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888583A - 麻醉科用麻醉针进针装置 - Google Patents

麻醉科用麻醉针进针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888583A
CN111888583A CN202010971520.2A CN202010971520A CN111888583A CN 111888583 A CN111888583 A CN 111888583A CN 202010971520 A CN202010971520 A CN 202010971520A CN 111888583 A CN111888583 A CN 11188858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ear
injection
arc
anesthesia
cylind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971520.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彦芬
杨建生
毛轲
赵玉
赵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nan Hospital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Hena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Original Assignee
Henan Hospital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Hena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nan Hospital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Hena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filed Critical Henan Hospital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Hena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Priority to CN202010971520.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888583A/zh
Publication of CN11188858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888583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5/00Devices for bringing media into the body in a subcutaneous, intra-vascular or intramuscular way; Accessories therefor, e.g. filling or cleaning devices, arm-rests
    • A61M5/178Syringes
    • A61M5/20Automatic syringes, e.g. with automatically actuated piston rod, with automatic needle injection, filling automatically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5/00Devices for bringing media into the body in a subcutaneous, intra-vascular or intramuscular way; Accessories therefor, e.g. filling or cleaning devices, arm-rests
    • A61M5/178Syringes
    • A61M5/31Detail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5/00Devices for bringing media into the body in a subcutaneous, intra-vascular or intramuscular way; Accessories therefor, e.g. filling or cleaning devices, arm-rests
    • A61M5/42Devices for bringing media into the body in a subcutaneous, intra-vascular or intramuscular way; Accessories therefor, e.g. filling or cleaning devices, arm-rests having means for desensitising skin, for protruding skin to facilitate piercing, or for locating point where body is to be pierced
    • A61M5/427Locating point where body is to be pierced, e.g. vein location means using ultrasonic waves, injection site templat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202/00Special media to be introduced, removed or treated
    • A61M2202/04Liquids
    • A61M2202/0468Liquids non-physiological
    • A61M2202/048Anaesthetic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Vascular Medicine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nesthesiolog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Hematolog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Dermatology (AREA)
  • Infusion, Injection, And Reservoir Apparatu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麻醉科用麻醉针进针装置,本发明有效解决了现有进行麻醉进针注射时医护人员参与较多而导致工作量加大的问题;解决的技术方案包括:该麻醉针进针装置可将注射装置定位在患者需要麻醉注射部位并且通过电机驱动为患者实施麻醉注射,整个过程没有医护人员参进而避免了人为因素而导致针头晃动情况的发生,而且该装置在进行麻醉注射前可首选对注射部位进行清洗、消毒,随后通过注射装置为患者进行麻醉注射,当注射装置拔出后,可自动对针头拔出部位进行按压以避免出血情况的发生,整个过程高度自动化且无需医护人员参与,为医护人员节省了时间,使得医生有更多的精力、时间进行后续手术准备工作。

Description

麻醉科用麻醉针进针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麻醉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麻醉科用麻醉针进针装置。
背景技术
通常情况下,在麻醉手术之前都会通过注射对患者实施麻醉,在医护人员进行静脉麻醉注射之前,医护人员首先要将患者进行注射麻醉部位用侵染有碘酒的棉纱布擦拭干净,已达到消毒的效果,然后,医生通过注射麻醉对患者实施麻醉注射,在麻醉注射完成之后,为了避免麻醉注射部位向外出血,往往还需要医护人员借用干净的棉纱布将注射部位按压一段时间,以确保麻醉针拔出后不会出血,此举不但浪费医护人员的后续手术的准备时间而且还给医护人员带来了不需要的麻烦;
再一个,现有的麻醉针进行操作时,需要依靠医生的经验和医术才能准确将麻醉针的针头插入所需深度,但有时候仍然容易在一些因素影响(如手抖、手颤、用力过大等情况)导致麻醉针插入过深,造成危险,也会对患者的组织造成不良的影响,若医生在进行注射过程中由于手抖而导致注射装置产生晃动,则会进一步加大患者的痛苦;
鉴于以上,我们提供一种麻醉科用麻醉针进针装置用于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情况,本发明提供一种麻醉科用麻醉针进针装置,该麻醉针进针装置可将注射装置定位在患者需要麻醉注射部位并且通过电机驱动为患者实施麻醉注射,整个过程没有医护人员参进而避免了人为因素而导致针头晃动情况的发生,而且该装置在进行麻醉注射前可首选对注射部位进行清洗、消毒,随后通过注射装置为患者进行麻醉注射,当注射装置拔出后,可自动对针头拔出部位进行按压以避免出血情况的发生,整个过程高度自动化且无需医护人员参与,为医护人员节省了时间,使得医生有更多的精力、时间进行后续手术准备工作。
麻醉科用麻醉针进针装置,包括承载环且承载环底部间隔环绕安装有若干吸盘,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环上同轴心转动安装有调节环且调节环上沿其轴向滑动安装有承载架,所述承载架上竖向滑动安装有注射装置且承载架上转动安装有与调节环同轴心设置的往复传动装置,所述承载架轴上沿调节环轴向两侧滑动安装有与往复传动装置相配合的辅助架且往复传动装置与两辅助架相配合满足:使得两辅助架沿调节环径向进行往复移动;
所述辅助架底部安装有半圆板且半圆板内转动安装有擦拭辊,所述半圆板上转动安装有与擦拭辊相配合的回收辊,所述擦拭辊上缠绕有棉纱布且棉纱布覆盖于半圆板底部,所述棉纱布绕过半圆板底部且向上伸出一端可拆卸缠绕在回收辊上;
所述承载架上安装有与注射装置、往复传动装置相配合的间歇驱动装置且该间歇驱动装置满足:间歇驱动装置带动注射装置向下移动时,通过往复传动装置同步带动两辅助架进行相背移动并且使得两半圆板不妨碍注射装置的注射,当注射装置完成注射后,在间歇驱动装置的作用下带动注射装置向上移动并且通过往复传动装置同步带动两辅助架进行相向移动,所述承载架上安装有与往复传动装置相配合且与回收辊连接的单向传动装置且该单向传动装置满足:当两辅助架进行相向移动时带动回收辊转动,当两辅助架进行相背移动时无法带动回收辊转动。
优选的,所述调节环上端面固定安装有沿其径向设置的U形架且承载架包括滑动安装于U形架上的滑块,所述滑块底部间隔固定有圆杆且圆杆底部固定有沿调节环径向延伸的承载杆,所述注射装置包括竖向滑动安装于两圆杆之间的注射筒且注射筒上端固定有与调节环同轴心设置的驱动螺杆,所述驱动螺杆螺纹配合有转动安装于滑块上的内螺纹筒且内螺纹筒与间歇驱动装置连接,所述注射筒内竖向滑动安装有推板且推板螺纹配合有转动安装于注射筒内的丝杠,所述丝杠经固定于注射筒上的注射电机驱动。
优选的,所述往复传动装置包括转动安装于两承载杆上且与注射筒同轴心设置的圆筒,所述圆筒底部外圆面上间隔环绕设置有弧形凸起,所述辅助架滑动安装于承载杆内且辅助架与承载杆之间连接有复位弹簧,所述辅助架上端固定有与弧形凸起相配合的弧形板。
优选的,所述间歇传动装置包括设置于内螺纹筒轴向两侧且转动安装于滑块的第一扇形齿轮,所述内螺纹筒外圆面设有与第一扇形齿轮相配合的第一齿系,所述滑块底部固定有驱动电机且驱动电机经第一换向装置带动两第一扇形齿轮沿相反方向转动,所述第一换向装置满足:使得两第一扇形齿轮不同时且间隔与第一齿系进行啮合,所述圆筒上端面间隔环绕设置有第二齿系且第二齿系配合有经驱动电机驱动的第二换向装置,所述第二换向装置满足:能够带动圆筒间隔进行正反转动。
优选的,所述驱动电机驱动有安装在承载架上的第二皮带轮组,所述第二换向装置包括:其中一个承载杆上转动安装有两第二扇形齿轮且其中一个第二扇形齿轮与第二皮带轮组连接,另一第二扇形齿轮与第二齿系配合且连接有第二换向齿轮组,所述第二换向齿轮组与第二皮带轮组连接,未连接有第二换向齿轮组的第二扇形齿轮经调速装置驱动有转动安装于承载杆上且与第二齿系啮合的第四齿轮。
优选的,所述单向传动装置包括间隔环绕设置于圆筒底部内圆面上的第三齿系且第三齿系啮合有转动安装于承载杆上的第二单向齿轮,所述第二单向齿轮驱动有转动安装于承载杆底部的第一蜗杆且第一蜗杆啮合有转动安装于承载杆上的第一蜗轮,所述辅助架上转动安装有与第一蜗轮轴向滑动配合的传动蜗杆且传动蜗杆配合有转动安装于辅助架上的传动蜗轮,所述传动蜗轮经第三皮带轮组驱动回收辊。
优选的,所述弧形板底部固定有滑动安装于承载杆的滑筒,所述辅助架上端与滑筒之间竖向滑动配合,所述辅助架与滑筒之间连接有伸缩弹簧,所述承载杆上设置有下压装置且两半圆板上固定有与下压装置相配合的弧形下压板,所述下压装置满足:当注射筒向下移动时不会迫使两半圆板向下移动,当注射筒向上移动时,能够迫使两半圆板向下移动。
优选的,所述圆筒底部外圆面上竖向间隔固定有第四齿系、第五齿系,所述第四齿系、第五齿系分别啮合有转动安装于承载杆上的第三单向齿轮、第四单向齿轮且第三单向齿轮与第四单向齿轮直径相同,所述第三单向齿轮同轴转动有第五齿轮且第四单向齿轮同轴转动有与之直径相同的第六齿轮,所述第五齿轮直径小于第六齿轮直径,所述第五齿轮、第六齿轮分别啮合有滑动安装在承载杆上的齿条,下压装置包括:所述齿条底部固定有弧形压迫板且弧形压迫板两侧经下压弹簧连接有与之滑动配合的展开板,所述承载板上竖向滑动安装有与弧形压迫板相配合的弧形抵触板且弧形抵触板与承载杆之间连接有抵触弹簧,所述弧形抵触板底部固定有与两弧形下压板相配合的弧形挤压板,所述弧形抵触板上开设有与弧形压迫板相配合的弧形槽。
优选的,所述调速装置包括与第二扇形齿轮相配合的第一齿轮且第一齿轮同轴转动有大于其直径的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配合有小于其直径且转动安装于承载杆上的第三齿轮,所述第四齿轮转动安装于第三齿轮轴上。
上述技术方案有益效果在于:
(1)该麻醉针进针装置可将注射装置定位在患者需要麻醉注射部位并且通过电机驱动为患者实施麻醉注射,整个过程没有医护人员参进而避免了人为因素而导致针头晃动情况的发生,从而也减轻了患者的痛苦;
(2)该装置在进行麻醉注射前可首选对注射部位进行清洗、消毒,随后通过注射装置为患者进行麻醉注射,当注射装置拔出后,可自动对针头拔出部位进行按压以避免出血情况的发生,整个过程高度自动化且无需医护人员参与,为医护人员节省了时间,使得医生有更多的精力、时间进行后续手术准备工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整体结构另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两半圆板相配合时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擦拭辊、导向辊、回收辊配合关系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棉纱布与半圆板配合关系仰视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间歇驱动装置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调速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圆筒、若干弧形凸起、两弧形板配合关系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单向齿轮和与之对应的转轴配合关系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齿条具体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弧形抵触板与弧形压迫板配合关系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圆筒与第二齿系、第三齿系、第四齿系、第五齿系配合关系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下压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A处结构放大后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进行麻醉注射时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机箱内麻醉注射时正视示意图;
图17为本发明单向传动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本发明注射筒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19为发明回收辊结构示意图;
图20为本发明调节杆、调节齿轮、若干限位筒配合关系示意图;
图21为本发明连接装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有关本发明的前述及其他技术内容、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附图1至图21对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的呈现,以下实施例中所提到的结构内容,均是以说明书附图为参考。
实施例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麻醉科用麻醉针进针装置,参照附图1所示,包括承载环1,我们在承载环1底部间隔环绕安装有若干吸盘2,在为患者进行注射麻醉时,我们将该承载环1放置在患者注射部位并且通过用力向下按压吸盘2使得吸盘2与患者身体之间的空气向外排出,从而在大气压的作用下使得承载环1牢牢的定位在患者注射部位(在此需要注意的是,该装置只针对于对患者腹部、胸部、腰部等区域面积较大部位进行麻醉注射时使用,若对患者面部、手指、脚部进行注射时则不推荐使用该装置);
其特征在于,我们在承载环1上同轴心转动安装有调节环3且调节环3上沿其轴向滑动安装有承载架68(如附图1中所示),我们在承载架68上竖向滑动安装有注射装置且承载架68上转动安装有与调节环3同轴心设置的往复传动装置,所述承载架68轴上沿调节环3轴向两侧滑动安装有与往复传动装置相配合的辅助架9(如附图8所示),往复传动装置与两辅助架9相配合满足:伴随着往复传动装置转动能够驱动两辅助架9沿调节环3径向进行往复移动,我们在辅助架9底部固定安装有半圆板11(如附图4所示)并且半圆板11啮转动安装有擦拭辊12,我们在擦拭辊12上缠绕有医用棉纱布15并且医用棉纱布15自由一端从半圆板11底部伸出,参照附图5所示,医用棉纱布15伸出一端覆盖于半圆板11底壁并且向上经导向辊14(我们在半圆板11上转动安装有导向辊14,使得当回收辊13转动时便于更好的将缠绕在擦拭辊12上的棉纱布15释放)导向最终缠绕在回收辊13上(如附图4、16中所示),我们在设置的时候使得医用棉纱布15经导向辊14导向后可拆卸缠绕在回收辊13上(便于后续将使用过的棉纱布15进行移除);
我们设定在初始状态时(即,该装置还未投入使用时),两相配合的半圆板11在往复传动装置的作用下相互抵触在一起(如附图1所示且注射装置位于两半圆板11上方且间隔一定距离设置),在进行具体使用时,我们首先将适量碘酒喷洒在注射部位区域,然后调整承载环1放置位置,使得两半圆板11刚好对应于喷洒碘酒的区域,然后用力向下按压承载环1,进而使得若干吸盘2内的空气向外排出并且在大气压的作用下通过若干吸盘2将承载环1牢牢定位在患者注射部位(此时覆盖于半圆板11底壁上的医用棉纱布15与喷洒碘酒区域接触在一起,并且此时两抵触在一起的半圆板11对患者注射部位产生一定的下压力),我们在承载架68上安装有与注射装置、往复传动装置相配合的间歇驱动装置且该间歇驱动装置满足:当该间歇驱动装置启动工作时,首先通过往复传动装置带动两辅助架9朝着相互远离的方向移动(此时间歇驱动装置带动往复传动装置正转),即同步带动固定安装在辅助架9底部且相互抵触在一起的两半圆板11朝着相互远离的方向移动,此时通过覆盖于半圆板11底壁上的医用棉纱布15实现对麻醉注射部位的擦拭、清洗,与此同时间歇驱动装置同步带动注射装置向下移动,由于初始时注射装置与两半圆板11在竖向间隔一定距离设置,我们设定当注射装置将要移动至患者注射部位时,此时两半圆板11之间的空间足够容纳注射装置的继续向下移动,在间歇驱动装置的作用下带动注射装置继续向下移动以至刺入至患者身体内至所设定深度后停止移动并且此时两半圆板11在往复传动装置的作用下分别向两侧移动至最远距离处(此时两半圆板11之间的距离最远),随后间歇驱动装置不再驱动注射装置、往复传动装置,并且此时注射装置开始对患者进行注射;
当注射完成后,间歇驱动装置再次工作,并且开始带动注射装置向上移动(使得针头从患者体内向外拔出),在此过程中间歇驱动装置同步通过往复传动装置带动两辅助架9朝着相互靠近的方向进行移动(此时间歇驱动装置带动往复传动装置反转),进而同步带动两半圆板11朝着相互靠近的方向移动,我们设定当注射装置在间歇驱动装置的作用下,使得针头从患者体内向外拔出时,两半圆板11在往复传动装置的作用下还未移动至注射部位(即,两半圆板11在进行相向移动的过程中不妨碍注射装置从患者体内向外的拔出);
较好的,我们在承载架68上安装有与往复传动装置相配合的单向传动装置,并且我们设定当往复传动装置正转时无法驱动单向传动装置(即,往复传动装置带动两辅助架9进行相背移动时),只有当往复传动装置反转时方可带动单向传动装置(即,往复传动装置带动两辅助架9进行相向移动时),此时往复传动装置将动力传递给单向传动装置并且通过单向传动装置带动回收辊13转动,即,当间歇驱动装置通过往复传动装置带动两半圆板11进行相向移动的同时,通过单向传动装置带动回收辊13转动并且使得缠绕在擦拭辊12上的新的未使用的医用面纱布向外释放,伴随着回收辊13转动的同时,使得覆盖于半圆板11底壁上的已经被碘酒侵湿的医用棉纱布15缠绕在回收辊13上,从而使得从擦拭辊12上释放且未使用的医用棉纱布15再次覆盖于半圆板11底壁,伴随着两半圆板11的相向移动进而通过单向传动装置实现将缠绕于擦拭辊12上且未使用的医用棉纱布15覆盖于半圆板11底壁,当两半圆板11在单向传动装置的作用下再次抵触在一起时(此时注射装置在间歇驱动装置的作用下再次移动至初始位置处并且此时间歇驱动装置停止工作),此时通过覆盖于两半圆板11底壁上的新的医用棉纱布15刚好实现对注射装置从患者体内拔出位置的按压,能够有效防止针头拔出体内后针口出血情况的发生,此时完成对患者的麻醉注射,在两半圆板11的配合下对针口位置按压一段时间后,医护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而选择将该装置从患者注射部位取走,整个麻醉注射过程,只需要医护人员事先将适量碘酒喷洒在需注射部位后,再将该装置调整到合适位置部位对其进行定位后即可,关于对注射部位的擦拭、清洗消毒以及注射过程和注射后对针口的按压均无需医护人员参与,可以说为医护人员节省了时间,使得医护人员有更多的精力和时间为后续手术工作做准备。
实施例2,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参照附图1所示,我们在调节环3上端面固定安装有沿其径向设置的U形架16,参照附图1、2所示,所述承载架68包括滑动安装于U形架16水平部位的滑块17且滑块17底部间隔固定有两竖向延伸的圆杆19,我们在圆杆19底部固定安装有沿承载环1径向延伸的承载杆20,注射装置包括与两圆杆19竖向滑动配合安装的注射筒21(我们在设置的时候使得注射筒21与承载环1同轴心设置),参照附图18所示,我们在注射筒21内轴向滑动安装有推板24且推板24螺纹配合有转动安装于注射筒21内的丝杠25,所述丝杠25由固定安装在注射筒21上的注射电机26驱动;
我们在注射筒21上固定安装有与承载环1同轴心设置的驱动螺杆22且驱动螺杆22螺纹配合有转动安装于滑块17上的内螺纹筒23(如附图6所示),当间歇驱动装置启动工作时,首先带动内螺纹筒23进行转动进而通内螺纹筒23带动与之螺纹配合的驱动螺杆22向下移动(驱动螺杆22与注射筒21之间固定连接,加之注射筒21在两圆杆19的限位下,当内螺纹筒23转动时即可带动注射筒21向下移动),以至在间歇驱动装置的作用下带动注射筒21刺入至患者体内所设定深度时,此时间歇驱动装置停止驱动内螺纹筒23转动,我们在圆杆19上相应位置处设置有限位开关(图中未示出)并且限位开关电性连接有微控制器,微控制器控制注射电机26的启动与停止,使得当注射筒21在间歇驱动装置作用下向下移动至所设定距离时(即,针头刺入至患者体内所设定距离),使得限位开关被触发并且通过微控制器控制注射电机26启动工作,进而通过带动丝杠25转动,驱动推板24沿注射筒21内壁向下移动,从而将位于注射筒21内的麻醉药液注入至患者体内(当注射电机26带动推板24向下移动至注射筒21最低端位置时,注射电机26在电机控制器的作用下停止工作),我们在设置注射电机26控制回路的时候,使得限位开关与微控制器能够控制注射电机26的启动,通过注射电机26控制器也可实现控制注射电机26的启停,我们设定初始时,推板24位于注射筒21内最低端位置,并且通过注射电机26控制器控制注射电机26带动推板24向上移动进而实现将配制好的麻醉药液吸入至注射筒21内,至于吸入至注射筒21内药液量的多少,我们可根据实际需求而进行相应的设置(即,通过注射电机26控制器控制注射电机26转动相应角度后停止工作,此时带动推板24向上移动至一定距离位置处进而实现控制吸入至注射筒21内药液的量,电机控制器是通过主动工作来控制电机按照设定的方向、速度、角度、响应时间进行工作的集成电路),当限位开关被触发时,微控制器控制注射电机26驱动推板24由该位置向下移动至注射筒21最底端时停止工作;
当完成对患者的注射后,随后,间歇驱动装置开会带动内螺纹筒23沿相反方向进行转动,则通过与之螺纹配合安装的驱动螺杆22带动注射筒21向上移动(使得注射筒21针头部分从患者体内向外拔出)并且带动注射筒21向上移动至初始位置时,间歇驱动装置停止工作,此时,完成注射后的注射筒21内的推板24处于最低端位置,若该装置不再使用时,我们可通过注射电机26控制器控制注射电机26启动并且带动推板24沿注射筒21向上移动,从而箱注射筒21内吸入一定量的清水(实现对注射筒21内的清洗),随后,再通过注射电机26控制器控制注射电机26带动推板24向下移动,从而将清水向外排出注射筒21(完成对注射筒21的清洗作业),随后,推板24便处于注射筒21内最低端位置处,等待下次使用。
实施例3,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参照附图8所示,往复传动装置包括转动安装于两承载杆20上且与注射筒21同轴心设置的圆筒27,我们在圆筒27底部外圆面上间隔环绕设置有弧形凸起28,我们辅助架9与承载杆20之间连接有复位弹簧10并且辅助架9上端固定有与弧形凸起28相配合的弧形板29,由于我们设定初始时,两相配合的半圆板11处于相互抵触状态,即,此时,固定安装在辅助架9上端的弧形板29刚好抵触于设置在圆筒27上相邻两弧形凸起28之间的部位(如附图8所示),在具体工作时,当间歇驱动装置带动圆筒27正转时,则在弧形凸起28的作用下迫使抵触在相邻两弧形凸起28之间的弧形板29朝着远离圆筒27的方向移动,进而带动与该弧形板29连接的辅助架9沿着承载杆20朝着远离圆筒27的方向移动(复位弹簧10被压缩储能),伴随着圆筒27的转动,使得两辅助架9在相配合的弧形凸起28、弧形板29的作用下做相背移动(在此过程中,覆盖于半圆板11底壁的医用棉纱布15实现对患者注射部位的擦拭、消毒),以至当弧形板29弧形顶端位置刚好与弧形凸起28好的弧形顶端位置相互接触时,此时间歇驱动装置不再驱动圆筒27转动并且此时两半圆板11在弧形凸起28、与弧形板29的作用下处于最远距离位置(如附图15中所示);
伴随着间歇驱动装置带动圆筒27转动(正转)的同时,间歇驱动装置同步驱动注射筒21向下移动,当两半圆板11移动至最远距离位置时,注射筒21在间歇驱动装置的作用下刚好使得其针头刺入至患者体内一定深度位置(在本方案中我们使得注射筒21的针头刺入至患者体内的深度为一个恒定的数值,当注射筒21针投刺入患者体内至该所设定深度时,限位开关被触发),由于我们在设置时使得注射筒21针头与两半圆板11竖向间隔一定距离设置,因此两半圆板11在进行相背移动的过程中不妨碍注射筒21针头刺入至患者体内,此时间歇驱动装置不再驱动圆筒27转动也不再驱动注射筒21移动,随后微控制器控制注射电机26启动工作并且实现将药液注入至体内的效果;
当完成药液注射后,间歇驱动装置驱动圆筒27反转并且与此同时开时带动注射筒21向上移动,在圆筒27由附图15中所示位置开始反转时,伴随着圆筒27的转动则弧形板29不再受到弧形凸起28顶端位置的抵触,使得与弧形板29连接的辅助架9在复位弹簧10的作用下朝着靠近圆筒27的方向移动,以至当弧形板29弧形顶端位置再次抵触于两弧形凸起28之间部位时(如附图8所示,此时间歇驱动装置同步带动注射筒21向上移动至初始位置处),此时两半圆板11再次处于相互抵触状态,在圆筒27反转的过程中通过单向传动装置带动回收辊13转动并且将已经使用过的棉纱布15缠绕在回收辊13上,使得未使用新的棉纱布15重新覆盖于半圆板11底壁,从而当两半圆板11再次处于相互抵触位置时,实现对针口位置的按压,以避免针口出血情况的发生。
实施例4,在实施例3基础上,参照附图6所示,间歇传动装置包括设置于内螺纹筒23轴向两侧且转动安装于滑块17的第一扇形齿轮30,我们在内螺纹筒23外圆面上设置有与第一扇形齿轮30相配合的第一齿系31,在进行具体工作时:我们通过固定安装在滑块17底部的驱动电机32经与之连接的第一换向装置带动两第一扇形齿轮30沿相反方向转动,第一换向装置包括经驱动电机32驱动的第一皮带轮组34,第一皮带轮组34驱动其中一个第一扇形齿轮30并且驱动有与另一第一扇形齿轮30连接的第一换向齿轮组35(如附图8所示),当驱动电机32启动工作时,即可带动两第一扇形齿轮30沿相反方向转动,我们在设置两第一扇形齿轮30时,使得其中一个第一扇形齿轮30首先与第一齿系31进行啮合并且驱动内螺纹筒23转动,从而实现带动注射筒21向下移动的效果,以至带动注射筒21向下移动至所设定距离后(此时针头已经刺入至患者体内预定深度),此时该第一扇形齿轮30与第一齿系31脱离,并且注射电机26启动工作将药液注入至体内,我们设定另一个第一与扇形齿轮还未与第一齿系31啮合时,注射电机26已经实现将药液完全注入至患者体内(我们在设置两第一扇形齿轮30时,使得两第一扇形齿轮30间隔一定角度设置,并且满足,当首先与第一齿系31啮合的第一扇形齿轮30与第一齿系31脱离并且注射电机26实现将药液完全注入患者体内后,另一第一扇形齿轮30方才与第一齿系31进行啮合,即,我们设定当首先与第一齿系31啮合的第一扇形齿轮30与第一齿系31脱离到另一第一扇形齿轮30与第一齿系31啮合这段时间间隔满足:注射电机26将药液完全注入至患者体内);
当另一第一扇形齿轮30与第一齿系31啮合时,此时该第一扇形齿轮30开始带动内螺纹筒23进行反转,即,开始带动注射筒21向上移动(将针头从患者体内向外拔出并且向上移动至初始位置高度);
参照附图8所示,我们在圆筒27上端外圆面上间隔环绕设置有第二齿系33,驱动电机32通过与之连接的第二换向装置带动圆筒27能够进行间隔正反转动,即,使得当驱动电机32带动注射筒21由上向下移动时,带动圆筒27由附图8中所示位置转动至附图15中所示位置处,当驱动电机32带动注射筒21向上移动时,再次带动圆筒27反转,即,带动圆筒27由附图15中所示位置转动至附图8中所示位置,我们设定驱动电机32通过第二换向装置带动圆筒27正转的角度满足:使得弧形板29的弧形顶端位置由初始时的位于相邻两弧形凸起28之间,伴随着圆筒27的正转,使得两相邻弧形凸起28之中的一个弧形凸起28顶端位置与弧形板29的顶端位置相接触,同样,驱动电机32通过第二换向装置带动圆筒27反转的角度满足:使得弧形板29的弧形顶端位置由和其中一个弧形凸起28顶端位置接触,伴随着圆筒27的反转,使得该弧形凸起28和与之相邻的另一弧形凸起28之间位置再次与弧形板29顶端位置相对应,驱动电机32通过第二换向装置带动圆筒27正反转的角度相同;
在本方案中我们通过驱动电机32控制器控制驱动电机32驱动第一扇形齿轮30转动完整一圈后驱动电机32停止工作。
实施例5,在实施例4的基础上,参照附图8所示,驱动电机32驱动有安装在承载架68上的第二皮带轮组36,在本方案中第二皮带轮组36由若干皮带以及相配合的皮带轮配合组成,第二换向装置包括:我们在其中一个承载杆20上分别转动安装有两第二扇形齿轮37(如附图15所示),其中一个第二扇形齿轮37直径第二皮带轮组36驱动,另一第二扇形齿轮37与第二齿系33啮合并且通过第二换向齿轮组38与第二皮带轮组36连接(如附图8所示,第二换向齿轮组38的设置使得两第二扇形齿轮37的转动方向相反),较好的,我们将未连接有第二换向齿轮组38的第二扇形齿轮37经调速装置连接有与第二齿系33啮合的第四齿轮39;
在进行具体工作时,即,当驱动电机32启动工作带动注射筒21向下移动的同时,通过第二皮带轮组36同步带动两第二扇形齿轮37转动,我们设定第二皮带轮组36首先带动与调速装置配合的第二扇形齿轮37带动调速装置进行运转并且通过调速装置调速后带动第四齿轮39转动,第四齿轮39转动进而通过与之啮合的第二齿系33带动圆筒27转动,之所以设置调速装置是为了放大第二扇形齿轮37的转速,即,使得第二扇形齿轮37转动同样角度后,由于调速装置的设置能够带动圆筒27转动更大的角度(相比于第二扇形齿轮37直接与第二齿系33进行啮合),即,使得当第二扇形齿轮37与调速装置脱离时,使得弧形板29其弧形顶端位置由初始时位于两相邻弧形凸起28之间位置到与两相邻弧形凸起28相邻的其中一个弧形凸起28顶端位置相接触,即,使得弧形板29由初始时如附图8所示位置越过与之接触的其中一个弧形凸起28,并且与下一个弧形凸起28顶端位置进行接触,在此过程中,使得弧形板29在复位弹簧10的作用下沿着承载杆20能够进行一次半的往复移动(若该第二扇形齿轮37直接与第二齿系33啮合,则只能使得弧形板29的弧形顶端位置和与之相邻的一个弧形凸起28顶端位置相接触后,第二扇形齿轮37便与第二齿系33脱离接触,此过程中弧形板29只进行半次往复移动),当第二扇形齿轮37与调速装置脱离时,驱动电机32刚好带动注射筒21针头刺入至患者体内所设定深度(我们设定当弧形板29完成一个完整的往复移动时并且再次朝着远离圆筒27的方向移动过程时,此时注射筒21针头还未向下移动至注射部位并且在弧形板29朝着远离圆筒27移动过程中不妨碍注射筒21针头刺入至注射部位),在注射筒21针头还未移动至患者注射部位时,弧形板29沿承载杆20进行往复移动的次数越多越好(即,带动半圆板11并且通过覆盖于半圆板11底壁的医用棉纱布15实现对提前喷洒在注射部位的碘酒进行往复擦拭的次数越多,从而对患者注射部位清洗、消毒效果更好);
当该第二扇形齿轮37与调速装置脱离后,注射电机26启动工作并且完成将药液注入至患者体内,我们设定与第二换向齿轮组38连接的第二扇形齿轮37在与第二齿系33进行啮合前,注射电机26已经驱动推板24并且将药液完全注入至患者体内,并且使得带动圆筒27反转的第二扇形齿轮37与第二齿系33开始啮合的时间,和带动内螺纹筒23反转的第一扇形齿轮30和第一齿系31开始啮合的时间相同,当与第二换向齿轮组38连接的第二扇形齿轮37开始与第二齿系33啮合时,开始带动圆筒27反转(当圆筒27开始反转时,由于第四齿轮39始终与第二齿系33啮合在一起,故当圆筒27反转时通过驱动第四齿轮39转动进而带动调速装置运转,但由于此时与调速装置相配合的第二扇形齿轮37未与调速装置啮合,故,第一齿轮62转动也不会对整个装置的运转产生影响)并且使得弧形板29的弧形顶端位置由于其中一个弧形凸起28顶端位置相接触,到再次位于两相邻弧形凸起28之间部位(实现两半圆板11的再次相互抵触在一起,当与第二换向齿轮组38连接的第二扇形齿轮37与第二齿系33啮合并且带动圆筒27反转时,其带动圆筒27反转的角度小于另一第二扇形齿轮37通过调速装置带动圆筒27正转的角度,但是最终实现通过带动圆筒27反转,使得弧形板29的弧形顶端位置再次位于两弧形凸起28之间部位,使得两半圆板11再次抵触在一起),当驱动电机32驱动第一扇形齿轮30转动完整一圈时,也同步实现驱动第二扇形齿轮37转动完整一圈并且此时驱动电机32停止工作。
实施例6,在实施例5基础上,参照附图8所示,单向传动装置包括间隔环绕设置于圆筒27底部内圆面上的第三齿系40且第三齿系40啮合有转动安装于承载杆20上的第二单向齿轮41,两所述第二单向齿轮41分别转动安装在两承载杆20相靠近一端,如附图8所示,所述第二单向齿轮41驱动有转动安装于承载杆20底部的第一蜗杆42且第一蜗杆42配合有转动安装于矩形杆70上的第一蜗轮43(如附图17所示),我们在辅助架9上转动安装有与第二蜗轮轴向滑动配合安装的传动蜗杆44并且传动蜗杆44配合有转动安装于辅助架9上的传动蜗轮45,传动蜗轮45经与之连接的第三皮带轮组46驱动回收辊13转动;
在具体工作时:我们在设置第二单向齿轮41时,使得当圆筒27正转时(即,注射筒21在驱动电机32的带动下向下移动时)不会驱动第二单向齿轮41转动,即,圆筒27通过第三齿系40只会带动第二单向齿轮41围绕与之对应的转轴进行空转并不会将动力传递给第一蜗杆42,即,在注射筒21向下移动过程中,回收辊13不会转动,当圆筒27反转时(即,注射筒21完成注射并且向上开始移动时),通过第三齿系40开始带动第二单向齿轮41转动,此时第二单向齿轮41将动力传递给第一蜗杆42并且通过第一蜗轮43带动与之轴向滑动配合安装的传动蜗杆44,传动蜗杆44通过传动蜗轮45、第三皮带轮组46带动回收辊13转动进而实现将使用过的棉纱布15缠绕在回收辊13上并且将缠绕在擦拭辊12上未使用的棉纱布15重新覆盖于半圆板11底壁上(实现对针口部位的按压),之所以将第二蜗轮与传动蜗杆44之间设置为轴向滑动配合,是为了配合辅助架9沿承载杆20的位置移动,以实现不管辅助架9位于何处位置均可将动力传递给回收辊13并且带动回收辊13进行转动。
实施例7,在实施例6基础上,参照附图17所示,我们在弧形板29底部固定有滑动安装于承载杆20的滑筒47,我们使得辅助架9上端与滑筒47之间竖向滑动配合安装并且辅助架9上端与滑筒47之间连接有伸缩弹簧48,参照附图16所示,我们在承载杆20上转动安装有转筒71且第二单向齿轮41转动安装于转筒71向上伸出承载杆20一端,我们将第一蜗杆42与转筒71之间轴向滑动配合安装,我们在承载杆20底部固定安装有矩形筒69且矩形筒69内竖向滑动配合安装有矩形杆70,我们将第一蜗轮43转动安装于矩形杆70上,之所以这样设置一是为了:当辅助架9在相配合弧形板29、弧形凸起28作用下沿着承载杆20进行移动时,使得固定安装在辅助架9底部的半圆板11与人体之间为弹性接触(由于人体表面的并不是一个绝对的平面,若辅助架9与弧形板29之间设置为硬性连接,则当半圆板11在辅助架9的带动下贴着人体表面移动并且遇到高低起伏处时,会使得人体产生不适);
二是为了:我们在承载杆20上设置有下压装置并且两半圆板11上固定有与下压装置相配合的弧形下压板49(如附图3所示),该下压装置满足:当注射筒21在驱动电机32的带动下向下移动时(此时驱动电机32同步带动圆筒27进行正转并且带动两半圆板11从附图3中所示位置向附图15中所示位置移动),在此过程中下压装置并不会迫使两弧形下压板49向下移动(在注射筒21向下移动的过程中两半圆板11朝着相互远离的方向移动实现将提前喷洒在注射部位的碘酒进行均匀擦拭的效果,在此过程中不需要迫使两半圆板11向下移动),当注射筒21完成注射并且在驱动电机32的作用下向上移动上,驱动电机32同步驱动圆筒27进反转并且使得两辅助架9沿着相互靠近的方向进行移动,在两半圆板11相互靠近的过程中以至使得固定安装在半圆板11上的弧形下压板49触碰到下压装置时(此时两半圆板11之间的距离已经非常接近),此时在下压装置的作用下迫使两半圆板11向下移动(下压装置迫使半圆板11向下移动的同时,同步带动辅助架9向下移动并且使得连接于辅助架9与滑筒47之间的伸缩弹簧48被拉长),此时伴随着辅助架9的下移,则同步带动矩形杆70沿着矩形筒69进行竖向移动并且使得第一蜗杆42与转筒71之间产生轴向移动,以配合辅助架9的下移并且不管辅助架9向下移动至何处位置均可实现将动力传递给回收辊13的效果;
当两半圆板11移动至相互接触时,此时处于如附图3所示位置并且此时两半圆板11在下压装置的作用下已经向下移动至最低位置,可实现对针口位置的按压处理,当该装置进行下次麻醉注射进针时,我们可通过手动将下压装置进行复位,即,使得下压装置不再作用于两弧形下压板49上并且使得两半圆板11在伸缩弹簧48作用下向上移动至正常高度位置处,随后即可开始新一次的麻醉注射工作;
参照附图16所示,我们将第二单向齿轮41经转筒71转动安装于承载杆20上(第二单向齿轮41转动安装于转筒71上并且第二单向齿轮41的具体结构以及与转筒71的安装关系如附图9中所示,第二单向齿轮41内圆面间隔设置有若干棘齿66,我们在转筒71上转动安装有与棘齿66相配合的棘爪65并且在转筒71上固定有抵触于棘爪65上的弹性块67,我们设定当圆筒27正转时,通过第三齿系40只会带动第二单向齿轮41围绕转筒71进行空转并不会带动转筒71转动),当圆筒27反转时,通过第三齿系40带动第二单向齿轮41转动并且第二单向齿轮41同步带动转筒71转动,进而实现将动力传递给回收辊13的效果。
实施例8,在实施例7基础上,参照附图12所示,我们在圆筒27底部外圆面上竖向间隔固定有第四齿系50、第五齿系51,所述第四齿系50、第五齿系51分别啮合有转动安装于承载杆20上的第三单向齿轮52、第四单向齿轮53(我们在设置的时候使得第三单向齿轮52与第四单向齿轮53的直径相同),所述第三单向齿轮52经连接装置连接有与之同轴心设置且转动安装于承载杆20上的第五齿轮76,所述第四单向齿轮53同轴心设置有转动安装于承载杆20上的第六齿轮77(如附图13所示,第六齿轮77与第四单向齿轮53直径相同),我们在设置的时候使得第五齿轮76小于第六齿轮77直径,所述第三单向齿轮52转动安装在第三单向齿轮52轴上并且第三单向齿轮52轴经连接装置与第五齿轮76轴连接,第四单向齿轮53转动安装在第六齿轮77轴上,我们在设置第三单向齿轮52、第四单向齿轮53的时候,使得当圆筒27转动时只能同时驱动第五齿轮76、第六齿轮77中的其中一个齿轮进行转动,第五齿轮76、第六齿轮77分别啮合有滑动安装在承载杆20上的齿条54,所述齿条54结构参照附图10中所示(齿条54包括两竖向间隔设置的两若干齿系,位于上方的若干齿系与第三单向齿轮52啮合,位于下方的若干齿系与第四单向齿轮53啮合);
参照附图11所示,我们在承载杆20上竖向滑动安装有弧形抵触板58并且弧形抵触板58与承载杆20之间连接有抵触弹簧59(我们在弧形抵触板58上设置有一端开放的弧形槽61),我们设定当该装置完成上一次麻醉注射后,固定安装在齿条54下端的弧形压迫板55刚好处于与弧形抵触板58相对应位置(我们在设置的时候使得弧形槽61的宽度与弧形压迫板55的宽度相同或者弧形槽61的宽度稍微大于弧形压迫板55的宽度),此时滑动安装于弧形压迫板55内的两展开板57在下压弹簧56的作用下抵触于弧形抵触板58弧形的上端面(即,两展开板57的弧形下端面抵触于弧形抵触板58的弧形上端面,如附图14所示,使得弧形抵触板58处于最低位置,此时连接于弧形抵触板58与承载杆20之间的抵触弹簧59处于被拉伸状态,此时弧形抵触板58通过与之固定连接的弧形挤压板60迫使两半圆板11处于最低位置,即,此时若将该装置定位在患者注射部位,两半圆板11对注射部位有一定的下压力),当我们开始新一次的麻醉注射时,我们首先手动将滑动安装于弧形压迫板55内的两展开板57向里推进弧形压迫板55内,使得展开板57完全收缩至弧形压迫板55(此时下压弹簧56处于被压缩状态),随后弧形抵触板58不再受到展开板57的抵触,则在抵触弹簧59的作用下向上移动并且与弧形抵触板58连接的弧形挤压板60同步向上移动(此时,两展开板57分别抵触于弧形槽61的侧壁上,即,此时弧形压迫板55位于弧形槽61内),此时弧形挤压板60与固定在两半圆板11上的弧形下压板49不再接触(此时,两半圆板11处于正常位置高度并且此时半圆板11底壁只是与患者体表接触,两者之间不存在作用力或者存在较小的作用力),当弧形压迫板55不再与弧形抵触板58接触时,两展开板57在下压弹簧56的作用下再次向外伸出弧形压迫板55;
随后,我们启动驱动电机32带动注射筒21向下移动并且同步带动圆筒27进行正转,我们设定当圆筒27正转时使得第四齿系50能够通过第三单向齿轮52带动第五齿轮76进行转动(此时第三单向齿轮52轴与第五齿轮76轴之间经连接装置连接)并且带动齿条54移动,使得齿条54同步带动与之固定连接的弧形压迫板55朝着远离弧形抵触板58的方向移动(此时第五齿系51带动第四单向齿轮53围绕与之对应的转轴进行空转),当圆筒27停止转动时,此时齿条54也同步停止移动(我们设定当圆筒27正转时带动齿条54移动的距离为N),在此需要注意的是:伴随着齿条54的移动,齿条54也同步通过与之啮合的第六齿轮77带动第六齿轮77轴转动,此时第六齿轮77轴的转动方向与第五齿系51带动第四单向齿轮53转动方向相同并且第六齿轮77轴的转动速度小于第四单向齿轮53的转动速度(圆筒27通过第三单向齿轮52带动第五齿轮76转动进而实现带动齿条54移动,而齿条54又带动第六齿轮77轴转动,由于第三单向齿轮52、第四单向齿轮53、第六齿轮77之间相同且均大于第五齿轮76,故齿条54带动第六齿轮77轴的转动速度小于圆筒27带动第四单向齿轮53的转动速度),关于第三单向齿轮52、第四单向齿轮53和与之对应的转轴安装关系可参照附图9中所示),因此,当圆筒27正转时第四单向齿轮53和第六齿轮77轴之间不会产生干涉;
当圆筒27开始反转时,此时,圆筒27通过第五齿系51开始带动第四单向齿轮53转动并且通过第六齿轮77同步带动齿条54朝着靠近弧形抵触板58的方向移动(由于调速装置的设置,使得圆筒27进行正转时所转动的角度大于圆筒27反转时所转动的角度),因此,我们通过直径比第五齿轮76大的第六齿轮77与齿条54啮合,可实现当圆筒27由反转到最终停止时能够带动齿条54同样移动N距离,即,使得弧形压迫板55再次移动至如附图11中所示位置,伴随着齿条54的移动以至使得弧形压迫板55移动至靠近弧形抵触板58位置时,此时展开板57弧形下端面首先接触到弧形抵触板58的弧形上端面并且迫使弧形抵触板58向下移动并且最终迫使弧形抵触板58向下移动至相应位置(此时,与弧形抵触板58连接的弧形挤压板60通过与两弧形下压板49相配合使得两半圆板11向下移动至相应位置处,实习对针口的按压),在此需要注意的是:在齿条54移动的过程中,齿条54会同步带动第五齿轮76转动并且圆筒27也会同步带动第三单向齿轮52转动,此时第五齿轮76与第三单向齿轮52的转动方向相同,但是,第五齿轮76轴的转动速度要大于第三单向齿轮52的转动速度,若不将第三单向齿轮52轴与第五齿轮76轴之间断开连接,则会影干涉圆筒27的转动,故,此时我们设定当圆筒27反转时(即,注射筒21向上移动的同时,控制连接装置断开,即,实现第三单向齿轮52轴与第五齿轮76轴之间的断开),此时即使,第五齿轮76轴的转动速度大于第三单向齿轮52的转动速度也不会妨碍圆筒27的正常反转;
关于连接装置的结构,参照附图21所示,我们在第五齿轮76轴上轴向滑动安装有圆板78并且在第三单向齿轮52轴上固定安装有圆板78,我们在两圆板78相向一侧间隔环绕固定有若干抵接杆79,轴向滑动安装于第五齿轮76轴上的圆板78与第五齿轮76轴之间连接有抵接弹簧80(我们设定当电磁铁未通电时,在抵接弹簧80的作用下使得两圆板78上的若干抵接杆79相互交错抵接在一起,此时可实现动力的传递),我们在第五齿轮76轴上固定有电磁铁且轴向滑动安装于第五齿轮76轴上的圆板78面向电磁铁一侧固定有铁片,所述电磁铁串联于稳压回路中,我们在承载杆20上设置有检测圆筒27正反转的角度传感器(或者正反传感器也行),用来监测圆筒27的正反转,我们将角度传感器电性连接有微控制器并且微控制器控制稳压回路的通断,当角度传感器检测到圆筒27反转时,通过微控制器控制稳压回路接通,此时电磁铁通电并且通过电磁力吸附圆板78朝着靠近第五齿轮76的方向移动,进而使得第三单向齿轮52轴与第五齿轮76轴脱离连接。
实施例9,在实施例5的基础上,参照附图7所示,调速装置包括与第二扇形齿轮37相配合的第一齿轮62且第一齿轮62同轴转动有大于其直径的第二齿轮63,所述第二齿轮63配合有小于其直径且转动安装于承载杆20上的第三齿轮64,所述第四齿轮39转动安装于第三齿轮64轴上,当第二扇形齿轮37与第一齿轮62啮合并且带动第一齿轮62转动时,通过第一齿轮62、第二齿轮63、第三齿轮64的传动比实现放大第二扇形齿轮37的转动行程的效果,进而能够带动圆筒27在正转时转动的角度大于其反转时转动的角度。
参照附图20所示,当我们将承载环1定位在患者注射部位附近位置时,我们可通过转动调节环3实现将注射筒21位置进行微调的效果,我们在承载环1上转动安装有调节齿轮5并且调节环3外圆面设置有与之啮合调节齿系4,我们在调节齿轮5轴内轴向滑动安装有调节杆6且调节杆6与调节齿轮5轴之间连接有调节弹簧7,初始当调节处理处于被定位状态时,调节杆6在调节弹簧7作用下穿过设置于调节齿轮5上轴向两侧的限位孔75并且下端插入至设置在承载环1上的限位筒8内(若干所述限位筒8互为轴向设置且设置有多组相配合的限位筒8),当需要调节时,我们向上拉动调节杆6并且使得调节杆6从限位筒8中完全退出,此时我们通过转动调节杆6带动调节齿轮5转动进而实现带动调节环3转动的效果,当调整到合适位置时,我们松手并且使得调节杆6在调节弹簧7作用下向下插入至另一组相配合的限位筒8中实现对调节齿轮5的再次定位,参照附图2所示,我们在U形架16上转动安装有与滑块17螺纹配合的调节螺杆18,我们可通过转动调节螺杆18带动滑块17移动,以配合调节环3更好的实现对注射筒21微调的效果;
参照附图19所示,我们在回收辊13上设置有弧形凹槽73并且弧形凹槽73内配合有弧形块74,我们在回收辊13一侧转动安装有与弧形块74螺纹配合的拆卸螺杆72,我们可将棉纱布15绕过导向辊14一端经过弧形凹槽73并且通过旋拧拆卸螺杆72将弧形块74滑入至弧形凹槽73内,实现将棉纱布15压紧的效果,当需要将回收辊13上的棉纱布15取出时,我们只需用剪刀在棉纱布经导向辊14导出一端剪断,然后反向旋拧拆卸螺杆72将弧形块74从弧形凹槽73中退出,即可将使用过的棉纱布取下,而后重新经剪断一端压紧在弧形凹槽73内;
在本方案中所用到的齿轮中,凡是涉及到啮合、脱离情况的这些齿轮且齿系均设置为斜齿,这是利用斜齿啮合是由点及面的啮合方式,避免了齿轮从脱离状态到啮合时发生撞齿的现象。
该麻醉针进针装置可将注射装置定位在患者需要麻醉注射部位并且通过电机驱动为患者实施麻醉注射,整个过程没有医护人员参进而避免了人为因素而导致针头晃动情况的发生,从而也减轻了患者的痛苦;
该装置在进行麻醉注射前可首选对注射部位进行清洗、消毒,随后通过注射装置为患者进行麻醉注射,当注射装置拔出后,可自动对针头拔出部位进行按压以避免出血情况的发生,整个过程高度自动化且无需医护人员参与,为医护人员节省了时间,使得医生有更多的精力、时间进行后续手术准备工作。
上面所述只是为了说明本发明,应该理解为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以上实施例,符合本发明思想的各种变通形式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麻醉科用麻醉针进针装置,包括承载环(1)且承载环(1)底部间隔环绕安装有若干吸盘(2),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环(1)上同轴心转动安装有调节环(3)且调节环(3)上沿其轴向滑动安装有承载架(68),所述承载架(68)上竖向滑动安装有注射装置且承载架(68)上转动安装有与调节环(3)同轴心设置的往复传动装置,所述承载架(68)轴上沿调节环(3)轴向两侧滑动安装有与往复传动装置相配合的辅助架(9)且往复传动装置与两辅助架(9)相配合满足:使得两辅助架(9)沿调节环(3)径向进行往复移动;
所述辅助架(9)底部安装有半圆板(11)且半圆板(11)内转动安装有擦拭辊(12),所述半圆板(11)上转动安装有与擦拭辊(12)相配合的回收辊(13),所述擦拭辊(12)上缠绕有棉纱布(15)且棉纱布(15)覆盖于半圆板(11)底部,所述棉纱布(15)绕过半圆板(11)底部且向上伸出一端可拆卸缠绕在回收辊(13)上;
所述承载架(68)上安装有与注射装置、往复传动装置相配合的间歇驱动装置且该间歇驱动装置满足:间歇驱动装置带动注射装置向下移动时,通过往复传动装置同步带动两辅助架(9)进行相背移动并且使得两半圆板(11)不妨碍注射装置的注射,当注射装置完成注射后,在间歇驱动装置的作用下带动注射装置向上移动并且通过往复传动装置同步带动两辅助架(9)进行相向移动,所述承载架(68)上安装有与往复传动装置相配合且与回收辊(13)连接的单向传动装置且该单向传动装置满足:当两辅助架(9)进行相向移动时带动回收辊(13)转动,当两辅助架(9)进行相背移动时无法带动回收辊(13)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麻醉科用麻醉针进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环(3)上端面固定安装有沿其径向设置的U形架(16)且承载架(68)包括滑动安装于U形架(16)上的滑块(17),所述滑块(17)底部间隔固定有圆杆(19)且圆杆(19)底部固定有沿调节环(3)径向延伸的承载杆(20),所述注射装置包括竖向滑动安装于两圆杆(19)之间的注射筒(21)且注射筒(21)上端固定有与调节环(3)同轴心设置的驱动螺杆(22),所述驱动螺杆(22)螺纹配合有转动安装于滑块(17)上的内螺纹筒(23)且内螺纹筒(23)与间歇驱动装置连接,所述注射筒(21)内竖向滑动安装有推板(24)且推板(24)螺纹配合有转动安装于注射筒(21)内的丝杠(25),所述丝杠(25)经固定于注射筒(21)上的注射电机(26)驱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麻醉科用麻醉针进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往复传动装置包括转动安装于两承载杆(20)上且与注射筒(21)同轴心设置的圆筒(27),所述圆筒(27)底部外圆面上间隔环绕设置有弧形凸起(28),所述辅助架(9)滑动安装于承载杆(20)内且辅助架(9)与承载杆(20)之间连接有复位弹簧(10),所述辅助架(9)上端固定有与弧形凸起(28)相配合的弧形板(29)。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麻醉科用麻醉针进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间歇传动装置包括设置于内螺纹筒(23)轴向两侧且转动安装于滑块(17)的第一扇形齿轮(30),所述内螺纹筒(23)外圆面设有与第一扇形齿轮(30)相配合的第一齿系(31),所述滑块(17)底部固定有驱动电机(32)且驱动电机(32)经第一换向装置带动两第一扇形齿轮(30)沿相反方向转动,所述第一换向装置满足:使得两第一扇形齿轮(30)不同时且间隔与第一齿系(31)进行啮合,所述圆筒(27)上端面间隔环绕设置有第二齿系(33)且第二齿系(33)配合有经驱动电机(32)驱动的第二换向装置,所述第二换向装置满足:能够带动圆筒(27)间隔进行正反转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麻醉科用麻醉针进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机(32)驱动有安装在承载架(68)上的第二皮带轮组(36),所述第二换向装置包括:其中一个承载杆(20)上转动安装有两第二扇形齿轮(37)且其中一个第二扇形齿轮(37)与第二皮带轮组(36)连接,另一第二扇形齿轮(37)与第二齿系(33)配合且连接有第二换向齿轮组(38),所述第二换向齿轮组(38)与第二皮带轮组(36)连接,未连接有第二换向齿轮组(38)的第二扇形齿轮(37)经调速装置驱动有转动安装于承载杆(20)上且与第二齿系(33)啮合的第四齿轮(39)。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麻醉科用麻醉针进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向传动装置包括间隔环绕设置于圆筒(27)底部内圆面上的第三齿系(40)且第三齿系(40)啮合有转动安装于承载杆(20)上的第二单向齿轮(41),所述第二单向齿轮(41)驱动有转动安装于承载杆(20)底部的第一蜗杆(42)且第一蜗杆(42)啮合有转动安装于承载杆(20)上的第一蜗轮(43),所述辅助架(9)上转动安装有与第一蜗轮(43)轴向滑动配合的传动蜗杆(44)且传动蜗杆(44)配合有转动安装于辅助架(9)上的传动蜗轮(45),所述传动蜗轮(45)经第三皮带轮组(46)驱动回收辊(13)。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麻醉科用麻醉针进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板(29)底部固定有滑动安装于承载杆(20)的滑筒(47),所述辅助架(9)上端与滑筒(47)之间竖向滑动配合,所述辅助架(9)与滑筒(47)之间连接有伸缩弹簧(48),所述承载杆(20)上设置有下压装置且两半圆板(11)上固定有与下压装置相配合的弧形下压板(49),所述下压装置满足:当注射筒(21)向下移动时不会迫使两半圆板(11)向下移动,当注射筒(21)向上移动时,能够迫使两半圆板(11)向下移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麻醉科用麻醉针进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圆筒(27)底部外圆面上竖向间隔固定有第四齿系(50)、第五齿系(51),所述第四齿系(50)、第五齿系(51)分别啮合有转动安装于承载杆(20)上的第三单向齿轮(52)、第四单向齿轮(53)且第三单向齿轮(52)与第四单向齿轮(53)直径相同,所述第三单向齿轮(52)同轴转动有第五齿轮(76)且第四单向齿轮(53)同轴转动有与之直径相同的第六齿轮(77),所述第五齿轮(76)直径小于第六齿轮(77)直径,所述第五齿轮(76)、第六齿轮(77)分别啮合有滑动安装在承载杆(20)上的齿条(54),下压装置包括:所述齿条(54)底部固定有弧形压迫板(55)且弧形压迫板(55)两侧经下压弹簧(56)连接有与之滑动配合的展开板(57),所述承载板上竖向滑动安装有与弧形压迫板(55)相配合的弧形抵触板(58)且弧形抵触板(58)与承载杆(20)之间连接有抵触弹簧(59),所述弧形抵触板(58)底部固定有与两弧形下压板(49)相配合的弧形挤压板(60),所述弧形抵触板(58)上开设有与弧形压迫板(55)相配合的弧形槽(61)。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麻醉科用麻醉针进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速装置包括与第二扇形齿轮(37)相配合的第一齿轮(62)且第一齿轮(62)同轴转动有大于其直径的第二齿轮(63),所述第二齿轮(63)配合有小于其直径且转动安装于承载杆(20)上的第三齿轮(64),所述第四齿轮(39)转动安装于第三齿轮(64)轴上。
CN202010971520.2A 2020-09-16 2020-09-16 麻醉科用麻醉针进针装置 Withdrawn CN11188858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971520.2A CN111888583A (zh) 2020-09-16 2020-09-16 麻醉科用麻醉针进针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971520.2A CN111888583A (zh) 2020-09-16 2020-09-16 麻醉科用麻醉针进针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888583A true CN111888583A (zh) 2020-11-06

Family

ID=732239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971520.2A Withdrawn CN111888583A (zh) 2020-09-16 2020-09-16 麻醉科用麻醉针进针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888583A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870495A (zh) * 2020-12-31 2021-06-01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一种多功能精准醒麻醉智能医疗护理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112972836A (zh) * 2021-02-19 2021-06-18 常州市武进人民医院 一种内分泌科用注射定位装置
CN113520480A (zh) * 2021-07-14 2021-10-22 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一种血液肿瘤用标本取样装置
CN114768006A (zh) * 2022-05-12 2022-07-22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 一种基于环境抵制型麻醉注射器用多点定位设备
CN114949556A (zh) * 2022-04-11 2022-08-30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第九八六医院 一种妇产科产道麻醉消炎双用装置
CN115024804A (zh) * 2022-06-22 2022-09-09 山东侨牌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角度调节功能的膝骨性关节炎注射治疗用注射器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12921A (zh) * 2017-09-19 2017-12-01 冯秀娟 一种新型麻醉科用多角度进针装置
CN107551387A (zh) * 2017-08-17 2018-01-09 济南优科医疗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多功能的辅助治疗机器人
US20180133403A1 (en) * 2016-11-16 2018-05-17 DJ Medical, LLC Self-administered injection device and method
CN109011033A (zh) * 2018-07-09 2018-12-18 田野 一种便于糖尿病患者自主进行腹部注射的装置
CN109481792A (zh) * 2018-12-27 2019-03-19 季雪莲 一种外科手术室连续麻醉装置
CN209237062U (zh) * 2018-06-12 2019-08-13 王开标 一种外科患者用可调式防抖药液注射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80133403A1 (en) * 2016-11-16 2018-05-17 DJ Medical, LLC Self-administered injection device and method
CN107551387A (zh) * 2017-08-17 2018-01-09 济南优科医疗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多功能的辅助治疗机器人
CN107412921A (zh) * 2017-09-19 2017-12-01 冯秀娟 一种新型麻醉科用多角度进针装置
CN209237062U (zh) * 2018-06-12 2019-08-13 王开标 一种外科患者用可调式防抖药液注射装置
CN109011033A (zh) * 2018-07-09 2018-12-18 田野 一种便于糖尿病患者自主进行腹部注射的装置
CN109481792A (zh) * 2018-12-27 2019-03-19 季雪莲 一种外科手术室连续麻醉装置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870495A (zh) * 2020-12-31 2021-06-01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一种多功能精准醒麻醉智能医疗护理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112870495B (zh) * 2020-12-31 2021-10-29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一种多功能精准醒麻醉智能医疗护理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112972836A (zh) * 2021-02-19 2021-06-18 常州市武进人民医院 一种内分泌科用注射定位装置
CN113520480A (zh) * 2021-07-14 2021-10-22 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一种血液肿瘤用标本取样装置
CN113520480B (zh) * 2021-07-14 2022-08-30 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一种血液肿瘤用标本取样装置
CN114949556A (zh) * 2022-04-11 2022-08-30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第九八六医院 一种妇产科产道麻醉消炎双用装置
CN114949556B (zh) * 2022-04-11 2024-04-12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第九八六医院 一种妇产科产道麻醉消炎双用装置
CN114768006A (zh) * 2022-05-12 2022-07-22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 一种基于环境抵制型麻醉注射器用多点定位设备
CN115024804A (zh) * 2022-06-22 2022-09-09 山东侨牌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角度调节功能的膝骨性关节炎注射治疗用注射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888583A (zh) 麻醉科用麻醉针进针装置
CN108852588B (zh) 骨科辅助牵引装置
CN110448425B (zh) 外科多用护理架
CN111529290A (zh) 儿童头部麻醉固定器
CN111568671B (zh) 颈托
WO2019113867A1 (zh) 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导丝、导管操控装置
CN112656479A (zh) 一种心血管内科手术用按压止血设备
CN110227171A (zh) 一种影像拍片躺卧床自动消毒清洁装置
CN113143722B (zh) 一种消化内科用可调式腹胀辅助治疗装置
CN115105228A (zh) 一种手术室护理中清创护理装置
CN207627554U (zh) 一种医用烧伤整形设备
CN114129874A (zh) 一种手臂皮肤上药设备
CN112426591A (zh) 一种麻醉科便携式按摩麻醉器
CN113069620A (zh) 一种肾内科用医疗器械
CN221332198U (zh) 一种可双向推注的微量注射泵及微量注射泵组
CN115040346B (zh) 一种医学美容科用疤痕去除护理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CN113017724B (zh) 一种医疗用一次性可伸缩调节照明扩张器
CN109646261A (zh) 一种小儿消化按摩辅助治疗装置
CN217566032U (zh) 一种眼底图像采集装置
CN113926015B (zh) 一种医疗伤口除菌设备
CN221712501U (zh) 一种液体敷料的压平设备
CN221557140U (zh) 一种无创微整形的定位注射装置
CN213347127U (zh) 一种血液护理净化理疗架
CN211272259U (zh) 一种便于清洗的中药熏蒸治疗床
CN113440335B (zh) 一种手提式家用耳部给药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1106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