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885190B - 服务请求处理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服务请求处理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885190B
CN111885190B CN202010752617.4A CN202010752617A CN111885190B CN 111885190 B CN111885190 B CN 111885190B CN 202010752617 A CN202010752617 A CN 202010752617A CN 111885190 B CN111885190 B CN 11188519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rvice request
client
server
identifier
us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752617.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885190A (zh
Inventor
陈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DPTech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DPTech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DPTech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DPTech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752617.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885190B/zh
Publication of CN11188519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88519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88519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88519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50Network services
    • H04L67/60Scheduling or organising the servicing of application requests, e.g. requests for application data transmissions using the analysis and optimisation of the required network resour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3/0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 H04L63/08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authentication of entities
    • H04L63/083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authentication of entities using password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9/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independent of the application payload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H04L69/16Implementation or adaptation of Internet protocol [IP], of 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 [TCP] or of user datagram protocol [UDP]
    • H04L69/161Implementation details of TCP/IP or UDP/IP stack architecture; Specification of modified or new header fields
    • H04L69/162Implementation details of TCP/IP or UDP/IP stack architecture; Specification of modified or new header fields involving adaptations of sockets based mechanis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3/0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 H04L63/16Implementing security features at a particular protocol layer
    • H04L63/168Implementing security features at a particular protocol layer above the transport lay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Information Transfer Between Computers (AREA)
  • Computer And Data Communication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一种服务请求处理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可用于远程认证拨号用户服务系统,所述系统包括:客户端和第一服务器、第二服务器,包括:所述第一服务器接收来自用户的服务请求;所述第一服务器将所述服务请求发送给目标客户端;所述目标客户端在未查询到可用的标识符时,创建新客户端;所述目标客户端将所述服务请求发送至所述新客户端;所述新客户端为所述服务请求添加识别码并将所述服务请求发送至所述第二服务器进行处理。本公开能够在高并发的服务请求情况下,仅占用少量的系统资源,就为每个服务请求合理的分配唯一标识,并确保服务请求均可以被服务端接收并处理。

Description

服务请求处理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计算机信息处理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服务请求处理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背景技术
Radius是一种C/S结构的协议,任何运行Radius客户端软件的计算机都可以成为Radius的客户端,Radius协议简单明确、扩展性好,因此得到了广泛应用,已成第三方认证服务器首要选择。但受限于Radius协议规定,即在短时间,同一客户端发给同一个Radius服务器的不同包的Identifier不能相同,如果出现相同的情况,Radius将认为后一个包是前一个包的拷贝而不对其进行处理,后一个包将被丢弃。这样在当前实际使用中,就会存在很多局限。现阶段用户进行远程认证登录已经成为常态,尤其是开启Radius计费功能时,每个远程登录用户处于在线状态期间,需要定时发送计费更新报文。若用户量较大,存在高并发流量时,Radius认证消耗系统资源高。
目前,Radius系统的实现方式是:用户远程登录到服务器时,每一条用户请求都会重新创建一个客户端(即UDP套接字)发送请求报文,服务器处理完回复报文后回收该套接字。每条请求都需要消耗一个套接字。这种方式只能解决远程用户数量较小的问题,对于存在大量用户同时登录认证、开启计费需求的环境下,将占用非常高的系统资源。
因此,需要一种新的服务请求处理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在所述背景技术部分公开的上述信息仅用于加强对本公开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它可以包括不构成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公开提供一种服务请求处理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介质,能够在高并发的服务请求情况下,仅占用少量的系统资源,就为每个服务请求合理的分配唯一标识,并确保服务请求均可以被服务端接收并处理。
本公开的其他特性和优点将通过下面的详细描述变得显然,或部分地通过本公开的实践而习得。
根据本公开的一方面,提出一种服务请求处理方法,该方法包括:所述第一服务器接收来自用户的服务请求;所述第一服务器将所述服务请求发送给目标客户端;所述目标客户端在未查询到可用的标识符时,创建新客户端;所述目标客户端将所述服务请求发送至所述新客户端;所述新客户端为所述服务请求添加识别码并将所述服务请求发送至所述第二服务器进行处理。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还包括:所述目标客户端在查询到可用的标识符时,由可用标识符中提取一标识符;基于所述标识符生成识别码;为所述服务请求添加所述识别码并将所述服务请求发送至所述第二服务器进行处理。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还包括:所述新客户端或所述目标客户端基于所述识别码由所述第二服务器获取所述服务请求的回复报文;对所述回复报文进行处理以生成所述服务请求的返回信息。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还包括:所述目标客户端定时将超时的不可用标识符进行释放。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服务器接收来自用户的服务请求,包括:所述第一服务器基于SSL协议接收来自用户的所述服务请求。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服务器将所述服务请求发送给目标客户端,包括:所述第一服务器基于预设分流方式在多个客户端中确定所述目标客户端;由所述服务请求中提取用户账号和密码;将所述用户账号和密码发送至所述目标客户端。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服务器基于预设分流方式在多个客户端中确定所述目标客户端,包括:所述第一服务器获取所述服务请求的用户套接字;对所述用户套接字进行哈希计算生成哈希值;基于所述哈希值在多个客户端中确定所述目标客户端。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目标客户端查询可用的标识符,包括:所述目标客户端在本地的标识符记录表中进行查找以确定是否存在可用的标识符。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创建新客户端,包括:所述目标客户端创建新客户端并记录所述新客户端的标识;在所述新客户端的可用数量超过阈值时,所述目标客户端对所述新客户端进行回收。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新客户端为所述服务请求添加识别码并将所述服务请求发送至所述第二服务器进行处理,包括:所述新客户端由自身的标识符记录表中提取一标识符;基于自身的互联网协议地址、端口号、标识符生成识别码;为所述服务请求添加识别码并将所述服务请求发送至所述第二服务器进行处理。
根据本公开的一方面,提出一种服务请求处理系统,该系统为远程认证拨号用户服务系统,包括:第一服务器,用于接收来自用户的服务请求并将所述服务请求发送给目标客户端;所述目标客户端,用于在未查询到可用的标识符时,创建新客户端,并将所述服务请求发送至所述新客户端;所述新客户端,用于所述服务请求添加识别码并将所述服务请求发送至所述第二服务器;所述第二服务器,用于对所述服务请求进行处理。
根据本公开的一方面,提出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存储装置,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当一个或多个程序被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使得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如上文的方法。
根据本公开的一方面,提出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文中的方法。
根据本公开的服务请求处理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介质,所述第一服务器接收来自用户的服务请求;所述第一服务器将所述服务请求发送给目标客户端;所述目标客户端在未查询到可用的标识符时,创建新客户端;所述目标客户端将所述服务请求发送至所述新客户端;所述新客户端为所述服务请求添加识别码并将所述服务请求发送至所述第二服务器进行处理的方式,能够在高并发的服务请求情况下,仅占用少量的系统资源,就为每个服务请求合理的分配唯一标识,并确保服务请求均可以被服务端接收并处理。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通过参照附图详细描述其示例实施例,本公开的上述和其它目标、特征及优点将变得更加显而易见。下面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服务请求处理系统的应用场景框图。
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服务请求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服务请求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4是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服务请求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5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服务请求处理系统的框图。
图6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电子设备的框图。
图7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例。然而,示例实施例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实施例;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使得本公开将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例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部分,因而将省略对它们的重复描述。
此外,所描述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更多实施例中。在下面的描述中,提供许多具体细节从而给出对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充分理解。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意识到,可以实践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而没有特定细节中的一个或更多,或者可以采用其它的方法、组元、装置、步骤等。在其它情况下,不详细示出或描述公知方法、系统、实现或者操作以避免模糊本公开的各方面。
附图中所示的方框图仅仅是功能实体,不一定必须与物理上独立的实体相对应。即,可以采用软件形式来实现这些功能实体,或在一个或多个硬件模块或集成电路中实现这些功能实体,或在不同网络和/或处理器装置和/或微控制器装置中实现这些功能实体。
附图中所示的流程图仅是示例性说明,不是必须包括所有的内容和操作/步骤,也不是必须按所描述的顺序执行。例如,有的操作/步骤还可以分解,而有的操作/步骤可以合并或部分合并,因此实际执行的顺序有可能根据实际情况改变。
应理解,虽然本文中可能使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各种组件,但这些组件不应受这些术语限制。这些术语乃用以区分一组件与另一组件。因此,下文论述的第一组件可称为第二组件而不偏离本公开概念的教示。如本文中所使用,术语“及/或”包括相关联的列出项目中的任一个及一或多者的所有组合。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附图只是示例实施例的示意图,附图中的模块或流程并不一定是实施本公开所必须的,因此不能用于限制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服务请求处理系统的应用场景框图。
如图1所示,系统架构10可以包括终端设备101、102、103,网络104和第一服务器105、第二服务器106,其中,第二服务器106还可有其对应的客户端107、108。网络104用以在终端设备101、102、103和服务器105之间提供通信链路的介质。网络104可以包括各种连接类型,例如有线、无线通信链路或者光纤电缆等等。
用户可以使用终端设备101、102、103通过网络104与服务器105交互,以接收或发送服务请求等。终端设备101、102、103上可以安装有各种通讯客户端应用,例如购物类应用、网页浏览器应用、搜索类应用、即时通信工具、邮箱客户端、社交平台软件等。
终端设备101、102、103可以是具有显示屏并且支持网页浏览的各种电子设备,包括但不限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膝上型便携计算机和台式计算机等等。
服务器105可以是提供各种服务的服务器,例如对用户利用终端设备101、102、103所浏览的网站提供支持的后台管理服务器。后台管理服务器可以对接收到的服务请求进行预处理,并转发至客户端107、108以生成返回信息。
第一服务器105可例如接收来自用户端101(或102、103)的服务请求;第一服务器105可例如将所述服务请求发送给目标客户端107(或108);目标客户端107可例如在未查询到可用的标识符时,创建新客户端109(图中未显示);目标客户端107可例如将所述服务请求发送至新客户端109;新客户端109可例如为所述服务请求添加识别码并将所述服务请求发送至所述第二服务器106进行处理。
目标客户端107还可例如在查询到可用的标识符时,由可用标识符中提取一标识符;基于所述标识符生成识别码;为所述服务请求添加所述识别码并将所述服务请求发送至所述第二服务器106进行处理。
新客户端109或所述目标客户端107基于所述识别码由所述第二服务器106获取所述服务请求的回复报文;对所述回复报文进行处理以生成所述服务请求的返回信息。
其中,第一服务器105和第二服务器106均可以是一个实体的服务器,还可为多个服务器组成,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服务请求处理方法可以由第一服务器105、第二服务器106、客户端107、108共同执行。
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服务请求处理方法的流程图。服务请求处理方法20可包括步骤S202至S216。
如图2所示,在S202中,所述第一服务器接收来自用户的服务请求。更具体的,可例如所述第一服务器基于SSL协议接收来自用户的所述服务请求。
其中,远程认证拨号用户服务系统(Radius)包括:客户端和第一服务器、第二服务器,其中,第一服务器为提供某一项功能的服务器,支持与短信网关对接,可例如为SSL VPN服务器。
Radius(远端用户拨入验证服务),是一个AAA协议,同时兼顾验证(authentication)、授权(authorization)及计费(accounting)三种服务的一种网络传输协议。更进一步的,Radius客户机是网络访问服务器,它通常是一个路由器、交换机或无线访问点(访问点是网络上专门配置的节点;WAP是无线版本)。Radius服务器通常是在UNIX或Windows 2000服务器上运行的一个监护程序。
其中,Identifier为Radius认证以及计费时,用于匹配请求包和响应包,同一组请求包和响应包的Identifier应相同,该字段的取值范围为0~255。其中,ID用于区分每个新创建的Radius客户端,系统都有分配一个唯一标识,及ID值。
在S204中,所述第一服务器将所述服务请求发送给目标客户端。可例如,所述第一服务器基于预设分流方式在多个客户端中确定所述目标客户端;由所述服务请求中提取用户账号和密码;将所述用户账号和密码发送至所述目标客户端。
更具体的,一般情况下,用户使用SSL VPN拨号,将用户名和密码发送到第一服务器上,第一服务器首先解析登录请求报文,获取该用户账号以及密码,将账号和密码根据现有的分流方式,分配给不同的Radius客户端处理。
其中,所述第一服务器基于预设分流方式在多个客户端中确定所述目标客户端,包括:所述第一服务器获取所述服务请求的用户套接字;对所述用户套接字进行哈希计算生成哈希值;基于所述哈希值在多个客户端中确定所述目标客户端。
在S206中,所述目标客户端判断是否存在可用的标识符。
在S208中,在所述目标客户端未查询到可用的标识符时,创建新客户端。所述目标客户端在本地的标识符记录表中进行查找以确定是否存在可用的标识符。Radius中的目标客户端首先遍历未使用标识符(Identifier)表项,赋值未使用的Identifier标识该请求,如果目标客户端此时未遍历到未使用的Identifier值,则会创建新的Radius客户端以对服务请求进行处理。
在S210中,所述目标客户端将所述服务请求发送至所述新客户端。
在S212中,所述新客户端为所述服务请求添加识别码并将所述服务请求发送至所述第二服务器进行处理。包括:所述新客户端由自身的标识符记录表中提取一标识符;基于自身的互联网协议地址、端口号、标识符生成识别码;为所述服务请求添加识别码并将所述服务请求发送至所述第二服务器进行处理
在S214中,在所述目标客户端查询到可用的标识符时,由自身预存的标识符记录表中的多个可用标识符中提取一标识符;
在S216中,基于所述标识符生成识别码,为所述服务请求添加所述识别码并将所述服务请求发送至所述第二服务器进行处理。
在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所述新客户端或所述目标客户端基于所述识别码由所述第二服务器获取所述服务请求的回复报文;对所述回复报文进行处理以生成所述服务请求的返回信息。Radius的目标客户端或新客户端获取可用的Identifier后,将按照Radius协议拼接成Radius认证或者计费更新请求报文发送到Radius服务器上,并等待接收Radius服务器返回的回复报文以解析回复报文的生成返回信息,还可将返回信息发送至客户端。
根据本公开的服务请求处理方法,所述第一服务器接收来自用户的服务请求;所述第一服务器将所述服务请求发送给目标客户端;所述目标客户端在未查询到可用的标识符时,创建新客户端;所述目标客户端将所述服务请求发送至所述新客户端;所述新客户端为所述服务请求添加识别码并将所述服务请求发送至所述第二服务器进行处理的方式,能够在高并发的服务请求情况下,仅占用少量的系统资源,就为每个服务请求合理的分配唯一标识,并确保服务请求均可以被服务端接收并处理。
应清楚地理解,本公开描述了如何形成和使用特定示例,但本公开的原理不限于这些示例的任何细节。相反,基于本公开公开的内容的教导,这些原理能够应用于许多其它实施例。
图3是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服务请求处理方法的流程图。图3所示的流程30是对客户端相关流程的详细描述。
如图3所示,在S302中,所述目标客户端创建新客户端并记录所述新客户端的标识。
在S304中,所述目标客户端定时判断标识符状态;
在S306中,在标识符占用时间超时的情况下,将超时的标识符进行释放。超时的判定时间可为5秒。
在S308中,所述目标客户端判断新客户端的状态;
在S310中,在所述新客户端的可用数量超过阈值时,对所述新客户端进行回收。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Radius系统中的每个Radius客户端都预存了一个Identifier已使用表和一个Identifier未使用表,当该Identifier被分配给一个新的请求时,客户端会将该Identifier加入已使用表项中,并记录被分配出去的时间,每个Identifier需保证在10s内不能被同一客户端再次使用。同时Radius客户端每5s遍历释放已经超时的Identifier,将其加入未使用表项中,此时该Radius服务器可以重新使用该值表示新的请求。
当远程登录用户量很大时,或者在线用户量较大,存在高并发的计费请求时,为保证所有请求发送的Radius服务器都可以正确处理,避免请求被丢弃等问题,就需要在Radius客户端此时无法获取未使用Identifier提供给新的请求,同时该客户端还没有创建过新的Radius客户端,则该Radius客户端将创建新的Radius客户端处理该请求并记录该客户端ID值,后续将通过分流规则,将新的请求分配给新的客户端进行处理。
在服务请求量降低后,新Radius客户端可用Identifier超过总数的三分之二时,原来的Radius客户端完全有能力处理所有请求时,则回收新创建的Radius客户端,但需保证最少存在一个Radius客户端,即使该客户端请求个数为0。这样就可以减少资源浪费,最大程度利用现有资源。
图4是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服务请求处理方法的流程图。图4所示的流程40是对图2所示的流程的详细描述。
如图4所示,在S402中,接收用户名和密码。
在S404中,确定用户是否为有效用户。
在S406中,分流到Radius的客户端处理。
在S408中,Radius的客户端判断是否存在可用Identifier。
在S410中,是否已创建新客户端。
在S412中,创建新客户端。
在S414中,是否存在可用Identifier。
在S416中,分配新的Identifier。
在S418中,拼接报文,发送请求到Radius的服务器。
为保证发送到Radius服务端所有用户请求都被接收和处理,需要保证短时间内同一个Radius客户端发送的不同请求头中携带的Identifier不同。而在高并发的情况下,就需要通过合理的创建新客户端保证连接到Radius服务器的IP和端口号不同,每个Radius客户端通过使用不同Identifier的值标识一个请求。即通过IP、端口号、Identifier来确定一个唯一的用户请求。
具体做法为:当远程登录用户量很大时,或者在线用户量较大,存在高并发的服务请求时,如果此时Radius客户端无法获取未使用Identifier提供给新的请求,而且该客户端还没有创建过新的Radius客户端的情况下,则该Radius客户端可创建新的Radius客户端处理该请求并记录该客户端ID值,后续将通过分流规则,将新的请求分配给新的客户端进行处理。
通过创建新客户端保证IP和端口号的不同,每个客户端记录已使用和未使用Identifier表项保证Identifier值短时间内不重复。使用合理的分流方案将请求平均分给不同的客户端进行处理。这样,即使在高并发的情况下,也可以合理有效地利用Radius资源,确保每个用户请求都对应一个标识——IP+端口号+Identifier。
根据本公开的服务请求处理方法,能够有效处理大量用户同时认证、计费时高并发所产生的压力,确保用户请求发送到服务器时都被接收并处理;还可根据现网中流量大小,动态的创建和回收Radius客户端,尽最大可能避免资源浪费;在本公开的服务请求处理方法中,用户认证、计费请求分配到每个Radius客户端处理的原则更加合理,能够实现负载均衡。
如上所述,为保证发送到Radius服务端所有用户请求都被接收和处理,需要保证短时间内同一个Radius客户端发送的不同请求头中携带的Identifier不同。而在高并发的情况下,就需要通过合理的创建新客户端保证连接到Radius服务器的IP和端口号不同,每个Radius客户端通过使用不同Identifier的值标识一个请求。即通过IP+端口号+Identifier标识一个唯一的用户请求。本发明使用SSL VPN拨号,完成了Radius认证以及计费功能。
总体而言,本公开的系统的用户使用SSL VPN拨号,将用户名和密码发送到服务器上,服务器首先解析登录请求报文,获取该用户账号以及密码,将账号和密码根据现有的分流方式,将请求平均分配给不同的Radius客户端处理,Radius客户端首先遍历未使用Identifier表项,赋值未使用的Identifier标识该请求,如果该客户端此时未遍历到未使用的Identifier值,则会创建新的Radius客户端处理该请求,存在认证或者计费请求量较少时,系统将会对闲置的Radius客户端进行回收。Radius客户端获取可用的Identifier后,将按照Radius协议拼接成Radius认证或者计费更新请求报文发送到Radius服务器上,并等待接收Radius服务器返回的回复报文。解析回复报文的结果。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被实现为由CPU执行的计算机程序。在该计算机程序被CPU执行时,执行本公开提供的上述方法所限定的上述功能。所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该存储介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磁盘或光盘等。
此外,需要注意的是,上述附图仅是根据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的方法所包括的处理的示意性说明,而不是限制目的。易于理解,上述附图所示的处理并不表明或限制这些处理的时间顺序。另外,也易于理解,这些处理可以是例如在多个模块中同步或异步执行的。
下述为本公开装置实施例,可以用于执行本公开方法实施例。对于本公开装置实施例中未披露的细节,请参照本公开方法实施例。
图5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服务请求处理系统的框图。如图5所示,服务请求处理系统50包括:第一服务器502,至少一个目标客户端504,新客户端506,第二服务器508。
第一服务器502用于接收来自用户的服务请求并将所述服务请求发送给目标客户端;可例如所述第一服务器502基于SSL协议接收来自用户的所述服务请求。所述第一服务器502还用于基于预设分流方式在多个客户端中确定所述目标客户端504;由所述服务请求中提取用户账号和密码;将所述用户账号和密码发送至所述目标客户端504。
目标客户端504用于在未查询到可用的标识符时,创建新客户端,并将所述服务请求发送至所述新客户端;目标客户端504还用于在查询到可用的标识符时,由可用标识符中提取一标识符;基于所述标识符生成识别码;为所述服务请求添加所述识别码并将所述服务请求发送至所述第二服务器508进行处理。
新客户端506用于所述服务请求添加识别码并将所述服务请求发送至所述第二服务器508;
第二服务器508用于对所述服务请求进行处理,生成回复报文并发送至目标客户端504或新客户端506。
根据本公开的服务请求处理系统,所述第一服务器接收来自用户的服务请求;所述第一服务器将所述服务请求发送给目标客户端;所述目标客户端在未查询到可用的标识符时,创建新客户端;所述目标客户端将所述服务请求发送至所述新客户端;所述新客户端为所述服务请求添加识别码并将所述服务请求发送至所述第二服务器进行处理的方式,能够在高并发的服务请求情况下,仅占用少量的系统资源,就为每个服务请求合理的分配唯一标识,并确保服务请求均可以被服务端接收并处理。
图6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电子设备的框图。
下面参照图6来描述根据本公开的这种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600。图6显示的电子设备600仅仅是一个示例,不应对本公开实施例的功能和使用范围带来任何限制。
如图6所示,电子设备600以通用计算设备的形式表现。电子设备600的组件可以包括但不限于:至少一个处理单元610、至少一个存储单元620、连接不同系统组件(包括存储单元620和处理单元610)的总线630、显示单元640等。
其中,所述存储单元存储有程序代码,所述程序代码可以被所述处理单元610执行,使得所述处理单元610执行本说明书上述电子处方流转处理方法部分中描述的根据本公开各种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步骤。例如,所述处理单元610可以执行如图2,图3,图4中所示的步骤。
所述存储单元620可以包括易失性存储单元形式的可读介质,例如随机存取存储单元(RAM)6201和/或高速缓存存储单元6202,还可以进一步包括只读存储单元(ROM)6203。
所述存储单元620还可以包括具有一组(至少一个)程序模块6205的程序/实用工具6204,这样的程序模块6205包括但不限于:操作系统、一个或者多个应用程序、其它程序模块以及程序数据,这些示例中的每一个或某种组合中可能包括网络环境的实现。
总线630可以为表示几类总线结构中的一种或多种,包括存储单元总线或者存储单元控制器、外围总线、图形加速端口、处理单元或者使用多种总线结构中的任意总线结构的局域总线。
电子设备600也可以与一个或多个外部设备600’(例如键盘、指向设备、蓝牙设备等)通信,还可与一个或者多个使得用户能与该电子设备600交互的设备通信,和/或与使得该电子设备600能与一个或多个其它计算设备进行通信的任何设备(例如路由器、调制解调器等等)通信。这种通信可以通过输入/输出(I/O)接口650进行。并且,电子设备600还可以通过网络适配器660与一个或者多个网络(例如局域网(LAN),广域网(WAN)和/或公共网络,例如因特网)通信。网络适配器660可以通过总线630与电子设备600的其它模块通信。应当明白,尽管图中未示出,可以结合电子设备600使用其它硬件和/或软件模块,包括但不限于:微代码、设备驱动器、冗余处理单元、外部磁盘驱动阵列、RAID系统、磁带驱动器以及数据备份存储系统等。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易于理解,这里描述的示例实施方式可以通过软件实现,也可以通过软件结合必要的硬件的方式来实现。因此,如图7所示,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软件产品可以存储在一个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可以是CD-ROM,U盘,移动硬盘等)中或网络上,包括若干指令以使得一台计算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的上述方法。
所述软件产品可以采用一个或多个可读介质的任意组合。可读介质可以是可读信号介质或者可读存储介质。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可以为但不限于电、磁、光、电磁、红外线、或半导体的系统、装置或器件,或者任意以上的组合。可读存储介质的更具体的例子(非穷举的列表)包括:具有一个或多个导线的电连接、便携式盘、硬盘、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式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或闪存)、光纤、便携式紧凑盘只读存储器(CD-ROM)、光存储器件、磁存储器件、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
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包括在基带中或者作为载波一部分传播的数据信号,其中承载了可读程序代码。这种传播的数据信号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包括但不限于电磁信号、光信号或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可读存储介质还可以是可读存储介质以外的任何可读介质,该可读介质可以发送、传播或者传输用于由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的程序。可读存储介质上包含的程序代码可以用任何适当的介质传输,包括但不限于无线、有线、光缆、RF等等,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
可以以一种或多种程序设计语言的任意组合来编写用于执行本公开操作的程序代码,所述程序设计语言包括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诸如Java、C++等,还包括常规的过程式程序设计语言—诸如“C”语言或类似的程序设计语言。程序代码可以完全地在用户计算设备上执行、部分地在用户设备上执行、作为一个独立的软件包执行、部分在用户计算设备上部分在远程计算设备上执行、或者完全在远程计算设备或服务器上执行。在涉及远程计算设备的情形中,远程计算设备可以通过任意种类的网络,包括局域网(LAN)或广域网(WAN),连接到用户计算设备,或者,可以连接到外部计算设备(例如利用因特网服务提供商来通过因特网连接)。
上述计算机可读介质承载有一个或者多个程序,当上述一个或者多个程序被一个该设备执行时,使得该计算机可读介质实现如下功能:所述第一服务器接收来自用户的服务请求;所述第一服务器将所述服务请求发送给目标客户端;所述目标客户端在未查询到可用的标识符时,创建新客户端;所述目标客户端将所述服务请求发送至所述新客户端;所述新客户端为所述服务请求添加识别码并将所述服务请求发送至所述第二服务器进行处理。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各模块可以按照实施例的描述分布于装置中,也可以进行相应变化唯一不同于本实施例的一个或多个装置中。上述实施例的模块可以合并为一个模块,也可以进一步拆分成多个子模块。
通过以上的实施例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易于理解,这里描述的示例实施例可以通过软件实现,也可以通过软件结合必要的硬件的方式来实现。因此,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软件产品可以存储在一个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可以是CD-ROM,U盘,移动硬盘等)中或网络上,包括若干指令以使得一台计算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移动终端、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方法。
以上具体地示出和描述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应可理解的是,本公开不限于这里描述的详细结构、设置方式或实现方法;相反,本公开意图涵盖包含在所附权利要求的精神和范围内的各种修改和等效设置。

Claims (10)

1.一种服务请求处理方法,该方法可用于远程认证拨号用户服务系统,所述远程认证拨号用户服务系统包括:客户端和第一服务器、第二服务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所述第一服务器接收来自用户的服务请求;
所述第一服务器将所述服务请求发送给目标客户端;
所述目标客户端在未查询到可用的标识符时,创建新客户端,其中所述标识符在被加入已经使用表项时,记录被分配出去的时间,并确保每个标识符在预定时间内不能被同一客户端再次使用;
所述目标客户端将所述服务请求发送至所述新客户端;
所述新客户端为所述服务请求添加识别码并将所述服务请求发送至所述第二服务器进行处理,包括所述新客户端由自身的标识符记录表中提取一标识符,基于自身的互联网协议地址、端口号、标识符生成识别码,以及为所述服务请求添加识别码并将所述服务请求发送至所述第二服务器进行处理。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目标客户端在查询到可用的标识符时,由可用标识符中提取一标识符;
基于所述标识符生成识别码;
为所述服务请求添加所述识别码并将所述服务请求发送至所述第二服务器进行处理。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新客户端或所述目标客户端基于所述识别码由所述第二服务器获取所述服务请求的回复报文;
对所述回复报文进行处理以生成所述服务请求的返回信息。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目标客户端定时将超时的不可用标识符进行释放。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服务器接收来自用户的服务请求,包括:
所述第一服务器基于SSL协议接收来自用户的所述服务请求。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服务器将所述服务请求发送给目标客户端,包括:
所述第一服务器基于预设分流方式在多个客户端中确定所述目标客户端;
由所述服务请求中提取用户账号和密码;
将所述用户账号和密码发送至所述目标客户端。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服务器基于预设分流方式在多个客户端中确定所述目标客户端,包括:
所述第一服务器获取所述服务请求的用户套接字;
对所述用户套接字进行哈希计算生成哈希值;
基于所述哈希值在多个客户端中确定所述目标客户端。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客户端查询可用的标识符,包括:
所述目标客户端在本地的标识符记录表中进行查找以确定是否存在可用的标识符。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创建新客户端,包括:
所述目标客户端创建新客户端并记录所述新客户端的标识;
在所述新客户端的可用数量超过阈值时,所述目标客户端对所述新客户端进行回收。
10.一种服务请求处理系统,该系统为远程认证拨号用户服务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服务器,用于接收来自用户的服务请求并将所述服务请求发送给目标客户端;
所述目标客户端,用于在未查询到可用的标识符时,创建新客户端,并将所述服务请求发送至所述新客户端,其中所述标识符在被加入已经使用表项时,记录被分配出去的时间,并确保每个标识符在预定时间内不能被同一客户端再次使用;
所述新客户端,用于所述服务请求添加识别码并将所述服务请求发送至所述第二服务器,包括所述新客户端由自身的标识符记录表中提取一标识符,基于自身的互联网协议地址、端口号、标识符生成识别码,以及为所述服务请求添加识别码并将所述服务请求发送至第二服务器;
所述第二服务器,用于对所述服务请求进行处理。
CN202010752617.4A 2020-07-30 2020-07-30 服务请求处理方法及系统 Active CN11188519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752617.4A CN111885190B (zh) 2020-07-30 2020-07-30 服务请求处理方法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752617.4A CN111885190B (zh) 2020-07-30 2020-07-30 服务请求处理方法及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885190A CN111885190A (zh) 2020-11-03
CN111885190B true CN111885190B (zh) 2023-05-26

Family

ID=732045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752617.4A Active CN111885190B (zh) 2020-07-30 2020-07-30 服务请求处理方法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885190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662020B (zh) * 2023-08-01 2024-03-01 鹏城实验室 应用服务动态管理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685613B (zh) * 2021-01-06 2022-10-25 青岛海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资源包查询的方法、装置及信息处理系统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64714A (zh) * 2002-06-28 2003-12-3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提高远程用户拨号认证协议数据处理能力的方法
CN101510872A (zh) * 2009-02-09 2009-08-1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远程用户拨号认证服务客户端、服务器、发送/接收方法
CN103442357A (zh) * 2013-08-30 2013-12-11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扩充最大支持用户数的方法及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10202592A1 (en) * 2010-02-16 2011-08-18 Justin Hart Use of Multiple Connections to Extend RADIUS Identifier Space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64714A (zh) * 2002-06-28 2003-12-3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提高远程用户拨号认证协议数据处理能力的方法
CN101510872A (zh) * 2009-02-09 2009-08-1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远程用户拨号认证服务客户端、服务器、发送/接收方法
CN103442357A (zh) * 2013-08-30 2013-12-11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扩充最大支持用户数的方法及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662020B (zh) * 2023-08-01 2024-03-01 鹏城实验室 应用服务动态管理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885190A (zh) 2020-11-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677405B (zh)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261172B (zh) 服务寻址访问方法、装置、系统、设备及介质
CN111885190B (zh) 服务请求处理方法及系统
CN113259479B (zh)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以及设备
CN111277481B (zh) 一种建立vpn隧道的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460129A (zh) 标识生成的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2437006A (zh) 基于api网关的请求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3361913A (zh) 一种通信业务编排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935092A (zh) 一种基于第三方应用的信息交互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4143079B (zh) 包过滤策略的验证装置及方法
CN113904871B (zh) 网络切片的接入方法、pcf实体、终端和通信系统
CN113612811B (zh) 一种在多通道中客户端挂载的方法、系统、设备及介质
CN112131263B (zh) 软件包获取方法、系统、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2929453A (zh) 一种共享session数据的方法和装置
CN113691545B (zh) 路由的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CN113691462B (zh) 互联网组管理协议的应答方法及装置
CN114650271B (zh) 全局负载dns邻居站点学习方法及装置
CN116545777B (zh) 用户类别切换方法、装置、存储介质与电子设备
CN114553492B (zh) 基于云平台的操作请求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15277506B (zh) 负载均衡设备测试方法及系统
CN115277558B (zh) 报文发送方法、装置、计算机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1988319B (zh) 访问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11783044B (zh) 一种共享登录态的方法和装置
CN117950791A (zh) 虚拟机访问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计算机可读介质
CN117241320A (zh) 应用数据分流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