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002748A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2002748A CN112002748A CN202010901323.3A CN202010901323A CN112002748A CN 112002748 A CN112002748 A CN 112002748A CN 202010901323 A CN202010901323 A CN 202010901323A CN 112002748 A CN112002748 A CN 112002748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ub
- pixel
- pixels
- display area
- repeating uni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02834 transmittance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7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3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abstract 1
- 235000019557 luminance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26
- 239000010410 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8
- 230000002829 redu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7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0007 vis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
- 230000005484 gra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32683 ag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3990 capaci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3247 decrea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7704 transi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4888 barrier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38 encaps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521 gl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70 limi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2044 organic 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36961 part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681 prote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41001181114 Net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08000002564 X-linked cardiac valvular dysplasia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568 cem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086 color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826 distribu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21420 polycrystalline silic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5591 polysilico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877 rende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065 semi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5945 sensiti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054 sign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860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409 thin fil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740 vapor deposi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22—Pixel-defining structures or layers, e.g. banks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3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 H10K59/35—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comprising red-green-blue [RGB] subpixels
- H10K59/353—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comprising red-green-blue [RGB] subpixels characterised by the geometrical arrangement of the RGB subpixel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7/00—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 H01L27/02—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 H01L27/12—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the substrate being other than a semiconductor body, e.g. an insulating body
- H01L27/1214—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the substrate being other than a semiconductor body, e.g. an insulating body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TFTs formed on a non-semiconducting substrate, e.g. driving circuits for AMLCD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7/00—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 H01L27/02—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 H01L27/12—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the substrate being other than a semiconductor body, e.g. an insulating body
- H01L27/1214—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the substrate being other than a semiconductor body, e.g. an insulating body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TFTs formed on a non-semiconducting substrate, e.g. driving circuits for AMLCDs
- H01L27/1218—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the substrate being other than a semiconductor body, e.g. an insulating body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TFTs formed on a non-semiconducting substrate, e.g. driving circuits for AMLCDs with a particular composition or structure of the substrate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21—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characterised by the geometry or disposition of pixel elements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3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 H10K59/35—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comprising red-green-blue [RGB] subpixels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60—OLEDs integrated with inorganic light-sensitive elements, e.g. with inorganic solar cells or inorganic photodiodes
- H10K59/65—OLEDs integrated with inorganic image sensors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3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 H10K59/35—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comprising red-green-blue [RGB] subpixels
- H10K59/352—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comprising red-green-blue [RGB] subpixels the areas of the RGB subpixels being differ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Geometr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包括:显示区和围绕显示区的非显示区,显示区包括常规显示区和半透光显示区;常规显示区设置有第一子像素、第二子像素和第三子像素;第一子像素具有第一密度,第二子像素和第三子像素具有第二像素密度;半透光显示区设置有第四子像素、第五子像素和第六子像素;第四子像素与第一子像素的颜色相同,第五子像素与第二子像素的颜色相同,第六子像素与第三子像素的颜色相同;第四子像素具有第三密度,第五子像素和第六子像素具有第四密度;第一密度等于第三密度;第二密度大于第四密度。本申请通过改变像素的排布方式来提升半透光显示区的透过率,同时还可保证半透光显示区的显示效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全面屏”时代的到来,以手机为代表的产品越来越注重显示装置的屏占比。目前的显示面板的屏占比受制于前置摄像头和光线传感器,需要在显示面板中设置非显示的槽或者孔,用于放置摄像头等光传感器。无法实现真正的全面显示。因此,亟待一种可以同时满足显示和透过光线,能够在显示区下放置光传感器的显示面板。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以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
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显示区和围绕所述显示区的非显示区,所述显示区包括常规显示区和半透光显示区;
所述常规显示区设置有第一子像素、第二子像素和第三子像素;所述第一子像素具有第一密度,所述第二子像素和所述第三子像素具有第二像素密度;
所述半透光显示区设置有第四子像素、第五子像素和第六子像素;所述第四子像素与所述第一子像素的颜色相同,所述第五子像素与所述第二子像素的颜色相同,所述第六子像素与所述第三子像素的颜色相同;所述第四子像素具有第三密度,所述第五子像素和所述第六子像素具有第四密度;
所述第一密度等于所述第三密度;所述第二密度大于所述第四密度。
另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前述显示面板。
上述技术方案中的一个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设置常规显示区和半透光显示区,将半透光显示区的第五子像素和第六子像素的密度小于第二子像素和第三子像素的密度来提升半透光显示区的透过率。并且通过将第一子像素和第四子像素的密度设置的相同,来保证半透光显示区的显示效果。因此,本申请通过改变像素的排布方式来提升半透光显示区的透过率,这样不仅可提升透过率提升屏下光传感器拍摄质量,还可保证半透光显示区的显示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截面示意图;
图3是图1的一个实施例中A区域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是图1的另一个实施例中A区域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5是图3中部分像素的示意图;
图6是图3中另一部分像素的示意图;
图7是图3中又一部分像素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半透光显示区的像素排布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半透光显示区的像素排布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的又一个实施例中半透光显示区的像素排布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的又一个实施例中半透光显示区的像素排布示意图;
图12是本申请的又一个实施例中半透光显示区的像素排布示意图;
图13是本申请的又一个实施例中半透光显示区的像素排布示意图;
图14是本申请的又一个实施例中半透光显示区的像素排布示意图;
图15是本申请的又一个实施例中半透光显示区的像素排布示意图;
图16是本申请的又一个实施例中半透光显示区的像素排布示意图;
图17是本申请的又一个实施例中半透光显示区的像素排布示意图;
图18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显示装置截面示意图;
图19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应当明确,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发明。在本发明实施例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
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应当理解,尽管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能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子像素,但这些子像素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子像素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发明实施例范围的情况下,第一子像素也可以被称为第二子像素,类似地,第二子像素也可以被称为第一子像素。
取决于语境,如在此所使用的词语“如果”可以被解释成为“在......时”或“当......时”或“响应于确定”或“响应于检测”。类似地,取决于语境,短语“如果确定”或“如果检测(陈述的条件或事件)”可以被解释成为“当确定时”或“响应于确定”或“当检测(陈述的条件或事件)时”或“响应于检测(陈述的条件或事件)”。
其中,显示面板100的具体结构已经在上述实施例中进行了详细说明,此处不再赘述。当然,图所示的显示装置仅仅为示意说明,该显示装置可以是例如手机、平板计算机、笔记本电脑、电纸书或电视机等任何具有显示功能的电子设备。
在相关技术中,在显示面板挖孔或者槽用于放置光线传感器破坏显示区的整体性,也降低了屏占比。发明人在开发一种显示面板同时可以显示,也可以在显示区的下方放置光线传感器。在显示面板设置常规显示区和半透光显示区,半透光显示区的透过率较高,可以在半透光显示区下方放置光线传感器。然而,由于在OLED显示面板中,像素以及驱动像素的像素驱动电路都是不透光的,因此,为了提升半透光显示区的透过率只能降低半透光显示区的像素密度。但是降低了半透光显示区的像素密度会导致半透光显示区显示精细度下降,因此半透光显示区的显示效果无法得到保证。
因此,请参考图1、图2和图3,图1是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示意图;图2是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截面示意图;图3是图1的一个实施例中A区域的局部放大示意图;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面板100,包括显示区AA和围绕该显示区AA的非显示区NA,显示区AA包括常规显示区CA和半透光显示区STA;该常规显示区设置有第一子像素P1、第二子像素P2和第三子像素P3;第一子像素P1具有第一密度,第二子像素P2和第三子像素P3具有第二像素密度;半透光显示区STA设置有第四子像素P4、第五子像素P5和第六子像素P6;第四子像素P4与第一子像素P1的颜色相同,第五子像素P5与第二子像素P2的颜色相同,第六子像素P6与第三子像素P3的颜色相同;第四子像素P4具有第三密度,第五子像素P5和第六子像素P6具有第四密度;这里的第一密度、第二密度、第三密度和第四密度是指单位面积子像素的数量,又称为ppi(pixel per inch),常规显示区用于显示内容,采用第一子像素、第二子像素和第三子像素实现全彩的显示功能。半透光显示区显示区下方设置光线传感器,能够同时透过光线和进行显示。本申请设置第一子像素P1的第一密度P1等于第四子像素P4的第三密度;第二子像素和第三子像素的第二密度大于第五子像素和第六子像素的第四密度。本申请以第四子像素为像素的亮度中心,相较于常规显示区,半透光显示区的亮度中心的密度相同,可以保证半透光显示区的显示效果和常规显示区的显示效果接近甚至是一致,同时降低第五子像素和第六子像素的像素密度,使第五子像素和第六子像素的第四密度小于第二子像素和第三子像素的第二密度,从而减少半透光显示区的子像素数量,进一步的也减少了驱动子像素的像素驱动电路的数量,因此可以大大降低半透光显示区不透明部分所占的面积,进而提升半透光显示区的透光率,满足放置屏下摄像头的需求,实现更高的屏占比。需要说明的是,
可选的,请参考图2,显示面板还包括驱动子像素发光的像素驱动电路,像素驱动电路包括晶体管和电容。晶体管包括有源层,以LTPS为例,低温多晶硅位于poly;晶体管的栅极以及存储电容的一个极板位于第一金属层M1;一些信号传输线以及电容的另一个极板位于Mc,电源信号线和数据线位于M2;子像素包括发光元件包括阳极500、阴极700和位于阴极和阳极之间的有机发光材料600,阳极500通过平坦化层PLN的过孔与晶体管的漏极M2连接。子像素的发光区域位于像素定义层PDL的开口区域中。本申请中各子像素的开口形状不限于图中所示的方形,为了减少衍射对于屏下摄像头光线的影响,子像素的开口也可以是圆形或者椭圆形的。或者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子像素的阳极500的形状为圆形或者椭圆形等可以减小衍射的图形。
进一步的,进过发明人的研究发现,绿色子像素对于白光的贡献最大,并且人眼对于绿色的敏感程度最高,绿色子像素亮度高,适合作为亮度中心,因此,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子像素P1和第四子像素P4为绿色子像素。
可选的,请参考图4,图4是图1的另一个实施例中A区域的局部放大示意图;第四子像素P4的第三密度等于第一子像素P1的第一密度就可以使得半透光显示区的像素密度在视觉上接近甚至是等于常规显示区的像素密度,而为了提升半透光显示区的透过率,本实施例中将半透光显示区中第四子像素P4的开口面积小于常规显示区中第一子像素P1的开口面积。以提升半透光显示区的透过率。提升屏下摄像头的摄像效果。另一方面,常规显示区CA中的根据第一子像素、第二子像素和第三子像素的数量比例,可以用于算法配置各个子像素的亮度比例显示出各种各样的颜色。由于半透光显示区的第五子像素P5和第六子像素P6的像素密度要小于常规显示区的第二子像素和第三子像素的像素密度,而半透光显示区的第四子像素P4的像素密度等于常规显示区的第一子像素的像素密度,这样就导致了第四子像素与第五子像素和第六子像素的数量比例和常规显示区相比偏高,进而导致算法需要重新配置各子像素的亮度比例,或者直接导致显示失真。本实施例中设置第四子像素的开口面积小于第一子像素的开口面积,可以降低单位电流下的第四子像素的亮度,从而虽然第四子像素的数量比例偏高,但是亮度比例下降,能够更好的匹配常规显示区的算法,避免显示失真。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开口面积是指和子像素中像素定义层的开口对应的面积,也就是子像素发光区域的面积。
进一步的,请继续参考图4,为了进一步弥补半透光显示区中第五子像素和第六子像素数量比例的下降,本实施例设置第五子像素的面积大于第二子像素的面积,第六子像素的面积大于第三子像素的面积。这样可以提升第五子像素和第六子像素的开口面积,进而增加其亮度比例,从而虽然第五子像素和第六子像素的数量比例偏低,但是亮度比例提升,能够更好的匹配常规显示区的算法,避免显示失真。另一方面,由于第五子像素和第六子像素的第四密度小于第二子像素和第三子像素的第二密度,因此,在各子像素亮度相同的情况,由于数量较少,显示面板中,单位面积的亮度就会较低,需要通过提升各子像素的亮度来使得半透光显示区的亮度和常规显示区的亮度一致。然而,提升子像素的亮度需要增加驱动子像素的电流,会导致子像素加速老化,进而使得半透光显示区相较于常规显示区子像素老化更快,出现明显的界限。因此,本实施例中,将第五子像素和第六子像素的开口面积设置的比第二子像素和第三子像素的开口面积更大,从而降低第五子像素和第六子像素的电流,使其老化速度和第二子像素以及第三子像素接近或者相同,从而避免出现明显常规显示区和半透光显示区的界限。
可选的,从材料特性角度考虑,由于材料特性的缘故,蓝色子像素的寿命最短,而红色子像素的寿命较长;从驱动发光器件的角度考虑,为获得相同的亮度,蓝色发光器件的驱动电流是红色子像素的两倍;因此蓝色子像素的亮度随着时间的衰减更快,在显示白色的时候,蓝色子像素由于寿命衰减较快,亮度下降的较多,而红色子像素亮度衰减的较少,从而红色的比例增加,蓝色的比例减少,最后显示的白色会偏红。本实施例中第二子像素为红色子像素,所第三子像素为蓝色子像素,第五子像素为红色子像素,第六子像素为蓝色子像素,第五子像素的开口面积小于所述第六子像素的开口面积,第二子像素的靠口面积小于第三子像素的开口面积。本实施例通过设置蓝色子像素相较于红色子像素拥有更大的面积,从而使得单位面积上蓝色子像素电流降低,从而获得接近于红色子像素的寿命。避免了长时间使用的偏色问题。
在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请参考图5~图7,图5是图3中部分像素的示意图;图6是图3中另一部分像素的示意图;图7是图3中又一部分像素的示意图;
请参考图5,当显示面板用于显示宽度为大于一个像素的线或者面时,实际人眼察觉到的宽度处理子像素的宽度本身之外还包括子像素之间的间距、例如在显示宽度为两个绿色子像素的行方向直线时,除了像素本身的宽度,像素之间的间距也被识别线的宽度。因此,实际看到的宽度等于第一子像素P1宽度加上h1。在显示的宽度较宽时,间距就占主导地位。例如在显示的行方向的直线宽度为10个绿色子像素时,实际看到的宽度等于第一子像素P1在宽度加h1的九倍。可见宽度越宽,子像素的间距则在显示的宽度上占据主导地位。为了避免在半透光显示区STA和常规显示区CA的肉眼识别的宽度不同,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常规显示区CA,各第一子像素P1的中心组成第一网格N1,沿像素行方向,所述第一网格的间距为w1,像素列方向,所述第一网格的间距为h1;在半透光显示区STA,各第四子像素P4的中心组成第二网格N2,沿像素行方向,第二网格的间距为w2,像素列方向,第二网格的间距为h2;h1=h2,w1=w2。这样无论第四子像素的开口面积如何变化,控制第四子像素P4在行方向和列方向上的间距和第一子像素P1相等,从而使得半透光显示区STA和常规显示区CA在显示的宽度信息上是一致的,提升了半透光显示区的显示效果。
在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请参考图6和图7,由于为了提升半透光显示区STA的透过率,本申请降低了在半透光显示区STA中红色子像素和蓝色子像素的密度,因此,无法使得第五子像素/第六子像素的间距维持的和第二子像素/第三子像素的间距一致,但是为了尽量使得半透光显示区STA和常规显示区CA在显示的宽度信息上是接近的,提升了半透光显示区的显示效果。本实施例中,在所述常规显示区CA,各第二子像素P2的中心组成第三网格,沿像素行方向,所述第三网格N3的间距为w3,像素列方向,第三网格N3的间距为h3;各第三子像素的中心组成第四网格N4,沿像素行方向,第四网格N4的间距为w4,像素列方向,第四网格N4的间距为h4;在半透光显示区STA,各第五子像素P5的中心组成第五网格N5,沿像素行方向,所述第五网格N5的间距为w5,像素列方向,第五网格N5的间距为h5;各第六子像素P6的中心组成第六网格N6,沿像素行方向,第六网格N6的间距为w6,像素列方向,第六网格N6的间距为h6;h5=h6=2*h3=2*h4,w5=w6=2*w3=2*w4。按照本实施例,当待显示画面的子像素宽度信息为偶数行时,半透光显示区STA和常规显示区CA显示的宽度信息完全一致,当待显示画面的子像素宽度信息为奇数行时,半透光显示区STA和常规显示区CA显示的宽度信息相差一个常规显示区的子像素间距,因此,使得半透光显示区STA和常规显示区CA在显示的宽度信息上是接近,甚至是相等的,提升了半透光显示区STA的显示效果。
请参考图3,常规显示区CA包括第一单元U1和第二单元U2,第一单元U1包括一个第一子像素和位于第一子像素右下方的第二子像素;第二重复单元包括第一子像素和位于第一子像素右下角的第三子像素,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在行方向交替排列,且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在列方向也交替排列。与一个第二子像素P2相邻的四个第一子像素P1的中心组成一个虚拟四边形,第二子像素位于虚拟四边形的中心;与一个第三子像素P3相邻的四个第一子像素P1的中心组成一个虚拟四边形,第三子像素位于虚拟四边形的中心。第一单元U1向与其相邻的第二单元U2中的第三子像素P3借用亮度,从而实现全彩显示。同理,第二单元U2向与其相邻的第一单元U1中的第二子像素P2借用亮度,从而实现全彩显示。本申请中,常规显示区CA采用渲染的算法进行显示,在减少像素数量的同时保证了显示的精细度。下面以第一子像素和第四子像素为绿色子像素,第二子像素和第五子像素为红色子像素,第三子像素和第六子像素为蓝色子像素进行说明。
在本中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请参考图8~图11,图8是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半透光显示区的像素排布示意图;图9是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半透光显示区的像素排布示意图;图10是本申请的又一个实施例中半透光显示区的像素排布示意图;图11是本申请的又一个实施例中半透光显示区的像素排布示意图;
本实施例中,半透光显示区STA包括第一重复单元RU1和第二重复单元RU2;第一重复单元RU1包括四个第四子像素P4和一个第五子像素P5;四个第四子像素P4的中心形成第一虚拟方形DR1,第五子像素P5位于第一虚拟方形DR1的中心;第二重复单元RU2包括四个第四子像素P4和一个第六子像素P6;四个第四子像素P4的中心形成第二虚拟方形DR2,第六子像素P6位于第二虚拟方形DR2的中心。沿像素行方向,第一重复单元RU1和第二重复单元入交替排列;和/或,沿像素列方向,第一重复单元RU1和第二重复单元RU2交替排列。本实施例中,第四密度为第三密度的八分之一,第四密度为第二密度的四分之一。降低了半透光显示区STA的像素密度,提升了半透光显示区的透光率。相较于常规显示区CA,半透光显示区中绿色子像素(第四子像素)的数量和位置并没有发生变化,红色子像素(第五子像素)和蓝色子像素(第六子像素)的数量减小为常规显示区的1/4。但是,从位置上看,红色子像素和蓝色子像素均位于相邻的绿色子像素形成的虚拟方形的中心;从行方向上和列方向上,依然是红色子像素和绿色子像素交替排布。因此,通过算法,每个红色子像素和每个蓝色子像素由8个绿色子像素共享,每个绿色子像素占用1/8左右的红色和蓝色子像素的亮度,来实现颜色配比,从而达到半透光显示区像素密度不降低的目的,并且提升了半透光显示区的透过率。
进一步的,请参考图10和图11,第五子像素P5和第六子像素P6包括本体部B和延伸部E,本体部B位于所述虚拟方形的中心,延伸部由虚拟方形向相邻第四子像素P4之间间隙延伸。这样可以提升第五子像素和第六子像素的开口面积,进而增加其亮度比例,从而虽然第五子像素和第六子像素的数量比例偏低,但是亮度比例提升,能够更好的匹配常规显示区的算法,避免显示失真。另一方面,由于第五子像素和第六子像素的第四密度小于第二子像素和第三子像素的第二密度,因此,在各子像素亮度相同的情况,由于数量较少,单位面积的亮度就会较低,需要通过提升各子像素的亮度来使得半透光显示区的亮度和常规显示区的亮度一致。然而,提升子像素的亮度需要增加驱动子像素的电流,会导致子像素加速老化,进而使得半透光显示区相较于常规显示区子像素老化更快,出现明显的界限。因此,本实施例中,将第五子像素和第六子像素的开口面积设置的比第二子像素和第三子像素的开口面积更大,从而降低第五子像素和第六子像素的电流,使其老化速度和第二子像素以及第三子像素接近或者相同,从而避免出现明显常规显示区和半透光显示区的界限。另一方面,本实施例中,将第五子像素和第六子像素的视觉重心向相邻的第四子像素P4进行分散,弥补了周围区域相较于常规显示区缺乏子像素的劣势,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显示效果。
进一步的,发明人发现,人眼在左右(行方向)的视野比较宽广,在上下(列方向)的视野稍微窄一些,人眼更容易分辨列方向的非连续性,因此,本实施例中,延伸部包括沿着像素行方向延伸的第一延伸部E1和沿着像素列方向延伸的第二延伸部E2;第二延伸部E2的长度大于第一延伸部的长度,第二延伸部E2的宽度大于第一延伸部E1的宽度。可以将视觉中心偏向列方向,避免被观察到缺少像素,进而避免产生肉眼可见的画面质量的下降。
在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请参考图12~图15,图12是本申请的又一个实施例中半透光显示区的像素排布示意图;图13是本申请的又一个实施例中半透光显示区的像素排布示意图;图14是本申请的又一个实施例中半透光显示区的像素排布示意图;图15是本申请的又一个实施例中半透光显示区的像素排布示意图;
半透光显示区STA包括第三重复单元RU3和第四重复单元RU4;第三重复单元RU3包括两个第四子像素P4和一个第五子像素P5;两个第四子像素P4和一个第五子像素P5的中心构成等腰三角形,两个第四子像素P4的中心连线为等腰三角形的底边;第四重复单元RU4包括两个第四子像素P4和一个第六子像素P6;两个第四子像素P4和一个第六子像素P6的中心构成等腰三角形,两个第四子像素P4的中心连线为等腰三角形的底边。沿像素行方向,第三重复单元RU和第四重复单元RU4交替排列;和/或,沿像素列方向,第三重复单元RU3和第四重复单元RU4交替排列。第四密度为第三密度的四分之一,第四密度为第二密度的二分之一。降低了半透光显示区STA的像素密度,提升了半透光显示区的透光率。相较于常规显示区CA,半透光显示区中绿色子像素(第四子像素)的数量和位置并没有发生变化,红色子像素(第五子像素)和蓝色子像素(第六子像素)的数量减小为常规显示区的1/2。但是,从位置上看,红色子像素和蓝色子像素均与相邻的绿色子像素形成的等腰三角形;从行方向上和列方向上,依然是红色子像素和绿色子像素交替排布。并且在列方向上,半透光显示区和常规显示区的排布相同。因此,通过算法,每个红色子像素和每个蓝色子像素由4个绿色子像素共享,每个绿色子像素占用1/4左右的红色和蓝色子像素的亮度,来实现颜色配比,从而达到半透光显示区像素密度不降低的目的,并且提升了半透光显示区的透过率。
进一步的,第五子像素P5和第六子像素P6包括本体部B和延伸部E,本体部B位于与之相邻的四个第四子像素构成的虚拟方形的中心,所述延伸部由所述虚拟方形向相邻所述第四子像素之间间隙延伸。
这样可以提升第五子像素和第六子像素的开口面积,进而增加其亮度比例,从而虽然第五子像素和第六子像素的数量比例偏低,但是亮度比例提升,能够更好的匹配常规显示区的算法,避免显示失真。另一方面,由于第五子像素和第六子像素的第四密度小于第二子像素和第三子像素的第二密度,因此,在各子像素亮度相同的情况,由于数量较少,单位面积的亮度就会较低,需要通过提升各子像素的亮度来使得半透光显示区的亮度和常规显示区的亮度一致。然而,提升子像素的亮度需要增加驱动子像素的电流,会导致子像素加速老化,进而使得半透光显示区相较于常规显示区子像素老化更快,出现明显的界限。因此,本实施例中,将第五子像素和第六子像素的开口面积设置的比第二子像素和第三子像素的开口面积更大,从而降低第五子像素和第六子像素的电流,使其老化速度和第二子像素以及第三子像素接近或者相同,从而避免出现明显常规显示区和半透光显示区的界限。另一方面,本实施例中,将第五子像素和第六子像素的视觉重心向相邻的第四子像素P4进行分散,弥补了周围区域相较于常规显示区缺乏子像素的劣势,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显示效果。
进一步的,延伸部包括沿着像素行方向延伸的第三延伸部E3和沿着像素列方向延伸的第四延伸部E4;第四延伸部E4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三延伸部E3的长度,第四延伸部E4的宽度小于第三延伸部E3的宽度。由于在半透光显示区,对于任意的第五子像素来说,其列方向上与之相邻的第六子像素的距离较近,其行方向上的相邻的第六子像素的距离较远,因此,本实施例设置第四延伸部的长度和宽度均大于第三延伸部的长度和宽度,使得视觉中心向比较空的区域偏移,亮度分布比较均衡,提升人眼观看的一体感,避免出现视觉上的空隙。
在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请参考图16~图17,图16是本申请的又一个实施例中半透光显示区的像素排布示意图;图17是本申请的又一个实施例中半透光显示区的像素排布示意图;
半透光显示区包括第五重复单元RU5、第六重复单元RU6、第七重复单元RU7和第八重复单元RU8;第五重复单元RU5包括两个第四子像素P4和一个第五子像素P5;两个第四子像素P4和一个第五子像素P5的中心构成三角形,两个第四子像素P4的中心连线为所述三角形的底边;第五子像素P5在像素列方向的投影位于所述底边以外;第六重复单元RU6包括两个第四子像素P4和一个第五子像素P5;两个第四子像素P4和一个所述第五子像素P5的中心构成三角形,两个第四子像素P4的中心连线为所述三角形的底边;第五子像素P5在像素列方向的投影位于底边以内;
第七重复单元RU7包括两个第四子像素P4和一个第六子像素P6;两个第四子像素P4和一个第六子像素P6的中心构成三角形,两个第四子像素P4的中心连线为三角形的底边;第六子像素P6在像素列方向的投影位于底边以外;所述第八重复单元RU8包括两个第四子像素P4和一个第六子像素P6;两个第四子像素P4和一个第六子像素P6的中心构成三角形,两个第四子像素P4的中心连线为三角形的底边;第六子像素P6在像素列方向的投影位于底边以内。沿像素行方向,第五重复单元RU5和所述第七重复单元RU7交替排列,或者第六重复单元RU6与第八重复单元RU8交替排列;沿像素列方向,第五重复单元RU5和第八重复单元RU8交替排列,或者第六重复单元RU6和第七重复单元RU7交替排列。例如:奇数行第五重复单元RU5和所述第七重复单元RU7交替排列,偶数行第六重复单元RU6与第八重复单元RU8交替排列;奇数列第五重复单元RU5和第八重复单元RU8交替排列,偶数列或者所述第六重复单元RU6和第七重复单元RU7交替排列。本实施例,降低了半透光显示区STA的像素密度,提升了半透光显示区的透光率。相较于常规显示区CA,半透光显示区中绿色子像素(第四子像素)的数量和位置并没有发生变化,红色子像素(第五子像素)和蓝色子像素(第六子像素)的数量减小为常规显示区的1/2。但是,从位置上看,红色子像素和蓝色子像素均与相邻的绿色子像素形成的三角形;从行方向上和列方向上,依然是红色子像素和绿色子像素交替排布。并且在列方向上,半透光显示区和常规显示区的排布相同。因此,通过算法,每个红色子像素和每个蓝色子像素由4个绿色子像素共享,每个绿色子像素占用1/4左右的红色和蓝色子像素的亮度,来实现颜色配比,从而达到半透光显示区像素密度不降低的目的,并且提升了半透光显示区的透过率。另外,本实施例中,无论是行方向还是列方向,相邻的重复单元中,第五子像素和第六子像素的重心一个位于三角形内部一个位于三角形外部,因此,视觉重心分散开,亮度在面板内更加均匀的分布,有利于提升显示效果。
进一步的,为了获得足够的视觉重心的偏移,延伸部包括沿着像素行方向延伸的第五延伸部E5和第六延伸部E6;第五延伸部E5小于第六延伸部E6的一半。这样可以形成足够的视觉重心的偏移,使得显示区内亮度重心的排布比较均匀,避免肉眼看见非显示的间隙。
请继续参考图18,图18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显示装置截面示意图;本实施例中,显示面板包括层叠设置的阵列基板ASu,以及设置于阵列基板上的驱动层,驱动层包括薄膜晶体管用来制作电路以驱动发光像素。在显示区驱动层包括像素电路Dr,在非显示区驱动层包括栅极驱动电路VSR。像素电路Dr与发光像素之间通过平坦化层PLN隔开,并且通过位于平坦化层PLN的过孔将发光像素的电极与像素电路Dr电连接。这里以顶发射像素结构为例,阳极500通过过孔与像素电路Dr电连接。发光像素还包括设置于像素定义层PDL开口中的有机发光材料600,以及位于有机发光材料600上的阴极700。像素定义层PDL上设置有支撑柱PS,用于支撑蒸镀时的掩模板。柔性封装层覆盖阵列基板ASu,柔性封装层包括第一无机层CVD1,有机层IJP和第二无机层CVD2,周围还有第一阻挡层Bank1和第二阻挡层Bank2阻挡有机层。显示面板还包括保护玻璃CG,保护玻璃CG和显示面板之间通过光学胶OCA进行贴合。本申请的显示装置在半透光显示下方设置光线传感器1001,光线传感器可以是摄像头等原件。为了进一步提高半透光显示区的透过率,本申请可以在常规显示区和版透光显示区之间设置过渡区域,也可以将驱动半透光显示区子像素显示的像素电路设置与过渡区域,以进一步提升半透光显示区的透光率。进一步的,将驱动电路设置在过渡区域之后需要通过走线将驱动电路和对应的子像素连接,可以将走线设置成“S”形,减小半透光显示区的衍射。
本申请中,显示面板100的具体结构已经在上述实施例中进行了详细说明,此处不再赘述。当然,图19所示的显示装置仅仅为示意说明,该显示装置可以是例如手机1000、平板计算机、笔记本电脑、电纸书或电视机等任何具有显示功能的电子设备。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保护的范围之内。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21)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显示区和围绕所述显示区的非显示区,所述显示区包括常规显示区和半透光显示区;
所述常规显示区设置有第一子像素、第二子像素和第三子像素;所述第一子像素具有第一密度,所述第二子像素和所述第三子像素具有第二像素密度;
所述半透光显示区设置有第四子像素、第五子像素和第六子像素;所述第四子像素与所述第一子像素的颜色相同,所述第五子像素与所述第二子像素的颜色相同,所述第六子像素与所述第三子像素的颜色相同;所述第四子像素具有第三密度,所述第五子像素和所述第六子像素具有第四密度;
所述第一密度等于所述第三密度;所述第二密度大于所述第四密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子像素和所述第四子像素为绿色子像素。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四子像素的开口面积小于所述第一子像素的开口面积。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五子像素为红色子像素,所述第六子像素为蓝色子像素,所述第五子像素的开口面积小于所述第六子像素的开口面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子像素为红色子像素,所述第三子像素为蓝色子像素,所述第五子像素的面积大于所述第二子像素的面积,所述第六子像素的面积大于所述第三子像素的面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常规显示区,各所述第一子像素的中心组成第一网格,沿像素行方向,所述第一网格的间距为w1,像素列方向,所述第一网格的间距为h1;
在所述半透光显示区,各所述第四子像素的中心组成第二网格,沿像素行方向,所述第二网格的间距为w2,像素列方向,所述第二网格的间距为h2;
h1=h2,w1=w2。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常规显示区,各所述第二子像素的中心组成第三网格,沿像素行方向,所述第三网格的间距为w3,像素列方向,所述第三网格的间距为h3;各所述第三子像素的中心组成第四网格,沿像素行方向,所述第四网格的间距为w4,像素列方向,所述第四网格的间距为h4;
在所述半透光显示区,各所述第五子像素的中心组成第五网格,沿像素行方向,所述第五网格的间距为w5,像素列方向,所述第五网格的间距为h5;各所述第六子像素的中心组成第六网格,沿像素行方向,所述第六网格的间距为w6,像素列方向,所述第六网格的间距为h6;
h5=h6=2*h3=2*h4,w5=w6=2*w3=2*w4。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半透光显示区包括第一重复单元和第二重复单元;
所述第一重复单元包括四个第四子像素和一个第五子像素;四个所述第四子像素的中心形成第一虚拟方形,所述第五子像素位于所述虚拟方形的中心;
所述第二重复单元包括四个第四子像素和一个第六子像素;四个所述第四子像素的中心形成第二虚拟方形,所述第六子像素位于所述虚拟方形的中心。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沿像素行方向,所述第一重复单元和所述第二重复单元交替排列;和/或,沿像素列方向,所述第一重复单元和所述第二重复单元交替排列。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五子像素和所述第六子像素包括本体部和延伸部,所述本体部位于所述虚拟方形的中心,所述延伸部由所述虚拟方形向相邻所述第四子像素之间间隙延伸。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延伸部包括沿着像素行方向延伸的第一延伸部和沿着像素列方向延伸的第二延伸部;
所述第二延伸部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延伸部的长度,所述第二延伸部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一延伸部的宽度。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四密度为所述第三密度的八分之一,所述第四密度为所述第二密度的四分之一。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半透光显示区包括第三重复单元和第四重复单元;
所述第三重复单元包括两个第四子像素和一个第五子像素;两个所述第四子像素和一个所述第五子像素的中心构成等腰三角形,所述两个第四子像素的中心连线为所述等腰三角形的底边;
所述第四重复单元包括两个第四子像素和一个第六子像素;两个所述第四子像素和一个所述第六子像素的中心构成等腰三角形,所述两个第四子像素的中心连线为所述等腰三角形的底边。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沿像素行方向,所述第三重复单元和所述第四重复单元交替排列;和/或,沿像素列方向,所述第三重复单元和所述第四重复单元交替排列。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五子像素和所述第六子像素包括本体部和延伸部,所述本体部位于与之相邻的四个第四子像素构成的虚拟方形的中心,所述延伸部由所述虚拟方形向相邻所述第四子像素之间间隙延伸。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延伸部包括沿着像素行方向延伸的第三延伸部和沿着像素列方向延伸的第四延伸部;
所述第三延伸部的长度大于所述第四延伸部的长度,所述第三延伸部的宽度大于所述第四延伸部的宽度。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四密度为所述第三密度的四分之一,所述第四密度为所述第二密度的二分之一。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半透光显示区包括第五重复单元、第六重复单元、第七重复单元和第八重复单元;
所述第五重复单元包括两个第四子像素和一个第五子像素;两个所述第四子像素和一个所述第五子像素的中心构成三角形,所述两个第四子像素的中心连线为所述三角形的底边;所述第五子像素在像素列方向的投影位于所述底边以外;所述第六重复单元包括两个第四子像素和一个第五子像素;两个所述第四子像素和一个所述第五子像素的中心构成三角形,所述两个第四子像素的中心连线为所述三角形的底边;所述第五子像素在像素列方向的投影位于所述底边以内;
所述第七重复单元包括两个第四子像素和一个第六子像素;两个所述第四子像素和一个所述第六子像素的中心构成三角形,所述两个第四子像素的中心连线为所述三角形的底边;所述第六子像素在像素列方向的投影位于所述底边以外;所述第八重复单元包括两个第四子像素和一个第六子像素;两个所述第四子像素和一个所述第六子像素的中心构成三角形,所述两个第四子像素的中心连线为所述三角形的底边;所述第六子像素在像素列方向的投影位于所述底边以内。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沿像素行方向,所述第五重复单元和所述第七重复单元交替排列,或者所述第六重复单元与所述第八重复单元交替排列;
沿像素列方向,所述第五重复单元和所述第八重复单元交替排列,或者所述第六重复单元和所述第七重复单元交替排列。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延伸部包括沿着像素行方向延伸的第五延伸部和第六延伸部;所述第五延伸部小于所述第六延伸部的一半。
21.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20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901323.3A CN112002748B (zh) | 2020-08-31 | 2020-08-31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US17/084,416 US11515362B2 (en) | 2020-08-31 | 2020-10-29 |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901323.3A CN112002748B (zh) | 2020-08-31 | 2020-08-31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002748A true CN112002748A (zh) | 2020-11-27 |
CN112002748B CN112002748B (zh) | 2022-05-17 |
Family
ID=734646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0901323.3A Active CN112002748B (zh) | 2020-08-31 | 2020-08-31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1515362B2 (zh) |
CN (1) | CN112002748B (zh) |
Cited By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562569A (zh) * | 2020-12-23 | 2021-03-26 |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CN112635533A (zh) * | 2020-12-22 | 2021-04-09 |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CN112713177A (zh) * | 2020-12-25 | 2021-04-27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显示模块、显示面板及电子设备 |
CN113937140A (zh) * | 2021-10-09 | 2022-01-14 | 合肥视涯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像素排布结构、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CN114005403A (zh) * | 2021-11-25 | 2022-02-01 |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和显示装置 |
CN114256437A (zh) * | 2021-12-21 | 2022-03-29 | 合肥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 | Oled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CN115440788A (zh) * | 2022-10-24 | 2022-12-06 | 厦门天马显示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WO2023004574A1 (zh) * | 2021-07-27 | 2023-02-02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显示驱动方法 |
WO2023024901A1 (zh) * | 2021-08-23 | 2023-03-02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显示基板和显示装置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783384B (zh) * | 2019-10-12 | 2021-01-22 |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CN112116874B (zh) * | 2020-10-09 | 2022-07-15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JP2022104578A (ja) * | 2020-12-28 | 2022-07-08 |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 有機デバイス、マスク群、マスク、及び有機デバイスの製造方法 |
CN113012620B (zh) * | 2021-03-26 | 2022-05-17 | 合肥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269840A (zh) * | 2017-09-30 | 2018-07-10 |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 显示屏及显示装置 |
CN108461521A (zh) * | 2017-09-30 | 2018-08-28 |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 显示屏及显示装置 |
CN110603578A (zh) * | 2019-07-31 | 2019-12-20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显示设备的全面板显示器 |
CN110649077A (zh) * | 2019-09-29 | 2020-01-03 |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电致发光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WO2020154861A1 (zh) * | 2019-01-28 | 2020-08-06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显示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071161B (zh) | 2019-05-06 | 2022-09-20 |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CN110570774A (zh) | 2019-08-09 | 2019-12-13 |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
2020
- 2020-08-31 CN CN202010901323.3A patent/CN112002748B/zh active Active
- 2020-10-29 US US17/084,416 patent/US11515362B2/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269840A (zh) * | 2017-09-30 | 2018-07-10 |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 显示屏及显示装置 |
CN108461521A (zh) * | 2017-09-30 | 2018-08-28 |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 显示屏及显示装置 |
WO2020154861A1 (zh) * | 2019-01-28 | 2020-08-06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显示装置 |
CN110603578A (zh) * | 2019-07-31 | 2019-12-20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显示设备的全面板显示器 |
CN110649077A (zh) * | 2019-09-29 | 2020-01-03 |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电致发光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Cited By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635533A (zh) * | 2020-12-22 | 2021-04-09 |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CN112635533B (zh) * | 2020-12-22 | 2022-11-22 |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CN112562569A (zh) * | 2020-12-23 | 2021-03-26 |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CN112562569B (zh) * | 2020-12-23 | 2024-06-11 |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CN112713177A (zh) * | 2020-12-25 | 2021-04-27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显示模块、显示面板及电子设备 |
WO2023004574A1 (zh) * | 2021-07-27 | 2023-02-02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显示驱动方法 |
WO2023024901A1 (zh) * | 2021-08-23 | 2023-03-02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显示基板和显示装置 |
CN113937140A (zh) * | 2021-10-09 | 2022-01-14 | 合肥视涯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像素排布结构、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CN114005403A (zh) * | 2021-11-25 | 2022-02-01 |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和显示装置 |
CN114256437A (zh) * | 2021-12-21 | 2022-03-29 | 合肥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 | Oled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CN115440788A (zh) * | 2022-10-24 | 2022-12-06 | 厦门天马显示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11515362B2 (en) | 2022-11-29 |
CN112002748B (zh) | 2022-05-17 |
US20210050389A1 (en) | 2021-02-1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2002748B (zh)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
JP7561239B2 (ja) | 表示基板及び表示装置 | |
US11688828B2 (en) |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 |
JP7511710B2 (ja) | 表示基板、その駆動方法、表示装置及び高精度メタルマスク | |
US11189665B2 (en) | Pixel arrangement for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 |
US10535718B2 (en) | Pixel arrangement of OLED display panel, and OLED display panel | |
CN110164938B (zh) |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
CN114387883B (zh) | 一种显示装置和电子设备 | |
WO2021208665A1 (zh)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
US10885827B2 (en) | Display panel for effectively dispersing specific sub-pixels | |
CN114994973A (zh) | 显示基板和显示装置 | |
US11164501B2 (en) |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 |
CN110491927B (zh) | 一种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
US10395576B2 (en) | Display panel utilizing sub-pixel rendering technology | |
CN110518049B (zh) | 一种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
US11374078B2 (en) | Array substrate,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with pixel arrangement | |
US11495159B2 (en) | Display device with novel sub-pixel configuration | |
CN111293162A (zh) |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
CN112365841A (zh) | 显示基板、高精度金属掩模板、显示装置及显示驱动方法 | |
US20230197737A1 (en) | Display panel | |
CN111862816A (zh) | 一种显示面板 | |
JP2024505940A (ja) | 表示パネル及び表示装置 | |
CN112074895B (zh) | 像素排列结构、显示基板及显示装置 | |
CN111384082B (zh) | Oled显示面板 | |
TWI750795B (zh) | 顯示面板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