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895308A - 直散射灯具以及直散射发光设备 - Google Patents

直散射灯具以及直散射发光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895308A
CN111895308A CN202010786206.7A CN202010786206A CN111895308A CN 111895308 A CN111895308 A CN 111895308A CN 202010786206 A CN202010786206 A CN 202010786206A CN 111895308 A CN111895308 A CN 11189530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mp
telescopic rod
shell
electric motor
hou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786206.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冠洲
黄文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izhou Mashida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izhou Mashida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izhou Mashida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izhou Mashida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786206.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895308A/zh
Publication of CN11189530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89530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S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SYSTEMS THEREOF; VEHICLE LIGH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 F21S8/00Lighting devices intended for fixed installa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VFUNCTIONAL FEATURES OR DETAILS OF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STRUCTURAL COMBINATIONS OF LIGHTING DEVICES WITH OTHER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1V14/00Controlling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light emitted by adjustment of elemen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VFUNCTIONAL FEATURES OR DETAILS OF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STRUCTURAL COMBINATIONS OF LIGHTING DEVICES WITH OTHER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1V21/00Supporting, suspending, or attaching arrangements for lighting devices; Hand grips
    • F21V21/14Adjustable mountings
    • F21V21/22Adjustable mountings telescopic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直散射灯具以及直散射发光设备。上述的直散射灯具包括壳体、灯头组件以及伸缩组件;灯头组件包括灯壳、第一发光体以及第二发光体,第一发光体设置于灯壳外,第二发光体与灯壳的内壁连接,灯壳的侧壁具有透光区;伸缩组件包括伸缩杆以及电动电机,伸缩杆以及电动电机均收容于壳体内,电动电机与壳体连接,电动电机的输出轴通过伸缩杆与灯壳连接。当需要散射光线时,驱动电动电机,使得伸缩杆将灯壳向外伸出,从而使得第二发光体伸出壳体,进而使得第二发光体发射出沿垂直于伸缩杆中轴方向的散射光线,便于对光线发射方式的改变,提高了光线发射方式的转变速率,从而提高了灯具照射方式的转换效率。

Description

直散射灯具以及直散射发光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灯具照明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直散射灯具以及直散射发光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电力技术的迅速发展,电灯照明早已经普及到日常生活生产中,电灯所提供的照明,使得在黑夜以及光线昏暗的环境下,便于进行日常的生活工作学习。各式各样的照明灯具丛出不穷,逐步完善人们的日常所需,甚至在朝向特殊需求的方向发展。
对于传统的灯具,发射的光线路径通常分为两种,一种是直射光路径,另一种就是散射光路径,也就是有直射式灯具和散射式灯具,便于满足不同的照明需要。传统的灯具在光线照射路径上的转变,通常是更换不同的灯头实现的,例如将直射式灯头替换为散射灯头,便于将灯具的光线发射方式进行更改。但是,更换灯头却需要较多的时间进行,使得灯具的光线发射方式的转变效率较慢,无法实现快速转换光线发射方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直散射灯具以及直散射发光设备。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直散射灯具,包括:壳体、灯头组件以及伸缩组件;所述壳体开设有相连通的收容腔和进出口;所述灯头组件包括灯壳、第一发光体以及第二发光体,所述灯壳通过所述进出口活动设置于所述收容腔内,且所述灯壳邻近所述进出口设置,所述第一发光体设置于所述灯壳外,且所述第一发光体与所述灯壳的外壁连接,所述第一发光体的出光方向朝向所述进出口设置,所述第二发光体与所述灯壳的内壁连接,所述灯壳的侧壁具有透光区,所述透光区用于透过所述第二发光体发出的透射光线;所述伸缩组件包括伸缩杆以及电动电机,所述伸缩杆以及所述电动电机均收容于所述壳体内,所述电动电机与所述壳体连接,所述电动电机的输出轴通过所述伸缩杆与所述灯壳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的内壁与所述灯壳的外壁的其中之一开设有导向槽,所述壳体的内壁与所述灯壳的外壁的另一个凸设有导向滑块,所述导向滑块滑动设置于所述导向槽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灯壳开设有螺纹孔,所述伸缩杆的表面凸设有外螺纹,所述螺纹孔的内壁上的内螺纹与所述外螺纹啮合,且所述灯壳滑动设置于所述伸缩杆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灯头组件还包括挡块,所述挡块与所述灯壳靠近所述电动电机的一侧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伸缩杆开设有连接孔,所述电动电机的输出轴卡设于所述连接孔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伸缩组件还包括保护壳,所述保护壳位于所述壳体内并与所述壳体连接,所述电动电机收容于所述保护壳内,所述保护壳开设有通孔,所述伸缩杆远离所述灯壳的一端转动设置于所述通孔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伸缩组件还包括保护垫片,所述保护壳的内壁开设有垫片容置槽,所述保护垫片收容于所述垫片容置槽内,所述保护垫片与所述伸缩杆连接,且所述保护垫片套设于所述伸缩杆的外表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灯壳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发光体收容于所述第一凹槽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灯头组件还包括防尘罩,所述灯壳还开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与所述第一凹槽连通,所述防尘罩卡设于所述第二凹槽内,且所述防尘罩遮盖所述第一凹槽。
一种直散射发光设备,包括底座以及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直散射灯具,所述壳体与所述底座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当电动电机上电之后,通过控制电动电机实现对伸缩杆的伸缩运动,在伸缩杆的伸缩运动下,伸缩杆带动灯壳运动,便于将灯壳通过进出口伸出,使得第一发光体伸出壳体,发射出沿平行于伸缩杆中轴方向的直射光线;而当需要散射光线时,再次驱动电动电机,使得伸缩杆将灯壳继续向外伸出,从而使得第二发光体伸出壳体,第二发光体发射出的光线通过透光区向外发射,进而使得第二发光体发射出沿垂直于伸缩杆中轴方向的散射光线,便于对光线发射方式的改变,提高了光线发射方式的转变速率,从而提高了灯具照射方式的转换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一实施例中直散射灯具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直散射灯具沿A-A方向的剖视图;
图3为图2所示的直散射灯具的A1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的直散射灯具的壳体的示意图;
图5为图4所示的壳体的A2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6为图1所示的直散射灯具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所示的直散射灯具的A3处的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发明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本发明涉及一种直散射灯具。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直散射灯具包括壳体、灯头组件以及伸缩组件。所述壳体开设有相连通的收容腔和进出口。所述灯头组件包括灯壳、第一发光体以及第二发光体。所述灯壳通过所述进出口活动设置于所述收容腔内,且所述灯壳邻近所述进出口设置。所述第一发光体设置于所述灯壳外,且所述第一发光体与所述灯壳的外壁连接。所述第一发光体的出光方向朝向所述进出口设置。所述第二发光体与所述灯壳的内壁连接。所述灯壳的侧壁具有透光区,所述透光区用于透过所述第二发光体发出的透射光线。所述伸缩组件包括伸缩杆以及电动电机。所述伸缩杆以及所述电动电机均收容于所述壳体内。所述电动电机与所述壳体连接。所述电动电机的输出轴通过所述伸缩杆与所述灯壳连接。当电动电机上电之后,通过控制电动电机实现对伸缩杆的伸缩运动,在伸缩杆的伸缩运动下,伸缩杆带动灯壳运动,便于将灯壳通过进出口伸出,使得第一发光体伸出壳体,发射出沿平行于伸缩杆中轴方向的直射光线;而当需要散射光线时,再次驱动电动电机,使得伸缩杆将灯壳继续向外伸出,从而使得第二发光体伸出壳体,第二发光体发射出的光线通过透光区向外发射,进而使得第二发光体发射出沿垂直于伸缩杆中轴方向的散射光线,便于对光线发射方式的改变,提高了光线发射方式的转变速率,从而提高了灯具照射方式的转换效率。
请参阅图1,其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直散射灯具的立体示意图。
一实施例的直散射灯具10包括壳体100、灯头组件200以及伸缩组件300。所述壳体100开设有相连通的收容腔和进出口110。请一并参阅图2,所述灯头组件200包括灯壳210、第一发光体220以及第二发光体230。所述灯壳210通过所述进出口110活动设置于所述收容腔内。所述第一发光体220设置于所述灯壳210外,且所述第一发光体220与所述灯壳210的外壁连接。所述第一发光体的出光方向朝向所述进出口设置。所述第二发光体230与所述灯壳210的内壁连接。所述灯壳210的侧壁具有透光区,所述透光区用于透过所述第二发光体230发出的透射光线。所述伸缩组件300包括伸缩杆310以及电动电机320。所述伸缩杆310以及所述电动电机320均收容于所述壳体100内。所述电动电机320与所述壳体100连接。所述电动电机320的输出轴通过所述伸缩杆310与所述灯壳210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当电动电机320上电之后,通过控制电动电机320实现对伸缩杆310的伸缩运动,在伸缩杆310的伸缩运动下,伸缩杆310带动灯壳210运动,便于将灯壳210通过进出口110伸出,使得第一发光体220伸出壳体100,发射出沿平行于伸缩杆310中轴方向的直射光线;而当需要散射光线时,再次驱动电动电机320,使得伸缩杆310将灯壳210继续向外伸出,从而使得第二发光体230伸出壳体100,发射出的光线通过灯壳210的侧壁具有透光区向外发射,进而使得第二发光体230发射出沿垂直于伸缩杆310中轴方向的散射光线,便于对光线发射方式的改变,提高了光线发射方式的转变速率,从而提高了灯具照射方式的转换效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的内壁与所述灯壳的外壁的其中之一开设有导向槽,所述壳体的内壁与所述灯壳的外壁的另一个凸设有导向滑块,所述导向滑块滑动设置于所述导向槽内。在本实施例中,请一并参阅图4至图6,所述壳体100的内壁开设有导向槽120,所述灯壳210的外壁凸设有导向滑块212,所述导向滑块212设置于所述导向槽120内,所述导向槽120的延伸方向与所述伸缩杆310的轴向平行。所述灯壳210收容于所述壳体100内的,即所述壳体100套设于所述壳体100内,也即所述灯壳210的外壁与所述壳体100的内壁平行,且所述灯壳210滑动于所述壳体100的内壁上。而导向滑块212滑动设置于所述导向槽120内,在灯壳210相对于壳体100滑动时,导向滑块212一同在壳体100内运动,即所述灯壳210带动所述导向滑块212在所述导向槽120内滑动,而且,所述导向滑块212的移动方向与所述导向槽120的延伸方向相同。这样,当灯壳210在壳体100内滑动时,灯壳210的运动方向受到所述导向槽120的限制,使得所述灯壳210的运动方向在所述导向槽120的延伸方向上,从而使得灯壳210的运动方向与所述伸缩杆310的轴向平行,便于所述灯壳210在壳体100内沿平行于所述伸缩杆310的轴向的平动,从而便于灯壳210进出壳体100。
进一步地,为了避免灯壳210脱离壳体100,请一并参阅图4至图6,所述直散射灯具10还包括限位凸起400,所述限位凸起400设置于所述导向槽120内,且所述限位凸起400远离所述电动电机320设置。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灯壳210通过所述导向滑块212在所述壳体100内滑动,即所述灯壳210相对于所述壳体100运动,使得所述灯壳210通过所述进出口110伸出于所述壳体100。当所述灯壳210继续朝向所述壳体100外部伸出时,受灯壳210自身的长度影响,灯壳210将从壳体100内完全伸出,使得灯壳210脱离壳体100,从而使得灯壳210的端部卡在壳体100的外部。而在电动电机320将灯壳210收回时,灯壳210将会被壳体100挤压,导致灯壳210被挤压损坏,甚至灯壳210和壳体100同时挤坏。为了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在所述导向槽120内设置所述限位凸起400,所述限位凸起400起到一个阻挡的功能,即当导向滑块212在导向槽120内滑动且靠近壳体100的端部时,所述限位凸起400于所述导向滑块212接触,所述限位凸起400阻挡所述导向滑块212的运动,使得所述导向滑块212的运动停止,从而使得所述导向滑块212被阻挡在所述导向槽120内,进而使得所述灯壳210限制在壳体100内,避免了灯壳210从壳体100内脱离的几率,从而降低了灯壳210和壳体100的损坏几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所述灯壳210开设有螺纹孔214,所述伸缩杆310的表面凸设有外螺纹,所述螺纹孔214的内壁上的内螺纹与所述伸缩杆310的外螺纹啮合,且所述灯壳210滑动设置于所述伸缩杆310上。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伸缩杆310为螺纹杆,即所述伸缩杆310上具有螺纹结构,也即所述伸缩杆310的表面具有凸起的螺纹,而所述灯壳210内的内螺纹与所述伸缩杆310上的外螺纹啮合,使得所述灯壳210的螺纹与所述伸缩杆310的螺纹契合,从而使得灯壳210通过螺纹之间啮合连接而移动,进而使得灯壳210在所述伸缩杆310上滑动,便于调节灯壳210与壳体100之间的间距,从而便于将灯壳210伸出壳体100。
进一步地,由于伸缩杆是螺旋连接于灯壳上,即伸缩杆的外螺纹与灯壳的螺纹孔的侧壁上的内螺纹连接,使得灯壳在伸缩杆上移动,其中,伸缩杆与灯壳之间为螺旋接触,需要在伸缩杆以及螺纹孔内添加润滑剂,才能便于灯壳在伸缩杆上滑动。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由于灯壳通过壳体的进出口伸出以及回缩,即壳体为非封闭式,容易使得伸缩杆上的润滑剂吸附空气中的灰尘,从而使得伸缩杆的外螺纹上形成污渍,而污渍将阻挡灯壳在伸缩杆上的移动。因此需要通过拆卸壳体后,再将伸缩杆从灯壳以及电动电机上拆除,才能对伸缩杆进行污渍清理。但是,这样的清理方式,对于伸缩杆的污渍清洗是十分不便的,而且,一旦长时间忘记清理,灯壳的伸缩顺畅度将降低,甚至使得灯壳无法伸缩,从而无法实现直射与散射的出光方式的快速变换。为了便于及时清理伸缩杆上的污渍,请一并参阅图2、图3以及图6,所述直散射灯具10还包括清理组件500,所述清理组件500包括清理板510以及清理杆520,所述清理板510与所述灯壳210靠近所述电动电机320的一端活动连接,所述清理杆520与所述清理板510连接,所述清理杆520远离所述清理板510的一端设置于所述伸缩杆310的外螺纹的间隙内。在本实施例中,由于污渍的产生位置主要是位于伸缩杆310的螺纹处,即污渍落于伸缩杆310的外螺纹的间隙内。通过将所述清理杆520的部分伸入至所述伸缩杆310的外螺纹的间隙中,使得清理杆520与螺纹间隙内的污渍接触。当所述伸缩杆310转动时,清理杆520将伸缩杆上的外螺纹内的污渍刮出,使得伸缩杆310上的污渍从伸缩杆310上的外螺纹的间隙内清除。这样,在伸缩杆310伸缩的过程中,即伸缩杆310转动时,灯壳210带动清理杆520移动,使得清理杆520在伸缩杆310上沿灯壳210的轴向移动。在伸缩杆310的转动以及清理杆520的移动下,清理杆520将伸缩杆310上的外螺纹上的污渍清除,降低了污渍阻挡灯壳210移动的几率,便于保持伸缩杆310的整洁,从而确保了灯壳210在伸缩杆310上顺畅滑动,进而降低了灯壳210被卡死在伸缩杆310上的几率。
进一步地,所述清理组件500还包括转轴530以及弹性件540,所述转轴530与所述灯壳210连接,所述清理板510与所述转轴530转动连接,所述弹性件540分别与所述清理板510连接以及所述灯壳210连接。在本实施例中,由于清理杆520在清理污渍时,清理杆520所处的高度固定,清理杆520伸入伸缩杆的外螺纹的部分会在螺纹间隙内变换位置,即清理杆520在多个螺纹间隙内变换位置。所述清理板510在所述转轴530上转动,使得清理杆520与伸缩杆之间的间距可变。当伸缩杆转动时,清理杆520会从一个螺纹间隙内进入相邻的一个螺纹间隙内,即清理杆520需要横跨伸缩杆上的外螺纹,而所述清理板510在转轴530转动,便于清理杆520的位置移动,提高了清理杆520将伸缩杆上的污渍清理量,确保了伸缩杆上的污渍被全部清除。而且,在清理杆520在相邻的两个螺纹间隙之间移动时,清理杆520会被伸缩杆上外螺纹所顶起。为了避免清理杆520从螺纹间隙内脱离,通过所述弹性件540的设置,使得清理板510在远离伸缩杆运动时,弹性件540提供一个拉力,此拉力的方向朝向伸缩杆,使得清理板510朝向伸缩杆移动,从而使得清理杆520重新进入伸缩杆的螺纹间隙内,进而实现清理杆520在伸缩杆的多个螺纹间隙之间的移动,即便于清理杆520横跨伸缩杆上凸起设置的外螺纹。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弹性件540为弹簧。
更进一步地,请参阅图3,所述清理组件500还包括调节弹簧550以及调节凸起560,所述清理板510开设有调节槽512,所述清理杆520的部分设置于所述调节槽512内,所述调节弹簧550以及所述调节凸起560均设置于所述调节槽512内,所述调节弹簧550套置于所述清理杆520上,所述调节弹簧550卡设于所述调节槽512内,且所述调节弹簧550的伸缩方向与所述清理杆520的轴向平齐,所述调节凸起560与所述清理杆520连接,且所述调节凸起560位于所述调节弹簧550的间隙中。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调节弹簧550的伸缩方向与所述清理杆的移动方向平行,即所述调节弹簧550的中心轴与所述清理杆的中心轴在同一直线上,所述调节弹簧550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调节槽512的侧壁抵接。当所述清理杆被所述伸缩杆的外螺纹顶起时,所述清理杆朝向远离所述伸缩杆的方向移动,所述调节凸起560跟随清理杆朝向远离所述伸缩杆的方向移动,使得所述调节凸起560挤压所述调节弹簧550,所述调节弹簧550产生一个朝向所述伸缩杆的弹力,便于在所述伸缩杆转动时,将所述清理杆重新移回至所述伸缩杆的外螺纹的螺纹间隙内,从而便于对所述伸缩杆的外螺纹的相邻的螺纹间隙内的污渍进行清理。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请一并参阅图2和图6,所述灯头组件200还包括挡块240,所述挡块240与所述灯壳210靠近所述电动电机320的一侧连接。在本实施例中,灯壳210通过伸缩杆310在壳体100内运动,灯壳210除了伸出壳体100,即灯壳210朝向远离电动电机320的方向运动,灯壳210还回缩至壳体100内,即灯壳210朝向靠近电动电机320的方向运动,也即是,灯壳能够伸出或回缩于壳体。而当灯壳210在回缩的过程中,灯壳210容易与电动电机320发生碰撞,导致灯壳210受损。将所述挡块240设置于所述灯壳210靠近所述电动电机320的一侧,当灯壳210朝向电动电机320运动时,所述挡块240位于灯壳210与电动电机320之间,避免了灯壳210直接与电动电机320碰撞。这样,在挡块240的隔挡下,降低了灯壳210与电动电机320碰撞而损坏的几率,延长的灯壳210的使用寿命。而且,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挡块240为弹性阻挡件,即所述挡块240具有弹性性能,降低了灯壳210与电动电机320的碰撞力度,起到缓冲的作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所述伸缩杆310开设有连接孔312,所述电动电机320的输出轴卡设于所述连接孔312内。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伸缩杆310与所述电动电机320连接,所述伸缩杆310跟随所述电动电机320的输出轴转动,即所述伸缩杆310以所述电动电机320的输出轴为中心轴进行转动,也即所述电动电机320的输出轴带动所述伸缩杆310转动,使得伸缩杆310上的外螺纹与螺纹孔214的内螺纹进行啮合,便于所述灯壳210在所述伸缩杆310在上移动。而所述伸缩杆310通过所述连接孔312与所述电动电机320连接,即所述电动电机320的输出轴设置于所述连接孔312内,也即所述电动电机320的输出轴套设于所述连接孔312内。这样,所述电动电机320的输出轴转动并带动所述伸缩杆310转动,而且,伸缩杆310的使用率较为频繁,通过所述伸缩杆310与所述电动电机320的输出轴的套接,便于将所述伸缩杆310从所述电动电机320上拆卸,从而便于对所述伸缩杆310的更换以及维护。在本实施例中,伸缩杆的一端与电动电机320的输出轴卡接,伸缩杆的另一端与壳体螺纹连接。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2,所述伸缩组件300还包括保护壳330,保护壳330位于壳体100内并与壳体100连接。所述电动电机320收容于所述保护壳330内,所述保护壳330开设有通孔332,所述伸缩杆310远离所述灯壳210的一端转动设置于所述通孔332内。在本实施例中,为了减少外部的灰尘进入电动电机320,所述保护壳330套设于所述电动电机320外,使得电动电机320位于所述保护壳330内,便于将电动电机320收容于保护壳330内,保护壳330又将外部的灰尘阻挡在外部,减少了灰尘落入电动电机320内。而且,通过在保护壳330上开设通孔332,便于伸缩杆310伸入保护壳330内,从而便于伸缩杆310与电动电机320的输出端连接,进而便于通过伸缩杆310的伸缩实现灯壳210伸缩。
又进一步地,请参阅图2,所述伸缩组件300还包括多个散热板350,多个所述散热板350分别设置于所述保护壳330内,每一所述散热板350分别与所述保护壳330以及所述电动电机320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散热板350位于保护壳内,所述散热板350的一端与保护壳连接,散热板350的另一端与电动电机连接,散热板350将电动电机上的热量传导,即电动电机上的热量通过散热板350导向保护壳,保护壳再讲热量传导至壳体,使得电动电机所产生的热量通过壳体散失至外部环境中,从而提高了电动电机的散热效率,进而提高了直散射灯具的散热效率。而且,所述散热板350夹持电动电机,使得电动电机稳定设置于保护壳内。
更进一步地,请参阅图2,所述保护壳330开设有第一散热孔336,所述壳体开设有第二散热孔130,所述第一散热孔336与所述第二散热孔130连通,且所述第一散热孔336与所述保护壳的内部连通。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散热孔336与所述第二散热孔130对齐,由于电动电极收容于保护壳内,电动电机所产生的热量通过所述第一散热孔336和所述第二散热孔130,并导向外部环境中,使得电动电机所产生的热量散失至外部环境中,提高了电动电机的散热效率,进而提高了直散射灯具散热效率。
更进一步地,请参阅图2,所述伸缩组件300还包括保护垫片340,所述保护壳330的内壁开设有垫片容置槽334,所述保护垫片340收容于所述垫片容置槽334内,所述保护垫片340与所述伸缩杆310连接,且所述保护垫片340套设于所述伸缩杆310的外表面。在本实施例中,伸缩杆310是通过连接孔312套置于电动电机320的输出端的表面,即电动电机320的输出轴设置于所述伸缩杆310的连接孔312内,而伸缩杆310又通过保护壳330上的通孔332伸入保护壳330内,并与电动电机320的输出端连接。然而,在伸缩杆310随着电动电机320转动的过程中,伸缩杆310相对于电动电机320的输出端有移动,即伸缩杆310在电动电机320的输出端上滑动,容易使伸缩杆310与电动电机320碰撞。为了降低伸缩杆310与电动电机320之间的碰撞几率,在伸缩杆310上设置保护垫片340,并将保护垫片340设置于保护壳330的垫片容置槽334内,使得保护垫片340限制与垫片容置槽334。而保护垫片340又与伸缩杆310连接,在伸缩杆310跟随电动电机320的输出轴转动时,减少了伸缩杆310在电动电机320的输出轴上的相对运动,从而减少了伸缩杆310相对于电动电机320的运动的趋势,进而降低了伸缩杆310与电动电机320之间的碰撞几率,减少了电动电机320的损坏几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请一并参阅图2和图4,所述直散射灯具还包括按钮600,所述壳体100开设有按钮孔140,所述按钮600穿设于所述按钮孔140内,所述按钮600与所述电动电机320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按钮600与所述电动电机的开关连接,所述按钮用于控制电动电机的开启以及转动方式和时间,便于电动电机控制伸缩杆的转动,从而便于控制灯壳在伸缩杆上移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灯壳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发光体收容于所述第一凹槽内。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凹槽的开口方向与所述灯壳的表面垂直,而且,所述第一凹槽的开口朝向所述灯壳的外部。由于所述第一发光体设置于所述灯壳外,为了提高第一发光体的直射效果,即减少第一发光体的侧面发出散射光线,将所述第一发光体收容于所述第一凹槽内,所述第一凹槽的侧壁阻挡所述第一发光体朝向所述灯壳的径向方向的光线,便于所述灯壳发射出沿平行于所述灯壳的轴向方向的光线,提高了所述第一发光体的直射效果。而且,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灯壳为端部不透光,侧壁透光的外壳,例如,所述灯壳的端部为遮光外壳,灯壳的侧壁为透光外壳,使得第一发光体发射的光线平行于灯壳的轴向,第二发光体发射的光线只能通过灯壳上的透光区射出,即第二发光体所发射的光线的方向平行于灯壳的径向,从而使得第一发光体发出直射光线,第二发光体发射出散射光线。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灯头组件还包括防尘罩,所述灯壳还开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与所述第一凹槽连通,所述防尘罩卡设于所述第二凹槽内,且所述防尘罩遮盖所述第一凹槽。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发光体位于所述灯壳外,使得第一发光体裸露于外部环境中,为了减少外部的灰尘以及水分的侵蚀,将防尘罩卡设于灯壳上,即将防尘罩卡设于第二凹槽内,使得防尘罩将第一凹槽遮盖,从而使得防尘罩将第一发光体遮盖,进而使得第一发光体被灯壳和防尘罩所封闭,减少外部的灰尘以及水分进入第一凹槽内,从而减少了外部的灰尘以及水分侵蚀第一发光体,提高了第一发光体使用寿命。而且,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防尘罩为透光材质所制成的灯罩,例如,所述防尘罩为透明灯罩,便于第一发光体通过防尘罩发射出直射光线。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直散射灯具还包括充电组件,所述充电组件包括充电底座以及无线充电器,所述充电底座与所述壳体连接,所述无线充电器设置于所述充电底座内。所述无线充电器用于与外部供电电源电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无线充电器为电磁线圈充电器,所述电磁线圈充电器的输入端与外部电源电连接,所述电磁线圈充电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电能接收器无线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无线充电器采用电磁信号的能量转换方式,将外部电源的电能通过磁场进行传递,使得外部电源的电能输送至电能接收器,便于将电能通过磁场能传递给电能接收器,电能接收器再将磁场能转换为电能,为电机以及发光件提供电能,实现了电能的无线传输,减少了使用电缆进行电能传输的成本。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无线充电器为蓝牙充电器,所述蓝牙充电器的输入端与外部电源电连接,所述蓝牙充电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电能接收器无线连接。蓝牙充电器通过无线电波的传递,将电能加载于无线电波上,使得外部电源的电能通过无线电波的传播传输至电能接收器,电能接收器再获取无线电波上的电能,从而使得电能通过无线电进行传输,为电机以及发光件提供电能,实现了电能的无线传输,减少了使用电缆进行电能传输的成本。
在其他实施例中,例如,所述无线充电器为蓝牙充电器,所述蓝牙充电器的输入端与外部电源电连接,所述蓝牙充电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电能接收器无线连接;又如,所述无线充电器为电波式充电器,所述电波式充电器的输入端与外部电源电连接,所述电波式充电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电能接收器无线连接。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直散射发光设备,包括底座以及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直散射灯具。所述壳体与所述底座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直散射灯具包括壳体、灯头组件以及伸缩组件。所述壳体开设有相连通的收容腔和进出口。所述灯头组件包括灯壳、第一发光体以及第二发光体。所述灯壳通过所述进出口活动设置于所述收容腔内,且所述灯壳邻近所述进出口设置。所述第一发光体设置于所述灯壳外,且所述第一发光体与所述灯壳的外壁连接。所述第一发光体的出光方向朝向所述进出口设置。所述第二发光体与所述灯壳的内壁连接。所述灯壳的侧壁具有透光区,所述透光区用于透过所述第二发光体发出的透射光线。所述伸缩组件包括伸缩杆以及电动电机。所述伸缩杆以及所述电动电机均收容于所述壳体内。所述电动电机与所述壳体连接。所述电动电机的输出轴通过所述伸缩杆与所述灯壳连接。当电动电机上电之后,通过控制电动电机实现对伸缩杆的伸缩运动,在伸缩杆的伸缩运动下,伸缩杆带动灯壳运动,便于将灯壳通过进出口伸出,使得第一发光体伸出壳体,发射出沿平行于伸缩杆中轴方向的直射光线;而当需要散射光线时,再次驱动电动电机,使得伸缩杆将灯壳继续向外伸出,从而使得第二发光体伸出壳体,第二发光体发射出的光线通过透光区向外发射,进而使得第二发光体发射出沿垂直于伸缩杆中轴方向的散射光线,便于对光线发射方式的改变,提高了光线发射方式的转变速率,从而提高了灯具照射方式的转换效率。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直散射灯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开设有相连通的收容腔和进出口;
灯头组件,所述灯头组件包括灯壳、第一发光体以及第二发光体,所述灯壳通过所述进出口活动设置于所述收容腔内,且所述灯壳邻近所述进出口设置,所述第一发光体设置于所述灯壳外,且所述第一发光体与所述灯壳的外壁连接,所述第一发光体的出光方向朝向所述进出口设置,所述第二发光体与所述灯壳的内壁连接,所述灯壳的侧壁具有透光区,所述透光区用于透过所述第二发光体发出的透射光线;
伸缩组件,所述伸缩组件包括伸缩杆以及电动电机,所述伸缩杆以及所述电动电机均收容于所述壳体内,所述电动电机与所述壳体连接,所述电动电机的输出轴通过所述伸缩杆与所述灯壳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散射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内壁与所述灯壳的外壁的其中之一开设有导向槽,所述壳体的内壁与所述灯壳的外壁的另一个凸设有导向滑块,所述导向滑块滑动设置于所述导向槽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散射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灯壳开设有螺纹孔,所述伸缩杆的表面凸设有外螺纹,所述螺纹孔的内壁上的内螺纹与所述外螺纹啮合,且所述灯壳滑动设置于所述伸缩杆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散射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灯头组件还包括挡块,所述挡块与所述灯壳靠近所述电动电机的一侧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散射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杆开设有连接孔,所述电动电机的输出轴卡设于所述连接孔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散射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组件还包括保护壳,所述保护壳位于所述壳体内并与所述壳体连接,所述电动电机收容于所述保护壳内,所述保护壳开设有通孔,所述伸缩杆远离所述灯壳的一端转动设置于所述通孔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直散射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组件还包括保护垫片,所述保护壳的内壁开设有垫片容置槽,所述保护垫片收容于所述垫片容置槽内,所述保护垫片与所述伸缩杆连接,且所述保护垫片套设于所述伸缩杆的外表面。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直散射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灯壳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发光体收容于所述第一凹槽内。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直散射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灯头组件还包括防尘罩,所述灯壳还开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与所述第一凹槽连通,所述防尘罩卡设于所述第二凹槽内,且所述防尘罩遮盖所述第一凹槽。
10.一种直散射发光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以及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直散射灯具,所述壳体与所述底座连接。
CN202010786206.7A 2020-08-07 2020-08-07 直散射灯具以及直散射发光设备 Pending CN11189530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786206.7A CN111895308A (zh) 2020-08-07 2020-08-07 直散射灯具以及直散射发光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786206.7A CN111895308A (zh) 2020-08-07 2020-08-07 直散射灯具以及直散射发光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895308A true CN111895308A (zh) 2020-11-06

Family

ID=732459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786206.7A Pending CN111895308A (zh) 2020-08-07 2020-08-07 直散射灯具以及直散射发光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895308A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053621A (en) * 1996-07-08 2000-04-25 Ccs Co., Ltd. Lighting unit for inspecting a surface
CN203131743U (zh) * 2013-03-12 2013-08-14 深圳市好时达电器有限公司 伸缩式灯具
CN209839958U (zh) * 2019-05-06 2019-12-24 唐伟东 一种防炫目汽车大灯
CN213019126U (zh) * 2020-08-07 2021-04-20 惠州市马仕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直散射灯具以及直散射发光设备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053621A (en) * 1996-07-08 2000-04-25 Ccs Co., Ltd. Lighting unit for inspecting a surface
CN203131743U (zh) * 2013-03-12 2013-08-14 深圳市好时达电器有限公司 伸缩式灯具
CN209839958U (zh) * 2019-05-06 2019-12-24 唐伟东 一种防炫目汽车大灯
CN213019126U (zh) * 2020-08-07 2021-04-20 惠州市马仕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直散射灯具以及直散射发光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469548B2 (en) Flash light with adjustable light arrangement
US8485683B2 (en) Flashlight with light focusing system
US5924978A (en) Portable endoscope system with a bayonet switching mechanism.
CN213019126U (zh) 直散射灯具以及直散射发光设备
CN102767794A (zh) 灯具自动调焦结构及应用其的手电筒
CN111895308A (zh) 直散射灯具以及直散射发光设备
CN207610030U (zh) 手电筒
CN113375126B (zh) 具有多种照光模式的灯具
KR101003938B1 (ko) 손가락부위에 착용되는 조명장치
CN212390177U (zh) 齿轮调焦灯
US11680688B1 (en) Hand-held electric device with changeable head
CN108980653A (zh) 一种无级调焦照明装置
CN215892251U (zh) 双模式灯具
WO2014025816A1 (en) Flashlight with light focusing system
CN214745083U (zh) 一种警用指挥强光手电
CN219346398U (zh) 一种壁灯
CN220186746U (zh) 一种光照可调节手电筒
CN210373098U (zh) Led聚光防眩型投光灯
WO2024037489A1 (zh) 使用过程中具有流体流动的工具配件及电动工具
CN216715904U (zh) 一种手电筒
CN217816276U (zh) 头带灯
CN210441055U (zh) 一种轨道灯
CN220623732U (zh) 照明装置
CN220269219U (zh) 可调防眩机构及导轨灯
CN218645532U (zh) 一种氛围灯灯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