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935679B - 一种物联网终端与无线终端小程序初始通信的方法与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物联网终端与无线终端小程序初始通信的方法与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935679B
CN111935679B CN202011043886.XA CN202011043886A CN111935679B CN 111935679 B CN111935679 B CN 111935679B CN 202011043886 A CN202011043886 A CN 202011043886A CN 111935679 B CN111935679 B CN 11193567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internet
things
wireless
access poi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043886.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935679A (zh
Inventor
易晗平
潘镜
张鑫洋
黎崎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Beifu Bio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Beifu Bio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Beifu Bio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Beifu Bio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043886.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935679B/zh
Publication of CN11193567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93567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93567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93567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70Services for machine-to-machine communication [M2M] or 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 [MTC]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08Access restriction or access information delivery, e.g. discovery data deliver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08Access restriction or access information delivery, e.g. discovery data delivery
    • H04W48/10Access restriction or access information delivery, e.g. discovery data delivery using broadcasted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16Discovering, processing access restriction or access information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物联网终端与无线终端小程序初始通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物联网终端建立一个初始无线访问接入点,广播其服务集标识;步骤二,无线终端通过ANY自动网络扫描功能接入初始无线访问接入点;步骤三,无线终端将接入稳定网络的无线访问接入点的网络登录信息传送给物联网终端;步骤四,物联网终端利用接收到的网络登录信息连接稳定网络的无线访问接入点;上述步骤中,无线终端都是通过小程序进行网络通信,所述物联网终端上必须带有共存模式的无线网卡。通过这样的技术方案,解决了无线终端小程序无法与物联网终端建立安全的初始通信连接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物联网终端与无线终端小程序初始通信的方法与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网络通信方法与装置,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物联网终端与无线终端小程序初始通信的方法与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技术的发展,物联网(IOT)应用越来越广泛。通过无线终端小程序与物联网终端相连接,从而让用户非常方便地实现交互并体验物联网终端所具备的特殊功能,而物联网终端更多使用局域网环境实现特殊应用,上述这样的场景开始出现。
基于普及性、可靠性和成本等诸多因素综合分析,选择WIFI作为物理层通信链路是当前较为理想的通信方案。但在构建小程序+物联网终端的应用过程中发现,无线终端小程序基于数据安全、应用场景等方面的考量,在实际应用中只支持使用Websocket通信协议或者点对点UDP通信协议,不支持其他通信协议(如TCP/IP协议)并封禁其相应端口的通信,物联网终端及小程序在局域网中如何建立初始连接并进行可靠和安全的数据传输便成了无法逾越的难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中的至少一个,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物联网终端与无线终端小程序初始通信的方法与系统,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物联网终端与无线终端小程序初始通信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步骤一,物联网终端建立一个初始无线访问接入点,广播其服务集标识;
步骤二,无线终端通过ANY自动网络扫描功能接入初始无线访问接入点;
步骤三,无线终端将接入稳定网络的无线访问接入点的网络登录信息传送给物联网终端;
步骤四,物联网终端利用接收到的网络登录信息连接稳定网络的无线访问接入点;
上述步骤中,无线终端都是通过小程序进行网络通信,所述物联网终端上必须带有共存模式的无线网卡。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物联网终端与无线终端小程序初始通信的系统,包括至少一个无线终端、至少一个物联网终端和一个稳定网络的无线访问接入点,
其特征在于,
稳定网络的无线访问接入点用于提供无线访问接入点供物联网终端和/或无线终端进行接入;
物联网终端用于建立一个初始无线访问接入点,广播其服务集标识,并随后利用无线终端发送的接入稳定网络的无线访问接入点的网络登录信息,连接稳定网络的无线访问接入点;
无线终端用于通过ANY自动网络扫描功能接入初始无线访问接入点,并将接入稳定网络的无线访问接入点的网络登录信息传送给物联网终端;
所述无线终端都是通过小程序与稳定网络的无线访问接入点和物联网终端进行网络通信,所述物联网终端上必须带有共存模式的无线网卡。
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物联网终端与无线终端小程序初始通信的系统,包括至少一个无线终端、至少一个物联网终端、一个稳定网络的无线访问接入点和一个初始化专用网络的无线访问接入点,
其特征在于,
无线终端用于获取接入稳定网络与初始化专用网络的无线访问接入点的网络登录信息,并通过ANY自动网络扫描功能接入初始化专用网络的无线访问接入点,将接入稳定网络的无线访问接入点的网络登录信息传送给物联网终端;
物联网终端用于利用接收到的稳定网络的无线访问接入点的网络登录信息,将原有的连接到初始化专用网络的无线访问接入点的网络登录信息,修改为连接到稳定网络的无线访问接入点的网络登录信息,并连接稳定网络的无线访问接入点;
初始化专用网络的无线访问接入点用于提供无线访问接入点供物联网终端和/或无线终端进行初始接入;
稳定网络的无线访问接入点用于提供无线访问接入点供物联网终端和/或无线终端进行最终接入;
所述无线终端都是通过小程序与稳定网络的无线访问接入点和物联网终端进行网络通信。
本发明的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物联网终端与无线终端小程序初始通信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步骤壹,无线终端获取接入稳定网络与初始化专用网络的无线访问接入点的网络登录信息;
步骤贰,无线终端通过ANY自动网络扫描功能接入初始化专用网络的无线访问接入点;
步骤叁,无线终端将接入稳定网络的无线访问接入点的网络登录信息传送给物联网终端;
步骤肆,物联网终端利用接收到的网络登录信息连接稳定网络的无线访问接入点;
上述步骤中,无线终端都是通过小程序进行网络通信。
在无线终端小程序不支持其他通信协议(如TCP/IP协议)并封禁其相应端口的通信、且物联网终端因成本原因不支持其他通信方式的情况下,尤其是需要多个物联网终端同时接入一个无线访问接入点、由无线终端小程序对这些物联网终端控制时,通过这样的技术方案,解决了无线终端小程序无法与物联网终端建立安全的初始通信连接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物联网终端与无线终端小程序初始通信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物联网终端与无线终端小程序初始通信的方法的初次连接流程详细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物联网终端与无线终端小程序初始通信的方法的非初次连接流程详细示意图;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异效果,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以及附图做进一步的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随着技术的发展,物联网(IOT)应用越来越广泛,但物联网终端上的硬件模块由于功能、成本、计算能力、应用场景等的限制,无法直接在智能硬件上实现丰富多样的用户体验。因此现有的解决方案基本都是额外使用一个支持丰富用户体验的终端软件(如PC端软件、智能手机APP等)通过网络与物联网终端相连接,从而让用户非常方便地实现交互并体验物联网终端所具备的特殊功能,而面向C端的物联网终端更多使用局域网环境实现特殊应用。
随着微信、支付宝小程序的流行,构建同样功能的小程序所面临的工作量显著低于同功能的手机APP,若考虑不同平台和不同机型的兼容问题,手机APP所面临的开发及维护工作量是同等小程序的几倍甚至几十倍;同时,由于微信小程序免安装,不耗费太多系统资源等优良特性,现在物联网终端越来越多地选择微信小程序作为其用户交互平台。基于以上背景,小程序+物联网终端的应用正是此技术的理想场景。
在构建小程序+物联网终端的应用过程中,基于普及性和可靠性等诸多因素综合分析,选择WIFI作为物理层通信链路是当前较为理想的通信方案。但构建过程中发现,小程序基于数据安全、应用场景等方面的考量,在实际应用中网络协议只支持使用Websocket通信协议或者点对点UDP通信协议,由于物联网终端成本与硬件资源的限制,要在物联网终端上实现Websocket协议的服务功能所占资源耗费极大,例如在Websocket协议中的5次握手中,有一次需要加密解密,这个需要较复杂的计算能力,严重影响物联网终端的其他功能,且与我们实际应用场景冲突。且微信小程序的mDNS服务是基于Websocket协议的,因此也无法使用。因此最终只能选择使用UDP协议实现。
在实施过程中,由于物联网(IOT)设备开关机频繁,小程序不支持局域广播功能(例如UDP协议的广播方式),可以有效减少因为广播引起的网络阻塞。而仅支持使用UDP协议的点对点通信方式,物联网终端及小程序在局域网中如何建立初始连接并进行可靠的数据传输便成了无法逾越的难题。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所述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的理解本发明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物联网终端与无线终端小程序初始通信的方法,可适用于物联网终端及小程序在局域网中建立初始连接并进行可靠的数据传输的情况,该方法可以由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物联网终端与无线终端小程序初始通信的系统来执行,该系统可采用软件和/或硬件的方式实现。
如图1所示,本发明为一种物联网终端与无线终端小程序初始通信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步骤一,物联网终端建立一个初始无线访问接入点,广播其服务集标识;
步骤二,无线终端通过ANY自动网络扫描功能接入初始无线访问接入点;
步骤三,无线终端将接入稳定网络的无线访问接入点的网络登录信息传送给物联网终端;
步骤四,物联网终端利用接收到的网络登录信息连接稳定网络的无线访问接入点;
上述步骤中,无线终端都是通过小程序进行网络通信,所述物联网终端上必须带有共存模式的无线网卡。
在无线终端小程序不支持其他通信协议(如TCP/IP协议)并封禁其相应端口的通信、且物联网终端因成本原因不支持其他通信方式的情况下,尤其是需要多个物联网终端同时接入一个无线访问接入点、由无线终端小程序对这些物联网终端控制时,通过这样的技术方案,解决了无线终端小程序无法与物联网终端建立安全的初始通信连接的问题。
小程序,英文名Mini Program,是一种不需要下载安装即可使用的应用,它实现了应用“触手可及”的梦想,用户扫一扫或搜一下即可打开应用。上述小程序包括微信小程序、百度智能小程序、支付宝小程序、淘宝小程序、字节跳动小程序、美团小程序、QQ小程序、抖音小程序、360小程序、快应用、虎牙小程序等。
其中步骤一实现形式包括开机初始化实现或通过按物联网终端上的联网按钮实现。
其中上述网络登录信息包括稳定网络的无线访问接入点的WIFI 无线访问接入点名称、密码和通讯端口。
且上述物联网终端上必须带有共存模式(即:在连接外部局域网无线访问接入点的情况下,无线网卡可同时建立自身的WI-FI 无线访问接入点)的无线网卡。且上述物联网终端上仅有无线网卡端口,往往无其他通讯端口(如有线网卡、蓝牙、ZigBee等),从而无法用其他方式解决上述问题。
现有的Wifi芯片包括STA (Station,基站)模式或者AP (无线访问接入点)模式。其中当wifi芯片使用STA模式和AP模式中的其中一种时不会出现信道冲突的问题。但当一个wifi芯片,同一时刻既当Station又当AP,即同一个wifi芯片,在同一时间即处于STA模式又处于AP模式时,则存在信道冲突。因为,wifi芯片的STA模式下会扫描外部无线访问接入点,需要切换到每个信道。而wifi芯片的AP模式下,wifi则是固定一个信道,然后等待外部基站(Station)主动连接上来,连接成功后,会在此信道进行数据通信。一个wifi芯片同一时刻只能在一个信道上面工作,如果其在STA模式下进行扫描,会切换到不同的信道,此时其在AP模式下会中断数据传输。
在开发实践过程中,发现利用部分最新的无线网卡能工作在共存模式(即:在连接外部局域网无线访问接入点的情况下,无线网卡可同时建立自身的WI-FI 无线访问接入点)的特点,在UDP协议基础上构造全新的通信协议则能完美地解决以上技术问题,实现高效可靠的数据传输。相比于UDP协议,新协议的优点在于建立了点对点的可靠连接,解决了UDP协议中无连接,数据传输不可靠的问题;相对于TCP协议,新协议的优点在于耗费的资源更小,且传输速率更高,集UDP协议和TCP协议的优点一起。而新协议的缺点为在初次网络连接建立时,需要切换一次WIFI连接,从而增加一定的时间开销,但由于初次网络连接在物联网(IOT)的实际应用中并不会频繁建立,大部分情况下只需在第一次使用产品时才需建立,故此项缺点在物联网(IOT)实际应用中完全能够接受。其基本原理如下:
某物联网(IOT)硬件X搭载了无线网卡记为:X,而微信小程序运行的智能终端记为:Y ,有外部局域网:L,目标是X与Y在L的网络环境中建立可靠网络连接并通信。由于成本问题,X功能较为简单,不具备提供Websocket通信协议的条件,而Y上搭载的微信小程序不支持广播功能,若把X和Y同时接入L,则X和Y无法有效发现和确认对方,因此在L中无法建立通信连接。
步骤1)让X建立一个无线访问接入点,记为网络M,X在网络M中具有固定的IP地址(IP-M),且可绑定特定的端口号(Port-M),因此当Y接入网络M时,则能通过网络M中的IP-M+ Port-M连接上X实现通信,此时Y把接入L所需的WIFI名称和密码通过网络M传给X,此通信链路可记为Chain-M,X在收到信息后通过Chain-M回复确认信息。
步骤2)X通过链路Chain-M接收到WIFI名称和密码后,接入网络L。若成功,则获取X自身在网络L中的IP地址(IP-L)并绑定在网络L中用于通信的端口(Port-L);若失败,则返回WIFI连接失败的信息。
步骤3)X通过网络M中的链路Chain-M,把接入网络L的结果发送给Y,Y在收到信息后通过链路Chain-M,回复确认信息。成功则发送IP-L +Port-L;失败则发送失败信息。
步骤4)通过步骤3),Y确认X已成功连接网络L,则Y将断开与网络M的连接,同时Y接入网络L。
步骤5)在网络L中,Y将使用已接收到的IP-L+Port-L在L中呼叫X,若X收到消息,则回复确认消息。若Y收到X的确认消息,则联网成功,记为Chain-L;若Y多次呼叫后收不到X的确认消息,则联网失败。
步骤6)若联网成功,则X和Y可通过链路Chain-L建立心跳连接,并进行数据通信;若联网失败,可重复步骤1)至5)直至成功或触发超时条件。具体的初次连接流程详细示意图如下图2,具体的非初次连接流程详细示意图如图3:
如果对通信协议了解不多,也许看不出以上通信协议的重要性和新颖性。为了说明这基于UDP协议的新物联网(IOT)协议的重要性及其新颖性,用TCP协议及Websocket协议为例来对比说明会更显出这个物联网(IOT)协议的重要性。众所周知,TCP协议的定义是1981年9月的RFC793给出,此后陆续更新和完善;而Websocket协议最早的提案时间为2011年的RFC6455,到目前为止还未成为正式标准,但Websocket协议已经被各大公司相继采用并支持,成为互联网通信的主流协议。从1981年到2011年的30年间,互联网快速发展,基于TCP协议的HTTP协议(RFC1945、RFC2616等)在应用中越来越不能满足互联网上大量的网页间少资源及高效的通信需求,因此催生了基于TCP协议的Websocket协议,一方面Websocket协议对互联网通信影响是重大的,因为它的出现,把单工通信变成了双工通信,同时减少了建立和维持通信连接所需的资源开支;另一方面,从本质上来说,Websocket协议看上去并没有什么新奇之处,就是在TCP连接协议的三次握手之后再封装了一次HTTP协议握手,而实际通信过程完全类似于TCP协议。
通过流程图,我们能显著看到新协议与点对点UDP协议在物联网(IOT),特别是局域网内的物联网(IOT)通信中的区别及优劣:
进一步地,作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物联网终端与无线终端小程序初始通信的方法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该物联网终端与无线终端小程序初始通信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无线终端将接入稳定网络的无线访问接入点的网络登录信息传送给物联网终端前,还包括
步骤A,稳定网络建立一个稳定网络的无线访问接入点,广播其服务集标识;
步骤B,无线终端手动或自动获取接入稳定网络的无线访问接入点的网络登录信息。
通过这样的方法,无线终端可以手动(比如在稳定网络的无线访问接入点设置有wifi热点密码时)或自动(比如在稳定网络的无线访问接入点未设置有wifi热点密码时)获取接入稳定网络的无线访问接入点的网络登录信息。
进一步地,作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物联网终端与无线终端小程序初始通信的方法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该物联网终端与无线终端小程序初始通信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当物联网终端利用接收到的网络登录信息连接稳定网络的无线访问接入点后,还包括
步骤1,物联网终端发送稳定网络的无线访问接入点连接成功消息给无线终端;
步骤2,如果无线终端确认收到物联网终端与稳定网络的无线访问接入点连接成功消息,无线终端断开初始无线访问接入点。
通过这样的方法,无线终端与物联网终端之间的连接可以断开,物联网终端的无线网卡的共存模式可以不再使用,仅仅使用物联网终端与稳定网络的无线访问接入点之间的网络连接进行通信,节省了物联网终端使用时的耗电量,延长了物联网终端的使用时间。
而无线终端也可以当需要时与物联网终端通讯时,才自动连接稳定网络的无线访问接入点。
进一步地,作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物联网终端与无线终端小程序初始通信的方法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该物联网终端与无线终端小程序初始通信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无线终端确认收到物联网终端与稳定网络的无线访问接入点连接成功消息,包括
步骤a,无线终端通过稳定网络的无线访问接入点向物联网终端发送询问消息,询问其是否已成功连接稳定网络的无线访问接入点;
步骤b,物联网终端在收到无线终端的询问消息时,回复其已成功连接稳定网络的无线访问接入点。
通过这样的方式,无线终端可以确认物联网终端是否已成功连接稳定网络的无线访问接入点。
进一步地,物联网终端可以仅仅在收到无线终端的询问消息时,回复其已成功连接稳定网络的无线访问接入点,这样非主动回复的方式,可以节省物联网终端使用时的耗电量,延长了物联网终端的使用时间。
进一步地,作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物联网终端与无线终端小程序初始通信的方法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该物联网终端与无线终端小程序初始通信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物联网终端利用接收到的网络登录信息连接稳定网络的无线访问接入点后,还包括
物联网终端与无线终端之间,间隔预设固定时间,发送心跳信号。
通过这样的方式,保证了两者之间的通讯长期在线,避免由于各种意外事件导致通讯失联。
进一步地,这里的心跳通讯以无线终端(尤其是以无线终端上的小程序自动发起)发起,物联网终端仅进行应答,避免了物联网终端上硬件资源的消耗,这样可以节省物联网终端使用时的耗电量,延长了物联网终端的使用时间。
进一步地,作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物联网终端与无线终端小程序初始通信的方法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该物联网终端与无线终端小程序初始通信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初始无线访问接入点需要使用接入点名称和密码才能登录。
这样保证了只有得到授权的无线终端才能通过小程序使用物联网终端,保证了其使用上的安全性。以某些激光类医用物联网终端为例,非法使用可能对人身造成伤害。
进一步地,作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物联网终端与无线终端小程序初始通信的方法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该物联网终端与无线终端小程序初始通信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物联网终端利用接收到的网络登录信息连接稳定网络的无线访问接入点后,包括
步骤I,物联网终端将使用信息发送给无线终端;
步骤II,无线终端小程序根据使用信息进行随机变换计算,得到物联网终端“作为无线访问接入点的下次使用的网络登录信息”;
步骤III,无线终端将物联网终端“作为无线访问接入点的下次使用的网络登录信息”发送给物联网终端,物联网终端根据接收到的网络登录信息将自身设置为无线访问接入点。
在这样的情况下,物联网终端除了作为无线访问接入点的网络登录信息(如接入点名称和密码)发生了改变,其余的设置又恢复为初始状态。
进一步的,物联网终端根据接收到的下次使用的网络登录信息设置网络,而授权的无线终端需要使用新设置的网络登录信息才能再次通过ANY自动网络扫描功能接入初始无线访问接入点。
也就是说,当更换了新的稳定网络的无线访问接入点时,未经授权的无线终端无法对物联网终端在局域网中建立初始连接并进行可靠的数据传输。
这里步骤II里的使用信息包括物联网终端ID、使用次数、使用时长、使用类型(比如是激光采血仪的情况下,是否采血、采血进行了几次)等。
且通过这样的方式,每次使用时物联网终端的网络登录信息都不相同,而无线终端通过小程序可以自动保存,用户并没有感受到每次使用时物联网终端的网络登录信息发生了改变,既进一步保证了物联网终端使用的安全性,且这样的交互方式用户体验良好。
进一步地,作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物联网终端与无线终端小程序初始通信的方法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该物联网终端与无线终端小程序初始通信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无线终端通过ANY自动网络扫描功能接入初始无线访问接入点前,还包括
无线终端通过扫描与物联网终端相对应的二维码或条形码,获取与物联网终端相绑定的接入点名称和密码。
这样的交互方式用户体验良好,且保证了物联网终端使用的安全性。
二维码或条形码可以直接印在物联网终端上、物联网终端的模块上(如电源)或物联网终端的包装盒上,保证二维码或条形码与绑定的物联网终端相匹配。
进一步地,作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物联网终端与无线终端小程序初始通信的方法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该物联网终端与无线终端小程序初始通信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无线终端通过扫描与物联网终端相对应的二维码或条形码,获取与物联网终端相绑定的网络登录信息,包括
无线终端通过扫描该二维码或条形码,自动依次获取与两个或两个以上物联网终端相绑定的网络登录信息,并将所述两个或两个以上物联网终端都连接到连接稳定网络的无线访问接入点,
所述与物联网终端相对应的二维码或条形码,是与两个或两个以上物联网终端的集合相对应的一个二维码或条形码。
当使用场景中包括多个物联网终端时,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只需要扫描一个“套装”对应的二维码或条形码,就可以将多个物联网终端依次初始化并连接到稳定网络的无线访问接入点,用户不需要多次扫描每个物联网终端对应的二维码或条形码,进一步大大的提升了用户体验。
当然,在使用一个套装时,我们也可以一个“套装”中不同的物联网终端分别使用不同的对应的二维码或条形码,通过一定的规则或密码学算法,就可以将多个物联网终端依次初始化,并连接到稳定网络的无线访问接入点,并综合进行不同场景的使用。
进一步地,作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物联网终端与无线终端小程序初始通信的方法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该物联网终端与无线终端小程序初始通信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无线终端通过ANY自动网络扫描功能接入物联网终端的无线访问接入点时,根据无线访问接入点的接入点名称和密码判断物联网终端是否得到授权以及获知物联网终端的相应权限。
在前面所述“物联网终端除了作为无线访问接入点的网络登录信息(如接入点名称和密码)发生了改变,其余的设置又恢复为初始状态”时,无线终端仅仅利用接入点名称和密码,基于一定的判断和校验规则,就可以知道物联网终端的使用是否得到授权以及获知物联网终端的相应权限。
例如,可以在接入点名称的若干位置嵌入数字,代表使用次数。而有些物联网终端的商业模式是基于使用次数收费的,不需要物联网终端具有特定的存储模块,也不需要通过技术手段获取物联网终端对应的ID,就可以判断物联网终端是否得到授权以及获知物联网终端的相应权限。
在判断物联网终端是否得到授权以及获知物联网终端的相应权限后,就针对不同的权限可以进行不同的操作,从而使得物联网终端的使用更加方便。
进一步地,作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物联网终端与无线终端小程序初始通信的方法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该物联网终端与无线终端小程序初始通信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无线终端通过ANY自动网络扫描功能接入物联网终端的无线访问接入点时,根据无线访问接入点的接入点名称和密码判断物联网终端的类型。
在前面所述“物联网终端除了作为无线访问接入点的网络登录信息(如接入点名称和密码)发生了改变,其余的设置又恢复为初始状态”时,无线终端仅仅利用接入点名称和密码,基于一定的判断和校验规则,就可以知道所使用的物联网终端的类型。
例如,可以在接入点名称的若干位置嵌入数字,代表不同生产厂家的不同物联网终端的类型。例如,获取类型后,仅仅针对其中一种或几种进行软件升级。也不需要通过技术手段获取物联网终端对应的ID,就可以判断物联网终端的类型。
在判断了物联网终端的类型后,针对不同的终端类型进行不同的操作,会在很多场景下有着丰富的应用。
进一步地,作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物联网终端与无线终端小程序初始通信的方法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该物联网终端与无线终端小程序初始通信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无线终端通过ANY自动网络扫描功能接入物联网终端的无线访问接入点时,根据无线访问接入点的接入点名称和密码判断物联网终端的预定使用次序中的特定设备次序。
在前面所述“物联网终端除了作为无线访问接入点的网络登录信息(如接入点名称和密码)发生了改变,其余的设置又恢复为初始状态”时,无线终端仅仅利用接入点名称和密码,基于一定的判断和校验规则,就可以知道物联网终端的预定使用次序中的特定设备次序,从而利用不同的次序使用多种设备
例如,可以在接入点名称的若干位置嵌入数字,代表物联网终端的预定使用次序中的特定设备次序。例如,在医疗场景中,针对不同的疾病,获取特定设备次序后,按照特定次序,使用不同的物联网终端,针对不同的疾病,进行不同的诊疗方案。也不需要通过技术手段获取物联网终端对应的ID,就可以判断物联网终端的使用次序。
在判断了物联网终端的预定使用次序中的特定设备次序后,针对不同的预定使用次序中的特定设备次序进行不同的操作,会在很多场景下有着丰富的应用。
进一步地,结合上述的描述,综合判断和获知物联网终端是否得到授权、物联网终端的相应权限、物联网终端的类型与物联网终端的预定使用次序中的特定设备次序,从而方便一个无线终端可以控制多个物联网终端进行协同运作,并且针对这些“套装”(或多个物联网终端集合),可以不同场景使用不同的使用方案,产生不同的使用效果。
当然,在使用一个套装时,我们也可以一个“套装”不同的物联网终端分别使用不同的对应的二维码或条形码,通过一定的规则或密码学算法,就可以将多个物联网终端依次初始化并连接到稳定网络的无线访问接入点,并综合进行不同场景的使用。
此外,一个“套装”不同的物联网终端分别使用不同的对应的二维码或条形码,可以在单个物联网终端需要进行单独处理时方便使用。如单个物联网终端需要报修时,扫码即可;或者单个物联网终端需要退出某个套装使用场景、并进入另一个套装使用场景时,扫码即可,无线终端小程序内嵌的机制会完成其余的工作。
进一步地,物联网终端根据接收到的下次使用的网络登录信息设置网络后,还可以选择以下两种方式:
1、可以每次都需要经过授权的无线终端通过扫描与物联网终端相对应的二维码或条形码,获取与物联网终端相绑定的网络登录信息,才可使用,而其他未经授权的无线终端无法继续使用物联网终端;
2、或者仅仅允许使用过物联网终端的无线终端才能继续使用物联网终端,而其他未经授权的无线终端即使再扫描与物联网终端相对应的二维码或条形码,无法继续使用物联网终端。
上述提到的与物联网终端相对应的二维码或条形码,包括上述提到的“与物联网终端相对应的二维码或条形码,是与两个或两个以上物联网终端的集合相对应的一个二维码或条形码”。
实施例二
作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物联网终端与无线终端小程序初始通信的系统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该物联网终端与无线终端小程序初始通信的系统,包括至少一个无线终端、至少一个物联网终端和一个稳定网络的无线访问接入点,
其特征在于,
稳定网络的无线访问接入点用于提供无线访问接入点供物联网终端和/或无线终端进行接入;
物联网终端用于建立一个初始无线访问接入点,广播其服务集标识,并随后利用无线终端发送的接入稳定网络的无线访问接入点的网络登录信息,连接稳定网络的无线访问接入点;
无线终端用于通过ANY自动网络扫描功能接入初始无线访问接入点,并将接入稳定网络的无线访问接入点的网络登录信息传送给物联网终端;
所述无线终端都是通过小程序与稳定网络的无线访问接入点和物联网终端进行网络通信,所述物联网终端上必须带有共存模式的无线网卡。
通过上述系统,物联网终端及小程序在局域网中可以建立初始连接并进行可靠的数据传输。
其中上述网络登录信息包括稳定网络的无线访问接入点的WIFI 无线访问接入点名称、密码和通讯端口。
且上述物联网终端上必须带有共存模式(即:在连接外部局域网无线访问接入点的情况下,无线网卡可同时建立自身的WI-FI 无线访问接入点)的无线网卡。且上述物联网终端上仅有无线网卡端口,往往无其他通讯端口(如有线网卡、蓝牙、ZigBee等),从而无法用其他方式解决上述问题。
上述物联网终端与无线终端小程序初始通信的系统可执行本发明任意实施例所提供的物联网终端与无线终端小程序初始通信的方法,具备执行的物联网终端与无线终端小程序初始通信的方法相应的功能模块和有益效果。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应理解,上述各个实施例中各步骤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物联网终端与无线终端小程序初始通信的实施例中,所包括的各个单元和模块只是按照功能逻辑进行划分的,但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划分,只要能够实现相应的功能即可;另外,各功能单元的具体名称也只是为了便于相互区分,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三
作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物联网终端与无线终端小程序初始通信的系统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该物联网终端与无线终端小程序初始通信的系统,包括至少一个无线终端、至少一个物联网终端、一个稳定网络的无线访问接入点和一个初始化专用网络的无线访问接入点,
其特征在于,
无线终端用于获取接入稳定网络与初始化专用网络的无线访问接入点的网络登录信息,并通过ANY自动网络扫描功能接入初始化专用网络的无线访问接入点,将接入稳定网络的无线访问接入点的网络登录信息传送给物联网终端;
物联网终端用于利用接收到的稳定网络的无线访问接入点的网络登录信息,将原有的连接到初始化专用网络的无线访问接入点的网络登录信息,修改为连接到稳定网络的无线访问接入点的网络登录信息,并连接稳定网络的无线访问接入点;
初始化专用网络的无线访问接入点用于提供无线访问接入点供物联网终端和/或无线终端进行初始接入;
稳定网络的无线访问接入点用于提供无线访问接入点供物联网终端和/或无线终端进行最终接入;
所述无线终端都是通过小程序与稳定网络的无线访问接入点和物联网终端进行网络通信。
通过上述系统,物联网终端及小程序在局域网中可以建立初始连接并进行可靠的数据传输。
其中上述网络登录信息包括稳定网络的无线访问接入点的WIFI 无线访问接入点名称、密码和通讯端口。
与实施例二相比,上述物联网终端上不必带有共存模式的无线网卡。但系统中多了一个初始化专用网络的无线访问接入点,利用该初始化专用网络的无线访问接入点,可以修改物联网终端的网络登录信息,从而使得物联网终端可以登录接入稳定网络的无线访问接入点。
上述物联网终端与无线终端小程序初始通信的系统可执行本发明任意实施例所提供的物联网终端与无线终端小程序初始通信的方法,具备执行的物联网终端与无线终端小程序初始通信的方法相应的功能模块和有益效果。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应理解,上述各个实施例中各步骤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物联网终端与无线终端小程序初始通信的实施例中,所包括的各个单元和模块只是按照功能逻辑进行划分的,但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划分,只要能够实现相应的功能即可;另外,各功能单元的具体名称也只是为了便于相互区分,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四
作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物联网终端与无线终端小程序初始通信的方法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该物联网终端与无线终端小程序初始通信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步骤壹,无线终端获取接入稳定网络与初始化专用网络的无线访问接入点的网络登录信息;
步骤贰,无线终端通过ANY自动网络扫描功能接入初始化专用网络的无线访问接入点;
步骤叁,无线终端将接入稳定网络的无线访问接入点的网络登录信息传送给物联网终端;
步骤肆,物联网终端利用接收到的网络登录信息连接稳定网络的无线访问接入点;
上述步骤中,无线终端都是通过小程序进行网络通信。
通过上述方法,物联网终端及小程序在局域网中可以建立初始连接并进行可靠的数据传输。
其中上述网络登录信息包括稳定网络的无线访问接入点的WIFI 无线访问接入点名称、密码和通讯端口。
与实施例一相比,上述物联网终端上不必带有共存模式的无线网卡。但系统中多了一个初始化专用网络的无线访问接入点,利用该初始化专用网络的无线访问接入点,可以修改物联网终端的网络登录信息,从而使得物联网终端可以登录接入稳定网络的无线访问接入点。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应理解,上述各个实施例中各步骤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3)

1.一种物联网终端与无线终端小程序初始通信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步骤一,物联网终端建立一个初始无线访问接入点,广播其服务集标识;
步骤二,无线终端通过小程序,通过ANY自动网络扫描功能接入初始无线访问接入点,根据无线访问接入点的接入点名称和密码判断物联网终端是否得到授权、获知物联网终端的相应权限、判断物联网终端的类型以及判断物联网终端的预定使用次序中的特定设备次序;
步骤三,无线终端通过小程序,将接入稳定网络的无线访问接入点的网络登录信息传送给物联网终端;
步骤四,物联网终端利用接收到的网络登录信息连接稳定网络的无线访问接入点;
步骤I,物联网终端将使用信息发送给无线终端,使用信息包括物联网终端ID、使用次数、使用时长、使用类型;
步骤II,无线终端小程序根据使用信息进行随机变换计算,得到物联网终端“作为无线访问接入点的下次使用的网络登录信息”;
步骤III,无线终端将物联网终端“作为无线访问接入点的下次使用的网络登录信息”发送给物联网终端,物联网终端根据接收到的网络登录信息将自身设置为无线访问接入点;
上述步骤中,在物联网终端仅支持WLAN无线网卡通信且不支持Websocket协议、且无线终端上的小程序不支持局域广播功能和TCP/IP协议的情况下,无线终端都是通过小程序进行网络通信,所述物联网终端上必须带有共存模式的无线网卡。
2.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联网终端与无线终端小程序初始通信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初始无线访问接入点需要使用接入点名称和密码才能登录。
3.一种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物联网终端与无线终端小程序初始通信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无线终端通过ANY自动网络扫描功能接入初始无线访问接入点前,还包括
无线终端通过扫描与物联网终端相对应的二维码或条形码,获取与物联网终端相绑定的接入点名称和密码。
CN202011043886.XA 2020-09-28 2020-09-28 一种物联网终端与无线终端小程序初始通信的方法与系统 Active CN11193567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043886.XA CN111935679B (zh) 2020-09-28 2020-09-28 一种物联网终端与无线终端小程序初始通信的方法与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043886.XA CN111935679B (zh) 2020-09-28 2020-09-28 一种物联网终端与无线终端小程序初始通信的方法与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935679A CN111935679A (zh) 2020-11-13
CN111935679B true CN111935679B (zh) 2021-06-18

Family

ID=733342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043886.XA Active CN111935679B (zh) 2020-09-28 2020-09-28 一种物联网终端与无线终端小程序初始通信的方法与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935679B (zh)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79199A (zh) * 2011-10-26 2013-05-0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传感网络双向身份认证方法及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36951B (zh) * 2013-05-13 2015-09-23 沈越 一种光网络资源的分配标识方法及系统
CN104202308B (zh) * 2014-08-18 2017-08-25 乐鑫信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Wi‑Fi物联网系统的安全的批量配置实现方法
CN106211205B (zh) * 2015-04-30 2019-04-30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配置方法及系统、家用电器、移动终端和服务器
CN106162828A (zh) * 2016-08-31 2016-11-23 深圳市双赢伟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物联网终端的网络接入方法及装置
CN106411508A (zh) * 2016-09-30 2017-02-15 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设备终端的鉴权方法
WO2018207210A1 (en) * 2017-05-10 2018-11-15 Lightmetrics Technologies Pvt. Ltd. Vehicle monitoring system and method using a connected camera architecture
CN110300410A (zh) * 2019-06-14 2019-10-01 深圳志合天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设备通过浏览器配网到互联网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79199A (zh) * 2011-10-26 2013-05-0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传感网络双向身份认证方法及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935679A (zh) 2020-11-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978818B1 (ko) 단말기에서 사용자를 인증하기 위한 인증 방법, 인증시스템, 단말기, 및 인증 장치
EP1871071B1 (en) Communication system, network router and network connection method applying address conversion
CN101379795A (zh) 在由认证服务器检查客户机证书的同时由dhcp服务器进行地址分配
KR20010096543A (ko) 해석된 바이트코드 프로그램의 무선 전송을 이용하여이동국을 준비/업데이트시키기 위한 시스템 및 방법
US20180091581A1 (en) Method of switching download mode, control method thereof and control system thereof
CN105338529B (zh) 一种无线网络连接方法及系统
JP5167322B2 (ja) データ転送方法および端末
US20080119136A1 (en) Access point with bluetooth transducer
CN111107597B (zh) 一种通讯模组网络的可靠切换方法和装置
US10425812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stablishment of private communication between devices
US8312151B2 (en) Communicatio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dynamic and secure simplification of equipment networking
CN103109556A (zh) 用于无线装置认证和关联的方法和设备
CN108712737A (zh) 一种信息交互的方法和系统
CN108293055A (zh) 用于认证到移动网络的方法、设备和系统以及用于将设备认证到移动网络的服务器
US20130318155A1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network system an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EP3373622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cure interaction between terminals
CN112637931A (zh) 建立网络连接的方法及装置
CN112689316A (zh) 智能设备的绑定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及电子装置
CN112637221B (zh) 一种设备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13259918A (zh) 设备的绑定方法及系统
CN111935679B (zh) 一种物联网终端与无线终端小程序初始通信的方法与系统
CN102567088B (zh) 处理于软件及应用控制管理对象中步骤执行结果的方法
KR100407207B1 (ko) 이동통신 단말기 간 그룹 통신 구현 장치
EP4084400A1 (en) Computer program for terminal device, terminal device, and communication device
US9066285B2 (en)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method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