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988506B - 补光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补光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1988506B CN111988506B CN202010820897.8A CN202010820897A CN111988506B CN 111988506 B CN111988506 B CN 111988506B CN 202010820897 A CN202010820897 A CN 202010820897A CN 111988506 B CN111988506 B CN 111988506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infrared
- image
- driving current
- light intensity
- image qualit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4
- 230000001502 supplemen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6
- 238000013507 mapp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55
- 239000013589 supplemen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6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3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6
- 238000013441 quality evalu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3
- 238000000605 extr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8
- 230000015654 memory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4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8000003384 imaging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0000002596 correlated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8
- 238000012549 trai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7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2706 support-vector machin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2372 label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1176 poo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875 correspond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3480 data coll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8187 granular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512 characteriz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527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500 data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1508 eye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4709 eyebrow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835 fib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3128 head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331 infrared imag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689 insp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245 particl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065 semi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0697 sensory organ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6—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provided with illuminating mea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4—Computer-aided capture of images, e.g. transfer from script file into camera, check of taken image quality, advice or proposal for image composition or decision on when to take image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70—Circuitry for compensating brightness variation in the scene
- H04N23/74—Circuitry for compensating brightness variation in the scene by influencing the scene brightness using illuminating mea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80—Camera processing pipelines; Components thereof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5/00—Details of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5/30—Transforming light or analogous information into electric information
- H04N5/33—Transforming infrared radi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补光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所述补光方法应用于补光装置,所述补光装置包括第一红外灯,所述方法包括:获取第一映射关系和红外摄像头所处环境的第一红外光强度;所述第一映射关系表征环境红外光强度和第一红外灯的驱动电流之间的映射;依据所述第一红外光强度和所述第一映射关系,得到所述第一红外灯的第一驱动电流;以所述第一驱动电流驱动所述第一红外灯。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计算机视觉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补光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红外图像因其不受可见光的影响、穿透力强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中。随着红外图像的应用越来越广,如何提升红外图像的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补光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补光方法,所述补光方法应用于补光装置,所述补光装置包括第一红外灯,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第一映射关系和红外摄像头所处环境的第一红外光强度;所述第一映射关系表征环境红外光强度和第一红外灯的驱动电流之间的映射;
依据所述第一红外光强度和所述第一映射关系,得到所述第一红外灯的第一驱动电流;
以所述第一驱动电流驱动所述第一红外灯。
在该方面中,补光装置以第一红外光强度和第一映射关系为依据,确定是否需要对红外摄像头所处的环境补光,并确定第一红外灯的驱动电流大小。从而在提高红外摄像头采集到的图像的质量的基础上,减少第一红外灯所消耗的能量,提升第一驱动电流的准确度,提升红外补光效果。
结合本申请任一实施方式,所述补光装置还包括RGB摄像头;
在所述依据所述第一红外光强度和所述第一映射关系,得到所述第一红外灯的第一驱动电流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使用所述RGB摄像头采集第一待处理图像;
对所述第一待处理图像进行特征提取处理,得到携带环境光亮度信息的第一特征数据;
依据所述第一特征数据,得到所述第一待处理图像的采集环境;
所述依据所述第一红外光强度和所述第一映射关系,得到所述第一红外灯的第一驱动电流,包括:
依据所述第一红外光强度、所述第一映射关系和所述采集环境,得到所述第一红外灯的第一驱动电流。
结合本申请任一实施方式,所述红外摄像头属于所述补光装置,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红外补光装置以所述第一驱动电流驱动所述第一红外灯的情况下,使用所述红外摄像头采集第一红外图像;
依据红外图像质量评价指标,得到所述第一红外图像的图像质量;所述红外图像质量评价指标包括以下至少一个:可识别、信息量;
依据所述第一红外图像的图像质量与图像质量标准值的差值,更新所述第一映射关系,得到新的第一映射关系。
结合本申请任一实施方式,所述在所述依据所述第一红外光强度和所述第一映射关系,得到所述第一红外灯的第一驱动电流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目标检测对象的类别;
依据所述目标检测对象的类别和第二映射关系,得到驱动电流增益;所述第二映射表征检测对象的类别与红外灯驱动电流增益之间的映射;
所述依据所述第一红外光强度和所述第一映射关系,得到所述第一红外灯的第一驱动电流,包括:
依据所述第一红外光强度和所述第一映射关系,得到中间驱动电流;
确定所述中间驱动电流和所述驱动电流增益的和,作为所述第一驱动电流。
结合本申请任一实施方式,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通过将所述第一红外图像与红外人脸图像库中的图像进行人脸比对,确定所述红外人脸图像库中存在与所述第一红外图像匹配的图像的情况下,向电子设备发送包含所述第一红外图像和第一位置的告警指令;所述第一位置为所述成像设备的位置。
结合本申请任一实施方式,所述获取第一映射关系,包括:
在第二红外光强度下以第二驱动电流驱动所述第二红外灯,并使用所述第二红外摄像头采集得到第二红外图像;
依据红外图像质量评价指标,得到所述第二红外图像的图像质量;所述红外图像质量评价指标包括以下至少一个:可识别、信息量;
在所述第二红外图像的图像质量超过质量阈值的情况下,在所述第二驱动电流与所述第二红外光强度之间建立映射,得到所述第一映射关系。
结合本申请任一实施方式,所述依据红外图像质量评价指标,得到所述第二红外图像的图像质量,包括:
对所述第二红外图像进行特征提取处理,得到第二特征数据;
依据所述第二特征数据中携带的识别信息量,得到所述第二红外图像的图像质量;所述识别信息包括用于识别目标对象的信息;所述识别信息量与所述第二红外图像的图像质量呈正相关。
结合本申请任一实施方式,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第二红外图像的图像质量未超过所述质量阈值的情况下,依据所述第二红外图像的图像质量与所述质量阈值的差值,得到电流步长;
在第二红外光强度下以第三驱动电流驱动所述第二红外灯,并使用所述第二红外摄像头采集得到第三红外图像;所述第三驱动电流为所述第二驱动电流与所述电流步长的和;
依据红外图像质量评价指标,得到所述第三红外图像的图像质量;
在所述第三红外图像的图像质量超过所述质量阈值的情况下,在采集所述第三红外图像时红外灯的第二驱动电流与所述第二红外光强度之间建立映射,得到所述第一映射关系。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补光装置,所述补光装置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获取第一映射关系和红外摄像头所处环境的第一红外光强度;所述第一映射关系表征环境红外光强度和第一红外灯的驱动电流之间的映射;
第一处理单元,用于依据所述第一红外光强度和所述第一映射关系,得到所述第一红外灯的第一驱动电流;
驱动单元,用于以所述第一驱动电流驱动所述第一红外灯。
结合本申请任一实施方式,所述补光装置还包括:RGB摄像头,用于在所述依据所述第一红外光强度和所述第一映射关系,得到所述第一红外灯的第一驱动电流之前,采集第一待处理图像;
第二处理单元,用于对所述第一待处理图像进行特征提取处理,得到携带环境光亮度信息的第一特征数据;
第三处理单元,用于依据所述第一特征数据,得到所述第一待处理图像的采集环境;
所述第一处理单元,用于:
依据所述第一红外光强度、所述第一映射关系和所述采集环境,得到所述第一红外灯的第一驱动电流。
结合本申请任一实施方式,所述红外摄像头属于所述补光装置,用于在所述红外补光装置以所述第一驱动电流驱动所述第一红外灯的情况下,采集第一红外图像;
所述第一处理单元还用于:
依据红外图像质量评价指标,得到所述第一红外图像的图像质量;所述红外图像质量评价指标包括以下至少一个:可识别、信息量;
依据所述第一红外图像的图像质量与图像质量标准值的差值,更新所述第一映射关系,得到新的第一映射关系。
结合本申请任一实施方式,所述获取单元,用于在所述依据所述第一红外光强度和所述第一映射关系,得到所述第一红外灯的第一驱动电流之前,获取目标检测对象的类别;
所述第一处理单元,还用于依据所述目标检测对象的类别和第二映射关系,得到驱动电流增益;所述第二映射表征检测对象的类别与红外灯驱动电流增益之间的映射;
以及依据所述第一红外光强度和所述第一映射关系,得到中间驱动电流;
以及确定所述中间驱动电流和所述驱动电流增益的和,作为所述第一驱动电流。
结合本申请任一实施方式,所述补光装置还包括:第四处理单元,用于在通过将所述第一红外图像与红外人脸图像库中的图像进行人脸比对,确定所述红外人脸图像库中存在与所述第一红外图像匹配的图像的情况下,向电子设备发送包含所述第一红外图像和第一位置的告警指令;所述第一位置为所述成像设备的位置。
结合本申请任一实施方式,所述获取单元,用于:
在第二红外光强度下以第二驱动电流驱动所述第二红外灯,并使用所述第二红外摄像头采集得到第二红外图像;
依据红外图像质量评价指标,得到所述第二红外图像的图像质量;所述红外图像质量评价指标包括以下至少一个:可识别、信息量;
在所述第二红外图像的图像质量超过质量阈值的情况下,在所述第二驱动电流与所述第二红外光强度之间建立映射,得到所述第一映射关系。
结合本申请任一实施方式,所述获取单元,用于:
对所述第二红外图像进行特征提取处理,得到第二特征数据;
依据所述第二特征数据中携带的识别信息量,得到所述第二红外图像的图像质量;所述识别信息包括用于识别目标对象的信息;所述识别信息量与所述第二红外图像的图像质量呈正相关。
结合本申请任一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处理单元还用于:
在所述第二红外图像的图像质量未超过所述质量阈值的情况下,依据所述第二红外图像的图像质量与所述质量阈值的差值,得到电流步长;
在第二红外光强度下以第三驱动电流驱动所述第二红外灯,并使用所述第二红外摄像头采集得到第三红外图像;所述第三驱动电流为所述第二驱动电流与所述电流步长的和;
依据红外图像质量评价指标,得到所述第三红外图像的图像质量;
在所述第三红外图像的图像质量超过所述质量阈值的情况下,在采集所述第三红外图像时红外灯的第二驱动电流与所述第二红外光强度之间建立映射,得到所述第一映射关系。
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处理器,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如上述第一方面及其任意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的方法。
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发送装置、输入装置、输出装置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代码,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包括计算机指令,在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指令的情况下,所述电子设备执行如上述第一方面及其任意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的方法。
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包括程序指令,在所述程序指令被处理器执行的情况下,使所述处理器执行如上述第一方面及其任意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的方法。
第六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在所述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的情况下,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上述第一方面及其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的方法。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而非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背景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例或背景技术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进行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这些附图示出了符合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补光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补光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补光装置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他步骤或单元。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应当理解,在本申请中,“至少一个(项)”是指一个或者多个,“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至少两个(项)”是指两个或三个及三个以上,“和/或”,用于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只存在A,只存在B以及同时存在A和B三种情况,其中A,B可以是单数或者复数。字符“/”可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是指这些项中的任意组合,包括单项(个)或复数项(个)的任意组合。例如,a,b或c中的至少一项(个),可以表示:a,b,c,“a和b”,“a和c”,“b和c”,或“a和b和c”,其中a,b,c可以是单个,也可以是多个。
决定红外图像质量的一大因素是红外摄像头在采集红外图像时的红外光强度,若红外光强度较弱,采集得到的红外图像的图像质量较低。因此,在红外摄像头所处环境的红外光强度较弱时,可通过红外灯进行红外补光,以提升红外图像的质量。
目前的红外补光方法由于不能判断红外摄像头所处环境的红外光强度的强弱,而无法准确确定是否需要对红外摄像头所处环境进行红外补光。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补光方法,可判断是否需要对红外摄像头所处环境进行补光,进而减少补光所消耗的能量。
本申请实施例中,补光方法的执行主体为补光装置。补光装置包括红外灯和红外摄像头。下面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描述。
请参阅图1,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补光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101、获取第一映射关系和红外摄像头所处环境的第一红外光强度。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映射关系表征环境红外光强度和第一红外灯的驱动电流之间的映射。由于第一红外灯的驱动电流与第一红外灯辐射的红外光强度呈正相关,第一红外灯的驱动电流越大,红外摄像头采集到的图像的质量越高,但同时第一红外灯所消耗的能量也越多。第一映射关系中与环境红外光强度之间存在映射关系的驱动电流为,保证红外摄像头采集到的图像的质量高于图像质量阈值与减少第一红外灯所消耗的能量之间的平衡值。
例如,在第一映射关系中,环境红外光强度a与驱动电流A之间具有映射关系、环境红外光强度b与驱动电流B之间具有映射关系、环境红外光强度c与驱动电流C之间具有映射关系。
假设a小于b,b小于c,A小于B,B小于C。在环境光强度为a的情况下,若以B驱动第一红外灯补光,红外摄像头采集到的图像的质量可超过图像质量阈值。但由于B大于A,且在以A驱动第一红外灯补光,红外摄像头采集到的图像的质量也可超过图像质量阈值,环境红外光强度a与驱动电流A之间具有映射关系。
在环境红外光强度为b的情况下,若以A驱动第一红外灯补光,红外摄像头采集到的图像的质量不能超过图像质量阈值;若以C驱动第一红外灯补光,红外摄像头采集到的图像的质量可超过图像质量阈值。但由于C大于B,且在以B驱动第一红外灯补光,红外摄像头采集到的图像的质量也可超过图像质量阈值,环境红外光强度b与驱动电流B之间具有映射关系。
在一种获取第一映射关系的实现方式中,补光装置将用户通过输入组件输入的红外光强度与第一红外灯驱动电流之间的映射关系,作为第一映射关系。上述输入组件包括:键盘、鼠标、触控屏、触控板和音频输入器等。
在另一种获取第一映射关系的实现方式中,补光装置将数据终端发送的红外光强度与第一红外灯驱动电流之间的映射关系,作为第一映射关系。上述数据终端可以是以下任意一种:手机、计算机、平板电脑、服务器。
本申请实施例中,红外摄像头所处环境的红外光强度指红外摄像头拍摄场景中的红外光强度。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红外摄像头所处环境的第一红外光强度可通过补光装置上装载的红外光传感器采集获得。
在一种获取红外摄像头所处环境的第一红外光强度的实现方式中,补光装置将用户通过输入组件输入的红外光强度,作为第一红外光强度。上述输入组件包括:键盘、鼠标、触控屏、触控板和音频输入器等。
在另一种获取红外摄像头所处环境的第一红外光强度的实现方式中,补光装置将数据终端发送的红外光强度,作为第一红外光强度。上述数据终端可以是以下任意一种:手机、计算机、平板电脑、服务器。
102、依据上述第一红外光强度和上述第一映射关系,得到上述第一红外灯的第一驱动电流。
103、以上述第一驱动电流驱动上述第一红外灯。
补光装置依据第一映射关系,确定与第一红外光强度之间具有映射关系的第一驱动电流,并以第一驱动电流驱动第一红外灯,可在提高红外摄像头采集到的图像的质量的同时,减少成像设备所消耗的能量。
本申请实施例中,补光装置以第一红外光强度和第一映射关系为依据,确定是否需要对红外摄像头所处的环境补光,并确定第一红外灯的驱动电流大小。从而在提高红外摄像头采集到的图像的质量的基础上,减少第一红外灯所消耗的能量,提升第一驱动电流的准确度,提升红外补光效果。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补光装置还包括RGB摄像头,在执行步骤102之前,补光装置还执行以下步骤:
1、使用上述RGB摄像头采集第一待处理图像。
本申请实施例中,RGB摄像头为可见光摄像头,使用RGB摄像头采集到的第一待处理图像为可见光图像。
2、对上述第一待处理图像进行特征提取处理,得到第一特征数据。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特征数据携带环境光亮度信息,该环境光亮度信息依据采集第一待处理图像时的环境得到。其中,环境光亮度信息包括天气信息。例如,RGB摄像头在采集第一待处理图像时的天气为雾天,第一特征数据所携带的环境光亮度信息包括天气为雾天;又例如,RGB摄像头在采集第一待处理图像时的天气为雨天,第一特征数据所携带的环境光亮度信息包括天气为雨天。
本申请实施例中,特征提取处理可以是卷积处理,也可以是池化处理,还可以是卷积处理和池化处理的结合。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对第一待处理图像进行特征提取处理可通过环境检测网络实现。该环境检测网络以携带标注信息的第一训练图像集为训练数据训练得到,其中,标注信息为第一训练图像集中的图像的采集环境。例如,第一训练图像集包括图像a,假设采集图像a时的天气为雾霾,此时图像a的标注信息为雾霾。第一训练装置(应理解,第一训练装置与补光装置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以第一训练图像集为训练数据对任意卷积神经网络进行训练,可得到环境检测网络。这样,补光装置使用环境检测网络对第一待处理图像进行特征提取处理,可得到携带第一待处理图像的采集环境光亮度信息的第一特征数据。
3、依据上述第一特征数据,得到上第一述待处理图像的采集环境。
补光装置依据第一特征数据携带的环境光亮度信息,可得到第一待处理图像的采集环境。在一种依据第一特征数据得到第一待处理图像的采集环境的实现方式中,上述环境检测网络不仅可从第一待处理图像中提取出携带环境光亮度信息的第一特征数据,还可依据第一特征数据得到第一待处理图像的采集环境。例如,环境检测网络不仅包含用于实现特征提取处理的卷积层和/或池化层,还包含softmax层,其中,softmax层包含softmax函数。环境检测网络将第一特征数据输入至softmax函数,可得到第一待处理图像的采集环境。应理解,softmax函数中的参数通过以第一训练图像集为训练数据对环境检测网络进行训练得到。
在另一种依据第一特征数据得到第一待处理图像的采集环境的实现方式中,第二训练装置将第一中间特征数据集作为训练数据、第一中间特征数据集的标注信息作为第一中间特征数据集的监督信息,对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tor machine,SVM)进行训练,得到训练后的SVM。其中,第一中间特征数据集通过对第二训练装置对第二训练图像集进行特征提取处理得到,第一中间特征数据集的标注信息为第二训练图像集中的图像的采集环境。补光装置使用训练后的SVM对第一特征数据进行处理,可得到第一待处理图像的采集环境。
在得到第一待处理图像的采集环境后,补光装置在执行步骤102的过程中执行以下步骤:
4、依据上述第一红外光强度、上述第一映射关系和上述采集环境,得到上述第一红外灯的第一驱动电流。
红外光虽然可穿透大部分物体,但红外光在穿透物体时也存在损耗,且穿透的物体不同,红外光的损耗也不同。因为不同采集环境下,红外光所需穿透的物体不同,所以不同的采集环境对红外光的传播的影响不同,例如,雾霾天时空气中的大颗粒物体较多,而大颗粒物体会使红外光的传播效率降低。又例如,晴天时空气中的大颗粒物体较少,此时,红外光的传播效率降高。
由于红外摄像头所处环境的红外光的传播效率将低会使红外摄像头所处环境的红外光强度降低,第一待处理图像的采集环境可视为红外摄像头所处的环境,为提升对红外摄像头所处环境的红外补光效果,在确定第一红外灯的第一驱动电流的过程中,不仅应考虑第一红外光强度和第一映射关系,还应考虑第一待处理图像的采集环境。具体的,红外光在采集环境下的传播效率越低,相应的,第一驱动电流越大。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采集环境对红外光的传播效率的影响可参见下表1。在表1中,影响等级越高,表征对红外光在该采集环境下的传播效率越低。
采集环境 | 影响等级 |
晴天 | 1 |
阴天 | 2 |
雾天 | 3 |
雾霾 | 4 |
表1
补光装置在依据第一红外光强度和第一映射关系,得到第一中间驱动电流的情况下。依据第一中间驱动电流和第一待处理图像的采集环境,得到第一驱动电流。例如,在确定第一待处理图像的采集环境的影响等级为1的情况下,补光装置可将第一驱动电流放大n倍,其中,n为不小于1的正数。可选的,n为1。在确定第一待处理图像的采集环境的影响等级为2的情况下,补光装置可将第一驱动电流放大m倍,其中,m为大于n的正数。可选的,m为1.2。在确定第一待处理图像的采集环境的影响等级为3的情况下,补光装置可将第一驱动电流放大r倍,其中,r为大于m的正数。可选的,r为1.5。在确定第一待处理图像的采集环境的影响等级为4的情况下,补光装置可将第一驱动电流放大t倍,其中,t为大于r的正数。可选的,m为1.8。
在另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补光装置依据第一红外光强度和第一映射关系得到第二中间驱动电流、依据第一待处理图像的采集环境和第三映射关系得到第三中间驱动电流,其中,第三映射关系为采集环境与驱动电流之间的映射关系。补光装置对第二中间驱动电流和第三中间驱动电流进行加权求和,得到第一驱动电流。
本申请实施例中,补光装置依据第一待处理图像确定红外摄像头所处的环境,进而依据红外头所处的环境、第一红外光强度和第一映射关系,得到第一驱动电流,以提升第一驱动电流的准确度,从而提升对红外补光效果。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补光装置在执行上述步骤的基础上,还执行以下步骤:
5、在上述红外补光装置以上述第一驱动电流驱动上述第一红外灯的情况下,使用上述红外摄像头采集第一红外图像。
补光装置在使用红外摄像头采集图像的过程中,以第一驱动电流驱动第一红外灯进行红外补光。红外摄像头在第一红外灯补光的情况下,采集得到第一红外图像。
6、依据红外图像质量评价指标,得到上述第一红外图像的图像质量。
本申请实施例中,红外图像质量评价指标包括以下至少一个:可识别、信息量。可识别指在红外图像用于识别目标对象的情况下,可通过对红外图像进行处理,识别红外图像识别红外图像中的目标对象的身份。红外图像可识别的情况下,红外图像的质量高;红外图像不可识别的情况下,红外图像的质量低。
例如,目标对象为人脸。可识别指红外图像所携带的信息是否足以判断红外图像中的人脸的身份。此时,补光装置判断红外图像是否可识别,可通过对红外图像进行人脸特征提取处理得到红外图像的红外特征数据,再依据红外特征数据中所携带的人脸身份信息的信息量,确定红外图像是否可识别。具体的,通过眼睛的特征信息、眉毛的特征信息、五官的特征信息等人脸特征信息,可确定人脸的身份信息。因此,补光装置可依据红外特征数据中所携带的人脸特征信息的信息量,确定红外图像可识别。
又例如,目标对象为车辆。可识别指红外图像所携带的信息是否足以判断红外图像中的车辆的身份(如是哪一辆车,或与图像库中的哪一辆车相同)。此时,补光装置判断红外图像可识别可通过对红外图像进行车辆特征提取处理,得到红外图像的红外特征数据。补光装置依据红外特征数据中所携带的车辆身份信息的信息量,确定红外图像可识别。具体的,通过车牌的特征信息、车灯的特征信息、年检标的特征信息等车辆特征信息,可确定车辆的身份信息。因此,补光装置可依据红外特征数据中所携带的车辆特征信息的信息量,确定红外图像可识别。
信息量指红外图像所携带的信息的容量。具体的,红外图像所携带的信息量越多,红外图像的质量越高。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补光装置通过对红外图像就行处理,可得到红外图像的直方图,进而可依据直方图得到红外图像所携带的信息的容量。
补光装置依据红外图像质量评价指标,对第一红外图像的质量进行评价,可得到第一红外图像的图像质量。
7、依据上述第一红外图像的图像质量与图像质量标准值的差值,更新上述第一映射关系,得到新的第一映射关系。
本申请实施例中,图像质量标准值指,在红外图像的图像质量为低未超过图像质量标准值的情况下,基于红外图像无法完成相应的图像处理任务。例如,图像处理任务为识别目标对象的身份,在红外图像的图像质量未超过图像质量标准值的情况下,对红外图像进行处理得到目标对象的身份,将降低目标对象的身份的准确度。
图像质量标准值可依据用户的需求进行设置。具体的,若用户对红外图像的质量要求高,可将图像质量标准值设高一点;若用户对红外图像的质量要求低,可将图像质量标准值设低一点。
假设第一红外图像的图像质量为q1,图像质量标准值为q2。第一红外图像的图像质量与图像质量标准值的差值为q1-q2。
第一红外图像的图像质量比图像质量标准值低,即第一红外图像的图像质量与图像质量标准值的差值小于0,表征第一红外灯的补光强度还不够,即第一驱动电流较小。此时,可将第一映射关系中与第一红外光强度具有映射关系的驱动电流增大,以提高红外摄像头所采集到的图像的质量。例如,在第一映射关系中,与第一红外光强度具有映射关系的驱动电流为A1,即第一驱动电流为A1。在第一红外图像的图像质量与图像质量标准值的差值小于0的情况下,补光装置可将A1增大。
第一红外图像的图像质量与图像质量标准值相等,即第一红外图像的图像质量与图像质量标准值的差值为0,表征第一红外灯的补光强度合适,即第一驱动电流合适。此时,补光装置可不更新第一映射关系。
第一红外图像的图像质量比图像质量标准值高,即第一红外图像的图像质量与图像质量标准值的差值大于0,表征第一红外灯的补光强度过大,即第一驱动电流较大。此时,可将第一映射关系中与第一红外光强度具有映射关系的驱动电流减小,以减少第一红外灯所消耗的能量。例如,在第一映射关系中,与第一红外光强度具有映射关系的驱动电流为A2,即第一驱动电流为A2。在第一红外图像的图像质量与图像质量标准值的差值大于0的情况下,补光装置可将A2减小。
补光装置依据第一红外图像的图像质量与图像质量标准值,更新第一映射关系,可提升第一映射关系的准确度,得到新的第一映射关系。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执行步骤102之前,补光装置还执行以下步骤:
8、获取目标检测对象的类别。
本步骤中,第一红外图像用于进行目标检测。例如,检测第一红外图像中人的身份,此时目标检测对象的类别为人;检测第一红外图像中车辆的身份,此时目标检测对象的类别为车辆。
在一种获取目标检测对象的类别的实现方式中,补光装置将用户通过输入组件输入的类别,作为目标检测对象的类别。上述输入组件包括:键盘、鼠标、触控屏、触控板和音频输入器等。
在另一种获取目标检测对象的类别的实现方式中,补光装置将控制终端发送的类别,作为目标检测对象的类别。上述控制终端可以是以下任意一种:手机、计算机、平板电脑、服务器。
9、依据上述目标检测对象的类别和第二映射关系,得到驱动电流增益。
由于不同类别的检测对象所辐射的红外光强度不同,检测不同类别的对象所需的红外光强度也不同。因此,补光装置可为不同类别的目标检测对象设置不同的驱动电流增益。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映射关系为检测对象的类别与红外灯驱动电流增益之间的映射。例如,由于人体辐射的红外光的强度比车辆辐射的红外光的强度大,在第二映射关系中,检测对象为人的红外灯驱动电流增益比检测对象为车辆的红外灯驱动电流增益低。
在得到驱动电流增益后,补光装置在执行步骤102的过程中执行以下步骤:
10、依据上述第一红外光强度和上述第一映射关系,得到中间驱动电流。
本步骤的实现方式可参见步骤102的实现方式。应理解,在本步骤中,补光装置依据第一红外光强度和第一映射关系,得到的电流不是第一驱动电流,而是中间驱动电流。
11、确定上述中间驱动电流和上述驱动电流增益的和,作为上述第一驱动电流。
本申请实施例中,在红外摄像头采集到的图像用于目标检测的情况下,补光装置依据目标检测对象的类别,确定红外光驱动电流增益,可提高红外灯的补光效果。
随着公共场所内摄像头数量的快速增长,如何有效的通过海量视频流确定视频流确定目标人物的行踪具有重要意义。例如,A地发生抢劫案,警方想要抓捕该抢劫案的嫌疑犯。现场证人向警方提供了嫌疑犯的照片,该照片包含嫌疑犯的脸。警方进而可依据该照片和监控摄像头采集到的图像和/或视频流,确定嫌疑犯的行踪,进而对嫌疑犯实施抓捕。
通常来说,犯罪人员在夜晚出现的概率比在白天出现的概率要大,而受夜晚可见光弱的影响,监控摄像头在夜晚采集到的可见光图像的图像质量较差,若使用监控摄像头在夜晚采集到的可见光图像进而人脸比对,将降低人脸比对的准确度。
因此,使用监控摄像头在夜晚采集到的红外图像进行人脸比对,可提升人脸比对的准确度,进而提升目标对象的行踪的准确度。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补光装置在以第一驱动电流驱动第一红外灯,并使用第二红外摄像头采集得到第一红外图像的情况下。补光装置将第一红外图像与红外人脸图像库中的图像进行人脸比对,确定红外人脸图像库中是否存在与第一红外图像匹配的图像,其中,红外人脸图像库包括嫌疑犯的照片。若红外人脸图像库中存在与第一红外图像匹配的图像,表征第一红外图像包含嫌疑犯。此时,成像设备向电子设备发送包含第一红外图像和第一位置的告警指令,其中,第一位置为红外成像设备的位置。电子设备可以是以下中的一种:手机、计算机、平板电脑、服务器。
上述告警指令可以是语音提示信息,如:“有嫌疑犯出现在北纬23度3分,东经115度16分”。上述告警指令也可以是文字提示信息,如:在终端的显示界面上弹出包含至少一个第二位置的提示窗口,提示窗口内包含提示文字,如:“有嫌疑犯现在北纬23度3分,东经115度16分”。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
这样,相关执法人员可通过电子设备及时获知嫌疑犯的行踪,并对嫌疑犯进行抓捕。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获取第一映射关系的方法。该方法的执行主体可以是补光装置,也可以不是补光装置。为方便表述,下文将获取第一映射关系的执行主体称为数据采集装置。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数据采集装置通过执行以下步骤获取第一映射关系:
12、在第二红外光强度下以第二驱动电流驱动第二红外灯,并使用第二红外摄像头采集得到第二红外图像。
本申请实施例中,数据采集装置包括第二红外摄像头和第二红外灯。可选的,第二红外摄像头的硬件配置与红外摄像头的硬件配置相同。第二红外灯的硬件配置与第一红外灯的硬件配置相同。
在第二红外光强度下,数据采集装置以第二驱动电流驱动红外灯补光,并使用第二红外摄像头采集得到第二红外图像。第二红外光强度的取值可以是任意值,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
13、依据红外图像质量评价指标,得到上述第二红外图像的图像质量。
本步骤中,红外图像质量评价指标的含义可参见步骤6中的红外图像质量评价指标,此处将不再赘述。
14、在上述第二红外图像的图像质量超过质量阈值的情况下,在第二驱动电流与上述第二红外光强度之间建立映射,得到上述第一映射关系。
本申请实施例中,质量阈值可依据用户的需求进行设置。具体的,若用户对红外图像的质量要求高,可将质量阈值设高一点;若用户对红外图像的质量要求低,可将质量阈值设低一点。
在采集第二红外图像的过程中,数据采集装置会驱动红外灯补光,而数据采集装置驱动红外灯的电流为第二驱动电流。第二红外图像的图像质量超过质量阈值,表征以第二驱动电流驱动红外灯补光,可使数据采集装置的红外摄像头在第二红外光强度下采集到图像质量超过质量阈值的红外图像。因此,在第二红外图像的图像质量超过质量阈值的情况下,数据采集装置可在第二驱动电流与上述第二红外光强度之间建立映射,得到红外光强度与红外灯驱动电流之间的映射关系,即为上述第一映射关系。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第二红外图像的图像质量未超过质量阈值的情况下,在第二红外光强度下,数据采集装置以新的驱动电流驱动红外灯补光,并使用第二红外摄像头采集得到新的红外图像,其中,新的驱动电流大于第二驱动电流。
数据采集装置依据红外图像质量评价指标,得到新的红外图像的图像质量,判断新的红外图像的图像质量是否超过质量阈值。若新的红外图像的图像质量超过质量阈值,数据采集装置在新的驱动电流与第二红外光强度之间建立映射关系,作为第一映射关系。若新的红外图像的图像质量未超过质量阈值,数据采集装置以比新的驱动电流更大的电流驱动红外灯补光,并使用第二红外摄像头采集红外图像,直到第二红外摄像头采集到的红外图像的图像质量超过质量阈值,将采集图像质量超过质量阈值的图像时,在第二红外灯的驱动电流与第二红外光强度之间建立映射关系,作为第一映射关系。
通过上述方法,数据采集装置可得到与第二红外光强度具有映射关系的驱动电流。同理,数据采集装置可得到与其他红外光强度具有映射关系的驱动电流。此处将不再赘述。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数据采集装置在执行步骤13的过程中执行以下步骤:
15、对上述第二红外图像进行特征提取处理,得到第二特征数据。
本步骤中,红外图像质量评价指标为可识别。即第二红外摄像头采集到的红外图像用于识别目标对象。数据采集装置通过对第二红外图像进行特征提取处理,可得到第二特征数据,其中,第二特征数据携带识别目标对象的身份的特征信息(该特征信息的含义可参见步骤9,此处将不再赘述)。
16、依据上述第二特征数据中携带的识别信息量,得到上述第二红外图像的图像质量;上述识别信息包括用于识别目标对象的信息;上述识别信息量与上述第二红外图像的图像质量呈正相关。
数据采集装置通过执行步骤16得到第二红外图像的图像质量,保证在第二红外灯以第二驱动电流驱动红外灯补光的情况下,第二红外摄像头在第二红外光强度下采集到的红外图像可用于识别目标对象。
数据采集装置在第二红外图像的图像质量未超过质量阈值的情况下,需增大第二红外灯的驱动电流,为提升数据采集装置的效率,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数据采集装置还执行以下步骤:
17、在上述第二红外图像的图像质量未超过上述质量阈值的情况下,依据上述第二红外图像的图像质量与上述质量阈值的差值,得到电流步长。
本申请实施例中,电流步长指第二红外灯的驱动电流的增加量。若第二红外图像的图像质量与质量阈值的差值较小,表征第二红外灯的驱动电流的增加量较小;若第二红外图像的图像质量与质量阈值的差值较大,表征第二红外灯的驱动电流的增加量较大。基于此,数据采集装置依据第二红外图像的图像质量与质量阈值的差值,得到电流步长。
18、在第二红外光强度下以第三驱动电流驱动上述第二红外灯,并使用上述第二红外摄像头采集得到第三红外图像。
19、依据红外图像质量评价指标,得到上述第三红外图像的图像质量。
20、在上述第三红外图像的图像质量超过上述质量阈值的情况下,在采集上述第三红外图像时红外灯的第二驱动电流与上述第二红外光强度之间建立映射,得到上述第一映射关系。
本申请实施例中,数据采集装置依据第二红外图像的图像质量与质量阈值的差值,得到电流步长,可提高数据采集装置得到第一映射关系的效率。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具体实施方式的上述方法中,各步骤的撰写顺序并不意味着严格的执行顺序而对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各步骤的具体执行顺序应当以其功能和可能的内在逻辑确定。
上述详细阐述了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下面提供了本申请实施例的装置。
请参阅图2,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补光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补光装置1包括获取单元11、第一处理单元12、驱动单元13、RGB摄像头14、第二处理单元15、第三处理单元16、红外摄像头17、第四处理单元18,其中:
获取单元11,用于获取第一映射关系和红外摄像头所处环境的第一红外光强度;所述第一映射关系表征环境红外光强度和第一红外灯的驱动电流之间的映射;
第一处理单元12,用于依据所述第一红外光强度和所述第一映射关系,得到所述第一红外灯的第一驱动电流;
驱动单元13,用于以所述第一驱动电流驱动所述第一红外灯。
结合本申请任一实施方式,所述补光装置1还包括:RGB摄像头14,用于在所述依据所述第一红外光强度和所述第一映射关系,得到所述第一红外灯的第一驱动电流之前,采集第一待处理图像;
第二处理单元15,用于对所述第一待处理图像进行特征提取处理,得到携带环境光亮度信息的第一特征数据;
第三处理单元16,用于依据所述第一特征数据,得到所述第一待处理图像的采集环境;
所述第一处理单元12,用于:
依据所述第一红外光强度、所述第一映射关系和所述采集环境,得到所述第一红外灯的第一驱动电流。
结合本申请任一实施方式,所述红外摄像头17属于所述补光装置,用于在所述红外补光装置以所述第一驱动电流驱动所述第一红外灯的情况下,采集第一红外图像;
所述第一处理单元12还用于:
依据红外图像质量评价指标,得到所述第一红外图像的图像质量;所述红外图像质量评价指标包括以下至少一个:可识别、信息量;
依据所述第一红外图像的图像质量与图像质量标准值的差值,更新所述第一映射关系,得到新的第一映射关系。
结合本申请任一实施方式,所述获取单元11,用于在所述依据所述第一红外光强度和所述第一映射关系,得到所述第一红外灯的第一驱动电流之前,获取目标检测对象的类别;
所述第一处理单元12,还用于依据所述目标检测对象的类别和第二映射关系,得到驱动电流增益;所述第二映射表征检测对象的类别与红外灯驱动电流增益之间的映射;
以及依据所述第一红外光强度和所述第一映射关系,得到中间驱动电流;
以及确定所述中间驱动电流和所述驱动电流增益的和,作为所述第一驱动电流。
结合本申请任一实施方式,所述补光装置1还包括:第四处理单元18,用于在通过将所述第一红外图像与红外人脸图像库中的图像进行人脸比对,确定所述红外人脸图像库中存在与所述第一红外图像匹配的图像的情况下,向电子设备发送包含所述第一红外图像和第一位置的告警指令;所述第一位置为所述成像设备的位置。
结合本申请任一实施方式,所述获取单元11,用于:
在第二红外光强度下以第二驱动电流驱动所述第二红外灯,并使用所述第二红外摄像头采集得到第二红外图像;
依据红外图像质量评价指标,得到所述第二红外图像的图像质量;所述红外图像质量评价指标包括以下至少一个:可识别、信息量;
在所述第二红外图像的图像质量超过质量阈值的情况下,在所述第二驱动电流与所述第二红外光强度之间建立映射,得到所述第一映射关系。
结合本申请任一实施方式,所述获取单元11,用于:
对所述第二红外图像进行特征提取处理,得到第二特征数据;
依据所述第二特征数据中携带的识别信息量,得到所述第二红外图像的图像质量;所述识别信息包括用于识别目标对象的信息;所述识别信息量与所述第二红外图像的图像质量呈正相关。
结合本申请任一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处理单元12还用于:
第七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二红外图像的图像质量未超过所述质量阈值的情况下,依据所述第二红外图像的图像质量与所述质量阈值的差值,得到电流步长;
在第二红外光强度下以第三驱动电流驱动所述第二红外灯,并使用所述第二红外摄像头采集得到第三红外图像;所述第三驱动电流为所述第二驱动电流与所述电流步长的和;
依据红外图像质量评价指标,得到所述第三红外图像的图像质量;
在所述第三红外图像的图像质量超过所述质量阈值的情况下,在采集所述第三红外图像时红外灯的第二驱动电流与所述第二红外光强度之间建立映射,得到所述第一映射关系。
本实施中,补光装置以第一红外光强度和第一映射关系为依据,确定是否需要对红外摄像头所处的环境补光,并确定第一红外灯的驱动电流大小。从而在提高红外摄像头采集到的图像的质量的基础上,减少第一红外灯所消耗的能量,提升第一驱动电流的准确度,提升红外补光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装置具有的功能或包含的模块可以用于执行上文方法实施例描述的方法,其具体实现可以参照上文方法实施例的描述,为了简洁,这里不再赘述。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补光装置的硬件结构示意图。该补光装置2包括处理器21,存储器22,输入装置23,输出装置24。该处理器21、存储器22、输入装置23和输出装置24通过连接器相耦合,该连接器包括各类接口、传输线或总线等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应当理解,本申请的各个实施例中,耦合是指通过特定方式的相互联系,包括直接相连或者通过其他设备间接相连,例如可以通过各类接口、传输线、总线等相连。
处理器21可以是一个或多个图形处理器(graphics processing unit,GPU),在处理器21是一个GPU的情况下,该GPU可以是单核GPU,也可以是多核GPU。可选的,处理器21可以是多个GPU构成的处理器组,多个处理器之间通过一个或多个总线彼此耦合。可选的,该处理器还可以为其他类型的处理器等等,本申请实施例不作限定。
存储器22可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指令,以及用于执行本申请方案的程序代码在内的各类计算机程序代码。可选地,存储器包括但不限于是随机存储记忆体(random accessmemory,RAM)、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programmable read only memory,EPROM)、或便携式只读存储器(compact disc read-only memory,CD-ROM),该存储器用于相关指令及数据。
输入装置23用于输入数据和/或信号,以及输出装置24用于输出数据和/或信号。输入装置23和输出装置24可以是独立的器件,也可以是一个整体的器件。
可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存储器22不仅可用于存储相关指令,还可用于存储相关数据,如该存储器22可用于存储通过输入装置23获取的第一红外光强度,本申请实施例对于该存储器中具体所存储的数据不作限定。
可以理解的是,图3仅仅示出了一种补光装置的简化设计。在实际应用中,补光装置还可以分别包含必要的其他元件,包含但不限于任意数量的输入/输出装置、处理器、存储器等,而所有可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的补光装置都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描述各有侧重,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相同或类似的部分在不同实施例中可能没有赘述,因此,在某一实施例未描述或未详细描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记载。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流程或功能。所述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通过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进行传输。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同轴电缆、光纤、数字用户线(digital subscriberline,DSL))或无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所述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例如,数字通用光盘(digital versatiledisc,DVD))、或者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硬盘(solid state disk,SSD))等。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该流程可以由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完成,该程序可存储于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实施例的流程。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或随机存储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Claims (13)
1.一种补光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光方法应用于补光装置,所述补光装置包括第一红外灯、第二红外灯、红外摄像头和第二红外摄像头,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红外摄像头所处环境的第一红外光强度;
在第二红外光强度下以第二驱动电流驱动所述第二红外灯,并使用所述第二红外摄像头采集得到第二红外图像;
依据红外图像质量评价指标,得到所述第二红外图像的图像质量;所述红外图像质量评价指标包括以下至少一个:可识别、信息量;
在所述第二红外图像的图像质量超过质量阈值的情况下,在所述第二驱动电流与所述第二红外光强度之间建立映射,得到第一映射关系,所述第一映射关系表征环境红外光强度和所述第一红外灯的驱动电流之间的映射;
依据所述第一红外光强度和所述第一映射关系,得到所述第一红外灯的第一驱动电流;
以所述第一驱动电流驱动所述第一红外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光装置还包括RGB摄像头;
在所述依据所述第一红外光强度和所述第一映射关系,得到所述第一红外灯的第一驱动电流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使用所述RGB摄像头采集第一待处理图像;
对所述第一待处理图像进行特征提取处理,得到携带环境光亮度信息的第一特征数据;
依据所述第一特征数据,得到所述第一待处理图像的采集环境;
所述依据所述第一红外光强度和所述第一映射关系,得到所述第一红外灯的第一驱动电流,包括:
依据所述第一红外光强度、所述第一映射关系和所述采集环境,得到所述第一红外灯的第一驱动电流。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摄像头属于所述补光装置,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补光装置以所述第一驱动电流驱动所述第一红外灯的情况下,使用所述红外摄像头采集第一红外图像;
依据红外图像质量评价指标,得到所述第一红外图像的图像质量;所述红外图像质量评价指标包括以下至少一个:可识别、信息量;
依据所述第一红外图像的图像质量与图像质量标准值的差值,更新所述第一映射关系,得到新的第一映射关系。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依据所述第一红外光强度和所述第一映射关系,得到所述第一红外灯的第一驱动电流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目标检测对象的类别;
依据所述目标检测对象的类别和第二映射关系,得到驱动电流增益;所述第二映射关系表征检测对象的类别与所述第一红外灯驱动电流增益之间的映射;
所述依据所述第一红外光强度和所述第一映射关系,得到所述第一红外灯的第一驱动电流,包括:
依据所述第一红外光强度和所述第一映射关系,得到中间驱动电流;
确定所述中间驱动电流和所述驱动电流增益的和,作为所述第一驱动电流。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依据所述第一红外光强度和所述第一映射关系,得到所述第一红外灯的第一驱动电流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目标检测对象的类别;
依据所述目标检测对象的类别和第二映射关系,得到驱动电流增益;所述第二映射关系表征检测对象的类别与所述第一红外灯驱动电流增益之间的映射;
所述依据所述第一红外光强度和所述第一映射关系,得到所述第一红外灯的第一驱动电流,包括:
依据所述第一红外光强度和所述第一映射关系,得到中间驱动电流;
确定所述中间驱动电流和所述驱动电流增益的和,作为所述第一驱动电流。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通过将所述第一红外图像与红外人脸图像库中的图像进行人脸比对,确定所述红外人脸图像库中存在与所述第一红外图像匹配的图像的情况下,向电子设备发送包含所述第一红外图像和第一位置的告警指令;所述第一位置为采集所述第一红外图像的成像设备的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通过将所述第一红外图像与红外人脸图像库中的图像进行人脸比对,确定所述红外人脸图像库中存在与所述第一红外图像匹配的图像的情况下,向电子设备发送包含所述第一红外图像和第一位置的告警指令;所述第一位置为采集所述第一红外图像的成像设备的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通过将所述第一红外图像与红外人脸图像库中的图像进行人脸比对,确定所述红外人脸图像库中存在与所述第一红外图像匹配的图像的情况下,向电子设备发送包含所述第一红外图像和第一位置的告警指令;所述第一位置为采集所述第一红外图像的成像设备的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依据红外图像质量评价指标,得到所述第二红外图像的图像质量,包括:
对所述第二红外图像进行特征提取处理,得到第二特征数据;
依据所述第二特征数据中携带的识别信息量,得到所述第二红外图像的图像质量;识别信息包括用于识别目标对象的信息;所述识别信息量与所述第二红外图像的图像质量呈正相关。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第二红外图像的图像质量未超过所述质量阈值的情况下,依据所述第二红外图像的图像质量与所述质量阈值的差值,得到电流步长;
在第二红外光强度下以第三驱动电流驱动所述第二红外灯,并使用所述第二红外摄像头采集得到第三红外图像;所述第三驱动电流为所述第二驱动电流与所述电流步长的和;
依据所述红外图像质量评价指标,得到所述第三红外图像的图像质量;
在所述第三红外图像的图像质量超过所述质量阈值的情况下,在采集所述第三红外图像时所述第二红外灯的第二驱动电流与所述第二红外光强度之间建立映射,得到所述第一映射关系。
11.一种补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光装置包括第一红外灯、第二红外灯、红外摄像头和第二红外摄像头,所述补光装置还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获取红外摄像头所处环境的第一红外光强度;
所述获取单元,还用于在第二红外光强度下以第二驱动电流驱动所述第二红外灯,并使用所述第二红外摄像头采集得到第二红外图像;
所述获取单元,还用于依据红外图像质量评价指标,得到所述第二红外图像的图像质量;所述红外图像质量评价指标包括以下至少一个:可识别、信息量;
所述获取单元,还用于在所述第二红外图像的图像质量超过质量阈值的情况下,在所述第二驱动电流与所述第二红外光强度之间建立映射,得到第一映射关系,所述第一映射关系表征环境红外光强度和所述第一红外灯的驱动电流之间的映射;
第一处理单元,用于依据所述第一红外光强度和所述第一映射关系,得到所述第一红外灯的第一驱动电流;
驱动单元,用于以所述第一驱动电流驱动所述第一红外灯。
12.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代码,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包括计算机指令,在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指令的情况下,所述电子设备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3.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包括程序指令,在所述程序指令被处理器执行的情况下,使所述处理器执行权利要求1至10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820897.8A CN111988506B (zh) | 2020-08-14 | 2020-08-14 | 补光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820897.8A CN111988506B (zh) | 2020-08-14 | 2020-08-14 | 补光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988506A CN111988506A (zh) | 2020-11-24 |
CN111988506B true CN111988506B (zh) | 2022-03-01 |
Family
ID=734350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0820897.8A Active CN111988506B (zh) | 2020-08-14 | 2020-08-14 | 补光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1988506B (zh)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483717A (zh) * | 2017-07-19 | 2017-12-15 |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红外补光灯的设置方法及相关产品 |
CN110738251A (zh) * | 2019-10-11 | 2020-01-31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图像处理方法、图像处理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469123B (zh) * | 2013-09-17 | 2018-06-01 |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 一种补光的方法及一种图像采集装置 |
JP2016092784A (ja) * | 2014-11-11 | 2016-05-23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撮像装置 |
CN109429031A (zh) * | 2017-08-21 | 2019-03-05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红外监控装置、相应红外光调整方法及存储介质 |
CN108429888B (zh) * | 2018-04-28 | 2020-02-18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补光的方法和移动终端 |
CN108900781B (zh) * | 2018-07-26 | 2020-11-27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图像采集装置的补光控制方法及装置、图像采集系统 |
-
2020
- 2020-08-14 CN CN202010820897.8A patent/CN111988506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483717A (zh) * | 2017-07-19 | 2017-12-15 |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红外补光灯的设置方法及相关产品 |
CN110738251A (zh) * | 2019-10-11 | 2020-01-31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图像处理方法、图像处理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988506A (zh) | 2020-11-2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9635783B (zh) | 视频监控方法、装置、终端和介质 | |
CN111598164B (zh) | 识别目标对象的属性的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 |
CN109801265B (zh) | 一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实时输电设备异物检测系统 | |
CN112381104B (zh) | 一种图像识别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 |
CN113221771B (zh) | 活体人脸识别方法、装置、设备、存储介质及程序产品 | |
KR20210137213A (ko) | 이미지 처리 방법 및 장치, 프로세서, 전자 기기, 저장 매체 | |
CN115761537B (zh) | 一种面向动态特征补充机制的输电线路异物入侵识别方法 | |
CN107909638A (zh) | 虚拟物体的渲染方法、介质、系统和电子设备 | |
WO2023241102A1 (zh) | 一种标签识别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
CN111121797B (zh) | 道路筛选方法、装置、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 |
CN111523397A (zh) | 一种智慧灯杆视觉识别装置、方法及其系统和电子设备 | |
CN111950345B (zh) | 摄像头的识别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 |
CN111767831A (zh) | 用于处理图像的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
Gunawan et al. | Design of automatic number plate recognition on android smartphone platform | |
CN113255516A (zh) | 活体检测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 |
CN115620090A (zh) | 模型训练方法、低照度目标重识别方法和装置、终端设备 | |
CN115294483A (zh) | 输电线路复杂场景的小目标识别方法及系统 | |
CN112052730A (zh) | 一种3d动态人像识别监控设备及方法 | |
CN112287945A (zh) | 碎屏确定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
CN116863286A (zh) | 一种双流目标检测方法及其模型搭建方法 | |
CN113344121B (zh) | 训练招牌分类模型和招牌分类的方法 | |
CN117333808B (zh) | 一种面向轻量化部署的建筑物火灾识别方法及系统 | |
CN113239883A (zh) | 分类模型的训练方法、装置、电子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 |
CN111768007B (zh) | 用于挖掘数据的方法和装置 | |
CN111988506B (zh) | 补光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415 Address after: 200030, Units 6-77, 6th Floor, No. 1900 Hongmei Road, Xuhui District, Shanghai Patentee after: Shanghai Yuanluobu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518054 Room 201, building A, 1 front Bay Road, Shenzhen Qianhai cooperation zone, Shenzhen, Guangdong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SENSETIME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