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885605A - 终端寄生网络的转换方法 - Google Patents

终端寄生网络的转换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885605A
CN111885605A CN202010633545.1A CN202010633545A CN111885605A CN 111885605 A CN111885605 A CN 111885605A CN 202010633545 A CN202010633545 A CN 202010633545A CN 111885605 A CN111885605 A CN 11188560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service
parasitic
network
switch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633545.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885605B (zh
Inventor
迟梁
何成
周武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Lover Health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Lover Health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Lover Health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Lover Health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633545.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885605B/zh
Publication of CN11188560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88560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88560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88560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2/00Security arrangements; Authentication; 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 H04W12/06Authent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3/0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 H04L63/08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authentication of entiti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2Protoc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oprietary or special-purpose networking environments, e.g. medical networks, sensor networks, networks in vehicles or remote metering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14Session management
    • H04L67/141Setup of application sess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14Session management
    • H04L67/143Termination or inactivation of sessions, e.g. event-controlled end of sess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14Session management
    • H04L67/146Markers for unambiguous identification of a particular session, e.g. session cookie or URL-encod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3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environments, situations or purposes
    • H04W4/4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environments, situations or purposes for vehicles, e.g. vehicle-to-pedestrians [V2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1Allocation or use of connection identifi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30Connection releas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终端寄生网络的转换方法,该方法能够借助车载终端的强大处理能力,改善操作便捷度,增加数据传输能力,降低应用响应时间,进一步提升手持终端应用的用户体验效果。主要创新价值体现在,提出了一种车辆运输工具内部应用场景下,借助车载终端的强大处理能力,实现手持终端业务应用的技术解决思路,保障了手持终端的业务和应用连续性,提升了手持终端用户的使用体验。

Description

终端寄生网络的转换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终端寄生网络的转换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移动宽带、智能终端、车载终端等相关领域技术和应用的迅猛发展,移动互联网应用越来越多样化,对于终端的服务能力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同时,移动宽带的数据和业务传输能力越来越高,智能终端和车载终端的信号处理和应用处理能力越来越强。
受限于尺寸和处理能力,手持终端在电池容量、天线数目、天线间距、屏幕大小、处理速度等方面始终存在瓶颈,约束了手持终端应用服务潜力提升和用户体验改善。相比之下,车载终端在这几个方面具备得天独厚的天然优势。
考虑到手持终端对于个人用户的高粘性,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很多互联网应用需要手持终端的承载和支持;当个人用户及手持终端处于车辆运输工具内部使用场景时,可以考虑借助车载终端的强大处理能力,改善操作便捷度,增加数据传输能力,降低应用响应时间,进一步提升手持终端应用的用户体验效果。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终端寄生网络的转换方法,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不同终端业务无法切换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终端寄生网络的转换方法,包括:处于非寄生态的第一终端接收第二终端发送的寄生态转换请求,进行权限鉴定;其中,设定所述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独立运行的状态为非寄生态;鉴权通过后,所述第一终端向第二终端反馈授权信息,并与所述第二终端建立通信连接,以将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的运行状态变更为寄生态;所述第一终端接收所述第二终端发送至少一个业务的业务相关信息,向通信网络申请执行所述至少一个业务。
优选地,在所述第一终端向通信网络申请执行所述至少一个业务的步骤中,包括步骤:所述第一终端从注册信息中获取第二终端的身份标识信息,从业务相关信息中获取业务对应的业务标识信息、业务信息、业务数据;所述第一终端通过所述第二终端的身份标识信息和业务对应的业务标识信息,向通信网络申请执行业务;申请通过后,所述第一终端向通信网络发送业务信息和业务数据,获取所述第二终端于同一业务的执行状态;就所述业务的执行进度,所述第一终端继续执行所述业务,并接收所述通信网络反馈的新的业务数据。
优选地,在所述第一终端向通信网络申请执行所述至少一个业务的步骤之后,包括步骤:所述第一终端向所述第二终端发送停止接收业务数据的指令,以使所述第二终端断开与通信网络进行的关于所述第一终端执行的业务的业务数据交互。
优选地,在所述第一终端向通信网络申请执行所述至少一个业务的步骤之后,包括步骤:所述第一终端向所述第二终端发送断开连接的指令,以中断与所述第二终端之间的通信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之间通过有线或无线方式进行连接;其中,有线连接时通过设置于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上的通用有线接口(如RS232、RJ45、PCM等)进行连接。所述通用有线接口可选自RS232、RJ45或PCM。
优选的,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进行有线或无线连接时,所述第一终端实时将业务关键信息发送到第二终端。
优选地,若断开所述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的有线连接,业务完成后,所述第一终端再次通过鉴权,与第二终端建立有线连接,并将业务结果发送到所述第二终端。
优选地,业务完成后,通过第一终端界面操作退出或者终结业务,所述第一终端断开与第二终端的连接,以使所述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恢复非寄生状态。
优选地,所述第一终端同时可与多个第二终端建立寄生态网络连接。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终端寄生网络的转换方法,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发明能够借助车载终端的强大处理能力,改善操作便捷度,增加数据传输能力,降低应用响应时间,进一步提升手持终端应用的用户体验效果。主要创新价值体现在,提出了一种车辆运输工具内部应用场景下,借助车载终端的强大处理能力,实现手持终端业务应用的技术解决思路,保障了手持终端的业务和应用连续性,提升了手持终端用户的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本发明的一种终端寄生网络的转换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所示为本发明的一种终端寄生网络的转换方法的非寄生态的拓扑示意图。
图3所示为本发明的一种终端寄生网络的转换方法的寄生态的拓扑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发明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发明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
根据中国物联网校企联盟的定义,车联网(Internet of Vehicles)是由车辆位置、速度和路线等信息构成的巨大交互网络。通过GPS、RFID、传感器、摄像头图像处理等装置,车辆可以完成自身环境和状态信息的采集;通过互联网技术,所有的车辆可以将自身的各种信息传输汇聚到中央处理器;通过计算机技术,这些大量车辆的信息可以被分析和处理,从而计算出不同车辆的最佳路线、及时汇报路况和安排信号灯周期。
随着手持终端、车载终端、移动宽带等相关技术的发展和用户需求的不断演进,终端寄生网络架构将在民用领域和应急、公安、化工、铁路等垂直行业领域获得广泛应用。
本发明的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以车载终端和手持终端为例进行说明。
在非寄生态下,手持终端与车载终端作为两个独立的网络通信终端分别通过独立的无线网络通信链路接入无线接入基站,获得通信服务。此时,手持终端处于车辆内部,手持终端接入的无线接入基站可能与车载终端是同一个基站、小区或者频段,也有可能不是相同的基站、小区或者频段。
通信网络或者无线接入基站角度看,手持终端和车载终端是两个不同的网络实体,采用不同的网络服务身份标识ID。假设手持终端和车载终端处于同一小区,使用相同频段。在上行链路,手持终端和车载终端,以时分、频分、码分等方式实现无线接入基站的多址接入。在下行链路方向,无线接入基站以时分、频分、码分等方式实现不同数据信息的复用,分别发送给手持终端或者车载终端。
在多天线应用场景下,手持终端因为尺寸限制,天线数目较少,而车载终端的天线数目较多,手持终端、车载终端与无线接入基站建立的无线通信链接中,可能根据手持终端、车载终端不同的天线能力、业务属性,分别采用不同的天线发射、接收分集或者复用技术。
手持终端的开机、关机、网络注册、网络注销、业务建立、业务中断等与车载终端的相关行为并无直接关联,不会直接影响车载终端的相关行为。同样地,车载终端的开机、关机、网络注册、网络注销、业务建立、业务中断等与手持终端的相关行为并无直接关联,不会影响手持终端地相关行为。
手持终端与车载终端,如需建立业务链接,则必须通过无线接入基站完成,无法越过无线接入基站直接实现通信信息传送。
基于手持终端和车载终端不同的终端能力和业务需求,两者可以订购、运行不同的业务,实现不同的业务操作和业务体验。
在非寄生态下,假设手持终端与车载终端都处于车辆内部,或者两者的空间距离足够近。考虑到车载终端在屏幕尺寸、天线收发能力、电池续航能力明显优于手持终端,同样的应用能够在车载终端上面获得更好的业务体验,某些业务仅仅能够在车载终端上面实现,无法在手持终端上面实现。这是促使网络形态从非寄生态向寄生态迁移的原因。以远程医疗与手术应用场景为例,在第二终端(手持终端)分辨率较低、电池续航能力较差以及高速移动情况下的传输带宽受限的情形下,无法支持远程医疗与手术这样的高分辨率、高传输带宽要求、极低差错容忍度的业务。
某些业务场景下,例如大规模活动调度与协作、远程医疗与手术、长时间高移动速度高清视频通话等,其业务需求超出了手持终端的业务能力,在车载终端上面能够获得更好的业务连续性和体验。此时,亟需建立手持终端与车载终端的连接,促使网络架构从非寄生态转变为寄生态。
如图1所示,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终端寄生网络的转换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的步骤包括:
S110:处于非寄生态的第一终端接收第二终端发送的寄生态转换请求,进行权限鉴定。
在第一终端接收第二终端发送的寄生态转换请求,进行权限鉴定的步骤之前,第一终端接收并存储第二终端发送的注册信息,完成第二终端对第一终端的注册。在网络架构从非寄生态向寄生态切换的过程中,首先作为第二终端的手持终端向作为第一终端的车载终端发出寄生态转换请求,车载终端审查其权限;如果手持终端具备与车载终端建立寄生态关系的权限,车载终端反馈授权信息,而后手持终端通过有线连接方式,通过通用有线接口实现手持终端与车载终端的寄生态链接,通用有线接口如RS232、RJ45或PCM。
S120:鉴权通过后,第一终端向第二终端反馈授权信息,并与第二终端建立通信连接,以将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的运行状态变更为寄生态。
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之间通过有线或无线方式进行连接;其中,有线连接时通过设置于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上的专用接口进行连接。第一终端同时可与多个第二终端建立寄生态网络连接。
S130:第一终端接收第二终端发送至少一个业务的业务相关信息,向通信网络申请执行至少一个业务。
手持终端将正在进行中的业务的相关信息通过有线连接发送给车载终端,可能包括手持终端的身份标识信息或者业务标识信息、业务信息、业务数据。车载终端中断与通信网络正在进行的业务,以手持终端的身份标识ID向通信网络申请与手持终端相同的业务;获得批准后,无线接入基站向手持终端和车载终端同步发送相同的业务数据;车载终端收到业务数据后,通知手持终端,手持终端向无线接入基站申请中断业务,中断与无线接入基站的无线链接。网络架构正式进入寄生态。
寄生态下,用户操作在车载终端上面进行,手持终端可以继续与车载终端保持有线链接,或者为了省电,中断与车载终端的有线链接。如果继续保持有线链接,车载终端会实时将业务关键信息发送到手持终端;如果中断有线链接,在业务完成后,手持终端重新连接到车载终端,车载终端识别手持终端,确认手持终端身份后,将业务关键信息发送给手持终端。
手持终端业务完成后,通过车载终端界面操作退出或者终结业务;根据具体实现方式,车载终端手动或者自动实现网络注册、业务发起,继续非寄生态网络架构下支撑的业务。
具体的,所述第一终端从注册信息中获取第二终端的身份标识信息,从业务相关信息中获取业务对应的业务标识信息、业务信息、业务数据;第一终端通过所述第二终端的身份标识信息和业务对应的业务标识信息,向通信网络申请执行业务;申请通过后,所述第一终端向通信网络发送业务信息和业务数据,获取所述第二终端于同一业务的执行状态;就业务的执行进度,所述第一终端继续执行所述业务,并接收所述通信网络反馈的新的业务数据。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进行有线或无线连接时,第一终端实时将业务关键信息发送到第二终端。若断开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的有线连接,业务完成后,第一终端再次通过鉴权,与第二终端建立有线连接,并将业务结果发送到所述第二终端。
之后,第一终端向所述第二终端发送停止接收业务数据的指令,以使第二终端断开与通信网络进行的关于所述第一终端执行的业务的业务数据交互。同时,第一终端向所述第二终端发送断开连接的指令,以中断与所述第二终端之间的通信连接。业务完成后,通过第一终端界面操作退出或者终结业务,所述第一终端断开与第二终端的连接,以使所述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恢复非寄生状态。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发明任何形式上和实质上的限制,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方法的前提下,还将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补充,这些改进和补充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当可利用以上所揭示的技术内容而做出的些许更动、修饰与演变的等同变化,均为本发明的等效实施例;同时,凡依据本发明的实质技术对上述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等同变化的更动、修饰与演变,均仍属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终端寄生网络的转换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处于非寄生态的第一终端接收第二终端发送的寄生态转换请求,进行权限鉴定;其中,设定所述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独立运行的状态为非寄生态;
鉴权通过后,所述第一终端向第二终端反馈授权信息,并与所述第二终端建立通信连接,以将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的运行状态变更为寄生态;
所述第一终端接收所述第二终端发送至少一个业务的业务相关信息,向通信网络申请执行所述至少一个业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寄生网络的转换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第一终端接收第二终端发送的寄生态转换请求,进行权限鉴定的步骤之前,包括步骤:
第一终端接收并存储第二终端发送的注册信息,完成第二终端对第一终端的注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终端寄生网络的转换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终端向通信网络申请执行所述至少一个业务的步骤中,包括步骤:
所述第一终端从注册信息中获取第二终端的身份标识信息,从业务相关信息中获取业务对应的业务标识信息、业务信息、业务数据;
所述第一终端通过所述第二终端的身份标识信息和业务对应的业务标识信息,向通信网络申请执行业务;
申请通过后,所述第一终端向通信网络发送业务信息和业务数据,获取所述第二终端于同一业务的执行状态;
就所述业务的执行进度,所述第一终端继续执行所述业务,并接收所述通信网络反馈的新的业务数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终端寄生网络的转换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终端向通信网络申请执行所述至少一个业务的步骤之后,包括步骤:
所述第一终端向所述第二终端发送停止接收业务数据的指令,以使所述第二终端断开与通信网络进行的关于所述第一终端执行的业务的业务数据交互。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寄生网络的转换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终端向通信网络申请执行所述至少一个业务的步骤之后,包括步骤:
所述第一终端向所述第二终端发送断开连接的指令,以中断与所述第二终端之间的通信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寄生网络的转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之间通过有线或无线方式进行连接;其中,有线连接时通过设置于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上的通用有线接口进行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终端寄生网络的转换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进行有线或无线连接时,所述第一终端实时将业务关键信息发送到第二终端。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终端寄生网络的转换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断开所述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的有线连接,业务完成后,所述第一终端再次通过鉴权,与第二终端建立有线连接,并将业务结果发送到所述第二终端。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终端寄生网络的转换方法,其特征在于:业务完成后,通过第一终端界面操作退出或者终结业务,所述第一终端断开与第二终端的连接,以使所述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恢复非寄生状态。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寄生网络的转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终端同时可与多个第二终端建立寄生态网络连接。
CN202010633545.1A 2020-07-02 2020-07-02 终端寄生网络的转换方法 Active CN11188560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633545.1A CN111885605B (zh) 2020-07-02 2020-07-02 终端寄生网络的转换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633545.1A CN111885605B (zh) 2020-07-02 2020-07-02 终端寄生网络的转换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885605A true CN111885605A (zh) 2020-11-03
CN111885605B CN111885605B (zh) 2023-08-11

Family

ID=731509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633545.1A Active CN111885605B (zh) 2020-07-02 2020-07-02 终端寄生网络的转换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885605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65412A (zh) * 2010-11-03 2011-05-1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提高手持终端处理能力的方法及系统
CN103782570A (zh) * 2011-09-06 2014-05-07 戴姆勒股份公司 移动通信终端设备与机动车中央计算单元的自动耦合方法
CN109525639A (zh) * 2018-10-16 2019-03-26 深圳市点嘀互联网络有限公司 车载电子设备通过usb线连接智能手机实现上网的方法
CN110784836A (zh) * 2019-10-18 2020-02-11 重庆克让通讯有限公司 个人移动终端在飞机上实现宽带通信的系统及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65412A (zh) * 2010-11-03 2011-05-1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提高手持终端处理能力的方法及系统
CN103782570A (zh) * 2011-09-06 2014-05-07 戴姆勒股份公司 移动通信终端设备与机动车中央计算单元的自动耦合方法
CN109525639A (zh) * 2018-10-16 2019-03-26 深圳市点嘀互联网络有限公司 车载电子设备通过usb线连接智能手机实现上网的方法
CN110784836A (zh) * 2019-10-18 2020-02-11 重庆克让通讯有限公司 个人移动终端在飞机上实现宽带通信的系统及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魏克慧: ""平安车载Wi-Fi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工程科技Ⅱ辑(月刊)》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885605B (zh) 2023-08-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383866B (zh) 直连链路资源配置方法、装置、系统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06658366B (zh) 蓝牙工作模式的切换方法、装置及蓝牙芯片、电子设备
CN103369638B (zh) 通信装置
CN101873695B (zh) 无线通信设备、无线通信系统、无线通信方法和程序
EP2792192B1 (en) Seamless transition of a cellular telephone from cellular to wi-fi communication
EP2364048B1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ystem and communication process allowing connection to network in accordance with a plurality of communication methods
CN103999518A (zh) 用于接入点功率节省的系统和方法
CN105144784A (zh) 用于支持ieee 802.11快速会话转移的多协议驱动器
US9392631B2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CN109429217B (zh) 一种信息交互方法、第一基站、第二基站和移动通信终端
US10750355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managing session across multiple electronic devices in network system
CN102158871B (zh) 一种适应终端差异化的通信方法、系统、控制站及终端
US11805463B2 (en) User equipment (UE) handover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CN109922489B (zh) 一种ap聚合方法、装置和介质
CN103716790A (zh) D2d的通信处理、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11885605B (zh) 终端寄生网络的转换方法
US20220240328A1 (en) Unicast connection establishment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storage medium
CN114499936B (zh) 一种基于网络切片的云安全策略管理方法
EP4152805A1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related apparatus
CN115918166A (zh) 控制中继设备信息发送的方法及其装置
JP2002084566A (ja) 移動体通信システム
CN111182476A (zh) 一种dmr/pdt多载频基站通讯系统及其载频基站通讯方法
CN110677862A (zh) 一种基于智能硬件和移动设备的一键配网方法
CN104065661A (zh) 一种降低移动互联网ott业务网络资源消耗的方法及系统
CN219107668U (zh) 一种资源管理基站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