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973355A - 一种肿瘤介入术后护理装置及护理病床 - Google Patents

一种肿瘤介入术后护理装置及护理病床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973355A
CN111973355A CN202010827606.8A CN202010827606A CN111973355A CN 111973355 A CN111973355 A CN 111973355A CN 202010827606 A CN202010827606 A CN 202010827606A CN 111973355 A CN111973355 A CN 11197335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xed
plate
movable
rod
clamp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827606.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于彦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010827606.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973355A/zh
Publication of CN11197335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973355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GTRANSPORT, PERSONAL CONVEYANCES, OR ACCOMMODA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OPERATING TABLES OR CHAIRS; CHAIRS FOR DENTISTRY; FUNERAL DEVICES
    • A61G7/00Be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nursing; Devices for lifting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GTRANSPORT, PERSONAL CONVEYANCES, OR ACCOMMODA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OPERATING TABLES OR CHAIRS; CHAIRS FOR DENTISTRY; FUNERAL DEVICES
    • A61G7/00Be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nursing; Devices for lifting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 A61G7/05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bed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GTRANSPORT, PERSONAL CONVEYANCES, OR ACCOMMODA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OPERATING TABLES OR CHAIRS; CHAIRS FOR DENTISTRY; FUNERAL DEVICES
    • A61G7/00Be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nursing; Devices for lifting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 A61G7/05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beds
    • A61G7/065Rest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A61G7/075Rest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for the limbs
    • A61G7/0755Rest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for the limbs for the legs or feet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Nurs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Orthopedics, Nursing, And Contracep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护理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肿瘤介入术后护理装置及护理病床,包括装置主体,所述装置主体底端左右两侧皆固连有两组固定支架,且装置主体右端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内部卡合有移动床板,且滑槽下方设置有传动机构,所述移动床板底端固连有第一齿条板,且装置主体底端前后两侧皆固连有第一固定板,所述装置主体下方设置有夹紧机构,且装置主体底端右侧设置有防护机构,所示装置主体前端右侧设置有固定机构。本发明带来了可根据患者实际的需要对夹紧机构的位置进行调整,还带来了可对夹紧机构进行转入和转出,使得患者在转移到护理床时较为方便,同时无需使用夹紧机构的患者可对夹紧机构进行隐藏,增加了装置的实用性和便捷性。

Description

一种肿瘤介入术后护理装置及护理病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护理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肿瘤介入术后护理装置及护理病床。
背景技术
瘤介入治疗要分血管介入治疗和非血管介入治疗,血管介入治疗,因为主要是一个股动脉穿刺,通过股动脉穿刺将导管置入肿瘤供血动脉,因此它术后的护理主要是,要观察这个股动脉压迫的情况,有没有渗血、有没有皮下血肿、足背动脉搏动是否两侧一致对称,防止这种下肢的一个缺血,另外的话就是栓塞以后,随着肿瘤的坏死术后会有一过性的发热,这时候也需要及时的发现,进行酒精擦浴或者饮水,至于这种非血管介入治疗,一般就是经皮穿刺,所以也要注意有没有出血的情况,而经过股动脉穿刺的手术后需要保证穿刺的下肢端制动,二十四小时不能动,而是小时后撤除穿刺点绷带或者砂布和者夹紧机构,然后逐步下床活动,而在对下肢进行固定时就会用到介入术后护理装置及护理病床,比如公告号为CN109394451A的授权的中国发明专利的一种肿瘤介入术后护理装置及护理病床,通过设置可移动架、摆动管、漏斗盘、收集容器及抽吸器,摆动管包括第一管段及第二管段,第一管段竖向设置在可移动架上且可绕自身轴线枢转,第二管段与第一管段成大于或等于90°的预定角度,第二管段的一端与第一管的上端连通;漏斗盘设在第二管段的另一端,以接收病人的呕吐物并导流至第二管段;收集容器设在可移动架上,收集容器的第一接口与第一管段的下端连通;抽吸器的吸气口与收集容器的第二接口连通,抽吸器设在可移动架上,且被构造成可随第一管段枢转而联动,以对收集容器进行抽吸形成负压,带来了方便于对患者进行肿瘤介入术后护理,其使用极为方便,操作简单好处,因此可知现在的瘤介入术后护理装置及护理病床基本满足人们需求,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现有的护理病床有些不设有固定机构,而患者经历过手术后往往需要将腿部介入的位置进行固定二十四小时,进行恢复,有些设置有固定机构的护理病床,所带有的夹紧机构一般直接和床体为一体式结构,只可进行夹紧,不能对夹紧机构进行前后移动,由于患者的身形差异,可能介入位置有所调整,而传统的装置无法调整至合适的位置便于患者使用,并且传统的夹紧装置一般直接将固定机构设置与病床上,而患者在转移到护理病床时,夹紧装置直接在床体表面,患者转移时较为麻烦不便,很容易将患者划伤,患者恢复后无法将装置进行隐藏,无需夹紧的患者在使用病床时,较为麻烦不便,因此亟需一种肿瘤介入术后护理装置及护理病床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肿瘤介入术后护理装置及护理病床,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夹紧装置直接在床体表面,患者转移时较为麻烦不便,很容易将患者划伤,患者恢复后无法将装置进行隐藏,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肿瘤介入术后护理装置及护理病床,包括装置主体,所述装置主体底端左右两侧皆固连有两组固定支架,且装置主体右端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内部卡合有移动床板,且滑槽下方设置有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包括第一齿条板、第一固定板、转动杆、第一齿轮、固定杆、第一连接杆、第二齿轮、第二连接杆、第三齿轮、第二齿条板、活动板、第二固定板、第一卡槽、连接卡块、第三连接杆、第二卡槽和把手,所述移动床板底端固连有第一齿条板,且装置主体底端前后两侧皆固连有第一固定板,两组所述第一固定板之间通过轴承活动连接有转动杆,且转动杆外部中间部位固连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与第一齿条板互相啮合,且转动杆下方的第一固定板上固连有固定杆,所述转动杆左端中间位置固连有第一连接杆,且第一连接杆外部中间位置通过轴承活动连接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与第一齿轮互相啮合,且固定杆左侧底端固连有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二连接杆外部中间位置通过轴承活动有第三齿轮,且第三齿轮与第二齿轮互相啮合,所述装置主体底端右侧固连有第二固定板,且第二固定板内部开设有第一卡槽,所述第一卡槽内部卡合有连接卡块,且连接卡块右端固连有活动板,所述活动板右端固连有第二齿条板,且第二齿条板与第三齿轮互相啮合,所述装置主体下方设置有夹紧机构,且装置主体底端右侧设置有防护机构,所示装置主体前端右侧设置有固定机构,采用这种设计便于为装置提供连接结构,使得滑槽打开的同时带动夹紧机构向上运动,增加装置整体的联动性。
优选的,所述夹紧机构包括第三卡槽、活动卡块、第一螺纹杆、固定夹板、双旋螺纹杆、螺纹套、活动杆、活动夹板、固定块、限位杆、第一弹簧、挡片,所述活动板内部开设有第三卡槽,且第三卡槽内部卡合有活动卡块,所述第三卡槽内部前后两端通过轴承活动连接有第一螺纹杆,且第一螺纹杆贯穿活动卡块并与活动卡块螺纹连接,所述活动卡块顶端后侧固连有固定夹板,且活动卡块顶端前侧通过轴承活动有双旋螺纹杆,所述双旋螺纹杆上端和下端螺纹方向相反,且双旋螺纹杆上下两端皆螺纹连接有螺纹套,两组所述螺纹套靠近固定夹板的一端通过转轴活动连接有活动杆,两组所述活动杆另一端通过铰接轴活动连接有活动夹板,且双旋螺纹杆后方的活动卡块顶端固连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左右两侧内部皆插设限位杆,两组所述限位杆靠近活动夹板的一端皆贯穿固定块并固定在活动夹板远离固定夹板的一端,两组所述限位杆外部后端皆插设有第一弹簧,两组所述第一弹簧前端固连在固定块后端,两组所述第一弹簧另一端皆固定在活动夹板前端,采用这种设计便于提供一种可进行前后调节的夹紧机构使得夹紧机构在为患者夹紧时,可根据患者身形进行调整。
优选的,所述防护机构包括第三固定板、第二弹簧和第四固定板,右侧两组所述固定支架互相靠近的一端皆固连有第四固定板,移动床板右端前后两侧皆固连有第三固定板,两组所述第四固定板和两组第三固定板之间皆分别固连有第二弹簧,采用这种设计避免,过多的转动转动杆时使得第一齿条板与第一齿轮脱落。
优选的,所述固定机构包括第五固定板、第二螺纹杆、套杆和握杆,所述装置主体前端右侧固连有第五固定板,且第五固定板内部螺纹连接有第二螺纹杆,所述转动杆前端贯穿第一固定板并延伸至第一固定板前端外部,且第五固定板下方的转动杆上套设有套杆,所述第二螺纹杆下端贯穿套杆并延伸至套杆内部与转动杆抵接,且第二螺纹杆顶端固连有握杆,采用这种设计便于对转动杆进行固定。
优选的,所述第二固定板底端固连有第三连接杆,且第三连接杆远离第二固定板的一端固连有第二卡槽,且第二卡槽与第二齿条板互相卡合,采用这种设计便于提升第二齿条板向上移动时的稳定性。
优选的,所述转动杆前端固连有把手,且把手为字母“L”形设计,采用这种设计便于人们转动转动杆。
优选的,两组所述限位杆远离固定块的一端皆固连有挡片,且挡片的直径大于固定块上开设通孔的直径大小,采用这种设计便于起到防护作用。
优选的,所述固定夹板和活动夹板的侧视截面皆为圆弧形设计,且固定夹板与活动夹板互相靠近的一端皆固连有均匀分布的防护条,所述防护条的主要材质由橡胶构成,采用这种设计使得固定夹板和活动夹板更加贴合患者下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该肿瘤介入术后护理装置及护理病床设置有夹紧机构、第三连接杆、第三齿轮、活动夹板、固定夹板、第二齿条板和第一齿轮,当患者结束介入手术需要对下肢进行固定时进行固定时,首先将患者转移动病床上,在转动握杆解除第三连接杆的锁定,在顺时针转动第三连接杆,转动第三连接杆时会带动第一齿轮一同转动,当第一齿轮转动时会带动第一齿条板向右运动,从而带动移动床板向右运动,当第一齿轮转动时还会会带动第三齿轮一同转动,当第三齿轮转动时会带动第二齿条板向上运动,当第二齿条板向上运动时会带动活动板向上运动,会带动夹紧机构一同运动,从而使得夹紧机构位于床体表面,在转动活动卡块对活动卡块的位置进行调整,在转动螺纹套,当转动双旋螺纹杆时会使得两组螺纹套互相靠近,从而使得,两组活动杆的角度发生变换,从而带动活动夹板向固定夹板靠近,从而完成夹紧,采用这种设计避免了夹紧机构一般直接和床体为一体式结构,只可进行夹紧,不能对夹紧机构进行前后移动,由于患者的身形差异,可能介入位置有所调整,而传统的装置无法调整至合适的位置便于患者使用,并且传统的夹紧装置一般直接将固定机构设置与病床上,而患者在转移到护理病床时,夹紧装置直接在床体表面,患者转移时较为麻烦不便,很容易将患者划伤,患者恢复后无法将装置进行隐藏,无需夹紧的患者在使用病床时,较为麻烦不便,带来了可根据患者实际的需要对夹紧机构的位置进行调整,从而便于患者使用,还带来了可对夹紧机构进行转入和转出,使得患者在转移到护理床时较为方便,同时无需使用夹紧机构的患者可对夹紧机构进行隐藏,增加了装置的实用性和便捷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左侧仰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结构正视剖面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结构左侧视剖面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图1中传动机构和夹紧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图4中传动机构和夹紧机构的局部背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图4的结构左侧视剖面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图4中夹紧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图7的结构正视剖面示意图。
图中:1、装置主体;2、固定支架;3、滑槽;4、移动床板;5、传动机构;511、第一齿条板;512、第一固定板;513、转动杆;514、第一齿轮;515、固定杆;516、第一连接杆;517、第二齿轮;518、第二连接杆;519、第三齿轮;520、第二齿条板;521、活动板;522、第二固定板;523、第一卡槽;524、连接卡块;525、第三连接杆;526、第二卡槽;527、把手;6、夹紧机构;611、第三卡槽;612、活动卡块;613、第一螺纹杆;614、固定夹板;615、双旋螺纹杆;616、螺纹套;617、活动杆;618、活动夹板;619、固定块;620、限位杆;621、第一弹簧;622、挡片;623、防护条;7、防护机构;711、第三固定板;712、第二弹簧;713、第四固定板;8、固定机构;811、第五固定板;812、第二螺纹杆;813、套杆;814、握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8,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肿瘤介入术后护理装置及护理病床,包括装置主体1底端左右两侧皆固连有两组固定支架2,且装置主体1右端开设有滑槽3,滑槽3内部卡合有移动床板4,且滑槽3下方设置有传动机构5,传动机构5包括第一齿条板511、第一固定板512、转动杆513、第一齿轮514、固定杆515、第一连接杆516、第二齿轮517、第二连接杆518、第三齿轮519、第二齿条板520、活动板521、第二固定板522、第一卡槽523和连接卡块524,移动床板4底端固连有第一齿条板511,且装置主体1底端前后两侧皆固连有第一固定板512,两组第一固定板512之间通过轴承活动连接有转动杆513,且转动杆513外部中间部位固连有第一齿轮514,第一齿轮514与第一齿条板511互相啮合,且转动杆513下方的第一固定板512上固连有固定杆515,转动杆513左端中间位置固连有第一连接杆516,且第一连接杆516外部中间位置通过轴承活动连接有第二齿轮517,第二齿轮517与第一齿轮514互相啮合,且固定杆515左侧底端固连有第二连接杆518,第二连接杆518外部中间位置通过轴承活动有第三齿轮519,且第三齿轮519与第二齿轮517互相啮合,装置主体1底端右侧固连有第二固定板522,且第二固定板522内部开设有第一卡槽523,第一卡槽523内部卡合有连接卡块524,且连接卡块524右端固连有活动板521,活动板521右端固连有第二齿条板520,且第二齿条板520与第三齿轮519互相啮合,装置主体1下方设置有夹紧机构6,且装置主体1底端右侧设置有防护机构7,所示装置主体1前端右侧设置有固定机构8,采用这种设计便于为装置提供连接结构,使得滑槽3打开的同时带动夹紧机构6向上运动,增加装置整体的联动性,便于使得滑槽3先打开后夹紧机构6在到达床体表面,避免夹紧机构6与移动床板4发生碰撞,影响装置正常使用。
由附图1、附图5、附图7和附图8可知,夹紧机构6包括第三卡槽611、活动卡块612、第一螺纹杆613、固定夹板614、双旋螺纹杆615、螺纹套616、活动杆617、活动夹板618、固定块619、限位杆620、第一弹簧621、挡片622,活动板521内部开设有第三卡槽611,且第三卡槽611内部卡合有活动卡块612,第三卡槽611内部前后两端通过轴承活动连接有第一螺纹杆613,且第一螺纹杆613贯穿活动卡块612并与活动卡块612螺纹连接,活动卡块612顶端后侧固连有固定夹板614,且活动卡块612顶端前侧通过轴承活动有双旋螺纹杆615,双旋螺纹杆615上端和下端螺纹方向相反,且双旋螺纹杆615上下两端皆螺纹连接有螺纹套616,两组螺纹套616靠近固定夹板614的一端通过转轴活动连接有活动杆617,两组活动杆617另一端通过铰接轴活动连接有活动夹板618,且双旋螺纹杆615后方的活动卡块612顶端固连有固定块619,固定块619左右两侧内部皆插设限位杆620,两组限位杆620靠近活动夹板618的一端皆贯穿固定块619并固定在活动夹板618远离固定夹板614的一端,两组限位杆620外部后端皆插设有第一弹簧621,两组第一弹簧621前端固连在固定块619后端,两组第一弹簧621另一端皆固定在活动夹板618前端,采用这种设计便于提供一种可进行前后调节的夹紧机构6使得夹紧机构6在为患者夹紧时,可根据患者身形进行调整,使得夹紧机构6位于合适的位置,更加贴合患者使用,使得装置更加合适,增加了装置的实用性。
由附图1和附图2可知,防护机构7包括第三固定板711、第二弹簧712和第四固定板713,右侧两组固定支架2互相靠近的一端皆固连有第四固定板713,移动床板4右端前后两侧皆固连有第三固定板711,两组第四固定板713和两组第三固定板711之间皆分别固连有第二弹簧712,采用这种设计避免,过多的转动转动杆513时使得第一齿条板511与第一齿轮514脱落,当需要将移动床板4收回时,无法正常进行。
由附图1和附图3可知,固定机构8包括第五固定板811、第二螺纹杆812、套杆813和握杆814,装置主体1前端右侧固连有第五固定板811,且第五固定板811内部螺纹连接有第二螺纹杆812,转动杆513前端贯穿第一固定板512并延伸至第一固定板512前端外部,且第五固定板811下方的转动杆513上套设有套杆813,第二螺纹杆812下端贯穿套杆813并延伸至套杆813内部与转动杆513抵接,且第二螺纹杆812顶端固连有握杆814,采用这种设计便于对转动杆513进行固定,使得装置整体的稳定性得到提升。
第二固定板522底端固连有第三连接杆525,且第三连接杆525远离第二固定板522的一端固连有第二卡槽526,且第二卡槽526与第二齿条板520互相卡合,采用这种设计进一步对第二齿条板520进行限位,便于提升第二齿条板520向上移动时的稳定性。
转动杆513前端固连有把手527,且把手527为字母“L”形设计,采用这种设计便于人们转动转动杆513,且使得人们握持时更加方便。
两组限位杆620远离固定块619的一端皆固连有挡片622,且挡片622的直径大于固定块619上开设通孔的直径大小,采用这种设计便于起到防护作用,使得限位杆620始终物第一螺纹杆613滑动连接,避免脱落。
固定夹板614和活动夹板618的侧视截面皆为圆弧形设计,且固定夹板614与活动夹板618互相靠近的一端皆固连有均匀分布的防护条623,防护条623的主要材质由橡胶构成,采用这种设计使得固定夹板614和活动夹板618更加贴合患者下肢,且橡胶材质较软使得患者被夹持时更加舒适。
工作原理:当需要对患者下肢进行夹紧时,首先将患者转移到装置主体1上,在顺时针转动握杆814,当握杆814顺时针转动,会使得第二螺纹杆812向上运动,从而解除第二螺纹杆812与转动杆513的抵接,在顺时针转动把手527,当顺时针转动把手527时会带动转动杆513一同顺时针转动,当第一连接杆516顺时针转动时会带动第一齿轮514一同顺时针转动,当第一齿轮514顺时针转动时会带动第一齿条板511向右运动,当第一齿条板511向右运动时会带动移动床板4一同向右运动,第一齿轮514顺时针转动的同时还会带动第二齿轮517一同逆时针转动,当第二齿轮517逆时针转动时会带动第三齿轮519一同顺时针转动,当第三齿轮519顺时针转动时会带动第二齿条板520向上运动,当第二齿条板520向上运动时,由于活动板521通过连接卡块524与第二固定板522滑动连接,会带动活动板521一同向上运动,当活动板521向上运动时会带动夹紧机构6向上运动,当夹紧机构6位于床体表面时即可停止转动,在逆时针转动握杆814,使得第二螺纹杆812向下运动与转动杆513重新恢复抵接,在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第一螺纹杆613,使得固定夹板614和活动夹板618位于患者下肢需要夹紧的位置,在顺时针转动双旋螺纹杆615,由于双旋螺纹杆615上下两侧螺纹方向相反,从而使得两组螺纹套616互相靠近,当两组螺纹套616互相靠近时,会使得两组活动杆617的角度发生转动,由于限位杆620为滑动连接,从而使得活动夹板618向固定夹板614靠近,从而完成夹紧,当需要解除时,只需往相反的方向转动双旋螺纹杆615使得两组螺纹套616互相远离从而完成解除固定,当需要对进行移除夹紧机构6时,只需解除第二螺纹杆812与转动杆513的抵接,在逆时针转动把手527,使得夹紧机构6向下运动,移动床板4向左运动,完成夹紧机构6的移除。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Claims (8)

1.一种肿瘤介入术后护理装置及护理病床,包括装置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主体(1)底端左右两侧皆固连有两组固定支架(2),且装置主体(1)右端开设有滑槽(3),所述滑槽(3)内部卡合有移动床板(4),且滑槽(3)下方设置有传动机构(5),所述传动机构(5)包括第一齿条板(511)、第一固定板(512)、转动杆(513)、第一齿轮(514)、固定杆(515)、第一连接杆(516)、第二齿轮(517)、第二连接杆(518)、第三齿轮(519)、第二齿条板(520)、活动板(521)、第二固定板(522)、第一卡槽(523)、连接卡块(524)、第三连接杆(525)、第二卡槽(526)和把手(527),所述移动床板(4)底端固连有第一齿条板(511),且装置主体(1)底端前后两侧皆固连有第一固定板(512),两组所述第一固定板(512)之间通过轴承活动连接有转动杆(513),且转动杆(513)外部中间部位固连有第一齿轮(514),所述第一齿轮(514)与第一齿条板(511)互相啮合,且转动杆(513)下方的第一固定板(512)上固连有固定杆(515),所述转动杆(513)左端中间位置固连有第一连接杆(516),且第一连接杆(516)外部中间位置通过轴承活动连接有第二齿轮(517),所述第二齿轮(517)与第一齿轮(514)互相啮合,且固定杆(515)左侧底端固连有第二连接杆(518),所述第二连接杆(518)外部中间位置通过轴承活动有第三齿轮(519),且第三齿轮(519)与第二齿轮(517)互相啮合,所述装置主体(1)底端右侧固连有第二固定板(522),且第二固定板(522)内部开设有第一卡槽(523),所述第一卡槽(523)内部卡合有连接卡块(524),且连接卡块(524)右端固连有活动板(521),所述活动板(521)右端固连有第二齿条板(520),且第二齿条板(520)与第三齿轮(519)互相啮合,所述装置主体(1)下方设置有夹紧机构(6),且装置主体(1)底端右侧设置有防护机构(7),所示装置主体(1)前端右侧设置有固定机构(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肿瘤介入术后护理装置及护理病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夹紧机构(6)包括第三卡槽(611)、活动卡块(612)、第一螺纹杆(613)、固定夹板(614)、双旋螺纹杆(615)、螺纹套(616)、活动杆(617)、活动夹板(618)、固定块(619)、限位杆(620)、第一弹簧(621)、挡片(622),所述活动板(521)内部开设有第三卡槽(611),且第三卡槽(611)内部卡合有活动卡块(612),所述第三卡槽(611)内部前后两端通过轴承活动连接有第一螺纹杆(613),且第一螺纹杆(613)贯穿活动卡块(612)并与活动卡块(612)螺纹连接,所述活动卡块(612)顶端后侧固连有固定夹板(614),且活动卡块(612)顶端前侧通过轴承活动有双旋螺纹杆(615),所述双旋螺纹杆(615)上端和下端螺纹方向相反,且双旋螺纹杆(615)上下两端皆螺纹连接有螺纹套(616),两组所述螺纹套(616)靠近固定夹板(614)的一端通过转轴活动连接有活动杆(617),两组所述活动杆(617)另一端通过铰接轴活动连接有活动夹板(618),且双旋螺纹杆(615)后方的活动卡块(612)顶端固连有固定块(619),所述固定块(619)左右两侧内部皆插设限位杆(620),两组所述限位杆(620)靠近活动夹板(618)的一端皆贯穿固定块(619)并固定在活动夹板(618)远离固定夹板(614)的一端,两组所述限位杆(620)外部后端皆插设有第一弹簧(621),两组所述第一弹簧(621)前端固连在固定块(619)后端,两组所述第一弹簧(621)另一端皆固定在活动夹板(618)前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肿瘤介入术后护理装置及护理病床,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机构(7)包括第三固定板(711)、第二弹簧(712)和第四固定板(713),右侧两组所述固定支架(2)互相靠近的一端皆固连有第四固定板(713),移动床板(4)右端前后两侧皆固连有第三固定板(711),两组所述第四固定板(713)和两组第三固定板(711)之间皆分别固连有第二弹簧(71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肿瘤介入术后护理装置及护理病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机构(8)包括第五固定板(811)、第二螺纹杆(812)、套杆(813)和握杆(814),所述装置主体(1)前端右侧固连有第五固定板(811),且第五固定板(811)内部螺纹连接有第二螺纹杆(812),所述转动杆(513)前端贯穿第一固定板(512)并延伸至第一固定板(512)前端外部,且第五固定板(811)下方的转动杆(513)上套设有套杆(813),所述第二螺纹杆(812)下端贯穿套杆(813)并延伸至套杆(813)内部与转动杆(513)抵接,且第二螺纹杆(812)顶端固连有握杆(814)。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肿瘤介入术后护理装置及护理病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固定板(522)底端固连有第三连接杆(525),且第三连接杆(525)远离第二固定板(522)的一端固连有第二卡槽(526),且第二卡槽(526)与第二齿条板(520)互相卡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肿瘤介入术后护理装置及护理病床,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杆(513)前端固连有把手(527),且把手(527)为字母“L”形设计。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肿瘤介入术后护理装置及护理病床,其特征在于:两组所述限位杆(620)远离固定块(619)的一端皆固连有挡片(622),且挡片(622)的直径大于固定块(619)上开设通孔的直径大小。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肿瘤介入术后护理装置及护理病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夹板(614)和活动夹板(618)的侧视截面皆为圆弧形设计,且固定夹板(614)与活动夹板(618)互相靠近的一端皆固连有均匀分布的防护条(623),所述防护条(623)的主要材质由橡胶构成。
CN202010827606.8A 2020-08-17 2020-08-17 一种肿瘤介入术后护理装置及护理病床 Withdrawn CN11197335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827606.8A CN111973355A (zh) 2020-08-17 2020-08-17 一种肿瘤介入术后护理装置及护理病床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827606.8A CN111973355A (zh) 2020-08-17 2020-08-17 一种肿瘤介入术后护理装置及护理病床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973355A true CN111973355A (zh) 2020-11-24

Family

ID=734344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827606.8A Withdrawn CN111973355A (zh) 2020-08-17 2020-08-17 一种肿瘤介入术后护理装置及护理病床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973355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603735A (zh) * 2020-12-22 2021-04-06 河南省肿瘤医院 一种口腔颌面外科肿瘤切除装置
CN112914867A (zh) * 2021-01-19 2021-06-08 王琳琳 一种护理科用剖腹产术后护理床
CN113262995A (zh) * 2021-05-13 2021-08-17 广东海洋大学 一种基于bim的现场施工管理用施工区域监控装置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603735A (zh) * 2020-12-22 2021-04-06 河南省肿瘤医院 一种口腔颌面外科肿瘤切除装置
CN112914867A (zh) * 2021-01-19 2021-06-08 王琳琳 一种护理科用剖腹产术后护理床
CN112914867B (zh) * 2021-01-19 2022-11-22 邳州市景鹏创业投资有限公司 一种护理科用剖腹产术后护理床
CN113262995A (zh) * 2021-05-13 2021-08-17 广东海洋大学 一种基于bim的现场施工管理用施工区域监控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973355A (zh) 一种肿瘤介入术后护理装置及护理病床
CN209933264U (zh) 一种用于肾内科血透室专用舒适型护理床
CN111685842A (zh) 一种基于血液净化用患者扎针位置的舒缓释放装置
CN204181844U (zh) 一种动静脉内瘘固定支架
CN208741394U (zh) 一种医用肾内科血液透析人体固定装置
CN204158786U (zh) 一种用于血液透析的上肢体固定器
CN208130117U (zh) 一种肾病血液透析用床
CN212089615U (zh) 一种肾内科用肾脏穿刺装置
CN114533437A (zh) 一种肾病血液透析用床
CN215229032U (zh) 一种肢体约束固定装置
CN205163539U (zh) 一种picc置管专用托手架
CN108013980A (zh) 一种肾透析专用病床
CN212789037U (zh) 一种内分泌科糖尿病人护理治疗盒
CN211985849U (zh) 一种泌尿术后护理支撑装置
CN209019268U (zh) 一种可调节角度的下肢抬高装置
CN208611164U (zh) 一种便于调整定位的肾透析专用病床
CN208943035U (zh) 一种动静脉内瘘固定器
CN209091785U (zh) 一种腰间盘突出牵引治疗器
CN211433775U (zh) 一种血液透析护理支架
CN213851647U (zh) 一种用于骨科床旁血透的手臂固定器
CN215083059U (zh) 一种新型血液透析装置
CN217311552U (zh) 一种床旁crrt管路固定梳理装置
CN212816858U (zh) 一种具有身位限定结构的重症病床
CN110478570A (zh) 一种输液针高度调节装置
CN219646400U (zh) 一种连续性的血液净化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1124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