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954201A - 基于蜂窝网的移动终端识别方法、装置和计算机设备 - Google Patents

基于蜂窝网的移动终端识别方法、装置和计算机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954201A
CN111954201A CN201910398781.7A CN201910398781A CN111954201A CN 111954201 A CN111954201 A CN 111954201A CN 201910398781 A CN201910398781 A CN 201910398781A CN 111954201 A CN111954201 A CN 11195420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bile terminal
log file
subscriber identity
base station
micro ba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398781.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954201B (zh
Inventor
逄振军
杨玉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China Mobile Group Shando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China Mobile Group Shando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China Mobile Group Shando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398781.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954201B/zh
Publication of CN11195420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95420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95420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95420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18Processing of user or subscriber data, e.g. subscribed services, user preferences or user profiles; Transfer of user or subscriber dat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02Services making use of location information
    • H04W4/021Services related to particular areas, e.g. point of interest [POI] services, venue services or geofen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50Service provisioning or reconfigur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18Processing of user or subscriber data, e.g. subscribed services, user preferences or user profiles; Transfer of user or subscriber data
    • H04W8/183Processing at user equipment or user record carri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18Processing of user or subscriber data, e.g. subscribed services, user preferences or user profiles; Transfer of user or subscriber data
    • H04W8/20Transfer of user or subscriber data
    • H04W8/205Transfer to or from user equipment or user record carrie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蜂窝网的移动终端识别方法、装置和计算机设备。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基于蜂窝网的移动终端识别方法中,获取移动终端的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之后,将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存储于日志文件,并根据预设时间间隔更新所述日志文件,最后基于更新后的日志文件中存储的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确定所述移动终端是否为常驻用户。这样一来,便可直接基于微基站获取移动终端用户信息,大大缩短了分析周期。

Description

基于蜂窝网的移动终端识别方法、装置和计算机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一种无线通信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基于蜂窝网的移动终端识别方法、装置和计算机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通信的普及,尤其是近几年来实名制的普及,移动通信终端已经成为一种个人的指纹标识,在各类刑事案件的侦破过程中,对移动通信用户活动信息的收集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案件侦破辅助手段。
现有的对移动用户信息的收集过程中,主要是在重要交通枢纽等目标监控区域内安装仿真基站,并强制经过该区域的移动通信终端路由更新至仿真基站,以通过数据采集系统获取用户身份信息,但是这种方式会导致用户短时间的通信中断,存在一定的弊端。也有的是通过卫星的定位方式识别移动设备的位置,但是也存在当无法通过定位系统来获取位置的情况时,需要人工触发上报按钮,较为繁琐。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蜂窝网的移动终端识别方法、装置和计算机设备,在本地网管可以直接获取移动用户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信息,缩短分析周期,不会对用户正常通信活动造成任何影响,全程通信无中断。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蜂窝网的移动终端识别方法,用于微基站,包括:
当移动终端进入所述微基站的覆盖区域时,获取所述移动终端的全球唯一临时UE标识;
向所述移动终端发送身份认证请求;
接收由所述移动终端上报的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
将所述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存储于日志文件,并根据预设时间间隔更新所述日志文件;
基于更新后的日志文件中存储的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确定所述移动终端是否为常驻用户。
其中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移动终端为无线资源控制RRC处于空闲态的移动终端。
其中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将所述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存储于日志文件,并根据预设时间间隔更新所述日志文件包括:
将当前接收到的所述移动终端的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存储于日志文件;
每隔所述预设时间间隔统计接收到的所述移动终端的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的记录次数,以更新所述日志文件。
其中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基于更新后的所述日志文件中存储的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确定所述移动终端是否为常驻用户包括:
在指定时间获取更新后的日志文件;
基于所述更新后的日志文件中存储的所述移动终端的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的记录次数确定所述移动终端是否为常驻用户。
其中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确定所述移动终端为常驻用户的情况下,若在预设阈值时间内未接收到所述移动终端的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则将所述移动终端更新为非常驻用户。
其中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的方法还包括向确定为常驻用户的移动终端发送公共服务消息。
其中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微基站的跟踪区标识值TAC与周围其他基站的跟踪区标识值TAC不同。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基于蜂窝网的移动终端识别装置,用于微基站,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当移动终端进入所述微基站的覆盖区域时,获取所述移动终端的全球唯一临时UE标识;
发送模块,用于向所述移动终端发送身份认证请求;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由所述移动终端上报的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
更新模块,用于将所述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存储于日志文件,并根据预设时间间隔更新所述日志文件;
确定模块,基于更新后的日志文件中存储的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确定所述移动终端是否为常驻用户。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
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
与所述处理器通信连接的至少一个存储器:
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被所述处理器执行的程序指令,所述处理器调用所述程序指令能够执行上述基于蜂窝网的移动终端识别方法。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计算机指令,所述计算机指令使所述计算机执行上述基于蜂窝网的移动终端识别方法。
以上技术方案中,针对相关技术方案中的移动终端用户识别繁琐的技术问题,基于现有的运营商网络,对微基站的功能进行调整,以使微基站具有部分核心网功能,通过微基站直接从移动终端获取部分不需要完整性保护校验的NAS层信令(例如移动终端的IMSI)。微基站获取移动终端的IMSI之后,将IMSI信息存储于日志文件,并根据预设时间间隔更新所述日志文件,最后基于更新后的日志文件中存储的IMSI确定所述移动终端是否为常驻用户,从而大大缩短了分析周期。进一步,根据是否为常驻用户,微基站触发发送不同的公共服务消息,以避免对常驻用户不必要的信息骚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基于蜂窝网的移动终端识别方法一个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2为本申请基于蜂窝网的移动终端识别方法另一个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3为本申请基于蜂窝网的移动终端识别装置的一实施例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计算机设备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应当明确,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申请。在本申请实施例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
图1为本申请基于蜂窝网的移动终端识别方法一个实施例的流程图,该方法用于微基站。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微基站不同于现有的基站,通过开发单独基站软件版本,使所述微基站具备部分核心网功能,可以向移动终端发送非接入层(Non-accessstratum,以下简称NAS)消息。
如图1所示,上述方法包括:
步骤101:当移动终端进入所述微基站的覆盖区域时,获取所述移动终端的全球唯一临时UE(User Equipment;以下简称:UE)标识(Globally Unique Temporary UEIdentity;以下简称:GUTI)。
具体地,本发明实施例中,移动终端的类型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手机以及具有多种应用功能的智能手机的至少一种,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进行特别限定。
在一个具体的实现过程中,本申请中当移动终端进入所述微基站的覆盖区域时,所述微基站可以获取所述移动终端的GUTI。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所述微基站获取的是当前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以下简称:RRC)处于空闲态的移动终端的GUTI。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对于处于连接态下的移动终端,由于其正处于业务处理中(例如语音通话业务、数据传输业务等),为了保证业务处理的正常进行,对于当前处于连接态下的移动终端,所述微基站先不获取该移动终端的GUTI,待其完成业务处理后(即RRC处于空闲态时)再获取该移动终端的GUTI。
步骤102:向所述移动终端发送身份认证请求。所述身份认证请求(IdentityRequest)为NAS消息,要求所述移动终端上报其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InternationalMobile Subscriber Identity;以下简称:IMSI)信息。
步骤103:接收由所述移动终端上报的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InternationalMobile Subscriber Identity;以下简称:IMSI)。
步骤104:将所述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存储于日志文件,并根据预设时间间隔更新所述日志文件。
本步骤具体包括:
步骤1041、将当前接收到的所述移动终端的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存储于日志文件。
所述微基站接收当前进入其覆盖区域内的所有RRC处于空闲态的移动终端上报的IMSI,并将各个移动终端的IMSI分别存储于所述日志文件中。在所述日志文件中可以设置IMSI列表,用于记录所述微基站接收到的各个移动终端的IMSI。
步骤1042、每隔所述预设时间间隔统计接收到的所述移动终端的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的记录次数,以更新所述日志文件。
由于微基站不断地将接收到的各个移动终端上报的IMSI并存储于日志文件中,因此每隔预设时间间隔对接收到的各个移动终端的IMSI进行统计,以确定在每隔预设时间间隔内各个移动终端的IMSI的记录次数,从而对日志文件进行更新。
本发明实施例中,将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存储于日志文件之后,还需要根据预设时间间隔更新所述日志文件。具体地,如何根据预设时间间隔更新所述日志文件可以有多种实现方式,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进行特别限定。
具体地,可以每隔所述预设时间间隔统计接收到的所述移动终端的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的记录次数,以更新所述日志文件;或者,可以每隔所述预设时间间隔统计接收到的所述移动终端的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的驻留时长,以更新所述日志文件。
其中,上述预设时间间隔可以在具体实现时根据系统性能和/或实现需求等自行设定,本实施例对上述预设时间间隔的大小不作限定,如上述预设时间间隔可以是1小时。
步骤105:基于更新后的日志文件中存储的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确定所述移动终端是否为常驻用户。
本发明实施例中,获取了更新后的日志文件之后,还需要判断更新后的日志文件中存储的IMSI是否为常驻用户的IMSI。具体地,如何判断日志文件中存储的IMSI是否是常驻用户的IMSI可以有多种实现方式,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进行特别限定。
具体地,可以在指定时间内获取更新后的日志文件,并基于更新后的日志文件中存储的所述移动终端的IMSI的记录次数确定所述移动终端是否为常驻用户。
或者,具体地,可以在指定时间内获取更新后的日志文件,并基于更新后的日志文件中存储的所述移动终端的IMSI的驻留时长确定所述移动终端是否为常驻用户。
在实际应用中,在确定所述移动终端为常驻用户之后,本申请中的微基站可以向常驻用户的移动终端发送公共服务消息。例如,高铁站候车室的微基站可以向该微基站的常驻用户推送高铁时刻表;覆盖赛事场馆的微基站可以在赛事开始或结束时推送赛事信息或者周边交通信息至常驻用户;商户的微基站可以向接入该基站的常驻用户推送当天的优惠活动等。
本发明实施例中,在确定所述移动终端为常驻用户的情况下,若在预设阈值时间内未接收到所述移动终端的IMSI,则将所述移动终端更新为非常驻用户。或者,具体地,也可以在接收到的所述移动终端的IMSI在该微基站的驻留时长小于预设驻留时长时,将所述移动终端更新为非常驻用户。
其中,上述预设时间阈值和预设驻留时长可以在具体实现时根据系统性能和/或实现需求等自行设定,本实施例对上述预设时间阈值的大小不作限定,如上述预设时间阈值可以是6小时,上述预设驻留时长可以是2分钟。
具体地,上述基于蜂窝网的移动终端识别方法,可以应用于微基站中,所述微基站具有与周围其他基站的跟踪区标识值(Tracking Area Code;以下简称:TAC)不同的TAC,这样使得RRC处于空闲态的移动终端进入所述微基站覆盖区域时,都需要重选到所述微基站,并请求更新路由区(TAU Request)。
图2为本申请基于蜂窝网的移动终端识别方法的另一实施例的流程图。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执行流程如下:
1)当移动终端进入所述微基站的覆盖区域之后,若此时该移动终端的RRC处于空闲态,向所述微基站发送GUTI并请求更新路由区(TAU Request)。
2)所述微基站设置有微基站模拟网管软件,所述微基站接收到移动终端发送的GUTI和TAU Request后交由所述微基站模拟网管软件处理,通过微基站模拟网管软件向所述移动终端发送身份认证请求(Identity Request)。
3)所述移动终端向微基站模拟网管软件上报IMSI。
4)微基站模拟网管软件将接收到的该移动终端的IMSI存储于日志文件。
5)通过大数据分析系统对日志文件进行分析,从中提取有用信息。例如,根据该移动终端在一段时间内上报IMSI的次数来确定该移动终端是否为常驻用户等。
图3为本申请基于蜂窝网的移动终端识别装置的一实施例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上述装置可以包括获取模块201、发送模块202、接收模块203、更新模块204以及确定模块205;
其中:
获取模块201,用于当移动终端进入所述微基站的覆盖区域时,获取所述移动终端的全球唯一临时UE标识。
具体地,本发明实施例中,移动终端的类型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手机以及具有多种应用功能的智能手机的至少一种,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进行特别限定。
在一个具体的实现过程中,本申请中当移动终端进入所述微基站的覆盖区域时,所述微基站可以获取所述移动终端的GUTI。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所述微基站获取的是当前RRC处于空闲态的移动终端的GUTI。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对于处于连接态下的移动终端,由于其正处于业务处理中(例如语音通话业务、数据传输业务等),为了保证业务处理的正常进行,对于当前处于连接态下的移动终端,所述微基站先不获取该移动终端的GUTI,待其完成业务处理后(即处RRC处于空闲态时)再获取该移动终端的GUTI。
发送模块202,用于向所述移动终端发送身份认证请求。所述身份认证请求(Identity Request)为NAS消息,要求所述移动终端上报其IMSI信息。
接收模块203,用于接收由所述移动终端上报的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
更新模块204,用于将所述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存储于日志文件,并根据预设时间间隔更新所述日志文件。
所述更新模块204具体用于:
首先,将当前接收到的所述移动终端的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存储于日志文件。所述微基站接收当前进入其覆盖区域内的所有RRC处于空闲态的移动终端上报的IMSI,并将各个移动终端的IMSI分别存储于所述日志文件中。在所述日志文件中可以设置IMSI列表,用于记录所述微基站接收到的各个移动终端的IMSI。
其次,每隔所述预设时间间隔统计接收到的所述移动终端的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的记录次数,以更新所述日志文件。
由于微基站不断地将接收到的各个移动终端上报的IMSI并存储于日志文件中,因此每隔预设时间间隔对接收到的各个移动终端的IMSI进行统计,以确定在每隔预设时间间隔内各个移动终端的IMSI的记录次数,从而对日志文件进行更新。
本发明实施例中,将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存储于日志文件之后,还需要根据预设时间间隔更新所述日志文件。具体地,如何根据预设时间间隔更新所述日志文件可以有多种实现方式,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进行特别限定。
具体地,可以每隔所述预设时间间隔统计接收到的所述移动终端的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的记录次数,以更新所述日志文件;或者,可以每隔所述预设时间间隔统计接收到的所述移动终端的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的驻留时长,以更新所述日志文件。
其中,上述预设时间间隔可以在具体实现时根据系统性能和/或实现需求等自行设定,本实施例对上述预设时间间隔的大小不作限定,如上述预设时间间隔可以是1小时。
确定模块205,基于更新后的日志文件中存储的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确定所述移动终端是否为常驻用户。
本发明实施例中,获取了更新后的日志文件之后,还需要判断更新后的日志文件中存储的IMSI是否为常驻用户的IMSI。具体地,如何判断日志文件中存储的IMSI是否是常驻用户的IMSI可以有多种实现方式,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进行特别限定。
具体地,可以在指定时间内获取更新后的日志文件,并基于更新后的日志文件中存储的所述移动终端的IMSI的记录次数确定所述移动终端是否为常驻用户。
或者,具体地,可以在指定时间内获取更新后的日志文件,并基于更新后的日志文件中存储的所述移动终端的IMSI的驻留时长确定所述移动终端是否为常驻用户。
在实际应用中,在确定所述移动终端为常驻用户之后,本申请中的微基站可以向常驻用户的移动终端发送公共服务消息。例如,高铁站候车室的微基站可以向该微基站的常驻用户推送高铁时刻表;覆盖赛事场馆的微基站可以在赛事开始或结束时推送赛事信息或者周边交通信息至常驻用户;商户的微基站可以向接入该基站的常驻用户推送当天的优惠活动等。
本发明实施例中,在确定所述移动终端为常驻用户的情况下,若在预设阈值时间内未接收到所述移动终端的IMSI,则将所述移动终端更新为非常驻用户。或者,具体地,也可以在接收到的所述移动终端的IMSI在该微基站的驻留时长小于预设驻留时长时,将所述移动终端更新为非常驻用户。
其中,上述预设时间阈值和预设驻留时长可以在具体实现时根据系统性能和/或实现需求等自行设定,本实施例对上述预设时间阈值的大小不作限定,如上述预设时间阈值可以是6小时,上述预设驻留时长可以是2分钟。
具体地,上述基于蜂窝网的移动终端识别方法,可以应用于微基站中,所述微基站具有与周围其他基站的跟踪区标识值(Tracking Area Code;以下简称:TAC)不同的TAC,这样使得RRC处于空闲态的移动终端进入所述微基站覆盖区域时,都需要重选到所述微基站,并请求更新路由区(TAU Request)。
图4为本申请计算机设备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上述计算机设备可以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上述存储器上并可在上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上述处理器执行上述计算机程序时,可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基于蜂窝网的移动终端识别方法。
其中,上述计算机设备可以为服务器,例如:云服务器,或者上述计算机设备也可以为计算机设备,例如:智能手机、智能手表、个人计算机(Personal Computer;以下简称:PC)、笔记本电脑或平板电脑等智能设备,本实施例对上述计算机设备的具体形态不作限定。
图4示出了适于用来实现本申请实施方式的示例性计算机设备52的框图。图4显示的计算机设备52仅仅是一个示例,不应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功能和使用范围带来任何限制。
如图4所示,计算机设备52以通用计算设备的形式表现。计算机设备52的组件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一个或者多个处理器或者处理单元56,系统存储器78,连接不同系统组件(包括系统存储器78和处理单元56)的总线58。
总线58表示几类总线结构中的一种或多种,包括存储器总线或者存储器控制器,外围总线,图形加速端口,处理器或者使用多种总线结构中的任意总线结构的局域总线。举例来说,这些体系结构包括但不限于工业标准体系结构(Industry StandardArchitecture;以下简称:ISA)总线,微通道体系结构(Micro Channel Architecture;以下简称:MAC)总线,增强型ISA总线、视频电子标准协会(Video Electronics StandardsAssociation;以下简称:VESA)局域总线以及外围组件互连(Peripheral ComponentInterconnection;以下简称:PCI)总线。
计算机设备52典型地包括多种计算机系统可读介质。这些介质可以是任何能够被计算机设备52访问的可用介质,包括易失性和非易失性介质,可移动的和不可移动的介质。
系统存储器78可以包括易失性存储器形式的计算机系统可读介质,例如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以下简称:RAM)70和/或高速缓存存储器72。计算机设备52可以进一步包括其它可移动/不可移动的、易失性/非易失性计算机系统存储介质。仅作为举例,存储系统74可以用于读写不可移动的、非易失性磁介质(图4未显示,通常称为“硬盘驱动器”)。尽管图4中未示出,可以提供用于对可移动非易失性磁盘(例如“软盘”)读写的磁盘驱动器,以及对可移动非易失性光盘(例如:光盘只读存储器(Compact Disc Read OnlyMemory;以下简称:CD-ROM)、数字多功能只读光盘(Digital Video Disc Read OnlyMemory;以下简称:DVD-ROM)或者其它光介质)读写的光盘驱动器。在这些情况下,每个驱动器可以通过一个或者多个数据介质接口与总线58相连。存储器78可以包括至少一个程序产品,该程序产品具有一组(例如至少一个)程序模块,这些程序模块被配置以执行本申请各实施例的功能。
具有一组(至少一个)程序模块82的程序/实用工具80,可以存储在例如存储器78中,这样的程序模块82包括——但不限于——操作系统、一个或者多个应用程序、其它程序模块以及程序数据,这些示例中的每一个或某种组合中可能包括网络环境的实现。程序模块82通常执行本申请所描述的实施例中的功能和/或方法。
计算机设备52也可以与一个或多个外部设备54(例如键盘、指向设备、显示器64等)通信,还可与一个或者多个使得用户能与该计算机设备52交互的设备通信,和/或与使得该计算机设备52能与一个或多个其它计算设备进行通信的任何设备(例如网卡,调制解调器等等)通信。这种通信可以通过输入/输出(I/O)接口62进行。并且,计算机设备52还可以通过网络适配器60与一个或者多个网络(例如局域网(Local Area Network;以下简称:LAN),广域网(Wide Area Network;以下简称:WAN)和/或公共网络,例如因特网)通信。如图4所示,网络适配器60通过总线58与计算机设备52的其它模块通信。应当明白,尽管图4中未示出,可以结合计算机设备52使用其它硬件和/或软件模块,包括但不限于:微代码、设备驱动器、冗余处理单元、外部磁盘驱动阵列、RAID系统、磁带驱动器以及数据备份存储系统等。
处理单元56通过运行存储在系统存储器78中的程序,从而执行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例如实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基于蜂窝网的移动终端识别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上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可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基于蜂窝网的移动终端识别方法。
上述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采用一个或多个计算机可读的介质的任意组合。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或者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可以是——但不限于——电、磁、光、电磁、红外线、或半导体的系统、装置或器件,或者任意以上的组合。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更具体的例子(非穷举的列表)包括:具有一个或多个导线的电连接、便携式计算机磁盘、硬盘、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ead Only Memory;以下简称:ROM)、可擦式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grammableRead Only Memory;以下简称:EPROM)或闪存、光纤、便携式紧凑磁盘只读存储器(CD-ROM)、光存储器件、磁存储器件、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在本文件中,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任何包含或存储程序的有形介质,该程序可以被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
计算机可读的信号介质可以包括在基带中或者作为载波一部分传播的数据信号,其中承载了计算机可读的程序代码。这种传播的数据信号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包括——但不限于——电磁信号、光信号或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计算机可读的信号介质还可以是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以外的任何计算机可读介质,该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发送、传播或者传输用于由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的程序。
计算机可读介质上包含的程序代码可以用任何适当的介质传输,包括——但不限于——无线、电线、光缆、RF等等,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
可以以一种或多种程序设计语言或其组合来编写用于执行本申请操作的计算机程序代码,所述程序设计语言包括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诸如Java、Smalltalk、C++,还包括常规的过程式程序设计语言—诸如“C”语言或类似的程序设计语言。程序代码可以完全地在用户计算机上执行、部分地在用户计算机上执行、作为一个独立的软件包执行、部分在用户计算机上部分在远程计算机上执行、或者完全在远程计算机或服务器上执行。在涉及远程计算机的情形中,远程计算机可以通过任意种类的网络——包括局域网(LocalArea Network;以下简称:LAN)或广域网(Wide Area Network;以下简称:WAN)连接到用户计算机,或者,可以连接到外部计算机(例如利用因特网服务提供商来通过因特网连接)。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流程图中或在此以其他方式描述的任何过程或方法描述可以被理解为,表示包括一个或更多个用于实现定制逻辑功能或过程的步骤的可执行指令的代码的模块、片段或部分,并且本申请的优选实施方式的范围包括另外的实现,其中可以不按所示出或讨论的顺序,包括根据所涉及的功能按基本同时的方式或按相反的顺序,来执行功能,这应被本申请的实施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取决于语境,如在此所使用的词语“如果”可以被解释成为“在……时”或“当……时”或“响应于确定”或“响应于检测”。类似地,取决于语境,短语“如果确定”或“如果检测(陈述的条件或事件)”可以被解释成为“当确定时”或“响应于确定”或“当检测(陈述的条件或事件)时”或“响应于检测(陈述的条件或事件)”。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保护的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基于蜂窝网的移动终端识别方法,用于微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方法包括:
当移动终端进入所述微基站的覆盖区域时,获取所述移动终端的全球唯一临时UE标识;
向所述移动终端发送身份认证请求;
接收由所述移动终端上报的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
将所述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存储于日志文件,并根据预设时间间隔更新所述日志文件;
基于更新后的日志文件中存储的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确定所述移动终端是否为常驻用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为无线资源控制RRC处于空闲态的移动终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存储于日志文件,并根据预设时间间隔更新所述日志文件包括:
将当前接收到的所述移动终端的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存储于日志文件;
每隔所述预设时间间隔统计接收到的所述移动终端的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的记录次数,以更新所述日志文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更新后的所述日志文件中存储的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确定所述移动终端是否为常驻用户包括:
在指定时间获取更新后的日志文件;
基于所述更新后的日志文件中存储的所述移动终端的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的记录次数确定所述移动终端是否为常驻用户。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在确定所述移动终端为常驻用户的情况下,若在预设阈值时间内未接收到所述移动终端的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则将所述移动终端更新为非常驻用户。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向确定为常驻用户的移动终端发送公共服务消息。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基站的跟踪区标识值TAC与周围其他基站的跟踪区标识值TAC不同。
8.一种基于蜂窝网的移动终端识别装置,用于微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当移动终端进入所述微基站的覆盖区域时,获取所述移动终端的全球唯一临时UE标识;
发送模块,用于向所述移动终端发送身份认证请求;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由所述移动终端上报的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
更新模块,用于将所述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存储于日志文件,并根据预设时间间隔更新所述日志文件;
确定模块,基于更新后的日志文件中存储的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确定所述移动终端是否为常驻用户。
9.一种计算机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
与所述处理器通信连接的至少一个存储器:
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被所述处理器执行的程序指令,所述处理器调用所述程序指令能够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所述的方法。
10.一种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计算机指令,所述计算机指令使所述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所述的方法。
CN201910398781.7A 2019-05-14 2019-05-14 基于蜂窝网的移动终端识别方法、装置和计算机设备 Active CN11195420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398781.7A CN111954201B (zh) 2019-05-14 2019-05-14 基于蜂窝网的移动终端识别方法、装置和计算机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398781.7A CN111954201B (zh) 2019-05-14 2019-05-14 基于蜂窝网的移动终端识别方法、装置和计算机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954201A true CN111954201A (zh) 2020-11-17
CN111954201B CN111954201B (zh) 2023-04-25

Family

ID=733356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398781.7A Active CN111954201B (zh) 2019-05-14 2019-05-14 基于蜂窝网的移动终端识别方法、装置和计算机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954201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31302A (zh) * 2008-07-14 2010-01-2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基站获取移动通信终端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的方法及装置
US20110294496A1 (en) * 2008-11-25 2011-12-01 Mitsuru Hirakawa Small-size base station and communication control system
CN103125130A (zh) * 2011-09-22 2013-05-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获取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的方法、基站和用户设备
CN109041041A (zh) * 2018-10-25 2018-12-18 广州钟鼎木林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采集的方法和装置
CN109275107A (zh) * 2018-11-01 2019-01-25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江苏有限公司 用户常驻地识别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31302A (zh) * 2008-07-14 2010-01-2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基站获取移动通信终端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的方法及装置
US20110294496A1 (en) * 2008-11-25 2011-12-01 Mitsuru Hirakawa Small-size base station and communication control system
CN103125130A (zh) * 2011-09-22 2013-05-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获取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的方法、基站和用户设备
CN109041041A (zh) * 2018-10-25 2018-12-18 广州钟鼎木林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采集的方法和装置
CN109275107A (zh) * 2018-11-01 2019-01-25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江苏有限公司 用户常驻地识别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954201B (zh) 2023-04-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419733B2 (en) Effective broadcasting of emergency messages
CN110166943B (zh) 终端位置信息的处理方法
US9554402B2 (en) Freeing up mobile network for important phone calls in case of disaster
US20150080012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detecting associated devices
WO2022142685A1 (zh) 传染病的传染概率预测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电子设备
CN110913411B (zh) 一种mr邻区回填方法、装置、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CN107644075B (zh) 收集页面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CN113556167B (zh) 一种数据管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311824A (zh) 一种考勤信息处理的方法以及相关装置
CN110689693A (zh) 一种路径监控的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6060847B (zh) 信号盲区的确定方法及系统
CN110012426B (zh) 消亡poi的确定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0659340B (zh) 一种电子围栏的生成方法、装置、介质及电子设备
US10699022B1 (en) Interception of unauthorized communications in an controlled-environment facility
US20190028840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llocation detection
EP4081916B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improving the searchability of incident-specific social media content posted via particularly identified communication devices
CN110933690B (zh) 一种移动终端室分判别方法、装置、服务器和存储介质
CN111954201B (zh) 基于蜂窝网的移动终端识别方法、装置和计算机设备
CN109218963B (zh) 位置指纹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5022201B (zh) 一种数据处理功能测试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329338B (zh) 一种用户流动行为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822036B (zh) 一种隐私政策内容生成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3613239B (zh) 网络模式切换方法、网络模式切换装置、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1080250B (zh) 流程回退补偿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08419238A (zh) 一种检测非法ap的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