源的额度可以自主设定,在此不进行限定。例如,第一资源对象可通过该资源接口信息向第三资源池提供等于第三资源池的门限资源额的空闲资源,或者向第三资源池提供小于第三资源池的门限资源额的空闲资源。
进一步,若资源接口信息为资源提供接口的二维码,则可将资源提供接口进行编码,生成对应的二维码;并将该二维码发送给第一资源对象,以供第一资源对象将该二维码转发给辅助资源对象。相应地,辅助资源对象中的第二资源对象可通过扫描该二维码,向第三资源池提供相应额度的空闲资源。
可选地,还可设置资源提交时间,并在资源重分配信息发布设备将资源接口信息发送给第一资源对象或辅助资源对象之后,可对资源提交时间进行倒计时,并在资源提交时间倒计时结束后,资源接口信息自动无效。其中,资源提交时间可根据实际业务需求进行灵活设定,在此不进行限定。例如,在上述应用场景1中,资源提交时间可根据对网络数据传输速率的需求进行灵活设定。在应用场景1中,资源提交时间可以为1min、30s等,但不限于此。在上述应用场景4中,资源提交时间可根据实际赛事举办时间进行灵活设定,例如,可以为一周、一个月、两个月等,但不限于此。
在上述实施例中,其中,第二资源对象的数量为1个或多个。在一些应用场景中,第二资源对象的数量为1个;在另外一些应用场景中,第二资源对象的数量为多个,但每次只有一个第二资源对象触发资源接口信息。基于这些应用场景,资源重分配信息发布设备可响应第二资源对象对资源接口信息的触发操作,获取第二资源对象所使用的资源接口信息的版本号,并判断第二资源对象所使用的资源接口信息的版本号与本地存储的资源接口信息的版本号是否相同;若判断结果为是,则向第二资源对象提供资源提供页面。进而,第二资源对象可按照资源提供页面的要求向第三资源池提供空闲资源。相应地,资源重分配信息发布设备更新本地存储的资源接口信息的版本号。例如,将本地存储的资源接口信息的版本号加1,等等。
在实际应用中,可能存在多个第二资源对象同时触发资源接口信息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可能由于多个资源对象同时触发资源接口信息,导致系统崩溃。为了防止这种情况,资源重分配信息发布设备可统计所使用的资源接口信息的版本号与本地存储的资源接口信息的版本号相同的第二资源对象的数量;若这些数量为多个,则向这多个第二资源对象发送是否提供空闲资源的确认请求,以供这些第二资源对象进行确认响应。
相应地,这些第二资源对象可通过各自的终端设备对是否提供空闲资源的确认请求进行确认响应。相应地,资源重分配信息发布设备可根据接收到的确认响应的情况,确定最先返回确认响应的第三资源对象,并向第三资源对象提供资源提供页面,以供第三资源对象向第三资源池提供空闲资源。其中,第三资源对象为接收到是否提供空闲资源的确认请求的多个第二资源对象中,最先对该确认请求进行确认的资源对象。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为了便于描述和区分,将第二资源对象向第三资源池提供的空闲资源的总额度定义为第一额度。考虑到第一额度有可能无法达到第三资源池的门限资源额,在接收第二资源对象提交的第一额度的空闲资源额之后,还可判断第一额度是否小于第三资源池的门限资源额。若判断结果为第一额度等于第三资源池的门限资源额,则确定第一资源对象成功选定第三资源池;若判断结果为第一额度大于第三资源池的门限资源额,则确定第一资源对象成功选定第三资源池,并将第一额度高于第三资源池的门限资源额的额度作为第一资源对象的预留资源额,这部分预留资源额不计入上述第三资源池关联的资源对象提供的资源总额;若判断结果为第一额度小于第三资源池的门限资源额,则在设定的资源提交时间结束之前,向第一资源对象发送提示信息,以提示第一资源对象增加尚缺少的资源额,其中,尚缺少的资源额等于第一额度与第三资源池的门限资源额的差值。可选地,该提示信息可包括尚缺少的资源额和/或该提示信息的有效时长等信息。
进一步,第一资源对象可对该提示信息进行响应来决定是否增加尚缺少的资源额。如果第一资源对象决定增加尚缺少的资源额,可对该提示信息进行确定操作。相应地,上述资源重分配信息发布设备可响应于第一资源对象对提示的确定操作,向第一资源对象提供资源接口信息,第一资源对象便可通过该资源接口信息提供尚缺少的资源额。进一步,资源重分配信息发布设备接收第一资源对象提供的尚缺少的资源额,并确定第一资源对象成功选定第三资源池。
如果第一资源对象决定不增加尚缺少的资源额,可对该提示信息进行否定操作,例如第一资源对象可通过其所使用的终端设备触发相应的否定控件或回复否定的答案。相应地,上述资源重分配信息发布设备可响应于第一资源对象对提示的否定操作,将第二资源对象提交的第一额度的空闲资源返还给第二资源对象,即第一资源对象未成功选定第三资源池。
进一步,还可设置第一资源对象可提交尚缺少的资源额的有效时长,即对提示信息设置指定时长的有效时间,若在指定时长内,未接收到尚缺少的资源额,则将第二资源对象提供的第一额度的空闲资源返还给第二资源对象,即第一资源对象未成功选定第三资源池。其中,指定时长内包括指定时长到达之前的时刻和指定时长到达的时刻。进一步,指定时长的具体取值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灵活设置,在此不进行限定。例如,在上述应用场景4中,指定时长可以为5min、10min、半小时等,但不限于此。
进一步,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为了使尽可能多的辅助资源对象提供空闲资源,可在选择资源池的有效期限结束后,判断选定每个资源池的基准资源对象的数量是否大于或等于各资源池各自对应的对象占比的倒数,若存在判断结果为是的资源池,则将判断结果为是的资源池对应的资源接口信息提供给辅助资源对象;若存在判断结果为否的资源池,则可将判断结果为否的资源池进行合并,重新组成新的资源池,这样可使更多的辅助资源对象提供空闲资源。下面仍以第三资源池为例,进行示例性说明。
对于第三资源池,可在第三资源池的选定有效期限结束后,判断选定第三资源池的基准资源对象的数量S是否大于或等于设定的数量阈值N,其中,N可根据第三资源池对应的对象占比进行确定。进一步,N大于或等于第三资源池对应的对象占比的倒数。优选地,N等于第三资源池对应的对象占比的倒数。进一步,若S≥N,则将第三资源池对应的资源接口信息提供给辅助资源对象。相应地,若S<N,则从其它资源池中确定将选定第三资源池的基准资源对象加入其它资源池后,其对应的基准资源对象大于或等于各自对应的可重新分配到资源的对象占比的倒数的候选资源池;其中,其它资源池为资源重分配信息包含的P个资源池中除第三资源池之外的资源池。进一步,可将选定第三资源池的基准资源对象加入候选资源池中的门限资源额与第三资源池的门限资源额差别最小的第四资源池,并将第四资源池对应的资源接口信息提供给辅助资源对象。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若S<N,可直接将上述第三资源池的基准资源对象加第四资源池。
或者,也可在将第三资源池的基准资源对象加入第四资源池之前,向选定第三资源池的基准资源对象发送调度通知,以供第三资源池的基准资源对象确定是否加入第四资源池。
相应地,第三资源池的基准资源对象可通过其终端设备对该调度通知进行响应。若第三资源池的基准资源对象决定加入第四资源池,可通过其终端设备向资源重分配信息发布设备对该调度通知进行确定响应,返回确定消息,该确定消息表示第三资源池的基准资源对象同意加入第四资源池。相应地,若第三资源池的基准资源对象决定不加入第四资源池,可通过其终端设备向资源重分配信息发布设备对该调度通知进行否定响应,并返回否定消息,该否定消息表示第三资源池的基准资源对象不同意加入第四资源池。进一步,若第三资源池的基准资源对象在预设的时长内,未返回确定消息,则确定第三资源池的基准资源对象不同意加入第四资源池。其中,预设的时长内包括预设的时长到达时刻和预设的时长到达前的时刻。
进一步,资源重分配信息发布设备可接收选定第三资源池的基准资源对象返回的确定消息,并将返回确定消息的基准资源对象加入第四资源池。
例如,在上述应用场景4中,假设次赛事1、次赛事2和次赛事3的获奖比例分别为110、1/8、1/12;次赛事1的门限金额为1000元,次赛事2的门限金额为1050元,次赛事3的门限金额为1100元。在次赛事报名结束后,统计报名参加次赛事1的参赛单位为6个;报名参加次赛事2的参赛单位为10个;报名参加次赛事3的参赛单位为13个。则,可确定次赛事1的报名参赛单位小于其获奖比例的倒数10,进而,可假定将报名参加次赛事1的6个参赛单位分别加入次赛事2和次赛事3,加入后次赛事2的参赛单位将为16个,大于次赛事2的获奖比例的倒数8;次赛事3的参赛单位将为19个,也大于次赛事3的获奖比例的倒数12,因此次赛事2和次赛事3均为候选次赛事。进一步,由于次赛事2的门限金额与次赛事1的门限金额的差额为50元,而次赛事3的门限金额与次赛事1的门限金额的差额为100元,因此,将次赛事1的6个参赛单位加入次赛事2。
为了便于理解上述实施例所提供的资源重分配方法,下面以上述应用场景4为例,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资源重分配方法进行示例性说明。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资源重分配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适用于赛事主办方的服务端设备。其中,服务端设备指可进行资源管理,并响应终端设备的服务请求,为用户提供与资源处理相关的服务的计算机设备,一般具备承担服务并保障服务的能力。服务端设备可以为单一服务器设备,也可以云化的服务器阵列,或者为云化的服务器阵列中运行的虚拟机(Virtual Machine,VM)。另外,服务端设备也可以指具备相应服务能力的其他计算设备,例如电脑等终端设备(运行服务程序)等。如图3所示,该方法包括:
301、根据赛事所需的资金配比信息,生成资金重分配信息。该资金重分配信息包括:多个次赛事,每个次赛事对应一个资金池,且每个资金池对应一个门限金额。
其中,不同次赛事对应的门限金额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资金重分配信息可作为赛事通知。
302、将资金重分配信息发送给在赛事主办方注册的基准资源对象。
在本实施例中,基准资源对象为参赛单位,即在赛事主办方注册的可能参加该赛事的单位。例如,若该赛事为高尔夫球赛,则基准资源对象为在高尔夫球赛主办方注册的高尔夫球员。
303、响应于第一参赛单位对多个次赛事的选择操作,确定第一参赛单位选定的次赛事为第一次赛事,并将第一次赛事对应的资金池作为第一资金池。
其中,第一参赛单位为任一参赛单位。
304、将第一参赛单位的信息以及第一资金池对应的门限金额和资源接口信息提供给辅助资源对象。
在本实施例中,辅助资源对象为可能对第一参赛单位进行赞助的赞助商或对第一参赛单位进行投资的投资者。对于步骤304,可选地,可由赛事主办方直接将第一资金池对应的资源接口信息推送给各辅助资源对象,也可由赛事主办方将第一资金池对应的资源接口信息发送给第一参赛单位,并由第一参赛单位将该资源接口信息转发给辅助资源对象。
进一步,对于赛事主办方将第一资金池对应的资源接口信息发送给第一参赛单位,并由第一参赛单位将该资源接口信息转发给辅助资源对象的实施方式,第一参赛单位的终端设备在接收到资源接口信息时,也可向第一资金池提交资金,若第一参赛单位提交的资金大于或等于第一资金池对应的门限金额,则确定第一参赛单位成功报名参加第一次赛事;若第一参赛单位提交的资金小于第一资金池对应的门限金额,可由第一参赛单位将资源接口信息转发给辅助资源对象。相应地,辅助资源对象的终端设备接收到资源接口信息,可通过该资源接口信息向第一资金池提供闲散资金。在下面各步骤中,以需要辅助资源对象辅助提供闲散资金的情况进行示例性说明。
305、在资源提交时间内,接收第二资源对象向第一资金池提供的闲散资金。
306、判断第二资源对象在资源提交时间内向第一资金池提供的闲散资金的总额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一资金额对应的门限金额。若判断结果为是,则执行步骤309;若判断结果为否,则执行步骤307。
其中,若第二资源对象向第一资金池提供的闲散资金的总额大于第一资金额对应的门限金额,不仅执行步骤309,还可按照约定,第二资源对象向将第一资金池提供的闲散资金的总额大于第一资金额对应的门限金额的差额预留给第一参赛单位,即这部分差额不参与后续步骤320-325中的资源重分配
307、向第一参赛单位发送提示信息,以提示第一参赛单位增加尚缺少的金额。其中,尚缺少的金额等于第二资源对象向第一资金池提供的闲散资金的总额与第一资金额对应的门限金额的差额。
308、若在指定时长内,接收到第一参赛单位提交的尚缺少的金额,则执行步骤309。若在指定时长内,未接收到第一参赛单位提交的尚缺少的金额,则执行步骤310。
309、确定第一参赛单位成功报名第一次赛事,并继续执行步骤311。
310、确定第一参赛单位未成功报名第一次赛事,并继续执行步骤311。
可选地,在确定第一参赛单位未成功报名第一次赛事时,可将向第一参赛单位提供资金赞助的各第二资源对象提供的闲散资金返还给第二资源对象。
311、统计在资金重分配信息的有效时长内,成功报名第一次赛事的参赛单位的数量M。
312、在资金重分配信息的有效时长结束时,判断成功报名第一次赛事的参赛单位的数量M是否大于或等于设定的数量阈值N,其中设定的数量阈值M等于第一次赛事的获奖比例的倒数。若判断结果为M≥N,则执行步骤319;若判断结果为M<N,则执行步骤313。
313:判断其它参赛单位的数量Q是否大于或等于(N-M),其中,其它参赛单位是指获得的赞助额度大于或等于第一资金池的门限资源额,且未能成功报名其它次赛事的参赛单位。若判断结果为是,则执行步骤314;若判断结果为否,则执行步骤320。
314:从其它参赛单位中选择至少(N-M)个候选参赛单位。
315:向这至少(N-M)个候选参赛单位发送询问消息,以供这至少(N-M)个候选参赛单位确定是否参加第一次赛事。
316:接收候选参赛单位返回的确定消息,并统计返回确认消息的候选参赛单位的数量K。
317:判断返回确认消息的候选参赛单位的数量K是否大于或等于(N-M);若判断结果为是,则执行步骤318;若判断结果为否,则执行步骤320。
318:确定返回确认消息的K个候选参赛单位成功报名第一次赛事,并执行步骤319。
相应地,在步骤318中,将K个候选参赛单位向其它次赛事提供的空闲资源加入第一资金池。
319:确定第一次赛事形成,且第一资金池具备参与资源重分配的资格,并继续执行步骤321。
320:取消第一次赛事,并将步骤310中成功报名第一次赛事的各参赛单位对应的第二资源对象提供的空闲资源返还给这些资源对象,以及将上述步骤318中的K个候选参赛单位向其它资金池提供的空闲资源返回给这K个候选参赛单位及其各自对应的第二资源对象。
可选地,对于上述步骤313中的Q个其它参赛单位,若某个或某些参赛单位最终未成功报名任何次赛事,则将向这些参赛单位对应的资源对象提供的闲散资金返回给对应的资源对象。
321、针对第一次赛事对应的第一资金池,获取第一资金池的总金额。
322、从第一资金池的资源总额中扣除设定的预留金额,得到第一资金池的可分配资金。
323、在赛事结束后,根据成功报名第一次赛事的各参赛单位的比赛得分,计算第一次赛事对应的各参赛单位之间的排名。
324、根据第一次赛事对应的各参赛单位之间的排名,并结合第一次赛事的获奖比例以及成功报名第一次赛事的参赛单位的数量,确定排名达标的参赛单位。
其中,若第一次赛事的获奖比例与成功报名第一次赛事的参赛单位的数量的乘积不是整数,可将该乘积向上取整、向下取整或者采取四舍五入的近似方法,得到可获奖的参赛单位的数量。
325、将第一资金池的可分配资金均分给排名达标的各参赛单位。
326、对于每个参赛单位获得的资金,按照该参赛单位和其对应的第二资源对象的资金配比,将该参赛单位获得的资金分配给该参赛单位和其对应的第二资源对象。
其中,可预先设定参赛单位所占的资金配比,各第二资源对象的资金配比可按照各自提供的资金额度占第一资金池的门限额度的比例,分配扣除参赛单位所占的资金配比后的资金配比。例如,可预先设定参赛单位的资金配比为30%,向该参赛单位提供资金赞助的第二资源对象按照各自提供的资金额度占第一资金池的门限额度的比例来分配剩余的70%。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所提供方法的各步骤的执行主体均可以是同一设备,或者,该方法也由不同设备作为执行主体。比如,步骤101和102的执行主体可以为设备A;又比如,步骤101的执行主体可以为设备A,步骤102的执行主体可以为设备B;等等。
另外,在上述实施例及附图中的描述的一些流程中,包含了按照特定顺序出现的多个操作,但是应该清楚了解,这些操作可以不按照其在本文中出现的顺序来执行或并行执行,操作的序号如201、202等,仅仅是用于区分开各个不同的操作,序号本身不代表任何的执行顺序。另外,这些流程可以包括更多或更少的操作,并且这些操作可以按顺序执行或并行执行。
相应地,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存储有计算机指令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当这些计算机指令被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致使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上述方法中的各步骤。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计算机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该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40a和处理器40b。
其中,存储器40a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
处理器40b耦合至存储器40a,用于执行计算机程序以用于:根据资源重分配触发事件,确定具备资源重分配资格的L个资源池,每个具备资源重分配资格的资源池的可分配资源由成功选定该资源池的资源对象提交;对第一资源池,根据成功选定第一资源池的资源对象之间的排名,结合第一资源池对应的可重新分配到资源的对象占比,确定排名达标的资源对象;将第一资源池的可分配资源分配给排名达标的资源对象;其中,第一资源池为L个资源池中任一资源池;L是正整数。
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40b在确定具备资源重分配资格的L个资源池时,具体用于:根据资源重分配触发事件,发布P个资源池以收集潜在资源对象的空闲资源;每个资源池对应一个门限资源额,以供潜在资源对象判断是否选定该资源池;根据成功选定每个资源池的资源对象的数量,从P个资源池中选择具备资源重分配资格的L个资源池;其中,L≤P,P≥2,且P为整数。
进一步,处理器40b在从P个资源池中选择具备资源重分配资格的L个资源池时,具体用于:对第二资源池,统计在第二资源池对应的资源提交时间内成功选定第二资源池的资源对象的数量M;判断成功选定第二资源池的资源对象的数量M是否大于或等于设定的数量阈值N;设定的数量阈值N根据第二资源池对应的对象占比确定;若M≥N,则确定第二资源池具备资源重分配资格;第二资源池是P个资源池中任一资源池。优选地,N大于或等于第二资源池对应的对象占比的倒数。
相应地,若M<N,且其它资源对象的数量Q大于或等于(N-M),其中,其它资源对象是指所提交的空闲资源的额度大于或等于第二资源池对应的门限资源额,且未能成功选定其它资源池的资源对象,则处理器40b还用于:取消第二资源池;或者,从其它资源对象中选择K个目标资源对象,并将K个目标资源对象加入第二资源池,以使第二资源池具备资源重分配资格。
进一步,处理器40b在从其它资源对象中选择K个目标资源对象时,具体用于:从其它资源对象中选择至少(N-M)个候选资源对象;向至少(N-M)个资源对象发送询问消息,以供至少(N-M)个候选资源对象确定是否加入第二资源池;接收由确定加入第二资源池的候选资源对象返回的确定消息,并统计返回确定消息的候选资源对象的数量K;若K≥(N-M),则将返回确认消息的K个候选资源对象作为K个目标资源对象。相应地,若K<(N-M),则取消第二资源池。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40b在确定排名达标的资源对象之前,还用于:根据成功报名第一资源池的资源对象的业务能力,计算第一资源池关联的资源对象之间的排名。
在又一些实施例中,排名达标的资源对象为多个。相应地,处理器40b在将第一资源池的可分配资源分配给排名达标的资源对象时,具体用于:按照设定的排位之间的资源分配比例,将第一资源池的可分配资源分配给每个排名达标的资源对象。
进一步,处理器40b在将第一资源池的可分配资源分配给每个排名达标的资源对象时,具体用于:若排名达标的资源对象中存在并列排名在第i位的Y个资源对象,且排名在前i位的资源对象的总数量Z小于X,则按照设定的排位之间的资源分配比例,确定第一资源池的可分配资源中可分配给自设定的第(Z-Y+1)位开始的Y个排位的资源总量;将可分配给自设定的第(Z-Y+1)位开始的Y个排位的资源总量均分给并列排名在第i位的Y个资源对象;以及按照设定的排位之间的资源分配比例,将第一资源池的可分配资源中剩余的资源量分配给排名达标的资源对象中不存在并列排名的排位上的资源对象。
相应地,若排名达标的资源对象中存在并列排名在第i位的Y个资源对象,且排名在前i位的资源对象的总数量Z大于或等于X,则处理器40b还用于:按照设定的排位之间的资源分配比例,则按照设定的排位之间的资源分配比例,确定第一资源池的可分配资源中可分配给自设定的第(Z-Y+1)位至第X位的资源总量,将可分配给自设定的第(Z-Y+1)位至第X位的资源总量均分给并列排名在第i位的Y个资源对象;其中,i=1,2...,(X-1);
相应地,若排名达标的资源对象中存在并列排名在第X位的Y个资源对象,则处理器40b还用于:按照设定的排位之间的资源分配比例,确定第一资源池的的可分配资源中可分配给排名在第X位的资源对象的资源总量;将可分配给排名在第X位的资源对象的资源总量均分给并列排名在第X位的Y个资源对象;
在上述实施例中,X是设定的最后一个排位;2≤Y≤Z,且Y和Z均为整数。
可选地,每个资源对象包括至少两个资源账户,处理器40b在将第一资源池的可分配资源分配给每个排名达标的资源对象时,具体用于:按照设定的排位之间的资源分配比例,从第一资源池的可分配资源中确定可分配给每个排名达标的资源对象的资源量;按照至少两个资源账户之间的资源配比,将可分配给每个排名达标的资源对象的资源量发放到每个排名达标的资源对象的各资源账户中。
在一些可选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该计算机设备还可以包括:电源组件40d、显示器40e、音频组件40f等可选组件。图4中仅示意性给出部分组件,并不意味着计算机设备必须包含图4所示全部组件,也不意味着计算机设备只能包括图4所示组件。
其中,存储器40a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并可被配置为存储其它各种数据以支持在计算机设备上的操作。其中,处理器40b可执行存储器40a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以实现相应控制逻辑。存储器40a可以由任何类型的易失性或非易失性存储设备或者它们的组合实现,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M),只读存储器(ROM),磁存储器,快闪存储器,磁盘或光盘。
其中,通信组件40c被配置为便于计算机设备和其他设备之间有线或无线方式的通信。计算机设备可以接入基于通信标准的无线网络,如WiFi,2G或3G,或它们的组合。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通信组件经由广播信道接收来自外部广播管理系统的广播信号或广播相关信息。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通信组件还可基于近场通信(NFC)技术,射频识别(RFID)技术,红外数据协会(IrDA)技术,超宽带(UWB)技术,蓝牙(BT)技术和其他技术来实现。
电源组件40d被配置为计算机设备的各种组件提供电力。电源组件40d可以包括电源管理系统,一个或多个电源,及其他与为电源组件所在设备生成、管理和分配电力相关联的组件。
显示器40e可以包括液晶显示器(LCD)和触摸面板(TP)。如果屏幕包括触摸面板,屏幕可以被实现为触摸屏,以接收来自用户的输入信号。触摸面板包括一个或多个触摸传感器以感测触摸、滑动和触摸面板上的手势。触摸传感器可以不仅感测触摸或滑动动作的边界,而且还检测与触摸或滑动操作相关的持续时间和压力。
音频组件40f可被配置为输出和/或输入音频信号。例如,音频组件包括一个麦克风(MIC),当音频组件所在设备处于操作模式,如呼叫模式、记录模式和语音识别模式时,麦克风被配置为接收外部音频信号。所接收的音频信号可以被进一步存储在存储器或经由通信组件40c发送。在一些实施例中,音频组件还包括一个扬声器,用于输出音频信号。例如,对于具有语言交互功能的计算机设备,可通过音频组件40f实现与用户的语音交互等。
本实施例提供的计算机设备,可,根据资源重分配触发事件,确定出具有资源重分配资格的资源池,并结合各资源池对应的可重新分配到资源的对象占比,根据成功选定各资源池的资源对象之间的排名,确定排名达标的资源对象,进而将各资源池的可分配资源分配给各资源池各自对应的排名达标的资源对象。这样,可实现各资源池中的可分配资源的重新分配,减少资源闲置,促进资源流动,进而有助于提高资源利用率。
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中的“第一”、“第二”等描述,是用于区分不同的消息、设备、模块等,不代表先后顺序,也不限定“第一”和“第二”是不同的类型。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发明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发明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发明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发明是参照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在一个典型的配置中,计算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CPU)、输入/输出接口、网络接口和内存。
内存可能包括计算机可读介质中的非永久性存储器,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和/或非易失性内存等形式,如只读存储器(ROM)或闪存(flash RAM)。内存是计算机可读介质的示例。
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永久性和非永久性、可移动和非可移动媒体可以由任何方法或技术来实现信息存储。信息可以是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的模块或其他数据。计算机的存储介质的例子包括,但不限于相变内存(PRAM)、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其他类型的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快闪记忆体或其他内存技术、只读光盘只读存储器(CD-ROM)、数字多功能光盘(DVD)或其他光学存储、磁盒式磁带,磁带磁磁盘存储或其他磁性存储设备或任何其他非传输介质,可用于存储可以被计算设备访问的信息。按照本文中的界定,计算机可读介质不包括暂存电脑可读媒体(transitory media),如调制的数据信号和载波。
还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Claims (12)

1.一种资源重分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根据资源重分配触发事件,确定具备资源重分配资格的L个资源池,每个具备资源重分配资格的资源池的可分配资源由成功选定该资源池的资源对象提交;
对第一资源池,根据成功选定所述第一资源池的资源对象之间的排名,结合所述第一资源池对应的可重新分配到资源的对象占比,确定排名达标的资源对象;
将所述第一资源池的可分配资源分配给所述排名达标的资源对象;其中,所述第一资源池为所述L个资源池中任一资源池;L是正整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资源重分配触发事件,确定具备资源重分配资格的L个资源池,包括:
根据资源重分配触发事件,发布P个资源池以收集潜在资源对象的空闲资源;每个资源池对应一个门限资源额,以供潜在资源对象判断是否选定该资源池;
根据成功选定每个资源池的资源对象的数量,从所述P个资源池中选择具备资源重分配资格的L个资源池;其中,L≤P,P≥2,且P为整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成功选定每个资源池的资源对象的数量,从所述P个资源池中选择具备资源重分配资格的L个资源池,包括:
对第二资源池,统计在所述第二资源池对应的资源提交时间内成功选定所述第二资源池的资源对象的数量M;
判断成功选定所述第二资源池的资源对象的数量M是否大于或等于设定的数量阈值N;所述设定的数量阈值N根据所述第二资源池对应的对象占比确定;
若M≥N,则确定所述第二资源池具备资源重分配资格;所述第二资源池是所述P个资源池中任一资源池。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若M<N,则取消所述第二资源池;或者
若M<N,且其它资源对象的数量Q大于或等于(N-M),则从所述其它资源对象中选择K个目标资源对象,并将所述K个目标资源对象加入所述第二资源池,以使所述第二资源池具备资源重分配资格;其中,(N-M)≤K≤Q,且K和Q为正整数;
其中,所述其它资源对象是指所提交的空闲资源的额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资源池对应的门限资源额,且未能成功选定其它资源池的资源对象。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从所述其它资源对象中选择K个目标资源对象,包括:
从所述其它资源对象中选择至少(N-M)个候选资源对象;
向所述至少(N-M)个资源对象发送询问消息,以供所述至少(N-M)个候选资源对象确定是否加入所述第二资源池;
接收由确定加入所述第二资源池的候选资源对象返回的确定消息,并统计返回确定消息的候选资源对象的数量K;
若K≥(N-M),则将返回确认消息的K个候选资源对象作为所述K个目标资源对象。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将所述第一资源池的可分配资源分配给所述排名达标的资源对象之前,还包括:
获取所述第一资源池的资源对象提供的资源总额;
从所述第一资源池的资源总额中扣除设定的预留资源额,得到所述第一资源池的可分配资源。
7.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确定排名达标的资源对象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成功报名所述第一资源池的资源对象的业务能力,计算所述第一资源池关联的资源对象之间的排名。
8.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排名达标的资源对象为多个,则将所述第一资源池的可分配资源分配给所述排名达标的资源对象,包括:
按照设定的排位之间的资源分配比例,将所述第一资源池的可分配资源分配给每个排名达标的资源对象。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按照设定的排位之间的资源分配比例,将所述第一资源池的可分配资源分配给每个排名达标的资源对象,包括:
若所述排名达标的资源对象中存在并列排名在第i位的Y个资源对象,且排名在前i位的资源对象的总数量Z小于X,则按照设定的排位之间的资源分配比例,确定所述第一资源池的可分配资源中可分配给自设定的第(Z-Y+1)位开始的Y个排位的资源总量;将所述可分配给自设定的第(Z-Y+1)位开始的Y个排位的资源总量均分给所述并列排名在第i位的Y个资源对象;以及按照设定的排位之间的资源分配比例,将所述第一资源池的可分配资源中剩余的资源量分配给所述排名达标的资源对象中不存在并列排名的排位上的资源对象;
若所述排名达标的资源对象中存在并列排名在第i位的Y个资源对象,且排名在前i位的资源对象的总数量Z大于或等于X,则按照设定的排位之间的资源分配比例,则按照设定的排位之间的资源分配比例,确定所述第一资源池的可分配资源中可分配给自设定的第(Z-Y+1)位至第X位的资源总量,将所述可分配给自设定的第(Z-Y+1)位至第X位的资源总量均分给所述并列排名在第i位的Y个资源对象;其中,i=1,2...,(X-1);
若所述排名达标的资源对象中存在并列排名在第X位的Y个资源对象,则按照设定的排位之间的资源分配比例,确定所述第一资源池的的可分配资源中可分配给所述排名在第X位的资源对象的资源总量;将所述可分配给所述排名在第X位的资源对象的资源总量均分给所述并列排名在第X位的Y个资源对象;
其中,X是设定的最后一个排位;2≤Y≤Z,且Y和Z均为整数。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每个资源对象包括至少两个资源账户,则所述按照设定的排位之间的资源分配比例,将所述第一资源池的可分配资源分配给每个排名达标的资源对象,包括:
按照设定的排位之间的资源分配比例,从所述第一资源池的可分配资源中确定可分配给每个排名达标的资源对象的资源量;
按照所述至少两个资源账户之间的资源配比,将可分配给每个排名达标的资源对象的资源量发放到每个排名达标的资源对象的各资源账户中。
11.一种计算机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其中,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
所述处理器耦合至所述存储器,用于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以用于:
根据资源重分配触发事件,确定具备资源重分配资格的L个资源池,每个具备资源重分配资格的资源池的可分配资源由成功选定该资源池的资源对象提交;
对第一资源池,根据成功选定所述第一资源池的资源对象之间的排名,结合所述第一资源池对应的可重新分配到资源的对象占比,确定排名达标的资源对象;
将所述第一资源池的可分配资源分配给所述排名达标的资源对象;其中,所述第一资源池为所述L个资源池中任一资源池;L是正整数。
12.一种存储有计算机指令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计算机指令被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致使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方法中的步骤。
CN201910457560.2A 2019-05-29 2019-05-29 资源重分配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201945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457560.2A CN112019453A (zh) 2019-05-29 2019-05-29 资源重分配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457560.2A CN112019453A (zh) 2019-05-29 2019-05-29 资源重分配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019453A true CN112019453A (zh) 2020-12-01

Family

ID=735004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457560.2A Pending CN112019453A (zh) 2019-05-29 2019-05-29 资源重分配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019453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247287A1 (zh) * 2021-05-27 2022-12-01 华为云计算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资源调度方法及装置

Citations (2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60745A (zh) * 2003-09-29 2006-11-08 英国电讯有限公司 带宽分配
US7225223B1 (en) * 2000-09-20 2007-05-29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Method and system for scaling of resource allocation subject to maximum limits
CN101145112A (zh) * 2007-11-01 2008-03-19 北京工业大学 一种实时系统任务调度方法
CN102480794A (zh) * 2010-11-22 2012-05-3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专用前导资源分配的方法及装置
CN102487509A (zh) * 2010-12-02 2012-06-0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动态分配用户面处理单元资源的方法及系统
CN104079503A (zh) * 2013-03-27 2014-10-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资源分配方法及装置
CN105611323A (zh) * 2015-12-23 2016-05-25 南京爱布谷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Eoc宽带和有线电视服务共缆接入系统及频谱分配方法
CN105912397A (zh) * 2016-03-31 2016-08-31 乐视控股(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资源管理方法和装置
US9466036B1 (en) * 2012-05-10 2016-10-11 Amazon Technologies, Inc. Automated reconfiguration of shared network resources
US20160308783A1 (en) * 2015-04-20 2016-10-20 Peter G. Bookma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Allocating Online Resources
CN106358295A (zh) * 2015-07-14 2017-01-25 普天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资源分配方法及装置
CN106993008A (zh) * 2016-01-20 2017-07-28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一种资源调度方法及装置
CN107222430A (zh) * 2016-03-22 2017-09-29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一种资源分配方法及装置
CN107291545A (zh) * 2017-08-07 2017-10-24 星环信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计算集群中多用户的任务调度方法及设备
CN107316190A (zh) * 2016-04-26 2017-11-03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资源转移业务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US20180041442A1 (en) * 2016-08-08 2018-02-08 Bank Of America Corporation Resource assignment system with allocation assist
CN107832143A (zh) * 2017-10-17 2018-03-23 北京京东尚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物理机资源的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08268317A (zh) * 2016-12-30 2018-07-1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资源分配方法及装置
US20180206260A1 (en) * 2015-08-12 2018-07-19 Intel Corporation Resource access in device to device communication
CN108665177A (zh) * 2018-05-17 2018-10-16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资源分配方法及装置
US20180373569A1 (en) * 2017-06-22 2018-12-27 Bank Of America Corporation System for linking alternate resources to resource pools and allocating linked alternative resources to a resource interaction
CN109152044A (zh) * 2017-06-19 2019-01-04 北京信威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资源分配方法、装置、服务器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9324913A (zh) * 2018-09-21 2019-02-12 浪潮电子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针对多OpenStack云平台的管理方法和装置
CN109767057A (zh) * 2018-11-28 2019-05-17 北京三快在线科技有限公司 资源分配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2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225223B1 (en) * 2000-09-20 2007-05-29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Method and system for scaling of resource allocation subject to maximum limits
CN1860745A (zh) * 2003-09-29 2006-11-08 英国电讯有限公司 带宽分配
CN101145112A (zh) * 2007-11-01 2008-03-19 北京工业大学 一种实时系统任务调度方法
CN102480794A (zh) * 2010-11-22 2012-05-3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专用前导资源分配的方法及装置
CN102487509A (zh) * 2010-12-02 2012-06-0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动态分配用户面处理单元资源的方法及系统
US9466036B1 (en) * 2012-05-10 2016-10-11 Amazon Technologies, Inc. Automated reconfiguration of shared network resources
CN104079503A (zh) * 2013-03-27 2014-10-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资源分配方法及装置
US20160308783A1 (en) * 2015-04-20 2016-10-20 Peter G. Bookma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Allocating Online Resources
CN106358295A (zh) * 2015-07-14 2017-01-25 普天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资源分配方法及装置
US20180206260A1 (en) * 2015-08-12 2018-07-19 Intel Corporation Resource access in device to device communication
CN105611323A (zh) * 2015-12-23 2016-05-25 南京爱布谷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Eoc宽带和有线电视服务共缆接入系统及频谱分配方法
CN106993008A (zh) * 2016-01-20 2017-07-28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一种资源调度方法及装置
CN107222430A (zh) * 2016-03-22 2017-09-29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一种资源分配方法及装置
CN105912397A (zh) * 2016-03-31 2016-08-31 乐视控股(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资源管理方法和装置
CN107316190A (zh) * 2016-04-26 2017-11-03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资源转移业务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US20180041442A1 (en) * 2016-08-08 2018-02-08 Bank Of America Corporation Resource assignment system with allocation assist
CN108268317A (zh) * 2016-12-30 2018-07-1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资源分配方法及装置
CN109152044A (zh) * 2017-06-19 2019-01-04 北京信威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资源分配方法、装置、服务器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US20180373569A1 (en) * 2017-06-22 2018-12-27 Bank Of America Corporation System for linking alternate resources to resource pools and allocating linked alternative resources to a resource interaction
CN107291545A (zh) * 2017-08-07 2017-10-24 星环信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计算集群中多用户的任务调度方法及设备
CN107832143A (zh) * 2017-10-17 2018-03-23 北京京东尚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物理机资源的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08665177A (zh) * 2018-05-17 2018-10-16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资源分配方法及装置
CN109324913A (zh) * 2018-09-21 2019-02-12 浪潮电子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针对多OpenStack云平台的管理方法和装置
CN109767057A (zh) * 2018-11-28 2019-05-17 北京三快在线科技有限公司 资源分配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TV BHANUPRAKASH等: "Agent Based Adaptive Resource Allocation Algorithms for Cloud Computing", 2018 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TRENDS IN ELECTRONICS AND INFORMATICS (ICOEI) *
刘林东;: "基于分类挖掘的网格资源分配研究", 计算机应用研究, no. 02 *
王明阳;洪爵;冯圣中;: "面向多用户的集群资源部署策略", 集成技术, no. 02 *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247287A1 (zh) * 2021-05-27 2022-12-01 华为云计算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资源调度方法及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148017B (zh) 基于区块链的权益发放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
CN108960822B (zh)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可用资源配额的兑换方法及装置
CN108960902B (zh)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可用资源配额的集合兑换方法及装置
CN110717762A (zh) 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节点设备及存储介质
US20190073244A1 (en) Computer network-based event management
US11393031B2 (en) Blockchain-bas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e-exchanging available resource quotas
CN112019453A (zh) 资源重分配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415179A (zh) 用户权益信息处理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JP2021117643A (ja) 情報処理装置、プログラム、及び情報処理方法
CN112019454A (zh) 资源处理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JP2023115165A (ja) 情報処理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06657058B (zh) 事件资源分配方法和装置
CN112015542A (zh) 资源收集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JP2020188870A (ja) ゲームシステム、その制御方法及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CN110275769A (zh) 业务数据处理方法及其设备、存储介质、应用服务器
CN114677194A (zh) 流量引导服务处理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0874797B (zh) 资源分配方法和资源分配装置
CN113409075A (zh) 积分发放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6074541B (zh) 一种资源处理方法、系统、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1369233A (zh) 一种区块链中的交易方法及装置
CN111179004A (zh) 数据处理方法、装置、服务器、司机终端及存储介质
KR102582328B1 (ko) 블록체인 기반의 게임 시스템 및 그 방법
CN115208901B (zh) 一种资源分配方法、系统、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US20230351417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automatic optimization of user engagement on a digital platform
JP5812803B2 (ja) 公営競技における投票システ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