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904691A - 多功能固定夹持装置 - Google Patents
多功能固定夹持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1904691A CN111904691A CN201910374451.4A CN201910374451A CN111904691A CN 111904691 A CN111904691 A CN 111904691A CN 201910374451 A CN201910374451 A CN 201910374451A CN 111904691 A CN111904691 A CN 111904691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plint
- airbag cushion
- plate body
- drug
- carrying plat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Withdrawn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5/00—Orthopaedic methods or devices for non-surgical treatment of bones or joints; Nursing devices; Anti-rape devices
- A61F5/01—Orthopaedic devices, e.g. splints, casts or braces
- A61F5/04—Devices for stretching or reducing fractured limbs; Devices for distractions; Splints
- A61F5/05—Devices for stretching or reducing fractured limbs; Devices for distractions; Splints for immobilising
- A61F5/058—Splints
- A61F5/05816—Inflatable splint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5/00—Orthopaedic methods or devices for non-surgical treatment of bones or joints; Nursing devices; Anti-rape devices
- A61F5/01—Orthopaedic devices, e.g. splints, casts or braces
- A61F5/04—Devices for stretching or reducing fractured limbs; Devices for distractions; Splints
- A61F5/05—Devices for stretching or reducing fractured limbs; Devices for distractions; Splints for immobilising
- A61F5/058—Splints
- A61F5/05841—Splints for the limb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35/00—Devices for applying media, e.g. remedies, on the human body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210/00—Anatomical parts of the body
- A61M2210/08—Limb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Nursing (AREA)
- Orthopedic Medicine & Surgery (AREA)
- Vascular Medicine (AREA)
- Anesthesiology (AREA)
- Hematology (AREA)
- Orthopedics, Nursing, And Contracep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多功能固定夹持装置,至少包括沿带体的纵向延伸方向连续地布置于所述带体上且与所述带体能够共同形成用于包覆患者患肢的包覆空间的至少一个第一夹板,所述骨科夹板还包括设于两个所述第一夹板之间的至少一个第二夹板以及至少一个载药板体,由设于所述第二夹板上的第一气囊垫所供给的气体能够以所述载药板体部分脱离所述第一夹板的方式向设于所述第一夹板上的第二气囊垫内流动;在所述骨科夹板被任意抽除一个所述载药板体的过程中,脱离所述第一夹板的所述部分载药板体对患者患肢所施加的第一力作用能够以增大至少一个所述第二夹板对患者患肢所施加的第二力作用的方式进行顺序依赖性补偿。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辅助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多功能固定夹持装置。
背景技术
骨科是各大医院最常见的科室之一,主要研究骨骼肌肉系统的解剖、生理与病理,运用药物、手术及物理方法保持和发展这一系统的正常形态与功能。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变更,骨科伤病谱有了明显的变化。骨科伤病谱的变化,这就需要骨科也与时俱进。骨科伤病谱的变化,要求骨科研究的重点以及防治重点必须适应这一转变,这也决定了骨科今后的发展方向。现代科学的发展,既要有精细的分科,同时更强调多学科的合作,骨科的发展同样如此,未来的骨科发展,不仅要求更加重视同基础医学的结合,而且应该重视充分利用先进的通信技术成果。
骨科夹板是用来对骨折部位进行辅助固定的专用医疗器械,骨科夹板不但可以取代石膏绷带,应用于骨科外固定,还能够取代高温塑料应用于康复矫形,更重要的是它可以对传统石膏绷带无法固定的部位进行固定。一般骨科夹板包括摆放至相对应位置的两片木板,通过绷带捆绑在骨折部位,从而实现辅助骨折部位的固定的目的。但传统的骨科夹板的透气性不好,长期佩带夹板的患肢,容易出现患肢处的皮肤透气性不好、闷热、瘙痒或红肿等问题,间接导致患肢的康复速度放缓,不利于疾病的愈合康复,给医务人员增加了工作难度。
而现有的骨科治疗用的固定夹板,在使用的时候,临床医生难于掌控夹板扎带在固定骨折中的松紧度。夹板固定后的压力常随骨折局部肿胀的增长或消退所改变,因此常发生夹板固定失效,骨折再次错位的现象;如果夹板压力过大,甚至会造成肢体缺血坏死,由于现有的固定夹板结构简单,存在功能单一、有效固定质量差、不易掌控调节的缺点。
其中,无论采用石膏绷带法还是夹板绷带法都需要定时涂覆换药,然而目前的大多数固定结构在安装过后均不能进行拆卸,存在着佩戴不舒适的问题,从而不便于医疗人员对于受伤区域表面进行观察。从而在病人治疗期间内,医疗人员无法向固定结构中再次填充外用药膏药液,一直到痊愈才能将石膏拆除以取出夹板,导致患者在治疗期间内无法给伤处上药。
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207412281U)公开了一种舒适可调的多功能固定夹持装置,包括第一固定结构和第二固定结构,所述第一固定结构和第二固定结构的侧面均设有连接孔,所述连接孔内滑动连接有连接柱,所述第一固定结构和第二固定结构通过连接柱连接,所述第一固定结构和第二固定结构外侧的连接柱上均设有固定环。该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舒适可调的多功能固定夹持装置,在夹板上均设通孔,从而使得设备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同时可以根据患者的受伤区域,从而进行局部的固定便于调节,同时通过对连接柱进行拆卸就能够对相应的夹板进行拆卸。
虽然该专利通过设置可滑移的四个夹板来实现便于医疗人员对患者的受伤部位进行观察的目的,同时又不会影响固定的效果。但是该专利并未解决提供的固定结构在治疗期间内无法给患肢处上药的问题。因此,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改进的无需拆除夹板即能便捷地进行换药操作的多功能固定夹持装置。
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104720952B)公开了一种透气多功能固定夹持装置,所述进气口一端安装有空气压缩机,另一端安装有进气阀,所述出气口一端安装有出气阀,所述材料层为高分子可塑性材料,所述温度传感器安装在加热层表面,且温度传感器与单片机电连接,所述单片机与显示装置点连接,所述压力传感器安装在储气腔的内表面上,且压力传感器与单片机之间电连接,所述温控开关和压力控制开关分别于单片机电连接,通过加热层对高分子可塑性材料进行加热,可以将高分子可塑性材料以任意形状固定在骨折部位,通过压力控制开关,可以使高分子可塑性材料被适合的力度包裹在骨折处,避免二次受伤,通过显示装置,可以准确的调节压力和温度。
该专利通过采用高分子塑性材料的方式实现了对骨折处力度适中的固定效果,但由于采用一体式的高分子塑性材料后导致整个创面均被严实包裹,在实际使用该骨科夹板安装至患肢处后不能进行临时地拆卸,从而不便于医疗人员对于受伤区域表面进行观察且需要拆卸整个塑性材料才能对局部的创面进行换药操作。
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106726078B)公开了一种医用骨科夹板装置,包括第一夹块和第二夹块,所述第一夹块设置有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二夹块设置有第三固定板和第四固定板,所述第二固定板和第四固定板一端设置有插槽,所述第一固定板和第三固定板一端设置有凸块,所述凸块和插槽相配合,所述凸块和插槽均设置有插孔,所述插孔插孔内安装有插销,所述凸块和插槽通过插销活动连接,所述插销上插设有支撑杆,此医用骨科夹板装置,通过设有的第一夹块和第二夹块,可迅速的把缠绕带包裹在患肢上,一名医护人员就可独立完成对骨折肢体的固定大大提高了捆绑效率,通过设有的置药层,抗菌、杀毒、除臭、促进愈合的功效。
首先该专利所提供的医用骨科夹板装置中只是设置两个呈半圆弧状的固定板,对于形状并非规整的圆柱形的患者腿部手部来说,该骨科夹板装置难以与患肢表面贴合,两者之间存在的空隙导致患肢创面可能无法与药物有效接触而不能达到理想的康复治疗效果;同时在需要对患肢创面处进行观察以确定其康复情况时或是在松动第一夹块对第一夹块所覆盖的创面进行换药操作时,同时造成了整个夹板装置的松动,医护人员要么通过其他医护人员的协助扶住整个夹板装置,要么只能通过手动调节背带扣拆卸下整个夹板才能进行观察或换药,并且在观察或换药结束后需要再次将夹板安装至患肢,徒然地增大了医护人员的工作负担以及反复拆卸安装对患者造成痛感。
此外,一方面由于申请人所理解的本领域技术人员与审查部门必然有所差异;另一方面由于发明人做出本发明时研究了大量文献和专利,但篇幅所限并未详细罗列所有的细节与内容,然而这绝非本发明不具备这些现有技术的特征,相反本发明已经具备现有技术的所有特征,而且申请人保留依据审查指南相关规定随时在背景技术中增加相关现有技术之权利。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之不足,本发明提供了多功能固定夹持装置,至少包括沿带体的纵向延伸方向连续地布置于所述带体上且与所述带体能够共同形成用于包覆患者患肢的包覆空间的至少一个第一夹板,所述骨科夹板还包括设于两个所述第一夹板之间的至少一个第二夹板以及设于所述第一夹板上的至少一个载药板体,其中,由设于所述第二夹板上的第一气囊垫所供给的气体能够以所述载药板体部分脱离所述第一夹板的方式向设于所述第一夹板上的第二气囊垫内流动;在所述骨科夹板被任意抽除一个所述载药板体的过程中,脱离所述第一夹板的所述部分载药板体对患者患肢所施加的第一力作用能够以增大至少一个所述第二夹板对患者患肢所施加的第二力作用的方式进行顺序依赖性补偿。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骨科夹板至少包括设于所述第一夹板上的至少一个自动回复弹性部件,其中,所述自动回复弹性部件被配置为:所述载药板体以部分逐渐脱离所述第一夹板的方式撤除该部分载药板体对至少一个所述自动回复弹性部件所施加的外力作用;所述自动回复弹性部件能够响应于其弹性势能的渐进释放程度与所述部分载药板体的渐进脱离程度之间的动态对应关系;所述自动回复弹性部件以其自身弹力对抗呈膨胀状态的所述第一气囊垫对所述自动回复弹性部件施加的外力作用的方式动态地折叠所述第一气囊垫;所述第一气囊垫通过位于所述第一气囊垫与至少一个所述第二气囊垫之间的至少一个通气间隙进行气体供给。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自动回复弹性部件还被配置为:所述载药板体以部分逐渐抵接所述第一夹板的方式增加该部分载药板体对至少一个所述自动回复弹性部件所施加的外力作用;所述自动回复弹性部件能够响应于其弹性势能的渐进增加程度与所述部分载药板体的渐进抵接程度之间的动态对应关系;所述自动回复弹性部件以其自身弹力结合呈收缩状态的所述第一气囊垫对所述自动回复弹性部件施加的外力作用的方式动态地展开所述第一气囊垫;所述第一气囊垫通过位于所述第一气囊垫与至少一个所述第二气囊垫之间的至少一个通气间隙进行气体补充。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骨科夹板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一夹板上的至少一个第二压力传感器和设于所述第二夹板上的至少一个第三气囊垫,其中,所述带体能够以至少一个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的端面优先于所述载药板体的端面和/或所述第三气囊垫的端面而先与所述患者患肢相抵接的方式固定至所述患者患肢上,所述第三气囊垫被配置为以注入流体或输出流体的方式释放至少一个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与所述患者患肢之间的抵接关系。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二气囊垫能够以其内部不与所述第三气囊垫内部相连通而通过至少一个通气间隙从所述第一气囊垫内进行气体补充的方式增大设于所述第三气囊垫上的至少一个第一压力传感器的压力大小,以使得至少一个所述第二力作用是依次通过与之相对应的第二夹板上的所述第二气囊垫和所述第三气囊垫对所述第一力作用进行顺序依赖性补偿。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骨科夹板至少包括设于所述带体一端上的锁定构件和连接端,所述锁定构件被配置为以所述第三气囊垫输出流体而减小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的压力大小的方式逐渐地收卷所述连接端,以使得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的端面能够在所述骨科夹板的整体围度降低时再次抵接至所述患者患肢上。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骨科夹板上设置的至少一个第一压力传感器、至少一个第二压力传感器、至少一个第三压力传感器、用于控制所述锁定构件的电机驱动器、用于控制所述第三气囊垫的气泵控制器均设有无线发射单元、控制单元和电子开关,所述第三压力传感器设置于所述载药板体的端面上。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无线发射单元用于接收和传输无线控制信号且所述控制单元分别与所述无线发射单元和所述电子开关电性连接。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无线发射单元还与由用户操作的移动终端设备进行信息交互。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载药板体内包括两端分别与所述出液孔和用于存储药液的所述中空内腔连通且设置有计量阀的药液通道。
本发明提供的多功能固定夹持装置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技术效果:
本发明通过设置多个第二夹板、多个第一夹板和多个载药板体之间的配合使用连接关系,在需要对患肢创面处进行观察以确定其康复情况时或是在松动载药板体对载药板体所覆盖的创面进行换药操作时,能够自动地对整体夹板装置的松动进行有效补偿而保证整体结构的稳定性,无需额外人力或反复拆卸安装夹板装置即能进行观察或换药,同时保证了该骨科夹板装置与患肢创面之间的贴合而能够达到理想的康复治疗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优选的载药板体的正视图的简化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优选的多功能固定夹持装置的正视图的简化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优选的第一气囊垫的正视图的简化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优选的第二夹板的侧视图的简化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优选的部分构建的模块连接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的另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多功能固定夹持装置的正视图的简化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的另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第一夹板的正视图的简化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的另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载药板体的正视图的简化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的另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载药板体的侧视图的简化结构示意图;和
图10是本发明的另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部分构建的模块连接示意图。
附图标记列表
1:带体 2:第二夹板 3:载药板体
4:板持部 5:托持部 6:连接部
7:中空内腔 8:引导部 9:出液孔
10:第一侧边 11:限位部 12:第二侧边
13:限位面 14:引导面 15:辅助凹槽
16:接触部 17:凸起触点 18:自由端
19:计量阀 20:药液通道 21:电子开关
22:充气管 23:气泵控制器 24:第三气囊垫
25:第一压力传感器 26:无线发射单元 27:移动终端设备
28:锁定构件 29:连接端 30:第一夹板
31:第二压力传感器 32:自动回复弹性部件 33:通气间隙
34:电机驱动器 35:第一气囊垫 36:控制单元
37:第三压力传感器 38:第二气囊垫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多功能固定夹持装置至少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夹板30。至少一个第一夹板30沿带体1的纵向延伸方向连续地布置于所述带体1上。至少一个第一夹板30与所述带体1能够共同形成用于包覆患者患肢的包覆空间。所述骨科夹板至少包括至少一个载药板体3。所述载药板体3能够用于安装患者治疗需要的药物释放袋且所述载药板体3能够以活动连接的方式安装至第一夹板30上。所述骨科夹板至少包括至少一个第二夹板2。所述第二夹板2用于放置至少一个气囊垫以使得第二夹板2能够与第一夹板30一起对患者患肢起到稳定作用。至少一个第二夹板2设于两个所述第一夹板30之间。优选地,第二夹板2和第一夹板30是按照沿带体1的纵向延伸方向彼此间隔布置的,或根据患者患肢创面所需的第一夹板30的大小在两个第二夹板2 之间连续布置有多个所述第一夹板30或板面较宽的一个第一夹板30。至少一个载药板体3设于所述第一夹板30上。所述骨科夹板至少包括设于所述第二夹板2上的第一气囊垫35。优选地,所述第二夹板2具有沿第一方向布置的至少一个中空内腔和分别设于所述中空内腔中的第一气囊垫35,所述第一方向为与所述带体1的纵向延伸方向相垂直的方向。优选地,所述第二夹板2具有中空内腔和设于所述中空内腔中的第一气囊垫35。所述骨科夹板至少包括设于所述第一夹板30上的第二气囊垫38。所述第二气囊垫 38用于对取出第二夹板2时对进行同步补偿。由设于所述第二夹板2上的第一气囊垫35所供给的气体能够向设于所述第一夹板30上的第二气囊垫 38内流动。优选地,由设于所述第二夹板2上的第一气囊垫35所供给的气体能够以所述载药板体3部分脱离所述第一夹板30的方式向设于所述第一夹板30上的第二气囊垫38内流动。所述骨科夹板至少包括脱离所述第一夹板30的所述部分载药板体3对患者患肢所施加的第一力作用。所述骨科夹板至少包括至少一个所述第二夹板2对患者患肢所施加的第二力作用。对第一力作用进行顺序依赖性补偿。其中,该顺序依赖性补偿即为在所述载药板体3逐渐地部分脱离出所述第一夹板30的部分载药板体3顺序上,第一夹板30依该顺序对脱离的部分载药板体3所撤除的第一力作用,以既定的方式进行有效补偿。以使得在任意抽除一个所述载药板体3的过程中,所述骨科夹板能够保持对患肢所施加的总作用力大小始终不变。对第一力作用以增大第二力作用的方式进行顺序依赖性补偿。优选地,在所述骨科夹板被任意抽除一个所述载药板体的过程中,脱离所述第一夹板30的所述部分载药板体3对患者患肢所施加的第一力作用能够以增大至少一个所述第二夹板2 对患者患肢所施加的第二力作用的方式进行顺序依赖性补偿。所述骨科夹板能够在任意抽除一个所述载药板体3的过程中保持对患肢所施加的总作用力大小基本不变。
本发明通过设置多个第二夹板2、多个第一夹板30和多个载药板体3 之间的配合使用连接关系,在需要对患肢创面处进行观察以确定其康复情况时或是在松动载药板体3对载药板体3所覆盖的创面进行换药操作时,能够自动地对整体夹板装置的松动进行有效补偿而保证整体结构的稳定性,无需额外人力或反复拆卸安装夹板装置即能进行观察或换药,同时保证了该骨科夹板装置与患肢创面之间的贴合而能够达到理想的康复治疗效果。
作为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骨科夹板至少包括分别设于所述第一夹板 30两侧的两个所述第二夹板2以及分别与该两个第二夹板2对应的两个所述第二气囊垫38,两个所述第二夹板2分别具有各自对患者患肢所施加的所述第二力作用,其中,脱离所述第一夹板30的所述部分载药板体3对患者患肢所施加的第一力作用能够以同时增大两个所述第二力作用的方式由两个所述第二力作用所共同构成的合力作用进行补偿。优选地,可以根据平行四边形法则基于已知的第一力作用求得各个所述第二力作用的增加值。在骨科夹板上设置的夹板数量较少的情况下通过设于被抽离的载药板体3两侧的第一夹板30,两者共同作用对第一力作用进行补偿;而在骨科夹板上设置的夹板数量较多的情况下通过设于被抽离的载药板体3一侧的一个第一夹板30,由于该第二载药板体3为整体骨科夹板所提供的第二力作用能够有效地约近似于该夹板所提供的第一力作用。优选地,骨科夹板至少包括分别设于所述第一夹板30两侧的两个所述第二夹板2。骨科夹板至少包括分别与该两个第二夹板2对应的两个所述第二气囊垫38。两个所述第二夹板2 分别具有各自对患者患肢所施加的所述第二力作用。第一力作用由两个所述第二力作用所共同构成的合力作用进行补偿。优选地,脱离所述第一夹板30 的所述部分载药板体3对患者患肢所施加的第一力作用能够以同时增大两个所述第二力作用的方式由两个所述第二力作用所共同构成的合力作用进行补偿。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骨科夹板至少包括设于所述第一夹板30 上的至少一个自动回复弹性部件32。所述载药板体3能够撤除部分载药板体3对至少一个所述自动回复弹性部件32所施加的外力作用。优选地,所述载药板体3以部分逐渐脱离所述第一夹板30的方式撤除该部分载药板体 3对至少一个所述自动回复弹性部件32所施加的外力作用。所述自动回复弹性部件32的弹性势能的渐进释放程度与所述部分载药板体3的渐进脱离程度之间具有动态对应关系。自动回复弹性部件32的弹性势能的渐进释放程度即为自动回复弹性部件32在载药板体3覆盖于第一夹板30上而压缩自动回复弹性部件32,而后夹板的脱离逐渐地撤除对至少一个自动回复弹性部件32所施加的外力作用,由此自动回复弹性部件32能够渐进地释放其弹力势能。所述部分载药板体3的渐进脱离程度即为部分载药板体3逐渐地脱离与第一夹板30之间的贴合关系,而使得渐进释放程度与所述部分载药板体3的渐进脱离程度之间具有动态对应关系,即为在一定的渐进脱离程度下具有一定的渐进释放程度。优选地,所述自动回复弹性部件32能够响应于其弹性势能的渐进释放程度与所述部分载药板体3的渐进脱离程度之间的动态对应关系。所述自动回复弹性部件32的自身弹力用于对抗呈膨胀状态的所述第一气囊垫35对所述自动回复弹性部件32施加的外力作用。所述自动回复弹性部件32能够动态地折叠所述第一气囊垫35。优选地,所述自动回复弹性部件32以其自身弹力对抗呈膨胀状态的所述第一气囊垫35 对所述自动回复弹性部件32施加的外力作用的方式动态地折叠所述第一气囊垫35。所述第一气囊垫35与至少一个所述第二气囊垫38之间具有至少一个通气间隙33。优选地,所述第一气囊垫35通过位于所述第一气囊垫 35与至少一个所述第二气囊垫38之间的至少一个通气间隙33进行气体供给。优选地,该通气间隙33可以为两端分别与第一气囊垫35和第二气囊垫38之间的且具有中空内腔的连接部件,通过可拆卸式的安装方式安装至所述第一载药板体3与第二载药板体3上,在未安装至该通气间隙33的情况下第一气囊垫35和第二气囊垫38相对独立而且各自均呈封闭状态。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载药板体3能够增加部分载药板体3对至少一个所述自动回复弹性部件32所施加的外力作用。优选地,所述载药板体3以部分逐渐抵接所述第一夹板30的方式增加该部分载药板体3对至少一个所述自动回复弹性部件32所施加的外力作用。所述自动回复弹性部件 32的弹性势能的渐进增加程度与所述部分载药板体3的渐进抵接程度之间具有动态对应关系。自动回复弹性部件32的弹性势能的渐进增加程度即为自动回复弹性部件32在部分载药板体3完全脱离第一夹板30而完全释放该自动回复弹性部件32,而后夹板移动并抵接至第一夹板30,逐渐地施加其对至少一个自动回复弹性部件32的外力作用,由此自动回复弹性部件32 能够渐进地压缩而储蓄其弹力势能。所述部分载药板体3的渐进抵接程度即为部分载药板体3逐渐地增大与第一夹板30之间的贴合关系,而使得渐进增加程度与所述部分载药板体3的渐进抵接程度之间具有动态对应关系,即为在一定的渐进抵接程度下具有一定的渐进增加程度。优选地,所述自动回复弹性部件32能够响应于其弹性势能的渐进增加程度与所述部分载药板体 3的渐进抵接程度之间的动态对应关系。所述第一气囊垫35呈收缩状态或膨胀状态。所述自动回复弹性部件32的自身弹力能够与呈收缩状态的所述第一气囊垫35对所述自动回复弹性部件32施加的外力作用相结合。所述自动回复弹性部件32能够动态地展开所述第一气囊垫35。优选地,所述自动回复弹性部件32以其自身弹力结合呈收缩状态的所述第一气囊垫35对所述自动回复弹性部件32施加的外力作用的方式动态地展开所述第一气囊垫35。所述第一气囊垫35通过位于所述第一气囊垫35与至少一个所述第二气囊垫38之间的至少一个通气间隙33进行气体补充。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骨科夹板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一夹板30上的至少一个第二压力传感器31和设于所述第二夹板2上的至少一个第三气囊垫24。优选地,所述骨科夹板还包括至少一个设于所述第一夹板30上的至少一个第二压力传感器31。所述骨科夹板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二夹板2上的至少一个第三气囊垫24。所述带体1能够以至少一个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31的端面优先于所述载药板体3的端面和/或所述第三气囊垫24的端面而先与所述患者患肢相抵接的方式固定至所述患者患肢上。至少一个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31的端面高于所述载药板体3的端面和/或呈瘪缩状态的所述第三气囊垫24的端面,而使得在未对第三气囊垫24充气的情况下能够以第二压力传感器31的压力大小获取该骨科夹板对患者患肢处的固定情况,而在通过注入流体的方式,所述第三气囊垫24呈膨胀状态下而使得减小了第二压力传感器31与患者患肢之间的作用力,进而释放至少一个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31与所述患者患肢之间的抵接关系。优选地,至少一个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31的端面优先于所述载药板体3的端面和/或所述第三气囊垫 24的端面而先与所述患者患肢相抵接。至少一个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31的端面优先于所述载药板体3的端面而先与所述患者患肢相抵接。至少一个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31的端面优先于所述第三气囊垫24的端面而先与所述患者患肢相抵接。所述第三气囊垫24能够释放至少一个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31与所述患者患肢之间的抵接关系。优选地,所述第三气囊垫24被配置为以注入流体或输出流体的方式释放至少一个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31与所述患者患肢之间的抵接关系。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二气囊垫38能够以其内部不与所述第三气囊垫24内部相连通而通过至少一个通气间隙33从所述第一气囊垫35 内进行气体补充的方式增大设于所述第三气囊垫24上的至少一个第一压力传感器25的压力大小。优选地,所述第二气囊垫38的内部不与所述第三气囊垫24内部相连通。所述第二气囊垫38与所述第三气囊垫24彼此相邻的且相固接的方式设于第二夹板2上,所述第二气囊垫38的相对运动能够带动所述第三气囊垫24的相对运动。所述第二气囊垫38通过至少一个通气间隙33从所述第一气囊垫35内进行气体补充。至少一个所述第二力作用是依次通过与之相对应的第二夹板2上的所述第二气囊垫38和所述第三气囊垫24对所述第一力作用进行顺序依赖性补偿。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骨科夹板至少包括设于所述带体1一端上的锁定构件28和连接端29。优选地,所述骨科夹板至少包括设于所述带体 1一端上的锁定构件28。所述骨科夹板至少包括连接端29。所述锁定构件 28被配置为以所述第三气囊垫24输出流体而减小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25 的压力大小的方式逐渐地收卷所述连接端29,以使得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31的端面能够在所述骨科夹板的整体围度降低时再次抵接至所述患者患肢上。优选地,所述锁定构件28被配置为以所述第三气囊垫24输出流体而减小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25的压力大小的方式逐渐地收卷所述连接端29。所述锁定构件28能够逐渐地收卷所述连接端29。优选地,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31的端面能够在所述骨科夹板的整体围度降低时再次抵接至所述患者患肢上。所述骨科夹板的整体围度降低时即为在佩戴该骨科夹板的过程中,患者患肢由于消炎而肿胀部位逐渐地消退,由此需要下降一定程度的骨科夹板的围度,优先地通过增大第三气囊垫24的第一压力传感器25的压力大小,保持在骨科夹板整体围度不改变的情况下该骨科夹板的稳定,并继而通过逐渐地释放第三气囊垫24内气压而同步地收卷所述连接端29的方式缩小该骨科夹板的整体围度。优选地,所述锁定构件28可以为丝杠等轴类能够收卷所述连接端29的部件,所述锁定构件28在所述电机驱动器34的带动下进行转动而进行收卷。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骨科夹板上设置的至少一个第一压力传感器25、至少一个第二压力传感器31、至少一个第三压力传感器37、用于控制所述锁定构件28的电机驱动器34、用于控制所述第三气囊垫24的气泵控制器23均设有无线发射单元26、控制单元36和电子开关21。所述第三压力传感器37设置于所述载药板体3的端面上。所述第三压力传感器37 位于载药板体3和药物释放袋之间。所述第三压力传感器37用于检测药物释放袋与患肢之间的贴合状态。优选地,所述骨科夹板上设置有用于控制所述第三气囊垫24的气泵控制器23。所述骨科夹板上设置有用于控制所述锁定构件28的电机驱动器34。无线发射单元26包括通信天线、通信芯片或无线信号发送器中的一种或几种。移动终端设备27包括手机、智能手环或平板电脑中的一种或几种。无线发射单元26与移动终端设备27通过WiFi、蓝牙、ZigBee、LoraWan或NB-IoT信号无线连接。优选的,压力传感器为用于感受压力信号并能按照一定的规律将压力信号转换成可用的输出的电信号的器件或装置。压力传感器可以为薄片型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可以包括SetraASM型、YYJ/GY1-1201型号或LCF500型号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电子开关2121包括拨杆式电子开关21、触摸式电子开关21或按钮式电子开关21。优选地,当所述无线发射单元26接收到移动终端设备27发出的所述无线控制信号,所述控制单元36根据所述无线控制信号发送一开关信号于所述电子开关21,所述电子开关21根据所述开关信号断开或闭合。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无线发射单元26用于接收和传输无线控制信号且所述控制单元36分别与所述无线发射单元26和所述电子开关21 电性连接。所述无线发射单元26用于接收和传输无线控制信号。所述控制单元36分别与所述无线发射单元26和所述电子开关21电性连接。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无线发射单元26还与由用户操作的移动终端设备27 进行信息交互。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载药板体3内包括两端分别与所述出液孔和用于存储药液的所述中空内腔连通且设置有计量阀19的药液通道20。优选地,所述计量阀19与设于所述载药板体3上的电子开关21 电连接。
在使用本发明提供的骨科夹板时,优先地现将载药板体3安装在第一夹板30上,并将该骨科夹板整体套设至患肢上,此时的第一夹板30上的各个凸起表面上具有第二压力传感器31,由此能够观察得到整体骨科夹板是否已与患肢相贴合并施加了需要的应力大小,进而通过开启气泵控制器23 对第三气囊垫24进行充气,直至观察到第二压力传感器31的压力值逐渐下降至为零,由此通过第三气囊垫24能够将骨科夹板按照预设的压力大小安装至患肢上且同时保持所述药物释放袋与患肢创面之间的接触关系。
在需要取出药物释放袋以及载药板体33时,载药板体33在外力作用下向外滑动,同时载药板体33沿脱离所述第一夹板30的方向,逐渐地撤除载药板体33的端面对所述第一夹板30上设置的可自动回复弹性部件32 所施加的外力作用,由此可自动回复弹性部件32所连接的呈膨胀状态的第一气囊垫35,在可自动回复弹性部件32的带动下进行压缩,由此分别通过至少一个通气间隙33对至少一个第二气囊垫38进行充气,使得位于第二气囊垫38上方的第三气囊垫24朝向远离所述第二夹板2的方向移动,至少一个第二气囊垫38能够在取出与之相邻的载药板体3时,以弥补该载药板体3被撤除的对患肢所施加的部分应力作用的方式,朝向远离所述第二夹板2的方向移动,从而使得被撤除的部分应力作用以增大至少一个上气囊对患肢所施加的外力作用而保持所述骨科夹板对患肢所施加的作用力基本不发生变化,而能够维持所述骨科夹板对患肢的相对固定作用。
实施例2
如图6所示,多功能固定夹持装置,至少包括带体1以及若干个用于固定患肢处且沿带体1的长度方向彼此相邻布置的第二夹板2和第一夹板30,多功能固定夹持装置还包括与第一夹板30连接且用于存储及释放药物的至少一个载药板体3,并且第一夹板30上与带体1的长度方向垂直的两个侧边均具有至少一个板持部4。
板持部4上具有若干个与第一夹板30平行且形状由板状限定的托持部 5,托持部5经形状由板状限定且与第一夹板30垂直的连接部6固接至第一夹板30上,在载药板体3沿与连接部6平行的方向移动的情况下,载药板体3能够按照滑移至托持部5与第一夹板30之间的方式活动连接至第一夹板30上并与第一夹板30表面之间紧密贴合。其中,载药板体3上具有若干个与载药板体3的中空内腔7连通且用于在患肢处释放药液的出液孔 9。优选的,在载药板体3沿与连接部6平行的方向移动中,该与连接部6 平行的方向为与第一夹板30上表面平行且与带体1的长度方向垂直的方向。
在现在的骨科中,一般对于骨折都会先进行复位,同时为了防止病人活动时带动骨折位发生扭转或者错位,医生都会使用石膏和一些夹板来进行固定。目前大多数的骨科夹板主要由两个木质板组成,在病人治疗期间内,无论采用石膏绷带法还是夹板绷带法都需要定时涂覆换药,一直到痊愈才能将石膏拆除以取出夹板,导致患者在治疗期间内无法给伤处上药。本发明通过采用既能够与患肢处贴合紧密且便于抽取的载药板体3,医护人员能够将药物释放袋固接至载药板体3上对患肢处进行药物处理,有利于加快患者患肢处的愈合,同时具有一定柔软度的药物释放袋能够避免坚硬的载药板体 3直接与患肢处接触造成的不适感,在需要其达到药物释放完全时间后抽取出载药板体3便于更换新的药物释放袋,避免传统的换药或涂药的繁琐步骤以及对骨折处肢体造成二次伤害,并且医护人员能够根据骨折的严重情况适度地抽取部分载药板体3,以减小身体其他部分的压迫感。
在需要对患肢处进行药液涂敷而不是固态药物涂敷的情况下,医护人员能够选取具有储药棉层的药物释放袋固接于载药板体3上,通过预先在中空内腔7中装置药液并沿出液孔9逐渐浸入储药棉层,以此保证药液的缓释和均匀涂敷,提高换药涂药的质量和工作效率。优选的,载药板体3上设有能够与药物释放袋连接的魔术贴勾面结构,药物释放袋上设有相应的魔术贴毛面结构,或者是药物释放袋按照粘接的方式连接于载药板体3上。优选的,板持部4包括托持部5和连接部6,设于第一夹板30上彼此相对的两个侧边上且相互平行的两个托持部5,两个托持部5共同作用限制了载药板体3 在沿与第一夹板30垂直的方向上的上下位移,设于第一夹板30上彼此相对的两个侧边上且相互平行的两个连接部6,两个连接部6共同作用限制了载药板体3在沿与第一夹板30平行的方向上的左右位移,以此医护人员能够通过板持部4将载药板体3活动连接至第一夹板30上。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第一夹板30上与带体1的长度方向平行的第一侧边10具有至少一个限位部11,限位部11上还具有在载药板体3沿与连接部6平行的方向移动的情况下能够使得载药板体3下端定位至第一夹板 30上的限位面13。其中,在第一夹板30的与带体1的长度方向垂直的正视图中观察,限位面13与第一夹板30的上表面之间形成的夹角不大于 90°。
在推动载药板体3沿与连接部6平行的方向向下移动的情况下,当载药板体3的下端面与限位面13接触时,载药板体3即完全插入板持部4与第一夹板30之间,并且限位部11阻止载药板体3进一步向下插入过量或滑脱的情况。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第一夹板30上与带体1的长度方向平行的第二侧边12具有至少一个引导部8,引导部8上还具有在载药板体3的下端定位至第一夹板30上的情况下能够限制载药板体3上端沿与连接部6平行的方向移动的引导面14。其中,在第一夹板30的与带体1的长度方向垂直的正视图中观察,引导面14与第一夹板30的上表面之间形成的夹角为钝角。
优选的,引导面14自引导部8上远离第一夹板30的一端向靠近第一夹板30的一端倾斜设置。在载药板体3完全插入板持部4与第一夹板30 之间的情况下,引导部8能够限制载药板体3在沿与第一夹板30平行的方向且向上的位移,阻止多功能固定夹持装置在使用过程中由于与患肢处之间的摩擦导致夹板移位,以此将载药板体3定位固接至第一夹板30上,并且倾斜设置能够引导医护人员通过手指或是工具将载药板体3沿引导面14推进或拔出。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第一夹板30上开设有若干个辅助凹槽15,辅助凹槽15内均具有形状由长条状限定且具有弹性的自动回复弹力部件,其中,自动回复弹力部件具有通过载药板体3沿与第一夹板30平行的方向相对移动来在辅助凹槽15内升降的接触部16。优选的,在沿与第一夹板30 平行的方向相对移动中,该与第一夹板30平行的方向为与连接部6平行的方向,即为与第一夹板30上表面平行且与带体1的长度方向垂直的方向。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接触部16包括用于与载药板体3接触的凸起触点17和由凸起触点17向下弯曲延伸形成的自由端18,其中,在第一夹板30的与带体1的长度方向平行的侧视图中观察,凸起触点17位于第一夹板30的上表面的上方。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在载药板体3沿与第一夹板30平行的方向相对移动的情况下,凸起触点17抵靠至载药板体3的下表面且和自由端18 均按照靠近凹槽底面的方式向内侧倾斜。在凸起触点17抵靠至载药板体3 的下表面的情况下,辅助凹槽15内设置的自动回复弹力部件由于弹性具有恢复原状态的向上的推力,载药板体3同时受到托持部5对载药板体3在沿与第一夹板30垂直的方向上的上下位移的限制,以此达到能够辅助载药板体3进一步牢固定位的效果。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载药板体3内包括两端分别与出液孔9和用于存储药液的中空内腔7连通且设置有计量阀19的药液通道20,其中,计量阀19与设于载药板体3上的电子开关21电连接。优选的,所述电子开关 21包括拨杆式电子开关、触摸式电子开关或按钮式电子开关。在需要对患肢处进行药液涂敷而不是固态药物涂敷的情况下,医护人员能够根据需施加药液的时间打开计量阀19,达到准确时间及准确剂量对患肢处进行补充药液,有利于加强患肢处的愈合效果。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多功能固定夹持装置还包括连接于第二夹板2 上且用于与气泵控制器23的充气管22连通的至少一个第三气囊垫24。在医护人员使用骨科夹板时,医护人员通过移动终端设备观察第一压力传感器采集到的压力数据变化,以此通过气泵控制器23调节第三气囊垫24的充气和放气,从而对夹板固定的压力进行调整,保证了夹板的稳定性,使得夹板夹持更加牢固可靠,同时进一步减轻了医务人员的工作难度,提高了医疗操作的效率。
医护人员能够根据患者的骨折位置选择夹板的数量和以及载药板体放置的位置,并且能够在不拆除夹板的情况下及时地给患者更换药物,为医护人员带来极大的方便,同时节省了医患之间的时间,而且还使得夹板与患肢之间形成具有一定的透气效果的间隙,加速愈合进度。在给患者进行夹板固定的同时,通过充气管使得气囊垫鼓起,进而使得多功能固定夹持装置固定得更加牢固不容易脱落,减轻了病人痛苦,同时也减轻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难度,缓解病人的不适感,相比支具和石膏更加稳定可靠,有利于对开放性骨折的伤口进行换药操作,进而作用于软组织修复及伤口愈合。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如图5所示,第三气囊垫24上设有用于检测多功能固定夹持装置与患肢处之间压力且内设有无线发射单元26的至少一个第一压力传感器25,其中,第一压力传感器25能够将采集的电信号经无线传输单元传输至由用户操作的移动终端设备27。优选的,无线发射单元 26包括通信天线、通信芯片或无线信号发送器中的一种或几种。移动终端设备27包括手机、智能手环或平板电脑中的一种或几种。无线发射单元26 与移动终端设备27通过WiFi、蓝牙、ZigBee、Lora Wan或NB-IoT信号无线连接。优选的,第一压力传感器25为用于感受压力信号并能按照一定的规律将压力信号转换成可用的输出的电信号的器件或装置。第一压力传感器 25包括Setra ASM型、YYJ/GY1-1201型号或LCF500型号中的一种或几种。
在将多功能固定夹持装置通过带体的方式固定至患肢处后,开启气泵控制器23通过充气管22向第三气囊垫24内逐渐充入气体,医护人员能通过移动终端设备27根据患者的情况预先设定需要的预设接触面压力,在第三气囊垫24与患肢处之间的压力达到了预设接触面压力时,第一压力传感器 25将实时采集的压力数据传输至移动终端设备27,以便于医护人员能够根据压力数据变化趋势控制第三气囊垫24与患肢处之间的压力,充分保证对骨折骨固定的稳定性与有效性。
优选的,医护人员先将药物释放袋固定至载药板体3上,并按照滑移的方式将载药板体3定位至第一夹板30上,然后由带体1环绕患肢处,并通过分别设于带体1两端的锁定构件28和连接端29彼此连接的方式,将该多功能固定夹持装置初步固定至该患肢处,再开启气泵控制器23通过充气管22向第三气囊垫24内逐渐充入气体,通过观察移动终端设备27上反馈的压力采集数据,在达到预设接触面压力时结束气体的充入,以此达到将该多功能固定夹持装置进一步紧固至该患肢处的目的。在医护人员需要对药物释放袋进行更换时,再次开启气泵控制器23通过充气管22向第三气囊垫 24内充入一定量的气体,使得载药板体3与患肢处脱离紧密贴合,便于医护人员能够沿引导部将载药板体3抽取出,同时由于第三气囊垫24补充的气体,该多功能固定夹持装置不会在抽取载药板体后出现松动或滑离该患肢处,并在将更换后的载药板体3重新插入第一夹板30后,第三气囊垫24 通过充气管22逐渐排出气体,医护人员能够通过观察移动终端设备27上反馈的压力采集数据,在降低至预设接触面压力时结束气体的排出,以此完成一次换药过程。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多功能固定夹持装置还包括分别设于带体1两端且彼此能够按照卡扣配合或粘接的方式可拆卸式连接的锁定构件28和连接端29。优选的,锁定构件28为多个沿带体1的长度方向并列设置的魔术贴毛面,连接端29为多个沿带体1的长度方向并列设置的魔术贴勾面。优选的,锁定构件28为卡扣件,连接端29为卡扣座,卡扣座上形成有卡钩槽,卡扣上形成有卡钩,其中,卡钩能够按照可拆卸的方式钩入卡钩槽中。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具体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本发明公开内容的启发下想出各种解决方案,而这些解决方案也都属于本发明的公开范围并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本发明说明书及其附图均为说明性而并非构成对权利要求的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多功能固定夹持装置,至少包括沿带体(1)的纵向延伸方向连续地布置于所述带体(1)上且与所述带体(1)能够共同形成用于包覆患者患肢的包覆空间的至少一个第一夹板(30),其特征在于,所述骨科夹板还包括设于两个所述第一夹板(30)之间的至少一个第二夹板(2)以及设于所述第一夹板(30)上的至少一个载药板体(3),
其中,由设于所述第二夹板(2)上的第一气囊垫(35)所供给的气体能够以所述载药板体(3)部分脱离所述第一夹板(30)的方式向设于所述第一夹板(30)上的第二气囊垫(38)内流动;在所述骨科夹板被任意抽除一个所述载药板体(3)的过程中,脱离所述第一夹板(30)的所述部分载药板体(3)对患者患肢所施加的第一力作用能够以增大至少一个所述第二夹板(2)对患者患肢所施加的第二力作用的方式进行顺序依赖性补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固定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骨科夹板至少包括设于所述第一夹板(30)上的至少一个自动回复弹性部件(32),其中,所述自动回复弹性部件(32)被配置为:
所述载药板体(3)以部分逐渐脱离所述第一夹板(30)的方式撤除该部分载药板体(3)对至少一个所述自动回复弹性部件(32)所施加的外力作用;
所述自动回复弹性部件(32)能够响应于其弹性势能的渐进释放程度与所述部分载药板体(3)的渐进脱离程度之间的动态对应关系;
所述自动回复弹性部件(32)以其自身弹力对抗呈膨胀状态的所述第一气囊垫(35)对所述自动回复弹性部件(32)施加的外力作用的方式动态地折叠所述第一气囊垫(35);
所述第一气囊垫(35)通过位于所述第一气囊垫(35)与至少一个所述第二气囊垫(38)之间的至少一个通气间隙(33)进行气体供给。
3.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多功能固定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回复弹性部件(32)还被配置为:
所述载药板体(3)以部分逐渐抵接所述第一夹板(30)的方式增加该部分载药板体(3)对至少一个所述自动回复弹性部件(32)所施加的外力作用;
所述自动回复弹性部件(32)能够响应于其弹性势能的渐进增加程度与所述部分载药板体(3)的渐进抵接程度之间的动态对应关系;
所述自动回复弹性部件(32)以其自身弹力结合呈收缩状态的所述第一气囊垫(35)对所述自动回复弹性部件(32)施加的外力作用的方式动态地展开所述第一气囊垫(35);
所述第一气囊垫(35)通过位于所述第一气囊垫(35)与至少一个所述第二气囊垫(38)之间的至少一个通气间隙(33)进行气体补充。
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多功能固定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骨科夹板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一夹板(30)上的至少一个第二压力传感器(31)和设于所述第二夹板(2)上的至少一个第三气囊垫(24),其中,所述带体(1)能够以至少一个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31)的端面优先于所述载药板体(3)的端面和/或所述第三气囊垫(24)的端面而先与所述患者患肢相抵接的方式固定至所述患者患肢上,所述第三气囊垫(24)被配置为以注入流体或输出流体的方式释放至少一个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31)与所述患者患肢之间的抵接关系。
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多功能固定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气囊垫(38)能够以其内部不与所述第三气囊垫(24)内部相连通而通过至少一个通气间隙(33)从所述第一气囊垫(35)内进行气体补充的方式增大设于所述第三气囊垫(24)上的至少一个第一压力传感器(25)的压力大小,以使得至少一个所述第二力作用是依次通过与之相对应的第二夹板(2)上的所述第二气囊垫(38)和所述第三气囊垫(24)对所述第一力作用进行顺序依赖性补偿。
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多功能固定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骨科夹板至少包括设于所述带体(1)一端上的锁定构件(28)和连接端(29),所述锁定构件(28)被配置为以所述第三气囊垫(24)输出流体而减小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25)的压力大小的方式逐渐地收卷所述连接端(29),以使得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31)的端面能够在所述骨科夹板的整体围度降低时再次抵接至所述患者患肢上。
7.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多功能固定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骨科夹板上设置的至少一个第一压力传感器(25)、至少一个第二压力传感器(31)、至少一个第三压力传感器(37)、用于控制所述锁定构件(28)的电机驱动器(34)、用于控制所述第三气囊垫(24)的气泵控制器(23)均设有无线发射单元(26)、控制单元(36)和电子开关(21),所述第三压力传感器(37)设置于所述载药板体(3)的端面上。
8.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多功能固定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发射单元(26)用于接收和传输无线控制信号且所述控制单元(36)分别与所述无线发射单元(26)和所述电子开关(21)电性连接。
9.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多功能固定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发射单元(26)还与由用户操作的移动终端设备(27)进行信息交互。
10.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多功能固定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载药板体(3)内包括两端分别与所述出液孔和用于存储药液的所述中空内腔连通且设置有计量阀(19)的药液通道(20)。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374451.4A CN111904691A (zh) | 2019-05-07 | 2019-05-07 | 多功能固定夹持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374451.4A CN111904691A (zh) | 2019-05-07 | 2019-05-07 | 多功能固定夹持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904691A true CN111904691A (zh) | 2020-11-10 |
Family
ID=732416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10374451.4A Withdrawn CN111904691A (zh) | 2019-05-07 | 2019-05-07 | 多功能固定夹持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1904691A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545735A (zh) * | 2020-12-27 | 2021-03-26 | 天津市天津医院 | 一种定量载药式肋骨固定板 |
CN113633450A (zh) * | 2021-06-25 | 2021-11-12 |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 | 多功能四肢胸部固定支具 |
-
2019
- 2019-05-07 CN CN201910374451.4A patent/CN111904691A/zh not_active Withdrawn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545735A (zh) * | 2020-12-27 | 2021-03-26 | 天津市天津医院 | 一种定量载药式肋骨固定板 |
CN113633450A (zh) * | 2021-06-25 | 2021-11-12 |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 | 多功能四肢胸部固定支具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4709109U (zh) | 一种智能型中医骨科专用固定装置 | |
CN111904691A (zh) | 多功能固定夹持装置 | |
CN218220259U (zh) | 腹膜透析置管皮下隧道段止血器 | |
CN104605989A (zh) | 一种充气式医用束腹带 | |
CN210277435U (zh) | 多功能骨科夹板 | |
CN208017642U (zh) | 一种骨科恢复用夹板 | |
CN109731164B (zh) | 引流球固定装置 | |
CN201389109Y (zh) | 骨科用固定夹板 | |
CN207928412U (zh) | 一种具有药物渗透作用的骨科用夹板 | |
CN212940116U (zh) | 骨科用夹板装置 | |
CN211067288U (zh) | 一种骨科多功能夹板 | |
CN215739740U (zh) | 一种多功能盆骨固定带 | |
CN2358918Y (zh) | 对外敷药物加压的可调弹力绷带 | |
CN213130191U (zh) | 一种用于骨科护理的软板夹 | |
CN110384853A (zh) | 一种背带式腹部引流管固定带及其使用方法 | |
CN201578412U (zh) | 骨科用骨折固定器 | |
CN210873959U (zh) | 一种下肢锻炼装置 | |
CN202950806U (zh) | 脚裸或小腿骨折固定夹板 | |
CN217448231U (zh) | 用于外科护理的引流专用敷料贴金属硅造渣除硼的强化装置 | |
CN209529414U (zh) | 一种便于调节固定范围的护理腰带 | |
CN217014381U (zh) | 一种用于甲状腺疾病术后颈部固定装置 | |
CN221731108U (zh) | 多用途护理护具 | |
CN213588633U (zh) | 一种腰椎骨折术后固定装置 | |
CN206482733U (zh) | 一种背背佳式多功能手臂损伤康复装置 | |
CN210811864U (zh) | 一种骨科临床用充气式夹板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WW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
WW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11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