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953366A - 腕表式通讯终端 - Google Patents

腕表式通讯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953366A
CN111953366A CN202010786704.1A CN202010786704A CN111953366A CN 111953366 A CN111953366 A CN 111953366A CN 202010786704 A CN202010786704 A CN 202010786704A CN 111953366 A CN111953366 A CN 11195336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munication terminal
terminal body
wristwatch
type communication
bamboo joi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786704.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953366B (zh
Inventor
李玉才
王建伟
竹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CL Communication Ningb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CL Communication Ningb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CL Communication Ningbo Ltd filed Critical TCL Communication Ningb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786704.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953366B/zh
Publication of CN11195336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95336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95336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95336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38Transceivers, i.e. devices in which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form a structural unit and in which at least one part is used for functions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 H04B1/3827Portable transceivers
    • H04B1/385Transceivers carried on the body, e.g. in helme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38Transceivers, i.e. devices in which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form a structural unit and in which at least one part is used for functions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 H04B1/3827Portable transceivers
    • H04B1/3888Arrangements for carrying or protecting transceiv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38Transceivers, i.e. devices in which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form a structural unit and in which at least one part is used for functions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 H04B1/3827Portable transceivers
    • H04B1/385Transceivers carried on the body, e.g. in helmets
    • H04B2001/3861Transceivers carried on the body, e.g. in helmets carried in a hand or on fing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腕表式通讯终端。本申请通过将柔性钢片和沿着既定轨道活动的竹节结构组装起来,当需要穿戴时,将通讯终端本体与佩戴装置对位后进行按压,实现通讯终端本体与佩戴装置的连接。竹节结构即可在既定轨迹空间内弯折配合佩戴装置的环形大小。另外,将通讯终端本体在佩戴装置上取下使用时,通过竹节结构的第一卡位部设为180°卡点,以避免通讯终端在达到180°时反向弯曲,从而保护通讯终端本体,进而提高通讯终端本体的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腕表式通讯终端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通讯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腕表式通讯终端。
背景技术
通讯终端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及工作的必备通讯工具之一。通讯终端屏幕尺寸被设计的越来越大,通讯终端的体积也越来越大,以至于携带非常不方便,不能满足个性化需求,尤其是在特种作业、运动休闲(如跑步等)时,通讯终端的携带不便的问题始终困扰着用户。
目前采用将便携式通讯终端佩带在手腕上的方式通常为将便携式通讯终端通过连接装置与普通的手表带固定连接。如此,腕表式通讯终端的显示屏较小,使用不太方便。
亟需提供一种腕表式通讯终端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腕表式通讯终端,通过可弯折的通讯终端结合佩戴装置以解决的腕表式通讯终端的显示屏较小而普通通讯终端不便携带问题。
本申请提供一种腕表式通讯终端,包括:佩戴装置,包括一基座,所述基座上设有第一连接器,以及通讯终端本体,在所述通讯终端本体的一表面上且与所述基座相对应的位置设有第二连接器,所述通讯终端本体和所述佩戴装置通过所述第一连接器和所述第二连接器可拆卸式连接;其中,所述通讯终端本体具有竹节结构以使所述通讯终端本体可弯折,所述竹节结构的相邻的两个竹节通过一连接部连接,所述连接部设于所述竹节背离所述通讯终端本体的一侧。
进一步地,当所述通讯终端本体处于平铺状态时,相邻的两个所述竹节之间具有一缝隙,所述缝隙的宽度朝所述连接部方向逐渐增大。
进一步地,当所述通讯终端本体处于弯折状态时,相邻的两个所述竹节相互接触。
进一步地,所述竹节呈凹字形,所述竹节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卡位部和第二卡位部;凹槽,设于所述第一卡位部和所述第二卡位部之间,所述凹槽的深度从所述第一卡位部至所述第二卡位部方向逐渐加深。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部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部、第二部以及第三部,其中所述第一部的一侧面与所述凹槽的底面相对应,所述第二部固定连接至所述第二卡位部的一表面,所述第三部的一表面抵接至所述第一卡位部的一端,所述第三部的相对另一表面承载于所述第一部的所述侧面。
进一步地,所述通讯终端本体的两端通过磁吸式连接至所述佩戴装置的第一连接区域和第二连接区域,所述第一连接区域和所述第二连接区域设于所述基座的两侧。
进一步地,所述通讯终端本体还包括柔性面板,所述柔性面板贴附于所述竹节结构上。
进一步地,所述通讯终端本体设有实体按键。
进一步地,所述基座的侧面设有一按钮,用于控制所述通讯终端本体和所述佩戴装置的分离。
进一步地,所述佩戴装置为软带或硬质的镯式结构。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腕表式通讯终端,通过将柔性钢片和沿着既定轨道活动的竹节结构组装起来,当需要穿戴时,将通讯终端本体与佩戴装置对位后进行按压,实现通讯终端本体与佩戴装置的连接。竹节结构即可在既定轨迹空间内弯折配合佩戴装置的环形大小。另外,将通讯终端本体在佩戴装置上取下使用时,通过竹节结构的第一卡位部设为180°卡点,以避免通讯终端在达到180°时反向弯曲,从而保护通讯终端本体,进而提高通讯终端本体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详细描述,将使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及其有益效果显而易见。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腕表式通讯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讯终端本体的主视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讯终端本体平铺状态下Y1-Y1的截面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讯终端本体弯折状态下Y1-Y1的截面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以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如果存在)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当理解,这样描述的对象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
在具体实施方式中,下文论述的附图以及用来描述本申请公开的原理的各实施例仅用于说明,而不应解释为限制本申请公开的范围。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将理解,本申请的原理可在任何适当布置的系统中实施。将详细说明示例性实施方式,在附图中示出了这些实施方式的实例。此外,将参考附图详细描述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终端。附图中的相同附图标号指代相同的元件。
本具体实施方式中使用的术语仅用来描述特定实施方式,而并不意图显示本申请的概念。除非上下文中有明确不同的意义,否则,以单数形式使用的表达涵盖复数形式的表达。在本申请说明书中,应理解,诸如“包括”、“具有”以及“含有”等术语意图说明存在本申请说明书中揭示的特征、数字、步骤、动作或其组合的可能性,而并不意图排除可存在或可添加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数字、步骤、动作或其组合的可能性。附图中的相同参考标号指代相同部分。
如图1所示,本申请提供一种腕表式通讯终端,包括佩戴装置10、基座110、第一连接器111、按钮120、第一连接区域130、第二连接区域140、通讯终端本体20、第二连接器211、竹节结构220以及实体按键230。
佩戴装置10可以为软带或硬质的镯式结构。佩戴装置10包括一基座110,该基座110与通讯终端本体20背面的凸出区域相契合。基座110上设有第一连接器111,用于连接通讯终端本体20上的第二连接器。
在通讯终端本体20一表面上且与基座110相对应的位置设有第二连接器211,通讯终端本体20和佩戴装置10通过第一连接器111和第二连接器211可拆卸式连接。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佩戴装置10与通讯终端本体20通过卡扣式连接,通讯终端本体20背面的凸出区域与基座10对位按压,实现第一连接器111和第二连接器211的连接。基座10的侧面设有一按钮120,用于控制通讯终端本体20和佩戴装置10的分离,即按下按钮120后,第一连接器111与第二连接器211相互分离。
通讯终端本体20侧面还设有实体按键230。实体按键230可以为开机键或音量键。设有实体按键230可以实现通讯终端本体20在死机状态下通过实体按键230进行重启。
通讯终端本体20还可以包括卡槽,该卡槽可以放置sim卡或存储卡等。
当佩戴装置10与通讯终端本体20相结合时,通讯终端本体20进行弯折,使通讯终端本体20的两端连接至佩戴装置10的第一连接区域130和第二连接区域140,第一连接区域130和第二连接区域140设于基座110的两侧。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使通讯终端本体20的两端与第一连接区域130和第二连接区域140的连接方式包括但不限于磁吸式连接。
如图2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通讯终端本体的主视图。通讯终端本体20还包括竹节结构220、柔性面板240以及柔性钢板250。
柔性面板240贴附于竹节结构220上,柔性钢板250设于竹节结构220内部。柔性面板240以及柔性钢板250的设置使得通讯终端本体20存在可弯折的可能,其中柔性钢板250还起到支撑作用。
如图3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通讯终端本体Y1-Y1的截面图。通讯终端本体20具有竹节结构220以使通讯终端本体20可弯折。竹节结构220的相邻的两个竹节(如图中3的标号221、222以及223)通过一连接部224(如图中3的标号2241、2242以及2243;)连接,连接部设于竹节背离通讯终端本体20的一侧。
结合图3和图4,竹节呈凹字形。竹节具体包括:第一卡位部221、第二卡位部222以及凹槽223。其中第一卡位部221和第二卡位部222相对设置,凹槽223设于第一卡位部221和第二卡位部222之间。凹槽223的深度从第一卡位部221至第二卡位部222方向逐渐加深,以符合连接部在通讯终端本体20在弯折时运动轨迹。其中第一卡位部221为180°卡点,以避免通讯终端20在达到180°时反向弯曲,从而保护通讯终端本体20,进而提高通讯终端本体20的使用寿命。
连接部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部2241、第二部2242以及第三部2243。其中第一部2241的一侧面与凹槽223的底面相对应,即在通讯终端本体20弯折过程中,第一部2241的一侧面与凹槽223的底面的间距保持不变。第二部2242固定连接至第二卡位部222的一表面。第三部2243的一表面抵接至第一卡位部221的一端,第三部2243的相对另一表面承载于第一部2241的所述侧面,即在通讯终端本体20弯折过程中,第三部2243在凹槽223与第一部2241之间的空间滑动。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部2241的截面为梯形,第二部2242的截面为矩形,第三部2243的截面为L形。在第三部2243与第二部2242连接处,第三部2243的L形截面的宽度小于第二部2242的矩形截面,其差值近似等同于第一部2241梯形截面的上底宽度。当通讯终端本体20处于最大弯折状态时,第一部2241的上表面抵在相邻连接部的第二部2242相比第三部2243的凸出区域225,以避免通讯终端本体20过度弯折造成损坏,从而提高通讯终端本体20的使用寿命。
如图3所示,当通讯终端本体20处于平铺状态时,相邻的两个竹节之间具有一缝隙,缝隙的宽度朝连接部方向逐渐增大。
如图4所示,当通讯终端本体20处于弯折状态时,相邻的两个所述竹节相互接触。
如图5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500的具体结构,该电子设备500可以是智能通讯终端、平板电脑等设备。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以下部件。
RF电路510用于接收以及发送电磁波,实现电磁波与电信号的相互转换,从而与通讯网络或者其他设备进行通讯。RF电路510可包括各种现有的用于执行这些功能的电路元件,例如,天线、射频收发器、数字信号处理器、加密/解密芯片、用户身份模块(SIM)卡、存储器等等。RF电路510可与各种网络如互联网、企业内部网、无线网络进行通讯或者通过无线网络与其他设备进行通讯。上述的无线网络可包括蜂窝式电话网、无线局域网或者城域网。上述的无线网络可以使用各种通信标准、协议及技术,包括但并不限于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GSM)、增强型移动通信技术(Enhanced DataGSM Environment,EDGE),宽带码分多址技术(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Access,WCDMA),码分多址技术(Code Division Access,CDMA)、时分多址技术(TimeDivision Multiple Access,TDMA),无线保真技术(Wireless Fidelity,Wi-Fi)(如美国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标准IEEE802.11a,IEEE 802.11b,IEEE802.11g和/或IEEE 802.11n)、网络电话(Voice over Internet Protocol,VoIP)、全球微波互联接入(WorldwideInteroperability for Microwave Access,Wi-Max)、其他用于邮件、即时通讯及短消息的协议,以及任何其他合适的通讯协议,甚至可包括那些当前仍未被开发出来的协议。
存储器520可用于存储软件程序以及模块,处理器580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520内的软件程序以及模块,从而执行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存储器520可包括高速随机存储器,还可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如一个或者多个磁性存储装置、闪存、或者其他非易失性固态存储器。在一些实例中,存储器520可进一步包括相对于处理器580远程设置的存储器,这些远程存储器可以通过网络连接至电子设备500。上述网络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互联网、企业内部网、局域网、移动通信网及其组合。
输入单元530可用于接收输入的数字或字符信息,以及产生与用户设置以及功能控制有关的键盘、鼠标、操作杆、光学或者轨迹球信号输入。具体地,输入单元530可包括触敏表面531以及其他输入设备532。触敏表面531,也称为触摸显示屏或者触控板,可收集用户在其上或附近的触摸操作(比如用户使用手指、触笔等任何适合的物体或附件在触敏表面531上或在触敏表面531附近的操作),并根据预先设定的程式驱动相应的连接装置。可选的,触敏表面531可包括触摸检测装置和触摸控制器两个部分。其中,触摸检测装置检测用户的触摸方位,并检测触摸操作带来的信号,将信号传送给触摸控制器;触摸控制器从触摸检测装置上接收触摸信息,并将它转换成触点坐标,再送给处理器580,并能接收处理器580发来的命令并加以执行。此外,可以采用电阻式、电容式、红外线以及表面声波等多种类型实现触敏表面531。除了触敏表面531,输入单元530还可以包括其他输入设备532。具体地,其他输入设备532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物理键盘、功能键(比如音量控制按键、开关按键等)、轨迹球、鼠标、操作杆等中的一种或多种。
显示单元540可用于显示由用户输入的信息或提供给用户的信息以及电子设备500的各种图形用户接口,这些图形用户接口可以由图形、文本、图标、视频和其任意组合来构成。显示单元540可包括显示面板541,可选的,可以采用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液晶显示器)、OLED(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有机发光二极管)等形式来配置显示面板541。进一步的,触敏表面531可覆盖显示面板541,当触敏表面531检测到在其上或附近的触摸操作后,传送给处理器580以确定触摸事件的类型,随后处理器580根据触摸事件的类型在显示面板541上提供相应的视觉输出。虽然在图中,触敏表面531与显示面板541是作为两个独立的部件来实现输入和输出功能,但是在某些实施例中,可以将触敏表面531与显示面板541集成而实现输入和输出功能。
电子设备500还可包括至少一种传感器550,比如光传感器、运动传感器以及其他传感器。具体地,光传感器可包括环境光传感器及接近传感器,其中,环境光传感器可根据环境光线的明暗来调节显示面板541的亮度,接近传感器可在电子设备500移动到耳边时,关闭显示面板541和/或背光。作为运动传感器的一种,重力加速度传感器可检测各个方向上(一般为三轴)加速度的大小,静止时可检测出重力的大小及方向,可用于识别通讯终端姿态的应用(比如横竖屏切换、相关游戏、磁力计姿态校准)、振动识别相关功能(比如计步器、敲击)等;至于电子设备500还可配置的陀螺仪、气压计、湿度计、温度计、红外线传感器等其他传感器,在此不再赘述。
音频电路560、扬声器561,传声器562可提供用户与电子设备500之间的音频接口。音频电路560可将接收到的音频数据转换后的电信号,传输到扬声器561,由扬声器561转换为声音信号输出;另一方面,传声器562将收集的声音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由音频电路560接收后转换为音频数据,再将音频数据输出处理器580处理后,经天线装置510以发送给比如另一终端,或者将音频数据输出至存储器520以便进一步处理。音频电路560还可能包括耳塞插孔,以提供外设耳机与电子设备500的通信。
终端设备500通过传输模块570(例如Wi-Fi模块)可以帮助用户收发电子邮件、浏览网页和访问流式媒体等,它为用户提供了无线的宽带互联网访问。虽然图中示出了传输模块570,但是可以理解的是,其并不属于终端设备500的必须构成,完全可以根据需要在不改变发明的本质的范围内而省略。
处理器580是电子设备500的控制中心,利用各种接口和线路连接整个通讯终端的各个部分,通过运行或执行存储在存储器520内的软件程序和/或模块,以及调用存储在存储器520内的数据,执行电子设备500的各种功能和处理数据,从而对通讯终端进行整体监控。可选的,处理器580可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核心;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580可集成应用处理器和调制解调处理器,其中,应用处理器主要处理操作系统、用户界面和应用程序等,调制解调处理器主要处理无线通信。可以理解的是,上述调制解调处理器也可以不集成到处理器580中。
电子设备500还包括给各个部件供电的电源590(比如电池),在一些实施例中,电源可以通过电源管理系统与处理器580逻辑相连,从而通过电源管理系统实现管理充电、放电、以及功耗管理等功能。电源590还可以包括一个或一个以上的直流或交流电源、再充电系统、电源故障检测电路、电源转换器或者逆变器、电源状态指示器等任意组件。
尽管未示出,电子设备500还可以包括摄像头(如前置摄像头、后置摄像头)、蓝牙模块等,在此不再赘述。
具体实施时,以上各个模块可以作为独立的实体来实现,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作为同一或若干个实体来实现,以上各个模块的具体实施可参见前面的方法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本申请的腕表式通讯终端具有较大的显示屏以及便于携带的优点。本申请通过将柔性钢片和沿着既定轨道活动的竹节结构组装起来,当需要穿戴时,将通讯终端本体与佩戴装置对位后进行按压,实现通讯终端本体与佩戴装置的连接。竹节结构即可在既定轨迹空间内弯折配合佩戴装置的环形大小。将通讯终端本体在佩戴装置上取下使用时,通过竹节结构的第一卡位部设为180°卡点,以避免通讯终端在达到180°时反向弯曲,从而保护通讯终端本体,进而提高通讯终端本体的使用寿命。
以上对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腕表式通讯终端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腕表式通讯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佩戴装置,包括一基座,所述基座上设有第一连接器,以及
通讯终端本体,在所述通讯终端本体的一表面上且与所述基座相对应的位置设有第二连接器,所述通讯终端本体和所述佩戴装置通过所述第一连接器和所述第二连接器可拆卸式连接;
其中,所述通讯终端本体具有竹节结构以使所述通讯终端本体可弯折,所述竹节结构的相邻的两个竹节通过一连接部连接,所述连接部设于所述竹节背离所述通讯终端本体的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腕表式通讯终端,其特征在于,当所述通讯终端本体处于平铺状态时,相邻的两个所述竹节之间具有一缝隙,所述缝隙的宽度朝所述连接部方向逐渐增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腕表式通讯终端,其特征在于,当所述通讯终端本体处于弯折状态时,相邻的两个所述竹节相互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腕表式通讯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竹节呈凹字形,所述竹节包括:
相对设置的第一卡位部和第二卡位部;
凹槽,设于所述第一卡位部和所述第二卡位部之间,所述凹槽的深度从所述第一卡位部至所述第二卡位部方向逐渐加深。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腕表式通讯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部、第二部以及第三部,其中所述第一部的一侧面与所述凹槽的底面相对应,所述第二部固定连接至所述第二卡位部的一表面,所述第三部的一表面抵接至所述第一卡位部的一端,所述第三部的相对另一表面承载于所述第一部的所述侧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腕表式通讯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讯终端本体还包括柔性面板,所述柔性面板贴附于所述竹节结构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腕表式通讯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讯终端本体设有实体按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腕表式通讯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讯终端本体的两端连接至所述佩戴装置的第一连接区域和第二连接区域,所述第一连接区域和所述第二连接区域设于所述基座的两侧。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腕表式通讯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的侧面设有一按钮,用于控制所述通讯终端本体和所述佩戴装置的分离。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腕表式通讯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佩戴装置为软带或硬质的镯式结构。
CN202010786704.1A 2020-08-07 2020-08-07 腕表式通讯终端 Active CN11195336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786704.1A CN111953366B (zh) 2020-08-07 2020-08-07 腕表式通讯终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786704.1A CN111953366B (zh) 2020-08-07 2020-08-07 腕表式通讯终端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953366A true CN111953366A (zh) 2020-11-17
CN111953366B CN111953366B (zh) 2022-03-25

Family

ID=733325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786704.1A Active CN111953366B (zh) 2020-08-07 2020-08-07 腕表式通讯终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953366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4156931U (zh) * 2014-01-23 2015-02-11 汤培涵 佩戴于人体腕部的智能终端
US20160357222A1 (en) * 2015-06-05 2016-12-08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Electronic device
US20170060179A1 (en) * 2013-12-26 2017-03-02 Intel Corporation Wearable 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a formable display unit
CN208523936U (zh) * 2018-06-28 2019-02-22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穿戴设备
CN110301728A (zh) * 2019-06-28 2019-10-08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链节组件和可穿戴设备
CN110432606A (zh) * 2019-06-28 2019-11-12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链节伸缩结构和可穿戴设备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70060179A1 (en) * 2013-12-26 2017-03-02 Intel Corporation Wearable 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a formable display unit
CN204156931U (zh) * 2014-01-23 2015-02-11 汤培涵 佩戴于人体腕部的智能终端
US20160357222A1 (en) * 2015-06-05 2016-12-08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Electronic device
CN208523936U (zh) * 2018-06-28 2019-02-22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穿戴设备
CN110301728A (zh) * 2019-06-28 2019-10-08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链节组件和可穿戴设备
CN110432606A (zh) * 2019-06-28 2019-11-12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链节伸缩结构和可穿戴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953366B (zh) 2022-03-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22042112A1 (zh) 查找定位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0083220A (zh) 一种省电处理方法及穿戴式设备
CN210015391U (zh) 电子设备和中框
CN110301728B (zh) 一种链节组件和可穿戴设备
CN110543231B (zh) 电子装置控制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11935928B (zh) 腕表式通讯终端
CN208386611U (zh) 电子设备
CN110277097B (zh) 数据处理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10011035B (zh) 天线结构和电子设备
CN111953366B (zh) 腕表式通讯终端
WO2019201217A1 (zh) 电子设备
CN110169625B (zh) 可穿戴设备及智能手表
CN111083288B (zh) 屏幕控制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09638416B (zh) 天线结构和电子设备
CN110165451B (zh) Btb连接器的固定装置及移动终端
CN110393341B (zh) 一种链条组件和可穿戴设备
CN112153198A (zh) 一种柔性屏显示装置及移动终端
CN109373856B (zh) 检测电池盖扣位高度的治具以及方法
CN114153334A (zh) 电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和控制装置
CN111123685A (zh) 一种防水表壳及可穿戴设备
CN210777618U (zh) 一种用于腕机的显示屏及腕机
CN212209297U (zh) 终端设备及其壳组件
CN112002991B (zh) 一种天线结构和可穿戴设备
CN111029730B (zh) 一种天线结构及移动终端
CN110384319B (zh) 一种链节组件和可穿戴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