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918305B - 同频自组自愈网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同频自组自愈网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918305B
CN111918305B CN202010725265.3A CN202010725265A CN111918305B CN 111918305 B CN111918305 B CN 111918305B CN 202010725265 A CN202010725265 A CN 202010725265A CN 111918305 B CN111918305 B CN 11191830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ode
data packet
data
domain
effecti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725265.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918305A (zh
Inventor
王杰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nan Yaosheng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nan Yaosheng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nan Yaosheng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nan Yaosheng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725265.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918305B/zh
Publication of CN11191830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91830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91830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91830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2Arrangements for optimising operational condi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0Communication routing or communication path finding
    • H04W40/02Communication route or path selection, e.g. power-based or shortest path routing
    • H04W40/04Communication route or path selection, e.g. power-based or shortest path routing based on wireless node resour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18Self-organising networks, e.g. ad-hoc networks or sensor network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同频自组自愈网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新节点发送入域请求的第一数据包后,接收协议域中已有节点发送的第二数据包,根据所述第二数据包的接收时间构建所述新节点的有效节点队列;中间节点接收到第一节点向第二节点发送的第三数据包,所述第三数据包的信息区包括数据途径节点及途径节点总数,所述中间节点根据所述途径节点总数,从本节点的所述有效节点队列中查找所述第二节点,并根据查找结果将本节点的所述节点标识插入到所述数据途径节点中,更新所述第三数据包并转发。通过本发明,节点可实时自动入域互联,数据发送可获取最优路径;可通过自动放弃故障节点来达到网络自愈,自愈速度快。

Description

同频自组自愈网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网络通信技术,特别涉及一种同频自组自愈网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网络规模的快速增长及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网络节点的自动组网成为了个问题。此外,当网络节点中出现故障时,查找原因也变得更为困难,需要较大的成本,效率也变得越来越差。因此,当网络节点出现故障时,如何使网络自动痊愈,保障整体数据传输正常不受故障影响成为一个重要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同频自组自愈网方法,能够实现节点的自动组网及网络自动痊愈。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具有上述同频自组自愈网方法的同频自组自愈网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同频自组自愈网方法,包括:入域组网步骤,新节点发送入域请求的第一数据包后,切换为接收状态,接收协议域中已有节点发送的第二数据包,获取协议域节点总数及域密码哈希值,得到所述新节点的节点标识,以及,根据所述第二数据包的接收时间构建所述新节点的有效节点队列,所述有效节点队列包括第一数量的有效节点,所述域密码哈希值为通过杰林码对域密码编码后生成的哈希值;数据转发步骤,中间节点接收到第一节点向第二节点发送的第三数据包,所述第三数据包的信息区包括数据途径节点及途径节点总数,所述中间节点根据所述途径节点总数,从本节点的所述有效节点队列中查找所述第二节点,并根据查找结果将本节点的所述节点标识插入到所述数据途径节点中,更新所述第三数据包并转发。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同频自组自愈网方法,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节点可实时自动入域互联,并通过实时维护有效节点队列,数据发送均能自动获取最优路径;局部节点的故障不影响信息寻找到一条能正常发送数据,且最优的路径,即通过自动放弃故障节点来达到网络自愈,自愈速度快。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入域组网步骤包括:所述新节点将入域请求通过公告密钥加密和杰林码编码得到所述第一数据包,发送所述第一数据包后,切换为接收状态;若所述有效节点接收到所述第一数据包,则封装本节点的所述节点标识、当前所述节点总数及所述域密码哈希值,通过公告密钥加密和杰林码编码得到所述第二数据包,根据本节点的所述节点标识获取相应的发送周期时长,等待所述发送周期时长,发送所述第二数据包后,切换为接收状态;若所述新节点或所述有效节点在所述发送周期时长的等待期间,接收到所述第二数据包,根据所述第二数据包的接收时间构建所述有效节点队列。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根据所述第二数据的接收时间构建所述有效节点队列的方法包括:根据所述第二数据包的接收时间,获取所述第一数量的所述第二数据包;通过公告密钥解密和杰林码译码得到所述第二数据中的所述节点标识,将所述第二数据中的所述节点标识根据所述第二数据的接收时间插入至所述有效节点队列。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数据转发步骤包括以下步骤:S100,所述中间节点接收到所述第三数据包,对所述第三数据包的所述信息区通过公告密钥解密和杰林码译码,得到所述途径节点总数及所述数据途径节点;S200,若所述途径节点总数大于第二数量,则所述中间节点将所述第一节点插入本节点的所述有效节点队列,舍弃所述第三数据包;S300,若所述途径节点总数小于第二数量,则所述中间节点从所述有效节点队列中查找所述第二节点,并根据查找结果将所述中间节点的所述节点标识插入到所述数据途径节点中,更新所述第三数据包并转发。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步骤S300包括:S310,所述中间节点遍历本节点的所述有效节点队列,查找所述第二节点;S320,若不存在所述第二节点,则舍弃所述第三数据包;S330,若存在所述第二节点,则根据所述第二节点及所述域密码哈希值对所述第三数据包的数据区进行译码,得到译码状态结果,根据所述译码结果状态更新所述第三数据包并转发。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步骤S330包括:S331,若所述译码状态结果为译码成功,则所述中间节点将本节点的所述节点标识插入到所述途径节点中,通过公告密钥加密及杰林码编码更新所述第三数据包的所述信息区后,转发所述第三数据包;S332,若所述译码状态结果为译码失败,则所述中间节点根据本节点的所述节点标识获取相应的发送周期时长,等待所述发送周期时长,发送数据重传请求。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步骤S332还包括:所述中间节点在等待数据重传期间,接收到所述第三数据包,则获取所述数据途径节点,若所述数据途径节点中不存在所述中间节点的标识号,则放弃数据重传等待,并根据所述数据区将所述数据途径节点插入至所述有效节点队列。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节点根据所述第三数据包的接收时间获得最优路径,根据所述最优路径生成回复数据包并发送给所述第一节点,发送所述回复数据包后注销所述最优路径;所述中间节点判断所述回复数据包中的所述数据途径节点是否包括本节点的所述节点标识,若存在则转发所述回复数据包,若不存在则舍弃所述回复数据包。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实施例的同频自组自愈网装置,包括:入域组网模块,用于发送入域请求的第一数据包,以及,接收协议域中有效节点发送的第二数据包,获取协议域节点总数及域密码哈希值,得到本节点的节点标识,以及,根据所述第二数据包的接收时间构建本节点的有效节点队列,所述有效节点队列包括第一数量的有效节点,所述域密码哈希值为通过杰林码对域密码编码后生成的哈希值;数据转发模块,用于接收到第一节点向第二节点发送的第三数据包,所述第三数据包的信息区包括数据途径节点及途径节点总数,根据所述途径节点总数,从本节点的所述有效节点队列中查找所述第二节点,并根据查找结果将本节点的所述节点标识插入到所述途径节点中,更新所述第三数据包并转发。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同频自组自愈网装置,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节点可实时自动入域互联,并通过实时维护有效节点队列,数据发送均能自动获取最优路径;局部节点的故障不影响信息寻找到一条能正常发送数据,且最优的路径,即通过自动放弃故障节点来达到网络自愈,自愈速度快。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数据发送模块,用于根据本节点的所述节点标识及目标节点的所述节点标识,通过公告密钥加密和杰林码编码生成所述第三数据包的信息区,将待发送数据根据所述目标节点的所述节点标识及所述域密码哈希值生成所述第三数据包的数据区,并发送所述第三数据包;数据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第三数据包,根据所述第三数据包的接收时间获得最优路径并保存;数据回复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最优路径生成回复数据包,以及,发送所述回复数据包后注销所述最优路径。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的步骤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中的节点i对第一数据包的处理过程;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中的第三数据包的发送端的数据处理过程;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中对第三数据包的处理过程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中对第三数据包的重传等待的处理过程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的装置的示意框图。
附图标记:
入域组网模块100、数据转发模块200、数据发送模块300、数据接收模块400、数据回复模块50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者多个,多个的含义是两个及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名词解释:
杰林码,自主创新的检错纠错算法技术-“加权概率模型的信道检错纠错码”,参见:一种信道编码和解码方法(申请号:201811154122.0)、一种数字指纹处理及签名处理方法(申请号:202010032694.2),可实现数据的快速校验。
参照图1,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方法包括:入域组网步骤,新节点发送入域请求的第一数据包后,切换为接收状态,接收协议域中有效节点发送的第二数据包,获取协议域节点总数及域密码哈希值,得到新节点的节点标识,以及,根据第二数据包的接收时间构建新节点的有效节点队列,有效节点队列包括第一数量的有效节点,域密码哈希值为通过杰林码对域密码编码后生成的哈希值;数据转发步骤,中间节点接收到第一节点向第二节点发送的第三数据包,第三数据包的信息区包括数据途径节点及途径节点总数,中间节点根据途径节点总数,从本节点的有效节点队列中查找第二节点,并根据查找结果将本节点的节点标识插入到数据途径节点中,更新第三数据包并转发。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可实现无主实时组网(无主组网),自愈效率快;且基于同一频段进行收发的节点,能在相对小的延时实现数据收发和同步组网。应理解的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每个协议域可以通过协议密钥的方式实现组网;不同协议域采用不同的频段,且每个频段可以通过有线、网桥等方法实现互联。
假设协议域内共有n个节点,其中第1至m个节点为预留节点,每个节点保存有l个有效节点,有效节点被存储于有效节点队列Validlist中;设每个节点需要在时间段t(毫秒)内实现收发状态的切换,且单个数据包收发时长为s(毫秒),则每个节点收发一个数据包的总延时为t+s。显然,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因433、780、lora等射频的制作工艺、空间唤醒技术不同,t和s的值也会不同的;每个节点需要将协议植入到MCU、DSP、FPGA或者直接流片等应用,平台运算效率的不同也会造成t和s的值不同。
新节点的入域过程如下。当某个节点x(编号未知),对数据“NEW”(该数据表示节点x为新节点)通过公告密钥(NoticeKey)加密和杰林码编码后得到第一数据包。节点x将第一数据发出后马上切换成接收状态。于是,对于n-m-1个有效节点(即参与组网的节点)存在下面几个情形:
(1)一些节点完全没有收到第一数据包,比如某些节点处于发送状态,又比如距离太远无法接收到数据。
(2)部分节点接收到第一数据包后,通过NoticeKey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杰林码译码并检验。如果发现错误,直接丢弃。检验出错主要是因为不稳定、干扰等造成。
(3)存在部分节点(设存在k个节点,其中节点最小编号为i,m≤i≤n)可以完整的收到第一数据包。设当前域内已经存在总节点数为all(任一节点均已存储有all),且当前域的密码通过WJLHA算法编码(即杰林码编码)成h个字节的哈希值(HashValue)(任何节点已经存储有HashValue)。定义第二数据包封装形式如表1:
表1第二数据包字节封装
节点编号p all HashValue
节点p数据C采用NoticeKey通过杰林码编码后得到相应的数据Dp。
以属于k个节点中的一个节点i为例,均可得到相应的数据Di。参照图2,当节点i接收到第一数据包,将根据本节点的标识号得到发送周期(i-m)(t+s),等待(i-m)(t+s)毫秒后发送数据Di,然后切换成接收模式。若节点i发送数据Di前接收到了数据Dp(注意p≠i),则说明当前的节点i可以成为p与x的桥接节点。显然p<i,而x>i,于是将p插入节点i的有效节点队列Validlist中的首位。约定节点i发送数据Di前最多向自身的有效节点队列Validlist中插入l个节点编号,且最先收到的排在最前端,超过l个节点的抛弃。节点x在切换成接收模式后,会接收到其它有效结点的第二数据包,处理过程与协议域中的有效节点i类似,显然,节点x可以保存l个节点编号到自身的有效节点队列Validlist中,且x=all+1,存储当前域密码的HashValue值。
节点i发送数据给节点j的过程如下,参照图3。待发送的数据Infor(字节长度为u)头包定义表2:
表2数据Infor头包Header字节封装
2 i j
其中,第一个值V1为2,表示数据传输过程中的途径节点总数(包括数据发送节点及数据接收节点),第二个值V2和第三个值V3分别为i和j,表示数据由i发送至j。
头包经NoticeKey加密后通过杰林码编码得数据CodedHeader(固定为v个字节),令IDKey=j,数据Infor采用IDkey和HashValue通过杰林码编码得到数据A,将CodedHeader和A封装为第三数据包(即第三数据包的信息区为CodedHeader,数据区为数据A),如表3。
表3第三数据包字节封装
CodedHeader 数据A
进行封装得到第三数据包后,然后节点i将第三数据包发送。
此时,参照图4,节点y收到数据后,用NoticeKey将第三数据包的前v个字节(即信息区,CodedHeader)进行解码,若译码错误,结束。若译码正确可得第一个值V1为2,第二个V2和第三个V3分别为i和j。若V1>r,r为预设值(可根据需要进行调整),则判断i是否存在于节点y的有效节点队列Validlist中,若不存在则将i插入有效节点队列Validlist中(从小到大)。若V1≤r,且j不存在于节点y的有效节点队列Validlist,结束。若V1≤r,且j存在于节点y的有效节点队列中,首先使用j+HashValue对数据区进行译码,若译码错误,则延时(y-m)(t+s)毫秒后发送重传要求,重传等待过程中可能收到经由其它节点传输的该第三数据包(图4中未标识出),显然经由其它节点传输的该第三数据包的数据区为数据A,信息区中包括的数据途径节点及途径节点总数不同,并且译码得出形如表4的数据,则可因第三个值不等于y可及时放弃等待,然后判断是否应当把第三个值插入有效节点队列Validlist中。若数据区能正确译码,则修改头包Header字节,插入本节点y,并更新V1为3,如表4。
表4新头包Header字节封装
3 i y j
将表4中的各变量依次表示为V1、V2、V3和V4。其中V1,表示第三数据包传输途径的总节点数(包括数据发送节点及数据接收节点),V2、V3和V4表示数据依次经过的节点。显然,经过多次中间节点的转发后,头包Header的字节会逐渐增加。将表4的Header用NoticeKey进行编码得到更新CodedHeader,再由该CodedHeader和数据A封装成数据C(即更新后的第三数据包)。
表5数据C字节封装
CodedHeader 数据区
更新后,由节点y立即发送数据C。
此时若第三数据包传输的目标节点j收到数据C,可通过NoticeKey得到表4信息,显然当V1>2且V3=y,判断y是否存在于节点j的有效节点队列Validlist,存在则直接结束,不存在则将y插入节点j的有效节点队列Validlist。
节点y数据重传等待中的处理流程,参照图5,节点在重传等待计时中,收到一个数据包X,根据数据包X的数据内容判断是否为需要重传的数据,若不是等待中的重传数据,则该数据包X为新接收到的数据包,进行接收或转发处理。可同时判断数据包X途径节点中是否不包括节点y,包括节点则证明该数据包X的传输形成闭环,舍弃该数据包,退出处理。若不包括节点y,则将数据包X的数据途径节点插入至有效节点队列Validlist中,显然,已经存在于有效节点队列中不再重复插入Validlist。数据包X为待重传数据,则更新信息区后进行转发。
协议域中任一节点均有一个通过协议层来管理和维护的发送优先级表,如下:
表6每个节点的发送数据的优先级表
数据包序号 延时倒数时间
1 T1 ms
2 T2 ms
n Tn ms
表6表达的是按照延时大小排列的发送优先级表,延时越小发送优先级越高;本发明的实施例中还可以是协议控制数据包优先,由协议定义的数据包为优先的级别。
根据中间节点的转发特征,若节点j收到数据,显然,只有表4中V1的值越小,转发的节点就越少,V1的值最小时,表4中除V1以外是最快收到数据的路径。当V1=2时,则节点i和节点j是可以直接通信的;当V1=3时,则节点i和节点j需要中间节点进行一次转发;以此类推。此时,需要将最优路径对应的表4中的内容暂时缓存到节点j中的路径优化列表中。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若节点j通过最优路径回复了节点i发送的数据后,则动注销节点j当前从节点i至节点j的最优路径。很容易得出,当节点i发送数据包给节点j,节点j最快接收到数据包的路径一定是最优的,所以节点j也可以通过最优路径向节点i回复数据。回复数据包时已知最优路径,在本明的实施例中,由节点j发送回复数据时,将表4的V1设置为0,保留V2、V3、…V(r-2)的值。任何中间节点y收到V1=0,且y存在于{V2,V3,…V(r-2)}中的,直接转发当前的数据包;如果V1=0,但y不存在于{V2,V3,…V(r-2)},则直接丢弃当前数据。
由于节点i发送数据包时,发送路径中的各节点都是实时维护有效节点队列,且每次发送均能自动获取最优路径。当其中一个或多个节点出现故障或者丢失(其本身就在收发数据,处于阻塞状态),信息都会找到一条能正常发送数据,且最优的路径,因此不会对网络造成影响,达到自愈的效果。仅有当坏(或阻塞)节点参超过接近总节点数一半时,可在域内增加有效的节点,防止网络延时越来越高。
参照图6,本发明实施例的装置包括:入域组网模块100,用于发送入域请求的第一数据包,发送完成后,切换为接收状态,以及,接收协议域中有效节点发送的第二数据包,获取协议域节点总数及域密码哈希值,得到本节点的节点标识,根据第二数据包的接收时间构建本节点的有效节点队列,有效节点队列包括第一数量的有效节点,域密码哈希值为通过杰林码对域密码编码后生成的哈希值。数据转发模块200,用于接收到第一节点向第二节点发送的第三数据包,第三数据包的信息区包括数据途径节点及途径节点总数,根据途径节点总数,从本节点的有效节点队列中查找第二节点,并根据查找结果将本节点的节点标识插入到途径节点中,更新第三数据包并转发。数据发送模块300,用于根据本节点的节点标识及目标节点的节点标识,通过公告密钥加密和杰林码编码生成第三数据包的信息区,将待发送数据根据目标节点的节点标识及域密码哈希值生成第三数据包的数据区。数据接收模块400,用于接收第三数据包,根据第三数据包的接收时间获得最优路径并保存。数据回复模块500,用于根据最优路径生成回复数据包,以及,发送回复数据包后注销最优路径。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某节点通过入域组网模块100进行组网,组网成功后,数据发送模块300、数据转发模块200、数据接收模块400及数据回复模块500根据协议域中的数据需要运行。若节点i需要发送数据给节点j,则通过数据发送模块300对数据进行处理后进行发送。本节点收到一个第三数据包,判断本节点是否为该第三数据包的接收方,若为接收方,则通过数据接收模块400进行处理,并通过数据回复模块500发送回复数据给该第三数据包的发送方;若本节点非接收方,则通过数据转发模块200进行转发处理。
尽管本文描述了具体实施方案,但是本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将认识到,许多其它修改或另选的实施方案同样处于本公开的范围内。例如,结合特定设备或组件描述的功能和/或处理能力中的任一项可以由任何其它设备或部件来执行。另外,虽然已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案描述了各种例示性具体实施和架构,但是本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将认识到,对本文所述的例示性具体实施和架构的许多其它修改也处于本公开的范围内。
上文参考根据示例性实施方案所述的系统、方法、装置和/或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框图和流程图描述了本公开的某些方面。应当理解,框图和流程图中的一个或多个块以及框图和流程图中的块的组合可分别通过执行计算机可执行程序指令来实现。同样,根据一些实施方案,框图和流程图中的一些块可能无需按示出的顺序执行,或者可以无需全部执行。另外,超出框图和流程图中的块所示的那些部件和/或操作以外的附加部件和/或操作可存在于某些实施方案中。
因此,框图和流程图中的块支持用于执行指定功能的装置的组合、用于执行指定功能的元件或步骤的组合以及用于执行指定功能的程序指令装置。还应当理解,框图和流程图中的每个块以及框图和流程图中的块的组合可以由执行特定功能、元件或步骤的专用硬件计算机系统或者专用硬件和计算机指令的组合来实现。
本文所述的程序模块、应用程序等可包括一个或多个软件组件,包括例如软件对象、方法、数据结构等。每个此类软件组件可包括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响应于执行而使本文所述的功能的至少一部分(例如,本文所述的例示性方法的一种或多种操作)被执行。
软件组件可以用各种编程语言中的任一种来编码。一种例示性编程语言可以为低级编程语言,诸如与特定硬件体系结构和/或操作系统平台相关联的汇编语言。包括汇编语言指令的软件组件可能需要在由硬件架构和/或平台执行之前由汇编程序转换为可执行的机器代码。另一种示例性编程语言可以为更高级的编程语言,其可以跨多种架构移植。包括更高级编程语言的软件组件在执行之前可能需要由解释器或编译器转换为中间表示。编程语言的其它示例包括但不限于宏语言、外壳或命令语言、作业控制语言、脚本语言、数据库查询或搜索语言、或报告编写语言。在一个或多个示例性实施方案中,包含上述编程语言示例中的一者的指令的软件组件可直接由操作系统或其它软件组件执行,而无需首先转换成另一种形式。
软件组件可存储为文件或其它数据存储构造。具有相似类型或相关功能的软件组件可一起存储在诸如特定的目录、文件夹或库中。软件组件可为静态的(例如,预设的或固定的)或动态的(例如,在执行时创建或修改的)。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所属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Claims (5)

1.一种同频自组自愈网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入域组网步骤,新节点发送入域请求的第一数据包后,切换为接收状态,接收协议域中有效节点发送的第二数据包,获取协议域节点总数及域密码哈希值,得到所述新节点的节点标识,以及,根据所述第二数据包的接收时间构建所述新节点的有效节点队列,所述有效节点队列包括第一数量的有效节点,所述域密码哈希值为通过杰林码对域密码编码后生成的哈希值;根据所述第二数据包的接收时间构建所述有效节点队列的方法包括:根据所述第二数据包的接收时间,获取所述第一数量的所述第二数据包;通过公告密钥解密和杰林码译码得到所述第二数据中的所述节点标识,将所述第二数据中的所述节点标识根据所述第二数据的接收时间插入至所述有效节点队列;
数据转发步骤,中间节点接收到第一节点向第二节点发送的第三数据包,所述第三数据包的信息区包括数据途经节点及途经节点总数,所述中间节点根据所述途经节点总数,从本节点的所述有效节点队列中查找所述第二节点,并根据查找结果将本节点的所述节点标识插入到所述数据途经节点中,更新所述第三数据包并转发;
所述数据转发步骤包括以下步骤:
S100,所述中间节点接收到所述第三数据包,对所述第三数据包的所述信息区通过公告密钥解密和杰林码译码,得到所述途经节点总数及所述数据途经节点;
S200,若所述途经节点总数大于第二数量,则所述中间节点将所述第一节点插入本节点的所述有效节点队列,舍弃所述第三数据包;
S300,若所述途经节点总数小于第二数量,则所述中间节点从所述有效节点队列中查找所述第二节点,并根据查找结果将所述中间节点的所述节点标识插入到所述数据途经节点中,更新所述第三数据包并转发;
所述S300包括:
S310,所述中间节点遍历本节点的所述有效节点队列,查找所述第二节点;
S320,若不存在所述第二节点,则舍弃所述第三数据包;
S330,若存在所述第二节点,则根据所述第二节点及所述域密码哈希值对所述第三数据包的数据区进行译码,得到译码状态结果,根据所述译码结果状态更新所述第三数据包并转发;
所述S330包括:
S331,若所述译码状态结果为译码成功,则所述中间节点将本节点的所述节点标识插入到途经节点中,通过公告密钥加密及杰林码编码更新所述第三数据包的所述信息区后,转发所述第三数据包;
S332,若所述译码状态结果为译码失败,则所述中间节点根据本节点的所述节点标识获取相应的发送周期时长,等待所述发送周期时长,发送数据重传请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频自组自愈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入域组网步骤包括:
所述新节点将入域请求通过公告密钥加密和杰林码编码得到所述第一数据包,发送所述第一数据包后,切换为接收状态;
若所述有效节点接收到所述第一数据包,则封装本节点的所述节点标识、当前所述节点总数及所述域密码哈希值,通过公告密钥加密和杰林码编码得到所述第二数据包,根据本节点的所述节点标识获取相应的发送周期时长,等待所述发送周期时长,发送所述第二数据包后,切换为接收状态;
若所述新节点或所述有效节点在所述发送周期时长的等待期间,接收到所述第二数据包,根据所述第二数据包的接收时间构建所述有效节点队列。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频自组自愈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332还包括:
所述中间节点在等待数据重传期间,接收到所述第三数据包,则获取所述数据途经节点,若所述数据途经节点中不存在所述中间节点的标识号,则放弃数据重传等待,并根据所述数据区将所述数据途经节点插入至所述有效节点队列。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频自组自愈网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第二节点根据所述第三数据包的接收时间获得最优路径,根据所述最优路径生成回复数据包并发送给所述第一节点,发送所述回复数据包后注销所述最优路径;
所述中间节点判断所述回复数据包中的所述数据途经节点是否包括本节点的所述节点标识,若存在则转发所述回复数据包,若不存在则舍弃所述回复数据包。
5.一种同频自组自愈网装置,使用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入域组网模块,用于发送入域请求的第一数据包,以及,接收协议域中有效节点发送的第二数据包,获取协议域节点总数及域密码哈希值,得到本节点的节点标识,根据所述第二数据包的接收时间构建本节点的有效节点队列,所述有效节点队列包括第一数量的有效节点,所述域密码哈希值为通过杰林码对域密码编码后生成的哈希值;根据所述第二数据包的接收时间构建所述有效节点队列的方法包括:根据所述第二数据包的接收时间,获取所述第一数量的所述第二数据包;通过公告密钥解密和杰林码译码得到所述第二数据中的所述节点标识,将所述第二数据中的所述节点标识根据所述第二数据的接收时间插入至所述有效节点队列;
数据转发模块,用于接收到第一节点向第二节点发送的第三数据包,所述第三数据包的信息区包括数据途经节点及途经节点总数,根据所述途经节点总数,从本节点的所述有效节点队列中查找所述第二节点,并根据查找结果将本节点的所述节点标识插入到途经节点中,更新所述第三数据包并转发;数据发送模块,用于根据本节点的所述节点标识及目标节点的所述节点标识,通过公告密钥加密和杰林码编码生成所述第三数据包的信息区,将待发送数据根据所述目标节点的所述节点标识及所述域密码哈希值生成所述第三数据包的数据区,并发送所述第三数据包;
数据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第三数据包,根据所述第三数据包的接收时间获得最优路径并保存;
数据回复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最优路径生成回复数据包,以及,发送所述回复数据包后注销所述最优路径。
CN202010725265.3A 2020-07-24 2020-07-24 同频自组自愈网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1191830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725265.3A CN111918305B (zh) 2020-07-24 2020-07-24 同频自组自愈网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725265.3A CN111918305B (zh) 2020-07-24 2020-07-24 同频自组自愈网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918305A CN111918305A (zh) 2020-11-10
CN111918305B true CN111918305B (zh) 2023-10-03

Family

ID=732805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725265.3A Active CN111918305B (zh) 2020-07-24 2020-07-24 同频自组自愈网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91830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634492B (zh) * 2020-12-10 2022-03-01 信通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杰林码的智能门锁加密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865976B (zh) * 2021-01-06 2024-03-22 湖南遥昇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杰林码的电子烟管理方法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19271A (zh) * 2007-07-05 2008-02-06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一种基于结构化p2p应用服务平台及其实现方法
CN101272290A (zh) * 2008-05-12 2008-09-24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Ip网络中路径拥塞状态的测量方法、测量装置和转发装置
CN102571401A (zh) * 2010-12-24 2012-07-1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建立备份路径的方法及设备、选取备份路径的方法及设备
CN102594706A (zh) * 2012-03-20 2012-07-18 南京邮电大学 一种用于家居智能控制的无线宽带安全路由方法
CN103929344A (zh) * 2014-04-29 2014-07-16 北京瑞赛长城航空测控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自组织可自愈无线树型网络及其组建方法
CN103929824A (zh) * 2014-03-26 2014-07-16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第六十三研究所 无线网络节点随遇接入动态配置方法
CN105050186A (zh) * 2015-06-23 2015-11-11 闽南师范大学 一种基于tdma的宽带无线自组网mac层协议方法
CN105656653A (zh) * 2014-11-14 2016-06-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分布式协调系统中新增节点的入网方法、装置和系统
WO2017161148A1 (en) * 2016-03-17 2017-09-21 University Of Florida Research Foundation, Incorporated Method for congestion relief with network coding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2994548A1 (en) * 2015-08-03 2017-02-09 Ingalls Information Security Ip, L.L.C. Network security monitoring and correlation system and method of using same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19271A (zh) * 2007-07-05 2008-02-06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一种基于结构化p2p应用服务平台及其实现方法
CN101272290A (zh) * 2008-05-12 2008-09-24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Ip网络中路径拥塞状态的测量方法、测量装置和转发装置
CN102571401A (zh) * 2010-12-24 2012-07-1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建立备份路径的方法及设备、选取备份路径的方法及设备
CN102594706A (zh) * 2012-03-20 2012-07-18 南京邮电大学 一种用于家居智能控制的无线宽带安全路由方法
CN103929824A (zh) * 2014-03-26 2014-07-16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第六十三研究所 无线网络节点随遇接入动态配置方法
CN103929344A (zh) * 2014-04-29 2014-07-16 北京瑞赛长城航空测控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自组织可自愈无线树型网络及其组建方法
CN105656653A (zh) * 2014-11-14 2016-06-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分布式协调系统中新增节点的入网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5050186A (zh) * 2015-06-23 2015-11-11 闽南师范大学 一种基于tdma的宽带无线自组网mac层协议方法
WO2017161148A1 (en) * 2016-03-17 2017-09-21 University Of Florida Research Foundation, Incorporated Method for congestion relief with network coding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采用投票机制的移动传感节点广播认证方案;黄海平;谭志刚;王汝传;秦小麟;陈九天;;北京邮电大学学报(01);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918305A (zh) 2020-11-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231738B2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for relay node and next node of the relay node for network coding
CN111918305B (zh) 同频自组自愈网方法及装置
CN103765848A (zh) 用于媒体访问控制替换的装置和方法
CN100380876C (zh) 在通信弹性数据包环路网络中实现oam功能的方法
JP2010081603A (ja) 仮想ネットワークを実現するための方法およびノード
Bonomi et al. Practical Byzantine reliable broadcast on partially connected networks
WO2020246515A1 (ja) 通信システム、通信方法及び通信装置
US20190342204A1 (en) Constrained reliable multicast in a directed acyclic graph based on deferred contention to higher devices
US10523790B2 (en) System and method of header compression for online network codes
CN112566123B (zh) 一种确定异常网络节点的方法及装置
Song et al. Throughput analysis of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based random access with feedback
US11153803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updating the number of retransmissions in a wireless mesh network
RU2551890C2 (ru) Способ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передачи и приема системной информации в системе беспроводной связи
US11477653B2 (en) System and method to improve encrypted transmissions between nodes
KR101645980B1 (ko) 네트워크 코딩을 위한 릴레이 노드 및 릴레이 노드의 다음 노드의 통신 방법
CN113258958B (zh) 一种基于ofdm的电力线载波通信方法及通信节点
JP6194775B2 (ja) ノード装置、データ中継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US10666502B2 (en)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communication system,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non-transitory computer readable medium
KR101988849B1 (ko) 네트워크장치 및 네트워크장치의 메시지 무결성 체크 방법
Merhi et al. SR-Code: Smart Relay Network Coding for Data Collection for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KR101513508B1 (ko) 해시 트리 기반의 브로드캐스트 메시지 인증 방법 및 장치
CN116389514A (zh) 一种数据分布式存储的通信处理方法及装置
KR101063933B1 (ko) 모바일 애드 혹 네트워크 환경에서 데이터 패킷의재전송을 위한 장치 및 방법
Pursley et al. Adaptive forwarding and routing in frequency-hop spread-spectrum packet radio networks with partial-band jamming
AU2019381908A1 (en) Method for propagating movement event message of network entity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