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934834A - 资源集合配置、检测方法、服务节点、终端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资源集合配置、检测方法、服务节点、终端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934834A
CN111934834A CN202010785229.6A CN202010785229A CN111934834A CN 111934834 A CN111934834 A CN 111934834A CN 202010785229 A CN202010785229 A CN 202010785229A CN 111934834 A CN111934834 A CN 11193483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sb
control
resource set
control resource
control resourc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785229.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锟
戴博
方惠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T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ZT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TE Corp filed Critical ZTE Corp
Priority to CN202010785229.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934834A/zh
Publication of CN11193483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934834A/zh
Priority to EP21853324.8A priority patent/EP4195564A1/en
Priority to PCT/CN2021/104945 priority patent/WO2022028192A1/zh
Priority to US18/019,896 priority patent/US20230292336A1/en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 H04W72/232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the control data signalling from the physical layer, e.g. DCI signall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6/00Synchronisation arrangements
    • H04W56/001Synchronization between nodes
    • H04W56/0015Synchronization between nodes one node acting as a reference for the oth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12Wireless traffic scheduling
    • H04W72/1263Mapping of traffic onto schedule, e.g. scheduled allocation or multiplexing of flows
    • H04W72/1273Mapping of traffic onto schedule, e.g. scheduled allocation or multiplexing of flows of downlink data flow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8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repeating transmission, e.g. Verdan system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资源集合配置、检测方法、服务节点、终端及存储介质。该方法在一个周期或一个时间段内,配置目标类型终端对应的至少一个控制资源集合;在所述控制资源集合中发送物理下行控制信道。

Description

资源集合配置、检测方法、服务节点、终端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无线通信网络,例如涉及一种资源集合配置、检测方法、服务节点、终端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新空口(New Radio,NR)系统具有较高的配置灵活性和更大的带宽范围,对终端(UserEquipment,UE)的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在NR系统所支持的各种场景中,并非所有场景都要求如此高的UE能力。例如,对于智能可穿戴设备(Wearable)、视频监控(Video Surveillance)、工业无线传感器(Industrial Wireless Sensors)等场景,可以简化UE的能力,例如使UE具备较小的带宽能力、较少的天线数量等,从而降低UE的生产成本和复杂度,也降低UE工作过程中的能耗。由于控制资源集合(Control-Resource Set,CORESET)的配置模式是固定的,而这类简化能力的终端(Reduced Capability UserEquipment,RedCap UE)的接收性能弱于NR系统中的非简化能力的UE,基于与非简化能力的UE同样的配置,无法保证RedCap UE通过解码控制资源集合正确地检测出下行信道的控制信息,进而影响初始接入过程。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资源集合配置、检测方法、服务节点、终端及存储介质,以提高控制资源集合配置的灵活性和可靠性。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资源集合配置方法,包括:
在一个周期或一个时间段内,配置目标类型终端对应的控制资源集合;
在所述控制资源集合中发送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Channel,PDCCH)。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检测方法,包括:
在一个周期或一个时间段内,获知目标类型终端对应的至少一个控制资源集合;
在所述控制资源集合中检测PDCCH。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服务节点,包括: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
存储装置,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
当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上述的资源集合配置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终端,包括: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
存储装置,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
当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上述的检测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的资源集合配置方法或检测方法。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资源集合配置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一实施例提供的在配置第二SSB的情况下确定目标类型终端对应的控制资源集合的示意图;
图3为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在配置第二SSB的情况下确定目标类型终端对应的控制资源集合的示意图;
图4为一实施例提供的配置第二控制资源集合的示意图;
图5为一实施例提供的配置第二控制资源集合的符号的示意图;
图6为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检测方法的流程图;
图7为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资源集合配置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服务节点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图10为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非对本申请的限定。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任意组合。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申请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在NR系统的初始接入过程中,终端首先接收同步信号/物理广播信道块(Synchronization Signal Block/Physical Broadcast Channel,SSB或SS/PBCH Block),SSB中包括主同步信号(Primary Synchronization Signal,PSS)、辅同步信号(SecondarySynchronization Signal,SSS)以及物理广播信道(Physical Broadcast Channel,PBCH),其中,在PBCH内承载的主信息块(Master Information Block,MIB)中包含控制资源集合0(Control Resource Set zero,CORESET0)的配置信息。CORESET0中包括至少一个PDCCH发送的资源,PDCCH用来承载系统信息块1(System Information Block 1,SIB1)的调度信息。终端接收SSB后,通过解码MIB进而获取CORESET0的配置信息,然后通过解码CORESET0中的PDCCH进而获知SIB1的调度信息,最后可以解码相应的SIB1信息,确定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PDSCH)。针对RedCap UE,由于其接收性能上会弱于NR UE,在RedCap UE解码CORESET0中的PDCCH过程中,可能PDCCH无法正确检测出来,进而导致RedCap UE无法完成初始接入过程。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适用于对控制资源集合中的PDCCH进行检测的场景。
协议中规定控制资源集合和SSB有三种复用图样(Pattern),其中,对于图样1(Pattern1),CORESET0的周期默认20ms,不会因为SSB的周期改变而改变。不同SSB对应的CORESET0资源在频域上可以采用频分复用(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FDM)的方式,每个SSB对应的CORESET0在频域上占用哪些物理资源块(Physical Resource Block,PRB)可以由服务节点配置。在一些场景中,每个SSB对应的CORESET0占用2个时隙(Slot),并且不和其他SSB对应的CORESET0共用相同的时隙。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一种资源集合配置方法,针对目标类型终端配置对应的控制资源集合,提高控制资源集合配置的灵活性和可靠性,使目标类型终端能够有效检测对应的控制资源集合并准确得到下行信道的控制信息,进而完成初始接入过程。
图1为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资源集合配置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可应用于服务节点。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包括步骤110和步骤120。
在步骤110中,在一个周期或一个时间段内,配置目标类型终端对应的至少一个控制资源集合。
在步骤120中,在所述控制资源集合中发送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
本实施例中,目标类型终端指RedCap UE,目标类型终端的能力被简化,其接收性能弱于NR系统中的非目标类型终端(可以理解为NR UE,或Legacy UE),基于与非目标类型终端同样的配置无法保证目标类型终端能够正确获知控制资源集合(CORESET)并获取下行信道的控制信息。本实施例中,服务节点考虑目标类型终端的能力,针对目标类型终端配置了对应的控制资源集合,并通过配置的控制资源集合发送PDCCH,目标类型终端可以通过检测对应的控制资源集合并解码得到准确的PDCCH,其中,目标类型终端对应的控制资源集合可以是独立为目标类型终端配置的,也可以是和非目标类型终端共享的。
在一实施例中,控制资源集合包括以下至少之一:所述周期或时间段内至少一个第一SSB所对应的第一控制资源集合;至少一个第二控制资源集合。
本实施例中,目标类型终端控制资源集合可以包括周期或时间段内至少一个第一SSB对应的第一控制资源集合,其中,第一SSB是指NR系统中非目标类型终端对应的SSB,一方面,第一SSB可用于为非目标类型终端指示对应的第一控制资源集合,第一控制资源集合中包含非目标类型终端对应的PDCCH,另一方面,周期或时间段内至少一个第一SSB所指示的第一控制资源集合也可供目标类型终端使用,即,可以被目标类型终端确定为其对应的控制资源集合。
在一个周期或者一个时间段内,第一SSB的数量至少为1,例如,第一SSB的数量为4,则第一SSB的索引i分别为0或1或2或3,全部第一SSB或者部分第一SSB(例如索引为0和索引为1的第一SSB)对应的第一控制资源集合可以被配置为目标类型终端对应的控制资源集合,目标类型终端通过检测这类对应的控制资源集合即可准确检测PDCCH。
本实施例中,目标类型终端对应的控制资源集合也可以包括至少一个第二控制资源集合,第二控制资源集合是指针对目标类型终端独立配置的控制资源集合,非目标类型终端无法识别第二控制资源集合。第二控制资源集合为在所述周期或时间段内,除第一SSB和第一控制资源集合以外的资源。
在一实施例中,还包括:
步骤101:在所述周期或时间段内,配置目标类型终端对应的第二SSB,第二SSB与第二控制资源集合具有关联关系。
本实施例中,为目标类型终端独立配置第二SSB(Additional SSB),第二SSB用于为目标类型终端指示对应的第二控制资源集合,非目标类型终端无法识别第二SSB。
在为目标类型终端独立配置第二SSB的情况下,目标类型终端对应的控制资源集合,可以根据所述周期或时间段内至少一个第一SSB对应的第一控制资源集合确定,或者根据第二SSB对应的第二控制资源集合确定,或者根据所述周期或时间段内至少一个第一SSB对应的第一控制资源集合以及独立配置的第二SSB对应的第二控制资源集合联合确定,根据目标类型终端对应的控制资源集合可进一步传输PDCCH。
图2为一实施例提供的在配置第二SSB的情况下确定目标类型终端对应的控制资源集合的示意图。第一SSB的实际发送周期可以是5ms、10ms、20ms、40ms、80ms或160ms,但在初始接入过程中终端并不确定第一SSB的发送周期。针对图样1,如图2所示,第一SSB默认的周期为20ms,第一SSB包括SSB0~SSB3,根据SSB0可以确定第一控制资源集合(与SSB0采用相同的横线标示),根据第一控制资源集合可以确定第一PDSCH(如黑色填充区域所示)。第二SSB包括SSB a~SSB d,第二SSB的周期可以配置得相对较小,例如为10ms,从而在20ms内存在2个目标类型终端使用的第二SSB,且其中一个的第二SSB资源和第一SSB相同,另一个第二SSB则是专门为目标类型终端配置的。对于非目标类型终端,通过检测第一SSB(SSB0)或者第二控制资源集合,都可以准确确定第一控制资源集合的位置,进而通过解码第一控制资源集合获知非目标类型终端对应的剩余最小系统信息(RemainingMinimum SystemInformation,RMSI),也就是SIB1的资源。而对于目标类型终端,可通过检测第一SSB或第二SSB获知目标类型终端对应的控制资源集合的位置,并通过解码得到第二PDSCH(如椭圆内的加粗区域所示);也可以根据合并检测到的第一控制资源集合和第二控制资源集合(如四个黑色加粗箭头所示)实现。
在一实施例中,第二SSB的周期小于第一SSB的周期,以保证在每个第一SSB的周期内,目标类型终端一定可以检测到至少一个第二SSB,从而根据第二SSB确定第二控制资源集合,进而准确检测PDCCH。
在一实施例中,第二SSB的数量小于或等于第一SSB的数量。
本实施例中,第二SSB的数量可以等于第一SSB的数量,即针对全部SSB,都为目标类型终端配置了相应的第二SSB;第二SSB的数量也可以小于第一SSB的数量,例如在时域资源不充足的情况下,可以针对部分SSB为目标类型终端配置相应的第二SSB。
在一实施例中,在第二SSB的数量小于第一SSB的数量的情况下,所述第二SSB的索引为0至N2-1,其中N2为第二SSB的数量。
例如,第一SSB的数量为N1,第二SSB的数量为N2,N2<N1,这种情况下,第二SSB的索引采用0至N2-1。
在一实施例中,第二控制资源集合的时域位置为在第一控制资源集合的时域位置的基础上增加设定偏移值。
本实施例针对图样1,即第一控制资源集合的周期默认为20ms的场景,第二控制资源集合的时域位置为第一控制资源集合的时域位置增加设定偏移值,设定偏移值为5ms或者10ms。需要说明的是,如果设定偏移值较小,导致上一个周期内的第一SSB对应的第一控制资源集合与当前周期内第一SSB对应的第一控制资源集合冲突,则目标类型终端需要从中选择一个第一控制资源集合,作为确定对应的控制资源集合的依据,否则,会导致目标类型终端在做合并检测的过程中,由于混入冲突的第一SSB的第一控制资源集合导致检测性能下降,无法准确获得PDCCH。在一些实施例中,服务节点在配置设定偏移值时应大于一定的数值,从而避免不同周期内的第一控制资源集合的冲突。
在一实施例中,对于目标类型终端,PDSCH的重复次数通过第一下行控制信息(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DCI)指示;或者,PDSCH的重复次数通过第二DCI指示;或者,PDSCH的重复次数与所述周期或者时间段内的第一控制资源集合配置的数量相同;或者,PDSCH的重复次数与所述周期或者时间段内的第二控制资源集合配置的数量相同;或者,PDSCH的重复次数与所述周期或者时间段内的第一控制资源集合配置的数量和第二控制资源集合配置的数量之和相同;或者,在为目标类型终端配置对应的第二SSB的情况下,PDSCH的重复次数与所述周期或者时间段内第二SSB的重复次数相同;或者,在为目标类型终端配置对应的第二SSB的情况下,PDSCH的重复次数与所述周期或者时间段内第一SSB以及第二SSB的重复次数之和相同。
本实施例中,第一DCI是为非目标类型终端配置的,可以使用第一DCI中的保留(Reserved)比特指示目标类型终端的PDSCH的重复次数;第二DCI是为目标类型终端配置的,可用于指示目标类型终端的PDSCH的重复次数,非目标类型终端无法解读;目标类型终端的PDSCH的重复次数也可以与周期或者时间段内的第一控制资源集合配置的数量相同;也可以与周期或者时间段内的第一控制资源集合配置的数量和第二控制资源集合配置的数量之和相同;目标类型终端的PDSCH的重复次数也可以与周期或者时间段内的第二控制资源集合配置的数量相同;如果为目标类型终端独立配置了第二SSB,目标类型终端的PDSCH的重复次数也可以与周期或者时间段内第二SSB的重复次数相同,其中,第二SSB的重复次数是指相同索引的第二SSB的重复次数;或者,与周期或者时间段内第一SSB以及第二SSB的重复次数之和相同,其中,第一SSB的重复次数指相同索引的第一SSB的重复次数,第二SSB的重复次数是指相同索引的第二SSB的重复次数。
在一实施例中,调度非目标类型终端的第一DCI和调度目标类型终端的第二DCI中携带的信息相同。
本实施例中,第一控制资源集合的PDCCH承载的第一DCI与第二控制资源集合的PDCCH承载的第二DCI携带的信息相同,这种情况下,目标类型终端可合并检测第一控制资源集合的PDCCH以及第二控制资源集合的PDCCH,以得到相应的PDSCH。
在一实施例中,目标类型终端检测对应的控制资源集合使用的重复次数,也就是合并检测的次数,可以为默认值,例如为20ms内的控制资源集合的数量。
在一实施例中,目标类型终端的PDSCH起始时隙与在合并检测第一控制资源集合和第二控制资源集合的情况下,最后一个控制资源集合所在的时隙相同。
在一实施例中,在为目标类型终端配置对应的第二SSB的情况下,第一SSB中的第一主信息块(Master Information Block,MIB)信息和第二SSB中的第二MIB信息一致。
本实施例中,第一控制资源集合和第二控制资源集合的资源配置信息保持一致,即第一MIB和第二MIB携带的信息一致,从而在非目标类型终端直接将第二SSB解读为第一SSB的情况下,在解码第二SSB之后,能够准确确定第一控制资源集合的位置。
图3为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在配置第二SSB的情况下确定目标类型终端对应的控制资源集合的示意图。如图3所示,对于非目标类型终端,只能通过检测第一SSB(SSB0)确定第一控制资源集合的位置,进而通过解码第一控制资源集合获知非目标类型终端对应的RMSI(也就是SIB1)的资源;而对于目标类型终端,只能通过检测第一SSB或第二SSB获知目标类型终端对应的控制资源集合的位置,并通过解码对应的控制资源集合得到第二PDSCH(如椭圆内的加粗区域所示)。
在一实施例中,在为目标类型终端配置对应的第二SSB的情况下,第一SSB和第二SSB满足以下至少之一:第一SSB中的同步信号使用的序列与第二SSB中的同步信号使用的序列不同;第一SSB中的主同步信号与辅同步信号之间的相对位置与所二SSB中的主同步信号与辅同步信号之间的相对位置不同;第二SSB中的物理广播信道使用目标类型终端的专用扰码进行加扰操作。
本实施例中,非目标类型终端根据第一SSB检测第一控制资源集合中的PDCCH,进而确定非目标类型终端对应的第一RMSI;目标类型终端根据检测到的SSB是第一SSB还是第二SSB,相应地确定应继续检测第一控制资源集合还是第二控制资源集合。为了避免非目标类型终端对SSB的误检(将第二SSB解读为第一SSB),可以采用以下集中方式区分第一SSB和第二SSB:1)第一SSB中的同步信号使用的序列与第二SSB中的同步信号使用的序列不同;2)第一SSB中的主同步信号与辅同步信号之间的相对位置与所二SSB中的主同步信号与辅同步信号之间的相对位置不同;3)对于第二SSB中的物理广播信道使用目标类型终端的专用扰码进行加扰操作。提高控制资源集合配置的灵活性以及不同类型终端检测的可靠性。
在一实施例中,对于目标类型终端,PDSCH的起始时隙索引为:第二控制资源集合所在时隙中最后一个时隙的索引加N,其中,N为大于或等于0的整数;其中,N的取值由服务节点配置或者为默认值。
本实施例中,第二控制资源集合所在的最后一个时隙是指:在目标类型终端成功解码一个索引的SSB(可以是第一SSB或者是第二SSB)后,该索引的SSB对应的至少一个控制资源集合中的最后一个时隙的位置。
在一实施例中,第二控制资源集合通过第一SSB配置;第二控制资源集合的起始时隙根据预定规则确定,或者由第一SSB指示。
图4为一实施例提供的配置第二控制资源集合的示意图。如图4所示,第一SSB包括SSB0~SSB7,没有为目标类型终端独立配置第二SSB。第二控制资源集合的起始时隙根据预定规则确定,或者由所述第一SSB指示。例如,第一控制资源集合对应于2个时隙,在这2个时隙之前或者之后的时隙上配置第二控制资源集合,这种情况等效于增加了目标类型终端对应的控制资源集合的重复次数。
在一实施例中,第二控制资源集合所在的时隙包括所述周期或时间段内的时隙,但不包括以下时隙中至少之一:第一SSB占用的时隙;第一SSB占用的时隙,且该时隙中存在第一控制资源集合;第一控制资源集合所在的时隙。
本实施例中,根据以下原则确定第二控制资源集合所在的时隙:在一个周期或时间段内,第二控制资源集合所在的时隙不能为第一SSB占用的时隙,或者不能为第一SSB占用且存在第一控制资源集合的时隙,或者不能为第一控制资源集合所在的时隙,或者不能为上述三种时隙中的多种时隙。
在一实施例中,优选的,第二控制资源集合所在的时隙不能为第一SSB占用且存在第一控制资源集合的时隙,且不能为第一控制资源集合所在的时隙,从而区分第一控制资源集合和第二控制资源集合。
在一实施例中,第二控制资源集合所在的时隙包括周期或时间段内的时隙,且起始时隙索引为第一控制资源集合所在的时隙中最后的时隙的索引加G1个时隙,G1大于或等于0。
本实施例中,根据以下原则确定第二控制资源集合所在的时隙:在一个周期或时间段内,第二控制资源集合所在的时隙的其实时隙为第一控制资源集合所在的时隙中最后的时隙+G1个时隙,其中,第一控制资源集合所在的时隙是指全部第一SSB对应的全部第一控制资源集合所在的实习。
在一实施例中,第二控制资源集合所在的时隙的集合中索引为Offset+i*K(i)至Offset+(i+1)*K(i)-1的时隙,为索引为i的第一SSB对应的第二控制资源集合所在的时隙;其中,所述第二控制资源集合所在的时隙的集合中,时隙的索引从0开始编号,K(i)为索引为i的第一SSB对应的第二控制资源集合占用的时隙的数量;Offset为一个偏置量,所述偏置量的取值由服务节点配置或者为默认值。
例如,在第二控制资源集合所在的时隙的集合中,索引为0的第一SSB(即SSB0)对应的第二控制资源集合所在的时隙为:时隙Offset至时隙Offset+K(1)-1;索引为1的第一SSB(即SSB1)对应的第二控制资源集合所在的时隙为:时隙Offset+K(1)至时隙Offset+2*K(2)-1。
在一实施例中,还包括:
步骤102:为索引为i的第一SSB对应的第二控制资源集合配置所在的时隙;
在配置的时隙的索引超过所述第二控制资源集合所在的时隙的集合中时隙的索引范围的情况下,对于所述索引为i的第一SSB不配置第二控制资源集合。
本实施例中,如果索引为i的第一SSB对应的第二控制资源集合所在的时隙的时隙索引不属于第二控制资源集合所在的时隙范围,则对于该索引为i的第一SSB不配置第二控制资源集合,即,目标类型终端无法根据该索引为i的第一SSB确定第二控制资源集合,而只能根据对应的时隙索引属于时隙范围内的第一SSB确定第二控制资源集合。
在一实施例中,第二控制资源集合中索引为i的第一SSB对应的第二控制资源集合占用的时隙数量,与相同索引的第一SSB对应的第一控制资源集合占用的时隙数量相同。
例如,第二控制资源集合中,索引为0的第一SSB,即SSB0对应的第二控制资源集合占用的时隙数量,与SSB0对应的第一控制资源集合占用的时隙数量相同。
在一实施例中,还包括:步骤103:通过第一SSB指示以下至少之一:
该第一SSB是否配置第二控制资源集合;
该第一SSB对应的第二控制资源集合占用的时隙数量;
该第一SSB对应的第二控制资源集合占用的时隙位置。
在一实施例中,在第一SSB的频域资源位置与第一控制资源集合的频域位置之间的间隔(Gap)大于设定值的情况下,第二控制资源集合的频域位置位于第一SSB的频域资源位置与第一控制资源集合的频域位置之间。
本实施例中,如果第一SSB与第一控制资源集合的频域位置之间的间隔足够大,则可以在第一SSB与第一控制资源集合的频域位置之间配置第二控制资源集合,以降低独立配置的第二控制资源集合与第一SSB或第一控制资源集合之间的干扰。
在一实施例中,设定值通过以下至少之一确定:由服务节点配置;默认值;根据第二控制资源集合的子载波间隔确定。
例如,每个子载波间隔都对应一个或者多个Gap的取值。在每个子载波间隔对应于一个Gap取值的情况下,直接通过子载波间隔就能确定Gap;在每个子载波间隔对应于多个Gap取值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子载波间隔首先确定Gap的可选集合,进而通过具体信令指示Gap在该可选集合中的具体取值。
在一实施例中,第二控制资源集合的子载波间隔与第一控制资源集合的子载波间隔相同。
在一实施例中,第二控制资源集合的频域位置与第一控制资源集合的频域位置相邻。
本实施例中,相邻是指,第二控制资源集合的频域位置与第一控制资源集合的频域位置首尾相连,或者,第二控制资源集合与第一控制资源集合在频域资源上都存在保护带宽,第二控制资源集合与第一控制资源集合的保护带宽占用的频域资源首尾相连。
在一实施例中,第二控制资源集合占用的频域资源的大小为:满足小于或等于所述间隔的取值的所述第二控制资源集合可配置的频域资源的最大值。
本实施例中,第二控制资源集合占用的频域资源小于或等于第一SSB的频域资源位置与第一控制资源集合的频域位置之间的间隔,且其值配置得尽可能大,使目标类型终端更有效地检测到第二控制资源集合。
在一实施例中,第二控制资源集合的起始时隙(的索引)可以通过第一SSB指示,也可以根据默认规则确定,例如从第一控制资源集合资源结束之后第一个时隙。
每个第一SSB对应的第二控制资源集合位于的时隙可以通过第一SSB指示,也可以结合起始时隙索引进行联合指示。每个第一SSB可对应于默认数量的第二控制资源集合。
需要说明的是,并不是每个第一SSB都会存在对应的第二控制资源集合。例如,对于一个索引的第一SSB,其对应的第二控制资源集合所在的时隙与其对应的第一SSB对应的第一控制资源集合的距离超过阈值(距离较远)的情况下,该索引的第一SSB不对应于第二控制资源集合;又如,从第一SSB开始的20ms之内的时间窗内的第二控制资源集合有效,超出该时间窗的范围内不配置第二控制资源集合。
在一实施例中,第二控制资源集合对应的符号(Symbols)位于第一控制资源集合所在时隙内。
例如,在第一控制资源集合所在的2个时隙内配置一些符号,用于发送第二控制资源集合。
图5为一实施例提供的配置第二控制资源集合的符号的示意图。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第二控制资源集合可配置在第一控制资源集合占用的符号以外的区域。图5中示出2个时隙的符号分布,时域资源分配(Time Domain Resource Allocation,TDRA)索引用于指示一种PDSCH的资源分配方案,可通过控制资源集合中的PDCCH中的DCI中指示;解调参考信号(De Modulation Reference Signal,DMRS)类型A位置(DMRS-TypeA-Position)指示的是TypeA的PDSCH中第一DMRS(Front DMRS)所在的符号位置,可通过SSB中的MIB中指示;S0,S1,…是符号的索引。结合TDRA索引和DMRS-TypeA-Position就可以确定Type A PDSCH的资源分配方案。
本实施例中,本实施例中,第一控制资源集合配置信息存在于第一SSB中,占用8个比特,可表示为PDCCH-configSIB1。通过重用PDCCH-configSIB1的8比特,可为目标类型终端在2个时隙内映射一个第二控制资源集合的区域。第一控制资源集合对应的时域区域与第二控制资源集合对应的时域区域不重叠;第一控制资源集合关联的PDSCH的时域区域与第二控制资源集合对应的时域区域不重叠,可以通过服务节点的调度实现。
本实施例中,利用第二MIB中的保留比特为目标类型终端独立配置第二控制资源集合,例如,配置第二控制资源集合默认占用的符号数量、PRB数量与第一控制资源集合一致,第二MIB中只要指示第二控制资源集合的起始符号即可。
在一实施例中,第二控制资源集合对应的符号通过第一SSB中的第二控制资源集合配置信息指示;
第一SSB中的第二控制资源集合配置信息还用于指示以下至少之一:第二控制资源集合是否配置;至少一个第二控制资源集合的起始符号索引信息;在第一控制资源集合所在的时隙数量大于1的情况下,指示第二控制资源集合所在的时隙。
本实施例中,第二控制资源集合对应的符号通过第一SSB中的第二控制资源集合配置信息(PDCCH-configSIB2)指示。第二控制资源集合配置信息还可用于指示是否为目标类型终端诶之了第二控制资源集合,指示至少一个第二控制资源集合的起始符号的索引,指示第二控制资源集合所在的时隙等。
在一实施例中,在第一控制资源集合占用的符号数量为1的情况下,第二控制资源集合的起始符号索引为以下之一:第一控制资源集合占用的符号索引加1;第一控制资源集合占用的符号索引加2。
在一实施例中,第二控制资源集合占用1个符号。
在一实施例中,第二控制资源集合的起始符号索引为:时隙中符号的数量减去n与第二控制资源集合占用的符号数量的乘积,再减去一个偏置值;其中,n的取值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偏置值的取值由服务节点配置或者为默认值。
需要说明的是,时隙中符号的索引从0开始计数。
在一实施例中,第二控制资源集合占用的符号数量大于或等于2。
在一实施例中,第二控制资源集合满足以下至少之一:第二控制资源集合占用的符号数量和第一控制资源集合占用的符号数量相同;第二控制资源集合占用的频域资源位置和第一控制资源集合占用的频域资源位置相同。
在一实施例中,NR系统中,第一SSB中的PBCH信道的负载(Payload)主要包括,第一MIB信息和物理层(Physical Layer)的8bit信息(即
Figure BDA0002621698890000091
其中
Figure BDA0002621698890000092
的取值为8)。其中,第一MIB信息中有1比特的保留比特(Reserved bit)。
在NR系统在20ms的周期内支持的SSB数量的最大值L(即不同索引的SSB的数量之和)为4或者8的情况下,PBCH的物理层8bit信息中
Figure BDA0002621698890000093
是保留比特。因此PBCH的负载中最多可以有3bit的保留比特。
在NR系统在20ms的周期内支持的SSB数量的最大值L为64的情况下,PBCH的物理层8bit信息中aA+6、aA+7是被占用的,因此PBCH的负载中最多可以有1bit的保留比特。其中,SSB数量(即不同索引的SSB的数量之和)最大值为可以从{4,8,64}中选择。
在NR系统中支持目标类型终端的情况下,可使用第一SSB的PBCH中最多3bit的保留比特用来指示为目标类型终端配置的对应的控制资源集合。
在一实施例中,通过PBCH负载中的保留比特可以指示以下至少之一:
是否配置目标类型终端的第二控制资源集合;
在为非目标类型终端配置的第一控制资源集合之后的相邻符号上是否配置目标类型终端的第二控制资源集合。
在一实施例中,在第一控制资源集合占用的符号数量等于1的情况下,第一控制资源集合之后的1个或者2个符号上配置第二控制资源集合。
在一实施例中,在配置了第二控制资源集合的情况下,第二控制资源集合用的符号数量、频域资源大小与第一控制资源集合相同。
在一实施例中,在配置了第二控制资源集合的情况下,指示第二控制资源集合的起始符号的位置,其中,第二控制资源集合的起始符号的位置可以包括一个或者多个。
针对SSB和CORESET0的复用Pattern 1,在配置了第二控制资源集合的情况下,第二控制资源集合是否需要和第一控制资源集合一样在2个时隙中都配置,可以有以下3种:
第二控制资源集合只在第1个时隙中配置;
第二控制资源集合只在第2个时隙中配置;
第二控制资源集合在2个时隙中都配置。
针对L=4或者8的情况,可以通过PBCH负载中3bit的保留比特并且通过查表的方法指示目标类型终端对应的控制资源集合。
表1为目标类型终端对应的控制资源集合第一配置表。示例性的,一个时隙内有14个符号,第一个符号的编号为0,最后一个符号的编号为13。
表1目标类型终端对应的控制资源集合第一配置表
Figure BDA0002621698890000101
在一实施例中,优选的,索引1、2针对的是1个符号长度的第二控制资源集合;索引3、4针对的是2个符号长度的第二控制资源集合;索引5、6、7针对的是3个符号长度的第二控制资源集合。
针对L=4或者8的情况,可以通过PBCH负载中2bit的保留比特并且通过查表的方法指示目标类型终端对应的控制资源集合。
表2为另一种目标类型终端对应的控制资源集合第二配置表。示例性的,一个时隙内有14个符号,第一个符号的编号为0,最后一个符号的编号为13。
表2另一种目标类型终端对应的控制资源集合第二配置表
Figure BDA0002621698890000102
在一实施例中,PDSCH用于承载RMSI。
在一实施例中,还包括:步骤104:通过所述第一SSB指示第二控制资源集合的配置方案。
本实施例中,第二控制资源集合的配置方案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1)在所述周期或时间段内,配置目标类型终端对应的第二SSB,第二SSB与第二控制资源集合具有关联关系(如图2或图3所示,服务节点为目标类型终端配置了第二SSB和第二控制资源集合,目标类型终端可以检测第一SSB对应的第一控制资源集合和/或第二SSB对应的第二控制资源集合);
2)第二控制资源集合通过所述第一SSB配置(如图4所示,服务节点为目标类型终端配置了第二控制资源集合,目标类型终端可以根据第一SSB确定第二控制资源集合);
3)所述第二控制资源集合对应的符号位于所述第一控制资源集合所在时隙内(如图5所示,服务节点为目标类型终端配置了第二控制资源集合,目标类型终端可以根据第一SSB确定第二控制资源集合,第二控制资源集合与第一控制资源集合位于相同时隙内)。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检测方法,目标类型终端通过检测与其对应的控制资源集合,准确确定控制资源集合并得到下行信道的控制信息,进而完成初始接入过程,提高了控制资源集合检测的可靠性。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检测方法与上述实施例中的资源集合配置方法属于同一构思,本实施例中目标类型终端执行的操作与上述实施例中服务节点执行的操作相对应,未在本实施例中详尽描述的技术细节可参见上述任意实施例。
图6为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检测方法的流程图,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包括步骤210和步骤220。
在步骤210中,在一个周期或一个时间段内,获知目标类型终端对应的至少一个控制资源集合。
在步骤220中,在所述控制资源集合中检测PDCCH。
本实施例中,服务节点考虑目标类型终端的能力,针对目标类型终端配置了对应的控制资源集合,目标类型终端可以通过检测对应的控制资源集合,在所述控制资源集合中检测PDCCH。
在一实施例中,在所述周期或时间段内,所述目标类型终端被配置对应的第二SSB;
所述第二SSB与所述第二控制资源集合具有关联关系。
在一实施例中,控制资源集合包括以下至少之一:所述周期或时间段内至少一个第一SSB对应的第一控制资源集合;至少一个第二控制资源集合。
在一实施例中,在第二SSB的数量小于所述第一SSB的数量的情况下,所述第二SSB的索引为0至N2-1,其中,N2为所述第二SSB的数量。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控制资源集合的时域位置为在所述第一SSB对应的第一控制资源集合的时域位置的基础上增加设定偏移值。
在一实施例中,对于所述目标类型终端,PDSCH的重复次数通过第一DCI指示;或者,
PDSCH的重复次数通过第二DCI指示;或者,
PDSCH的重复次数与所述周期或者时间段内的第一控制资源集合配置的数量相同;或者,PDSCH的重复次数与所述周期或者时间段内的第二控制资源集合配置的数量相同;或者,
PDSCH的重复次数与所述周期或者时间段内的第一控制资源集合配置的数量和第二控制资源集合配置的数量之和相同;或者,
在为所述目标类型终端配置对应的第二SSB的情况下,PDSCH的重复次数与所述周期或者时间段内第二SSB的重复次数相同;或者,
在为所述目标类型终端配置对应的第二SSB的情况下,PDSCH的重复次数与所述周期或者时间段内第一SSB以及第二SSB的重复次数之和相同。
在一实施例中,在目标类型终端对应的控制资源集合包括周期或时间段内至少一个第一SSB对应的第一控制资源集合以及至少一个第二控制资源集合的情况下,满足以下至少之一:
调度非目标类型终端的第一DCI和调度目标类型终端的第二DCI中携带的信息相同;
第一SSB中的第一MIB信息和第二SSB中的第二MIB信息一致。
在一实施例中,在目标类型终端对应的控制资源集合包括周期或时间段内至少一个第一SSB对应的第一控制资源集合以及至少一个第二控制资源集合的情况下,PDCCH检测机会满足以下至少之一:
PDCCH检测机会(PDCCH Candidate)位于第一SSB对应的第一控制资源集合中;
PDCCH检测机会位于第二控制资源集合中的PDCCH;
PDCCH检测机会位于第一SSB对应的第一控制资源集合和第二控制资源集合组成的集合中。
在一实施例中,PDCCH检测机会位于第二控制资源集合中的PDCCH;
在第二控制资源集合的数量P1大于1的情况下,第j+1个PDCCH检测机会位于P1个第二控制资源集合中索引为j*P1/J至(j+1)*P1/J-1的第二控制资源集合;其中,J的取值为2、4、6、8、16和24中至少之一;j大于或等于0且j小于或等于J-1。
本实施例中,P1个第二控制资源集合的编号,从0开始,到P1-1。可以按照时域优先的顺序进行编号。“*”表示乘法运算,“/”表示除法运算。
在一实施例中,如果P1不能被J整除,即P1/J非整数,则此P1/J可以替换为:对P1/J向下取整或者向上取整。
在一实施例中,PDCCH检测机会位于第一SSB对应的第一控制资源集合和第二控制资源集合组成的集合中;
在第一SSB对应的第一控制资源集合和第二控制资源集合组成的集合中控制资源集合的数量P2大于1的情况下,第(j+1)个PDCCH检测机会位于P2个控制资源集合中索引为j*P2/J至(j+1)*P2/J-1的控制资源集合;
其中,J的取值为2、4、6、8、16和24中至少之一;j大于或等于0,且j小于或等于J-1。
本实施例中,P2个控制资源集合的编号,从0开始,到P2-1。可以按照时域优先的顺序进行编号。*”表示乘法运算,“/”表示除法运算。
在一实施例中,如果P2不能被J整除,即P2/J非整数,则此P2/J可以替换为:对P2/J向下取整或者向上取整。
在一实施例中,在目标类型终端对应的控制资源集合包括周期或时间段内至少一个第二控制资源集合的情况下,第一SSB和第二SSB满足以下至少之一:
第一SSB中的同步信号使用的序列与第二SSB中的同步信号使用的序列不同;
第一SSB中的主同步信号与辅同步信号之间的相对位置与第二SSB中的主同步信号与辅同步信号之间的相对位置不同;
第二SSB中的物理广播信道使用目标类型终端的专用扰码进行加扰操作。
在一实施例中,对于所述目标类型终端,
PDSCH的起始时隙索引为:所述第二控制资源集合所在时隙中最后一个时隙的索引加N,其中,N为大于或等于0的整数;
其中,N的取值由服务节点配置或者为默认值。
在一实施例中,第二控制资源集合满足以下至少之一:
所述第二控制资源集合通过所述第一SSB配置;
所述第二控制资源集合的起始时隙根据预定规则确定,或者由所述第一SSB指示。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控制资源集合所在的时隙包括所述周期或时间段内的时隙,但不包括以下时隙中至少之一:第一SSB占用的时隙;第一SSB占用的时隙,且该时隙中存在第一控制资源集合;第一控制资源集合所在的时隙。
在一实施例中,第二控制资源集合所在的时隙包括所述周期或时间段内的时隙,且起始时隙的索引为所述第一控制资源集合所在的时隙中最后的时隙的索引加G1,G1大于或等于0。
在一实施例中,第二控制资源集合所在的时隙的集合中索引为Offset+i*K(i)至Offset+(i+1)*K(i)-1的时隙,为索引为i的第一SSB对应的第二控制资源集合所在的时隙;其中,所述第二控制资源集合所在的时隙的集合中,时隙的索引从0开始编号,K(i)为索引为i的第一SSB对应的第二控制资源集合占用的时隙的数量;Offset为一个偏置量,所述偏置量的取值由服务节点配置或者为默认值。
在一实施例中,在为索引为i的第一SSB对应的第二控制资源集合配置的时隙的索引超过所述第二控制资源集合所在的时隙的集合中时隙的索引范围的情况下,对于所述索引为i的第一SSB不配置第二控制资源集合。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控制资源集合中索引为i的第一SSB对应的第二控制资源集合占用的时隙数量,与相同索引的第一SSB对应的第一控制资源集合占用的时隙数量相同。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SSB用于指示以下至少之一:该第一SSB是否配置第二控制资源集合;该第一SSB对应的第二控制资源集合占用的时隙数量;该第一SSB对应的第二控制资源集合占用的时隙位置。
在一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SSB的频域资源位置与所述第一控制资源集合的频域位置之间的间隔大于设定值的情况下,所述第二控制资源集合的频域位置位于所述第一SSB的频域资源位置与所述第一控制资源集合的频域位置之间。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设定值通过以下至少之一确定:由服务节点配置;默认值;根据第二控制资源集合的子载波间隔确定。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控制资源集合的子载波间隔与所述第一控制资源集合的子载波间隔相同。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控制资源集合的频域位置与所述第一控制资源集合的频域位置相邻。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控制资源集合占用的频域资源的大小为:满足小于或等于所述间隔的取值的所述第二控制资源集合可配置的频域资源的最大值。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控制资源集合对应的符号位于所述第一控制资源集合所在时隙内。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控制资源集合对应的符号通过所述第一SSB中的第二控制资源集合配置信息指示;
所述第二控制资源集合配置信息还用于指示以下至少之一:
所述第二控制资源集合是否配置;
至少一个第二控制资源集合的起始符号索引信息;
当第一控制资源集合所在的时隙数量大于1时,指示第二控制资源集合所在的时隙。
在一实施例中,在第一控制资源集合占用的符号数量为1的情况下,第二控制资源集合的起始符号索引为以下之一:第一控制资源集合占用的符号索引加1;第一控制资源集合占用的符号索引加2。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控制资源集合占用1个符号。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控制资源集合的起始符号索引为:时隙中符号的数量减去n与第二控制资源集合占用的符号数量的乘积,再减去一个偏置值;其中,n的取值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偏置值的取值由服务节点配置或者为默认值。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控制资源集合占用的符号数量大于或等于2。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控制资源集合满足以下至少之一:
第二控制资源集合占用的符号数量和第一控制资源集合占用的符号数量相同;
第二控制资源集合占用的频域资源位置和第一控制资源集合占用的频域资源位置相同。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SSB用于指示所述第二控制资源集合的配置方案;
所述第二控制资源集合的配置方案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在所述周期或时间段内,配置所述目标类型终端对应的第二SSB,所述第二SSB与所述第二控制资源集合具有关联关系;
所述第二控制资源集合通过所述第一SSB配置;
所述第二控制资源集合对应的符号位于所述第一控制资源集合所在时隙内。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资源集合配置装置。图7为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资源集合配置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所述资源集合配置装置包括:配置模块310和发送模块320。
配置模块310,设置为在一个周期或一个时间段内,配置目标类型终端对应的至少一个控制资源集合;
发送模块320,设置为在所述控制资源集合中发送PDCCH。
本实施例的资源集合配置装置,通过针对目标类型终端配置对应的控制资源集合,提高控制资源集合配置的灵活性和可靠性,使目标类型终端能够有效检测对应的控制资源集合并准确得到下行信道的控制信息,进而完成初始接入过程。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控制资源集合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所述周期或时间段内至少一个第一同步信号/物理广播信道块SSB所对应的第一控制资源集合;
至少一个第二控制资源集合。
在一实施例中,配置模块310,还设置为:
在所述周期或时间段内,配置所述目标类型终端对应的第二SSB;所述第二SSB与所述第二控制资源集合具有关联关系。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SSB的数量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SSB的数量。
在一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二SSB的数量小于所述第一SSB的数量的情况下,所述第二SSB的索引为0至N2-1,其中N2为所述第二SSB的数量。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控制资源集合的时域位置为在所述第一控制资源集合的时域位置的基础上增加设定偏移值。
在一实施例中,对于所述目标类型终端PDSCH的重复次数通过第一下行控制信息DCI指示;或者,PDSCH的重复次数通过第二DCI指示;或者,PDSCH的重复次数与所述周期或者时间段内的第一控制资源集合配置的数量相同;或者,PDSCH的重复次数与所述周期或者时间段内的第二控制资源集合配置的数量相同;或者,PDSCH的重复次数与所述周期或者时间段内的第一控制资源集合配置的数量和第二控制资源集合配置的数量之和相同;或者,在为所述目标类型终端配置对应的第二SSB的情况下,PDSCH的重复次数与所述周期或者时间段内所述第二SSB的重复次数相同;或者,在为所述目标类型终端配置对应的第二SSB的情况下,PDSCH的重复次数与所述周期或者时间段内所述第一SSB以及所述第二SSB的重复次数之和相同。
在一实施例中,调度非目标类型终端的第一DCI和调度所述目标类型终端的第二DCI中携带的信息相同。
在一实施例中,在为所述目标类型终端配置对应的第二SSB的情况下,所述第一SSB中的第一MIB信息和所述第二SSB中的第二MIB信息一致。
在一实施例中,在为所述目标类型终端配置对应的第二SSB的情况下,所述第一SSB和所述第二SSB满足以下至少之一:
所述第一SSB中的同步信号使用的序列与所述第二SSB中的同步信号使用的序列不同;
所述第一SSB中的主同步信号与辅同步信号之间的相对位置与所述第二SSB中的主同步信号与辅同步信号之间的相对位置不同;
所述第二SSB中的物理广播信道使用所述目标类型终端的专用扰码进行加扰操作。
在一实施例中,对于所述目标类型终端,PDSCH的起始时隙索引为:所述第二控制资源集合所在时隙中最后一个时隙的索引加N,其中,N为大于或等于0的整数;
其中,N的取值由服务节点配置或者为默认值。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控制资源集合通过所述第一SSB配置;
所述第二控制资源集合的起始时隙根据预定规则确定,或者由所述第一SSB指示。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控制资源集合所在的时隙包括所述周期或时间段内的时隙,但不包括以下时隙中至少之一:第一SSB占用的时隙;第一SSB占用的时隙,且该时隙中存在第一控制资源集合;第一控制资源集合所在的时隙。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控制资源集合所在的时隙包括所述周期或时间段内的时隙,且起始时隙索引为所述第一控制资源集合所在的时隙中最后的时隙的索引加G1个时隙,G1大于或等于0。
在一实施例中,第二控制资源集合所在的时隙的集合中索引为Offset+i*K(i)至Offset+(i+1)*K(i)-1的时隙,为索引为i的第一SSB对应的第二控制资源集合所在的时隙;
其中,所述第二控制资源集合所在的时隙的集合中,时隙的索引从0开始编号,K(i)为索引为i的第一SSB对应的第二控制资源集合占用的时隙的数量;
Offset为一个偏置量,所述偏置量的取值由服务节点配置或者为默认值。
在一实施例中,配置模块310还设置为:为索引为i的第一SSB对应的第二控制资源集合配置时隙;
在配置的时隙的索引超过所述第二控制资源集合所在的时隙的集合中时隙的索引范围的情况下,对于所述索引为i的第一SSB不配置第二控制资源集合。
在一实施例中,第二控制资源集合中索引为i的第一SSB对应的第二控制资源集合占用的时隙数量,与相同索引的第一SSB对应的第一控制资源集合占用的时隙数量相同。
在一实施例中,还包括:指示模块,设置为通过所述第一SSB指示以下至少之一:该第一SSB是否配置第二控制资源集合;该第一SSB对应的第二控制资源集合占用的时隙数量;该第一SSB对应的第二控制资源集合占用的时隙位置。
在一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SSB的频域资源位置与所述第一控制资源集合的频域位置之间的间隔大于设定值的情况下,所述第二控制资源集合的频域位置位于所述第一SSB的频域资源位置与所述第一控制资源集合的频域位置之间。
在一实施例中,设定值通过以下至少之一确定:由服务节点配置;默认值;根据第二控制资源集合的子载波间隔确定。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控制资源集合的子载波间隔与所述第一控制资源集合的子载波间隔相同。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控制资源集合的频域位置与所述第一控制资源集合的频域位置相邻。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控制资源集合占用的频域资源的大小为:满足小于或等于所述间隔的取值的所述第二控制资源集合可配置的频域资源的最大值。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控制资源集合对应的符号位于所述第一控制资源集合所在时隙内。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控制资源集合对应的符号通过所述第一SSB的第一控制资源集合配置信息指示。
在一实施例中,在为所述目标类型终端配置对应的第二SSB的情况下,所述第二控制资源集合对应的符号通过所述第二SSB中的第二控制资源集合配置信息指示。
在一实施例中,在为所述目标类型终端配置对应的第二SSB的情况下,所述第二控制资源集合对应的符号通过所述第二SSB的第二MIB中的第二控制资源集合配置信息指示;
其中,所述第二控制资源集合配置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控制资源集合对应的起始符号。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控制资源集合满足以下至少之一:
第二控制资源集合占用的符号数量和第一控制资源集合占用的符号数量相同;
第二控制资源集合占用的频域资源位置和第一控制资源集合占用的频域资源位置相同。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PDSCH用于承载剩余RMSI。
本实施例提出的资源集合配置装置与上述实施例提出的应用于终端的资源集合配置方法属于同一发明构思,未在本实施例中详尽描述的技术细节可参见上述任意实施例,并且本实施例具备与执行应用于终端的资源集合配置方法相同的有益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检测装置。图8为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8所示,所述检测装置包括:检测模块410和接收模块420。
检测模块410,设置为在一个周期或一个时间段内,获知目标类型终端对应的至少一个控制资源集合;
接收模块420,设置为在所述控制资源集合中检测PDCCH。
本实施例的检测装置,通过获知目标类型终端对应的控制资源集合,准确检测PDCCH,得到下行信道的控制信息,进而完成初始接入过程,提高了控制资源集合检测的可靠性。
在一实施例中,控制资源集合包括以下至少之一:所述周期或时间段内至少一个第一SSB对应的第一控制资源集合;至少一个第二控制资源集合。
在一实施例中,在所述周期或时间段内,所述目标类型终端被配置对应的第二SSB;
所述第二SSB与所述第二控制资源集合具有关联关系。
在一实施例中,在为所述目标类型终端配置对应的第二SSB,且所述第二SSB的数量小于所述第一SSB的数量的情况下,所述第二SSB的索引为0至N2-1,其中,N2为所述第二SSB的数量。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控制资源集合的时域位置为在所述第一SSB对应的第一控制资源集合的时域位置的基础上增加设定偏移值。
在一实施例中,对于所述目标类型终端,PDSCH的重复次数通过第一DCI指示;或者,
PDSCH的重复次数通过第二DCI指示;或者,
PDSCH的重复次数与所述周期或者时间段内的第一控制资源集合配置的数量相同;或者,PDSCH的重复次数与所述周期或者时间段内的第二控制资源集合配置的数量相同;或者,
PDSCH的重复次数与所述周期或者时间段内的第一控制资源集合配置的数量和第二控制资源集合配置的数量之和相同;或者,
在为所述目标类型终端配置对应的第二SSB的情况下,PDSCH的重复次数与所述周期或者时间段内第二SSB的重复次数相同;或者,
在为所述目标类型终端配置对应的第二SSB的情况下,PDSCH的重复次数与所述周期或者时间段内第一SSB以及第二SSB的重复次数之和相同。
在一实施例中,在所述目标类型终端对应的控制资源集合包括所述周期或时间段内至少一个第一SSB对应的第一控制资源集合以及至少一个第二控制资源集合的情况下,满足以下至少之一:
调度非目标类型终端的第一DCI和调度所述目标类型终端的第二DCI中携带的信息相同;
所述第一SSB中的第一MIB信息和所述第二SSB中的第二MIB信息一致。
在一实施例中,在所述目标类型终端对应的控制资源集合包括所述周期或时间段内至少一个第一SSB对应的第一控制资源集合以及至少一个第二控制资源集合的情况下,PDCCH检测机会满足以下至少之一:
PDCCH检测机会位于第一SSB对应的第一控制资源集合中;
PDCCH检测机会位于第二控制资源集合中的PDCCH;
PDCCH检测机会位于第一SSB对应的第一控制资源集合和第二控制资源集合组成的集合中。
在一实施例中,PDCCH检测机会位于第二控制资源集合中的PDCCH;
在所述第二控制资源集合的数量P1大于1的情况下,第j+1个PDCCH检测机会位于P1个第二控制资源集合中索引为j*P1/J至(j+1)*P1/J-1的第二控制资源集合;
其中,J的取值为2、4、6、8、16和24中至少之一;j大于或等于0且j小于或等于J-1。
在一实施例中,PDCCH检测机会位于第一SSB对应的第一控制资源集合和第二控制资源集合组成的集合中;
在所述第一SSB对应的第一控制资源集合和第二控制资源集合组成的集合中控制资源集合的数量P2大于1的情况下,第(j+1)个PDCCH检测机会位于P2个控制资源集合中索引为j*P2/J至(j+1)*P2/J-1的控制资源集合;
其中,J的取值为2、4、6、8、16和24中至少之一;j大于或等于0,且j小于或等于J-1。
在一实施例中,在所述目标类型终端对应的控制资源集合包括所述周期或时间段内至少一个第二控制资源集合的情况下,所述第一SSB和所述第二SSB满足以下至少之一:
所述第一SSB中的同步信号使用的序列与所述第二SSB中的同步信号使用的序列不同;
所述第一SSB中的主同步信号与辅同步信号之间的相对位置与所述第二SSB中的主同步信号与辅同步信号之间的相对位置不同;
所述第二SSB中的物理广播信道使用所述目标类型终端的专用扰码进行加扰操作。
在一实施例中,对于所述目标类型终端,
PDSCH的起始时隙索引为:所述第二控制资源集合所在时隙中最后一个时隙的索引加N,其中,N为大于或等于0的整数;
其中,N的取值由服务节点配置或者为默认值。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控制资源集合满足以下至少之一:
所述第二控制资源集合通过所述第一SSB配置;
所述第二控制资源集合的起始时隙根据预定规则确定,或者由所述第一SSB指示。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控制资源集合所在的时隙包括所述周期或时间段内的时隙,但不包括以下时隙中至少之一:第一SSB占用的时隙;第一SSB占用的时隙,且该时隙中存在第一控制资源集合;第一控制资源集合所在的时隙。
在一实施例中,第二控制资源集合所在的时隙包括所述周期或时间段内的时隙,且起始时隙的索引为所述第一控制资源集合所在的时隙中最后的时隙的索引加G1,G1大于或等于0。
在一实施例中,第二控制资源集合所在的时隙的集合中索引为Offset+i*K(i)至Offset+(i+1)*K(i)-1的时隙,为索引为i的第一SSB对应的第二控制资源集合所在的时隙;其中,所述第二控制资源集合所在的时隙的集合中,时隙的索引从0开始编号,K(i)为索引为i的第一SSB对应的第二控制资源集合占用的时隙的数量;Offset为一个偏置量,所述偏置量的取值由服务节点配置或者为默认值。
在一实施例中,在为索引为i的第一SSB对应的第二控制资源集合配置的时隙的索引超过所述第二控制资源集合所在的时隙的集合中时隙的索引范围的情况下,对于所述索引为i的第一SSB不配置第二控制资源集合。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控制资源集合中索引为i的第一SSB对应的第二控制资源集合占用的时隙数量,与相同索引的第一SSB对应的第一控制资源集合占用的时隙数量相同。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SSB用于指示以下至少之一:该第一SSB是否配置第二控制资源集合;该第一SSB对应的第二控制资源集合占用的时隙数量;该第一SSB对应的第二控制资源集合占用的时隙位置。
在一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SSB的频域资源位置与所述第一控制资源集合的频域位置之间的间隔大于设定值的情况下,所述第二控制资源集合的频域位置位于所述第一SSB的频域资源位置与所述第一控制资源集合的频域位置之间。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设定值通过以下至少之一确定:由服务节点配置;默认值;根据第二控制资源集合的子载波间隔确定。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控制资源集合的子载波间隔与所述第一控制资源集合的子载波间隔相同。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控制资源集合的频域位置与所述第一控制资源集合的频域位置相邻。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控制资源集合占用的频域资源的大小为:满足小于或等于所述间隔的取值的所述第二控制资源集合可配置的频域资源的最大值。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控制资源集合对应的符号位于所述第一控制资源集合所在时隙内。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控制资源集合对应的符号通过所述第一SSB中的第二控制资源集合配置信息指示;
所述第二控制资源集合配置信息还用于指示以下至少之一:
所述第二控制资源集合是否配置;
至少一个第二控制资源集合的起始符号索引信息;
当第一控制资源集合所在的时隙数量大于1时,指示第二控制资源集合所在的时隙。
在一实施例中,在第一控制资源集合占用的符号数量为1的情况下,第二控制资源集合的起始符号索引为以下之一:第一控制资源集合占用的符号索引加1;第一控制资源集合占用的符号索引加2。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控制资源集合占用1个符号。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控制资源集合的起始符号索引为:时隙中符号的数量减去n与第二控制资源集合占用的符号数量的乘积,再减去一个偏置值;其中,n的取值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偏置值的取值由服务节点配置或者为默认值。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控制资源集合占用的符号数量大于或等于2。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控制资源集合满足以下至少之一:
第二控制资源集合占用的符号数量和第一控制资源集合占用的符号数量相同;
第二控制资源集合占用的频域资源位置和第一控制资源集合占用的频域资源位置相同。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SSB用于指示所述第二控制资源集合的配置方案;
所述第二控制资源集合的配置方案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在所述周期或时间段内,配置所述目标类型终端对应的第二SSB,所述第二SSB与所述第二控制资源集合具有关联关系;
所述第二控制资源集合通过所述第一SSB配置;
所述第二控制资源集合对应的符号位于所述第一控制资源集合所在时隙内。
本实施例提出的检测装置与上述实施例提出的应用于终端的检测方法属于同一发明构思,未在本实施例中详尽描述的技术细节可参见上述任意实施例,并且本实施例具备与执行应用于终端的检测方法相同的有益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服务节点。上述应用于服务节点的资源集合配置方法可以由资源集合配置装置执行,该资源集合配置装置可以通过软件和/或硬件的方式实现,并集成在所述服务节点中。
图9为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服务节点的硬件结构示意图。如图9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服务节点,包括:处理器510和存储装置520。该服务节点中的处理器可以是一个或多个,图9中以一个处理器510为例,所述设备中的处理器510和存储装置520可以通过总线或其他方式连接,图9中以通过总线连接为例。
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510执行,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应用于服务节点的资源集合配置方法。
该服务节点中的存储装置520作为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所述程序可以是软件程序、计算机可执行程序以及模块,如本发明实施例中应用于服务节点的资源集合配置方法对应的程序指令/模块(例如,附图7所示的资源集合配置装置中的模块,包括:配置模块310和发送模块320)。处理器510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装置520中的软件程序、指令以及模块,从而执行服务节点的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即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资源集合配置方法。
存储装置520主要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的应用程序;存储数据区可存储根据设备的使用所创建的数据等(如上述实施例中的控制资源集合、目标类型终端等)。此外,存储装置520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或其他非易失性固态存储器件。在一些实例中,存储装置520可进一步包括相对于处理器510远程设置的存储器,这些远程存储器可以通过网络连接至服务节点。上述网络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互联网、企业内部网、局域网、移动通信网及其组合。
并且,当上述服务节点中所包括一个或者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者多个处理器510执行时,实现如下操作:在一个周期或一个时间段内,配置目标类型终端对应的至少一个控制资源集合;在所述控制资源集合中发送PDCCH。
本实施例提出的服务节点与上述实施例提出的应用于服务节点的资源集合配置方法或者查询方法属于同一发明构思,未在本实施例中详尽描述的技术细节可参见上述任意实施例,并且本实施例具备与执行资源集合配置方法或查询方法相同的有益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终端。上述应用于终端的检测方法可以由检测装置执行,该资源集合配置装置可以通过软件和/或硬件的方式实现,并集成在所述终端中。
图10为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的硬件结构示意图。如图10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包括:处理器610和存储装置620。该终端中的处理器可以是一个或多个,图10中以一个处理器610为例,所述设备中的处理器610和存储装置620可以通过总线或其他方式连接,图10中以通过总线连接为例。
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610执行,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应用于终端的检测方法。
该终端中的存储装置620作为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所述程序可以是软件程序、计算机可执行程序以及模块,如本发明实施例中应用于终端的检测方法对应的程序指令/模块(例如,附图8所示的检测装置中的模块,包括:检测模块410和接收模块420)。处理器610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装置620中的软件程序、指令以及模块,从而执行终端的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即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应用于终端的检测方法。
存储装置620主要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的应用程序;存储数据区可存储根据设备的使用所创建的数据等(如上述实施例中的控制资源集合、目标类型终端等)。此外,存储装置620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或其他非易失性固态存储器件。在一些实例中,存储装置620可进一步包括相对于处理器610远程设置的存储器,这些远程存储器可以通过网络连接至终端。上述网络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互联网、企业内部网、局域网、移动通信网及其组合。
并且,当上述终端中所包括一个或者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者多个处理器610执行时,实现如下操作:在一个周期或一个时间段内,获知目标类型终端对应的至少一个控制资源集合;在所述控制资源集合中检测PDCCH。
本实施例提出的终端与上述实施例提出的应用于终端的检测方法或通知方法属于同一发明构思,未在本实施例中详尽描述的技术细节可参见上述任意实施例,并且本实施例具备与执行应用于终端的检测方法或通知方法相同的有益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包含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存储介质,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在由计算机处理器执行时用于执行一种资源集合配置方法或检测方法。
该资源集合配置方法包括:在一个周期或一个时间段内,配置目标类型终端对应的至少一个控制资源集合;在所述控制资源集合中发送PDCCH。
该检测方法包括:在一个周期或一个时间段内,获知目标类型终端对应的至少一个控制资源集合;在所述控制资源集合中检测PDCCH。
通过以上关于实施方式的描述,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了解到,本申请可借助软件及通用硬件来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实现。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如计算机的软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Memory,RAM)、闪存(FLASH)、硬盘或光盘等,包括多个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任意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本申请附图中的任何逻辑流程的框图可以表示程序步骤,或者可以表示相互连接的逻辑电路、模块和功能,或者可以表示程序步骤与逻辑电路、模块和功能的组合。计算机程序可以存储在存储器上。存储器可以具有任何适合于本地技术环境的类型并且可以使用任何适合的数据存储技术实现,例如但不限于只读存储器(ROM)、随机访问存储器(RAM)、光存储器装置和系统(数码多功能光碟DVD或CD光盘)等。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非瞬时性存储介质。数据处理器可以是任何适合于本地技术环境的类型,例如但不限于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微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专用集成电路(ASIC)、可编程逻辑器件(FGPA)以及基于多核处理器架构的处理器。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一种资源集合配置方法,包括:
项目1.在一个周期或一个时间段内,配置目标类型终端对应的至少一个控制资源集合;
在所述控制资源集合中发送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
项目2.根据项目1所述的方法,所述控制资源集合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所述周期或时间段内至少一个第一同步信号/物理广播信道块SSB所对应的第一控制资源集合;
至少一个第二控制资源集合。
项目3.根据项目2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周期或时间段内,配置所述目标类型终端对应的第二SSB;
所述第二SSB与所述第二控制资源集合具有关联关系。
项目4.根据项目3所述的方法,在所述第二SSB的数量小于所述第一SSB的数量的情况下,所述第二SSB的索引为0至N2-1,其中N2为所述第二SSB的数量。
项目5.根据项目2所述的方法,所述第二控制资源集合的时域位置为在所述第一控制资源集合的时域位置的基础上增加设定偏移值。
项目6.根据项目2所述的方法,对于所述目标类型终端,
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DSCH的重复次数通过第一下行控制信息DCI指示;或者,
PDSCH的重复次数通过第二DCI指示;或者,
PDSCH的重复次数与所述周期或者时间段内的第一控制资源集合配置的数量相同;或者,PDSCH的重复次数与所述周期或者时间段内的第二控制资源集合配置的数量相同;或者,
PDSCH的重复次数与所述周期或者时间段内的第一控制资源集合配置的数量和第二控制资源集合配置的数量之和相同;
在为所述目标类型终端配置对应的第二SSB的情况下,PDSCH的重复次数与所述周期或者时间段内所述第二SSB的重复次数相同;或者,
在为所述目标类型终端配置对应的第二SSB的情况下,PDSCH的重复次数与所述周期或者时间段内所述第一SSB以及所述第二SSB的重复次数之和相同。
项目7.根据项目2所述的方法,,调度非目标类型终端的第一DCI和调度所述目标类型终端的第二DCI中携带的信息相同。
项目8.根据项目2所述的方法,在为所述目标类型终端配置对应的第二SSB的情况下,所述第一SSB中的第一主信息块MIB信息和所述第二SSB中的第二MIB信息一致。
项目9.根据项目2所述的方法,,在为所述目标类型终端配置对应的第二SSB的情况下,所述第一SSB和所述第二SSB满足以下至少之一:
所述第一SSB中的同步信号使用的序列与所述第二SSB中的同步信号使用的序列不同;
所述第一SSB中的主同步信号与辅同步信号之间的相对位置与所述第二SSB中的主同步信号与辅同步信号之间的相对位置不同;
所述第二SSB中的物理广播信道使用所述目标类型终端的专用扰码进行加扰操作。
项目10.根据项目2所述的方法,对于所述目标类型终端,PDSCH的起始时隙索引为:所述第二控制资源集合所在时隙中最后一个时隙的索引加N,其中,N为大于或等于0的整数;
其中,N的取值由服务节点配置或者为默认值。
项目11.根据项目2所述的方法,,所述第二控制资源集合通过所述第一SSB配置;
所述第二控制资源集合的起始时隙根据预定规则确定,或者由所述第一SSB指示。
项目12.根据项目2所述的方法,所述第二控制资源集合所在的时隙包括所述周期或时间段内的时隙,但不包括以下时隙中至少之一:
第一SSB占用的时隙;
第一SSB占用的时隙,且该时隙中存在第一控制资源集合;
第一控制资源集合所在的时隙。
项目13.根据项目2所述的方法,所述第二控制资源集合所在的时隙包括所述周期或时间段内的时隙,且起始时隙的索引为所述第一控制资源集合所在的时隙中最后的时隙的索引加G1,G1大于或等于0。
项目14.根据项目12或13所述的方法,所述第二控制资源集合所在的时隙的集合中索引为Offset+i*K(i)至Offset+(i+1)*K(i)-1的时隙,为索引为i的第一SSB对应的第二控制资源集合所在的时隙;
其中,所述第二控制资源集合所在的时隙的集合中,时隙的索引从0开始编号,K(i)为索引为i的第一SSB对应的第二控制资源集合占用的时隙的数量;
Offset为一个偏置量,所述偏置量的取值由服务节点配置或者为默认值。
项目15.根据项目14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为索引为i的第一SSB对应的第二控制资源集合配置所在的时隙;
在配置的时隙的索引超过所述第二控制资源集合所在的时隙的集合中时隙的索引范围的情况下,对于所述索引为i的第一SSB不配置第二控制资源集合。
项目16.根据项目2所述的方法,所述第二控制资源集合中索引为i的第一SSB对应的第二控制资源集合占用的时隙数量,与相同索引的第一SSB对应的第一控制资源集合占用的时隙数量相同。
项目17.根据项目2所述的方法,还包括:通过所述第一SSB指示以下至少之一:
该第一SSB是否配置第二控制资源集合;
该第一SSB对应的第二控制资源集合占用的时隙数量;
该第一SSB对应的第二控制资源集合占用的时隙位置。
项目18.项目2所述的方法,在所述第一SSB的频域资源位置与所述第一控制资源集合的频域位置之间的间隔大于设定值的情况下,所述第二控制资源集合的频域位置位于所述第一SSB的频域资源位置与所述第一控制资源集合的频域位置之间。
项目19.根据项目18所述的方法,所述设定值通过以下至少之一确定:
由服务节点配置;
默认值;
根据第二控制资源集合的子载波间隔确定。
项目20.根据项目18所述的方法,所述第二控制资源集合的子载波间隔与所述第一控制资源集合的子载波间隔相同。
项目21.根据项目18所述的方法,所述第二控制资源集合的频域位置与所述第一控制资源集合的频域位置相邻。
项目22.根据项目18所述的方法,所述第二控制资源集合占用的频域资源的大小为:满足小于或等于所述间隔的取值的所述第二控制资源集合可配置的频域资源的最大值。
项目23.根据项目2所述的方法,所述第二控制资源集合对应的符号位于所述第一控制资源集合所在时隙内。
项目24.根据项目23所述的方法,所述第二控制资源集合对应的符号通过所述第一SSB中的第二控制资源集合配置信息指示;
所述第二控制资源集合配置信息还用于指示以下至少之一:
第二控制资源集合是否配置;
至少一个第二控制资源集合的起始符号索引信息;
在第一控制资源集合所在的时隙数量大于1的情况下,指示第二控制资源集合所在的时隙。
项目25.根据项目24所述的方法,在第一控制资源集合占用的符号数量为1的情况下,第二控制资源集合的起始符号索引为以下之一:
第一控制资源集合占用的符号索引加1;
第一控制资源集合占用的符号索引加2。
项目26.根据项目25所述的方法,所述第二控制资源集合占用1个符号。
项目27.根据项目24所述的方法,所述第二控制资源集合的起始符号索引为:
时隙中符号的数量减去n与第二控制资源集合占用的符号数量的乘积,再减去一个偏置值,其中,n的取值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
所述偏置值的取值由服务节点配置或者为默认值。
项目28.根据项目27所述的方法,所述第二控制资源集合占用的符号数量大于或等于2。
项目29.根据项目2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所述第二控制资源集合满足以下至少之一:
第二控制资源集合占用的符号数量和第一控制资源集合占用的符号数量相同;
第二控制资源集合占用的频域资源位置和第一控制资源集合占用的频域资源位置相同。
项目30.根据项目6或10所述的方法,所述PDSCH用于承载剩余最小系统信息RMSI。
项目31.根据项目2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通过所述第一SSB指示所述第二控制资源集合的配置方案;
其中,所述第二控制资源集合的配置方案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在所述周期或时间段内,配置所述目标类型终端对应的第二SSB,所述第二SSB与所述第二控制资源集合具有关联关系;
所述第二控制资源集合通过所述第一SSB配置;
所述第二控制资源集合对应的符号位于所述第一控制资源集合所在时隙内。
项目32.根据项目1-10或项目31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所述第二控制资源集合的配置方案包括第一方案;
所述第一方案包括:在所述周期或时间段内,所述目标类型终端被配置对应的第二SSB,所述第二SSB与所述第二控制资源集合具有关联关系;
在采用第一方案的情况下,可以采用项目1-10或项目31中任意的项目。
项目33.根据项目1、2、11-22或31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所述第二控制资源集合的配置方案包括第二方案;
所述第二方案包括:在所述周期或时间段内,所述第二控制资源集合通过所述第一SSB配置;
在采用第二方案的情况下,可以采用项目1、2、11-22中任意的项目。
项目34.根据项目1、2、23-29或31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所述第二控制资源集合的配置方案包括第三方案;
所述第三方案包括:所述第二控制资源集合对应的符号位于所述第一控制资源集合所在时隙内;
在采用第二方案的情况下,可以采用项目1、2、23-29中任意的项目。
项目35.一种检测方法,包括:
在一个周期或一个时间段内,获知目标类型终端对应的至少一个控制资源集合;
在所述控制资源集合中检测PDCCH。
项目36.根据项目35所述的方法,所述控制资源集合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所述周期或时间段内至少一个第一SSB对应的第一控制资源集合;
至少一个第二控制资源集合。
项目37.根据项目35所述的方法,在所述周期或时间段内,所述目标类型终端被配置对应的第二SSB;
所述第二SSB与所述第二控制资源集合具有关联关系。
项目38.根据项目36所述的方法,在所述第二SSB的数量小于所述第一SSB的数量的情况下,所述第二SSB的索引为0至N2-1,其中,N2为所述第二SSB的数量。
项目39.根据项目36所述的方法,所述第二控制资源集合的时域位置为在所述第一SSB对应的第一控制资源集合的时域位置的基础上增加设定偏移值。
项目40.根据项目36所述的方法,对于所述目标类型终端,
PDSCH的重复次数通过第一DCI指示;或者,
PDSCH的重复次数通过第二DCI指示;或者,
PDSCH的重复次数与所述周期或者时间段内的第一控制资源集合配置的数量相同;或者,PDSCH的重复次数与所述周期或者时间段内的第二控制资源集合配置的数量相同;或者,
PDSCH的重复次数与所述周期或者时间段内的第一控制资源集合配置的数量和第二控制资源集合配置的数量之和相同;或者,
在为所述目标类型终端配置对应的第二SSB的情况下,PDSCH的重复次数与所述周期或者时间段内第二SSB的重复次数相同;或者,
在为所述目标类型终端配置对应的第二SSB的情况下,PDSCH的重复次数与所述周期或者时间段内第一SSB以及第二SSB的重复次数之和相同。
项目41.根据项目36所述的方法,,在所述目标类型终端对应的控制资源集合包括所述周期或时间段内至少一个第一SSB对应的第一控制资源集合以及至少一个第二控制资源集合的情况下,满足以下至少之一:
调度非目标类型终端的第一DCI和调度所述目标类型终端的第二DCI中携带的信息相同;
所述第一SSB中的第一MIB信息和所述第二SSB中的第二MIB信息一致。
项目42.根据项目36所述的方法,在所述目标类型终端对应的控制资源集合包括所述周期或时间段内至少一个第一SSB对应的第一控制资源集合以及至少一个第二控制资源集合的情况下,PDCCH检测机会满足以下至少之一:
PDCCH检测机会位于第一SSB对应的第一控制资源集合中;
PDCCH检测机会位于第二控制资源集合中的PDCCH;
PDCCH检测机会位于第一SSB对应的第一控制资源集合和第二控制资源集合组成的集合中。
项目43.根据项目42所述的方法,,PDCCH检测机会位于第二控制资源集合中的PDCCH;
在所述第二控制资源集合的数量P1大于1的情况下,第j+1个PDCCH检测机会位于P1个第二控制资源集合中索引为j*P1/J至(j+1)*P1/J-1的第二控制资源集合;
其中,J的取值为2、4、6、8、16和24中至少之一;j大于或等于0且j小于或等于J-1。
项目44.根据项目42所述的方法,PDCCH检测机会位于第一SSB对应的第一控制资源集合和第二控制资源集合组成的集合中;
在所述第一SSB对应的第一控制资源集合和第二控制资源集合组成的集合中控制资源集合的数量P2大于1的情况下,第(j+1)个PDCCH检测机会位于P2个控制资源集合中索引为j*P2/J至(j+1)*P2/J-1的控制资源集合;
其中,J的取值为2、4、6、8、16和24中至少之一;j大于或等于0,且j小于或等于J-1。
项目45.根据项目36所述的方法,,在所述目标类型终端对应的控制资源集合包括所述周期或时间段内至少一个第二控制资源集合的情况下,所述第一SSB和所述第二SSB满足以下至少之一:
所述第一SSB中的同步信号使用的序列与所述第二SSB中的同步信号使用的序列不同;
所述第一SSB中的主同步信号与辅同步信号之间的相对位置与所述第二SSB中的主同步信号与辅同步信号之间的相对位置不同;
所述第二SSB中的物理广播信道使用所述目标类型终端的专用扰码进行加扰操作。
项目46.根据项目36所述的方法,对于所述目标类型终端,
PDSCH的起始时隙索引为:所述第二控制资源集合所在时隙中最后一个时隙的索引加N,其中,N为大于或等于0的整数;
其中,N的取值由服务节点配置或者为默认值。
项目47.根据项目36所述的方法,所述第二控制资源集合满足以下至少之一:
所述第二控制资源集合通过所述第一SSB配置;
所述第二控制资源集合的起始时隙根据预定规则确定,或者由所述第一SSB指示。
项目48.根据项目36所述的方法,
所述第二控制资源集合所在的时隙包括所述周期或时间段内的时隙,但不包括以下时隙中至少之一:
第一SSB占用的时隙;
第一SSB占用的时隙,且该时隙中存在第一控制资源集合;
第一控制资源集合所在的时隙。
项目49.根据项目36所述的方法,所述第二控制资源集合所在的时隙包括所述周期或时间段内的时隙,且起始时隙的索引为所述第一控制资源集合所在的时隙中最后的时隙的索引加G1,G1大于或等于0。
项目50.根据项目48或项目49所述的方法,所述第二控制资源集合所在的时隙的集合中索引为Offset+i*K(i)至Offset+(i+1)*K(i)-1的时隙,为索引为i的第一SSB对应的第二控制资源集合所在的时隙;
其中,所述第二控制资源集合所在的时隙的集合中,时隙的索引从0开始编号,K(i)为索引为i的第一SSB对应的第二控制资源集合占用的时隙的数量;
Offset为一个偏置量,所述偏置量的取值由服务节点配置或者为默认值。
项目51.根据项目50所述的方法,在为索引为i的第一SSB对应的第二控制资源集合配置的时隙的索引超过所述第二控制资源集合所在的时隙的集合中时隙的索引范围的情况下,对于所述索引为i的第一SSB不配置第二控制资源集合。
项目52.根据项目36所述的方法,所述第二控制资源集合中索引为i的第一SSB对应的第二控制资源集合占用的时隙数量,与相同索引的第一SSB对应的第一控制资源集合占用的时隙数量相同。
项目53.根据项目36所述的方法,所述第一SSB指示以下至少之一:
该第一SSB是否配置第二控制资源集合;
该第一SSB对应的第二控制资源集合占用的时隙数量;
该第一SSB对应的第二控制资源集合占用的时隙位置。
项目54.根据项目36所述的方法,在所述第一SSB的频域资源位置与所述第一控制资源集合的频域位置之间的间隔大于设定值的情况下,所述第二控制资源集合的频域位置位于所述第一SSB的频域资源位置与所述第一控制资源集合的频域位置之间。
项目55.根据项目54所述的方法,所述设定值通过以下至少之一确定:
由服务节点配置;
默认值;
根据第二控制资源集合的子载波间隔确定。
项目56.根据项目54所述的方法,所述第二控制资源集合的子载波间隔与所述第一控制资源集合的子载波间隔相同。
项目57.根据项目54所述的方法,所述第二控制资源集合的频域位置与所述第一控制资源集合的频域位置相邻。
项目58.根据项目54所述的方法,所述第二控制资源集合占用的频域资源的大小为:满足小于或等于所述间隔的取值的所述第二控制资源集合可配置的频域资源的最大值。
项目59.根据项目36所述的方法,所述第二控制资源集合对应的符号位于所述第一控制资源集合所在时隙内。
项目60.根据项目36所述的方法,所述第二控制资源集合对应的符号通过所述第一SSB中的第二控制资源集合配置信息指示;
所述第二控制资源集合配置信息还用于指示以下至少之一:
所述第二控制资源集合是否配置;
至少一个第二控制资源集合的起始符号索引信息;
当第一控制资源集合所在的时隙数量大于1时,指示第二控制资源集合所在的时隙。
项目61.根据项目60所述的方法,在第一控制资源集合占用的符号数量为1的情况下,第二控制资源集合的起始符号索引为以下之一:
第一控制资源集合占用的符号索引加1;
第一控制资源集合占用的符号索引加2。
项目62.根据项目61所述的方法,所述第二控制资源集合占用1个符号。
项目63.根据项目60所述的方法,所述第二控制资源集合的起始符号索引为:时隙中符号的数量减去n与第二控制资源集合占用的符号数量的乘积,再减去一个偏置值;其中,n的取值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偏置值的取值由服务节点配置或者为默认值。
项目64.根据项目60所述的方法,所述第二控制资源集合占用的符号数量大于或等于2。
项目65.根据项目59所述的方法,所述第二控制资源集合满足以下至少之一:
第二控制资源集合占用的符号数量和第一控制资源集合占用的符号数量相同;
第二控制资源集合占用的频域资源位置和第一控制资源集合占用的频域资源位置相同。
项目66.根据项目40或46所述的方法,所述PDSCH用于承载剩余最小系统信息RMSI。
项目67.根据项目36所述的方法,所述第一SSB用于指示所述第二控制资源集合的配置方案;
所述第二控制资源集合的配置方案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在所述周期或时间段内,配置所述目标类型终端对应的第二SSB,所述第二SSB与所述第二控制资源集合具有关联关系;
所述第二控制资源集合通过所述第一SSB配置;
所述第二控制资源集合对应的符号位于所述第一控制资源集合所在时隙内。
项目68.根据项目35-46或项目6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所述第二控制资源集合的配置方案包括第一方案;
所述第一方案包括:在所述周期或时间段内,所述目标类型终端被配置对应的第二SSB,所述第二SSB与所述第二控制资源集合具有关联关系;
在采用第一方案的情况下,可以采用项目35-46或项目67中任意的项目。
项目69.根据项目35、36、47-58、6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所述第二控制资源集合的配置方案包括第二方案;
所述第二方案包括:在所述周期或时间段内,所述第二控制资源集合通过所述第一SSB配置;
在采用第二方案的情况下,可以采用项目35、36、47-58、67中任意的项目。
项目70.根据项目35、36、59-6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所述第二控制资源集合的配置方案包括第三方案;
所述第三方案包括:所述第二控制资源集合对应的符号位于所述第一控制资源集合所在时隙内;
在采用第二方案的情况下,可以采用项目35、36、59-67中任意的项目。
项目71.一种服务节点,包括: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
存储装置,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
当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如项目1-34中任一项所述的资源集合配置方法。
项目72.一种终端,包括: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
存储装置,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
当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如项目35-70中任一项所述的检测方法。
项目73.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项目1-34中任一项所述的资源集合配置方法或如项目35-70中任一项所述的检测方法。
通过示范性和非限制性的示例,上文已提供了对本申请的示范实施例的详细描述。但结合附图和权利要求来考虑,对以上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和调整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但不偏离本发明的范围。因此,本发明的恰当范围将根据权利要求确定。

Claims (32)

1.一种资源集合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一个周期或一个时间段内,配置目标类型终端对应的至少一个控制资源集合;
在所述控制资源集合中发送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资源集合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所述周期或时间段内至少一个第一同步信号/物理广播信道块SSB所对应的第一控制资源集合;
至少一个第二控制资源集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在所述周期或时间段内,配置所述目标类型终端对应的第二SSB;
所述第二SSB与所述第二控制资源集合具有关联关系。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于所述目标类型终端,
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DSCH的重复次数通过第一下行控制信息DCI指示;或者,
PDSCH的重复次数通过第二DCI指示;或者,
PDSCH的重复次数与所述周期或者时间段内的第一控制资源集合配置的数量相同;或者,
PDSCH的重复次数与所述周期或者时间段内的第二控制资源集合配置的数量相同;或者,
PDSCH的重复次数与所述周期或者时间段内的第一控制资源集合配置的数量和第二控制资源集合配置的数量之和相同;
在为所述目标类型终端配置对应的第二SSB的情况下,PDSCH的重复次数与所述周期或者时间段内所述第二SSB的重复次数相同;或者,
在为所述目标类型终端配置对应的第二SSB的情况下,PDSCH的重复次数与所述周期或者时间段内所述第一SSB以及所述第二SSB的重复次数之和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调度非目标类型终端的第一DCI和调度所述目标类型终端的第二DCI中携带的信息相同。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为所述目标类型终端配置对应的第二SSB的情况下,所述第一SSB中的第一主信息块MIB信息和所述第二SSB中的第二MIB信息一致。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为所述目标类型终端配置对应的第二SSB的情况下,所述第一SSB和所述第二SSB满足以下至少之一:
所述第一SSB中的同步信号使用的序列与所述第二SSB中的同步信号使用的序列不同;
所述第一SSB中的主同步信号与辅同步信号之间的相对位置与所述第二SSB中的主同步信号与辅同步信号之间的相对位置不同;
所述第二SSB中的物理广播信道使用所述目标类型终端的专用扰码进行加扰操作。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于所述目标类型终端,PDSCH的起始时隙索引为:所述第二控制资源集合所在时隙中最后一个时隙的索引加N,其中,N为大于或等于0的整数;
其中,N的取值由服务节点配置或者为默认值。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控制资源集合通过所述第一SSB配置;
所述第二控制资源集合的起始时隙根据预定规则确定,或者由所述第一SSB指示。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控制资源集合所在的时隙包括所述周期或时间段内的时隙,但不包括以下时隙中至少之一:
第一SSB占用的时隙;
第一SSB占用的时隙,且该时隙中存在第一控制资源集合;
第一控制资源集合所在的时隙。
11.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控制资源集合所在的时隙包括所述周期或时间段内的时隙,且起始时隙的索引为所述第一控制资源集合所在的时隙中最后的时隙的索引加G1,G1大于或等于0。
12.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控制资源集合所在的时隙的集合中索引为Offset+i*K(i)至Offset+(i+1)*K(i)-1的时隙,为索引为i的第一SSB对应的第二控制资源集合所在的时隙;
其中,所述第二控制资源集合所在的时隙的集合中,时隙的索引从0开始编号,K(i)为索引为i的第一SSB对应的第二控制资源集合占用的时隙的数量;
Offset为一个偏置量,所述偏置量的取值由服务节点配置或者为默认值。
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通过所述第一SSB指示以下至少之一:
该第一SSB是否配置第二控制资源集合;
该第一SSB对应的第二控制资源集合占用的时隙数量;
该第一SSB对应的第二控制资源集合占用的时隙位置。
14.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SSB的频域资源位置与所述第一控制资源集合的频域位置之间的间隔大于设定值的情况下,所述第二控制资源集合的频域位置位于所述第一SSB的频域资源位置与所述第一控制资源集合的频域位置之间。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定值通过以下至少之一确定:
由服务节点配置;
默认值;
根据第二控制资源集合的子载波间隔确定。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控制资源集合的子载波间隔与所述第一控制资源集合的子载波间隔相同。
17.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控制资源集合的频域位置与所述第一控制资源集合的频域位置相邻。
18.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控制资源集合占用的频域资源的大小为:满足小于或等于所述间隔的取值的所述第二控制资源集合可配置的频域资源的最大值。
1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控制资源集合对应的符号位于所述第一控制资源集合所在时隙内。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控制资源集合对应的符号通过所述第一SSB中的第二控制资源集合配置信息指示;
所述第二控制资源集合配置信息还用于指示以下至少之一:
第二控制资源集合是否配置;
至少一个第二控制资源集合的起始符号索引信息;
在第一控制资源集合所在的时隙数量大于1的情况下,指示第二控制资源集合所在的时隙。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控制资源集合的起始符号索引为:
时隙中符号的数量减去n与第二控制资源集合占用的符号数量的乘积,再减去一个偏置值,其中,n的取值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
所述偏置值的取值由服务节点配置或者为默认值。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控制资源集合占用的符号数量大于或等于2。
23.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控制资源集合满足以下至少之一:
第二控制资源集合占用的符号数量和第一控制资源集合占用的符号数量相同;
第二控制资源集合占用的频域资源位置和第一控制资源集合占用的频域资源位置相同。
24.根据权利要求4或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PDSCH用于承载剩余最小系统信息RMSI。
25.一种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一个周期或一个时间段内,获知目标类型终端对应的至少一个控制资源集合;
在所述控制资源集合中检测PDCCH。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资源集合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所述周期或时间段内至少一个第一SSB对应的第一控制资源集合;
至少一个第二控制资源集合。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目标类型终端对应的控制资源集合包括所述周期或时间段内至少一个第一SSB对应的第一控制资源集合以及至少一个第二控制资源集合的情况下,PDCCH检测机会满足以下至少之一:
PDCCH检测机会位于第一SSB对应的控制资源集合中;
PDCCH检测机会位于第二控制资源集合中的PDCCH;
PDCCH检测机会位于第一SSB对应的第一控制资源集合和第二控制资源集合组成的集合中。
28.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目标类型终端对应的控制资源集合包括所述周期或时间段内至少一个第一SSB对应的第一控制资源集合以及至少一个第二控制资源集合的情况下,PDCCH检测机会位于第二控制资源集合中的PDCCH;
在所述第二控制资源集合的数量P1大于1的情况下,第j+1个PDCCH检测机会位于P1个第二控制资源集合中索引为j*P1/J至(j+1)*P1/J-1的第二控制资源集合;
其中,J的取值为2、4、6、8、16和24中至少之一;
j大于或等于0且j小于或等于J-1。
29.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目标类型终端对应的控制资源集合包括所述周期或时间段内至少一个第一SSB对应的第一控制资源集合以及至少一个第二控制资源集合的情况下,PDCCH检测机会位于第一SSB对应的第一控制资源集合和第二控制资源集合组成的集合中;
在所述第一SSB对应的第一控制资源集合和第二控制资源集合组成的集合中控制资源集合的数量P2大于1的情况下,第j+1个PDCCH检测机会位于P2个控制资源集合中索引为j*P2/J至(j+1)*P2/J-1的控制资源集合;
其中,J的取值为2、4、6、8、16和24中至少之一;
j大于或等于0,且j小于或等于J-1。
30.一种服务节点,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
存储装置,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
当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如权利要求1-24中任一项所述的资源集合配置方法。
31.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
存储装置,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
当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如权利要求25-29中任一项所述的检测方法。
32.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24中任一项所述的资源集合配置方法或如权利要求25-29中任一项所述的检测方法。
CN202010785229.6A 2020-08-06 2020-08-06 资源集合配置、检测方法、服务节点、终端及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193483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785229.6A CN111934834A (zh) 2020-08-06 2020-08-06 资源集合配置、检测方法、服务节点、终端及存储介质
EP21853324.8A EP4195564A1 (en) 2020-08-06 2021-07-07 Resource set configuration method, detection method, service node, terminal, and storage medium
PCT/CN2021/104945 WO2022028192A1 (zh) 2020-08-06 2021-07-07 资源集合配置、检测方法、服务节点、终端及存储介质
US18/019,896 US20230292336A1 (en) 2020-08-06 2021-07-07 Resource set configuration method, detection method, service node, terminal, and storage medium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785229.6A CN111934834A (zh) 2020-08-06 2020-08-06 资源集合配置、检测方法、服务节点、终端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934834A true CN111934834A (zh) 2020-11-13

Family

ID=733080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785229.6A Pending CN111934834A (zh) 2020-08-06 2020-08-06 资源集合配置、检测方法、服务节点、终端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292336A1 (zh)
EP (1) EP4195564A1 (zh)
CN (1) CN111934834A (zh)
WO (1) WO2022028192A1 (zh)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028192A1 (zh) * 2020-08-06 2022-02-1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资源集合配置、检测方法、服务节点、终端及存储介质
WO2022110245A1 (zh) * 2020-11-30 2022-06-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资源指示方法及装置
WO2022141288A1 (zh) * 2020-12-30 2022-07-07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通信装置及存储介质
WO2022236547A1 (zh) * 2021-05-10 2022-11-17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信息传输方法、装置、通信设备和存储介质
WO2023000341A1 (zh) * 2021-07-23 2023-01-26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配置方法、信息配置装置及存储介质
WO2023020403A1 (zh) * 2021-08-16 2023-02-23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的传输方法、终端及网络侧设备
WO2023130445A1 (en) * 2022-01-10 2023-07-13 Qualcomm Incorporated Irregular ssb beam pattern for network energy saving
WO2023155173A1 (en) * 2022-02-18 2023-08-24 Huizhou Tcl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user equipment, and base station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90158205A1 (en) * 2017-11-17 2019-05-23 Sharp Laboratories Of America, Inc. User equipments, base stations and methods
US20230075764A1 (en) * 2020-02-14 2023-03-09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Access control method and apparatus,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CN111901085A (zh) * 2020-03-11 2020-11-0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信息获取、配置方法、装置、终端、基站和存储介质
CN111934834A (zh) * 2020-08-06 2020-11-1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资源集合配置、检测方法、服务节点、终端及存储介质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028192A1 (zh) * 2020-08-06 2022-02-1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资源集合配置、检测方法、服务节点、终端及存储介质
WO2022110245A1 (zh) * 2020-11-30 2022-06-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资源指示方法及装置
WO2022141288A1 (zh) * 2020-12-30 2022-07-07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通信装置及存储介质
WO2022236547A1 (zh) * 2021-05-10 2022-11-17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信息传输方法、装置、通信设备和存储介质
WO2023000341A1 (zh) * 2021-07-23 2023-01-26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配置方法、信息配置装置及存储介质
WO2023020403A1 (zh) * 2021-08-16 2023-02-23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的传输方法、终端及网络侧设备
WO2023130445A1 (en) * 2022-01-10 2023-07-13 Qualcomm Incorporated Irregular ssb beam pattern for network energy saving
WO2023155173A1 (en) * 2022-02-18 2023-08-24 Huizhou Tcl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user equipment, and base statio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4195564A1 (en) 2023-06-14
WO2022028192A1 (zh) 2022-02-10
US20230292336A1 (en) 2023-09-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934834A (zh) 资源集合配置、检测方法、服务节点、终端及存储介质
US11089586B2 (en) Detecting method, transmitt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mmon control channel
KR102540529B1 (ko) 신호 채널을 전송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기지국, 저장 매체, 및 전자 장치
EP3633901B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applying reference signal configuration information, and storage medium
EP4203593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ceiving information, and storage medium
US10412635B2 (en) Resource use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CN110266453B (zh) 盲检公共搜索空间和ue特定搜索空间的方法及设备
US10652848B2 (en)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common control information, method for receiving common control information, base station, terminal and storage medium
RU2735548C1 (ru) Способ передачи сигналов, терминал и сетев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CN110351010B (zh) 一种信道盲检方法、信号传输方法和相关设备
JP2015501609A (ja) 制御チャネルを受信および送信する方法、ユーザ機器ならびに基地局
CN111918392B (zh) 信息的指示方法、检测方法、网络设备及终端
US11399332B2 (en) Message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KR20220130729A (ko) 준 공동 위치 정보 획득 방법, 통신 노드, 및 저장 매체
JP2023533352A (ja) 伝送方法、決定方法、伝送装置、決定装置、通信機器及び端末
US11658782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determining number of reference signals and computer storage medium
WO2020029172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source selection
CN111526595B (zh) 一种信道资源集的指示方法及装置、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3766648B (zh) 一种ssb传输方法和装置及设备
CN104521286B (zh) 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7205277B (zh) 一种增强下行控制信道资源的指示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