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981886B - 一种高效恒温半容积式换热机组 - Google Patents

一种高效恒温半容积式换热机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981886B
CN111981886B CN202010943497.6A CN202010943497A CN111981886B CN 111981886 B CN111981886 B CN 111981886B CN 202010943497 A CN202010943497 A CN 202010943497A CN 111981886 B CN111981886 B CN 11198188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
circulating
circulation
tank body
wa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943497.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981886A (zh
Inventor
陈永锋
陈立飞
顾之绅
丁磊
顾小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Hangte Contain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Hangte Contain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Hangte Contain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Hangte Contain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943497.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981886B/zh
Publication of CN11198188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98188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98188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98188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D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IN WHICH THE HEAT-EXCHANGE MEDIA DO NOT COME INTO DIRECT CONTACT
    • F28D21/00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covered by any of the groups F28D1/00 - F28D20/00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27/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safety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eat-exchange or heat-transfer apparatu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效恒温半容积式换热机组,包括至少一罐体、热媒模块、至少一膨胀罐、循环模块及控制模块;所述罐体、热媒模块、膨胀罐、循环模块和控制模块均集成于一底座上;所述罐体包括设于罐体内的壳体、设于壳体内的换热管束、设于壳体上的进口和出口;所述罐体底部设有进水口,该进水口通过连接管与出口相连通;所述循环模块包括循环总管、设于循环总管上的通管、设于通管上的连接口、设于循环总管上的循环口和补液口。本发明通过底座的设置,可以使得换热器、膨胀罐、循环模块、热媒模块和控制模块都集成于底座上,使得结构更加的紧凑,布局合理,占地面积小,同时使得设备维护更为方便。

Description

一种高效恒温半容积式换热机组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换热器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高效恒温半容积式换热机组。
背景技术
换热机组是一种常用的换热设备,现有技术中换热机组都是由热媒模块、循环泵等一些部件组成,这些部件都是零散的进行安装放置,然后在通过管道将这些部件相连通,这样安装施工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时间,并且占地面积大,对于后期的维修带来了不便,其次当热水从换热器上的出水口流出时,换热器内的底部热水和顶部热水温度不一致,使得换热器内部冷热水不均匀现象。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布局合理的高效恒温半容积式换热机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高效恒温半容积式换热机组,包括至少一罐体、热媒模块、至少一膨胀罐、循环模块及控制模块;所述罐体、热媒模块、膨胀罐、循环模块和控制模块均集成于一底座上;所述罐体包括设于罐体内的壳体、设于壳体内的换热管束、设于壳体上的进口和出口;所述罐体底部设有进水口,该进水口通过连接管与出口相连通;所述循环模块包括循环总管、设于循环总管上的通管、设于通管上的连接口、设于循环总管上的循环口和补液口;所述循环口与膨胀罐底部相连通,连接口与壳体底部相连通。
本发明通过底座的设置,使得罐体、热媒模块、膨胀罐、循环泵及控制模块均集成在该底座上,集成模块化的设计使得结构更加紧凑,自动化程度高,整体的的布局更加的合理,占地面积更小。
其次当设备在安装或设备发生故障时,分散的安装则会耗时耗力,占地空间不仅大,还会使得工人在进行对设备进行安装时较为复杂化,集成化的设计可以对设备进行整体的安装,使得对设备安装施工时更加的方便,同时在对设备进行维修时,省去大量的时间,直接对集成化的设置进行合理的维修,同时减少人工成本的摄入,通过底部的进口,当热水从出口流出时,进过连接管,最后流经进口处,进口又设置与罐体底部相连通,热水由罐体最底部位置进入罐体并向上输送,保证了罐体内部全部存有热水,保证了罐体内部无冷温滞水区,达到了换热效率更高,更加的低耗节能,同时当无冷水滞留时,使得罐体内部热水利用率达到百分之百,同时减少死水停留在罐体底部,避免细菌滋生的问题。
进一步的,所述进口上设有用于实现水流以稳态向罐体内输送的导流稳流器。通过导流稳流器的设置,热水从进口流出,最后又导流稳流器进行向外喷射,该导流稳流器用于实现水流以稳态向罐体内输送,导流稳流器可采用市面上购买到的布水器,热水在导流稳流器的作用下,能够以平缓的流速流入至罐体底部,且能够在罐体底部最大程度的进行分散,使得热水分布更为均匀,进一步避免罐体底部出现温差的情况,提高容积利用率。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管可设于罐体外部;使得在对设备进行装配时,更方便的对设备进行安装,减少了人工投入成本,当设备发生故障,需要进行维修时,又可以在外面直接对设备进行维修,维修时更加的方便便捷。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管可设于罐体内部。可以使得水直接从出水口流出,不用接触到外部环境的温度的影响,且罐体内部又有温度,当热水从出水管流出时,经过连接管,保证了连接管内的温度损耗不会较大,降低热能的损耗,同时把连接管设在内部,使得整个设备更加的美观。
进一步的,所述循环总管上设有多组循环部件,用于连接多组循环部件的循环横管及设于循环横管上的回水口。通过设置多个循环部件,可以对水加热效果更好,水可以同时从多个循环部件流出,水的流动产生效果更加的高效,同时保证了水流的均匀与稳定性。
进一步的,所述循环部件包括第一循环组件、设有第一循环组件一侧的第二循环组件、用于连接第一循环组件和第二循环组件的系统循环泵。通过系统循环泵的设置使得水的热效率比较高,比较省时省力,且系统循环泵噪音小,耗电少可以节约电资源,空气污染较少。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循环组件包括第一循环管、设于第一循环管上的第一波纹管及设于第一循环管上的第一止回阀和第一球阀。通过设置第一波纹管,可以对设备在发生震动时,可以起到减震的作用,保护设备稳定的运行,且波纹管管壁较薄,灵敏度较高,同时又设有第一止回阀和第一球阀结构简单,体积小,重量轻,它有两个密封面,密封性能好,能够完全实现密封,流体阻力小,保证了设备的稳定运行,设备运行的更加稳固。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循环组件包括第二循环管、设于第二循环管上的第二波纹管和第二球阀。通过第二波纹管的设置,同时可以加强对第二循环管传输的稳定性,同时又有第二球阀,使得第一循环管和第二循环管互不干扰,保证了工作进行的稳定性。
进一步的,所述罐体内部设有至少一紊流装置、所述紊流装置包括至少一阻隔板、开设于阻隔板上的通孔、嵌设于通孔内的喷水件及套设于喷水件外的罩壳。通过阻隔板的设置,当热水从出口向外流出进行使用时,热水经过随后进入喷水件内部,靠借热水的水压带动罩壳进行向上顶开,热水带动喷水件进行旋转喷水,热水在进行360度的旋转向外喷出时,可以对喷出的热水进行一个充分的搅拌,使得喷出的热水每一处能够均匀的混合,混合的同时也带动罐体内部的热水进行混合,进一步的减少罐体内部无冷水滞留区域,减少细菌滋生的现象,且在喷水件进行旋转时,靠借旋转的离心率,保证了热水能够在罐体内以最大的程度的进行分散,使得热水分布的更为均匀,进一步的避免罐体内部出现温差的情况。
进一步的,所述罩壳顶部呈圆弧形状设置,该罩壳内设有伸缩部件。通过圆弧形状的设置,当罩壳向上移动时,水顺着圆弧的边缘向下流动,减少水对罩壳向上移动的阻力,使得罩壳打开的更为顺畅,罩壳的设置可以使得在没有热水的情况下,罩壳对喷水件进行保护,防止喷水件长期暴露在外,影响喷水件的使用寿命,当工作结束时,在伸缩部件的作用下,罩壳实现自动复位,保证了工作进行的稳定性。
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通过底座的设置,可以使得换热器、膨胀罐、循环模块、热媒模块和控制模块都集成于底座上,使得结构更加的紧凑,自动化程度高,布局合理,占地面积小,同时使得设备维护更为方便,其次又通过紊流装置的设置,当热水进过紊流装置时,紊流装置对罐体内部的冷热水进行充分的混合,保证了罐体内部无冷水滞留,防止死水停留在罐体内部,避免细菌滋生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左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罐体第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罐体第二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换热管束结构示意图一。
图5为本发明的换热管束结构示意图二。
图6为本发明的为图5中A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分隔件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的阻隔件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中沿A-A剖开的剖面立体图。
图10为9中B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的进水管左示意图。
图12为图11中沿A-A剖开的剖面立体图。
图13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14为13中C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的上视图。
图16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二。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16所示一种高效恒温半容积式换热机组, 包括至少一罐体1、热媒模块5、至少一膨胀罐6、循环泵7及控制模块8;所述至少一罐体1、热媒模块5、至少一膨胀罐6、循环泵7和控制模块8均集成于一底座10上;与本实施例中该罐体1和膨胀罐6均为1个设置,通过采用底座10的设置,可以使得罐体1、膨胀罐6、循环模块、热媒模块5和控制模块8都均成于底座10上,使得结构更加的紧凑,自动化程度高,布局合理,占地面积小,同时使得设备维护更为方便。
具体的,所述罐体1包括出口2、壳体3、换热管束4、进水口30及出水口31;所述出口2设于罐体1上部所述壳体3设于罐体1内部;所述换热管41束4设于壳体3内;所述进水口30设于壳体3下端;所述出水口31设于壳体3上端,且出水口31上固定连接一出水管3001。
具体的,罐体1内部设有紊流装置11,所述紊流装置包括阻隔板110、通孔12、喷水件13、罩壳14及伸缩部件9;所述至少一阻隔板110,与本实施例中,阻隔板11设置为1个,与其他实施例中,阻隔板110可为1个或1个以上设置,该阻隔板110固连于罐体1内部;所述阻隔板110上开设有通孔12;嵌设于通孔12内的喷水件13,喷水件13周向上开设有倾斜通孔130,通过倾斜通孔130的设置,可以使得当热水从倾斜通孔130流出时,带动喷水件13进行旋转喷水,增大了热水喷洒的面积,使得罐体1顶部的热水温差均匀;所述喷水件13外部套设有罩壳14,该喷水件13为轻铝材质设置,通过轻铝材质的设置,罩壳14可以在水压的作用,能够轻松的将罩壳14向上顶开,使得打开的更加顺畅,热水喷洒的更为均匀,该罩壳14上端面呈圆弧形状设置,通过圆弧形状的设置可以少水对罩壳14向上移动的阻力;所述该罩壳14内设有伸缩部件9。
具体的,所述伸缩部件9包括内套筒90、外套筒91及连接件92;所述内套筒90固连于罩壳14内部的上端;所述外套筒91套设于内套筒90外部,该内套筒90在外套筒91内进行向上或向下的移动,该外套筒91下端面设有三角架910,该三角架910与通孔12内部固连,通过三角架910的设置,保证了罩壳14向上移动的稳定性;所述连接件92为弹簧设置,该连接件92用于连接内套筒90和外套筒91;通过外套筒的设置,保证了罩壳移动时带动内套筒进行向上移动的稳定性,其次又通过连接件的设置,使得当工作进行结束时,在连接件的作用下,罩壳能够实现快速的复位,保证了工作进行的稳定性。
具体的,所述阻隔板11上开设有可供罩壳14上下移动的通槽140,所述通槽140一侧设有与罩壳14相配合的移动装置20;所述移动装置20包括方槽201、块体202、第一拉绳203、腔室204、活塞205、活塞杆206、推块207、推杆208及搅拌叶209;所述方槽201设于通槽140一侧;所述块体202设于方槽201内,并在方槽201内可进行倾斜移动,该块体202的重量小于罩壳14的重量,通过块体202的重量小于罩壳14的重量,使得罩壳14在向上移动时,更顺利的能够将块体202带动移动,保证了工作过程移动的流畅性;所述第一拉绳203用于连接罩壳14底部和块体202一端的上部,当罩壳14向上移动时,带动拉绳进行向上移动,拉绳带动块体202一端向上移动,块体202的另一端进行向下移动;所述腔室204设于块体202另一端的下部,该腔室204为“L”形设置;所述活塞205设于腔室204内的一端,并在腔室204内的一端进行向上或向下移动;所述活塞杆206一端与活塞205固连,另一端穿出腔室204外部,并与块体202的另一端固连;所述推块207设于腔室204内的另一端,并在腔室204内进行向左或向右移动;所述推杆208一端与推块207固连,另一端穿出腔室204外部,并远离腔室204另一端;所述搅拌叶209套设于推杆208外部,可进行转动,通过搅拌叶209的设置,可以使得搅拌叶209对阻隔板11下端面的热水进行搅拌震动,保证了罐体1内部温度一致,无冷水滞留在罐体内部,减少细菌滋生现象;通过通槽的设置,当罩壳向上移动时,对罩壳移动的位置进行限位,加固了罩壳移动的稳定性,当罩壳向上移动顶开时,带动移动装置进行移动,移动装置的移动对阻隔件下部的热水产生震动,热水之间产生震动使得热水与热水之间能够进行一个充分的混合,使得不仅对热水起到搅拌的作用,在搅拌的同时,进一步避免了罐体内部出现热水温差的现象。
具体的,所述进水口30上设有进水部件300,所述进水部件300包括进水管301、支管302、凹槽303、导向杆304、复位件305及导向板306;所述进水管301固连于进水口30;所述支管302固连于进水管301左侧,并与进水管301相连通;所述凹槽303数量为个设置,分别开设有进水管301内壁上的左右两侧;所述导向杆304数量与凹槽303数量相等且一一对应,该导向杆304可在凹槽303内进行上下移动;所述复位件305为弹簧设置,用于连接凹槽303和导向杆304,通过弹簧的设置,可以当设置在不进行工作时,实现导向杆304的快速复位;所述导向板306固连于个导向杆304上部;冷水从进水管进入,当水压过大时,一部分冷水从支管流入,在流入到壳体内部,对冷水进行换热,通过支管的设置,对冷水进行分流处理,可以对水的压力进行减压,从而降低了冷水的流速,进一步使得冷水在壳体内流速减缓,冷水停留在壳体内部的时间延长,冷水换热效果更佳。
具体的,所述导向板306上设有与支管302相配合的分流组件60,所述分流组件60包括活动板3021及第二拉绳3061;所述活动板3021一端扭簧连接于支管302内部;所述第二拉绳3061用于连接活动板3021的另一端和导向板306上;当水压压力过小时,冷水直接从进水管进入,流进壳体内部,当水压压力过大时,带动导向杆进行向上移动,导向杆向上移动带动活动板进行向上移动,导向板向上移动带动第二拉绳移动,第二拉绳移动带动活动板进行打开,这时冷水从支管流出,对水压进行减缓,通过导向板的设置,使得导向板能与冷水接触面积增大,使得导向板能够充分检测到冷水压力的大小,对水的压力进行减压,保证了冷水经过壳体内部的时间延长,减缓流速,使得冷水换热效率更加的高效。
具体的,所述罐体1底部设有进口101;进口101设于罐体1底部,热水由罐体1最底部位置进入罐体1并向上输送,保证了罐体1内部全部存有热水,保证了罐体1内部无冷温滞水区,达到了换热效率更高,更加的低耗节能,同时当无冷水滞留时,使得罐体1内部热水利用率达到百分之百,同时减少死水停留在罐体1底部,避免细菌滋生的问题。该进口101上固定连接一导流稳流器102,该导流稳流器102用于实现水流以稳态向罐体1内输送,导流稳流器102可采用市面上购买到的布水器,热水在导流稳流器102的作用下,能够以平缓的流速流入至罐体1底部,且能够在罐体1底部最大程度的进行分散,使得热水分布更为均匀,进一步避免罐体1底部出现温差的情况,提高容积利用率;进一步的,该进口101通过连接管103与出口2相连通;该连接管103为金属管道,可设置为一段,也可设置为可拆卸连接的多段,通过连接管103设置为一段,使得连接管103在加工时更为方便,安装时也更为的便捷,减少成本的摄入,采用多段连接,可以使得当某部分处的连接管103破损时,则需只要更换该破损区域的连接管103即可,同时在包装或运输过程中体积变小,更为方便;与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管103设于罐体1外部,在对设备进行装配时,更方便的对设备进行安装,减少了人工投入成本,当设备发生故障,需要进行维修时,又可以在外面直接对设备进行维修,维修时更加的方便便捷,与其他实施例中,所述连接管103也可设置在罐体1内部,可以使得水直接从出水口31流出,不用接触到外部环境的温度的影响,且罐体1内部又有温度,当热水从出水管流出时,经过连接管103,保证了连接管103内的温度损耗不会较大,降低热能的损耗,同时把连接管103设在内部,使得整个设备更加的美观;该连接管103上设有第一蝶阀1031,该第一蝶阀1031通过法兰连接在连接管103上,通过法兰形式的连接,可以使得第一蝶阀1031与连接管103连接的更为牢固,同时带蝶阀发生损坏时,法兰连接可以进行拆卸,对蝶阀进行及时的更换,则不需更换整根管道,节省成本投入。
具体的,所述壳体3内设有至少一分隔件32,通过分隔件32的设置,延长了壳体3内部的水流途径,从而使得热水加热效果更佳,该分隔件32将壳体3至少分为相连通的第一腔室33和第二腔室34;出水口31与第一腔室33相连通,进水口30与第二腔室34相连通;换热管41束4分布于第一腔室33和第二腔室34内。
具体的,所述换热管束4包括多个折流板40及换热管41;所述多个折流板40沿分隔件32上下两侧交错排列设置,且与壳体3内壁固定连接,该折流板40上设有间隔均匀的多个小孔42;折流板40可以对换热管束4进行固定,其次又通过小孔42的设置可以加强对换热管41的固定,防止换热管41的错位或移动;所述换热管41数量为多个,分别穿设于上述小孔42上,换热管41数量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具体的,换热管41为U形结构;且作为优选的,如图4-6所示,该换热管41具有波纹段43,且该波纹段43设置在换热管41的横管上,与其他实施例中,该换热管41的横管也可不设置波纹段,直接设置成直管;具体的,所述波纹段43为多个球形凸起44,多个球形凸起44沿换热管41长度方向均匀设置,球形凸起44在收到温差影响时,可使得换热管41束4产生微量的周向伸缩变形,使得附着在换热管41内壁上的水垢破裂自动脱落,同时在拉伸时,会对水产生一定的震动,实现加热效果的提升,该球形凸起44通过气胀的方式成型,气胀成型的过程中,使得成型出来的换热管41壁厚均匀。
具体的,所述分隔件32设置为1个,且具体为金属板,金属板具有极好的耐磨、耐高温、抗腐蚀性,极易清理,使用寿命延长,会不会散发异味更加的环保,提高了热水加热的质量,该分隔件32横向设置在壳体3内部,且分隔件32的尾端和两侧面均于壳体3内壁固连,通过分隔件32尾端和两侧面均于壳体3内壁固连,可以使得热水在流动时经过弯处,可以对热水的流速进行减缓,使得热水停留在壳体3内部的时间加长,有足够充分的时间进行对热水加热,进而将壳体3分隔为上下分布的第一腔室33和第二腔室34;通过第一腔室33和第二腔室34,延长了热水流的途径,使得热水加热效果更佳,作为优选,该分隔件32尾端设有一开口320,所述第一腔室33和第二腔室34通过该开口320相连通;与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分隔件32可设置为个或两个以上,通过采用1个或1个以上,通过热水在进行加热的过程中,可以有更多的路径,使得热水在加热时经过更多的途径,途径延长,热水加热效果更佳。
具体的,多个折流板40为多个第一折流板401和多个第二折流板402;多个第一折流板401设于第一腔室33内,多个第二折流板402设于第二腔室34内;进一步的,第一折流板401数量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且具体为金属板,金属板具有极好的耐磨、耐高温、抗腐蚀性,极易清理,使用寿命延长,会不会散发异味更加的环保,提高了热水加热的质量,进一步的,第一折流板401为半圆板切除一部分后形成,第一腔室33内的第一折流板401底部与分隔件32上端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折流板402数量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且具体为金属板,第二折流板402为半圆板切除一部分后形成,第二腔室34内的第二折流板402底部与分隔件32的上端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折流板401与第二折流板402沿分隔件32长度方向间隔均匀的交错设置,通过采用间隔均匀的交错设置使得水在进行流动时,会经过多个弯折处流动,使得对热水的流速减缓,会与换热管束4接触多次,热水吸收热量更多,热水加热效果更高。
具体的,所述多个第一折流板401和多个第二折流板402上分别穿设有长杆4021;第一折流板401和第二折流板402上均开设有多个小槽4022,多个小槽4022沿第一折流板401和第二折流板402周向分布,长杆4021分别插入多个小槽4022内固定连接;通过采用第一折流板401和第二折流板402使得对热水的路径延长,路径更加延长的同时与换热管束4接触次数增加,使得水吸收热量更高效,其次又通过小槽4022的设置,对多个第一折流板401和第二折流板402进行固定,防止换热管41的移动,进一步的保证了换热管41之间的间隙均匀,流入间隙内的热水量一直,充分的对水进行高效加热。
具体的,所述壳体3一端为开口设置,且该端通过法兰连接一外罩312,采用法兰连接使得拆卸更加的方便,连接处的强度高而且密封性能好;壳体3与外罩312的连接处设有一管板310,该管板310为圆盘形状设置,该管板310上间隔均匀的设有多个出孔311,出孔311数量与换热管41数量相等且一一对应,换热管41的端部与出孔311处固定连接;所述分隔件32的首端与管板310相抵触或固连。
具体的,所述外罩312上设有热媒进口3120和热媒出口3121,罩壳14分为上腔室3122和下腔室3123,热媒进口3120与上腔室3122相连,热媒出口3121与下腔室3123相连。
具体的,所述热媒进口3120和热媒出口3121通过热媒模块5相连通。具体的,所述热媒模块5包括热媒总管50、热媒口51、温控阀52、分管53及分管组件54;所述热媒总管50由金属管弯至而成的一管道,该热媒进口3120设于热媒总管50上;所述热媒口51设于热媒总管50上端,该热媒口51通过法兰连接一外界管道;所述温控阀52设于热媒总管50上,该温控阀52的前后两端通过法兰连接热媒总管50,通过采用温控阀52的设置,来达到控制设备出口2温度,同时可以解决水的平衡问题,保证了温控阀52的稳定运行;所述分管53固连于热媒总管50上,该分管53上设有第三球阀;所述分管组件54设于热媒总管50下端。
具体的,所述分管组件54包括出管540及分出口541;所述出管540一端固连于热媒总管50下部,该出管540由金属管弯至而成,所述热媒出口3121设于出管540上;所述分出口541设于出管540的右端,该分出口541上通过法兰连接一外界管道,通过采用出管540的设置,水可以从热媒总管50和分管53分次流出,当其中一个出管540受损时,水可以从另一支热媒总管50继续流入,保证了工作进行的稳定性,也便于后期的维修,使其结构更加的紧凑,自动化程度高,且占地合理;所述出管540上设有第四球阀542,第四球阀542的设置保证出管540内路运行的稳定性。
具体的,所述循环模块包括循环总管70、通管71、连接口72、循环口73及补液口74;所述循环总管70由金属管弯制而成,通过采用金属管,金属管具有极好的耐磨、耐高温、抗腐蚀性,极易清理,使用寿命延长,会不会散发异味更加的环保,该循环总管70一端固连于膨胀罐6的底部相连通;所述通管71一端固连于循环总管70的右端,另一端与换热器的底部相连通,该通管71通过法兰与罐体底部固连,通过采用法兰连接使得拆卸更加的方便,连接处的强度高而且密封性能好,进一步的,通管71上设有一第二蝶阀711,该第二蝶阀711为现有技术,可从市面上可购买到的,通过设置第二蝶阀711,第二蝶阀711的体积小,重量轻,在对设置进行装备时,更加的方便便捷,蝶阀同时又具有良好的密封性,调节性能高;所述连接口72设于通管71上端,与壳体3底部相连通;所述循环口73设于循环总管70的一端,并膨胀罐6的底部相连通,该循环口73通过焊接的方式与膨胀罐6底部相连通,通过采用焊接的形式,使得循环总管70与膨胀罐6底部连接的更加的牢固,密封性能更高,且在焊接时也更为的方便;所述补液口74设于循环总管70的另一端,补液口74处通过法兰与外界管道相固连。
具体的,所述循环总管70上设有多组循环部件700,用于连接多组循环部件700的循环横管701及设于循环横管701上的回水口702;与本实施例中,所述循环部件700数量为2组,间隔均匀的固连于循环总管70上,通过设置多个循环部件700,热水可以选择性的模式切换,水可以从一组循环部件700流出,或者多组循环部件700流出,保证了水循环运行的稳定性,其次当一组循环部件700发生故障时,可以从另一组的循环部件700流出,不影响整个水循环的工作,同时也方便了对故障的循环部件700进行维修;所述组循环部件700通过循环横管701相连通,该循环横管701上设有回水口702,该回水口702上端通过法兰连接一外部管道。
具体的,所述循环部件700包括第一循环组件7001、第二循环组件7002及系统循环泵7003;所述第一循环组件7001固连于循环总管70上;所述第二循环组件7002设于第一循环组件7001前侧;所述系统循环泵7003用于连接第一循环组件7001和第二循环组件7002,通过采用系统循环泵7003的设置使得水的热效率比较高,比较省时省力,且系统循环泵7003噪音小,耗电少可以节约电资源,空气污染较少。
具体的,所述第一循环组件7001包括第一循环管70021、第一波纹管70031、第一止回阀7004及第一球阀7005;所述第一循环管70021由金属管弯至而成一金属弯管,呈“N”形设置,该第一循环管70021可设置为一段,也可设置为可拆卸连接的多段,通过第一循环管70021设置为一段,使得连接管103在加工时更为方便,安装时也更为的便捷,减少成本的摄入,采用多段连接,可以使得当某部分处的连接管103破损时,则需只要更换该破损区域的连接管103即可,同时在包装或运输过程中体积变小,更为方便;所述第一波纹管70031固连于第一循环管70021上,第一波纹管70031为现有技术,可从市面上可购买到的波纹管,通过采用第一波纹管70031,可以对设备在发生震动时,可以起到减震的作用,保护设备稳定的运行,且波纹管管壁较薄,灵敏度较高,该第一波纹管70031下端通过法兰连接系统循环泵7003;所述第一止回阀7004和第一球阀7005均设于上述“N”形的竖管上,通过设有第一止回阀7004和第一球阀7005结构简单,体积小,重量轻,它有两个密封面,密封性能好,能够完全实现密封,流体阻力小,保证了设备的稳定运行,设备运行的更加稳固,该第一止回阀7004和第一球阀7005通过法兰与第一循环管70021相连。
具体的,所述第二循环组件7002包括第二循环管700221、第二波纹管70022和第二球阀70023;所述第二循环管700221有金属管弯制而成的,呈“L”形设置;所述第二波纹管70022设于上述“L”形的横管上,通过第二波纹管70022的设置,同时可以加强对第二循环管70021传输的稳定性,该第二波纹管70022通过法兰连接系统循环泵7003;所述第二球阀70023设于上述“L”形的竖管上,通过第二球阀70023的设置,保证了水传输过程的稳定性,该第二球阀70023的上下两端通过法兰与第二循环管70021相连,通过采用法兰连接,增加了第二循环管70021与第二球阀70023的稳固性,当第二球阀70023发生损坏时,法兰连接也可进行拆卸,进行对第二球阀70023进行单个的更换,则不需更换整根第二循环管70021,减少成本的损耗,同时在进行装配时也更加的方便。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Claims (8)

1.一种高效恒温半容积式热换机组,包括至少一罐体(1)、热媒模块(5)、至少一膨胀罐(6)、循环泵(7)及控制模块(8);其特征在于:罐体(1)、热媒模块(5)、膨胀罐(6)、循环模块和控制模块(8)均集成于一底座(10)上;所述罐体(1)包括设于罐体(1)内的壳体(3)、设于壳体(3)内的换热管束(4)、设于罐体(1)上的进口(101)和出口(2);所述罐体(1)底部设有进水口(30),该进水口(30)通过连接管(103)与出口(2)相连通;所述循环模块包括循环总管(70)、设于循环总管(70)上的通管(71)、设于通管(71)上的连接口(72)、设于循环总管(70)上的循环口(73)和补液口(74);所述循环口(73)与膨胀罐(6)底部相连通,连接口(72)与壳体(3)底部相连通;
所述罐体(1)内部设有至少一紊流装置(11)、所述紊流装置(11)包括至少一阻隔板(110)、开设于阻隔板(110)上的通孔(12)、嵌设于通孔(12)内的喷水件(13)及套设于喷水件(13)外的罩壳(14);
所述罩壳(14)顶部呈圆弧形状设置,该罩壳(14)内设有伸缩部件(9);
喷水件(13)周向上开设有倾斜通孔(130);所述伸缩部件(9)包括内套筒(90)、外套筒(91)及连接件(92);所述内套筒(90)固连于罩壳(14)内部的上端;所述外套筒(91)套设于内套筒(90)外部,该内套筒(90)在外套筒(91)内进行向上或向下的移动,该外套筒(91)下端面设有三角架(910),该三角架(910)与通孔(12)内部固连;所述连接件(92)为弹簧设置,该连接件(92)用于连接内套筒(90)和外套筒(91);所述阻隔板(110)上开设有可供罩壳(14)上下移动的通槽(140),所述通槽(140)一侧设有与罩壳(14)相配合的移动装置(20);所述移动装置(20)包括方槽(201)、块体(202)、第一拉绳(203)、腔室(204)、活塞(205)、活塞杆(206)、推块(207)、推杆(208)及搅拌叶(209);所述方槽(201)设于通槽(140)一侧;所述块体(202)设于方槽(201)内,并在方槽(201)内可进行倾斜移动,该块体(202)的重量小于罩壳(14)的重量;所述第一拉绳(203)用于连接罩壳(14)底部和块体(202)一端的上部;所述腔室(204)设于块体(202)另一端的下部,该腔室(204)为“L”形设置;所述活塞(205)设于腔室(204)内的一端,并在腔室(204)内的一端进行向上或向下移动;所述活塞杆(206)一端与活塞(205)固连,另一端穿出腔室(204)外部,并与块体(202)的另一端固连;所述推块(207)设于腔室(204)内的另一端,并在腔室(204)内进行向左或向右移动;所述推杆(208)一端与推块(207)固连,另一端穿出腔室(204)外部,并远离腔室(204)另一端;所述搅拌叶(209)套设于推杆(208)外部;
所述进水口(30)上设有进水部件(300),所述进水部件(300)包括进水管(301)、支管(302)、凹槽(303)、导向杆(304)、复位件(305)及导向板(306);所述进水管(301)固连于进水口(30);所述支管(302)固连于进水管(301)左侧,并与进水管(301)相连通;所述凹槽(303)数量为2个设置,分别开设有进水管(301)内壁上的左右两侧;所述导向杆(304)数量与凹槽(303)数量相等且一一对应,该导向杆(304)可在凹槽(303)内进行上下移动;所述复位件(305)为弹簧设置,用于连接凹槽(303)和导向杆(304),所述导向板(306)固连于个导向杆(304)上部;
所述导向板(306)上设有与支管(302)相配合的分流组件(60),所述分流组件(60)包括活动板(3021)及第二拉绳(3061);所述活动板(3021)一端扭簧连接于支管(302)内部;所述第二拉绳(3061)用于连接活动板(3021)的另一端和导向板(306)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恒温半容积式热换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口(101)上设有用于实现水流以稳态向罐体(1)内输送的导流稳流器(10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效恒温半容积式热换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103)设于罐体(1)内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恒温半容积式热换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103)设于罐体(1)外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高效恒温半容积式热换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总管(70)上设有多组循环部件(700),用于连接多组循环部件(700)的循环横管(701)及设于循环横管(701)上的回水口(70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高效恒温半容积式热换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部件(700)包括第一循环组件(7001)、设置在第一循环组件(7001)一侧的第二循环组件(7002)、用于连接第一循环组件(7001)和第二循环组件(7002)的系统循环泵(7003)。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高效恒温半容积式热换机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循环组件(7001)包括第一循环管(70021)、设于第一循环管(70021)上的第一波纹管(70031)及设于第一循环管(70021)上的第一止回阀(7004)和第一球阀(7005)。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高效恒温半容积式热换机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循环组件(7002)包括第二循环管(700221)、设于第二循环管(700221)上的第二波纹管(70022)和第二球阀(70023)。
CN202010943497.6A 2020-09-09 2020-09-09 一种高效恒温半容积式换热机组 Active CN11198188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943497.6A CN111981886B (zh) 2020-09-09 2020-09-09 一种高效恒温半容积式换热机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943497.6A CN111981886B (zh) 2020-09-09 2020-09-09 一种高效恒温半容积式换热机组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981886A CN111981886A (zh) 2020-11-24
CN111981886B true CN111981886B (zh) 2022-06-07

Family

ID=734509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943497.6A Active CN111981886B (zh) 2020-09-09 2020-09-09 一种高效恒温半容积式换热机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981886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528557A1 (fr) * 1982-06-11 1983-12-16 Damois Michel Echangeur de chaleur a detection de fuites multitubulaire rectiligne
CN2304857Y (zh) * 1997-04-30 1999-01-20 韩军 即热容积式换热器
CN203550739U (zh) * 2013-09-18 2014-04-16 天津国际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带有导流筒的容积式换热器
CN104848368A (zh) * 2014-10-22 2015-08-19 青岛万力科技有限公司 多热源互备换热供应热水系统
CN205505386U (zh) * 2016-04-13 2016-08-24 浙江杭特容器有限公司 智能型热水机组
CN206019431U (zh) * 2016-08-31 2017-03-15 中益能(北京)技术有限公司 蓄热装置的布水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981886A (zh) 2020-11-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538562B (zh) 一种组合式单壳程连续螺旋折流板管壳式换热器
CN200968787Y (zh) 一种管壳式换热器
CN101762203B (zh) 一种换热管内边界层剪切扰动径向混流装置
CN101021394A (zh) 一种组合式多壳程螺旋折流板管壳式换热器
CN205843415U (zh) 换热装置和具有它的制冷设备
CN102374799A (zh) 壳管式换热器
CN111981886B (zh) 一种高效恒温半容积式换热机组
CN201443932U (zh) 可拆洗喷淋式地源热泵蒸发器
CN110686532A (zh) 一种便携式平面弹性阵列涡管换热装置
CN110057215A (zh) 一种高温高压沙子换热装置
CN214095686U (zh) 一种高效恒温半容积式换热机组
CN213984016U (zh) 一种提高换热效率的半容积式水加热器
CN201335646Y (zh) 一种换热管内边界层剪切扰动径向混流装置
CN207540401U (zh) 一种异向翅片管折流管壳式换热器
CN111981676B (zh) 一种半容积式水加热器
CN114739196A (zh) 塔式直接空冷系统
CN212538118U (zh) 具有喷淋冷却系统的空调机组
CN213713539U (zh) 一种半容积式水加热器
CN213578837U (zh) 一种多液体封闭式冷却塔循环冷却装置
CN213747289U (zh) 一种高效恒温的半容积式水加热器
CN209763815U (zh) 发电厂用u形管式换热器
CN113091484A (zh) 一种化工用列管式冷却装置
CN219368482U (zh) 螺旋折流板换热器
CN214010044U (zh) 一种改进的卧式冷却器
CN219415820U (zh) 一种双回路结构壳管换热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