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983673B - 三维地震观测系统的接收线距确定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三维地震观测系统的接收线距确定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983673B
CN111983673B CN201910423094.6A CN201910423094A CN111983673B CN 111983673 B CN111983673 B CN 111983673B CN 201910423094 A CN201910423094 A CN 201910423094A CN 111983673 B CN111983673 B CN 11198367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verse direction
regular interference
interference waves
line distance
observation syste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423094.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983673A (zh
Inventor
李亚林
王晓阳
杨智超
陈江力
罗卫东
王雪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National Petroleum Corp
BGP Inc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National Petroleum Corp
BGP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National Petroleum Corp, BGP Inc filed Critical China National Petroleum Corp
Priority to CN201910423094.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983673B/zh
Publication of CN11198367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98367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98367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98367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VGEOPHYSICS; GRAVITATIONAL MEASUREMENTS; DETECTING MASSES OR OBJECTS; TAGS
    • G01V1/00Seismology; Seismic or acoustic prospecting or detecting
    • G01V1/28Processing seismic data, e.g. for interpretation or for event detection
    • G01V1/30Analysi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90/00Technologies having an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90/30Assessment of water resour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ology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ophysics (AREA)
  • Geophysics And Detection Of Objec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三维地震观测系统的接收线距确定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根据地震资料,获得横向方向上多种规则干扰波;根据横向方向上多种规则干扰波,确定三维地震观测系统的接收线距。本发明可以在考虑横向方向上规则干扰波的情况下确定三维地震观测系统的接收线距。

Description

三维地震观测系统的接收线距确定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地震勘探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三维地震观测系统的接收线距确定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在地震勘探中,目前,在三维地震观测系统横向(crossline)方向接收线距设计时,主要考虑两个方面:一是,需满足不大于垂直入射时菲涅尔带半径的条件;二是,需满足目的层有效反射波不产生空间假频的条件。
但是,上述三维地震观测系统确定的接收线距范围过大(一般为200m至500m),使得采用上述三维地震观测系统采样的规则干扰波不充分,而在后续处理不能有效地去除,导致地震资料信噪比较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一种三维地震观测系统的接收线距确定方法,可用以在考虑横向方向上规则干扰波的情况下确定三维地震观测系统的接收线距,该方法包括:
根据地震资料,获得横向方向上多种规则干扰波;
根据横向方向上多种规则干扰波,确定三维地震观测系统的接收线距。
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一种三维地震观测系统的接收线距确定装置,可用以在考虑横向方向上规则干扰波的情况下确定三维地震观测系统的接收线距,该装置包括:
规则干扰波获得模块,用于根据地震资料,获得横向方向上多种规则干扰波;
接收线距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横向方向上多种规则干扰波,确定三维地震观测系统的接收线距。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出了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三维地震观测系统的接收线距确定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出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执行上述三维地震观测系统的接收线距确定方法的计算机程序。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以根据地震资料,获得横向方向上多种规则干扰波,然后根据横向方向上多种规则干扰波,确定三维地震观测系统的接收线距。因此,在确定三维地震观测系统的接收线距时,考虑了横向方向上多种规则干扰波,从而实现了对横向方向上多种规则干扰波的充分采样,方便对横向方向上多种规则干扰波的去除,以提高地震资料的信噪比。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三维地震观测系统的接收线距确定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三维地震观测系统的接收线距确定方法的详细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三维地震观测系统的接收线距确定装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在此,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但并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发明人发现,如果想让三维地震观测系统对规则干扰波充分充分采样,需要对纵向(inline)方向干扰波和横向(crossline)方向干扰波进行充分采样,在现有技术中,对于纵向(inline)方向干扰波的去除方法较多,方法较成熟,而对于横向(crossline)方向干扰波去除方法较少,效果不理想,因此,本发明实施例三维地震观测系统对横向上的规则干扰波进行采样,即在确定三维地震观测系统确定的接收线距时,考虑横向(crossline)方向的规则干扰波,从而对横向(crossline)方向规则干扰波采样,以便于后期在室内处理中有效去除,提高地震资料信噪比。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三维地震观测系统的接收线距确定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101,根据地震资料,获得横向方向上多种规则干扰波;
步骤102,根据横向方向上多种规则干扰波,确定三维地震观测系统的接收线距。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以根据地震资料,获得横向方向上多种规则干扰波,然后根据横向方向上多种规则干扰波,确定三维地震观测系统的接收线距。因此,在确定三维地震观测系统的接收线距时,考虑了横向方向上多种规则干扰波,从而实现了对横向方向上多种规则干扰波的充分采样,方便对横向方向上多种规则干扰波的去除,以提高地震资料的信噪比。
在步骤101之前,首先需要获得地震资料,获得地震资料的方法有多种,包括野外数据采集、室内资料处理获得,这里不再赘述。然后,步骤101中,根据地震资料,获得横向方向上多种规则干扰波,只要是从地震资料中,提取出横向上的多种的规则干扰波;之后进入步骤102中,根据横向方向上多种规则干扰波,确定三维地震观测系统的接收线距,采用上述方法确定的三维地震观测系统的接收线距可以对横向方向上的多种规则干扰波进行充分采样,从而方便后续对这些规则干扰波的去除,提高地震资料的信噪比。
具体实施时,根据横向方向上多种规则干扰波,确定三维地震观测系统的接收线距的方法有多种,下面给出其中一个实施例。
在一实施例中,根据横向方向上多种规则干扰波,确定三维地震观测系统的接收线距,包括:
获得横向方向上多种规则干扰波的视波长;
根据横向方向上多种规则干扰波的视波长,确定三维地震观测系统的接收线距。
具体实施时,获得横向方向上多种规则干扰波的视波长的方法可以采用下面的实施例。
在一实施例中,获得横向方向上多种规则干扰波的视波长,包括:
获得横向方向上多种规则干扰波的主频与视速度;
根据横向方向上多种规则干扰波的主频与视速度,获得横向方向上多种规则干扰波的视波长。
在上述实施例中,首先对每一种规则干扰波,获得横向方向上该种规则干扰波的主频(单位一般为Hz)与视速度(单位可以为m/s),其中,视速度可以采用如下公式获得:
其中,Va为横向方向上规则干扰波的视速度;
V为规则干扰波的真速度;
α为规则干扰波与横向方向的夹角。
可以采用如下公式,对每一种规则干扰波,根据横向方向上该种规则干扰波的主频与视速度,获得横向方向上该种规则干扰波的视波长:
Va=f×λ
其中,λ为横向方向上的规则干扰波的视波长;
f为横向方向上的规则干扰波的主频;
Va为横向方向上规则干扰波的视速度;
具体实施时,根据横向方向上多种规则干扰波的视波长,确定三维地震观测系统的接收线距的方法可以有多种,下面给出其中一种实施例。
在一实施例中,根据横向方向上多种规则干扰波的视波长,确定三维地震观测系统的接收线距,包括:
从横向方向上多种规则干扰波的视波长中,确定横向方向上规则干扰波的最小视波长;
三维地震观测系统的接收线距为横向方向上规则干扰波的最小视波长的一半。
在上述实施例中,从横向方向上多种规则干扰波的视波长中,确定横向方向上规则干扰波的最小视波长,可以尽量确定尽量小的三维地震观测系统的接收线距,尽量小的三维地震观测系统的接收线距可以尽可能充分的采集到横向方向上多种规则干扰波;而三维地震观测系统的接收线距为横向方向上规则干扰波的最小视波长的一半,则是发明人经过多次试验确定的,在上述接收线距的情况下,能够保证尽可能充分的采集到横向方向上多种规则干扰波,且采集到的效率高。
在一实施例中,规则干扰波包括声波、面波和多次波中的其中一种或任意组合。
当然,可以理解的是,还要其他种类的规则干扰波,均适用于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方法。
在一实施例中,地震资料为地震单炮记录。
地震单炮记录是指,在一个激发点放炮,然后一条排列(就是一系列的检波器)接收地层由于激发而产生的反射波,这样同一炮每一道收到的信号排在一起就形成一个排列的单炮记录,通过地震单炮记录,可以分析出横向方向上多种规则干扰波,当然,也可以通过其他地震资料获得横向方向上多种规则干扰波,相关变化例均应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基于上述实施例,本发明提出如下一个实施例来说明三维地震观测系统的接收线距确定方法的详细流程,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三维地震观测系统的接收线距确定方法的详细流程图,如图2所示,在一实施例中,三维地震观测系统的接收线距确定方法的详细流程包括:
步骤201,根据地震资料,获得横向方向上多种规则干扰波;
步骤202,获得横向方向上多种规则干扰波的主频与视速度;
步骤203,根据横向方向上多种规则干扰波的主频与视速度,获得横向方向上多种规则干扰波的视波长;
步骤204,从横向方向上多种规则干扰波的视波长中,确定横向方向上规则干扰波的最小视波长;
步骤205,三维地震观测系统的接收线距为横向方向上规则干扰波的最小视波长的一半。
当然,可以理解的是,上述三维地震观测系统的接收线距确定方法的详细流程还可以有其他变化例,相关变化例均应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在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三维地震观测系统的接收线距确定方法中,可以根据地震资料,获得横向方向上多种规则干扰波,然后根据横向方向上多种规则干扰波,确定三维地震观测系统的接收线距。因此,在确定三维地震观测系统的接收线距时,考虑了横向方向上多种规则干扰波,从而实现了对横向方向上多种规则干扰波的充分采样,方便对横向方向上多种规则干扰波的去除,以提高地震资料的信噪比。
另外,三维地震观测系统的接收线距为横向方向上规则干扰波的最小视波长的一半,能够保证尽可能充分的采集到横向方向上多种规则干扰波,且采集到的效率高。
基于同样的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三维地震观测系统的接收线距确定装置,如下面的实施例所述。由于这些解决问题的原理与三维地震观测系统的接收线距确定方法相似,因此装置的实施可以参见方法的实施,重复之处不在赘述。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三维地震观测系统的接收线距确定装置的示意图,如图3所示,该装置包括:
规则干扰波获得模块301,用于根据地震资料,获得横向方向上多种规则干扰波;
接收线距确定模块302,用于根据横向方向上多种规则干扰波,确定三维地震观测系统的接收线距。
在一实施例中,接收线距确定模块302具体用于:
获得横向方向上多种规则干扰波的视波长;
根据横向方向上多种规则干扰波的视波长,确定三维地震观测系统的接收线距。
在一实施例中,接收线距确定模块302具体用于:
根据地震资料,获得横向方向上多种规则干扰波的主频与视速度;
根据横向方向上多种规则干扰波的主频与视速度,获得横向方向上多种规则干扰波的视波长。
在一实施例中,接收线距确定模块302具体用于:
从横向方向上多种规则干扰波的视波长中,确定横向方向上规则干扰波的最小视波长;
三维地震观测系统的接收线距为横向方向上规则干扰波的最小视波长的一半。
在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三维地震观测系统的接收线距确定装置中,可以根据地震资料,获得横向方向上多种规则干扰波,然后根据横向方向上多种规则干扰波,确定三维地震观测系统的接收线距。因此,在确定三维地震观测系统的接收线距时,考虑了横向方向上多种规则干扰波,从而实现了对横向方向上多种规则干扰波的充分采样,方便对横向方向上多种规则干扰波的去除,以提高地震资料的信噪比。
另外,三维地震观测系统的接收线距为横向方向上规则干扰波的最小视波长的一半,能够保证尽可能充分的采集到横向方向上多种规则干扰波,且采集到的效率高。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发明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发明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发明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发明是参照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三维地震观测系统的接收线距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根据地震资料,获得横向方向上多种规则干扰波;
根据横向方向上多种规则干扰波,确定三维地震观测系统的接收线距;
其中,根据横向方向上多种规则干扰波,确定三维地震观测系统的接收线距,包括:
获得横向方向上多种规则干扰波的主频与视速度;
根据横向方向上多种规则干扰波的主频与视速度,获得横向方向上多种规则干扰波的视波长;
从横向方向上多种规则干扰波的视波长中,确定横向方向上规则干扰波的最小视波长;
三维地震观测系统的接收线距为横向方向上规则干扰波的最小视波长的一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维地震观测系统的接收线距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规则干扰波包括声波、面波和多次波中的其中一种或任意组合。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维地震观测系统的接收线距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地震资料为地震单炮资料。
4.一种三维地震观测系统的接收线距确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规则干扰波获得模块,用于根据地震资料,获得横向方向上多种规则干扰波;
接收线距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横向方向上多种规则干扰波,确定三维地震观测系统的接收线距;
其中,接收线距确定模块具体用于:
获得横向方向上多种规则干扰波的主频与视速度;
根据横向方向上多种规则干扰波的主频与视速度,获得横向方向上多种规则干扰波的视波长;
从横向方向上多种规则干扰波的视波长中,确定横向方向上规则干扰波的最小视波长;
三维地震观测系统的接收线距为横向方向上规则干扰波的最小视波长的一半。
5.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方法。
6.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执行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方法的计算机程序。
CN201910423094.6A 2019-05-21 2019-05-21 三维地震观测系统的接收线距确定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1198367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423094.6A CN111983673B (zh) 2019-05-21 2019-05-21 三维地震观测系统的接收线距确定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423094.6A CN111983673B (zh) 2019-05-21 2019-05-21 三维地震观测系统的接收线距确定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983673A CN111983673A (zh) 2020-11-24
CN111983673B true CN111983673B (zh) 2023-08-22

Family

ID=734358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423094.6A Active CN111983673B (zh) 2019-05-21 2019-05-21 三维地震观测系统的接收线距确定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983673B (zh)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698807A (zh) * 2012-09-28 2014-04-02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梯状二维宽线观测系统设计方法
CN104199083A (zh) * 2014-08-29 2014-12-10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一种确定宽线地震观测系统的方法和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467326B (en) * 2009-01-29 2013-06-26 Statoil Asa Method of detecting or monitoring a subsurface hydrocarbon reservoir-sized structure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698807A (zh) * 2012-09-28 2014-04-02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梯状二维宽线观测系统设计方法
CN104199083A (zh) * 2014-08-29 2014-12-10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一种确定宽线地震观测系统的方法和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魏继东 ; 丁伟 ; .检波器野外组合因素对地震资料品质的影响分析.石油物探.2010,(第03期),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983673A (zh) 2020-11-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639564B2 (en) 3-D TAU-P interpolation
CN107422379A (zh) 基于局部自适应凸化方法的多尺度地震全波形反演方法
CN104007469A (zh) 一种基于曲波变换的弱地震信号重构方法
WO2013074720A1 (en) Noise removal from 3d seismic representation
US8639442B2 (en) Identifying invalid seismic data
CN114839673B (zh) 多震源高效采集波场分离方法、分离系统及计算机设备
US9250340B2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automated noise removal from seismic data
CN107402405B (zh) 静相位虚源道集构建方法
CN102323619A (zh) 基于多核处理器的线性去噪的方法
CN108646295B (zh) 探测深度的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1983673B (zh) 三维地震观测系统的接收线距确定方法及装置
CN110907989A (zh) 重建拟地面地震反射波成像方法及系统
CN115598594B (zh) 无人机声源定位方法、装置、无人机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0703332B (zh) 一种鬼波压制方法
CN112764109B (zh) 偶极横波反射波的分离提取方法及装置
CN113219539B (zh) 光纤声波传感地震数据中井筒波干扰的去除方法及装置
CN112782766B (zh) 去除地震资料侧源干扰的方法及装置
CN115170428A (zh) 一种声波远探测成像图的降噪方法
US11448791B2 (en) Marine deterministic notch compensation
CN112379423A (zh) 微地震事件矩震级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CN111562616A (zh) 地震数据散射噪音压制方法及装置
EP4369051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mproving das signal-to-noise ratio by means of local fk transform
CN104597500B (zh) 一种水陆检波器地震数据匹配方法
CN117665930A (zh) 一种基于面波频散反传与叠加的震源定位方法及系统
CN111694052B (zh) 盲反演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