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987481A - 一种反射阵列天线及其设计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反射阵列天线及其设计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987481A
CN111987481A CN202010847101.8A CN202010847101A CN111987481A CN 111987481 A CN111987481 A CN 111987481A CN 202010847101 A CN202010847101 A CN 202010847101A CN 111987481 A CN111987481 A CN 11198748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rray element
array
ith
coordinate
refl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847101.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雪
刘鹏
陈博
王宏建
易敏
刘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tional Space Science Center of CAS
Original Assignee
National Space Science Center of CA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tional Space Science Center of CAS filed Critical National Space Science Center of CAS
Priority to CN202010847101.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987481A/zh
Publication of CN11198748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98748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9/00Combinations of primary active antenna elements and units with secondary devices, e.g. with quasi-optical devices, for giving the antenna a desired directional characteristic
    • H01Q19/10Combinations of primary active antenna elements and units with secondary devices, e.g. with quasi-optical devices, for giving the antenna a desired directional characteristic using reflecting surfaces
    • H01Q19/18Combinations of primary active antenna elements and units with secondary devices, e.g. with quasi-optical devices, for giving the antenna a desired directional characteristic using reflecting surface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reflecting surfac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21/00Antenna arrays or systems
    • H01Q21/24Combinations of antenna units polarised in different directions for transmitting or receiving circularly and elliptically polarised waves or waves linearly polarised in any direct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3/00Arrangements for changing or varying the orientation or the shape of the directional pattern of the waves radiated from an antenna or antenna system
    • H01Q3/26Arrangements for changing or varying the orientation or the shape of the directional pattern of the waves radiated from an antenna or antenna system varying the relative phase or relative amplitude of energisation between two or more active radiating elements; varying the distribution of energy across a radiating aperture
    • H01Q3/30Arrangements for changing or varying the orientation or the shape of the directional pattern of the waves radiated from an antenna or antenna system varying the relative phase or relative amplitude of energisation between two or more active radiating elements; varying the distribution of energy across a radiating aperture varying the relative phase between the radiating elements of an array
    • H01Q3/34Arrangements for changing or varying the orientation or the shape of the directional pattern of the waves radiated from an antenna or antenna system varying the relative phase or relative amplitude of energisation between two or more active radiating elements; varying the distribution of energy across a radiating aperture varying the relative phase between the radiating elements of an array by electrical means

Landscapes

  • Aerials With Secondary Devices (AREA)
  • Variable-Direction Aerials And Aerial Array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反射阵列天线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反射阵列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阵列天线包括:馈源(3)和反射阵列;所述反射阵列包括多个呈等间隔周期排列的阵元;每个阵元的高度可调节,使各个阵元的高度呈不规则地增加或减小,且各个阵元的上端面处于不同平面上。

Description

一种反射阵列天线及其设计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反射阵天线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反射阵列天线及其设计方法。
背景技术
反射阵列天线一般包括:馈源和反射阵列。其中,馈源可采用任意天线形式,馈源辐射的电磁波照射在反射阵列上,经过反射阵列反射后,在反射阵列的口面上,形成不同的幅度和相位分布。反射阵列天线可以类比抛物面天线,即馈源的摆放位置应位于反射阵的“焦点”或“焦线”上。
反射阵与抛物面天线均包括馈源和阵面。可以理解为反射阵的阵面替代了抛物面,反射阵的馈源与抛物面天线的馈源一样位于抛物面的焦点或焦线上。
虽然,抛物面天线可以形成高增益的波束,但是,抛物面天线的体积太大,不利于小型化。反射阵列天线相比于抛物面天线,可以降低天线的剖面,还可以利用折叠、可展开的方式,便于天线的小型化设计。
现有的反射阵列天线中的反射阵列主要通过调节阵元自身的尺寸,或调节介质材料层的介电常数来实现波束的赋形,波束扫描、波束重构以及多波束;传统的反射阵天线的口面相位分布不易改变,口面相位改变代价很大。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反射阵列天线,通过调节阵元高度与位置,简易实现了口面相位的改变,从而更便于实现波束赋性、扫描及多波束的性能。
所述反射阵列天线包括:馈源和反射阵列;所述反射阵列包括多个呈等间隔周期排列的阵元;每个阵元的高度可调节,使各个阵元的高度呈不规则地增加或减小,且各个阵元的上端面处于不同平面上。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之一,所述阵元为柱状结构或立方体结构,其表面为矩形、方形或圆形的辐射结构,所述阵元包括:薄片结构和阵元位置控制层;薄片结构位于阵元位置控制层之上,且贴合在阵元位置控制层的顶部表面;
其中,阵元位置控制层为柱状结构或立方体结构的高度可控材料层,采用电压控制、磁控制或温度控制方式,控制每个阵元中的薄片结构在三维坐标系XYZ中的Z方向的坐标,从而改变每个阵元的高度。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之一,所述薄片结构上刻蚀不同形状的薄片;薄片结构(1)为薄金属片或微带贴片。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之一,所述馈源和反射阵列的组成形式为正馈或偏馈。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之一,所述阵元位置控制层内设置微电机,每个阵元上的薄片结构布设在该微电机上,利用可编程芯片控制每个微电机,从而控制每个阵元的上升高度和下降高度,每个阵元的高度调节范围为-λ~λ;其中,λ为电磁波的波长。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反射阵天线的设计方法,所述设计方法包括:
步骤1)根据焦距、天线口面尺寸和阵列单元数量N,设置反射阵列的平面排布方式为等间距周期排列,并根据设置的平面排布方试,建立三维坐标系XYZ,获得第i个阵元的中心坐标(xi,yi,zi);其中,i=1,2,…,N;xi为每个阵元在x轴方向上的位移;yi为每个阵元在y轴方向上的位移;zi为每个阵元的高度;
步骤2)根据第i个阵元的中心坐标(xi,yi,zi);计算反射阵表面的相位分布:
φ(xi,yi,zi)=-k0sinθ0cosφ0xi-k0sinθ0sinφ0yi-k0cosθ0zi (1)
其中,φ(xi,yi,zi)为反射阵表面相位分布;sinθ0为波束指向在θ0的正弦值;cosθ0为波束指向在θ0的余弦值;sinφ0为波束指向在φ0的正弦值;cosφ0为波束指向在φ0的余弦值;k0为真空中的传播常数;波束指向为(θ0,φ0);(xi,yi,zi)为第i个阵元的中心坐标;
步骤3)计算第i个阵元的入射场的相位M:
M=-k0di (2)
其中,
Figure BDA0002643439480000021
其中,(xf,yf,zf)为馈源的相位中心坐标;
步骤4)计算第i个阵元所需要引入的相移:
Figure BDA0002643439480000031
其中,
Figure BDA0002643439480000032
为第i个阵元所需要引入的相移;其中,
Figure BDA0002643439480000033
为初始相位;
步骤5)采用HFSS仿真软件,计算第i个阵元的反射相位phi,将计算得到的phi与步骤4)计算得到的
Figure BDA0002643439480000034
作差,根据该差值,计算第i个新的阵元的中心坐标;
步骤6)将第i个新阵元的中心坐标重复步骤2)-5),进行多次迭代,直至该差值小于Δ;其中,Δ为一个已知常量;判断是否调整第i个阵元在Z方向上的坐标,获得第i个新的阵元的中心坐标;
步骤7)重复步骤2)-6),得到N个阵元,并按照步骤1)设置的平面排布方式组成反射阵列,并与馈源按照正馈或反馈的方式组合,形成反射阵列天线。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之一,所述步骤6)Z中,判断是否调整第i个阵元在Z方向上的坐标,获得第i个新的阵元的中心坐标;具体为:
如果该差值大于预先设定的阈值,则需要分别增加或减小第i个阵元在Z方向上的坐标,获得第i个新的阵元的中心坐标;
如果该差值小于或等于预先设定的阈值,则不需要调整第i个阵元在Z方向上的坐标。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的反射阵列天线通过控制每个阵元在X、Y、Z方向上的坐标,改变了每个阵元的相移,从而形成不同的相位差,更易于实现反射阵天线波束的赋形,波束扫描、波束重构以及多波束。同时对比相控阵天线需要每个阵元设计收发组件,本发明仅需要调整每个阵元的高度,就可实现波束扫描,降低了天线的加工制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种反射阵列天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一种反射阵列天线的一个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3是本发明的一种反射阵列天线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薄片结构 2、阵元位置控制层
3、馈源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
如图1和2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反射阵列天线,通过调整阵元的位置,使各个阵元处于不同的物理平面上,来实现相位调节,从而实现波束赋形、波束扫描、波束重构及多波束。对于传统反射阵天线,当工作频率偏离预先设定的中心频率时,各个阵元之间的相位差在不同的频率上会不同,从而限制传统反射阵天线的带宽,通过本发明设计的反射阵列天线,可以改变阵元间的相差,使不同阵元在不同工作频率上的相位差一致,从而展宽的反射阵列的工作频带,还可以应用于相控阵天线的设计。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反射阵列天线,所述反射阵列天线包括:馈源3和反射阵列;其中,馈源3和反射阵列采用正馈组成形式,即馈源3位于反射阵列的上方,所述反射阵列包括多个呈等间隔周期排列的阵元;每个阵元的高度可调节,使各个阵元的高度呈不规则地增加或减小,且各个阵元的上端面处于不同平面上。
其中,所述阵元为柱状结构,其表面为圆形的辐射结构,所述阵元包括:薄片结构1和阵元位置控制层2;薄片结构1位于阵元位置控制层2之上,且贴合在阵元位置控制层2的顶部表面;
其中,阵元位置控制层2为柱状结构或立方体结构的高度可控材料层,采用电压控制、磁控制或温度控制方式,控制每个阵元中的薄片结构在三维坐标系XYZ中的Z方向上的坐标,从而控制每个阵元的上升高度和下降高度,每个阵元的高度调节范围为-λ-λ;其中,λ为电磁波的波长;定义上升高度为正,下降高度为负;对每个阵元进行移相,形成不同的相位差,达到整个反射阵列天线实现波束赋形、波束扫描、波束重构和多波束。
在其他具体实施例中,对每个阵元中的薄片结构,除了控制Z方向上的坐标外,还需要控制X和Y方向上的坐标,从而改变阵元的整个尺寸,进而获得非等间隔周期排列的反射阵列。
其中,所述薄片结构1上刻蚀不同形状的、具有移相功能的薄片;薄片结构1为薄金属片或微带贴片。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薄片结构1为刻蚀四臂螺旋结构的微带贴片。
其中,所述馈源3和反射阵列的组成模式为正馈或偏馈。
其中,所述阵元位置控制层2内设置微电机,每个阵元上的薄片结构布设在该微电机上,通过微电机控制每个阵元的上升高度和下降高度,每个阵元的高度调节范围为-λ-λ;其中,λ为电磁波的波长;从而控制每个阵元中的薄片结构Z方向上的坐标,对每个阵元进行移相,形成不同的相位差,达到整个反射阵列天线实现波束赋形、波束扫描、波束重构和多波束。其中,控制每个阵元的上升高度和下降高度,就是控制薄片结构的上升高度和下降高度,从而使各个薄片结构处于不同平面。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反射阵天线的设计方法,所述设计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根据焦距值、天线口面尺寸和阵列单元数量N,设置反射阵列的平面排布方式为等间隔周期排列,并根据设置的平面排布方试,建立三维坐标系XYZ,获得第i个阵元的中心坐标(xi,yi,zi);其中,i=1,2,…,N;xi为每个阵元在x轴方向上的位移;yi为每个阵元在y轴方向上的位移;zi为每个阵元的高度;
步骤2)根据第i个阵元的中心坐标(xi,yi,zi);计算反射阵表面的相位分布:
φ(xi,yi,zi)=-k0sinθ0cosφ0xi-k0sinθ0sinφ0yi-k0cosθ0zi (1)
其中,φ(xi,yi,zi)为反射阵表面相位分布;sinθ0为波束指向在θ0的正弦值;cosθ0为波束指向在θ0的余弦值;sinφ0为波束指向在φ0的正弦值;cosφ0为波束指向在φ0的余弦值;k0为真空中的传播常数;波束指向为(θ0,φ0);(xi,yi,zi)为第i个阵元的中心坐标;
步骤3)计算第i个阵元的入射场的相位M:
M=-k0di (2)
其中,
Figure BDA0002643439480000051
其中,(xf,yf,zf)为馈源的相位中心坐标;
步骤4)计算第i个阵元所需要引入的相移:
Figure BDA0002643439480000052
其中,
Figure BDA0002643439480000053
为第i个阵元所需要引入的相移;其中,
Figure BDA0002643439480000054
为初始相位;
步骤5)采用HFSS仿真软件,计算第i个阵元的反射相位phi,将计算得到的phi与步骤4)计算得到的
Figure BDA0002643439480000061
作差,根据该差值,计算第i个新的阵元的中心坐标;
具体地,所述步骤6)中,判断是否调整第i个阵元在Z方向上的坐标,获得第i个新的阵元的中心坐标;具体为:
如果该差值大于预先设定的阈值,则需要分别增加或减小第i个阵元在Z方向上的坐标,获得第i个新的阵元的中心坐标;
如果该差值小于或等于预先设定的阈值,则不需要调整第i个阵元在Z方向上的坐标。
步骤6)将第i个新阵元的中心坐标重复步骤2)-5),进行多次迭代,直至该差值小于Δ;其中,Δ为一个已知常量;判断是否调整第i个阵元在Z方向上的坐标,获得第i个新的阵元的中心坐标;
步骤7)重复步骤2)-6),得到N个阵元,并按照步骤1)设置的平面排布方式组成反射阵列,并与馈源按照正馈或反馈的方式组合,形成反射阵列天线。
实施例2.
如图2和3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反射阵列天线,所述反射阵列天线包括:馈源3和反射阵列;其中,馈源3和反射阵列采用正馈组成形式,即馈源3位于反射阵列的上方,所述反射阵列包括多个呈等间隔周期排列的阵元;每个阵元的高度可调节,使各个阵元的高度呈不规则地增加或减小,且各个阵元的上端面处于不同平面上。
其中,所述阵元为立方体结构,其表面为矩形的辐射结构,所述阵元包括:薄片结构1和阵元位置控制层2;薄片结构1位于阵元位置控制层2之上,且贴合在阵元位置控制层2的顶部表面;
其中,阵元位置控制层2为立方体结构,在其内设置超声波电机,采用电压控制方式,控制每个阵元中的薄片结构在三维坐标系XYZ中的Z方向上的坐标,从而控制每个阵元的上升高度和下降高度,每个阵元的高度调节范围为-λ-λ;其中,λ为电磁波的波长;定义上升高度为正,下降高度为负;对每个阵元进行移相,形成不同的相位差,达到整个反射阵列天线实现波束赋形、波束扫描、波束重构和多波束。
在其他具体实施例中,将每个薄片结构1作为一个阵元,多个薄片结构1设置一个阵元位置控制层上,并通过为每个薄片结构1单独设置一个超声波电机,用于控制每个阵元的高度,对每个阵元进行移相,形成不同的相位差,达到整个反射阵列天线实现波束赋形、波束扫描、波束重构和多波束。
其中,所述薄片结构1上刻蚀不同形状的、具有移相功能的薄片;薄片结构为薄金属片。
其中,所述馈源3和反射阵列的组成形式为正馈或偏馈。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反射阵天线的设计方法,所述设计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根据焦距值、天线口面尺寸和阵列单元数量N,设置反射阵列的平面排布方式,并根据设置的平面排布方试,建立三维坐标系XYZ,获得第i个阵元的中心坐标(xi,yi,zi);其中,i=1,2,…,N;xi为每个阵元在x轴方向上的位移;yi为每个阵元在y轴方向上的位移;zi为每个阵元的高度;
步骤2)根据第i个阵元的中心坐标(xi,yi,zi);计算反射阵表面的相位分布:
φ(xi,yi,zi)=-k0sinθ0cosφ0xi-k0sinθ0sinφ0yi-k0cosθ0zi (1)
其中,φ(xi,yi,zi)为反射阵表面相位分布;sinθ0为波束指向在θ0的正弦值;cosθ0为波束指向在θ0的余弦值;sinφ0为波束指向在φ0的正弦值;cosφ0为波束指向在φ0的余弦值;k0为真空中的传播常数;波束指向为(θ0,φ0);(xi,yi,zi)为第i个阵元的中心坐标;
步骤3)计算第i个阵元的入射场的相位M:
M=-k0di (2)
其中,
Figure BDA0002643439480000071
其中,(xf,yf,zf)为馈源的相位中心坐标;
步骤4)计算第i个阵元所需要引入的相移:
Figure BDA0002643439480000072
其中,
Figure BDA0002643439480000073
为第i个阵元所需要引入的相移;其中,
Figure BDA0002643439480000074
为初始相位;
步骤5)采用HFSS仿真软件,计算第i个阵元的反射相位phi,将计算得到的phi与步骤4)计算得到的
Figure BDA0002643439480000075
作差,根据该差值,计算第i个新的阵元的中心坐标;
具体地,所述步骤6)中,判断是否调整第i个阵元在Z方向上的坐标,获得第i个新的阵元的中心坐标;具体为:
如果该差值大于预先设定的阈值,则需要分别增加或减小第i个阵元在Z方向上的坐标,获得第i个新的阵元的中心坐标;
如果该差值小于或等于预先设定的阈值,则不需要调整第i个阵元在Z方向上的坐标。
步骤6)将第i个新阵元的中心坐标重复步骤2)-5),进行多次迭代,直至该差值小于Δ;其中,Δ为一个已知常量;判断是否调整第i个阵元在Z方向上的坐标,获得第i个新的阵元的中心坐标;
步骤7)重复步骤2)-6),得到N个阵元,并按照步骤1)设置的平面排布方式组成反射阵列,并与馈源按照正馈或反馈的方式组合,形成反射阵列天线。
在其他具体实施例中,采用本发明的设计方法还可以设计成透射阵天线。
最后所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都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Claims (7)

1.一种反射阵列天线,所述反射阵列天线包括:馈源(3)和反射阵列;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阵列包括多个呈等间隔周期排列的阵元;每个阵元的高度可调节,使各个阵元的高度呈不规则地增加或减小,且各个阵元的上端面处于不同平面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射阵列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阵元为柱状结构或立方体结构,其表面为矩形、方形或圆形的辐射结构,所述阵元包括:薄片结构(1)和阵元位置控制层(2);薄片结构(1)位于阵元位置控制层(2)之上,且贴合在阵元位置控制层(2)的顶部表面;
其中,阵元位置控制层(2)为柱状结构或立方体结构的高度可控材料层,采用电压控制、磁控制或温度控制方式,控制每个阵元中的薄片结构(1)在三维坐标系XYZ中的Z方向的坐标,从而改变每个阵元的高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反射阵列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薄片结构(1)上刻蚀不同形状的薄片;薄片结构(1)为薄金属片或微带贴片。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射阵列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馈源(3)和反射阵列的组成形式为正馈或偏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射阵列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阵元位置控制层(2)内设置微电机,每个阵元上的薄片结构布设在该微电机上,利用可编程芯片控制每个微电机,从而控制每个阵元的上升高度和下降高度,每个阵元的高度调节范围为-λ~λ;其中,λ为电磁波的波长。
6.一种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反射阵天线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设计方法包括:
步骤1)根据焦距、天线口面尺寸和阵列单元数量N,设置反射阵列的平面排布方式为等间隔周期排列,并根据设置的平面排布方试,建立三维坐标系XYZ,获得第i个阵元的中心坐标(xi,yi,zi);其中,i=1,2,...,N;xi为每个阵元在x轴方向上的位移;yi为每个阵元在y轴方向上的位移;zi为每个阵元的高度;
步骤2)根据第i个阵元的中心坐标(xi,yi,zi);计算反射阵表面的相位分布:
φ(xi,yi,zi)=-k0sinθ0cosφ0xi-k0sinθ0sinφ0yi-k0cosθ0zi (1)
其中,φ(xi,yi,zi)为反射阵表面相位分布;sinθ0为波束指向在θ0的正弦值;cosθ0为波束指向在θ0的余弦值;sinφ0为波束指向在φ0的正弦值;cosφ0为波束指向在φ0的余弦值;k0为真空中的传播常数;波束指向为(θ0,φ0);(xi,yi,zi)为第i个阵元的中心坐标;
步骤3)计算第i个阵元的入射场的相位M:
M=-k0di (2)
其中,
Figure FDA0002643439470000021
其中,(xf,yf,zf)为馈源的相位中心坐标;
步骤4)计算第i个阵元所需要引入的相移:
Figure FDA0002643439470000022
其中,φi R为第i个阵元所需要引入的相移;其中,
Figure FDA0002643439470000023
为初始相位;
步骤5)采用HFSS仿真软件,计算第i个阵元的反射相位phi,将计算得到的phi与步骤4)计算得到的φi R作差,根据该差值,计算第i个新的阵元的中心坐标;
步骤6)将第i个新阵元的中心坐标重复步骤2)-5),进行多次迭代,直至该差值小于Δ;其中,Δ为一个已知常量;判断是否调整第i个阵元在Z方向上的坐标,获得第i个新的阵元的中心坐标;
步骤7)重复步骤2)-6),得到N个阵元,并按照步骤1)设置的平面排布方式组成反射阵列,并与馈源按照正馈或反馈的方式组合,形成反射阵列天线。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反射阵天线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6)中,判断是否调整第i个阵元在Z方向上的坐标,获得第i个新的阵元的中心坐标;具体为:
如果该差值大于预先设定的阈值,则需要分别增加或减小第i个阵元在Z方向上的坐标,获得第i个新的阵元的中心坐标;
如果该差值小于或等于预先设定的阈值,则不需要调整第i个阵元在Z方向上的坐标。
CN202010847101.8A 2020-08-21 2020-08-21 一种反射阵列天线及其设计方法 Pending CN11198748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847101.8A CN111987481A (zh) 2020-08-21 2020-08-21 一种反射阵列天线及其设计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847101.8A CN111987481A (zh) 2020-08-21 2020-08-21 一种反射阵列天线及其设计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987481A true CN111987481A (zh) 2020-11-24

Family

ID=734438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847101.8A Pending CN111987481A (zh) 2020-08-21 2020-08-21 一种反射阵列天线及其设计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987481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328251A (zh) * 2021-05-31 2021-08-31 贵州大学 一种高度可调节的可重构反射阵天线结构及设计方法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M497349U (zh) * 2014-08-08 2015-03-11 Hsi-Tseng Chou 應用於12g到18g赫茲之高增益聚焦反射陣列天線
US20150229032A1 (en) * 2012-11-09 2015-08-13 Kuang-Chi Innovative Technology Ltd. Reflective array surface and reflective array antenna
CN105261840A (zh) * 2015-11-18 2016-01-20 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 一种单元蜂窝状排列的微带反射阵列天线
CN108711679A (zh) * 2018-04-13 2018-10-26 南京邮电大学 一种可调谐液体平面反射阵列天线
CN208460991U (zh) * 2018-04-24 2019-02-01 南京邮电大学 一种基于风车结构的平面反射阵列天线
CN110518366A (zh) * 2019-08-06 2019-11-29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基于3d打印技术的圆极化介质反射单元及反射阵天线
CN111326854A (zh) * 2020-04-09 2020-06-23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聚焦超表面反射阵列天线及其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50229032A1 (en) * 2012-11-09 2015-08-13 Kuang-Chi Innovative Technology Ltd. Reflective array surface and reflective array antenna
TWM497349U (zh) * 2014-08-08 2015-03-11 Hsi-Tseng Chou 應用於12g到18g赫茲之高增益聚焦反射陣列天線
CN105261840A (zh) * 2015-11-18 2016-01-20 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 一种单元蜂窝状排列的微带反射阵列天线
CN108711679A (zh) * 2018-04-13 2018-10-26 南京邮电大学 一种可调谐液体平面反射阵列天线
CN208460991U (zh) * 2018-04-24 2019-02-01 南京邮电大学 一种基于风车结构的平面反射阵列天线
CN110518366A (zh) * 2019-08-06 2019-11-29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基于3d打印技术的圆极化介质反射单元及反射阵天线
CN111326854A (zh) * 2020-04-09 2020-06-23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聚焦超表面反射阵列天线及其制备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 GIANVITTORIO等: "Reconfigurable patch antennas for steerable reflectarray applications", 《IEEE TRANSACTIONS ON ANTENNAS AND PROPAGATION》 *
XUE YANG等: "A Mechanically Reconfigurable Reflectarray With Slotted Patches of Tunable Height", 《IEEE ANTENNAS AND WIRELESS PROPAGATION LETTERS》 *
王轶豪等: "Ku波段新型双波束电控可重构反射阵天线", 《微波学报》 *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328251A (zh) * 2021-05-31 2021-08-31 贵州大学 一种高度可调节的可重构反射阵天线结构及设计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057380B2 (ja) 交差偏波補償を備えた反射器アレイアンテナおよびそのようなアンテナを製造するための方法
JP3143094B2 (ja) 成形されたビーム反射アレイのパターン帯域幅の改善方法およびアンテナビーム成形用反射器
Nayeri et al. Bandwidth improvement of reflectarray antennas using closely spaced elements
Fan et al. A novel PRAMC-based ultralow-profile transmitarray antenna by using ray tracing principle
CN105789877A (zh) 基于超表面的四波束微带透射阵天线及其设计方法
CN111817017B (zh) 一种基于阵列化微小位移控制的反射面天线
CN109346843B (zh) 一种空间一维扫描透镜天线的设计方法及波束扫描方法
CN112467399A (zh) 正馈激励多频点新型圆极化毫米波宽带平面反射阵列天线
US4477816A (en) Corrugated antenna feed horn with means for radiation pattern control
CN113013638A (zh) 一种宽带折叠式平面反射阵列天线
CN110011075B (zh) 一种高性能波束赋形天线及波束赋形方法
CN112736487B (zh) 一种采用锯齿形地板的微带反射阵列天线
CN111987481A (zh) 一种反射阵列天线及其设计方法
CN115117634A (zh) 透射超表面的高增益圆极化波束扫描天线
CN108808252B (zh) 基于超表面的格里高利天线
CN117039412A (zh) 一种使用阿基米德和正弦波混合曲线的宽带反射阵列天线
CN208820063U (zh) 一种超材料空馈天线
CN111463574A (zh) 一种二维扫描反射阵
Gharaati et al. A novel single-layer microstrip antenna with tilted radiation pattern
CN214898875U (zh) 一种增加空气层的宽带微带平面反射单元及阵列天线
CN108155475B (zh) 一种基于亚波长螺旋移相单元的微带反射阵列天线
CN108808250B (zh) 基于超表面的凸面共形格里高利天线
CN107634339B (zh) 基于超表面的高定向性伞状凸面共形反射面天线
Papathanasopoulos et al. Low-profile transmitarray for wide-angle conical scanning: Concept, optimization and validation
Wei et al. Design of a variable inclination continuous transverse stub array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