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935243B - 一种数据信息的传输方法、装置、系统及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数据信息的传输方法、装置、系统及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935243B
CN111935243B CN202010692469.1A CN202010692469A CN111935243B CN 111935243 B CN111935243 B CN 111935243B CN 202010692469 A CN202010692469 A CN 202010692469A CN 111935243 B CN111935243 B CN 11193524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racteristic
attribute
feature
message
valu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692469.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935243A (zh
Inventor
孙海祥
徐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Hikrobo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Hikrobo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Hikrobot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Hikrobo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692469.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935243B/zh
Publication of CN11193524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93524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93524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93524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50Network services
    • H04L67/56Provisioning of proxy services
    • H04L67/565Conversion or adaptation of application format or content
    • H04L67/5651Reducing the amount or size of exchanged application data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Information Transfer Between Computers (AREA)
  • Communication Control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数据信息的传输方法、装置、系统及设备,包括:依据待传输的目标数据中至少一个特征属性对应的特征数值构造特征数值报文;所述目标数据包括至少一个特征属性以及至少一个特征属性对应的特征数值;在检测到所述目标数据中的特征属性满足特征属性发送条件时,依据所述至少一个特征属性构造与所述特征数值报文相关联的特征属性报文;向对端设备发送所述特征属性报文和所述特征数值报文,以由对端设备依据所述特征数值报文携带的各特征数值、以及特征属性报文携带的与各特征数值对应的特征属性恢复所述目标数据。使用本申请提供的方法可以在提高特征数传输效率的同时,减少特征属性的冗余发送。

Description

一种数据信息的传输方法、装置、系统及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计算机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数据信息的传输方法、装置、系统及设备。
背景技术
特征通常由特征属性和特征数值两部分构成。特征属性用于描述特征的类别,特征数值用于描述特征属性的取值。例如,特征为“杯子颜色为白色”,特征属性为“杯子颜色”、特征数值为“白色”。
现有的复杂数据通常包括至少一个特征。现有复杂数据的传输方式大多是一元传输。复杂数据的一元传输是指采用报文携带复杂数据的全部信息进行传输,即报文携带了各特征的所有信息(比如特征属性、特征数值)来进行传输。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一种数据信息的传输方法、装置、系统及设备。
具体地,本申请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根据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该方法应用于电子设备,该方法包括:
依据待传输的目标数据中至少一个特征属性对应的特征数值构造特征数值报文;所述目标数据包括至少一个特征属性以及至少一个特征属性对应的特征数值;所述特征数值报文用于携带所述至少一个特征属性对应的特征数值;
在检测到所述目标数据中的特征属性满足特征属性发送条件时,依据所述至少一个特征属性构造与所述特征数值报文相关联的特征属性报文;所述特征属性报文携带所述至少一个特征属性;
向对端设备发送所述特征属性报文和所述特征数值报文,以由对端设备依据所述特征数值报文携带的各特征数值、以及特征属性报文携带的与各特征数值对应的特征属性恢复所述目标数据。
可选的,检测到所述目标数据中的特征属性满足特征属性发送条件,包括:
检测最近发送的特征属性报文携带的特征属性是否与所述目标数据中的至少一个特征属性一致,如果否,则确定所述目标数据中的特征属性满足特征属性发送条件。
可选的,所述在检测到所述目标数据中的特征属性不满足特征属性发送条件时,所述方法还包括:
向对端设备发送所述特征数值报文,以由所述对端设备根据已接收的与所述特征数值报文关联的所述特征属性报文,确定所述特征数值报文携带的各特征数值对应的特征属性、依据确定出的特征数值及其对应的特征属性恢复所述目标数据。
可选的,所述特征属性报文还携带各特征属性的索引;
所述特征数值报文还携带与每一特征数值对应的特征属性的索引;所述特征数值报文还用于触发所述对端设备依据所述特征数值报文中携带的各特征数值对应的特征属性的索引,在特征属性报文中,确定各特征数值对应的特征属性。
可选的,所述特征属性报文还携带了各特征属性所属的特征属性集合的索引;
所述特征数值报文还携带了与每一特征数值对应的特征属性所属的特征属性集合的索引;所述特征数值报文还用于触发所述对端设备依据所述特征数值报文中携带的各特征数值对应的特征属性的索引、以及各特征数值对应的特征属性所属的特征属性集合的索引,在特征属性报文中,确定各特征数值对应的特征属性及其所属的特征属性集合,并基于各特征数值、以及各特征数值对应的特征属性及其所属的特征属性集合,恢复所述目标数据。
根据本申请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该方法应用于电子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对端设备发送的特征属性报文;所述特征属性报文包括:对端设备向本端设备传输的目标数据中的至少一个特征属性;
接收所述对端设备发送的特征数值报文,所述特征数值报文包括:与所述目标数据中的至少一个特征属性对应的特征数值;
确定所述特征数值报文关联的所述特征属性报文,并依据所述特征数值报文携带的各特征数值、以及特征属性报文携带的与各特征数值对应的特征属性恢复所述目标数据;所述目标数据包括:至少一个特征属性以及至少一个特征属性对应的特征数值。
可选的,所述特征属性报文还携带各特征属性的索引;所述特征数值报文还携带与每一特征数值对应的特征属性的索引;
所述依据所述特征数值报文携带的各特征数值、以及特征属性报文携带的与各特征数值对应的特征属性恢复所述目标数据,包括:
在所述特征数值报文中获取每一特征数值对应的特征属性的索引;
在所述特征属性报文中,查找与该特征属性的索引对应的特征属性;
基于各特征数值及其对应的特征属性,恢复所述目标数据。
可选的,所述特征属性报文还携带了各特征属性所属的特征属性集合的索引;
所述特征数值报文还携带了与各特征数值对应的特征属性所属的特征属性集合的索引;
所述依据所述特征数值报文携带的各特征数值、以及特征属性报文携带的与各特征数值对应的特征属性恢复所述目标数据,包括:
在所述特征数值报文中获取每一特征数值对应的特征属性的索引、以及该特征数值对应的特征属性所属的特征属性集合的索引;
在所述特征属性报文中,查找与获取到的特征属性的索引对应的特征属性、以及与获取到的该特征属性集合的索引对应的特征属性集合;
基于各特征数值、以及各特征数值对应的特征属性及其所属的特征属性集合,恢复所述目标数据。
根据本申请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数据传输系统,所述系统包括:
第一电子设备,用于依据待传输的目标数据中至少一个特征属性对应的特征数值构造特征数值报文;所述目标数据包括至少一个特征属性以及至少一个特征属性对应的特征数值;所述特征数值报文用于携带所述至少一个特征属性对应的特征数值;在检测到所述目标数据中的特征属性满足特征属性发送条件时,依据所述至少一个特征属性构造与所述特征数值报文相关联的特征属性报文;所述特征属性报文携带所述至少一个特征属性;向对端设备发送所述特征属性报文和所述特征数值报文;
第二电子设备,用于接收对端设备发送的特征属性报文;接收所述对端设备发送的特征数值报文;确定所述特征数值报文关联的所述特征属性报文,并依据所述特征数值报文携带的各特征数值、以及特征属性报文携带的与各特征数值对应的特征属性恢复所述目标数据。
根据本申请的第四方面,提供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可读存储介质和处理器;
其中,所述可读存储介质,用于存储机器可执行指令;
所述处理器,用于读取所述可读存储介质上的所述机器可执行指令,并执行所述指令以实现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所述方法的步骤。
由上述描述可知,一方面,由于本申请是将特征属性和特征数值通过两类报文进行发送,所以这两类报文中携带的并不是特征的全部信息,而是特征的一部分信息,报文载荷容量一定的前提下,由于本申请的报文中携带了更少的特征信息,所以本申请的报文可以携带更多的特征,报文可扩展性更强。
另一方面,在本申请中,在每次发送目标数据时,若已经向对端设备发送了包含有目标数据中的特征属性的特征属性报文的情况下,电子设备只需要基于目标数据中的各特征属性的特征数值构造特征数值报文,并将特征数值报文发送给对端设备,而无需再向对端设备发送特征属性报文,相比于现有的每次均要将特征属性和特征数值发送给对端设备,本申请的这种发送方式可以有效地减少特征属性的重复发送。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数据传输的网络架构图;
图2是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4是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5是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硬件结构图;
图6是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数据传输装置的框图;
图7是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数据传输装置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申请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申请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在本申请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申请。在本申请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还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并包含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组合。
应当理解,尽管在本申请可能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申请范围的情况下,第一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二信息,类似地,第二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一信息。取决于语境,如在此所使用的词语“如果”可以被解释成为“在……时”或“当……时”或“响应于确定”。
现有的复杂数据通常包括至少一个特征。现有复杂数据的传输方式大多是一元传输。复杂数据的一元传输是指采用报文携带复杂数据的全部信息进行传输,即报文中携带复杂数据的各特征的所有信息(比如特征属性、特征数值)来进行复杂数据的传输。
例如,假设复杂数据用于描述杯子,复杂数据包括:特征1和特征2。特征1为“杯子颜色=白色”、特征2为“杯子重量为250g”。其中,“杯子颜色”为特征1的特征属性,“白色”为特征1的特征数值。“杯子重量”为特征2的特征属性,“250g”为特征2的特征数值。
在现有的传输方式中,发送方设备会构造如表1所示的传输报文。
Figure BDA0002589784060000061
表1
由表1可见,现有的传输方式中,传输报文携带了目标数据中特征的所有信息(即特征属性和特征数值)。
一方面,在报文载荷容量一定的前提下,若报文携带的一个特征的信息越多,那报文携带的特征数量就会越少。而在一元传输模式下,报文携带了一个特征的所有信息,所以这种传输模式下,一个报文携带的特征数量就会大大降低,进而减少特征传输的效率。
另一方面,在特征属性不变,特征数值动态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发送方为了使得接收方获取到动态的取值,发送方需要在每次取值发生变化后,均向接收方发送特征属性和特征取值,由于每次发送的特征属性均是相同的,所以造成了特征属性的重复发送,造成数据传输的冗余。
本申请旨在提出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在传输包含有至少一个特征属性及其对应的特征数值的目标数据时,电子设备可通过包含有至少一个特征属性的特征属性报文、以及包含有各特征属性对应的特征数值的特征数值报文这两类报文来传输目标数据。对端设备依据特征属性报文和特征数据报文,确定各特征数值对应的特征属性,并基于各特征数值及其对应的特征属性恢复出目标数据。
一方面,由于本申请是将特征属性和特征报文通过两类报文进行发送,所以这两类报文中携带的并不是特征的全部信息,而是特征的一部分信息,报文载荷容量一定的前提下,由于本申请的报文中携带了更少的特征信息,所以本申请的报文可以携带更多的特征。
另一方面,在本申请中,在每次发送目标数据时,若已经向对端设备发送了包含有目标数据中的特征属性的特征属性报文的情况下,电子设备只需要基于目标数据中的各特征属性的特征数值构造特征数值报文,并将特征数值报文发送给对端设备,而无需再向对端设备发送特征属性报文,相比于现有的每次均要将特征属性和特征数值发送给对端设备,本申请的这种发送方式可以有效地避免特征属性的重复发送。
第三方面,在当前待发送的数据中的特征属性与上一次发送的数据中的特征属性不同,只需要本端电子设备向对端电子设备发送携带有当前待发送的数据中的特征属性的特征属性报文,以及携带有当前待发送的数据的特征数值的特征数值报文,即可在对端无需改变报文解析方式的前提下,从这两个报文中恢复出目标数据。
参见图1,图1是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数据传输的网络架构图。
该网络架构中,至少包括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当然,该网络架构中还可包括其他设备。比如,在实际应用中,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之间还可以包括用于报文转发的转发设备,比如交换机、路由器等。这里只是对网络架构进行示例性地说明,不对其进行具体地限定。
其中,第一电子设备可以是各种类型的电子设备,比如第一电子设备可以是前端摄像头、智能相机等等。这里不对第一电子设备进行具体地限定。
第二电子设备也可以是各种类型的电子设备,比如第二电子设备可以是后台服务器,也可以是用户终端等等。这里不对第二电子设备进行具体地限定。
本申请不对本申请应用的场景的进行限定,只要场景中包括一方电子设备向另一方电子设备发送数据,并且发送的数据中包括至少一个特征属性及其对应的特征数值时,都可以应用本申请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
例如,在图像、视觉领域,电子设备通过图像或者视觉领域的算法(比如特征匹配、边缘检测、圆查找、线查找、距离检测、码类识别等)对原始数据进行处理可以得到包含有多个特征的数据。比如,码类识别是指对条形码或者二维码进行识别,识别结果包括有多个特征(比如图形码的位置、图像码边框、图形码内容文字等等)。电子设备将基于算法处理的数据发送给对端设备时,可采用本申请提供的数据传输方式进行传输。
参见图2,图2是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该数据传输方法可包括如下所示步骤。
步骤201:第一电子设备依据待传输的目标数据中至少一个特征属性对应的特征数值构造特征数值报文;所述目标数据包括至少一个特征属性以及至少一个特征属性对应的特征数值;所述特征数值报文用于携带所述目标数据中至少一个特征属性对应的特征数值。
在实现时,在第一电子设备每一次获取到待传输的目标数据后,第一电子设备可获取该目标数据中携带的至少一个特征属性对应的特征数值,构造特征数值报文。构造出的特征数值报文包括:至少一个特征属性对应的特征数值。
这里不对获取目标数据进行具体地限定。
例如,在一个可选的场景下,该第一电子设备是前端相机,第二电子设备为用户终端。
用户可以在前端相机上配置多个特征属性。当然,用户也可在用户终端上配置多个特征属性,用户终端将配置的特征属性发送给前端相机。
前端相机采集到一张图像后,依据预配置的多个特征属性,从图像中提取与该特征属性对应的特征数值。然后,前端相机可基于提取出的特征属性和特征数值构造待传输的目标数据。在采集到另一张图像后,前端相机可依据预配的多个特征属性,从该另一张图像中提取与该特征属性对应的特征数值。然后,前端相机可基于提取出的特征属性和特征数值构造下一次待传输的目标数据。
这里只是对“获取待传输的目标数据”的示例性说明,这里不对其进行具体地限定。
步骤202:第一电子设备在检测到所述目标数据中的特征属性满足特征属性发送条件时,依据待传输的目标数据中至少一个特征属性构造与所述特征数值报文相关联的特征属性报文。所述特征属性报文携带所述目标数据中的至少一个特征属性。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一种可选的“检测到所述目标数据中的特征属性是否满足特征属性发送条件”的实现方式中,第一电子设备可检测最近发送的特征属性报文携带的特征属性是否与所述目标数据中的至少一个特征属性一致。
如果最近发送的特征属性报文携带的特征属性与所述目标数据中的至少一个特征属性一致,则确定目标数据中的特征属性满足特征属性发送条件。如果最近发送的特征属性报文携带的特征属性与所述目标数据中的至少一个特征属性不一致,则确定目标数据中的特征属性不满足特征属性发送条件。
下面介绍下如何确定最近发送的特征属性报文。
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第一电子设备在首次发送特征属性报文后,会记录该发送的特征属性报文,后续每发送一个特征属性报文,就会将已记录的特征属性报文更新为该刚发送的特征属性报文。
所以,电子设备可读取该已记录的特征属性报文,读取到的已记录的特征属性报文即为最近发送的特征属性报文。
在另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第一电子设备配置有已发送列表。所述已发送列表里记录了已发送的特征属性报文及其发送时间。第一电子设备可在已发送列表中查找发送时间距离当前时刻最近的特征属性报文,并将查找到的特征属性报文作为最近发送的特征属性报文。
需要说明的是,如果最近发送的特征属性报文携带的特征属性与所述目标数据中的至少一个特征属性一致,则表明当前传输的目标数据与上一次传输的目标数据相比,两者的特征属性相同,特征数值不同。
如果最近发送的特征属性报文携带的特征属性与所述目标数据中的至少一个特征属性不一致,则表明当前传输的目标数据与上一次传输的目标数据相比,两者的特征属性和特征数值均不同。
步骤203:第一电子设备向第二电子设备发送所述特征属性报文和所述特征数值报文。
在实现时,在第一电子设备检测到所述目标数据中的特征属性满足特征属性发送条件时,依据待传输的目标数据中至少一个特征属性构造与所述特征数值报文相关联的特征属性报文后,第一电子设备可向第二电子设备发送特征属性报文和特征数值报文。
此外,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检测到所述目标数据中的特征属性不满足特征属性发送条件时,第一电子设备可以不构造与该目标数据中的特征属性关联的特征属性报文,只向第二电子设备发送特征数值报文。
步骤204:第二电子设备确定所述特征数值报文关联的所述特征属性报文,并依据所述特征数值报文携带的各特征数值、以及特征属性报文携带的与各特征数值对应的特征属性恢复所述目标数据。
下面通过步骤2041至步骤2042对步骤204进行详细地说明。
步骤2041:第二电子设备确定所述特征数值报文关联的所述特征属性报文。
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上述特征数值报文中该携带了与该特征数值报文关联的特征属性报文的标识。第二电子设备在接收到特征数值报文后,可获取该特征数值报文携带的特征属性报文的标识,依据获取到的标识从本地记录的特征属性报文中获取与该特征数值报文关联的该特征属性报文。
当然,第二电子设备还可采用其他方式来确定该特征数值报文关联的特征属性报文。比如,第二电子设备上记录了最新的特征属性报文,当接收到特征数值报文,第二电子设备可将最新的特征属性报文作为该特征数值报文关联的该特征属性报文等。这里只是示例性地说明,不对其进行具体地限定。
步骤2042:第二电子设备依据所述特征数值报文携带的各特征数值、以及特征属性报文携带的与各特征数值对应的特征属性恢复所述目标数据。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电子设备可通过在特征属性报文和特征数值报文中增加索引的方式来确定各特征数值对应的特征属性,当然也可采用其他方式来从特征属性报文中,获取各特征数值对应的特征属性。比如特征属性报文中除了携带各特征属性外,还携带了各特征属性对应的特征数值在特征数值报文中的位置信息。第二电子设备在接收到特征属性报文和特征数值报文后,可以依据特征属性报文中携带的位置信息,在特征数值报文中确定出与该特征属性对应的特征数值。这里只是对“确定特征属性报文携带的与各特征数值对应的特征属性”的方式进行示例性地说明,不对其进行具体地限定。
下面以索引方式为例,对步骤2042的实现方式进行详细地说明。
方式一:本申请的特征属性还被配置了特征属性的索引。本申请的特征属性报文中除了携带各特征属性外,还携带了各特征属性的索引。本申请的特征数值报文中除了携带各特征属性对应的特征数值外,还携带了各特征数值对应的特征属性的索引。
在实现步骤2042时,第二电子设备可在所述特征数值报文中获取每一特征数值对应的特征属性的索引。第二电子设备在所述特征属性报文中,查找与该特征属性的索引对应的特征属性,作为该特征数值对应的特征属性。
基于该方式,第二电子设备可从特征属性报文和特征数值报文中,确定各个特征数值及其对应的特征属性,然后第一电子设备可以基于各特征数值及其对应的特征属性,恢复出目标数据。
比如,假设采用杯子特征为“杯子颜色=白色”、“杯子重量为250g”来描述一个杯子。其中,“杯子颜色”、“杯子重量”是特征属性,“白色”、“250g”是特征数值。
例如,假设待传输的目标数据中的特征1为“杯子颜色为白色”,特征2为“杯子重量为250g”等。
特征1的特征属性为“杯子颜色”,假设杯子颜色属性的索引为ID=1,则该特征1的特征属性的索引假设为ID=1,特征数值为白色。
特征2的特征属性为“杯子重量”,假设杯子重量属性的索引为ID=2,则该特征属性的索引假设为ID=2,特征数值为200g。
此时,第一电子设备构造出的特征属性报文如表2所示。构造出的特征数值报文如表3
报头 ID=1 杯子颜色 ID=2 杯子重量
表2
报头 ID=1 白色 ID=2 200g
表3
假设,第二电子设备接收到的第一电子设备发送的如表2所示的特征属性报文和如表3所示的特征数值报文。
第一电子设备可在表3所示的特征数值报文中,获取特征数值白色,以及白色对应的特征属性的索引。在本例中,获取到的特征属性的索引为ID=1。第一电子设备可在表2所示的特征属性报文中,查找ID=1对应的特征属性(即杯子颜色)。由此,第一电子设备可恢复出特征“杯子颜色=白色”。
同理,第一电子设备还可恢复出特征“杯子重量=200g”。
第一电子设备可基于特征“杯子颜色=白色”、以及“杯子重量=200g”,恢复出目标数据。
方式二:本申请的特征属性报文中除了携带各特征属性,各特征属性的索引外,还携带了各特征属性所属的特征属性集合的索引。本申请的特征数值报文中除了携带各特征属性对应的特征数值、各特征数值对应的特征属性的索引外,还携带了各特征数值对应的特征属性所属的特征属性集合的索引。
在实现步骤2042时,第二电子设备可在所述特征数值报文中获取每一特征数值对应的特征属性的索引、以及该特征数值对应的特征属性所属的特征属性集合的索引,并在所述特征属性报文中,查找与获取到的特征属性的索引对应的特征属性、以及与获取到的该特征属性集合的索引对应的特征属性集合。第二电子设备可基于各特征数值、以及各特征数值对应的特征属性及其所属的特征属性集合,恢复所述目标数据。
例如,在目标数据中的特征复杂时,该特征可仅由特征属性、特征属性所属的集合和特征数值构成,因此该特征属性报文中除了携带各特征属性,各特征属性的索引外,还携带了各特征属性所属的特征属性集合的索引。本申请的特征数值报文中除了携带各特征属性对应的特征数值、各特征数值对应的特征属性的索引外,还携带了各特征数值对应的特征属性所属的特征属性集合的索引。
例如,在描述一个复杂对象时,需要将对象数据拆分成多个数据模块,再将数据模块拆分成多个数据单元来进行描述。
比如,在描述一个由房子、树、人组织成的二维图像数据时,可将该二维图像数据拆分成房子数据模块、树数据模块和人数据模块。然后再在各数据模块中拆分出点、直线、圆、三角形、曲线等多个数据单元。
第一电子设备基于拆分出的数据模块和数据单元的组合,设置多种用于描述该复杂对象的特征。
在这种描述方式下,在描述这个二维图像数据的一个特征时,需要联合数据模块和数据单元进行描述。其中,数据单元对应特征属性,数据模块对应特征属性集合。
比如,特征为“树的点信息=Data1”就联合了树数据模块和点数据单元。基于该描述方式,一个描述该对象的特征就包含了:特征属性、特征属性从属的特征属性集合、以及特征数值。
例如,假设从该二维图像数据中提取出的特征为“树的点信息=data1”,则该特征的特征属性为“点信息”,特征属性所属的特征属性集合为“树”,特征数值为“Data1”。
假设“树”这一特征属性集合的索引为Mod=1,“点信息”这一特征属性的索引为ID=1。
同理,假设从该二维图像数据中还提取出了“树的线信息=Data2”,该特征的特征属性为“线信息”,特征属性所属的特征属性集合为“树”,特征数值为“Data2”。假设“树”这一特征属性集合的索引为Mod=1,“线信息”这一特征属性的索引属性的索引为ID=2。
假设,从该二维图像数据中还提取出了“房子的点信息=Data3”,该特征的特征属性为“点信息”,特征属性所属的特征属性集合为“房子”,特征数值为“Data3”。假设“房子”这一特征属性集合索引为Mod=2,“点信息”这一特征属性的索引为ID=1。
假设,从该二维图像数据中还提取出了“房子的圆信息=Data4”,该特征的特征属性为“圆信息”,特征属性所属的特征属性集合为“房子”,特征数值为“Data4”。假设“房子”这一特征属性集合的索引为Mod=2,“圆信息”这一特征属性的索引为ID=3。
假设这4个特征均为需要传输给第二电子设备的目标数据中的特征。
此时,第一电子设备构造出的特征属性报文如表4所示。构造出的特征数值报文如表5所示。
Figure BDA0002589784060000141
表4
Figure BDA0002589784060000142
表5
假设,第二电子设备接收到的第一电子设备发送的如表4所示的特征属性报文和如表5所示的特征数值报文。
第二电子设备可在表5所示的特征数值报文中,获取特征数值Data1,以及Data1对应的特征属性的索引(即ID=1)、以及Data1对应的特征属性所属的特征属性集合的索引(即Mod=1)。
然后,第二电子设备可在表4所示的特征属性报文中,查找索引Mod=1对应的特征属性集合(即树),以及查找ID=1对应的特征属性(即点),然后基于特征属性集合(即树)、特征属性(即点)以及特征数值,恢复出特征(即树的点信息=Data1)。
同理,第二电子设备还可恢复出“树的线信息=Data2”这一特征,“房子的点信息=Data3”这一特征、“房子的圆信息=Data4”这一特征,通过恢复出的4个特征,可以恢复出目标数据。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一个特征数值对应的特征属性的索引、以及该特征属性所属的特征属性集合的索引可以部署在特征数值报文、特征属性报文的不同字段,也可以部署在相同的字段中,这里不进行具体地限定。
由上述描述可以看出,本申请提出了一种数据二元化传输的方法,将一段复杂的、串联的数据拆分为两个可序列化的、可复原的部分,其中第一报文(即特征数值报文)描述数据中特征的特征数值(即拆分出的第一部分),第二报文(即特征属性报文)描述第一报文的对应特征数值的特征属性(即拆分出的第二部分)。换句话来说,本申请的数据二元化传输的方法,其可以将一段不可序列化的,数据特征无限的数据信息,转化为可序列化的、有限基础单元的数据报文,实现复杂数据的序列化传输。这种二元化数据传输方法,可以应用于传输算法结果数据、数据特征复杂的物联网数据等。
具体地,一方面,由于本申请是将特征属性和特征数值通过两类报文进行发送,所以这两类报文中携带的并不是特征的全部信息,而是特征的一部分信息,报文载荷容量一定的前提下,由于本申请的报文中携带了更少的特征信息,所以本申请的报文可以携带更多的特征,报文可扩展性更强。
另一方面,在每次发送目标数据时,若已经向对端设备发送了包含有目标数据中的特征属性的特征属性报文的情况下,电子设备只需要基于目标数据中的各特征属性的特征数值通过特征数值报文发送给对端设备,而无需再向对端设备发送特征属性报文,相比于现有的每次均要将特征属性和特征数值发送给对端设备,本申请的这种发送方式可以有效地减少特征属性的重复发送。
参见图3,图3是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可应用电子设备上,可包括如下所示步骤。
步骤301:电子设备依据待传输的目标数据中至少一个特征属性对应的特征数值构造特征数值报文;所述目标数据包括至少一个特征属性以及至少一个特征属性对应的特征数值;所述特征数值报文用于携带所述至少一个特征属性对应的特征数值;
步骤302:电子设备在检测到所述目标数据中的特征属性满足特征属性发送条件时,依据所述至少一个特征属性构造与所述特征数值报文相关联的特征属性报文;所述特征属性报文携带所述至少一个特征属性。
步骤303:电子设备向对端设备发送所述特征属性报文和所述特征数值报文,以由对端设备依据所述特征数值报文携带的各特征数值、以及特征属性报文携带的与各特征数值对应的特征属性恢复所述目标数据。
步骤301至步骤303中的电子设备即为图2所示例子中的第一电子设备,步骤301至步骤303中的对端设备即为图2所示例子中的第二电子设备。步骤301至步骤303的具体实现,可参见上文步骤201至步骤204,这里不再赘述。
参见图4,图4是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可应用电子设备上,可包括如下所示步骤。
步骤401:电子设备接收对端设备发送的特征属性报文;所述特征属性报文包括:对端设备向本设备传输的目标数据中的至少一个特征属性;
步骤402:电子设备接收所述对端设备发送的特征数值报文,所述特征数值报文包括:与所述目标数据中的至少一个特征属性对应的特征数值;
步骤403:电子设备确定所述特征数值报文关联的所述特征属性报文,并依据所述特征数值报文携带的各特征数值、以及特征属性报文携带的与各特征数值对应的特征属性恢复所述目标数据;所述目标数据包括:至少一个特征属性以及至少一个特征属性对应的特征数值。
步骤401至步骤403中的电子设备即为图2所示例子中的第二电子设备,步骤401至步骤403中的对端设备即为图2所示例子中的第一电子设备。步骤401至步骤403的具体实现,可参见上文步骤201至步骤204,这里不再赘述。
下面通过具体地例子对本申请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进行详细地说明。
1)假设,第一电子设备首次向第二电子设备传输的目标数据(这里将目标数据记为目标数据1)。该目标数据1是第一电子设备从图像1中提取出的,包括特征1、特征2、特征3和特征4。
假设,特征1为“树的点信息=Data1”,则该特征1的特征属性为“点信息”,特征属性所属的特征属性集合为“树”,特征数值为“Data1”。
假设“树”这一特征属性集合的索引为Mod=1,“点信息”这一特征属性的索引为ID=1。
特征2为“树的线信息=Data2”,该特征2的特征属性为“线信息”,特征属性所属的特征属性集合为“树”,特征数值为“Data2”。假设“树”这一特征属性集合的索引为Mod=1,“线信息”这一特征属性的索引属性的索引为ID=2。
特征3为“房子的点信息=Data3”,该特征3的特征属性为“点信息”,特征属性所属的特征属性集合为“房子”,特征数值为“Data3”。假设“房子”这一特征属性集合索引为Mod=2,“点信息”这一特征属性的索引为ID=1。
特征4为“房子的圆信息=Data4”,该特征4的特征属性为“圆信息”,特征属性所属的特征属性集合为“房子”,特征数值为“Data4”。假设“房子”这一特征属性集合的索引为Mod=2,“圆信息”这一特征属性的索引为ID=3。
由于第一电子设备首次向第二电子设备传输目标数据,所以第一电子设备之前并未向第二电子设备传输过携带有上述4个特征属性的特征属性报文。所以,电子设备上述4个特征属性满足特征属性发送条件。此时,电子设备可基于上述4个特征属性和各特征属性的索引,构造特征属性报文,构造出的特征属性报文如表4所示。该特征属性报文包括:这4个特征属性以及该特征属性的索引。
此外,电子设备还可基于上述4个特征属性对应的特征数值、以及特征属性的索引构造特征数值报文,构造出的特征数值报文如表5所示。
第一电子设备可将构造出的特征属性报文和特征数值报文发送给第二电子设备。
第二电子设备在接收到这两个报文后,可以基于这两个报文恢复目标数据。
具体地,第二电子设备可从特征数值报文中获取特征数值Data1,以及Data1对应的特征属性的索引(即ID=1)、以及Data1对应的特征属性所属的特征属性集合的索引(即Mod=1)。
然后,第二电子设备可在表4所示的特征属性报文中,查找索引Mod=1对应的特征属性集合(即树),以及查找ID=1对应的特征属性(即点),然后基于特征属性集合(即树)、特征属性(即点)以及特征数值,恢复出特征(即树的点信息=Data1)。
同理,第二电子设备还可恢复出“树的线信息=Data2”这一特征,“房子的点信息=Data3”这一特征、“房子的圆信息=Data4”这一特征,通过恢复出的4个特征,可以恢复出目标数据。
2)假设,在首次发送目标数据后,第一电子设备向第二电子设备发送目标数据2。该目标数据包括特征1、特征2、特征3和特征4。该目标数据是第一电子设备从图像2中提取出的数据。
假设,特征5为“树的点信息=Data5”,该特征5的特征属性为“点信息”,特征属性所属的特征属性集合为“树”,特征数值为“Data5”。假设“树”这一特征属性集合的索引为Mod=1,“点信息”这一特征属性的索引属性的索引为ID=1。
特征6为“树的线信息=Data6”,该特征6的特征属性为“线信息”,特征属性所属的特征属性集合为“树”,特征数值为“Data6”。假设“树”这一特征属性集合的索引为Mod=1,“线信息”这一特征属性的索引属性的索引为ID=2。
特征7为“房子的点信息=Data7”,该特征7的特征属性为“点信息”,特征属性所属的特征属性集合为“房子”,特征数值为“Data7”。假设“房子”这一特征属性集合索引为Mod=2,“点信息”这一特征属性的索引为ID=1。
特征8为“房子的圆信息=Data8”,该特征8的特征属性为“圆信息”,特征属性所属的特征属性集合为“房子”,特征数值为“Data8”。假设“房子”这一特征属性集合的索引为Mod=2,“圆信息”这一特征属性的索引为ID=3。
由此可以看出,目标数据2中的各特征的特征属性与目标数据1中各特征的特征属性相同,并且第一电子设备已经向第二电子设备发送了携带有上述4个特征属性的特征属性报文。所以,第一电子设备确定目标数据2中的特征属性不满足特征属性发送条件,所以第一电子设备不构造特征属性报文。
第一电子设备只依据目标数据2中的各特征数值、以及各特征数值对应的特征属性的索引,构造特征数值报文2。特征数值报文2如表6所示。
Figure BDA0002589784060000191
表6
第一电子设备可将表6所示的特征数值报文2发送给第二电子设备。
第二电子设备在接收到特征数值报文2后,可确定与特征数值报文2关联的特征属性报文,即表4所示的特征属性报文。
然后,第二电子设备可从特征数值报文中获取特征数值Data5,以及Data5对应的特征属性的索引(即ID=1)、以及Data1对应的特征属性所属的特征属性集合的索引(即Mod=1)。
然后,第二电子设备可在表4所示的特征属性报文中,查找索引Mod=1对应的特征属性集合(即树),以及查找ID=1对应的特征属性(即点),然后基于特征属性集合(即树)、特征属性(即点)以及特征数值,恢复出特征(即树的点信息=Data5)。
同理,第二电子设备还可恢复出“树的线信息=Data6”这一特征,“房子的点信息=Data7”这一特征、“房子的圆信息=Data8”这一特征,通过恢复出的4个特征,可以恢复出目标数据。
参见图5,图5是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硬件结构图。
该电子设备包括:通信接口501、处理器502、机器可读存储介质503和总线504;其中,通信接口501、处理器502和机器可读存储介质503通过总线504完成相互间的通信。处理器502通过读取并执行机器可读存储介质503中与数据传输控制逻辑对应的机器可执行指令,可执行上文描述的数据传输方法。
本文中提到的机器可读存储介质503可以是任何电子、磁性、光学或其它物理存储装置,可以包含或存储信息,如可执行指令、数据,等等。例如,机器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易失存储器、非易失性存储器或者类似的存储介质。具体地,机器可读存储介质503可以是RAM(Radom Access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闪存、存储驱动器(如硬盘驱动器)、固态硬盘、任何类型的存储盘(如光盘、DVD等),或者类似的存储介质,或者它们的组合。
参见图6,图6是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数据传输装置的框图。该装置可应用在如图5所示的电子设备上,可包括如下所示单元。
第一构造单元601,用于依据待传输的目标数据中至少一个特征属性对应的特征数值构造特征数值报文;所述目标数据包括至少一个特征属性以及至少一个特征属性对应的特征数值;所述特征数值报文用于携带所述至少一个特征属性对应的特征数值;
第二构造单元602,用于在检测到所述目标数据中的特征属性满足特征属性发送条件时,依据所述至少一个特征属性构造与所述特征数值报文相关联的特征属性报文;所述特征属性报文携带所述至少一个特征属性;
发送单元603,向对端设备发送所述特征属性报文和所述特征数值报文,以由对端设备依据所述特征数值报文携带的各特征数值、以及特征属性报文携带的与各特征数值对应的特征属性恢复所述目标数据。
可选的,所述第二构造单元,在检测到所述目标数据中的特征属性满足特征属性发送条件时,检测最近发送的特征属性报文携带的特征属性是否与所述目标数据中的至少一个特征属性一致,如果否,则确定所述目标数据中的特征属性满足特征属性发送条件。
可选的,所述发送单元603,还用于在检测到所述目标数据中的特征属性不满足特征属性发送条件时,向对端设备发送所述特征数值报文,以由所述对端设备根据已接收的与所述特征数值报文关联的所述特征属性报文,确定所述特征数值报文携带的各特征数值对应的特征属性、依据确定出的特征数值及其对应的特征属性恢复所述目标数据。
可选的,所述特征属性报文还携带了各特征属性所属的特征属性集合的索引;
所述特征数值报文还携带了与每一特征数值对应的特征属性所属的特征属性集合的索引;所述特征数值报文还用于触发所述对端设备依据所述特征数值报文中携带的各特征数值对应的特征属性的索引、以及各特征数值对应的特征属性所属的特征属性集合的索引,在特征属性报文中,确定各特征数值对应的特征属性及其所属的特征属性集合,并基于各特征数值、以及各特征数值对应的特征属性及其所属的特征属性集合,恢复所述目标数据。
参见图7,图7是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数据传输装置的框图。该装置可应用在如图5所示的电子设备上,可包括如下所示单元。
接收单元701,用于接收对端设备发送的特征属性报文;所述特征属性报文包括:对端设备向本端设备传输的目标数据中的至少一个特征属性;以及接收所述对端设备发送的特征数值报文,所述特征数值报文包括:与所述目标数据中的至少一个特征属性对应的特征数值;
恢复单元702,用于确定所述特征数值报文关联的所述特征属性报文,并依据所述特征数值报文携带的各特征数值、以及特征属性报文携带的与各特征数值对应的特征属性恢复所述目标数据;所述目标数据包括:至少一个特征属性以及至少一个特征属性对应的特征数值。
可选的,所述特征属性报文还携带各特征属性的索引;所述特征数值报文还携带与每一特征数值对应的特征属性的索引;
所述恢复单元702,在依据所述特征数值报文携带的各特征数值、以及特征属性报文携带的与各特征数值对应的特征属性恢复所述目标数据时,用于在所述特征数值报文中获取每一特征数值对应的特征属性的索引;在所述特征属性报文中,查找与该特征属性的索引对应的特征属性;基于各特征数值及其对应的特征属性,恢复所述目标数据。
可选的,所述特征属性报文还携带了各特征属性所属的特征属性集合的索引;
所述特征数值报文还携带了与各特征数值对应的特征属性所属的特征属性集合的索引;
所述恢复单元702,在依据所述特征数值报文携带的各特征数值、以及特征属性报文携带的与各特征数值对应的特征属性恢复所述目标数据时,用于在所述特征数值报文中获取每一特征数值对应的特征属性的索引、以及该特征数值对应的特征属性所属的特征属性集合的索引;在所述特征属性报文中,查找与获取到的特征属性的索引对应的特征属性、以及与获取到的该特征属性集合的索引对应的特征属性集合;基于各特征数值、以及各特征数值对应的特征属性及其所属的特征属性集合,恢复所述目标数据。
此外,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系统,所述系统包括:
第一电子设备,用于依据待传输的目标数据中至少一个特征属性对应的特征数值构造特征数值报文;所述目标数据包括至少一个特征属性以及至少一个特征属性对应的特征数值;所述特征数值报文用于携带所述至少一个特征属性对应的特征数值;在检测到所述目标数据中的特征属性满足特征属性发送条件时,依据所述至少一个特征属性构造与所述特征数值报文相关联的特征属性报文;所述特征属性报文携带所述至少一个特征属性;向对端设备发送所述特征属性报文和所述特征数值报文;
第二电子设备,用于接收对端设备发送的特征属性报文;接收所述对端设备发送的特征数值报文;确定所述特征数值报文关联的所述特征属性报文,并依据所述特征数值报文携带的各特征数值、以及特征属性报文携带的与各特征数值对应的特征属性恢复所述目标数据。
可选的,第一电子设备在检测到所述目标数据中的特征属性满足特征属性发送条件时,还用于检测最近发送的特征属性报文携带的特征属性是否与所述目标数据中的至少一个特征属性一致,如果否,则确定所述目标数据中的特征属性满足特征属性发送条件。
可选的,第一电子设备在检测到所述目标数据中的特征属性不满足特征属性发送条件时,还用于向对端设备发送所述特征数值报文,以由所述对端设备根据已接收的与所述特征数值报文关联的所述特征属性报文,确定所述特征数值报文携带的各特征数值对应的特征属性、依据确定出的特征数值及其对应的特征属性恢复所述目标数据。
可选的,所述特征属性报文还携带各特征属性的索引;所述特征数值报文还携带与每一特征数值对应的特征属性的索引;
第二电子设备在依据所述特征数值报文携带的各特征数值、以及特征属性报文携带的与各特征数值对应的特征属性恢复所述目标数据时,用于在所述特征数值报文中获取每一特征数值对应的特征属性的索引;在所述特征属性报文中,查找与该特征属性的索引对应的特征属性;基于各特征数值及其对应的特征属性,恢复所述目标数据。
可选的,所述特征属性报文还携带了各特征属性所属的特征属性集合的索引;
所述特征数值报文还携带了与各特征数值对应的特征属性所属的特征属性集合的索引;
第二电子设备在依据所述特征数值报文携带的各特征数值、以及特征属性报文携带的与各特征数值对应的特征属性恢复所述目标数据时,用于在所述特征数值报文中获取每一特征数值对应的特征属性的索引、以及该特征数值对应的特征属性所属的特征属性集合的索引;在所述特征属性报文中,查找与获取到的特征属性的索引对应的特征属性、以及与获取到的该特征属性集合的索引对应的特征属性集合;基于各特征数值、以及各特征数值对应的特征属性及其所属的特征属性集合,恢复所述目标数据。
上述装置中各个单元的功能和作用的实现过程具体详见上述方法中对应步骤的实现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对于装置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对应于方法实施例,所以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其中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申请方案的目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情况下,即可以理解并实施。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保护的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依据待传输的目标数据中至少一个特征属性对应的特征数值构造特征数值报文;所述目标数据包括至少一个特征属性以及至少一个特征属性对应的特征数值;所述特征数值报文用于携带所述至少一个特征属性对应的特征数值;
在检测到所述目标数据中的特征属性满足特征属性发送条件时,依据所述至少一个特征属性构造与所述特征数值报文相关联的特征属性报文;所述特征属性报文携带所述至少一个特征属性;
向对端设备发送所述特征属性报文和所述特征数值报文,以由对端设备依据所述特征数值报文携带的各特征数值、以及特征属性报文携带的与各特征数值对应的特征属性恢复所述目标数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检测到所述目标数据中的特征属性满足特征属性发送条件,包括:
检测最近发送的特征属性报文携带的特征属性是否与所述目标数据中的至少一个特征属性一致,如果否,则确定所述目标数据中的特征属性满足特征属性发送条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检测到所述目标数据中的特征属性不满足特征属性发送条件时,所述方法还包括:
向对端设备发送所述特征数值报文,以由所述对端设备根据已接收的与所述特征数值报文关联的所述特征属性报文,确定所述特征数值报文携带的各特征数值对应的特征属性、依据确定出的特征数值及其对应的特征属性恢复所述目标数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特征属性报文还携带各特征属性的索引;
所述特征数值报文还携带与每一特征数值对应的特征属性的索引;所述特征数值报文还用于触发所述对端设备依据所述特征数值报文中携带的各特征数值对应的特征属性的索引,在特征属性报文中,确定各特征数值对应的特征属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特征属性报文还携带了各特征属性所属的特征属性集合的索引;
所述特征数值报文还携带了与每一特征数值对应的特征属性所属的特征属性集合的索引;所述特征数值报文还用于触发所述对端设备依据所述特征数值报文中携带的各特征数值对应的特征属性的索引、以及各特征数值对应的特征属性所属的特征属性集合的索引,在特征属性报文中,确定各特征数值对应的特征属性及其所属的特征属性集合,并基于各特征数值、以及各特征数值对应的特征属性及其所属的特征属性集合,恢复所述目标数据。
6.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对端设备发送的特征属性报文;所述特征属性报文包括:对端设备向本端设备传输的目标数据中的至少一个特征属性;
接收所述对端设备发送的特征数值报文,所述特征数值报文包括:与所述目标数据中的至少一个特征属性对应的特征数值;
确定所述特征数值报文关联的所述特征属性报文,并依据所述特征数值报文携带的各特征数值、以及特征属性报文携带的与各特征数值对应的特征属性恢复所述目标数据;所述目标数据包括:至少一个特征属性以及至少一个特征属性对应的特征数值。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特征属性报文还携带各特征属性的索引;所述特征数值报文还携带与每一特征数值对应的特征属性的索引;
所述依据所述特征数值报文携带的各特征数值、以及特征属性报文携带的与各特征数值对应的特征属性恢复所述目标数据,包括:
在所述特征数值报文中获取每一特征数值对应的特征属性的索引;
在所述特征属性报文中,查找与该特征属性的索引对应的特征属性;
基于各特征数值及其对应的特征属性,恢复所述目标数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特征属性报文还携带了各特征属性所属的特征属性集合的索引;
所述特征数值报文还携带了与各特征数值对应的特征属性所属的特征属性集合的索引;
所述依据所述特征数值报文携带的各特征数值、以及特征属性报文携带的与各特征数值对应的特征属性恢复所述目标数据,包括:
在所述特征数值报文中获取每一特征数值对应的特征属性的索引、以及该特征数值对应的特征属性所属的特征属性集合的索引;
在所述特征属性报文中,查找与获取到的特征属性的索引对应的特征属性、以及与获取到的该特征属性集合的索引对应的特征属性集合;
基于各特征数值、以及各特征数值对应的特征属性及其所属的特征属性集合,恢复所述目标数据。
9.一种数据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
第一电子设备,用于依据待传输的目标数据中至少一个特征属性对应的特征数值构造特征数值报文;所述目标数据包括至少一个特征属性以及至少一个特征属性对应的特征数值;所述特征数值报文用于携带所述至少一个特征属性对应的特征数值;在检测到所述目标数据中的特征属性满足特征属性发送条件时,依据所述至少一个特征属性构造与所述特征数值报文相关联的特征属性报文;所述特征属性报文携带所述至少一个特征属性;向对端设备发送所述特征属性报文和所述特征数值报文;
第二电子设备,用于接收对端设备发送的特征属性报文;接收所述对端设备发送的特征数值报文;确定所述特征数值报文关联的所述特征属性报文,并依据所述特征数值报文携带的各特征数值、以及特征属性报文携带的与各特征数值对应的特征属性恢复所述目标数据。
10.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可读存储介质和处理器;
其中,所述可读存储介质,用于存储机器可执行指令;
所述处理器,用于读取所述可读存储介质上的所述机器可执行指令,并执行所述指令以实现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方法的步骤,或执行所述指令以实现权利要求6-8任一所述方法的步骤。
CN202010692469.1A 2020-07-17 2020-07-17 一种数据信息的传输方法、装置、系统及设备 Active CN11193524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692469.1A CN111935243B (zh) 2020-07-17 2020-07-17 一种数据信息的传输方法、装置、系统及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692469.1A CN111935243B (zh) 2020-07-17 2020-07-17 一种数据信息的传输方法、装置、系统及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935243A CN111935243A (zh) 2020-11-13
CN111935243B true CN111935243B (zh) 2023-06-30

Family

ID=733137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692469.1A Active CN111935243B (zh) 2020-07-17 2020-07-17 一种数据信息的传输方法、装置、系统及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935243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130827A (zh) * 2016-08-30 2016-11-16 杭州迪普科技有限公司 网络设备可达性的检测方法和装置
CN109005088A (zh) * 2018-09-28 2018-12-14 北京东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并行冗余网络中重复报文的检测方法和装置
CN109039957A (zh) * 2018-08-14 2018-12-18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报文转发方法、装置及cb设备
CN109067922A (zh) * 2018-09-27 2018-12-21 北京粉笔未来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10086702A (zh) * 2019-04-04 2019-08-02 杭州迪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报文转发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机器可读存储介质
CN111371549A (zh) * 2020-03-05 2020-07-03 浙江双成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报文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463292B1 (en) * 1999-06-04 2002-10-08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redirecting data messages
CN102075432B (zh) * 2011-01-25 2012-11-28 上海聚欣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发送及接收报文的方法、装置、设备及系统
CN107748702B (zh) * 2015-06-04 2021-05-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恢复方法和装置
CN105120454B (zh) * 2015-07-17 2019-07-02 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 信息传输方法、联网接入方法及相应的终端
CN106921641B (zh) * 2015-12-28 2020-04-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传输报文的方法和装置
CN107360177B (zh) * 2017-07-31 2019-09-17 杭州迪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udp的报文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7425943A (zh) * 2017-08-31 2017-12-01 广州视源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报文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08268344B (zh) * 2017-12-26 2021-05-1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08566344B (zh) * 2018-03-19 2022-01-25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报文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10798415B (zh) * 2018-08-03 2022-02-1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业务传输的方法、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1339078A (zh) * 2018-12-19 2020-06-26 北京京东尚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实时存储方法、数据查询方法、装置、设备、介质
CN111224864A (zh) * 2020-01-14 2020-06-02 平安国际智慧城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消息传输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130827A (zh) * 2016-08-30 2016-11-16 杭州迪普科技有限公司 网络设备可达性的检测方法和装置
CN109039957A (zh) * 2018-08-14 2018-12-18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报文转发方法、装置及cb设备
CN109067922A (zh) * 2018-09-27 2018-12-21 北京粉笔未来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9005088A (zh) * 2018-09-28 2018-12-14 北京东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并行冗余网络中重复报文的检测方法和装置
CN110086702A (zh) * 2019-04-04 2019-08-02 杭州迪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报文转发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机器可读存储介质
CN111371549A (zh) * 2020-03-05 2020-07-03 浙江双成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报文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IP报文分片技术及其在故障分析中的应用";武忠;《计算机与网络》;20150603;全文 *
Jan Seedorf."Decentralised binding of self-certifying names to real-world identities for assessment of third-party message in fragment mobile networks".《2014 IEEE conference on computer comunications workshops》.2014,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935243A (zh) 2020-11-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456554B2 (ja) データ圧縮方法及び圧縮データ送信方法
CN108536753B (zh) 重复信息的确定方法及相关装置
WO2015188750A1 (en)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for implementing location based services
US9246859B2 (en) Peer-to-peer collaboration of publishers in a publish-subscription environment
CN106202416A (zh) 列表数据写方法和装置、列表数据读取方法和装置
CN105550222A (zh) 一种基于分布式存储的图像服务系统及方法
CN111083179B (zh) 物联网云平台、基于物联网云平台的设备交互方法及装置
US9565266B2 (en) Broker facilitated peer-to-peer publisher collaboration in a publish-subscription environment
CN104426838A (zh) 一种互联网缓存调度方法及系统
CN107305570B (zh) 一种数据检索方法及系统
CN115374185A (zh) 应用于数据管理仓库的容灾方法及系统
CN108460073A (zh) 群组推荐方法、存储介质和服务器
CN115905309A (zh) 相似实体搜索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05005567A (zh) 兴趣点查询方法和系统
CN111935243B (zh) 一种数据信息的传输方法、装置、系统及设备
CN101192223A (zh) 黄页搜索方法和黄页搜索系统
CN105939364A (zh) 一种智能的消息推送方法和系统
CN106202456B (zh) 发送图片的方法及装置
CN109739854A (zh) 一种数据存储方法及装置
CN106533728A (zh) 服务器信息收集方法和装置
CN106557503A (zh) 一种图像检索的方法和系统
US9135625B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of detecting keyword-stuffed business titles
CN115297447B (zh) 一种长短信合并方法、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3944972A (zh) 一种上传、下载数据的方法及网关
CN106407470A (zh) 指纹共享方法、终端和服务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310051 room 304, B / F, building 2, 399 Danfeng Road, Binjiang District, Hang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Hangzhou Hikvision Robot Co.,Ltd.

Address before: 310051 room 304, B / F, building 2, 399 Danfeng Road, Binjiang District, Hang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Applicant before: HANGZHOU HIKROBOT TECHNOLOGY Co.,Ltd.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