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988212A - 一种报文传输方法以及相关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报文传输方法以及相关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1988212A CN111988212A CN201910434968.8A CN201910434968A CN111988212A CN 111988212 A CN111988212 A CN 111988212A CN 201910434968 A CN201910434968 A CN 201910434968A CN 111988212 A CN111988212 A CN 111988212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essage
- proxy server
- network information
- server
- tcp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14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7
- 238000013507 mapp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4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0
- 230000015654 memory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2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
- 230000004931 aggreg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295 mobile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3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3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0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8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8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7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8000005538 encaps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068 st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41000760358 Enodes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776 aggreg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220 aggreg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190 augmenta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399 behavior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977 d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977 initi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774 longter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7361 pathwa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356 surgical procedur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641 tunne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46—Interconnection of networks
- H04L12/4633—Interconnection of networks using encapsulation techniques, e.g. tunnel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46—Interconnection of network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50—Network services
- H04L67/56—Provisioning of proxy servic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9/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independent of the application payload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H04L69/16—Implementation or adaptation of Internet protocol [IP], of 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 [TCP] or of user datagram protocol [UDP]
- H04L69/163—In-band adaptation of TCP data exchange; In-band control procedur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报文传输方法,可以应用于系统架构演进‑长期演进SAE‑LTE网络或第五代移动通信网络中,代理服务器接收终端设备的至少一个第一报文;代理服务器根据第一报文以及第一网络信息映射关系生成第二报文;代理服务器通过第一传输控制协议TCP隧道向目标服务器发送第二报文,其中,第一TCP隧道与第一网络信息映射关系对应。通过将来自多个终端的多个报文聚合到一个TCP隧道中,使用一个TCP隧道传输多个报文,可以充分的避免TCP隧道的空闲时间的出现。在兼容承载在TCP上的其它协议的条件下,解决因发包空闲所引起的报文传输效率低的问题,可以充分利用TCP隧道资源,提升TCP的传输效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报文传输方法以及相关装置。
背景技术
Linux原生协议栈中对每个用户的每条流(stream)分别使用传输控制协议(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TCP)拥塞控制算法,其中,每个用户的每条流由一组五元组唯一确定,五元组包括:源互联网协议地址(internet protocol address,IPaddress)、目的IP地址、源端口号、目的端口号以及协议类型。当使用TCP拥塞控制算法后,由于每条流的报文不一定是连续的,因此传输空闲发生几率很高。而当出现传输空闲时,后一批报文的初始传输速率低于前一批报文传输结束时的传输速率。该现象称为由发包空闲所引起的报文传输效率低的问题。
现有技术方案为:超文本传输协议(hyper text transfer protocol,HTTP)2.0中,试图通过在一个TCP连接中传输多条流(stream),流间并行交织,流标识符(stream id)用来标识对应的报文。让更多的资源尽可能复用一条TCP连接,来减少TCP连接中传输的空闲机率,避免发生TCP空闲后报文传输效率低的问题。
然而,现有技术中,由于HTTP2.0为TCP所承载的上层协议,因此通过TCP承载的上层协议HTTP2.0的某个特性解决TCP层问题,适用场景具有很大的局限性(仅适用于HTTP2.0协议中),无法解决承载在TCP上的其它协议如文件传输协议(file transfer protocol,FTP)因发包空闲所引起的报文传输效率低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报文传输方法,通过将来自多个终端的多个报文聚合到一个TCP隧道中,使用一个TCP隧道传输多个报文,可以充分的避免TCP隧道的空闲时间的出现。在无需依靠HTTP2.0协议并且兼容承载在TCP上的其它协议的条件下,解决因发包空闲所引起的报文传输效率低的问题,可以充分利用TCP隧道资源,提升TCP的传输效率。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报文传输方法,可以包括:
代理服务器接收来自一个或多个终端设备的一个或多个报文,将这一批报文称为第一报文,其中,该第一报文中携带该终端设备的网络信息和目标服务器的网络信息,具体的,终端设备的网络信息和目标服务器的网络信息包括终端设备的IP地址以及目标服务器的IP地址;
该代理服务器根据该第一报文以及第一网络信息映射关系生成第二报文,其中,该第二报文中携带该目标服务器的网络信息和该代理服务器的网络信息,该第一网络信息映射关系包括该代理服务器的IP地址、该目标服务器的IP地址、该代理服务器的源端口号、该目标服务器的目的端口号以及通信协议类型;
该代理服务器通过第一传输控制协议TCP隧道向该目标服务器发送该第二报文,其中,该第一TCP隧道与该第一网络信息映射关系对应。
其中,代理服务器可以是网络设备或者其他组合器件,目标服务器可以是网络设备、芯片或其他组合器件。
由以上第一方面可知,代理服务器在接收到多个终端设备的多个报文后,可以将多个报文根据第一网络信息映射关系重新封装生成第二报文,由于第一网络信息映射关系为第一TCP隧道对应的网络信息映射关系,因此第二报文可以在第一TCP隧道中传输。可以充分利用TCP隧道资源,提升TCP的传输效率。
在一种可选设计中,该代理服务器接收来自至少一个终端设备的至少一个第一报文之后,还包括:
该代理服务器或第一网元根据该第一报文的业务类型标识,检测该第一TCP隧道的剩余带宽是否大于该第一报文需要的带宽。若是由第一网元根据第一报文的业务类型标识,检测第一TCP隧道的剩余带宽是否大于第一报文需要的带宽,则第一报文将检测结果转发给代理服务器以执行后续步骤,第一网元为代理服务器与终端设备之间的网元,可以为分组网关(packet data network gateway,PGW);
若小于或等于,则该代理服务器与该目标服务器建立第二TCP隧道,其中该第二TCP隧道与第二网络信息映射关系对应,该第二网络信息映射关系还包括该代理服务器的IP地址、该目标服务器的IP地址、该代理服务器的源端口号、该目标服务器的目的端口号以及通信协议类型,该第二网络信息映射关系与该第一网络信息映射关系不一致;
该代理服务器根据该第一报文以及该第二网络信息映射关系生成第三报文,其中,该第三报文中携带该目标服务器的网络信息和该代理服务器的网络信息;
该代理服务器通过该第二TCP隧道向该目标服务器发送该第三报文。
若大于,则该代理服务器根据该第一报文以及该第一网络信息映射关系生成该第二报文,其中,该第二报文中携带该目标服务器的网络信息和该代理服务器的网络信息;
该代理服务器通过该第一传输控制协议TCP隧道向该目标服务器发送该第二报文,其中,该第一TCP隧道与该第一网络信息映射关系对应。
由该种可能的设计可知,代理服务器根据第一报文的业务类型标识,检测第一报文需要的带宽,并与第一TCP隧道的剩余带宽之间进行对比。只有在第一报文需要的带宽小于第一TCP隧道剩余带宽的情况下,使用第一TCP隧道传输经过处理的第一报文,在第一TCP隧道中传输的报文称为第二报文,在第一报文需要的带宽大于或等于第一TCP隧道剩余带宽的情况下,代理服务器与目标服务器之间建立新的TCP隧道,这条TCP隧道称为第二TCP隧道,代理服务器使用第二TCP隧道传输经过处理的第一报文,该报文称为第三报文。代理服务器在传输第一报文前,会检测第一TCP隧道的剩余带宽是否满足第一报文所需的带宽,以保证第一报文能成功的传输至目标服务器。
在一种可选设计中,该代理服务器接收来自该终端设备的至少一个该第一报文之前,还包括:
该代理服务器接收来自该终端设备的建链报文,其中,该建链报文中携带该终端设备的网络信息以及该目标服务器的网络信息;
该代理服务器根据该建链报文中该目标服务器的网络信息,检测该代理服务器与该目标服务器之间是否建立传输控制协议TCP隧道;
若否,则该代理服务器建立与该目标服务器之间的该TCP隧道,具体建立TCP隧道的方法是三次握手建链;
若是,则该代理服务器通过该TCP隧道向该目标服务器发送报文,该TCP隧道称为该第一TCP隧道。
由该种可能的设计可知,在传输第一报文前,代理服务器会接收到来自终端设备的建链报文,代理服务器根据建链报文中携带的终端设备网络信息以及目标服务器的网络信息,检测代理服务器与目标服务器之间是否建立TCP隧道。若没有建立,则建立TCP隧道,该TCP隧道称为第一TCP隧道;若已建立TCP隧道,则选择其中的一条称为第一TCP隧道。以保证报文在TCP隧道中传输,提升数据传输效率。
在一种可选设计中,该代理服务器通过保证比特速率GBR专用承载接收来自该终端设备的该第一报文,其中,该GBR专用承载中报文的传输速率稳定。该GBR专用承载由第一网元与该终端设备建立,其中,该第一网元用于将该GBR专用承载中传输的该第一报文转发至该代理服务器。该GBR专用承载中传输的报文携带该GBR专用承载的标识。
由该种可能的设计可知,终端设备与代理服务器之间传输的报文,若为特殊业务时,该报文有特殊的标识,该报文可以在GBR专用承载中传输。通过GBR专用承载,保证了这些特殊业务报文的传输速率,避免了因网络带宽的剧烈波动,导致的传输效率下降。
在一种可选设计中,该代理服务器通过该第一传输控制协议TCP隧道向该目标服务器发送该第二报文之后,还包括:
该代理服务器通过该第一TCP隧道接收该目标服务器发送的第四报文,其中,该第四报文为该目标服务器根据该第二报文以及该目标服务器中的该第一网络信息映射关系生成得到,该第四报文中携带该目标服务器的网络信息和该代理服务器的网络信息;
该代理服务器向该终端设备发送第五报文,其中,该第五报文为该代理服务器根据该第四报文生成得到,该第五报文中携带该终端设备的网络信息。
由这种可能的设计可知,在传输完第一报文后,代理服务器还可以在第一TCP隧道中传输新的报文,来自终端设备的报文都可以通过TCP隧道传输至目标服务器,保证了数据传输的稳定性。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报文传输方法,可以包括:
目标服务器通过第一传输控制协议TCP隧道接收代理服务器发送的第二报文,其中,该代理服务器通过接收来自至少一个终端设备的至少一个第一报文以及第一网络信息映射关系生成该第二报文,该第一报文中携带该终端设备的网络信息和该目标服务器的网络信息,该第二报文中携带目标服务器的网络信息和该代理服务器的网络信息,该第一TCP隧道与该第一网络信息映射关系对应,该第一网络信息映射关系还包括该代理服务器的IP地址、该目标服务器的IP地址、该代理服务器的源端口号、该目标服务器的目的端口号以及通信协议类型;。
由以上第二方面可知,代理服务器在接收到多个终端设备的多个报文后,可以将多个报文根据第一网络信息映射关系重新封装生成第二报文,由于第一网络信息映射关系为第一TCP隧道对应的网络信息映射关系,因此第二报文可以在第一TCP隧道中传输,目标服务器可以接收到该报文。可以充分利用TCP隧道资源,提升TCP的传输效率。
在一种可选设计中,该目标服务器通过该第一传输控制协议TCP隧道接收该代理服务器发送的该第二报文之前,该方法还包括:
当该代理服务器根据该第一报文检测该第一TCP隧道的剩余带宽小于或等于该第一报文需要的带宽时;
则该代理服务器与该目标服务器建立第二TCP隧道,其中该第二TCP隧道与第二网络信息映射关系对应,该第二网络信息映射关系与该第一网络信息映射关系不一致;
该目标服务器通过该第二TCP隧道接收该代理服务器发送的第三报文,其中,该代理服务器根据该第一报文以及该第二网络信息映射关系生成该第三报文,该第三报文中携带该目标服务器的网络信息和该代理服务器的网络信息,该第二网络信息映射关系还包括该代理服务器的IP地址、该目标服务器的IP地址、该代理服务器的源端口号、该目标服务器的目的端口号以及通信协议类型。
当该代理服务器根据该第一报文检测该第一TCP隧道的剩余带宽大于该第一报文需要的带宽时;
则该目标服务器通过该第一传输控制协议TCP隧道接收该代理服务器发送的该第二报文。
由该种可能的设计可知,代理服务器根据第一报文的业务类型标识,检测第一报文需要的带宽,并与第一TCP隧道的剩余带宽之间进行对比。只有在第一报文需要的带宽小于第一TCP隧道剩余带宽的情况下,使用第一TCP隧道传输经过处理的第一报文,在第一TCP隧道中传输的报文称为第二报文,在第一报文需要的带宽大于或等于第一TCP隧道剩余带宽的情况下,代理服务器与目标服务器之间建立新的TCP隧道,这条TCP隧道称为第二TCP隧道,代理服务器使用第二TCP隧道传输经过处理的第一报文,该报文称为第三报文。代理服务器在传输第一报文前,会检测第一TCP隧道的剩余带宽是否满足第一报文所需的带宽,以保证第一报文能成功的传输至目标服务器。
在一种可选设计中,该目标服务器通过该第一传输控制协议TCP隧道接收该代理服务器发送的该第二报文之后,还包括:
该目标服务器根据该第二报文以及该目标服务器中的该第一网络信息映射关系生成得到第四报文,其中,该第四报文中携带该目标服务器的网络信息和该代理服务器的网络信息;
该目标服务器通过该第一TCP隧道向该代理服务器发送该第四报文,以使得该代理服务器向该终端设备发送第五报文,其中,该第五报文为该代理服务器根据该第四报文生成得到,该第五报文中携带该终端设备的网络信息。
由这种可能的设计可知,在传输完第一报文后,代理服务器还可以在第一TCP隧道中传输新的报文,来自终端设备的报文都可以通过TCP隧道传输至目标服务器,保证了数据传输的稳定性。
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代理服务器,用于执行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具体地,该代理服务器包括用于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的模块。
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目标服务器,用于执行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具体地,该终端设备包括用于执行上述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的模块。
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本申请提供的通信装置具有实现上述方法方面中终端设备或网络设备或核心网设备行为的功能,其包括用于执行上述方法方面所描述的步骤或功能相对应的部件(means)。该步骤或功能可以通过软件实现,或硬件(如电路)实现,或者通过硬件和软件结合来实现。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上述通信装置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通信单元。该一个或多个处理器被配置为支持该通信装置执行上述方法中代理服务器相应的功能。例如该代理服务器根据该第一报文以及第一网络信息映射关系生成第二报文。该通信单元用于支持该通信装置与其他设备通信,实现接收和/或发送功能。例如,该代理服务器通过第一传输控制协议TCP隧道向该目标服务器发送该第二报文。
该通信装置还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存储器,该存储器用于与处理器耦合,其保存通信装置必要的程序指令和/或数据。该一个或多个存储器可以和处理器集成在一起,也可以与处理器分离设置。本申请并不限定。
该通信装置可以为智能终端或者可穿戴设备等,该通信单元可以是收发器,或收发电路。可选的,该收发器也可以为输入/输出电路或者接口。
该通信装置还可以为通信芯片。该通信单元可以为通信芯片的输入/输出电路或者接口。
另一个可能的设计中,上述通信装置,包括收发器、处理器和存储器。该处理器用于控制收发器或输入/输出电路收发信号,该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该处理器用于运行该存储器中的计算机程序,使得该通信装置执行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中任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网络设备完成的方法。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上述通信装置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通信单元。该一个或多个处理器被配置为支持该通信装置执行上述方法中目标服务器相应的功能。例如,生成参考信号指示信息。该通信单元用于支持该通信装置与其他设备通信,实现接收和/或发送功能。例如,目标服务器通过第一传输控制协议TCP隧道接收代理服务器发送的第二报文。
该通信装置还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存储器,该存储器用于与处理器耦合,其保存网络设备必要的程序指令和/或数据。该一个或多个存储器可以和处理器集成在一起,也可以与处理器分离设置。本申请并不限定。
该通信装置可以为基站,该通信单元可以是收发器,或收发电路。可选的,该收发器也可以为输入/输出电路或者接口。
该通信装置还可以为通信芯片。该通信单元可以为通信芯片的输入/输出电路或者接口。
另一个可能的设计中,上述装置,包括收发器、处理器和存储器。该处理器用于控制收发器或输入/输出电路收发信号,该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该处理器用于运行存储器中的计算机程序,使得该装置执行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中任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终端设备完成的方法。
第六方面,提供了一种系统,该系统包括上述网络设备、终端设备以及通信装置。
第七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包括用于执行第一方面至第二方面、第三方面至第六方面中任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的方法的指令。
第八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当该计算机程序代码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第一方面至第二方面、第三方面至第六方面中任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第九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芯片装置,该芯片装置包括处理器,用于支持代理服务器实现上述方面中所涉及的功能,例如,例如发送或处理上述方法中所涉及的数据和/或信息。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芯片装置还包括存储器,该存储器,用于保存网络设备必要的程序指令和数据。该芯片装置,可以由芯片构成,也可以包括芯片和其他分立器件。
第十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芯片装置,该芯片装置包括处理器,用于支持目标服务器实现上述方面中所涉及的功能,例如,例如发送或处理上述方法中所涉及的数据和/或信息。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芯片装置还包括存储器,该存储器,用于保存终端设备必要的程序指令和数据。该芯片装置,可以由芯片构成,也可以包括芯片和其他分立器件。
从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申请实施例具有以下优点:
通过将来自多个终端的多个报文聚合到一个TCP隧道中,使用一个TCP隧道传输多个报文,可以充分的避免TCP隧道的空闲时间的出现。在无需依靠HTTP2.0协议并且兼容承载在TCP上的其它协议的条件下,解决因发包空闲所引起的报文传输效率低的问题,可以充分利用TCP隧道资源,提升TCP的传输效率。
附图说明
图1a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可能的无线接入网的结构示意图;
图1b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核心网的结构示意图;
图1c为本申请实施例中TCP慢启动流程示意图;
图1d为本申请实施例中HTTP2.0报文传输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报文传输方法的实施例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中三次握手建链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报文封装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另一种报文封装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建立GBR专用承载流程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中代理服务器的一个实施例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目标服务器的一个实施例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通信装置的硬件结构一个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报文传输方法以及相关装置,通过将来自多个终端的多个报文聚合到一个TCP隧道中,使用一个TCP隧道传输多个报文,可以充分的避免TCP隧道的空闲时间的出现。在无需依靠HTTP2.0协议并且兼容承载在TCP上的其它协议的条件下,解决因发包空闲所引起的报文传输效率低的问题,可以充分利用TCP隧道资源,提升TCP的传输效率。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术语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这仅仅是描述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对相同属性的对象在描述时所采用的区分方式。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以便包含一系列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那些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单元。
为了方便理解,首先对本申请实施例中涉及的词语进行简要说明:
五元组:源网际互联协议(internet protocol,IP)地址,源端口号,目的IP地址,目的端口号以及传输层协议这五个量组成的一个集合例如:源IP地址为:121.168.1.1,源端口号为:10000,传输层协议为:TCP,目的IP地址为:121.14.88.76,目标端口号为:80,这就构成了一个五元组。其意义是,一个IP地址为121.168.1.1的设备通过端口号10000,利用TCP协议和IP地址为121.14.88.76,端口号为80的设备进行连接。
隧道:即网络隧道,是指利用一种网络协议来传输另一种网络协议,它主要利用网络隧道协议来实现这种功能,网络隧道技术涉及了三种网络协议,即网络隧道协议、隧道协议下面的承载协议和隧道协议所承载的被承载协议。
保证比特速率(guaranteed bit rate,GBR)专有承载,用于对实时性要求较高的业务,需要调度器对该类承载保证最低的比特速率,其服务质量类标识符(quality ofservice class identifier,QCI)的范围是1-4。有了这个最低速率外,还需要一个最高速率进行限制。对于GBR专有承载来说,使用最大比特速率(maximum bit rate,MBR)来限制该承载的最大速率。MBR参数定义了GBR专用承载在时频资源块(resource block,RB)资源充足的条件下,能够达到的速率上限。MBR的值大于或等于GBR的值。
TCP慢启动:最初的TCP在连接建立成功后用户端(client)会向网络端(server)发送大量的数据包,这样很容易导致网络端中路由器缓存空间耗尽,从而发生拥塞。因此新建立的连接不能够一开始就大量发送数据包,而只能根据网络情况逐步增加每次发送的数据量。以避免上述现象的发生,当新建连接时,初始计算机网络中拥塞窗口(congestionwindow,CWND)窗口较小(也就是一次发送的报文数较少),直到在收到网络端发出的确认(Acknowledgement,ACK)报文后,再逐渐增加CWND的大小。
最大报文段长度:最大报文段长度(maxitum segment size,MSS)是TCP报文头部的一个信元,用于用户端和网络端握手时,双方协商传输过程中一个报文能够封装的最大数据量(字节数),便于报文在端到端的传输中,在TCP层不重新分片和重组。
其次,介绍本申请实施例所应用的无线接入网(radio access network,RAN)场景,请参阅图1a,图1a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可能的无线接入网的结构示意图。RAN可以为第四代移动通信(4th-generation,4G)网络的基站接入系统(即RAN包括eNB和无线网络控制器(radio network controller,RNC)),或可以为第五代移动通信(5th-generation,5G)网络的基站接入系统。核心网可以为4G网络的移动性管理实体(mobility managemententity,MME)和/或服务网关(serving gateway,SGW),或可以为5G网络的下一代核心网(NG-Core)。
RAN包括一个或多个网络设备12。无线接入网可以与核心网(core network,CN)设备13相连。网络设备12可以是任意一种具有无线收发功能的设备,或,设置于具体无线收发功能的设备内的芯片。网络设备12包括但不限于:基站(base station,BS)、基站NodeB、演进型基站(evolved Node B,eNode B/eNB)、第五代5G通信系统中的基站gNodeB或gNB、未来通信系统中的基站、无线保真(wireless fidelity,WiFi)系统中的接入节点、无线中继节点或无线回传节点等。基站可以是:宏基站、微基站、微微基站、小站或中继站等。多个基站可以支持上述提及的一种或者多种技术的网络,或者未来演进网络。核心网可以支持上述提及一种或者多种技术的网络,或者未来演进网络。基站可以包含一个或多个共站或非共站的传输接收点(transmission receiving point,TRP)。网络设备12还可以是云无线接入网络(cloud radio access network,CRAN)场景下的无线控制器、集中单元(centralizedunit,CU)或者分布单元(distributed unit,DU)等。网络设备还可以是服务器,可穿戴设备,或车载设备等。以下以网络设备12为基站为例进行说明。多个网络设备12可以为同一类型的基站,也可以为不同类型的基站。基站可以与终端设备11进行通信,也可以通过中继站与终端设备11进行通信。终端设备11可以支持与不同技术的多个基站进行通信,例如,终端设备可以支持与支持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网络的基站通信,也可以支持与支持5G网络的基站通信,还可以支持与LTE网络的基站以及5G网络的基站的双连接。例如将终端接入到无线网络的无线接入网(radio access network,RAN)节点。目前,一些RAN节点的举例为:gNB、传输接收点(transmission reception point,TRP)、演进型节点B(evolved Node B,eNB)、无线网络控制器(radio network controller,RNC)、节点B(NodeB,NB)、基站控制器(base station controller,BSC)、基站收发台(base transceiverstation,BTS)、家庭基站(例如,home evolved NodeB,或home Node B,HNB)、基带单元(base band unit,BBU),或无线保真(wireless fidelity,Wifi)接入点(access point,AP)等。在一种网络结构中,网络设备可以包括集中单元(centralized unit,CU)节点、或分布单元(distributed unit,DU)节点、或包括CU节点和DU节点的RAN设备。
终端设备11,又称之为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移动台(mobile station,MS)、移动终端(mobile terminal,MT)、终端等,是一种向用户提供语音和/或数据连通性的设备,或,设置于该设备内的芯片,例如,具有无线连接功允许的手持式设备、车载设备等。目前,一些终端设备的举例为:手机(mobile phone)、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掌上电脑、移动互联网设备(mobile internet device,MID)、可穿戴设备,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设备、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设备、工业控制(industrial control)中的无线终端、无人驾驶(self driving)中的无线终端、远程手术(remote medical surgery)中的无线终端、智允许电网(smart grid)中的无线终端、运输安全(transportation safety)中的无线终端、智慧城市(smart city)中的无线终端、智慧家庭(smart home)中的无线终端等。
核心网设备13,具体可以是4G网络中的分组网关(packet data networkgateway,PGW),移动性管理实体(mobility management entity,MME),也可以是5G网络中的接入管理功能实体(access management function,AMF)。核心网设备13,可以是物理实体,也可以是功能实体,还可以是设置于物理实体内的芯片。
由于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技术方案主要应用于系统架构演进-长期演进(systemarchitecture evolution-long term evolution,SAE-LTE)网络,下面结合附图对SAE-LTE网络进行说明,请参阅图1b,图1b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核心网的结构示意图。
服务网关(serving gateway,SGW):SGW为用户面实体,负责用户面数据路由处理,终结处于空闲状态的UE的下行数据,管理和存储UE的承载信息,比如IP承载业务参数和网络内部路由信息。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GBR专用承载建立在演进型基站(eNodeB)与SGW之间,用以保障来自eNodeB的带有特殊标识的业务的传输速率。
移动性管理实体(mobility management entity,MME):MME为控制面功能实体,临时存储用户数据的服务器,负责管理和存储UE相关信息,比如UE用户标识、移动性管理状态、用户安全参数,为用户分配临时标识。当UE驻扎在该跟踪区域或者该网络时负责对该用户进行鉴权,处理MME和UE之间的所有非接入层消息。
分组网关(packet data network gateway,PGW):PGW负责为UE分配IP地址,同时负责服务质量(quality of service,QoS)执行和根据策略与计费规则(policy andcharging rules function,CRF)相应规则进行流量计费。PGW负责将下行链路的用户报文分配给基于不同QoS的承载。该功能通过业务流模板(traffic flow templates,TFT)来执行。PGW为比特保证承载(guaranteed bit rate,GBR)提供QoS强制执行。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TCP代理服务器(tcp-proxy,TO),简称为代理服务器,可以为PGW与目标服务器之间部署的服务器,也可以为集成于PGW中与目标服务器连接的网元,既可以是实体的网元,也可以是PGW中的某些软件总和,此处不作限定。需要说明的是,当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技术方案应用于其它网络时,PGW的功能可以通过其它网元实现,例如,当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技术方案应用于5G网络时,PGW与SGW处理终端业务报文的功能通过用户面功能(user plane function,UPF)实现。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TCP聚合隧道(简称TCP隧道)具体为代理服务器与目标服务器之间的网络隧道。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GBR专用承载由终端设备与代理服务器之间的第一网元建立,在SAE-LTE网络中,该第一网元为PGW,在5G网络中,该第一网元为UPF,此处不作限定。
现有技术中,Linux原生协议栈中对每个用户的每条流(stream)分别使用传输控制协议(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TCP)拥塞控制算法。当使用TCP拥塞控制算法后,由于每条流的报文不一定是连续的,因此传输空闲发生几率很高。而当出现传输空闲并且传输空闲的时间大于一个阈值后,设定后一批报文的初始传输速率低于前一批报文传输结束时的传输速率。这一流程称为TCP慢启动流程。具体的慢启动流程可参见图1c,图1c为本申请实施例中TCP慢启动流程示意图。
是否启动慢启动流程是由TCP协议栈的内核开关net.ipv4.tcp_slow_start_after_idle决定的。当打开该内核开关,在满足上述条件的情况下,则启动慢启动流程。而慢启动流程会引起报文传输效率低的问题。因此还可以关闭该内核开关,当关闭该内核开关后,无论什么情况,都不会启动慢启动流程。虽然这样并不会因为启动慢启动流程而引发报文传输效率低的问题,但是报文中断通常会引起用户端与服务端之间链路质量的变化,若没有慢启动流程,直接将前次传输结束时的速率作为此次传输的初始速率,容易导致大量丢包,速率掉底,同样会引发报文传输效率低的问题。
因此,是否启动慢启动流程是一件两难的事情。现有技术中,为了避免引发报文传输效率低的问题,可采用如下方法。具体的,请参见图1d,图1d为本申请实施例中HTTP2.0报文传输示意图。在HTTP2.0中,通过在一个TCP隧道中传输多个流(stream),流间并行交织,流标识符(stream id)用来标识对应的报文。让更多的流尽可能复用一条TCP连接,来减少TCP隧道中发生传输空闲的机率,避免发生TCP空闲后报文传输效率低的问题。
然而,现有技术中,由于HTTP2.0为TCP所承载的上层协议,因此通过TCP承载的上层协议HTTP2.0的某个特性解决TCP层问题,适用场景具有很大的局限性(仅适用于HTTP2.0协议中),无法解决承载在TCP上的其它协议如文件传输协议(file transfer protocol,FTP)因发包空闲所引起的报文传输效率低的问题。
因此,本申请提出了一种报文传输方法以及相关装置,通过将来自多个终端的多个报文聚合到一个TCP隧道中,使用一个TCP隧道传输多个报文,可以充分的避免TCP隧道的空闲时间的出现。在无需依靠HTTP2.0协议并且兼容承载在TCP上的其它协议的条件下,解决因发包空闲所引起的报文传输效率低的问题,可以充分利用TCP隧道资源,提升TCP的传输效率。
下面结合附图介绍本申请实施例的具体方案。具体的,请参阅图2,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报文传输方法的实施例示意图。
201、代理服务器接收终端设备的建链报文。
本实施例中,代理服务器(TCP proxy)的IP地址为IP1,终端设备的IP地址为IP3,目标服务器的IP地址为IP2。本申请实施例中,仅以一个终端设备为例进行说明,当存在多个终端设备时,具体步骤与一个终端设备的情况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代理服务器接收到来自终端设备(IP3)的建链报文,该建链报文的目的地为目标服务器(IP2)。该建链报文中携带终端设备的网络信息以及目标服务器的网络信息,具体的,该终端设备的网络信息包括终端设备的IP地址(IP3),该目标服务器的网络信息包括目标服务器的IP地址(IP2)。
当代理服务器接收到来自终端设备(IP3)的建链报文后,根据目标服务器的IP地址,判断是否需要建立TCP隧道,若需要,则进入步骤202。
202、代理服务器检测代理服务器与目标服务器之间是否建立TCP隧道。
本实施例中,代理服务器检测代理服务器(IP1)与目标服务器(IP3)之间是否建立TCP隧道。若建立有TCP隧道,则进入步骤204,若已建立的只有一条TCP隧道,则该TCP隧道命名为第一TCP隧道,若已建立的有多条TCP隧道,则选择其中的剩余带宽最大的TCP隧道,命名为第一TCP隧道。若没有建立TCP隧道,则进入步骤203。
203、代理服务器与目标服务器之间建立第一TCP隧道。
本实施例中,当代理服务器检测代理服务器与目标服务器之间没有建立TCP隧道时,通过三次握手,建立TCP隧道,该TCP隧道称为第一TCP隧道。
需要说明的是,与第一TCP隧道对应的网络信息映射关系称为第一网络信息映射关系,该第一网络信息映射关系包括一组确定的五元组,例如在本实施例中,第一TCP隧道包括:代理服务器的IP地址(IP1),目标服务器的IP地址(IP3)、代理服务器的源端口号、目标服务器的目的端口号以及通信协议类型。目标服务器的目的端口号为知名端口,具体的可以为端口号10000-65535中的任意端口号。目标服务器的目的端口号可以是预定义于代理服务器,也可以是三次握手建链中目标服务器告知给代理服务器,此处不作限定。第一TCP隧道所对应的第一网络信息映射关系可参见表1。
表1
具体的三次握手建链过程,请参阅图3,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中三次握手建链的流程示意图。
步骤301、用户端向网络端发送SYN报文。
步骤301中,用户端向网络端发送同步序列编号(synchronize sequencenumbers,SYN)报文,用户端向网络端发送的SYN报文中,syn=j。此时用户端为请求连接状态(SYN_SEND),并等待网络端的确认。该SYN报文中还携带MSS信元,该信元用于协商用户端与网络端之间传输的最大报文段长度。
步骤302、网络端向用户端发送SYN-ACK报文。
步骤302中,网络端收到SYN报文后,必须确认用户端的SYN报文(ack=j+1),同时网络端向用户端也发送一个SYN报文(syn=k),该报文也称为SYN-ACK报文,此时服务器进入SYN_RECV状态。网络端在收到SYN报文后,通过获取SYN报文的MSS信元,确定后续发包的最大报文段长度。具体的,当网络端发包的最大报文段长度小于SYN报文的MSS信元指示的数值时,网络端向用户端发送的SYN-ACK报文的MSS信元使用原配置与网络端的最大报文段长度,例如当网络端原配置的MSS信元为1400,SYN报文中MSS信元为1401时,SYN-ACK报文的MSS信元为1400。反之,当网络端原配置的MSS信元为1401,SYN报文中MSS信元为1400时,SYN-ACK报文的MSS信元为1400。
步骤303、用户端向网络端发送ACK报文。
步骤303中,用户端收到网络端的SYN+ACK报文后,向网络端发送ACK报文(ack=k+1),该报文发送完毕后,用户端和网络端进入连接成功(established)状态,完成三次握手建链。
需要说明的是,在步骤203中,图3中的用户端为代理服务器,网络端为目标服务器(IP2)。在步骤201之前,代理服务器分别与终端设备和目标服务器通过三次握手建立TCP连接。
可选的,由于后续步骤需要通过TCP隧道传输报文,因此,建立TCP隧道的三次握手建链过程中,步骤301对应的代理服务器(用户端)向目标服务器(网络端)发送的SYN报文中,MSS信元的数值小于原有三次握手建链过程中的MSS信元的数值。具体的,可以比原有MSS小40字节,此处不作限定。
204、代理服务器接收终端设备的第一报文。
本实施例中,当代理服务器接收到来自终端设备(IP3)且目的地为目标服务器(IP2)的第一报文,进入步骤205。该第一报文可以为一个或多个报文,其中,每个报文由三部分组成:IP头部、TCP头部以及报文净荷。第一报文的IP头部包括终端设备的IP地址以及目标服务器的IP地址。
当代理服务器接收到来自终端设备(IP3)且目的地为其它服务器(IP地址不为IP2)的报文时,进入步骤202,检测代理服务器与其它服务器(IP地址不为IP2)之间是否建立TCP隧道,后续步骤与步骤202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代理服务器可以通过GBR专用承载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报文。在GBR专用承载中传输的第一报文中,携带GBR专用承载的标识。具体如下:
当第一网元接收到来自终端设备的报文时,第一网元通过业务感知技术(serviceawareness,SA)检测该报文。第一网元可以获知该报文中的业务标识,具体的该报文的业务标识可以为报文来源地的IP地址或报文中传输数据的后缀名等。当该报文的业务标识为需要使用GBR专用承载的业务标识时(例如该业务标识为视频文件、视频网站的IP地址等),则第一网元与终端设备之间启动建立GBR专用承载的步骤,具体的建立过程请参阅后续实施例。将这类需要使用GBR专用承载的业务标识称为GBR专用承载的标识。除了在第一网元通过SA技术检测来自终端设备的报文外,还可以在代理服务器中通过SA技术检测来自终端设备的报文,此处不作限定。其实,属于代理服务器中通过SA技术检测来自终端设备的报文的情况时,代理服务器将该检测结果转发给第一网元,然后第一网元根据该检测结果与终端设备之间建立GBR专用承载。在单条GBR专用承载中,传输速率为:1兆比特每秒Mbps、2Mbps或5Mbps等,根据报文所对应的业务类型决定,此处不作限定。
GBR专用承载仅是一种保障终端设备与第一网元之间的宽带保障技术,还可以使用其它宽带保障技术以保证传输速率,本申请实施例仅以GBR技术为例进行说明,此处不作限定。例如当本申请实施例应用于5G网络中时,还可以使用服务质量流标识(qos flow id,QFI)技术。
205、代理服务器根据第一报文检测第一TCP隧道的剩余带宽是否大于第一报文需要的带宽。
本实施例中,代理服务器在接收到一个或多个第一报文后,使用SA技术检测第一报文的业务类型,并获取这些报文所需的带宽,代理服务器检测第一TCP隧道的剩余带宽是否大于第一报文需要的带宽。例如,当第一报文为视频业务时,代理服务器使用SA技术可获知该第一报文需要5Mbps传输带宽,此时第一TCP隧道的剩余带宽为6Mbps,则第一TCP隧道的剩余带宽大于第一报文需要的带宽。当第一TCP隧道的剩余带宽大于第一报文需要的带宽时,进入步骤206,使用第一TCP隧道传输第一报文。当第一TCP隧道的剩余带宽小于或等于第一报文需要的带宽时,进入步骤212,创建新的TCP隧道传输第一报文。
需要说明的是,当第一报文为多个报文时,代理服务器检测第一报文所需的带宽为多个报文所需带宽之和。
206、代理服务器根据第一报文生成第二报文。
本实施例中,当第一TCP隧道的剩余带宽大于第一报文需要的带宽时,代理服务器可以通过第一TCP隧道传输第一报文。但是代理服务器不能直接将第一报文传输给目标服务器,因此代理服务器需要对第一报文进行处理。为了便于理解,请参阅图4,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报文封装的示意图,具体过程如下:
代理服务器接收到的第一报文包含三部分,IP头部(IP3-IP2)、第一TCP头部以及报文净荷,其中,IP头部(IP3-IP2)与第一TCP头部对应于终端设备与目标服务器之间的网络信息映射关系。由于代理服务器需要通过第一TCP隧道向目标服务器发送该第一报文,因此需要在IP头部(IP3-IP2)前封装IP头部(IP1-IP2)以及第二TCP头部。IP头部(IP1-IP2)以及第二TCP头部称为目标服务器的网络信息和代理服务器的网络信息。具体的,第二TCP头部中包括代理服务器的源端口号与目标服务器的目的端口号,该源端口号和目的端口号与第一TCP隧道对应的第一网络信息映射关系一致。第二报文的报文净荷与第一报文的报文净荷一致。
需要说明的是,代理服务器的源端口号与目标服务器对应的目的端口号确定一条TCP隧道,一般情况下,不同的TCP隧道之间源端口号不同,例如,源端口号可选择10000-65535之间的任意一个端口号,第一TCP隧道的源端口号为10001,目的端口号为20000。第二TCP隧道的源端口号为10002,目的端口号为20000。但是,目的端口号也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选取不同的端口号,例如第一TCP隧道的源端口号为10001,目的端口号为20000。第二TCP隧道的源端口号为10001,目的端口号为20001。此处不作限定。
第一报文为多个报文的封装过程与第一报文为一个报文的封装过程类似,生成的第二报文数目与第一报文数目一致,具体封装过程此处不再赘述。
207、代理服务器通过第一TCP隧道向目标服务器发送第二报文。
本实施例中,由于第二报文中携带目标服务器的网络信息和代理服务器的网络信息,因此代理服务器可以通过第一TCP隧道向目标服务器发送第二报文。
208、目标服务器根据第二报文生成第四报文。
本实施例中,目标服务器在接收到第二报文后,对第二报文进行解封装得到原始的报文(IP头部(IP3-IP2)、第一TCP头部以及报文净荷),目标服务器对原始的报文进行处理。当目标服务器需要向终端设备返回与第一报文对应的报文时,目标服务器根据第二报文以及第一TCP隧道对应的第一网络信息映射关系生成第四报文,其中,第四报文中携带目标服务器的网络信息和代理服务器的网络信息。
为了便于理解,请参阅表2。
表2
209、目标服务器通过第一TCP隧道向代理服务器发送第四报文。
本实施例中,由于第四报文中携带目标服务器的网络信息和代理服务器的网络信息,因此代理服务器可以通过第一TCP隧道向目标服务器发送第四报文。
210、代理服务器根据第四报文生成第五报文。
本实施例中,代理服务器在接收到目标服务器发送的第四报文后,对报文进行重新封装。根据第一TCP隧道对应的第一网络信息映射关系生成第五报文,其中,第五报文携带终端设备的网络信息。为了便于理解,请参阅图5,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另一种报文封装的示意图,具体过程如下:
代理服务器接收到的第四报文包含三部分,IP头部(IP2-IP1)、第四TCP头部以及报文净荷,其中,IP头部(IP2-IP1)、第四TCP头部对应于终端设备与目标服务器之间的网络信息映射关系,例如表2所示的网络信息。由于代理服务器需要向终端设备发送该第四报文,因此需要移除IP头部(IP2-IP1)以及第四TCP头部。解封装后的报文称为第五报文,IP头部(IP2-IP3)与第五TCP头部指示从代理服务器发送至终端设备,IP头部(IP2-IP3)与第五TCP头部包括终端设备的网络信息。
211、代理服务器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五报文。
本实施例中,代理服务器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五报文。具体的,若第一网元与终端设备之间建立有第一报文相关的GBR专用承载,代理服务器可以通过该GBR专用承载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五报文。
212、代理服务器与目标服务器之间建立第二TCP隧道。
本实施例中,当第一TCP隧道的剩余带宽小于或等于第一报文需要的带宽时,代理服务器需要与目标服务器之间建立新的TCP隧道用于传输第一报文。该TCP隧道称为第二TCP隧道,具体建立第二TCP隧道的步骤与步骤203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TCP隧道也具有与之对应的第二网络信息映射关系,具体的,第二TCP隧道所对应的第二网络信息映射关系可参见表3。
表3
第二TCP隧道与第一TCP隧道之间的不同,通常为源端口号,在一些情况下,也可以是目的端口号不同,此处不作限定。
213、代理服务器根据第一报文生成第三报文。
本实施例中,代理服务器根据第一报文以及与第二TCP隧道对应的第二网络信息映射关系生成第三报文。生成第三报文的方法与步骤206类似,此处不再赘述。第三报文携带目标服务器的网络信息和代理服务器的网络信息。第三报文的数目与第一报文的数目相等。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第三报文为代理服务器根据第二网络信息映射关系生成的,因此第三报文中的TCP头部与第二报文中的TCP头部不同。
214、代理服务器通过第二TCP隧道向目标服务器发送第三报文。
本实施例中,由于第三报文中携带目标服务器的网络信息和代理服务器的网络信息,因此代理服务器可以通过第二TCP隧道向目标服务器发送第三报文。
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将来自多个终端的多个报文聚合到一个TCP隧道中,使用一个TCP隧道传输多个报文,可以充分的避免TCP隧道的空闲时间的出现。在无需依靠HTTP2.0协议并且兼容承载在TCP上的其它协议的条件下,解决因发包空闲所引起的报文传输效率低的问题,可以充分利用TCP隧道资源,提升TCP的传输效率。代理服务器根据第一报文的业务类型标识,检测第一报文需要的带宽,并与第一TCP隧道的剩余带宽之间进行对比。只有在第一报文需要的带宽小于第一TCP隧道剩余带宽的情况下,使用第一TCP隧道传输经过处理的第一报文,在第一TCP隧道中传输的报文称为第二报文,在第一报文需要的带宽大于或等于第一TCP隧道剩余带宽的情况下,代理服务器与目标服务器之间建立新的TCP隧道,这条TCP隧道称为第二TCP隧道,代理服务器使用第二TCP隧道传输经过处理的第一报文,该报文称为第三报文。代理服务器在传输第一报文前,会检测第一TCP隧道的剩余带宽是否满足第一报文所需的带宽,以保证第一报文能成功的传输至目标服务器。
当终端设备与第一网元之间的宽带保障技术为GBR专用承载,且第一网元为PGW时,第一网元与终端设备之间启动建立GBR专用承载的流程,请参阅图6,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建立GBR专用承载流程示意图。
601、发起GBR专用承载创建请求。
步骤601中,第一网元(PGW)使用SA技术检测来自终端设备的报文。具体的,第一网元识别该报文的业务类型,例如,当该报文为视频业务报文时,该报文携带视频文件的后缀名信息或视频网站的IP地址等。当该报文为音频业务报文时,该报文携带音频文件的后缀名信息或音频网站的IP地址等。该报文还可以为访问某些特定的网页,进行某些下载等业务。根据预设规则,某些业务类型的可以设置为特殊业务,当第一网元识别出来自终端设备的报文为特殊业务报文时,第一网元可以通过发起GBR专用承载创建请求,以建立第一网元与终端设备之间的GBR专用承载,GBR专用承载中传输这些特殊业务报文。本申请实施例中,将可识别出该报文业务类型的相关信息称为GBR专用承载标识。
第一网元PGW向服务和分组数据网络网关(serving and packet data networkgateway,SPGW)发送GBR专用承载创建请求,SPGW接收该请求后向MME转发该请求。该请求承载于创建承载请求中(create bear request)。
602、转发GBR专用承载创建请求。
步骤602中、SPGW接收到来自PGW的GBR专用承载创建请求后,向MME转发该请求。该请求承载于创建承载请求中(create bear request)。
603、转发GBR专用承载创建请求。
步骤603中,MME接收到该请求后,向eNodeB转发该请求,该请求承载于承载设置请求(bearer setup request)中。
604、转发GBR专用承载创建请求。
步骤604中,eNodeB接收到该请求后,向UE转发该请求,该请求承载于RRC连接重配(radio resource control connection reconfiguration,RRC connectionreconfiguration)中。
605、回复GBR专用承载创建成功响应。
步骤605中,UE接收到GBR专用承载后,成功创建与第一网元之间的GBR专用承载。当成功创建GBR专用承载后,需要依次通知其它网元GBR专用承载已创建成功。首先向eNodeB回复GBR专用承载创建成功响应,该响应承载于RRC连接重配完成(radio resourcecontrol connection reconfiguration complete,RRC connection econfigurationcomplete)。
606、转发GBR专用承载创建成功响应。
步骤606中,eNodeB收到UE回复的GBR专用承载创建成功响应后,向MME转发该GBR专用承载创建成功响应,该响应承载于承载设置响应(bearer setup respone)中。
607、转发GBR专用承载创建成功响应。
步骤607中,MME收到eNodeB转发的GBR专用承载创建成功响应后,向SPGW转发该GBR专用承载创建成功响应,该响应承载于创建承载响应中(create bear respone)中。
608、转发GBR专用承载创建成功响应。
步骤608中,SPGW收到MME转发的GBR专用承载创建成功响应后,向PGW转发该GBR专用承载创建成功响应,该响应承载于创建承载响应中(create bear respone)中。PGW接收该响应后,终端设备与PGW之间可以通过GBR专用承载传输具有GBR专用承载标识的报文。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网元与终端设备之间通过建立GBR专有承载,对特殊业务报文做带宽保障,避免终端设备与第一网元之间带宽的剧烈波动。当建立了GBR专用承载后,可以关闭TCP慢启动流程,提高数据传输效率。
接下来,请参阅图7所示,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代理服务器700,包括:
接收模块701,用于接收来自至少一个终端设备的至少一个第一报文,其中,第一报文中携带终端设备的网络信息和目标服务器的网络信息;
处理模块702,用于根据第一报文以及第一网络信息映射关系生成第二报文,其中,第二报文中携带目标服务器的网络信息和代理服务器700的网络信息;
发送模块703,用于通过第一传输控制协议TCP隧道向目标服务器发送第二报文,其中,第一TCP隧道与第一网络信息映射关系对应。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接收模块701接收来自至少一个终端设备的至少一个第一报文之后,代理服务器700还包括检测模块704,
检测模块704,用于根据第一报文检测第一TCP隧道的剩余带宽是否大于第一报文需要的带宽;
处理模块702,还用于若小于或等于,则处理模块702与目标服务器建立第二TCP隧道,其中第二TCP隧道与第二网络信息映射关系对应,第二网络信息映射关系与第一网络信息映射关系不一致;
处理模块702,还用于根据第一报文以及第二网络信息映射关系生成第三报文,其中,第三报文中携带目标服务器的网络信息和代理服务器700的网络信息;
发送模块703,还用于通过第二TCP隧道向目标服务器发送第三报文。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检测模块704根据第一报文检测第一TCP隧道的剩余带宽是否大于第一报文需要的带宽,具体包括:
检测模块704,具体用于根据第一报文的业务类型标识,检测第一TCP隧道的剩余带宽是否大于第一报文需要的带宽。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检测模块704根据第一报文的业务类型标识,检测第一TCP隧道的剩余带宽是否大于第一报文需要的带宽之后,还包括:
处理模块702,还用于若大于,则处理模块702根据第一报文以及第一网络信息映射关系生成第二报文,其中,第二报文中携带目标服务器的网络信息和代理服务器700的网络信息;
发送模块703,还用于发送模块703通过第一传输控制协议TCP隧道向目标服务器发送第二报文,其中,第一TCP隧道与第一网络信息映射关系对应。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接收模块701接收来自终端设备的至少一个第一报文之前,还包括:
接收模块701,还用于接收来自终端设备的建链报文,其中,建链报文中携带终端设备的网络信息以及目标服务器的网络信息;
检测模块704,还用于根据建链报文中目标服务器的网络信息,检测代理服务器700与目标服务器之间是否建立传输控制协议TCP隧道;
若否,则处理模块702建立与目标服务器之间的TCP隧道;
若是,则发送模块703通过TCP隧道向目标服务器发送报文,TCP隧道称为第一TCP隧道。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接收模块701接收来自终端设备的第一报文,具体包括:
接收模块701,具体用于通过保证比特速率GBR专用承载接收来自终端设备的第一报文,其中,GBR专用承载中报文的传输速率稳定。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GBR专用承载由第一网元与终端设备建立,其中,第一网元用于将GBR专用承载中传输的第一报文转发至代理服务器700。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网络信息映射关系还包括代理服务器700的IP地址、目标服务器的IP地址、代理服务器700的源端口号、目标服务器的目的端口号以及通信协议类型;
第二网络信息映射关系还包括代理服务器700的IP地址、目标服务器的IP地址、代理服务器700的源端口号、目标服务器的目的端口号以及通信协议类型。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GBR专用承载中传输的报文携带GBR专用承载的标识。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发送模块703通过第一传输控制协议TCP隧道向目标服务器发送第二报文之后,还包括:
接收模块701,还用于通过第一TCP隧道接收目标服务器发送的第四报文,其中,第四报文为目标服务器根据第二报文以及目标服务器中的第一网络信息映射关系生成得到,第四报文中携带目标服务器的网络信息和代理服务器700的网络信息;
发送模块703,还用于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五报文,其中,第五报文为代理服务器700根据第四报文生成得到,第五报文中携带终端设备的网络信息。
接下来,请参阅图8所示,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目标服务器800,包括:
接收模块801,用于通过第一传输控制协议TCP隧道接收代理服务器发送的第二报文,其中,代理服务器通过接收来自至少一个终端设备的至少一个第一报文以及第一网络信息映射关系生成第二报文,第一报文中携带终端设备的网络信息和目标服务器800的网络信息,第二报文中携带目标服务器800的网络信息和代理服务器的网络信息,第一TCP隧道与第一网络信息映射关系对应。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接收模块801通过第一传输控制协议TCP隧道接收代理服务器发送的第二报文之前,目标服务器800还包括处理模块802,
处理模块802,用于当代理服务器根据第一报文检测第一TCP隧道的剩余带宽小于或等于第一报文需要的带宽时,代理服务器与处理模块802建立第二TCP隧道,其中第二TCP隧道与第二网络信息映射关系对应,第二网络信息映射关系与第一网络信息映射关系不一致;
接收模块801,还用于器通过第二TCP隧道接收代理服务器发送的第三报文,其中,代理服务器根据第一报文以及第二网络信息映射关系生成第三报文,第三报文中携带目标服务器800的网络信息和代理服务器的网络信息。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接收模块801通过第一传输控制协议TCP隧道接收代理服务器发送的第二报文之前,还包括:
接收模块801,还用于当代理服务器根据第一报文检测第一TCP隧道的剩余带宽大于第一报文需要的带宽时,接收模块801通过第一传输控制协议TCP隧道接收代理服务器发送的第二报文。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网络信息映射关系还包括代理服务器的IP地址、目标服务器800的IP地址、代理服务器的源端口号、目标服务器800的目的端口号以及通信协议类型;
第二网络信息映射关系还包括代理服务器的IP地址、目标服务器800的IP地址、代理服务器的源端口号、目标服务器800的目的端口号以及通信协议类型。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接收模块801通过第一传输控制协议TCP隧道接收代理服务器发送的第二报文之后,目标服务器800还包括发送模块803,
处理模块802,还用于根据第二报文以及目标服务器800中的第一网络信息映射关系生成得到第四报文,其中,第四报文中携带目标服务器800的网络信息和代理服务器的网络信息;
发送模块803,用于通过第一TCP隧道向代理服务器发送第四报文,以使得代理服务器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五报文,其中,第五报文为代理服务器根据第四报文生成得到,第五报文中携带终端设备的网络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装置各模块/单元之间的信息交互、执行过程等内容,由于与本申请方法实施例基于同一构思,其带来的技术效果与本申请方法实施例相同,具体内容可参见本申请前述所示的方法实施例中的叙述,此处不再赘述。
上面从模块化功能实体的角度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代理服务器以及目标服务器进行描述,下面从硬件处理的角度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代理服务器以及目标服务器进行描述。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通信装置的硬件结构一个示意图。如图9所示,该通信装置可以包括:
该通信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901,通信线路907,存储器903以及至少一个通信接口904。
处理器901可以是一个通用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微处理器,特定应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服务器IC),或一个或多个用于控制本申请方案程序执行的集成电路。
通信线路907可包括一通路,在上述组件之间传送信息。
通信接口904,使用任何收发器一类的装置,用于与其他装置或通信网络通信,如以太网等。
存储器903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或可存储静态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静态存储装置,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或者可存储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动态存储装置,存储器可以是独立存在,通过通信线路907与处理器相连接。存储器也可以和处理器集成在一起。
其中,存储器903用于存储执行本申请方案的计算机执行指令,并由处理器901来控制执行。处理器901用于执行存储器903中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从而实现本申请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报文传输的方法。
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中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也可以称之为应用程序代码,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在具体实现中,作为一种实施例,通信装置可以包括多个处理器,例如图9中的处理器901和处理器902。这些处理器中的每一个可以是一个单核(single-CPU)处理器,也可以是一个多核(multi-CPU)处理器。这里的处理器可以指一个或多个装置、电路、和/或用于处理数据(例如计算机程序指令)的处理核。
在具体实现中,作为一种实施例,通信装置还可以包括输出装置905和输入装置906。输出装置905和处理器901通信,可以以多种方式来显示信息。输入装置906和处理器901通信,可以以多种方式接收用户的输入。例如,输入装置906可以是鼠标、触摸屏装置或传感装置等。
上述的通信装置可以是一个通用装置或者是一个专用装置。在具体实现中,通信装置可以是台式机、便携式电脑、网络服务器、无线终端装置、嵌入式装置或有图9中类似结构的装置。本申请实施例不限定通信装置的类型。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内容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模块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模块,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模块。在本申请中出现的对步骤进行的命名或者编号,并不意味着必须按照命名或者编号所指示的时间/逻辑先后顺序执行方法流程中的步骤,已经命名或者编号的流程步骤可以根据要实现的技术目的变更执行次序,只要能达到相同或者相类似的技术效果即可。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所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7)
1.一种报文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代理服务器接收来自至少一个终端设备的至少一个第一报文,其中,所述第一报文中携带所述终端设备的网络信息和目标服务器的网络信息;
所述代理服务器根据所述第一报文以及第一网络信息映射关系生成第二报文,其中,所述第二报文中携带所述目标服务器的网络信息和所述代理服务器的网络信息;
所述代理服务器通过第一传输控制协议TCP隧道向所述目标服务器发送所述第二报文,其中,所述第一TCP隧道与所述第一网络信息映射关系对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代理服务器接收来自至少一个终端设备的至少一个第一报文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代理服务器根据所述第一报文检测所述第一TCP隧道的剩余带宽是否大于所述第一报文需要的带宽;
若小于或等于,则所述代理服务器与所述目标服务器建立第二TCP隧道,其中所述第二TCP隧道与第二网络信息映射关系对应,所述第二网络信息映射关系与所述第一网络信息映射关系不一致;
所述代理服务器根据所述第一报文以及所述第二网络信息映射关系生成第三报文,其中,所述第三报文中携带所述目标服务器的网络信息和所述代理服务器的网络信息;
所述代理服务器通过所述第二TCP隧道向所述目标服务器发送所述第三报文。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代理服务器根据所述第一报文检测所述第一TCP隧道的剩余带宽是否大于所述第一报文需要的带宽,具体包括:
所述代理服务器根据所述第一报文的业务类型标识,检测所述第一TCP隧道的剩余带宽是否大于所述第一报文需要的带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代理服务器根据所述第一报文的业务类型标识,检测所述第一TCP隧道的剩余带宽是否大于所述第一报文需要的带宽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大于,则所述代理服务器根据所述第一报文以及所述第一网络信息映射关系生成所述第二报文,其中,所述第二报文中携带所述目标服务器的网络信息和所述代理服务器的网络信息;
所述代理服务器通过所述第一传输控制协议TCP隧道向所述目标服务器发送所述第二报文,其中,所述第一TCP隧道与所述第一网络信息映射关系对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代理服务器接收来自所述终端设备的至少一个所述第一报文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代理服务器接收来自所述终端设备的建链报文,其中,所述建链报文中携带所述终端设备的网络信息以及所述目标服务器的网络信息;
所述代理服务器根据所述建链报文中所述目标服务器的网络信息,检测所述代理服务器与所述目标服务器之间是否建立传输控制协议TCP隧道;
若否,则所述代理服务器建立与所述目标服务器之间的所述TCP隧道;
若是,则所述代理服务器通过所述TCP隧道向所述目标服务器发送报文,所述TCP隧道称为所述第一TCP隧道。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代理服务器接收来自所述终端设备的所述第一报文,具体包括:
所述代理服务器通过保证比特速率GBR专用承载接收来自所述终端设备的所述第一报文,其中,所述GBR专用承载中报文的传输速率稳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GBR专用承载由第一网元与所述终端设备建立,其中,所述第一网元用于将所述GBR专用承载中传输的所述第一报文转发至所述代理服务器。
8.根据权利要求2-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网络信息映射关系还包括所述代理服务器的IP地址、所述目标服务器的IP地址、所述代理服务器的源端口号、所述目标服务器的目的端口号以及通信协议类型;
所述第二网络信息映射关系还包括所述代理服务器的IP地址、所述目标服务器的IP地址、所述代理服务器的源端口号、所述目标服务器的目的端口号以及通信协议类型。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GBR专用承载中传输的报文携带所述GBR专用承载的标识。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代理服务器通过所述第一传输控制协议TCP隧道向所述目标服务器发送所述第二报文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代理服务器通过所述第一TCP隧道接收所述目标服务器发送的第四报文,其中,所述第四报文为所述目标服务器根据所述第二报文以及所述目标服务器中的所述第一网络信息映射关系生成得到,所述第四报文中携带所述目标服务器的网络信息和所述代理服务器的网络信息;
所述代理服务器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第五报文,其中,所述第五报文为所述代理服务器根据所述第四报文生成得到,所述第五报文中携带所述终端设备的网络信息。
11.一种报文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目标服务器通过第一传输控制协议TCP隧道接收代理服务器发送的第二报文,其中,所述代理服务器根据来自至少一个终端设备的至少一个第一报文以及第一网络信息映射关系生成所述第二报文,所述第一报文中携带所述终端设备的网络信息和所述目标服务器的网络信息,所述第二报文中携带目标服务器的网络信息和所述代理服务器的网络信息,所述第一TCP隧道与所述第一网络信息映射关系对应。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服务器通过所述第一传输控制协议TCP隧道接收所述代理服务器发送的所述第二报文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代理服务器根据所述第一报文检测所述第一TCP隧道的剩余带宽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报文需要的带宽时,所述代理服务器与所述目标服务器建立第二TCP隧道,其中所述第二TCP隧道与第二网络信息映射关系对应,所述第二网络信息映射关系与所述第一网络信息映射关系不一致;
所述目标服务器通过所述第二TCP隧道接收所述代理服务器发送的第三报文,其中,所述代理服务器根据所述第一报文以及所述第二网络信息映射关系生成所述第三报文,所述第三报文中携带所述目标服务器的网络信息和所述代理服务器的网络信息。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服务器通过所述第一传输控制协议TCP隧道接收所述代理服务器发送的所述第二报文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代理服务器根据所述第一报文检测所述第一TCP隧道的剩余带宽大于所述第一报文需要的带宽时;
则所述目标服务器通过所述第一传输控制协议TCP隧道接收所述代理服务器发送的所述第二报文。
14.根据权利要求12-1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网络信息映射关系还包括所述代理服务器的IP地址、所述目标服务器的IP地址、所述代理服务器的源端口号、所述目标服务器的目的端口号以及通信协议类型;
所述第二网络信息映射关系还包括所述代理服务器的IP地址、所述目标服务器的IP地址、所述代理服务器的源端口号、所述目标服务器的目的端口号以及通信协议类型。
15.根据权利要求11-1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服务器通过所述第一传输控制协议TCP隧道接收所述代理服务器发送的所述第二报文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目标服务器根据所述第二报文以及所述目标服务器中的所述第一网络信息映射关系生成得到第四报文,其中,所述第四报文中携带所述目标服务器的网络信息和所述代理服务器的网络信息;
所述目标服务器通过所述第一TCP隧道向所述代理服务器发送所述第四报文,以使得所述代理服务器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第五报文,其中,所述第五报文为所述代理服务器根据所述第四报文生成得到,所述第五报文中携带所述终端设备的网络信息。
16.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所述处理器与存储器耦合;
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或指令;
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或指令,以使得所述装置执行如权利要求1-1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7.一种可读存储介质,包括程序或指令,当所述程序或指令在通信装置上运行时,使得所述同行装置执行如权利要求1-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434968.8A CN111988212B (zh) | 2019-05-23 | 2019-05-23 | 一种报文传输方法以及相关装置 |
PCT/CN2020/083114 WO2020233249A1 (zh) | 2019-05-23 | 2020-04-03 | 一种报文传输方法以及相关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434968.8A CN111988212B (zh) | 2019-05-23 | 2019-05-23 | 一种报文传输方法以及相关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988212A true CN111988212A (zh) | 2020-11-24 |
CN111988212B CN111988212B (zh) | 2021-10-22 |
Family
ID=734374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10434968.8A Active CN111988212B (zh) | 2019-05-23 | 2019-05-23 | 一种报文传输方法以及相关装置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1988212B (zh) |
WO (1) | WO2020233249A1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301968A (zh) * | 2021-12-31 | 2022-04-08 | 苏州科达特种视讯有限公司 | 服务端的访问方法、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 |
CN114979964A (zh) * | 2021-02-26 | 2022-08-30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630292A (zh) * | 2021-09-29 | 2022-06-14 | 亚信科技(中国)有限公司 | 一种消息转发的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CN114143771B (zh) * | 2021-11-25 | 2024-02-27 | 京信网络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 数据传输方法、系统、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
CN114363311B (zh) * | 2021-12-22 | 2024-04-12 | 广西交控智维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道岔智能运维监测系统仿真工具的报文上报方法及系统 |
CN115774601B (zh) * | 2022-12-30 | 2024-09-27 | 天翼云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虚拟机热升级的方法及装置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340338A (zh) * | 2008-08-07 | 2009-01-07 |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 一种用于移动互联网的业务流管理方法 |
CN101534302A (zh) * | 2009-04-16 | 2009-09-16 |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提供tcp服务的方法、系统和相关装置 |
CN102946450A (zh) * | 2012-12-06 | 2013-02-27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苏州研究院 | 树形泛在网络中资源受限节点的地址分配方法 |
CN107294711A (zh) * | 2017-07-11 | 2017-10-24 | 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vxlan技术的电力信息内网报文加密发布方法 |
CN109600293A (zh) * | 2018-12-24 | 2019-04-09 | 青岛海信电子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gre隧道建立方法及系统 |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8799504B2 (en) * | 2010-07-02 | 2014-08-05 | Netgear, Inc. | System and method of TCP tunneling |
CN102438273B (zh) * | 2011-12-28 | 2014-10-08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集群网元间ip通信方法及相关装置和通信系统 |
CN109120540B (zh) * | 2017-06-23 | 2021-09-14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传输报文的方法、代理服务器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
2019
- 2019-05-23 CN CN201910434968.8A patent/CN111988212B/zh active Active
-
2020
- 2020-04-03 WO PCT/CN2020/083114 patent/WO2020233249A1/zh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340338A (zh) * | 2008-08-07 | 2009-01-07 |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 一种用于移动互联网的业务流管理方法 |
CN101534302A (zh) * | 2009-04-16 | 2009-09-16 |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提供tcp服务的方法、系统和相关装置 |
CN102946450A (zh) * | 2012-12-06 | 2013-02-27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苏州研究院 | 树形泛在网络中资源受限节点的地址分配方法 |
CN107294711A (zh) * | 2017-07-11 | 2017-10-24 | 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vxlan技术的电力信息内网报文加密发布方法 |
CN109600293A (zh) * | 2018-12-24 | 2019-04-09 | 青岛海信电子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gre隧道建立方法及系统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979964A (zh) * | 2021-02-26 | 2022-08-30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
CN114979964B (zh) * | 2021-02-26 | 2023-04-04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
CN114301968A (zh) * | 2021-12-31 | 2022-04-08 | 苏州科达特种视讯有限公司 | 服务端的访问方法、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 |
CN114301968B (zh) * | 2021-12-31 | 2024-03-08 | 苏州科达特种视讯有限公司 | 服务端的访问方法、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20233249A1 (zh) | 2020-11-26 |
CN111988212B (zh) | 2021-10-2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1988212B (zh) | 一种报文传输方法以及相关装置 | |
KR102389683B1 (ko) | 통신 방법 및 통신 장치 | |
US11510131B2 (en) | Configuration method,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 |
EP3718335B1 (en) | Methods and network nodes of packet aggregation in a session management function, smf. | |
JP6568270B2 (ja) | サービス層サウスバウンドインターフェースおよびサービスの質 | |
US9942748B2 (en) | Service provisioning system and method, and mobile edge application server and support node | |
EP3565196B1 (en) | Flow control method and apparatus | |
EP4191951A1 (en) | Session processing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 |
US10511640B2 (en) | Providing cellular-specific transport layer service by way of cell-site proxying in a network environment | |
CN111698755B (zh) | 基于ursp规则的应用数据路由方法及用户设备 | |
EP4106482A1 (en) |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 |
EP3585009B1 (en) |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 device | |
US10827003B2 (en) | Application data migration method and network device | |
JP7192140B2 (ja) | ポリシー管理方法及び装置 | |
WO2017008701A1 (zh) |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用户设备 | |
US20170099229A1 (en) | Relay device and relay method | |
CN112135329B (zh) | 参数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 |
CN111373834B (zh) | 用于建立数据无线承载的客户端设备、接入网设备、方法及计算机程序 | |
WO2015096734A1 (zh) | 一种业务数据的下行传输方法及分组数据网关 | |
CN111491370A (zh) | 一种通信方法、网元、系统及存储介质 | |
JP2016076808A (ja) | 中継装置、及びセッション開放制御方法 | |
EP4297352A1 (en) |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 |
WO2023011006A1 (zh) | 一种通信方法、装置及设备 | |
US11197191B2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user data under congestion contro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 |
US10693794B2 (en) | Service processing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