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917191A - 无线耳机充电系统、无线耳机系统、保护壳及无线耳机 - Google Patents

无线耳机充电系统、无线耳机系统、保护壳及无线耳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917191A
CN111917191A CN201910377550.8A CN201910377550A CN111917191A CN 111917191 A CN111917191 A CN 111917191A CN 201910377550 A CN201910377550 A CN 201910377550A CN 111917191 A CN111917191 A CN 11191719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arphone
wireless
terminal
receiving
coi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377550.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潘亚君
郭文平
白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377550.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917191A/zh
Publication of CN11191719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91719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50/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50/1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using inductive coupling
    • AHUMAN NECESSITIES
    • A45HAND OR TRAVELLING ARTICLES
    • A45CPURSES; LUGGAGE; HAND CARRIED BAGS
    • A45C11/00Receptacles for purpos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A45C1/00-A45C9/00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5/00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e.g. inductive or capacitive transmission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5/00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e.g. inductive or capacitive transmission systems
    • H04B5/20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e.g. inductive or capacitive transmission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mission technique;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mission medium
    • H04B5/24Inductive coupl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04R1/10Earpieces; Attachments therefor ; Earphones; Monophonic headphones
    • H04R1/1025Accumulators or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 AHUMAN NECESSITIES
    • A45HAND OR TRAVELLING ARTICLES
    • A45CPURSES; LUGGAGE; HAND CARRIED BAGS
    • A45C11/00Receptacles for purpos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A45C1/00-A45C9/00
    • A45C2011/001Receptacles for purpos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A45C1/00-A45C9/00 for portable audio devices, e.g. headphones or MP3-play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一种无线耳机系统,属于电子设备领域。该系统包括:无线耳机和终端配件;所述无线耳机内设置有无线充电接收线圈;所述终端配件,用于采用可拆卸方式将所述无线耳机固定至终端外的指定位置,所述指定位置是所述无线充电接收线圈和所述终端的无线充电发射线圈相对应的位置。本公开通过在无线耳机内设置无线充电接收线圈,使得终端可以直接对耳机进行充电,不需要配置专门的耳机盒,也不需要为耳机盒充电,因此简化了无线耳机系统的结构。

Description

无线耳机充电系统、无线耳机系统、保护壳及无线耳机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电子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无线耳机充电系统、无线耳机系统、终端的保护壳及无线耳机。
背景技术
无线耳机具有工作功耗低、方便携带、体积小等优点。无线耳机包括:耳机和耳机盒。耳机盒用于容纳耳机,并为耳机充电。
在相关技术中,无线耳机的充电方式分为两种:第一,将耳机放入耳机盒,耳机通过触点连接到耳机盒充电,耳机盒再通过数据线连接至电脑或充电器,完成耳机盒本身的充电;第二,将耳机放入耳机盒,耳机通过触点连接到耳机盒充电,耳机盒再通过无线充电的方式完成耳机盒本身的充电。
上述无线耳机的充电方式需要配置专门的耳机盒,耳机盒仍然需要充电。
发明内容
本公开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无线耳机系统,以解决相关技术中的以上技术问题以及其他潜在技术问题中的至少一个技术问题。
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无线耳机充电系统,所述系统包括:终端、无线耳机和终端配件;所述终端内设置有无线充电发射线圈;所述无线耳机内设置有无线充电接收线圈;所述终端配件,用于采用可拆卸方式将所述无线耳机固定至所述终端外的指定位置,所述指定位置是所述无线充电发射线圈和所述无线充电接收线圈相对应的位置。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终端配件是所述终端的保护壳,所述保护壳上与所述指定位置对应的壳体处设置有耳机收纳位,所述耳机收纳位用于采用所述可拆卸方式容纳所述无线耳机。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保护壳包括后壳部分,以及围绕所述后壳部分的中框壳体部分;所述耳机收纳位位于所述后壳部分;或,所述耳机收纳位位于所述中框中框壳体部分;其中,当所述耳机收纳位位于所述后壳部分时,所述耳机收纳位位于所述后壳部分的中央部位;当所述耳机收纳位位于所述中框壳体部分时,所述耳机收纳位位于所述中框壳体部分的第一边缘和/或第二边缘。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终端配件是所述终端的边框卡扣夹,所述边框卡扣夹用于采用可拆卸卡扣方式固定于所述终端的边框上,所述边框卡扣夹上与所述指定位置对应的区域设置有耳机收纳位,所述耳机收纳位用于采用所述可拆卸方式容纳所述无线耳机。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边框卡扣夹位于所述终端边框中的第三边框和/或第四边框。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无线耳机包括:左声道无线耳机和右声道无线耳机;所述耳机收纳位包括:用于收纳所述左声道无线耳机的第一耳机收纳位,和用于收纳所述右声道无线耳机的第二耳机收纳位。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无线充电发射线圈包括:电性相连的第一近场通信NFC线圈和发射模块;所述无线充电接收线圈包括:电性相连的第二近场通信NFC线圈和接收模块。
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无线耳机系统,所述系统包括:无线耳机和终端配件;所述无线耳机内设置有无线充电接收线圈;所述终端配件,用于采用可拆卸方式将所述无线耳机固定至所述终端外的指定位置,所述指定位置是所述无线充电接收线圈和所述终端的无线充电发射线圈相对应的位置。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终端配件是所述终端的保护壳,所述保护壳上与所述指定位置对应的壳体处设置有耳机收纳位,所述耳机收纳位用于采用所述可拆卸方式容纳所述无线耳机。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保护壳包括后壳部分,以及围绕所述后壳部分的中框壳体部分;所述耳机收纳位位于所述后壳部分;或,所述耳机收纳位位于所述中框中框壳体部分;其中,当所述耳机收纳位位于所述后壳部分时,所述耳机收纳位位于所述后壳部分的中央部位;当所述耳机收纳位位于所述中框壳体部分时,所述耳机收纳位位于所述中框壳体部分的第一边缘和/或第二边缘。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终端配件是所述终端的边框卡扣夹,所述边框卡扣夹用于采用可拆卸卡扣方式固定于所述终端的边框上,所述边框卡扣夹上与所述指定位置对应的区域设置有耳机收纳位,所述耳机收纳位用于采用所述可拆卸方式容纳所述无线耳机。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边框卡扣夹位于所述终端边框中的第三边框和/或第四边框。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无线充电接收线圈包括:电性相连的第二近场通信NFC线圈和接收模块。
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终端的保护壳,所述保护壳上与指定位置对应的壳体处设置有耳机收纳位;所述耳机收纳位用于采用所述可拆卸方式容纳所述无线耳机,所述指定位置是所述无线充电接收线圈和所述终端的无线充电发射线圈相对应的位置。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保护壳包括后壳部分,以及围绕所述后壳部分的中框壳体部分;所述耳机收纳位位于所述后壳部分;或,所述耳机收纳位位于所述中框中框壳体部分;其中,当所述耳机收纳位位于所述后壳部分时,所述耳机收纳位位于所述后壳部分的中央部位;当所述耳机收纳位位于所述中框壳体部分时,所述耳机收纳位位于所述中框壳体部分的第一边缘和/或第二边缘。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耳机收纳位包括:用于收纳所述左声道无线耳机的第一耳机收纳位,和用于所述收纳右声道无线耳机的第二耳机收纳位。
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无线耳机,所述无线耳机包括:所述无线耳机内设置有无线充电接收线圈,所述无线充电接收线圈被配置为在接近终端上的无线充电发射线圈相对应的位置时进行无线充电。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无线充电接收线圈包括:电性相连的第二近场通信NFC线圈和接收模块。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公开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无线耳机充电系统的示意图;
图2是本公开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无线耳机充电系统的后视图;
图3是本公开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无线耳机充电系统的俯视图;
图4是本公开另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无线耳机充电系统的后视图;
图5是本公开另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无线耳机充电系统的后视图;
图6是本公开另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无线耳机充电系统的左视图;
图7是本公开另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无线耳机充电系统的左视图;
图8是本公开另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耳机收纳位位于终端边框上的示意图;
图9是本公开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无线耳机充电方法的流程图;
图10是本公开另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无线耳机充电方法的流程图;
图11是基于图9示出的实施例提供的无线耳机充电过程中电量展示方法的示意图;
图12是基于图9示出的实施例提供的无线耳机充电过程中在无线耳机的显示屏上提示充电过程的示意图;
图13是另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无线耳机充电方法的流程图;
图14是本公开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无线耳机系统的示意图;
图15是本公开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保护壳的后视图;
图16是本公开另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保护壳的后视图;
图17是本公开另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保护壳的后视图;
图18是本公开本公开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终端的示意性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某些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可以通过各种形式来实现,而且不应该被解释为限于这里阐述的实施例,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加透彻和完整地理解本公开。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的附图及实施例仅用于示例性作用,并非用于限制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本文使用的术语“包括”及其变形是开放性包括,即“包括但不限于”。术语“基于”是“至少部分地基于”。术语“一个实施例”表示“至少一个实施例”;术语“另一实施例”表示“至少一个另外的实施例”。其他术语的相关定义将在下文描述中给出。
近距离无线通讯技术(NFC,Near Field Communication)是一种能够在短距离内对所使用的设备进行识别和数据交换的技术。例如,通过终端上的近距离无线通讯技术,用户可以完成支付功能。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利用近距离无线通讯技术,提供了一种无线耳机充电系统。该无线耳机充电系统摒弃了传统的无线耳机盒,将无线耳机的收纳与终端的保护壳相结合,避免了无线耳机单独存放易丢失的问题,同时,该无线耳机通过终端进行充电,用户不需要额外携带对无线耳机进行充电的充电设备(如,无线耳机盒),从而满足用户不受无线耳机充电设备限制的实际需求。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该无线耳机充电系统100包括:终端110和无线耳机120,如图1所示。该终端110可以是手机或者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本公开以终端110为手机来举例说明。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该终端110内设置有无线充电发射线圈,无线耳机120内设置有无线充电接收线圈,无线充电发射线圈用于与无线充电接收线圈相接近后,对无线充电接收线圈进行电量补充。该无线耳机充电系统还包括终端配件,该终端配件用于采用可拆卸方式将无线耳机120固定至终端110外的指定位置,该指定位置是无线充电发射线圈和无线充电接收线圈相对应的位置。可拆卸方式是指无线耳机120可在安装至终端配件和从终端配件拆离两种形态下切换。在本公开实施例的一个示例中,无线耳机120按照图2和图3所示的方式固定在终端110背面的位置,终端110内与该指定位置相对应的位置处设置有无线充电发射线圈。可以理解的是,无线耳机120可以从终端配件上拆卸下来,便于用户的使用。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终端配件是终端110的保护壳200,该保护壳200以可拆卸的方式固定在终端110的背面上,保护壳200包括后壳部分220,以及围绕后壳部分的中框壳体部分230,该保护壳200上与指定位置对应的壳体处设置有耳机收纳位210,耳机收纳位210用于采用可拆卸方式容纳无线耳机120。在本公开实施例的一个示例中,当保护壳200安装在终端110的背面上时,用户可以使用设置在保护壳200后壳体部分220的中央部位的耳机收纳位210对无线耳机120进行充电;当保护壳200未安装在终端110的背面上时,用户可以使用设置在保护壳200的后壳部分220的中央部位的耳机收纳位210放置无线耳机120,此时,该保护壳200起到收纳无线耳机120的作用。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耳机收纳位210位于后壳部分220的中央部位,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的一个示例中,耳机收纳位210容纳无线耳机120的听筒部分130(参考图2),用户可以将无线耳机120的听筒部分130从耳机收纳位210中取出使用,在使用之后将无线耳机120的听筒部分130放入耳机收纳位210中。在本实施例的另一个示例中,耳机收纳位还可以容纳无线耳机120的听筒部分130及部分信号接收端140(耳机柄),如图4所示,用户将无线耳机120的听筒部分130和部分信号接收端140(耳机柄)从耳机收纳位210取出,在使用之后将无线耳机120的听筒部分130和部分信号接收端140(耳机柄)按照图4所示的方式放入耳机收纳位210中。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耳机收纳位210还可以位于中框壳体部分230的第一边缘和第二边缘,或者,位于中框壳体部分230的第一边缘或第二边缘。该第一边缘和第二边缘可以是中框壳体部分230上的任意两个边缘,如,相对于终端110的背面的左侧边缘和右侧边缘、上侧边缘和下侧边缘。在本实施例的一个示例中,以耳机收纳位位于中框壳体部分230左侧边缘231和右侧边缘232分别为第一边缘和第二边缘来举例说明,如图5所示。耳机收纳位210位于终端110的中框壳体230的左侧边缘231和右侧边缘232,用户在使用时分别从左侧边缘231和右侧边缘232的耳机收纳位210摘取无线耳机120,使用之后将无线耳机120分别放入左侧边缘231和右侧边缘232的耳机收纳位210。在本实施例的另一个示例中,耳机收纳位还可以位于中框壳体部分的第一边缘或第二边缘的任意一个边缘,如,相对于终端110的背面的左侧边缘231或者右侧边缘232,以相对于终端11的背面的右侧边缘232为中框壳体部分230的第二边缘为例,如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的另一个示例中,该右侧边缘232上可以设置一个耳机收纳位210,如图6所示,也可以同时设置两个耳机收纳位210,如图7所示。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该终端配件还可以是边框卡扣夹210,该边框卡扣夹213被配置为用于采用可拆卸卡扣方式固定于终端边框的第三边框和/或第四边框,该边框卡扣夹213上与指定位置对应的区域设置有耳机收纳位210,因此终端110无需安装上述实施例中的保护壳200,如图8所示。上述第三边框、第四边框分别为该终端110的左侧边框111、右侧边框112、上侧边框113、下侧边框114中的任意两条边框。本公开以终端110的左侧边框111和右侧边框112分别为第三边框和第四边框来举例说明(继续参考图8)。在本公开的另一个实施例中,上述边框卡扣夹213上的耳机收纳位210用于容纳无线耳机120,该无线耳机120包括:左声道无线耳机121和右声道无线耳机122。耳机收纳位210包括:用于收纳左声道无线耳机121的第一耳机收纳位,和用于收纳右声道无线耳机122的第二耳机收纳位,如图8所示。在本实施例的一个示例中,以左侧耳机收纳位211为第一收纳耳机位和右侧耳机收纳位212为第二耳机收纳位为例进行说明,左侧耳机收纳位211指的是靠近以终端110背面的左侧边缘231的这一耳机收纳位,右侧耳机收纳位212指的是靠近以终端110背面右侧边缘232的这一耳机收纳位。当用户需要使用左声道无线耳机121和右声道无线耳机122时,分别从左侧耳机收纳位211和右侧耳机收纳位212摘取左声道无线耳机121和右声道无线耳机122。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无线充电发射线圈包括:电性相连的第一近场通信NFC线圈和发射模块,该无线充电接收线圈包括:电性相连的第二近场通信NFC线圈和接收模块,终端110在与耳机收纳位210所在的位置处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电性相连的第一近场通信NFC线圈和发射模块的无线充电发射线圈。在本实施例的一个示例中,当耳机收纳位210位于中框壳体230的后壳部分220的中央部位时,无线充电发射线圈位于与耳机收纳位210对应位置的终端110内;在本实施例的另一个示例中,当耳机收纳位210位于中框壳体部分230的第一边缘和第二边缘时,例如,相对于终端110的背面的左侧边缘231和右侧边缘232,无线充电发射线圈存在两处,分别位于与左侧边缘231和右侧边缘232上的耳机收纳位210对应位置处的终端110内,如图8所示;在本实施例的另一个示例中,当耳机收纳位210位于中框壳体部分230的第一边缘或第二边缘时,例如,以相对于终端110的背面的右侧边缘232为第二边缘,无线充电发射线圈位于终端110内与右侧边缘232上的耳机收纳位212对应位置处。可以理解的是,如果相对于终端110的背面的右侧边缘232处存在两个耳机收纳位210(参考图7),位于与右侧边缘232上的两个耳机收纳位210对应的位置处存在两个无线充电发射线圈。
结合上述对无线耳机充电系统100的说明,对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无线耳机充电方法进行说明,请参考图9,图9是本公开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无线耳机充电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应用于如图1所示的无线耳机充电系统中,该方法包括:
步骤901,终端接收在位充电信号。
该在位充电信号为无线充电接收线圈位于无线充电发射线圈的充电范围内时生成的信号。
该在位充电信号为终端根据无线充电发射线圈检测到的无线充电接收线圈生成的信号,或,该在位充电信号为无线耳机的无线充电接收线圈为与无线充电发射线圈的充电范围内时,向终端发送的信号,针对上述两种情况分别进行说明:
第一,该在位充电信号为终端根据无线充电发射线圈检测到的无线充电接收线圈生成的信号时,终端通过无线充电发射线圈检测到周侧有无线充电接收线圈接近时,生成在位充电信号并对该无线充电接收线圈进行传递能量;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无线充电发射线圈每隔预设时长向外发射检测信号,当无线充电接收线圈处于无线充电发射线圈的充电范围内并接受到该检测信号时,向无线充电发射线圈发送检测答复信号,无线充电发射线圈根据该检测答复信号探测到周侧有无线充电接收线圈接近,并生成在位充电信号。
第二,无线耳机充电系统中还包括终端配件,该终端配件用于将无线耳机固定至终端外的指定位置,该指定位置是无线充电发射线圈和无线充电接收线圈相对应的位置,当无线耳机检测到被固定至该指定位置时,无线耳机生成在位充电信号并将该在位充电信号上报至终端;
该无线耳机检测是否固定至指定位置的方式包括:1、无线耳机通过无线充电接收线圈每隔预设时长向外发射能量检测信号,无线充电发射线圈接收到能量检测信号时,反馈能量发射信号,无线耳机根据该能量发射信号确定已固定至指定位置;2、无线耳机表面设置有光线传感器,当光线传感器被遮挡时,确定该无线耳机已固定至指定位置。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终端配件为终端的保护壳,该保护壳上与指定位置对应的壳体处设置有耳机收纳位,当无线耳机检测到被置于该耳机收纳位的容纳区时,无线耳机生成在位充电信号,并将该在位充电信号发送至终端。
当无线耳机包括左声道无线耳机和右声道无线耳机时,左声道无线耳机的无线充电过程和右声道无线耳机的无线充电过程可以分开进行,也即,当左声道无线耳机的无线充电接收线圈位于第一发射线圈的充电范围内时,终端接收该左声道无线耳机的第一在位充电信号,而当右声道无线耳机的无线充电接收线圈位于第二发射线圈的充电范围内时,终端接收该右声道无线耳机的第二在位充电信号,第一在位充电信号和第二在位充电信号互相独立,且第一在位充电信号和第二在位充电信号的生成方式请参考上述在位充电信号的生成方式。
步骤902,终端根据在位充电信号通过无线充电发射线圈向无线充电接收线圈进行能量传递。
无线充电发射线圈和无线充电接收线圈之间通过NFC实现信号传输以及能量传递,也即,无线充电发射线圈和无线充电接收线圈之间通过NFC实现能量传递,无线充电发射线圈通过NFC将能量单向传递至无线充电接收线圈。
无线充电发射线圈包括电性相连的第一近场通信NFC线圈;无线充电接收线圈包括电性相连的第二近场通信NFC线圈;终端和无线耳机之间通过第一近场通信NFC线圈和所述第二近场通信NFC线圈实现信号传输以及能量传输。
无线充电发射线圈和无线充电接收线圈之间的能量传递方向为单向传递方向,该能量传递方向为从无线充电发射线圈传递至无线充电接收线圈的方向;而无线充电发射线圈和无线充电接收线圈之间的信号传输方向为双向传输方向,也即信号可以从无线充电发射线圈传输至无线充电接收线圈,也可以从无线充电接收线圈传输至无线充电发射线圈。
步骤903,无线耳机根据无线充电接收线圈接收的能量进行无线充电。
无线耳机中包括电池,通过无线充电接收线圈接收的能量向该电池进行充电,该电池用于对无线耳机的运行过程进行供电。
当无线耳机包括左声道无线耳机和右声道无线耳机时,该左声道无线耳机中包括第一接收天线和第一电池,该右声道无线耳机中包括第二接收天线和第二电池,则当左声道无线耳机在终端上进行无线充电时,左声道无线耳机根据第一接收天线接收的能量向第一电池进行充电;当右声道无线耳机在终端上进行无线充电时,右声道无线耳机根据第二接收天线接收的能量向第二电池进行充电。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提供的无线耳机充电方法,通过在终端中设置无线充电发射线圈,以及在无线耳机中设置无线充电接收线圈,直接通过终端向无线耳机进行无线充电,避免了无线耳机需要通过耳机盒进行充电,而导耳机盒也需要另外进行充电而导致的无线耳机充电过程繁琐的问题,提高了无线耳机的充电效率以及充电便捷程度。
在本公开的一个示例中,无线充电过程会在终端和/或无线耳机上进行提示,图10是本公开另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无线耳机充电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0所示,以该方法应用于如图1所示的无线耳机充电系统中为例进行说明,该方法包括:
步骤1010,终端接收在位充电信号。
该在位充电信号为无线充电接收线圈位于无线充电发射线圈的充电范围内时生成的信号。
该在位充电信号的生成方式在上述步骤901中已进行了详细说明,此处不再赘述。
步骤1020,终端根据在位充电信号通过无线充电发射线圈向无线充电接收线圈进行能量传递。
无线充电发射线圈和无线充电接收线圈之间通过NFC实现信号传输以及能量传递,也即,无线充电发射线圈和无线充电接收线圈之间通过NFC实现能量传递,无线充电发射线圈通过NFC将能量单向传递至无线充电接收线圈。
步骤1030,无线耳机根据无线充电接收线圈接收的能量进行无线充电。
无线耳机中包括电池,通过无线充电接收线圈接收的能量向该电池进行充电,该电池用于对无线耳机的运行过程进行供电。
步骤1040,终端根据无线充电的过程显示充电提示信息。
该充电提示信息包括无线耳机的电量、无线耳机的充电状态中的至少一种,其中,无线耳机的电量可以通过无线耳机对应电量的颜色显示,也可以通过数值的方式进行显示;无线耳机的充电状态可以通过预设图标进行显示。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请参考图11,终端中显示有电量展示界面610,该电量展示界面610中显示有终端本身的电量显示区域611和无线耳机的电量显示区域612,电量显示区域612中显示有无线耳机当前的电量为“60%”,且图标613表示该无线耳机当前处于无线充电状态。
步骤1050,无线耳机根据无线充电的过程指示受电提示信息。
该受电提示信息的提示方式包括灯光提示方式、界面提示方式、提示音提示方式中的至少一种。其中,灯光提示方式是指当无线耳机中包括指示灯时,通过灯光对无线充电过程进行提示的方式,指示灯光提示方式包括通过灯光闪烁方式进行提示、通过灯光颜色进行提示、通过灯光明暗进行提示中的至少一种,如:红色灯光表示无线充电中,白色灯光表示通过电池供电使用中。界面提示方式是指当无线耳机中包括显示屏时,通过显示屏的显示内容对无线充电的过程进行提示的方式,可选地,该显示内容可以显示预设图标以表示该无线耳机处于无线充电过程中,也可以显示耳机电量以表示该无线耳机处于无线充电过程中,示意性的,请参考图12,无线耳机810上包括显示屏811,该显示屏811中显示有图标812,该图标812用于表示该无线耳机810正在接收无线充电的过程中。提示音提示方式是指当无线耳机中包括扩音器时,通过扩音器播放提示音对无线充电的过程进行提示的方式。
值得注意的是,针对上述步骤1040和步骤1050,可以仅执行步骤1040,也可以仅执行步骤1050,还可以既执行步骤1040又执行步骤1050,本公开实施例对此不加以限定。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提供的无线耳机充电方法,通过在终端中设置无线充电发射线圈,以及在无线耳机中设置无线充电接收线圈,直接通过终端向无线耳机进行无线充电,避免了无线耳机需要通过耳机盒进行充电,而耳机盒也需要另外进行充电而导致的无线耳机充电过程繁琐的问题,提高了无线耳机的充电效率以及充电便捷程度。
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法,通过终端对无线耳机的无线充电过程进行提示,以及通过无线耳机对无线充电过程进行提示,直观的表现出该无线耳机的无线充电过程,提高无线耳机在无线充电过程中的交互效率。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当无线耳机充电完毕并从指定位置取下后,需要与终端进行匹配后播放终端中正在播放的音频,图13是本公开另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无线耳机充电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3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1310,当无线耳机检测到被固定至指定位置时,无线耳机生成在位充电信号,并将在位充电信号上报至终端。
无线耳机充电系统中还包括终端配件,该终端配件用于将无线耳机固定至终端外的指定位置,该指定位置是无线充电发射线圈和无线充电接收线圈相对应的位置,当无线耳机检测到被固定至该指定位置时,无线耳机生成在位充电信号并将该在位充电信号上报至终端。
该无线耳机检测是否固定至指定位置的方式包括:1、无线耳机通过无线充电接收线圈每隔预设时长向外发射能量检测信号,无线充电发射线圈接收到能量检测信号时,反馈能量发射信号,无线耳机根据该能量发射信号确定已固定至指定位置;2、无线耳机表面设置有光线传感器,当光线传感器被遮挡时,确定该无线耳机已固定至指定位置。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终端配件为终端的保护壳,该保护壳上与指定位置对应的壳体处设置有耳机收纳位,当无线耳机检测到被置于该耳机收纳位的容纳区时,无线耳机生成在位充电信号,并将该在位充电信号发送至终端。
步骤1320,终端根据在位充电信号通过无线充电发射线圈向无线充电接收线圈进行能量传递。
该能量传递过程在上述步骤902中已进行了详细说明,此处不再赘述。
步骤1330,无线耳机根据无线充电接收线圈接收的能量进行无线充电。
步骤1340,当无线耳机检测到电量充满时,生成充电截止信号。
无线耳机每隔预设时长对电池电量进行检测,并当检测到电池电量为100%时,生成充电截止信号。可选地,该充电截止信号用于表示无线耳机的电池电量已充满。
步骤1350,无线耳机将充电截止信号发送至终端。
终端根据该充电截止信号停止通过无线充电发射线圈向无线充电接收线圈传递能量,从而终止终端向无线耳机的无线充电过程。
步骤1360,终端根据充电截止信号显示电量充满提示消息。
终端根据该充电截止信号确定无线耳机的无线充电过程已完成,并显示电量充满提示消息以提示用户该无线耳机的电量已满。
步骤1370,当无线耳机检测到脱离指定位置时,向终端发送匹配信号。
该无线耳机检测是否脱离指定位置的方式包括:1、无线耳机通过无线充电接收线圈每隔预设时长向外发射能量检测信号,当无线充电接收线圈发射能量检测信号且未接收到无线充电发射线圈反馈的能量发射信号时,无线耳机确定脱离该指定位置;2、无线耳机表面设置有光线传感器,当光线传感器检测到的光线强度大于预设强度时,确定该无线耳机已脱离指定位置。
该无线耳机可以是蓝牙耳机,也可以是红外线耳机,还可以是通过其他无线方式连接的无线耳机。以该无线耳机为蓝牙耳机为例进行说明,当无线耳机检测到脱离该指定位置时,通过蓝牙向终端发送匹配信号,
步骤1380,终端根据匹配信号完成与无线耳机之间的匹配关系,并显示匹配成功提示消息。
终端根据匹配信号与无线耳机完成匹配,如:当无线耳机通过蓝牙向终端发送匹配信号时,终端通过蓝牙技术完成与该无线耳机之间的匹配,并通过蓝牙向无线耳机传输待播放的音频进行播放。
终端显示匹配成功提示消息以对与该无线耳机之间的匹配关系进行展示。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步骤1340至步骤1360和步骤1370至步骤1380为两组并列的步骤,可以仅执行步骤1340至步骤1360,也可以仅执行步骤1370至步骤1380,还可以先执行步骤1340至步骤1360再执行步骤1370至步骤1380。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提供的无线耳机充电方法,通过在终端中设置无线充电发射线圈,以及在无线耳机中设置无线充电接收线圈,直接通过终端向无线耳机进行无线充电,避免了无线耳机需要通过耳机盒进行充电,而导耳机盒也需要另外进行充电而导致的无线耳机充电过程繁琐的问题,提高了无线耳机的充电效率以及充电便捷程度。
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法,通过近距离无线通讯技术提供了一种无线耳机充电方法,该无线耳机充电系统摒弃了传统的无线耳机充电盒,将无线耳机与终端相结合,避免了蓝牙耳机单独存放易丢失的问题,同时,用户不需要额外携带对无线耳机进行充电的充电设备(如,充电盒),从而满足用户不受充电盒限制的需求。
图14示出了本公开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线耳机系统300的示意图,该系统包括无线耳机120和终端配件。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无线耳机120内设置有无线充电接收线圈,该无线充电接收线圈用于接收来自终端110内设置的无线充电发射线圈所产生的电量。该终端配件是终端110的保护壳200,该保护壳200包括后壳部分220及围绕后壳部分220的中框壳体部分230,该保护壳200上与终端110内设置的无线充电发射线圈相对应的位置处设置有耳机收纳位210,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该耳机收纳位210可以位于后壳部分220的中央部位,也可以同时位于中框壳体部分230的第一边缘和第二边缘,还可以位于中框壳体部分230的第一边缘或第二边缘中的任意一个边缘,例如,耳机收纳位210可以位于中框壳体230上且相对于终端110背面的左侧边缘231或者右侧边缘232,也可以同时位于中框壳体230上且相对于终端110背面的左侧边缘231和右侧边缘232。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该无线耳机系统300中涉及的无线耳机120包括左声道无线耳机121和右声道无线耳机122。在本实施例的一个示例中,该无线耳机120可以是红外线无线耳机,FM调频无线耳机或者蓝牙无线耳机,本公开以蓝牙无线耳机为例进行说明,该蓝牙无线耳机通过蓝牙技术与终端110相连,用户通过该蓝牙无线耳机可以在终端110上进行听音乐、观看视频等操作。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左声道无线耳机121被收纳于无线耳机的第一耳机收纳位,右声道无线耳机122被收纳于无线耳机的第二收纳位。如果第一耳机收纳位是相对于靠近终端110背面的左侧边缘231,则该第一耳机收纳位可以是左声道耳机收纳位211;如果第二耳机收纳位相对于靠近终端110背面的右侧边缘232,则该第二耳机收纳位可以是右声道耳机收纳位212。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该无线耳机系统300中还设置有无线充电接收线圈,该无线充电接收线圈包括电性相连的第二近场通信NFC线圈和接收模块。在本实施例的一个示例中,该无线充电接收线圈用于当该无线耳机系统300与终端110相接触时,则终端110内设置的无线充电发射线圈与该无线耳机系统300中设置的无线充电接收线圈相接触,则无线充电发射线圈中的电性相连的第一近场通信NFC线圈和发射模块与无线充电接收线圈中的电性相连的第二近场通信NFC线圈和接收模块相接触,终端110对无线耳机120进行充电。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支持NFC功能的终端110可以在主动或被动的模式下与其他设备交换数据,目前的移动终端110多以被动模式操作,可以降低功耗并且延长电池的使用时间。在本实施例的一个示例中,在被动模式下,终端110是NFC发起设备,无线耳机120是NFC目标设备,NFC发起设备和NFC目标设备通过NFC技术建立连接,在该连接中,NFC发起设备和NFC目标设备可以相互切换,例如,当终端110的电池电量低于预设的阈值时,该终端110不再是NFC发起设备,即,终端110将不再对无线耳机120进行充电,终端110和无线耳机120之间的连接断开,无线耳机120被收纳在终端110保护壳200上的耳机收纳位210中而未进行充电。
在本实施例的一个示例中,以音乐播放过程中的播放音乐为例,用户使用已成功与该终端110通过蓝牙技术连接的蓝牙无线耳机听音乐,该蓝牙无线耳机中设置有包括电性相连的第二近场通信NFC线圈和接收模块,当该蓝牙无线耳机电量低于总电量的20%时,通过终端110内部的操作系统产生的控制信号将该蓝牙无线耳机的低电量信息推送至终端110的显示屏,例如,在音乐播放界面弹出蓝牙无线耳机的电量低于总电量的20%的消息框,用户根据接收到的信息,将两个蓝牙无线耳机分别放入两个耳机收纳位210中,通过终端110内设置的无线充电发射线圈对该蓝牙无线耳机进行充电。在本实施例的另一个示例中,当用户无法看到终端110的显示屏时,终端110内部的操作系统产生的控制信号将该蓝牙无线耳机的低电量信息通过蓝牙无线耳机中传出提示音来提醒用户电量不足,用户在听到蓝牙无线耳机内的提示音后,将两个蓝牙无线耳机分别放入两个耳机收纳位210中,从而对两个蓝牙无线耳机进行充电。
需要说明的是,两个蓝牙无线耳机可以同时使用,也可以独立使用其中任意一个。当两个蓝牙无线耳机同时使用时,两个蓝牙耳机电量的消耗速度是同步的,需要对两个蓝牙无线耳机同时进行充电,如上述实施例所述;当使用两个无线蓝牙耳机中的任意一个时,消耗所使用的蓝牙无线耳机的电量,未使用的蓝牙无线耳机如果放置在相应的耳机收纳位210中,则对未使用的蓝牙无线耳机进行充电。
图15示出了本公开提供的一种终端保护壳200的后视图,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该保护壳的后壳部分220的中央部位上设置有耳机收纳位210,该耳机收纳位210采用可拆卸方式容纳无线耳机120,该耳机收纳位处设置有无线充电接收线圈,该无线充电接收线圈与终端内设置的无线耳机充电发射线圈相对应,用于终端110对无线耳机120进行充电。在本实施例的一个示例中,该终端保护壳200的后壳部分220的中央部位上设置有耳机收纳位210,该耳机收纳位210被配置为容纳无线耳机120的听筒部分130,如图10所示。在本实施例的另一个示例中,该终端保护壳200的后壳部分220的中央部位上设置有耳机收纳位210,该耳机收纳位210被配置为容纳无线耳机120的听筒部分130和部分信号接收端140(耳机柄),如图16所示。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该耳机收纳位包括:用于收纳左声道无线耳机121的第一耳机收纳位,和用于收纳右声道无线耳机122的第二耳机收纳位。在本实施例的一个示例中,第一耳机收纳位和第二耳机收纳位分别位于中框壳体部分230的第一边缘和第二边缘,以第一耳机收纳位为靠近终端110背面的左侧边缘231的左侧耳机收纳位211为例,第二耳机收纳位为靠近终端110背面的右侧边缘232的右侧耳机收纳位212,如图17所示,左声道耳机121被收纳于左侧耳机收纳位211,右声道耳机122被收纳于右侧耳机收纳位212。
图12示出了本公开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线耳机810,该无线耳机810内设置有无线充电接收线圈,该无线充电接收线圈被配置为在接近终端上的无线充电发射线圈相对应的位置时进行无线充电,上述无线充电接收线圈还包括:电性相连的第二近场通信NFC线圈和接收模块。该无线耳机810的充电方法及原理在上述无线耳机充电系统100中已进行了详细说明,此处不再赘述。
本公开以上实施例中提到的终端可以是移动电话,计算机,数字广播终端,消息收发设备,游戏控制台,平板设备,医疗设备,健身设备,个人数字助理等。图18是本公开的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终端700的框图。例如,终端700可以是移动电话,计算机,数字广播终端,消息收发设备,游戏控制台,平板设备,医疗设备,健身设备,个人数字助理等。
参照图18,终端700可以包括以下一个或多个组件:处理组件702,存储器704,电源组件706,多媒体组件708,音频组件710,输入/输出(I/O)接口712,传感器组件714,以及通信组件716。
处理组件702通常控制终端700的整体操作,诸如与显示,电话呼叫,数据通信,相机操作和记录操作相关联的操作。处理组件702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718来执行指令。此外,处理组件702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模块,便于处理组件702和其它组件之间的交互。例如,处理组件702可以包括多媒体模块,以方便多媒体组件708和处理组件702之间的交互。
存储器704被配置为存储各种类型的数据以支持在终端700的操作。这些数据的示例包括用于在终端700上操作的任何应用程序或方法的指令,联系人数据,电话簿数据,消息,图片,视频等。存储器704可以由任何类型的易失性或非易失性存储设备或者它们的组合实现,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M),只读存储器(ROM),磁存储器,快闪存储器,磁盘或光盘。
电源组件706为终端700的各种组件提供电力。电源组件706可以包括电源管理系统,一个或多个电源。电源组件706还可以包括其它用于为终端700生成、管理和分配电力相关联的组件。
多媒体组件708包括在所述终端700和用户之间的提供一个输出接口的屏幕。在一些实施例中,屏幕可以包括液晶显示器(LCD)和触摸面板(TP)。如果屏幕包括触摸面板,屏幕可以被实现为触摸屏,以接收来自用户的输入信号。触摸面板包括一个或多个触摸传感器以感测触摸、滑动和触摸面板上的手势。所述触摸传感器可以不仅感测触摸或滑动动作的边界,而且还检测与所述触摸或滑动操作相关的持续时间和压力。该屏幕也可以是上述实施例中提供的柔性显示屏。在一些实施例中,多媒体组件708包括一个前置摄像头和/或后置摄像头。当终端700处于操作模式,如拍摄模式或视频模式时,前置摄像头和/或后置摄像头可以接收外部的多媒体数据。每个前置摄像头和后置摄像头可以是一个固定的光学透镜系统或具有焦距和光学变焦能力。
音频组件710被配置为输出和/或输入音频信号。例如,音频组件710包括一个麦克风(MIC),当终端700处于操作模式,如呼叫模式、记录模式和语音识别模式时,麦克风被配置为接收外部音频信号。所接收的音频信号可以被进一步存储在存储器704或经由通信组件716发送。在一些实施例中,音频组件710还包括一个扬声器,用于输出音频信号。
I/O接口712为处理组件702和外围接口模块之间提供接口,上述外围接口模块可以是键盘,点击轮,按钮等。这些按钮可包括但不限于:主页按钮、音量按钮、启动按钮和锁定按钮。
传感器组件714包括一个或多个传感器,用于为终端700提供各个方面的状态评估。例如,传感器组件714可以检测到终端700的打开/关闭状态;又例如传感器组件714为终端700的显示器和小键盘,传感器组件714还可以检测终端700或终端700一个组件的位置改变,用户与终端700接触的存在或不存在,终端700方位或加速/减速和终端700的温度变化。传感器组件714可以包括接近传感器,被配置用来在没有任何的物理接触时检测附近物体的存在。传感器组件714还可以包括光传感器,如CMOS或CCD图像传感器,用于在成像应用中使用。在一些实施例中,该传感器组件714还可以包括加速度传感器,陀螺仪传感器,磁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或温度传感器。
通信组件716被配置为便于终端700和其它设备之间有线或无线方式的通信。终端700可以接入基于通信标准的无线网络,如WiFi、或2G、或3G、或4G、或5G或它们的组合。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通信部件716经由广播信道接收来自外部广播管理系统的广播信号或广播相关信息。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通信部件716还包括近场通信(NFC)模块,以促进短程通信。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终端700可以被一个或多个应用专用集成电路(ASIC)、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数字信号处理设备(DSPD)、可编程逻辑器件(PLD)、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控制器、微控制器、微处理器或其它电子元件实现。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包括指令的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包括指令的存储器704,上述指令可由终端700的处理器718执行以控制无线耳机充电系统11的正常运作,对无线耳机120进行充电。例如,所述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M)、CD-ROM、磁带、软盘和光数据存储设备等。
以上所述仅为本公开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公开,凡在本公开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8)

1.一种无线耳机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终端、无线耳机和终端配件;
所述终端内设置有无线充电发射线圈;
所述无线耳机内设置有无线充电接收线圈;
所述终端配件,用于采用可拆卸方式将所述无线耳机固定至所述终端外的指定位置,所述指定位置是所述无线充电发射线圈和所述无线充电接收线圈相对应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配件是所述终端的保护壳,所述保护壳上与所述指定位置对应的壳体处设置有耳机收纳位,所述耳机收纳位用于采用所述可拆卸方式容纳所述无线耳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壳包括后壳部分,以及围绕所述后壳部分的中框壳体部分;
所述耳机收纳位位于所述后壳部分;或,所述耳机收纳位位于所述中框中框壳体部分;
其中,当所述耳机收纳位位于所述后壳部分时,所述耳机收纳位位于所述后壳部分的中央部位;当所述耳机收纳位位于所述中框壳体部分时,所述耳机收纳位位于所述中框壳体部分的第一边缘和/或第二边缘。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配件是所述终端的边框卡扣夹,所述边框卡扣夹用于采用可拆卸卡扣方式固定于所述终端的边框上,所述边框卡扣夹上与所述指定位置对应的区域设置有耳机收纳位,所述耳机收纳位用于采用所述可拆卸方式容纳所述无线耳机。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边框卡扣夹位于所述终端边框中的第三边框和/或第四边框。
6.根据权利要求2至5任一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无线耳机包括:左声道无线耳机和右声道无线耳机;
所述耳机收纳位包括:用于收纳所述左声道无线耳机的第一耳机收纳位,和用于收纳所述右声道无线耳机的第二耳机收纳位。
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无线充电发射线圈包括:电性相连的第一近场通信NFC线圈和发射模块;
所述无线充电接收线圈包括:电性相连的第二近场通信NFC线圈和接收模块。
8.一种无线耳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无线耳机和终端配件;
所述无线耳机内设置有无线充电接收线圈;
所述终端配件,用于采用可拆卸方式将所述无线耳机固定至所述终端外的指定位置,所述指定位置是所述无线充电接收线圈和所述终端的无线充电发射线圈相对应的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配件是所述终端的保护壳,所述保护壳上与所述指定位置对应的壳体处设置有耳机收纳位,所述耳机收纳位用于采用所述可拆卸方式容纳所述无线耳机。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壳包括后壳部分,以及围绕所述后壳部分的中框壳体部分;
所述耳机收纳位位于所述后壳部分;或,所述耳机收纳位位于所述中框中框壳体部分;
其中,当所述耳机收纳位位于所述后壳部分时,所述耳机收纳位位于所述后壳部分的中央部位;当所述耳机收纳位位于所述中框壳体部分时,所述耳机收纳位位于所述中框壳体部分的第一边缘和/或第二边缘。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配件是所述终端的边框卡扣夹,所述边框卡扣夹用于采用可拆卸卡扣方式固定于所述终端的边框上,所述边框卡扣夹上与所述指定位置对应的区域设置有耳机收纳位,所述耳机收纳位用于采用所述可拆卸方式容纳所述无线耳机。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边框卡扣夹位于所述终端边框中的第三边框和/或第四边框。
13.根据权利要求8至12任一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充电接收线圈包括:电性相连的第二近场通信NFC线圈和接收模块。
14.一种终端的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壳上与指定位置对应的壳体处设置有耳机收纳位;
所述耳机收纳位用于采用所述可拆卸方式容纳所述无线耳机,所述指定位置是所述无线充电接收线圈和所述终端的无线充电发射线圈相对应的位置。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壳包括后壳部分,以及围绕所述后壳部分的中框壳体部分;
所述耳机收纳位位于所述后壳部分;或,所述耳机收纳位位于所述中框中框壳体部分;
其中,当所述耳机收纳位位于所述后壳部分时,所述耳机收纳位位于所述后壳部分的中央部位;当所述耳机收纳位位于所述中框壳体部分时,所述耳机收纳位位于所述中框壳体部分的第一边缘和/或第二边缘。
16.根据权利要求14至15任一所述的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耳机收纳位包括:用于收纳所述左声道无线耳机的第一耳机收纳位,和用于收纳所述右声道无线耳机的第二耳机收纳位。
17.一种无线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耳机包括:
所述无线耳机内设置有无线充电接收线圈,所述无线充电接收线圈被配置为在接近终端上的无线充电发射线圈相对应的位置时进行无线充电。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无线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充电接收线圈包括:电性相连的第二近场通信NFC线圈和接收模块。
CN201910377550.8A 2019-05-07 2019-05-07 无线耳机充电系统、无线耳机系统、保护壳及无线耳机 Pending CN11191719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377550.8A CN111917191A (zh) 2019-05-07 2019-05-07 无线耳机充电系统、无线耳机系统、保护壳及无线耳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377550.8A CN111917191A (zh) 2019-05-07 2019-05-07 无线耳机充电系统、无线耳机系统、保护壳及无线耳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917191A true CN111917191A (zh) 2020-11-10

Family

ID=732429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377550.8A Pending CN111917191A (zh) 2019-05-07 2019-05-07 无线耳机充电系统、无线耳机系统、保护壳及无线耳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917191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21164556A1 (zh) 无线耳机盒及系统
CN111225346B (zh) 无线耳机的连接切换方法、无线耳机及存储介质
KR101712906B1 (ko) 이동 단말기 및 이것의 충전 제어 방법
KR101992189B1 (ko) 이동 단말기 및 그 제어방법
CN110691294B (zh) 一种音频控制方法、充电盒及无线耳机设备
US20090017881A1 (en) Storage and activation of mobile phone components
EP3771261A1 (en) Paging synchronization indication method and device, paging synchronization method, and device and base station
CN114500709A (zh) 个人无线媒体站
KR20080072889A (ko) 사용자의 귀에의 무선식 음성 발생 방법 및 디바이스
CN101836158A (zh) 用于电子设备的薄有源照相机盖
WO2021000817A1 (zh) 环境音处理方法及相关装置
KR20180033185A (ko) 이어셋 및 그 제어 방법
CN210041439U (zh) 无线耳机充电系统、无线耳机系统、保护壳及无线耳机
EP4021087A1 (en) Downlink data cache ind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downlink data acquisi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KR20150032011A (ko) 전자 기기 및 그 제어 방법
KR20080004775U (ko) 외장스피커를 구비하는 손목시계 겸용 블루투스 헤드셋
CN111866231A (zh) 终端
CN112882622A (zh) 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终端、存储介质
CN111917191A (zh) 无线耳机充电系统、无线耳机系统、保护壳及无线耳机
CN111866233A (zh) 终端
CN111917190B (zh) 无线耳机充电方法、终端以及无线耳机
CN115665294A (zh) 移动终端
KR101396979B1 (ko) 이동통신 단말기 및 이를 이용한 블루투스 헤드셋 충전방법
CN214670319U (zh) 终端设备以及云端设备
CN215010322U (zh) 扬声器模组和终端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