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920579B - 一种对接接口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对接接口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920579B
CN111920579B CN202010998963.0A CN202010998963A CN111920579B CN 111920579 B CN111920579 B CN 111920579B CN 202010998963 A CN202010998963 A CN 202010998963A CN 111920579 B CN111920579 B CN 11192057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nnular
vacuum
docking
docking interface
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998963.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920579A (zh
Inventor
周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010998963.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920579B/zh
Publication of CN11192057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92057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92057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92057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9/00Methods or devices for treatment of the eyes; Devices for putting-in contact lenses; Devices to correct squinting; Apparatus to guide the blind; Protective devices for the eyes, carried on the body or in the hand
    • A61F9/007Methods or devices for eye surgery
    • A61F9/008Methods or devices for eye surgery using laser
    • A61F9/009Auxiliary devices making contact with the eyeball and coupling in laser light, e.g. goniolenses

Abstract

一种在激光手术期间使激光束与眼睛建立稳定对接的对接接口装置,包括附接装置、抽吸环、压力分配环和真空装置接口。附接装置连接在眼科手术设备的激光光路出口处,真空装置接口与外部抽真空装置连接,抽吸环与眼睛直接接触并通过压力分配环将外部真空装置产生的负压分配到眼球表面从而避免了真空压力直接作用于眼球,可以减小角膜变形,减轻对接接口装置对眼球施加的压力,从而减少角膜变形和角膜褶皱,提高手术安全性。上述对接接口装置,能够在眼科激光手术期间在治疗激光束与眼睛之间建立稳定的对接,且在对接过程中压平镜与眼角膜不直接接触,聚焦透镜与眼睛的前表面之间的光路连接由液体介质完成,从而减少了对接过程中引起的眼内压的升高。

Description

一种对接接口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眼科激光手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对接接口装置,对接接口装置可用于在眼科激光手术期间保持治疗激光束和眼睛相对位置稳定。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激光技术的迅速发展,使用激光进行手术治疗也越来越普遍,尤其是在一些需要进行精细操作的手术上,如眼科领域。与传统手术方式相比,激光手术大大提高了手术位置的准确性,降低了对医生的手术技能要求。如在激光白内障手术时,需要进行撕囊操作,使用手术刀对晶状体囊膜进行撕裂时,往往造成撕囊不均匀甚至囊膜破裂,而激光则可以对特定部位的组织进行个性化精准定制切削,消融等,且创面切口小。
尽管眼科激光技术取得了迅速的进步,但是在使用激光进行手术时仍然面临着一些困难,尤其是如何确保在治疗激光与眼睛之间建立稳定的连接通路。眼科手术是一种非常精准的手术,其耗时短,在手术期间,必须保持眼球与激光系统之间相对位置的稳定,这种稳定对眼科手术的安全性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手术期间任何眼球运动或者其他震颤引起的治疗激光系统与眼球相对位置的改变都可能导致激光作用位置的改变,从而可能对眼睛内不可再生的组织造成永久性伤害,这种眼球位置的运动包括自主运动以及呼吸、心脏振动等产生的运动,考虑到眼球跟踪系统的复杂性,因此急需开发出一种装置来保持治疗激光束与眼球之间相对位置的稳定性。
目前,眼科手术普遍采用一种称为患者接口的装置在治疗激光与与眼睛之间建立稳定的连接。这种患者接口利用压平镜与抽吸环装置,压平镜直接与角膜接触,抽吸环固定在眼球虹膜处,从而在眼睛、压平镜、抽吸环之间建立腔室,通过在腔室内的真空抽吸将眼睛固定,将激光束从系统光学器件引导到眼科组织中。
如上所述,目前的对接系统在对接过程中使用压平镜直接与眼睛接触,这种接触会向眼睛施加额外的力导致眼睛的眼内压升高,这种压力的升高会阻碍视网膜的血液流动,因而有可能导致视神经损伤或着视网膜血管阻塞。这在老年患者群体和一些青光眼患者中尤其值得关注。此外,真空抽吸压力直接作用在眼球上常常导致大面积的球结膜下出血。此外,一些患者可能会经历角膜外部到结膜的抽吸压力。在这种情况下,抽吸压力可能会对结膜施加负的相对压力,从而使眼球变形,从而导致血管破裂,术后结膜变红和/或眼压升高。
眼内压的升高会引起角膜褶皱,这种褶皱会使得激光在穿过角膜时,在折皱的角膜处引起激光的畸变,一方面使激光的能量密度降低,无法完成预定的晶状体囊切割,从而将部分连接的组织留在后面,从而使囊切开术不完整。不完全的囊切开术要求外科医生使用机械工具进行额外切割,这些机械工具的精度明显较低,并且可能导致不希望的组织撕裂。另一方面,角膜起皱还会引起激光在褶皱处的光路改变,从而可能使激光束偏离其预期目标,给眼睛非目标区域的组织造成意想不到的永久性破坏。最后,眼睛晶状体的支撑系统非常柔软,患者接口的压力还可能造成晶状体的移动和倾斜,因此,刚性患者界面的对接通常相对于眼睛的光轴移动和倾斜透镜。这种移位和倾斜可能使典型的白内障手术切口、囊袋上的环形切口和晶状体本身的白内障手术模式发生偏离中心和扭曲,导致白内障手术的光学效果恶化。
因此,减少患者接口在角膜上的压力的激光系统和手术方法可以减少上述问题的负面影响,从而提供改善的手术精度和性能。
一种可替代的方案是在对接的过程中使用具有与眼睛曲率相近的曲面压平镜,可以减少角膜的变形,与平面角膜接触镜相比,具有与前角膜曲率半径接近的曲面的接触透镜减少了眼球变形和相关的眼压升高。然而,由于角膜的直径和曲率在患者之间有明显的差异,很难使用同一个标准的接触镜来适应不同的患者,或者根据不同患者的眼睛曲率的变化,提供一系列可变曲面隐形眼镜来匹配不同患者将是一种繁琐且不经济的方法。一旦接触镜的曲率与患者眼睛的曲率有所差异,不同于角膜自然形状的曲率将角膜压在坚硬的表面上会导致角膜变形,即后表面上不必要的褶皱。角膜后表面的这种皱褶不影响角膜基质内的激光聚焦,从而扭曲激光束。这种畸变会导致光束的散射和散光增加,可能需要使用更高能量的激光束。畸变也会导致激光束定向精度的损失。在屈光手术中,这种影响在角膜瓣切割中并不是一个重要的问题。然而,对于需要在角膜后面几毫米处聚焦的白内障手术,角膜皱褶的影响至关重要。
发明内容
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对接接口装置,该装置能够在激光手术期间维持眼睛和激光束之间的相对位置的稳定,提供眼科治疗激光和眼睛之间的光路通道。此外,该对接接口可以减小角膜变形,减轻接口对眼球施加的压力,从而减少角膜变形和角膜褶皱,提高手术安全性。
一种对接接口装置,包括附接装置、抽吸环、压力分配环和真空装置接口;
所述抽吸环包括支撑件和柔性件,所述支撑件和所述附接装置连接,所述支撑件和所述柔性件均为环形,所述支撑件中部形成有液体腔,所述支撑件开设有第一环形凹槽,所述柔性件包括环形本体、第一环形接触面和第二环形接触面,所述环形本体设于所述第一环形凹槽内,所述环形本体开设有第二环形凹槽,所述环形本体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所述第一环形接触面和所述第一侧壁连接,所述第二环形接触面和所述第二侧壁连接;
所述压力分配环设于所述第二环形凹槽内,所述压力分配环与所述环形本体的内壁之间形成腔室,所述压力分配环设有多个通气孔,所述通气孔使所述腔室与外部连通;
所述真空装置接口和所述腔室连通。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压力分配环包括第一环形部、连接部、第二环形部和第三环形部,所述第一环形部、所述第二环形部和所述第三环形部的直径依次增大,所述第一环形部和所述第三环形部通过连接部连接,所述第三环形部设于所述连接部上,所述第一环形部、所述第二环形部和所述第三环形部同轴设置,所述第三环形部开设有多个贯穿所述第三环形部的气体通道,所述通气孔开设于所述第一环形部和所述第三环形部之间的连接部。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通气孔在所述第一环形部和所述第三环形部之间的连接部上均匀分布。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环形接触面的内表面设有凹凸褶皱。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环形接触面的内表面设有凹凸褶皱。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附接装置的侧壁上开设有液体通道,所述液体通道一端和外部连通,所述液体通道的另一端和所述液体腔连通。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液体通道间隔分布于所述附接装置的侧壁。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液体通道与外部连通的一端设有无菌屏障。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件和所述附接装置一体成型。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附接装置包括上部体和下部体,所述上部体和所述下部体连接,所述上部体和下部体之间形成有容纳聚焦透镜的中空腔室。
上述对接接口装置,附接装置连接在眼科手术设备的激光光路出口处,真空装置接口与外部抽真空装置连接,抽吸环与眼睛直接接触,并通过负压来保持对接接口装置与眼睛之间的相对位置的稳定。此外,通过设置压力分配环,可以将外部抽真空装置产生的负压分配到眼球表面从而避免了真空压力直接作用于眼球。可以减小角膜变形,减轻接口对眼球施加的压力,从而减少角膜变形和角膜褶皱,提高手术安全性。
上述对接接口装置,在使用上简易方便,并且制造成本较小。
附图说明
图1是一实施方式的对接接口装置的主视图;
图2是图1所示的对接接口装置的分解图;
图3是结合有图1所示的对接接口装置的截面图;
图4是图2所示的对接接口装置的分解截面图;
图5是图2所示的对接接口装置的压力分配环;
图6是图1所示对接接口装置的俯视图;
图7是图1所示对接接口装置的仰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发明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如“上”等指示方位或位置的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发明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惯常理解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设置”、“连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连接,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对接接口装置适用于在眼科手术激光系统(未示出)和眼睛(未示出)之间进行对接以在眼球和治疗激光之间建立稳定的光路。请参考图1至图4,一实施方式的对接接口装置包括附接装置1、抽吸环2、压力分配环3和真空装置接口4。
抽吸环2包括支撑件和柔性件,支撑件和附接装置1连接,支撑件和柔性件均为环形。可以理解,此处的“环形”可以为圆形的环形,椭圆形的环形,方形的环形,多边形的环形或者不规则的环形等。此时,压力分配环环3的结构和抽吸环2的结构相匹配。优选的,环形指的是圆形的环形。支撑件中部形成液体腔5,支撑件开设有第一环形凹槽1h。柔性件包括环形本体、第一环形接触面2a和第二环形接触面2b,环形本体设于第一环形凹槽1h内,环形本体开设有第二环形凹槽,环形本体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2c和第二侧壁2d,第一环形接触面2a和第一侧壁连接2b,第二环形接触面2b和第二侧壁2d连接。
压力分配环3设于第二环形凹槽内。即,压力分配环3可以是部分设于第二环形凹槽内,也可以是全部设于第二环形凹槽内。压力分配环3与环形本体的内壁之间形成腔室,压力分配环3设有多个通气孔3d,通气孔3d使腔室与外部连通。
真空装置接口4和腔室连通。
上述对接接口装置,附接装置1连接在眼科手术设备的激光光路出口处,真空装置接口4与外部抽真空装置连接,抽吸环2与眼睛直接接触,并通过负压来保持对接接口装置与眼睛之间的相对位置的稳定。此外,通过设置压力分配环3,可以将外部抽真空装置产生的负压分配到眼球表面从而避免了真空压力直接作用于眼球。可以减小角膜变形,减轻接口对眼球施加的压力,从而减少角膜变形和角膜褶皱,提高手术安全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附接装置1包括上部体1a和下部体1b,上部体1a和下部体1b连接,上部体1a和下部体1b之间形成有容纳聚焦透镜的中空腔室9。附接装置1可根据需求配置聚焦透镜。上部体1a的上端面1d被配置为与眼科手术设备的激光口连接(未示出),下部体1b的下端面1e配置为与抽吸环2之间能够相互耦合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聚焦透镜包括透镜7和压平镜8,透镜7和压平镜8均设于中空腔室9内,压平镜8设于下部体1b靠近支撑件的一端。
在一个实施例中,上部体1a为圆柱。下部体1b优选为圆锥状。附接装置1的上部开口尺寸大小无明显限制,其与激光出口的大小相匹配。下部圆锥开口大小与抽吸环2尺寸大小相匹配。下部体1b的最佳开口大小以适应眼球大小为最佳开口。附接装置1的下部体无具体的形状限制,优选为具有圆锥形形状,
在一个实施例中,附接装置1的侧壁上开设有液体通道6,液体通道6的一端和外部连通,液体通道6的另一端和液体腔5连通。在抽吸环2稳定连接眼球后通过该液体通道6向液体腔5中注入流体。在对接接口装置使用时,液体腔5即变成次级腔室2f。
在一个实施例中,液体通道6间隔分布于附接装置1的侧壁。液体通道6用于与外部流体注入装置连接。液体通道6的数量无明显限制,可以为4个、6个、8个或者其他根据需要的数量。在其他实施例中,侧壁的液体通道6也可以是非间隔排列,其可以沿着侧壁贯穿整个侧壁。在具有多个液体通道6的情况下,这些液体通道6优选绕侧壁的轴线(未示出)规则地间隔排列。
在一个实施例中,液体通道6与外部连通的一端设有无菌屏障。无菌屏障的材料优选为具有气密性和过滤性的材料。
抽吸环2是与眼睛直接接触的元件,其可以与角膜界面建立稳定的连接。抽吸环2在手术期间用于固定眼睛。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环形接触面2a与第二环形接触面2b同轴设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环形接触面2a的内表面设有凹凸褶皱。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环形接触面2b的内表面设有凹凸褶皱。
第一环形接触面2a与眼睛的巩膜区域相接触,第二环形接触面2b角膜缘处相接触。第一环形接触面2a、第二环形接触面2b和环形本体形成环形通道2e。该环形通道2e在抽吸环2与眼球接触后形成密封的环形通道。环形通道2e与外部抽真空装置连接,并通过外部抽真空装置的真空负压吸住眼球以此达到稳定眼球的目的。
在一个实施例中,抽吸环2的柔性件的材料为对人体无害的柔性材料。环形本体、第一环形接触面2a和第二环形接触面2b的材料均为柔性材料。支撑件用以维持抽吸环的结构。支撑件包括第一环形支撑柱面1f与第二环形支撑柱面1g,第一环形支撑柱面1f与第二环形支撑柱面1g同轴设置。第一环形支撑柱面1f的高度大于第二环形支撑柱面1g的高度。第一环形支撑柱面1f与第二环形支撑柱面1g形成第一环形凹槽1h。该第一环形凹槽1h的大小能够容纳抽吸环柔性件的环形本体。抽吸环柔性件通过胶黏的方式与支撑件连接在一起。环形本体的几何形状由抽吸环的支撑件的第一环形凹槽1h的结构限定,并通过胶黏使环形本体的外壁与支撑件的内壁连接在一起。
在一个实施例中,支撑件和附接装置1一体成型。可以理解,支撑件和附接装置1也可以通过胶黏或者卡扣的方式连接在一起。优选的,支撑件和附接装置1一体成型,密封性能更好。当支撑件和附接装置1为两个独立的结构时,优选为胶黏方式连接。
压力分配环3与抽吸环2配合使用,其外形由抽吸环柔性件的第二环形凹槽的形状限定,可以与抽吸环2之间无缝对接。在使用过程中压力分配环3一方面能够防止由负压真空引起的抽吸环结构变形,另一方面避免真空压力直接作用于眼球。
请同时参考图4,在一个实施例中,压力分配环3包括第一环形部、连接部、第二环形部和第三环形部。第一环形部、第二环形部和第三环形部的直径依次增大,第一环形部和第三环形部通过连接部连接,第三环形部设于连接部上,第一环形部、第二环形部和第三环形部同轴设置,第三环形部开设有多个贯穿第三环形部的气体通道3e,通气孔3d开设于第一环形部和第三环形部之间的连接部。
在一个实施例中,通气孔3d在第一环形部和第三环形部之间的连接部上均匀分布。
在一个实施例中,压力分配环3的第三环形部的下端面3c设有曲率与眼球的曲率基本相匹配的径向开口。
在一个实施例中,连接部呈水平设置。
压力分配环3的第一环形部和第二环形部之间形成内部真空环形通道3b,第二环形部外侧和环形本体的内壁之间形成外部真空环形通道3a,外部真空环形通道3b和内部真空通道3a之间通过气体通道3e连通,内部真空环形通道3b通过通气孔3d和外部连通。该“外部”是指,对接接口装置使用时,压力分配环2、第一环形接触面2a、第二环形接触面2b和眼球之间形成的空间。
外部真空环形通道3a与外部真空抽吸装置连接。外部真空环形通道3a与内部真空环形通道3b之间间隔有气体通道3e以允许真空压力从外部真空环形通道3a到达内部真空环形通道3b,内部真空环形通道3b底部间隔排列贯穿至下端面的通气孔3d,从外部真空环形通道3a到达内部真空环形通道3b的压力通过该通气孔3d到达下端面并作用于眼球,能够均匀分配作用在眼睛表面的真空吸力,降低了眼内压并且最小化了抽吸压力对眼睛的影响,减少负压对眼球的压力冲击。
上述对接接口装置,抽吸环柔性件2上有相对应的开孔,该开孔通过导管形成真空装置接口4(图1,图3)并与外部的真空泵(未示出)连接在一起,真空泵产生的真空压力通过导管到达柔性件第一侧壁2c和第二侧壁2d之间限定的腔室,并通过压力分配环2将压力作用于眼球。
当抽吸环2通过第一环形接触面2a抵靠眼睛在眼球、第一环形接触面2a与第二环形接触面2b以及环形本体之间形成密闭的空间2e,外部真空装置产生的真空压力通过真空通道并经由压力分配环3进行压力分配后到达眼球,从而将抽吸环2与眼球之间保持相对稳定。
在眼科激光手术期间,在患者接口装置对接至眼睛时会创建次级腔室2f(如图4所示)。次级腔室2f由眼球,第二环形接触面2b,第二环形支撑柱面1g,以及压平镜8组成。该次级腔室2f用以容纳眼球前部手术区域,且在眼球稳定后次级腔室2f容纳液体。次级腔室2f非密闭的腔室,通常在对接的过程中,随着眼球的上升,次级腔室2f内部空间的减少,会导致次级腔室2f内部发生压力变化,构造成非密闭式可以减少对接过程中随着眼球的上升,次级腔室2f内部空间对眼球产生的压力,从而减少眼内压的上升。
次级腔室2f非密闭空间的实现是通过其周围间隔排列的液体通道6实现的(图3,图4),次级腔室2f与附接装置1侧壁的间隔排列的液体通道6相连接(图3,图7)。在对接时该液体通道6起到排气的作用,排气通道使次级腔室2f内的空气或流体的相对压力与环境压力(例如,大气压)相等。对接完成后可以通过液体通道6向次级腔室2f注入流体。
在将对接接口装置与患者的眼睛对接的过程中,将对接接口装置定位在眼球上方,然后将抽吸环柔性件第一环形接触面2a紧贴眼睛巩膜。第二环形接触面2b与眼睛的角膜缘接触从而形成可见的眼球区域。该区域的边界形状基本上是圆形的,可以将对接接口装置的位置调整为与患者的瞳孔居中,该过程可以通过提供的一个或多个对中标记或指示来引导机械臂的位置移动来实现。例如,可以根据抽吸环次级腔室2f的直径通过虚拟技术在显示端显示出次级腔室2f的圆环直径及其圆心,使对接接口装置的圆心与瞳孔的中心对齐。一旦实现对接接口与眼睛瞳孔位置的同心居中,真空装置开启真空,抽吸环2通过压力分配环3的真空负压固定到眼睛上以确保抽吸环2与眼球相对位置的固定。
上述对接接口装置,能够在眼科激光手术期间在治疗激光束与眼睛之间建立稳定的对接,且在对接过程中压平镜8与眼角膜不直接接触,聚焦透镜与眼睛的前表面之间的光路连接由液体介质完成,从而减少了对接过程中引起的眼内压的升高。
上述对接接口装置的使用方法如下:
(1)将抽吸环柔性件通过胶黏与抽吸环支撑件相连接,将压力分配环3与抽吸环2之间进行连接,稳定连接后将对接接口装置耦合至设备的激光口;
(2)开启外部真空装置,设置真空装置的真空压力大小;
(3)调节设备的移动组件将对接接口装置移动至眼睛上方,根据一个或者多个对中标记将对接接口装置与眼睛对准连接,待对接接口装置与眼球对准后,激活外部抽吸环真空装置。
(4)将液体介质通过液体通道6注入到次级腔室2f中;
(5)设置手术激光参数,对患者的眼睛进行激光手术;
(6)手术结束后,打开真空安全阀,以使抽吸环2与眼表面脱离。
以上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9)

1.一种对接接口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附接装置、抽吸环、压力分配环和真空装置接口;
所述抽吸环包括支撑件和柔性件,所述支撑件和所述附接装置连接,所述支撑件和所述柔性件均为环形,所述支撑件中部形成有液体腔,所述支撑件开设有第一环形凹槽,所述柔性件包括环形本体、第一环形接触面和第二环形接触面,所述环形本体设于所述第一环形凹槽内,所述环形本体开设有第二环形凹槽,所述环形本体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所述第一环形接触面和所述第一侧壁连接,所述第二环形接触面和所述第二侧壁连接;
所述压力分配环设于所述第二环形凹槽内,所述压力分配环与所述环形本体的内壁之间形成腔室,所述压力分配环设有多个通气孔,所述通气孔使所述腔室与外部连通;所述压力分配环包括第一环形部、连接部、第二环形部和第三环形部,所述第一环形部、所述第二环形部和所述第三环形部的直径依次增大,所述第一环形部和所述第三环形部通过连接部连接,所述第三环形部设于所述连接部上,所述第一环形部、所述第二环形部和所述第三环形部同轴设置,所述第三环形部开设有多个贯穿所述第三环形部的气体通道,所述通气孔开设于所述第一环形部和所述第三环形部之间的连接部;压力分配环的第一环形部和第二环形部之间形成内部真空环形通道,第二环形部外侧和环形本体的内壁之间形成外部真空环形通道,外部真空环形通道和内部真空环形通道之间通过气体通道连通,内部真空环形通道通过通气孔和外部连通;外部真空环形通道与外部真空抽吸装置连接;
所述真空装置接口和所述腔室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接接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气孔在所述第一环形部和所述第三环形部之间的连接部上均匀分布。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接接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环形接触面的内表面设有凹凸褶皱。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对接接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环形接触面的内表面设有凹凸褶皱。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接接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附接装置的侧壁上开设有液体通道,所述液体通道一端和外部连通,所述液体通道的另一端和所述液体腔连通。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对接接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体通道间隔分布于所述附接装置的侧壁。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对接接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体通道与外部连通的一端设有无菌屏障。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接接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和所述附接装置一体成型。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接接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附接装置包括上部体和下部体,所述上部体和所述下部体连接,所述上部体和下部体之间形成有容纳聚焦透镜的中空腔室。
CN202010998963.0A 2020-09-22 2020-09-22 一种对接接口装置 Active CN11192057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998963.0A CN111920579B (zh) 2020-09-22 2020-09-22 一种对接接口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998963.0A CN111920579B (zh) 2020-09-22 2020-09-22 一种对接接口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920579A CN111920579A (zh) 2020-11-13
CN111920579B true CN111920579B (zh) 2021-01-19

Family

ID=733338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998963.0A Active CN111920579B (zh) 2020-09-22 2020-09-22 一种对接接口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920579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234060A1 (fr) * 2021-05-06 2022-11-10 Keranova Interface de couplage entre une source l.a.s.e.r. et un tissu à traiter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848292B (zh) * 2022-04-19 2023-12-05 南京朔视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固定眼球的接口单元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40366A (zh) * 1996-10-31 2000-01-05 约翰·F·海伦坎普 用于保持和定位角膜的定位组件
CN102625685A (zh) * 2009-07-24 2012-08-01 能斯雅有限公司 用于眼科激光手术的储液接口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863749B2 (en) * 2011-10-21 2014-10-21 Optimedica Corporation Patient interface for ophthalmologic diagnostic and interventional procedures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40366A (zh) * 1996-10-31 2000-01-05 约翰·F·海伦坎普 用于保持和定位角膜的定位组件
CN102625685A (zh) * 2009-07-24 2012-08-01 能斯雅有限公司 用于眼科激光手术的储液接口设备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234060A1 (fr) * 2021-05-06 2022-11-10 Keranova Interface de couplage entre une source l.a.s.e.r. et un tissu à traiter
FR3122570A1 (fr) * 2021-05-06 2022-11-11 Keranova Interface de couplage entre une source l.a.s.e.r. et un tissu a traiter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920579A (zh) 2020-11-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722400B2 (en) Hybrid ophthalmic interface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interfacing a surgical laser with an eye
US11590025B2 (en) Hybrid ophthalmic interface apparatus
US20170325997A1 (en) Ophthalmic interface apparatus, method of interfacing a surgical laser with an eye, and support ring for use with a suction ring
US6991629B1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reducing corneal induced aberrations during ophthalmic laser surgery
KR101921576B1 (ko) 가변 압평을 가진 환자 인터페이스
KR101829286B1 (ko) 적응성 환자 인터페이스
CN111920579B (zh) 一种对接接口装置
CN108348355A (zh) 用于眼睛激光装置的模块化患者适配器
IL268338B1 (en) Coupling interface between laser source and tissue to be treated
KR100752822B1 (ko) 각막을 유지하고 위치선정하기 위한 위치선정 조립체
JP7116161B2 (ja) 低侵襲性緑内障外科手術デバイス、システム、および関連方法
US20240108510A1 (en) Ophthalmological laser treatment system for treatment of tissue of an eye of a person
IL308295A (en) Coupling interface between laser source and tissue to be treated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