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956380A - 一种压力和温度识别的残端塑型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压力和温度识别的残端塑型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956380A
CN111956380A CN202010871731.9A CN202010871731A CN111956380A CN 111956380 A CN111956380 A CN 111956380A CN 202010871731 A CN202010871731 A CN 202010871731A CN 111956380 A CN111956380 A CN 11195638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sistor
pressure
pressure sensor
detection module
respectively connec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871731.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956380B (zh
Inventor
李思敏
杜春萍
吴姁怿
宋竹
王娇
曾敬茹
贺竹
汪学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est China Hospital of Sichuan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West China Hospital of Sichuan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est China Hospital of Sichuan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West China Hospital of Sichuan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010871731.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956380B/zh
Publication of CN1119563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95638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95638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95638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5/00Orthopaedic methods or devices for non-surgical treatment of bones or joints; Nursing devices; Anti-rape devices
    • A61F5/01Orthopaedic devices, e.g. splints, casts or brace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Nursing (AREA)
  • Orthopedic Medicine & Surge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Vascular Medicin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Measuring Fluid Pressur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压力和温度识别的残端塑型器,将压力套套在残端上,通过橡皮封口条防止压力套漏气,通过软管将铜阀门和负压吸引装置之间连接,将第一传感器接口和第二传感器接口通过导线连接,将负压吸引装置通电,采集各压力传感器的数据,可自动调控压力,也可根据调压按钮进行调压,实现精确设置控制压力,并通过温控探头观测残端的血运循环情况,进一步保证患者的健康。

Description

一种压力和温度识别的残端塑型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残端塑型器,具体涉及一种压力和温度识别的残端塑型器。
背景技术
截肢患者可以利用假肢重新获得缺失的功能。但由于肢体截肢后,对残端皮肤进行缝合时往往很难做到将残端的形状固定好,伤口愈合过程中容易出现瘢痕增生、残端表面凹凸不平等情况,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假肢的安装,延长了安装假肢的时间。这时就需要在截肢术后对患肢残端进行包扎塑形,消除残端肿胀,使残端形成锥体状,以使其适合假肢的接收腔。塑型常采用压力疗法,主要包括穿戴弹力绷带、弹力套或弹力衣,既可减轻患幻肢痛,又有利于肢体残端塑型,缩短安装假肢时间。
弹力绷带和压力肢套等塑型方法均属于压力治疗。压力治疗的有效压力范围尚未达成共识。有研究显示,压力治疗所使用的压力在15mmHg左右为宜,患者能够长期耐受这种压力,且治疗效果最佳。而在目前的常用方法中因每个人缠绕力量的大小和手法均未能很好的控制压力,且残端的温度变化情况也没有依据,塑型效果很难判断。
弹力绷带:1.弹力绷带主要依靠人力进行包扎,残端塑型有着较高的专业性,对使用者的技术掌握要求较高,力度和压力很难把握,包扎太紧会影响患肢血运和增加不适感,太松则达不到塑型的效果。临床中常用的判断方法为早期包扎时以能放入2根手指的松紧度,逐渐过渡到放入1根手指但未有研究证据证明压力到达了塑型要求。2.弹力绷带是一种具有弹力的纤维织物,长期使用后容易变型和弹力减退,边角容易滑丝和褶皱,导致塑型时容易脱落,塑型时间不足,这将影响塑型的效果,最终影响假肢穿戴的融合度和舒适性,这也是很多截肢者安装假肢后不常佩戴的原因。而据研究阐述,塑型的时机为术后3天,伤口愈合良好,无渗液,残端血运良好,肿胀在Ⅱ级以下,即可塑型,塑型的时间可到安装假肢之前,可见塑型时间较长。3.从卫生经济学层面来看,弹力绷带包扎需要耗费一定的人力和时间去教育截肢者,提供包扎的正确率,同时如截肢者不能掌握,需要教育家属包扎方法,而照顾的家属很容易更换,会话费人力和时间进行再次教育。
压力肢套:压力肢套的主要作用为防止增生和水肿,在塑型方面很难起到理想的效果。同时,弹力肢套的制作要求较高,且费事费力,需要严格测量病员的残端肢体每个节段的周长进行制作,如患者因体重增加或下降,导致残端周长发生变化,压力肢套就不能发挥塑型的作用。同时由于压力肢套制作成本较高,费用较高,因此容易造成卫生资源的浪费,也给病员带来一定的经济负担。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压力和温度识别的残端塑型器解决了现有针对残端塑型的方法或者装置,无法准确控制压力,无法起到准确塑型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压力和温度识别的残端塑型器,包括:压力套和负压吸引装置;
所述压力套用于包裹残端;所述负压吸引装置用于将压力套与残端之间的空气排出。
进一步地,压力套包括:织布、凝胶套、橡皮封口条、硅胶圆垫、圆垫螺母、铜阀门、第一压力传感器片、第二压力传感器片、第三压力传感器片、第四压力传感器片、温控探头和第一传感器接口;
所述压力套的头部为圆弧形封闭端,其尾部为开口端,其内层为凝胶套,其外层为织布;所述压力套的圆弧形封闭端的中心处设置有出气孔,并粘有硅胶圆垫;所述硅胶圆垫的中心处设置有圆垫中心孔;所述圆垫中心孔内设置有圆垫螺母;所述圆垫螺母与出气孔保持同心;所述铜阀门与圆垫螺母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片、第二压力传感器片、第三压力传感器片和第四压力传感器片分布于凝胶套内侧中间位置的四个方位上;所述温控探头设置于靠近压力套的圆弧形封闭端的凝胶套内侧上;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片、第二压力传感器片、第三压力传感器片、第四压力传感器片和温控探头均与第一传感器接口电连接;所述第一传感器接口设置于压力套的开口端;所述橡皮封口条设置于靠近压力套的开口端的织布上。
进一步地,凝胶套的厚度为3mm;所述硅胶圆垫的厚度为10mm,其直径为80mm;所述圆垫螺母的内螺纹的中径为8mm;所述铜阀门进气口的外螺纹的中径为8mm;所述橡皮封口条的宽度为10mm,其厚度为1mm。
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为:采用3mm的凝胶套厚度,使得残端塑型器的整体重量与结构承力能力两方面性能得以均衡,使患者使用感较为舒适;将硅胶圆垫的厚度设置为10mm,在保障重量不会出现拖赘感的情况下具有较好的韧性及缓冲能力;各螺纹中径的设置则有效兼容五金标准,便于连接件的更替;橡皮封口条的宽度厚度也有效保障了封口效果及美观程度,不冗余,不单薄。
进一步地,负压吸引装置包括:负压桶体、显示屏、软管接口、电源接口、电源开关、第一调压按钮、第二调压按钮、第二传感器接口、第一压力传感器检测模块、第二压力传感器检测模块、第三压力传感器检测模块、第四压力传感器检测模块、温度传感器检测模块、负压吸引器、负压吸引器驱动模块、电源模块和主控模块;
所述显示屏、软管接口、电源接口、电源开关、第一调压按钮、第二调压按钮和第二传感器接口设置于负压桶体表面;
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检测模块、第二压力传感器检测模块、第三压力传感器检测模块、第四压力传感器检测模块、温度传感器检测模块、负压吸引器、负压吸引器驱动模块、电源模块和主控模块设置于负压桶体内部;
所述电源模块的输出端分别与负压吸引器驱动模块、主控模块、显示屏、第一压力传感器检测模块、第二压力传感器检测模块、第三压力传感器检测模块、第四压力传感器检测模块和温度传感器检测模块电连接,其输入端与电源接口电连接;
所述主控模块分别与显示屏、第一调压按钮、第二调压按钮、负压吸引器驱动模块、第一压力传感器检测模块、第二压力传感器检测模块、第三压力传感器检测模块、第四压力传感器检测模块和温度传感器检测模块通信连接;
所述第二传感器接口通过导线与第一传感器接口电连接;
所述负压吸引器驱动模块与负压吸引器电连接。
进一步地,第一压力传感器检测模块、第二压力传感器检测模块、第三压力传感器检测模块和第四压力传感器检测模块结构均相同,均包括:电阻R1、压力传感器接口R2、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阻R5、电阻R6、电阻R7、电阻R8、接地电阻R9、接地电阻R10、电阻R11、接地电阻R12、放大器U1、放大器U2、放大器U4和ADC模数转换芯片U3;
所述放大器U1的反相输入端分别与电阻R1的一端和电阻R7的一端连接,其正相输入端分别与电阻R3的一端和接地电阻R10连接,其输出端分别与电阻R1的另一端和电阻R4的一端连接;
所述放大器U4的反相输入端分别与电阻R8的一端和电阻R7的另一端连接,其正相输入端分别与压力传感器接口R2的一端和接地电阻R9连接,其输出端分别与电阻R8的另一端和电阻R11的一端连接;
所述放大器U2的反相输入端分别与电阻R4的另一端和电阻R5的一端连接,其正相输入端分别与电阻R11的另一端和接地电阻R12连接,其输出端分别与电阻R5的另一端和电阻R6的一端连接;
所述ADC模数转换芯片U3的IN+端与电阻R6的另一端连接,其VREF端分别与ADC模数转换芯片U3的VDD端和压力传感器接口R2的另一端和电阻R3的另一端连接,并作为第一压力传感器检测模块、第二压力传感器检测模块、第三压力传感器检测模块或第四压力传感器检测模块的供电端,其DOUT端与主控模块连接;
所述压力传感器接口R2与第二传感器接口电连接;
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检测模块、第二压力传感器检测模块、第三压力传感器检测模块或第四压力传感器检测模块的供电端分别与电源模块的输出端连接。
进一步地,温度传感器检测模块包括:电阻R13、温度传感器接口R14、电阻R15、电阻R16、电阻R17、电阻R18、电阻R19、电阻R20、电阻R21、接地电阻R22、放大器U5、放大器U6、放大器U7和ADC模数转换芯片U8;
所述放大器U5的反相输入端分别与电阻R15的一端和电阻R19的一端连接,其正相输入端接地,其输出端分别与电阻R15的另一端和电阻R16的一端连接;所述放大器U6的反相输入端分别与电阻R20的一端和电阻R19的另一端连接,其正相输入端分别与电阻R13的一端和温度传感器接口R14的一端连接,其输出端分别与电阻R20的另一端和电阻R21的一端连接;所述放大器U7的反相输入端分别与电阻R16的另一端和电阻R17的一端连接,其正相输入端分别与电阻R21的另一端和接地电阻R22连接,其输出端分别与电阻R17的另一端和电阻R18的另一端连接;所述温度传感器接口R14的另一端接地;所述ADC模数转换芯片U8的IN+端与电阻R18的另一端连接,其IN-端接地,其VREF端分别与ADC模数转换芯片U8的VDD端和电阻R13的另一端连接,并作为温度传感器检测模块的供电端,其DOUT端与主控模块连接;所述温度传感器接口R14与第二传感器接口电连接;所述温度传感器检测模块的供电端与电源模块的输出端连接。
进一步地,电源模块包括:变压器T1、整流桥H1、续流二极管VD1、续流二极管VD2、接地电容C1、接地电容C2、接地电容C3、接地电容C4、接地电容C5、电容C6、电容C7、接地电容C8、接地电容C9、接地电容C10、电容C11、电阻R23、电阻R24、电阻R25、电阻R26、电阻R27、防反接二极管VD3、滑动变阻器RP1、滑动变阻器RP2、三极管VT1、三极管VT2和三极管VT3;
所述变压器T1的原边为电源模块的输入端,其副边的一端分别与续流二极管VD1的负极和整流桥H1输入端的一端连接,其副边的另一端分别与电容C11的一端和和整流桥H1输入端的另一端连接;所述整流桥H1输出端的一端与电源开关的一端连接,其输出端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电源开关的另一端分别与接地电容C1、电阻R23的一端、三极管VT1的集电极和三极管VT2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电阻R23的另一端分别与电阻R24的一端和接地电容C2连接;所述三极管VT1的基极分别与接地电容C3、电阻R24的另一端和三极管VT3的集电极连接,其发射极分别与三极管VT2的基极和电容C6的一端连接;
所述三极管VT2的发射极分别与电容C6的另一端、电阻R25的一端、电容C7的一端、电阻R26的一端和接地电容C8连接,并作为电源模块的输出端;所述电阻R25的另一端分别与防反接二极管VD3的负极、接地电容C4和滑动变阻器RP1的第一不动端连接;所述防反接二极管VD3的正极接地;所述三极管VT3的发射极分别与接地电容C5和滑动变阻器RP1的动端连接,其基极分别与电容C7的另一端和滑动变阻器RP2的动端连接;所述滑动变阻器RP2的第一不动端与电阻R26的另一端,其第二不动端接地;所述滑动变阻器RP1的第二不动端分别与接地电容C10和电阻R27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27的另一端分别与续流二极管VD2的正极和接地电容C9连接;所述续流二极管VD2的负极分别与电容C11的另一端和续流二极管VD1的正极连接。
综上,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一种压力和温度识别的残端塑型器,将压力套套在残端上,通过橡皮封口条防止压力套漏气,通过软管将铜阀门和负压吸引装置之间连接,将第一传感器接口和第二传感器接口通过导线连接,将负压吸引装置通电,采集各压力传感器的数据,可自动调控压力,也可根据调压按钮进行调压,实现精确设置控制压力,并通过温控探头观测残端的血运循环情况,进一步保证患者的健康。
附图说明
图1为压力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负压吸引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各模块间的系统框图;
图4为压力传感器检测模块的电路图;
图5为温度传感器检测模块的电路图;
图6为电源模块的电路图;
其中,1、织布;2、凝胶套;3、橡皮封口条;4、硅胶圆垫;5、圆垫中心孔;6、铜阀门;7、第一压力传感器片;8、第二压力传感器片;9、第三压力传感器片;10、第四压力传感器片;11、温控探头;12、第一传感器接口;13、压桶体;14、显示屏;15、软管接口;16、电源接口;17、电源开关;18、第一调压按钮;19、第二调压按钮;20、第二传感器接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描述,以便于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理解本发明,但应该清楚,本发明不限于具体实施方式的范围,对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只要各种变化在所附的权利要求限定和确定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这些变化是显而易见的,一切利用本发明构思的发明创造均在保护之列。
一种压力和温度识别的残端塑型器,包括:压力套和负压吸引装置;
所述压力套用于包裹残端;所述负压吸引装置用于将压力套与残端之间的空气排出。
如图1所示,压力套包括:织布1、凝胶套2、橡皮封口条3、硅胶圆垫4、圆垫螺母、铜阀门6、第一压力传感器片7、第二压力传感器片8、第三压力传感器片9、第四压力传感器片10、温控探头11和第一传感器接口12;
所述压力套的头部为圆弧形封闭端,其尾部为开口端,其内层为凝胶套2,其外层为织布1;所述压力套的圆弧形封闭端的中心处设置有出气孔,并粘有硅胶圆垫4;所述硅胶圆垫4的中心处设置有圆垫中心孔5;所述圆垫中心孔5内设置有圆垫螺母;所述圆垫螺母与出气孔保持同心;所述铜阀门6与圆垫螺母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片7、第二压力传感器片8、第三压力传感器片9和第四压力传感器片10分布于凝胶套2内侧中间位置的四个方位上;所述温控探头11设置于靠近压力套的圆弧形封闭端的凝胶套2内侧上;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片7、第二压力传感器片8、第三压力传感器片9、第四压力传感器片10和温控探头11均与第一传感器接口12电连接;所述第一传感器接口12设置于压力套的开口端;所述橡皮封口条3设置于靠近压力套的开口端的织布1上。
凝胶套2的厚度为3mm;所述硅胶圆垫4的厚度为10mm,其直径为80mm;所述圆垫螺母的内螺纹的中径为8mm;所述铜阀门6进气口的外螺纹的中径为8mm;所述橡皮封口条3的宽度为10mm,其厚度为1mm。
压力套材质内层是3mm厚的凝胶,凝胶套2具有一定的弹力,具有收缩不起皱褶的特性,选用厚度3mm因如果凝胶套太厚张力太大且穿脱不方便,太薄凝胶套的张力会不好,分别进行1mm、2mm、3mm、4mm、5mm厚的凝胶套实验对比,最终选用3mm厚的凝胶套2。外层为织布1,加强对凝胶套2的一个保护,底部粘有厚10mm、直径80mm的硅胶圆垫4,硅胶圆垫中心4带有中径为8mm圆垫螺母,圆垫中心孔5与凝胶套2底端中心的出气孔保持同心;铜阀门6与圆垫螺母啮合;铜阀门6上有一开关,可关闭铜阀门6。压力套上端带有宽度10mm、加厚1mm的橡皮封口条,防止漏气。
在本实施例中,在残肢前侧、后侧、左侧、右侧下方分别粘贴柔性应变片式的压力传感器,在残肢左侧粘贴温控探头,压力传感器导线和温控探头通过传感器接口连接负压吸引装置。
如图2~3所示,负压吸引装置包括:负压桶体13、显示屏14、软管接口15、电源接口16、电源开关17、第一调压按钮18、第二调压按钮19、第二传感器接口20、第一压力传感器检测模块、第二压力传感器检测模块、第三压力传感器检测模块、第四压力传感器检测模块、温度传感器检测模块、负压吸引器、负压吸引器驱动模块、电源模块和主控模块;
所述显示屏14、软管接口15、电源接口16、电源开关17、第一调压按钮18、第二调压按钮19和第二传感器接口20设置于负压桶体13表面;
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检测模块、第二压力传感器检测模块、第三压力传感器检测模块、第四压力传感器检测模块、温度传感器检测模块、负压吸引器、负压吸引器驱动模块、电源模块和主控模块设置于负压桶体13内部;
所述电源模块的输出端分别与负压吸引器驱动模块、主控模块、显示屏14、第一压力传感器检测模块、第二压力传感器检测模块、第三压力传感器检测模块、第四压力传感器检测模块和温度传感器检测模块电连接,其输入端与电源接口16电连接;
所述主控模块分别与显示屏14、第一调压按钮18、第二调压按钮19、负压吸引器驱动模块、第一压力传感器检测模块、第二压力传感器检测模块、第三压力传感器检测模块、第四压力传感器检测模块和温度传感器检测模块通信连接;
所述第二传感器接口20通过导线与第一传感器接口12电连接;
所述负压吸引器驱动模块与负压吸引器电连接。
如图4所示,第一压力传感器检测模块、第二压力传感器检测模块、第三压力传感器检测模块和第四压力传感器检测模块结构均相同,均包括:电阻R1、压力传感器接口R2、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阻R5、电阻R6、电阻R7、电阻R8、接地电阻R9、接地电阻R10、电阻R11、接地电阻R12、放大器U1、放大器U2、放大器U4和ADC模数转换芯片U3;
所述放大器U1的反相输入端分别与电阻R1的一端和电阻R7的一端连接,其正相输入端分别与电阻R3的一端和接地电阻R10连接,其输出端分别与电阻R1的另一端和电阻R4的一端连接;
所述放大器U4的反相输入端分别与电阻R8的一端和电阻R7的另一端连接,其正相输入端分别与压力传感器接口R2的一端和接地电阻R9连接,其输出端分别与电阻R8的另一端和电阻R11的一端连接;
所述放大器U2的反相输入端分别与电阻R4的另一端和电阻R5的一端连接,其正相输入端分别与电阻R11的另一端和接地电阻R12连接,其输出端分别与电阻R5的另一端和电阻R6的一端连接;
所述ADC模数转换芯片U3的IN+端与电阻R6的另一端连接,其VREF端分别与ADC模数转换芯片U3的VDD端和压力传感器接口R2的另一端和电阻R3的另一端连接,并作为第一压力传感器检测模块、第二压力传感器检测模块、第三压力传感器检测模块或第四压力传感器检测模块的供电端,其DOUT端与主控模块连接;
所述压力传感器接口R2与第二传感器接口20电连接;
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检测模块、第二压力传感器检测模块、第三压力传感器检测模块或第四压力传感器检测模块的供电端分别与电源模块的输出端连接。
如图5所示,温度传感器检测模块包括:电阻R13、温度传感器接口R14、电阻R15、电阻R16、电阻R17、电阻R18、电阻R19、电阻R20、电阻R21、接地电阻R22、放大器U5、放大器U6、放大器U7和ADC模数转换芯片U8;
所述放大器U5的反相输入端分别与电阻R15的一端和电阻R19的一端连接,其正相输入端接地,其输出端分别与电阻R15的另一端和电阻R16的一端连接;所述放大器U6的反相输入端分别与电阻R20的一端和电阻R19的另一端连接,其正相输入端分别与电阻R13的一端和温度传感器接口R14的一端连接,其输出端分别与电阻R20的另一端和电阻R21的一端连接;所述放大器U7的反相输入端分别与电阻R16的另一端和电阻R17的一端连接,其正相输入端分别与电阻R21的另一端和接地电阻R22连接,其输出端分别与电阻R17的另一端和电阻R18的另一端连接;所述温度传感器接口R14的另一端接地;所述ADC模数转换芯片U8的IN+端与电阻R18的另一端连接,其IN-端接地,其VREF端分别与ADC模数转换芯片U8的VDD端和电阻R13的另一端连接,并作为温度传感器检测模块的供电端,其DOUT端与主控模块连接;所述温度传感器接口R14与第二传感器接口20电连接;所述温度传感器检测模块的供电端与电源模块的输出端连接。
如图6所示,电源模块包括:变压器T1、整流桥H1、续流二极管VD1、续流二极管VD2、接地电容C1、接地电容C2、接地电容C3、接地电容C4、接地电容C5、电容C6、电容C7、接地电容C8、接地电容C9、接地电容C10、电容C11、电阻R23、电阻R24、电阻R25、电阻R26、电阻R27、防反接二极管VD3、滑动变阻器RP1、滑动变阻器RP2、三极管VT1、三极管VT2和三极管VT3;
所述变压器T1的原边为电源模块的输入端,其副边的一端分别与续流二极管VD1的负极和整流桥H1输入端的一端连接,其副边的另一端分别与电容C11的一端和和整流桥H1输入端的另一端连接;所述整流桥H1输出端的一端与电源开关17的一端连接,其输出端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电源开关17的另一端分别与接地电容C1、电阻R23的一端、三极管VT1的集电极和三极管VT2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电阻R23的另一端分别与电阻R24的一端和接地电容C2连接;所述三极管VT1的基极分别与接地电容C3、电阻R24的另一端和三极管VT3的集电极连接,其发射极分别与三极管VT2的基极和电容C6的一端连接;
所述三极管VT2的发射极分别与电容C6的另一端、电阻R25的一端、电容C7的一端、电阻R26的一端和接地电容C8连接,并作为电源模块的输出端;所述电阻R25的另一端分别与防反接二极管VD3的负极、接地电容C4和滑动变阻器RP1的第一不动端连接;所述防反接二极管VD3的正极接地;所述三极管VT3的发射极分别与接地电容C5和滑动变阻器RP1的动端连接,其基极分别与电容C7的另一端和滑动变阻器RP2的动端连接;所述滑动变阻器RP2的第一不动端与电阻R26的另一端,其第二不动端接地;所述滑动变阻器RP1的第二不动端分别与接地电容C10和电阻R27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27的另一端分别与续流二极管VD2的正极和接地电容C9连接;所述续流二极管VD2的负极分别与电容C11的另一端和续流二极管VD1的正极连接。
负压吸引装置中软管接口15通过软管接在铜阀门6上,铜阀门6与硅胶圆垫4的圆垫螺母固定连接,打开铜阀门6开关,拉紧橡皮封口条3防止压力套漏气,接通电源负压吸引装置开始工作,通过把压力套内的空气排出达到控制塑型压力的目的。通过温控探头11,可监测残端温度,动态观察残端的血运循环情况;排空气加压时通过多个压力传感器可辨别残端敏感部位和区域;可通过调压按钮达到患者能够长期耐受的压力,且达到治疗效果的最佳,为残肢伤口愈合及机能恢复和塑形后期的假肢制作奠定基础。

Claims (7)

1.一种压力和温度识别的残端塑型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压力套和负压吸引装置;
所述压力套用于包裹残端;所述负压吸引装置用于将压力套与残端之间的空气排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力和温度识别的残端塑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套包括:织布(1)、凝胶套(2)、橡皮封口条(3)、硅胶圆垫(4)、圆垫螺母、铜阀门(6)、第一压力传感器片(7)、第二压力传感器片(8)、第三压力传感器片(9)、第四压力传感器片(10)、温控探头(11)和第一传感器接口(12);
所述压力套的头部为圆弧形封闭端,其尾部为开口端,其内层为凝胶套(2),其外层为织布(1);所述压力套的圆弧形封闭端的中心处设置有出气孔,并粘有硅胶圆垫(4);所述硅胶圆垫(4)的中心处设置有圆垫中心孔(5);所述圆垫中心孔(5)内设置有圆垫螺母;所述圆垫螺母与出气孔保持同心;所述铜阀门(6)与圆垫螺母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片(7)、第二压力传感器片(8)、第三压力传感器片(9)和第四压力传感器片(10)分布于凝胶套(2)内侧中间位置的四个方位上;所述温控探头(11)设置于靠近压力套的圆弧形封闭端的凝胶套(2)内侧上;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片(7)、第二压力传感器片(8)、第三压力传感器片(9)、第四压力传感器片(10)和温控探头(11)均与第一传感器接口(12)电连接;所述第一传感器接口(12)设置于压力套的开口端;所述橡皮封口条(3)设置于靠近压力套的开口端的织布(1)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力和温度识别的残端塑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凝胶套(2)的厚度为3mm;所述硅胶圆垫(4)的厚度为10mm,其直径为80mm;所述圆垫螺母的内螺纹的中径为8mm;所述铜阀门(6)进气口的外螺纹的中径为8mm;所述橡皮封口条(3)的宽度为10mm,其厚度为1mm。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力和温度识别的残端塑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负压吸引装置包括:负压桶体(13)、显示屏(14)、软管接口(15)、电源接口(16)、电源开关(17)、第一调压按钮(18)、第二调压按钮(19)、第二传感器接口(20)、第一压力传感器检测模块、第二压力传感器检测模块、第三压力传感器检测模块、第四压力传感器检测模块、温度传感器检测模块、负压吸引器、负压吸引器驱动模块、电源模块和主控模块;
所述显示屏(14)、软管接口(15)、电源接口(16)、电源开关(17)、第一调压按钮(18)、第二调压按钮(19)和第二传感器接口(20)设置于负压桶体(13)表面;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检测模块、第二压力传感器检测模块、第三压力传感器检测模块、第四压力传感器检测模块、温度传感器检测模块、负压吸引器、负压吸引器驱动模块、电源模块和主控模块设置于负压桶体(13)内部;所述电源模块的输出端分别与负压吸引器驱动模块、主控模块、显示屏(14)、第一压力传感器检测模块、第二压力传感器检测模块、第三压力传感器检测模块、第四压力传感器检测模块和温度传感器检测模块电连接,其输入端与电源接口(16)电连接;所述主控模块分别与显示屏(14)、第一调压按钮(18)、第二调压按钮(19)、负压吸引器驱动模块、第一压力传感器检测模块、第二压力传感器检测模块、第三压力传感器检测模块、第四压力传感器检测模块和温度传感器检测模块通信连接;所述第二传感器接口(20)通过导线与第一传感器接口(12)电连接;所述负压吸引器驱动模块与负压吸引器电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压力和温度识别的残端塑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检测模块、第二压力传感器检测模块、第三压力传感器检测模块和第四压力传感器检测模块结构均相同,均包括:电阻R1、压力传感器接口R2、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阻R5、电阻R6、电阻R7、电阻R8、接地电阻R9、接地电阻R10、电阻R11、接地电阻R12、放大器U1、放大器U2、放大器U4和ADC模数转换芯片U3;
所述放大器U1的反相输入端分别与电阻R1的一端和电阻R7的一端连接,其正相输入端分别与电阻R3的一端和接地电阻R10连接,其输出端分别与电阻R1的另一端和电阻R4的一端连接;所述放大器U4的反相输入端分别与电阻R8的一端和电阻R7的另一端连接,其正相输入端分别与压力传感器接口R2的一端和接地电阻R9连接,其输出端分别与电阻R8的另一端和电阻R11的一端连接;所述放大器U2的反相输入端分别与电阻R4的另一端和电阻R5的一端连接,其正相输入端分别与电阻R11的另一端和接地电阻R12连接,其输出端分别与电阻R5的另一端和电阻R6的一端连接;所述ADC模数转换芯片U3的IN+端与电阻R6的另一端连接,其VREF端分别与ADC模数转换芯片U3的VDD端和压力传感器接口R2的另一端和电阻R3的另一端连接,并作为第一压力传感器检测模块、第二压力传感器检测模块、第三压力传感器检测模块或第四压力传感器检测模块的供电端,其DOUT端与主控模块连接;所述压力传感器接口R2与第二传感器接口(20)电连接;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检测模块、第二压力传感器检测模块、第三压力传感器检测模块或第四压力传感器检测模块的供电端分别与电源模块的输出端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压力和温度识别的残端塑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传感器检测模块包括:电阻R13、温度传感器接口R14、电阻R15、电阻R16、电阻R17、电阻R18、电阻R19、电阻R20、电阻R21、接地电阻R22、放大器U5、放大器U6、放大器U7和ADC模数转换芯片U8;
所述放大器U5的反相输入端分别与电阻R15的一端和电阻R19的一端连接,其正相输入端接地,其输出端分别与电阻R15的另一端和电阻R16的一端连接;所述放大器U6的反相输入端分别与电阻R20的一端和电阻R19的另一端连接,其正相输入端分别与电阻R13的一端和温度传感器接口R14的一端连接,其输出端分别与电阻R20的另一端和电阻R21的一端连接;所述放大器U7的反相输入端分别与电阻R16的另一端和电阻R17的一端连接,其正相输入端分别与电阻R21的另一端和接地电阻R22连接,其输出端分别与电阻R17的另一端和电阻R18的另一端连接;所述温度传感器接口R14的另一端接地;所述ADC模数转换芯片U8的IN+端与电阻R18的另一端连接,其IN-端接地,其VREF端分别与ADC模数转换芯片U8的VDD端和电阻R13的另一端连接,并作为温度传感器检测模块的供电端,其DOUT端与主控模块连接;所述温度传感器接口R14与第二传感器接口(20)电连接;所述温度传感器检测模块的供电端与电源模块的输出端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压力和温度识别的残端塑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模块包括:变压器T1、整流桥H1、续流二极管VD1、续流二极管VD2、接地电容C1、接地电容C2、接地电容C3、接地电容C4、接地电容C5、电容C6、电容C7、接地电容C8、接地电容C9、接地电容C10、电容C11、电阻R23、电阻R24、电阻R25、电阻R26、电阻R27、防反接二极管VD3、滑动变阻器RP1、滑动变阻器RP2、三极管VT1、三极管VT2和三极管VT3;
所述变压器T1的原边为电源模块的输入端,其副边的一端分别与续流二极管VD1的负极和整流桥H1输入端的一端连接,其副边的另一端分别与电容C11的一端和和整流桥H1输入端的另一端连接;所述整流桥H1输出端的一端与电源开关(17)的一端连接,其输出端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电源开关(17)的另一端分别与接地电容C1、电阻R23的一端、三极管VT1的集电极和三极管VT2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电阻R23的另一端分别与电阻R24的一端和接地电容C2连接;所述三极管VT1的基极分别与接地电容C3、电阻R24的另一端和三极管VT3的集电极连接,其发射极分别与三极管VT2的基极和电容C6的一端连接;
所述三极管VT2的发射极分别与电容C6的另一端、电阻R25的一端、电容C7的一端、电阻R26的一端和接地电容C8连接,并作为电源模块的输出端;所述电阻R25的另一端分别与防反接二极管VD3的负极、接地电容C4和滑动变阻器RP1的第一不动端连接;所述防反接二极管VD3的正极接地;所述三极管VT3的发射极分别与接地电容C5和滑动变阻器RP1的动端连接,其基极分别与电容C7的另一端和滑动变阻器RP2的动端连接;所述滑动变阻器RP2的第一不动端与电阻R26的另一端,其第二不动端接地;所述滑动变阻器RP1的第二不动端分别与接地电容C10和电阻R27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27的另一端分别与续流二极管VD2的正极和接地电容C9连接;所述续流二极管VD2的负极分别与电容C11的另一端和续流二极管VD1的正极连接。
CN202010871731.9A 2020-08-26 2020-08-26 一种压力和温度识别的残端塑型器 Active CN11195638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871731.9A CN111956380B (zh) 2020-08-26 2020-08-26 一种压力和温度识别的残端塑型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871731.9A CN111956380B (zh) 2020-08-26 2020-08-26 一种压力和温度识别的残端塑型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956380A true CN111956380A (zh) 2020-11-20
CN111956380B CN111956380B (zh) 2021-05-11

Family

ID=733905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871731.9A Active CN111956380B (zh) 2020-08-26 2020-08-26 一种压力和温度识别的残端塑型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956380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202416A (zh) * 2022-06-15 2022-10-18 四川大学 一种降压及密闭循环系统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9747933C1 (de) * 1997-10-30 1998-11-26 Johann Flaum Unterdruckschale zur Behandlung von Körperpartien
US6231616B1 (en) * 1997-04-01 2001-05-15 Nashat N. Helmy Modular liner for limb stump prosthesis
US20050165341A1 (en) * 2004-01-26 2005-07-28 Knit-Rite, Inc. Above knee shrinker
CN102946828A (zh) * 2010-06-07 2013-02-27 安德烈·马塞尔·埃米尔·阿勒芒 假肢承窝加热和/或温度控制的设备和方法
CN203524852U (zh) * 2013-10-28 2014-04-09 韩文冬 可调式下肢截肢术后包扎固定带
CN104434399A (zh) * 2014-12-22 2015-03-25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 一种肢体离断术后的专用包扎敷料
US20160058634A1 (en) * 2014-09-02 2016-03-03 Top Shelf Manufacturing, Llc Rigid removable dressing
CN205307169U (zh) * 2015-12-21 2016-06-15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下肢截肢残端矫形器
CN208229050U (zh) * 2018-01-11 2018-12-14 张建平 一种战场环境下断肢残端止血保护敷料
CN109561974A (zh) * 2016-06-13 2019-04-02 奥托博克欧洲股份两合公司 具有冷却装置的假肢衬套、假肢筒或矫形器
CN111526840A (zh) * 2017-11-10 2020-08-11 奥托博克欧洲股份两合公司 矫形技术装置和用于其的导体
CN211271643U (zh) * 2019-12-31 2020-08-18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八医学中心 一种一次性肢体残端包扎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231616B1 (en) * 1997-04-01 2001-05-15 Nashat N. Helmy Modular liner for limb stump prosthesis
DE19747933C1 (de) * 1997-10-30 1998-11-26 Johann Flaum Unterdruckschale zur Behandlung von Körperpartien
US20050165341A1 (en) * 2004-01-26 2005-07-28 Knit-Rite, Inc. Above knee shrinker
CN102946828A (zh) * 2010-06-07 2013-02-27 安德烈·马塞尔·埃米尔·阿勒芒 假肢承窝加热和/或温度控制的设备和方法
CN203524852U (zh) * 2013-10-28 2014-04-09 韩文冬 可调式下肢截肢术后包扎固定带
US20160058634A1 (en) * 2014-09-02 2016-03-03 Top Shelf Manufacturing, Llc Rigid removable dressing
CN104434399A (zh) * 2014-12-22 2015-03-25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 一种肢体离断术后的专用包扎敷料
CN205307169U (zh) * 2015-12-21 2016-06-15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下肢截肢残端矫形器
CN109561974A (zh) * 2016-06-13 2019-04-02 奥托博克欧洲股份两合公司 具有冷却装置的假肢衬套、假肢筒或矫形器
CN111526840A (zh) * 2017-11-10 2020-08-11 奥托博克欧洲股份两合公司 矫形技术装置和用于其的导体
CN208229050U (zh) * 2018-01-11 2018-12-14 张建平 一种战场环境下断肢残端止血保护敷料
CN211271643U (zh) * 2019-12-31 2020-08-18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八医学中心 一种一次性肢体残端包扎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曹继松,韩德苏: "《测试电路》", 31 May 1995,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202416A (zh) * 2022-06-15 2022-10-18 四川大学 一种降压及密闭循环系统
CN115202416B (zh) * 2022-06-15 2023-08-15 四川大学 一种降压及密闭循环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956380B (zh) 2021-05-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248964Y (zh) 能冲洗、引流、保留式肛管
CN111956380B (zh) 一种压力和温度识别的残端塑型器
CN108392244A (zh) 一种智能止血带及一种止血方法
CN110934625A (zh) 一种可测量压力的智能止血装置
CN208591184U (zh) 男性外用接尿器
CN211583340U (zh) 一种可测量压力的智能止血装置
CN208851565U (zh) 一种智能止血带
CN208941094U (zh) 一种具有抗菌功能的自动卷收袖套
CN202314813U (zh) 一种搭扣式气管垫
CN1253765A (zh) 负压治疗器
CN209899888U (zh) 一种水肿患者用抬高垫
CN206403269U (zh) 一种腋臭术后护理服
CN213852313U (zh) 一种便于调节高度的脑室外引流瓶
CN204909931U (zh) 床上用洗头罩
CN221129898U (zh) 一种可调节的听诊器
CN218685549U (zh) 一种留置针固定网套
CN211024666U (zh) 气道持续湿化罩
CN212118746U (zh) 一种重症护理引流装置
CN217091760U (zh) Picc保护套
CN214908468U (zh) 一种实用性强的注塑排牙
CN2034048U (zh) 肌电假手臂筒
CN202982390U (zh) 一种非接触外伤保护罩
CN219629942U (zh) 一种防压疮气垫
CN219764077U (zh) 一种病人护理导尿器
CN213130133U (zh) 一种用于重症监护室且固定在皮肤上的氧气风干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