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903469A - 一种农田水利河道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农田水利河道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1903469A CN111903469A CN202010723025.XA CN202010723025A CN111903469A CN 111903469 A CN111903469 A CN 111903469A CN 202010723025 A CN202010723025 A CN 202010723025A CN 111903469 A CN111903469 A CN 111903469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ater
- slope
- planting
- pipe
- supply pip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25/00—Watering gardens, fields, sports grounds or the like
- A01G25/02—Watering arrangements located above the soil which make use of perforated pipe-lines or pipe-lines with dispensing fittings, e.g. for drip irrigation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oi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Nozzl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农田水利河道结构,包括河道区以及农田区,所述河道区的地面上开设有排水槽,所述农田区的地面上开设有与所述排水槽连通的引水渠,且所述农田区内设有位于所述引水渠周侧的种植坡;所述种植坡与所述引水渠之间设有护坡板,所述护坡板贴合所述引水渠内侧壁并与引水渠内侧壁浇筑固定,且所述护坡板与种植坡侧壁贴合设置;所述护坡板上设有沿所述引水渠设置的供水管,所述供水管上设有多个用于喷淋所述种植坡上农作物的喷淋部,多个所述喷淋部沿所述供水管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本申请具有无需耗费大量的人力,灌溉效率高的效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农田水利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农田水利河道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农田水利是以农业增产为目的的水利工程措施,即通过兴建和运用各种水利工程措施,调节、改善农田水分状况和地区水利条件,提高抵御天灾的能力,促进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使之有利于农作物的生产。农田水利建设的相关技术包括农田河道、沟渠以及水闸结构等。
农田河道的结构简单,其设置于农田附近,用于排放农田积蓄的雨水以及积存灌溉农田所需的水分。这种河道结构在灌溉农田时需要从河道内抽取积水至农田内,使用者需要不断移动以保证灌溉均匀,故而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灌溉效率不高。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存在有灌溉效率不高的缺陷。
发明内容
为了提高对农田的灌溉效率,本申请提供一种农田水利河道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农田水利河道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农田水利河道结构,包括河道区以及农田区,所述河道区的地面上开设有排水槽,所述农田区的地面上开设有与所述排水槽连通的引水渠,且所述农田区内设有位于所述引水渠周侧的种植坡;所述种植坡与所述引水渠之间设有护坡板,所述护坡板贴合所述引水渠内侧壁并与引水渠内侧壁浇筑固定,且所述护坡板与种植坡侧壁贴合设置;所述护坡板上设有沿所述引水渠设置的供水管,所述供水管上设有多个用于喷淋所述种植坡上农作物的喷淋部,多个所述喷淋部沿所述供水管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出现雨水天气时,雨水由种植坡沿护坡板流淌至引水渠内,然后引水渠内的雨水导入排水槽内,从而防止种植坡上的农作物被雨水损毁;而当种植人员灌溉农田时,种植人员将水泵与供水管连通,使得灌溉用水通过供水管以及喷淋部喷淋在种植坡上的农作物上,从而灌溉了农作物,而喷淋部沿供水管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从而使得种植坡沿供水管的方向上的各处位置均能被灌溉,使得灌溉效果更均匀,从而避免使用者不断移动的操作,无需耗费大量的人力,灌溉效率高。
优选的,所述喷淋部包括可折弯塑性形变的折弯管以及喷淋头,所述折弯管一端与所述喷淋头连接,另一端与所述供水管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供水管内泵入灌溉用水时,灌溉用水通过折弯管并由喷淋头喷出,而折弯管可折弯,方便安装人员调节喷淋头的朝向和喷射灌溉用水的角度。
优选的,所述供水管与所述折弯管之间连接有旋转接头,所述供水管与所述折弯管之间设有用于调节所述喷淋头朝向的调节部;所述调节部包括传动细杆以及固定于所述传动细杆两端的连接杆和调节叶片;所述连接杆与所述折弯管内壁固定,所述调节叶片设置于所述供水管内;所述传动细杆上套设有扭簧,所述扭簧两端分别与所述供水管内侧壁以及所述调节叶片固定;所述传动细杆与所述调节叶片的连接处位于调节叶片一端,所述折弯管连接所述喷淋头的一端轴线与所述调节叶片表面之间的夹角为钝角,且所述喷淋头喷淋时设置于折弯管顶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种植人员泵送灌溉水进入供水管内时,灌溉用水通过供水管并由旋转接头、折弯管通过喷淋头喷出,而灌溉用水在供水管内的流动带动了调节叶片转动,使得传动细杆带动折弯管转动,此时扭簧随传动细杆的转动而变形,从而使得折弯管带动喷淋头由下至上转动,使得喷淋头得以对种植坡上的植物进行灌溉,而当供水管内不再泵入灌溉用水时,扭簧恢复形变,使得调节叶片恢复至竖直,使得喷头恢复至朝下设置,从而有利于防止土壤颗粒堵塞喷淋头。
优选的,所述喷淋头上连接有多个用于导出喷淋水的细导管,所述细导管远离所述喷淋头的一端朝向远离所述折弯管向上转动的方向倾斜;所述调节叶片与所述供水管内底面平行时与供水管内底面之间设有供所述调节叶片继续转动的转动间隙。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供水管内通过灌溉用水时,转动叶片随水流转动至水平,此时转动叶片转动九十度,而喷淋头也转动九十度,故而喷淋头未完全朝上设置,此时,灌溉用水由喷淋头上的细导管喷出,而细导管倾斜设置,故而灌溉用水的喷出对于喷淋头具有反推作用,使得喷淋头继续转动,直至喷淋头完全朝上设置,此时调节叶片转动至转动间隙内,故而喷淋水不易洒在护坡板上,从而使得喷淋效果更好。
优选的,所述折弯管外壁固定有定位块,所述旋转接头上固定有位于所述定位块随折弯管转动的转动行程两端的两块限位块,所述定位块设置于两块所述限位块之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折弯管转动时,定位孔于两块限位块之间移动,限制了折弯管的转动角度,故而仅需足够压力的灌溉用水接入供液管内即可实现喷淋头朝向的调节。
优选的,所述引水渠与所述种植坡之间设有汲水部,所述汲水部包括用于吸收水分的汲水绳以及设置于所述汲水绳上的导水体,所述汲水绳一端沿所述护坡板延伸至所述引水渠内,另一端贯穿护坡板并延伸至所述种植坡内的土壤内;所述导水体埋设于所述种植坡内的土壤内,且所述导水体上开设有导水微槽,所述导水微槽一端延伸至所述汲水绳内,另一端延伸至所述种植坡内的土壤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引水渠内的水分在毛细原理作用下沿汲水绳分散至种植坡内,然后该部分水分在导水微槽导向作用下渗透至种植坡内的土壤内,补充了种植坡内的水分。
优选的,所述导水体包括埋设于所述汲水绳内的埋设杆以及与所述埋设杆连接并延伸出汲水绳的导水杆,所述导水微槽设置于所述导水杆上;所述埋设杆上开设有环绕埋设杆轴线设置的螺旋汲水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水分扩散至埋设杆上的汲水绳上时,该部分水分容易挤压进入螺旋汲水槽,然后再由导水微槽沿导水杆导出。
优选的,所述汲水绳由多根棉细绳捻合制成,所述棉细绳环绕所述埋设杆捻合,且所述棉细绳绕过所述导水杆与埋设杆的连接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棉细绳捻合包住埋设杆,使得导水体与汲水绳连接,而棉细绳绕过导水杆与埋设杆的连接处,使得导水体在汲水绳的延伸方向上受到限位,从而使得汲水绳与种植坡内部的连接更牢固,防止汲水绳与种植坡脱离,也对种植坡具有加固作用。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农田水利河道结构的施工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农田水利河道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步骤:S1、开挖,挖掘排水槽和引水渠;S2、预制件安装,将护坡板通过水泥与引水渠内侧壁浇筑固定,使得汲水绳一端设置于引水渠内另一端设置于种植坡所在的地面上;S3、堆砌,挖掘种植土壤堆砌形成种植坡,使得汲水绳埋设于种植坡内;S4、铺设,铺设土工网于种植坡上并折弯护坡板上侧边与土工网上表面抵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施工方法操作简单,施工效率高。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当种植人员灌溉农田时,种植人员将水泵与供水管连通,使得灌溉用水通过供水管以及喷淋部喷淋在种植坡上的农作物上,从而灌溉了农作物,而喷淋部沿供水管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从而使得种植坡沿供水管的方向上的各处位置均能被灌溉,使得灌溉效果更均匀,从而避免使用者不断移动的操作,无需耗费大量的人力,灌溉效率高;
当种植人员泵送灌溉水进入供水管内时,灌溉用水通过供水管并由旋转接头、折弯管通过喷淋头喷出,而灌溉用水在供水管内的流动带动了调节叶片转动,使得传动细杆带动折弯管转动,此时扭簧随传动细杆的转动而变形,从而使得折弯管带动喷淋头由下至上转动,使得喷淋头得以对种植坡上的植物进行灌溉;
当供水管内不再泵入灌溉用水时,扭簧恢复形变,使得调节叶片恢复至竖直,使得喷头恢复至朝下设置,从而有利于防止土壤颗粒堵塞喷淋头。
附图说明
图1是申请实施例的农田水利河道结构的鸟瞰布局示意图。
图2是引水渠垂直于其自身截面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汲水绳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喷淋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2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6是申请实施例的农田水利河道结构的施工方法的步骤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01、河道区;02、农田区;1、排水槽;2、引水渠;3、种植坡;31、土工网;4、护坡板;41、供水管;5、汲水部;51、汲水绳;511、棉细绳;52、导水体;521、埋设杆;5211、螺旋汲水槽;522、导水杆;5221、导水微槽;6、喷淋部;61、折弯管;611、定位块;62、旋转接头;621、限位块;63、喷淋头;631、细导管;71、传动细杆;711、扭簧;72、连接杆;73、调节叶片。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6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农田水利河道结构。参照图1,农田水利河道结构包括河道区01以及农田区02。河道区01的地面上开挖有排水槽1,排水槽1的延伸方向呈直线并水平设置,且排水槽1垂直于其自身延伸方向的截面呈矩形。农田区02设置于排水槽1两侧,且农田区02的地面上开挖有引水渠2。引水渠2的延伸方向呈直线并与排水槽1的长度方向垂直,且引水渠2于农田区02内设有多道,多道引水渠2沿排水槽1的延伸方向均匀排列。结合图2所示,引水渠2垂直于其自身延伸方向的截面呈倒梯形,且引水渠2的内底面高于排水槽1的内底面。农田区02内还设有种植坡3,种植坡3由适用于种植农作物的种植土壤堆砌而成,种植坡3设置于相邻的引水渠2之间,种植坡3呈条形,且种植坡3的长度方向与引水渠2的延伸方向平行。种植坡3垂直于其自身长度方向的截面呈梯形,且种植坡3的两侧倾斜侧壁分别与种植坡3两侧的引水渠2内壁齐平。种植坡3上表面铺设有土工网31,土工网31呈网格状,用于加固种植坡3上表面的土壤。
参照图2,种植坡3与引水渠2之间设有护坡板4,护坡板4为矩形长板状,护坡板4的靠近种植坡3的一侧板面贴合种植坡3的侧壁以及引水渠2的内侧壁设置,护坡板4两端分别与种植坡3的两端齐平,且护坡板4与引水渠2的内侧壁采用水泥浇筑固定。护坡板4的上侧边朝向种植坡3方向折弯并与种植坡3上的土工网31上表面抵紧,从而使得护坡板4固定土工网31。
参照图2,引水渠2与种植坡3之间设有汲水部5,汲水部5包括汲水绳51以及导水体52。结合图3所示,汲水绳51由多根棉细绳511捻合而成,汲水绳51一端沿护坡板4靠近引水渠2内的板面延伸至引水渠2内底,另一端贯穿护坡板4的板面以及种植坡3侧壁并延伸至种植坡3内,且汲水绳51设有多根并沿护坡板4的长度方向均匀排列。导水体52包括埋设杆521以及导水杆522,埋设杆521为细杆状,其截面呈圆形,且埋设杆521的圆柱面上开设有螺旋汲水槽5211,螺旋汲水槽5211沿埋设杆521的轴线螺旋环绕设置。导水杆522为截面呈圆形的细杆状,导水杆522一端与埋设杆521的圆柱面固定,另一端朝向远离埋设杆521的方向,导水杆522的轴线与埋设杆521的轴线相交且夹角呈锐角。导水杆522于一根埋设杆521上共设有两根,两根导水杆522分别设置于埋设杆521上下两侧。导水杆522上设有导水微槽5221,导水微槽5221沿导水杆522的长度方向延伸,且导水微槽5221靠近埋设杆521的一端与埋设杆521上的螺旋汲水槽5211连通。汲水绳51上的多根棉细绳511包裹埋设杆521捻合并缠绕,且棉细绳511经过导水杆522时绕过导水杆522与埋设杆521的连接处,使得导水体52与汲水绳51固定。结合图2所示,导水体52设置于种植坡3内,且导水体52上的导水杆522远离埋设杆521的端部朝向引水渠2的方向,此外,汲水绳51上的导水体52设有多个并沿汲水绳51的延伸方向均匀设置。引水渠2内的水分在毛细原理作用下沿汲水绳51分散至种植坡3内,然后该部分水分挤入螺旋汲水槽5211并在导水微槽5221导向作用下渗透至种植坡3内的土壤内,补充了种植坡3内的水分。
参照图2,护坡板4上设有供水管41,供水管41为截面呈矩形的管状结构,其由不锈钢制成,供水管41沿护坡板4的长度方向延伸,且供水管41远离引水渠2的一侧外侧壁与护坡板4远离种植坡3的板面固定。供水管41的两端封闭设置,且供水管41一端的端面开设有用于与水泵出水口插接的进水孔。供水管41上设有喷淋部6,喷淋部6包括折弯管61、旋转接头62以及喷淋头63,结合图4所示,折弯管61为圆管状,其折弯呈直角状,且折弯管61由铝合金制成。旋转接头62为常用的液体转动接头,旋转接头62一端与供水管41远离护坡板4的外侧壁固定并与供水管41内部连通,旋转接头62另一端与折弯管61靠近供水管41的端部固定,从而使得折弯管61与供水管41转动连接并连通。旋转接头62的固定部分外壁上固定有两块限位块621,折弯管61连接旋转接头62的一端外壁上固定有定位块611,定位块611呈L形条状,定位块611一端与折弯管61外壁连接,另一端延伸至旋转接头62外侧并位于两个限位块621之间,从而限定了折弯管61的转动角度,使得折弯管61远离旋转接头62的一端的移动行程在朝上与水平偏下之间,且折弯管61的转动角度为100°。喷淋头63为圆盘状,其内部中空,且喷淋头63的轴线与折弯管61远离旋转接头62的一端轴线重合,此外,喷淋头63与折弯管61远离旋转接头62的一端固定并连通。喷淋头63远离折弯管61的端面上设有细导管631,细导管631为细管状,其一端与喷淋头63远离折弯管61的端面固定并与喷淋头63内部连通,另一端朝向与折弯管61往上的转动方向相反的方向倾斜。细导管631设有多根并均匀布设于喷淋头63远离折弯管61的端面上。
参照图2、图4,当供水管41内泵入高压的灌溉用水时,供水管41内的灌溉用水依次通过旋转接头62、折弯管61以及喷淋头63并从细导管631喷射出,且由于细导管631的反推作用,喷淋头63在灌溉用水喷射出细导管631时始终受到推动喷淋头63朝上转动的作用力。
参照图2、图5,供水管41与折弯管61之间设有调节部,调节部包括传动细杆71、连接杆72和调节叶片73。传动细杆71为圆杆状,其直径小于折弯管61的内径,传动细杆71一端通过旋转接头62并穿入折弯管61,另一端设置于供水管41内,且传动细杆71的轴线与折弯管61连接旋转接头62的一端的轴线重合。连接杆72为短细杆,其设置于折弯管61内,且连接杆72的轴线与传动细杆71的轴线垂直相交。传动细杆71位于折弯管61内的一端与连接杆72中部固定,且连接杆72两端均与折弯管61内壁固定。调节叶片73为矩形片状,当供水管41内没有水流时,调节叶片73竖直设置于供水管41内,且调节叶片73与供水管41的延伸方向垂直设置。传动细杆71位于供水管41内的一端与调节叶片73靠近旋转接头62的侧边固定,且传动细杆71与调节叶片73的连接处位于调节叶片73下端,而当调节叶片73转动至与供水管41内底面平行时,调节叶片73与供水管41内底面之间的间隙为转动间隙,使得调节叶片73远离传动细杆71的一端能够继续转动至抵触供水管41内底面。传动细杆71上套设有扭簧711,扭簧711设置于供水管41内,扭簧711一端与供水管41靠近折弯管61的内侧壁固定,另一端与调节叶片73靠近旋转接头62的侧边固定,且当供水管41内无水流并且调节叶片73竖直设置时,扭簧711处于自然状态,对调节叶片73没有扭转作用。
参照图2、图4,当种植人员朝向供水管41内泵入灌溉用水时,高压水沿供水管41的延伸方向流动,带动调节叶片73转动,直至调节叶片73水平,此时扭簧711变形,而调节叶片73带动传动细杆71以及连接杆72转动,使得折弯管61转动,从而使得喷淋头63朝上转动,与此同时,供水管41内的灌溉用水通过喷淋头63上的细导管631喷射出,使得喷淋头63持续受到一个继续驱动喷淋头63朝上转动的作用力,使得喷淋头63继续转动,直至喷淋头63完全朝上,此时调节叶片73转动至转动间隙内,故而喷淋水不易洒在护坡板4上,从而使得喷淋效果更好。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农田水利河道结构的实施原理为:当出现雨水天气时,雨水由种植坡3沿护坡板4流淌至引水渠2内,然后引水渠2内的雨水导入排水槽1内,从而防止种植坡3上的农作物被雨水损毁;而当种植人员灌溉农田时,种植人员将水泵与供水管41连通,使得灌溉用水通过供水管41以及喷淋部6喷淋在种植坡3上的农作物上,从而灌溉了农作物,而喷淋部6沿供水管41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从而使得种植坡3沿供水管41的方向上的各处位置均能被灌溉,使得灌溉效果更均匀,从而避免使用者不断移动的操作,无需耗费大量的人力,灌溉效率高。
本申请实施例还公开一种农田水利河道结构的施工方法。参照图5,农田水利河道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开挖,挖掘排水槽1和引水渠2;
S2、预制件安装,将护坡板4通过水泥与引水渠2内侧壁浇筑固定,使得汲水绳51一端设置于引水渠2内另一端设置于种植坡3所在的地面上;
S3、堆砌,挖掘种植土壤堆砌形成种植坡3,使得汲水绳51埋设于种植坡3内;
S4、铺设,铺设土工网31于种植坡3上并折弯护坡板4上侧边与土工网31上表面抵紧。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农田水利河道结构的施工方法的实施原理为:该农田水利河道结构的施工方法在开挖后仅需安装预制件、堆砌种植坡3以及铺设土工网31即可完成施工,无需养护大量的水泥件,操作简单,且施工效率高。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农田水利河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河道区(01)以及农田区(02),所述河道区(01)的地面上开设有排水槽(1),所述农田区(02)的地面上开设有与所述排水槽(1)连通的引水渠(2),且所述农田区(02)内设有位于所述引水渠(2)周侧的种植坡(3);所述种植坡(3)与所述引水渠(2)之间设有护坡板(4),所述护坡板(4)贴合所述引水渠(2)内侧壁并与引水渠(2)内侧壁浇筑固定,且所述护坡板(4)与种植坡(3)侧壁贴合设置;所述护坡板(4)上设有沿所述引水渠(2)设置的供水管(41),所述供水管(41)上设有多个用于喷淋所述种植坡(3)上农作物的喷淋部(6),多个所述喷淋部(6)沿所述供水管(41)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农田水利河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淋部(6)包括可折弯塑性形变的折弯管(61)以及喷淋头(63),所述折弯管(61)一端与所述喷淋头(63)连接,另一端与所述供水管(41)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农田水利河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水管(41)与所述折弯管(61)之间连接有旋转接头(62),所述供水管(41)与所述折弯管(61)之间设有用于调节所述喷淋头(63)朝向的调节部;所述调节部包括传动细杆(71)以及固定于所述传动细杆(71)两端的连接杆(72)和调节叶片(73);所述连接杆(72)与所述折弯管(61)内壁固定,所述调节叶片(73)设置于所述供水管(41)内;所述传动细杆(71)上套设有扭簧(711),所述扭簧(711)两端分别与所述供水管(41)内侧壁以及所述调节叶片(73)固定;所述传动细杆(71)与所述调节叶片(73)的连接处位于调节叶片(73)一端,所述折弯管(61)连接所述喷淋头(63)的一端轴线与所述调节叶片(73)表面之间的夹角为钝角,且所述喷淋头(63)喷淋时设置于折弯管(61)顶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农田水利河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淋头(63)上连接有多个用于导出喷淋水的细导管(631),所述细导管(631)远离所述喷淋头(63)的一端朝向远离所述折弯管(61)向上转动的方向倾斜;所述调节叶片(73)与所述供水管(41)内底面平行时与供水管(41)内底面之间设有供所述调节叶片(73)继续转动的转动间隙。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农田水利河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弯管(61)外壁固定有定位块(611),所述旋转接头(62)上固定有位于所述定位块(611)随折弯管(61)转动的转动行程两端的两块限位块(621),所述定位块(611)设置于两块所述限位块(621)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农田水利河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水渠(2)与所述种植坡(3)之间设有汲水部(5),所述汲水部(5)包括用于吸收水分的汲水绳(51)以及设置于所述汲水绳(51)上的导水体(52),所述汲水绳(51)一端沿所述护坡板(4)延伸至所述引水渠(2)内,另一端贯穿护坡板(4)并延伸至所述种植坡(3)内的土壤内;所述导水体(52)埋设于所述种植坡(3)内的土壤内,且所述导水体(52)上开设有导水微槽(5221),所述导水微槽(5221)一端延伸至所述汲水绳(51)内,另一端延伸至所述种植坡(3)内的土壤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农田水利河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水体(52)包括埋设于所述汲水绳(51)内的埋设杆(521)以及与所述埋设杆(521)连接并延伸出汲水绳(51)的导水杆(522),所述导水微槽(5221)设置于所述导水杆(522)上;所述埋设杆(521)上开设有环绕埋设杆(521)轴线设置的螺旋汲水槽(5211)。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农田水利河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汲水绳(51)由多根棉细绳(511)捻合制成,所述棉细绳(511)环绕所述埋设杆(521)捻合,且所述棉细绳(511)绕过所述导水杆(522)与埋设杆(521)的连接处。
9.一种农田水利河道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S1、开挖,挖掘排水槽(1)和引水渠(2);S2、预制件安装,将护坡板(4)通过水泥与引水渠(2)内侧壁浇筑固定,使得汲水绳(51)一端设置于引水渠(2)内另一端设置于种植坡(3)所在的地面上;S3、堆砌,挖掘种植土壤堆砌形成种植坡(3),使得汲水绳(51)埋设于种植坡(3)内;S4、铺设,铺设土工网(31)于种植坡(3)上并折弯护坡板(4)上侧边与土工网(31)上表面抵紧。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723025.XA CN111903469B (zh) | 2020-07-24 | 2020-07-24 | 一种农田水利河道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723025.XA CN111903469B (zh) | 2020-07-24 | 2020-07-24 | 一种农田水利河道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903469A true CN111903469A (zh) | 2020-11-10 |
CN111903469B CN111903469B (zh) | 2022-01-11 |
Family
ID=732802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0723025.XA Active CN111903469B (zh) | 2020-07-24 | 2020-07-24 | 一种农田水利河道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1903469B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529654A (zh) * | 2021-08-11 | 2021-10-22 | 济宁市水利事业发展中心 | 一种河道工程管理生态护坡及其施工方法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301265Y (zh) * | 1996-01-18 | 1998-12-23 | 浙江农村技术师范专科学校 | 撞击式自转均布微喷头 |
CN105155559A (zh) * | 2015-10-08 | 2015-12-16 | 陈升鹏 | 一种生态护坡 |
CN105696606A (zh) * | 2016-01-22 | 2016-06-22 | 岭南新科生态科技研究院(北京)有限公司 | 一种半干旱地区生态护坡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
CN207138138U (zh) * | 2017-07-21 | 2018-03-27 | 中建八局第一建设有限公司 | 一种工地降尘降温喷淋装置 |
CN110859077A (zh) * | 2019-12-04 | 2020-03-06 | 张瑞现 | 一种水利工程用农田灌溉装置及其灌溉方法 |
CN111364765A (zh) * | 2020-02-17 | 2020-07-03 | 葛飞月 | 一种建筑施工作业面喷淋降尘降温装置 |
-
2020
- 2020-07-24 CN CN202010723025.XA patent/CN111903469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301265Y (zh) * | 1996-01-18 | 1998-12-23 | 浙江农村技术师范专科学校 | 撞击式自转均布微喷头 |
CN105155559A (zh) * | 2015-10-08 | 2015-12-16 | 陈升鹏 | 一种生态护坡 |
CN105696606A (zh) * | 2016-01-22 | 2016-06-22 | 岭南新科生态科技研究院(北京)有限公司 | 一种半干旱地区生态护坡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
CN207138138U (zh) * | 2017-07-21 | 2018-03-27 | 中建八局第一建设有限公司 | 一种工地降尘降温喷淋装置 |
CN110859077A (zh) * | 2019-12-04 | 2020-03-06 | 张瑞现 | 一种水利工程用农田灌溉装置及其灌溉方法 |
CN111364765A (zh) * | 2020-02-17 | 2020-07-03 | 葛飞月 | 一种建筑施工作业面喷淋降尘降温装置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529654A (zh) * | 2021-08-11 | 2021-10-22 | 济宁市水利事业发展中心 | 一种河道工程管理生态护坡及其施工方法 |
CN113529654B (zh) * | 2021-08-11 | 2022-11-15 | 济宁市水利事业发展中心 | 一种河道工程管理生态护坡及其施工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903469B (zh) | 2022-01-1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3748873B (zh) | 一种园林边坡生态修复用防护结构 | |
CN111903469B (zh) | 一种农田水利河道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 |
WO2011162620A1 (en) | Liquid flow system | |
CN110741910A (zh) | 一种矿山排土场集水供水系统及方法 | |
CN208009452U (zh) | 一种用于边坡绿化养护以及排水的系统 | |
CN211396316U (zh) | 一种绿色生态屋顶结构 | |
CN203435487U (zh) | 一种节水灌溉系统 | |
CN216108560U (zh) | 一种建筑市政工程用边坡加固装置 | |
CN215857492U (zh) | 一种利工程生态护坡 | |
CN106358986A (zh) | 一种适用于高山峡谷地区的水肥一体化灌溉系统 | |
CN213926103U (zh) | 一种生态护坡 | |
CN110080216B (zh) | 一种利用支护管桩的蓄水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 |
CN111448971A (zh) | 一种农业灌溉装置 | |
CN102726274A (zh) | 一种虹吸灌溉管道及基于该管道的农作物节能灌溉方法 | |
CN214573724U (zh) | 一种河道护岸工程固定架 | |
CN114250827A (zh) | 一种将山泉水流入村庄修建水利设施进行利害互转的结构 | |
CN208956593U (zh) | 一种基于现浇生态护坡的植物浇灌装置 | |
CN210127462U (zh) | 一种安装有输水管道的水库塔式涵洞 | |
CN1169422C (zh) | 土层下地膜覆盖吸灌方法 | |
CN207927450U (zh) | 一种节能环保园林根部灌溉装置 | |
CN217284332U (zh) | 一种水利抗旱用节水灌溉装置 | |
CN213127460U (zh) | 一种农田排水系统 | |
CN220166957U (zh) | 一种生态缓冲坡 | |
CN216626956U (zh) | 一种用于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修复的植被养护装置 | |
CN221663704U (zh) | 一种绿色生态边坡治理结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