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932087B -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能源协调方法及其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能源协调方法及其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932087B
CN111932087B CN202010717844.3A CN202010717844A CN111932087B CN 111932087 B CN111932087 B CN 111932087B CN 202010717844 A CN202010717844 A CN 202010717844A CN 111932087 B CN111932087 B CN 11193208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wer
power data
data
blockchain
participa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717844.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932087A (zh
Inventor
李伟
邱炜伟
蔡亮
匡立中
张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Qulia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Quli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Qulia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Quli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717844.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932087B/zh
Publication of CN11193208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93208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93208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93208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6Resources, workflows, human or project management;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planning;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modelling
    • G06Q10/063Operations research, analysis or management
    • G06Q10/0631Resource planning, allocation, distributing or scheduling for enterprises or organis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2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of structured data, e.g. relational data
    • G06F16/23Updating
    • G06F16/2365Ensuring data consistency and integrit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2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of structured data, e.g. relational data
    • G06F16/27Replication, distribution or synchronisation of data between databases or within a distributed database system; Distributed database system architectures therefo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50/00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implementation of business processes of specific business sectors, e.g. utilities or tourism
    • G06Q50/06Energy or water suppl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conomic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Marketing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Primary Health Care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Game Theory and Decision Science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区块链的能源协调方法及其系统,其中方法包括:设置满足每个参与用户的目标函数,将目标函数和配置参数写入区块链的智能合约中,得到统筹智能合约;每个参与用户均将第一电力数据上传至区块链;每个参与用户均调用统筹智能合约和对应的第一电力数据计算得到对应的计算结果;每个参与用户将计算结果发送至所有参与用户中,以使得每个参与用户从所有计算结果中获取电力规划上传至区块链,并执行电力规划;每个参与用户将执行电力规划后的第三电力数据上传至区块链;根据第一电力数据、电力规划中的第二电力数据和第三电力数据进行费用结算。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实现无中心化实体机构管理和控制的所有参与用户的能源协调。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能源协调方法及其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力市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区块链的能源协调方法及其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技术的发展,风力发电、光伏发电等各类新型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在我国的总体发电量占比中不断上升。与火电、核电等发电方式不同,风力发电、光伏发电的发电功率受环境影响较大,只可主动降低功率,难以主动提高功率。当存在多个参与用户时,需要对所有参与用户进行协调,例如,当发电端(源端)可控程度下降时,为了实现用电和供电两端的平衡,除了对需要对发电端和储能端进行调控以外还额外需要对用电端进行调控。对用电端的调控势必影响用户体验,需要通过金钱进行激励。
在此场景下传统中心化解决方式存在一些不足,一是新能源发电端和用电端数量多且分散,导致了在该场景下存在相互之前的不信任;二是由于激励的存在,被调控的用电方将会获得经济回报,导致中心化调控方式难以满足多方诉求和难以保证所做出的调控是公平公正的。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现提供一种基于区块链的能源协调方法及其系统。
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能源协调方法,其中,包括以下步骤:
设置满足每个参与用户的目标函数,将目标函数和配置参数写入区块链的智能合约中,以得到统筹智能合约;
每个参与用户均将第一电力数据上传至区块链;
每个参与用户均调用统筹智能合约和对应的第一电力数据计算得到参与用户的计算结果;
每个参与用户将对应的所述计算结果发送至所有所述参与用户中,以使得每个所述参与用户从所有所述计算结果中获取电力规划上传至区块链,并执行所述电力规划,所述电力规划中设置有与所述参与用户相对应的第二电力数据;
每个参与用户将执行电力规划后的第三电力数据上传至区块链;
根据第一电力数据、第二电力数据和第三电力数据对参与用户进行费用结算。
优选的,基于区块链的能源协调方法,其中,配置参数包括:每个参与用户的公钥、设置的配置合约的地址和签名信息。
优选的,基于区块链的能源协调方法,其中,配置合约包括:发电功率上限、工作电流、工作电压、发电功率预测值和发电费用系数。
优选的,基于区块链的能源协调方法,其中,配置合约包括:额定功率上限、功率预测值、可控率、可控时段和协调费用系数。
优选的,基于区块链的能源协调方法,其中,配置合约包括:设置容量、充电功率上限、放电功率上限、充电成本和放电成本。
优选的,基于区块链的能源协调方法,其中,每个参与用户均调用统筹智能合约和对应的第一电力数据计算得到参与用户的计算结果,具体包括:
每个参与用户每隔预设调用时间周期调用统筹智能合约和对应的第一电力数据计算得到参与用户的计算结果。
优选的,基于区块链的能源协调方法,其中,根据第一电力数据、第二电力数据和第三电力数据对参与用户进行费用结算,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每个参与用户在预设周期内的第一电力数据、第二电力数据和第三电力数据;
计算得到第一电力数据和第三电力数据之间的电力数据差;
判断第三电力数据是否在第一电力数据和第二电力数据之间的数据范围内;
若是,根据电力数据差依照预设一结算公式对对应的参与用户进行费用奖励结算;
若否,根据电力数据差依照预设结算公式对对应的参与用户进行费用扣除结算。
优选的,基于区块链的能源协调方法,其中,参与用户包括:储端、至少一个源端和至少一个荷端。
优选的,基于区块链的能源协调方法,其中,第一电力数据包括:预测发电数据和/或预测用电数据和/或预测剩余电量数据;
第二电力数据包括:计划用电数据和/或计划发电数据和/或计划剩余电量数据;
第三电力数据包括:实际用电数据和/或实际发电数据和/或实际剩余电量数据。
还包括一种基于区块链的能源协调系统,其中,包括:
统筹智能合约模块,用于将满足每个参与用户的目标函数和配置参数写入区块链的智能合约中,以得到统筹智能合约;
第一上传模块,用于将每个参与用户的第一电力数据上传至区块链;
计算模块,分别与统筹智能合约模块和第一上传模块连接,用于调用统筹智能合约和与参与用户对应的第一电力数据计算得到参与用户的计算结果;
执行模块,与计算模块连接,用于将对应的所述计算结果发送至所有所述参与用户中,以使得每个所述参与用户从所有所述计算结果中获取电力规划上传至区块链,并执行所述电力规划,所述电力规划中设置有与所述参与用户相对应的第二电力数据;
第二上传模块,与执行模块连接,用于将每个参与用户执行电力规划后的第三电力数据上传至区块链;
结算模块,分别与执行模块和第二上传模块连接,用于根据第一电力数据、第二电力数据和第三电力数据对参与用户进行费用结算。
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
通过设置满足每个参与用户的目标函数,从而使得目标函数通过所有参与用户的认可,进而实现对所有参与用户进行协调;
通过每个参与用户均将执行电力规划前的第一电力数据、和电力规划、以及执行电力划后的第三电力数据上传至区块链中,从而实现对每个参与用户的第一电力数据,和电力规划中的第二电力数据,以及第三电力数据公开透明化,进而实现公平公正的协作和调控。
通过上述方法能够实现无中心化实体机构管理和控制的所有参与用户的能源协调,从而保障能源数据的安全、可信、分布式存储及费用的自动结算。
附图说明
参考所附附图,以更加充分的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然而,所附附图仅用于说明和阐述,并不构成对本发明范围的限制。
图1为本发明基于区块链的能源协调方法的实施例的统筹智能合约图;
图2为本发明基于区块链的能源协调方法的实施例的发电配置智能合约图;
图3为本发明基于区块链的能源协调方法的实施例的可控负荷配置智能合约图;
图4为本发明基于区块链的能源协调方法的实施例的充放电配置智能合约图;
图5为本发明基于区块链的能源协调方法的实施例的执行电力规划前的第一电力数据表;
图6为本发明基于区块链的能源协调方法的实施例的电力规划表;
图7为本发明基于区块链的能源协调方法的实施例的执行电力规划后的第三电力数据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并不一定按照本说明书示出和描述的顺序来执行相应方法的步骤。在一些其他实施例中,其方法所包括的步骤可以比本说明书所描述的更多或更少。此外,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单个步骤,在其他实施例中可能被分解为多个步骤进行描述;而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多个步骤,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能被合并为单个步骤进行描述。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但不作为本发明的限定。
本发明包括一种基于区块链的能源协调方法,其中,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设置满足每个参与用户的目标函数,将目标函数和配置参数写入区块链的智能合约中,以得到统筹智能合约;
步骤S2,每个参与用户均将第一电力数据上传至区块链;
步骤S3,每个参与用户均调用统筹智能合约和对应的第一电力数据计算得到参与用户的计算结果;
步骤S4,每个参与用户将对应的所述计算结果发送至所有所述参与用户中,以使得每个所述参与用户从所有所述计算结果中获取电力规划上传至区块链,并执行所述电力规划,所述电力规划中设置有与所述参与用户相对应的第二电力数据;
步骤S5,每个参与用户将执行电力规划后的第三电力数据上传至区块链;
步骤S6,根据第一电力数据、第二电力数据和第三电力数据对参与用户进行费用结算。
在上述实施例中,通过设置满足每个参与用户的目标函数,从而使得目标函数通过所有参与用户的认可,进而实现对所有参与用户进行协调;
通过每个参与用户均将执行电力规划前的第一电力数据、和电力规划、以及执行电力划后的第三电力数据上传至区块链中,从而实现对每个参与用户的第一电力数据,和电力规划中的第二电力数据,以及第三电力数据公开透明化,进而实现公平公正的协作和调控。
通过上述方法能够实现无中心化实体机构管理和控制的所有参与用户的能源协调,从而保障能源数据的安全、可信、分布式存储及费用的自动结算。
进一步地,在上述实施例中,参与用户包括:储端、至少一个源端和至少一个荷端。
在上述实施例中,源端为发电端,荷端为用电端,储端为储能端,而发电端、用电端和储能端均部署有物联网终端或具备联网、计算和存储能力,能根据指令对所连接的源荷储端的输入/输出电压、功率和开关等进行控制。此外,源端、荷端和储端均并部署了区块链软件,具备区块链相关功能,并组成了区块链网络,拥有唯一的id、地址和公私钥对。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以功率协同控制为例,步骤S1中的目标函数可以为最大化的利用可再生能源,公式如下所示:
Git、Bjt、Lkt∈R,i∈{1,2,3,……},j∈{1,2,3,……},k∈{1,2,3,……},t∈{1,2,3,……}; (2)
Git+Bjt+Lkt≤0,i∈{1,2,3,……},j∈{1,2,3,……},k∈{1,2,3,……},t∈{1,2,3,……}; (3)
L3t≥100,t∈{1,2,3,……}; (4)
n1,n2∈{1,2,3,……}; (5)
其中,在上述公式(1)-(5)中,
i用于表示源端的序号,j用于表示储端的序号,k用于表示荷端的序号;
n1用于表示源端的数量,n2用于表示总时间周期数;
t用于表示预设时间周期;
G用于表示源端的实际功率;即Git对应第i号源端在预设时间周期t时的实际功率;
B用于表示储端的实际功率;即Bjt对应第j号储端在预设时间周期t时的实际功率;
L用于表示荷端的实际功率;即Lkt对应第k号荷端在预设时间周期t时的实际功率。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以功率协同控制为例,步骤S1中的目标函数可以为最小化用电成本,公式如下所示:
Git、Bjt、Lkt∈R,i∈{1,2,3,……},j∈{1,2,3,……},k∈{1,2,3,……},t∈{1,2,3,……}; (7)
Git+Bjt+Lkt≥0,i∈{1,2,3,……},j∈{1,2,3,……},k∈{1,2,3,……},t∈{1,2,3,……}; (8)
G2t≥50,t∈{1,2,3,……}; (9)
其中,在上述公式(6)-(9)中,
n1用于表示源端数量;
n3用于表示储端的数量;
n4用于表示时间周期长度;
P用于表示成本系数;即PGit为第i号源端在预设时间周期t时的发电成本系数;PBjt为第j号储端在时间周期t时的充放电成本。
进一步地,在上述实施例中,配置参数包括:每个参与用户的公钥、设置的配置合约的地址和签名信息。
在上述实施例中,各个参与用户都需要编写对应的配置合约;
例如,源端编写的配置合约为发电配置智能合约;
例如,荷端编写的配置合约为可控负荷配置智能合约;
例如,储端编写的配置合约为充放电配置智能合约。
在上述实施例中,当参与用户为源端时,源端的配置参数包括:
源端的第一公钥,源端设置的发电配置智能合约的地址,源端的第一签名信息;
当参与用户为荷端时,荷端的配置参数包括:
荷端的第二公钥,荷端设置的可控负荷配置智能合约的地址,荷端的第二签名信息;
当参与用户为储端时,储端的配置参数包括:
储端的第三公钥,储端设置的充放电配置智能合约的地址,储端的第三签名信息。
在上述实施例中,通过上述公钥设置对应的参与用户对应的数据权限,例如持有某一第一公私钥对的源端参与用户,在对统筹智能合约中记录的发电配置智能合约进行修改时,需要使用私钥对操作签名后,修改才会生效。
进一步地,在上述实施例中,配置合约包括:发电功率上限、工作电流、工作电压、发电功率预测值和发电费用系数。
在上述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当参与用户是源端时,源端编写的配置合约为发电配置智能合约;
上述发电配置智能合约包括:
源端的设备id,本实施例中源端的设备id可以为Gen308423;
源端设置详细信息中的发电功率上限、工作电压和工作电流,其中,发电功率上限为90W、工作电压为18V、工作电流为5A;
并且每个时间段的发电费用系数和计划功率各不相同,例如在0点至1点时发电费用可以为0.3元每度、计划功率为25w;1点至2点时发电费用可以为0.35元每度、计划功率为25w,具体由源端管理员设置。
进一步地,在上述实施例中,配置合约包括:额定功率上限、功率预测值、可控率、可控时段和协调费用系数。
在上述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当参与用户是荷端时,荷端编写的配置合约为可控负荷配置智能合约;
上述可控负荷配置智能合约包括:
荷端的设备id,本实施例中荷端的设备id可以为Load83983928;
荷端设置详细信息中的额定功率上限和可控率,其中,额定功率上限为1000W、可控率为50%;
并且每个时间段的可控系数、协调费用系数和计划功率不同,例如在0点至1点时不可控,计划功率为200W;1到2点可控,计划功率为200W,并将1到2点的时间段设置为可控时间段,协调费用系数为0.35元每度,由荷端管理员设置。
进一步地,在上述实施例中,配置合约包括:设置容量、充电功率上限、放电功率上限、充电成本和放电成本。
在上述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当参与用户是储端时,储端编写的配置合约为充放电配置智能合约;
上述充放电配置智能合约包括:
储端的设备id,本实施例中储端的设备id可以为Bat8492840;
储端设置详细信息中的容量、电压和功率上线,其中,容量为200Ah、电压为12V、功率上限为100W/100W(充电/放电)。并且每个时间段的电价和计划功率不同,例如在0点至1点时电价为0.3元每度、计划功率为50W;1到2点时电价为0.35元每度、计划功率为50W,具体由储能端管理员设置。
进一步地,在上述实施例中,步骤S3具体包括:
每个参与用户每隔预设调用时间周期调用统筹智能合约和对应的第一电力数据计算得到参与用户的计算结果。
在上述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每个参与用户每隔预设调用时间周期调用统筹智能合约和第一电力数据,使得统筹智能合约基于目标函数和配置参数并结合第一电力数据计算得到对应参与用户的计算结果,每个所述参与用户将对应的所述计算结果发送至所有所述参与用户中,以得到包括每个参与用户的计算结果的电力规划,如图6所示;
各方数据上传到区块链中后,用统筹智能合约基于目标函数和源、荷、储端的配置参数并结合源、荷、储端的第一电力数据计算得到源、荷、储端对应的计算结果,该计算结果就是各端的电力规划中的第二电力数据;
进一步地,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一电力数据包括:预测发电数据和/或预测用电数据和/或预测剩余电量数据;
例如,当参与用户为荷端时,荷端的第一电力数据为预测用电数据;
例如,当参与用户为源端时,源端的第一电力数据为预测发电数据;
例如,当参与用户为储端时,储端的第一电力数据可以为预测发电数据、预测用电数据、预测剩余电量数据中的至少一种,即储端可以发电也可以用电;
所述第二电力数据包括:计划用电数据和/或计划发电数据和/或计划剩余电量数据;
例如,当参与用户为荷端时,荷端的第二电力数据为计划用电数据;
例如,当参与用户为源端时,源端的第二电力数据为计划发电数据;
例如,当参与用户为储端时,储端的第二电力数据可以为计划发电数据、计划用电数据和计划剩余电量数据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第三电力数据包括:实际用电数据和/或实际发电数据和/或实际剩余电量数据;
例如,当参与用户为荷端时,荷端的第三电力数据为实际用电数据;
例如,当参与用户为源端时,源端的第三电力数据为实际发电数据;
例如,当参与用户为储端时,储端的第三电力数据可以为实际发电数据、实际用电数据和实际剩余电量数据中的至少一种。
在上述实施例中,各个参与用户的第一电力数据、第二电力数据和第三电力数据均不相同。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实现各个参与用户将第一电力数据和第三电力数据实时上传和更新到区块链中。
在上述实施例中,在步骤S4中,每个参与用户都会将各自的计算结果发送至其他参与用户中,以使得每个参与用户从所有计算结果中获取电力规划,并根据电力规划中的第二电力数据执行对应操作。
由于可能存在网络延迟和网络不通畅等原因,多个源荷储终端所计算出的计算结果可能存在不一致,对此,每个参与用户将基于自身算出来的计算结果广播至其他参与用户中,使得每个参与用户都有所有参与用户计算得到的计算结果,随后每个参与用户将选择相同数量最多且占总计算结果数量50%(不含50%)以上的计算结果。
进一步地,在上述实施例中,步骤S6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61,获取每个参与用户在预设周期内的第一电力数据、第二电力数据和第三电力数据;
步骤S62,计算得到第一电力数据和第三电力数据之间的电力数据差;
步骤S63,判断第三电力数据是否在第一电力数据和第二电力数据之间的数据范围内;
若是,根据电力数据差依照预设一结算公式对对应的参与用户进行费用奖励结算;
若否,根据电力数据差依照预设结算公式对对应的参与用户进行费用扣除结算。
在上述实施例中,由于可能存在每个参与用户的不确定性,例如存在源端的不可控因素导致实际用电发电情况与电力规划不符的情况。为尽可能减少实际情况与电力规划的差距,在本步骤基于实际情况与电力规划的差异对参与用户提供奖励,差异越小奖励越多。从而避免每个参与用户上传虚假的第一用电数据。
该差异和激励均基于区块链上的电力规划和参与用户上传的第二电力数据进行计算,可实时计算,也可对预设周期的第二电路数据进行计算。
以预设周期的第二电力数据进行计算为例,电力规划中源端的计划发电数据为:
而源端的实际发电数据为:则差值为500W,奖励系数为0.1元/W,则奖励为500Wx0.1元/W=50元;
因此,可以给源端50元的奖励。
作为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如图5-7所示,当参与用户包括两个源端、两个荷端和两个储端时,并将两个源端分别记为源1和源2,将两个荷端分别记为荷1和荷2,将两个储端分别记为储1和储2,以0-1时为例;
荷1的预测用电数据(即荷端的第一电力数据)为30W,荷2的预测用电数据(即荷端的第一电力数据)为220W,储1和储2的第一电力数据为0W,源1和源2的预测发电数据(即源端的第一电力数据)均为100W;并且荷1、荷2、储1、储2、源1和源2均将各自的第一电力数据上传至区块链;
随后每个参与用户均调用统筹智能合约和对应的第一电力数据计算得到对应的计算结果,为了避免网络延迟和网络不通畅等问题而导致的计算结果存在不一致的问题,每个参与用户将基于自身算出来的计算结果广播至其他参与用户中,使得每个参与用户都有所有参与用户计算得到的计算结果;
其中,源1的计算结果将计算结果通过广播发送到源2、荷1、荷2、储1和储2中;
源2的计算结果将计算结果通过广播发送到源1、荷1、荷2、储1和储2中;
荷1的计算结果将计算结果通过广播发送到源1、源2、荷2、储1和储2中;
荷2的计算结果将计算结果通过广播发送到源1、源2、荷1、储1和储2中;
储1的计算结果将计算结果通过广播发送到源1、源2、荷1、荷2和储2中;
储2的计算结果将计算结果通过广播发送到源1、源2、荷1、荷2和储1中;
使得每个参与用户都有所有参与用户计算得到的计算结果,随后每个参与用户将选择相同数量最多且占总计算结果数量50%(不含50%)以上的计算结果。随后每个参与用户将选择相同数量最多且占总计算结果数量50%(不含50%)以上的计算结果形成一电力规划,此时的电力规划如图6所示,荷1的计划用电数据(即第二用电数据)为5W,荷2的计划用电数据(即荷端的第二电力数据)为220W,储1的第二电力数据为计划发电20W,储2的第二电力数据为计划发电5W,源1和源2的计划发电数据(即源端的第二电力数据)均为100W,此时所有参与用户的用电量和发电量达到均衡;
随后每个参与用户都执行电力规划;
其中,荷1的计划用电数据小于预测用电数据,因此荷1需要减少用电数据;
荷2的计划用电数据等于预测用电数据,因此荷2只需要按照预测用电数据进行用电即可;
储1的第二电力数据和第一电力数据相比较为需要发电20W,因此储1可以进行发电操作;
储2的第二电力数据和第一电力数据相比较为需要发电5W,因此储1可以进行发电操作;
源1和源2的计划发电数据和预测发电数据一致,因此源1和源2只需按照原定计划进行发电即可。
随后每个参与用户将执行电力规划后的第三电力数据上传至区块链,如图7所示,
荷1的实际用电数据(即荷端的第三电力数据)为10W,荷2的实际用电数据(即荷端的第三电力数据)为220W,储1的第三电力数据为实际发电20W,储2的第三电力数据为实际发电10W,源1和源2的实际发电数据(即源端的第三电力数据)均为100W;并且荷1、荷2、储1、储2、源1和源2均将各自的第三电力数据上传至区块链;
接着,根据第一电力数据、第二电力数据和第三电力数据对参与用户进行费用结算;
以荷1为例,荷1的实际用电数据(荷端的第三电力数据)为10W正好落入荷1的预测用电数据(30W)和计划用电数据5W的区间内,因此可以对荷1进行费用奖励结算。
还包括一种基于区块链的能源协调系统,其中,包括:
统筹智能合约模块,用于将满足每个参与用户的目标函数和配置参数写入区块链的智能合约中,以得到统筹智能合约;
第一上传模块,用于将每个所述参与用户的第一电力数据上传至区块链;
计算模块,分别与所述统筹智能合约模块和第一上传模块连接,用于调用所述统筹智能合约和与所述参与用户对应的所述第一电力数据计算得到所述参与用户的计算结果;
执行模块,与所述计算模块连接,用于将对应的所述计算结果发送至所有所述参与用户中,以使得每个所述参与用户从所有所述计算结果中获取电力规划上传至区块链,并执行所述电力规划,所述电力规划中设置有与所述参与用户相对应的第二电力数据;
第二上传模块,与所述执行模块连接,用于将每个所述参与用户执行所述电力规划后的第三电力数据上传至区块链;
结算模块,分别与所述执行模块和所述第二上传模块连接,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电力数据、所述第二电力数据和所述第三电力数据对所述参与用户进行费用结算。
本发明一种基于区块链的能源协调系统的具体实施方式与上述一种基于区块链的能源协调方法各实施例基本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其零、部件的形状、所取名称等可以不同。凡依本发明专利构思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或简单变化,均包括于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内。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本发明的结构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9)

1.一种基于区块链的能源协调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设置满足每个参与用户的目标函数,将所述目标函数和配置参数写入区块链的智能合约中,以得到统筹智能合约;
每个所述参与用户均将第一电力数据上传至区块链;
每个所述参与用户均调用所述统筹智能合约和对应的所述第一电力数据计算得到所述参与用户的计算结果;
每个所述参与用户将对应的所述计算结果发送至所有所述参与用户中,以使得每个所述参与用户从所有所述计算结果中获取电力规划上传至区块链,并执行所述电力规划,所述电力规划中设置有与所述参与用户相对应的第二电力数据;
每个所述参与用户将执行所述电力规划后的第三电力数据上传至区块链;
根据所述第一电力数据、所述第二电力数据和所述第三电力数据对所述参与用户进行费用结算,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每个所述参与用户在预设周期内的所述第一电力数据、所述第二电力数据和所述第三电力数据;
计算得到所述第一电力数据和所述第三电力数据之间的电力数据差;
判断所述第三电力数据是否在所述第一电力数据和所述第二电力数据之间的数据范围内;
若是,根据所述电力数据差依照预设一结算公式对对应的所述参与用户进行费用奖励结算;
若否,根据所述电力数据差依照预设所述结算公式对对应的所述参与用户进行费用扣除结算。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区块链的能源协调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置参数包括:每个所述参与用户的公钥、设置的配置合约的地址和签名信息。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区块链的能源协调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置合约包括:发电功率上限、工作电流、工作电压、发电功率预测值和发电费用系数。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区块链的能源协调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置合约包括:额定功率上限、功率预测值、可控率、可控时段和协调费用系数。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区块链的能源协调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置合约包括:设置容量、充电功率上限、放电功率上限、充电成本和放电成本。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区块链的能源协调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个所述参与用户均调用所述统筹智能合约和对应的所述第一电力数据计算得到所述参与用户的计算结果,具体包括:
每个所述参与用户每隔预设调用时间周期调用所述统筹智能合约和对应的所述第一电力数据计算得到所述参与用户的计算结果。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区块链的能源协调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参与用户包括:储端、至少一个源端和至少一个荷端。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区块链的能源协调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力数据包括:预测发电数据和/或预测用电数据和/或预测剩余电量数据;
所述第二电力数据包括:计划用电数据和/或计划发电数据和/或计划剩余电量数据;
所述第三电力数据包括:实际用电数据和/或实际发电数据和/或实际剩余电量数据。
9.一种基于区块链的能源协调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统筹智能合约模块,用于将满足每个参与用户的目标函数和配置参数写入区块链的智能合约中,以得到统筹智能合约;
第一上传模块,用于将每个所述参与用户的第一电力数据上传至区块链;
计算模块,分别与所述统筹智能合约模块和第一上传模块连接,用于调用所述统筹智能合约和与所述参与用户对应的所述第一电力数据计算得到所述参与用户的计算结果;
执行模块,与所述计算模块连接,用于将对应的所述计算结果发送至所有所述参与用户中,以使得每个所述参与用户从所有所述计算结果中获取电力规划上传至区块链,并执行所述电力规划,所述电力规划中设置有与所述参与用户相对应的第二电力数据;
第二上传模块,与所述执行模块连接,用于将每个所述参与用户执行所述电力规划后的第三电力数据上传至区块链;
结算模块,分别与所述执行模块和所述第二上传模块连接,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电力数据、所述第二电力数据和所述第三电力数据对所述参与用户进行费用结算,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每个所述参与用户在预设周期内的所述第一电力数据、所述第二电力数据和所述第三电力数据;
计算得到所述第一电力数据和所述第三电力数据之间的电力数据差;
判断所述第三电力数据是否在所述第一电力数据和所述第二电力数据之间的数据范围内;
若是,根据所述电力数据差依照预设一结算公式对对应的所述参与用户进行费用奖励结算;
若否,根据所述电力数据差依照预设所述结算公式对对应的所述参与用户进行费用扣除结算。
CN202010717844.3A 2020-07-23 2020-07-23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能源协调方法及其系统 Active CN11193208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717844.3A CN111932087B (zh) 2020-07-23 2020-07-23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能源协调方法及其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717844.3A CN111932087B (zh) 2020-07-23 2020-07-23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能源协调方法及其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932087A CN111932087A (zh) 2020-11-13
CN111932087B true CN111932087B (zh) 2024-01-23

Family

ID=733154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717844.3A Active CN111932087B (zh) 2020-07-23 2020-07-23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能源协调方法及其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932087B (zh)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50037281A (ko) * 2013-09-30 2015-04-08 한국전력공사 에너지 저장 시스템을 이용한 전력 판매 수익 개선 장치 및 그 방법
CN107528345A (zh) * 2017-09-30 2017-12-29 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时间尺度的网源荷储协调控制方法
CN108009823A (zh) * 2017-11-03 2018-05-08 厦门快商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区块链智能合约的分布式算力资源的调用方法和系统
CN108681950A (zh) * 2018-06-11 2018-10-19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南通供电分公司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配电网需求响应交易结算方法
CN109066690A (zh) * 2018-09-13 2018-12-21 福建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 一种区域性产用电的电源调度方法
CN109359985A (zh) * 2018-09-19 2019-02-19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基于区块链的分布式能源交易执行方法、装置与设备
CN109615427A (zh) * 2018-12-07 2019-04-12 广州市哲明惠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基于链式结构的能源交互系统及方法
CN109767228A (zh) * 2019-01-16 2019-05-17 杭州趣链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能源资产交易系统
CN110009227A (zh) * 2019-04-04 2019-07-12 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 一种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共享储能统筹交易系统及运行方法
CN110956466A (zh) * 2019-12-12 2020-04-03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大数据中心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能源交易系统及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50037281A (ko) * 2013-09-30 2015-04-08 한국전력공사 에너지 저장 시스템을 이용한 전력 판매 수익 개선 장치 및 그 방법
CN107528345A (zh) * 2017-09-30 2017-12-29 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时间尺度的网源荷储协调控制方法
CN108009823A (zh) * 2017-11-03 2018-05-08 厦门快商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区块链智能合约的分布式算力资源的调用方法和系统
CN108681950A (zh) * 2018-06-11 2018-10-19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南通供电分公司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配电网需求响应交易结算方法
CN109066690A (zh) * 2018-09-13 2018-12-21 福建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 一种区域性产用电的电源调度方法
CN109359985A (zh) * 2018-09-19 2019-02-19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基于区块链的分布式能源交易执行方法、装置与设备
CN109615427A (zh) * 2018-12-07 2019-04-12 广州市哲明惠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基于链式结构的能源交互系统及方法
CN109767228A (zh) * 2019-01-16 2019-05-17 杭州趣链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能源资产交易系统
CN110009227A (zh) * 2019-04-04 2019-07-12 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 一种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共享储能统筹交易系统及运行方法
CN110956466A (zh) * 2019-12-12 2020-04-03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大数据中心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能源交易系统及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基于能源区块链网络的微电网经济调度模型;谢红玲等;华北电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46卷(第3期);第17-29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932087A (zh) 2020-11-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Saleh et al. Load aggregation from generation-follows-load to load-follows-generation: Residential loads
Jiang et al. Load shaping strategy based on energy storage and dynamic pricing in smart grid
Mediwaththe et al. A dynamic game for electricity load management in neighborhood area networks
Logenthiran et al. Demand side management in smart grid using heuristic optimization
Wu et al. A multi-agent-based energy-coordination control system for grid-connected large-scale wind–photovoltaic energy storage power-generation units
JP2022550225A (ja) 電気ヒートポンプ-熱電併給システムを最適化する調整方法及びシステム
Maharjan et al. User-centric demand response management in the smart grid with multiple providers
Skarvelis-Kazakos et al. Implementing agent-based emissions trading for controlling Virtual Power Plant emissions
Haghighat et al. Integrating energy management of autonomous smart grids in electricity market operation
Cui et al. An electricity trade model for microgrid communities in smart grid
KR20210094033A (ko) 에너지 관리 시스템을 동작시키기 위한 방법, 그 방법을 수행하기 위한 전자 컴퓨팅 디바이스, 컴퓨터 프로그램, 및 데이터 캐리어
Hao et al. Locational marginal pricing in the campus power system at the power distribution level
Fan et al. Whole-lifetime coordinated service strategy for battery energy storage system considering multi-stage battery aging characteristics
CN111932087B (zh)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能源协调方法及其系统
Ma et al. Energy consumption scheduling in smart grid: A non-cooperative game approach
Montanari et al. Prosumers as aggregators in the dezent context of regenerative power production
Celik et al. Analysis of demand response for datacenter energy management using GA and time-of-use prices
CN115983733B (zh) 基于水位控制的电力市场出清数据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10991928A (zh) 一种多微能源网的综合能源系统能量管理方法及系统
CN116432862A (zh) 一种面向可再生能源微电网的多主体博弈优化方法及装置
CN113870030A (zh) 基于改进纳什议价方法的多微网能源交易机制设计方法
Bahrami et al. An online algorithm for data center demand response
CN111384728A (zh) 一种电网调峰资源协调优化方法和系统
Yang et al. Trading decision for multiple virtual power plants considering power sharing
CN117200301B (zh) 基于储能系统的端口调用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