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935837A - 一种物联网中灵活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物联网中灵活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935837A
CN111935837A CN202010813498.9A CN202010813498A CN111935837A CN 111935837 A CN111935837 A CN 111935837A CN 202010813498 A CN202010813498 A CN 202010813498A CN 111935837 A CN111935837 A CN 11193583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munication node
downlink
information
control channel
equ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813498.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Polytechnic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Polytechni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Polytechnic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Polytechnic
Priority to CN202010813498.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935837A/zh
Publication of CN11193583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935837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 GPHYSICS
    • G16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 FIELDS
    • G16Y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INTERNET OF THINGS [IoT]
    • G16Y10/00Economic sectors
    • G16Y10/75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munication
    • GPHYSICS
    • G16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 FIELDS
    • G16Y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INTERNET OF THINGS [IoT]
    • G16Y40/00IoT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of the information processing
    • G16Y40/30Contro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53Resources in frequency domain, e.g. a carrier in FDM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6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the resource being in the space domain, e.g. bea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3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regulatory allocation polici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4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Abstract

本发明适用于信息传输领域,提供了一种物联网中灵活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步骤S1:第二通信节点反馈下行波束的接收质量信息给第一通信节点,步骤S2:所述第一通信节点统计所述第二通信节点针对连续X0个下行业务数据的反馈信息中反馈失败的个数为Y0,且YO/XO的比值小于等于TO,则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后续使用所述第一下行波束发送X1个下行控制信息给所述第二通信节点进行下行数据调度,解决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是物联网场景下控制信道的可靠传输问题,特别是信道条件变化比较快的环境中,常用的解决方案会导致控制信道的传输频谱效率低或控制信道的可靠性无法得到保证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物联网中灵活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信息传输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物联网中灵活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
背景技术
5G将满足人们在居住、工作、休闲和交通等各种区域的多样化业务需求,即便在密集住宅区、办公室、体育场、露天集会、地铁、快速路、高铁和广域覆盖等具有超高流量密度、超高连接数密度、超高移动性特征的场景,也可以为用户提供超高清视频、虚拟现实、增强现实、云桌面、在线游戏等极致业务体验。与此同时,5G还将渗透到物联网及各种行业领域,与工业设施、医疗仪器、交通工具等深度融合,有效满足工业、医疗、交通等垂直行业的多样化业务需求、实现真正的“万物互联”。
5G应用场景可以分为两大类,即移动宽带(MBB,MobileBroadband)和物联网(IoT,InternetofThings)。其中,移动宽带接入的主要技术需求是高容量,提供高数据速率,以满足数据业务需求的不断增长。物联网主要是受机器通信(MTC,MachineTypeCommunication)需求的驱动,可以进一步分为两种类型,包括低速率的海量机器(MMC,MassiveMachineCommunication)和低时延高可靠的机器通信。其中,对于低速率的海量机器通信,海量节点低速率接入,传输的数据包通常较小,间隔时间会相对较长,这类节点的成本和功耗通常也会很低;对于低时延高可靠的机器通信,主要面向实时性和可靠性要求比较高的机器通信,例如实时警报、实时监控等。
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中,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使用高频段的物联网场景下控制信道的可靠传输问题,特别是信道条件变化比较快的环境中,常用的解决方案会导致控制信道的传输频谱效率低或控制信道的可靠性无法得到保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物联网中灵活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旨在解决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是物联网场景下控制信道的可靠传输问题,特别是信道条件变化比较快的环境中,常用的解决方案会导致控制信道的传输频谱效率低或控制信道的可靠性无法得到保证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物联网中灵活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所述传输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第二通信节点反馈下行波束的接收质量信息给第一通信节点,其中,所述下行波束的接收质量信息包括第一下行波束的接收质量信息Q1,第二下行波束的接收质量信息Q2,第三下行波束的接收质量信息Q3,且Q1>Q2>Q3;
步骤S2:所述第一通信节点统计所述第二通信节点针对连续X0个下行业务数据的反馈信息中反馈失败的个数为Y0,且YO/XO的比值小于等于TO,则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后续使用所述第一下行波束发送X1个下行控制信息给所述第二通信节点进行下行数据调度,所述下行控制信息每次占用A0个第一控制信道基本单元,其中,X0为大于等于500的整数,Y0为小于等于X0、大于等于0的整数,T0为大于等于0、小于等于0.1的数,X1取值为2*X0,所述第一控制信道基本单元包含A1个携带有用信息的子载波和A2个携带解调参考信号的子载波,A0为大于等于4的整数,A1为大于等于8的整数,A2为大于等于4的整数;
步骤S3:所述第一通信节点统计所述第二通信节点针对连续X1个下行数据的反馈信息中反馈失败的个数为Y1,且Y1/X1的比值大于T0,则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后续使用所述第二下行波束来发送X2个下行控制信息给所述第二通信节点进行下行数据调度,所述下行控制信息每次占用A0/2个所述第一控制信道基本单元和B0/2个第二控制信道基本单元,其中,X2取值为X1/4,所述第二控制信道基本单元包含B1个携带有用信息的子载波和B2个携带解调参考信号的子载波,B0为A0的整数倍,B1为小于等于A1的正整数,B2为大于等于A2的正整数;
步骤S4:所述第一通信节点统计所述第二通信节点针对连续X2个下行数据的反馈信息中反馈失败的个数为Y2,且Y2/X2的比值小于等于0.9*T0,则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后续使用所述第一下行波束来发送X3个下行控制信息给所述第二通信节点进行下行数据调度,其中,X3取值为1.2*X2,所述下行控制信息每次占用使用A0/2个所述第一控制信道基本单元和B0/4个所述第二控制信道基本单元,或A0个所述第一控制信道基本单元;如果所述Y2/X2的比值大于0.9*T0,则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后续使用所述第三下行波束来发送X4个下行控制信息给所述第二通信节点进行下行数据调度,其中,X4取值为X2/4,所述下行控制信息每次占用B0个所述第二控制信道基本单元;
步骤S5:所述第一通信节点统计所述第二通信节点针对连续X4个下行数据的反馈信息中反馈失败的个数为Y4,且Y4/X4的比值大于0.8*T0,且所述第一通信节点每个时刻支持至少三个下行波束的发送,所述第二通信节点每个时刻支持至少三个下行波束的接收,则所述第一通信节点通过所述第一下行波束、所述第二下行波束、所述第三下行波束使用B0个所述第二控制信道基本单元给所述第二通信节点发送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指示所述第二通信节点接入到其他通信节点,停止与所述第二通信节点进行通信;如果Y4/X4的比值小于等于0.8*T0,则转入步骤S1。
本发明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第二通信节点反馈接收成功信息使用的功率比所述第二通信节点反馈接收失败信息使用的功率大XdB,其中X的取值大于等于3。
本发明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第二通信节点发送反馈信息所使用的资源数与其对应的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发送的下行控制信息使用的控制信道基本单元个数成正比。
本发明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A1和A2的比值大于等于2、小于等于4。
本发明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B1和B2的比值大于等于0.1、小于等于2。
本发明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第一控制信道基本单元中携带有用信息的子载波和携带解调参考信号的子载波上的发射功率相同。
本发明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第二控制信道基本单元中携带有用信息的子载波的发射功率比携带解调参考信号的子载波上的发射功率低3dB。
本发明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步骤S4中当A0/2+B0/4大于等于A0时,则所述第一通信节点使用A0/2个第一控制信道基本单元和B0/4个第二控制信道基本单元给所述第二通信节点发送下行控制信息;当A0/2+B0/4小于A0时,则所述第一通信节点使用A0个第一控制信道基本单元给所述第二通信节点发送下行控制信息。
本发明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第二通信节点可在A0个所述第一控制信道基本单元之间基于所述携带解调参考信号的子载波进行联合信道估计;所述第二通信节点基于每个所述第二控制信道基本单元的所述携带解调参考信号的子载波进行独立信道估计。
本发明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第一通信节点使用所述第一下行波束时发送下行数据的频谱效率须大于使用所述第二下行波束时发送下行数据的频谱效率,使用所述第二下行波束时发送下行数据的频谱效率须大于使用所述第三下行波束时发送下行数据的频谱效率。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采用此种控制信息传输方法,与现有技术相比,克服现有物联网中控制信道传输可靠性的问题,提高了控制信道传输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物联网中灵活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的流程框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物联网中灵活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的控制信道基本单元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标记:
图1-2示出了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物联网中灵活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所述传输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第二通信节点反馈下行波束的接收质量信息给第一通信节点,其中,所述下行波束的接收质量信息包括第一下行波束的接收质量信息Q1,第二下行波束的接收质量信息Q2,第三下行波束的接收质量信息Q3,且Q1>Q2>Q3;
步骤S2:所述第一通信节点统计所述第二通信节点针对连续X0个下行业务数据的反馈信息中反馈失败的个数为Y0,且YO/XO的比值小于等于TO,则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后续使用所述第一下行波束发送X1个下行控制信息给所述第二通信节点进行下行数据调度,所述下行控制信息每次占用A0个第一控制信道基本单元,其中,X0为大于等于500的整数,Y0为小于等于X0、大于等于0的整数,T0为大于等于0、小于等于0.1的数,X1取值为2*X0,所述第一控制信道基本单元包含A1个携带有用信息的子载波和A2个携带解调参考信号的子载波,A0为大于等于4的整数,A1为大于等于8的整数,A2为大于等于4的整数;
步骤S3:所述第一通信节点统计所述第二通信节点针对连续X1个下行数据的反馈信息中反馈失败的个数为Y1,且Y1/X1的比值大于T0,则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后续使用所述第二下行波束来发送X2个下行控制信息给所述第二通信节点进行下行数据调度,所述下行控制信息每次占用A0/2个所述第一控制信道基本单元和B0/2个第二控制信道基本单元,其中,X2取值为X1/4,所述第二控制信道基本单元包含B1个携带有用信息的子载波和B2个携带解调参考信号的子载波,B0为A0的整数倍,B1为小于等于A1的正整数,B2为大于等于A2的正整数;
步骤S4:所述第一通信节点统计所述第二通信节点针对连续X2个下行数据的反馈信息中反馈失败的个数为Y2,且Y2/X2的比值小于等于0.9*T0,则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后续使用所述第一下行波束来发送X3个下行控制信息给所述第二通信节点进行下行数据调度,其中,X3取值为1.2*X2,所述下行控制信息每次占用使用A0/2个所述第一控制信道基本单元和B0/4个所述第二控制信道基本单元,或A0个所述第一控制信道基本单元;如果所述Y2/X2的比值大于0.9*T0,则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后续使用所述第三下行波束来发送X4个下行控制信息给所述第二通信节点进行下行数据调度,其中,X4取值为X2/4,所述下行控制信息每次占用B0个所述第二控制信道基本单元;
步骤S5:所述第一通信节点统计所述第二通信节点针对连续X4个下行数据的反馈信息中反馈失败的个数为Y4,且Y4/X4的比值大于0.8*T0,且所述第一通信节点每个时刻支持至少三个下行波束的发送,所述第二通信节点每个时刻支持至少三个下行波束的接收,则所述第一通信节点通过所述第一下行波束、所述第二下行波束、所述第三下行波束使用B0个所述第二控制信道基本单元给所述第二通信节点发送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指示所述第二通信节点接入到其他通信节点,停止与所述第二通信节点进行通信;如果Y4/X4的比值小于等于0.8*T0,则转入步骤S1。
以下结合实施例以基站与终端为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1
步骤S1:终端反馈下行波束的接收质量信息给基站,其中,下行波束的接收质量信息包括第一下行波束的接收质量信息Q1,第二下行波束的接收质量信息Q2,第三下行波束的接收质量信息Q3,且Q1>Q2>Q3。这样做的好处考虑到高频通信容易受到无线信道突然变化的影响而导致无线通信无法进行,通过让终端和基站之间维持多个可用的下行发送波束,确保某一个下行发送波束链路质量突然下降可快速切换到备份下行发送波束来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从而提高网络的服务质量。
步骤S2:基站统计终端针对连续X0个下行业务数据的反馈信息中反馈失败的个数为Y0,且Y0/X0的比值小于等于T0,则基站后续使用第一下行波束发送X1个下行控制信息给终端进行下行数据调度,下行控制信息每次占用A0个第一控制信道,其中,X0为大于等于500的整数,Y0为小于等于X0、大于等于0的整数,T0为大于等于0、小于等于0.1的数,X1取值为2*X0,第一控制信道基本单元包含A1个携带有用信息的子载波和A2个携带解调参考信号的子载波,Aa为大于等于4的整数,A1为大于等于8的整数,A2为大于等于4的整数。这种情况说明基站与终端之间的下行信道质量比较好,可以使用更为高效的下行控制信息发送方式,提高控制信息发送的频谱效率,从而提升整个网络的下行吞吐量。
步骤S3:基站统计终端针对连续X1个下行数据的反馈信息中反馈失败的个数为Y1,且Y1/X1的比值大于T0,则基站后续使用第二下行波束来发送X2个下行控制信息给终端进行下行数据调度,下行控制信息每次占用A0/2个第一控制信道基本单元和B0/2个第二控制信道基本单元,其中,X2取值为X1/4,第二控制信道基本单元包含B1个携带有用信息的子载波和B2个携带解调参考信号的子载波,B0为A0的整数倍,B1为小于等于A1的正整数,B2为大于等于A2的正整数。这种情况说明基站与终端之间的下行信道质量开始恶化,可以使用更为鲁棒的下行控制信息发送方式,适度降低控制信息发送的频谱效率,并通过增加发送解调参考信号的子载波个数来提高信道估计的精度,保证下行控制信息的传输可靠性,从而提升整个网络的下行吞吐量。另外,考虑到此时信道变化可能会比较剧烈,所以基站统计下行数据的个数也需要减少以应对这种场景。基站统计终端针对连续X2个下行数据的反馈信息中反馈失败的个数为Y2,且Y2X2的比值小于等于0.9*T0,则基站后续使用第一下行波束来发送X3个下行控制信息给终端进行下行数据调度,其中,X3取值为1.2*X2,下行控制信息每次占用使用A0/2个第一控制信道基本单元和B0/4个第二控制信道基本单元,或A0个第一控制信道基本单元,这种场景说明基站与终端之间的下行链路快速变好,基站可以逐步提升下行控制信息发送的频谱效率,从而提升整个下行网络的吞吐量,同时考虑到此时信道逐步变好,所以基站统计下行数据的个数可以适当增加以应对信道可能的快速变化;如果Y2/X2的比值大于0.9*T0,则基站后续使用第三下行波束来发送X4个下行控制信息给终端进行下行数据调度,其中,X4取值为X2/4,下行控制信息每次占用B0个第二控制信道基本单元,这种场景说明基站与终端之间的下行链路继续变差,基站可以进一步降低下行控制信息发送的频谱效率,从而提高下行控制信息的传输可靠性,同时考虑到此时信道还在恶化,所以基站统计下行数据的个数可以适当减少以应对信道可能的快速变化。
步骤S4:基站统计终端针对连续X4个下行数据的反馈信息中反馈失败的个数为Y4,且Y4/X4的比值大于0.8*TO,且基站每个时刻支持至少三个下行波束的发送,终端每个时刻支持至少三个下行波束的接收,则基站通过第一下行波束、第二下行波束、第三下行波束使用B0个第二控制信道基本单元给终端发送指示信息,指示信息指示终端接入到其他通信节点,停止与终端进行通信,这种情况说明基站与终端之间的原有维护的链路都不满足通信需求,需要终端切换到其他基站来获取网络服务;如果Y4/X4的比值小于等于0.8*T0,则转入步骤S1。需要说明,通过实验发现不同下行波束对之间的变化在实际网络中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因此如果某一波束对发送质量变好,其他波束对一般也会变好,反之亦然,但变好或变坏存在时间差,而且高频信道受突发传播环境变化影响很大,所以需要在不同波束之间快速切换。
实施例2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终端反馈接收成功信息使用的功率比终端反馈接收失败信息使用的功率大X(dB),其中X的取值大于等于3。这样做的好处是确保基站可成功接收到终端反馈的接收成功信息,避免由于该反馈信息的接收失败造成终端和基站之间对后续发送的下行控制信息使用的资源大小判断不一致的严重影响物联网网络性能的情况发生。
实施例3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终端发送反馈信息所使用的资源数与其对应的基站发送的下行控制信息使用的控制信道基本单元个数成正比,例如,基站使用10个控制信道基本单元发送下行控制信息时,终端使用Z个子载波发送反馈信息,基站使用20个控制信道基本单元发送下行控制信息时,终端使用2*Z个子载波发送反馈信息。
实施例4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A1和A2的比值大于等于2、小于等于4。这样做的好处是避免每个第一控制信道基本单元中发送解调参考信号的子载波过少。
实施例5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B1和B2的比值大于等于0.1、小于等于2。这样做的原因是此时基站与终端的信道环境恶化,因此需要使用更多的子载波来进行准备的信道估计,从而提高下行控制信息解码成功的概率。
实施例6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第一控制信道基本单元中携带有用信息的子载波和携带解调参考信号的子载波上的发射功率相同。这样做的原因是这种场景下基站与终端之间的下行信道质量比较好,基站不需要额外地增加解调参考信号所在的子载波上的发送功率,终端也可以获得比较准确的下行信道。
实施例7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第二控制信道基本单元中携带有用信息的子载波的发射功率比携带解调参考信号的子载波上的发射功率低3dB。这样做的原因是这种场景下基站与终端之间的下行信道质量变差,基站需要额外地增加解调参考信号所在的子载波上的发送功率,终端才能获得比较准确的下行信道。需要说明,终端只有获得比较准确的下行信道估计结果,才能有效地进行控制信道信息的解调译码。
实施例8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当(A0/2+B0/4)大于等于A0时,则基站使用A0/2个第一控制信道基本单元和B0/4个第二控制信道基本单元给终端发送下行控制信息;当(A0/2+B0/4)小于A0时,则所述基站使用A0个第一控制信道基本单元给终端发送下行控制信息。这样做的目的是使用更多的资源来发送下行控制信息,提高下行控制信息传输的可靠性。
实施例9
在实施例1的基础土,所述第二通信节点可在A0个所述第一控制信道基本单元之间基于所述携带解调参考信号的子载波进行联合信道估计。这样做的好处是当基站与终端的下行信道时延比较小时(一般为信道条件比较好的情况),信道在频域变化比较缓慢,适合使用第一控制信道基本单元传输下行控制信息。终端基于每个第二控制信道基本单元的携带解调参考信号的子载波进行独立信道估计。这样做的原因是当基站与终端的下行信道时延比较大时(一般为信道条件比较差的情况),信道在频域的变化比较快,比较适合使用第二控制信道基本单元传输下行控制信息。
实施例10
基站使用第一下行波束时发送下行数据的频谱效率须大于使用第二下行波束时发送下行数据的频谱效率,使用第二下行波束时发送下行数据的频谱效率须大于使用第三下行波束时发送下行数据的频谱效率。这样做的好处确保基站与终端之间通信的可靠性,避免使用过高的频谱效率导致通信网络的下行服务质量变差。
采用此种控制信息传输方法,与现有技术相比,克服现有物联网中控制信道传输可靠性的问题,提高了控制信道传输的可靠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物联网中灵活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第二通信节点反馈下行波束的接收质量信息给第一通信节点,其中,所述下行波束的接收质量信息包括第一下行波束的接收质量信息Q1,第二下行波束的接收质量信息Q2,第三下行波束的接收质量信息Q3,且Q1>Q2>Q3;
步骤S2:所述第一通信节点统计所述第二通信节点针对连续X0个下行业务数据的反馈信息中反馈失败的个数为Y0,且YO/XO的比值小于等于TO,则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后续使用所述第一下行波束发送X1个下行控制信息给所述第二通信节点进行下行数据调度,所述下行控制信息每次占用A0个第一控制信道基本单元,其中,X0为大于等于500的整数,Y0为小于等于X0、大于等于0的整数,T0为大于等于0、小于等于0.1的数,X1取值为2*X0,所述第一控制信道基本单元包含A1个携带有用信息的子载波和A2个携带解调参考信号的子载波,A0为大于等于4的整数,A1为大于等于8的整数,A2为大于等于4的整数;
步骤S3:所述第一通信节点统计所述第二通信节点针对连续X1个下行数据的反馈信息中反馈失败的个数为Y1,且Y1/X1的比值大于T0,则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后续使用所述第二下行波束来发送X2个下行控制信息给所述第二通信节点进行下行数据调度,所述下行控制信息每次占用A0/2个所述第一控制信道基本单元和B0/2个第二控制信道基本单元,其中,X2取值为X1/4,所述第二控制信道基本单元包含B1个携带有用信息的子载波和B2个携带解调参考信号的子载波,B0为A0的整数倍,B1为小于等于A1的正整数,B2为大于等于A2的正整数;
步骤S4:所述第一通信节点统计所述第二通信节点针对连续X2个下行数据的反馈信息中反馈失败的个数为Y2,且Y2/X2的比值小于等于0.9*T0,则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后续使用所述第一下行波束来发送X3个下行控制信息给所述第二通信节点进行下行数据调度,其中,X3取值为1.2*X2,所述下行控制信息每次占用使用A0/2个所述第一控制信道基本单元和B0/4个所述第二控制信道基本单元,或A0个所述第一控制信道基本单元;如果所述Y2/X2的比值大于0.9*T0,则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后续使用所述第三下行波束来发送X4个下行控制信息给所述第二通信节点进行下行数据调度,其中,X4取值为X2/4,所述下行控制信息每次占用B0个所述第二控制信道基本单元;
步骤S5:所述第一通信节点统计所述第二通信节点针对连续X4个下行数据的反馈信息中反馈失败的个数为Y4,且Y4/X4的比值大于0.8*T0,且所述第一通信节点每个时刻支持至少三个下行波束的发送,所述第二通信节点每个时刻支持至少三个下行波束的接收,则所述第一通信节点通过所述第一下行波束、所述第二下行波束、所述第三下行波束使用B0个所述第二控制信道基本单元给所述第二通信节点发送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指示所述第二通信节点接入到其他通信节点,停止与所述第二通信节点进行通信;如果Y4/X4的比值小于等于0.8*T0,则转入步骤S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信节点反馈接收成功信息使用的功率比所述第二通信节点反馈接收失败信息使用的功率大XdB,其中X的取值大于等于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信节点发送反馈信息所使用的资源数与其对应的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发送的下行控制信息使用的控制信道基本单元个数成正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A1和A2的比值大于等于2、小于等于4。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B1和B2的比值大于等于0.1、小于等于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信道基本单元中携带有用信息的子载波和携带解调参考信号的子载波上的发射功率相同。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控制信道基本单元中携带有用信息的子载波的发射功率比携带解调参考信号的子载波上的发射功率低3dB。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4中当A0/2+B0/4大于等于A0时,则所述第一通信节点使用A0/2个第一控制信道基本单元和B0/4个第二控制信道基本单元给所述第二通信节点发送下行控制信息;当A0/2+B0/4小于A0时,则所述第一通信节点使用A0个第一控制信道基本单元给所述第二通信节点发送下行控制信息。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信节点可在A0个所述第一控制信道基本单元之间基于所述携带解调参考信号的子载波进行联合信道估计;所述第二通信节点基于每个所述第二控制信道基本单元的所述携带解调参考信号的子载波进行独立信道估计。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信节点使用所述第一下行波束时发送下行数据的频谱效率须大于使用所述第二下行波束时发送下行数据的频谱效率,使用所述第二下行波束时发送下行数据的频谱效率须大于使用所述第三下行波束时发送下行数据的频谱效率。
CN202010813498.9A 2020-08-13 2020-08-13 一种物联网中灵活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 Withdrawn CN11193583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813498.9A CN111935837A (zh) 2020-08-13 2020-08-13 一种物联网中灵活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813498.9A CN111935837A (zh) 2020-08-13 2020-08-13 一种物联网中灵活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935837A true CN111935837A (zh) 2020-11-13

Family

ID=733117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813498.9A Withdrawn CN111935837A (zh) 2020-08-13 2020-08-13 一种物联网中灵活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935837A (zh)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734560A (zh) * 2016-08-12 2018-02-2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信号传输方法、通信设备及通信系统
CN108111286A (zh) * 2017-11-17 2018-06-0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信息发送、接收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处理器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734560A (zh) * 2016-08-12 2018-02-2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信号传输方法、通信设备及通信系统
CN108111286A (zh) * 2017-11-17 2018-06-0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信息发送、接收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处理器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孙韶辉,高秋彬,杜滢,刘晓峰,艾明: "第5 代移动通信系统的设计与标准化进展",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629331B (zh) 物联网中的数据传输方法
CN113573356B (zh) 工业物联网中的数据处理方法
CN111585906A (zh) 一种面向工业互联网的低时延自适应数据分流传输方法
CN110995397A (zh) 一种物联网中可靠的信息处理方法
CN110971384A (zh) 一种终端辅助的信息传输方法
CN113573337B (zh) 工业物联网中的数据发送方法
CN110933649B (zh) 一种窄带物联网中数据发送方法
CN110972117B (zh) 一种基于波束的物联网数据传输方法
CN112994759B (zh) 一种基于ofdm的协作中继d2d通信方法
CN110572863B (zh) 一种高频物联网的系统接入方法
CN111935836A (zh) 一种物联网中控制信息传输的方法
CN110971284B (zh) 一种终端协作的高频段物联网数据传输方法
CN111917519B (zh) 一种物联网中有效的控制信息传输方法
CN111935837A (zh) 一种物联网中灵活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
CN114338332B (zh) 一种智能工业物联网中的高效数据发送方法
CN111935838B (zh) 一种控制信息传输方法
CN115396855A (zh) 一种工业物联网中智能数据处理方法
CN111182473B (zh) 一种物联网中组播数据的发送方法
CN112003677B (zh) 物联网中的数据传输方法及系统
CN113891294B (zh) 一种高效的物联网信息发送方法
CN113891293B (zh) 一种鲁棒的物联网数据处理方法
CN112003676B (zh) 有效的物联网数据传输方法及系统
CN110677894A (zh) 一种物联网中通信节点的入网方法
CN111182472B (zh) 一种物联网中广播数据的发送方法
CN113556779B (zh) 工业物联网中的数据传输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