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004248B - 一种信道资源负荷分布状态的确定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信道资源负荷分布状态的确定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004248B
CN112004248B CN202010797263.5A CN202010797263A CN112004248B CN 112004248 B CN112004248 B CN 112004248B CN 202010797263 A CN202010797263 A CN 202010797263A CN 112004248 B CN112004248 B CN 11200424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source utilization
utilization rate
sampling point
determining
peri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797263.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004248A (zh
Inventor
曹艳霞
张忠皓
冯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797263.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004248B/zh
Publication of CN11200424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00424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00424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00424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8Testing, supervising or monitoring using real traffic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信道资源负荷分布状态的确定方法和装置,涉及通信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先获取第一周期内所有采样点的信道资源利用率。接着,对第一周期内所有采样点的信道资源利用率进行排序。然后,根据排序后的第一周期内采样点的信道资源利用率、第一、第二和第三CDF门限,确定第一、第二和第三分段采样点的资源利用率。接下来,根据第一和第二分段采样点的资源利用率,确定第一分段采样点的资源利用率变化量。再然后,根据第二和第三分段采样点的资源利用率,确定第二分段采样点的资源利用率变化量。最后,根据第一分段采样点的资源利用率变化量、第二分段采样点的资源利用率变化量以及预设阈值,确定信道资源负荷分布状态。

Description

一种信道资源负荷分布状态的确定方法和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信道资源负荷分布状态的确定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th generation wireless systems,5G)网络扩容需要评估网络容量和负荷水平。网络容量和负荷水平的评估均需要确定信道资源负荷分布状态。然而,现有信道资源利用情况的分析方法无法分析信道资源负荷分布状态。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信道资源负荷分布状态的确定方法和装置,用于解决如何确定信道资源负荷分布状态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信道资源负荷分布状态的确定方法,该方法包括:先获取第一周期内所有采样点的信道资源利用率。接着,对第一周期内所有采样点的信道资源利用率进行排序。然后,根据排序后的第一周期内采样点的信道资源利用率、第一累积分布函数(cumulative distributi on function,CDF)门限、第二CDF门限和第三CDF门限,确定第一分段采样点的资源利用率、第二分段采样点的资源利用率和第三分段采样点的资源利用率。接下来,根据第一分段采样点的资源利用率和第二分段采样点的资源利用率,确定第一分段采样点的资源利用率变化量。再然后,根据第二分段采样点的资源利用率和第三分段采样点的资源利用率,确定第二分段采样点的资源利用率变化量。最后,根据第一分段采样点的资源利用率变化量、第二分段采样点的资源利用率变化量以及预设阈值,确定信道资源负荷分布状态。其中,第一分段采样点的资源利用率为
Figure BDA0002626119450000011
第二分段采样点的资源利用率为
Figure BDA0002626119450000021
第三分段采样点的资源利用率为
Figure BDA0002626119450000022
βj为排序后的第一周期内采样点的信道资源利用率中第j个信道资源利用率,j为正整数,k(1)、k(2)、k(3)均满足公式
Figure BDA0002626119450000023
THi为第i CDF门限,i=1,2,3,N为第一周期内采样点的数量。
可以看出,本发明通过CDF门限分析信道资源负荷率分布情况,从而确定了信道资源负荷分布状态。因此,解决了如何确定信道资源负荷分布状态的问题。
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信道资源负荷分布状态的确定装置,该装置包括:第一获取单元、排序单元、第一确定单元、第二确定单元、第三确定单元、第四确定单元。第一获取单元,用于获取第一周期内所有采样点的信道资源利用率。排序单元,用于对第一周期内所有采样点的信道资源利用率进行排序。第一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排序后的第一周期内采样点的信道资源利用率、第一CDF门限、第二CDF门限和第三CDF门限,确定第一分段采样点的资源利用率、第二分段采样点的资源利用率和第三分段采样点的资源利用率,第一分段采样点的资源利用率为
Figure BDA0002626119450000024
第二分段采样点的资源利用率为
Figure BDA0002626119450000025
第三分段采样点的资源利用率为
Figure BDA0002626119450000026
βj为排序后的第一周期内采样点的信道资源利用率中第j个信道资源利用率,j为正整数,k(1)、k(2)、k(3)均满足公式
Figure BDA0002626119450000027
THi为第iCDF门限,i=1,2,3,N为第一周期内采样点的数量。第二确定单元,用于根据第一分段采样点的资源利用率和第二分段采样点的资源利用率,确定第一分段采样点的资源利用率变化量。第三确定单元,用于根据第二分段采样点的资源利用率和第三分段采样点的资源利用率,确定第二分段采样点的资源利用率变化量。第四确定单元,用于根据第一分段采样点的资源利用率变化量、第二分段采样点的资源利用率变化量以及预设阈值,确定信道资源负荷分布状态。
第三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一个或多个程序包括指令,当指令被信道资源负荷分布状态的确定装置执行时使信道资源负荷分布状态的确定装置执行如第一方面所述的信道资源负荷分布状态的确定方法。
第四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指令在信道资源负荷分布状态的确定装置上运行时,使得信道资源负荷分布状态的确定装置执行如第一方面所述的信道资源负荷分布状态的确定方法。
第五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信道资源负荷分布状态的确定装置,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处理器调用存储器存储的程序,以执行如第一方面所述的信道资源负荷分布状态的确定方法。
本发明中第二方面到第五方面及其各种实现方式的具体描述,可以参考第一方面及其各种实现方式中的详细描述;并且,第二方面到第五方面及其各种实现方式的有益效果,可以参考第一方面及其各种实现方式中的有益效果分析,此处不再赘述。
本发明的这些方面或其他方面在以下的描述中会更加简明易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信道资源负荷分布状态的确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信道资源负荷分布状态的确定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一;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信道资源负荷分布状态的坐标系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信道资源负荷分布状态的确定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二;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信道资源负荷分布状态的确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二。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文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
本发明的说明书以及附图中的术语“第一”和“第二”等是用于区别不同的对象,或者用于区别对同一对象的不同处理,而不是用于描述对象的特定顺序。
此外,本发明的描述中所提到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的还包括其他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的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中,“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用于表示作例子、例证或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被描述为“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的任何实施例或设计方案不应被解释为比其它实施例或设计方案更优选或更具优势。确切而言,使用“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旨在以具体方式呈现相关概念。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信道资源负荷分布状态的确定方法,该信道资源负荷分布状态的确定方法可以由信道资源负荷分布状态的确定装置100执行。图1示出了信道资源负荷分布状态的确定装置100的一种硬件结构。如图1所示,信道资源负荷分布状态的确定装置100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101,通信线路102,存储器103,通信接口104。
具体的,处理器101,用于执行存储器103中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从而实现终端的步骤或动作。
处理器101可以是一个芯片。例如,可以是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可以是专用集成芯片(application specificintegrated circuit,ASIC),还可以是系统芯片(system on chip,SoC),还可以是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or unit,CPU),还可以是网络处理器(network processor,NP),还可以是数字信号处理电路(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还可以是微控制器(microcontroller unit,MCU),还可以是可编程控制器(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PLD)或其他集成芯片。
通信线路102,用于在上述处理器101与存储器103之间传输信息。
存储器103,用于存储执行计算机执行指令,并由处理器101来控制执行。
存储器103可以是独立存在,通过通信线路102与处理器相连接。存储器103可以是易失性存储器或非易失性存储器,或可包括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存储器两者。其中,非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ROM,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M,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PROM,EEPROM)或闪存。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access memory,RAM),其用作外部高速缓存。通过示例性但不是限制性说明,许多形式的RAM可用,例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 RAM,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ynamicRAM,DRAM)、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ronous DRAM,SDRAM)、双倍数据速率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ouble data rate SDRAM,DDR SDRAM)、增强型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enhanced SDRAM,ESDRAM)。应注意,本文描述的系统和装置的存储器旨在包括但不限于这些和任意其它适合类型的存储器。
通信接口104,用于与其他装置或通信网络通信。其中,通信网络可以是以太网,无线接入网(radio access network,RAN),或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WLAN)等。
下面结合图1示出的信道资源负荷分布状态的确定装置100,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信道资源负荷分布状态的确定方法进行说明。
如图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信道资源负荷分布状态的确定方法包括:
S201、信道资源负荷分布状态的确定装置100获取第一周期内所有采样点的信道资源利用率。
其中,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信道包括但不限于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hysicaldownlink shared channel,PDSCH)、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hysicaluplink sharedchannel,PUSCH)、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PDCCH)、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PUCCH)、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hysical random access channel,PRACH)等信道。
具体的,信道资源负荷分布状态的确定装置100以打点周期为单位,对信道资源利用率进行打点采样,以获取第一周期内所有采样点的信道资源利用率。一个采样点对应一个打点周期。一个打点周期的长度可以为一个无线帧即10毫秒(ms)。
其中,对于第一周期的每个采样点均可采用关系式
Figure BDA0002626119450000061
计算采样点的信道资源利用率。ηi表示第一周期的第i个采样点,REij表示第一周期的第i个采样点对应的打点周期内第j个时隙有数据传输的信道的RE总资源数;REtotal_ij表示第一周期的的第i个采样点对应的打点周期内第j个时隙系统可用的信道的资源元素(resource element,RE)总资源数。
可选的,第一周期内所有采样点的信道资源利用率组成的集合为第一采样点集合θ,θ={η1,η2,…ηN},ηN为第一周期内的第N个采样点的信道资源利用率,其余同理,N表示第一周期内的采样点数量,N也表示第一周期内的打点周期数量。第一周期的长度可以为15分钟、30分钟、45分钟,或者其它长度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S202、信道资源负荷分布状态的确定装置100对第一周期内所有采样点的信道资源利用率进行排序。
例如,信道资源负荷分布状态的确定装置100可以按照信道资源利用率由大到小排序,信道资源负荷分布状态的确定装置100也可以按照信道资源利用率由小到大排序,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可选的,排序后的第一周期内采样点的信道资源利用率组成的集合为第二采样点集合。
示例性的,信道资源负荷分布状态确定装置100根据按照信道资源利用率由大到小排序对第一采样点集合θ中的信道资源利用率进行排序,得到第二采样点集合ψ,ψ={β1,β2,…βN},βN为第二采样点集合中的第N个信道资源利用率,其余同理。其中,β1≥β2≥β3≥…≥βN
S203、信道资源负荷分布状态的确定装置100根据排序后的第一周期内采样点的信道资源利用率、第一CDF门限、第二CDF门限和第三CDF门限,确定第一分段采样点的资源利用率、第二分段采样点的资源利用率和第三分段采样点的资源利用率。
其中,第一分段采样点的资源利用率为
Figure BDA0002626119450000071
第二分段采样点的资源利用率为
Figure BDA0002626119450000072
第三分段采样点的资源利用率为
Figure BDA0002626119450000073
βj为排序后的第一周期内采样点的信道资源利用率中第j个信道资源利用率,j为正整数,k(1)、k(2)、k(3)均满足公式
Figure BDA0002626119450000074
THi为第iCDF门限,i=1,2,3,N为第一周期内采样点的数量。
可选的,第一CDF门限可以用TH1表示。第二CDF门限可以用TH2表示。第三CDF门限可以用TH3表示。TH1、TH2、TH3满足0<TH1<TH2<TH3<1,TH1的取值可以为0.05,TH2的取值可以为0.5,TH3的取值可以为0.95。
S204、信道资源负荷分布状态的确定装置100根据第一分段采样点的资源利用率和第二分段采样点的资源利用率,确定第一分段采样点的资源利用率变化量。
具体的,信道资源负荷分布状态的确定装置100根据第一分段采样点的资源利用率和第二分段采样点的资源利用率的差值的绝对值,确定第二分段采样点的资源利用率变化量。
可选的,可以根据关系式“ω1=|λ12|”计算第一分段采样点的资源利用率变化量。其中,ω1为第一分段采样点的资源利用率变化量。λ1为第一分段采样点的资源利用率。λ2为第二分段采样点的资源利用率。“||”为绝对值符号。
S205、信道资源负荷分布状态的确定装置100根据第二分段采样点的资源利用率和第三分段采样点的资源利用率,确定第二分段采样点的资源利用率变化量。
具体的,信道资源负荷分布状态的确定装置100根据第二分段采样点的资源利用率和第三分段采样点的资源利用率的差值的绝对值,确定第二分段采样点的资源利用率变化量。
可选的,可以根据关系式“ω2=|λ23|”计算第二分段采样点的资源利用率变化量。其中,ω2为第二分段采样点的资源利用率变化量。λ2为第二分段采样点的资源利用率。λ3为第三分段采样点的资源利用率。“||”为绝对值符号。
S206、信道资源负荷分布状态的确定装置100根据第一分段采样点的资源利用率变化量、第二分段采样点的资源利用率变化量以及预设阈值,确定信道资源负荷分布状态。
其中,预设阈值可以用α表示,α的取值可以为0.2。
具体的,S206可以包括:
若第一分段采样点的资源利用率变化量大于或等于预设阈值,且第二分段采样点的资源利用率变化量大于或等于预设阈值,则确定信道资源负荷分布状态为均衡分布状态。
若第一分段采样点的资源利用率变化量小于预设阈值,且第二分段采样点的资源利用率变化量大于或等于预设阈值,则确定信道资源负荷分布状态为相对高负荷高占比分布状态。
若第一分段采样点的资源利用率变化量小于预设阈值,且第二分段采样点的资源利用率变化量小于预设阈值,则确定信道资源负荷分布状态为集中型分布状态。
若第一分段采样点的资源利用率变化量大于或等于预设阈值,且第二分段采样点的资源利用率变化量小于预设阈值,则确定信道资源负荷分布状态为中低负荷高占比分布状态。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信道资源负荷分布状态的坐标系示意图。如图3所示,信道资源负荷分布状态可以用坐标系来表示。坐标系中,(预设阈值,预设阈值)为坐标原点,第一分段采样点的资源利用率变化量为X轴,第二分段采样点的资源利用率变化量为Y轴。
坐标系的第一象限对应第一分段采样点的资源利用率变化量大于或等于预设阈值,且第二分段采样点的资源利用率变化量大于或等于预设阈值。
坐标系的第二象限对应第一分段采样点的资源利用率变化量小于预设阈值,且第二分段采样点的资源利用率变化量大于或等于预设阈值。
坐标系的第三象限对应第一分段采样点的资源利用率变化量小于预设阈值,且第二分段采样点的资源利用率变化量小于预设阈值。
坐标系的第四象限对应第一分段采样点的资源利用率变化量大于或等于预设阈值,且第二分段采样点的资源利用率变化量小于预设阈值。
当由第一分段采样点的资源利用率变化量和第二分段采样点的资源利用率变化量组成的坐标点即(第一分段采样点的资源利用率变化量,第二分段采样点的资源利用率变化量)位于坐标系的第一象限时,信道资源负荷分布状态的确定装置100确定信道资源负荷分布状态为均衡分布状态。
当由第一分段采样点的资源利用率变化量和第二分段采样点的资源利用率变化量组成的坐标点即(第一分段采样点的资源利用率变化量,第二分段采样点的资源利用率变化量)位于坐标系的第二象限时,信道资源负荷分布状态的确定装置100确定信道资源负荷分布状态为相对高负荷高占比分布状态。
当由第一分段采样点的资源利用率变化量和第二分段采样点的资源利用率变化量组成的坐标点即(第一分段采样点的资源利用率变化量,第二分段采样点的资源利用率变化量)位于坐标系的第三象限时,信道资源负荷分布状态的确定装置100确定信道资源负荷分布状态为集中型分布状态。
当由第一分段采样点的资源利用率变化量和第二分段采样点的资源利用率变化量组成的坐标点即(第一分段采样点的资源利用率变化量,第二分段采样点的资源利用率变化量)位于坐标系的第四象限时,信道资源负荷分布状态的确定装置100确定信道资源负荷分布状态为中低负荷高占比分布状态。
通过上述步骤(S201-S206)可以看出,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在信道资源负荷分析中引入CDF门限,从而确定了信道资源负荷分布状态。因此,解决了如何确定信道资源负荷分布状态的问题。
具体的,结合图2,如图4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信道资源负荷分布状态的确定方法还可以包括:
S207、信道资源负荷分布状态的确定装置100存储第一周期内所有采样点的信道资源利用率。
S208、信道资源负荷分布状态的确定装置100获取第二周期内所有采样点的信道资源利用率。
S209、若第一周期和第二周期有交错时间段,信道资源负荷分布状态的确定装置100则保留交错时间段对应的第一周期内采样点的信道资源利用率,删除第一周期内其余采样点的信道资源利用率。
示例性的,第一周期为0点0分至0点30分,第二周期为0点30分到1点0分。由于第一周期和第二周期存在交错时间段0点30分,信道资源负荷分布状态的确定装置100保留第一周期中位于0点30分的采样点的信道资源利用率,删除第一周期内其余采样点的信道资源利用率。
S210、若第一周期和第二周期无交错时间段,信道资源负荷分布状态的确定装置100则删除第一周期内所有采样点的信道资源利用率。
示例性的,第一周期为0点0分至0点30分,第二周期为0点31分到1点0分。由于第一周期和第二周期无交错时间段,信道资源负荷分布状态的确定装置100删除第一周期内所有采样点的信道资源利用率。
上述主要从方法的角度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案进行了介绍。为了实现上述功能,其包含了执行各个功能相应的硬件结构和/或软件模块。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很容易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本发明能够以硬件或硬件和计算机软件的结合形式来实现。某个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计算机软件驱动硬件的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发明的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可以根据上述方法示例对信道资源负荷分布状态的确定装置100进行功能模块的划分,例如,可以对应各个功能划分各个功能模块,也可以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功能集成在一个处理模块中。上述集成的模块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对模块的划分是示意性的,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信道资源负荷分布状态的确定装置100,用于执行上述信道资源负荷分布状态的确定方法,如图5所示,信道资源负荷分布状态的确定装置100包括:第一获取单元501,排序单元502、第一确定单元503、第二确定单元504、第三确定单元505、第四确定单元506。
第一获取单元501,用于获取第一周期内所有采样点的信道资源利用率。例如,结合图2,第一获取单元501可以用于执行S201。
排序单元502,用于对第一周期内所有采样点的信道资源利用率进行排序。例如,结合图2,排序单元502可以用于执行S202。
第一确定单元503,用于根据排序后的第一周期内采样点的信道资源利用率、第一CDF门限、第二CDF门限和第三CDF门限,确定第一分段采样点的资源利用率、第二分段采样点的资源利用率和第三分段采样点的资源利用率,第一分段采样点的资源利用率为
Figure BDA0002626119450000101
第二分段采样点的资源利用率为
Figure BDA0002626119450000111
第三分段采样点的资源利用率为
Figure BDA0002626119450000112
βj为排序后的第一周期内采样点的信道资源利用率中第j个信道资源利用率,j为正整数,k(1)、k(2)、k(3)均满足公式
Figure BDA0002626119450000113
THi为第iCDF门限,i=1,2,3,N为第一周期内采样点的数量。例如,结合图2,第一确定单元503可以用于执行S203。
第二确定单元504,用于根据第一分段采样点的资源利用率和第二分段采样点的资源利用率,确定第一分段采样点的资源利用率变化量。例如,结合图2,第二确定单元504可以用于执行S204。
第三确定单元505,用于根据第二分段采样点的资源利用率和第三分段采样点的资源利用率,确定第二分段采样点的资源利用率变化量。例如,结合图2,第三确定单元505可以用于执行S205。
第四确定单元506,用于根据第一分段采样点的资源利用率变化量、第二分段采样点的资源利用率变化量以及预设阈值,确定信道资源负荷分布状态。例如,结合图2,第四确定单元506可以用于执行S206。
第二确定单元504,具体用于:根据第一分段采样点的资源利用率和第二分段采样点的资源利用率的差值的绝对值,确定第一分段采样点的资源利用率变化量。
第三确定单元505,具体用于:根据第二分段采样点的资源利用率和第三分段采样点的资源利用率的差值的绝对值,确定第二分段采样点的资源利用率变化量。
第四确定单元506,具体用于:若第一分段采样点的资源利用率变化量大于或等于预设阈值,且第二分段采样点的资源利用率变化量大于或等于预设阈值,则确定信道资源负荷分布状态为均衡分布状态。若第一分段采样点的资源利用率变化量小于预设阈值,且第二分段采样点的资源利用率变化量大于或等于预设阈值,则确定信道资源负荷分布状态为相对高负荷高占比分布状态。若第一分段采样点的资源利用率变化量小于预设阈值,且第二分段采样点的资源利用率变化量小于预设阈值,则确定信道资源负荷分布状态为集中型分布状态。若第一分段采样点的资源利用率变化量大于或等于预设阈值,且第二分段采样点的资源利用率变化量小于预设阈值,则确定信道资源负荷分布状态为中低负荷高占比分布状态。
如图5所示,信道资源负荷分布状态的确定装置100还可以包括:存储单元507、第二获取单元508、第一删除单元509和第二删除单元510。
存储单元507,用于存储第一周期内所有采样点的信道资源利用率。例如,结合图4,存储单元507可以用于执行S207。
第二获取单元508,用于获取第二周期内所有采样点的信道资源利用率。例如,结合图4,第二获取单元508可以用于执行S208。
第一删除单元509,用于若第一周期和第二周期有交错时间段,则保留交错时间段对应的第一周期内采样点的信道资源利用率,删除第一周期内其余采样点的信道资源利用率。例如,结合图4,第一删除单元509可以用于执行S209。
第二删除单元510,用于若第一周期和第二周期无交错时间段,则删除第一周期内所有采样点的信道资源利用率。例如,结合图4,第二删除单元510可以用于执行S210。
具体的,如图1和图5所示。图5中的第一获取单元501,排序单元502、第一确定单元503、第二确定单元504、第三确定单元505、第四确定单元506、存储单元507、第二获取单元508、第一删除单元509和第二删除单元510,通过图1中的处理器101经通信线路102调用存储器103中的程序以执行上述信道资源负荷分布状态的确定方法。
应理解,在本发明的各种实施例中,上述各过程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发明的范围。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设备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发明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设备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设备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设备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2)

1.一种信道资源负荷分布状态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第一周期内所有采样点的信道资源利用率;
对所述第一周期内所有采样点的信道资源利用率进行排序;
根据排序后的第一周期内采样点的信道资源利用率、第一累积分布函数CDF门限、第二CDF门限和第三CDF门限,确定第一分段采样点的资源利用率、第二分段采样点的资源利用率和第三分段采样点的资源利用率,所述第一分段采样点的资源利用率为
Figure FDA0002626119440000011
所述第二分段采样点的资源利用率为
Figure FDA0002626119440000012
所述第三分段采样点的资源利用率为
Figure FDA0002626119440000013
所述βj为所述排序后的第一周期内采样点的信道资源利用率中第j个信道资源利用率,j为正整数,所述k(1)、k(2)、k(3)均满足公式
Figure FDA0002626119440000014
所述THi为第iCDF门限,所述i=1,2,3,所述N为所述第一周期内采样点的数量;
根据所述第一分段采样点的资源利用率和所述第二分段采样点的资源利用率,确定第一分段采样点的资源利用率变化量;
根据所述第二分段采样点的资源利用率和所述第三分段采样点的资源利用率,确定第二分段采样点的资源利用率变化量;
根据第一分段采样点的资源利用率变化量、第二分段采样点的资源利用率变化量以及预设阈值,确定信道资源负荷分布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分段采样点的资源利用率和所述第二分段采样点的资源利用率,确定第一分段采样点的资源利用率变化量,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分段采样点的资源利用率和所述第二分段采样点的资源利用率的差值的绝对值,确定第一分段采样点的资源利用率变化量。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二分段采样点的资源利用率和所述第三分段采样点的资源利用率,确定第二分段采样点的资源利用率变化量,包括:
根据所述第二分段采样点的资源利用率和所述第三分段采样点的资源利用率的差值的绝对值,确定第二分段采样点的资源利用率变化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第一分段采样点的资源利用率变化量、第二分段采样点的资源利用率变化量以及预设阈值,确定信道资源负荷分布状态,包括:
若所述第一分段采样点的资源利用率变化量大于或等于所述预设阈值,且所述第二分段采样点的资源利用率变化量大于或等于所述预设阈值,则确定信道资源负荷分布状态为均衡分布状态;
若所述第一分段采样点的资源利用率变化量小于所述预设阈值,且所述第二分段采样点的资源利用率变化量大于或等于所述预设阈值,则确定所述信道资源负荷分布状态为相对高负荷高占比分布状态;
若所述第一分段采样点的资源利用率变化量小于所述预设阈值,且所述第二分段采样点的资源利用率变化量小于所述预设阈值,则确定所述信道资源负荷分布状态为集中型分布状态;
若所述第一分段采样点的资源利用率变化量大于或等于所述预设阈值,且所述第二分段采样点的资源利用率变化量小于所述预设阈值,则确定所述信道资源负荷分布状态为中低负荷高占比分布状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方法还包括:
存储所述第一周期内所有采样点的信道资源利用率;
获取第二周期内所有采样点的信道资源利用率;
若所述第一周期和所述第二周期有交错时间段,则保留交错时间段对应的所述第一周期内采样点的信道资源利用率,删除所述第一周期内其余采样点的信道资源利用率;
若所述第一周期和所述第二周期无交错时间段,则删除所述第一周期内所有采样点的信道资源利用率。
6.一种信道资源负荷分布状态的确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获取单元、排序单元、第一确定单元、第二确定单元、第三确定单元、第四确定单元;
所述第一获取单元,用于获取第一周期内所有采样点的信道资源利用率;
所述排序单元,用于对所述第一周期内所有采样点的信道资源利用率进行排序;
所述第一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排序后的第一周期内采样点的信道资源利用率、第一CDF门限、第二CDF门限和第三CDF门限,确定第一分段采样点的资源利用率、第二分段采样点的资源利用率和第三分段采样点的资源利用率,所述第一分段采样点的资源利用率为
Figure FDA0002626119440000021
所述第二分段采样点的资源利用率为
Figure FDA0002626119440000022
所述第三分段采样点的资源利用率为
Figure FDA0002626119440000023
所述βj为所述排序后的第一周期内采样点的信道资源利用率中第j个信道资源利用率,j为正整数,所述k(1)、k(2)、k(3)均满足公式
Figure FDA0002626119440000031
所述THi为第iCDF门限,所述i=1,2,3,所述N为所述第一周期内采样点的数量;
所述第二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分段采样点的资源利用率和所述第二分段采样点的资源利用率,确定第一分段采样点的资源利用率变化量;
所述第三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二分段采样点的资源利用率和所述第三分段采样点的资源利用率,确定第二分段采样点的资源利用率变化量;
所述第四确定单元,用于根据第一分段采样点的资源利用率变化量、第二分段采样点的资源利用率变化量以及预设阈值,确定信道资源负荷分布状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确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确定单元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第一分段采样点的资源利用率和所述第二分段采样点的资源利用率的差值的绝对值,确定第一分段采样点的资源利用率变化量。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确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确定单元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第二分段采样点的资源利用率和所述第三分段采样点的资源利用率的差值的绝对值,确定第二分段采样点的资源利用率变化量。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确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确定单元具体用于:
若所述第一分段采样点的资源利用率变化量大于或等于所述预设阈值,且所述第二分段采样点的资源利用率变化量大于或等于所述预设阈值,则确定信道资源负荷分布状态为均衡分布状态;
若所述第一分段采样点的资源利用率变化量小于所述预设阈值,且所述第二分段采样点的资源利用率变化量大于或等于所述预设阈值,则确定所述信道资源负荷分布状态为相对高负荷高占比分布状态;
若所述第一分段采样点的资源利用率变化量小于所述预设阈值,且所述第二分段采样点的资源利用率变化量小于所述预设阈值,则确定所述信道资源负荷分布状态为集中型分布状态;
若所述第一分段采样点的资源利用率变化量大于或等于所述预设阈值,且所述第二分段采样点的资源利用率变化量小于所述预设阈值,则确定所述信道资源负荷分布状态为中低负荷高占比分布状态。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确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装置还包括:存储单元、第二获取单元、第一删除单元和第二删除单元;
所述存储单元,用于存储所述第一周期内所有采样点的信道资源利用率;
所述第二获取单元,用于获取第二周期内所有采样点的信道资源利用率;
所述第一删除单元,用于若所述第一周期和所述第二周期有交错时间段,则保留交错时间段对应的所述第一周期内采样点的信道资源利用率,删除所述第一周期内其余采样点的信道资源利用率;
所述第二删除单元,用于若所述第一周期和所述第二周期无交错时间段,则删除所述第一周期内所有采样点的信道资源利用率。
11.一种信道资源负荷分布状态的确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信道资源负荷分布状态的确定装置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以及存储器;
所述存储器与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耦合;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代码,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包括指令,当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所述指令时,所述信道资源负荷分布状态的确定装置执行如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信道资源负荷分布状态的确定方法。
12.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指令,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指令在信道资源负荷分布状态的确定装置上运行时,使得所述信道资源负荷分布状态的确定装置执行如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信道资源负荷分布状态的确定方法。
CN202010797263.5A 2020-08-10 2020-08-10 一种信道资源负荷分布状态的确定方法和装置 Active CN11200424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797263.5A CN112004248B (zh) 2020-08-10 2020-08-10 一种信道资源负荷分布状态的确定方法和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797263.5A CN112004248B (zh) 2020-08-10 2020-08-10 一种信道资源负荷分布状态的确定方法和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004248A CN112004248A (zh) 2020-11-27
CN112004248B true CN112004248B (zh) 2022-09-02

Family

ID=734629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797263.5A Active CN112004248B (zh) 2020-08-10 2020-08-10 一种信道资源负荷分布状态的确定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004248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535523B1 (en) * 1999-09-30 2003-03-18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 and method for persistence vector based rate assignment
WO2011097805A1 (zh) * 2010-02-11 2011-08-18 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在中继网络中用于确定通信资源的方法及设备
US9380517B2 (en) * 2013-12-10 2016-06-28 Cisco Technology, Inc. Adjusting number of discovery frames sent based on access point deployment
CN104820630B (zh) * 2015-05-22 2017-07-07 上海新炬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业务变化量的系统资源监控装置
CN109996258B (zh) * 2017-12-31 2022-04-29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辽宁有限公司 无线网络利用率评估方法、装置、计算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0113787B (zh) * 2019-05-23 2022-05-03 深圳市烽云技术有限公司 无线自组网资源动态按需分配方法、装置及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004248A (zh) 2020-11-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90188012A1 (en) Method, device, terminal and storage medium for processing application
CN106102079B (zh) 基于改进pso的c-ran载波迁移资源需求预测方法
Truong-Huu et al. To offload or to wait: An opportunistic offloading algorithm for parallel tasks in a mobile cloud
CN111371856B (zh) 云计算任务调度方法、装置、云计算系统及服务器
CN107957848B (zh) 重删处理方法及存储设备
Watanabe et al. Adaptive group-based job scheduling for high performance and reliable volunteer computing
CN114239859B (zh) 基于迁移学习的用电量数据预测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5756780A (zh) 量子计算任务调度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143270A (zh) 一种带宽调整方法及装置
CN112004248B (zh) 一种信道资源负荷分布状态的确定方法和装置
CN110673146B (zh) 气象预测图检测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
CN111813517A (zh) 任务队列的分配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介质
CN112004249B (zh) 一种信道资源负荷分布状态的确定方法和装置
CN108829345B (zh) 日志文件的数据处理方法和终端设备
CN112488563A (zh) 一种算力参数的确定方法和装置
CN112020073B (zh) 一种小区的分类方法和装置
CN111915091A (zh) 一种车位排布方法、装置、终端和介质
Maglaras et al. Diffusion approximations for a multiclass Markovian service system with “guaranteed” and “best-effort” service levels
CN112181563A (zh) 基于云平台的浏览器视图加载方法、装置、系统及服务器
CN111885638B (zh) 一种忙时业务传输层数的确定方法和装置
CN111866931B (zh) 一种忙时资源利用率的确定方法和装置
CN114337966A (zh) 无线资源分配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3438678A (zh) 一种为网络切片分配云资源的方法及装置
CN111970073B (zh) 一种网络负荷状态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CN108834087B (zh) 短信发送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