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935068A - 一种大数据平台及其服务端、安全认证系统与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大数据平台及其服务端、安全认证系统与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935068A
CN111935068A CN202010535847.5A CN202010535847A CN111935068A CN 111935068 A CN111935068 A CN 111935068A CN 202010535847 A CN202010535847 A CN 202010535847A CN 111935068 A CN111935068 A CN 11193506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ser
security
big data
data platform
ident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535847.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郑忠斌
郑重
王潇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ustrial Internet Innovation Center Shangha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ndustrial Internet Innovation Center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ustrial Internet Innovation Center Shanghai Co ltd filed Critical Industrial Internet Innovation Center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535847.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935068A/zh
Publication of CN11193506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935068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3/0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 H04L63/08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authentication of entiti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00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1/30Authentication, i.e. establishing the identity or authorisation of security princip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3/0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 H04L63/02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separating internal from external traffic, e.g. firewalls
    • H04L63/0209Architectural arrangements, e.g. perimeter networks or demilitarized zon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3/0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 H04L63/08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authentication of entities
    • H04L63/083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authentication of entities using password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3/0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 H04L63/08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authentication of entities
    • H04L63/0861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authentication of entities using biometrical features, e.g. fingerprint, retina-sca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3/0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 H04L63/1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controlling access to devices or network resour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Alarm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大数据平台的安全认证系统,包括:机房物理隔离系统,用于对终端所在的机房的安防措施以及机房的出入安全管理进行动态防护;终端安防管理系统,用于对登录计算机终端的用户身份及权限进行认证,并对终端的网关接入安全及信息内外网边界安全进行防护;大数据安防管理系统,用于对大数据平台上的每一个数据或文件进行安全防护,并动态监控用户的操作;操作流程记录系统,用于记录用户在大数据平台的全部操作信息及过程。本发明采用多重安全防护措施提高大数据平台的安全性,并实现互联网系统的动态安全防护。

Description

一种大数据平台及其服务端、安全认证系统与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大数据平台安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大数据平台及其服务端、安全认证系统与方法。
背景技术
传统的安全体系架构包括鉴别服务、访问控制、数据完整性、数据保密性和不可抵赖性,以及为实现这五类安全服务所应具备的八种安全机制,包括加密、数字签名、访问控制、数据完整性、鉴别交换、业务流填充、路由控制和公证。这种是专注于网络通信系统,其应用范围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其对网络的静态安全防护与实际网络的安全防护的动态性并不匹配,所以对于持续变化的内外部安全威胁缺乏足够的监测与应对能力。
当企业用户把工业数据上传至公有云端,在利用云存储、云计算的能力的同时,也就基本上丧失了对数据的控制权和所有权。一些云服务供应商、移动互联网运营商,可以在用户不知情或者未经用户同意的情况下添加、修改、分析、搜索、转移拷贝获取用户数据,变成他们的所谓大数据资源,从而随意浏览查阅用户敏感数据,非法窃取用户数据的事件也时有发生。
同时,对于大数据平台这种分布式系统,仅对用户、客户端和应用进程进行身份认证,其安全等级对于要求高保密性的工业应用而言是不够的。并且,仅利用IP地址建立VPN来保障通信安全的方式对于分布式系统而言同样是不够的。。
由上可见,专注于技术层面的安全架构设计并未考虑安全管理、协议政策在整个安全防护体系的价值和作用。面对当今复杂大数据平台和网络应用环境,单纯的技术无法解决有的安全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大数据平台及其服务端、安全认证系统与方法,用以解决现有大数据平台体系的安全认证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大数据平台的安全认证系统,包括:终端安防管理系统以及大数据安防管理系统,
所述的终端安防管理系统用于对登录终端的用户身份及权限进行认证,并对终端的网关接入安全及信息内外网边界安全进行防护;
所述的大数据安防管理系统,用于对大数据平台上的每一个数据或文件进行安全防护,并动态监控用户的操作。
优选地,所述的终端安防管理系统,包括:
终端系统登录认证模块,其用于验证登录终端的用户身份;
身份与权限匹配模块,其用于为不同身份的用户绑定大数据平台的操作权限;
网关接入安全模块,其用于为终端的互联网系统接入安全及信息内外网边界安全进行防护进行安全防护。
优选地,所述的大数据安防管理系统,包括:
数据保护模块,其用于对大数据平台上的每一个数据库或文件的权限进行管理防护;
动态密钥保护模块,其通过动态密钥动态监控用户在大数据平台上的操作,以确保操作者与用户身份一致。
优选地,所述的大数据平台的安全认证系统还包括机房物理隔离系统,其用于对终端所在的机房的安防措施以及机房的出入安全管理进行动态防护。
优选地,所述的大数据平台的安全认证系统还包括操作流程记录系统,其用于记录用户在大数据平台的全部操作信息及过程。
优选地,所述的网关接入安全模块包括网关设备,所述的网关设备与终端的互联网系统连接,用于对终端上行到外网的数据加密,并对外网下行到终端的数据解密。
优选地,所述的加密数据添加有数据分类标识和时间戳。
优选地,所述的机房物理隔离系统包括:机房门禁,其通过识别用户的身份认证信息控制用户的进出;身份标签识别模块,其用于实时监测用户的位置;摄像模块,其用于拍摄并记录每一个进入机房的人员的图像信息;所述的身份认证信息包括用户的生物身份及实体门卡的电子身份。
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大数据平台,包含上述的大数据平台的安全认证系统。
本发明又提出了一种应用上述大数据平台的安全认证系统来进行大数据平台的安全认证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机房物理隔离系统对机房的安防措施,以及机房出入安全管理进行动态防护;
网关接入安全模块对终端的互联网系统接入安全以及信息内外网边界安全进行防护;
终端系统登录认证模块验证登录终端的用户身份;
用户身份确认成功后,身份与权限匹配模块限定用户对大数据平台的操作权限;
数据保护模块对大数据平台上的每一个数据库或文件的权限进行管理防护;
动态密钥保护模块动态监控用户在大数据平台上的操作,以确保操作者与用户身份一致;
操作流程记录系统全程记录用户操作大数据平台的全部操作信息及过程。
优选地,所述的机房物理隔离系统的机房门禁分别通过用户的生物特征以及用户随身携带的含有电子标签的实体门卡来识别用户的生物身份,并根据用户的身份认证信息控制用户进出机房,机房物理隔离系统的摄像模块拍摄并记录每一个进入机房的人员的图像信息,实现机房出入安全管理的动态防护;机房物理隔离系统的身份标签识别模块通过识别用户的实体门卡实时监测用户的位置,确保用户一直在机房内,一旦身份标签识别模块检测不到用户的电子身份标签,机房物理隔离系统则锁定该用户的计算机终端的显示屏幕,实现机房的安防措施防护。
优选地,所述的动态密钥保护模块定期对终端锁屏,并向该终端的用户发送动态密钥,用户通过动态密钥解锁屏幕,从而确保操作者与用户身份一致。
优选地,所述的终端系统登录认证模块通过用户名、密码、接入终端设备的物理密钥以及机房物理隔离系统所采集的用户进入机房的身份认证信息,验证终端的用户身份。
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大数据平台的服务端,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的存储器用于储存大数据平台的安全认证方法的程序指令,所述的处理器用于调用所述的存储器中的程序指令,从而执行大数据平台的安全认证方法。
本发明具有以下优势:
本发明采用多重安全防护措施提高大数据平台的安全性,并实现互联网系统的动态安全防护,并采用分时多重验证机制,确保进入机房者与登录大数据平台的用户身份的持续一致性。本发明通过限制与验证用户的身份信息与大数据平台的操作权限是否匹配,防止用户越权操作,确保了系统的安全性。同时,本发明全程记录用户的操作信息,便于事后的回溯检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大数据平台的安全认证系统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大数据平台的安全认证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大数据平台及其服务端、安全认证系统与方法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根据下面说明和权利要求书,本发明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率,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
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大数据平台的安全认证系统,包括:机房物理隔离系统1、终端安防管理系统2、大数据安防管理系统3以及操作流程记录系统4。
所述的机房物理隔离系统1用于对终端所在的机房的安防措施以及机房的出入安全管理进行动态防护。
所述的终端安防管理系统2用于对登录计算机终端的用户身份及权限进行认证,并对终端的网关接入安全及信息内外网边界安全进行防护。
所述的大数据安防管理系统3用于对大数据平台上的每一个数据或文件进行安全防护,并动态监控用户的操作。
所述的操作流程记录系统4与机房物理隔离系统1、终端安防管理系统2 以及大数据安防管理系统3连接,用于记录用户在大数据平台的全部操作信息及过程。
所述的机房物理隔离系统1包括:机房门禁,其通过识别用户的身份认证信息控制用户的进出;身份标签识别模块,其用于实时监测用户的位置;摄像模块,其用于拍摄并记录每一个进入机房的人员的图像信息;所述的身份认证信息包括用户的生物身份及实体门卡的电子身份。
具体地,机房门禁通过指纹识别、人脸识别、虹膜识别等用户的生物特征来识别用户的生物身份,同时,通过RFID识别、匹配用户随身携带的含有电子标签的物理介质的实体门卡,以确保用户生物身份与物理门卡的电子身份统一验证确认用户身份,机房门禁根据用户身份的认证信息控制用户进出机房。身份标签识别模块通过识别用户随身携带的电子身份标签,实时监测用户的位置,确保用户一直在机房内,一旦身份标签识别模块检测不到用户的电子身份标签,机房物理隔离系统则锁定该用户的计算机终端的显示屏幕。摄像模块设置在机房入口,用于拍摄并记录每一个进入机房的人员的图像信息。以上机房门禁、身份标签识别模块以及摄像模块所采集的信息均打上日期时间戳,并存储到操作流程记录系统中。
所述的终端安防管理系统2,包括:终端系统登录认证模块、身份与权限匹配模块以及网关接入安全模块。
所述的终端系统登录认证模块,其用于验证登录计算机终端的用户身份。
具体地,所述的终端系统登录认证模块通过用户名、密码、接入计算机终端设备的物理密钥验证计算机终端的用户身份。同时,终端系统登录认证模块结合机房门禁所采集的该用户进入机房的身份认证信息,验证计算机终端的用户身份,确保用户身份真实可靠。
所述的身份与权限匹配模块,其用于为不同身份的用户绑定大数据平台的操作权限。
具体地,身份与权限匹配模块事先对不同身份的用户绑定大数据平台的数据库、文件访问权限以及其他操作权限,当用户登录大数据平台后,用户对大数据平台的每一项操作,身份与权限匹配模块都会先检测该用户的操作权限,只有该用户拥有相应的权限时,才能进行相应的操作,从而防止用户越权实施操作,确保了系统的安全。
所述的网关接入安全模块,其用于为终端的互联网系统接入安全及信息内外网边界安全进行防护进行安全防护。
具体地,网关接入安全模块用于对终端的互联网系统接入安全、以及信息内外网边界安全进行的防护。机房内的所有计算机设备都通过唯一的网关设备与外网连接。该网关设备对计算机终端上行到到外网的数据加密,对下行数据进行解密,同时加密后数据添加数据分类标识和时间戳,实现多重访问认证安全控制,协议转换,多向互联互通透明传输。
该网关设备主要是由包含高速互联总线阵列的多核处理器为核心的嵌入式系统构成的,多核处理器含一个或多个MPU(微处理器)单元、DSP(信数字信号处理)单元、ARM(RISC微处理器)、GPU(图形处理器)单元、内存、共享内存、闪存、实时时钟、加密解密安全单元、调试接口、串行接口、多种现场总线接口、多种工业以太网接口、多路视频输入、多路音频输入、内置以太网交换机和交换机以太网接口等内部资源组成。外部扩展SSD 固态硬盘、WiFi无线单元、蓝牙单元和智能工业安全云网关设备的人机界面等组成。
所述的大数据安防管理系统3,包括:数据保护模块以及动态密钥保护模块。
所述的数据保护模块,其用于对大数据平台上的每一个数据库或文件的权限进行管理防护。
具体地,数据保护模块对大数据平台上的每一个数据库或文件的权限进行管理防护,对于某些数据库或者文件,采用特别的非对称加密措施,即使用户拥有该数据库或者文件的操作权限,仍然要输入密钥才能对该数据库或者文件的操作权限。这样,即使非法用户获取了文件和数据库操作权限,也无法阅读或者解读数据、文件信息。
动态密钥保护模块,其通过动态密钥动态监控用户在大数据平台上的操作,以确保操作者与用户身份一致。
具体地,动态密钥保护模块动态监控用户在大数据平台上的操作,以确保操作者与用户身份一致。对于有用户登录的计算机终端,动态密钥保护模块定期对该计算机终端锁屏,并向该终端的用户发送手机动态验证码,用户通过手机动态验证码解锁屏幕,从而确保操作者与用户身份一致。
所述的操作流程记录系统4与机房物理隔离系统1、终端安防管理系统2 以及大数据安防管理系统3连接,用于记录用户在大数据平台的全部操作信息及过程。
具体地,操作流程记录系统记录用户通过机房门禁进入机房直至离开机房的全部流程操作信息,包含身份验证信息等,以供安全认证系统回溯进出机房的人员状况,实现大数据平台操作过程中的监督和事后的回溯检查。操作流程记录系统4采用区块链的方式存储用户的操作信息,使得操作流程记录系统4所记录的操作信息是可追溯并不可更改的。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大数据平台,包括大数据平台的安全认证系统。
如图2所示,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大数据平台的安全认证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机房物理隔离系统对机房的安防措施,以及机房出入安全管理进行动态防护;
网关接入安全模块对终端的互联网系统接入安全以及信息内外网边界安全进行防护;
终端系统登录认证模块验证登录计算机终端的用户身份;
用户身份确认成功后,身份与权限匹配模块限定用户对大数据平台的操作权限;
数据保护模块对大数据平台上的每一个数据库或文件的权限进行管理防护;
动态密钥保护模块动态监控用户在大数据平台上的操作,以确保操作者与用户身份一致;
操作流程记录系统记录用户操作大数据平台的全部操作信息及过程。
所述的机房物理隔离系统的机房门禁分别通过用户的生物特征以及用户随身携带的含有电子标签的实体门卡来识别用户的生物身份,并根据用户的身份认证信息控制用户进出机房,机房物理隔离系统的摄像模块拍摄并记录每一个进入机房的人员的图像信息,实现机房出入安全管理的动态防护;机房物理隔离系统的身份标签识别模块通过识别用户的实体门卡实时监测用户的位置,确保用户一直在机房内,一旦身份标签识别模块检测不到用户的电子身份标签,机房物理隔离系统则锁定该用户的计算机终端的显示屏幕,实现机房的安防措施防护。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大数据平台的服务端,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的存储器用于储存大数据平台的安全认证方法的程序指令,所述的处理器用于调用所述的存储器中的程序指令,从而执行大数据平台的安全认证方法。
本发明采用多重安全防护措施提高大数据平台的安全性,并实现互联网系统的动态安全防护,并采用分时多重验证机制,确保进入机房者与登录大数据平台的用户身份的持续一致性。本发明通过限制与验证用户的身份信息与大数据平台的操作权限是否匹配,防止用户越权操作,确保了系统的安全性。同时,本发明全程记录用户的操作信息,便于事后的回溯检查。
尽管本发明的内容已经通过上述优选实施例作了详细介绍,但应当认识到上述的描述不应被认为是对本发明的限制。在本领域技术人员阅读了上述内容后,对于本发明的多种修改和替代都将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定。

Claims (12)

1.一种大数据平台的安全认证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终端安防管理系统,其用于验证终端的用户身份及权限,并对终端的网关接入安全及信息内外网边界安全进行防护;
大数据安防管理系统,其用于对大数据平台上的每一个数据或文件进行安全防护,并动态监控用户的操作。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数据平台的安全认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大数据平台的安全认证系统还包括机房物理隔离系统和/或操作流程记录系统,
所述的机房物理隔离系统用于对终端所在的机房的安防措施以及机房的出入安全管理进行动态防护;
所述的操作流程记录系统,其用于记录用户在大数据平台的全部操作信息及过程。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数据平台的安全认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终端安防管理系统包括终端系统登录认证模块、身份与权限匹配模块和/或网关接入安全模块,
所述的终端系统登录认证模块,其用于验证终端的用户身份;
所述的身份与权限匹配模块,其用于为不同身份的用户绑定大数据平台的操作权限;
所述的网关接入安全模块,其用于为终端的互联网系统接入安全及信息内外网边界安全进行防护。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数据平台的安全认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大数据安防管理系统包括数据保护模块和/或动态密钥保护模块,
所述的数据保护模块,其用于对大数据平台上的每一个数据库或文件的权限进行管理防护;
所述的动态密钥保护模块,其通过动态密钥动态监控用户在大数据平台上的操作,以确保操作者与用户身份一致。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大数据平台的安全认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机房物理隔离系统包括:
机房门禁,其通过识别用户的身份认证信息控制用户的进出;
身份标签识别模块,其用于实时监测用户的位置;
摄像模块,其用于拍摄并记录每一个进入机房的人员的图像信息;
所述的身份认证信息包括用户的生物身份及实体门卡的电子身份。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大数据平台的安全认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网关接入安全模块包括网关设备,所述的网关设备与终端的互联网系统连接,用于对终端上行到外网的数据加密,并对外网下行到终端的数据解密。
7.一种大数据平台,其特征在于,包含如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大数据平台的安全认证系统。
8.一种利用上述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大数据平台的安全认证系统来实现大数据平台的安全认证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机房物理隔离系统对机房的安防措施,以及机房出入安全管理进行动态防护;
网关接入安全模块对终端的互联网系统接入安全以及信息内外网边界安全进行防护;
终端系统登录认证模块验证登录终端的用户身份;
用户身份确认成功后,身份与权限匹配模块限定用户对大数据平台的操作权限;
数据保护模块对大数据平台上的每一个数据库或文件的权限进行管理防护;
动态密钥保护模块动态监控用户在大数据平台上的操作,以确保操作者与用户身份一致;
操作流程记录系统记录用户操作大数据平台的全部操作信息及过程。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大数据平台的安全认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机房物理隔离系统的机房门禁分别通过用户的生物特征以及用户随身携带的含有电子标签的实体门卡来识别用户的生物身份,并根据用户的身份认证信息控制用户进出机房,机房物理隔离系统的摄像模块拍摄并记录每一个进入机房的人员的图像信息,实现机房出入安全管理的动态防护;机房物理隔离系统的身份标签识别模块通过识别用户的实体门卡实时监测用户的位置,确保用户一直在机房内,一旦身份标签识别模块检测不到用户的电子身份标签,机房物理隔离系统则锁定该用户的计算机终端的显示屏幕,实现机房的安防措施防护。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大数据平台的安全认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终端系统登录认证模块通过用户名、密码、接入终端设备的物理密钥以及机房物理隔离系统所采集的用户进入机房的身份认证信息,验证终端的用户身份。
11.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大数据平台的安全认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动态密钥保护模块定期对终端锁屏,并向该终端的用户发送动态密钥,用户通过动态密钥解锁屏幕,从而确保操作者与用户身份一致。
12.一种大数据平台的服务端,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的存储器用于储存如权利要求8-11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大数据平台的安全认证方法的程序指令,所述的处理器用于调用所述的存储器中的程序指令,从而执行大数据平台的安全认证方法。
CN202010535847.5A 2020-06-12 2020-06-12 一种大数据平台及其服务端、安全认证系统与方法 Withdrawn CN11193506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535847.5A CN111935068A (zh) 2020-06-12 2020-06-12 一种大数据平台及其服务端、安全认证系统与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535847.5A CN111935068A (zh) 2020-06-12 2020-06-12 一种大数据平台及其服务端、安全认证系统与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935068A true CN111935068A (zh) 2020-11-13

Family

ID=733175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535847.5A Withdrawn CN111935068A (zh) 2020-06-12 2020-06-12 一种大数据平台及其服务端、安全认证系统与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935068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722695A (zh) * 2021-11-02 2021-11-30 佳瑛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云端服务器的财务数据安全共享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5001906A (zh) * 2022-06-02 2022-09-02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安全网关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722695A (zh) * 2021-11-02 2021-11-30 佳瑛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云端服务器的财务数据安全共享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5001906A (zh) * 2022-06-02 2022-09-02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安全网关
CN115001906B (zh) * 2022-06-02 2024-03-29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安全网关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275653B2 (ja) データ保護方法及びシステム
CN202795383U (zh) 一种保护数据的设备和系统
CN111434084A (zh) 来自实体的访问信息的许可
CN107888609A (zh) 一种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系统
US9053343B1 (en) Token-based debugging of access control policies
US9350761B1 (en) System for the distribution and deployment of applications, with provisions for security and policy conformance
CN111935068A (zh) 一种大数据平台及其服务端、安全认证系统与方法
CN103020542B (zh) 存储用于全球数据中心的秘密信息的技术
CN102667792A (zh) 用于访问安全的文件服务器的文件的方法和装置
CN111970232A (zh) 一种电力营业厅智能服务机器人的安全接入系统
Myneni et al. SCVS: On AI and edge clouds enabled privacy-preserved smart-city video surveillance services
Feng et al. Autonomous Vehicles' Forensics in Smart Cities
US9473508B2 (en) Method for the protected deposit of event protocol data of a computer system,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and computer system
CN110263008A (zh) 终端离线日志管理系统、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5022044A (zh) 一种基于多云架构的存储方法和系统
CN110489947B (zh) 一种安全办公管控系统
Sokolova et al. Security of the telemedicine system 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
RU2571372C1 (ru) Система защиты информации от несанкционированного доступа к информации, содержащей сведения, составляющие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ую тайну
Falk et al. Enhancing integrity protection for industrial cyber physical systems
CN113839922B (zh) 一种视频监控系统信息安全防护系统和方法
CN113608933B (zh) 一种面向公有云租户业务敏感数据的分布式备份同步系统
CN103942502A (zh) 摆渡式安全数据交换方法与装置
Pham BREPubSub: A Secure Publish-Subscribe Model using Blockchain and Re-encryption for IoT Data Sharing Management
CN115189935B (zh) 一种智能移动设备集中调查取证系统及基于其的调查取证方法
Amokrane Internet of things: security issues, challenges and direction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1113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