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945236B - 一种纳米纤维取向和厚度可控的静电纺丝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纳米纤维取向和厚度可控的静电纺丝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945236B
CN111945236B CN202010747607.1A CN202010747607A CN111945236B CN 111945236 B CN111945236 B CN 111945236B CN 202010747607 A CN202010747607 A CN 202010747607A CN 111945236 B CN111945236 B CN 11194523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ductive
motor
needle
conductive roller
sli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747607.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945236A (zh
Inventor
杜昶
余雪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CUT
Original Assignee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CUT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CUT filed Critical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CUT
Priority to CN202010747607.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945236B/zh
Publication of CN11194523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94523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94523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94523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DMECHANICAL METHODS OR APPARATUS IN THE MANUFACTURE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THREADS, FIBRES, BRISTLES OR RIBBONS
    • D01D5/00Formation of filaments, threads, or the like
    • D01D5/0007Electro-spinning
    • D01D5/0061Electro-spinn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spinning apparatus
    • D01D5/0069Electro-spinn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spinning apparatus characterised by the spinning section, e.g. capillary tube, protrusion or pin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DMECHANICAL METHODS OR APPARATUS IN THE MANUFACTURE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THREADS, FIBRES, BRISTLES OR RIBBONS
    • D01D5/00Formation of filaments, threads, or the like
    • D01D5/0007Electro-spinning
    • D01D5/0061Electro-spinn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spinning apparatus
    • D01D5/0076Electro-spinn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spinning apparatu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llecting device, e.g. drum, wheel, endless belt, plate or gri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Nonwoven Fabrics (AREA)
  • Spinning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Manufacturing Artificial Fib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纳米纤维取向和厚度可控的静电纺丝装置。所述装置包括底座部分、第一电机、第二电机、接收装置、擦除装置、滑杆位置调节装置、针头位置调节装置、高压静电发生器、注射泵和针头;接收装置包括两根导电滑杆和导电滚筒;两根导电滑杆的间距与高度都是可以通过滑杆位置调节装置进行调节,针头的高度、排列可通过针头位置调节装置进行调节。本发明装置可以避免滚筒高速旋转,在低转速下即可得到大面积上高度有序的纳米纤维,可多针头纺丝,可得到大厚度三维纤维,亦可显著提高纺丝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纳米纤维取向和厚度可控的静电纺丝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静电纺丝及机械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纳米纤维取向和厚度可控的静电纺丝装置。
背景技术
静电纺丝纳米纤维具有比表面积大、长径比大和孔隙率高等特点,有广泛的应用,其应用包括组织工程、生物传感器、过滤、伤口敷料、药物递送和酶固定化。与二维纳米结构相比,具有显著厚度、空间分布互连孔结构的3D纳米纤维不仅可以提供细胞粘附和生长模板,也促进营养物和代谢物进出工程组织的运输,更接近天然细胞外基质。另外,高度取向和规则排列的纳米纤维具有特殊的力学、光学、生物学和电学性质,这极大地扩展了纳米纤维的应用。有序纤维可用作传感器、增强材料,可用于燃料电池领域,还可用于骨、神经、血管、肌腱、韧带、心脏等组织工程中。
迄今已有诸多改进装置或辅助方法来制备有序纳米纤维,但每种方法不是得到的纤维取向度不高,就是有序纤维长度、面积受到限制(王兴雪,王海涛,钟伟,杜强国,许元泽.静电纺丝纳米纤维的方法与应用现状[J].非织布布,2007(02):14-20.)。最常用的滚筒接收装置需要在极高的转速下才能得到有序纤维,但取向度不高,而且过高的转速会使纤维断裂(Chew Sing Yian,Wen Jie,Yim Evelyn K F,Leong Kam W. Sustained releaseof proteins from electrospun biodegradable fibers. [J]. Biomacromolecules,2005,6(4).),此外高转速对装置的精度要求高,不然装置会剧烈震动,从而降低装置的使用寿命以及引发安全问题。Smit等提出利用水浴槽收集静电纺丝纳米纤维,静电纺丝纤维毡首先沉积到水浴中水的表面,然后把纤维毡拉到水浴槽的边缘,用旋转圆辊收集装置接收纱线。此装置的优点是装置简单,可以得到长的纱线,纤维在纱线里面一般具有很好的排列 ;缺点是纱线的收集速度比较慢。Li 等利用两个平行的电极收集到有序排列的纤维。此装置的优点是装置简单,可以比较容易地得到高度取向排列的纤维, 取向的纤维比较容易地转移到另外的基板上;缺点是排列纤维的长度受到一定的限制(Li D, Wang Y and XiaY.Electrospinning of Polymeric and Ceramic Nano-fibers as Uniaxially AlignedArrays Nano Lett.2003 31167.)。Theron等采用圆盘尖端边缘为接收装置成功收集到PEO 单丝连续纤维。主要是由于圆盘的尖端使电荷充分集中,纤维可以被连续地收集, 而且收集后的纤维由于存在相互排斥的残余电荷而彼此不粘连。此装置的优点是装置简单,可以得到高度有序排列的纤维;缺点是在同一转速下当沉积的纤维变厚时得不到高度有序排列的纤维,仅仅用于收集小面积的纤维(Theron A , Zussman E and Yarin A L.Electrostatic field-assistedAlignment of Electrospun Nano-fibresNanotechnology .2001 12384.)。
至今,比较常见的静电纺丝收集方式是传统滚筒或平板,得到的纤维膜厚度受到一定的限制,并且纺丝的效率也不高,这极大地限制了静电纺丝纳米纤维的应用。三维纳米纤维体型材料的构建方法主要有:1)逐层组装法,该方法利用纺丝过程中纤维的多层沉积,或对现有的二维纤维膜进行后处理加工,可获得多层复合的三维纤维材料,但由于其纤维层间未能形成紧密连接,使得材料力学性能差、层间易剥离,从而影响了其实际使用性能。2)微-纳混合法,该方法将直写沉积和静电纺丝技术结合,直写沉积得到的微米纤维作为支撑支架,微米纤维层和纳米纤维层通过交替叠加形成三维结构,但其连接不紧密,力学性能较差,而且该方法的道德并非真正的纳米纤维三维体。3)自组装法,该方法将静电纺纳米纤维和冷冻-成型技术相结合得到纤维各向同性分布且紧密黏结的三维体型材料,但该方法工艺繁琐,且对纳米纤维再加工会破坏。在静电纺丝过程中,材料的厚度与纺丝时间呈正相关,然而随着纳米纤维沉积厚度的逐渐增加由此产生的电场屏蔽及衰减效应将愈发明显,致使纤维膜厚度难以进一步提升(丁彬,斯阳,洪菲菲,闫成成,王雪琴,俞建勇.静电纺三维纳米纤维体型材料的制备及应用[J].科学通报,2015,60(21):19922002.)。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纳米纤维取向和厚度可控的静电纺丝装置,具有在低转速下得到大面积高度有序的纳米纤维、纤维厚度可控、纺丝效率高等特点。
本发明的目的至少通过如下技术方案之一实现。
一种纳米纤维取向和厚度可控的静电纺丝装置,包括底座部分、第一电机、第二电机、接收装置、擦除装置、滑杆位置调节装置、针头位置调节装置、高压静电发生器、注射泵和针头;
接收装置包括两根导电滑杆和导电滚筒,两根导电滑杆放置于导电滚筒两侧上方,关于导电滚筒对称,两根导电滑杆均接地;
其中,底座部分处于装置最底端,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分别位于底座部分的两端,第一电机连接擦除装置,擦除装置连接两根导电滑杆,用于使导电滑杆始终保持最初状态;滑杆位置调节装置位于擦除装置和接收装置之间,连接两根导电滑杆靠近擦除装置的一端,用于调节两根导电滑杆的位置;第二电机连接导电滚筒,用于使得导电滚筒以一定的转速转动;针头位置调节装置位于接收装置的正上方,用于调节针头的位置;针头尾端通过聚乙烯导管连接注射泵,用于注入纺丝溶液到针头;针头前端通过导线与高压静电发生器的正极连接,使针头带正电压,从而产生电场力;纺丝溶液被注射泵注入针头,针头接正极产生电场力,纺丝溶液受到电场力与表面张力的作用下产生‘泰勒锥’,并通过溶剂的挥发形成纳米纤维丝。
接收装置中导电滚筒在第二电机驱动下以一定转速转动,导电滚筒不接地,两根导电滑杆之间保持一定的间距并接地,两根导电滑杆位于导电滚筒最高点下方并保持一定距离。擦除装置负责将两根导电滑杆上接收到的纤维去除,使得两导电滑杆始终保持最初状态,从而形成的电场不受影响。在导电滚筒自身的转速以及两根导电滑杆与针头形成的电场下,可在导电滚筒表面接收到取向纳米纤维,并且通过改变导电滚筒的转速、两根导电滑杆的间距可得到不同取向的纳米纤维,从而实现纳米纤维的取向可控;
接收装置中导电滚筒接地,两根导电滑杆之间保持一定的间距并接地,两根导电滑杆位于导电滚筒最高点下方并保持一定距离。擦除装置负责将两根导电滑杆上接收到的纤维去除,使得两导电滑杆始终保持最初状态,从而形成的电场不受影响。在导电滚筒与两根导电滑杆与针头形成的电场下,可更短时间内在导电滚筒表面接收到大厚度的纳米纤维并提高效率,并且通过改变纺丝时间、针头数量可得到不同厚度的纳米纤维,从而实现纳米纤维的厚度的可控。
进一步地,所述导电滑杆可以是铁质、钢质、铝质中的一种;导电滑杆可以是直径为2~5mm的棒状或长宽高分别为2~5mm的长块状;所述导电滚筒的直径为5~15cm。
进一步地,所述擦除装置包括涡轮蜗杆减速器和两个曲柄滑块机构,第一电机连接涡轮蜗杆减速器,两个曲柄滑块机构的原动件与涡轮蜗杆减速器连接,两个曲柄滑块机构的两从动件分别连接并控制两根导电滑杆;第一电机带动涡轮蜗杆减速器运作,从而带动两曲柄滑块机构的原动件作圆周运动,继而驱动两曲柄滑块机构的从动件与滑块在两导电滑杆上做往复运动,而使导电滑杆上的纤维被除掉始终保持最初状态。
进一步地,所述曲柄滑块机构可以由偏置曲柄滑块机构代替,当使用偏置曲柄滑块机构时,涡轮蜗杆减速器和两个曲柄滑块机构之间的结构关系不变,不同之处在于当使用偏置曲柄滑块机构时,两根导电滑杆的高度与曲柄滑块机构的原动件的回转中心不在同一水平线上。
进一步地,所述滑杆位置调节装置关于导电滚筒中心线对称,包括两个带有滑槽的圆柱杆、两个十字夹和一个凸台,凸台放置在底座部分上,两个带有滑槽的圆柱杆设置在凸台上,使得圆柱杆垂直于底座部分,两个十字夹分别设置在两个带有滑槽的圆柱杆的滑槽中,两个十字夹分别夹持两根导电滑杆靠近擦除装置的一端,随着两个十字夹在滑槽中上下滑动以及两个带有滑槽的圆柱杆在凸台上左右横移,进而调节两根导电滑杆的高度和间距。
进一步地,所述针管位置调节装置包括固定滑杆与带滑块的针孔板;固定滑杆固定并垂直于底座部分,带滑块的针孔板通过滑块在固定滑杆中上下移动,针头放置于带滑块的针孔板的某个针孔中,进而实现调节针头的位置和高度。
进一步地,所述针头的数量可根据实际要求进行调节,当使用单个针头时,一个针头对应一个高压静电发生器、一个注射泵和带滑块的针孔板时,对应带滑块的针孔板、一个注射泵,各针头之间通过导电夹连接,注射泵为多通道注射泵。
进一步地,所述导电滚筒根据实际要求决定接不接地,在需要纺有取向的纳米纤维时导电滚筒不接地,在纺大厚度纳米纤维膜时导电滚筒接地。
进一步地,在纺有取向的纳米纤维时导电滚筒转速为450r/min~550r/min,在纺大厚度的纳米纤维膜时导电滚筒转速为0~100r/min;两根导电滑杆的间距为6.5cm~12.5cm,两导电滑杆低于导电滚筒最高点1cm~3cm;擦除装置转速为500r/min~1000r/min;带滑块的针孔板距导电滚筒的距离为10cm~25cm;高压静电发生器的正电压为8kv~20kv;纺丝溶液的流速为0.5ml/h~2.5ml/h。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可根据纺丝纤维直径,纺丝纤维取向度,对针管高度和两滑杆间距及高度进行调节。
2、本发明在导电滚筒低转速情况下,得到大面积上高度有序的纳米纤维,避免了高转速引起的问题,改善了纤维取向度不足和取向区域小的情况。
3、本发明可通过改变贴在导电滚筒上用于接收的铝箔纸的布置,得到多层不同方向上有序排列的纤维膜。
4、本发明的静电纺丝方法纤维收集效率高,厚度更大,具有三维结构,且随着纺丝时间增加,厚度越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纳米纤维取向和厚度可控的静电纺丝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接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擦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滑杆位置调节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针头位置调节装置的局部视图;
图6为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装置接收下得到多层不同方向上有序排列的纤维膜示意图(SEM图)
图7为实施例中聚己内酯纳米纤维在本发明装置与传统滚筒装置接收下的取向对比情况示意图(SEM图);
图8为实施例中聚己内酯纳米纤维在本发明装置接收下且滚筒转速为550r/min的排列角度示意图(SEM图);
图9为实施例中聚己内酯三维纤维在本发明装置与传统滚筒装置接收下的厚度对比情况示意图(SEM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实施例:
一种纳米纤维取向和厚度可控的静电纺丝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底座部分1、第一电机2-1、第二电机2-2、接收装置3、擦除装置4、滑杆位置调节装置5、针头位置调节装置6、高压静电发生器7、注射泵8和针头9;
如图2所示,接收装置3包括两根导电滑杆3-1和导电滚筒3-2,两根导电滑杆3-1放置于导电滚筒3-2两侧上方,关于导电滚筒3-2对称,两根导电滑杆3-1均接地;
其中,底座部分1处于装置最底端,第一电机2-1和第二电机2-2分别位于底座部分1的两端,第一电机2-1连接擦除装置4,擦除装置4连接两根导电滑杆3-1,用于使导电滑杆3-1始终保持最初状态;滑杆位置调节装置5位于擦除装置4和接收装置3之间,连接两根导电滑杆3-1靠近擦除装置4的一端,用于调节两根导电滑杆3-1的位置;第二电机2-2连接导电滚筒3-2,用于使得导电滚筒3-2以一定的转速转动;针头位置调节装置6位于接收装置3的正上方,用于调节针头9的位置;针头9尾端通过聚乙烯导管连接注射泵8,用于注入纺丝溶液到针头9;针头9前端通过导线与高压静电发生器7的正极连接,使针头9带正电压,从而产生电场力;纺丝溶液(PCL)被注射泵8注入针头9,针头9接正极产生电场力,纺丝溶液受到电场力与表面张力的作用下产生‘泰勒锥’,并通过溶剂的挥发形成纳米纤维丝。
接收装置3中导电滚筒3-2在第二电机2-2驱动下以一定转速转动,导电滚筒3-2不接地,两根导电滑杆3-1之间保持一定的间距并接地,两根导电滑杆3-1位于导电滚筒3-2最高点下方并保持一定距离。擦除装置4负责将两根导电滑杆3-1上接收到的纤维去除,使得两导电滑杆3-1始终保持最初状态,从而形成的电场不受影响。在导电滚筒3-2自身的转速以及两根导电滑杆3-1与针头9形成的电场下,可在导电滚筒3-2表面接收到取向纳米纤维,并且通过改变导电滚筒3-2的转速、两根导电滑杆3-1的间距可得到不同取向的纳米纤维,从而实现纳米纤维的取向可控;
接收装置3中导电滚筒3-2接地,两根导电滑杆3-1之间保持一定的间距并接地,两根导电滑杆3-1位于导电滚筒3-2最高点下方并保持一定距离。擦除装置4负责将两根导电滑杆3-1上接收到的纤维去除,使得两导电滑杆3-1始终保持最初状态,从而形成的电场不受影响。在导电滚筒3-2与两根导电滑杆3-1与针头9形成的电场下,可更短时间内在导电滚筒3-2表面接收到大厚度的纳米纤维并提高效率,并且通过改变纺丝时间、针头数量可得到不同厚度的纳米纤维,从而实现纳米纤维的厚度的可控。
如图3所示,所述擦除装置4包括涡轮蜗杆减速器4-1和两个曲柄滑块机构4-2,第一电机2-1连接涡轮蜗杆减速器4-1,两个曲柄滑块机构4-2的原动件与涡轮蜗杆减速器4-1连接,两个曲柄滑块机构4-2的两从动件分别连接并控制两根导电滑杆3-1;第一电机2-1带动涡轮蜗杆减速器4-1运作,从而带动两曲柄滑块机构4-2的原动件作圆周运动,继而驱动两曲柄滑块机构4-2的从动件与滑块在两导电滑杆3-1上做往复运动,而使导电滑杆3-1上的纤维被除掉始终保持最初状态。
所述曲柄滑块机构4-2可以由偏置曲柄滑块机构4-2代替,当使用偏置曲柄滑块机构4-2时,涡轮蜗杆减速器4-1和两个曲柄滑块机构4-2之间的结构关系不变,不同之处在于当使用偏置曲柄滑块机构4-2时,两根导电滑杆3-1的高度与曲柄滑块机构4-2的原动件的回转中心不在同一水平线上。
如图4所示,所述滑杆位置调节装置5关于导电滚筒3-2中心线对称,包括两个带有滑槽的圆柱杆5-1、两个十字夹5-2和一个凸台5-3,凸台5-3放置在底座部分1上,两个带有滑槽的圆柱杆5-1设置在凸台5-3上,使得圆柱杆5-1垂直于底座部分1,两个十字夹5-2分别设置在两个带有滑槽的圆柱杆5-1的滑槽中,两个十字夹5-2分别夹持两根导电滑杆3-1靠近擦除装置4的一端,随着两个十字夹5-2在滑槽中上下滑动以及两个带有滑槽的圆柱杆5-1在凸台5-3上左右横移,进而调节两根导电滑杆3-1的高度和间距。
如图5所示,所述针管位置调节装置6包括固定滑杆6-1与带滑块的针孔板6-2;固定滑杆6-1固定并垂直于底座部分1,带滑块的针孔板6-2通过滑块在固定滑杆6-1中上下移动,针头9放置于带滑块的针孔板6-2)的某个针孔中,进而实现调节针头9的位置和高度。
实施例1:
本实施例中,纺丝溶液选用10wt%的PCL溶液,溶剂为六氟异丙醇,配好该溶液充分搅拌24小时。利用10mL注射器吸取一定量的备好的纺丝溶液,并将吸取纺丝溶液厚的注射器放在注射泵(LSP04-1A)上,注射器通过聚乙烯导管和针头9相连。针头9连接8KV的正电压,两根导电滑杆3-1接地线。针头9距离导电滚筒3-213cm,两根导电滑杆3-1的间距为7.5cm,两根导电滑杆3-1关于导电滚筒3-2中心线对称,导电滑杆3-1与导电滚筒3-2最高点的垂直距离为1cm。导电滚筒3-2的转速为550r/min,擦除装置4的转速为600r/min,设置注射泵参数使得纺丝溶液流速为2.0mL/h,单针纺丝,纺丝时间为12分钟。图7显示了聚己内酯纤维的取向情况,图8统计了纳米纤维的排列角度,相比传统滚筒接收装置,本发明纳米纤维取向和厚度可控的静电纺丝装置接收的纤维角度分布较集中,具有很高的取向程度。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中,纺丝溶液选用10wt%的PCL溶液,溶剂为六氟异丙醇,配好该溶液充分搅拌24小时。利用10mL注射器吸取一定量的备好的纺丝溶液,并将吸取纺丝溶液厚的注射器放在注射泵(LSP04-1A)上,注射器通过聚乙烯导管和针头9相连。针头9连接9.5KV的正电压,两根导电滑杆3-1接地线与导电滚筒3-2都接地线。针头9距离导电滚筒3-217cm,两两根导电滑杆3-1的间距为12cm,两根导电滑杆3-1关于导电滚筒3-2中心线对称,导电滑杆3-1与导电滚筒3-2最高点垂直距离为1cm。导电滚筒3-2不转,擦除装置4转速600r/min,设置注射泵参数使得纺丝溶液流速为2.0mL/h,单针纺丝,纺丝时间为7小时。图9显示了聚己内酯三维纤维的厚度情况,相比传统滚筒接收装置7h内得到纤维厚度为1.2mm,本发明纳米纤维取向和厚度可控的静电纺丝装置接收在同时间(7h)内得到的纤维厚度高达2.7mm,纺丝效率显著高。

Claims (9)

1.一种纳米纤维取向和厚度可控的静电纺丝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部分(1)、第一电机(2-1)、第二电机(2-2)、接收装置(3)、擦除装置(4)、滑杆位置调节装置(5)、针头位置调节装置(6)、高压静电发生器(7)、注射泵(8)和针头(9);
接收装置(3)包括两根导电滑杆(3-1)和导电滚筒(3-2);两根导电滑杆(3-1)放置于导电滚筒(3-2)两侧上方,关于导电滚筒(3-2)对称;两根导电滑杆(3-1)均接地;
其中,底座部分(1)处于静电纺丝装置最底端,第一电机(2-1)和第二电机(2-2)分别位于底座部分(1)的两端,第一电机(2-1)连接擦除装置(4),擦除装置(4)连接两根导电滑杆(3-1),用于使导电滑杆(3-1)上的纤维被除掉以始终保持最初状态;滑杆位置调节装置(5)位于擦除装置(4)和接收装置(3)之间,连接两根导电滑杆(3-1)靠近擦除装置(4)的一端,用于调节两根导电滑杆(3-1)的位置;第二电机(2-2)连接导电滚筒(3-2),用于使得导电滚筒(3-2)以一定的转速转动;针头位置调节装置(6)位于接收装置(3)的正上方,用于调节针头(9)的位置;针头(9)尾端通过聚乙烯导管连接注射泵(8),用于注入纺丝溶液到针头(9);针头(9)前端通过导线与高压静电发生器(7)的正极连接,使针头(9)带正电压,从而产生电场力,纺丝溶液在电场力与表面张力的作用下产生‘泰勒锥’,并通过溶剂的挥发形成纳米纤维丝,在导电滚筒(3-2)自身的转速以及两根导电滑杆(3-1)与针头(9)形成的电场下,在导电滚筒(3-2)表面接收到取向纳米纤维,实现静电纺丝。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纳米纤维取向和厚度可控的静电纺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滑杆(3-1)是铁质、钢质、铝质中的一种;导电滑杆(3-1)是直径为2~5mm的棒状或长宽高分别为2~5mm的长块状;所述导电滚筒(3-2)的直径为5~15c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纳米纤维取向和厚度可控的静电纺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擦除装置(4)包括涡轮蜗杆减速器(4-1)和两个曲柄滑块机构(4-2),第一电机(2-1)连接涡轮蜗杆减速器(4-1),两个曲柄滑块机构(4-2)的原动件与涡轮蜗杆减速器(4-1)连接,两个曲柄滑块机构(4-2)的两从动件分别连接并控制两根导电滑杆(3-1);第一电机(2-1)带动涡轮蜗杆减速器(4-1)运作,从而带动两曲柄滑块机构(4-2)的原动件作圆周运动,继而驱动两曲柄滑块机构(4-2)的从动件与滑块在两导电滑杆(3-1)上做往复运动,而使导电滑杆(3-1)上的纤维被除掉以始终保持最初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纳米纤维取向和厚度可控的静电纺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曲柄滑块机构(4-2)可以由偏置曲柄滑块机构(4-2)代替,当使用偏置曲柄滑块机构(4-2)时,涡轮蜗杆减速器(4-1)和两个曲柄滑块机构(4-2)之间的结构关系不变,不同之处在于当使用偏置曲柄滑块机构(4-2)时,两根导电滑杆(3-1)的高度与曲柄滑块机构(4-2)的原动件的回转中心不在同一水平线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纳米纤维取向和厚度可控的静电纺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杆位置调节装置(5)关于导电滚筒(3-2)中心线对称,包括两个带有滑槽的圆柱杆(5-1)、两个十字夹(5-2)和一个凸台(5-3),凸台(5-3)放置在底座部分(1)上,两个带有滑槽的圆柱杆(5-1)设置在凸台(5-3)上,使得圆柱杆(5-1)垂直于底座部分(1),两个十字夹(5-2)分别设置在两个带有滑槽的圆柱杆(5-1)的滑槽中,两个十字夹(5-2)分别夹持两根导电滑杆(3-1)靠近擦除装置(4)的一端,随着两个十字夹(5-2)在滑槽中上下滑动以及两个带有滑槽的圆柱杆(5-1)在凸台(5-3)上左右横移,进而调节两根导电滑杆(3-1)的高度和间距。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纳米纤维取向和厚度可控的静电纺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针头 位置调节装置(6)包括固定滑杆(6-1)与带滑块的针孔板(6-2);固定滑杆(6-1)固定并垂直于底座部分(1),带滑块的针孔板(6-2)通过滑块在固定滑杆(6-1)中上下移动,针头(9)放置于带滑块的针孔板(6-2)的某个针孔中,进而实现调节针头(9)的位置和高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纳米纤维取向和厚度可控的静电纺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针头(9)的数量可根据实际要求进行调节,当使用单个针头(9)时,一个针头(9)对应一个高压静电发生器(7)、一个注射泵(8)和带滑块的针孔板(6-2)上的一个针孔;
当使用多针头(9)时,对应带滑块的针孔板(6-2)上的多个针孔、一个高压静电发生器(7)、一个注射泵(8),各针头(9)之间通过导电夹连接,注射泵(8)为多通道注射泵。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纳米纤维取向和厚度可控的静电纺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滚筒(3-2)根据实际要求决定接不接地,在需要纺有取向的纳米纤维时导电滚筒(3-2)不接地,在纺大厚度纳米纤维膜时导电滚筒(3-2)接地。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纳米纤维取向和厚度可控的静电纺丝装置,其特征在于,在纺有取向的纳米纤维时导电滚筒(3-2)转速为450r/min~550r/min,在纺大厚度的纳米纤维膜时导电滚筒(3-2)转速为0~100r/min;两根导电滑杆(3-1)的间距为6.5cm~12.5cm,两导电滑杆(3-1)低于导电滚筒(3-2)最高点1cm~3cm;擦除装置转速为500r/min~1000r/min;带滑块的针孔板(6-2)距导电滚筒(3-2)的距离为10cm~25cm;高压静电发生器(7)的正电压为8kv~20kv;纺丝溶液的流速为0.5ml/h~2.5ml/h。
CN202010747607.1A 2020-07-29 2020-07-29 一种纳米纤维取向和厚度可控的静电纺丝装置 Active CN11194523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747607.1A CN111945236B (zh) 2020-07-29 2020-07-29 一种纳米纤维取向和厚度可控的静电纺丝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747607.1A CN111945236B (zh) 2020-07-29 2020-07-29 一种纳米纤维取向和厚度可控的静电纺丝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945236A CN111945236A (zh) 2020-11-17
CN111945236B true CN111945236B (zh) 2022-07-26

Family

ID=733385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747607.1A Active CN111945236B (zh) 2020-07-29 2020-07-29 一种纳米纤维取向和厚度可控的静电纺丝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945236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60128256A (ko) * 2005-06-10 2006-12-14 전북대학교산학협력단 전기방사를 이용한 연속상 매트의 제조방법 및 이로 제조된매트
CN102753738A (zh) * 2010-02-05 2012-10-24 康迪普罗生物技术公司 用于生产微米纤维和纳米纤维的二维或三维纤维材料的设备
CN103687984A (zh) * 2011-06-27 2014-03-26 康迪普罗生物技术公司 由纳米纤维或微米纤维组成的具有各向异性属性材料的生产方法及实施该方法的设备
CN203782282U (zh) * 2014-03-18 2014-08-20 广东工业大学 一种静电纺丝装置
CN204752925U (zh) * 2015-01-09 2015-11-11 苏州大学 一种制备有序纳米纤维的静电纺丝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60128256A (ko) * 2005-06-10 2006-12-14 전북대학교산학협력단 전기방사를 이용한 연속상 매트의 제조방법 및 이로 제조된매트
CN102753738A (zh) * 2010-02-05 2012-10-24 康迪普罗生物技术公司 用于生产微米纤维和纳米纤维的二维或三维纤维材料的设备
CN103687984A (zh) * 2011-06-27 2014-03-26 康迪普罗生物技术公司 由纳米纤维或微米纤维组成的具有各向异性属性材料的生产方法及实施该方法的设备
CN203782282U (zh) * 2014-03-18 2014-08-20 广东工业大学 一种静电纺丝装置
CN204752925U (zh) * 2015-01-09 2015-11-11 苏州大学 一种制备有序纳米纤维的静电纺丝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945236A (zh) 2020-11-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Robinson et al.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fiber alignment methods in electrospinning
US6110590A (en) Synthetically spun silk nanofibers and a process for making the same
US7828539B1 (en) Fabrication of three dimensional aligned nanofiber array
US5312500A (en) Non-woven fabric an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king the same
Teo et al. A review on electrospinning design and nanofibre assemblies
Yener et al. Comparison between the needle and roller electrospinning of polyvinylbutyral
CN102115918B (zh) 一种超细定向聚合物纤维的射流稳定电驱动纺丝制备方法
EP1992721A1 (en) Fibrous structures, processes and devices for preparing the same
EP2045375B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electrospinning 2D- or 3D-structures of micro- or nano-fibrous materials
US20080265469A1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Preparing Filament Yarn of Composite Nanofibers
CN103088478A (zh) 一种取向静电纺纳米纤维纱线连续制备装置及方法
CN101280468B (zh) 多针v型槽滚筒式静电纺装置及纳米纤维束的制备方法
CN107245776B (zh) 一种适用于产业化生产纳米纤维纱线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103687984A (zh) 由纳米纤维或微米纤维组成的具有各向异性属性材料的生产方法及实施该方法的设备
WO2006135147A1 (en)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 continuous filament by electrospinning and continuous filament manufactured thereby
CN106757418A (zh) 一种静电纺纳米纤维发生装置
CN103820943B (zh) 大孔三维有序取向性丝素蛋白纳米纤维支架及其制备方法
CN108754634A (zh) 静电纺丝接收装置、制备取向静电纺丝管状支架的方法及管状支架
CN111945236B (zh) 一种纳米纤维取向和厚度可控的静电纺丝装置
EP0414917B1 (en) Nonwoven fabric, production thereof, and apparatus therefor
KR20060118937A (ko) 전기방사를 이용한 연속상 매트의 제조방법 및 이로 제조된 매트
CN102108603A (zh) 高效制备纳米纤维织物的静电纺丝装置
Göktepe et al. Long path towards to success in electrospun nanofiber yarn production since 1930’s: a critical review
CN203112981U (zh) 一种取向静电纺纳米纤维纱线连续制备装置
CN1291760C (zh) 聚α-羟基酸酯/壳聚糖超细纤维杂化膜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