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953816A - 终端主体、终端屏幕和终端 - Google Patents

终端主体、终端屏幕和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953816A
CN111953816A CN201910405264.8A CN201910405264A CN111953816A CN 111953816 A CN111953816 A CN 111953816A CN 201910405264 A CN201910405264 A CN 201910405264A CN 111953816 A CN111953816 A CN 11195381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dule
quantum
terminal
wireless
wireless communic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405264.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953816B (zh
Inventor
詹云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T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ZT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TE Corp filed Critical ZTE Corp
Priority to CN201910405264.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953816B/zh
Priority to CN202310305355.0A priority patent/CN116567124A/zh
Priority to PCT/CN2020/075734 priority patent/WO2020228387A1/zh
Publication of CN1119538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95381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95381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95381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 H04M1/026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for a display module assembly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50/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50/1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using inductive coupl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0Transmission systems employing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waves, e.g.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or employing corpuscular radiation, e.g. quantum communication
    • H04B10/70Photonic quantum commun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5/00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e.g. inductive or capacitive transmission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5/00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e.g. inductive or capacitive transmission systems
    • H04B5/20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e.g. inductive or capacitive transmission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mission technique;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mission medium
    • H04B5/24Inductive coupling
    • H04B5/26Inductive coupling using coi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5/00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e.g. inductive or capacitive transmission systems
    • H04B5/70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e.g. inductive or capacitive transmission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purposes
    • H04B5/79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e.g. inductive or capacitive transmission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purposes for data transfer in combination with power transf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72Mobile telephones; Cordless telephones, i.e. devices for establishing wireless links to base stations without route selection
    • H04M1/72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 H04M1/72403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local support of applications that increase the functionality
    • H04M1/72409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local support of applications that increase the functionality by interfacing with external accessori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72Mobile telephones; Cordless telephones, i.e. devices for establishing wireless links to base stations without route selection
    • H04M1/72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 H04M1/72403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local support of applications that increase the functionality
    • H04M1/72409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local support of applications that increase the functionality by interfacing with external accessories
    • H04M1/72412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local support of applications that increase the functionality by interfacing with external accessories using two-way short-range wireless interfa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72Mobile telephones; Cordless telephones, i.e. devices for establishing wireless links to base stations without route selection
    • H04M1/725Cordless telephon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2250/00Details of telephonic subscriber devices
    • H04M2250/02Details of telephonic subscriber devices including a Bluetooth interfac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终端主体、终端屏幕和终端,所述终端包括:相互独立的终端主体和终端屏幕;其中,所述终端主体包括:第一电源模块和第一无线通信模块;所述终端屏幕包括:第二电源模块和第二无线通信模块;所述第一电源模块通过电池为所述终端主体供电,通过无线充电技术为所述终端屏幕供电;或者,第一无线充电源通过无线充电技术为所述终端主体和所述终端屏幕供电;所述第一无线通信模块和所述第二无线通信模块之间通过以下至少之一通信:无线通信方式、量子通信技术。本发明实施例基于无线充电技术、无线通信方式或量子通信技术将终端主体和终端屏幕彻底分离,通过无线充电技术解决了终端屏幕的供电问题。

Description

终端主体、终端屏幕和终端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但不限于终端技术,尤指一种终端主体、终端屏幕和终端。
背景技术
智能手机发展至今,用户对屏幕的要求越来越高,如高分辨率、屏幕尺寸大小以及高屏占比等。为应对发展趋势,手机上部、下部以及左右两侧的元器件为屏幕进行妥协,制造出更高屏占比手机。屏幕分辨率从2K发展到即将跨至4K,也要求屏幕尺寸变的更大,但屏幕尺寸受制于用户操作以及手机主板框架大小,无法独立灵活控制其大小,即使是柔性可折叠屏的诞生,也必须适配手机主板,以得到自身供电以及数据显示。
公开号为CN204498193的专利申请提出了一种屏幕与主体可分离的新概念手机,通过连接线将手机主体与屏幕相连接,以传输显示数据、控制数据以及解决供电问题,最终达到手机主板与屏幕灵活挂载的目的。但是该方案中,手机主体与屏幕无法达到彻底分离,需要通过连接线相连接,并且需要在屏幕背部设置容置槽来容纳手机主体或者在手机主体上设置用于安装放置手机屏幕的安放平台,这对于手机主体和屏幕来说均无法自由设计,两者之间还是相互依赖的。
公开号为CN201130963的专利申请提出了一种分体式蓝牙手机,通过蓝牙模块,将按键模块与手机主体分离,可进一步节省手机空间。但是该方案中,手机主体中包括了屏幕,无法实现手机主体与屏幕的分离,这是由于屏幕耗电量相对于按键模块来说大很多,如果将手机主体和屏幕分离,则无法解决屏幕的供电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终端主体、终端屏幕和终端,能够实现终端主体和终端屏幕的彻底分离,解决终端屏幕的供电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终端,包括:相互独立的终端主体和终端屏幕;
其中,所述终端主体包括:第一电源模块和第一无线通信模块;所述终端屏幕包括:第二电源模块和第二无线通信模块;
所述第一电源模块通过电池为所述终端主体供电,通过无线充电技术为所述终端屏幕供电;或者,第一无线充电源通过无线充电技术为所述终端主体和所述终端屏幕供电;
所述第一无线通信模块和所述第二无线通信模块之间通过以下至少之一通信:无线通信方式、量子通信技术。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终端主体,包括:第一电源模块和第一无线通信模块;
其中,第一电源模块通过电池为终端主体供电,通过无线充电技术为终端屏幕供电;或者,第一无线充电源基于无线充电技术为终端主体和终端屏幕供电;
第一无线通信模块和终端屏幕之间通过以下至少之一通信:无线通信方式、量子通信技术。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终端屏幕,包括:第二电源模块和第二无线通信模块;
其中,其中,终端主体或第一无线充电源采用无线充电技术通过所述第二电源模块为所述终端屏幕供电;
终端主体和第二无线通信模块之间通过以下至少之一通信:无线通信方式、量子通信技术。
本发明实施例包括:相互独立的终端主体和终端屏幕;其中,所述终端主体包括:第一电源模块和第一无线通信模块;所述终端屏幕包括:第二电源模块和第二无线通信模块;所述第一电源模块通过电池为所述终端主体供电,通过无线充电技术为所述终端屏幕供电;或者,第一无线充电源通过无线充电技术为所述终端主体和所述终端屏幕供电;所述第一无线通信模块和所述第二无线通信模块之间通过以下至少之一通信:无线通信方式、量子通信技术。本发明实施例基于无线充电技术、无线通信方式或量子通信技术将终端主体和终端屏幕彻底分离,解除了终端主体与终端屏幕之间的依赖性,双方不再互为瓶颈,通过无线充电技术,满足了终端屏幕的供电需求,从而解决了终端屏幕的供电问题;并且,终端屏幕可以采用柔性显示面板实现任意角度折叠或弯曲,不再受制于终端主体,提高了生产或使用灵活性,而终端主体也可以设计为任意形状,长宽高不再受制于终端屏幕,为其他元器件设计带来更大的灵活性,而且终端主体的重量不需要太过考虑;并且,终端主体和终端屏幕彻底分离,用户可以只操作终端屏幕,而终端主体可以放置于身上或较近的其他处,从而解放用户的双手。
本发明实施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实施例而了解。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实施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本发明实施例技术方案的限制。
图1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出的终端的结构组成示意图;
图2(a)为本发明实施例终端主体的结构组成示意图一;
图2(b)为本发明实施例终端屏幕的结构组成示意图;
图2(c)为本发明实施例终端主体的结构组成示意图二;
图2(d)为本发明实施例终端主体的结构组成示意图三;
图2(e)为本发明实施例终端主体的结构组成示意图四;
图3(a)为本发明实施例第一信号处理模块和第一无线通信模块的结构组成示意图;
图3(b)为本发明实施例第二信号处理模块和第二无线通信模块的结构组成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采用量子状态表示像素源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采用平面坐标角度标识量子状态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采用高频声波余弦函数作为通信媒介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终端的开启展开模式和关闭收起模式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中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任意组合。
在附图的流程图示出的步骤可以在诸如一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计算机系统中执行。并且,虽然在流程图中示出了逻辑顺序,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此处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
当前,高屏占比以及折叠屏移动终端,对于移动终端制造工艺提出了更高挑战。移动终端主体上的元器件必须进一步向屏幕妥协。
参见图1,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终端,该终端可以是任意终端或设备,例如,移动终端(如手机、IPAD等),便携式终端,非便携式终端,屏幕尺寸需要灵活调整且受制于控制主体的终端或设备。
上述终端包括相互独立的终端主体110和终端屏幕120;
其中,终端主体110包括:第一电源模块111和第一无线通信模块112;
终端屏幕120包括:第二电源模块121和第二无线通信模块122;
第一电源模块111通过电池为终端主体110供电,通过无线充电技术为终端屏幕120供电;或者,第一无线充电源基于无线充电技术为终端主体110和终端屏幕120供电;
第一无线通信模块112和第二无线通信模块122之间通过以下至少之一通信:无线通信方式、量子通信技术。
本发明实施例基于无线充电技术、无线通信方式或量子通信技术将终端主体和终端屏幕彻底分离,解除了终端主体与终端屏幕之间的依赖性,双方不再互为瓶颈,通过无线充电技术,满足了终端屏幕的供电需求,从而解决了终端屏幕的供电问题;并且,终端屏幕可以采用柔性显示面板实现任意角度折叠或弯曲,不再受制于终端主体,提高了生产或使用灵活性,而终端主体也可以设计为任意形状,长宽高不再受制于终端屏幕,为其他元器件设计带来更大的灵活性,而且终端主体的重量不需要太过考虑;并且,终端主体和终端屏幕彻底分离,用户可以只操作终端屏幕,而终端主体可以放置于身上或较近的其他处,从而解放用户的双手。
在一个示例性实例中,如图1所示,第一电源模块111处于终端主体110的底部,第一无线通信模块112处于终端主体110的顶部;当然,第一电源模块111和第一无线通信模块112也可以处于终端主体110的其他位置,本发明实施例对第一电源模块111和第一无线通信模块112的具体位置不作限定,其具体位置也不用于限定本发明实施例的保护范围。
在一个示例性实例中,如图1所示,第二电源模块121处于终端屏幕120的底部,第二无线通信模块122处于终端屏幕120的顶部;当然,第二电源模块121和第二无线通信模块122也可以处于终端屏幕120的其他位置,本发明实施例对第二电源模块121和第二无线通信模块122的具体位置不作限定,其具体位置也不用于限定本发明实施例的保护范围。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终端主体110和终端屏幕120的供电方式可以采用以下任意一种。
(一)终端主体110的第一电源模块111通过电池为终端主体110供电,基于无线充电技术为终端屏幕120供电。
如图2(a)所示,所述第一电源模块111包括:电池1111、第一线圈模组1112、第一无线发射芯片1113;如图2(b)所示,所述第二电源模块121包括:第一传输线圈1211和第一无线接收芯片1212;
所述电池1111,用于为所述终端主体110供电,驱动所述线圈模组1112产生第一电流能量;
所述第一无线发射芯片1113,用于发送所述第一电流能量;
所述第一无线接收芯片1212,用于接收所述第一电流能量,将所述第一电流能量传输给所述第一传输线圈1211;
所述第一传输线圈1211,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电流能量为所述终端屏幕供电。
在一个示例性实例中,如图2(a)第一线圈模组1112可以位于电池1111和第一无线发射芯片1113的下层,当然,第一线圈模组1112、电池1111和第一无线发射芯片1113也可以是其他的位置关系,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电池1111可以通过有线充电源或第二无线充电源(图中未示出)充电。
在一个示例性实例中,如图2(c)所示,当所述电池1111通过第二无线充电源充电(图中未示出)时,所述第二无线充电源包括:第二线圈模组和第二无线发射芯片;所述第一电源模块111还包括:第二无线接收芯片1114;
所述第二线圈模组,用于产生第二电流能量;
所述第二无线发射芯片,用于发送所述第二电流能量;
所述第二无线接收芯片1114,用于接收所述第二电流能量,将所述第二电流能量传输给所述第一线圈模组1112;
所述第一线圈模组1112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二电流能量为所述电池充电。
在另一个示例性实例中,如图2(d)所示,当所述电池1111通过第二无线充电源充电时,所述第二无线充电源包括:第二线圈模组和第二无线发射芯片;所述第一电源模块111还包括:第二无线接收芯片1114和第二传输线圈1115;
所述第二线圈模组,用于产生第二电流能量;
所述第二无线发射芯片,用于发送所述第二电流能量;
所述第二无线接收芯片1114,用于接收所述第二电流能量,将所述第二电流能量传输给所述第二传输线圈;
所述第二传输线圈1115,用于:根据所述第二电流能量为所述电池充电。
该方法中,终端主体110通过电池1111为自身供电,解决的自身的供电问题,通过无线充电技术为终端屏幕120供电,解决了终端屏幕120的供电问题。
(二)第一无线充电源基于无线充电技术为终端主体110和终端屏幕120供电。
如图2(e)所示,当所述第一无线充电源通过无线充电技术为所述终端主体110和所述终端屏幕120供电时,所述第一无线充电源包括:第三线圈模组和第三无线发射芯片;所述第一电源模块111包括:第三传输线圈1117和第三无线接收芯片1116;所述第二电源模块121包括:第一传输线圈1211和第一无线接收芯片1212;
所述第三线圈模组,用于产生第三电流能量;
所述第三无线发射芯片,用于发送所述第三电流能量;
所述第三无线接收芯片1116,用于接收所述第三电流能量,将所述第三电流能量传输给所述第三传输线圈;
所述第三传输线圈1117,用于:根据所述第三电流能量为所述终端主体供电;
所述第一无线接收芯片1212,用于接收所述第三电流能量,将所述第三电流能量传输给所述第一传输线圈;
所述第一传输线圈211,用于根据所述第三电流能量为所述终端屏幕供电。
该方法中,第一无线充电源基于无线充电技术为终端主体110和终端屏幕120供电,解决了终端主体110和终端屏幕120的供电问题。
在一个示例性实例中,无线通信方式包括以下任意一种:蓝牙、高频声音等。例如,如图6所示,可以采用高频声波余弦函数作为通信媒介,不同的周期标识不同的状态,为了抗干扰,每次传输一种状态时,可重复N次,例如重复16次或32次等。
在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中,终端主体110还包括:第一信号处理模块113;所述终端屏幕120还包括:第二信号处理模块123、显示驱动124和显示面板125;
所述第一无线通信模块112,用于通过无线通信方式接收预定事件;通过无线通信方式或量子通信技术向终端屏幕120发送第一显示数据;其中,预定事件包括以下至少之一:输入事件、屏幕折叠事件;
所述第一信号处理模块113,用于对预定事件进行处理,根据处理结果生成第一显示数据;
所述第二信号处理模块123,用于检测到预定事件;
所述第二无线通信模块122,用于通过无线通信方式将预定事件发送给所述终端主体;通过无线通信方式或量子通信技术接收所述第一显示数据;
所述显示驱动124,用于驱动所述显示面板125显示所述第一显示数据对应的图像;
所述显示面板125,用于显示所述第一显示数据对应的图像。
当第一无线通信模块112和第二无线通信模块122之间通过量子通信技术传输数据时,传输速度较快,安全性较高。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输入事件包括以下至少之一:触摸事件、按键事件;
所述按键事件包括以下至少之一:用户按下返回键(Back)事件、用户按下返回主界面按键(Home)事件、用户按下进入最近应用按键(Recent)事件、用户按下音量增加按键事件、用户按下音量减小按键事件。
在一个示例性实例中,返回按键、返回主界面按键、进入最近应用按键、音量增加按键、音量减小按键均为虚拟按键,从而不对终端屏幕120的设计造成限制。
在一个示例性实例中,第一信号处理模块113与第一无线通信模块112一同处于终端主体110的顶部,当然,第一信号处理模块113也可以处于终端主体110的其他位置,本发明实施例对第一信号处理模块113的具体位置不作限定,其具体位置也不用于限定本发明实施例的保护范围。
在一个示例性实例中,第二信号处理模块123、显示驱动124、显示面板125与第二无线通信模块122一同处于终端屏幕120的顶部;当然,第二信号处理模块123、显示驱动124、显示面板125也可以处于终端屏幕120的其他位置,本发明实施例对第二信号处理模块123、显示驱动124、显示面板125的具体位置不作限定,其具体位置也不用于限定本发明实施例的保护范围。
在一个示例性实例中,当第一无线通信模块112通过量子通信技术向第二无线通信模块122传输数据,第二无线通信模块122通过无线通信方式向第一无线通信模块112传输数据时,如图3(a)所示,第一信号处理模块113包括:主模块1131、像素矩阵调制模块1132、量子差分模块1133、量子信源模块1134、量子编码模块1135、量子调制模块1136;
如图3(b)所示,所述第一无线通信模块112包括:信息接收模块1121和量子信道传输模块1122;
所述第二信号处理模块123包括:检测模块1231、量子解调模块1232、量子解码模块1233、像素矩阵解调模块1234、显示控制模块1235;
所述第二无线通信模块122包括:信息发送模块1221和量子信道接收模块1222;
其中,所述检测模块1231,用于检测到所述预定事件;
所述信息发送模块1221,用于发送所述预定事件;
所述信息接收模块1121,用于接收所述预定事件;
所述主模块1131,用于对所述预定事件进行处理,根据处理结果生成第一显示数据;
所述像素矩阵调制模块1132,用于对所述第一显示数据进行编码得到第一像素矩阵;
所述量子差分模块1133,用于将比缓存中的第二像素矩阵和所述第一像素矩阵进行对比得到第一差异像素,每一个所述第一差异像素均对应有标识在所述第一像素矩阵中的位置信息,将第一差异像素包装成第一数据帧;将缓存中的第二像素矩阵更新为所述第一像素矩阵;
所述量子信源模块1134,用于将所述第一数据帧转换为第一量子消息;
所述量子编码模块1135,用于将所述第一量子消息转换为第一量子比特;
所述量子调制模块1136,用于将所述第一量子比特转换为以量子态为载体的第一量子信息;
所述量子信道传输模块1122,用于将所述第一量子信息发送给所述量子信道接收模块;
所述量子信道接收模块1222,用于接收所述第一量子信息;
所述量子解调模块1232,用于将所述第一量子信息转换为所述第一量子比特;
所述量子解码模块1233,用于将所述第一量子比特进行解码得到第一量子消息;
所述像素矩阵解调模块1234,用于将所述第一量子消息进行解码得到所述第一差异像素;
所述显示控制模块1235,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差异像素更新当前缓冲帧,将更新后的缓冲帧送入显示驱动,通过所述显示驱动驱动所述显示面板显示缓冲帧对应的图像。
例如,如图4所示,多个量子状态排列确定一个像素源(即第一显示数据和第二显示数据)的数值,当一个像素源使用红、绿、蓝、透明度四个值表示时,使用四个量子状态对应表示。当一个量子状态的表示对象为一个字节时,使用平面坐标角度去标识量子状态;当一个量子状态的表示对象为两个字节以上时,使用三维坐标角度去标识量子状态;当三维坐标角度标识的量子状态不够时,可以使用两个以上的量子状态去标识。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采用平面坐标角度标识量子状态的示意图。如图5所示,一个量子状态标识一个字节的像素源,一个字节有256个状态,一个平面为265度,所以,间隔1.4度去标识每一个量子状态;当需要一个量子状态去标识两个字节以上的像素源时,使用三维坐标去标识。
在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主模块1131启动后还用于:
初始化所有模块,所有模块初始化完成后,生成启动界面的第二显示数据;
所述像素矩阵调制模块1132还用于:对所述第二显示数据进行编码得到第三像素矩阵;
所述量子差分模块1133还用于:将比缓存中的第四像素矩阵和所述第三像素矩阵进行对比得到第二差异像素,每一个所述第二差异像素均对应有标识在所述第三像素矩阵中的位置信息,将第二差异像素包装成第二数据帧;将缓存中的第四像素矩阵更新为所述第三像素矩阵;
所述量子信源模块1134还用于:将所述第二数据帧转换为第二量子消息;
所述量子编码模块1135还用于:将所述第二量子消息转换为第二量子比特;
所述量子调制模块1136还用于:将所述第二量子比特转换为以量子态为载体的第二量子信息;
所述量子信道传输模块1122还用于:将所述第二量子信息发送给所述量子信道接收模块;
所述量子信道接收模块1222还用于:接收所述第二量子信息;
所述量子解调模块1232还用于:将所述第二量子信息转换为所述第二量子比特;
所述量子解码模块1233还用于:将所述第二量子比特进行解码得到第二量子消息;
所述像素矩阵解调模块1234还用于:将所述第二量子消息进行解码得到所述第二差异像素;
所述显示控制模块1235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二差异像素更新当前缓冲帧,将更新后的缓冲帧送入显示驱动,通过所述显示驱动驱动所述显示面板显示缓冲帧对应的图像。
在一个示例性实例中,终端主体110还包括启动键,用户按下启动键后电池1111开始工作,为终端主体110和终端屏幕120供电,主模块1131启动。如图7所示,用户开始使用该终端时,呈现开启展开模式,终端主体放在用户口袋或离用户不远处,用户直接操作屏幕,使用过程中,终端主体向终端屏幕传输显示数据,终端屏幕向终端主体实时传输预定事件,用户对终端主体完全无感知;当用户不需要使用该终端时,呈现关闭收起模式,终端屏幕折叠或蜷缩吸附在终端主体上。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主模块1131具体用于采用以下方式实现初始化所有模块:
启动所述终端主体的其他模块,建立与所述信息接收模块1121的通信管道;初始化所述像素矩阵调制模块1132,建立与所述像素矩阵调制模块1132的通信管道;接收显示事件,将所述显示事件发送给所述像素矩阵调制模块1132;
所述信息接收模块1121还用于:协商与所述信息发送模块1221之间的通信方式和通信格式;接收显示事件,发送所述显示事件给所述主模块;其中,通信方式首选为蓝牙通信方式;
所述信息发送模块1221还用于:协商与所述信息接收模块1121之间的通信方式和通信格式;根据显示面板的硬件信息,向信息接收模块1121发送显示事件,显示事件包括像素源的编码格式;例如,采用红、绿、蓝以及透明度表示,且每个类型用1个比特进行表示;
像素矩阵调制模块1132还用于:按照编码格式初始化编码方案。
在一个示例性实例中,信息发送模块和信息接收模块之间的通信格式的决定因素主要包括:事件类型(输入事件、显示事件、屏幕折叠事件等)、触摸事件的精度、事件的精度、事件的属性个数等。例如,屏幕尺寸1920×1080,触摸事件有两个属性,分别为坐标X、坐标Y,且坐标的精度为小数点后四位,按键事件有一个属性Code,即按键的状态,所以,通信格式确定为:包头+包总长度+校验位+事件类型+触摸事件(2×9比特,9比特中第1~4比特表示小数点前信息,第5比特表示小数点,第6~9比特表示小数点后四位)+按键事件(1比特,如果一个比特不够表示所有键盘状态,则使用两个以上比特表示)。当然,通信格式不仅仅是上述列出的格式,只要预先约定好的格式均可以,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在另一个示例性实例中,当第一无线通信模块112通过无线通信方式向第二无线通信模块122传输数据,第二无线通信模块122通过无线通信方式向第一无线通信模块112传输数据时,第一无线通信模块112包括信息接收模块1121和信息发送模块(图中未示出,与第二无线通信模块122中的信息发送模块1221不同),第一信号处理模块113仅包括主模块1131;第二无线通信模块122包括信息发送模块1221和信息接收模块(图中未示出,与第一无线通信模块112中的信息接收模块1121不同),第二信号处理模块123仅包括检测模块1231。
在一个示例性实例中,所述第一信号处理模块和所述第一无线通信模块通过第一处理器和第一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实现,所述第一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第一指令,所述第一指令被所述第一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所述主模块、所述像素矩阵调制模块、所述量子差分模块、所述量子信源模块、所述量子编码模块、所述量子调制模块、所述信息接收模块和所述量子信道传输模块的功能。
所述第二信号处理模块和所述第而无线通信模块通过第二处理器和第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实现,所述第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第二指令,所述第二指令被所述第二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所述检测模块、所述量子解调模块、所述量子解码模块、所述像素矩阵解调模块、所述显示控制模块、所述信息发送模块和所述量子信道接收模块的功能。
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终端主体,如图1所示,该终端主体110与终端屏幕相互独立。
其中,终端主体110包括:第一电源模块111和第一无线通信模块112;
第一电源模块111通过电池为终端主体110供电,通过无线充电技术为终端屏幕120供电;或者,第一无线充电源基于无线充电技术为终端主体110和终端屏幕120供电;
第一无线通信模块112和终端屏幕120之间通过以下至少之一通信:无线通信方式、量子通信技术。
本发明实施例基于无线充电技术、无线通信方式或量子通信技术将终端主体和终端屏幕彻底分离,解除了终端主体与终端屏幕之间的依赖性,双方不再互为瓶颈,通过无线充电技术,满足了终端屏幕的供电需求,从而解决了终端屏幕的供电问题;并且,终端屏幕可以采用柔性显示面板实现任意角度折叠或弯曲,不再受制于终端主体,提高了生产或使用灵活性,而终端主体也可以设计为任意形状,长宽高不再受制于终端屏幕,为其他元器件设计带来更大的灵活性,而且终端主体的重量不需要太过考虑;并且,终端主体和终端屏幕彻底分离,用户可以只操作终端屏幕,而终端主体可以放置于身上或较近的其他处,从而解放用户的双手。
在一个示例性实例中,如图1所示,第一电源模块111处于终端主体110的底部,第一无线通信模块112处于终端主体110的顶部;当然,第一电源模块111和第一无线通信模块112也可以处于终端主体110的其他位置,本发明实施例对第一电源模块111和第一无线通信模块112的具体位置不作限定,其具体位置也不用于限定本发明实施例的保护范围。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终端主体110的供电方式可以采用以下任意一种。
(一)终端主体110的第一电源模块111通过电池为终端主体110供电。
如图2(a)所示,所述第一电源模块111包括:电池1111、第一线圈模组1112、第一无线发射芯片1113;
所述电池1111,用于为所述终端主体110供电,驱动所述线圈模组1112产生第一电流能量;
所述第一无线发射芯片1113,用于发送所述第一电流能量。
在一个示例性实例中,如图2(a)第一线圈模组1112可以位于电池1111和第一无线发射芯片1113的下层,当然,第一线圈模组1112、电池1111和第一无线发射芯片1113也可以是其他的位置关系,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电池1111可以通过有线充电源或第二无线充电源(图中未示出)充电。
在一个示例性实例中,如图2(c)所示,当所述电池1111通过第二无线充电源充电(图中未示出)时,所述第二无线充电源包括:第二线圈模组和第二无线发射芯片;所述第一电源模块111还包括:第二无线接收芯片1114;
所述第二线圈模组,用于产生第二电流能量;
所述第二无线发射芯片,用于发送所述第二电流能量;
所述第二无线接收芯片1114,用于接收所述第二电流能量,将所述第二电流能量传输给所述第一线圈模组1112;
所述第一线圈模组1112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二电流能量为所述电池充电。
在另一个示例性实例中,如图2(d)所示,当所述电池1111通过第二无线充电源充电时,所述第二无线充电源包括:第二线圈模组和第二无线发射芯片;所述第一电源模块111还包括:第二无线接收芯片1114和第二传输线圈1115;
所述第二线圈模组,用于产生第二电流能量;
所述第二无线发射芯片,用于发送所述第二电流能量;
所述第二无线接收芯片1114,用于接收所述第二电流能量,将所述第二电流能量传输给所述第二传输线圈;
所述第二传输线圈1115,用于:根据所述第二电流能量为所述电池充电。
该方法中,终端主体110通过电池1111为自身供电,解决的自身的供电问题,通过无线充电技术为终端屏幕120供电,解决了终端屏幕120的供电问题。
(二)第一无线充电源基于无线充电技术为终端主体110供电。
如图2(e)所示,当所述第一无线充电源通过无线充电技术为所述终端主体110和所述终端屏幕120供电时,所述第一无线充电源包括:第三线圈模组和第三无线发射芯片;所述第一电源模块111包括:第三传输线圈1117和第三无线接收芯片1116;
所述第三线圈模组,用于产生第三电流能量;
所述第三无线发射芯片,用于发送所述第三电流能量;
所述第三无线接收芯片1116,用于接收所述第三电流能量,将所述第三电流能量传输给所述第三传输线圈;
所述第三传输线圈1117,用于:根据所述第三电流能量为所述终端主体供电。
该方法中,第一无线充电源基于无线充电技术为终端主体110供电,解决了终端主体110的供电问题。
在一个示例性实例中,无线通信方式包括以下任意一种:蓝牙、高频声音等。例如,如图6所示,可以采用高频声波余弦函数作为通信媒介,不同的周期标识不同的状态,为了抗干扰,每次传输一种状态时,可重复N次,例如重复16次或32次等。
在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中,终端主体110还包括:第一信号处理模块113;
所述第一无线通信模块112,用于通过无线通信方式接收预定事件;通过无线通信方式或量子通信技术向终端屏幕120发送第一显示数据;其中,预定事件包括以下至少之一:输入事件、屏幕折叠事件;
所述第一信号处理模块113,用于对预定事件进行处理,根据处理结果生成第一显示数据。
当第一无线通信模块112和第二无线通信模块122之间通过量子通信技术传输数据时,传输速度较快,安全性较高。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输入事件包括以下至少之一:触摸事件、按键事件;
所述按键事件包括以下至少之一:用户按下返回键(Back)事件、用户按下返回主界面按键(Home)事件、用户按下进入最近应用按键(Recent)事件、用户按下音量增加按键事件、用户按下音量减小按键事件。
在一个示例性实例中,返回按键、返回主界面按键、进入最近应用按键、音量增加按键、音量减小按键均为虚拟按键,从而不对终端屏幕120的设计造成限制。
在一个示例性实例中,第一信号处理模块113与第一无线通信模块112一同处于终端主体110的顶部,当然,第一信号处理模块113也可以处于终端主体110的其他位置,本发明实施例对第一信号处理模块113的具体位置不作限定,其具体位置也不用于限定本发明实施例的保护范围。
在一个示例性实例中,当第一无线通信模块112通过量子通信技术向第二无线通信模块122传输数据时,如图3(a)所示,第一信号处理模块113包括:主模块1131、像素矩阵调制模块1132、量子差分模块1133、量子信源模块1134、量子编码模块1135、量子调制模块1136;
其中,所述信息接收模块1121,用于接收所述预定事件;
所述主模块1131,用于对所述预定事件进行处理,根据处理结果生成第一显示数据;
所述像素矩阵调制模块1132,用于对所述第一显示数据进行编码得到第一像素矩阵;
所述量子差分模块1133,用于将比缓存中的第二像素矩阵和所述第一像素矩阵进行对比得到第一差异像素,每一个所述第一差异像素均对应有标识在所述第一像素矩阵中的位置信息,将第一差异像素包装成第一数据帧;将缓存中的第二像素矩阵更新为所述第一像素矩阵;
所述量子信源模块1134,用于将所述第一数据帧转换为第一量子消息;
所述量子编码模块1135,用于将所述第一量子消息转换为第一量子比特;
所述量子调制模块1136,用于将所述第一量子比特转换为以量子态为载体的第一量子信息;
所述量子信道传输模块1122,用于将所述第一量子信息发送给所述量子信道接收模块。
例如,如图4所示,多个量子状态排列确定一个像素源(即第一显示数据和第二显示数据)的数值,当一个像素源使用红、绿、蓝、透明度四个值表示时,使用四个量子状态对应表示。当一个量子状态的表示对象为一个字节时,使用平面坐标角度去标识量子状态;当一个量子状态的表示对象为两个字节以上时,使用三维坐标角度去标识量子状态;当三维坐标角度标识的量子状态不够时,可以使用两个以上的量子状态去标识。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采用平面坐标角度标识量子状态的示意图。如图5所示,一个量子状态标识一个字节的像素源,一个字节有256个状态,一个平面为265度,所以,间隔1.4度去标识每一个量子状态;当需要一个量子状态去标识两个字节以上的像素源时,使用三维坐标去标识。
在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主模块1131启动后还用于:
初始化所有模块,所有模块初始化完成后,生成启动界面的第二显示数据;
所述像素矩阵调制模块1132还用于:对所述第二显示数据进行编码得到第三像素矩阵;
所述量子差分模块1133还用于:将比缓存中的第四像素矩阵和所述第三像素矩阵进行对比得到第二差异像素,每一个所述第二差异像素均对应有标识在所述第三像素矩阵中的位置信息,将第二差异像素包装成第二数据帧;将缓存中的第四像素矩阵更新为所述第三像素矩阵;
所述量子信源模块1134还用于:将所述第二数据帧转换为第二量子消息;
所述量子编码模块1135还用于:将所述第二量子消息转换为第二量子比特;
所述量子调制模块1136还用于:将所述第二量子比特转换为以量子态为载体的第二量子信息;
所述量子信道传输模块1122还用于:将所述第二量子信息发送给所述量子信道接收模块。
在一个示例性实例中,终端主体110还包括启动键,用户按下启动键后电池1111开始工作,为终端主体110和终端屏幕120供电,主模块1131启动。如图7所示,用户开始使用该终端时,呈现开启展开模式,终端主体放在用户口袋或离用户不远处,用户直接操作屏幕,使用过程中,终端主体向终端屏幕传输显示数据,终端屏幕向终端主体实时传输预定事件,用户对终端主体完全无感知;当用户不需要使用该终端时,呈现关闭收起模式,终端屏幕折叠或蜷缩吸附在终端主体上。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主模块1131具体用于采用以下方式实现初始化所有模块:
启动所述终端主体的其他模块,建立与所述信息接收模块1121的通信管道;初始化所述像素矩阵调制模块1132,建立与所述像素矩阵调制模块1132的通信管道;接收显示事件,将所述显示事件发送给所述像素矩阵调制模块1132;
所述信息接收模块1121还用于:协商与所述信息发送模块1221之间的通信方式和通信格式;接收显示事件,发送所述显示事件给所述主模块;其中,通信方式首选为蓝牙通信方式;
所述信息发送模块1221还用于:协商与所述信息接收模块1121之间的通信方式和通信格式;根据显示面板的硬件信息,向信息接收模块1121发送显示事件,显示事件包括像素源的编码格式;例如,采用红、绿、蓝以及透明度表示,且每个类型用1个比特进行表示;
像素矩阵调制模块1132还用于:按照编码格式初始化编码方案。
在一个示例性实例中,信息发送模块和信息接收模块之间的通信格式的决定因素主要包括:事件类型(输入事件、显示事件、屏幕折叠事件等)、触摸事件的精度、事件的精度、事件的属性个数等。例如,屏幕尺寸1920×1080,触摸事件有两个属性,分别为坐标X、坐标Y,且坐标的精度为小数点后四位,按键事件有一个属性Code,即按键的状态,所以,通信格式确定为:包头+包总长度+校验位+事件类型+触摸事件(2×9比特,9比特中第1~4比特表示小数点前信息,第5比特表示小数点,第6~9比特表示小数点后四位)+按键事件(1比特,如果一个比特不够表示所有键盘状态,则使用两个以上比特表示)。当然,通信格式不仅仅是上述列出的格式,只要预先约定好的格式均可以,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在另一个示例性实例中,当第一无线通信模块112通过无线通信方式向第二无线通信模块122传输数据,第二无线通信模块122通过无线通信方式向第一无线通信模块112传输数据时,第一无线通信模块112包括信息接收模块1121和信息发送模块(图中未示出,与第二无线通信模块122中的信息发送模块1221不同),第一信号处理模块113仅包括主模块1131。
在一个示例性实例中,所述第一信号处理模块和所述第一无线通信模块通过第一处理器和第一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实现,所述第一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第一指令,所述第一指令被所述第一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所述主模块、所述像素矩阵调制模块、所述量子差分模块、所述量子信源模块、所述量子编码模块、所述量子调制模块、所述信息接收模块和所述量子信道传输模块的功能。
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终端屏幕,如图1所示,该终端屏幕120与终端主体110相互独立;
其中,终端屏幕120包括:第二电源模块121和第二无线通信模块122;
终端主体110通过无线充电技术为终端屏幕120供电;或者,第一无线充电源基于无线充电技术为终端屏幕120供电;
终端主体110和第二无线通信模块122之间通过以下至少之一通信:无线通信方式、量子通信技术。
本发明实施例基于无线充电技术、无线通信方式或量子通信技术将终端主体和终端屏幕彻底分离,解除了终端主体与终端屏幕之间的依赖性,双方不再互为瓶颈,通过无线充电技术,满足了终端屏幕的供电需求,从而解决了终端屏幕的供电问题;并且,终端屏幕可以采用柔性显示面板实现任意角度折叠或弯曲,不再受制于终端主体,提高了生产或使用灵活性,而终端主体也可以设计为任意形状,长宽高不再受制于终端屏幕,为其他元器件设计带来更大的灵活性,而且终端主体的重量不需要太过考虑;并且,终端主体和终端屏幕彻底分离,用户可以只操作终端屏幕,而终端主体可以放置于身上或较近的其他处,从而解放用户的双手。
在一个示例性实例中,如图1所示,第二电源模块121处于终端屏幕120的底部,第二无线通信模块122处于终端屏幕120的顶部;当然,第二电源模块121和第二无线通信模块122也可以处于终端屏幕120的其他位置,本发明实施例对第二电源模块121和第二无线通信模块122的具体位置不作限定,其具体位置也不用于限定本发明实施例的保护范围。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终端屏幕120的供电方式可以采用以下任意一种。
(一)终端主体110基于无线充电技术为终端屏幕120供电。
如图2(a)所示,所述第一电源模块111包括:电池1111、第一线圈模组1112、第一无线发射芯片1113;如图2(b)所示,所述第二电源模块121包括:第一传输线圈1211和第一无线接收芯片1212;
所述电池1111,用于为所述终端主体110供电,驱动所述线圈模组1112产生第一电流能量;
所述第一无线发射芯片1113,用于发送所述第一电流能量;
所述第一无线接收芯片1212,用于接收所述第一电流能量,将所述第一电流能量传输给所述第一传输线圈1211;
所述第一传输线圈1211,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电流能量为所述终端屏幕供电。
在一个示例性实例中,如图2(a)第一线圈模组1112可以位于电池1111和第一无线发射芯片1113的下层,当然,第一线圈模组1112、电池1111和第一无线发射芯片1113也可以是其他的位置关系,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电池1111可以通过有线充电源或第二无线充电源(图中未示出)充电。
在一个示例性实例中,如图2(c)所示,当所述电池1111通过第二无线充电源充电(图中未示出)时,所述第二无线充电源包括:第二线圈模组和第二无线发射芯片;所述第一电源模块111还包括:第二无线接收芯片1114;
所述第二线圈模组,用于产生第二电流能量;
所述第二无线发射芯片,用于发送所述第二电流能量;
所述第二无线接收芯片1114,用于接收所述第二电流能量,将所述第二电流能量传输给所述第一线圈模组1112;
所述第一线圈模组1112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二电流能量为所述电池充电。
在另一个示例性实例中,如图2(d)所示,当所述电池1111通过第二无线充电源充电时,所述第二无线充电源包括:第二线圈模组和第二无线发射芯片;所述第一电源模块111还包括:第二无线接收芯片1114和第二传输线圈1115;
所述第二线圈模组,用于产生第二电流能量;
所述第二无线发射芯片,用于发送所述第二电流能量;
所述第二无线接收芯片1114,用于接收所述第二电流能量,将所述第二电流能量传输给所述第二传输线圈;
所述第二传输线圈1115,用于:根据所述第二电流能量为所述电池充电。
该方法中,终端主体110通过电池1111为自身供电,解决的自身的供电问题,通过无线充电技术为终端屏幕120供电,解决了终端屏幕120的供电问题。
(二)第一无线充电源基于无线充电技术为终端屏幕120供电。
如图2(e)所示,当所述第一无线充电源通过无线充电技术为所述终端屏幕120供电时,所述第一无线充电源包括:第三线圈模组和第三无线发射芯片;所述第二电源模块121包括:第一传输线圈1211和第一无线接收芯片1212;
所述第三线圈模组,用于产生第三电流能量;
所述第三无线发射芯片,用于发送所述第三电流能量;
所述第一无线接收芯片1212,用于接收所述第三电流能量,将所述第三电流能量传输给所述第一传输线圈;
所述第一传输线圈211,用于根据所述第三电流能量为所述终端屏幕供电。
该方法中,第一无线充电源基于无线充电技术为终端屏幕120供电,解决了终端屏幕120的供电问题。
在一个示例性实例中,无线通信方式包括以下任意一种:蓝牙、高频声音等。例如,如图6所示,可以采用高频声波余弦函数作为通信媒介,不同的周期标识不同的状态,为了抗干扰,每次传输一种状态时,可重复N次,例如重复16次或32次等。
在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终端屏幕120还包括:第二信号处理模块123、显示驱动124和显示面板125;
所述第二信号处理模块123,用于检测到预定事件;
所述第二无线通信模块122,用于通过无线通信方式将预定事件发送给所述终端主体;通过无线通信方式或量子通信技术接收所述第一显示数据;
所述显示驱动124,用于驱动所述显示面板125显示所述第一显示数据对应的图像;
所述显示面板125,用于显示所述第一显示数据对应的图像。
当第一无线通信模块112和第二无线通信模块122之间通过量子通信技术传输数据时,传输速度较快,安全性较高。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输入事件包括以下至少之一:触摸事件、按键事件;
所述按键事件包括以下至少之一:用户按下返回键(Back)事件、用户按下返回主界面按键(Home)事件、用户按下进入最近应用按键(Recent)事件、用户按下音量增加按键事件、用户按下音量减小按键事件。
在一个示例性实例中,返回按键、返回主界面按键、进入最近应用按键、音量增加按键、音量减小按键均为虚拟按键,从而不对终端屏幕120的设计造成限制。
在一个示例性实例中,第二信号处理模块123、显示驱动124、显示面板125与第二无线通信模块122一同处于终端屏幕120的顶部;当然,第二信号处理模块123、显示驱动124、显示面板125也可以处于终端屏幕120的其他位置,本发明实施例对第二信号处理模块123、显示驱动124、显示面板125的具体位置不作限定,其具体位置也不用于限定本发明实施例的保护范围。
在一个示例性实例中,当第一无线通信模块112通过量子通信技术向第二无线通信模块122传输数据,第二无线通信模块122通过无线通信方式向第一无线通信模块112传输数据时,如图3(b)所示,所述第一无线通信模块112包括:信息接收模块1121和量子信道传输模块1122;
所述第二信号处理模块123包括:检测模块1231、量子解调模块1232、量子解码模块1233、像素矩阵解调模块1234、显示控制模块1235;
所述第二无线通信模块122包括:信息发送模块1221和量子信道接收模块1222;
其中,所述检测模块1231,用于检测到所述预定事件;
所述信息发送模块1221,用于发送所述预定事件;
所述量子信道接收模块1222,用于接收所述第一量子信息;
所述量子解调模块1232,用于将所述第一量子信息转换为所述第一量子比特;
所述量子解码模块1233,用于将所述第一量子比特进行解码得到第一量子消息;
所述像素矩阵解调模块1234,用于将所述第一量子消息进行解码得到所述第一差异像素;
所述显示控制模块1235,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差异像素更新当前缓冲帧,将更新后的缓冲帧送入显示驱动,通过所述显示驱动驱动所述显示面板显示缓冲帧对应的图像。
在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量子信道接收模块1222还用于:接收所述第二量子信息;
所述量子解调模块1232还用于:将所述第二量子信息转换为所述第二量子比特;
所述量子解码模块1233还用于:将所述第二量子比特进行解码得到第二量子消息;
所述像素矩阵解调模块1234还用于:将所述第二量子消息进行解码得到所述第二差异像素;
所述显示控制模块1235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二差异像素更新当前缓冲帧,将更新后的缓冲帧送入显示驱动,通过所述显示驱动驱动所述显示面板显示缓冲帧对应的图像。
在另一个示例性实例中,当第一无线通信模块112通过无线通信方式向第二无线通信模块122传输数据,第二无线通信模块122通过无线通信方式向第一无线通信模块112传输数据时,第二无线通信模块122包括信息发送模块1221和信息接收模块(图中未示出,与第一无线通信模块112中的信息接收模块1121不同),第二信号处理模块123仅包括检测模块1231。
在一个示例性实例中,所述第二信号处理模块和所述第而无线通信模块通过第二处理器和第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实现,所述第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第二指令,所述第二指令被所述第二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所述检测模块、所述量子解调模块、所述量子解码模块、所述像素矩阵解调模块、所述显示控制模块、所述信息发送模块和所述量子信道接收模块的功能。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文中所公开方法中的全部或某些步骤、系统、装置中的功能模块/单元可以被实施为软件、固件、硬件及其适当的组合。在硬件实施方式中,在以上描述中提及的功能模块/单元之间的划分不一定对应于物理组件的划分;例如,一个物理组件可以具有多个功能,或者一个功能或步骤可以由若干物理组件合作执行。某些组件或所有组件可以被实施为由处理器,如数字信号处理器或微处理器执行的软件,或者被实施为硬件,或者被实施为集成电路,如专用集成电路。这样的软件可以分布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上,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计算机存储介质(或非暂时性介质)和通信介质(或暂时性介质)。如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公知的,术语计算机存储介质包括在用于存储信息(诸如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模块或其他数据)的任何方法或技术中实施的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可移除和不可移除介质。计算机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RAM、ROM、EEPROM、闪存或其他存储器技术、CD-ROM、数字多功能盘(DVD)或其他光盘存储、磁盒、磁带、磁盘存储或其他磁存储装置、或者可以用于存储期望的信息并且可以被计算机访问的任何其他的介质。此外,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公知的是,通信介质通常包含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模块或者诸如载波或其他传输机制之类的调制数据信号中的其他数据,并且可包括任何信息递送介质。
虽然本发明实施例所揭露的实施方式如上,但所述的内容仅为便于理解本发明实施例而采用的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实施例。任何本发明实施例所属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实施例所揭露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以在实施的形式及细节上进行任何的修改与变化,但本发明实施例的专利保护范围,仍须以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22)

1.一种终端主体,包括:第一电源模块和第一无线通信模块;
其中,所述第一电源模块通过电池为所述终端主体供电,通过无线充电技术为终端屏幕供电;或者,第一无线充电源通过无线充电技术为所述终端主体和所述终端屏幕供电;
所述第一无线通信模块和所述终端屏幕之间通过以下至少之一通信:无线通信方式、量子通信技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源模块通过电池为所述终端主体供电,通过无线充电技术为所述终端屏幕供电时,所述第一电源模块包括:电池、第一线圈模组、第一无线发射芯片;
所述电池,用于为所述终端主体供电,驱动所述第一线圈模组产生第一电流能量;
所述第一无线发射芯片,用于发送所述第一电流能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终端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通过有线充电源或第二无线充电源充电。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终端主体,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电池通过第二无线充电源充电时,所述第一电源模块还包括:第二无线接收芯片;
所述第二无线接收芯片,用于接收所述第二无线充电源发送的第二电流能量,将所述第二电流能量传输给所述第一线圈模组;
所述第一线圈模组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二电流能量为所述电池充电。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终端主体,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电池通过第二无线充电源充电时,所述第一电源模块还包括:第二无线接收芯片和第二传输线圈;
所述第二无线接收芯片,用于接收所述第二无线充电源发送的第二电流能量,将所述第二电流能量传输给所述第二传输线圈;
所述第二传输线圈,用于:根据所述第二电流能量为所述电池充电。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主体,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无线充电源通过无线充电技术为所述终端主体和所述终端屏幕供电时,所述第一电源模块包括:第三传输线圈和第三无线接收芯片;
所述第三无线接收芯片,用于接收所述第一无线充电源发送的第三电流能量,将所述第三电流能量传输给所述第三传输线圈;
所述第三传输线圈,用于:根据所述第三电流能量为所述终端主体供电。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主体还包括:第一信号处理模块;
所述第一无线通信模块,用于通过无线通信方式接收输入事件;通过无线通信方式或量子通信技术向终端屏幕发送第一显示数据;
所述第一信号处理模块,用于对预定事件进行处理,根据处理结果生成第一显示数据;其中,所述预定事件包括以下至少之一:输入事件、屏幕折叠事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终端主体,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输入事件包括以下至少之一:触摸事件、按键事件;
所述按键事件包括以下至少之一:用户按下返回键事件、用户按下返回主界面按键事件、用户按下进入最近应用按键事件、用户按下音量增加按键事件、用户按下音量减小按键事件。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终端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号处理模块包括:主模块、像素矩阵调制模块、量子差分模块、量子信源模块、量子编码模块、量子调制模块;
所述第一无线通信模块包括:信息接收模块和量子信道传输模块;
其中,所述信息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预定事件;
所述主模块,用于对所述预定事件进行处理,根据处理结果生成第一显示数据;
所述像素矩阵调制模块,用于对所述第一显示数据进行编码得到第一像素矩阵;
所述量子差分模块,用于将比缓存中的第二像素矩阵和所述第一像素矩阵进行对比得到第一差异像素,每一个所述第一差异像素均对应有标识在所述第一像素矩阵中的位置信息,将第一差异像素包装成第一数据帧;将缓存中的第二像素矩阵更新为所述第一像素矩阵;
所述量子信源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一数据帧转换为第一量子消息;
所述量子编码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一量子消息转换为第一量子比特;
所述量子调制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一量子比特转换为以量子态为载体的第一量子信息;
所述量子信道传输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一量子信息发送给所述量子信道接收模块。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终端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模块启动后还用于:
初始化所有模块,所有模块初始化完成后,生成启动界面的第二显示数据;
所述像素矩阵调制模块还用于:对所述第二显示数据进行编码得到第三像素矩阵;
所述量子差分模块还用于:将比缓存中的第四像素矩阵和所述第三像素矩阵进行对比得到第二差异像素,每一个所述第二差异像素均对应有标识在所述第三像素矩阵中的位置信息,将第二差异像素包装成第二数据帧;将缓存中的第四像素矩阵更新为所述第三像素矩阵;
所述量子信源模块还用于:将所述第二数据帧转换为第二量子消息;
所述量子编码模块还用于:将所述第二量子消息转换为第二量子比特;
所述量子调制模块还用于:将所述第二量子比特转换为以量子态为载体的第二量子信息;
所述量子信道传输模块还用于:将所述第二量子信息发送给所述量子信道接收模块。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终端主体,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主模块具体用于采用以下方式实现初始化所有模块:
启动所述终端主体的其他模块,建立与所述信息接收模块的通信管道;建立与所述像素矩阵调制模块的通信管道;接收显示事件,将所述显示事件发送给所述像素矩阵调制模块;
所述信息接收模块还用于:协商与所述信息发送模块之间的通信方式和通信格式;接收显示事件,发送所述显示事件给所述主模块;
所述信息发送模块还用于:协商与所述信息接收模块之间的通信方式和通信格式;根据显示面板的硬件信息,向所述信息接收模块发送显示事件,所述显示事件包括像素源的编码格式;
像素矩阵调制模块还用于:按照所述编码格式初始化编码方案。
12.根据权利要求9~11任一项所述的终端主体,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第一信号处理模块和所述第一无线通信模块通过第一处理器和第一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实现,所述第一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第一指令,所述第一指令被所述第一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所述主模块、所述像素矩阵调制模块、所述量子差分模块、所述量子信源模块、所述量子编码模块、所述量子调制模块、所述信息接收模块和所述量子信道传输模块的功能。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无线通信方式包括以下任意一种:蓝牙、高频声音。
14.一种终端屏幕,包括:第二电源模块和第二无线通信模块;
其中,终端主体或第一无线充电源采用无线充电技术通过所述第二电源模块为所述终端屏幕供电;
所述第二无线通信模块和终端主体之间通过以下至少之一通信:无线通信方式、量子通信技术。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终端屏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源模块包括:第一传输线圈和第一无线接收芯片;
所述第一无线接收芯片,用于接收所述终端主体发送的第一电流能量或所述第一无线充电源发送的第三电流能量,将所述第一电流能量或所述第三电流能量传输给所述第一传输线圈;
所述第一传输线圈,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电流能量或所述第三电流能量为所述终端屏幕供电。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终端屏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屏幕还包括:第二信号处理模块、显示驱动和显示面板;
所述第二信号处理模块,用于检测到预定事件;其中,所述预定事件包括以下至少之一:输入事件、屏幕折叠事件;
所述第二无线通信模块,用于通过无线通信方式将预定事件发送给所述终端主体;通过无线通信方式或量子通信技术接收所述第一显示数据;
所述显示驱动,用于驱动所述显示面板显示所述第一显示数据对应的图像;
所述显示面板,用于显示所述第一显示数据对应的图像。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终端屏幕,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输入事件包括以下至少之一:触摸事件、按键事件;
所述按键事件包括以下至少之一:用户按下返回键事件、用户按下返回主界面按键事件、用户按下进入最近应用按键事件、用户按下音量增加按键事件、用户按下音量减小按键事件。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终端屏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信号处理模块包括:检测模块、量子解调模块、量子解码模块、像素矩阵解调模块、显示控制模块;
所述第二无线通信模块包括:信息发送模块和量子信道接收模块;
其中,所述检测模块,用于检测到所述预定事件;
所述信息发送模块,用于发送所述预定事件;
所述量子信道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第一量子信息;
所述量子解调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一量子信息转换为所述第一量子比特;
所述量子解码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一量子比特进行解码得到第一量子消息;
所述像素矩阵解调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一量子消息进行解码得到所述第一差异像素;
所述显示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差异像素更新当前缓冲帧,将更新后的缓冲帧送入显示驱动,通过所述显示驱动驱动所述显示面板显示缓冲帧对应的图像。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终端屏幕,其特征在于,所述量子信道接收模块还用于:接收第二量子信息;
所述量子解调模块还用于:将所述第二量子信息转换为所述第二量子比特;
所述量子解码模块还用于:将所述第二量子比特进行解码得到第二量子消息;
所述像素矩阵解调模块还用于:将所述第二量子消息进行解码得到所述第二差异像素;
所述显示控制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二差异像素更新当前缓冲帧,将更新后的缓冲帧送入显示驱动,通过所述显示驱动驱动所述显示面板显示缓冲帧对应的图像。
20.根据权利要求18~19任一项所述的终端屏幕,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第二信号处理模块和所述第而无线通信模块通过第二处理器和第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实现,所述第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第二指令,所述第二指令被所述第二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所述检测模块、所述量子解调模块、所述量子解码模块、所述像素矩阵解调模块、所述显示控制模块、所述信息发送模块和所述量子信道接收模块的功能。
21.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无线通信方式包括以下任意一种:蓝牙、高频声音。
22.一种终端,包括:权利要求1~13任一项所述的终端主体和权利要求14~21所述的终端屏幕,所述终端主体和所述终端屏幕相互独立。
CN201910405264.8A 2019-05-16 2019-05-16 终端主体、终端屏幕和终端 Active CN11195381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405264.8A CN111953816B (zh) 2019-05-16 2019-05-16 终端主体、终端屏幕和终端
CN202310305355.0A CN116567124A (zh) 2019-05-16 2019-05-16 终端主体、终端屏幕和终端
PCT/CN2020/075734 WO2020228387A1 (zh) 2019-05-16 2020-02-18 终端主体、终端屏幕和终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405264.8A CN111953816B (zh) 2019-05-16 2019-05-16 终端主体、终端屏幕和终端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305355.0A Division CN116567124A (zh) 2019-05-16 2019-05-16 终端主体、终端屏幕和终端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953816A true CN111953816A (zh) 2020-11-17
CN111953816B CN111953816B (zh) 2023-04-25

Family

ID=73290067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305355.0A Pending CN116567124A (zh) 2019-05-16 2019-05-16 终端主体、终端屏幕和终端
CN201910405264.8A Active CN111953816B (zh) 2019-05-16 2019-05-16 终端主体、终端屏幕和终端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305355.0A Pending CN116567124A (zh) 2019-05-16 2019-05-16 终端主体、终端屏幕和终端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2) CN116567124A (zh)
WO (1) WO2020228387A1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995619A (zh) * 2018-01-28 2018-05-04 浙江科易理想量子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移动终端的量子加密通信方法
CN109474426A (zh) * 2018-12-29 2019-03-15 安徽问天量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多媒体数据流的量子安全通信系统及通信方法
CN109547593A (zh) * 2018-11-08 2019-03-29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110046B1 (en) * 2015-06-25 2018-10-23 Marvell International Ltd. Mobile to mobile wireless charging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995619A (zh) * 2018-01-28 2018-05-04 浙江科易理想量子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移动终端的量子加密通信方法
CN109547593A (zh) * 2018-11-08 2019-03-29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09474426A (zh) * 2018-12-29 2019-03-15 安徽问天量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多媒体数据流的量子安全通信系统及通信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0228387A1 (zh) 2020-11-19
CN111953816B (zh) 2023-04-25
CN116567124A (zh) 2023-08-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103784B2 (en) Creation and management of near field communications tags
KR102275720B1 (ko) 블루투스 통신방법 및 블루투스 통신디바이스
TWI465059B (zh) 通訊裝置及由其執行一個或多個業務的方法
CN109643516A (zh) 处理图像的方法和支持该方法的电子设备
US11106421B2 (en) Display method and system for wireless intelligent multi-screen display
EP2355472B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handwriting animation message
CN104980609A (zh) 支持近场通信功能的图像形成装置和设置方法
CN101802872A (zh) 深度缓冲器压缩
CN113223464A (zh) 一种墨水屏图像显示方法及墨水屏终端
KR102269473B1 (ko) 제어 장치, 그의 제어 방법 및 통합 제어 시스템
CN109817232A (zh) 一种传输方法、终端设备及音频处理装置
CN103414746A (zh) 一种跨平台网络交互的实现方法及其识读器和网络服务器
CN111506336A (zh) 电子墨水屏更新方法及相关设备
CN201698606U (zh) 一种点读机
CN110245128A (zh) 元模型的建立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电子装置
CN104660494A (zh) 一种通信系统
CN114371844B (zh) App开发平台、app开发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3903029A (zh) 一种基于多连接方式的电子标签读写系统及读写方法
CN111953816B (zh) 终端主体、终端屏幕和终端
CN111638878B (zh) 图标的样式风格处理的方法以及装置
WO2012122954A1 (zh) 一种电子设备
CN106961612A (zh) 一种图像处理方法及设备
US20150113185A1 (en) Multi-tag operating system and operating method thereof
US11803688B2 (en) Secondary device for a sensor and/or information system and sensor and/or information system
CN106790616A (zh) 一种电子名片的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电子名片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