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901132A - 群组管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群组管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901132A
CN111901132A CN201910372920.9A CN201910372920A CN111901132A CN 111901132 A CN111901132 A CN 111901132A CN 201910372920 A CN201910372920 A CN 201910372920A CN 111901132 A CN111901132 A CN 11190113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oup
identifier
internal
group identifier
exter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372920.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901132B (zh
Inventor
王远
周润泽
陈中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372920.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901132B/zh
Priority to EP20802287.1A priority patent/EP3955521A4/en
Priority to PCT/CN2020/088519 priority patent/WO2020224559A1/zh
Publication of CN11190113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901132A/zh
Priority to US17/519,741 priority patent/US20220060881A1/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90113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90113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18Processing of user or subscriber data, e.g. subscribed services, user preferences or user profiles; Transfer of user or subscriber data
    • H04W8/186Processing of subscriber group dat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02Details
    • H04L12/16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to substations
    • H04L12/18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to substations for broadcast or conference, e.g. multicast
    • H04L12/185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to substations for broadcast or conference, e.g. multicast with management of multicast group membershi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1/00User-to-user messaging in packet-switching networks, transmitted according to store-and-forward or real-time protocols, e.g. e-mail
    • H04L51/04Real-time or near real-time messaging, e.g. instant messaging [IM]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0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 H04L67/104Peer-to-peer [P2P] networks
    • H04L67/1044Group management mechanisms 
    • H04L67/1046Joining mechanis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18Processing of user or subscriber data, e.g. subscribed services, user preferences or user profiles; Transfer of user or subscriber data
    • H04W8/20Transfer of user or subscriber dat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2/00Security arrangements; Authentication; 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 H04W12/06Authentication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群组管理方法、装置及系统,涉及通信技术领域,能够动态管理群组。该群组管理方法包括:从应用功能网元接收第一群组请求,第一群组请求包括指示信息、外部群组标识和第一群组信息,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群组业务类型,外部群组标识为核心网内部网元不能够识别的群组标识。若群组业务类型为创建群组,则获取外部群组标识对应的内部群组标识,并对内部群组标识、外部群组标识,以及第一群组信息进行关联。内部群组标识为核心网内部能够识别的群组标识。该方法应用于群组管理的流程中。

Description

群组管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群组管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传统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3GPP)提供的网络互连协议(internet protocol,IP)业务可以采用服务器(server)-客户端(client)的通信模式,即通过server的代理转发来完成client到client之间的相互通信。例如,在使用微信这一应用(application,APP)的过程中,终端A通过3GPP网络向终端B发送微信消息,该消息首先通过3GPP网络到达3GPP网络外的微信应用服务器,比如该消息通过基站到达UPF,再由UPF到达外部DN的微信应用服务器。进而,微信应用服务器对该微信消息进行处理,并通过3GPP网络将该消息发送给终端B,从而完成终端A和终端B之间的通信。
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在第五代(5th generation,5G)网络中提出虚拟类本地区域网络服务(virtual local area network service,即virtual LAN service),3GPP网络需要为一个群组中的多个终端提供多种类型的传输服务。其中,多类型传输服务包括基于IP、以太网(Ethernet),或其他非IP技术的服务。即虚拟类LAN服务是由3GPP网络完成终端A和终端B之间的通信,通常不需要外部应用服务器的部署和参与。比如,在使用虚拟类LAN服务技术之后,终端A与终端B之间的路由可以为中终端A-终端A的基站-UPF-终端B的基站-终端B。可见,相比于传统技术,终端A、B的消息可以不经外部的应用服务器。
当前,并未就使用虚拟类LAN服务技术时,如何为UE建立和管理虚拟类LAN服务的会话提供相应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群组管理方法、装置及系统,能够在使用虚拟类LAN服务技术的过程中,动态的创建群组。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群组管理方法,该方法由数据网元(比如可以为图1所示UDM)或数据网元中的组件(比如芯片系统)。该方法包括:
从应用功能网元接收第一群组请求,第一群组请求包括指示信息、外部群组标识和第一群组信息,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群组业务类型。若群组业务类型为创建群组,则获取外部群组标识对应的内部群组标识,并对内部群组标识、外部群组标识,以及第一群组信息进行关联。外部群组标识为核心网内部网元不能够识别的群组标识;内部群组标识为核心网内部能够识别的群组标识。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群组管理方法,可以从应用功能网元接收第一群组请求。第一群组创建请求携带用于指示群组业务类型的指示信息、第一群组信息,以及外部群组标识。如此,当应用功能网元请求创建群组时,数据网元能够基于第一群组请求,获取外部群组标识对应的内部群组标识,并将内部群组标识、外部群组标识和第一群组信息进行关联。一方面,用户在应用层创建群组的操作具有随机性,通过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群组管理方法,可以针对创建群组的动态需求,动态关联第一群组信息、外部群组标识和内部群组标识,这就意味着,能够使得AF具有动态创建群组的能力。另一方面,由于可以将用户在应用层创建的群组用3GPP网元能够识别的内部群组标识表示,所以,后续,3GPP网元能够基于内部群组标识区分不同群组,从而能够针对不同群组进行相应管理。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数据网元还可以执行如下步骤:向一个或多个群组成员发送内部群组标识和第一群组信息。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数据网元向接口网元发送新分配的内部群组标识。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数据网元在URSP更新流程中向一个或多个群组成员发送URSP,URSP包括内部群组标识和第一群组信息(比如DNN、S-NSSAI等),以便于更新群组成员的URSP。
如此,当终端有数据到达时,可向网络设备(比如AMF)发送PDU会话建立请求,该PDU会话建立请求携带该终端所在群组的DNN,以便于网络设备(比如AMF)通过DNN识别出该终端在哪一群组中。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群组管理方法,该方法由数据网元或数据网元中的组件(比如芯片系统)。该方法包括:
从接口网元接收第二群组请求,第二群组请求包括外部群组标识和第一群组信息,外部群组标识为核心网内部不能够识别的群组标识。获取外部群组标识对应的内部群组标识,并将内部群组标识、外部群组标识,以及第一群组信息进行关联。内部群组标识为核心网内部能够识别的群组标识。
其中,与第一方面中各设计相比,第二群组请求不携带用于指示群组业务类型的指示信息,能够降低接口网元和数据网元之间交互的信令开销。并且,也能够动态触发UDM获取外部群组标识对应的内部群组标识。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获取外部群组标识对应的内部群组标识,包括:
判断是否已存储外部群组标识对应的内部群组标识的条目,若确定未存储外部群组标识对应的内部群组标识的条目,则获取外部群组标识对应的内部群组标识。
容易理解的是,通常,若UDM中未存储外部群组标识对应的内部群组标识,说明AF向UDM发送的是新建群组的请求,该新建群组并未记录在UDM中。此种情况下,UDM需为新建群组分配新的内部群组标识,以便于后续核心网基于该内部群组标识对该新建群组进行管理。
其中,本申请所提及的群组管理包括但不限于添加群组成员、删除群组成员、群组成员权限管理。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数据网元还可以执行如下步骤:
向接口网元发送外部群组标识和新分配的内部群组标识,以指示接口网元存储内部群组标识。
示例性的,NEF中已存储有群组1的内部群组标识和外部群组标识,以及群组2的内部群组标识和外部群组标识。则当UDM将新分配的群组3的内部群组标识和外部群组标识下发给NEF之后,NEF就存储有3个群组的内部群组标识和外部群组标识。如此,由于NEF中存储有一个或多个群组的内部群组标识和外部群组标识,后续,当NEF从AF接收外部群组标识,NEF可以判断是否已存储该外部群组标识对应的内部群组标识。若NEF未存储有该外部群组标识对应的内部群组标识,则请求UDM为新建群组分配内部群组标识。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数据网元还可以执行如下步骤:向一个或多个群组成员发送内部群组标识和第一群组信息。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群组管理方法,该方法由接口网元(接口网元比如可以为图1所示NEF)或接口网元中的组件(比如芯片系统)。该方法包括:
从应用功能网元接收第三群组请求,第三群组请求包括外部群组标识和第一群组信息,外部群组标识为核心网内部不能够识别的群组标识。判断是否已存储外部群组标识对应的内部群组标识的条目,若未存储外部群组标识对应的内部群组标识的条目,则向数据网元发送第二群组请求,第二群组请求包括外部群组标识和一个或多个群组成员的第一标识。内部群组标识为核心网内部能够识别的群组标识。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群组管理装置,该装置可以为数据网元(比如可以为图1所示UDM)或数据网元中的组件(比如芯片系统)。该装置包括:
通信接口,用于从应用功能网元接收第一群组请求,第一群组请求包括指示信息、外部群组标识和第一群组信息,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群组业务类型,外部群组标识为核心网内部网元不能够识别的群组标识;处理器,用于若群组业务类型为创建群组,则获取外部群组标识对应的内部群组标识,内部群组标识为核心网内部能够识别的群组标识;对内部群组标识、外部群组标识,以及第一群组信息进行关联。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通信接口,还用于向接口网元发送新分配的内部群组标识。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通信接口,还用于向一个或多个群组成员发送内部群组标识和第一群组信息。
第五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群组管理装置,该装置为数据网元(比如可以为图1所示UDM)或数据网元中的组件(比如芯片系统)。该装置包括:
通信接口,用于从接口网元接收第二群组请求,第二群组请求包括外部群组标识和第一群组信息,外部群组标识为核心网内部不能够识别的群组标识;处理器,用于获取外部群组标识对应的内部群组标识,内部群组标识为核心网内部能够识别的群组标识;将内部群组标识、外部群组标识,以及第一群组信息进行关联。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处理器,用于获取外部群组标识对应的内部群组标识,包括:用于判断是否已存储外部群组标识对应的内部群组标识的条目;若确定未存储外部群组标识对应的内部群组标识的条目,则获取外部群组标识对应的内部群组标识。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通信接口,还用于向接口网元发送内部群组标识,以指示接口网元存储内部群组标识。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通信接口,还用于向一个或多个群组成员发送内部群组标识和第一群组信息。
第六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群组管理装置,该装置可以为数据网元(比如可以为图1所示NEF)或数据网元中的组件(比如芯片系统)。该装置包括:
通信接口,用于从应用功能网元接收第三群组请求,第三群组请求包括外部群组标识和第一群组信息,外部群组标识为核心网内部不能够识别的群组标识;处理器,用于判断是否已存储外部群组标识对应的内部群组标识的条目,内部群组标识为核心网内部能够识别的群组标识;通信接口,还用于若未存储外部群组标识对应的内部群组标识的条目,则向数据网元发送第二群组请求,第二群组请求包括外部群组标识和一个或多个群组成员的第一标识。
在上述各方面的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群组信息包括如下至少一项信息:群组的数据网络标识、群组的切片信息、群组对应的会话类型、群组包括的一个或多个群组成员的第一标识。
第七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群组管理装置,用于实现上述任一方面中数据网元的功能,或者,用于实现上述任一方面中接口网元的功能。
第八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群组管理装置,该装置具有实现上述任一方面中任一项的群组管理方法的功能。该功能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该硬件或软件包括一个或多个与上述功能相对应的模块。
第九方面,提供一种群组管理装置,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该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执行指令,当该群组管理装置运行时,该处理器执行该存储器存储的该计算机执行指令,以使该群组管理装置执行如上述任一方面中任一项的群组管理方法。
第十方面,提供一种群组管理装置,包括:处理器;处理器用于与存储器耦合,并读取存储器中的指令之后,根据指令执行如上述任一方面中任一项的群组管理方法。
第十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群组管理装置,该装置可以为芯片系统,该芯片系统包括处理器,还可以包括存储器,用于实现上述任一方面所描述方法的功能。该芯片系统可以由芯片构成,也可以包含芯片和其他分立器件。
第十二方面,提供一种群组管理装置,该装置可以为电路系统,电路系统包括处理电路,处理电路被配置为执行如上述任一方面中任一项的群组管理方法。
第十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指令,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任一方面的方法。
第十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指令,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任一方面的方法。
第十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系统,系统包括执行第一方面以及第一方面的任一项的群组管理方法的数据网元和执行第三方面以及第三方面的任一项的群组管理方法的接口网元。或者,该系统包括执行第二方面以及第二方面的任一项的群组管理方法的数据网元和执行第三方面以及第三方面的任一项的群组管理方法的接口网元。可选的,该系统还包括应用功能网元(比如可以为图1所示AF)。应用功能网元用于从终端接收群组请求,比如从终端接收新建群组的请求。并向数据网元发送群组请求,以触发数据网元为新建群组分配内部群组标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系统的架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群组管理系统的架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签约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签约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群组管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群组管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群组管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群组管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群组管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群组管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群组管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的说明书以及附图中的术语“第一”和“第二”等是用于区别不同的对象,或者用于区别对同一对象的不同处理,而不是用于描述对象的特定顺序。此外,本申请的描述中所提到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其他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用于表示作例子、例证或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被描述为“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的任何实施例或设计方案不应被解释为比其它实施例或设计方案更优选或更具优势。确切而言,使用“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旨在以具体方式呈现相关概念。
首先,对本申请实施例设计的技术术语进行介绍:
1、外部群组标识(external group ID):当终端在应用层动态创建某一群组之后,应用服务器,为该应用层群组分配一个动态的群组标识,微信服务器分配的群组标识可称为外部群组标识。比如,终端1~终端6的用户创建微信群“学术讨论群”,微信应用服务器检测到用户创建微信群的操作之后,可以为该微信群分配一个应用层的群组标识,外部群组标识用于在应用层唯一标识该微信群。
2、内部群组标识(internal group ID):3GPP网络中网络设备通常不能直接识别外部群组标识,也就不能理解该标识的含义,导致不能区别不同的群组,进而不能针对相应群组进行管理以及提供后续的LAN服务(LAN type service)。为了使得3GPP网络能够识别不同的群组,AF可以向3GPP网元发送群组请求,这样,3GPP网元可以根据群组请求生成群组的内部群组标识。内部群组标识为可以被3GPP核心网元识别的群组标识。如此,3GPP网元可以利用内部群组标识执行群组管理等。群组管理例如可以为群组添加群成员,删除群成员等。
3、单个群组管理辅助信息(Single network slice selection assistanceinformation,S-NSSAI),用于唯一表示一个网络切片,它的信元(information-element)如下表1所示:
表1
Figure BDA0002050632040000051
其中,某一S-NSSAI的信元中,S-NSSAI(information-element identifier,IEI)表示该信元的标识。
Length of S-NSSAI contents表示该信元的长度(可以以字节为单位)。
SST用于指示切片能够提供哪种网络服务。网络服务包括但不限于eMBB服务、uRLLC服务、mMTC服务。
可选的,SST长度为1个字节,当然,随着协议演进,SST长度可能有所变化。SST包括标准化(即标准SST值(value))和运营商自定义(即非标准SST值)的类型。参见下表2,目前,协议中仅定义了SST值为1-3的内容:
表2
Figure BDA0002050632040000052
Figure BDA0002050632040000061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两个切片的SST相同,指的是两个切片的SST所指示的服务类型相同,即SST数值相同。比如,切片1的SST为eMBB(SST value为1),切片2的SST也为eMBB(SST value为1),则切片1和切片2的SST相同。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群组管理方法应用于使用虚拟类LAN服务技术的通信系统中。参见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所适用的一种通信系统的示例性架构。该通信系统包括:运营管理(operation 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OAM)网元、群组管理功能(network sliceselection function,NSSF)、网络开放功能(network exposure function,NEF)、网络存储功能(network repository function,NRF)、策略控制功能(policy control function,PCF)、应用功能(application function,AF)、统一数据管理(unified data management,UDM)、鉴权服务器功能(authentication server function,AUSF)、接入和移动性管理功能(core access and mobility management function,AMF)、会话管理功能(sessionmanagement function,SMF)、接入网(access network,AN)网元,其中,AN包括有线接入网和无线接入网(radio access network,RAN)、用户面功能(user plane function,UPF)、数据网(data network,DN)网元等网元或设备以及终端。
其中,终端通过无线或有线方式接入AN,无线方式例如可以为通过无线保真(wireless-fidelity,WiFi)接入,还可以通过蜂窝网(例如E-UTRA、NR等)接入AN,终端通过N1与AMF通信;AN通过N3与UPF通信,AN通过N2与AMF通信;UPF通过N4与SMF通信,UPF通过N6与DN网元通信;SMF通过N11(图1中并未示出)与AMF通信,SMF通过N10(图1中并未示出)与UDM通信,SMF通过N7(图1中并未示出)与PCF通信;AMF通过N12(图1中并未示出)与AUSF通信,AUSF通过N13(图1中并未示出)与UDM通信。AF通过N5(图1中并未示出)与PCF通信。
可以理解的是,根据5G系统部署的需求,上述网元之间可采用一定方式通信(例如,终端通过N1与AMF通信),上述仅列举了部分网元之间通信的方式,为简化描述,本申请实施例不再对其他网元之间的通信方式进行赘述。
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涉及到的终端可以包括各种具有通信功能的手持设备、可穿戴设备、计算设备或连接到调制解调器的其它处理设备;还可以包括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电脑、平板型电脑、膝上型电脑(laptop computer)、机器类型通信(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MTC)终端、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等。当然,提及终端时,也可以指诸如UE中的芯片系统。本申请实施例对终端的实现形式不做限定。
可选的,图1中的各个网元的名字以及各个网元之间的接口名字只是一个示例,具体实现中各个网元或者各个网元之间的接口的名字可能为其他名字,或者网元也可以称之为实体,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图1中的全部或者部分网元可以是物理上的实体网元,也可以是虚拟化的网元,在此不做限定。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某一网元(例如:A网元)获取来自另一网元(例如:B网元)的信息,可以指A网元直接从B网元接收信息,也可以指A网元经其他网元(例如:C网元)从B网元接收信息。当A网元经C网元从B网元接收信息时,C网元可以对信息进行透传,也可以将信息进行处理,例如:将信息携带在不同的消息中进行传输或者对信息进行筛选,只发送筛选后的信息给A网元。类似的,在本申请的各实施例中,A网元向B网元发送信息,可以指A网元直接向B网元发送信息,也可以指A网元经其他网元(例如:C网元)向B网元发送信息。
此外,本申请实施例描述的网络架构以及业务场景是为了更加清楚的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限定,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知,随着网络架构的演变和新业务场景的出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对于类似的技术问题,同样适用。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群组管理系统。参见图2,该系统200包括:数据网元203和接口网元204。
接口网元204:用于提供外部的应用功能网元205与数据网元203交互的接口(interface)。具体的,可以用于从应用功能网元205接收群组请求,并向数据网元203发送该群组请求。
数据网元203:用于根据来自应用功能网元205的群组请求,并根据该群组请求为新建的群组分配一个内部群组标识,以便于后续3GPP网元能够基于该可识别的内部群组标识区分不同群组,执行群组相关管理。还用于向策略网元202发送通知消息,以便于通知策略网元202更新URSP。
其中,URSP用于区分不同群组。在不同群组中的终端201会被分配不同的URSP规则。终端201根据URSP规则可以确定自己在哪一群组中。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群组管理系统还包括:终端201、应用功能网元205、管理网元206、策略网元202。
应用功能网元205:用于当终端201在应用层动态建立群组的过程中,检测到终端201创建群组的操作,比如从终端201接收群组请求。还用于基于群组请求为每个新建的群组分配一个外部群组标识,即External Group ID。还用于向接口网元204发送群组请求,以请求创建该新的群组。还用于向管理网元206发送签约请求,以请求注册、签约虚拟类LAN服务(虚拟类LAN服务在本文中也可称为LAN服务)。
管理网元206:用于接收应用功能网元205的签约请求,并根据签约请求为应用功能网元205分配用于建立LAN群组的DNN/S-NSSAI等信息。
策略网元202:用于根据来自数据网元203的通知消息更新URSP,并将更新的URSP下发到LAN群组对应的终端201。
终端201:用于接收来自策略网元202下发的URSP。当终端201上某个APP触发LAN业务时,比如微信群内某一用户通的终端上的微信应用向微信群内的另一终端发送微信消息时,终端能根据URSP查询到该LAN业务(即微信消息业务)对应的DNN/S-NSSAI等信息,并在建立PDU session时上报DNN/S-NSSAI等信息,从而3GPP网络能够根据DNN/S-NSSAI等信息识别出该终端属于哪个LAN群组。
其中,图2中的应用功能网元可以为图1中的AF,接口网元可以为图1中的NEF,数据网元可以为图1中的UDM,管理网元可以为图1中的OAM,策略网元可以为图1中的PCF。并且,图2所示网元之间的连接关系可以参见图1中相应网元之间的连接关系。这里不再赘述。
如下以本申请实施例应用于图1所示系统,即应用功能网元为图1所示AF、接口网元为图1所示NEF、数据网元为图1所示UDM、策略网元为图1所示PCF、管理网元为图1所示OAM为例来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
首先,介绍AF向OAM申请LAN服务的流程,该流程是本申请实施例的群组管理方法的基础。也就是说,在得到OAM的授权之后,AF才可以获得使用LAN服务的权限,比如,AF可以获得动态创建群组的权限。具体的,参见图3,AF向OAM申请LAN服务的流程包括如下步骤:
S301、AF向OAM发送签约请求(比如可以是5G-LAN service request)。
相应的,OAM从AF网元接收签约请求。
其中,签约请求用于请求签约LAN服务。
签约请求包括AF支持的应用标识(APP ID)。比如,若AF为微信应用服务器,签约请求包括微信应用服务器支持的微信应用的标识。
S302、OAM基于AF支持的应用,确定AF对应的第一配置信息(LAN configurationdata)。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第一配置信息用于指示群组的签约配置。
其中,OAM可以为AF配置一个或多个群组的第一配置信息。第一配置信息包括一个或多个群组分别对应的数据网络标识。网络数据标识比如可以为DNN,或者其他用于标识数据网络的信息。不同群组对应不同的数据网络标识。如此,数据网络标识可以唯一标识一个群组。后续,终端有数据到达时,可向网络设备(比如AMF)发送PDU会话建立请求,该PDU会话建立请求携带该终端所在群组的DNN,以便于网络设备(比如AMF)识别出该终端在哪一群组中。
可选的,第一配置信息还包括如下至少一项信息:一个或多个群组分别对应的切片信息、一个或多个群组分别对应的会话类型。
群组的切片信息比如可以为单个群组管理辅助信息(single network sliceselection assistance information,S-NSSAI)。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群组通常基于业务类型创建,即同一群组中终端的业务类型通常相同。基于此,同一群组中每一终端的S-NSSAI的业务类型(比如SST)通常均相同。比如,在某一游戏APP中,用户通过终端上的APP创建群组1,该群组1中终端业务要求是高可靠、低时延,该群组1中每一终端对应的S-NSSAI的SST可以均为uRLLC。在该游戏APP中,用户创建群组2,该群组2中终端执行业务需要较大带宽,群组2中每一终端对应的S-NSSAI的SST可以均为eMBB。
每个PDU会话(session)支持一个会话类型,会话类型包括但不限于IPv4、IPv6、IPv4v6、Ethenet、Unstructured中的一种。通常,群组是基于APP类型、业务类型创建的,对于通过相同类型APP(比如微信)所建群组中的终端,当终端执行相同类型业务时,这些终端的会话类型可以相同。比如,通过微信应用创建的微信群,当微信群内终端进行相同类型业务时,比如均收发微信文字消息时,这些终端的会话类型可以相同。由上文描述,同一群组中终端的业务类型通常相同,所以,同一群组中终端的会话类型通常也相同。
示例性的,针对AF下的微信群1和微信群2,OAM分配的第一配置信息为:{微信群1:使用DNN1标识该微信群1、微信群1内终端切片的业务类型为eMBB、微信群1内的终端的会话类型为以太网类型;微信群2:使用DNN2标识该微信群2、微信群2内终端切片的业务类型为uRLLC、微信群2内的终端的会话类型为以太网类型}。
OAM为AF具体配置多少个群组的第一配置信息,与AF的签约条件有关。签约条件比如可以但不限于是签约资费,AF的签约资费较高时,OAM可以为AF配置更多群组的第一配置信息。比如,OAM可以在AF请求签约LAN服务的情况下,为AF配置1000个群组的第一配置信息。如此,AF仅请求一次LAN服务,就可以获取1000个群组分别对应的第一配置信息,进而AF具有创建1000个群组的能力。当AF的签约资费较低,OAM为AF配置较少(比如10个)群组的第一配置信息。如此,AF一次请求LAN服务,可以具有创建10个群组的能力。若用户需在应用层创建第11个群组,AF可以向OAM发送签约请求,以请求新的第一配置信息。这种情况下,OAM可以仅配置第11个群组的第一配置信息,也可以配置多个群组(比如配置第11~第100个群组)的第一配置信息。
S303、OAM向AF发送签约响应。
相应的,AF从OAM接收签约响应。
签约响应包括一个或多个群组分别对应的第一配置信息。
图3所示签约方法中,外部AF能够根据自己的需求动态向运营商的OAM签约LAN服务,进而从OAM获得DNN、S-NSSAI等第一配置信息,以便于后续AF可以基于获得的第一配置信息动态创建LAN群组。也就是说,AF能够动态为新建群组分配外部群组标识,且核心网侧能够动态为新建群组分配内部群组标识。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4,AF向OAM申请LAN服务,具体还可以实现为如下步骤:
S401、AF向OAM发送签约请求。
相应的,OAM从AF网元接收签约请求。
签约请求用于请求签约注册LAN服务,即请求核心网分配第二配置信息。第二配置信息的详细描述可参见下文。
签约请求包括AF支持的应用标识、AF分配的一个或多个群组的外部群组标识。
以AF为微信应用服务器为例,微信应用服务器预期签约100个群组的LAN服务,换句话说,AF预期具有创建100个群组的能力,则微信应用服务器可以向OAM发送签约请求,该签约请求携带微信应用的标识和微信应用服务器动态预分配的100个外部群组标识(比如微信应用服务器为群组1~100分别预先分配的外部群组标识)。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签约请求比如可以是5G-LAN service request。
S402、OAM根据一个或多个群组的外部群组标识,获取一个或多个群组的第二配置信息。
第二配置信息用于指示群组的签约配置。
对于某一群组来说,该群组的第二配置信息包括:该群组的内部群组标识、单个群组的数据网络标识。
可选的,单个群组的第二配置信息还包括如下至少一种信息:单个群组的切片信息、单个群组对应的会话类型。
其中,OAM可以自己根据预设策略为AF分配一个或多个群组分别对应的第二配置信息,OAM也可以将上述一个或多个外部群组标识和APP ID发送给其他网元,从而借助其他网元的算力计算一个或多个群组分别对应的第二配置信息,即由其他网元为一个或多个群组分配相应的第二配置信息。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进行限制。
S403、OAM对每一群组的外部群组标识和第二配置信息进行关联,得到每一群组的外部群组标识和第二配置信息的对应关系。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OAM还可以对外部群组标识、第二配置信息、群组对应的APP ID进行关联。
也就是说,针对每一群组,OAM将群组的外部群组标识,以及该群组的第二配置信息(可选的,还可以对群组的APP ID)进行关联。
S404、OAM向UDM发送外部群组标识和对应的第二配置信息(可选的,还发送群组对应的APP ID)。
S405、UDM存储外部群组标识和第二配置信息的对应关系。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UDM将上述对应关系存储至统一数据存储(UnifiedData Repository,UDR)。
可选的,UDM存储每一群组的外部群组标识、第二配置信息、APP ID之间的对应关系。
如此,后续当AF向网络侧触发5G LAN业务(比如创建某一5G LAN群组)时,AF向UDM提供外部群组标识,UDM可以根据UDR中储存的对应关系查找该外部群组标识对应的内部群组标识,以便于网络侧利用该内部群组标识执行群组管理等。
S406、OAM向AF发送签约响应。
签约响应包括上述第二配置信息,用以指示一个或多个群组的签约配置。
本申请实施例中,对S406的执行时机不进行限制。除图4所示执行时机之外,还可以在S402获取第二配置信息之后,直接执行S406。或者,可以在S403之后,执行S406。或者在其他时机执行S406。
图4所示签约方法,OAM能根据AF提供的外部群组标识为AF动态分配第二配置信息,并对外部群组标识和第二配置信息进行关联,将该关联存储至UDM。这样,后续,当AF向网络侧触发LAN业务时,AF向UDM发送外部群组标识,UDM根据储存的对应关系查找内部群组标识,若能够查找到相应内部群组标识,则直接利用该内部群组标识执行群组管理等,若未能查找到群组对应的内部群组标识,则生成相应内部群组标识,以供核心网后续进行LAN业务使用。相比于现有技术中不支持AF动态组建群组,即外部群组标识和网络侧标识均提前配置在核心网和AF,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使得AF能动态分配外部群组标识,核心网侧也能动态分配网络侧层群组标识。即支持AF动态创建群组。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群组管理方法,在图3或图4所示签约流程的基础上,参见图5,动态管理群组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501、AF向NEF发送第一群组请求。
相应的,NEF从AF接收第一群组请求。
其中,第一群组请求包括指示信息(indication)和外部群组标识(ExternalGroup ID)。外部群组标识为核心网内部网元不能够识别的群组标识。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群组业务类型。群组业务类型包括但不限于创建群组、更新群组参数、删除群组成员、添加群组成员、群组成员的权限管理。
可选的,第一群组请求还包括第一群组信息,第一群组信息还包括如下至少一项信息:群组的数据网络标识、群组的切片信息、群组对应的会话类型、群组包括的一个或多个群组成员的第一标识、群组对应的应用标识。
第一标识包括但不限于通用公共用户标识(general public subscriberidentity,GPSI)。每一终端均对应一个GPSI。
S502、NEF向UDM发送鉴权请求。
相应的,UDM从NEF接收鉴权请求。
鉴权请求用于查询AF是否已签约LAN服务,也就是对AF进行鉴权。
其中,S502为可选步骤。
S503、UDM向NEF发送鉴权响应。
相应的,NEF从UDM接收鉴权响应。
鉴权响应用于指示AF是否已签约LAN服务。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UDM判断AF是否签约LAN服务,并向NEF反馈鉴权响应,该鉴权响应指示AF已签约LAN服务,或者,AF未签约LAN服务。作为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UDM并不直接指示AF是否已签约LAN服务,而是向NEF反馈鉴权响应,该鉴权响应包括AF的签约信息。如此,NEF根据AF的签约信息可以判断AF是否已签约LAN服务。
其中,S503为可选步骤。
S504、NEF向UDM发送第一群组请求。
相应的,UDM从NEF接收第一群组请求。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NEF调用UDM的Nudm_Parameter Provision_xxxrequest服务向UDM发送第二群组请求。示例性的,当群组业务类型为创建群组,NEF调用UDM的Nudm_Parameter Provision_update request服务向UDM发送第二群组请求。示例性的,当群组业务类型为删除群组成员,NEF调用UDM的Nudm_Parameter Provision_deleterequest服务向UDM发送第二群组请求。
S505、若群组业务类型为创建群组,则UDM获取外部群组标识对应的内部群组标识。
容易理解的是,当群组业务类型为创建群组,说明AF已检测到用户在应用层新建群组的操作,此时,UDM需为AF动态分配新建群组的内部群组标识,以便后续核心网网元使用内部群组标识执行群组管理。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UDM中预配置有生成策略。UDM基于生成策略生成内部群组标识。可选的,该生成策略可以为预设算法,如此,UDM基于预设算法计算内部群组标识。作为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UDM还可以在接收到第一群组请求之后,从其他网元获取内部群组标识。即由其他网元计算内部群组标识,并向UDM反馈计算结果。也就是说,UDM可以自己计算内部群组标识,也可以从其他网元直接获取计算好的内部群组标识。本申请实施例对UDM获取内部群组标识的方式不做限定。
在一个示例中,UDM自身计算新建微信群组对应的内部群组标识。
S506、UDM根据一个或多个群组成员的第一标识确定一个或多个群组成员的第二标识。
S507、UDM向NEF发送一个或多个群组成员的第二标识。
其中,S507为可选步骤。
S508、UDM将内部群组标识、外部群组标识,以及第一群组信息进行关联。
作为一种示例,本申请实施例可以采用如下格式关联内部群组标识、外部群组标识和第一群组信息:{群组1的内部群组标识1、群组1的外部群组标识A、群组1的DNN1、群组1的S-NSSAI1、群组1对应的会话类型1、群组1包括终端1(第一标识为xx)和终端2(第一标识为yy)}。又比如,{群组1的内部群组标识1、群组1的外部群组标识A、群组1的DNN1、群组1的S-NSSAI1、群组1包括终端1(第一标识为xx)和终端2(第一标识为yy)}。当然,还可以采用其他格式表示上述各信息之间的关联,比如采用表格格式表示。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进行限制。
S509、UDM向AF发送群组响应。
相应的,AF从UDM接收群组响应。
群组响应用于指示群组创建成功,这就意味着,UDM已关联内部群组标识、外部群组标识和第一群组信息。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UDM先向NEF发送群组响应,该群组响应携带UDM新分配的内部群组标识,再由NEF向AF发送群组响应。如此,NEF能够获取外部群组标识对应的内部群组标识。
S510、UDM向PCF发送通知消息。
相应的,PCF从UDM接收通知消息。
通知消息携带如下至少一项信息:内部群组标识,群组的应用标识(APP ID)、群组成员的第二标识、数据网络标识、切片信息、会话类型。
S511、PCF根据通知消息生成URSP。
其中,URSP包括如下至少一项信息:内部群组标识,群组的应用标识、数据网络标识、切片信息、会话类型。
S512、PCF分别向一个或多个群组成员发送URSP。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群组管理方法,可以从应用功能网元接收第一群组请求。第一群组创建请求携带用于指示群组业务类型的指示信息、第一群组信息,以及外部群组标识。如此,当应用功能网元请求创建群组时,数据网元能够基于第一群组请求,获取外部群组标识对应的内部群组标识,并将内部群组标识、外部群组标识和第一群组信息进行关联。一方面,用户在应用层创建群组的操作具有随机性,通过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群组管理方法,可以针对创建群组的动态需求,动态关联第一群组信息、外部群组标识和内部群组标识,这就意味着,能够使得AF具有动态创建群组的能力。另一方面,由于可以将用户在应用层创建的群组用3GPP网元能够识别的内部群组标识表示,所以,后续,3GPP网元能够基于内部群组标识区分不同群组,从而能够针对不同群组进行相应管理。
进一步的,图5所示群组管理方法中,当UDM接收到来自AF的第一群组请求之后,若该第一群组请求的群组业务类型为创建群组,说明AF需要新建群组,则UDM直接获取该新建群组对应的内部群组标识,以确保后续核心网网元能够基于内部群组标识识别不同群组。该实现方式中,UDM无需执行判断等逻辑,UDM的逻辑实现复杂度有所降低。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群组管理方法,参见图6,动态管理群组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601、AF向NEF发送第三群组请求。
相应的,NEF从AF接收第三群组请求。
第三群组请求携带外部群组标识和第一群组信息。第一群组信息包括如下至少一项信息:群组的数据网络标识、群组的切片信息、群组对应的会话类型、群组包括的一个或多个群组成员的第一标识、群组的APP ID。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AF调用NEF的Nnef_ParameterProvision_Updaterequest服务向NEF发送第三群组请求。
S502、NEF向UDM发送鉴权请求。
相应的,UDM从NEF接收鉴权请求。
S503、UDM向NEF发送鉴权响应。
相应的,NEF从UDM接收鉴权响应。
其中,S503为可选步骤。
S604、NEF向UDM发送第二群组请求。
相应的,UDM从NEF接收第二群组请求。
第二群组请求包括外部群组标识和一个或多个群组成员的第一标识。
可选的,第二群组请求还包括如下至少一项信息:DNN、S-NSSAI、会话类型、应用标识。
S605、UDM判断是否已存储外部群组标识对应的内部群组标识的条目。
S606、若确定未存储外部群组标识对应的内部群组标识的条目,则UDM获取外部群组标识对应的内部群组标识。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UDR中存储有一个或多个外部群组标识和一个或多个内部群组标识,若UDM在UDR中查询不到外部群组标识对应的内部群组标识,则UDM获取外部群组标识对应的内部群组标识。
其中,UDM可以使用自身的算力,或借助其他网元的算力来计算外部群组标识对应的内部群组标识。
可选的,UDM向AF发送外部群组标识对应的内部群组标识。
S506、UDM根据一个或多个群组成员的第一标识确定一个或多个群组成员的第二标识。
第一标识包括GPSI,第二标识包括SUPI。如此,3GPP网元能够基于SUPI识别群组包括的终端。
S507、UDM向NEF发送一个或多个群组成员的第二标识。
相应的,NEF从UDM接收一个或多个群组成员的第二标识。
可选的,若S604中,NEF向UDM发送的第二群组请求不包含群组的数据网络标识、群组的网络切片信息、群组对应的会话类型、应用标识中的一项或多项,则NEF还可以执行如下步骤S608:
S608、NEF向UDM发送第四群组请求。
相应的,UDM从NEF接收第四群组请求。
其中,第四群组请求包括群组的内部群组标识、一个或多个群组成员的第二标识、数据网络标识、群组的网络切片信息、群组对应的会话类型、APP ID中的一项或多项。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NEF调用UDM的Nudm_ParameterProvision_Updaterequest服务向UDM发送第三群组请求。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若S604中,NEF已向UDM发送群组的数据网络标识,则此步骤S608中,NEF不再向UDM发送数据网络标识,而是向UDM发送内部群组标识、至少一个第二标识、群组的网络切片信息,群组对应的会话类型、APP ID中的一项或多项。如此,NEF能够将UDM所需的一个或多个信息通过一个或多个消息(比如仅通过第二群组请求,或者通过第二群组请求和第四群组请求等多个消息)发送给UDM。
S508、UDM将内部群组标识、外部群组标识和第一群组信息进行关联,得到内部群组标识、外部群组标识和第一群组信息的对应关系。
S609、UDM存储外部群组标识、内部群组标识和第一群组信息。
比如,将新建群组的外部群组标识、内部群组标识和第一群组信息的对应关系存储至UDR。
S509、UDM向AF发送群组响应。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UDM先向NEF发送群组响应,该群组响应携带UDM分配的内部群组标识,NEF再向AF发送群组响应。
S510、UDM向PCF发送通知消息。
相应的,PCF从UDM接收通知消息。
S511、PCF根据通知消息生成URSP。
S512、PCF分别向一个或多个群组成员发送URSP。
相应的,一个或多个群组成员从PCF接收URSP。
如此,群组中的终端能够更新URSP,以便于后续进行LAN业务时能够根据不同群组确定不同的路由。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并不限制上述各个步骤之间的执行顺序,各个附图中所列举的执行顺序仅为可能的一种实现方式。比如,UDM还可以先执行S506、507,再执行S605。再比如,可以先执行S510,再执行S509。
图6所示群组管理方法中,当接收到来自AF的某一群组的外部群组标识之后,UDM能判断是否已存储该外部群组标识对应的内部群组标识,进而确定用哪一标识标识该群组,以确保后续核心网网元能够识别不同群组。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群组管理方法,结合图3或图4所示签约流程,参见图7,动态创建某一群组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701、NEF向UDM发送订阅消息。
相应的,UDM从NEF接收订阅消息,订阅消息用于请求订阅外部群组标识、内部群组标识和第一群组信息的对应关系。该订阅指的是UDM可主动向NEF发送该对应关系。示例性的,当UDM更新该对应关系后,比如当存在新的外部群组标识、内部群组标识和第一群组信息,UDM可主动向NEF发送更新的对应关系。以便于NEF存储该对应关系。
其中,该S701为可选步骤。也就是说,NEF也可以不向UDM订阅新的内部群组标识、外部群组标识和第一群组信息的对应关系。在NEF不向UDM订阅上述对应关系的情况下,由于NEF可触发UDM生成新的内部群组标识,UDM在生成新的内部群组标识之后,也可以主动向触发生成新内部群组标识的NEF发送新的内部群组标识、外部群组标识和第一群组信息。
S601、AF向NEF发送第三群组请求。
相应的,NEF从AF接收第三群组请求。
S502、NEF向UDM发送鉴权请求。
相应的,UDM从NEF接收鉴权请求。
其中,S502为可选步骤。
S503、UDM向NEF发送鉴权响应。
相应的,NEF从UDM接收鉴权响应。
其中,S503为可选步骤。
S704、NEF判断是否存储有外部群组标识对应的内部群组标识。
S705、若NEF确定不存在外部群组标识对应的内部群组标识,则向UDM发送第二群组请求。
相应的,UDM从NEF接收第二群组请求。第二群组请求用于请求UDM分配内部群组标识。关于第二群组请求的详细介绍,可参见上文,这里不再赘述。
S706、UDM获取外部群组标识对应的内部群组标识。
S506、UDM根据一个或多个群组成员的第一标识确定一个或多个群组成员的第二标识。
S507、UDM向NEF发送一个或多个群组成员的第二标识。
S608、NEF向UDM发送第四群组请求。
相应的,UDM从NEF接收第四群组请求。
S508、UDM将内部群组标识、外部群组标识和第一群组信息进行关联,得到内部群组标识、外部群组标识和第一群组信息的对应关系。
S509、UDM向AF发送群组响应。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UDM先向NEF发送群组响应,该群组响应携带UDM新分配的内部群组标识,NEF再向AF发送群组响应。
S510、UDM向PCF发送通知消息。
相应的,PCF从UDM接收通知消息。
S511、PCF根据通知消息生成URSP。
S512、PCF分别向一个或多个群组成员发送URSP。
图7所示群组管理方法中,NEF可以向UDM订阅对应关系,如此,当UDM中的对应关系更新后,UDM向NEF通知外部群组标识、外部群组标识所转换成的新内部群组标识和外部群组标识对应的第一群组信息。后续,当NEF接收到来自AF的某一群组的外部群组标识之后,NEF可以判断是否已存储该外部群组标识对应的内部群组标识。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群组管理方法,结合图3或图4所示签约流程,参见图8,动态创建某一群组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601、AF向NEF发送第三群组请求。
相应的,NEF从AF接收第三群组请求。
S502、NEF向UDM发送鉴权请求。
相应的,UDM从NEF接收鉴权请求。
其中,S502为可选步骤。
S503、UDM向NEF发送鉴权响应。
相应的,NEF从UDM接收鉴权响应。
其中,S503为可选步骤。
S804、NEF获取一个或多个群组的内部群组标识、外部群组标识和第一群组信息。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S804可以具体实现为:
S8041、NEF向UDM发送获取请求。
相应的,UDM从NEF接收获取请求。
其中,获取请求用于NEF在接收到来自AF的第三群组请求后,获取一个或多个群组的内部群组标识、外部群组标识和第一群组信息。
S8042、UDM向NEF发送一个或多个群组的内部群组标识、外部群组标识和第一群组信息。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UDM将存储的全部群组的内部群组标识、外部群组标识和第一群组信息发送给NEF。比如,UDM存储有群组1~10各自对应的内部群组标识、外部群组标识和第一群组信息,则UDM将这10个群组的内部群组标识、外部群组标识和第一群组信息下发给NEF。
S704、NEF判断是否存在外部群组标识对应的内部群组标识。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NEF根据从UDM获取的一个或多个群组的内部群组标识、外部群组标识和第一群组信息,查询是否存在外部群组标识对应的内部群组标识。
S705、若NEF确定不存在外部群组标识对应的内部群组标识,则向UDM发送第二群组请求。
相应的,UDM从NEF接收第二群组请求。第二群组请求用于请求UDM分配内部群组标识。
S706、UDM获取外部群组标识对应的内部群组标识。
S506、UDM根据一个或多个群组成员的第一标识确定一个或多个群组成员的第二标识。
S507、UDM向NEF发送一个或多个群组成员的第二标识。
S608、NEF向UDM发送第四群组请求。
其中,S608为可选步骤。
S508、UDM将内部群组标识、外部群组标识和第一群组信息进行关联。
S609、UDM存储外部群组标识、内部群组标识和第一群组信息。
也就是说,UDM将新生成的内部群组标识、该内部群组标识对应的外部群组标识、该内部群组标识对应的第一群组信息进行存储。
S509、UDM向AF发送群组响应。
S510、UDM向PCF发送通知消息。
相应的,PCF从UDM接收通知消息。
S511、PCF根据通知消息生成URSP。
S512、PCF分别向一个或多个群组成员发送URSP。
图8所示群组管理方法中,NEF接收到来自AF的某一群组的外部群组标识之后,可以实时向UDM申请一个或多个群组的内部群组标识、外部群组标识和第一群组信息的对应关系,并基于该对应关系判断是否已存储该外部群组标识对应的内部群组标识,能够确保后续核心网网元能够基于内部群组标识识别不同群组。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群组管理方法,参见图9,动态创建某一群组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001、AF向NEF发送第三群组请求。
相应的,NEF从AF接收第三群组请求。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该第三群组请求可以为5G LAN Internal Group IDAllocation Request。
第三群组请求携带如下至少一项:群组的数据网络标识、群组的网络切片信息、群组对应的会话类型、一个或多个群组成员的第一标识、APP ID。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第三群组请求还携带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群组业务类型。
S502、NEF向UDM发送鉴权请求。
相应的,UDM从NEF接收鉴权请求。
其中,S502为可选步骤。
S503、UDM向NEF发送鉴权响应。
相应的,NEF从UDM接收鉴权响应。
其中,S503为可选步骤。
S1004、NEF向UDM发送第二群组请求。
相应的,UDM从NEF接收第二群组请求。
第二群组请求用于请求创建群组,第二群组请求携带如下至少一项:群组的数据网络标识、群组的网络切片信息、群组对应的会话类型、至少一个第一标识、APP ID。
第二创建请求的相关描述可参见上文,这里不再赘述。可选的,第二群组请求还携带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群组业务类型。
S1005、UDM根据如下至少一项信息,获取内部群组标识:数据网络标识、切片信息、会话类型、至少一个终端的标识、APP ID。
其中,UDM可以自身计算内部群组标识,也可以从其他网元获取内部群组标识。比如,UDM根据群组的数据网络标识和切片信息为该群组分配内部群组标识。
S506、UDM根据一个或多个群组成员的第一标识确定一个或多个群组成员的一个第二标识。
S507、UDM向NEF发送一个或多个群组成员的第二标识。
S508、UDM将内部群组标识、外部群组标识和第一群组信息进行关联。
可选的,UDM存储新生成的内部群组标识、该内部群组标识对应的外部群组标识和该内部群组标识对应的第一群组信息。
S1009、UDM向AF发送内部群组标识、外部群组标识和第一群组信息。
UDM将新生成的内部群组标识、该内部群组标识对应的外部群组标识和该内部群组标识对应的第一群组信息下发给NEF。
相应的,AF从UDM接收内部群组标识、外部群组标识和第一群组信息。
S509、UDM向AF发送群组响应。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群组响应可以为5G LAN Internal Group IDAllocation response。群组响应用于指示已关联内部群组标识、外部群组标识和第一群组信息。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S1009和S509可以通过一个步骤实现。即UDM可以通过群组响应向AF发送内部群组标识、外部群组标识和第一群组信息。
S510、UDM向PCF发送通知消息。
相应的,PCF从UDM接收通知消息。
S511、PCF根据通知消息更新URSP。
S512、PCF分别向至少一个终端发送URSP。
图9所示群组管理方法中,当UDM接收到来自NEF的某一群组的第二群组请求之后,UDM可以不执行判断逻辑,而是直接生成该外部群组标识对应的内部群组标识,UDM的逻辑实现复杂度有所降低。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各个方法实施例中由各个设备实现的方法和功能也可以通过可用于设备的芯片实现。
上述主要从不同网元之间交互的角度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案进行了介绍。可以理解的是,各个设备为了实现上述功能,其包含了执行各个功能相应的硬件结构和/或软件模块。结合本申请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本申请实施例能够以硬件或硬件和计算机软件的结合形式来实现。某个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计算机软件驱动硬件的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的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的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可以根据上述方法示例对数据网元、接口网元、应用功能网元、终端、策略网元、管理网元等进行功能单元的划分,例如,可以对应各个功能划分各个功能单元,也可以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功能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对单元的划分是示意性的,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
图10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群组管理装置的一种示意性框图。该群组管理装置1200可以以软件的形式存在,也可以为硬件,比如可以为可用于硬件设备中的芯片。装置1200包括:处理单元1202和通信单元1203。
若群组管理装置1200为数据网元,处理单元1202可以用于支持装置1200执行图5所示S505、S506,和/或用于本文所描述的方案的其它过程。通信单元1203用于支持装置1200和其他网元(例如接口网元)之间的通信,比如,执行图4所示的S404、S406,和/或,本文所描述方案的其他步骤。
若群组管理装置1200为接口网元,处理单元1202可以用于支持装置1200执行图7所示S704,和/或用于本文所描述的方案的其它过程。通信单元1203用于支持装置1200和其他网元(例如数据网元)之间的通信,比如,执行图7所示的S701、S502、S503,和/或,本文所描述方案的其他步骤。
若群组管理装置1200为应用功能网元,处理单元1202可以用于支持装置1200为新建群组分配新的外部群组标识,和/或用于本文所描述的方案的其它过程。通信单元1203用于支持装置1200和其他网元(例如接口网元)之间的通信,比如,执行图5所示的S501、S509,和/或,本文所描述方案的其他步骤。
若群组管理装置1200为策略网元,处理单元1202可以用于支持装置1200执行图5所示S511,和/或用于本文所描述的方案的其它过程。通信单元1203用于支持装置1200和其他网元之间的通信,比如,执行图5所示的S510、S512,和/或,本文所描述方案的其他步骤。
若群组管理装置1200为管理网元,处理单元1202可以用于支持装置1200执行图4所示S402、S403,和/或用于本文所描述的方案的其它过程。通信单元1203用于支持装置1200和其他网元之间的通信,比如,执行图4所示的S401、S404,和/或,本文所描述方案的其他步骤。
若群组管理装置1200为终端,处理单元1202可以用于支持装置1200执行根据URSP获知自己所在群组,和/或用于本文所描述的方案的其它过程。通信单元1203用于支持装置1200和其他网元之间的通信,比如,执行图5所示的S512,和/或,本文所描述方案的其他步骤。
可选的,群组管理装置1200还可以包括存储单元1201,用于存储装置1200的程序代码和数据,数据可以包括不限于原始数据或者中间数据等。
一种可能的方式中,处理单元1202可以是处理器或控制器,例如可以是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Digital SignalProcessing,DSP),应用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晶体管逻辑器件、硬件部件或者其任意组合。其可以实现或执行结合本申请公开内容所描述的各种示例性的逻辑方框,模块和电路。处理器也可以是实现计算功能的组合,例如包含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组合,DSP和微处理器的组合等等。通信单元1203可以是收发器、收发电路或通信接口等。存储单元1201可以是存储器。
一种可能的方式中,当处理单元1202为处理器,通信单元1203为通信接口,存储单元1201为存储器时,本申请实施例所涉及的群组管理装置的结构可以为图11所示。
图11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涉及的群组管理装置的一种可能的设计结构的简化示意图。群组管理装置1500包括:处理器1502、通信接口1503、存储器1501。可选的,群组管理装置1500还可以包括总线1504。其中,通信接口1503、处理器1502以及存储器1501可以通过总线1504相互连接。总线1504可以是外设部件互连标准(Peripheral ComponentInterconnect,简称PCI)总线或扩展工业标准结构(Extended Industry StandardArchitecture,简称EISA)总线等。总线1504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为便于表示,图11中仅用一条线表示,但并不表示仅有一根总线或一种类型的总线。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计算机程序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申请实施例的流程或功能。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同轴电缆、光纤、数字用户线(Digital Subscriber Line,DSL))或无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括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例如,数字视频光盘(Digital Video Disc,DVD))、或者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硬盘(Solid State Disk,SSD))等。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或其它的形式。
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设备(例如终端)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功能单元独立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硬件加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本申请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可读取的存储介质中,如计算机的软盘,硬盘或光盘等,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24)

1.一种群组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从应用功能网元接收第一群组请求,所述第一群组请求包括指示信息、外部群组标识和第一群组信息,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群组业务类型,所述外部群组标识为核心网内部网元不能够识别的群组标识;
若群组业务类型为创建群组,则获取所述外部群组标识对应的内部群组标识,所述内部群组标识为核心网内部能够识别的群组标识;
对所述内部群组标识、所述外部群组标识,以及所述第一群组信息进行关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群组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群组信息包括如下至少一项信息:所述群组的数据网络标识、所述群组的切片信息、所述群组对应的会话类型、所述群组包括的一个或多个群组成员的第一标识。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群组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向接口网元发送所述内部群组标识。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群组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向一个或多个群组成员发送所述内部群组标识和所述第一群组信息。
5.一种群组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从接口网元接收第二群组请求,所述第二群组请求包括外部群组标识和第一群组信息,所述外部群组标识为核心网内部不能够识别的群组标识;
获取所述外部群组标识对应的内部群组标识,所述内部群组标识为核心网内部能够识别的群组标识;
将所述内部群组标识、所述外部群组标识,以及所述第一群组信息进行关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群组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群组信息包括如下至少一项信息:所述群组的数据网络标识、所述群组的切片信息、所述群组对应的会话类型、所述群组包括的一个或多个群组成员的第一标识。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群组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获取所述外部群组标识对应的内部群组标识,包括:
判断是否已存储所述外部群组标识对应的内部群组标识的条目;
若确定未存储所述外部群组标识对应的所述内部群组标识的条目,则获取所述外部群组标识对应的所述内部群组标识。
8.根据权利要求5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群组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向接口网元发送所述内部群组标识,以指示所述接口网元存储所述内部群组标识。
9.根据权利要求5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群组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向一个或多个群组成员发送所述内部群组标识和所述第一群组信息。
10.一种群组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从应用功能网元接收第三群组请求,所述第三群组请求包括外部群组标识和第一群组信息,所述外部群组标识为核心网内部不能够识别的群组标识;
判断是否已存储所述外部群组标识对应的内部群组标识的条目,所述内部群组标识为核心网内部能够识别的群组标识;
若未存储所述外部群组标识对应的内部群组标识的条目,则向数据网元发送第二群组请求,所述第二群组请求包括所述外部群组标识和一个或多个群组成员的第一标识。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群组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群组信息包括如下至少一项信息:所述群组的数据网络标识、所述群组的切片信息、所述群组对应的会话类型、所述群组包括的一个或多个群组成员的第一标识。
12.一种群组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通信接口,用于从应用功能网元接收第一群组请求,所述第一群组请求包括指示信息、外部群组标识和第一群组信息,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群组业务类型,所述外部群组标识为核心网内部网元不能够识别的群组标识;
处理器,用于若群组业务类型为创建群组,则获取所述外部群组标识对应的内部群组标识,所述内部群组标识为核心网内部能够识别的群组标识;对所述内部群组标识、所述外部群组标识,以及所述第一群组信息进行关联。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群组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群组信息包括如下至少一项信息:所述群组的数据网络标识、所述群组的切片信息、所述群组对应的会话类型、所述群组包括的一个或多个群组成员的第一标识。
14.根据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群组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接口,还用于向接口网元发送所述内部群组标识。
15.根据权利要求12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群组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信接口,还用于向一个或多个群组成员发送所述内部群组标识和所述第一群组信息。
16.一种群组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通信接口,用于从接口网元接收第二群组请求,所述第二群组请求包括外部群组标识和第一群组信息,所述外部群组标识为核心网内部不能够识别的群组标识;
处理器,用于获取所述外部群组标识对应的内部群组标识,所述内部群组标识为核心网内部能够识别的群组标识;将所述内部群组标识、所述外部群组标识,以及所述第一群组信息进行关联。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群组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群组信息包括如下至少一项信息:所述群组的数据网络标识、所述群组的切片信息、所述群组对应的会话类型、所述群组包括的一个或多个群组成员的第一标识。
18.根据权利要求16或17所述的群组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用于获取所述外部群组标识对应的内部群组标识,包括:用于判断是否已存储所述外部群组标识对应的内部群组标识的条目;若确定未存储所述外部群组标识对应的所述内部群组标识的条目,则获取所述外部群组标识对应的所述内部群组标识。
19.根据权利要求16至18中任一项所述的群组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接口,还用于向接口网元发送所述内部群组标识,以指示所述接口网元存储所述内部群组标识。
20.根据权利要求16至19中任一项所述的群组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接口,还用于向一个或多个群组成员发送所述内部群组标识和所述第一群组信息。
21.一种群组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通信接口,用于从应用功能网元接收第三群组请求,所述第三群组请求包括外部群组标识和第一群组信息,所述外部群组标识为核心网内部不能够识别的群组标识;
处理器,用于判断是否已存储所述外部群组标识对应的内部群组标识的条目,所述内部群组标识为核心网内部能够识别的群组标识;
所述通信接口,还用于若未存储所述外部群组标识对应的内部群组标识的条目,则向数据网元发送第二群组请求,所述第二群组请求包括所述外部群组标识和一个或多个群组成员的第一标识。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群组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群组信息包括如下至少一项信息:所述群组的数据网络标识、所述群组的切片信息、所述群组对应的会话类型、所述群组包括的一个或多个群组成员的第一标识。
23.一种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包括程序或指令,当所述程序或指令被执行时,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群组管理方法被实现,或者,如权利要求5-9中任一项所述的群组管理方法被实现,或者,如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群组管理方法被实现。
24.一种群组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2-15中任一项所述的群组管理装置,以及权利要求21-22中任一项所述的群组管理装置,或者,所述群组管理系统包括如权利要求16-20中任一项所述的群组管理装置,以及权利要求21-22中任一项所述的群组管理装置。
CN201910372920.9A 2019-05-06 2019-05-06 群组管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Active CN11190113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372920.9A CN111901132B (zh) 2019-05-06 2019-05-06 群组管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EP20802287.1A EP3955521A4 (en) 2019-05-06 2020-04-30 GROUP MANAGEMENT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PCT/CN2020/088519 WO2020224559A1 (zh) 2019-05-06 2020-04-30 群组管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US17/519,741 US20220060881A1 (en) 2019-05-06 2021-11-05 Group management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372920.9A CN111901132B (zh) 2019-05-06 2019-05-06 群组管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901132A true CN111901132A (zh) 2020-11-06
CN111901132B CN111901132B (zh) 2022-04-05

Family

ID=730507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372920.9A Active CN111901132B (zh) 2019-05-06 2019-05-06 群组管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20060881A1 (zh)
EP (1) EP3955521A4 (zh)
CN (1) CN111901132B (zh)
WO (1) WO2020224559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794627A (zh) * 2021-09-29 2021-12-14 北京字跳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即时通信群组的处理方法、处理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4521004A (zh) * 2020-11-19 2022-05-20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数据发送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5776665A (zh) * 2021-09-06 2023-03-10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Vn组配置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200038808A (ko) * 2018-10-04 2020-04-1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그룹 통신을 제공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CN112533178B (zh) * 2020-11-24 2022-04-08 中移(杭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网络能力开放的实现方法、平台、服务器、存储介质
CN114697885A (zh) * 2020-12-31 2022-07-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Lan群组计费的方法、及相关装置
WO2023186341A1 (en) * 2022-03-29 2023-10-05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Handling of groups of user equipment in a core network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618349A (zh) * 2015-01-13 2015-05-13 上海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集群通信系统、服务器及通信方法
CN105247813A (zh) * 2013-05-29 2016-01-13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高效地支持需要低呼叫建立等待时间的多个同时的群ptt呼叫的方法
US20160063076A1 (en) * 2012-01-20 2016-03-03 Cross Commerce Media, Inc. Computing system, method, and non-transitory computer-readable medium for providing a multi-tenant knowledge network
CN106888437A (zh) * 2015-12-15 2017-06-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群组多播和群组创建的方法以及移动网络平台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879389B2 (en) * 2009-11-12 2014-11-04 Oracle International Corporation Traffic handling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based advertisements
CN108206986A (zh) * 2016-12-08 2018-06-26 诺基亚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发送组消息的方法和设备
US10952176B2 (en) * 2017-03-17 2021-03-16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F influenced PDU session management and subscription procedures
US10972575B2 (en) * 2017-06-02 2021-04-06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 and system for supporting edge computing
CN109640275B (zh) * 2018-12-24 2021-09-07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成都分公司 小区重选方法、装置及宽带集群系统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60063076A1 (en) * 2012-01-20 2016-03-03 Cross Commerce Media, Inc. Computing system, method, and non-transitory computer-readable medium for providing a multi-tenant knowledge network
CN105247813A (zh) * 2013-05-29 2016-01-13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高效地支持需要低呼叫建立等待时间的多个同时的群ptt呼叫的方法
CN104618349A (zh) * 2015-01-13 2015-05-13 上海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集群通信系统、服务器及通信方法
CN106888437A (zh) * 2015-12-15 2017-06-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群组多播和群组创建的方法以及移动网络平台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ERICSSON等: ""Group Identifier Translation"", 《3GPP TSG-CT WG4 MEETING #90 C4-191362》 *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521004A (zh) * 2020-11-19 2022-05-20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数据发送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5776665A (zh) * 2021-09-06 2023-03-10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Vn组配置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5776665B (zh) * 2021-09-06 2024-04-19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Vn组配置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794627A (zh) * 2021-09-29 2021-12-14 北京字跳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即时通信群组的处理方法、处理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WO2023051533A1 (zh) * 2021-09-29 2023-04-06 北京字跳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即时通信群组的处理方法、处理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0224559A1 (zh) 2020-11-12
EP3955521A4 (en) 2022-06-08
US20220060881A1 (en) 2022-02-24
EP3955521A1 (en) 2022-02-16
CN111901132B (zh) 2022-04-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901132B (zh) 群组管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9842906B (zh) 一种通信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2153098B (zh) 一种应用迁移方法及装置
CN110972092B (zh) 本地局域网通信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10365727B (zh) 通信方法和相关装置
CN111010702B (zh) 时延敏感网络通信方法及其装置
WO2019042184A1 (zh) 数据传输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09803029B (zh) 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10830538B (zh) 一种消息传输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WO2019011203A1 (zh) 设备接入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10650168B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其装置
CN110166414B (zh) 一种通信方法、装置及系统
JP7360479B2 (ja) ロジカルtsnブリッジの方法および装置
CN114902634A (zh) 移动通信系统中提供应用服务器的信息的设备和方法
CN113573326B (zh) 一种地址获取方法及装置
CN110784434A (zh) 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14303348A (zh) 用于网络功能发现的方法和装置
JP5937563B2 (ja) 通信基地局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WO2022007657A1 (zh) 一种域名系统请求的发送方法及装置
CN112449377B (zh) 一种网络数据的上报方法及装置
WO2022270228A1 (ja) Ipネットワークにアクセスするための通信サービスを提供するための装置、方法及びそのためのプログラム
CN111491314B (zh) 通信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14125038B (zh) 一种服务调度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WO2017161565A1 (zh) 网络服务组件访问上下文数据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JP2023002449A (ja) Ipネットワークにアクセスするための通信サービスを提供するための装置、方法及びそのためのプログラ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