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970179A - 基于IPv6的组网接入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基于IPv6的组网接入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1970179A CN111970179A CN202010721916.1A CN202010721916A CN111970179A CN 111970179 A CN111970179 A CN 111970179A CN 202010721916 A CN202010721916 A CN 202010721916A CN 111970179 A CN111970179 A CN 111970179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ddress
- forwarding
- query
- network
- gatewa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2854—Wide area networks, e.g. public data networks
- H04L12/2856—Access arrangements, e.g. Internet acces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1/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addressing or naming
- H04L61/45—Network directories; Name-to-address mapping
- H04L61/4505—Network directories; Name-to-address mapping using standardised directories; using standardised directory access protocols
- H04L61/4511—Network directories; Name-to-address mapping using standardised directories; using standardised directory access protocols using domain name system [D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1/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addressing or naming
- H04L61/50—Address allocation
- H04L61/5007—Internet protocol [IP] address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IPv6的组网接入方法及系统,其中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用户主机向本地部署的递归DNS服务器发起指定域名的第一查询,所述第一查询包括选择访问的运营商网络;获得由所述递归DNS服务器响应所述第一查询返回的第一IP地址,基于所述第一IP地址及用户主机配置的第二IP地址确定是否需要配置转发IP地址,在需要配置时生成所述第二IP地址与转发IP地址的映射;根据所述第一IP地址归属的运营商网络确定网关地址,以第二IP地址或转发IP地址作为源地址封装第一报文转发给对应的网关。本发明可以根据用户需求自由选择网络接入方式,灵活性强,上网体验更佳。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IPv6的组网接入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部分专用网在接入互联网时,往往为了满足专用网内部用户的不同上网需求,或者线路备份的需要,会向外部接入多个运营商网络。以校园网为例,同时接入的不仅有教育网,还可能有移动、联通、电信等运营商的网络。这里就存在一个问题,当接入不同的网络访问时,就需要使用对应网络分配地址范围的IP地址作为源地址才能实现传输。在IPv4(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 4,互联网协议第4版)时代,一般采用的是NAT(NetworkAddress Translation,网络地址转换)机制,具体专用网内部主机分配私有IP地址,当报文到达负责NAT功能的网关时,NAT软件就会将相应的私有IP地址转换成访问对应运营商网络的公有IP地址。
IPv6(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 6,互联网协议第6版)是替代IPv4的下一代IP协议,由IETF(The Internet Engineering Task Force,互联网工程任务组)主导设计。IPv6的地址长度为128位,因此拥有海量的地址资源,具有快速高效、安全可控的特点,极大地扩展了地址的数量。如上所述,由于IPv4的地址资源匮乏,导致基于IPv4的解决多出口网络接入问题时,只能受限地采用NAT机制。但是,单纯依靠NAT实现接入,存在加重网关设备的负担,可能还降低访问的速度。在IPv6提供大量地址资源的前提下,亟待提出一种技术方案,可以利用IPv6的优势对现行网络的运行机制进行改进,以提高访问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IPv6的组网接入方法及系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专用网组网中,在接入多个运营商网络时,访问效率不高、灵活性不足的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一种基于IPv6的组网接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用户主机向本地部署的递归DNS服务器发起指定域名的第一查询,所述第一查询包括选择访问的运营商网络;
获得由所述递归DNS服务器响应所述第一查询返回的第一IP地址,基于所述第一IP地址及用户主机配置的第二IP地址确定是否需要配置转发IP地址,在需要配置时生成所述第二IP地址与转发IP地址的映射;
根据所述第一IP地址归属的运营商网络确定网关地址,以第二IP地址或转发IP地址作为源地址封装第一报文转发给对应的网关,在使用转发IP地址时还需要告知对应网关所述第二IP地址与转发IP地址的映射。
作为本发明上述基于IPv6的组网接入方法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查询中选择访问的运营商网络基于用户主机分配的第二IP地址进行确定。
作为本发明上述基于IPv6的组网接入方法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IP地址和所述第二IP地址同属于相同运营商网络时,放弃配置转发IP地址。
作为本发明上述基于IPv6的组网接入方法的进一步改进,对应网关在确定所述第一报文的源地址与直连网络所属的前缀网段不同时,将第一报文的源地址修改为第三IP地址,并记录所述第二IP地址与第三IP地址的映射。
作为本发明上述基于IPv6的组网接入方法的进一步改进,统计所述用户主机的接入情况,根据访问最多的运营商网络配置第二IP地址。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一种基于IPv6的组网接入系统,包括:
查询单元,用于用户主机向本地部署的递归DNS服务器发起指定域名的第一查询,所述第一查询包括选择访问的运营商网络;
获取单元,用于获得由所述递归DNS服务器响应所述第一查询返回的第一IP地址,基于所述第一IP地址及用户主机配置的第二IP地址确定是否需要配置转发IP地址,在需要配置时生成所述第二IP地址与转发IP地址的映射;
发送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IP地址归属的运营商网络确定网关地址,以第二IP地址或转发IP地址作为源地址封装第一报文转发给对应的网关,在使用转发IP地址时还需要告知对应网关所述第二IP地址与转发IP地址的映射。
作为本发明上述基于IPv6的组网接入系统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查询单元选择访问的运营商网络基于用户主机分配的第二IP地址进行确定。
作为本发明上述基于IPv6的组网接入系统的进一步改进,在所述获取单元中,所述第一IP地址和所述第二IP地址同属于相同运营商网络时,放弃配置转发IP地址。
作为本发明上述基于IPv6的组网接入系统的进一步改进,对应网关在确定所述第一报文的源地址与直连网络所属的前缀网段不同时,将第一报文的源地址修改为第三IP地址,并记录所述第二IP地址与第三IP地址的映射。
作为本发明上述基于IPv6的组网接入系统的进一步改进,统计所述用户主机的接入情况,根据访问最多的运营商网络配置第二IP地址。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用户主机可以通过与递归DNS服务器的配合,及与不同运营商网络对应网关的转发机制,以实现在多运营商网络接入情况下的灵活访问。本发明可以根据用户需求自由选择网络接入方式,灵活性强,上网体验更佳。
结合附图阅读本发明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后,本发明的其他特点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楚。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中记载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基于IPv6的组网接入方法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基于IPv6的组网接入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基于IPv6的组网接入系统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所示的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但这些实施方式并不限定本发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做出的结构、方法或功能上的变化均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同的实施方式中,可能使用相同的标号或标记,但这些并不代表结构或功能上的绝对联系关系。并且,各实施方式中所提到的“第一”、“第二”也并不代表结构或功能上的绝对区分关系,这些仅仅是为了描述的方便。
IPv6是下一代互联网核心技术,它相对于IPv4,存在两个基本变化,一方面是从32bit地址长度升级到128bit地址长度,大大扩展了地址空间,为网络的规划与部署提供了弹性的发挥空间,另一方面是增加了IPv6扩展报文头机制,提高了可编程能力,为SRv6、BIERv6等提供了扩展支持的能力。在本发明实施方式中,充分利用IPv6的特性,根据运营商网络接入的实际需求为专用网中的用户主机分配固定的运营商网络IP地址段,用户主机利用相应的IP地址作为源地址封装第一报文并发送到相应的网关,从而实现网络的正常访问。
如图1所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基于IPv6的组网接入方法流程图。基于IPv6的组网接入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用户主机向本地部署的递归DNS服务器发起指定域名的第一查询,所述第一查询包括选择访问的运营商网络。如图2所示,对于在专用网内的用户主机30,可以根据需要访问第一运营商网络11、第二运营商网络12或第三运营商网络13中的web服务器等。在需要访问对应web服务器之前,往往是要从域名查询开始的,因此用户主机在需要访问对应域名的web服务器,首先会查询本地缓存中是否有域名对应web服务器的访问IP地址,优选地,本地缓存中可能存在相同域名下不同运营商网络中web服务器对应的访问IP地址,用户主机可以根据实际的运营商网络的访问需求进行选择,比如,用户主机根据分配的第二IP地址选择所属的运营商网络。进一步,如果用户主机在本地缓存中找不到相应的域名匹配结果,就需要向递归DNS服务器40发起查询。递归DNS服务器40可以是部署在专用网内的DNS服务器,其作用是为专用网中的用户主机做出相应的域名解析应答,过程具体是先从递归DNS服务器的本地缓存开始查询,如果不存在相应的资源记录,还会向外部的权威DNS服务器发起查询,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递归DNS服务器还会定期对常用的域名向权威DNS服务器进行预查询,以提高本地缓存的命中率。为了满足不同运营商网络的访问需求,对于获取来自权威DNS服务器返回的相应访问IP地址时,需要获得尽可能多对应域名的访问IP地址,特别是部署在不同运营商网络的访问IP地址。因此,递归DNS服务器还会采用不同运营商网络分配的IP地址向权威DNS服务器发起查询,权威DNS服务器会根据查询节点的IP地址来反馈适合不同运营商网络访问的对应网络IP地址。
如上所述,用户主机当需要发起对应域名的访问却没有相应域名的缓存资源记录时,就会向递归DNS服务器发起指定域名的第一查询,第一查询用于告诉对应递归DNS服务器需要查询资源记录的域名,进一步,第一查询还包括选择访问的运营商网络,即告诉递归DNS服务器返回对应运营商网络的访问IP地址,这样用户主机才可以按照自己的入网需求来访问最佳的web服务器。向递归DNS服务器发起选择访问运营商网络的查询信息,可以直接从用户主机采用的源地址直接反映出来,比如选择的运营商网络与用户主机分配的第二IP地址所属的运营商网络一致,当包括第二IP地址信息的查询报文到达递归DNS服务器时,递归DNS服务器可以根据相应的源地址信息来反馈特定运营商网络的访问IP地址。在更多的实施方式中,由于用户主机分配的IP地址是相对固定的,并不能完全反映不同运营商网络的选择需求,此时则需要直接将相应查询信息嵌入到DNS查询报文中。在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可以在标准的DNS报文格式中嵌入DNS扩展机制,即在附加资源记录区嵌入伪资源记录,其伪资源记录固定部分包括NAME字段(目前可以为空)、TYPE字段(伪资源记录的类型编号,可以分配为41,2字节)、CLASS字段(发送方的UDP有效负载大小,2字节)、TTL字段(扩展的DNS消息头部,对标准DNS报文头部的返回状态码标志扩展8比特,以表示更多的返回类型,还包括版本字段和Z标记,共4字节)、RDLEN字段(标记可变部分的长度,2字节)。可变部分则是RDATA字段(用于存放伪资源记录的具体内容),其内部的格式包括OPTION-CODE字段(扩展协议代码,用于区分不同的扩展协议,共2字节)、OPTION-LENGTH字段(标记OPTION-DATA字段的长度,2字节)、OPTION-DATA字段(用于存放扩展查询交互的信息),其中,在OPTION-DATA中存放具体的选择访问的运营商网络,比如分别对不同的运营商进行编号,根据需要的运营商网络填入相应的编号。相应地,递归DNS服务器也需要支持相应的DNS扩展机制,当接收到DNS查询报文时,不仅要对查询问题区等标准字段的查询内容进行提取分析,还要对附加资源记录区中,嵌入的伪资源记录中的运营商网络选择信息进行提取分析,从而在应答时还要根据选择的运营商网络进行定向响应。
步骤S2、获得所述递归DNS服务器响应所述第一查询返回的第一IP地址,在需要配置转发地址时生成所述第二IP地址与转发IP地址的映射。在步骤S1中,递归DNS服务器在收到相应的第一查询后,会向用户主机反馈相应的应答报文,以告诉用户主机查询域名对应的第一IP地址,第一IP地址是访问对应域名的web服务器IP地址,进一步,递归DNS服务器还要根据选择的运营商网络来返回对应运营商网络的第一IP地址。
对于用户主机而言,一般会配置一个相对固定的第二IP地址作为上网的逻辑地址,具体地,第二IP地址的分配是由运营商网络下发给直连网关并存储的前缀网段决定,其可以通过DHCP(Dynamic Host Configuration Protocol,动态主机配置协议)来实现分配,亦或者通过前缀网段结合EUI-64地址生成,进一步可以是经过随机处理过接口标识符的临时地址。因此,第二IP地址采用哪个运营商的地址段,就决定用户主机可以直接访问哪个运营商网络,而不会被对应运营商网络中的设备所拒绝。但是,如果用户主机分配的第二IP地址并不是欲访问的运营商网络,这样就会出现无法访问的问题,所以,在本发明实施方式中,对获取到的第一IP地址,即决定了欲访问的运营商网络,还要与用户主机配置的第二IP地址进行比较,主要比较两个IP地址所归属的运营商网络,如果一致,通过步骤S3将报文转发给相应的网关,然后进入到对应的运营商网络中即可实现。在特定的情况下,可能第一IP地址归属的运营商网络和第二IP地址归属的运营商网络不一致,这种情况,主要发生在比如选择的运营商网络就与用户主机分配IP地址所属运营商网络不一致。但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一般在步骤S1中选择访问的运营商网络是基于用户主机分配的第二IP地址进行确定的,但仍然会出现不一致的情况,主要可能存在两种原因,其一是递归DNS服务器并没有正确地识别到第一查询中选择的运营商网络信息,其二可能是域名在对应运营商网络中并没有部署相应的服务器,递归DNS服务器是根据默认规则反馈的应答IP地址。在第一IP地址归属运营商网络与第二IP地址归属运营商网络不一致时,就存在用第二IP地址作为源地址去访问第一IP地址所在的网络失败的情况发生。这里主要采用两种解决方向,一种是透过第二IP地址所属的网络去访问,另一种则需要对用户主机访问第一IP地址所属网络的方式进行改进,可以配置转发IP地址,转发IP地址是与第一IP地址归属同一运营商网络的IP地址,基于所述第一IP地址及用户主机配置的第二IP地址确定是否需要配置转发IP地址,在需要配置时生成所述第二IP地址与转发IP地址的映射,以下将详述。
步骤S3、根据所述第一IP地址归属的运营商网络确定网关地址,向对应的网关发送第一报文或第二IP地址与转发IP地址的映射。第一IP地址是待访问服务器的IP地址,为了到达访问服务器所在的网络,需要通过与对应运营商网络连接的网关转发出去,因此需要知道下一跳网关,可以通过第一IP地址的对应地址段确定对应的网关。具体地,对第一IP地址的前缀对应位数的地址段进行分析,分析地址段与对照地址段的匹配来获得对照地址段所确定的下一跳网关,对照地址段可以是对历史访问的IP地址聚合的动态结果,比如多个IP地址都是确定通过对应网关访问对应运营商网络,通过聚合相同位数的前缀获得相应的对照地址段,也可以是事先维护好的不同运营商网络的对照地址段数据库。在更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在用户主机中设置有目标缓存的路由表,目标缓存中包括不同运营商网络的不同对照地址段,及对应的下一跳地址,即相应的网关。当用户主机根据第一IP地址需要访问时,通过不断维护及查询目标缓存中的相应路由信息来确定对应的网关地址。当确定了下一跳的网关地址,就会对第一报文进行封装,这里需要在第一报文中利用第二IP地址或转发IP地址标记相应的源地址,发送给对应的网关。如上所述,转发IP地址是与第一IP地址归属同一运营商的地址,使用转发地址可以保证第一报文可以在第二IP地址与第一IP地址不一致的情况下正常发送到对应的网络中,但是由于用户主机的配置IP仍然使用第二IP地址,所以需要告知对应网关所述第二IP地址与转发IP地址的映射,当对应网关收到外部网络关于目的地址为对应转发IP地址的报文时,可以根据存储的映射关系转发给对应的用户主机。
在另一实施方式中,为了可以访问第一IP地址所在的网络,这里可以将与第一IP地址不同网段的第二IP地址直接作为源地址封装,根据目标缓存确定与第一IP地址所述网络直连的网关,对应网关接收到相应第一报文后,会发现第一报文的源地址与直连网络所述的前缀网段不匹配,此时第一报文会被对应网络所拒绝,因此根据自身存储的前缀网段生成一个适配对应网络的第三IP地址,将第一报文的源地址修改为第三IP地址,再将其发送到对应网络中,同时还要记录所述第二IP地址与第三IP地址的映射,以在对应网络中接收到相应第三IP地址为目的地址的报文后,可以根据映射将其转发给第二IP地址所在的用户主机。这样做可以很好地解决上述报文不可达的问题,但是存在的缺陷在于增加了直连网关的负担。
进一步采纳上述的转发IP地址的机制,具体地,在所述第一IP地址和所述第二IP地址同属于相同运营商网络时,此时直接利用第二IP地址封装第一报文实施转发,就可以不配置转发IP地址。当所述第一IP地址和所述第二IP地址不属于相同运营商网络,且需要与第一IP地址所属网络直连发送时,此时需要配置转发IP地址,转发IP地址可以是事先存储在用户主机特定区域的配置信息,其具体可以是事先向本地链路的网关发送第二查询,从而获得相应网关返回的直连网络及前缀网段等应答内容,根据前缀网段可以确定不同运营商网络的转发IP地址。当需要对应运营商网络的转发IP地址时,获取转发IP地址并生成与本机配置的第二IP地址的映射。在向对应网关发送第一报文时,标记的源地址实际是对应的转发IP地址,并会将第二IP地址与转发IP地址的映射发送给对应网关。对应网关接收到相应的第一报文后,由于第一报文的源地址是与直连网络的地址段匹配的,因此可以直接转发出去,同时存储相应的映射关系,以接收关于转发IP地址作为目的地址的报文后,可以根据映射转发给专用网内的指定用户主机。在本实施方式中,网关并没有涉及对报文属性的修改操作,同时用户主机也没有频繁的修改自己配置的IP地址,可以稳定地实现网络通信。
在更多的实施方式中,还会存在用户主机坚持用自身配置的第二IP地址所属网络去访问第一IP地址所属网络,此时发送给对应网关的第一报文中,源地址是第二IP地址,然而对应网关则是第二IP地址所属网络对应的下一跳网关。优选地,可以利用IPv6的扩展报文头机制嵌入强制关闭重定向功能的信息,这样对应网关根据强制关闭重定向功能的信息,即使发现本地链路上存在更接近目标的可用网关,也不会发出重定向消息。另外,对于查询获得的第一IP地址,如果按照第一IP地址来确定对应的网关,有时会发现并没有相应接入的运营商网络或者在目标缓存中找不到相应的下一跳网关地址。相应地,可以选择根据第二IP地址所属网络确定下一跳网关,从而实现发送,发送的第一报文源地址也采用第二IP地址,在理想的情况下,第一报文可能会被对应的网关转发到对应的网络中。但是,第一IP地址所属的网络在链路中可能是存在网关直连或者存在更优的网关连通相关网络,此时接收第一报文的网关可能基于自身的判断发送重定向消息,以告诉对应用户主机最佳的转发方式。用户主机在接收到对应网关的重定向消息时,将对应的第一报文转发至重定向的网关,同时根据重定向的信息生成对应网络的转发IP地址及映射,发送给对应网关进行处理。
关于重定向功能,并不以上述实施方式为限,重定向功能的支持也可以发生在目标缓存中的某个网关已经在链路中发生了变化或者连接的外部网络状态发生了变化,通过重定向可以使第一报文发送给更加合理的网关,从而发送到外部网络中,以实现相应服务器的访问。以图2为例,第一网关21直连第一运营商网络11,第二网关22直连第二运营商网络12,第三网关231及第三网关232分别直连第三运营商网络13,在第三运营商网络13中可能存在服务器A,如果第三网关232到服务器A的路由度量更小,而在目标缓存中存储的下一跳是第三网关231,那么第一报文就会被发送给第三网关231。而第三网关231在接收到第一报文时,发现第一报文的最佳首跳地址应该是第三网关232,此时就会向始发主机发送重定向消息,始发主机可以根据重定向消息重新将第一报文发送给第三网关232,并更新本地的目标缓存。当对应用户主机再次发送第一报文,查询到目标缓存中的下一跳网关是第三网关232时,就会将第一报文直接发送给第三网关232。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用户主机通常是分配一个固定的第二IP地址,而第二IP地址的选择是跟访问的运营商网络有关的,因此采用常用运营商网络对应地址段,可以减少用户主机配置转发IP地址的负担。优选地,统计用户主机的接入情况,比如统计每次访问的第一IP地址所属运营商网络,根据访问最多的运营商网络配置第二IP地址,这样可以保证大多数的网络访问都可以由第二IP地址作为源地址直接实现访问。
如图3所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基于IPv6的组网接入系统示意图。基于IPv6的组网接入系统,具体包括查询单元U1、获取单元U2及发送单元U3。
查询单元U1,用于用户主机向本地部署的递归DNS服务器发起指定域名的第一查询,所述第一查询包括选择访问的运营商网络。用户主机在访问之前,会通过查询单元U1去向递归DNS服务器查询对应域名的访问IP地址,由于需要递归DNS服务器指定返回对应运营商网络的访问IP地址,还要在第一查询中包含运营商网络的选择信息。
获取单元U2,用于获得由所述递归DNS服务器响应所述第一查询返回的第一IP地址,基于所述第一IP地址及用户主机配置的第二IP地址确定是否需要配置转发IP地址,在需要配置时生成所述第二IP地址与转发IP地址的映射。获取单元U2根据递归DNS服务器的反馈,获取到对应域名的第一IP地址,用户主机可以通过第一IP地址访问到对应的服务器。但为了实现连通,首先需要分析第一IP地址和第二IP地址之间的关系,其中第二IP地址是用户主机正常配置的IP地址,为了提高第一IP地址和第二IP地址归属同一运营商的几率,首先统计所述用户主机的接入情况,根据访问最多的运营商网络配置第二IP地址,另外,查询单元U1选择访问的运营商网络基于用户主机分配的第二IP地址所属运营商进行确定。在所述第一IP地址和所述第二IP地址同属于相同运营商网络时,说明可以通过第二IP地址作为源地址来直接访问第一IP地址所在的网络,此时不需要对第二IP地址进行转换处理,即放弃配置转发IP地址。如果不一致时,则可以基于第一IP地址所属的运营商网络配置转发IP地址,并生成第二IP地址与转发IP地址的映射。
发送单元U3,用于根据所述第一IP地址归属的运营商网络确定网关地址,以第二IP地址或转发IP地址作为源地址封装第一报文转发给对应的网关,在使用转发IP地址时还需要告知对应网关所述第二IP地址与转发IP地址的映射。为了发送到对应运营商网络中的服务器中,需要确定直连对应网络的边缘网关,这些信息通常可以存储在用户主机的目标缓存中,目标缓存中存放有成对的对照地址段及对应的下一跳网关,通过利用IP地址的对应地址段与对照地址段进行匹配来确定到对应的网关,从而用户主机在封装完第一报文后可以发送给对应的网关。这里主要分为两种情况,在第一IP地址和第二IP地址归属于同一运营商时,可以采用第二IP地址作为源地址封装第一报文转发给对应网关从而发送给指定网络的服务器。在第一IP地址和第二IP地址不归属于同一运营商网络时,如上所述生成与第一IP地址同属相同运营商网络的转发IP地址,用对应的转发IP地址作为源地址封装第一报文转发给对应网关,同时告知对应网关所述第二IP地址与转发IP地址的映射。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网关也支持在确定所述第一报文的源地址与直连网络所属的前缀网段不同时,将第一报文的源地址修改为第三IP地址,并记录所述第二IP地址与第三IP地址的映射。需要说明的是,基于IPv6的组网接入系统的具体实施方式可以参照基于IPv6的组网接入方法的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本申请所公开的技术方案,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由控制单元执行的软件模块或二者组合,即一个或多个步骤和/或一个或多个步骤组合,既可以对应于计算机程序流程的各个软件模块,亦可以对应于各个硬件模块,例如ASIC(Application SpecificIntegrated Circuit,专用集成电路)、FPGA(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现场可编程门阵列)或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晶体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或者其任意适当组合。为了描述的方便,描述上述装置时以功能分为各种模块分别描述,当然,在实施本申请时可以把各模块的功能在同一个或多个软件和/或硬件中实现。
通过以上实施方式的描述可知,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本申请也可以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也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软件可以由微控制单元执行,依赖于所需要的配置,也可以包括任何类型的一个或多个微控制单元,包括但不限于微控制器、DSP(Digital Signal Processor,数字信号控制单元)或其任意组合。该软件存储在存储器,例如,易失性存储器(例如随机读取存储器等)、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只读存储器、闪存等)或其任意组合。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用户主机可以通过与递归DNS服务器的配合,及与不同运营商网络对应网关的转发机制,以实现在多运营商网络接入情况下的灵活访问。本发明可以根据用户需求自由选择网络接入方式,灵活性强,上网体验更佳。
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了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上文所列出的一系列的详细说明仅仅是针对本发明的可行性实施方式的具体说明,它们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未脱离本发明技艺精神所作的等效实施方式或变更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基于IPv6的组网接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用户主机向本地部署的递归DNS服务器发起指定域名的第一查询,所述第一查询包括选择访问的运营商网络;
获得由所述递归DNS服务器响应所述第一查询返回的第一IP地址,基于所述第一IP地址及用户主机配置的第二IP地址确定是否需要配置转发IP地址,在需要配置时生成所述第二IP地址与转发IP地址的映射;
根据所述第一IP地址归属的运营商网络确定网关地址,以第二IP地址或转发IP地址作为源地址封装第一报文转发给对应的网关,在使用转发IP地址时还需要告知对应网关所述第二IP地址与转发IP地址的映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IPv6的组网接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查询中选择访问的运营商网络基于用户主机分配的第二IP地址进行确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IPv6的组网接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IP地址和所述第二IP地址同属于相同运营商网络时,放弃配置转发IP地址。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IPv6的组网接入方法,其特征在于,对应网关在确定所述第一报文的源地址与直连网络所属的前缀网段不同时,将第一报文的源地址修改为第三IP地址,并记录所述第二IP地址与第三IP地址的映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IPv6的组网接入方法,其特征在于,统计所述用户主机的接入情况,根据访问最多的运营商网络配置第二IP地址。
6.一种基于IPv6的组网接入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查询单元,用于用户主机向本地部署的递归DNS服务器发起指定域名的第一查询,所述第一查询包括选择访问的运营商网络;
获取单元,用于获得由所述递归DNS服务器响应所述第一查询返回的第一IP地址,基于所述第一IP地址及用户主机配置的第二IP地址确定是否需要配置转发IP地址,在需要配置时生成所述第二IP地址与转发IP地址的映射;
发送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IP地址归属的运营商网络确定网关地址,以第二IP地址或转发IP地址作为源地址封装第一报文转发给对应的网关,在使用转发IP地址时还需要告知对应网关所述第二IP地址与转发IP地址的映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IPv6的组网接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查询单元选择访问的运营商网络基于用户主机分配的第二IP地址进行确定。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IPv6的组网接入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获取单元中,所述第一IP地址和所述第二IP地址同属于相同运营商网络时,放弃配置转发IP地址。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IPv6的组网接入系统,其特征在于,对应网关在确定所述第一报文的源地址与直连网络所属的前缀网段不同时,将第一报文的源地址修改为第三IP地址,并记录所述第二IP地址与第三IP地址的映射。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IPv6的组网接入系统,其特征在于,统计所述用户主机的接入情况,根据访问最多的运营商网络配置第二IP地址。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721916.1A CN111970179B (zh) | 2020-07-24 | 2020-07-24 | 基于IPv6的组网接入方法及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721916.1A CN111970179B (zh) | 2020-07-24 | 2020-07-24 | 基于IPv6的组网接入方法及系统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970179A true CN111970179A (zh) | 2020-11-20 |
CN111970179B CN111970179B (zh) | 2022-08-23 |
Family
ID=733628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0721916.1A Active CN111970179B (zh) | 2020-07-24 | 2020-07-24 | 基于IPv6的组网接入方法及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1970179B (zh) |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247299A (zh) * | 2007-02-14 | 2008-08-20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实现多归属网络接入的方法和多归属网络系统 |
CN101873358A (zh) * | 2010-06-11 | 2010-10-27 |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域名解析的链路负载均衡方法和设备 |
CN102025793A (zh) * | 2010-01-22 | 2011-04-20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北京有限公司 | 一种ip网络中的域名解析方法、系统及dns服务器 |
CN103916489A (zh) * | 2014-03-31 | 2014-07-09 | 浙江宇视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单域名多ip的域名解析方法及系统 |
CN106130913A (zh) * | 2016-09-08 | 2016-11-16 | 深圳市磊科实业有限公司 | 一种多运营商接入情况下基于策略的多wan口路由器的选路方法 |
EP3306900A1 (en) * | 2016-10-07 | 2018-04-11 | Secucloud GmbH | Dns routing for improved network security |
CN108173976A (zh) * | 2016-12-07 | 2018-06-15 |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域名解析方法及装置 |
-
2020
- 2020-07-24 CN CN202010721916.1A patent/CN111970179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247299A (zh) * | 2007-02-14 | 2008-08-20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实现多归属网络接入的方法和多归属网络系统 |
CN102025793A (zh) * | 2010-01-22 | 2011-04-20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北京有限公司 | 一种ip网络中的域名解析方法、系统及dns服务器 |
CN101873358A (zh) * | 2010-06-11 | 2010-10-27 |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域名解析的链路负载均衡方法和设备 |
CN103916489A (zh) * | 2014-03-31 | 2014-07-09 | 浙江宇视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单域名多ip的域名解析方法及系统 |
CN106130913A (zh) * | 2016-09-08 | 2016-11-16 | 深圳市磊科实业有限公司 | 一种多运营商接入情况下基于策略的多wan口路由器的选路方法 |
EP3306900A1 (en) * | 2016-10-07 | 2018-04-11 | Secucloud GmbH | Dns routing for improved network security |
CN108173976A (zh) * | 2016-12-07 | 2018-06-15 |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域名解析方法及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970179B (zh) | 2022-08-2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7467214B2 (en) | Invoking protocol translation in a multicast network | |
US8451845B2 (en) | Method of receiving a data packet in an IPv6 domain, an associated device and an associated home gateway | |
US8909812B2 (en) | Method and device for communication for host device with IPv4 application | |
EP2274897B1 (en) | Technique for address resolution in a data transmission network | |
CN114258667B (zh) | 用于获得ip地址的方法和装置 | |
US20040165602A1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nterconnecting IPv4 and IPv6 networks | |
US20110246663A1 (en) | Broadband network access | |
CN103338151B (zh) | 公网客户端访问私网服务器的方法及路由器 | |
US8843588B2 (en) | Methods, apparatuses, relate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and data structure for distributed storage of service provision-related information | |
CN107580079B (zh) | 一种报文传输方法和装置 | |
CN112654049B (zh) | 用于配置无线通信覆盖扩展系统的方法、系统、节点和介质 | |
KR100666987B1 (ko) | 이중스택 전환 메커니즘을 이용한 IPv4-IPv6 전환시스템 및 그 방법 | |
WO2011131088A1 (zh) | 数据报文处理方法、入口隧道路由器及系统 | |
CN111988441B (zh) | 基于IPv6的组网接入方法及系统 | |
CN115150312B (zh) | 一种路由方法及设备 | |
CN111711706B (zh) | Dns递归请求方法及系统 | |
CN111698341B (zh) | Dns权威响应方法及系统 | |
EP4111669A2 (en) | Domain name system (dns) services for variable-length address (vla) networks | |
CN111970179B (zh) | 基于IPv6的组网接入方法及系统 | |
Francis | Pip near-term architecture | |
CN107040616B (zh) | Tcp/dn/ip网络兼容tcp/ip网络的转换方法及报文收发方法 | |
Song et al. | Adaptive Addresses for Next Generation IP Protocol in Hierarchical Networks | |
WO2015139397A1 (zh) | 一种nat64资源获取方法及获取/分配装置 | |
CN112422715A (zh) | 基于IPv6身份标识的寻址方法及系统 | |
Shang et al. | IVI-based locator/ID separation architecture for IPv4/IPv6 transition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