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912606B - 一种基于光学折射的相机物距标定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光学折射的相机物距标定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912606B
CN111912606B CN202010655885.4A CN202010655885A CN111912606B CN 111912606 B CN111912606 B CN 111912606B CN 202010655885 A CN202010655885 A CN 202010655885A CN 111912606 B CN111912606 B CN 11191260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arget
camera
flat plate
object distance
digital camer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655885.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912606A (zh
Inventor
朱飞鹏
白鹏翔
雷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hai University HHU
Original Assignee
Hohai University HHU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hai University HHU filed Critical Hohai University HHU
Priority to CN202010655885.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912606B/zh
Publication of CN11191260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91260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91260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91260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MTESTING STATIC OR DYNAMIC BALANCE OF MACHINES OR STRUCTURES; TESTING OF STRUCTURES OR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M11/00Testing of optical apparatus; Testing structures by optical method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M11/02Testing optical properti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BMEASURING LENGTH, THICKNESS OR SIMILAR LINEAR DIMENSIONS; MEASURING ANGLES; MEASURING AREAS; MEASURING IRREGULARITIES OF SURFACES OR CONTOURS
    • G01B11/00Measuring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optical techniques
    • G01B11/16Measuring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optical techniques for measuring the deformation in a solid, e.g. optical strain gauge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MTESTING STATIC OR DYNAMIC BALANCE OF MACHINES OR STRUCTURES; TESTING OF STRUCTURES OR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M11/00Testing of optical apparatus; Testing structures by optical method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M11/02Testing optical properties
    • G01M11/04Optical benches therefor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Length Measuring Devices By Optical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光学折射的相机物距标定方法,基于一台数字相机、一个成像镜头、厚度与折射率均已知的透明平板、承载数字相机的三脚架及计算机数据处理装置,在待测目标表面喷制随机分布的散斑;将透明平板放置于数字相机镜头正前方,在放置透明平板的前、后时刻分别采集一幅待测目标的散斑图像得到参考散斑图像和目标图像;计算机数据处理装置包括相关运算模块和后处理模块,在采集到的参考散斑图像中选择感兴趣区域并与目标图像进行计算,获取位移场信息并进行处理得到应变场信息,对应变场信息取平均值,再根据折射模型计算得到相机物距。本发明可在任意时刻进行相机物距标定,且与待测目标不发生接触,计算精度高。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光学折射的相机物距标定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光学折射的相机物距标定方法,属于光学测量及无损检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当前,光学变形测试方法在科研与工程领域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光学测试方法利用相机对被测物体表面进行拍摄,然后依据数字图像技术对获得的图像进行分析与处理,便可得到反映物体表变形的信息。单个相机具有测试硬件简单等优点颇受青睐,但也存在着一个严重问题:根据针孔相机模型,单相机变形测试受物体离面位移影响严重。为了消除离面位移影响,通常需要得到离面位移的大小,并进行补偿,根据已有分析,必须已知相机物距的准确值。
对于相机物距的标定,有两种常用方法:一是采用已知厚度的标定板,放置在相机正前方,根据成熟的相机标定方法来得到;二是利用平移台进行标定,即平移物体,利用针孔模型进行求解。然而,这两种方法在标定时都需要直接接触物体,这对于有些无法发生接触的场合显然不适合。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相机物距标定方法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基于光学折射的相机物距标定方法,利用透明平板光学折射现象与数字图像相关技术相结合的相机物距标定方法。使用该方法进行标定,无需与物体发生直接接触,只需在镜头前放置一块厚度与折射率已知的透明平板,并采集平板放置前、后的共两幅图像,再根据数字图像相关技术和折射模型计算得到精确的相机物距,即可实现相机物距的原位标定。
本发明具体采用以下技术方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一种基于光学折射的相机物距标定方法,该方法基于一台数字相机、一个成像镜头、厚度与折射率均已知的透明平板、承载数字相机的三脚架及计算机数据处理装置,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在待测目标表面喷制随机分布的散斑;
将数字相机与成像镜头相连后,固定放置于三脚架上并进行调节,使得光轴与待测目标表面垂直;
将透明平板放置于数字相机镜头正前方,在放置透明平板的前、后时刻分别采集一幅待测目标的散斑图像得到参考散斑图像和目标图像;
计算机数据处理装置包括相关运算模块和后处理模块,相关运算模块在采集到的参考散斑图像中选择感兴趣区域并与目标图像进行计算,获取感兴趣区域内的位移场信息;后处理模块对感兴趣区域内的位移场信息进行处理得到应变场信息,并对应变场信息取平均值,再根据折射模型计算得到相机物距。
进一步地,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透明平板为玻璃平板。
进一步地,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玻璃平板的折射率n=1.5168。
进一步地,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后处理模块采用的折射模型为:
Figure BDA0002576804330000021
Figure BDA0002576804330000022
Figure BDA0002576804330000023
其中,
Figure BDA0002576804330000024
分别为0阶、1阶、2阶折射模型;Y为待测目标上目标点的坐标,ΔY为待测目标上目标点的坐标移动量;d为透明平板厚度,n为折射率,Ymax为计算区域的边缘点到图像中心的物理距离,Z为待标定的相机物距。
本发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产生如下技术效果:
(1)易于实现:与现有标定方法相比,无需使用到平移台或标定板,只需一块厚度和折射率已知的透明平板;
(2)非接触、原位标定:可以在实验过程中任意时刻进行相机物距标定,且与待测目标不发生接触,即非接触标定,不会对测试目标产生影响;
(3)标定精度高:采用全场应变平均值作为应变量,代入至模型进行物距计算,计算精度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方法涉及的相机物距标定原理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方法中详细的标定步骤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方法中透明平板折射成像示意图。
其中,标号解释:1-待测目标,2-散斑,3-数字相机,4-成像镜头,5-三脚架,6-透明平板,7-计算机数据处理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描述。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光学折射的相机物距标定方法,为利用透明平板光学折射现象与数字图像相关技术相结合的相机物距标定方法,该方法基于一台数字相机3、一个成像镜头4、厚度与折射率均已知的透明平板6、承载数字相机的三脚架5及计算机数据处理装置7,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首先,待测目标1是指表面基本为一个平面的物体,可为金属,也可是塑料制品,用来作待测目标,在其待测目标1表面喷制随机分布的散斑2,为后续的数字图像处理提供可靠的信息载体;
将数字相机3与成像镜头4相连,固定放置于承载数字相机的三脚架5上,保证能够稳固地承载数字相机3,然后进行调节,使得光轴与上述待测目标1表面垂直,并调至清晰成像;
所述透明平板6是指厚度与折射率均已知的透明平整板,本实施例透明平板6以玻璃平板为例,如优选光学玻璃折射率n=1.5168。相机物距的标定结果与玻璃平板具体放置位置无关,只要能保证玻璃平板垂直或近似垂直于相机光轴。将透明平板6放置于数字相机3镜头正前方,放置于镜头与待测目标中间任意位置即可,控制数字相机3在放置透明平板6的前、后时刻,分别采集一幅待测目标的散斑图像得到参考散斑图像和目标图像;
计算机数据处理装7包括相关运算模块和后处理模块,相关运算模块在采集到的参考散斑图像中选择感兴趣区域并与目标图像进行计算,获取感兴趣区域内的位移场信息;后处理模块首先对感兴趣区域内的位移场信息进行处理得到应变场信息,并对应变场信息取平均值,再根据折射模型即下面公式(1)至(3)计算得到相机物距。
如图3所示,为本发明方法中放置玻璃平板前后,待测目标上的点在数字相机3的像面上所成像的变化关系,假设A点坐标Y,当放置玻璃平板后,C点由于折射,相当于移动到了A点,移动量为ΔY,即放置玻璃前后C点坐标由Y-ΔY,移动了ΔY,ΔY可以根据数字图像相关计算算得。当Y远小于Z时,根据分析可得水平或者竖直应变场的平均值具有如下关系:
Figure BDA0002576804330000041
Figure BDA0002576804330000042
Figure BDA0002576804330000043
式(1)至(3)分别称为0阶、1阶、2阶折射模型,Y为待测目标上目标点A的坐标,ΔY为待测目标上目标点C的坐标移动量;d为玻璃平板厚度,n为折射率,Ymax为计算区域的边缘点到图像中心的物理距离,Z为待标定的相机物距。应变场平均值
Figure BDA0002576804330000044
可由位移场求导得到,为同一个值,当取不同的折射模型,可得到不同精度的相机物距。
为了验证本发明方法能够利用一块厚度和折射率已知的透明平板,进行物距计算,可以使得计算精度高,现列举下述验证例进行说明。
验证例1:
本验证例中,取
Figure BDA0002576804330000045
d=10mm,n=1.5168,Ymax=44mm,利用式(1)至(3)的三个折射模型,分别得到相机物距为723.0437、723.5303、723.5298mm,与采用平移待测目标得到的标定值722.345mm非常吻合,相对误差仅0.164%,具有较高的标定精度。
本发明的方法使用透明平板的光学折射现象与数字图像相关技术相结合来标定相机物距,与传统的平移方法相比,不需要对待测目标或相机进行平移,无需与待测物体发生接触,具有非接触、原位测量的巨大优点。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发明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发明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代,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3)

1.一种基于光学折射的相机物距标定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基于一台数字相机、一个成像镜头、厚度与折射率均已知的透明平板、承载数字相机的三脚架及计算机数据处理装置,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在待测目标表面喷制随机分布的散斑;
将数字相机与成像镜头相连后,固定放置于三脚架上并进行调节,使得光轴与待测目标表面垂直;
将透明平板放置于数字相机镜头正前方,在放置透明平板的前、后时刻分别采集一幅待测目标的散斑图像得到参考散斑图像和目标图像;
计算机数据处理装置包括相关运算模块和后处理模块,相关运算模块在采集到的参考散斑图像中选择感兴趣区域并与目标图像进行计算,获取感兴趣区域内的位移场信息;后处理模块对感兴趣区域内的位移场信息进行处理得到应变场信息,并对应变场信息取平均值,再根据折射模型计算得到相机物距,其中所述后处理模块采用的折射模型为:
Figure FDA0003542550080000011
Figure FDA0003542550080000012
Figure FDA0003542550080000013
其中,
Figure FDA0003542550080000014
分别为0阶、1阶、2阶折射模型;Y为待测目标上目标点的坐标,ΔY为待测目标上目标点的坐标移动量;d为透明平板厚度,n为折射率,Ymax为计算区域的边缘点到图像中心的物理距离,Z为待标定的相机物距。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光学折射的相机物距标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平板为玻璃平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基于光学折射的相机物距标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璃平板的折射率n=1.5168。
CN202010655885.4A 2020-07-09 2020-07-09 一种基于光学折射的相机物距标定方法 Active CN11191260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655885.4A CN111912606B (zh) 2020-07-09 2020-07-09 一种基于光学折射的相机物距标定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655885.4A CN111912606B (zh) 2020-07-09 2020-07-09 一种基于光学折射的相机物距标定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912606A CN111912606A (zh) 2020-11-10
CN111912606B true CN111912606B (zh) 2022-05-20

Family

ID=732261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655885.4A Active CN111912606B (zh) 2020-07-09 2020-07-09 一种基于光学折射的相机物距标定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91260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629422B (zh) * 2021-01-07 2022-07-08 嘉应学院 提高散斑法测量精度的误差修正方法及散斑测量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010791A1 (de) * 2000-03-04 2001-09-06 Fachhochschule Ulm Verfahren zur elektronischen Speckle-Shearing-Interferometrie basierend auf der Verwendung feinstrukturierter brechender optischer Elemente
JP4339693B2 (ja) * 2002-02-14 2009-10-07 ダンマークス テクニスク ユニバーシテット 光学変位センサ
CN104614342B (zh) * 2015-02-03 2017-04-19 清华大学 一种高温气流扰动下空气折射率三维重构测量方法
CN105872340B (zh) * 2016-06-03 2019-12-17 沈阳海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水下相机
CN107560560B (zh) * 2017-08-14 2019-10-18 清华大学 在增材制造过程中实时测量零件应变的方法
CN108519401B (zh) * 2018-03-27 2021-03-02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1200℃有氧高温环境下抑制散斑图像抖动试验装置
CN110009693B (zh) * 2019-04-01 2020-12-11 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一种光场相机的快速盲标定方法
CN110274877B (zh) * 2019-05-21 2021-11-0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基于散射介质的3d光谱成像系统及方法
CN111080711A (zh) * 2019-12-05 2020-04-28 东南大学 基于放大率的近似平行状态下显微成像系统的标定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912606A (zh) 2020-11-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489620B (zh) 一种单目视觉测距方法
CN104966308B (zh) 一种计算激光光束光斑大小的方法
CN103575227B (zh) 一种基于数字散斑的视觉引伸计实现方法
CN108986070B (zh) 一种基于高速视频测量的岩石裂缝扩展实验监测方法
CN109269466B (zh) 基于特征点的靶面相对位姿测量方法及系统
CN109341668B (zh) 基于折射投影模型和光束追踪法的多相机测量方法
CN111678521B (zh) 一种移动机器人定位精度的评估方法和系统
CN110223355B (zh) 一种基于双重极线约束的特征标志点匹配方法
CN109084688B (zh) 一种基于可变焦相机的双目视觉测距方法
CN103278143A (zh) 基于机器视觉的零位走动量测试装置及方法
CN111829448A (zh) 一种基于镜头成像和双棱镜反射的光学引伸计及均匀应变测试方法
CN100523720C (zh) 光学非接触式三维形状测量仪
CN111912606B (zh) 一种基于光学折射的相机物距标定方法
Wu et al. An accurate method for shape retrieval and displacement measurement using bi-prism-based single lens 3D digital image correlation
CN107607050A (zh) 激光测厚装置
CN110806181A (zh) 基于彩色相机的高精度光学引伸计及测量方法
CN112629679B (zh) 一种适应于背景纹影的高精度测量方法、电子设备及介质
CN101943631A (zh) 光电平台视轴稳定误差测试仪
CN114754695A (zh) 多视场桥梁挠度测量装置、方法及存储介质
CN115082555A (zh) 一种rgbd单目相机的高精度位移实时测量系统及方法
CN115049784A (zh) 一种基于双目粒子图像的三维速度场重建方法
CN108917652B (zh) 一种结构光检测离轴非球面的位姿优化方法
CN111862237A (zh) 用于光学面形测量的相机标定方法和实现该方法的装置
CN114065650A (zh) 基于深度学习的材料裂纹尖端多尺度应变场测量跟踪方法
CN112945120B (zh) 一种利用三维数字图像技术测量注塑制品收缩率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