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965570A - 一种检测电路 - Google Patents

一种检测电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965570A
CN111965570A CN201910376493.1A CN201910376493A CN111965570A CN 111965570 A CN111965570 A CN 111965570A CN 201910376493 A CN201910376493 A CN 201910376493A CN 111965570 A CN111965570 A CN 11196557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nit
electrically connected
storage unit
detection
charg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376493.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潘良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sit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sit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sit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sit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376493.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965570A/zh
Publication of CN11196557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96557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29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with safety or protection devices or circuits
    • H02J7/0036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with safety or protection devices or circuits using connection detecting circuit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47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with monitoring or indicating devices or circui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检测电路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检测电路,包括充电单元,用于判断所述充电单元是否与储电单元电连接,所述检测电路还包括检测单元、第一存储单元、第二存储单元和判断单元,所述检测单元分别与所述充电单元、第一存储单元和第二存储单元电连接,所述判断单元分别与所述第一存储单元和第二存储单元电连接。与现有技术对比,本发明提供的检测电路可以很好地判断充电接口是否与电芯电连接,从而确保移动电源的完整性以及内部电路连接的安全性。

Description

一种检测电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检测电路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检测电路。
背景技术
移动电源是日常常用设备,可以给移动终端进行充电,其基本工作原理为:内部电芯接受外部电能并存储为化学能,当移动终端与电芯电连接时,电芯再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对其进行充电。
在外界通过移动电源的POGOPIN的串口发送查询命令时,移动电源主板会检测电芯两端处的电压值,然后返回信息。但如果外界通过 POGOPIN给移动电源进行充电的时候,此时即使把电芯拆除,接口处还是会产生一个充电电压,而移动电源主板也会把这个电压检测出来并当做电芯的电压处理。因此无法很好地检测接口与电芯是否稳定地电连接,也无法判断移动电源内部电芯是否拆除。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检测电路,可以通过此检测电路判断移动电源内部电芯是否与充电接口电连接,从而进一步判断移动电源内部电芯是否拆除,以确保移动电源的完整和安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检测电路,包括充电单元,用于判断所述充电单元是否与储电单元电连接,所述检测电路还包括检测单元、第一存储单元、第二存储单元和判断单元,所述检测单元分别与所述充电单元、第一存储单元和第二存储单元电连接,所述判断单元分别与所述第一存储单元和第二存储单元电连接,其中,所述充电单元从外部接受供电,所述检测单元对所述充电单元的电压先后进行两次检测并分别将检测值存储至所述第一存储单元和所述第二存储单元中,所述判断单元对所述第一存储单元和所述第二存储单元内的两个检测值求差的绝对值并与预设值进行比较从而判断所述充电单元是否与所述储电单元电连接。
优选地,当所述充电单元与所述储电单元电连接时,所述充电单元从外部接受供电并将电能存储至所述储电单元中。
优选地,所述充电单元与所述检测单元之间电连接设置有电压转换单元,所述电压转换单元将所述充电单元所承载的外部电压转换为所述检测单元所需电压。
优选地,所述储电单元与所述检测单元之间电连接设置有电压转换单元,所述电压转换单元将所述储电单元所提供的电压转换为所述检测单元所需电压。
优选地,所述检测电路还包括计数单元,所述计数单元与所述判断单元电连接,所述计数单元用于设置和存储所述预设值。
优选地,所述检测电路还包括计时单元,所述计时单元与所述判断单元电连接,所述计时单元用于设置和存储所述检测单元对所述充电单元的电压先后进行两次检测的时间值。
优选地,所述检测电路还包括报警单元,所述判断单元与所述报警单元电连接,所述报警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判断单元的判断结果发出预设报警提示。
优选地,所述储电单元为电芯。
优选地,所述电压转换单元为ADC转换器。
优选地,所述报警单元为蜂鸣器或指示灯。
与现有技术对比,本发明提供的检测电路可以很好地判断充电接口是否与电芯电连接,从而确保移动电源的完整性以及内部电路连接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检测电路的第一实施例连接框图;
图2是本发明提供的检测电路的第二实施例连接框图;
图3是本发明提供的检测芯片的第一实施例连接框图;
图4是本发明提供的检测芯片的第二实施例连接框图;
图5是本发明提供的移动电源的连接框图;
图6是本发明提供的移动电源的第一实施例连接框图;
图7是本发明提供的移动电源的第二实施例连接框图;
图8是本发明提供的移动电源的第三实施例连接框图;
图9是本发明提供的检测移动电源内是否存在电芯的方法的第一实施例流程图;
图10是本发明提供的检测移动电源内是否存在电芯的方法的第二实施流程图;
图11是本发明提供的检测储电单元是否与外界电源电连接的方法的第一实施例流程图;
图12是本发明提供的检测储电单元是否与外界电源电连接的方法的第二实施例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无需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具体附图对本发明的实现进行详细的描述。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检测电路的第一实施例,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检测电路的第二实施例。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检测电路,包括充电单元102,用于判断所述充电单元102是否与储电单元101电连接,所述检测电路还包括检测单元103、第一存储单元104、第二存储单元105和判断单元106,所述检测单元103分别与所述充电单元102、第一存储单元104和第二存储单元105电连接,所述判断单元106分别与所述第一存储单元104和第二存储单元105电连接,其中,所述充电单元102从外部接受供电,所述检测单元103对所述充电单元102的电压先后进行两次检测并分别将检测值存储至所述第一存储单元104和所述第二存储单元105中,所述判断单元106对所述第一存储单元104和所述第二存储单元105内的两个检测值求差的绝对值并与预设值进行比较从而判断所述充电单元102是否与所述储电单元101电连接。
也就是说,在不清楚充电单元102是否与储电单元101之间电连接的情况下,采用检测单元103对充电单元102发送检测信号,分别在T1和T2时刻检测充电单元102处的电压值V1和V2,并分别存储至第一存储单元104和第二存储单元105中。判断单元106对V1和V2两个检测值求差的绝对值并与预设值进行大小比较,当绝对值大于等于预设值时,即可判断移动电源内部的充电单元102与储电单元101未电连接。在此实施例中,所述储电单元101为电芯或充电电池,充电单元102为移动电源上的充电接口。
显然地,在本实施例中,当所述充电单元102与所述储电单元101电连接时,所述充电单元102从外部接受供电并将电能存储至所述储电单元101中。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外部电压一般为市电220V,对于移动电源内部零件而言过高,需要对电压进行转换。故,所述充电单元102与所述检测单元103之间电连接设置有电压转换单元107,所述电压转换单元107将所述充电单元102所承载的外部电压转换为所述检测单元103所需电压;所述储电单元101与所述检测单元103之间电连接设置有电压转换单元107,所述电压转换单元107将所述储电单元101所提供的电压转换为所述检测单元103所需电压。所述电压转换单元107为ADC转换器。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检测电路还包括计数单元108,所述计数单元108与所述判断单元106电连接,所述计数单元108用于设置和存储所述预设值。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预设值设为10。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检测电路还包括计时单元109,所述计时单元109与所述判断单元106电连接,所述计时单元109用于设置和存储所述检测单元103对所述充电单元102的电压先后进行两次检测的时间值。在本实施例中,先后两侧检测的时间值T1和T2差值的绝对值范围为0.5s至1s。
本实施例中,所述检测电路还包括报警单元110,所述判断单元106与所述报警单元110电连接,所述报警单元110用于根据所述判断单元106的判断结果发出预设报警提示,所述报警单元110为蜂鸣器或指示灯。比如当判断单元106判断充电单元102未与储电单元101电连接时,报警单元110发出蜂鸣报警或闪烁灯常亮等。
本发明提供的检测电路可以很好地判断充电接口是否与电芯电连接,从而确保移动电源的完整性以及内部电路连接的安全性。
进一步地,图3为本发明提供的检测芯片的第一实施例,图4为本发明提供的检测芯片的第二实施例。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检测芯片,包括基板201,用于判断储电器208是否与外界电源电连接,所述基板201上集成设置有充电器202、检测器203、存储器204和判断器205,所述检测器203分别与所述充电器202和所述存储器204电连接,所述判断器205与所述存储器204电连接,所述充电器202上设置有第一引脚206和第二引脚207,所述第一引脚206与外部电压电连接而所述第二引脚207与所述储电器208电连接,所述检测器203分别先后两次检测所述充电器202处的电压值并存储至存储器204中,所述判断器205将两次电压测量值求差的绝对值后与预设值进行大小比较从而判断所述储电器208是否与外界电源电连接。
当所述储电器208与外界电源电连接时,所述充电器202从外界电源接受供电并将电能存储至所述储电器208中。所述充电器202与所述检测器203之间电连接设置有电压转换器209,所述电压转换器209将所述充电器202所承载的外部电压转换为所述检测器203所需电压。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储电器208为充电电池或电芯,所述电压转换器209为ADC转换器。
在第一实施例基础上,所述检测芯片还包括计数器211,所述计数器211与所述判断器205电连接,所述计数器211用于设置和存储所述预设值。在本实施例中,预设值为10。
所述检测芯片还包括计时器210,所述计时器210与所述判断器205电连接,所述计时器210用于设置和存储所述检测器203对所述充电器202的电压先后进行两次检测的时间值。在本实施例中,先后两侧检测的时间值T1和T2差值的绝对值范围为0.5s至1s。
所述检测芯片还包括报警器212,所述判断器205与所述报警器212电连接,所述报警器212用于根据所述判断器205的判断结果发出预设报警提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报警器212的引脚外接蜂鸣器或指示灯。
本发明提供的检测芯片可以很好地判断储电器是否与外界电源电连接,从而确保移动电源的完整性以及内部电路连接的安全性。
图5-8为本发明提供的可检测储电模块是否与外界电源电连接的移动电源的实施例。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检测储电模块是否与外界电源电连接的移动电源,包括壳体601,所述壳体601内设置有电路板602和储电模块603,所述电路板602上设置有充电模块604、检测模块605、存储模块606和判断模块607,所述充电模块604分别与所述储电模块603、检测模块605和外界电源电连接,所述存储模块606分别和所述检测模块605和判断模块607电连接,其中,所述充电模块604从外界电源接受供电,所述检测模块605对所述充电模块604的电压先后进行两次检测并将检测值存储至存储模块606中,所述判断模块607对所述存储模块606内的两个检测值求差的绝对值并与预设值进行比较从而判断所述储电模块603是否与外界电源电连接。所述储电模块603为电芯。当所述储电模块603与外界电源电连接时,所述充电模块604从外界电源接受供电并将电能存储至所述储电模块603中。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储电模块603为电芯或充电电池。
所述充电模块604与所述检测模块605之间电连接设置有电压转换模块611,所述电压转换模块611将所述充电模块604所承载的外部电压转换为所述检测模块605所需电压。所述电压转换模块611为ADC转换器。
所述移动电源还包括计数模块608,所述计数模块608与所述判断模块607电连接,所述计数模块608用于设置和存储所述预设值。
所述移动电源还包括计时模块609,所述计时模块609与所述判断模块607电连接,所述计时模块609用于设置和存储所述检测模块605对所述充电模块604的电压先后进行两次检测的时间值。
所述移动电源还包括报警模块610,所述判断模块607与所述报警模块610电连接,所述报警模块610用于根据所述判断模块607的判断结果发出预设报警提示。可选择地,所述报警模块610设置于所述电路板602上、外接于所述电路板602上且位于所述壳体内或外接于所述电路板602上且位于所述壳体外。所述报警模块610为蜂鸣器或指示灯,可以根据需要具体选择。
本发明提供的移动电源可以很好地判断储电模块是否与外界电源电连接,从而确保移动电源的完整性以及内部电路连接的安全性。
图9为本发明提供的检测移动电源内是否存在电芯的方法的第一实施例流程图。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检测移动电源内是否存在电芯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步骤,
S1:将外界电源接至充电接口;
S2:查询充电接口在第一时间T1时的第一电压V1;
S3:查询充电接口在第二时间T2时的第二电压V2;
S4:判断V2与V1之间差值绝对值是否大于等于预设值,若是,进入步骤S5;若否,返回步骤S2;
S5:确定电芯不存在。
图10为本发明提供的检测移动电源内是否存在电芯的方法的第二实施流程图。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检测移动电源内是否存在电芯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步骤,
S1:将外界电源接至充电接口;
S2:查询充电接口在第一时间T1时的第一电压V1;
S3:查询充电接口在第二时间T2时的第二电压V2;
S4:判断V2与V1之间差值绝对值是否大于等于预设值,若是,进入步骤S5;若否,进入步骤S6;
S5:确定电芯不存在;
S6:判断循环查询次数是否大于等于预设次数,若是,进入步骤S7;若否,返回步骤S2;
S7:确定电芯存在。
更进一步地,图11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检测储电单元是否与外界电源电连接的方法的第一实施例,所述方法包括步骤,
S11:将外界电源接至充电单元;
S21:查询充电单元在第一时间T1时的第一电压V1;
S31:查询充电单元在第二时间T2时的第二电压V2;
S41:判断V2与V1之间差值绝对值是否大于等于预设值,若是,进入步骤S5;若否,返回步骤S21;
S51:确定储电单元未与外界电源电连接。
图12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检测储电单元是否与外界电源电连接的方法的第二实施例,所述方法包括步骤,
S11:将外界电源接至充电单元;
S21:查询充电单元在第一时间T1时的第一电压V1;
S31:查询充电单元在第二时间T2时的第二电压V2;
S41:判断V2与V1之间差值绝对值是否大于等于预设值,若是,进入步骤S5;若否,进入步骤S61;
S51:确定储电单元未与外界电源电连接;
S61:判断循环查询次数是否大于等于预设次数,若是,进入步骤S71;若否,返回步骤S21;
S71:确定储电单元与外界电源电连接。
下面以移动电源和内部电芯的关系对图10-12的方法进行解释。
移动电源内部设置有电芯,电芯接受外界电源充电,并在需要的时候对移动终端充电。由于移动电源的可拆卸性,所以电芯可能会被盗窃者偷走。且由于电芯的接线可能不牢固,长期使用后电芯与充电接口的电连接不稳固。因此需要判断外观完好的移动电源内是否电芯依旧完好以及电芯与充电接口的电连接是否稳固。
为此,可以将外界电源连接至充电接口处,对充电接口处的电压值先后进行两次检测,并对这两个数值求差的绝对值,将此绝对值与预设值(如10)进行比较,当绝对值大于等于10时,说明移动电源内部无电芯;也可以说明移动电源内部有电芯但是电芯与充电接口的电连接不稳固。当绝对值小于10时,此时再一次循环上述检测和判断操作,当循环次数达到预设次数(如10)时,说明移动电源内部有电芯,也可以说明移动电源内部电芯与充电接口的电连接稳固。
当然,上述方法一般采用程序运动,两次检测的时间差值绝对值不应过大或过小,一般二者差值绝对值的范围为0.5-1s之间。前述的图1-8所述实施例也对此方法分别进行了详细阐述,此处不再赘述。
本发明提供的检测方法可以很好地判断电芯是否完好地存在于移动电源内部以及储电单元是否与外界电源稳定地电连接,从而确保移动电源的完整性以及内部电路连接的安全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或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检测电路,包括充电单元,用于判断所述充电单元是否与储电单元电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电路还包括检测单元、第一存储单元、第二存储单元和判断单元,所述检测单元分别与所述充电单元、第一存储单元和第二存储单元电连接,所述判断单元分别与所述第一存储单元和第二存储单元电连接,其中,所述充电单元从外部接受供电,所述检测单元对所述充电单元的电压先后进行两次检测并分别将检测值存储至所述第一存储单元和所述第二存储单元中,所述判断单元对所述第一存储单元和所述第二存储单元内的两个检测值求差的绝对值并与预设值进行比较从而判断所述充电单元是否与所述储电单元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电路,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充电单元与所述储电单元电连接时,所述充电单元从外部接受供电并将电能存储至所述储电单元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单元与所述检测单元之间电连接设置有电压转换单元,所述电压转换单元将所述充电单元所承载的外部电压转换为所述检测单元所需电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储电单元与所述检测单元之间电连接设置有电压转换单元,所述电压转换单元将所述储电单元所提供的电压转换为所述检测单元所需电压。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电路还包括计数单元,所述计数单元与所述判断单元电连接,所述计数单元用于设置和存储所述预设值。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电路还包括计时单元,所述计时单元与所述判断单元电连接,所述计时单元用于设置和存储所述检测单元对所述充电单元的电压先后进行两次检测的时间值。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电路还包括报警单元,所述判断单元与所述报警单元电连接,所述报警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判断单元的判断结果发出预设报警提示。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储电单元为电芯或充电电池。
9.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检测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压转换单元为ADC转换器。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检测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报警单元为蜂鸣器或指示灯。
CN201910376493.1A 2019-05-03 2019-05-03 一种检测电路 Pending CN11196557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376493.1A CN111965570A (zh) 2019-05-03 2019-05-03 一种检测电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376493.1A CN111965570A (zh) 2019-05-03 2019-05-03 一种检测电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965570A true CN111965570A (zh) 2020-11-20

Family

ID=733576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376493.1A Pending CN111965570A (zh) 2019-05-03 2019-05-03 一种检测电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965570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200507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clock calibration
CN112039154B (zh) 一种电池保护电路、电池组件及电子装置
US6362597B2 (en) Power distribution in a portable device
CN112039153B (zh) 一种片上系统、电池组件及电子装置
US8823321B2 (en) Single wire battery pack temperature and identification method
US10403939B2 (en) Single wire battery pack temperature and identification method
CN108132401A (zh) 充电异常的检测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移动终端
US8816644B2 (en) Interrupting the charging status of a rechargeable battery
CN109334513B (zh) 一种锂电池充放电管理系统
CN104375021B (zh) 一种锂电池组保护板检测装置和方法
CN210270136U (zh) 一种检测电路
CN104795864A (zh) 一种准确检测充电状态的移动终端及充电状态检测方法
CN210579159U (zh) 一种无线耳机系统和无线耳机
CN202663159U (zh) 移动电源
CN111965570A (zh) 一种检测电路
CN111884269A (zh) 一种检测储电单元是否与外界电源电连接的方法
CN111884275A (zh) 一种可检测储电模块是否与外界电源电连接的移动电源
CN111884273A (zh) 一种检测移动电源内是否存在电芯的方法
CN111969666A (zh) 一种检测芯片
CN204166063U (zh) 一种锂电池组保护板检测装置
CN103490451A (zh) 电池电压平衡电路
CN205921443U (zh) 电池供电设备应急备用电源接入保护系统
CN117194294A (zh) 一种usb输出路径转换电路和相关装置
CN210734427U (zh) 一种电动自行车的备用电池电路
CN106130172A (zh) 电池供电设备应急备用电源接入保护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