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901181A - 一种误码率检测的处理方法及相关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误码率检测的处理方法及相关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901181A
CN111901181A CN201910368110.6A CN201910368110A CN111901181A CN 111901181 A CN111901181 A CN 111901181A CN 201910368110 A CN201910368110 A CN 201910368110A CN 111901181 A CN111901181 A CN 11190118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ei
node
physical
message
mpl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368110.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901181B (zh
Inventor
谢红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T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ZT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TE Corp filed Critical ZTE Corp
Priority to CN201910368110.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901181B/zh
Priority to PCT/CN2020/085073 priority patent/WO2020224407A1/zh
Publication of CN11190118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90118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90118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90118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3/00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3/08Monitoring or testing based on specific metrics, e.g. QoS, energy consumption or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 H04L43/0823Errors, e.g. transmission erro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3/00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3/08Monitoring or testing based on specific metrics, e.g. QoS, energy consumption or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 H04L43/0823Errors, e.g. transmission errors
    • H04L43/0847Transmission erro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5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using label swapping, e.g. multi-protocol label switch [MP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误码率检测的处理方法及相关设备,其中方法之一包括:第一节点的第一端口检测到误码时,通过确定的至少一条前向错误指示FEI报文发送路径发送FEI报文;其中,每一条所述FEI报文发送路径为穿过所述第一端口的一条物理支路上所有多协议标签交换MPLS路径中的一条MPLS路径。如此,能够有效降低CPU资源使用率或者有效减少SD告警震荡的产生。

Description

一种误码率检测的处理方法及相关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但不限于分组传送网(Package Transport Network,简称PTN),更具体的涉及一种误码率检测的处理方法及相关设备。
背景技术
在分组传送网(Package Transport Network,简称PTN)中,信号劣化(SignalDegrade,简称SD)是操作、管理和维护(Operation Administration and Maintenance,简称OAM)的重要概念,所谓信号劣化是指由于线路误码引起丢包,导致线路的误码率增大的问题。
目前,其中一种检测SD的方法是通过检测链路上每个节点或部分节点的误码率来决定是否产生SD告警。这种方法通过在多协议标签交换(Multi-Protocol LabelSwitching,简称MPLS)路径所穿过的每个节点或部分节点的端口开启帧校验序列号(FrameCheck Sequence,简称FCS)误码率检测,并且各个检测中间节点(P节点)分别向尾节点(PE宿节点)发送检测结果,PE宿节点根据接收到的P节点的检测结果,判断是否产生SD告警。如图1所示的组网中,以单向MPLS路径PE1->P1->P2->PE2为例,如果P1节点检测到有FCS误码,会通过前向错误指示(Forward Error Indication,简称FEI)报文向尾节点PE2发送检测结果,如果P2节点检测到有FCS误码,也会通过FEI报文向尾节点PE2发送检测结果,尾节点PE2根据接收到的P1节点和P2节点的检测结果,判断是否产生SD告警,即:如果P1节点和P2节点的误码率之和不低于PE2节点设置的SD误码率门限,则产生SD告警;反之则消失SD告警;并且,在FEI报文检测超时时间内,如果接收不到FEI报文,也消失SD告警。
如图1的组网中,在PE1->P1->P2->PE2的同一物理链路上,可以创建多条MPLS路径(图1中的带箭头的虚线表示),现有技术中,如果P1节点检测到有误码,P1节点会向穿过P1节点的这条物理链路上所有MPLS路径发送FEI报文,通常,FEI报文的发送和接收都是软件处理的,当有大量的MPLS路径穿过P1节点的时候,对CPU的资源消耗是比较大的,如此,由于消耗了大量的CPU资源,会导致用户的业务配置、查询或其他处理响应变慢。并且由于CPU的负荷比较大,当P1节点的某条或某些MPLS路径的FEI报文无法在SD告警检测超时时间内发送出去时,会导致PE2节点上相应的MPLS路径的SD告警消失,同样,当PE2节点接收到大量的FEI报文,不能及时处理的时候,也会导致PE2节点SD告警消失,这样,在误码持续的时候,会导致PE2节点的FEI报文检测不持续,从而出现SD告警震荡的现象。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误码率检测的处理方法,包括:
第一节点的第一端口检测到误码时,通过确定的至少一条前向错误指示FEI报文发送路径发送FEI报文;
其中,每一条所述FEI报文发送路径为穿过所述第一端口的一条物理支路上所有多协议标签交换MPLS路径中的一条MPLS路径。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另一种误码率检测的处理方法,包括:
第二节点接收前向错误指示FEI报文后,根据传输所述FEI报文的FEI报文发送路径确定对应的物理支路;
确定所述物理支路的总误码率;
将所述物理支路的总误码率复制到所述物理支路上的所有多协议标签交换MPLS路径。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另一种误码率检测的处理方法,包括:
第一节点的第一端口检测到误码时,通过确定的至少一条前向错误指示FEI报文发送路径发送FEI报文;其中,每一条FEI报文发送路径为穿过所述第一端口的一条物理支路上所有多协议标签交换MPLS路径中的一条MPLS路径;
第二节点接收前向错误指示FEI报文后,根据传输所述FEI报文的FEI报文发送路径确定对应的物理支路;确定所述物理支路的总误码率;将所述物理支路的总误码率复制到所述物理支路上的所有多协议标签交换MPLS路径。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第一节点,包括:
发送单元,用于所述第一节点的第一端口检测到误码时,通过确定的至少一条前向错误指示FEI报文发送路径发送FEI报文;
其中,每一条FEI报文发送路径为穿过所述第一端口的一条物理支路上所有多协议标签交换MPLS路径中的一条MPLS路径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第二节点,包括:
第一确定单元,用于接收前向错误指示FEI报文后,根据传输所述FEI报文的FEI报文发送路径确定对应的物理支路;
第二确定单元,用于确定所述物理支路的总误码率;
复制单元,用于将所述物理支路的总误码率复制到所述物理支路上的所有多协议标签交换MPLS路径。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误码率检测的处理系统,包括: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所述第一节点,用于所述第一节点的第一端口检测到误码时,通过确定的至少一条前向错误指示FEI报文发送路径发送FEI报文;其中,每一条FEI报文发送路径为穿过所述第一端口的一条物理支路上所有多协议标签交换MPLS路径中的一条MPLS路径;
第二节点,用于接收前向错误指示FEI报文后,根据传输所述FEI报文的FEI报文发送路径确定对应的物理支路;确定所述物理支路的总误码率;将所述物理支路的总误码率复制到所述物理支路上的所有多协议标签交换MPLS路径。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信息处理程序,所述信息处理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任一项所述误码率检测的处理方法的步骤。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有效降低CPU资源使用率或者有效减少SD告警震荡的产生。
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而了解。本发明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申请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限制。
图1为现有技术中一种SD检测的组网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误码率检测的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误码率检测的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误码率检测的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误码率检测的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误码率检测的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误码率检测的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8为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SD检测的组网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误码率检测的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0为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SD检测的组网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误码率检测的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2为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SD检测的组网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误码率检测的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4为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SD检测的组网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节点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二节点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误码率检测的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误码率检测的处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文中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任意组合。
在附图的流程图示出的步骤可以在诸如一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计算机系统中执行。并且,虽然在流程图中示出了逻辑顺序,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此处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
现有技术中,由于大量FEI报文消耗CPU处理资源而造成用户的业务配置、查询或其他处理响应变慢等问题,以及造成SD告警震荡的问题。为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误码率检测的处理方法及相关设备,通过减少FEI报文的发送或者接收数量,能够有效降低CPU资源使用率或者克服SD告警震荡的问题,提升了SD告警检测的可靠性。
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误码率检测的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2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201,第一节点的第一端口检测到误码时,通过确定的至少一条前向错误指示FEI报文发送路径发送FEI报文;
其中,每一条FEI报文发送路径为穿过所述第一端口的一条物理支路上所有多协议标签交换MPLS路径中的一条MPLS路径。
其中,所述FEI报文携带所述第一节点的Node ID和所述第一端口检测到的误码率。
其中,在所述第一节点的第一端口检测到误码之前,该方法还包括:
为穿过所述第一端口的每一条物理支路确定一条FEI报文发送路径。
其中,所述为穿过所述第一端口的每一条物理支路确定一条FEI报文发送路径,包括:
从穿过所述第一端口的每一条物理支路上所有MPLS路径中选举一条MPLS路径作为所述每一条物理支路对应的FEI报文发送路径;
或者,从穿过所述第一端口的每一条物理支路上所有MPLS路径中随机选择一条MPLS路径作为所述每一条物理链支路对应的FEI报文发送路径;
或者,基于所述第一端口创建一个FEI发送群组,并为所述FEI发送群组绑定穿过所述第一端口的所有MPLS路径;从绑定到所述第一FEI发送群组且每一条物理支路上的所有MPLS路径中选举或者随机选择一条MPLS路径作为所述每一条物理支路对应的FEI报文发送路径。
本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减少FEI报文的发送数量,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由于发送大量FEI报文消耗CPU处理资源而造成的问题,有效降低CPU资源的使用率。
图3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误码率检测的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3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301,第二节点接收前向错误指示FEI报文后,根据传输所述FEI报文的FEI报文发送路径确定对应的物理支路;
步骤302,确定所述物理支路的总误码率;
步骤303,将所述物理支路的总误码率复制到所述物理支路上的所有多协议标签交换MPLS路径。
其中,所述FEI报文携带发送所述FEI报文的第一节点的节点Node ID和所述第一节点的第一端口检测到的误码率;
所述FEI报文发送路径为穿过所述第一端口的所述物理支路上所有MPLS路径中的一条MPLS路径。
其中,所述根据传输所述FEI报文的FEI报文发送路径确定对应的物理支路,包括:
根据物理支路和MPLS路径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FEI报文发送路径对应的物理支路;
或者,确定所述FEI报文发送路径绑定的FEI接收群组,根据物理支路与FEI接收群组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FEI报文发送路径对应的物理支路。
其中,所述将所述物理支路的总误码率复制到所述物理支路上的所有MPLS路径,包括:
根据物理支路和MPLS路径的对应关系,将所述物理支路的总误码率复制到所述物理支路上的所有MPLS路径;
或者,根据物理支路与FEI接收群组的对应关系,将所述物理支路的总误码率复制到与所述物理支路对应的FEI接收群组中绑定的所有MPLS路径。
其中,在所述第二节点接收FEI报文之前,该方法还包括:
建立每一个物理支路与在所述每一个物理支路上创建的所有MPLS路径的对应关系;
或者,为每一个物理支路建立对应的FEI接收群组,并将所述每一个物理支路上创建的所有MPLS路径绑定到所述对应的FEI接收群组。
其中,所述确定所述物理支路的总误码率,包括:
保存信号劣化SD告警检测超时时间内收到的全部FEI报文中携带的第一节点的节点标识符Node ID和对应的误码率;
将保存的归属所述物理支路的所有Node ID对应的误码率相加,得到所述物理支路的总误码率。
本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减少FEI报文的接收数量,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由于接收大量FEI报文消耗CPU处理资源而造成的问题以及SD告警震荡的问题,有效降低CPU资源的使用率,提升了SD告警的检测可靠性。
图4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误码率检测的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4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401,在MPLS路径上的P节点,为穿过第一端口的每一条物理支路确定一条前向错误指示FEI报文发送路径;
其中,所述物理支路是指从PE源节点经过P节点的第一端口到达PE宿节点能够唯一确定的每一条物理线路,都是一条物理支路。
具体而言,为穿过第一端口的每一条物理支路确定一条FEI报文发送路径,包括:
从穿过第一端口的每一条物理支路上所有MPLS路径中选举一条MPLS路径作为所述每一条物理支路对应的FEI报文发送路径;
或者,从穿过第一端口的每一条物理支路上所有MPLS路径中随机选择一条MPLS路径作为所述每一条物理支路对应的FEI报文发送路径;
或者,基于第一端口创建一个FEI发送群组,并为所述FEI发送群组绑定穿过所述第一端口的所有MPLS路径;从绑定到所述FEI发送群组且每一条物理支路上的所有MPLS路径中选举或者随机选择一条MPLS路径作为所述每一条物理支路对应的FEI报文发送路径。
其中,当FEI报文发送路径不可用时,可以再次从穿过第一端口的每一条物理支路上所有MPLS路径中选举一条可用的MPLS路径作为所述每一条物理支路对应的FEI报文发送路径;
或者,再次从穿过第一端口的每一条物理支路上所有MPLS路径中随机选择一条MPLS路径作为所述每一条物理支路对应的FEI报文发送路径;
或者,再次从绑定到所述FEI发送群组且每一条物理支路上的所有MPLS路径中选举或者随机选择一条可用的MPLS路径作为所述每一条物理支路对应的FEI报文发送路径。
其中,所述选举可以是指根据MPLS路径的负载情况、故障情况或者链路保护等因素确定FEI报文发送路径。
其中,FEI报文发送路径是基于物理支路确定的,从该P节点的第一端口起到穿过该端口能到达的宿节点有多少条物理支路,就需要确定多少条FEI报文发送路径,即一条物理支路对应一条FEI报文发送路径。可以保存物理支路与FEI报文发送路径的对应关系。
其中,所述FEI发送群组是基于P节点的端口创建的,当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端口时,则对应创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FEI发送群组,即一个端口对应一个FEI发送群组。当穿过该端口的物理支路存在两条或两条以上,则需要从该端口对应的FEI发送群组中为每一条物理支路确定一条FEI报文发送路径。可以保存端口与FEI发送群组的对应关系。
其中,所述第一端口为所述P节点的任一端口,且需要启用误码检测。
步骤402,当第一端口检测到误码时,通过所述FEI报文发送路径发送FEI报文;
其中,每一条所述FEI报文发送路径为穿过所述第一端口的一条物理支路上所有多协议标签交换MPLS路径中的一条MPLS路径;
具体而言,通过确定的至少一条FEI报文发送路径发送FEI报文,包括:
确定所述第一端口对应的每一条物理支路;
根据物理支路与与FEI报文发送路径的对应关系,确定每一条物理支路对应的FEI报文发送路径;
通过确定的每一条物理支路对应的FEI报文发送路径发送FEI报文。
其中,穿过所述第一端口的每一条物理支路对应一条所述FEI报文发送路径,即有多少条所述FEI报文发送路径发送多少条FEI报文。
其中,所述FEI报文携带所述第一节点的Node ID和所述第一端口检测到的误码率。
如此,每一个MPLS路径可以根据其对应的物理支路的总误码率判断是否产生或者消失信号劣化SD告警。
图5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误码率检测的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5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501,MPLS路径上的PE节点接收前向错误指示FEI报文;
其中,所述FEI报文为MPLS路径上的P节点通过FEI报文发送路径发送的FEI报文。
其中,所述FEI报文携带发送所述FEI报文的P节点的节点Node ID和所述P节点的第一端口检测到的误码率;
所述FEI报文发送路径为穿过所述第一端口的所述物理支路上所有MPLS路径中的一条MPLS路径。
步骤502,根据传输所述FEI报文的FEI报文发送路径确定对应的物理支路;
其中,在所述第二节点接收FEI报文之前,该方法还包括:
建立每一个物理支路与在所述每一个物理支路上创建的所有MPLS路径的对应关系;
或者,为每一个物理支路建立对应的FEI接收群组,并将所述每一个物理支路上创建的所有MPLS路径绑定到所述对应的FEI接收群组。
其中,其中,MPLS路径是基于物理支路创建的,一条物理支路上可以创建一条或多条MPLS路径,即一条物理支路对应一条或多条MPLS路径。可以保存物理支路与MPLS路径的对应关系。
其中,所述FEI接收群组也是基于物理支路创建的,当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物理支路时,则对应创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FEI接收群组,即一个物理支路对应一个FEI接收群组。可以物理支路与FEI接收群组的对应关系。
具体而言,可以根据物理支路和MPLS路径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FEI报文发送路径对应的物理支路;
或者,确定所述FEI报文发送路径绑定的FEI接收群组,根据物理支路与FEI接收群组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FEI报文发送路径对应的物理支路。
步骤503,确定所述物理支路的总误码率;
具体而言,收到FEI报文后,保存报文中携带的节点Node ID和对应的误码率,计算SD告警检测超时时间内所述述物理支路上所有P节点发送的的误码率之和,即所述物理支路的总误码率。
其中,在SD告警检测超时时间内如果只收到所述物理支路上一个P节点发送的FEI报文,则将该报文中的误码率作为所述物理支路的总误码率;如果收到所述物理支路上多个P节点发送的FEI报文,则将多个报文中不同P节点的误码率相加之和作为所述物理支路的总误码率。
步骤504,将所述物理支路的总误码率复制到所述物理支路上的所有多协议标签交换MPLS路径。
具体而言,可以根据物理支路和MPLS路径的对应关系,将所述物理支路的总误码率复制到所述物理支路上的所有MPLS路径;
或者,可以根据物理支路与FEI接收群组的对应关系,将所述物理支路的总误码率复制到与所述物理支路对应的FEI接收群组中绑定的所有MPLS路径。其中,该方法还包括:如果在下一个SD告警检测超时时间内,没有收到所述物理支路上MPLS路径发送的FEI报文,则可以将所述物理支路上的所有多协议标签交换MPLS路径上的误码率清除。
如此,每一个MPLS路径可以根据其对应的物理支路的总误码率判断是否产生或者消失信号劣化SD告警。
图6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误码率检测的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6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601,在MPLS路径上的P节点,基于启用了误码检测的第一端口创建FEI发送群组;
其中,所述第一端口为所述P节点的任一端口,可以为P节点的一个或者多个端口分别创建对应的FEI发送群组,即可以为P节点的部分或者全部端口分别创建对应的FEI发送群组。
其中,所述P节点为所述MPLS路径上的任一P节点,可以为MPLS路径上的一个或者多个P节点创建FEI发送群组,即可以为MPLS路径上的部分或者全部P节点创建FEI发送群组。
步骤602,在所述P节点,把穿过所述第一端口的所有MPLS路径,都绑定到FEI发送群组中;
步骤603,在所述P节点,从绑定到所述FEI发送群组中的同一条物理支路上所有的MPLS路径中,选举或者随机选择一条MPLS路径作为所述物理支路对应的FEI报文发送路径;
其中,穿过所述第一端口有多少条物理支路,就选举或随机选择多少条FEI报文发送路径,即一条物理支路对应一条FEI报文发送路径。
所述物理支路是指从PE源节点到PE宿节点能够唯一确定的每一条物理线路,都是一条支路。
其中,当所述FEI报文发送路径不可用时,可以再次从所述FEI发送群组中的同一条物理支路上所有的MPLS路径中,选举或者随机选择一条可用的MPLS路径作为新的FEI报文发送路径用于发送FEI报文。
步骤604,在PE宿节点,基于第二端口创建一个或多个FEI接收群组;
其中,在PE宿节点,确定基于第二端口创建FEI接收群组个数的方法是:以第二端口为终结的所有MPLS路径,从源节点到宿节点总共有多少条物理支路就创建多少个FEI接收群组,即每个物理支路创建一个FEI接收群组。
其中,所述第二端口为所述PE节点上的任一端口,本实施例中需要为PE宿节点上的所有端口创建FEI接收群组。
步骤605,在所述PE宿节点,把每一条物理支路上所有的MPLS路径都绑定到该物理支路对应的FEI接收群组中;
步骤606,在所述P节点,第一端口检测到误码后,找到该第一端口关联的FEI发送群组,向该群组中确定的所有FEI发送路径发送FEI报文;
其中,一条物理支路上的多个P节点都检测到误码,则每一个P节点都会发送FEI报文。
步骤607,在所述PE宿节点,收到所述FEI报文后,根据接收到FEI报文的FEI发送路径找到绑定的FEI接收群组,对应于该FEI接收群组保存报文中的Node ID和对应的误码率信息;
其中,如果一条物理支路上的多个P节点发送FEI报文,则所述PE宿节点对应于该FEI接收群组保存多个报文中的Node ID和对应的误码率信息。
步骤608,在所述PE宿节点,把所述FEI接收群组中接收到的全部不同Node ID的误码率相加,计算出该FEI接收群组的总的误码率;
步骤609,在PE宿节点将计算出的总误码率,复制到该FEI接收群组中绑定的所有MPLS路径上。
其中,上述步骤607-609,描述地是PE宿节点所述FEI接收群组收到FEI报文的处理流程,相应地,在PE宿节点,如果该FEI接收群组在下一个SD告警检测超时时间内未收到FEI报文,则把该FEI接收群组中绑定的所有MPLS路径的误码率清除。
如此,每一个MPLS路径可以根据其对应的物理支路的总误码率判断是否产生或者消失信号劣化SD告警。
图7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误码率检测的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本实施例应用于图8所示的组网架构。
如图7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701,在PE1->P->PE2的物理链路上(在P节点通过1号端口与PE1相连,在PE2节点通过2号端口与P节点相连)创建多条MPLS路径,如图8中带箭头的虚线表示;并且开启1号端口的误码检测;
步骤702,在P节点,基于端口1创建FEI发送群组1,如图8中P节点的虚线椭圆表示。
步骤703,在P节点,把穿过端口1的所有MPLS路径绑定到FEI发送群组1中;
步骤704,在P节点,按照确定FEI发送群组中用于发送FEI报文的FEI报文发送路径个数的方法,因为从P节点的1号端口能到达的宿节点PE2只有一条支路,从步骤703中绑定到FEI发送群组1中的所有MPLS路径中,选举或者随机选择一条MPLS路径1作为FEI报文发送路径1,用于发送FEI报文;
其中,所述选举可以是指根据MPLS路径的负载情况、故障情况或者链路保护等因素确定FEI报文发送路径。
其中,当FEI报文发送路径1不可用时,可以再次从群组1中的所有MPLS路径中,选举或者随机选择一条可用的MPLS路径作为新的FEI报文发送路径1用于发送FEI报文。
步骤705,在PE2节点,基于2号端口,按照确定创建FEI接收群组个数的方法,因为以2号端口为终结的所有MPLS路径,从源节点到宿节点总共有1条支路,所以创建1个FEI接收群组1,如图8中PE2节点上的实线椭圆表示。
步骤706,在PE2节点,把2号端口所在的支路上所有的MPLS路径都绑定到步骤605创建的FEI接收群组1中;
步骤707,在P节点,如果1号端口检测到了误码,则执行步骤708,否则,继续执行误码检测;
步骤708,在P节点,找到1号端口关联的FEI发送群组1,向FEI发送群组1中的FEI报文发送路径1发送FEI报文;
步骤709,在PE2节点,收到P节点发送的FEI报文后,根据接收FEI报文的FEI报文发送路径1找到绑定的FEI接收群组1,保存报文中的Node ID和对应的误码率;
步骤710,在PE2节点,把步骤709中收到的误码率,复制到FEI接收群组1中绑定的所有MPLS路径上。
其中,在PE2节点,如果FEI接收群组1在下一个SD告警检测超时时间内再未收到FEI报文,则把FEI接收群组1中绑定的所有MPLS路径的误码率清除。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步骤详细描述了图8所示的PE1->P->PE2单向MPLS路径上本发明实施例所描述的方法的实施步骤,如果是双向的MPLS路径,则另外一个方向PE2->P->PE1的步骤与此类似,不再赘述。后续的实施例也只通过单向的MPLS路径来描述本发明方案,但是对于双向的MPLS路径,同样适用。
如此,每一个MPLS路径可以根据其对应的物理支路的总误码率判断是否产生或者消失信号劣化SD告警。
图9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误码率检测的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本实施例应用于图10所示的组网架构。
如图9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901,在PE1->P->PE3的物理链路上(支路1,在P节点通过1号端口与PE1相连,通过3号端口与PE3节点的4号端口相连)创建多条MPLS路径,在PE2->P->PE3的物理链路上(支路2,在P节点通过2号端口与PE2相连,通过3号端口与PE3节点的4号端口相连)也创建多条MPLS路径,如图10中带箭头的两条虚线表示;并且开启1号端口和2号端口的误码检测;
步骤902,在P节点,基于1号端口创建FEI发送群组1,基于2号端口创建FEI发送群组2,如图10中P节点的两个虚线椭圆表示;
步骤903,在P节点,把穿过1号端口的所有MPLS路径绑定到FEI发送群组1中,把穿过2号端口的所有MPLS路径绑定到FEI发送群组2中;
步骤904,在P节点,按照确定FEI发送群组中用于发送FEI报文的FEI报文发送路径个数的方法,因为从P节点的1号端口能到达的宿节点PE3只有一条支路,从步骤903中绑定到FEI发送群组1的所有MPLS路径中,选举或者随机选择一条MPLS路径作为FEI报文发送路径1用于发送FEI报文;用同样的方法可知,FEI发送群组2也需要选举或者随机选择一条MPLS路径FEI报文发送路径2用于发送FEI报文;
其中,所述选举可以是指根据MPLS路径的负载情况、故障情况或者链路保护等因素确定FEI报文发送路径。
其中,当FEI报文发送路径1不可用时,可以再次从群组1中的所有MPLS路径中,选举或者随机选择一条可用的MPLS路径作为新的FEI报文发送路径1用于发送FEI报文。同样得当FEI报文发送路径2不可用时,可以再次从群组2中所有MPLS路径中,选举或者随机选择一条可用的MPLS路径作为新的FEI报文发送路径2用于发送FEI报文。
步骤905,在PE3节点,基于4号端口,按照确定创建FEI接收群组个数的方法,因为以4号端口为终结的所有MPLS路径,从源节点到宿节点总共有两条支路(即步骤901中描述的支路1和支路2),所以创建两个FEI接收群组,支路1对应FEI接收群组1,支路2对应FEI接收群组2,如图10中PE3节点上的两个实线椭圆表示;
步骤906,在PE3节点,把4号端口所在的支路1上所有的MPLS路径都绑定到步骤805创建的FEI接收群组1中,支路2上所有的MPLS路径都绑定到步骤905创建的FEI接收群组2中。
步骤907,在P节点,如果1号端口检测到了误码,则执行步骤908,否则,继续执行误码检测;
步骤908,在P节点,找到1号端口关联的FEI发送群组1,向FEI发送群组1中的FEI报文发送路径1发送FEI报文。
步骤909,在PE3节点,收到P节点发送的FEI报文后,根据接收FEI报文的FEI报文发送路径1找到绑定的FEI接收群组1,保存报文中的Node ID和对应的误码率,执行步骤910;
步骤910,在PE3节点,把步骤909中收到的误码率,复制到FEI接收群组1中绑定的所有MPLS路径上;
其中,在PE3节点,如果FEI接收群组1在下一个SD告警检测超时时间内再未收到FEI报文,则把FEI接收群组1中绑定的所有MPLS路径的误码率清除。
步骤911,在P节点,如果2号端口检测到了误码,则执行步骤912;否则,继续执行误码检测;
步骤912,在P节点,找到2号端口关联的FEI发送群组2,向FEI发送群组2中的FEI报文发送路径2发送FEI报文;
步骤913,在PE3节点,收到P节点发送的FEI报文后,根据接收FEI报文的FEI报文发送路径2找到绑定的FEI接收群组2,保存报文中的Node ID和对应的误码率,执行步骤914;
步骤914,在PE3节点,把步骤913中收到的误码率,复制到FEI接收群组2中绑定的所有MPLS路径上。
其中,在PE3节点,如果FEI接收群组2在下一个ieSD告警检测超时时间内再未收到FEI报文,则把FEI接收群组2中绑定的所有MPLS路径的误码率清除。
上述步骤907-910步骤911-914并不存在明确的前后顺序和关联,可以同时发生,也可能存在前后关系,图9仅为示例性说明,并不限定步骤907-910步骤911-914之间的关系。
如此,每一个MPLS路径可以根据其对应的物理支路的总误码率判断是否产生或者消失信号劣化SD告警。
图11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误码率检测的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本实施例应用于图12所示的组网架构。
如图11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1101,在PE1->P->PE2的物理链路上(支路1,在P节点通过1号端口与PE1相连,通过2号端口与PE2节点的4号端口相连)创建多条MPLS路径,在PE1->P->PE3的物理链路上(支路2,在P节点通过1号端口与PE1相连,通过3号端口与PE3节点的5号端口相连)也创建多条MPLS路径,如图11中带箭头的两条虚线表示;并且开启1号端口的误码检测。
步骤1102,在P节点,基于1号端口创建FEI发送群组1,如图12中P节点的虚线椭圆表示。
步骤1103,在P节点,把穿过1号端口的所有MPLS路径绑定到FEI发送群组1中;
步骤1104,在P节点,按照确定FEI发送群组中用于发送FEI报文的FEI报文发送路径个数的方法,因为从P节点的1号端口能到达的宿节点有两个,PE2和PE3,并且到PE2和PE3各只有一条支路,所以,从步骤1103中绑定到FEI发送群组1中支路1上的所有MPLS路径中,选举或者随机选择一条MPLS路径作为的FEI报文发送路径1用于发送FEI报文,支路2上的所有MPLS路径中,选举或者随机选择一条MPLS路径作为的FEI报文发送路径2用于发送FEI报文;
其中,当FEI报文发送路径1不可用时,可以再次从群组1中支路1上的所有MPLS路径中,选举或者随机选择一条可用的MPLS路径作为新的FEI报文发送路径1用于发送FEI报文。同样的,当FEI报文发送路径2不可用时,可以再次从群组1中支路2上的所有MPLS路径中,选举或者随机选择一条可用的MPLS路径作为新的FEI报文发送路径2用于发送FEI报文。
步骤1105,在PE2节点,基于4号端口,按照确定创建FEI接收群组个数的方法,因为以4号端口为终结的所有MPLS路径,从源节点到宿节点总共只有一条支路(即步骤1101中描述的支路1),所以创建一个FEI接收群组1,如图12中PE2节点上的实线椭圆表示。
步骤1106,在PE2节点,把4号端口所在的支路1上所有的MPLS路径都绑定到步骤1105中创建的FEI接收群组1中;
步骤1107,在PE3节点,基于5号端口,按照确定创建FEI接收群组个数的方法,因为以5号端口为终结的所有MPLS路径,从源节点到宿节点总共只有一条支路(即步骤1101中描述的支路2),所以创建一个FEI接收群组2,如图12中PE3节点上的实线椭圆表示;
步骤1108,在PE3节点,把5号端口所在的支路2上所有的MPLS路径都绑定到步骤1107中创建的FEI接收群组2中;
步骤1109,在P节点,如果1号端口检测到了误码,则执行步骤1110;否则,继续执行误码检测;
步骤1110,在P节点,找到1号端口关联的FEI发送群组1,向FEI发送群组1中的FEI报文发送路径1和FEI报文发送路径2发送FEI报文;
步骤1111,在PE2节点,收到P节点发送的FEI报文后,根据接收FEI报文的FEI报文发送路径1找到绑定的FEI接收群组1,保存报文中的Node ID和对应的误码率,执行步骤1112
步骤1112,在PE2节点,把步骤1111中收到的误码率,复制到FEI接收群组1中绑定的所有MPLS路径上;
其中,在PE2节点,如果FEI接收群组1在下一次SD告警检测超时时间内再未收到FEI报文,则把FEI接收群组1中绑定的所有MPLS路径的误码率清除。
上述步骤1111-1112详细描述了PE2节点收到FEI报文后的处理步骤,PE3节点收到FEI报文后,处理步骤与此类似,这里不再赘述。同样地,PE3节点上的FEI接收群组2在下一次SD告警检测超时时间内再未收到FEI报文的处理步骤,与上一段落类似,这里不再赘述
如此,每一个MPLS路径可以根据其对应的物理支路的总误码率判断是否产生或者消失信号劣化SD告警。
图13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误码率检测的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本实施例应用于图14所示的组网架构。
如图13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1301,在PE1->P1->P2->PE2的物理链路上(在P1节点通过1号端口与PE1相连,在P2节点通过2号端口与P1相连,在PE2节点通过3号端口与P2相连)创建多条MPLS路径,如图14中带箭头的虚线表示;并且开启1号端口和2号端口的误码检测;
本实施例中假设P1节点的Node ID为A,P2节点的Node ID为B。
步骤1302,在P1节点,基于1号端口创建FEI发送群组1,如图14中P1节点的虚线椭圆表示;
步骤1303,在P1节点,把穿过1号端口的所有MPLS路径绑定到FEI发送群组1中;
步骤1304,在P1节点,按照确定FEI发送群组中用于发送FEI报文的MPLS路径个数的方法,因为从P1节点的1号端口能到达的宿节点PE2只有一条支路,所以,从步骤1303中绑定到FEI发送群组1中的所有MPLS路径中,选举或者随机选择一条MPLS路径作为FEI报文发送路径1用于发送FEI报文;
上述步骤1302-1304详细描述了P1如何创建FEI发送群组及其需要的元素,P2创建FEI发送群组的方法与此类似,这里不再赘述,假设P2创建的FEI发送群组为FEI发送群组2,选举或者随机选择的用于发送FEI报文的MPLS路径为FEI报文发送路径2(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在同一条支路上,不同的P节点可以选择相同的MPLS路径作为发送FEI报文的FEI报文发送路径路径,也可以选择不同的,本实施例中选取不同的,可以在后续的步骤中看到,PE宿节点收到FEI报文的处理步骤,与P节点选择的发送FEI报文的FEI报文发送路径无关)。
步骤1305,在PE2节点,基于3号端口,按照确定创建FEI接收群组个数的方法,因为以3号端口为终结的所有MPLS路径,从源节点到宿节点总共只有一条支路,所以创建一个FEI接收群组1,如图14中PE2节点上的实线椭圆表示;
步骤1306,在PE2节点,把3号端口所在的支路上所有的MPLS路径都绑定到步骤1305创建的FEI接收群组1中;
步骤1307,在P1节点,如果1号端口检测到了误码,则执行步骤1308,否则,继续执行误码检测;
步骤1308,在P1节点,找到1号端口关联的FEI发送群组1,向FEI发送群组1中的FEI报文发送路径1发送FEI报文;
步骤1309,在PE2节点,收到P1节点发送的FEI报文后,根据接收FEI报文的FEI报文发送路径1找到绑定的FEI接收群组1,保存报文中的Node ID(A)和对应的误码率,执行步骤1310;
步骤1310,在PE2节点,把步骤1309中收到的误码率,复制到FEI接收群组1中绑定的所有MPLS路径上;
步骤1311,在P2节点,如果2号端口检测到了误码,则执行步骤1312,否则,继续执行误码检测;
步骤1312,在P2节点,找到2号端口关联的FEI发送群组2,向FEI发送群组2中的FEI报文发送路径2发送FEI报文;
步骤1313,在PE2节点,收到P2节点发送的FEI报文后,根据接收FEI报文的FEI报文发送路径2找到绑定的FEI接收群组1,保存报文中的Node ID(B)和对应的误码率,执行步骤1314;
步骤1314,在PE2节点,把步骤1313中收到的Node ID(B)的误码率和步骤1309中收到的Node ID(A)的误码率相加,得到FEI接收群组1的总误码率,把总误码率复制到FEI接收群组1中绑定的所有MPLS路径上。
需要说明的是,步骤1310之所以和步骤1314的处理不同,前提是步骤1310处理的时候,FEI接收群组1中在SD告警检测超时时间内只收到了一个P1节点的FEI报文,这里重点阐述的原则是:复制到FEI接收群组中绑定的MPLS路径上的误码率,是该FEI接收群组中SD告警检测超时时间内收到的所有Node ID的误码率之和。
其中,在PE2节点,如果FEI接收群组1在下一次SD告警检测超时时间内再未收到FEI报文,则把FEI接收群组1中绑定的所有MPLS路径的误码率清除。
上述步骤1307-1310与步骤1311-1314并不存在明确的前后顺序和关联,可以同时发生,也可能存在前后关系。图13仅为示例性说明,并不限定步骤1307-1310与步骤1311-1314之间的关系。
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节点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5所示,该第一节点,包括:
发送单元,用于所述第一节点的第一端口检测到误码时,通过确定的至少一条前向错误指示FEI报文发送路径发送FEI报文;
其中,每一条FEI报文发送路径为穿过所述第一端口的一条物理支路上所有多协议标签交换MPLS路径中的一条MPLS路径。
其中,所述FEI报文携带所述第一节点的Node ID和所述第一端口检测到的误码率。
其中,该所述第一节点还包括:
确定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一节点的第一端口检测到误码之前,为穿过所述第一端口的每一条物理支路确定一条FEI报文发送路径。
其中,所述为穿过所述第一端口的每一条物理支路确定一条FEI报文发送路径,包括:
从穿过所述第一端口的每一条物理支路上所有MPLS路径中选举一条MPLS路径作为所述每一条物理支路对应的FEI报文发送路径;
或者,从穿过所述第一端口的每一条物理支路上所有MPLS路径中随机选择一条MPLS路径作为所述每一条物理支路对应的FEI报文发送路径;
或者,基于所述第一端口创建一个FEI发送群组,并为所述FEI发送群组绑定穿过所述第一端口的所有MPLS路径;从绑定到所述第一FEI发送群组且每一条物理支路上的所有MPLS路径中选举或者随机选择一条MPLS路径作为所述每一条物理支路对应的FEI报文发送路径。
图1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二节点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6所示,该第二节点,包括:
第一确定单元,用于接收前向错误指示FEI报文后,根据传输所述FEI报文的FEI报文发送路径确定对应的物理支路;
第二确定单元,用于确定所述物理支路的总误码率;
复制单元,用于将所述物理支路的总误码率复制到所述物理支路上的所有多协议标签交换MPLS路径。
其中,所述FEI报文携带发送所述FEI报文的第一节点的节点Node ID和所述第一节点的第一端口检测到的误码率;
所述FEI报文发送路径为穿过所述第一端口的所述物理支路上所有MPLS路径中的一条MPLS路径。
其中,所述根据传输所述FEI报文的FEI报文发送路径确定对应的物理支路,包括:
根据物理支路和MPLS路径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FEI报文发送路径对应的物理支路;
或者,确定所述FEI报文发送路径绑定的FEI接收群组,根据物理支路与FEI接收群组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FEI报文发送路径对应的物理支路。
其中,所述将所述物理支路的总误码率复制到所述物理支路上的所有MPLS路径,包括:
根据物理支路和MPLS路径的对应关系,将所述物理支路的总误码率复制到所述物理支路上的所有MPLS路径;
或者,根据物理支路与FEI接收群组的对应关系,将所述物理支路的总误码率复制到与所述物理支路对应的FEI接收群组中绑定的所有MPLS路径。
其中,该第二节点还包括:建立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二节点接收FEI报文之前,建立每一个物理支路与在所述每一个物理支路上创建的所有MPLS路径的对应关系;或者,为每一个物理支路建立对应的FEI接收群组,并将所述每一个物理支路上创建的所有MPLS路径绑定到所述对应的FEI接收群组。
其中,所述确定所述物理支路的总误码率,包括:
保存信号劣化SD告警检测超时时间内收到的全部FEI报文中携带的第一节点的节点标识符Node ID和对应的误码率;
将保存的归属所述物理支路的所有Node ID对应的误码率相加,得到所述物理支路的总误码率。
图1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误码率检测的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17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1701,第一节点的第一端口检测到误码时,通过确定的至少一条前向错误指示FEI报文发送路径发送FEI报文;其中,每一条FEI报文发送路径为穿过所述第一端口的一条物理支路上所有多协议标签交换MPLS路径中的一条MPLS路径;
步骤1702,第二节点接收前向错误指示FEI报文后,根据传输所述FEI报文的FEI报文发送路径确定对应的物理支路;确定所述物理支路的总误码率;将所述物理支路的总误码率复制到所述物理支路上的所有多协议标签交换MPLS路径。
其中,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的具体处理流程与上面实施例相同,不再赘述。
图1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误码率检测的处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8所示,该系统,包括:
至少一个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
所述第一节点,用于所述第一节点的第一端口检测到误码时,通过确定的至少一条前向错误指示FEI报文发送路径发送FEI报文;其中,每一条FEI报文发送路径为穿过所述第一端口的一条物理支路上所有多协议标签交换MPLS路径中的一条MPLS路径;
第二节点,用于接收前向错误指示FEI报文后,根据传输所述FEI报文的FEI报文发送路径确定对应的物理支路;确定所述物理支路的总误码率;将所述物理支路的总误码率复制到所述物理支路上的所有多协议标签交换MPLS路径。
其中,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的具体处理流程与上面实施例相同,不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第一节点,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第一节点执行的任一项所述误码率检测的处理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第二节点,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第二节点执行的任一项所述误码率检测的处理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信息处理程序,所述信息处理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任一项所述误码率检测的处理方法的步骤。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文中所公开方法中的全部或某些步骤、系统、装置中的功能模块/单元可以被实施为软件、固件、硬件及其适当的组合。在硬件实施方式中,在以上描述中提及的功能模块/单元之间的划分不一定对应于物理组件的划分;例如,一个物理组件可以具有多个功能,或者一个功能或步骤可以由若干物理组件合作执行。某些组件或所有组件可以被实施为由处理器,如数字信号处理器或微处理器执行的软件,或者被实施为硬件,或者被实施为集成电路,如专用集成电路。这样的软件可以分布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上,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计算机存储介质(或非暂时性介质)和通信介质(或暂时性介质)。如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公知的,术语计算机存储介质包括在用于存储信息(诸如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模块或其他数据)的任何方法或技术中实施的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可移除和不可移除介质。计算机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RAM、ROM、EEPROM、闪存或其他存储器技术、CD-ROM、数字多功能盘(DVD)或其他光盘存储、磁盒、磁带、磁盘存储或其他磁存储装置、或者可以用于存储期望的信息并且可以被计算机访问的任何其他的介质。此外,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公知的是,通信介质通常包含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模块或者诸如载波或其他传输机制之类的调制数据信号中的其他数据,并且可包括任何信息递送介质。

Claims (15)

1.一种误码率检测的处理方法,包括:
第一节点的第一端口检测到误码时,通过确定的至少一条前向错误指示FEI报文发送路径发送FEI报文;
其中,每一条所述FEI报文发送路径为穿过所述第一端口的一条物理支路上所有多协议标签交换MPLS路径中的一条MPLS路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FEI报文携带所述第一节点的Node ID和所述第一端口检测到的误码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节点的第一端口检测到误码之前,该方法还包括:
为穿过所述第一端口的每一条物理支路确定一条FEI报文发送路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为穿过所述第一端口的每一条物理支路确定一条FEI报文发送路径,包括:
从穿过所述第一端口的每一条物理支路上所有MPLS路径中选举一条MPLS路径作为所述每一条物理支路对应的FEI报文发送路径;
或者,从穿过所述第一端口的每一条物理支路上所有MPLS路径中随机选择一条MPLS路径作为所述每一条物理支路对应的FEI报文发送路径;
或者,基于所述第一端口创建一个FEI发送群组,并为所述FEI发送群组绑定穿过所述第一端口的所有MPLS路径;从绑定到所述第一FEI发送群组且每一条物理支路上的所有MPLS路径中选举或者随机选择一条MPLS路径作为所述每一条物理支路对应的FEI报文发送路径。
5.一种误码率检测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二节点接收前向错误指示FEI报文后,根据传输所述FEI报文的FEI报文发送路径确定对应的物理支路;
确定所述物理支路的总误码率;
将所述物理支路的总误码率复制到所述物理支路上的所有多协议标签交换MPLS路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FEI报文携带发送所述FEI报文的第一节点的节点Node ID和所述第一节点的第一端口检测到的误码率;
所述FEI报文发送路径为穿过所述第一端口的所述物理支路上所有MPLS路径中的一条MPLS路径。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传输所述FEI报文的FEI报文发送路径确定对应的物理支路,包括:
根据物理支路和MPLS路径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FEI报文发送路径对应的物理支路;
或者,确定所述FEI报文发送路径绑定的FEI接收群组,根据物理支路与FEI接收群组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FEI报文发送路径对应的物理支路。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物理支路的总误码率复制到所述物理支路上的所有MPLS路径,包括:
根据物理支路和MPLS路径的对应关系,将所述物理支路的总误码率复制到所述物理支路上的所有MPLS路径;
或者,根据物理支路与FEI接收群组的对应关系,将所述物理支路的总误码率复制到与所述物理支路对应的FEI接收群组中绑定的所有MPLS路径。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节点接收FEI报文之前,该方法还包括:
建立每一个物理支路与在所述每一个物理支路上创建的所有MPLS路径的对应关系;
或者,为每一个物理支路建立对应的FEI接收群组,并将所述每一个物理支路上创建的所有MPLS路径绑定到所述对应的FEI接收群组。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所述物理支路的总误码率,包括:
保存信号劣化SD告警检测超时时间内收到的全部FEI报文中携带的节点标识符NodeID和对应的误码率;
将保存的归属所述物理支路的所有Node ID对应的误码率相加,得到所述物理支路的总误码率。
11.一种误码率检测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节点的第一端口检测到误码时,通过确定的至少一条前向错误指示FEI报文发送路径发送FEI报文;其中,每一条FEI报文发送路径为穿过所述第一端口的一条物理支路上所有多协议标签交换MPLS路径中的一条MPLS路径;
第二节点接收前向错误指示FEI报文后,根据传输所述FEI报文的FEI报文发送路径确定对应的物理支路;确定所述物理支路的总误码率;将所述物理支路的总误码率复制到所述物理支路上的所有多协议标签交换MPLS路径。
12.一种第一节点,其特征在于,包括:
发送单元,用于所述第一节点的第一端口检测到误码时,通过确定的至少一条前向错误指示FEI报文发送路径发送FEI报文;
其中,每一条FEI报文发送路径为穿过所述第一端口的一条物理支路上所有多协议标签交换MPLS路径中的一条MPLS路径。
13.一种第二节点,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确定单元,用于接收前向错误指示FEI报文后,根据传输所述FEI报文的FEI报文发送路径确定对应的物理支路;
第二确定单元,用于确定所述物理支路的总误码率;
复制单元,用于将所述物理支路的总误码率复制到所述物理支路上的所有多协议标签交换MPLS路径。
14.一种误码率检测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
所述第一节点,用于所述第一节点的第一端口检测到误码时,通过确定的至少一条前向错误指示FEI报文发送路径发送FEI报文;其中,每一条FEI报文发送路径为穿过所述第一端口的一条物理支路上所有多协议标签交换MPLS路径中的一条MPLS路径;
第二节点,用于接收前向错误指示FEI报文后,根据传输所述FEI报文的FEI报文发送路径确定对应的物理支路;确定所述物理支路的总误码率;将所述物理支路的总误码率复制到所述物理支路上的所有多协议标签交换MPLS路径。
15.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信息处理程序,所述信息处理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误码率检测的处理方法的步骤。
CN201910368110.6A 2019-05-05 2019-05-05 一种误码率检测的处理方法及相关设备 Active CN11190118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368110.6A CN111901181B (zh) 2019-05-05 2019-05-05 一种误码率检测的处理方法及相关设备
PCT/CN2020/085073 WO2020224407A1 (zh) 2019-05-05 2020-04-16 误码率检测的处理方法及系统、第一节点、第二节点以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368110.6A CN111901181B (zh) 2019-05-05 2019-05-05 一种误码率检测的处理方法及相关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901181A true CN111901181A (zh) 2020-11-06
CN111901181B CN111901181B (zh) 2023-07-28

Family

ID=730513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368110.6A Active CN111901181B (zh) 2019-05-05 2019-05-05 一种误码率检测的处理方法及相关设备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1901181B (zh)
WO (1) WO202022440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666261A (zh) * 2020-12-03 2022-06-2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路径调整方法及装置、通信系统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083539A1 (en) * 2008-01-25 2009-07-29 NEC Corporation Communication device, network system, path management method, and program
CN101729201A (zh) * 2009-11-10 2010-06-0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检测信号劣化缺陷的方法
CN102386997A (zh) * 2010-08-30 2012-03-2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检测分组路径信号劣化状态的方法和系统
WO2012088802A1 (zh) * 2010-12-29 2012-07-0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sd告警检测方法及系统
CN102790702A (zh) * 2011-05-19 2012-11-2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分组路径信号劣化的检测方法、装置及系统
WO2015120720A1 (zh) * 2014-02-14 2015-08-2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信号劣化故障的处理方法及系统
WO2015184845A1 (zh) * 2014-10-31 2015-12-1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在分组传送网中进行信号劣化状态检测的方法及装置
CN105281931A (zh) * 2014-06-18 2016-01-2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Potn的误码检测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7426042A (zh) * 2016-05-23 2017-12-0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报文传输方法和发送设备
CN109150761A (zh) * 2018-10-24 2019-01-04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隧道切换的方法及装置
CN109547279A (zh) * 2017-09-22 2019-03-2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信号劣化故障的处理方法和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26651B (zh) * 2010-07-30 2015-10-07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通信设备以及信号劣化监测系统和方法
CN104104601A (zh) * 2013-04-01 2014-10-1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设备及系统

Patent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083539A1 (en) * 2008-01-25 2009-07-29 NEC Corporation Communication device, network system, path management method, and program
CN101729201A (zh) * 2009-11-10 2010-06-0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检测信号劣化缺陷的方法
WO2010148908A1 (zh) * 2009-11-10 2010-12-2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检测信号劣化缺陷的方法
CN102386997A (zh) * 2010-08-30 2012-03-2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检测分组路径信号劣化状态的方法和系统
WO2012088802A1 (zh) * 2010-12-29 2012-07-0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sd告警检测方法及系统
CN102790702A (zh) * 2011-05-19 2012-11-2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分组路径信号劣化的检测方法、装置及系统
WO2015120720A1 (zh) * 2014-02-14 2015-08-2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信号劣化故障的处理方法及系统
CN105281931A (zh) * 2014-06-18 2016-01-2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Potn的误码检测方法、装置及系统
WO2015184845A1 (zh) * 2014-10-31 2015-12-1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在分组传送网中进行信号劣化状态检测的方法及装置
CN107426042A (zh) * 2016-05-23 2017-12-0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报文传输方法和发送设备
CN109547279A (zh) * 2017-09-22 2019-03-2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信号劣化故障的处理方法和系统
CN109150761A (zh) * 2018-10-24 2019-01-04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隧道切换的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0224407A1 (zh) 2020-11-12
CN111901181B (zh) 2023-07-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565071B2 (en) Protection method, system, and device in packet transport network
US9237092B2 (en)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for updating ring network topology information
EP2555476A1 (en) Method, system and device for protecting multicast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
US9385944B2 (en) Communication system, path switching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 device
US7660236B2 (en) System and method of multi-nodal APS control protocol signaling
EP1994694A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eventing loops in the presence of control plane failures
EP3029883B1 (en) Network protec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next-ring node, and system
WO2022057514A1 (zh) 链路故障检测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KR101318156B1 (ko) 이더넷 링 네트워크에서의 보호 절체 방법
CN113472646B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节点、网络管理器及系统
CN109691031B (zh) 业务报文传输方法及节点设备
CN107968753B (zh) 修改媒体接入控制地址转发表的方法和装置
CN109120449B (zh) 一种链路故障的检测方法及装置
CN106161232B (zh) 一种隧道保护切换的方法和装置
US7869350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rmining a data communication network repair strategy
CN111901181B (zh) 一种误码率检测的处理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09644122B (zh) 资源共享方法、网络节点及相关设备
CN109787797B (zh) 链路的故障检测方法、装置以及系统
EP2953299B1 (en) Protection switching method, system and node
WO2018040916A1 (zh) 一种转发报文的方法及装置
CN115152192B (zh) Pce受控网络可靠性
CN111491334B (zh) 负载分担方法、装置、系统、单板及存储介质
CN103404091A (zh) 业务保护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11224803B (zh) 一种堆叠系统中多主检测方法及堆叠系统
CN112995024A (zh) 信号劣化告警方法、系统、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