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885304A - 拍摄方法、移动终端和计算机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拍摄方法、移动终端和计算机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885304A
CN111885304A CN202010688018.0A CN202010688018A CN111885304A CN 111885304 A CN111885304 A CN 111885304A CN 202010688018 A CN202010688018 A CN 202010688018A CN 111885304 A CN111885304 A CN 11188530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shooting
screen
supplement
controll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688018.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885304B (zh
Inventor
朱斌杰
揭应平
许运生
李鸿
朱勇
孟跃龙
王栋
陈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Microphone Holding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Microphone Holding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Microphone Holding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Microphone Holding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688018.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885304B/zh
Publication of CN11188530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88530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88530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88530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3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by using electronic viewfinders
    • H04N23/631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rolling image capture or setting capture parameters
    • H04N23/632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rolling image capture or setting capture parameters for displaying or modifying preview images prior to image capturing, e.g. variety of image resolutions or capturing paramet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1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based on recognised objec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70Circuitry for compensating brightness variation in the scene
    • H04N23/71Circuitry for evaluating the brightness vari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70Circuitry for compensating brightness variation in the scene
    • H04N23/74Circuitry for compensating brightness variation in the scene by influencing the scene brightness using illuminating means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拍摄方法、移动终端和计算机存储介质,拍摄方法应用于移动终端,包括:获取位于移动终端的背侧的第一摄像头采集的预览图像;根据预览图像的图像信息分析拍摄场景,拍摄场景包括拍摄目标与移动终端之间的距离、拍摄目标的颜色、环境光线信息、拍摄角度、拍摄目标的分布中的至少一种;根据拍摄场景控制位于移动终端的背侧的第一屏和/或闪光灯进行补光以进行拍摄;输出拍摄结果。通过这种方式,本申请可以在拍摄时,根据当前预览图像信息控制第一屏和/或闪光灯进行补光,以在不同拍摄条件下获得较佳的拍摄效果,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拍摄体验。

Description

拍摄方法、移动终端和计算机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拍摄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拍摄方法、移动终端和计算机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数码相机和手机等移动终端的普及,使用移动终端拍照留影已经成为人们的习惯。
通常,设置在移动终端背侧摄像头周围的闪光灯往往只有一类(单颗、两颗、三颗、四颗),用于拍照时整体发光,实现增加亮度的效果。现有的闪光灯在实际应用中存在不少问题,例如,闪光灯功能单一,在拍照时只能起到提亮的作用,无法满足在不同拍摄条件下的光线需求。此外,近距离拍摄时容易出现反光、过曝或补光盲区,导致图像亮度不均匀,而在拍摄光线不足的夜晚进行拍照时,往往会因为闪光灯的光谱没有太阳光丰富,出现图像颜色饱和度不足的现象,使得拍摄出的图像颜色不够鲜艳,拍摄效果差。可见,现有的闪光灯补光方式无法满足不同拍摄条件的补光需求,拍摄效果不理想,应用场景有限。
上述内容仅用于辅助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并不代表承认上述内容是现有技术。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拍摄方法、移动终端和计算机存储介质其可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可以在不同拍摄条件下获得较佳的拍摄效果。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涉及一种拍摄方法,应用于移动终端,包括:
获取位于所述移动终端的背侧的第一摄像头采集的预览图像;
根据所述预览图像的图像信息分析拍摄场景,所述拍摄场景包括拍摄目标与所述移动终端之间的距离、拍摄目标的颜色、环境光线信息、拍摄角度、拍摄目标的分布中的至少一种;
根据所述拍摄场景控制位于所述移动终端的背侧的第一屏和/或闪光灯进行补光以进行拍摄;
输出拍摄结果。
其中,所述获取位于所述移动终端的背侧的第一摄像头采集的预览图像,包括:
当收到拍摄操作时,获取周围环境的亮度值;
若所述亮度值小于阈值,则控制所述闪光灯进行预闪;
获取所述第一摄像头在所述闪光灯预闪时采集的图像作为所述预览图像。
其中,所述根据所述拍摄场景控制位于所述移动终端的背侧的第一屏和/或闪光灯进行补光以进行拍摄,包括:
拍照模式下,若所述拍摄目标与所述移动终端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一预设距离,则控制所述第一屏进行补光,并控制所述第一摄像头进行拍照;
若所述拍摄目标与所述移动终端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距离,则控制所述闪光灯进行补光,并控制所述第一摄像头进行拍照。
其中,所述移动终端的背侧设置有多个所述闪光灯,多个所述闪光灯形成环绕所述第一摄像头的第一灯圈与环绕所述第一灯圈的第二灯圈,所述第一灯圈中的闪光灯的出光侧设置有可变形的聚光结构,所述控制所述闪光灯进行补光,包括:
若所述拍摄目标与所述移动终端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一预设距离且小于第二预设距离时,则控制所述第一灯圈和/或所述第二灯圈进行打闪补光;和/或,
若所述拍摄目标与所述移动终端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预设距离,则在控制所述聚光结构变为凸透镜后,控制所述第一灯圈和所述第二灯圈进行打闪补光。
其中,所述第二灯圈中的闪光灯具有至少两种不同的色温,所述在控制所述聚光结构变为凸透镜后,控制所述第一灯圈和所述第二灯圈进行打闪补光,包括:
根据所述拍摄目标与所述移动终端之间的距离控制所述聚光结构的变形程度,形成凸透镜;
根据所述环境光线信息及所述拍摄角度确定所述第二灯圈中各闪光灯的工作参数,所述工作参数包括开关状态与亮度中的至少一种;
控制所述第一灯圈和所述第二灯圈进行打闪补光。
其中,所述控制所述第一屏进行补光,包括:
所述拍摄目标与所述移动终端之间的距离确定补光强度;
根据所述补光强度控制所述第一屏以预设颜色进行打闪补光。
其中,所述控制所述第一屏进行补光,包括:
根据所述拍摄角度、所述环境光线信息及所述拍摄目标的分布中的至少一项确定所述第一屏的补光区域及各补光区域的补光参数,使所述补光区域与所述拍摄目标呈设定角度;
根据所述补光参数控制所述第一屏中相应的补光区域进行打闪补光。
其中,所述根据所述拍摄场景控制位于所述移动终端的背侧的第一屏和/或闪光灯进行补光以进行拍摄之前,还包括:
拍照模式下,判断所述预览图像中的拍摄目标是否为具有预设肤色的人物目标;
若是,则控制所述第一屏进行补光,并控制所述第一摄像头进行拍照;和/或,
若否,则进入所述根据所述拍摄场景控制位于所述移动终端的背侧的第一屏和/或闪光灯进行补光以进行拍摄的步骤。
其中,控制所述第一屏进行补光,包括:
根据所述拍摄目标的肤色在当前环境光线下的分布差异,确定所述第一屏中不同区域的补光色温,所述第一屏中不同区域对应所述拍摄目标在采集范围内的不同肤色区域;
控制所述第一屏中的相应区域以各自对应的补光色温进行打闪补光。
其中,所述根据所述拍摄场景控制位于所述移动终端的背侧的第一屏和/或闪光灯进行补光以进行拍摄,包括:
拍照模式下,根据所述拍摄目标的颜色,控制所述第一屏输出对应颜色的光线进行打闪补光;
获取所述第一摄像头在所述第一屏打闪时采集的第一图像;
控制所述闪光灯进行打闪补光;
获取所述第一摄像头在所述闪光灯打闪时采集的第二图像;
将所述第一图像和所述第二图像融合,得到所述拍摄结果。
其中,所述控制所述第一屏输出对应颜色的光线进行打闪补光,包括:
根据所述拍摄目标与所述移动终端之间的距离对对应颜色的光线参数进行调整,所述光线参数包括光线强度、饱和度中的至少一种;
控制所述第一屏根据调整后的光线参数输出对应颜色的光线进行打闪补光。
其中,所述第一屏环绕所述第一摄像头设置,所述根据所述拍摄场景控制位于所述移动终端的背侧的第一屏和/或闪光灯进行补光以进行拍摄,包括:
滤镜模式下,根据所述拍摄角度、所述环境光线信息及所述拍摄目标的分布中的至少一项确定所述第一屏的补光区域,使所述补光区域与所述拍摄目标呈设定角度;
根据当前的滤镜模式控制所述第一屏的不同补光区域以对应的补光参数进行显示以常亮补光,并控制所述第一摄像头进行拍照。
其中,所述根据所述拍摄场景控制位于所述移动终端的背侧的第一屏和/或闪光灯进行补光以进行拍摄,包括:
多人拍摄模式下,根据所述拍摄目标的分布或设置操作确定所述第一屏和/或所述闪光灯中不同部分的补光参数,所述第一屏和/或所述闪光灯中不同部分用于对不同的拍摄目标进行补光;
控制所述第一屏和/或所述闪光灯中不同部分以对应的补光参数进行打闪补光,并控制所述第一摄像头进行拍照。
其中,所述根据所述拍摄场景控制位于所述移动终端的背侧的第一屏和/或闪光灯进行补光以进行拍摄,包括:
拍照模式下,根据所述环境光线信息获取第一补光参数;
根据拍摄目标与所述移动终端之间的距离对所述第一补光参数进行调整,得到目标补光参数;
根据所述目标补光参数控制所述第一屏进行补光以进行拍照。
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拍照模式下,根据补光操作获取目标补光参数;
根据所述目标补光参数控制所述第一屏进行补光以进行拍照。
其中,所述第一屏包括与所述第一摄像头错开设置的第一部分,所述根据所述目标补光参数控制所述第一屏进行补光以进行拍照,包括:
在闪光灯模式下,接收拍摄操作;
控制所述第一部分以所述目标补光参数进行显示以打闪补光,并控制所述第一摄像头进行拍照。
其中,所述第一屏包括遮挡于所述第一摄像头的出光侧的第二部分,所述根据所述目标补光参数控制位于所述第一屏进行补光以进行拍照,包括:
在滤镜模式下,根据所述目标补光参数控制所述第二部分进行进行显示以常亮补光;
根据拍摄操作进行拍照。
其中,所述目标补光参数包括补光强度、光线颜色及分布形态中的至少一种。
其中,所述第一屏包括遮挡于所述第一摄像头的出光侧的第二部分,所述根据所述拍摄场景控制位于所述移动终端的背侧的第一屏和/或闪光灯进行补光以进行拍摄,包括:
视频录制模式下,根据所述环境光线信息和/或滤镜设置操作获取第二补光参数;
根据所述第二补光参数控制所述第一屏的所述第二部分进行显示以常亮补光;
根据拍摄操作进行视频录制。
其中,所述根据拍摄操作进行视频录制,包括:
在视频录制过程中,根据所述环境光线信息的变化调整所述第二补光参数;
根据调整后的第二补光参数继续录制视频。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移动终端,包括第一屏、闪光灯与第一摄像头,所述第一屏与所述第一摄像头位于所述移动终端的背侧,所述第一屏和所述闪光灯用于在所述第一摄像头工作时根据拍摄场景进行补光。
其中,所述第一屏环绕所述第一摄像头和所述闪光灯设置,或者,所述第一摄像头与所述第一屏错开设置。
其中,所述第一摄像头设置在所述第一屏的内侧,所述第一屏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一摄像头错开设置,所述第二部分遮挡于所述第一摄像头的出光侧。
其中,所述移动终端的背侧设置有多个所述闪光灯,多个所述闪光灯形成环绕所述第一摄像头的第一灯圈与环绕所述第一灯圈的第二灯圈,所述第二灯圈中的闪光灯的出光侧设置有可变形的聚光结构。
其中,所述第二灯圈中的闪光灯具有至少两种不同的色温。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移动终端,包括存储器与处理器;
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至少一条程序指令;
所述处理器通过加载并执行所述至少一条程序指令以实现如上所述的拍摄方法。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指令;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所述的拍摄方法。
本申请的拍摄方法、移动终端和计算机存储介质,拍摄方法应用于移动终端,包括:获取位于移动终端的背侧的第一摄像头采集的预览图像;根据预览图像的图像信息分析拍摄场景,拍摄场景包括拍摄目标与移动终端之间的距离、拍摄目标的颜色、环境光线信息、拍摄角度、拍摄目标的分布中的至少一种;根据拍摄场景控制位于移动终端的背侧的第一屏和/或闪光灯进行补光以进行拍摄;输出拍摄结果。通过这种方式,本申请可以在拍摄时,根据当前预览图像信息控制第一屏和/或闪光灯进行补光,以在不同拍摄条件下获得较佳的拍摄效果,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拍摄体验。
上述说明仅是本申请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申请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申请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3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之三;
图4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之四;
图5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之四;
图6是根据第二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拍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7是根据第三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8是图7所示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申请为达成预定申请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申请的提出的具体实施方式、方法、步骤、结构、特征及其效果,详细说明如下。
有关本申请的前述及其他技术内容、特点及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图式的较佳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呈现。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的说明,当可对本申请为达成预定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得以更加深入且具体的了解,然而所附图式仅是提供参考与说明之用,并非用来对本申请加以限制。
第一实施例
图1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之一。请参考图1,本实施例的移动终端包括第一屏510、闪光灯520与第一摄像头530,第一屏510与第一摄像头530位于移动终端的背侧,第一屏510和闪光灯520用于在第一摄像头530工作时根据拍摄场景进行补光。
如图1所示,第一屏510为整面结构,并遮挡于第一摄像头530的出光侧,也即第一摄像头530为屏下摄像头。第一摄像头530可为多个,闪光灯520设置在第一摄像头530之间,以各第一摄像头530进行等效补光。
在另一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第一屏510环绕第一摄像头530和闪光灯520设置,可作为第一摄像头530的装饰圈。第一摄像头530可为多个,闪光灯520设置在第一摄像头530之间,以对各第一摄像头530进行等效补光。
在又一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第一摄像头530设置在第一屏510的内侧,第一屏510包括第一部分5101和第二部分5102,第一部分5101与第一摄像头530错开设置,第一部分5101环绕第二部分5102,第二部分5102遮挡于第一摄像头530的出光侧,也即第一摄像头530为屏下摄像头。图1所示的闪光灯520可设置图3中的第一摄像头530之间或任意可以进行拍照照明的位置。
在再一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第一屏510包括第一部分5101和第二部分5102,第一部分5101和第二部分5102并排设置,第一部分5101与第一摄像头530错开设置,第二部分5102遮挡于第一摄像头530的出光侧,也即第一摄像头530为屏下摄像头。图1所示的闪光灯520可设置图4中的第一摄像头530与第一屏510之间或任意可以进行拍照照明的位置。
在再一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移动终端的背侧设置有多个闪光灯520,第一屏510环绕第一摄像头530,多个闪光灯520形成环绕第一摄像头530和第一屏510的第一灯圈与环绕第一灯圈的第二灯圈,第一灯圈中的闪光灯520的出光侧设置有可变形的聚光结构5201。其中,第一灯圈由靠近第一摄像头530的一圈闪光灯520组成,第二灯圈由远离第一摄像头530的一圈闪光灯520组成,第一灯圈中的闪光灯可以和第二光圈中的闪光灯交错设置,第一灯圈中的闪光灯可全部设有聚光结构5201,或者部分设有聚光结构5201,例如间隔一个闪光灯设置一个聚光结构5201。为提高灯光的均匀性,第二灯圈中的闪光灯520具有至少两种不同的色温,例如两种色温且相邻闪光灯520的色温不同,或者两种以上的色温,并按照特定的顺序排列。通过图5所示的结构,可以借由第二灯圈保证补光的均匀性,借由第一灯圈的聚光结构5201满足远距离补光的需求,对补光均匀性和补光距离进行协调。
实际实现时,聚光结构5201包括导光件与形变驱动组件,导光件为透明薄膜,在可透光的同时具有一定的硬度,可以在变形后保持规则的形状以实现聚光功能,形变驱动组件用于驱动导光件进行弯曲变形,以改变导光件的形状,进而改变闪光灯的发光角,改变补光距离。形变驱动组件可包括磁铁、线圈与驱动环,驱动环绕导光件一圈设置,线圈绕设在驱动环上,磁铁位于驱动环的相对两侧,线圈通电时与磁铁感应产生磁场,通过磁感应提供给驱动环一个洛伦兹力,使得驱动环向上移动以将导光件顶起,使导光件弯曲变形。当驱动环将导光件顶起形成一个凸透镜形状时,实现聚光并将发光角缩窄,此时光线可以照射到更远的范围,采用磁铁、线圈与驱动环可以减小形变驱动组件的尺寸,节省聚光结构5201的内部空间。
第一屏510例如为OLED屏或LCD屏,可以起到补光的效果,或者实现屏下摄像头的功能。
基于以上结构的移动终端,可以在不同的拍摄场景下控制第一屏510的不同部分或闪光灯520进行工作,得到不同的补光效果,适用于不同的拍摄场景。
第二实施例
图6是根据第二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拍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请参考图6,本实施例的拍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10,获取位于移动终端的背侧的第一摄像头采集的预览图像。
其中,移动终端可以通过位于移动终端的背侧的第一摄像头采集第一摄像头前方可拍摄范围的预览图像。
在一实施方式中,步骤110,获取位于移动终端的背侧的第一摄像头采集的预览图像,具体包括:
当收到拍摄操作时,获取周围环境的亮度值;
若亮度值小于阈值,则控制闪光灯进行预闪;
获取第一摄像头在闪光灯预闪时采集的图像作为预览图像。
其中,当移动终端接收到拍照操作时,通过光线传感器或位于移动终端的背侧的第一摄像头获取周围环境的亮度值,若亮度值小于阈值,即在环境光线较暗时,则控制闪光灯进行预闪照明,从而,获取第一摄像头在闪光灯预闪时采集的图像作为预览图像。反之,若周围环境的亮度值大于或等于阈值,则直接控制第一摄像头采集图像作为预览图像。
步骤120,根据预览图像的图像信息分析拍摄场景,拍摄场景包括拍摄目标与移动终端之间的距离、拍摄目标的颜色、环境光线信息、拍摄角度、拍摄目标的分布中的至少一种。
其中,预览图像的图像信息可以反映物体之间的距离、颜色、亮度等,因此,根据获取的预览图像的图像信息可以分析当前拍摄场景,其中,拍摄场景包括拍摄目标与移动终端之间的距离、拍摄目标的颜色、环境光线信息、拍摄角度、拍摄目标的分布中的至少一种。
步骤130,根据拍摄场景控制位于移动终端的背侧的第一屏和/或闪光灯进行补光以进行拍摄。
其中,移动终端根据拍摄目标与移动终端之间的距离、拍摄目标的颜色、环境光线信息、拍摄角度、拍摄目标的分布中的至少一种,控制位于移动终端的背侧的第一屏和/或闪光灯进行补光以进行拍摄,从而,实现不同拍摄条件下获得较佳的拍摄效果,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拍照体验。例如,可以提高近距离物体的光线均匀性,防止近距离出现过曝或提高物体的饱和度,还可以使用第一屏进行拍照提亮,实现不同场景的不同颜色和亮度的拍摄,或通过第一屏颜色的变化,实现不同颜色的滤镜效果。
在一实施方式中,步骤130根据拍摄场景控制位于移动终端的背侧的第一屏和/或闪光灯进行补光以进行拍摄,具体包括:
拍照模式下,若拍摄目标与移动终端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一预设距离,则控制第一屏进行补光,并控制第一摄像头进行拍照;
若拍摄目标与移动终端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距离,则控制闪光灯进行补光,并控制第一摄像头进行拍照。
其中,在拍摄环境亮度值小于阈值的情况下采用闪光灯拍照,若拍摄目标与移动终端距离太近,则物体光线的反射严重,容易造成过曝,或在超近距离的拍摄场景下拍照时,比如5cm以内,因为闪光灯和摄像头存在盲区会出现拍照一边暗一边亮的现象,影响成像效果。本实施例在获取到预览图像后,通过预览图像的图像信息,确定拍摄目标与移动终端之间的距离。在拍照模式下,若拍摄目标与移动终端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一预设距离,则控制第一屏进行补光,并控制第一摄像头进行拍照。例如,在夜晚拍照时,当判断拍摄目标与移动终端之间的距离小于10cm,则自动开启第一屏进行打闪补光。若拍摄目标与移动终端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距离,例如大于或等于10cm,则控制闪光灯进行打闪补光,并控制第一摄像头进行拍照。若判断当前光线亮度值大于阈值,则直接控制第一摄像头进行拍照,获取当前图像,得到拍摄结果。
实际实现时,控制第一屏进行补光具体可以包括,根据拍摄目标与移动终端之间的距离确定补光强度,根据补光强度控制第一屏以预设颜色进行打闪补光。也就是说,第一屏的补光强度可以根据拍摄目标与移动终端之间的距离进行调整,预设颜色例如为日常闪光灯的颜色,或者是和拍摄目标与移动终端之间的距离相对应的颜色。
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提高近距离物体的光线均匀性,防止近距离出现过曝。
实际实现时,控制第一屏进行补光,还可包括:根据拍摄角度、环境光线信息及拍摄目标的分布中的至少一项确定第一屏的补光区域及各补光区域的补光参数,使补光区域与拍摄目标呈设定角度;根据补光参数控制第一屏中相应的补光区域进行打闪补光。
其中,在使用第一屏进行补光时,可以根据拍摄角度、环境光线信息及拍摄目标的分布中的至少一项确定第一屏的补光区域及补光参数,可以是第一屏的全部区域或部分区域进行补光,提高补光效果的同时降低能耗,例如,拍摄目标为人脸且位于第一摄像头的右下角45°,可以控制第一屏的右下角区域进行补光。补光参数可以根据环境光线信息确定,例如左脸区域的光线较强,可以降低左脸补光的强度,提高右脸补光的强度,同时分配不同的色温,使补光效果更好。
若拍摄目标与移动终端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距离,则控制闪光灯进行补光,并控制第一摄像头进行拍照。实际实现时,请结合图5,为满足远近景不同距离的补光效果,移动终端的背侧设置有多个闪光灯,多个闪光灯形成环绕第一摄像头的第一灯圈与环绕第一灯圈的第二灯圈,第一灯圈中的闪光灯的出光侧设置有可变形的聚光结构,则拍摄目标与移动终端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距离,控制闪光灯进行补光,可具体包括:
若拍摄目标与移动终端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一预设距离且小于第二预设距离时,则控制第一灯圈和/或第二灯圈进行打闪补光;和/或,
若拍摄目标与移动终端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第二预设距离,则在控制聚光结构变为凸透镜后,控制第一灯圈和第二灯圈进行打闪补光。
其中,在拍摄目标与移动终端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一预设距离后,设置第二预设距离来判定需要补光的距离,在拍摄目标与移动终端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一预设距离且小于第二预设距离时,控制第一灯圈和/或第二灯圈进行打闪补光,也即可以是第一灯圈单独补光、第二光圈单独补光或第一光圈与第二光圈同时进行补光,具体可以根据环境的光线强度进行选择。在拍摄目标与移动终端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第二预设距离时,在控制聚光结构变为凸透镜后,第一光圈中的闪光灯可以满足远距离补光的要求,之后控制第一灯圈和第二灯圈进行打闪补光,可以满足补光均匀性与远距离补光的要求。
实际实现时,第二灯圈中的闪光灯具有至少两种不同的色温,在控制聚光结构变为凸透镜后,控制第一灯圈和第二灯圈进行打闪补光,包括:根据拍摄目标与移动终端之间的距离控制聚光结构的变形程度,形成凸透镜;根据环境光线信息及拍摄角度确定第一灯圈中各闪光灯的工作参数,工作参数包括开关状态与亮度中的至少一种;控制第一灯圈和第二灯圈进行打闪补光。其中,在在拍摄目标与移动终端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第二预设距离时,可以根据具体的距离控制聚光结构的变形程度,满足对应距离的补光要求。之后,根据环境光线信息及拍摄角度确定第二灯圈中各闪光灯的工作参数,包括开关状态与补光的亮度,例如对特定的区域进行补光、不补光及补光强度的调整,由于第二灯圈中的闪光灯具有至少两种不同的色温,可以使补光的均匀性更好。
为适用更多拍摄场景,在根据拍摄场景控制位于移动终端的背侧的第一屏和/或闪光灯进行补光以进行拍摄之前,还可包括:
拍照模式下,判断预览图像中的拍摄目标是否为具有预设肤色的人物目标;
若是,则控制第一屏进行补光,并控制第一摄像头进行拍照;和/或,
若否,则进入根据拍摄场景控制位于移动终端的背侧的第一屏和/或闪光灯进行补光以进行拍摄的步骤。
在一应用场景种,用户在夜间进行拍照,移动终端的预设肤色为黑色或偏黑的颜色。当根据接收到的预览图像判断预览图像中的拍摄人物目标的肤色与预设肤色相符,则不进行拍摄目标与移动终端之间距离的判断,即不论距离远近,直接控制第一屏进行补光,并控制第一摄像头进行拍照。若拍摄人物目标的肤色与预设肤色不符,则进入根据拍摄场景控制位于移动终端的背侧的第一屏和/或闪光灯进行补光以进行拍摄的步骤。
实际实现时,可以根据拍摄目标的肤色在当前环境光线下的分布差异,确定第一屏中不同区域的补光色温,第一屏中不同区域对应拍摄目标在采集范围内的不同肤色区域,控制第一屏中的相应区域以各自对应的补光色温进行打闪补光。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对拍摄目标的不同肤色区域进行针对性的补光,拍摄得到的肤色更加均匀。
在另一实施方式中,步骤130,根据拍摄场景控制位于移动终端的背侧的第一屏和/或闪光灯进行补光以进行拍摄,包括:
拍照模式下,根据拍摄目标的颜色,控制第一屏输出对应颜色的光线进行打闪补光;
获取第一摄像头在第一屏打闪时采集的第一图像;
控制闪光灯进行打闪补光;
获取第一摄像头在闪光灯打闪时采集的第二图像;
将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融合,得到拍摄结果。
在一应用场景中,在夜晚进行拍照的时候,如拍摄目标为食物或植物等颜色较鲜艳的物体,因为闪光灯的光谱没有太阳光丰富,因此拍摄鲜艳的物体,如红苹果,绿植物都会存在或多或少的饱和度不足现象,会使物体没那么鲜艳。
对此,本申请的上述拍摄过程具体为,在接收到拍照操作时,通过第一摄像头采集预览图像,判断当前光线亮度值,若判断当前光线亮度值小于阈值,则控制第一摄像头开启智能打闪模式。在智能打闪模式下,先用闪光灯对物体进行预闪,得到预览图像,通过预览图像识别到物体的颜色。接着,第一屏根据识别到的物体的颜色将补光光线的颜色自动调整到与物体一样的颜色,此时控制第一屏进行打闪补光,从而获取到第一摄像头在第一屏打闪时采集的图像,将采集到的图像储存并将拍摄目标抠出,抠出的拍摄目标图像即第一图像。继而,控制闪光灯进行打闪补光,从而,获取第一摄像头在闪光灯打闪时采集的图像,即第二图像。将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进行融合,得到拍摄结果,从而,形成表现较为鲜艳的拍摄目标。若当前光线亮度大于阈值,则不打开智能打闪,在控制第一摄像头进行拍照,获取当前图像,得到拍摄结果。
实际实现时,在控制第一屏输出对应颜色的光线进行打闪补光时,根据拍摄目标与移动终端之间的距离对对应颜色的光线参数进行调整,光线参数包括光线强度、饱和度中的至少一种,再控制第一屏根据调整后的光线参数输出对应颜色的光线进行打闪补光。也即补光的光线强度、饱和度可以根据拍摄目标与移动终端之间的距离进行智能调整,使拍摄出来的图像颜色更加接近真实效果。
在又一实施方式中,第一屏环绕第一摄像头设置,步骤130,根据拍摄场景控制位于移动终端的背侧的第一屏和/或闪光灯进行补光以进行拍摄,包括:
滤镜模式下,根据拍摄角度、环境光线信息及拍摄目标的分布中的至少一项确定第一屏的补光区域,使补光区域与拍摄目标呈设定角度;
根据当前的滤镜模式控制第一屏的不同补光区域以对应的补光参数进行显示以常亮补光,并控制第一摄像头进行拍照。
其中,滤镜模式下,可以选择黄昏、日落、夜色等不同的滤镜效果,之后,根据拍摄角度、环境光线信息及拍摄目标的分布中的至少一项确定第一屏的补光区域,使补光区域与拍摄目标呈设定角度,例如,一个拍摄目标位于第一摄像头的左下方区域,则可以控制第一屏的右上方区域进行打光。之后,根据当前的滤镜,例如日落,对应的色温、亮度控制第一屏的右上方区域进行有色彩梯度的常亮补光,营造日落氛围。实际实现时,补光区域也可通过手动的方式进行设置,满足个性化补光的需求。
在再一实施方式中,步骤130,根据拍摄场景控制位于移动终端的背侧的第一屏和/或闪光灯进行补光以进行拍摄,包括:
多人拍摄模式下,根据拍摄目标的分布或设置操作确定第一屏和/或闪光灯中不同部分的补光参数,第一屏和/或闪光灯中不同部分用于对不同的拍摄目标进行补光;
控制第一屏和/或闪光灯中不同部分以对应的补光参数进行打闪补光,并控制第一摄像头进行拍照。
其中,在多人拍摄模式下,可以控制对不同的拍摄目标进行不同的补光,在拍摄目标比较接近移动终端,或者距离较远的时候,可以使每个拍摄目标得到不同的补光效果,提高整体画面的亮度均匀性及成像效果。实际实现时,对不同拍摄目标补光的参数及区域也可通过手动设置进行选择,满足个性化补光需求。
在再一实施方式中,步骤130,根据拍摄场景控制位于移动终端的背侧的第一屏和/或闪光灯进行补光以进行拍摄,包括:
拍照模式下,根据环境光线信息获取第一补光参数;
根据拍摄目标与移动终端之间的距离对第一补光参数进行调整,得到目标补光参数;
根据目标补光参数控制第一屏进行补光以进行拍照。
其中,在拍照模式下,通过第一摄像头采集的预览图像的图像信息,判断所拍目标所处的环境的光线信息,比如光线强度、光线色温等信息。接着,根据所采集到的光线信息,移动终端的AI功能判断所需光线的补偿强度、颜色、形态(如渐变亮度、第一屏不同象限颜色、环形颜色等)等,即第一补光参数。之后,根据拍摄目标与移动终端之间的距离对第一补光参数进行调整,得到目标补光参数。在接收到拍照指令后,第一摄像头根据目标补光参数控制第一屏进行补光以进行拍照。
通过上述方式,使用第一屏进行拍照补光,实现不同场景的不同颜色、亮度和光线形态的拍摄效果,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拍照体验。
在再一实施方式中,本申请的拍摄方法还包括:
拍照模式下,根据补光操作获取目标补光参数;
根据目标补光参数控制第一屏进行补光以进行拍照。
在拍照模式下,可以通过用户或AI的补光操作获取补光参数,来控制第一屏进行补光以进行拍照。
其中,如图2、图3与图4所示,若移动终端第一屏包括与第一摄像头错开设置的第一部分,根据目标补光参数控制第一屏进行补光以进行拍照,具体包括:
在闪光灯模式下,接收拍摄操作;
控制第一部分以目标补光参数进行显示以打闪补光,并控制第一摄像头进行拍照。
其中,如图3或图4所示,若第一屏包括遮挡于第一摄像头的出光侧的第二部分,根据目标补光参数控制位于第一屏进行补光以进行拍照,包括:
在滤镜模式下,根据目标补光参数控制第二部分进行进行显示以常亮补光;
根据拍摄操作进行拍照。
在一应用场景中,用户根据对拍摄对象的需求,或者AI对拍照预览的判断,决策此次拍照需要使用什么颜色或什么形式的滤镜,即补光操作;接着,AI控制第一屏在镜头正上方的显示区域(即遮挡于第一摄像头的出光侧的第二部分)改变成需求的颜色和形态以常亮补光,如红色、蓝色、黄色等,形态上有不同方向和深浅的渐变、多颜色的渐变混合、不同象限不同颜色等,形成不同的滤镜效果。在接收到拍摄指令后,完成拍摄。
其中,上述目标补光参数包括补光强度、光线颜色及分布形态中的至少一种。
在一实施方式中,如图3或图4所示,第一屏包括遮挡于第一摄像头的出光侧的第二部分,步骤130,根据拍摄场景控制位于移动终端的背侧的第一屏和/或闪光灯进行补光以进行拍摄,具体还包括:
视频录制模式下,根据环境光线信息和/或滤镜设置操作获取第二补光参数;
根据第二补光参数控制第一屏的第二部分进行显示以常亮补光;
根据拍摄操作进行视频录制。
实际实现时,视频录制模式下,通过步骤110和步骤120获取到拍摄环境的环境光线信息,移动终端可以根据环境光线信息获取到第二补光参数,也可以根据用户滤镜设置操作获得第二补光参数,还可以根据环境光线信息和滤镜设置操作获取第二补光参数。具体地,移动终端通过第一摄像头采集的预览图像的图像信息,通过移动终端AI(ArtificialIntelligence,人工智能)功能,判断所拍目标所处的环境的光线信息,比如光线强度、光线色温等信息。接着,根据所采集到的光线信息,移动终端的AI功能判断所需光线的补偿强度、颜色、形态(如渐变亮度、不同象限颜色、环形颜色等)等,即第二补光参数。之后,根据第二补光参数控制第一屏的第二部分进行显示以常亮补光,根据拍摄操作,在第一屏的第二部分进行显示以常亮补光的状态下进行视频录制。其中,在视频录制过程中,可以根据环境光线信息的变化调整第二补光参数,接着,根据调整后的第二补光参数继续录制视频。从而,实现不同场景的不同颜色和亮度,且根据第一屏颜色的变化,实现不同颜色的滤镜效果。
步骤140,输出拍摄结果。
在接收到拍摄指令后,在移动终端的第一屏和/或前置显示屏输出拍摄结果。
通过上述拍摄方法,本申请可以在拍摄时,根据当前预览图像信息控制第一屏和/或闪光灯进行补光,以在不同拍摄条件下获得较佳的拍摄效果,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拍摄体验。
第三实施例
图7是根据第三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之一。请参考图7,本实施例的移动终端10,包括存储器102与处理器106,存储器102存储有至少一条程序指令,处理器106通过加载并执行至少一条程序指令以实现第二实施例的拍摄方法。
图8是图7所示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之二。请参考图8,实际实现时,移动终端10包括存储器102、存储控制器104,一个或多个(图中仅示出一个)处理器106、外设接口108、射频模块150、定位模块112、摄像模块114、音频模块116、屏幕118以及按键模块160。这些组件通过一条或多条通讯总线/信号线122相互通讯。
可以理解,图8所示的结构仅为示意,移动终端10还可包括比图8中所示更多或者更少的组件,或者具有与图8所示不同的配置。图8中所示的各组件可以采用硬件、软件或其组合实现。
存储器102可用于存储软件程序以及模块,如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拍摄方法对应的程序指令/模块,处理器106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控制器104内的软件程序以及模块,从而执行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即实现上述的拍摄方法。
存储器102可包括高速随机存储器,还可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如一个或者多个磁性存储装置、闪存、或者其他非易失性固态存储器。在一些实例中,存储器102可进一步包括相对于处理器106远程设置的存储器,这些远程存储器可以通过网络连接至移动终端10。上述网络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互联网、企业内部网、局域网、移动通信网及其组合。处理器106以及其他可能的组件对存储器102的访问可在存储控制器104的控制下进行。
外设接口108将各种输入/输入装置耦合至CPU以及存储器102。处理器106运行存储器102内的各种软件、指令以执行移动终端10的各种功能以及进行数据处理。
在一些实施例中,外设接口108,处理器106以及存储控制器104可以在单个芯片中实现。在其他一些实例中,他们可以分别由独立的芯片实现。
射频模块150用于接收以及发送电磁波,实现电磁波与电信号的相互转换,从而与通讯网络或者其他设备进行通讯。射频模块150可包括各种现有的用于执行这些功能的电路元件,例如,天线、射频收发器、数字信号处理器、加密/解密芯片、用户身份模块(SIM)卡、存储器等等。射频模块150可与各种网络如互联网、企业内部网、无线网络进行通讯或者通过无线网络与其他设备进行通讯。上述的无线网络可包括蜂窝式电话网、无线局域网或者城域网。上述的无线网络可以使用各种通信标准、协议及技术,包括但并不限于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GSM)、增强型移动通信技术(Enhanced Data GSM Environment,EDGE),宽带码分多址技术(wideband code divisionmultiple access,W-CDMA),码分多址技术(Code division access,CDMA)、时分多址技术(tim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TDMA),蓝牙,无线保真技术(Wireless Fidelity,WiFi)(如美国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标准IEEE802.11a,IEEE 802.11b,IEEE802.11g和/或IEEE 802.11n)、网络电话(Voice over Internet Protocol,VoIP)、全球微波互联接入(Worldwide Interoperability for Microwave Access,Wi-Max)、其他用于邮件、即时通讯及短消息的协议,以及任何其他合适的通讯协议,甚至可包括那些当前仍未被开发出来的协议。
定位模块112用于获取移动终端10的当前位置。定位模块112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基于无线局域网或者移动通信网的定位技术。
摄像模块114用于拍摄照片或者视频。拍摄的照片或者视频可以存储至存储器102内,并可通过射频模块150发送。
音频模块116向用户提供音频接口,其可包括一个或多个麦克风、一个或者多个扬声器以及音频电路。音频电路从外设接口108处接收声音数据,将声音数据转换为电信息,将电信息传输至扬声器。扬声器将电信息转换为人耳能听到的声波。音频电路还从麦克风处接收电信息,将电信号转换为声音数据,并将声音数据传输至外设接口108中以进行进一步的处理。音频数据可以从存储器102处或者通过射频模块150获取。此外,音频数据也可以存储至存储器102中或者通过射频模块150进行发送。在一些实例中,音频模块116还可包括一个耳机播孔,用于向耳机或者其他设备提供音频接口。
屏幕118在移动终端10与用户之间提供一个输出界面。具体地,屏幕118向用户显示视频输出,这些视频输出的内容可包括文字、图形、视频、及其任意组合。一些输出结果是对应于一些用户界面对象。可以理解的,屏幕118还可以包括触控屏幕。触控屏幕在移动终端10与用户之间同时提供一个输出及输入界面。除了向用户显示视频输出,触控屏幕还接收用户的输入,例如用户的点击、滑动等手势操作,以便用户界面对象对这些用户的输入做出响应。检测用户输入的技术可以是基于电阻式、电容式或者其他任意可能的触控检测技术。触控屏幕显示单元的具体实例包括但并不限于液晶显示器或发光聚合物显示器。
按键模块160同样提供用户向移动终端10进行输入的接口,用户可以通过按下不同的按键以使移动终端10执行不同的功能。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计算机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指令;计算机程序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二实施例所述的拍摄方法。
实际实现时,计算机存储介质应用于在图7或图8所示的移动终端中,可以在拍摄时,根据当前预览图像信息控制第一屏和/或闪光灯进行补光,以使得在不同拍摄条件下,实现不同颜色、亮度和光线形态的拍摄效果,从而,提升了拍摄效果,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拍摄体验。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当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如上各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芯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用于从所述存储器中调用并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使得安装有所述芯片的设备执行如上各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的方法。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采用了诸如S110、S120等步骤代号,其目的是为了更清楚简要地表述相应内容,不构成顺序上的实质性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具体实施时,可能会先执行S120后执行S110等,但这些均应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此外,本申请不同实施例中具有同样命名的部件、特征、要素可能具有相同含义,也可能具有不同含义,其具体含义需以其在该具体实施例中的解释或者进一步结合该具体实施例中上下文进行确定。
应当理解的是,尽管在本文可能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文范围的情况下,第一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二信息,类似地,第二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一信息。取决于语境,如在此所使用的词语"如果"可以被解释成为"在……时"或"当……时"或"响应于确定"。再者,如同在本文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和“该”旨在也包括复数形式,除非上下文中有相反的指示。应当进一步理解,术语“包含”、“包括”表明存在所述的特征、步骤、操作、元件、组件、项目、种类、和/或组,但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步骤、操作、元件、组件、项目、种类、和/或组的存在、出现或添加。此处使用的术语“或”和“和/或”被解释为包括性的,或意味着任一个或任何组合。因此,“A、B或C”或者“A、B和/或C”意味着“以下任一个:A;B;C;A和B;A和C;B和C;A、B和C”。仅当元件、功能、步骤或操作的组合在某些方式下内在地互相排斥时,才会出现该定义的例外。
应该理解的是,虽然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流程图中的各个步骤按照箭头的指示依次显示,但是这些步骤并不是必然按照箭头指示的顺序依次执行。除非本文中有明确的说明,这些步骤的执行并没有严格的顺序限制,其可以以其他的顺序执行。而且,图中的至少一部分步骤可以包括多个子步骤或者多个阶段,这些子步骤或者阶段并不必然是在同一时刻执行完成,而是可以在不同的时刻执行,其执行顺序也不必然是依次进行,而是可以与其他步骤或者其他步骤的子步骤或者阶段的至少一部分轮流或者交替地执行。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申请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申请。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申请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申请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申请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Claims (26)

1.一种拍摄方法,应用于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位于所述移动终端的背侧的第一摄像头采集的预览图像;
根据所述预览图像的图像信息分析拍摄场景,所述拍摄场景包括拍摄目标与所述移动终端之间的距离、拍摄目标的颜色、环境光线信息、拍摄角度、拍摄目标的分布中的至少一种;
根据所述拍摄场景控制位于所述移动终端的背侧的第一屏和/或闪光灯进行补光以进行拍摄;
输出拍摄结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拍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位于所述移动终端的背侧的第一摄像头采集的预览图像,包括:
当收到拍摄操作时,获取周围环境的亮度值;
若所述亮度值小于阈值,则控制所述闪光灯进行预闪;
获取所述第一摄像头在所述闪光灯预闪时采集的图像作为所述预览图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拍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拍摄场景控制位于所述移动终端的背侧的第一屏和/或闪光灯进行补光以进行拍摄,包括:
拍照模式下,若所述拍摄目标与所述移动终端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一预设距离,则控制所述第一屏进行补光,并控制所述第一摄像头进行拍照;
若所述拍摄目标与所述移动终端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距离,则控制所述闪光灯进行补光,并控制所述第一摄像头进行拍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拍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的背侧设置有多个所述闪光灯,多个所述闪光灯形成环绕所述第一摄像头的第一灯圈与环绕所述第一灯圈的第二灯圈,所述第一灯圈中的闪光灯的出光侧设置有可变形的聚光结构,所述控制所述闪光灯进行补光,包括:
若所述拍摄目标与所述移动终端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一预设距离且小于第二预设距离时,则控制所述第一灯圈和/或所述第二灯圈进行打闪补光;和/或,
若所述拍摄目标与所述移动终端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预设距离,则在控制所述聚光结构变为凸透镜后,控制所述第一灯圈和所述第二灯圈进行打闪补光。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拍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灯圈中的闪光灯具有至少两种不同的色温,所述在控制所述聚光结构变为凸透镜后,控制所述第一灯圈和所述第二灯圈进行打闪补光,包括:
根据所述拍摄目标与所述移动终端之间的距离控制所述聚光结构的变形程度,形成凸透镜;
根据所述环境光线信息及所述拍摄角度确定所述第二灯圈中各闪光灯的工作参数,所述工作参数包括开关状态与亮度中的至少一种;
控制所述第一灯圈和所述第二灯圈进行打闪补光。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拍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所述第一屏进行补光,包括:
所述拍摄目标与所述移动终端之间的距离确定补光强度;
根据所述补光强度控制所述第一屏以预设颜色进行打闪补光。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拍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所述第一屏进行补光,包括:
根据所述拍摄角度、所述环境光线信息及所述拍摄目标的分布中的至少一项确定所述第一屏的补光区域及各补光区域的补光参数,使所述补光区域与所述拍摄目标呈设定角度;
根据所述补光参数控制所述第一屏中相应的补光区域进行打闪补光。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拍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拍摄场景控制位于所述移动终端的背侧的第一屏和/或闪光灯进行补光以进行拍摄之前,还包括:
拍照模式下,判断所述预览图像中的拍摄目标是否为具有预设肤色的人物目标;
若是,则控制所述第一屏进行补光,并控制所述第一摄像头进行拍照;和/或,
若否,则进入所述根据所述拍摄场景控制位于所述移动终端的背侧的第一屏和/或闪光灯进行补光以进行拍摄的步骤。
9.根据权利要求1或8所述的拍摄方法,其特征在于,控制所述第一屏进行补光,包括:
根据所述拍摄目标的肤色在当前环境光线下的分布差异,确定所述第一屏中不同区域的补光色温,所述第一屏中不同区域对应所述拍摄目标在采集范围内的不同肤色区域;
控制所述第一屏中的相应区域以各自对应的补光色温进行打闪补光。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拍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拍摄场景控制位于所述移动终端的背侧的第一屏和/或闪光灯进行补光以进行拍摄,包括:
拍照模式下,根据所述拍摄目标的颜色,控制所述第一屏输出对应颜色的光线进行打闪补光;
获取所述第一摄像头在所述第一屏打闪时采集的第一图像;
控制所述闪光灯进行打闪补光;
获取所述第一摄像头在所述闪光灯打闪时采集的第二图像;
将所述第一图像和所述第二图像融合,得到所述拍摄结果。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拍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所述第一屏输出对应颜色的光线进行打闪补光,包括:
根据所述拍摄目标与所述移动终端之间的距离对对应颜色的光线参数进行调整,所述光线参数包括光线强度、饱和度中的至少一种;
控制所述第一屏根据调整后的光线参数输出对应颜色的光线进行打闪补光。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拍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屏环绕所述第一摄像头设置,所述根据所述拍摄场景控制位于所述移动终端的背侧的第一屏和/或闪光灯进行补光以进行拍摄,包括:
滤镜模式下,根据所述拍摄角度、所述环境光线信息及所述拍摄目标的分布中的至少一项确定所述第一屏的补光区域,使所述补光区域与所述拍摄目标呈设定角度;
根据当前的滤镜模式控制所述第一屏的不同补光区域以对应的补光参数进行显示以常亮补光,并控制所述第一摄像头进行拍照。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拍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拍摄场景控制位于所述移动终端的背侧的第一屏和/或闪光灯进行补光以进行拍摄,包括:
多人拍摄模式下,根据所述拍摄目标的分布或设置操作确定所述第一屏和/或所述闪光灯中不同部分的补光参数,所述第一屏和/或所述闪光灯中不同部分用于对不同的拍摄目标进行补光;
控制所述第一屏和/或所述闪光灯中不同部分以对应的补光参数进行打闪补光,并控制所述第一摄像头进行拍照。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拍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拍摄场景控制位于所述移动终端的背侧的第一屏和/或闪光灯进行补光以进行拍摄,包括:
拍照模式下,根据所述环境光线信息获取第一补光参数;
根据拍摄目标与所述移动终端之间的距离对所述第一补光参数进行调整,得到目标补光参数;
根据所述目标补光参数控制所述第一屏进行补光以进行拍照。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拍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拍照模式下,根据补光操作获取目标补光参数;
根据所述目标补光参数控制所述第一屏进行补光以进行拍照。
16.根据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拍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屏包括与所述第一摄像头错开设置的第一部分,所述根据所述目标补光参数控制所述第一屏进行补光以进行拍照,包括:
在闪光灯模式下,接收拍摄操作;
控制所述第一部分以所述目标补光参数进行显示以打闪补光,并控制所述第一摄像头进行拍照。
17.根据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拍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屏包括遮挡于所述第一摄像头的出光侧的第二部分,所述根据所述目标补光参数控制位于所述第一屏进行补光以进行拍照,包括:
在滤镜模式下,根据所述目标补光参数控制所述第二部分进行进行显示以常亮补光;
根据拍摄操作进行拍照。
18.根据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拍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补光参数包括补光强度、光线颜色及分布形态中的至少一种。
1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拍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屏包括遮挡于所述第一摄像头的出光侧的第二部分,所述根据所述拍摄场景控制位于所述移动终端的背侧的第一屏和/或闪光灯进行补光以进行拍摄,包括:
视频录制模式下,根据所述环境光线信息和/或滤镜设置操作获取第二补光参数;
根据所述第二补光参数控制所述第一屏的所述第二部分进行显示以常亮补光;
根据拍摄操作进行视频录制。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拍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拍摄操作进行视频录制,包括:
在视频录制过程中,根据所述环境光线信息的变化调整所述第二补光参数;
根据调整后的第二补光参数继续录制视频。
21.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屏、闪光灯与第一摄像头,所述第一屏与所述第一摄像头位于所述移动终端的背侧,所述第一屏和所述闪光灯用于在所述第一摄像头工作时根据拍摄场景进行补光。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屏环绕所述第一摄像头和所述闪光灯设置,或者,所述第一摄像头与所述第一屏错开设置。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摄像头设置在所述第一屏的内侧,所述第一屏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一摄像头错开设置,所述第二部分遮挡于所述第一摄像头的出光侧。
24.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的背侧设置有多个所述闪光灯,多个所述闪光灯形成环绕所述第一摄像头的第一灯圈与环绕所述第一灯圈的第二灯圈,所述第一灯圈中的闪光灯的出光侧设置有可变形的聚光结构。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灯圈中的闪光灯具有至少两种不同的色温。
26.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指令;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20中任一项所述的拍摄方法。
CN202010688018.0A 2020-07-16 2020-07-16 拍摄方法、移动终端和计算机存储介质 Active CN11188530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688018.0A CN111885304B (zh) 2020-07-16 2020-07-16 拍摄方法、移动终端和计算机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688018.0A CN111885304B (zh) 2020-07-16 2020-07-16 拍摄方法、移动终端和计算机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885304A true CN111885304A (zh) 2020-11-03
CN111885304B CN111885304B (zh) 2022-12-27

Family

ID=731555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688018.0A Active CN111885304B (zh) 2020-07-16 2020-07-16 拍摄方法、移动终端和计算机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885304B (zh)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492224A (zh) * 2020-11-16 2021-03-12 广州博冠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摄录机的自适应场景补光方法及装置
CN113132639A (zh) * 2021-04-22 2021-07-16 亮风台(上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图像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411513A (zh) * 2021-08-20 2021-09-17 中国传媒大学 基于显示终端的智能灯光调节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3840097A (zh) * 2021-09-30 2021-12-24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13923375A (zh) * 2021-12-14 2022-01-11 龙旗电子(惠州)有限公司 为拍摄补光的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792490A (zh) * 2021-01-26 2022-07-26 苏州佳世达电通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装置
WO2022166316A1 (zh) * 2021-02-05 2022-08-11 深圳前海微众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人脸识别补光方法、装置、人脸识别设备及其系统
CN114915705A (zh) * 2021-02-09 2022-08-16 英业达科技有限公司 补光方法及其电脑系统
CN116132781A (zh) * 2023-04-18 2023-05-16 深圳市谨讯科技有限公司 微距补光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967776A (zh) * 2015-06-11 2015-10-07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拍照设置方法及用户终端
CN106131341A (zh) * 2016-08-22 2016-11-16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拍照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9302564A (zh) * 2018-10-31 2019-02-01 维沃移动通信(杭州)有限公司 一种拍摄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9361872A (zh) * 2018-11-30 2019-02-19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双面屏辅助拍摄方法、终端和存储介质
CN110149471A (zh) * 2019-06-28 2019-08-20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控制方法、成像装置、电子设备、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0225237A (zh) * 2018-03-02 2019-09-10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图像采集方法、装置以及移动终端
CN110995992A (zh) * 2019-12-04 2020-04-10 深圳传音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补光装置、补光装置的控制方法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967776A (zh) * 2015-06-11 2015-10-07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拍照设置方法及用户终端
CN106131341A (zh) * 2016-08-22 2016-11-16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拍照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10225237A (zh) * 2018-03-02 2019-09-10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图像采集方法、装置以及移动终端
CN109302564A (zh) * 2018-10-31 2019-02-01 维沃移动通信(杭州)有限公司 一种拍摄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9361872A (zh) * 2018-11-30 2019-02-19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双面屏辅助拍摄方法、终端和存储介质
CN110149471A (zh) * 2019-06-28 2019-08-20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控制方法、成像装置、电子设备、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0995992A (zh) * 2019-12-04 2020-04-10 深圳传音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补光装置、补光装置的控制方法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492224A (zh) * 2020-11-16 2021-03-12 广州博冠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摄录机的自适应场景补光方法及装置
CN114792490A (zh) * 2021-01-26 2022-07-26 苏州佳世达电通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装置
CN114792490B (zh) * 2021-01-26 2024-02-06 苏州佳世达电通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装置
WO2022166316A1 (zh) * 2021-02-05 2022-08-11 深圳前海微众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人脸识别补光方法、装置、人脸识别设备及其系统
CN114915705A (zh) * 2021-02-09 2022-08-16 英业达科技有限公司 补光方法及其电脑系统
CN113132639A (zh) * 2021-04-22 2021-07-16 亮风台(上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图像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132639B (zh) * 2021-04-22 2023-02-03 亮风台(上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图像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411513A (zh) * 2021-08-20 2021-09-17 中国传媒大学 基于显示终端的智能灯光调节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3840097A (zh) * 2021-09-30 2021-12-24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13923375A (zh) * 2021-12-14 2022-01-11 龙旗电子(惠州)有限公司 为拍摄补光的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6132781A (zh) * 2023-04-18 2023-05-16 深圳市谨讯科技有限公司 微距补光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885304B (zh) 2022-12-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885304B (zh) 拍摄方法、移动终端和计算机存储介质
US20210329152A1 (en) Display device configured as an illumination source
CN106797453B (zh) 图像处理装置、摄像装置、图像处理方法以及图像处理程序
CN106716243A (zh) 用于色温匹配的多led相机闪光
CN106210517A (zh) 一种图像数据的处理方法、装置和移动终端
US11687316B2 (en) Audio based image capture settings
JPWO2019064753A1 (ja) 画像処理装置、撮像装置、画像処理方法、撮像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CN111492653B (zh) 相机白平衡快速调整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8270914A (zh) 一种智能拍照方法及装置、智能终端
CN105163040A (zh) 一种图像处理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6341610A (zh) 拍照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13259647B (zh) 护眼模式的处理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4765654B (zh) 一种拍摄组件、终端设备、拍摄方法、拍摄装置
US20230410260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cessing image
CN115809105A (zh) 一种显示画面调节方法、显示画面调节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7793994A (zh) 一种灯光控制方法、装置、智能设备及介质
CN116634267A (zh) 相机拍摄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397039A (zh) 色温调节方法及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KR20100077967A (ko) 계조 보정을 포함하는 영상 데이터의 변환 방법 및 이를 수행하는 단말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