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911990A - 一种基于溶液储能的远距离吸收式供冷供热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溶液储能的远距离吸收式供冷供热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911990A
CN111911990A CN202010670287.4A CN202010670287A CN111911990A CN 111911990 A CN111911990 A CN 111911990A CN 202010670287 A CN202010670287 A CN 202010670287A CN 111911990 A CN111911990 A CN 11191199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olution
ammonia
heat
valve
energ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670287.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911990B (zh
Inventor
李舒宏
金正浩
杜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utheast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Southeast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utheast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Southeast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010670287.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911990B/zh
Publication of CN11191199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91199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91199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91199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5/00Air-conditioning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covered by F24F1/00 or F24F3/00, e.g. using solar heat or combined with household units such as an oven or water heater
    • F24F5/0003Exclusively-fluid system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DDOMESTIC- OR SPACE-HEATING SYSTEMS, e.g. CENTRAL HEATING SYSTEMS; DOMESTIC HOT-WATER SUPPLY SYSTEMS; ELEMENTS OR COMPONENTS THEREFOR
    • F24D11/00Central heating systems using heat accumulated in storage masses
    • F24D11/02Central heating systems using heat accumulated in storage masses using heat pumps
    • F24D11/0214Central heating systems using heat accumulated in storage masses using heat pumps water heating system
    • F24D11/0235Central heating systems using heat accumulated in storage masses using heat pumps water heating system with recuperation of waste energy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DDOMESTIC- OR SPACE-HEATING SYSTEMS, e.g. CENTRAL HEATING SYSTEMS; DOMESTIC HOT-WATER SUPPLY SYSTEMS; ELEMENTS OR COMPONENTS THEREFOR
    • F24D19/00Details
    • F24D19/1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F24D19/1006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for water heating systems
    • F24D19/1009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for water heating systems for central heating
    • F24D19/1039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for water heating systems for central heating the system uses a heat pump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15/00Sorp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operating continuously, e.g. absorption type
    • F25B15/10Sorp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operating continuously, e.g. absorption type with inert ga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9/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F25B49/04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for sorption type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 F25B49/043Operating continuously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30/00Adapting or protecting infrastructure or their operation
    • Y02A30/27Relating to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technolog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62Absorption based syste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Sorption Type Refrigeration Machin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溶液储能的远距离吸收式供冷供热系统,分为溶液储能模块、远距离运输管路模块、用户供冷供热模块;储能模块利用氨水溶液发生吸热的特性,将余热以溶液浓度差的形式储存,在用户需要供能时通过蒸发和吸收过程释放储存的能量,实现余热能源的削峰填谷;远距离运输管路模块输送常温的液态工质和工质溶液,实现能源的高效远距离运输;用户供冷供热模块在夏季以吸收式制冷循环工况运行,供给低温冷能;在冬季以第一类或第二类吸收式热泵循环工况运行,供给热能。该系统利用溶液浓度差储存富余余热,利用常温的液氨和氨水溶液进行远距离供能,降低能源储运损失,扩大了热驱动冷热供应的半径,保障用户夏季供冷和冬季供热。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溶液储能的远距离吸收式供冷供热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专利涉及吸收式制冷和热泵领域,特别是一种基于溶液储能的远距离吸收式供冷供热系统。
背景技术
我国工业生产过程与电力生产过程主要依靠煤炭、天然气等化石能源燃烧提供热能,燃料燃烧会产生大量低温余热并向环境排放,造成能源浪费。工业余热资源约占其燃料消耗总量的17%~67%,其中可回收率达60%,节能潜力十分巨大。吸收式热驱动制冷及热泵技术可以对低品位的工业废热提质增效,是回收利用余热能源的有效方法,可以提高能源利用率,减少碳排放,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前景十分广泛。
然而在我国的工业化生产过程中存在产能和用能在时间、空间上分布不均的问题。发电站、工厂等余热资源集中的区域距离城市中的居民楼、公共建筑等冷、热用户很远,所以产能和用能在空间上分配不均衡,导致热能需远距离运输;此外发电厂、工厂产生的余热资源在时间上分布的比较均匀,但用户的夏季冷负荷在白天比夜晚高、用户的冬季热负荷在夜晚比白天高,所以产能和用能在时间上分配也不匹配,导致余热需储存以便于削峰填谷地合理利用能源。传统的热能储存和运输的实施方案是利用余热加热热水,将高温的热水储存,通过运输高温的热水将热能运输。这种显热能源的储存和运输方式的热能损失大,导致能源的供应半径很小、能源损耗大、供应成本高,需要寻找经济性强、能源损耗小的能源储存和运输的方法。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热能从热源端向用户端输送过程中的储运能源损耗大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溶液储能的远距离吸收式供冷供热系统,能够降低余热能源的储存损失,提高冷、热供应半径,降低成本。
本发明提出的溶液储能的远距离吸收式供冷供热系统包括溶液储能模块、远距离运输管路模块、用户供冷供热模块。用于吸收式制冷和供热的工质对可以为任何两种互溶的非公沸混合物,本发明专利中以氨-水工质对为例进行介绍,溴化锂-水工质对或其它工质对也适用于本专利所述系统。
本发明提出的系统有三种运行模式:吸收式制冷运行模式、第一类吸收式热泵模式、第二类吸收式热泵模式。夏季系统运行吸收式制冷模式,冬季用户侧无第二热源时运行第一类吸收式热泵模式,有第二热源时运行第二类吸收式热泵模式以提供更高温度的热能。
所述的溶液储能模块的主要设备包括发生器、分凝器、冷凝器、发生器溶液换热器、余热热源、热源冷却塔、稀溶液储罐、浓溶液储罐、氨储罐、余热热源泵P1、热源冷却塔泵P2。其中,稀溶液储罐储存氨水稀溶液,浓溶液储罐储存氨水浓溶液,氨储罐用于储存液氨。稀溶液储罐、浓溶液储罐、氨储罐分别通过阀门V4、阀门V5、阀门V6与远距离输送管路模块连接。浓溶液储罐中的浓溶液经过发生器溶液换热器升温后进入发生器,在发生器中吸收热能,产生氨水稀溶液和氨气。氨水稀溶液从发生器底部流出,经过发生器溶液换热器降温至常温后进入稀溶液储罐中储存。发生器产生的氨气进入分凝器中提纯,随后进入冷凝器中冷凝成为液氨,储存在氨储罐中。余热热源内换热盘管经过余热热源泵和发生器底端的加热盘管连接,为发生器提供发生热。冷凝塔底部出水经过热源冷却塔泵加压后分为两路,分别与分凝器和冷凝器内换热盘管连接,为冷却分凝器和冷凝器提供冷水。
当余热资源用于储能时,系统利用将余热利用氨水溶液储存:氨水浓溶液储罐中储存的氨水浓溶液流入发生器,吸收余热热能,产生稀溶液进入氨水稀溶液储罐中储存,产生的氨气经过冷凝后以液态形式储存在氨储罐中。当利用储存的能源为用户供冷或供热时,系统将溶液中储存的能源用于供冷或制热:氨水稀溶液和液氨经过远距离输送模块输送至用户端的蒸发器、吸收器中,液氨在夏季低压蒸发吸热可为用户供冷,氨水稀溶液在冬季高压吸收可为用户提供高温热水。吸收器产生的氨水浓溶液通过远距离输送管路储存在氨水浓溶液储罐中,等待余热丰富时再次储能。
所述的远距离运输管路模块包括远距离液氨输送管路、远距离氨水稀溶液输送管路、远距离氨水浓溶液输送管路、氨泵P5、浓溶液泵P4、稀溶液泵P3。来自溶液储能模块的氨储罐中的液氨经过调节阀V6进入远距离液氨输送管路,经过氨泵加压后远距离输送至用户供冷供热模块,经过调节阀门V7进入蒸发器。来自用户供冷供热模块的吸收器的氨水浓溶液经过吸收器溶液换热器和调节阀V8进入远距离氨水浓溶液输送管路,经过浓溶液泵加压后远距离输送至溶液储能模块,经过调节阀门V5进入氨水浓溶液储罐。来自溶液储能模块的氨水稀溶液储罐的氨水稀溶液经过调节阀V4进入远距离氨水稀溶液输送管路,经过稀溶液泵加压后远距离输送至用户供冷供热模块,经过调节阀门V9和吸收器溶液换热器最终进入吸收器。
所示的用户供冷供热模块的主要设备包括蒸发器、吸收器、吸收器溶液换热器、第二热源、用户、用户冷却塔、蒸发器换热泵P6、吸收器换热泵P7。液氨经过阀门V7后进入蒸发器吸收热能,产生的氨蒸汽进入吸收器。稀溶液经过阀门V9和吸收器溶液换热器进入吸收器中吸收来自蒸发器的氨蒸汽,释放热能,得到的氨水浓溶液吸收器底部排出,经过吸收器溶液换热器换热至常温后经过阀门V8进入远距离运输管路。蒸发器中的换热盘管的冷水出口连接至蒸发器泵P6,然后分为两条支路,其中一条经过阀门V10连接至第二热源,然后经过阀门V11回到蒸发器;另一条支路经过阀门V13进入用户,然后经过阀门V12回到蒸发器。吸收器中的换热盘管出口连接至吸收器换热泵P7,然后分为两条支路,其中一条经过阀门V14连接至用户,然后经过阀门V15回到吸收器;另一条支路经过阀门V16进入用户冷却塔,然后经过阀门V17回到吸收器。
当系统以吸收式制冷模式和第一类吸收式热泵模式运行时,通过阀门V7、阀门V9节流,使得用户供冷供热模块的蒸发器和吸收器压力低于溶液储能模块的发生器压力。吸收式制冷模式时用户从蒸发器提取冷量,吸收器中热能从冷却塔排放。第一类吸收式热泵时用户从吸收器吸收热能,蒸发器从环境提取低温热能。在冬季,当用户侧有第二热源时,通过变频调节氨泵、浓溶液泵、稀溶液泵的加压能力,使用户供冷供热模块的蒸发器和吸收器压力高于溶液储能模块的发生器压力,系统以第二类吸收式热泵工况运行,蒸发器从第二热源中提取热能,吸收器为用户提供更高温度的热能。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与现有研究相比,本发明将余热显热转化为氨水溶液的浓度差进行常温储存,利用常温液氨、氨水的远距离管道输送代替显热载热剂或载冷剂的远距离输送,减少了冷、热的储运能量损失,扩大吸收式制冷和热泵系统的冷、热供应半径,减少能源的储运成本。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系统原理图。
图中,1-发生器,2-分凝器,3-冷凝器,4-发生器溶液换热器,5-余热热源,6-热源冷却塔,7-稀溶液储罐,8-浓溶液储罐,9-氨储罐,10-蒸发器,11-吸收器,12-吸收器溶液换热器,13-第二热源,14-用户,15-用户冷却塔,16-远距离液氨输送管路,17-远距离氨水稀溶液输送管路,18-远距离氨水浓溶液输送管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明本发明,应理解下述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如图所示,一种基于溶液储能的远距离吸收式供冷供热系统,由溶液储能模块、远距离运输管路模块、用户供冷供热模块组成;溶液储能模块设置在余热热源侧,储存余热能源。远距离运输管路模块连接溶液储能模块和用户供冷供热模块,远距离输送常温氨水、氨水稀溶液和氨水浓溶液;用户供冷供热模块设置在用户侧,夏季为用户供冷,冬季为用户供热。
本发明包括三种运行模式:吸收式制冷运行模式、第一类吸收式热泵模式、第二类吸收式热泵模式,夏季系统运行吸收式制冷模式,冬季用户侧无第二热源时运行第一类吸收式热泵模式,有第二热源时运行第二类吸收式热泵模式以提供更高温度的热能。
在本实施例中,溶液储能模块包括:发生器1、分凝器2、冷凝器3、发生器溶液换热器4、余热热源5、热源冷却塔6、稀溶液储罐7、浓溶液储罐8、氨储罐9、余热热源泵P1、热源冷却塔泵P2,溶液储能模块的功能包括储能和供能;
当溶液储能模块储能时,氨水浓溶液从浓溶液储罐8流入发生器换热器4吸收发生器流出溶液的余热,然后进入发生器1,吸收热能产生氨水稀溶液和氨气;富余的余热通过载热水管路和余热热源泵间接加热发生器1的下部,为浓溶液发生提供热能;发生器1产生的氨水稀溶液从底部稀溶液出口流出,进入发生器换热器4降温至常温后进入氨水稀溶液储罐7储存;发生器1产生的氨气流入分凝器2提纯,随后流入冷凝器3变为常温液氨,储存在氨储罐9中;
当溶液储能模块向用户供能时,阀门V4、阀门V5、阀门V6打开,氨储罐9、氨水稀溶液储罐7中储存的液氨、氨水浓溶液通过远距离运输管路模块运往用户,用户供冷供热模块产生的氨水稀溶液经过远距离运输管路模块进入溶液储能模块并储存在氨水浓溶液储罐8。
在本实施例中,溶液储能模块的储能和供能模式可以同时开启,当储能大于供能时,氨水浓溶液储罐8的液位上升,氨储罐9、氨水稀溶液储罐7的液位下降;当储能小于供能时,氨水浓溶液储罐8的液位下降,氨储罐9、氨水稀溶液储罐7的液位上升。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远距离运输管路模块包括:远距离液氨输送管路16、远距离氨水稀溶液输送管路17、远距离氨水浓溶液输送管路18、氨泵P5、浓溶液泵P4、稀溶液泵P3;氨泵P5将溶液储能模块的氨储罐中的液氨运往用户供冷供热模块中的蒸发器;稀溶液泵P3将户供冷供热模块的氨水浓溶液运往溶液储能模块的氨水浓溶液储罐;浓溶液泵P4将用户供冷供热模块的氨水浓溶液运往溶液储能模块的氨水浓溶液储罐。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远距离运输管路模块,夏季供冷时溶液储能模块工作压力高于用户供冷供热模块,浓溶液泵P4不仅提供远距离输送的动能,还将氨水浓溶液压力提高至溶液储能模块的工作压力;冬季以第一类吸收式热泵供热时,远距离运输管路工作方式与夏季供冷模式相似;以第二类吸收式热泵供热时溶液储能模块工作压力低于用户供冷供热模块,氨泵P5和稀溶液泵P3不仅提供远距离输送的动能,还将液氨和氨水稀溶液的压力提高至溶液储能模块的工作压力。
在本实施例中,用户供冷供热模块包括:蒸发器10、吸收器11、吸收器溶液换热器12、第二热源13、用户14、用户冷却塔15、蒸发器换热泵P6、吸收器换热泵P7,
来自远距离运输管路模块的液氨经过阀门V7进入蒸发器10,吸热蒸发产生氨蒸汽,流入吸收器11;来自远距离运输管路模块的氨水稀溶液经过阀门V9进入吸收器溶液换热器12,随后进入吸收器11,吸收氨蒸汽产生氨水浓溶液,并释放热能;氨水浓溶液从吸收器底部流出,进入吸收器溶液换热器12,换热至常温后经过阀门V8进入远距离运输管路模块;
蒸发器内的换热盘管出口连接至蒸发器换热泵P6,随后分为两条支路,其中一条经过阀门V10、阀门V11与第二热源换热,另一条经过阀门V12、阀门V13与用户的换热盘管连接;吸收器内的换热盘管出口连接至吸收器换热泵P7,随后分为两条支路,其中一条经过阀门V14、阀门V15与用户的换热盘管连接,另一条经过阀门V16、阀门V17与冷却塔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用户供冷供热模块,夏季系统以吸收式制冷循环运转,蒸发器和吸收器的压力低于发生器和氨储罐,阀门V7和阀门V9调节蒸发器和吸收器的压力,用户通过载冷管路从蒸发器提取冷量,阀门V10、阀门V11、阀门V14、阀门V15关闭,阀门V12、阀门V13打开,冷却塔为吸收器提供冷却水,阀门V16、阀门V17打开。
冬季以第一类吸收式热泵循环形式运转时,蒸发器和吸收器的压力低于发生器和氨储罐,阀门V7和V9调节蒸发器和吸收器的压力;用户通过载冷管路从吸收器提取较高温度的热能,阀门V12、阀门V13关闭,阀门V14、阀门V15开启;冷却塔和冷却塔管路上的阀门关闭;第二热源关闭,阀门V10、阀门V11关闭;蒸发器从常温环境中提取低温热能;
冬季系统以第二类吸收式热泵循环形式运转,蒸发器和吸收器的压力高于发生器和氨储罐;用户通过载热管路从吸收器提取高温热量,阀门V12、阀门V13关闭,阀门V14、阀门V15开启;冷却塔和冷却塔管路上的阀门关闭;第二热源为蒸发器提供中温热能,阀门V10、阀门V11开启。
本发明提供的冬夏冷暖两用氨水吸收式远距储运空调系统图如图1所示,包括溶液储能模块、远距离运输管路模块、用户供冷供热模块。实施方法据此分别按照上述三个模块分别介绍。
溶液储能模块实施方法:
溶液储能模块的工况可分为储能工况和放能工况。
当用户利用溶液储存余热时,氨水浓溶液储罐内的氨水浓溶液经过发生器溶液换热器回收发生器出口溶液的热量后进入发生器中,浓溶液从吸收发生器底部换热盘管中吸热,生产氨水稀溶液和氨气。高温的氨水稀溶液经过发生器溶液换热器降温后生成常温的氨水稀溶液储存在氨水稀溶液储罐中。发生器中产生的氨气经过分凝器提纯后进入冷凝器,纯氨气在冷凝器中被冷凝后产生常温液氨储存在氨储罐中。热源冷却塔底部出水经过热源冷却塔泵加压,然后分为两条支路分别为分凝器和冷凝器提供冷却水。当溶液进行储能时,氨水浓溶液储罐内液位逐渐下降,氨水稀溶液储罐和氨储罐内液位逐渐上升,余热能源以氨水溶液浓度差的形式储存起来。
当用户需要供冷或供热时,储能所述管路继续运行,此外阀门V4、阀门V5、阀门V6打开,液氨、氨水稀溶液通过远距离运输管路模块向蒸发器、吸收器运输,氨水浓溶液通过阀门V5进入氨水浓溶液储罐。当蒸发器和吸收器消耗的液氨和氨水稀溶液大于发生器生产的溶液时,溶液中储存的能源逐渐释放,氨水浓溶液储罐内液位逐渐上升,氨水稀溶液储罐和氨储罐内液位逐渐下降。
远距离运输管路模块实施方法
远距离运输管路模块包括液氨远距离输送、氨水稀溶液远距离输送、氨水浓溶液远距离输送三个部分。
液氨远距离输送:溶液储能模块的氨储罐中的液氨经过氨泵P5加压,然后进入远距离液氨输送管路,被运往用户供冷供热模块中的蒸发器。系统以吸收式制冷模式和第一类吸收式热泵模式运行时,溶液储能模块工作压力高于用户供冷供热模块,氨泵提供远距离输送的动能。系统以第二类吸收式热泵模式运行时,溶液储能模块工作压力低于用户供冷供热模块,氨泵不仅需提供远距离输送的动能,还需将液氨压力提高至户供冷供热模块的工作压力。
氨水稀溶液远距离输送:溶液储能模块的氨水稀溶液储罐中的氨水溶液经过稀溶液泵P3加压,然后进入远距离氨水稀溶液输送管路,被运往用户供冷供热模块中的吸收器。系统以吸收式制冷模式和第一类吸收式热泵模式运行时,溶液储能模块工作压力高于用户供冷供热模块,稀溶液泵提供远距离输送的动能。系统以第二类吸收式热泵模式运行时,溶液储能模块工作压力低于用户供冷供热模块,稀溶液泵不仅需提供远距离输送的动能,还需将氨水稀溶液压力提高至户供冷供热模块的工作压力。
氨水浓溶液远距离输送:用户供冷供热模块的氨水浓溶液通过浓溶液泵P4加压,然后进入远距离氨水浓溶液输送管路,被运往溶液储能模块的氨水浓溶液储罐。系统以吸收式制冷模式和第一类吸收式热泵模式运行时,溶液储能模块工作压力高于用户供冷供热模块,浓溶液泵不仅提供远距离输送的动能,还需将氨水浓溶液压力提高至溶液储能模块的工作压力。系统以第二类吸收式热泵模式运行时,溶液储能模块工作压力低于用户供冷供热模块,浓溶液泵仅需提供远距离输送的动能。
用户供冷供热模块实施方法
用户供冷模块在夏季为系统供冷,在冬季为系统供热。
在夏季,系统以吸收式制冷循环模式运行,用户供冷供热模块的蒸发器和吸收器压力低于溶液储能模块的发生器压力。液氨经过阀门V7降压后进入蒸发器,吸收热能并产生氨蒸汽,氨蒸汽最后进入吸收器。氨水稀溶液经过阀门V9降压后进入吸收器溶液换热器,然后进入吸收器吸收氨蒸汽,产生氨水浓溶液并释放热能。氨水浓溶液流经吸收器溶液换热器,随后进入远距离运输管路模块的浓溶液泵P4加压输送。用户从蒸发器提取冷量,阀门V12、阀门V13开启,阀门V14、阀门V15关闭。第二热源关闭,阀门V10、阀门V11关闭。吸收器释放的热能进入冷却水管路,最终在用户冷却塔中释放,阀门V16、阀门V17开启。
在冬季,当用户侧无法提供第二热源时,系统以第一类吸收式热泵模式运行,蒸发器、吸收器的管路实施方法与上述的制冷循环模式相似。用户从吸收器提取较高温度的热能,阀门V14、阀门V15开启,阀门V12、阀门V13关闭。蒸发器从常温环境中吸取低温热能,第二热源关闭,阀门V10、阀门V11关闭。
当用户侧存在公共建筑的机房余热、太阳能集热或其它中温热能时,系统以第二类吸收式热泵循环模式运行,用户供冷供热模块的蒸发器和吸收器压力高于溶液储能模块的发生器压力。高压的液氨进入蒸发器,吸收中温热能产生氨蒸汽,氨蒸汽最后进入吸收器。高压的氨水稀溶液进入吸收器溶液换热器升温,随后进入吸收器吸收氨蒸汽,产生氨水浓溶液并释放较高温度的热能。氨水浓溶液流经吸收器溶液换热器换热至常温,随后进入远距离运输管路模块的浓溶液泵P4加压输送。用户从吸收器提取高温热能,阀门V14、阀门V15开启,阀门V12、阀门V13关闭。第二热源和阀门V10、阀门V11开启,为蒸发器提供中温热能。冷却塔和阀门V16、阀门V17关闭。
用户从蒸发器提取冷量,阀门V12、阀门V13开启,阀门V14、阀门V15关闭。第二热源关闭,阀门V10、阀门V11关闭。吸收器释放的热能进入冷却水管路,最终在用户冷却塔中释放,阀门V16、阀门V17开启。

Claims (8)

1.一种基于溶液储能的远距离吸收式供冷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由溶液储能模块、远距离运输管路模块、用户供冷供热模块组成;
溶液储能模块设置在余热热源侧,储存余热能源。
远距离运输管路模块连接溶液储能模块和用户供冷供热模块,远距离输送常温氨水、氨水稀溶液和氨水浓溶液;
用户供冷供热模块设置在用户侧,夏季为用户供冷,冬季为用户供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溶液储能的远距离吸收式供冷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三种运行模式:吸收式制冷运行模式、第一类吸收式热泵模式、第二类吸收式热泵模式,夏季系统运行吸收式制冷模式,冬季用户侧无第二热源时运行第一类吸收式热泵模式,有第二热源时运行第二类吸收式热泵模式以提供更高温度的热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溶液储能的远距离吸收式供冷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溶液储能模块包括:发生器(1)、分凝器(2)、冷凝器(3)、发生器溶液换热器(4)、余热热源(5)、热源冷却塔(6)、稀溶液储罐(7)、浓溶液储罐(8)、氨储罐(9)、余热热源泵P1、热源冷却塔泵P2,溶液储能模块的功能包括储能和供能;
当溶液储能模块储能时,氨水浓溶液从浓溶液储罐(8)流入发生器换热器(4)吸收发生器流出溶液的余热,然后进入发生器(1),吸收热能产生氨水稀溶液和氨气;富余的余热通过载热水管路和余热热源泵间接加热发生器(1)的下部,为浓溶液发生提供热能;发生器(1)产生的氨水稀溶液从底部稀溶液出口流出,进入发生器换热器(4)降温至常温后进入氨水稀溶液储罐(7)储存;发生器(1)产生的氨气流入分凝器(2)提纯,随后流入冷凝器(3)变为常温液氨,储存在氨储罐(9)中;
当溶液储能模块向用户供能时,阀门V4、阀门V5、阀门V6打开,氨储罐(9)、氨水稀溶液储罐(7)中储存的液氨、氨水浓溶液通过远距离运输管路模块运往用户,用户供冷供热模块产生的氨水稀溶液经过远距离运输管路模块进入溶液储能模块并储存在氨水浓溶液储罐(8)。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溶液储能的远距离吸收式供冷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溶液储能模块的储能和供能模式可以同时开启,当储能大于供能时,氨水浓溶液储罐(8)的液位上升,氨储罐(9)、氨水稀溶液储罐(7)的液位下降;当储能小于供能时,氨水浓溶液储罐(8)的液位下降,氨储罐(9)、氨水稀溶液储罐(7)的液位上升。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溶液储能的远距离吸收式供冷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远距离运输管路模块包括:远距离液氨输送管路(16)、远距离氨水稀溶液输送管路(17)、远距离氨水浓溶液输送管路(18)、氨泵P5、浓溶液泵P4、稀溶液泵P3;氨泵P5将溶液储能模块的氨储罐中的液氨运往用户供冷供热模块中的蒸发器;稀溶液泵P3将户供冷供热模块的氨水浓溶液运往溶液储能模块的氨水浓溶液储罐;浓溶液泵P4将用户供冷供热模块的氨水浓溶液运往溶液储能模块的氨水浓溶液储罐。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基于溶液储能的远距离吸收式供冷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远距离运输管路模块,夏季供冷时溶液储能模块工作压力高于用户供冷供热模块,浓溶液泵P4不仅提供远距离输送的动能,还将氨水浓溶液压力提高至溶液储能模块的工作压力;冬季以第一类吸收式热泵供热时,远距离运输管路工作方式与夏季供冷模式相似;以第二类吸收式热泵供热时溶液储能模块工作压力低于用户供冷供热模块,氨泵P5和稀溶液泵P3不仅提供远距离输送的动能,还将液氨和氨水稀溶液的压力提高至溶液储能模块的工作压力。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溶液储能的远距离吸收式供冷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用户供冷供热模块包括:蒸发器(10)、吸收器(11)、吸收器溶液换热器(12)、第二热源(13)、用户(14)、用户冷却塔(15)、蒸发器换热泵(P6)、吸收器换热泵(P7),来自远距离运输管路模块的液氨经过阀门V7进入蒸发器(10),吸热蒸发产生氨蒸汽,流入吸收器(11);来自远距离运输管路模块的氨水稀溶液经过阀门V9进入吸收器溶液换热器(12),随后进入吸收器(11),吸收氨蒸汽产生氨水浓溶液,并释放热能;氨水浓溶液从吸收器底部流出,进入吸收器溶液换热器(12),换热至常温后经过阀门V8进入远距离运输管路模块;
蒸发器内的换热盘管出口连接至蒸发器换热泵P6,随后分为两条支路,其中一条经过阀门V10、阀门V11与第二热源换热,另一条经过阀门V12、阀门V13与用户的换热盘管连接;吸收器内的换热盘管出口连接至吸收器换热泵P7,随后分为两条支路,其中一条经过阀门V14、阀门V15与用户的换热盘管连接,另一条经过阀门V16、阀门V17与冷却塔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基于溶液储能的远距离吸收式供冷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用户供冷供热模块,夏季系统以吸收式制冷循环运转,蒸发器和吸收器的压力低于发生器和氨储罐,阀门V7和阀门V9调节蒸发器和吸收器的压力,用户通过载冷管路从蒸发器提取冷量,阀门V10、阀门V11、阀门V14、阀门V15关闭,阀门V12、阀门V13打开,冷却塔为吸收器提供冷却水,阀门V16、阀门V17打开;
冬季以第一类吸收式热泵循环形式运转时,蒸发器和吸收器的压力低于发生器和氨储罐,阀门V7和V9调节蒸发器和吸收器的压力;用户通过载冷管路从吸收器提取较高温度的热能,阀门V12、阀门V13关闭,阀门V14、阀门V15开启;冷却塔和冷却塔管路上的阀门关闭;第二热源关闭,阀门V10、阀门V11关闭;蒸发器从常温环境中提取低温热能;
冬季系统以第二类吸收式热泵循环形式运转,蒸发器和吸收器的压力高于发生器和氨储罐;用户通过载热管路从吸收器提取高温热量,阀门V12、阀门V13关闭,阀门V14、阀门V15开启;冷却塔和冷却塔管路上的阀门关闭;第二热源为蒸发器提供中温热能,阀门V10、阀门V11开启。
CN202010670287.4A 2020-07-13 2020-07-13 一种基于溶液储能的远距离吸收式供冷供热系统 Active CN11191199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670287.4A CN111911990B (zh) 2020-07-13 2020-07-13 一种基于溶液储能的远距离吸收式供冷供热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670287.4A CN111911990B (zh) 2020-07-13 2020-07-13 一种基于溶液储能的远距离吸收式供冷供热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911990A true CN111911990A (zh) 2020-11-10
CN111911990B CN111911990B (zh) 2022-03-29

Family

ID=732264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670287.4A Active CN111911990B (zh) 2020-07-13 2020-07-13 一种基于溶液储能的远距离吸收式供冷供热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911990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902279A (zh) * 2021-02-02 2021-06-04 王思杨 基于氨循环的太阳能蓄热室内供暖方法及系统
CN114413671A (zh) * 2022-01-24 2022-04-29 上海交通大学 一种再吸收式大浓度差储热与长距离无热损输热系统

Citation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2234A (zh) * 1997-05-26 1998-02-04 成都希望电子研究所 城市中央空调联供系统
JP2002349987A (ja) * 2001-05-30 2002-12-04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吸収冷凍機
US20030000213A1 (en) * 1999-12-17 2003-01-02 Christensen Richard N. Heat engine
JP2006170611A (ja) * 2006-02-17 2006-06-29 Daikin Ind Ltd 吸収式冷凍装置
CN101059290A (zh) * 2007-05-25 2007-10-24 东南大学 氨水吸收式制冷与热泵两用系统及供冷与供热方法
CN201138105Y (zh) * 2007-12-21 2008-10-22 河南科技大学 一种用于冷冻冷藏的高效氨水吸收制冷机
CN101832682A (zh) * 2009-03-13 2010-09-15 潘戈 储能型太阳能吸收式制冷系统
JP2012037145A (ja) * 2010-08-06 2012-02-23 Hiroshi Tomiyasu 太陽エネルギーもしくは余剰エネルギーを利用したアンモニア吸収式冷却装置
CN103075847A (zh) * 2013-01-17 2013-05-01 深圳睿立方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带有制冷剂泵的终端制冷系统和数据中心终端制冷系统
CN104482690A (zh) * 2014-11-28 2015-04-01 东南大学 一种利用太阳能热驱动的吸收式地源热泵装置
CN105258204A (zh) * 2015-09-30 2016-01-20 华电电力科学研究院 第一类与第二类吸收式热泵耦合的热水供应方法及系统
CN105674616A (zh) * 2016-01-19 2016-06-15 东南大学 一种膜蒸馏浓缩溴化锂溶液的吸收式制冷循环系统
CN207146971U (zh) * 2017-12-18 2018-03-27 烟台清泉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余热蒸汽的长输管网集中供冷系统
CN107906783A (zh) * 2017-11-13 2018-04-13 清华大学 一种储能制冷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9269143A (zh) * 2018-10-26 2019-01-25 中交第四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吸收式热泵及其应用方法
CN208887159U (zh) * 2018-07-20 2019-05-21 中盐昆山有限公司 利用蒸汽冷凝液余热进行制冷的系统
CN110878957A (zh) * 2019-12-23 2020-03-13 北京市热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城市热能综合利用系统及方法
US10648712B1 (en) * 2017-08-16 2020-05-12 Florida A&M University Microwave assisted hybrid solar vapor absorption refrigeration systems

Patent Citation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2234A (zh) * 1997-05-26 1998-02-04 成都希望电子研究所 城市中央空调联供系统
US20030000213A1 (en) * 1999-12-17 2003-01-02 Christensen Richard N. Heat engine
JP2002349987A (ja) * 2001-05-30 2002-12-04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吸収冷凍機
JP2006170611A (ja) * 2006-02-17 2006-06-29 Daikin Ind Ltd 吸収式冷凍装置
CN101059290A (zh) * 2007-05-25 2007-10-24 东南大学 氨水吸收式制冷与热泵两用系统及供冷与供热方法
CN201138105Y (zh) * 2007-12-21 2008-10-22 河南科技大学 一种用于冷冻冷藏的高效氨水吸收制冷机
CN101832682A (zh) * 2009-03-13 2010-09-15 潘戈 储能型太阳能吸收式制冷系统
JP2012037145A (ja) * 2010-08-06 2012-02-23 Hiroshi Tomiyasu 太陽エネルギーもしくは余剰エネルギーを利用したアンモニア吸収式冷却装置
CN103075847A (zh) * 2013-01-17 2013-05-01 深圳睿立方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带有制冷剂泵的终端制冷系统和数据中心终端制冷系统
CN104482690A (zh) * 2014-11-28 2015-04-01 东南大学 一种利用太阳能热驱动的吸收式地源热泵装置
CN105258204A (zh) * 2015-09-30 2016-01-20 华电电力科学研究院 第一类与第二类吸收式热泵耦合的热水供应方法及系统
CN105674616A (zh) * 2016-01-19 2016-06-15 东南大学 一种膜蒸馏浓缩溴化锂溶液的吸收式制冷循环系统
US10648712B1 (en) * 2017-08-16 2020-05-12 Florida A&M University Microwave assisted hybrid solar vapor absorption refrigeration systems
CN107906783A (zh) * 2017-11-13 2018-04-13 清华大学 一种储能制冷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207146971U (zh) * 2017-12-18 2018-03-27 烟台清泉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余热蒸汽的长输管网集中供冷系统
CN208887159U (zh) * 2018-07-20 2019-05-21 中盐昆山有限公司 利用蒸汽冷凝液余热进行制冷的系统
CN109269143A (zh) * 2018-10-26 2019-01-25 中交第四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吸收式热泵及其应用方法
CN110878957A (zh) * 2019-12-23 2020-03-13 北京市热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城市热能综合利用系统及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902279A (zh) * 2021-02-02 2021-06-04 王思杨 基于氨循环的太阳能蓄热室内供暖方法及系统
CN114413671A (zh) * 2022-01-24 2022-04-29 上海交通大学 一种再吸收式大浓度差储热与长距离无热损输热系统
CN114413671B (zh) * 2022-01-24 2023-08-25 上海交通大学 一种再吸收式大浓度差储热与长距离无热损输热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911990B (zh) 2022-03-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542597B (zh) 一种适于回收变温热源的功冷联供系统
CN113566260B (zh) 一种复合式热泵供热系统及方法
CN201705400U (zh) 利用余热制冷方式提高冷却效率的电厂冷却系统
CN103075841A (zh) 基于热泵新型低温热电冷联供系统
CN112814860B (zh) 一种塔式太阳能光热发电制冷机循环互补热电联供系统及其运行方法
CN111911990B (zh) 一种基于溶液储能的远距离吸收式供冷供热系统
CN101556095A (zh) 低品位能驱动与机械功驱动复合热泵或制冷系统
CN202216448U (zh) 扩散吸收式制冷与蒸汽压缩制冷联合循环装置
CN102322705B (zh) 扩散吸收式制冷与蒸汽压缩制冷联合循环装置
CN110542241A (zh) 单双效复合蒸吸二段蒸汽型第一类溴化锂吸收式热泵机组
CN113834114A (zh) 一种负压闪蒸耦合双级压缩变频式热泵的供热系统及方法
CN110118448A (zh) 蓄热蓄冷型燃气辅助太阳能吸收式氨水供冷系统
CN103090582B (zh) 一种增压型三相吸收式蓄能装置
CN203159268U (zh) 一种太阳能空调海水淡化系统
CN214199238U (zh) 一种应用太阳能与溴化锂热泵的油田余热回收系统
CN212691727U (zh) 一种火电厂耦合数据中心综合能源系统
CN113915794A (zh) 一种多能互补的制冷/制热储能系统的制冷制热方法
CN203190713U (zh) 一种增压型三相吸收式蓄能装置
CN115111806B (zh) 一种基于能量梯级利用的热电联供系统及方法
CN216114276U (zh) 一种复合式热泵供热系统
CN211204490U (zh) 单双效复合蒸吸二段蒸汽型第一类溴化锂吸收式热泵机组
CN210892819U (zh) 一种并联型冷热电三联产卡列纳循环系统装置
CN209978431U (zh) 一种可调节性能量梯级利用的供冷系统
CN113357692A (zh) 一种火电厂循环水余热回收系统
CN216897895U (zh) 一种太阳能吸收式制冷供热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