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899808B - 一种在线调合方法、系统、装置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在线调合方法、系统、装置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899808B
CN111899808B CN202010533868.3A CN202010533868A CN111899808B CN 111899808 B CN111899808 B CN 111899808B CN 202010533868 A CN202010533868 A CN 202010533868A CN 111899808 B CN111899808 B CN 11189980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lending
representing
constant coefficient
group
molecular composi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533868.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899808A (zh
Inventor
王杭州
纪晔
刘一心
段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etrochina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etrochina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etrochina Co Ltd filed Critical Petrochina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533868.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899808B/zh
Publication of CN11189980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89980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89980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89980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6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 FIELDS
    • G16CCOMPUTATIONAL CHEMISTRY; CHEMOINFORMATICS; COMPUTATIONAL MATERIALS SCIENCE
    • G16C20/00Chemoinformatics, i.e.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handling of physicochemical or structural data of chemical particles, elements, compounds or mixtures
    • G16C20/20Identification of molecular entities, parts thereof or of chemical compositions
    • GPHYSICS
    • G16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 FIELDS
    • G16CCOMPUTATIONAL CHEMISTRY; CHEMOINFORMATICS; COMPUTATIONAL MATERIALS SCIENCE
    • G16C20/00Chemoinformatics, i.e.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handling of physicochemical or structural data of chemical particles, elements, compounds or mixtures
    • G16C20/30Prediction of properties of chemical compounds, compositions or mixtures
    • GPHYSICS
    • G16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 FIELDS
    • G16CCOMPUTATIONAL CHEMISTRY; CHEMOINFORMATICS; COMPUTATIONAL MATERIALS SCIENCE
    • G16C20/00Chemoinformatics, i.e.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handling of physicochemical or structural data of chemical particles, elements, compounds or mixtures
    • G16C20/70Machine learning, data mining or chemometric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Bioinformatics & Computational Biolog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Spectroscopy & Molecular Physic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Production Of Liquid Hydrocarbon Mixture For Refining Petroleum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线调合方法、系统、装置及存储介质。方法包括:获取待调合的每组调合原料的分子组成;其中,调合原料经过预设时长后进行在线调合;判断每组调合原料的分子组成是否发生变化;若每组调合原料的分子组成已发生变化,根据每组调合原料的分子组成和在线调合的目标产物生成调合方案;根据调合方案在预设时长后对调合原料进行在线调合。本发明技术方案通过确认调合原料的分子组成是否发生变化,若调合原料的分子组成发生变化,根据变化后的调合原料的分子组成和设定的目标产物生成调合方案,在预设时长后切换调合方案,实现对分子组成发生变化的调合原料的适应性调合,保证调合系统所产出的汽油产品均可符合目标产物的各项标准。

Description

一种在线调合方法、系统、装置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石油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在线调合方法、系统、装置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环保要求的日益提高,要求汽油满足更加严格的排放标准。而与此同时,随着世界油价上涨,炼油企业为提高效益,必须实现质量卡边控制。
在石油加工的精准控制工艺中,需要根据原油的分子组成进行一定的仿真模拟,以确定所生产的各类汽油产品,但是,若出现原油的分子组成出现变化,就会导致在调合之前各个石油加工装置所产出的中间产物的分子组成出现变化,若还是以原先的调合方案进行调合工序,由于分子组成的变化,会导致最终生产出大量质量不合格的汽油产品,重新处理这类汽油产品耗时费力,使得炼油企业出现重大经济损失。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在线调合方法、系统、装置及存储介质。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在线调合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待调合的每组调合原料的分子组成;其中,所述调合原料经过预设时长后进行在线调合;
判断每组所述调合原料的分子组成是否发生变化;
若每组所述调合原料的分子组成已发生变化,根据每组所述调合原料的分子组成和所述在线调合的目标产物生成调合方案;根据所述调合方案在所述预设时长后对所述调合原料进行在线调合。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实施例还可以做出如下改进。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实施例中,所述获取待调合的每组调合原料的分子组成包括:
通过色谱解析方法获取每组所述调合原料的分子组成。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实施例中,所述判断每组所述调合原料的分子组成是否发生变化,包括:
判断是否是首次获取每组所述调合原料的分子组成;
若是首次获取每组所述调合原料的分子组成,则每组所述调合原料的分子组成未发生变化;
若不是首次获取所述调合原料的分子组成,则获取前一次得到的每组所述调合原料的分子组成,并判断每组所述调合原料的分子组成与前一次得到的每组调合原料的分子组成是否一致;
若每组所述调合原料的分子组成与前一次得到的每组调合原料的分子组成一致,则每组所述调合原料的分子组成未发生变化;
若任一组所述调合原料的分子组成与前一次得到的相应调合原料的分子组成不一致,则所述调合原料的分子组成发生变化。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每组所述调合原料的分子组成和所述在线调合的目标产物生成调合方案,包括:
根据每组调合原料的分子组成与每种分子的含量,按预设调合配方进行模拟调合得到多组预测产品;
根据每组预测产品的分子组成和每种分子的含量,分别得到每组预测产品的产品物性;
根据每组所述预测产品的产品物性以及所述目标产物的产品物性对所述预设调合配方进行调整,得到所述调合方案;以实现,所述调合原料按所述调合方案进行模拟调合得到的每组预测产品的产品物性与相应的所述目标产物的产品物性的偏差符合预设条件。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实施例,在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每组所述预测产品的产品物性以及所述目标产物的产品物性对所述预设调合配方进行调整,得到所述调合方案,包括:
判断每组预测产品的产品物性与相应的所述目标产物的产品物性的偏差是否符合预设条件;
若任一所述预测产品的产品物性与相应的所述目标产物的产品物性的偏差不符合预设条件,对所述预设调合配方进行调整,按调整后的预设调合配方进行模拟调合重新得到多组预测产品,直至每组所述预测产品的产品物性与相应的所述目标产物的产品物性的偏差符合预设条件;
若每组预测产品的产品物性与相应的所述目标产物的产品物性的偏差均符合预设条件,则将所述预设调合配方作为所述调合方案。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实施例,在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实施例中,所述方法包括:所述产品物性包括:辛烷值。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实施例,在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每组预测产品的分子组成和每种分子的含量,分别得到每组预测产品的产品物性,包括:
通过如下计算公式计算所述预测产品的产品物性:
其中,所述ON为所述预测产品的辛烷值,HISQFG为分子集合,H为正构烷烃的分子集合,I为异构烷烃的分子集合,S为环烷烃的分子集合,Q为烯烃的分子集合,F为芳香烃的分子集合,G为含氧化合物的分子集合,υi为所述预测产品中的各个分子的含量;υH、υI、υS、υQ、υF、υG分别为所述预测产品中的正构烷烃的总含量、异构烷烃的总含量、环烷烃的总含量、烯烃的总含量、芳香烃的总含量和含氧化合物的化合物总含量;βi为所述预测产品中的每种分子的回归参数;ONi为所述预测产品中的每种分子的辛烷值;CH表示正构烷烃与其他分子的交互系数;CI表示异构烷烃与其他分子的交互系数;CS表示环烷烃与其他分子的交互系数;CQ表示烯烃与其他分子的交互系数;CF表示芳香烃与其他分子的交互系数;CG表示含氧类化合物与其他分子的交互系数;表示正构烷烃与异构烷烃之间的第一常数系数、表示正构烷烃与环烷烃之间的第一常数系数、/>表示正构烷烃与烯烃之间的第一常数系数、/>表示正构烷烃与芳香烃之间的第一常数系数、/>表示正构烷烃与含氧化合物之间的第一常数系数、/>表示异构烷烃与环烷烃之间的第一常数系数、/>表示异构烷烃与烯烃之间的第一常数系数、/>表示异构烷烃与芳香烃之间的第一常数系数、/>表示异构烷烃与含氧化合物之间的第一常数系数、/>表示环烷烃与烯烃之间的第一常数系数、表示环烷烃与芳香烃之间的第一常数系数、/>表示环烷烃与含氧化合物之间的第一常数系数、/>表示烯烃与芳香烃之间的第一常数系数、/>表示烯烃与含氧化合物之间的第一常数系数、/>表示芳香烃与含氧化合物之间的第一常数系数、/>表示正构烷烃与异构烷烃之间的第二常数系数、/>表示正构烷烃与环烷烃之间的第二常数系数、/>表示正构烷烃与烯烃之间的第二常数系数、/>表示正构烷烃与芳香烃之间的第二常数系数、/>表示正构烷烃与含氧化合物之间的第二常数系数、/>表示异构烷烃与环烷烃之间的第二常数系数、/>表示异构烷烃与烯烃之间的第二常数系数、/>表示异构烷烃与芳香烃之间的第二常数系数、/>表示异构烷烃与含氧化合物之间的第二常数系数、/>表示环烷烃与烯烃之间的第二常数系数、/>表示环烷烃与芳香烃之间的第二常数系数、/>表示环烷烃与含氧化合物之间的第二常数系数、/>表示烯烃与芳香烃之间的第二常数系数、/>表示烯烃与含氧化合物之间的第二常数系数、/>表示芳香烃与含氧化合物之间的第二常数系数;其中,所述辛烷值包括:研究法辛烷值和马达法辛烷值。
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或第六种实施例,在第一方面的第七种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每组所述调合原料的分子组成未发生变化,则按在先的调合方案对所述调合原料进行在线调合。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在线调合系统,所述系统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获取待调合的每组调合原料的分子组成;其中,所述调合原料经过预设时长后进行在线调合;
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每组所述调合原料的分子组成是否发生变化;
处理单元,用于若每组所述调合原料的分子组成已发生变化,根据每组所述调合原料的分子组成和所述在线调合的目标产物生成调合方案;根据所述调合方案在所述预设时长后对所述调合原料进行在线调合。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判断单元,具体用于判断是否是首次获取每组所述调合原料的分子组成;若是首次获取每组所述调合原料的分子组成,则每组所述调合原料的分子组成未发生变化;若不是首次获取所述调合原料的分子组成,则获取前一次得到的每组所述调合原料的分子组成,并判断每组所述调合原料的分子组成与前一次得到的每组调合原料的分子组成是否一致;若每组所述调合原料的分子组成与前一次得到的每组调合原料的分子组成一致,则每组所述调合原料的分子组成未发生变化;若任一组所述调合原料的分子组成与前一次得到的相应调合原料的分子组成不一致,则所述调合原料的分子组成发生变化。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实施例中,所述处理单元,具体用于根据每组调合原料的分子组成与每种分子的含量,按预设调合配方进行模拟调合得到多组预测产品;根据每组预测产品的分子组成和每种分子的含量,分别得到每组预测产品的产品物性;根据每组所述预测产品的产品物性以及所述目标产物的产品物性对所述预设调合配方进行调整,得到所述调合方案;以实现,所述调合原料按所述调合方案进行模拟调合得到的每组预测产品的产品物性与相应的所述目标产物的产品物性的偏差符合预设条件。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在线调合装置,包括处理器、通信接口、存储器和通信总线,其中,处理器,通信接口,存储器通过通信总线完成相互间的通信;
存储器,用于存放计算机程序;
处理器,用于执行存储器上所存放的程序时,实现第一方面任一实施例所述的调合方法。
第四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一个或者多个程序,所述一个或者多个程序可被一个或者多个处理器执行,以实现第一方面中任一实施例所述的调合方法。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本发明实施例通过确认调合原料的分子组成是否发生变化,若调合原料的分子组成发生变化,根据变化后的调合原料的分子组成和设定的目标产物生成调合方案,在预设时长后切换调合方案,实现对分子组成发生变化的调合原料的适应性调合,保证调合系统所产出的产品均可符合目标产物的各项标准。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在线调合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在线调合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又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在线调合方法流程示意图其一。
图4是本发明又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在线调合方法流程示意图其二。
图5是本发明又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在线调合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又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在线调合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又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在线调合装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在线调合方法。参照图1,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1、获取待调合的每组调合原料的分子组成;其中,所述调合原料经过预设时长后进行在线调合。
在本实施例中,在石油炼化过程中,不同装置之间是通过管道完成物料传输,在调合装置之前,针对不同的馏分进行催化重整、加氢精制等一系列处理,对应的石油加工装置包括:催化裂化装置、延迟焦化装置、加氢裂化装置、柴油加氢改质装置、柴油加氢精制装置、汽油加氢精制装置、催化重整装置和烷基化装置,在上述石油加工装置处理后,进行在线调合,由于对在线调合后得到的产物有一定标准,所以,通过实时监控待调合的原料的分子组成,以提高安全预警能力。
在本方案中,由于油路管道中的油品流速可控,所以检测预设时长后进行在线调合的调合原料可以是在油路管道预设位置处设置检测装置,通过检测装置进行检测,根据检测装置设置的位置和调合装置的间距和管道中油品的流速,即可得到本方案中的预设时长。
S12、判断每组所述调合原料的分子组成是否发生变化。
比如不同产品的物性标准,所以针对不同的石油加工装置所传输的待调和原料,调合装置需要进行一定的变化,而当石油加工装置中产出的待调合原料的分子组成发生变化时,调合装置若没有改变调合配方,还是以在先的方案进行调配,最终所得到的产品很难再满足原先的标准,更严重的且更容易出现的情况是产品的物性不满足产品的物性标准,需要重新进行处理后调合,这样容易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S13、若每组所述调合原料的分子组成已发生变化,根据每组所述调合原料的分子组成和所述在线调合的目标产物生成调合方案;
S14、根据所述调合方案在所述预设时长后对所述调合原料进行在线调合。
在本实施例中,确认调合原料的分子组成是否出现变化,当调合原料发生变化时,需要及时调整相应的调合方案,按调整后的调合方案进行调合,以保证所得到的目标产物均符合各项标准。
在本实施例中,步骤S11中所述获取待调合的每组调合原料的分子组成包括:通过色谱解析方法获取每组所述调合原料的分子组成。
在本实施例中,在本实施例中,可以通过全二维气相色谱法、四级杆气相色谱-质谱仪检测法、气相色谱/场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检测法、气相色谱法、近红外光谱法、核磁共振波谱法、拉曼光谱法、傅立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法、静电场轨道阱质谱法和离子淌度质谱法中的一种或多种,确定混合物的分子组成。当然,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来确定混合物的分子组成,例如:通过ASTM D2425、SH/T 0606和/或ASTM D8144-18的方式确定混合物的分子组成。
在本实施例中,若每组所述调合原料的分子组成未发生变化,则按在先的调合方案对所述调合原料进行在线调合。
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步骤S12中所述判断每组所述调合原料的分子组成是否发生变化,包括:
S21、判断是否是首次获取每组所述调合原料的分子组成。
在本实施例中,当首次获取调合原料的分子组成时,即说明是初始检测调合原料,或者该调合原料是首次进行调合,所以不需要修改调合方案,以该调合原料确定调合方案即可。
S22a、若是首次获取每组所述调合原料的分子组成,则每组所述调合原料的分子组成未发生变化。
S22b、若不是首次获取所述调合原料的分子组成,则获取前一次得到的每组所述调合原料的分子组成,并判断每组所述调合原料的分子组成与前一次得到的每组调合原料的分子组成是否一致。
S23a若每组所述调合原料的分子组成与前一次得到的每组调合原料的分子组成一致,则每组所述调合原料的分子组成未发生变化。
S23b、若任一组所述调合原料的分子组成与前一次得到的相应调合原料的分子组成不一致,则所述调合原料的分子组成发生变化。
在本实施例中,当任意一组调合原料的分子组成与前一次得到的相应的调合原料的分子组成不一致,则说明调合原料的分子组成发生了变化,需要按照新的调合原料的分子组成重新调整相应的调合方案,避免因调合原料变化导致最终的产品出现问题。
如图3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在线调合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31、获取待调合的每组调合原料的分子组成;其中,所述调合原料经过预设时长后进行在线调合。
有关步骤S31,详细可参见步骤S11中的描述,本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S32、判断每组所述调合原料的分子组成是否发生变化。
有关步骤S32,详细可参见步骤S12中的描述,本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S33、若每组所述调合原料的分子组成已发生变化,根据每组调合原料的分子组成与每种分子的含量,按预设调合配方进行模拟调合得到多组预测产品。
在本实施例中,若出现调合原料的分子组成发生变化时,按在线的调合配方对变化后的调合原料的分子组成和每种分子的含量进行模拟调合,得到多组预测产品。
其中,预测产品包括:汽油产品、柴油产品、原油产品、润滑油产品等石油加工产品,每种不同的产品在进入市场前均有自己的产品要求,所以,针对这些产品的调合需要进行一定控制。
S34、根据每组预测产品的分子组成和每种分子的含量,分别得到每组预测产品的产品物性。
在本实施例中,分别计算每组预测产品的物性,可以通过确定每组预测产品中包含的各种单分子,即确定预测产品的分子组成,分别计算预测产品中每种单分子的物性,再根据预测产品中每种单分子的物性和含量计算得到调合产品的物性。其中,单分子的物性,包括但不限于:密度、沸点、密度、辛烷值。例如:单分子的物性还可以包括:粘度、溶解度参数、十六烷值、不饱和度等。
S35、根据每组所述预测产品的产品物性以及所述目标产物的产品物性对所述预设调合配方进行调整,得到所述调合方案;以实现,所述调合原料按所述调合方案进行模拟调合得到的每组预测产品的产品物性与相应的所述目标产物的产品物性的偏差符合预设条件。
在本实施例中,根据预测产品的产品物性和目标产物的产品物性对预设调合配方进行适当调整,比如,每组汽油产品的产品物性必须符合国家对于车用油品的规定,所以,当目标产物限定为92号汽油、95号汽油时,确认汽油产品的产品物性是否符合相应的92号汽油和95号汽油的标准,当汽油产品的产品物性不符合相应的目标产物的标准时,需要调整调合配方,重新进行模拟调合得到汽油产品,并以此得出最终的调合配方。
以下,预测产品以预测汽油产品举例,其他种类的预测产品的方案与本方案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步骤S35中,所述根据每组所述预测产品的产品物性以及所述目标产物的产品物性对所述预设调合配方进行调整,得到所述调合方案,包括如下步骤:
S41、判断每组预测汽油产品的产品物性与相应的所述目标产物的产品物性的偏差是否符合预设条件。
S42a、若任一所述预测汽油产品的产品物性与相应的所述目标产物的产品物性的偏差不符合预设条件,对所述预设调合配方进行调整,按调整后的预设调合配方进行模拟调合重新得到多组预测汽油产品,直至每组所述预测汽油产品的产品物性与相应的所述目标产物的产品物性的偏差符合预设条件。
S42b、若每组预测汽油产品的产品物性与相应的所述目标产物的产品物性的偏差均符合预设条件,则将所述预设调合配方作为所述调合方案。
在本实施例中,为提高数据处理效率,设置相应的偏差值,将计计算得到的预测汽油产品的产品物性与设定的目标产物的产品物性计算相对偏差,若相对偏差符合预设条件,则将预设调合配方作为调合方案,若相对偏差不符合预设条件,则对预设调合配方进行调整,重新模拟调合确定预测汽油产品,比如,计算偏差值的方法可以是偏差值=|(预测汽油产品的产品物性-相应的目标产物的产品物性)÷相应的目标产物的产品物性|,其中,偏差值为0说明预测汽油产品的产品物性和相应的目标产物的产品物性一致,偏差值的绝对值越大,则说明预测汽油产品的产品物性和相应的目标产物的产品物性的偏差越大,而上述预设条件可以设置为百分之1,设置的值越小,预设调合配方的精度就越高,最终产生的预测汽油产品越符合我们所期望的目标产物。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产品物性包括:辛烷值。
在本实施例中,步骤S34中所述根据每组预测汽油产品的分子组成和每种分子的含量,分别得到每组预测汽油产品的产品物性,包括:
通过如下计算公式计算所述预测汽油产品的产品物性:
其中,所述ON为所述预测产品的辛烷值,HISQFG为分子集合,H为正构烷烃的分子集合,I为异构烷烃的分子集合,S为环烷烃的分子集合,Q为烯烃的分子集合,F为芳香烃的分子集合,G为含氧化合物的分子集合,υi为所述预测产品中的各个分子的含量;υH、υI、υS、υQ、υF、υG分别为所述预测产品中的正构烷烃的总含量、异构烷烃的总含量、环烷烃的总含量、烯烃的总含量、芳香烃的总含量和含氧化合物的化合物总含量;βi为所述预测产品中的每种分子的回归参数;ONi为所述预测产品中的每种分子的辛烷值;CH表示正构烷烃与其他分子的交互系数;CI表示异构烷烃与其他分子的交互系数;CS表示环烷烃与其他分子的交互系数;CQ表示烯烃与其他分子的交互系数;CF表示芳香烃与其他分子的交互系数;CG表示含氧类化合物与其他分子的交互系数;表示正构烷烃与异构烷烃之间的第一常数系数、表示正构烷烃与环烷烃之间的第一常数系数、/>表示正构烷烃与烯烃之间的第一常数系数、/>表示正构烷烃与芳香烃之间的第一常数系数、/>表示正构烷烃与含氧化合物之间的第一常数系数、/>表示异构烷烃与环烷烃之间的第一常数系数、/>表示异构烷烃与烯烃之间的第一常数系数、/>表示异构烷烃与芳香烃之间的第一常数系数、/>表示异构烷烃与含氧化合物之间的第一常数系数、/>表示环烷烃与烯烃之间的第一常数系数、表示环烷烃与芳香烃之间的第一常数系数、/>表示环烷烃与含氧化合物之间的第一常数系数、/>表示烯烃与芳香烃之间的第一常数系数、/>表示烯烃与含氧化合物之间的第一常数系数、/>表示芳香烃与含氧化合物之间的第一常数系数、/>表示正构烷烃与异构烷烃之间的第二常数系数、/>表示正构烷烃与环烷烃之间的第二常数系数、/>表示正构烷烃与烯烃之间的第二常数系数、/>表示正构烷烃与芳香烃之间的第二常数系数、/>表示正构烷烃与含氧化合物之间的第二常数系数、/>表示异构烷烃与环烷烃之间的第二常数系数、/>表示异构烷烃与烯烃之间的第二常数系数、/>表示异构烷烃与芳香烃之间的第二常数系数、/>表示异构烷烃与含氧化合物之间的第二常数系数、/>表示环烷烃与烯烃之间的第二常数系数、/>表示环烷烃与芳香烃之间的第二常数系数、/>表示环烷烃与含氧化合物之间的第二常数系数、/>表示烯烃与芳香烃之间的第二常数系数、/>表示烯烃与含氧化合物之间的第二常数系数、/>表示芳香烃与含氧化合物之间的第二常数系数;其中,所述辛烷值包括:研究法辛烷值和马达法辛烷值。
在本实施例中,辛烷值(Octane Number)是交通工具所使用的燃料(汽油)抵抗震爆的指标。汽油内有多种碳氢化合物,其中正庚烷在高温和高压下较容易引发自燃,造成震爆现象,减低引擎效率,更可能引致汽缸壁过热甚至活塞损裂。因此正庚烷的辛烷值定为零,而异辛烷其震爆现象很小,其辛烷值定为100。其他的碳氢化合物也有不同的辛烷值,有可能小于0(如正辛烷),也有可能大于100(如甲苯)。因此,汽油中的辛烷值则直接取决于汽油内各种碳氢化合物的成分比例。
在本实施例中,马达法辛烷值的测定条件较苛刻,发动机转速为900r/min,进气温度149℃。它反映汽车在高速、重负荷条件下行驶的汽油抗爆性。研究法辛烷值的测定条件缓和,转速为600r/min,进气为室温。这种辛烷值反映汽车在市区慢速行驶时的汽油抗爆性。对同一种汽油,其研究法辛烷值比马达法辛烷值高约0~15个单位,两者之间差值称敏感性或敏感度。
所以,在本实施例中,通过上述公式计算预测汽油产品的辛烷值,当然辛烷值只是预测汽油产品的其中一项物性,其他物性的计算方式可以通过现有技术或其他文件中公开的内容进行计算,本方案对此不作赘述。
如图5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在线调合系统,所述系统包括:获取单元11、判断单元12和处理单元13。
在本实施例中,获取单元11,用于获取待调合的每组调合原料的分子组成;其中,所述调合原料经过预设时长后进行在线调合;
在本实施例中,判断单元12,用于判断每组所述调合原料的分子组成是否发生变化;
在本实施例中,处理单元13,用于若每组所述调合原料的分子组成已发生变化,根据每组所述调合原料的分子组成和所述在线调合的目标产物生成调合方案;根据所述调合方案在所述预设时长后对所述调合原料进行在线调合。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获取单元11,具体用于通过色谱解析方法获取每组所述调合原料的分子组成。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判断单元12,具体用于判断是否是首次获取每组所述调合原料的分子组成;若是首次获取每组所述调合原料的分子组成,则每组所述调合原料的分子组成未发生变化;若不是首次获取所述调合原料的分子组成,则获取前一次得到的每组所述调合原料的分子组成,并判断每组所述调合原料的分子组成与前一次得到的每组调合原料的分子组成是否一致;若每组所述调合原料的分子组成与前一次得到的每组调合原料的分子组成一致,则每组所述调合原料的分子组成未发生变化;若任一组所述调合原料的分子组成与前一次得到的相应调合原料的分子组成不一致,则所述调合原料的分子组成发生变化。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处理单元13,具体用于根据每组调合原料的分子组成与每种分子的含量,按预设调合配方进行模拟调合得到多组预测汽油产品;根据每组预测汽油产品的分子组成和每种分子的含量,分别得到每组预测汽油产品的产品物性;根据每组所述预测汽油产品的产品物性对所述预设调合配方进行调整,得到所述调合方案;其中,每组所述预测汽油产品的产品物性与相应的所述目标产物的产品物性的偏差符合预设条件。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处理单元13,具体用于判断每组预测汽油产品的产品物性与相应的所述目标产物的产品物性的偏差是否符合预设条件;若任一所述预测汽油产品的产品物性与相应的所述目标产物的产品物性的偏差不符合预设条件,对所述预设调合配方进行调整,按调整后的预设调合配方进行模拟调合重新得到多组预测汽油产品,直至每组所述预测汽油产品的产品物性与相应的所述目标产物的产品物性的偏差符合预设条件;若每组预测汽油产品的产品物性与相应的所述目标产物的产品物性的偏差均符合预设条件,则将所述预设调合配方作为所述调合方案。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产品物性包括:辛烷值。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处理单元13,具体用于通过如下计算公式计算所述预测汽油产品的产品物性:
其中,所述ON为所述预测产品的辛烷值,HISQFG为分子集合,H为正构烷烃的分子集合,I为异构烷烃的分子集合,S为环烷烃的分子集合,Q为烯烃的分子集合,F为芳香烃的分子集合,G为含氧化合物的分子集合,υi为所述预测产品中的各个分子的含量;υH、υI、υS、υQ、υF、υG分别为所述预测产品中的正构烷烃的总含量、异构烷烃的总含量、环烷烃的总含量、烯烃的总含量、芳香烃的总含量和含氧化合物的化合物总含量;βi为所述预测产品中的每种分子的回归参数;ONi为所述预测产品中的每种分子的辛烷值;CH表示正构烷烃与其他分子的交互系数;CI表示异构烷烃与其他分子的交互系数;CS表示环烷烃与其他分子的交互系数;CQ表示烯烃与其他分子的交互系数;CF表示芳香烃与其他分子的交互系数;CG表示含氧类化合物与其他分子的交互系数;表示正构烷烃与异构烷烃之间的第一常数系数、表示正构烷烃与环烷烃之间的第一常数系数、/>表示正构烷烃与烯烃之间的第一常数系数、/>表示正构烷烃与芳香烃之间的第一常数系数、/>表示正构烷烃与含氧化合物之间的第一常数系数、/>表示异构烷烃与环烷烃之间的第一常数系数、/>表示异构烷烃与烯烃之间的第一常数系数、/>表示异构烷烃与芳香烃之间的第一常数系数、/>表示异构烷烃与含氧化合物之间的第一常数系数、/>表示环烷烃与烯烃之间的第一常数系数、表示环烷烃与芳香烃之间的第一常数系数、/>表示环烷烃与含氧化合物之间的第一常数系数、/>表示烯烃与芳香烃之间的第一常数系数、/>表示烯烃与含氧化合物之间的第一常数系数、/>表示芳香烃与含氧化合物之间的第一常数系数、/>表示正构烷烃与异构烷烃之间的第二常数系数、/>表示正构烷烃与环烷烃之间的第二常数系数、/>表示正构烷烃与烯烃之间的第二常数系数、/>表示正构烷烃与芳香烃之间的第二常数系数、/>表示正构烷烃与含氧化合物之间的第二常数系数、/>表示异构烷烃与环烷烃之间的第二常数系数、/>表示异构烷烃与烯烃之间的第二常数系数、/>表示异构烷烃与芳香烃之间的第二常数系数、/>表示异构烷烃与含氧化合物之间的第二常数系数、/>表示环烷烃与烯烃之间的第二常数系数、/>表示环烷烃与芳香烃之间的第二常数系数、/>表示环烷烃与含氧化合物之间的第二常数系数、/>表示烯烃与芳香烃之间的第二常数系数、/>表示烯烃与含氧化合物之间的第二常数系数、/>表示芳香烃与含氧化合物之间的第二常数系数;其中,所述辛烷值包括:研究法辛烷值和马达法辛烷值。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处理单元13,具体用于若每组所述调合原料的分子组成未发生变化,则按在先的调合方案对所述调合原料进行在线调合。
如图6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在线调合装置,包括处理器1110、通信接口1120、存储器1130和通信总线1140,其中,处理器1110,通信接口1120,存储器1130通过通信总线1140完成相互间的通信;
存储器1130,用于存放计算机程序;
处理器1110,用于执行存储器1130上所存放的程序时,实现如下所述在线调合方法:
获取待调合的每组调合原料的分子组成;其中,所述调合原料经过预设时长后进行在线调合;
判断每组所述调合原料的分子组成是否发生变化;
若每组所述调合原料的分子组成已发生变化,根据每组所述调合原料的分子组成和所述在线调合的目标产物生成调合方案;
根据所述调合方案在所述预设时长后对所述调合原料进行在线调合。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处理器1110通过执行存储器1130上所存放的程序通过确认调合原料的分子组成是否发生变化,若调合原料的分子组成发生变化,根据变化后的调合原料的分子组成和设定的目标产物生成调合方案,在预设时长后切换调合方案,实现对分子组成发生变化的调合原料的适应性调合,保证调合系统所产出的汽油产品均可符合目标产物的各项标准。
上述电子设备提到的通信总线1140可以是外设部件互连标准(PeripheralComponent Interconnect,简称PCI)总线或扩展工业标准结构(Extended IndustryStandard Architecture,简称EISA)总线等。该通信总线1140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为便于表示,图中仅用一条粗线表示,但并不表示仅有一根总线或一种类型的总线。
通信接口1120用于上述电子设备与其他设备之间的通信。
存储器1130可以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简称RAM),也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non-volatile memory),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可选的,存储器1130还可以是至少一个位于远离前述处理器1110的存储装置。
上述的处理器1110可以是通用处理器,包括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Unit,简称CPU)、网络处理器(Network Processor,简称NP)等;还可以是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简称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Integrated Circuit,简称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简称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在线调合装置的系统构成的示意框图如图7所示,所述在线调合装置进一步包含输入单元1150、显示器1160和电源1170,所述处理器1110使用中央处理器1111(中央处理器1111用于执行存储器1130上所存放的程序时,实现在线调合的步骤,参照上述“处理器1110,用于执行存储器1130上所存放的程序时,用于执行存储器1130上所存放的程序时,实现在线调合方法”的具体内容,重复之处不再赘述);
所述存储器1130包括缓冲存储器1131(有时被称为缓冲器)。存储器1130可以包括应用/功能存储部1132,该应用/功能存储部1132用于存储应用程序和功能程序或用于通过中央处理器1111执行在线调合装置的操作的流程;
存储器1130还可以包括数据存储部1133,该数据存储部1133用于存储数据,例如预设调合配方、调合方案、调合原料的分子组成、数字数据、图片和/或任何其他由在线调合装置使用的数据;存储器1130的驱动程序存储部1134可以包括在线调合装置的各种驱动程序;
中央处理器1111有时也称为控制器或操作控件,可以包括微处理器或其他处理器装置和/或逻辑装置,该中央处理器1111接收输入并控制在线调合装置的各个部件的操作;
输入单元1150向中央处理器1111提供输入;该输入单元1150例如为按键或触摸输入装置;电源1170用于向在线调合装置提供电力;显示器1160用于进行图像和文字等显示对象的显示;该显示器例如可为LCD显示器,但并不限于此。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一个或者多个程序,所述一个或者多个程序可被一个或者多个处理器执行,以实现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调合方法。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计算机程序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发明实施例的流程或功能。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同轴电缆、光纤、数字用户线(DSL))或无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例如,DVD)、或者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硬盘Solid State Disk(SSD))等。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8)

1.一种在线调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待调合的每组调合原料的分子组成;其中,所述调合原料经过预设时长后进行在线调合;
判断每组所述调合原料的分子组成是否发生变化;
若每组所述调合原料的分子组成已发生变化,根据每组所述调合原料的分子组成和所述在线调合的目标产物生成调合方案;
根据所述调合方案在所述预设时长后对所述调合原料进行在线调合;
其中,所述根据每组所述调合原料的分子组成和所述在线调合的目标产物生成调合方案,包括:
根据每组调合原料的分子组成与每种分子的含量,按预设调合配方进行模拟调合得到多组预测汽油产品;
根据每组预测汽油产品的分子组成和每种分子的含量,分别得到每组预测汽油产品的产品物性;
根据每组所述预测汽油产品的产品物性以及所述目标产物的产品物性对所述预设调合配方进行调整,得到所述调合方案;以实现,所述调合原料按所述调合方案进行模拟调合得到的每组预测汽油产品的产品物性与相应的所述目标产物的产品物性的偏差符合预设条件;
其中,所述根据每组所述预测汽油产品的产品物性以及所述目标产物的产品物性对所述预设调合配方进行调整,得到所述调合方案,包括:
判断每组预测汽油产品的产品物性与相应的所述目标产物的产品物性的偏差是否符合预设条件;
若任一所述预测汽油产品的产品物性与相应的所述目标产物的产品物性的偏差不符合预设条件,对所述预设调合配方进行调整,按调整后的预设调合配方进行模拟调合重新得到多组预测汽油产品,直至每组所述预测汽油产品的产品物性与相应的所述目标产物的产品物性的偏差符合预设条件;
若每组预测汽油产品的产品物性与相应的所述目标产物的产品物性的偏差均符合预设条件,则将所述预设调合配方作为所述调合方案;
其中,所述产品物性包括:辛烷值;
其中,所述根据每组预测汽油产品的分子组成和每种分子的含量,分别得到每组预测汽油产品的产品物性,包括:
通过如下公式计算每组所述预测汽油产品的产品物性:
其中,所述ON为所述预测汽油产品的辛烷值,HISQFG为分子集合,H为正构烷烃的分子集合,I为异构烷烃的分子集合,S为环烷烃的分子集合,Q为烯烃的分子集合,F为芳香烃的分子集合,G为含氧化合物的分子集合,υi为所述预测汽油产品中的各个分子的含量;υH、υI、υS、υQ、υF、υG分别为所述预测汽油产品中的正构烷烃的总含量、异构烷烃的总含量、环烷烃的总含量、烯烃的总含量、芳香烃的总含量和含氧化合物的化合物总含量;βi为所述预测汽油产品中的每种分子的回归参数;ONi为所述预测汽油产品中的每种分子的辛烷值;CH表示正构烷烃与其他分子的交互系数;CI表示异构烷烃与其他分子的交互系数;CS表示环烷烃与其他分子的交互系数;CQ表示烯烃与其他分子的交互系数;CF表示芳香烃与其他分子的交互系数;CG表示含氧类化合物与其他分子的交互系数;表示正构烷烃与异构烷烃之间的第一常数系数、/>表示正构烷烃与环烷烃之间的第一常数系数、/>表示正构烷烃与烯烃之间的第一常数系数、/>表示正构烷烃与芳香烃之间的第一常数系数、/>表示正构烷烃与含氧化合物之间的第一常数系数、/>表示异构烷烃与环烷烃之间的第一常数系数、/>表示异构烷烃与烯烃之间的第一常数系数、/>表示异构烷烃与芳香烃之间的第一常数系数、表示异构烷烃与含氧化合物之间的第一常数系数、/>表示环烷烃与烯烃之间的第一常数系数、/>表示环烷烃与芳香烃之间的第一常数系数、/>表示环烷烃与含氧化合物之间的第一常数系数、/>表示烯烃与芳香烃之间的第一常数系数、/>表示烯烃与含氧化合物之间的第一常数系数、/>表示芳香烃与含氧化合物之间的第一常数系数、/>表示正构烷烃与异构烷烃之间的第二常数系数、/>表示正构烷烃与环烷烃之间的第二常数系数、/>表示正构烷烃与烯烃之间的第二常数系数、/>表示正构烷烃与芳香烃之间的第二常数系数、/>表示正构烷烃与含氧化合物之间的第二常数系数、/>表示异构烷烃与环烷烃之间的第二常数系数、/>表示异构烷烃与烯烃之间的第二常数系数、/>表示异构烷烃与芳香烃之间的第二常数系数、/>表示异构烷烃与含氧化合物之间的第二常数系数、/>表示环烷烃与烯烃之间的第二常数系数、/>表示环烷烃与芳香烃之间的第二常数系数、/>表示环烷烃与含氧化合物之间的第二常数系数、/>表示烯烃与芳香烃之间的第二常数系数、表示烯烃与含氧化合物之间的第二常数系数、/>表示芳香烃与含氧化合物之间的第二常数系数;其中,所述辛烷值包括:研究法辛烷值和马达法辛烷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待调合的每组调合原料的分子组成包括:
通过色谱解析方法获取每组所述调合原料的分子组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每组所述调合原料的分子组成是否发生变化,包括:
判断是否是首次获取每组所述调合原料的分子组成;
若是首次获取每组所述调合原料的分子组成,则每组所述调合原料的分子组成未发生变化;
若不是首次获取所述调合原料的分子组成,则获取前一次得到的每组所述调合原料的分子组成,并判断每组所述调合原料的分子组成与前一次得到的每组调合原料的分子组成是否一致;
若每组所述调合原料的分子组成与前一次得到的每组调合原料的分子组成一致,则每组所述调合原料的分子组成未发生变化;
若任一组所述调合原料的分子组成与前一次得到的相应调合原料的分子组成不一致,则所述调合原料的分子组成发生变化。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每组所述调合原料的分子组成未发生变化,则按在先的调合方案对所述调合原料进行在线调合。
5.一种在线调合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获取待调合的每组调合原料的分子组成;其中,所述调合原料经过预设时长后进行在线调合;
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每组所述调合原料的分子组成是否发生变化;
处理单元,用于若每组所述调合原料的分子组成已发生变化,根据每组所述调合原料的分子组成和所述在线调合的目标产物生成调合方案;根据所述调合方案在所述预设时长后对所述调合原料进行在线调合;
其中,所述处理单元,具体用于根据每组调合原料的分子组成与每种分子的含量,按预设调合配方进行模拟调合得到多组预测汽油产品;根据每组预测汽油产品的分子组成和每种分子的含量,分别得到每组预测汽油产品的产品物性;根据每组所述预测汽油产品的产品物性对所述预设调合配方进行调整,得到所述调合方案;其中,每组所述预测汽油产品的产品物性与相应的所述目标产物的产品物性的偏差符合预设条件;
其中,所述处理单元,具体用于判断每组预测汽油产品的产品物性与相应的所述目标产物的产品物性的偏差是否符合预设条件;若任一所述预测汽油产品的产品物性与相应的所述目标产物的产品物性的偏差不符合预设条件,对所述预设调合配方进行调整,按调整后的预设调合配方进行模拟调合重新得到多组预测汽油产品,直至每组所述预测汽油产品的产品物性与相应的所述目标产物的产品物性的偏差符合预设条件;若每组预测汽油产品的产品物性与相应的所述目标产物的产品物性的偏差均符合预设条件,则将所述预设调合配方作为所述调合方案;
其中,所述产品物性包括:辛烷值;
其中,所述处理单元,具体用于通过如下计算公式计算所述预测汽油产品的产品物性:
其中,所述ON为所述预测汽油产品的辛烷值,HISQFG为分子集合,H为正构烷烃的分子集合,I为异构烷烃的分子集合,S为环烷烃的分子集合,Q为烯烃的分子集合,F为芳香烃的分子集合,G为含氧化合物的分子集合,υi为所述预测汽油产品中的各个分子的含量;υH、υI、υS、υQ、υF、υG分别为所述预测汽油产品中的正构烷烃的总含量、异构烷烃的总含量、环烷烃的总含量、烯烃的总含量、芳香烃的总含量和含氧化合物的化合物总含量;βi为所述预测汽油产品中的每种分子的回归参数;ONi为所述预测汽油产品中的每种分子的辛烷值;CH表示正构烷烃与其他分子的交互系数;CI表示异构烷烃与其他分子的交互系数;CS表示环烷烃与其他分子的交互系数;CQ表示烯烃与其他分子的交互系数;CF表示芳香烃与其他分子的交互系数;CG表示含氧类化合物与其他分子的交互系数;表示正构烷烃与异构烷烃之间的第一常数系数、/>表示正构烷烃与环烷烃之间的第一常数系数、/>表示正构烷烃与烯烃之间的第一常数系数、/>表示正构烷烃与芳香烃之间的第一常数系数、/>表示正构烷烃与含氧化合物之间的第一常数系数、/>表示异构烷烃与环烷烃之间的第一常数系数、/>表示异构烷烃与烯烃之间的第一常数系数、/>表示异构烷烃与芳香烃之间的第一常数系数、表示异构烷烃与含氧化合物之间的第一常数系数、/>表示环烷烃与烯烃之间的第一常数系数、/>表示环烷烃与芳香烃之间的第一常数系数、/>表示环烷烃与含氧化合物之间的第一常数系数、/>表示烯烃与芳香烃之间的第一常数系数、/>表示烯烃与含氧化合物之间的第一常数系数、/>表示芳香烃与含氧化合物之间的第一常数系数、/>表示正构烷烃与异构烷烃之间的第二常数系数、/>表示正构烷烃与环烷烃之间的第二常数系数、/>表示正构烷烃与烯烃之间的第二常数系数、/>表示正构烷烃与芳香烃之间的第二常数系数、/>表示正构烷烃与含氧化合物之间的第二常数系数、/>表示异构烷烃与环烷烃之间的第二常数系数、/>表示异构烷烃与烯烃之间的第二常数系数、/>表示异构烷烃与芳香烃之间的第二常数系数、/>表示异构烷烃与含氧化合物之间的第二常数系数、/>表示环烷烃与烯烃之间的第二常数系数、/>表示环烷烃与芳香烃之间的第二常数系数、/>表示环烷烃与含氧化合物之间的第二常数系数、/>表示烯烃与芳香烃之间的第二常数系数、表示烯烃与含氧化合物之间的第二常数系数、/>表示芳香烃与含氧化合物之间的第二常数系数;其中,所述辛烷值包括:研究法辛烷值和马达法辛烷值。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调合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单元,具体用于判断是否是首次获取每组所述调合原料的分子组成;若是首次获取每组所述调合原料的分子组成,则每组所述调合原料的分子组成未发生变化;若不是首次获取所述调合原料的分子组成,则获取前一次得到的每组所述调合原料的分子组成,并判断每组所述调合原料的分子组成与前一次得到的每组调合原料的分子组成是否一致;若每组所述调合原料的分子组成与前一次得到的每组调合原料的分子组成一致,则每组所述调合原料的分子组成未发生变化;若任一组所述调合原料的分子组成与前一次得到的相应调合原料的分子组成不一致,则所述调合原料的分子组成发生变化。
7.一种在线调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通信接口、存储器和通信总线,其中,处理器,通信接口,存储器通过通信总线完成相互间的通信;
存储器,用于存放计算机程序;
处理器,用于执行存储器上所存放的程序时,实现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调合方法。
8.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一个或者多个程序,所述一个或者多个程序可被一个或者多个处理器执行,以实现权利要求1-4中任一所述的调合方法。
CN202010533868.3A 2020-06-12 2020-06-12 一种在线调合方法、系统、装置及存储介质 Active CN11189980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533868.3A CN111899808B (zh) 2020-06-12 2020-06-12 一种在线调合方法、系统、装置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533868.3A CN111899808B (zh) 2020-06-12 2020-06-12 一种在线调合方法、系统、装置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899808A CN111899808A (zh) 2020-11-06
CN111899808B true CN111899808B (zh) 2024-04-30

Family

ID=732073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533868.3A Active CN111899808B (zh) 2020-06-12 2020-06-12 一种在线调合方法、系统、装置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899808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94571A (zh) * 2009-10-21 2010-04-14 华东理工大学 汽油在线调合方法
CN103941760A (zh) * 2014-04-30 2014-07-23 浙江中控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成品油的调合方法和装置、数据集成优化控制服务器
WO2015106372A1 (zh) * 2014-01-17 2015-07-23 华东理工大学 汽油调合离线优化方法
CN109859805A (zh) * 2019-03-22 2019-06-07 杭州辛孚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分子组成的汽油调和优化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94571A (zh) * 2009-10-21 2010-04-14 华东理工大学 汽油在线调合方法
WO2015106372A1 (zh) * 2014-01-17 2015-07-23 华东理工大学 汽油调合离线优化方法
CN103941760A (zh) * 2014-04-30 2014-07-23 浙江中控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成品油的调合方法和装置、数据集成优化控制服务器
CN109859805A (zh) * 2019-03-22 2019-06-07 杭州辛孚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分子组成的汽油调和优化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899808A (zh) 2020-11-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21249330A1 (zh) 一种分子级炼油加工全流程优化方法、装置、系统及存储介质
JP6792557B2 (ja) 熱重量分析による原油およびその留分のキャラクタリゼーション
Nikolaou et al. A new non-linear calculation method of isomerisation gasoline research octane number based on gas chromatographic data
JP6779882B2 (ja) 蛍光分光分析による原油およびその留分のキャラクタリゼーション
Speth et al. Economic and environmental benefits of higher-octane gasoline
Ivanchina et al. Complex modeling system for optimization of compounding process in gasoline pool to produce high-octane finished gasoline fuel
Kondrasheva et al. Application of a ternary phase diagram to describe the stability of residual marine fuel
Kalghatgi et al. Fuel requirements of spark ignition engines
Kirgina et al. Computer program for optimizing compounding of high-octane gasoline
Albahri et al. Octane number and aniline point of petroleum fuels
Frantsina et al. Identification of hydrocarbon compositions of diesel fractions and assessment of their effect on fuel operational characteristics
Theiss et al. Summary of High-Octane Mid-Level Ethanol Blends Study
CN111899808B (zh) 一种在线调合方法、系统、装置及存储介质
Albahri et al. Analysis of quality of the petroleum fuels
Zahed et al. Predict octane number for gasoline blends
US11119088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calculating the research octane number and the motor octane number for a liquid blended fuel
CN111899809B (zh) 一种汽油调合配方的优化方法、系统、装置及存储介质
WO2016111989A1 (en) Characterization of crude oil by high pressure liquid chromatography
Ababneh et al. Enhancing the lubricity of gas-to-liquid (GTL) paraffinic kerosene: impact of the additives on the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Assis et al. Using the Doehlert matrix as a tool for studying the influence of gasoline components on octane numbers
Goberdhan et al. The Impact of Fuel Solvency on Middle Distillate Cold Flow Performance
Bell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octane quality and octane requirement
EP3864405A1 (en) System and method of characterizing crude oil by gel permeation chromatography (gpc)
Kong et al. Method for determining gasoline surrogate component proportions and development of reduced chemical kinetics model of the determined surrogate fuel
US20230273177A1 (en) Method to prepare virtual assay using simulated distillati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