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908977A - 一种基于生物炭与氨化秸秆的土壤改良剂及制备方法及用途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生物炭与氨化秸秆的土壤改良剂及制备方法及用途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908977A
CN111908977A CN202010780855.6A CN202010780855A CN111908977A CN 111908977 A CN111908977 A CN 111908977A CN 202010780855 A CN202010780855 A CN 202010780855A CN 111908977 A CN111908977 A CN 11190897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iochar
straws
soil
ammoniated
part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780855.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董勤各
舒方瑜
冯浩
陈光杰
吴淑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orthwest A&F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Northwest A&F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orthwest A&F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Northwest A&F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010780855.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908977A/zh
Publication of CN11190897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90897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5FERTILISERS; MANUFACTURE THEREOF
    • C05CNITROGENOUS FERTILISERS
    • C05C9/00Fertilisers containing urea or urea compoun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5FERTILISERS; MANUFACTURE THEREOF
    • C05GMIXTURES OF FERTILISERS COVERED INDIVIDUALLY BY DIFFERENT SUBCLASSES OF CLASS C05; MIXTURES OF ONE OR MORE FERTILISERS WITH MATERIALS NOT HAVING A SPECIFIC FERTILISING ACTIVITY, e.g. PESTICIDES, SOIL-CONDITIONERS, WETTING AGENTS; FERTILIS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 C05G3/00Mixtures of one or more fertilisers with additives not having a specially fertilising activity
    • C05G3/60Biocides or preservatives, e.g. disinfectants, pesticides or herbi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5FERTILISERS; MANUFACTURE THEREOF
    • C05GMIXTURES OF FERTILISERS COVERED INDIVIDUALLY BY DIFFERENT SUBCLASSES OF CLASS C05; MIXTURES OF ONE OR MORE FERTILISERS WITH MATERIALS NOT HAVING A SPECIFIC FERTILISING ACTIVITY, e.g. PESTICIDES, SOIL-CONDITIONERS, WETTING AGENTS; FERTILIS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 C05G3/00Mixtures of one or more fertilisers with additives not having a specially fertilising activity
    • C05G3/80Soil condition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5FERTILISERS; MANUFACTURE THEREOF
    • C05GMIXTURES OF FERTILISERS COVERED INDIVIDUALLY BY DIFFERENT SUBCLASSES OF CLASS C05; MIXTURES OF ONE OR MORE FERTILISERS WITH MATERIALS NOT HAVING A SPECIFIC FERTILISING ACTIVITY, e.g. PESTICIDES, SOIL-CONDITIONERS, WETTING AGENTS; FERTILIS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 C05G5/00Fertilis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 C05G5/10Solid or semi-solid fertilisers, e.g. powders
    • C05G5/12Granules or flak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KMATERIALS FOR MISCELLANEOUS APPLICATION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C09K17/00Soil-conditioning materials or soil-stabilising materials
    • C09K17/40Soil-conditioning materials or soil-stabilising materials containing mixtures of inorganic and organic compoun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KMATERIALS FOR MISCELLANEOUS APPLICATION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C09K2101/00Agricultural use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Pest Control & Pesticides (AREA)
  • Soil Sciences (AREA)
  • Plant Pathology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Fertilizers (AREA)
  • Soil Conditioners And Soil-Stabilizing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生物炭与氨化秸秆的土壤改良剂及制备方法及用途,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生物炭15~20份;氨化秸秆35~45份;发酵菌种0.02~0.04份;油渣5~10份;菌渣5~10份;水果渣5~10份;尿素0.6~0.8份;硫酸钙1.8~2.2份;木醋液5~10份。本发明k可快速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促进土壤团聚体的形成;形成质地合理的土壤结构,改善土壤通气透水性,建立沟道土地土壤内部的雨水入渗排泄孔道;平衡土壤中的碳酸根和重碳酸根等离子,降低土壤pH,提升新造土地土壤肥力,同时,兼具固碳减排作用。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生物炭与氨化秸秆的土壤改良剂及制备方法及用途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改性生物炭与氨化秸秆的有机组合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生物炭与氨化秸秆的土壤改良剂及制备方法及用途。
背景技术
“治沟造地”是全国坡沟整治的一种模式创新,有利于保持和增加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保护生态环境。然而,新造土地所使用的机械化里切外垫、将坡地变为平地的方法,在逐年扩大新造土地面积的同时,导致土壤存在盐碱较大、团聚体性能较差、有机质养分含量低等问题,对耕种造成极大困难。
我国秸秆资源丰富,秸秆等物料可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碳氮含量,不仅有助于提高土壤碳储存,还可提高作物生产力。生物炭是一种碳含量极其丰富的木炭,富含微孔,可以补充土壤有机物含量,有效保存水分和养料,提高土壤肥力;同时生物炭的多孔隙结构还可以吸附土壤易溶有机碳,表现出包封作用,提高土壤“固碳减排”能力,减少土壤碳释放。
然而,有机物料保水蓄肥效果好但易造成土壤碳氮比失衡和影响作物根系固定。生物炭无法有效改善土壤结构肥力,且偏碱性土壤与生物炭自身属性叠加不利于作物生长。生物炭改良土壤时可能对当季作物或第二季作物生长有降低或减产作用。这主要是由于自身养分相对低的生物炭从土壤中交换吸附有效养分,造成植物有效性养分降低。
现有基于生物碳、秸秆或菌渣制备的土壤改良剂,直接使用,能够显著降低土壤容重,提高土壤孔隙度,改善土壤结构,但并不能在北方偏碱性土壤或盐碱土壤中发挥原有肥效,无法更好改善土壤品质和促进所种作物的生长发育。
现有土壤改良剂多将生物炭、菌渣与有机肥等复合,以弥补生物炭所含养分不足等缺陷,而用生物炭改善化学肥料的养分溶解释放特征,由于生物炭基肥料具有养分缓释作用,能够延缓释放,降低了养分损失,提高了肥料养分利用率,生物炭在其负载养分释放后,仍能交换吸附土壤水肥,起到改善土壤保水保肥能力,促进土壤有益微生物繁殖和活动,发挥其土壤改良剂功能。因此,考虑将秸秆生物炭、氨化秸秆、木醋液、果枝食用菌渣、磷矿粉、解淀粉芽泡杆菌、油渣等复合制成低肥力弱结构土壤固碳改良剂。
目前的土壤改良剂多采用生物炭、秸秆等作为核心材料与菌渣料、微量元素等复合制成。虽然秸秆生物炭可以激活增加土壤有效磷含量,通过吸附和解吸来改变磷的循环和有效性,但在北方偏碱性土壤上施用生物炭会造成pH值升高,直接施用生物炭会导致作物对其它养分元素的吸收障碍,且生物炭本身矿质养分较为有限、碳源也难以被利用,对土壤中易溶性有机碳的吸附和包封作用存在饱和状况,无法持续固碳减排。同时,现有秸秆有机物料易造成土壤碳氮比例失衡,影响作物氮素吸收,造成秸秆物料与作物争氮现象。
由此,有效提升生物炭类秸秆土壤改良剂,对改善北方偏碱性土壤肥力,至关重要。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有必要基于生物炭、木醋液、秸秆等有机物料制备一种适用于盐碱土壤或新造土地的土壤改良剂,建立高效可持续的北方新造土地土壤肥力提升及碳素有效储存的土壤改良剂。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基于生物炭与氨化秸秆的土壤改良剂及制备方法及用途,通过设置滑板,滑板的端部具有折边,折边的一侧具有折弯卡边,可以实现滑板、折边和折弯卡边卡在放置板的上部,分隔板本体两侧分别设置有前凹槽和后凹槽,加装板的底部具有多个插板,可以实现多个插板分别插入至前凹槽和后凹槽的内部,实现调整分隔板本体高度,方便根据货物的高度调整隔板的高度,使用更加灵活,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生物炭与氨化秸秆的土壤改良剂,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
生物炭15~20份;氨化秸秆35~45份;发酵菌种0.02~0.04份;油渣5~10份;菌渣5~10份;水果渣5~10份;尿素0.6~0.8份;硫酸钙1.8~2.2份;木醋液5~10份。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油渣和菌渣两者至少包含一种。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氨化秸秆至少为小麦、玉米、油菜秸秆中的一种。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水果渣至少包括苹果渣、西红柿渣中的一种。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还包括枯草芽孢杆菌和嗜热淀粉酶链霉菌,所述枯草芽孢杆菌、嗜热淀粉酶链霉菌等比例使用,所述枯草芽孢杆菌为致病菌的抑制菌种,所述嗜热淀粉酶链霉菌为发酵菌种。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枯草芽孢杆菌、嗜热淀粉酶链霉菌与氨化秸秆重量比均为2:100~4:100。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生物炭的制备流程如下:
将作物秸秆粉碎为3~5cm左右,然后风干至含水量在13~14%,得到风干秸秆;
将粉碎的风干秸秆与污泥按照5:2比例混合后利用箱式炉制备,在氮气保护下温度为600~700℃,煅烧时间为100~120分钟,氮气流量为200ml/min,冷却至室温研磨过1mm筛,获得生物炭。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氨化秸秆制备流程如下:
将占秸秆干质量1.33%的氮素和4%的硫酸钙溶于水中,溶液总质量为秸秆干质量的30%;
将水溶液喷洒在粉碎秸秆1~2mm上,同时将枯草芽孢杆菌、嗜热淀粉酶链霉菌均匀放入粉碎秸秆内,混合均匀后用塑料袋密封,在常温下25℃培养6~7天并风干后备用。
本发明生物炭作为土壤改良剂施入土壤后,不仅可以增加有效磷含量,通过吸附和解吸来改变磷的循环和有效性,而且对促进植物根系的生长及微生物的繁殖均有积极作用,同时对形成大团聚体及增加有机碳的含量均有积极效果。但碱性土壤上施用生物炭会造成土壤pH值升高,进而导致作物对养分元素的吸收障碍,其本身矿质养分有限且碳源难以被利用,而利用生物炭改性技术或可弥补上述缺点;氨化秸秆能够提高还田后秸秆分解率、土壤呼吸速率和全氮含量,显著提高表层土壤大粒径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和土壤酶活性;枯草芽孢杆菌有利于抑制氨化秸秆还田后带来的致病菌对作物根系生长的不利影响,嗜热淀粉酶链霉菌有利于氨化秸秆的发酵分解;菌渣菌丝体富含氨基酸和纤维素、碳氢化合物和微量元素,为当地食用菌生产剩余菌渣;油渣为生产油菜油剩余的油菜渣,是一种重要的有机肥料,以含氮为主,并且还含相当数量的磷、钾及各种微量元素;两者均具有较好的肥效,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增强微生物活性。
第二方面,一种制备基于生物炭与氨化秸秆的土壤改良剂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制备的生物炭分拣去杂,粉碎后研磨至1mm以下,将其在15ml/kg的木醋液中浸泡24小时,震荡过滤冲洗并常温风干,过20目备用;
将氨化秸秆、菌渣、油渣及水果渣风干,分别粉碎并研磨至1mm以下,过20目筛备用;
将制备的改性生物炭、粉碎的氨化秸秆、菌渣、油渣及水果渣混合并搅拌制粒,降温干燥后包装。
本发明可以快速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促进土壤团聚体的形成;形成质地合理的土壤结构,改善土壤通气透水性,建立沟道土地土壤内部的雨水入渗排泄孔道;平衡土壤中的碳酸根和重碳酸根等离子,降低土壤pH,提升新造土地土壤肥力,同时,兼具固碳减排作用。
第三方面,一种基于生物炭与氨化秸秆的土壤改良剂的用途,用于改良贫瘠的盐渍土壤或提升新造土地土壤肥力。
第三方面与第一和第二方面的有益效果相同,故在此不再赘述。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本发明的意义在于克服现有秸秆粉碎扩蓄增容技术无法有效激活土壤原有肥力及固碳减排能力弱等不足,提供一种激活土壤碳氮磷活性、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且提高土壤蓄水增肥性能的土壤改良剂,现有一些有机物料改良剂,可用于改善土壤结构,这些肥料一般采用多种菌种与有机物料基料混合发酵后直接使用,但并不能有效提升发挥其肥料肥效并激活土壤养分,无法更好改善土壤品质和促进经济作物生长及产量形成。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基于生物炭与氨化秸秆的复合有机肥料及其制备方法,实现对新造土地或贫瘠土地土壤肥力的高效持续提升及农田固碳减排需要,并提高经济作物产量、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生物炭与氨化秸秆的土壤改良剂,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
生物炭15份;氨化秸秆35份;发酵菌种0.02份;油渣5份;菌渣5份;水果渣5份;尿素0.6份;硫酸钙1.8份;木醋液5份,其中,所述氨化秸秆包括小麦、玉米、油菜秸秆,所述水果渣包括苹果渣、西红柿渣中;
在本发明实施例当中,土壤改良剂,还包括枯草芽孢杆菌和嗜热淀粉酶链霉菌,所述枯草芽孢杆菌、嗜热淀粉酶链霉菌等比例使用,所述枯草芽孢杆菌为致病菌的抑制菌种,所述嗜热淀粉酶链霉菌为发酵菌种,所述枯草芽孢杆菌、嗜热淀粉酶链霉菌与氨化秸秆重量比均为2:100。
在本发明实施例当中,所述生物炭的制备流程如下:
将作物秸秆粉碎为3cm左右,然后风干至含水量在13%,得到风干秸秆;
将粉碎的风干秸秆与污泥按照5:2比例混合后利用箱式炉制备,在氮气保护下温度为600℃,煅烧时间为100分钟,氮气流量为200ml/min,冷却至室温研磨过1mm筛,获得生物炭。
在本发明实施例当中,所述氨化秸秆制备流程如下:
将占秸秆干质量1.33%的氮素和4%的硫酸钙溶于水中,溶液总质量为秸秆干质量的30%;
将水溶液喷洒在粉碎秸秆1mm上,同时将枯草芽孢杆菌、嗜热淀粉酶链霉菌均匀放入粉碎秸秆内,混合均匀后用塑料袋密封,在常温下25℃培养6天并风干后备用。
本发明生物炭作为土壤改良剂施入土壤后,不仅可以增加有效磷含量,通过吸附和解吸来改变磷的循环和有效性,而且对促进植物根系的生长及微生物的繁殖均有积极作用,同时对形成大团聚体及增加有机碳的含量均有积极效果。但碱性土壤上施用生物炭会造成土壤pH值升高,进而导致作物对养分元素的吸收障碍,其本身矿质养分有限且碳源难以被利用,而利用生物炭改性技术或可弥补上述缺点;氨化秸秆能够提高还田后秸秆分解率、土壤呼吸速率和全氮含量,显著提高表层土壤大粒径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和土壤酶活性;枯草芽孢杆菌有利于抑制氨化秸秆还田后带来的致病菌对作物根系生长的不利影响,嗜热淀粉酶链霉菌有利于氨化秸秆的发酵分解;菌渣菌丝体富含氨基酸和纤维素、碳氢化合物和微量元素,为当地食用菌生产剩余菌渣;油渣为生产油菜油剩余的油菜渣,是一种重要的有机肥料,以含氮为主,并且还含相当数量的磷、钾及各种微量元素;两者均具有较好的肥效,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增强微生物活性。
第二方面,一种制备基于生物炭与氨化秸秆的土壤改良剂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制备的生物炭分拣去杂,粉碎后研磨至1mm以下,将其在15ml/kg的木醋液中浸泡24小时,震荡过滤冲洗并常温风干,过20目备用;
将氨化秸秆、菌渣、油渣及水果渣风干,分别粉碎并研磨至1mm以下,过20目筛备用;
将制备的改性生物炭、粉碎的氨化秸秆、菌渣、油渣及水果渣混合并搅拌制粒,降温干燥后包装。
本发明可以快速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促进土壤团聚体的形成;形成质地合理的土壤结构,改善土壤通气透水性,建立沟道土地土壤内部的雨水入渗排泄孔道;平衡土壤中的碳酸根和重碳酸根等离子,降低土壤pH,提升新造土地土壤肥力,同时,兼具固碳减排作用。
第三方面,一种基于生物炭与氨化秸秆的土壤改良剂的用途,用于改良贫瘠的盐渍土壤或提升新造土地土壤肥力。
实施例2: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生物炭与氨化秸秆的土壤改良剂,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
生物炭16份;氨化秸秆40份;发酵菌种0.03份;油渣6份;菌渣6份;水果渣6份;尿素0.7份;硫酸钙1.9份;木醋液6份,其中,所述包括油渣和菌渣,所述氨化秸秆包括小麦、玉米、油菜秸秆,所述水果渣包括苹果渣、西红柿渣。
在本发明实施例当中,还包括枯草芽孢杆菌和嗜热淀粉酶链霉菌,所述枯草芽孢杆菌、嗜热淀粉酶链霉菌等比例使用,所述枯草芽孢杆菌为致病菌的抑制菌种,所述嗜热淀粉酶链霉菌为发酵菌种,所述枯草芽孢杆菌、嗜热淀粉酶链霉菌与氨化秸秆重量比均为3:100。
在本发明实施例当中,所述生物炭的制备流程如下:
将作物秸秆粉碎为4cm左右,然后风干至含水量在13.5%,得到风干秸秆;
将粉碎的风干秸秆与污泥按照5:2比例混合后利用箱式炉制备,在氮气保护下温度为650℃,煅烧时间为110分钟,氮气流量为200ml/min,冷却至室温研磨过1mm筛,获得生物炭。
在本发明实施例当中,所述氨化秸秆制备流程如下:
将占秸秆干质量1.33%的氮素和4%的硫酸钙溶于水中,溶液总质量为秸秆干质量的30%;
将水溶液喷洒在粉碎秸秆1.5mm上,同时将枯草芽孢杆菌、嗜热淀粉酶链霉菌均匀放入粉碎秸秆内,混合均匀后用塑料袋密封,在常温下25℃培养7天并风干后备用。
本发明生物炭作为土壤改良剂施入土壤后,不仅可以增加有效磷含量,通过吸附和解吸来改变磷的循环和有效性,而且对促进植物根系的生长及微生物的繁殖均有积极作用,同时对形成大团聚体及增加有机碳的含量均有积极效果。但碱性土壤上施用生物炭会造成土壤pH值升高,进而导致作物对养分元素的吸收障碍,其本身矿质养分有限且碳源难以被利用,而利用生物炭改性技术或可弥补上述缺点;氨化秸秆能够提高还田后秸秆分解率、土壤呼吸速率和全氮含量,显著提高表层土壤大粒径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和土壤酶活性;枯草芽孢杆菌有利于抑制氨化秸秆还田后带来的致病菌对作物根系生长的不利影响,嗜热淀粉酶链霉菌有利于氨化秸秆的发酵分解;菌渣菌丝体富含氨基酸和纤维素、碳氢化合物和微量元素,为当地食用菌生产剩余菌渣;油渣为生产油菜油剩余的油菜渣,是一种重要的有机肥料,以含氮为主,并且还含相当数量的磷、钾及各种微量元素;两者均具有较好的肥效,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增强微生物活性。
第二方面,一种制备基于生物炭与氨化秸秆的土壤改良剂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制备的生物炭分拣去杂,粉碎后研磨至1mm以下,将其在15ml/kg的木醋液中浸泡24小时,震荡过滤冲洗并常温风干,过20目备用;
将氨化秸秆、菌渣、油渣及水果渣风干,分别粉碎并研磨至1mm以下,过20目筛备用;
将制备的改性生物炭、粉碎的氨化秸秆、菌渣、油渣及水果渣混合并搅拌制粒,降温干燥后包装。
本发明可以快速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促进土壤团聚体的形成;形成质地合理的土壤结构,改善土壤通气透水性,建立沟道土地土壤内部的雨水入渗排泄孔道;平衡土壤中的碳酸根和重碳酸根等离子,降低土壤pH,提升新造土地土壤肥力,同时,兼具固碳减排作用。
第三方面,一种基于生物炭与氨化秸秆的土壤改良剂的用途,用于改良贫瘠的盐渍土壤或提升新造土地土壤肥力。
实施例3: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生物炭与氨化秸秆的土壤改良剂,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
生物炭:20份;氨化秸秆45份;发酵菌种0.04份;油渣10份;水果渣10份;尿素0.8份;硫酸钙2.2份;木醋液10份,所述氨化秸秆包括小麦、玉米、油菜秸秆;所述水果渣包括苹果渣、西红柿渣;
本发明实施例当中,还包括枯草芽孢杆菌和嗜热淀粉酶链霉菌,所述枯草芽孢杆菌、嗜热淀粉酶链霉菌等比例使用,所述枯草芽孢杆菌为致病菌的抑制菌种,所述嗜热淀粉酶链霉菌为发酵菌种,所述枯草芽孢杆菌、嗜热淀粉酶链霉菌与氨化秸秆重量比均为4:100。
本发明实施例当中,所述生物炭的制备流程如下:
将作物秸秆粉碎为5cm左右,然后风干至含水量在14%,得到风干秸秆;
将粉碎的风干秸秆与污泥按照5:2比例混合后利用箱式炉制备,在氮气保护下温度为700℃,煅烧时间为120分钟,氮气流量为200ml/min,冷却至室温研磨过1mm筛,获得生物炭。
本发明实施例当中,所述氨化秸秆制备流程如下:
将占秸秆干质量1.33%的氮素和4%的硫酸钙溶于水中,溶液总质量为秸秆干质量的30%;
将水溶液喷洒在粉碎秸秆2mm上,同时将枯草芽孢杆菌、嗜热淀粉酶链霉菌均匀放入粉碎秸秆内,混合均匀后用塑料袋密封,在常温下25℃培养7天并风干后备用。
本发明生物炭作为土壤改良剂施入土壤后,不仅可以增加有效磷含量,通过吸附和解吸来改变磷的循环和有效性,而且对促进植物根系的生长及微生物的繁殖均有积极作用,同时对形成大团聚体及增加有机碳的含量均有积极效果。但碱性土壤上施用生物炭会造成土壤pH值升高,进而导致作物对养分元素的吸收障碍,其本身矿质养分有限且碳源难以被利用,而利用生物炭改性技术或可弥补上述缺点;氨化秸秆能够提高还田后秸秆分解率、土壤呼吸速率和全氮含量,显著提高表层土壤大粒径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和土壤酶活性;枯草芽孢杆菌有利于抑制氨化秸秆还田后带来的致病菌对作物根系生长的不利影响,嗜热淀粉酶链霉菌有利于氨化秸秆的发酵分解;菌渣菌丝体富含氨基酸和纤维素、碳氢化合物和微量元素,为当地食用菌生产剩余菌渣;油渣为生产油菜油剩余的油菜渣,是一种重要的有机肥料,以含氮为主,并且还含相当数量的磷、钾及各种微量元素;两者均具有较好的肥效,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增强微生物活性。
第二方面,一种制备基于生物炭与氨化秸秆的土壤改良剂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制备的生物炭分拣去杂,粉碎后研磨至1mm以下,将其在15ml/kg的木醋液中浸泡24小时,震荡过滤冲洗并常温风干,过20目备用;
将氨化秸秆、菌渣、油渣及水果渣风干,分别粉碎并研磨至1mm以下,过20目筛备用;
将制备的改性生物炭、粉碎的氨化秸秆、菌渣、油渣及水果渣混合并搅拌制粒,降温干燥后包装。
本发明可以快速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促进土壤团聚体的形成;形成质地合理的土壤结构,改善土壤通气透水性,建立沟道土地土壤内部的雨水入渗排泄孔道;平衡土壤中的碳酸根和重碳酸根等离子,降低土壤pH,提升新造土地土壤肥力,同时,兼具固碳减排作用。
第三方面,一种基于生物炭与氨化秸秆的土壤改良剂的用途,用于改良贫瘠的盐渍土壤或提升新造土地土壤肥力。
第三方面与第一和第二方面的有益效果相同,故在此不再赘述。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基于生物炭与氨化秸秆的土壤改良剂,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
生物炭15~20份;氨化秸秆35~45份;发酵菌种0.02~0.04份;油渣5~10份;菌渣5~10份;水果渣5~10份;尿素0.6~0.8份;硫酸钙1.8~2.2份;木醋液5~10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生物炭与氨化秸秆的土壤改良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渣和菌渣两者至少包含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生物炭与氨化秸秆的土壤改良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氨化秸秆至少为小麦、玉米、油菜秸秆中的一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生物炭与氨化秸秆的土壤改良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果渣至少包括苹果渣、西红柿渣中的一种。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所述的基于生物炭与氨化秸秆的土壤改良剂,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枯草芽孢杆菌和嗜热淀粉酶链霉菌,所述枯草芽孢杆菌、嗜热淀粉酶链霉菌等比例使用,所述枯草芽孢杆菌为致病菌的抑制菌种,所述嗜热淀粉酶链霉菌为发酵菌种。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生物炭与氨化秸秆的土壤改良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枯草芽孢杆菌、嗜热淀粉酶链霉菌与氨化秸秆重量比均为2:100~4:100。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生物炭与氨化秸秆的土壤改良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炭的制备流程如下:
将作物秸秆粉碎为3~5cm左右,然后风干至含水量在13~14%,得到风干秸秆;
将粉碎的风干秸秆与污泥按照5:2比例混合后利用箱式炉制备,在氮气保护下温度为600~700℃,煅烧时间为100~120分钟,氮气流量为200ml/min,冷却至室温研磨过1mm筛,获得生物炭。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生物炭与氨化秸秆的土壤改良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氨化秸秆制备流程如下:
将占秸秆干质量1.33%的氮素和4%的硫酸钙溶于水中,溶液总质量为秸秆干质量的30%;
将水溶液喷洒在粉碎秸秆1~2mm上,同时将枯草芽孢杆菌、嗜热淀粉酶链霉菌均匀放入粉碎秸秆内,混合均匀后用塑料袋密封,在常温下25℃培养6~7天并风干后备用。
9.一种制备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所述的基于生物炭与氨化秸秆的土壤改良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将制备的生物炭分拣去杂,粉碎后研磨至1mm以下,将其在15ml/kg的木醋液中浸泡24小时,震荡过滤冲洗并常温风干,过20目备用;
将氨化秸秆、菌渣、油渣及水果渣风干,分别粉碎并研磨至1mm以下,过20目筛备用;
将制备的改性生物炭、粉碎的氨化秸秆、菌渣、油渣及水果渣混合并搅拌制粒,降温干燥后包装。
10.一种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所述的基于生物炭与氨化秸秆的土壤改良剂的用途,其特征在于:用于改良贫瘠的盐渍土壤或提升新造土地土壤肥力。
CN202010780855.6A 2020-08-06 2020-08-06 一种基于生物炭与氨化秸秆的土壤改良剂及制备方法及用途 Pending CN11190897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780855.6A CN111908977A (zh) 2020-08-06 2020-08-06 一种基于生物炭与氨化秸秆的土壤改良剂及制备方法及用途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780855.6A CN111908977A (zh) 2020-08-06 2020-08-06 一种基于生物炭与氨化秸秆的土壤改良剂及制备方法及用途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908977A true CN111908977A (zh) 2020-11-10

Family

ID=732879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780855.6A Pending CN111908977A (zh) 2020-08-06 2020-08-06 一种基于生物炭与氨化秸秆的土壤改良剂及制备方法及用途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908977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29244A (zh) * 2021-06-25 2021-09-24 嘉应学院 一种以柚渣为主料的生物有机肥及其制备方法
CN113652241A (zh) * 2021-08-19 2021-11-16 王宇怀 一种土壤改良剂
CN115386381A (zh) * 2021-05-24 2022-11-25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一种湿地滩涂土壤改良剂及制备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431638A (zh) * 2016-09-08 2017-02-22 山东衡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对沙化土壤具有调理作用的微生物菌剂的制备方法
CN110156516A (zh) * 2019-05-31 2019-08-23 南京三聚生物质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盐碱地土壤改良剂、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10922250A (zh) * 2019-12-10 2020-03-27 贵州省化工研究院 一种有机肥料的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431638A (zh) * 2016-09-08 2017-02-22 山东衡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对沙化土壤具有调理作用的微生物菌剂的制备方法
CN110156516A (zh) * 2019-05-31 2019-08-23 南京三聚生物质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盐碱地土壤改良剂、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10922250A (zh) * 2019-12-10 2020-03-27 贵州省化工研究院 一种有机肥料的制备方法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386381A (zh) * 2021-05-24 2022-11-25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一种湿地滩涂土壤改良剂及制备方法
CN115386381B (zh) * 2021-05-24 2024-05-07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一种湿地滩涂土壤改良剂及制备方法
CN113429244A (zh) * 2021-06-25 2021-09-24 嘉应学院 一种以柚渣为主料的生物有机肥及其制备方法
CN113652241A (zh) * 2021-08-19 2021-11-16 王宇怀 一种土壤改良剂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908977A (zh) 一种基于生物炭与氨化秸秆的土壤改良剂及制备方法及用途
CN102786328B (zh) 发酵料、植生基材及制备方法
Jasińska Spent mushroom compost (SMC)–retrieved added value product closing loop in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CN102531781A (zh) 一种蔬菜育苗或栽培的基质及其制备方法
CN107417363A (zh) 一种花卉盆栽营养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02992840A (zh) 一种茄果类蔬菜专用育苗基质
CN103073362A (zh) 一种膨润土与菌渣复合的保水保肥栽培基质及其制备方法
CN102992876A (zh) 一种棉花育苗基质
CN113214000A (zh) 复合微生物肥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3861991B (zh) 利用餐厨废弃物制得的建筑渣土改良剂、改良建筑渣土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05859374A (zh) 一种改性水稻秸秆土壤改质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0972891B (zh) 一种以园林废弃物为主要原材料的生态型复合栽培基质及其应用
CN113292376A (zh) 一种秸秆炭基微生物花肥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3964968A (zh) 一种促进植被修复的污泥有机肥料及制备方法与应用
KR101083831B1 (ko) 기능성 조경토 및 그 제조방법
CN104446757A (zh) 一种含发酵木屑的轻型基质及其制备方法
CN106927941B (zh) 一种有机硅肥及其制备方法
CN108456107A (zh) 一种苗木种植用有机肥料及其制作工艺
CN107417396A (zh) 一种多功能绿化用种植层添加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0100695A (zh) 一种盆栽用复合保湿营养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13892418A (zh) 一种可再生人参栽培用营养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06962155A (zh) 一种非金属矿物基无土栽培基质及制备方法
CN106146175A (zh) 一种碱性增氧包膜肥料
NL2029955B1 (en) Soil conditioner based on biochar and ammoniated straw, preparation method and use thereof
CN101648830B (zh) 一种黄连专用生物活性有机肥及其生产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1110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