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955818A - 一种医用防护口罩 - Google Patents

一种医用防护口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955818A
CN111955818A CN202010374499.8A CN202010374499A CN111955818A CN 111955818 A CN111955818 A CN 111955818A CN 202010374499 A CN202010374499 A CN 202010374499A CN 111955818 A CN111955818 A CN 11195581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dical protective
protective mask
layer
piece
fabric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374499.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覃叙钧
吕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010374499.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955818A/zh
Priority to PCT/CN2020/091759 priority patent/WO2021223272A1/zh
Publication of CN11195581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95581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1WEARING APPAREL
    • A41DOUTERWEAR; PROTECTIVE GARMENTS; ACCESSORIES
    • A41D13/00Professional, industrial or sporting protective garments, e.g. surgeons' gowns or garments protecting against blows or punches
    • A41D13/05Professional, industrial or sporting protective garments, e.g. surgeons' gowns or garments protecting against blows or punches protecting only a particular body part
    • A41D13/11Protective face masks, e.g. for surgical use, or for use in foul atmospheres
    • A41D13/1161Means for fastening to the user's head
    • AHUMAN NECESSITIES
    • A41WEARING APPAREL
    • A41DOUTERWEAR; PROTECTIVE GARMENTS; ACCESSORIES
    • A41D31/00Materi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outerwear
    • A41D31/02Layered material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1WEARING APPAREL
    • A41DOUTERWEAR; PROTECTIVE GARMENTS; ACCESSORIES
    • A41D31/00Materi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outerwear
    • A41D31/04Materi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outerwear characterised by special function or use
    • AHUMAN NECESSITIES
    • A41WEARING APPAREL
    • A41DOUTERWEAR; PROTECTIVE GARMENTS; ACCESSORIES
    • A41D31/00Materi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outerwear
    • A41D31/04Materi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outerwear characterised by special function or use
    • A41D31/24Resistant to mechanical stress, e.g. pierce-proof
    • AHUMAN NECESSITIES
    • A41WEARING APPAREL
    • A41DOUTERWEAR; PROTECTIVE GARMENTS; ACCESSORIES
    • A41D2500/00Materials for garments
    • A41D2500/30Non-wove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hysical Education & Sports Medicine (AREA)
  • Respiratory Apparatuses And Protective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医用防护口罩,包括口罩本体以及从口罩本体两侧穿出的可调固定带,所述口罩本体包括依次连接且均为两侧窄中间宽的上片、本体与下片,所述上片的内部上沿设有鼻梁条,而所述可调固定带紧密贴合地穿设在上片的内部上沿,并从上片的不超出鼻梁条长度方向的两端位置范围内穿出至上片的外侧后,穿过设于所述上片外侧中部与所述鼻梁条位置对应的定位带扣之中,本发明整体的过滤结构与安装结构更加合理,口罩本体通过与面部轮廓贴合,与可调固定带在上下方向上均形成合理的受力夹角,既使得口罩本体密封性受保护,又能令死腔体积足够小,扩大了呼吸时的气体交换面积,令口罩的使用安全又舒适。

Description

一种医用防护口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医疗防护器材,具体涉及的是一种医用防护口罩。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常见的口罩类型通常是两种结构,一是平面型,通过拉伸折叠的方式,构建脸部包覆效果,达到初步的防护效果,日常使用较多;二是立体型,通过符合人体工程学的裁剪,以及大张力的可调固定带等固定方式,达到较好的防护效果,医院等高要求的场合使用较多。
市面上常见的平面口罩,都没能较好的解决气密性的问题,尤其是鼻梁处,口罩本体很难与鼻梁部位的皮肤紧密贴合,使得外界气体很容易从鼻梁间隙未经过滤即被吸入。平面型口罩通常设置了可塑性鼻夹来减小鼻梁部位的间隙,但是还达不到紧密贴合的效果。平面口罩的鼻夹通常较细较软,塑型容易,但也意味着容易变形。平面口罩的耳带弹力也比较小,因为耳朵不易受力,无法使用大回弹力的耳带,这使得鼻夹只能轻微贴合鼻梁,无法密合。如果使用可调固定带来加大固定口罩的拉力,则细软的鼻夹很容易被拉直变形,反而加大了鼻梁处的间隙,适得其反。
市面上常见的立体口罩,以杯罩型居多,如N95,KN95等。这些口罩通常设置了宽大的铝制鼻夹,但是坚硬的鼻夹很难塑形,使得鼻夹也无法紧密贴合鼻梁。当这些立体口罩用于医用防护场合时,为了加强气密性,只能使用大张力的可调固定带来牵引固定口罩,医护人员长时间使用后,会在脸上形成很深的勒痕,甚至出现皮肤损伤现象。
市面上常见的平面折叠口罩,使用时,口罩本体是与口鼻接触的,呼吸产生的水汽容易沾在内层布料上,穿戴不舒适。
杯罩型的立体口罩,因为裁剪结构设计的原因,口鼻前方的有效过滤面积偏小,气阻大,且无效腔体体积较大,死腔率高,呼出来的二氧化碳储存在口罩前方的腔体内,使得腔体内的含氧量偏低,长时间佩戴有憋闷感,甚至引起缺氧症状。
由此可见,以上常见的口罩,都存在设计简单,防护效果差,长时间使用体验差等缺点。在需要高防护效率以及长时间使用口罩的医用场合,上述口罩都无法达到理想的使用要求。
发明内容
针对背景技术中存在的技术缺陷,本发明提出一种医用防护口罩,解决了上述技术问题以及满足了实际需求,具体的技术方案如下所示:
一种医用防护口罩,包括口罩本体以及从口罩本体两侧穿出的可调固定带,所述口罩本体包括依次连接且均为两侧窄中间宽的上片、本体与下片,所述上片的内部上沿设有鼻梁条,而所述可调固定带紧密贴合地穿设在上片的内部上沿,并从上片的不超出鼻梁条长度方向的两端位置范围内穿出至上片的外侧后,穿过设于所述上片外侧中部与所述鼻梁条位置对应的定位带扣之中。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上片或下片包括内外两侧的纺粘无纺布层。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可调固定带与鼻梁条之间还设有耐磨滤层,所述可调固定带包埋于耐磨滤层与外侧的纺粘无纺布层之间,所述鼻梁条包埋于耐磨滤层与内侧的纺粘无纺布层之间所述可调固定带紧密贴合于耐磨滤层与外侧的纺粘无纺布层之间。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耐磨滤层从内向外依次包括第一熔喷布层以及纺粘无纺布层。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可调固定带从上片与下片外沿角落穿出。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本体包括内外两侧的纺粘无纺布层,以及设于纺粘无纺布层之间的骨材层、第二熔喷布层或是骨材层与第二熔喷布层的搭配。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上片的最外沿中部设有用于贴合鼻梁的适配开口。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上片或下片长度方向的最外沿长度与连接本体一侧的长度的比例不大于4/5,所述可调固定带穿出点距离本体最侧边的长度为本体自身长度方向总长的1/4至1/6。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可调固定带分别从所述上片、所述下片的两侧穿出后各自形成单独的闭环或者开环。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可调固定带环绕穿过所述上片与所述下片内部的外沿,并形成一个单独回路,并于所述下片的中部形成一个外露的调节段,所述调节段可中断形成2条对称的牵引绳。
本发明具有的有益效果在于:整体的过滤结构与安装结构更加合理,在佩戴后,口罩本体通过与面部轮廓贴合,可调固定带在上下方向上均形成合理的受力夹角,尤其是上片部分与鼻梁条相互配合施加贴合力,既使得口罩本体上下缘与使用者面部贴合紧密,又能保证面部的鼻腔口腔区域形成的死腔空间降低,扩大了呼吸时的气体交换面积,确保使用者的使用安全以及使用舒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上片2的实施原理结构及受力示意图。
图3为上片2展平状态下配合及其截面示意图。
图4为耐磨滤层7的配合示意图。
图5为可调固定带1与口罩本体之间的牵拉受力示意图。
图6本体3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可调固定带1的一种实施例示意图。
图8为可调固定带1的另一种实施例示意图。
其中:可调固定带1、上片2、定位带扣21、本体3、下片4、鼻梁条5、纺粘无纺布层6、耐磨滤层7、第一熔喷布层71、骨材层8、第二熔喷布层9、适配开口10、调节段11、牵引绳11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相关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需要指出的是,以下相关实施例仅是为了更好说明本发明本身而举的优选实施例,而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局限于如下的实施例中,并且本发明涉及本技术领域的相关必要部件,应当视为本技术领域内的公知技术,是本技术领域所属的技术人员所能知道并掌握的。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内”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使子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対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対重要性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参照附图所示,一种医用防护口罩,包括口罩本体以及从口罩本体两侧穿出的可调固定带1,所述口罩本体包括依次连接且均为两侧窄中间宽的上片2、本体3与下片4,所述上片2的内部上沿设有鼻梁条5,而所述可调固定带1紧密贴合地穿设在上片2的内部上沿,并从上片2的不超出鼻梁条5长度方向的两端位置范围内穿出至上片2的外侧后,穿过设于所述上片2外侧中部与所述鼻梁条5位置对应的定位带扣21之中。
结合图1至图5所示,本发明的实施原理以及实施过程如下:位于口罩本体上部的上片2内部穿设有可调固定带1,而为了对称,则下片2的内部也应穿有可调固定带1,所述鼻梁条5在使用时首先与使用者的鼻梁进行贴合,然后将可调固定带1与使用者进行连接,由于可调固定带1优选是可以收缩张紧的材质,因此就会将口罩本体1与使用者的面部紧密贴合。
具体参照图1、图2、图3所示,在这其中,为了达到更好地贴合以及降低死腔率的效果,位于上片2的可调固定带1从上片2内紧密贴合后,穿出上片2的外侧并穿绕过定位带扣21,所述定位带扣21实际上是由开设于所述上片2外侧面料上的两个条孔组成的,当从两侧拉紧可调固定带1时,分别按照如下的受力形式对口罩本体施加了贴紧力:可调固定带1对称于定位带扣21向两侧施加的沿着带体长度方向的拉紧力;而来自于可调固定带1从上片2穿出的位置,由于可调固定带1自身的弹性以及埋设于上片2内的那一段因紧密贴合带来的摩擦阻尼,形成了对拉紧力的反作用力;以及在拉紧力与拉紧力的反作用力的合力作用下,如图3标出的由于可调固定带1的穿出位置在鼻梁条5的长度范围内,该穿出点位置对鼻梁条5的凹陷段施加的合力。这三者的结合之下,使得鼻梁条5能够紧密地与面部轮廓贴合,避免了漏气。
结合图1和图5所示,其次,口罩本体为两侧窄中间宽的形状,而上片与下片则是外沿比内缘窄的形状,这样就使得口罩本体形成了一个罩状结构,佩戴的时候,上下缘就可以与使用者的面部最大程度的贴合,缩小了死腔的空间大小,扩大了呼吸时的气体交换面积,减少了囤积在死腔内呼吸时产生的二氧化碳的量。
具体参照图5,而在实际使用时,人耳根部的长度是要短于鼻尖至下巴的距离的,这也是为什么口罩本体的两侧宽度要短于中部,在合力形成之后,确保了本体3的塑形足够稳定,且口罩本体的贴合也足够紧密,保护了使用者的使用安全,又因呼吸死腔的减小,提高了使用者的使用舒适度。
参照图2、3所示,一种优选的实施例,所述上片2或下片4包括内外两侧的纺粘无纺布层6,保证口罩本体在佩戴时,能够形成较好的防护作用以及贴合作用,并且可以将可调固定带1的主要部分以及鼻梁条5都包裹于其中。
参照图2、3所示,一种优选的实施例,所述可调固定带1与鼻梁条5之间还设有耐磨滤层7,所述可调固定带1包埋于耐磨滤层7与外侧的纺粘无纺布层6之间,所述鼻梁条5包埋于耐磨滤层7与内侧的纺粘无纺布层6之间,所述可调固定带1紧密贴合于耐磨滤层7与外侧的纺粘无纺布层6之间,所述耐磨滤层7一方面可以为鼻梁条5提供固定的位置,另一方面又可以防止鼻梁条5对内侧的纺粘无纺布层6造成磨损,影响使用的安全性,实际上这一段紧密贴合的可调固定带1的长度段形成了一个类似于“调节长度段”功能的结构,为中段压紧鼻梁条5位置的可调固定带1的长度段提供了足够大的阻尼力支持。
参照图3、4所示,一种优选的实施例,所述耐磨滤层7从内向外依次包括第一熔喷布层71以及纺粘无纺布层6,这样能够提高整体的耐磨性能以及防护性。
参照图1、5所示,一种优选的实施例,所述可调固定带1从上片2与下片4外沿角落穿出,而可调固定带1的根部分别沿着上片2与下片4的最外沿游走后,从边角穿出后连接,在佩戴的时候,可调固定带1在上片2或下片4的最外沿边沿与面部贴合的拉力以及可调固定带与人体之间的拉力,实际形成了一个合力,这个合力的方向正是两个力的夹角的平分线,这个夹角的范围在90°至160°之间,一般而言,上片2与可调固定带1的夹角以120°、下片4与可调固定带1的夹角以90°为宜,此外,还有上下的可调固定带1之间的拉力,这样形成的合力使得口罩本体的边缘能够在各个方向都能受到牵引力,贴合效果最佳。
参照图6所示,一种优选的实施例,所述本体3包括内外两侧的纺粘无纺布层6,以及设于纺粘无纺布层6之间的骨材层8、第二熔喷布层9或是骨材层8与第二熔喷布层9的搭配,本体3的纺粘无纺布层6之间设有的骨材层8、第二熔喷布层9,保证了呼吸的安全性,以及一定强度基础之上,尽可能小死腔带来的呼吸舒适性,确保口罩处于350pa气流阻力情况下,中间本体区域不得有明显凹陷,其中中间的骨材层8与第二熔喷布层9之间的搭配,既可以仅有骨材层8及其自身的叠加、第二熔喷布层9及其自身的叠加,还可以是骨材层8与第二熔喷布层9之间的任意叠加组合,总数最多不超过3层。
参照图1所示,一种优选的实施例,所述上片2的最外沿中部设有用于贴合鼻梁的适配开口10,用于口罩本体更好地与使用者的面部进行贴合。
参照图1所示,一种优选的实施例,所述上片2或下片4长度方向的最外沿长度与连接本体3一侧的长度的比例不大于4/5,所述可调固定带1的穿出点距离本体3最侧边的长度为本体3自身长度方向总长的1/4至1/6,确保了口罩本体的形状更加贴合使用者的面部,边缘紧密且死腔空间小,所述本体的轮廓可以是腰鼓型,椭圆型或橄榄型。
参照图7所示,一种优选的实施例,所述可调固定带1分别从所述上片2、所述下片4的两侧穿出后各自形成单独的闭环或者开环,实际上可调固定带1形成了类似于头带的功能,这样佩戴的时候张紧力大一点也不会对使用者造成难受,开环状态下,则通过打结来实现长度调节,优选的,下片4的底端中部也可以设置适配开口10。
参照图8所示,一种优选的实施例,所述可调固定带1环绕穿过所述上片2与所述下片4内部的外沿,并形成一个单独回路,并于所述下片4的中部形成一个外露的调节段11,所述调节段11可中断形成2条对称的牵引绳110,实际上可调固定带1形成了类似于耳带的功能,而单一闭环结构下,可以通过牵拉调节段11来改变可调固定带1整体的张紧度,然后添加一个类似于弹簧扣的结构来防止回弹,或者是把牵拉调节段11的中部断开变成2条牵引绳110的结构,在牵拉后通过打结来防止改变长度后的可调固定带1的回弹,优选的,下片4的底端中部也可以设置适配开口10。
本发明具有的有益效果在于:整体的过滤结构与安装结构更加合理,在佩戴后,口罩本体通过与面部轮廓贴合,可调固定带1在上下方向上均形成合理的受力夹角,尤其是上片部分与鼻梁条相互配合施加贴合力,既使得口罩本体上下缘与使用者面部贴合紧密,又能保证面部的鼻腔口腔区域形成的死腔空间降低,扩大了呼吸时的气体交换面积,确保使用者的使用安全以及使用舒适。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医用防护口罩,包括口罩本体以及从口罩本体两侧穿出的可调固定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口罩本体包括依次连接且均为两侧窄中间宽的上片、本体与下片,所述上片的内部上沿设有鼻梁条,而所述可调固定带紧密贴合地穿设在上片的内部上沿,并从上片的不超出鼻梁条长度方向的两端位置范围内穿出至上片的外侧后,穿过设于所述上片外侧中部与所述鼻梁条位置对应的定位带扣之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用防护口罩,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片或下片包括内外两侧的纺粘无纺布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医用防护口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调固定带与鼻梁条之间还设有耐磨滤层,所述可调固定带包埋于耐磨滤层与外侧的纺粘无纺布层之间,所述鼻梁条包埋于耐磨滤层与内侧的纺粘无纺布层之间所述可调固定带紧密贴合于耐磨滤层与外侧的纺粘无纺布层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医用防护口罩,其特征在于,所述耐磨滤层从内向外依次包括第一熔喷布层以及纺粘无纺布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用防护口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调固定带从上片与下片外沿角落穿出。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用防护口罩,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包括内外两侧的纺粘无纺布层,以及设于纺粘无纺布层之间的骨材层、第二熔喷布层或是骨材层与第二熔喷布层的搭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用防护口罩,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片的最外沿中部设有用于贴合鼻梁的适配开口。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用防护口罩,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片或下片长度方向的最外沿长度与连接本体一侧的长度的比例不大于4/5,所述可调固定带穿出点距离本体最侧边的长度为本体自身长度方向总长的1/4至1/6。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用防护口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调固定带分别从所述上片、所述下片的两侧穿出后各自形成单独的闭环或者开环。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用防护口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调固定带环绕穿过所述上片与所述下片内部的外沿,并形成一个单独回路,并于所述下片的中部形成一个外露的调节段,所述调节段可中断形成2条对称的牵引绳。
CN202010374499.8A 2020-05-06 2020-05-06 一种医用防护口罩 Pending CN11195581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374499.8A CN111955818A (zh) 2020-05-06 2020-05-06 一种医用防护口罩
PCT/CN2020/091759 WO2021223272A1 (zh) 2020-05-06 2020-05-22 一种医用防护口罩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374499.8A CN111955818A (zh) 2020-05-06 2020-05-06 一种医用防护口罩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955818A true CN111955818A (zh) 2020-11-20

Family

ID=733577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374499.8A Pending CN111955818A (zh) 2020-05-06 2020-05-06 一种医用防护口罩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955818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812699A (zh) * 2021-09-02 2021-12-21 北京纳通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口罩制备方法
WO2023088450A1 (zh) * 2021-11-18 2023-05-25 杨铭域 带有lv结构的口罩及其设备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812699A (zh) * 2021-09-02 2021-12-21 北京纳通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口罩制备方法
WO2023088450A1 (zh) * 2021-11-18 2023-05-25 杨铭域 带有lv结构的口罩及其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955818A (zh) 一种医用防护口罩
CN212574205U (zh) 一种医用防护口罩
CN212345428U (zh) 一种大小可调节的防护口罩
CN212754379U (zh) 一种具有可调节佩戴松紧度的医用口罩
CN112841771A (zh) 一种防疫用kn95口罩
CN212994588U (zh) 一种杯型口罩
CN213045350U (zh) 一种可调节头戴式口罩
CN211096842U (zh) 一种无创正压通气口鼻面罩固定带及呼吸面罩
WO2021223272A1 (zh) 一种医用防护口罩
CN213128124U (zh) 一种耳带的佩戴长度可调节的口罩
CN213344431U (zh) 一种口罩
CN210750759U (zh) 一种呼吸面罩固定头套
CN219306095U (zh) 一种防水气型无纺布口罩
CN212233224U (zh) 一种带呼吸阀的运动口罩
CN212590465U (zh) 可调节型面罩
CN213215473U (zh) 一种携带方便的系带松紧可调式口罩
CN212590392U (zh) 防压口罩
CN212911817U (zh) 一种传染病防护装置
CN214962767U (zh) 一种预防呼吸道病原体重复感染的新型口罩
CN214340282U (zh) 一种一次性医用隔离面罩
CN214630103U (zh) 一种医用防护口罩
CN218869481U (zh) 一种防护口罩
CN214156310U (zh) 一种佩戴牢固的医用口罩
CN212728883U (zh) 立体剪裁双重防护夹层口罩
CN220068938U (zh) 一种口鼻头部一体化医用防护服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